第一篇:议论文对比论证 教学案
议论文对比论证 教学案
教学目标:
让学生感受对比论证的魅力,学习对比论证的基本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指导过程:
一、下列段落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一)让学生分析
1、面对纷乱的时代,孔子选择积极地入世传道,游说君主,教化人民,老子选择避世自清,以无为对有为。面对混乱的官场,李白高喊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骑鹿而去,王安石却吟着“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峰。”清者自清,洁身自好地奔波。不同的选择,但皆因内心的高洁正直而闪着各自缤纷的光彩。
例
2、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试想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例
3、秦始皇之所以能“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是因为他在父亲的刻意安排下,羁留异国,饱经磨难,终成雄才大略才实现的。世界著名文豪小仲马,之所以能写出震动世界的名作《茶花女》,是因为他从父亲大仲马的身上继承的不是万贯家财,而是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描写人物的能力才获得成功的。事实告诉我们:以本事处世,则事业可成,功名可就。
相反,身继巨富,而无本领者,则只能是事业无成,乃至国破家亡。秦二世胡亥继承了秦始皇留下的“践华为城,因河为池,金城万里”的万世之业,可谓遗产之巨了,然而仅仅三年,便落得个“身死人手而七庙隳”的为天下人耻笑的下场。究其原因就是胡亥自己没有经天纬地的治世之才。历史上的后主刘禅及李煜不都是鲜明的例子吗?
(二)教师小结:
共同点
都是正反对比论证,基本形式是:正+反+分析
不同点
例
1、例2 都是一段之内完成对比,而例3是段与段之间的对比
二、比较下面两篇文章的异同:
(一)让学生分析
第一篇
宽容是一种美德
①
看到这个题目,不禁想起了周恩来的一个故事:一次,理发师给周总理刮脸,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把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周总理和蔼地说:“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桩小事,使我们看到了周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
② 宽容是一种美德。
③
留心一下,不难发现在人际交往中,凡能做到宽以待人者,一般都深受众人的欢迎。像周总理这样的好总理,待人宽容,平易近人,当然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与尊敬。人与人交往,难免会有些小摩擦。只要是无恶意的,就应该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像周恩来那样主动承担责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由于各种主观原因所致,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过错,如果在日常的相处中,对别人的过错能以宽容对待,就待于给对方提供改过的机会。在中国历史上,李世民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依靠这一点得到众臣鼎力相助的,从而开创了唐代盛世。在唐朝王室争权的过程中,魏徵曾鼓励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取帝位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徵觉得“喜适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为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现说,秦王赢政,若不是听取了李斯“海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的喻谏,收回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广纳贤才的政策,恐怕就会失去李斯等一大批客臣的支持,难以顺利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纵观历史与今天,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宽宏气度,不具备宽容的美德,开创一方事业只能是一句空话。
④
有的人就不具备宽容的美德,他们心胸狭隘,凡事都斤斤计较,不肯吃亏。如慈禧太后,仅因为与一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中说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就勃然大怒而起:“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于是这位大臣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像这样狭隘心胸,这样的暴行,又怎会不遭人唾弃呢?当今社会上有一些人,也是这样,你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会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还有的人对别人的过失总是耿耿于怀,时时想着揪别人的小辫。这样的人,典型的“小肚鸡肠”,心胸狭隘,待人刻薄,根本没有一点宽容之心,这种人还能谈什么成大器,立大业呢?
⑤ 总之,宽容是一种美德,只要我们本着“和为贵”的原则,决不斤斤计较别人的过失,又多为别人考虑,就能确立起友善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⑥
当然,对于那些蓄意冒犯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或是破坏人民安定生活的敌人,就不能盲目地宽容,以致重演“农夫救蛇”的悲剧。一定要利用法律力量予以重锤打击,决不心慈手软。
⑦
宽容是一种美德,当今社会大有发扬之必要。让我们大家都来讲一点宽容,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
第二篇
纪念白求恩
白求恩⑴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⑵。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教师小结:
共同点
都是正反对比论证
不同点
第一篇的对比是段与段之间的对比,第二篇的对比是主要段落每段之内完成对比,且联系实际进行。
三、作文训练
文题:细节决定成败
第二篇:高考议论文对比论证
高中议论文对比论证
正反对照,突出论点——对照式论证结构应用示范
在论证过程中,把两种事物(或意见)加以对比,抑或用另一种事物或意见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见,这就是对照式论证。
对照式论证的基本结构有两类,无论哪一类,绪论部分都要提出中心论点,本论部分才是他们的区别所在。
正反对比型: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先从正面论述,再从反面论述,或采用先正面后相反面的顺序,进行正反对比,分析论证,最后进行结论。
对照式论证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事非,或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
破立结合型:先论证正面的观点,再批驳反面的观点。或采用先批驳反面观点,再论证正面观点的顺序进行。无论是先立后破,先破后立,还是边破边立,文章所驳斥的错误观点应是文章所立论点的对立面,(破)的目的是为了立,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更牢固地确立正面的论点。所以,文中所驳斥的观点既要是错误的,又要是与文中确立的论点针锋相对的。破立结合,破是为了立,驳论部分是用一种特殊方式证明正面的论点,以使正面的论点立得更稳,更令人信服。
【应用范例】1
海子曾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袁隆平的愿望,是纯粹得让人起敬的。作为一名科学家,他深知自己所肩负的任务,深知自己的本分是替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造福。至于追名逐利,在这位可敬的科学家身上无法存留。我想,袁隆平是宁静致远的,他拥有朴素、勤恳以及脚踏实地的精神,名利对于他是极淡的事情,就是因为这样,这个获得国家最高科学奖的科学家会慷慨地把奖金捐赠出来,用于慈善事业。(正面论证。)
反观我们的社会,又有多少人能够如他般心无杂念?有谁能够像他一样坚守自己淡泊宁静的精神家园?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成功成了唯一的标准,急功近利是人们渴求成功而衍生出来的心态。大学里的导师们为了名利不恪守职责,抄袭论文;当郭敬明大言不惭地对大众宣布:“我写作就是为了赚钱!”当“最”时代的图书大行其道的时候……我们不禁困惑:这个时代到底怎么了?人心浮躁,人们开始把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境界却在逐渐淡出视角。(反面阐述。)
不仅社会被浮躁所笼罩,就连科研工作也面临着这种威胁,君不见有多少搞科研的人不是为了申请专利,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时代缺少真正的大师。当我们国人在感叹每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没有中国人时,我想,应该有更多的人大胆站出来响亮地说:“那是因为我们急功近利,缺少宁静致远的心境,浮躁是我们国家的拦路虎!”(反面论证、概括原因。)
(高考满分文《让我们拥有宁静朴素的心》的本论部分)技法揭秘:
根据材料内涵,作者从中提炼出“人要拥有宁静朴素的心”这一观点,为了论证论点,作者采用了正反对比的对照式论证。先用海子的一段关于朴素生活理想的名言引入话题,以从正面阐述袁隆平所拥有的宁静朴素的心,是替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造福,追名逐利在他身上无法存留的事实。再以“反观我们的社会”一句进入反面论证,在两句反问之后,列举大学导师为名利不恪守职责,抄袭论文,郭敬明“我写作就是为了赚钱!”的大言不惭,以及科研工作者搞科研无不是为了申请专利,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的现实。如此正反对比,对照鲜明,论点更令人信服。
【应用范例】2
对于国家这个宏大的函数图景,尽管它有着各种复杂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对应关系,但它只有一个原点,一个根本,那就是人民。从先哲们“民贵君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的观点,到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舟之辩,再到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三民主义大同理想,以及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无不点明了原点所指、根本所在—— 以民为本。(从正面阐明题旨:以民为本。)
但是,当今之社会,当今之国家,本末倒置、不识原点者,可谓不少。例如部分官员心中已无公仆之心,反以封建时期“牧人者”自居。思想的偏差,根本的缺失,原点的无视,造就了一件件啼笑皆非的事件。怒喝上访者“我服务的是人民,不是你一个人”的有之,勒令开发商把建设好的商品房拆除,置公众利益不顾,只为政府“风水”者有之,为GDP增长,暴力强拆者不在少数。(反面论证。)
我们的公民,也有众多身为主人而不自知,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的原点。很多人只关注自己房价涨未?股票升否?但对自己要承担的公民责任躲之避之,不愿投身于基层民主,不愿行使自己应有之责,对社会不公平现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反面论证。)
(高考满分作文《回到原点》的本论部分)
技法揭秘:
根据《回到原点》这道命题作文的题旨,作者认为“以民为本”就是原点之所指、根本之所在,亦即文章的中心论点。为论证这一论点,作者列举我国历史上几位伟人的言论,从正面阐明了题旨,强调了论点。然后将笔锋一转,从反面指出当今社会,当今国家,本末倒置、不识原点者不少。我们公民中很多人只关注自己房价涨未,股票升否?身为主人而不自知,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的原点的现实。在这正反对比,是非对照中,读者的思想认识必能得到提高。
【应用范例】3
这个世界以一种矛盾的方式充斥冷漠。我们见过了声嘶力竭的呐喊者被社会的冷冰冰抹去棱角;我们见过了曾经意气风发鲜衣怒马的少年走向了成长的虚无消失不见;我们见过了拯救地球的英雄只能在角落落寞地感受人群欢呼的余温。于是我们惧怕,惧怕怀揣理想登上高楼被恶语推搡被势力所挟,坠入深渊,果决惨烈。(反面论证“破”:析甘当“路边鼓掌者”的思想根源。)
于是有人提出,为何总要做路上跑的人,我们可以懦弱一回,成为路边鼓掌的人。的确,以旁观者的身份存活于世,只负责惊呼与鼓掌,于人潮涌动时显形,于悄无声息时消遁,是再简单不过的保全之道。此时人人化为随风倒曳的芦苇丛中的一株,汇入朝五晚九的电车流,没了尖锐与戾气,温吞吞地,对世界宣告妥协。(反面论证“破”:析“路边鼓掌者”的种种情态、行为。)
自然是有人坚决反对的。汲汲营营于世之人一直是古来圣贤批斗最为惨烈的对象。我们有软弱的不堪一击的肉体支撑,却也有如同摒弃一切的死士般的意志,为何突然屈服于养生求歇的贪欲之下?人活着,并不是以此般形态,“口鼻尚存一丝气,四肢仍余一丝力”,而更应追求海明威所说的“高贵”。拨开迷雾看,偌大的世界从来不缺旁观者,若是从一开始就放弃了追逐世界的信念,人、社会只能成为冷漠无知胆怯堆砌起的躯壳;而由旁观者构建出的团结却也是一击即碎——佯装弱者充当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弱病残是对生命的亵渎。(正面论证“立”:论述为何要做“跑步的人”。)
跑步的人在冲向终点后获得荣誉,性情耿直者更是不会因过程中的辛酸和疲累而后悔。当人群散去,跑道上空无一人,却也能携着饱满的泪光餍足地归去。(正面论证“立”:总论“跑步的人”的荣耀和无悔。)
(高考满分作文《跑步的人》的本论部分)
技法揭秘:
依据文题,作者沿着为什么要做“跑步的人”,为什么不能做“路边鼓掌者”这一思路去深层思考生活现实。首先,文章分析一些人甘当“路边鼓掌者”的思想根源,从反面论证了这个世界以一种矛盾的方式充斥冷漠的分论点。接着再从反面剖析“路边鼓掌者”的种种情态、行为,并一语道破这是一种“再简单不过的保全之道”。然后文章转入正面论述,用“自然是有人坚决反对的”一句将笔锋转向“立”,用“佯装弱者充当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弱病残是对生命的亵渎”,从正面回答了“为什么”的问题。这样,文章就在有破有立的论证过程中,突出了作者所持的正确观点。
【特色总评】
上述三篇满分作文具有以下共同特色: 1.均采用对照式论证。上述每一篇文章都采用了对照论证式,从正反两面对各自的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有力地支撑了中心论点。
2.注重论证的正反对照。上述三文的各自分论点均体现出对照性,或先正后反,或先反后正,对中心论点展开充分而严密的论证,以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3.注重论据的鲜明对比。上述每篇文章的两个或三个论据,都含有或正或反的固有特质,都能形成正反对比、鲜明对照,能够最大限度地突出中心论点。
【温馨提示】
1.对照的双方要有可比性。对两个对象进行对照比较,必须肯定它们之间存在可比性,否则比较的结论就不一定有效和可靠。可比性体现在:一是拿来比较的对象一般来说应该是同类的,这点与类比论证的要求是一致的。如例文《让我们拥有宁静朴素的心》的心态、心境则是同类的。二是往往要界定比较的界面,即两者是在一定的范围和层次上的比较,是两个对象的某些性质和特征在某个特定的界面上进行对照比较,而不是两个对象整体上的完全对比,因此对比的结论不可无条件地外推。如例文《跑步的人》,对“跑步的人”与“路边鼓掌者”的思想心态进行对照比较,论证始终紧扣“思想”和“心态”这一界面上进行的,界定十分清楚,并未做无条件地外推。2.要建立合理的参照系。要进行对照比较,就必须具有合理的共同参照系,没有共同的参照系,两者就无法进行对照比较。参照系指的是用来衡量和确定双方优劣长短的标准,这样的标准必须具有客观性,否则比较的结论不一定可靠。如论述人的思想境界,就只能进行今人的横向对比,若与古人作纵向对比,就不合理了。
3.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比较,以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因此,写作中往往是对一个方面用墨多些,做为论述的重点,另一方面却起烘托、陪衬的作用,切莫平均使用笔墨。
第三篇:议论文对比论证方法运用教案
议论文对比论证方法的运用
文昌华侨中学
潘小咪
一、教学目标:
掌握议论文对比论证方法,让作文升值
二、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运用对比论证来打造我们的议论文段落。
2、明确概念:何为对比论证?
议论文中举正面的例子和反面的例子,然后对这正反的例子进行分析,从而突出自己的观点。
3、对比论证的作用
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观点更鲜明。
4、使用对比论证的原则(1)、寻求适当的对比材料
选材角度(属同一范畴的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叙述角度(要紧扣论点进行叙述)(2)、要有完整的分析总结句
5、点评段考作文段落 段落1:《听取他人建议》
回顾历史,善于听取贤臣建议的君主才能成就一番霸业。春秋时期,齐桓公掌朝,想要任鲍叔牙为相国,而鲍叔牙提出建议,觉得任用管仲更适合。齐桓公听取了他的建议,重用管仲,就因为如此,齐桓公才有一番春秋霸业,成为春秋一国霸主,历史上才有“春秋五霸,一匡定天下”的成就。相反的,自以为是、不听取贤臣忠言的人又何能成就大业?想当年有西楚霸王美誉的项羽,最终死在刘邦的剑下,血染红了乌江。如果项羽听取了贤臣的建议,杀了刘邦,或许就不会放虎归山,酿成大祸,自己也不会死在刘邦剑下。可见,听取他人的建议有多重要。
优点:运用了恰当的对比事例
缺点:语言叙例语言繁琐且有不准确。
指导对策:在叙例时,要紧扣观点句有侧重点地进行叙述,语言要简洁,叙例要尊重史实,如段落中说项羽死在刘邦剑下,歪曲历史。
修改:
回顾历史,善于听取贤臣的建议的君主才能成就了一番霸业。春秋时期,齐桓公听取了鲍叔牙的建议重用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一番春秋霸业。相反的,想当年有“西楚霸王”美誉的项羽,刚愎自用,不听取范增的建议,在鸿门宴上错失杀掉刘邦的良机,最终落得个自刎乌江的悲惨下场。同样是君主,为何结局如此不同?究其原因一个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一个却自以为是,固执己见。想要成功,还是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
段落2:《学会接受建议》
学会接受建议,是走向成功的捷径。历代帝王有的因虚心纳谏而强国,有的因独断专行而灭国。就如唐太宗李世民,广开言路,接受别人的建议,进行全面地综合分析,以至于能闻名于当时,各路英雄豪杰慕名而来,助他完成大业,开创开元盛世。假如没有他的虚心纳谏,就不会有众多有才能的人投奔他,他就不会那么快地打下一片天地,所向披靡。因此,学会接受建议,是走向成功的捷径。
优点:有要开始对比论证的阐释句 缺点:缺少反面事例,说服力不强 指导对策:(1)我们在选例的时候,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必须是同一范畴 修改:
学会接受建议,是走向成功的捷径。历代帝王有的因虚心纳谏而强国,因独断专行而灭国。就如唐太宗李世民听取魏征等人的建议,广开言路,虚心纳谏,才有众多人才帮助他开创贞观之治。而商纣王为了一己之欲,残忍地杀害了冒死进谏的忠臣比干,最终自己也众叛亲离,身死国灭。由此可见,学会接受建议,才能耳聪目明,才能扬长补短,才能明得知失,才能少走弯路,通过捷径走向成功。
6、作文升格训练(为下面的文章空出来的段落补充一个对比论证段)
善纳雅言利于行
狼不肯听取兔王的忠告,结果活活饿死在岛上。善纳雅言利于行,固执己见危于己。善于听取他人的忠告,能使自己得到提升,少走弯路。
善纳雅言需要放得下自己的身份,甩开高高在上的姿态,方可得到“雅”之言。
唐太宗放得下高贵的皇帝身份,听取魏征的逆耳忠言,严于律己,成就一代辉煌;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固了自己的盛世王朝;刘备虚心,三顾茅庐拜访孔明,得治天下之大计。想要别人坦诚的说出忠告,自己必需先放低自己,不要不可一世的高高在上。谦虚是广纳雅言的前提,是让对方感到你的诚意而坦言相劝。
善纳雅言需要……
善纳雅言需要广开言路,汲取各方面的信息,开拓进取,形成综合全面的为大众所接纳的体系。
国家一旦将要出台法律,必先会征集各个地方各个部门的相关意见,审核检验,综合考虑,最后才确立出台发行,例如《国家安全食品法》的确立,汇聚了来自各种信息的意见,了解大众的需求与要求,出台的法律才能够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广开言路能够聚集大众的力量,使大家的意见相互交融,互相比较,才能得到更加完善的建议,才能做到真正的利民便民。
有句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雅言”中的雅并不完全在话语表面的美观,而在于它的内在价值,只要它深刻有鞭策警示之意,就是“雅言”。
学会善纳雅言,善于汲取别人的忠告。看似一小学问,其中蕴含的道理可大哩!
教师补充:
善纳雅言需要正确的认识自己,看清自己的不足,从而完善自己。
诺基亚曾经辉煌一时,然而随着安卓和苹果系统的出现和不断成熟,诺基亚的塞班系统慢慢被手机商和开发商抛弃,可是诺基亚的高层盲目自大,完全不听取意见,无视消费者和市场,坚持使用老旧的塞班系统,导致诺基亚帝国的没落。而三星能够正视自己在技术上的不足,并听取了众多消费者的意见,使用安卓系统,推出了新一代的时尚智能手机,迅速占领市场份额,成为超级大赢家。所以说成功者必定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不求烛照天地,但可看清自身。唯有看清自身不足,才能察纳雅言,不断吸收外来养分以强大自身。正如三星最后成为市场大赢家一般,若我们能看清自身不足,从而善纳雅言,也必将成为人生路上的大赢家。
第四篇: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正反对比论证
如何写好高考正反对比式议论文(学案)
一、知识概述
正反对比法,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这种方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或者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对比,对错误的或者差的事物予以否定,对正确或者好的事物进行肯定。这种对比叫做“横比”。对比的另一种情况是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这种对比叫做“纵比”。例如《纳谏与止谤》中,通篇都使用对比手法,把虚心纳谏的齐威王和粗暴止谤的周厉王进行对比,古人与今人进行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产生了强烈的效果。
正反对比式是一种常见的横式结构,也是初学议论文者喜欢运用的一种结构模式。众所周知,自然界事物无不处于矛盾之中,有成功就有失败,有高尚就有卑贱,有美好就有丑恶,有正面就有反面。在议论文写作时,运用对比式,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进行对照比较,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就显得格外分明。具体地说,就是在论证过程中既要正面说理,又要反面阐述;在对比分析中,表明正确的观点,从而达到写作的目的。
正反对比式的结构,既可以体现在段内句与句之间,也可以体现在段与段之间。简单地说,就是“正面说了反面说”或“反面说了正面说”,它对于议论的深入,论点的突出,说服力的增强,都是有莫大的裨益的。
下面谈谈使用正反对比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围绕中心论点选择比较材料,确定对比点。所选对象必须是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论证时要紧扣文章的中心。
第二、正反论证应有主有次。若文章从正面立论,主体部分则以正面论述为主,以反面论述为辅;若文章从反面立论,则以反面论述为主,以正面论述为辅。
二、例文借鉴
例文1:
清流与活源
每当你来到一条清澈的溪流旁,你一定会赞叹这河水明亮,清澈见底。可你想过没有,这河水为什么会如此清澈,如此令人心旷神怡?若它是死水潭,还会如此赏心悦目吗?
决不会的。问题就在于:离它遥远的地方,有它的源头,它为清流提供了水源,每天给它带来清新的水,为它冲掉昨日的污秽。若是离开了这一活源,恐怕这河水就不会清澈见底了。
由此联想到当前社会上的文艺创作,为何题材雷同、内容相仿的作品甚多,甚至作品粗制滥造,毫无新意。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作家们深入生活还不够。离开了生活这一活源,又怎么能得到清新的河流呢? 文艺作品最重要的是要有新意,有了新意才能吸引人,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才能起到文艺作品歌颂美好事物、揭露时弊、激人上进的作用。堆砌华丽的词藻,乱造离奇的内容来博取读者的好感,不是文艺创作。
从古至今,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都是因为它们来源于生活,写出了新意才流传至今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等,都因其深入生活,捉住了社会的时弊,加以批判,或告诫人们。这样的文章,读来似清清小溪,人们能感觉到它的妙处。
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宝库,这中间,有许许多多激人奋进的素材,也有许许多多令人不满、遭人痛恨的事件。它给了作家们许许多多的灵感,许许多多的创作素材。只要作家们进入生活这一座宝库,再用自己神奇的笔加以描绘,就不愁写不出好文章。
若是作家们总是囚禁于一个小天地中,做井底之蛙,在小天地里冥思苦想,或是断章取义,从别人的文章中东拼西凑,靠这种方法搞创作,恐怕永远也不能写出有积极意义的作品。
一切真知来源于生活,生活给作家们提供的素材是众多的,就等着作家去发现,去吸收。只有深入生活,在生活这一活源中捕捉素材,才能写出如清流般的作品。
有了活源,才有清流,若是离开了活源,也就没有清流,取而代之的是一潭毫无生气的死水。
[点 评] 用“清流与活源”来比喻作家创作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之源,来比喻有新意的文学素材,这种构思本身是很有创造性的。从正面说,把生活看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宝库”,不愁写不出好文章;从反面说,把自己“囚禁于一个小天地中”,做井底之蛙,“恐怕永远也不能写出有积极意义的作品”。两相比较,观点鲜明,使读者深受启发。例文2:
人多力量大小论
人多究竟力量大,还是力量小?法国心理学家林格尔曼做了一个“拔河”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人多力量小。
林格尔曼组织一些青年人分别以单独、两人、三人直到八人小组的形式拔河,用测力机测量并记录他们在不同群体下用力的情况,得出的结果是:当他们单个拔河时平均拉力为63公斤,按力的平均叠加计算,两人相应是126公斤,三人组相应是189公斤,八人组应是504公斤拉力。但实际上测出平均值两人组为118公斤,比叠加值少8公斤;三人组160公斤,比叠加值少29公斤;八人组256公斤,比叠加值少248公斤。这项实验证明了群体力量的总数低于单个力量叠加的总和。林格尔曼将它解释为“责任分散”现象,他说,对某一件事假如一个人在单独的情况下完成,会做出积极反应,但在群体去完成的情况下,往往有退缩和保留,因为前者独自承担责任,后者则期望别人多承担点责任。内耗现象,实际上就是一种责任分散的结果。
林格尔曼的“责任分散”论,能否用来解释别的社会现象?我以为,“责任分散”现象在一些人浮于事的单位里,是确实存在的。由于“官多兵少”,职责不明,互相推诿,彼此扯皮,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劲,该做的事不做,该问的事不问,甚至散布流言蜚语,背后拆台,弄得“三个和尚没水吃”。对于这种现象,研究一下拔河实验的结果是有益的。我们的对策是精兵简官,把人浮于事者统统裁去,让每个人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
但是笼统地说人多一定力量小,那也未必。林格尔曼的理论不能解释另一些社会现象。在抗洪抢险这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中,人少了是不成的。一旦“管涌”出现,需要成千上万个沙袋、石袋投下去;需要数百人,甚至上千人蜂拥而上。由于事关千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每个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人人全力以赴,终于众志成城、人定胜天。所以问题不一定在于人多,而是看参与其事者目标是否明确,是否同心,是否协力,做到了这几条,人多无疑会力量大,而不会彼此抵消。
再以足球场的啦啦队为例。啦啦队的队员,也必须有一个量的聚集,人多才会势众,人多呐喊声才会震天撼地;有时叫喊尚嫌不足,还要击鼓助威。如果仅有小猫三四只,那么,这支啦啦队必定是不成气候的。而啦啦队的加油呐喊,又会对赛场内的运动员起激励作用。
又以反车扒为例:众人在歹徒面前迫于淫威,不敢上前,这时如有一位勇士挺身而出,大喝一声,歹徒必然转身举出凶器对准他;如果接着第二位勇士又大喝一声,这无疑是对这一位英雄的莫大支持,歹徒有可能转向第二人,虽仍如狼如虎,但已色厉内荏,这时周围旁观的公众已壮胆生威;如果又有第三人大喝一声,歹徒就已不知所向;再有四人五人呐喊,歹徒还能威风么?
在广大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中进行讲正气的教育,那会产生多大的力量啊!
[点 评] 用林格尔曼的拔河实验,来说明因责任分散而出现的“内耗现象”,从而证明了“人多力量小”的观点,材料新颖,立论准确。其实,人多人少是相对的,关键是“看参与其事者目标是否明确,是否同心,是否协力,做到了这几条,人多无疑会力量大,而不会彼此抵消。”比如抗洪,比如啦啦队,比如反扒车。
例文3:
“狗拿耗子”新论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这句歇后语老少皆知,意思是:捉耗子本是猫的天职,狗拿耗子纯粹是管了不该管的闲事。几千年说下来,觉得这个“道理”是天经地义的,仔细想一想,果真如此吗?
老鼠是专门嗑衣服、嗑箱子、偷粮食、传播疾病的家伙。对这样一类无恶不作的坏蛋,别说是狗拿,就是驴拿,鸭子拿也是应该的。不是有一句成语“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吗?这就要从说这话的人的立场研究了。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的人恐怕不外乎以下两种人。一种是耗子本身,因为它真正反对的倒不一定是“狗”,而是“拿”。不管狗拿,还是猫拿,什么拿它都不喜欢,它都反对,都会说这是“多管闲事”。另一种持此论者可能即是猫— —当然决不会是好猫,只会是不称职的猫。它或是因为懒,或是根本不会拿耗子,甚至于说不定它和耗子之间有某种“猫儿腻”,它才会在狗捉耗子时站出来替耗子说话。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止一次的、极为气愤的在报纸上看到,歹徒在列车上劫旅客财物,乘警却躲得无影无踪。这时,旅客中有人站出来,将歹徒生擒活捉,难道这也能说是“多管闲事”吗?如果你在校门口看见有人欺负小同学,你能因为自己既不是值周生,也不是派出所的公安而置之不理、扬长而去吗?当然,也不是每次老鼠做坏事都会被猫撞上,那么,不是猫的我们就不该去管吗?正是因为对坏人、坏事,对“耗子”“人人喊打”,才会出现徐洪刚、崔大庆这样见义勇为的英雄。我们的社会、国家也才会不断进步。如果遇到危险的时候,人人都抱着“狗拿耗子——多管闲事”、“铁路警察——管不着那段”的想法,别说社会、国家不会进步,就连人民最基本的生活安全也保证不了。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坏人坏事,贪污腐败,当说必说,当管必管,才能使生活越来越好。所以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真是一些不称职的和缺乏社会责任感的风凉话。自己该做的不做好,还要讽刺挖苦别人,简直岂有此理!
“狗拿耗子”不是狗管了不该管的闲事,而是管了所有的人都应该管、也必须管的正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社会责任心的体现。打击坏人坏事,匹夫有责,人人有责,对“耗子”这样的坏人坏事,所有的人都应该发扬狗的精神——不是吗?当我们看到耗子束手就擒的时候,我们应该对见义勇为的狗竖起大拇指才对。同时,我们是不是也该追查一下,那只渎职的猫正躲在什么地方呢?
[点 评] 本文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写出了新意。在赞扬狗拿耗子勇敢精神的同时,尖锐批评了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并对渎职的懒猫以有力一击。笔锋犀利,语言流畅,密切联系社会,切合实际,有警世作用。
例文4:
以不变应万变
英国哲学家毕尔森说:“万物都在运动。”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即便在屋里静坐,也是日行八万里。人们凝视着社会的花开花落,仅仅追随着每一份“动”的趋势。唯恐稍一顿足便被前进的部队甩下。殊不知真正的智者往往是那些能够在川流不息的“动”中静下来思考的人。
苏东坡或许是智者,他在“动”之思想冲击下屹然不动,一句“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吟咏便使多少步履匆匆的身影在这等情怀下黯然失色。若非是大智之人,东坡先生面对被贬黄州如此政治冲击,眼观社会的动荡,如何能够平抚愤慨,静心潜入于深邃的思想中呢?他将“动”的世界置之度外,“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变与不变之理他已是了然于怀。在“动”的社会中,他执著驻足于思考,于是,使历史为之一震的前、后赤壁赋横空出世。
巴黎左岸的莎士比亚书店开设于二战前,曾是众多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还慷慨帮助过许多著名作家,八十多年过去了,这里仍是左岸最著名的人文书店。清晨,年近九旬的店主走到二楼阳台上伸手拥抱阳光,每一道皱纹都焕发着光彩,象一尊雕像。走进书店,多少年来竟没有装电话和电脑。我们兴许可以从这两件事中悟到些思想和智慧的精髓。文化之所以受人敬重,便是在于它有种穿越时光的厚重感,它在一片“动”中始终默然不动,这使它得以看到每一个匆忙背影后的意义,得以成为一个时代的发言人。莎士比亚书店正是在闹市之中,营造了一个令人不由仰视的文化氛围。
城市飞速发展,深圳有“时间就是金钱”的广告语。街道日新月异,我们也行色匆匆。若是号召一切的一切,都牢牢跟紧“动”的脚步,城市将会如何?我们将丧失恬静的美,忘记稳重的美,放弃深刻的思索。文章中说昔日古苏州已难觅旧容,周庄已成绝版。苏州,是否你忘却了端庄而过于向往那人声鼎沸的“动”?看来,我们的生活需要一位能够闹中取静的智者来重新审视。发展的步伐也应适度和协调,赶路过于匆忙,可能会错过路边美丽的风景。
“动”,并不总意味着先进。相反,面对飞速变动的世界,能坚持自己的主见,静下来思考才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大智之略。自然而然的理性,审时度势的思考,把握住变化的根 源,以这种“由静而思”的过程便可以超越轰轰烈烈的“动”,不动声色地站在时代的前沿,此时,不变已是应了万变。以此,我们不会在繁杂中迷失,不会在纷乱中迷茫。能静下心来思考,便不会失了自我珍贵的本色,才能成为一个智者,成为时间流动中的永恒。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不断向“美”的方向静静流淌。
[点 评] 文章观点明确,事例选取典型,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证明观点,结构安排合理,层次清晰,采用正反对比论证,分析能够循序渐进,议论恰当,有很强的说服力。
例文5: 勿为情所障目
古人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茫茫人世中浮沉的我们,有时总不免对事物产生错误或肤浅的认知,然而有谁想过,蒙蔽我们真实的双眼的,也许就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情”呢?
以情障目,不见泰山!
情近,则信任、亲近;情疏,则怀疑、冷淡。这恐怕是人之皆有的常情。然而这或亲或疏的情,却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我们的认知和决策,使之偏于浅薄或偏颇。翻开中国古代王朝兴衰史一看,竟有如斯感叹!
君不见,为博褒姒一笑,周幽王三百里烽火,不仅烧出了片刻的欢喜,更吞噬了周朝的大好河山;只因凭着“六宫粉黛无颜色,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妹妹,杨国忠便在一系列提拔中平步青云,扬眉吐气,唐王朝的衰败也由此而起;而吴三桂情动之下“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劣迹,千古年来仍然令人发指。愤激至死的屈原,惨死**的岳飞之所以成为令人扼腕的悲剧,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冲突,难道就没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君王疏远的原因吗?只因君王为情所障目,看不到有幸埋葬忠骨的青山,只瞥见白铁无辜铸成的佞臣!情之障目,岂止不见泰山而已?
幸于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奋斗终身,当为今人所仰,后人所慕。他们之所以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知,往往是从能不为情所障目而起。林觉民在《与妻书》中挥泪唱出一曲“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的悲壮挽歌,正由于他不为夫妻之情所障;毛泽东在儿子壮烈牺牲后表现出的坚定理智,难道不是他创下“欲与天公试比高”伟大业绩的原因?对待亲属家人从来没有特殊要求的彭德怀,若不是不为情所障,又何有“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的英雄气概?
为情所障,不见泰山;不为情所障,则得有真知灼见。“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若不能脱出“人情”枷锁,又怎能成为天地间最不屈的斗士,中国最硬的脊梁?过多地考虑恩情亲疏,只会为自己的认知带来不必要的障碍。因此,我们须做到理智、清醒地对待自己的感情,勿以情障目,勿以亲疏论英雄!
是的,只有身在最高层,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因而我们每个人都应做到:勿为情所障目。[点 评] 主体部分第三、四段写“以情障目”,第五、六段写“不以情障目”,正反对照,叙议结合。采用这种写法要注意分段,增加层次,不要正面反面各写一大段。如果觉得一正一反过于单薄,也可以增加层次,反复使用正反对照。
三 跟踪训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写一篇议论文,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五篇: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正反对比式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正反对比式
一、知识概述
正反对比法,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这种方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或者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对比,对错误的或者差的事物予以否定,对正确或者好的事物进行肯定。这种对比叫做“横比”。对比的另一种情况是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这种对比叫做“纵比”。例如《纳谏与止谤》中,通篇都使用对比手法,把虚心纳谏的齐威王和粗暴止谤的周厉王进行对比,古人与今人进行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产生了强烈的效果。
正反对比式是一种常见的横式结构,也是初学议论文者喜欢运用的一种结构模式。众所周知,自然界事物无不处于矛盾之中,有成功就有失败,有高尚就有卑贱,有美好就有丑恶,有正面就有反面。在议论文写作时,运用对比式,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进行对照比较,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就显得格外分明。具体地说,就是在论证过程中既要正面说理,又要反面阐述;在对比分析中,表明正确的观点,从而达到写作的目的。
正反对比式的结构,既可以体现在段内句与句之间,也可以体现在段与段之间。简单地说,就是“正面说了反面说”或“反面说了正面说”,它对于议论的深入,论点的突出,说服力的增强,都是有莫大的裨益的。
下面谈谈使用正反对比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围绕中心论点选择比较材料,确定对比点。所选对象必须是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论证时要紧扣文章的中心。
第二、正反论证应有主有次。若文章从正面立论,主体部分则以正面论述为主,以反面论述为辅;若文章从反面立论,则以反面论述为主,以正面论述为辅。
二、例文借鉴
例文1:
爱,走向未来
每当我们翻开厚厚的历史年册,不难发现,人类社会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历史的车轮越转越快,但终究是由我们来推动。人永远是未来世界的主宰。
不知从哪本杂志上看过这么一篇文章,说是未来世界的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是会使用计算机,至少精通一门外语,会开车。在我看来,其实这只是人才的一种外在的肤浅的表现。有一种特长,可以更专注地为社会的前进注入动力,但仅此而已吗?答案是否定的。人才最根本的是要有爱心,有爱心才能称之为人才;有爱心,才能使自己的专长真正转化为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动力。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在五彩缤纷的社会万花筒中,每个人的思想、性格各有其异,这也就使得人们在“义”与“生”之间有不同的选择:有些人选择了“义”,有的人选择了“生”。然而,前一种选择,才是我们所应该提倡的。
在奔腾着的历史长河中,我们随意掬一捧水,都可以找到“舍生取义”的例子。
民族英雄文天祥,为了不使民族利益受到侵犯,在异族入侵时,挺身而出,虽受尽折磨却不变节,在“义”与“生”之间,他明智地选择了“义”,谱写出一曲悲壮的正气之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被围梅岭,写下了“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的壮丽诗篇,为了正义,他以革命者的乐观主义精神迎接死亡;为了正义,刘胡兰豪无惧色地躺在敌人的铡刀之下;为了正义,布鲁诺被火焚身,伽利略被秘密流放在黑森林中,直至心脏停止跳动。这些,都是历史长河中美丽的浪花,都永远闪烁着异样的光彩。
然而,极纯净的水是很少的,所以在历史的河水中,也飘浮着污秽,避免不了渣滓的存在。奸臣秦桧,卖国求荣,为苟全性命而丧失了人的本性,终于受到万人的唾骂;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俘变节,但最终还是没能使偷生得逞,他的下场是可悲的,而丧失义节,苟且偷生,他的下场更是可耻的。
朋友,在“义”与“生”之间,相信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义”吧,虽然我们不一定成名,也不定能成为历史长江中一朵美丽的浪花,但为正义而奋斗,不是也可以为自己有限的生命增添一些绚烂的色彩吗?
[点评]
这篇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法。文中先举文天祥、陈毅、刘胡兰、布鲁诺、伽利略等古今中外的“舍生取义”的人物,再从反面举秦桧、李秀成等“舍生取义”的例子,两相对照,说明在“义”与“生”之间应选择“义”的道理。
例文3:
说节俭
报载:我国有个考察团访问日本,参观了日本屈指可数的大财团之一“丰田”公司。细心的参观者发现卫生间里每个抽水马桶的水箱中都放着几块砖,十分惊奇。公关人员见到客人面带异色,便笑着解释:放砖是为了缓解水流速度,节约冲水量。节俭,是丰田公司事业成功的一大因素,请勿见笑。
在水箱中放砖头,按中国人的说法算是十足的“小家子气”。然而,日本丰田公司正是靠这“小家子气”发“家”致富,走向成功的。这种巨富不忘节俭的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
眼下,党的改革开放的富民下策如春风化雨,使一部分企业和个人走上了富裕大道。但富裕之后,人们是否能像丰田公司那样“巨富不忘节俭”呢?
笔者曾多次途见躺在路上的一分硬币,但熙来攘往的行人对它吝啬得连眨一下眼睛都不愿,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此文写作时运用了相反联想。作者先以丰田公司的“小家子气”引出“节俭”的话题。接着,用反面事例论述了奢侈浪费的严重后果,由此而联想到中华民族俭朴的传统美德及方志敏、马克思、周总理等人节俭的故事。前后形成鲜明的对照,有力地论证了应以节俭为道德准则并身体力行这一观点。
例文4:
宽容是美德
看到这个题目,不禁想起了周恩来的一个故事:一次,理发师给周总理理发,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把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周总理和蔼地说:“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桩小事,使我们看到了总理身上的美德。
宽容是一种美德。留心一下,不难发现在人际交往中,凡能做到宽以待人者,一般都深受众人的欢迎。像周总理这样待人宽容,平易近人,当然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和尊敬。人与人交往,难免会有些小摩擦。只要是无恶意的,就应该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像周总理这样主动承担责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所致,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过错,如果在日常相处中对别人的过错能宽容对待,就等于给对方提供了改过的机会。在中国历史上,李世民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依靠这一点,得到众臣鼎力相助,从而开创了唐代盛世。在唐朝王室争权中,魏征曾鼓动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得帝位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为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再说秦王嬴政,若不是听取了李斯“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应其深”的喻谏,收回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的政策,恐怕就会失去李斯等一大批客臣的支持,难以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纵观历史与今天,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宽宏气度,不具备宽容的美德,开创一方事业只能是一句共话。
有的人就不具备宽容的美德,他们心胸狭隘,凡事斤斤计较,不肯吃亏。如慈禧太后,仅因为与一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就勃然大怒而起,“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于是这位大臣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像这样的狭隘心胸,这样的暴行,又怎能不遭世人唾骂呢?当今社会上有一些人也是这样,你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会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还有的人对别人的过失总是耿耿于怀,时时想着揪别人的小辫子。这样的人,典型的“鸡肠小肚”,心胸狭隘,待人刻薄,根本没有一点宽容之心,这种人还能谈什么成大器,立大业呢?
总之,宽容是一种美德,只要我们本着“和为贵”的原则,决不计较别人过失,又多为别人考虑,就能确立起友善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当然,对于那些蓄意冒犯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或是破坏人民安定生活的破坏分子及人民的敌人,就不能盲目地宽容,以致重演农夫救蛇的悲剧。一定要利用法律力量予以重锤打击,决不心慈手软。
宽容是一种美德,当今社会大有发扬之必要。让我们大家都来讲一点宽容,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好。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东施效颦”是一个贬义成语,自古以来,为人们所唾弃。上文另辟蹊径,运用了逆向思维,突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得出了新颖的观点:“东施有自知之明,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力图改善之”,号召人们“大力推行改革开放,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取东施之长而舍其所短!”而且,论证严密,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例文6:
求上与求乐
某日,听电台广播说,北京的青年当中现在流行的一语:“找乐去哟!”一帮年纪轻轻的哥们无事喊上一句“找乐去”,便在雪后的大街上寻了一处,用脚把雪踏得结实、滑溜,然后站在一边,向骑车路过的人直笑,笑得让有些骑车的心里发毛,稍不留意,车下一滑,摔个“狗吃屎”,那帮哥们便大笑不止。
此为何乐也?纯属无聊之举。它反映了当前一些青年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的心态。此种害人之乐万万“求”不得,“求”之必遭白眼、斥骂。
我也熟悉另外一些年轻朋友。他们是求上的,但令人遗憾的是:某日,我跟一位同学闲谈起马拉多纳,一位朋友忽然插嘴问道:“马拉多纳何许人也?”此番问话引得我与同学吃惊不小,大笑不已。据我所知,这位朋友整日埋头于课本,电视与“闲书”是极少看的。我问他:“你就没有枯燥的时候?”朋友答曰:“我非圣人,枯燥之时免不了,但我得顾及今后的高考、深造呀!”
我默然,在家长及老师眼里,他可算是“求上”的典型,是个成绩优秀、学习刻苦的好青年。可我觉得,他如苦行僧一般,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完全锁在书本里,并非高明之举。年轻人应该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的生活应该是充实的,不能只把自己圈在课本里。他们应该跳出这个小圈子。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看看世界是多么美好,生活是多么富有乐趣!
在很多人眼里,“求乐”与“求上”是完全对立的,“求乐”者决不可能“求上”,“求上”者决不会“求乐”。我以为:此言差矣!现在,时兴寓教于乐。求乐,须看求的是什么乐。诸如上文所述之求乐,是一幕坑人的闹剧。此种“乐”必遭众人唾骂,是不健康、不文明之乐。而课余打打球,弹弹吉他,春日里野外踏青,秋天去观赏红叶,此为文明之乐、高雅之乐。这种“求乐”与“求上”有何矛盾?求得此种高雅文明之乐,调剂了精神,陶冶了性情,对“求上”大有帮助,求此之乐,何乐而不为呢?
求上,也须看怎么个“求法”。我以为,所谓“上”,不仅是指学习方面的,还应包括人的品质、情操、能力等。这样看来,“求上”的意义就广泛了。整日埋头苦读而几近书呆子者,活动活动,乐一乐,也许收获会更大。说不定由于全面“求上”,你会获取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的朋友,受到更多的人的敬佩,从中你也将更感到世界之多彩,生活之乐趣。
可见,“求乐”与“求上”并非完全矛盾,须看“求”的是什么,才能下定断。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商品的假包装,人物的假包装,礼物的假包装,甚至统治者的假包装,无论是对己对人,还是对国家,都将带来极大的危害性。所以,作者强调:“一切都将从包装回到真实。”的确,本文的构思是很有创造性的。
例文8:
清流与活源
每当你来到一条清澈的溪流旁,你一定会赞叹这河水明亮,清澈见底。可你想过没有,这河水为什么会如此清澈,如此令人心旷神怡?若它是死水潭,还会如此赏心悦目吗?
决不会的。问题就在于:离它遥远的地方,有它的源头,它为清流提供了水源,每天给它带来清新的水,为它冲掉昨日的污秽。若是离开了这一活源,恐怕这河水就不会清澈见底了。
由此联想到当前社会上的文艺创作,为何题材雷同、内容相仿的作品甚多,甚至作品粗制滥造,毫无新意。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作家们深入生活还不够。离开了生活这一活源,又怎么能得到清新的河流呢?
文艺作品最重要的是要有新意,有了新意才能吸引人,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才能起到文艺作品歌颂美好事物、揭露时弊、激人上进的作用。堆砌华丽的词藻,乱造离奇的内容来博取读者的好感,不是文艺创作。
从古至今,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都是因为它们来源于生活,写出了新意才流传至今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等,都因其深入生活,捉住了社会的时弊,加以批判,或告诫人们。这样的文章,读来似清清小溪,人们能感觉到它的妙处。
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宝库,这中间,有许许多多激人奋进的素材,也有许许多多令人不满、遭人痛恨的事件。它给了作家们许许多多的灵感,许许多多的创作素材。只要作家们进入生活这一座宝库,再用自己神奇的笔加以描绘,就不愁写不出好文章。
若是作家们总是囚禁于一个小天地中,做井底之蛙,在小天地里冥思苦想,或是断章取义,从别人的文章中东拼西凑,靠这种方法搞创作,恐怕永远也不能写出有积极意义的作品。
一切真知来源于生活,生活给作家们提供的素材是众多的,就等着作家去发现,去吸收。只有深入生活,在生活这一活源中捕捉素材,才能写出如清流般的作品。
有了活源,才有清流,若是离开了活源,也就没有清流,取而代之的是一潭毫无生气的死水。
[点 评]
用“清流与活源”来比喻作家创作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之源,来比喻有新意的文学素材,这种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公众已壮胆生威;如果又有第三人大喝一声,歹徒就已不知所向;再有四人五人呐喊,歹徒还能威风么?
在广大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中进行讲正气的教育,那会产生多大的力量啊!
[点 评]
用林格尔曼的拔河实验,来说明因责任分散而出现的“内耗现象”,从而证明了“人多力量小”的观点,材料新颖,立论准确。其实,人多人少是相对的,关键是“看参与其事者目标是否明确,是否同心,是否协力,做到了这几条,人多无疑会力量大,而不会彼此抵消。”比如抗洪,比如啦啦队,比如反扒车。
例文10:
“狗拿耗子”新论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这句歇后语老少皆知,意思是:捉耗子本是猫的天职,狗拿耗子纯粹是管了不该管的闲事。几千年说下来,觉得这个“道理”是天经地义的,仔细想一想,果真如此吗?
老鼠是专门嗑衣服、嗑箱子、偷粮食、传播疾病的家伙。对这样一类无恶不作的坏蛋,别说是狗拿,就是驴拿,鸭子拿也是应该的。不是有一句成语“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吗?这就要从说这话的人的立场研究了。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的人恐怕不外乎以下两种人。一种是耗子本身,因为它真正反对的倒不一定是“狗”,而是“拿”。不管狗拿,还是猫拿,什么拿它都不喜欢,它都反对,都会说这是“多管闲事”。另一种持此论者可能即是猫——当然决不会是好猫,只会是不称职的猫。它或是因为懒,或是根本不会拿耗子,甚至于说不定它和耗子之间有某种“猫儿腻”,它才会在狗捉耗子时站出来替耗子说话。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止一次的、极为气愤的在报纸上看到,歹徒在列车上劫旅客财物,乘警却躲得无影无踪。这时,旅客中有人站出来,将歹徒生擒活捉,难道这也能说是“多管闲事”吗?如果你在校门口看见有人欺负小同学,你能因为自己既不是值周生,也不是派出所的公安而置之不理、扬长而去吗?当然,也不是每次老鼠做坏事都会被猫撞上,那么,不是猫的我们就不该去管吗?正是因为对坏人、坏事,对“耗子”“人人喊打”,才会出现徐洪刚、崔大庆这样见义勇为的英雄。我们的社会、国家也才会不断进步。如果遇到危险的时候,人人都抱着“狗拿耗子——多管闲事”、“铁路警察——管不着那段”的想法,别说社会、国家不会进步,就连人民最基本的生活安全也保证不了。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坏人坏事,贪污腐败,当说必说,当管必管,才能使生活越来越好。所以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真是一些不称职的和缺乏社会责任感的风凉话。自己该做的不做好,还要讽刺挖苦别人,简直岂有此理!
“狗拿耗子”不是狗管了不该管的闲事,而是管了所有的人都应该管、也必须管的正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社会责任心的体现。打击坏人坏事,匹夫有责,人人有责,对“耗子”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唐太宗和林肯四人“让”贤成功的事例,反复证明论点。这样,正反对比,说理充分,观点鲜明。
例文12
请根据原材料,以“动”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以不变应万变
英国哲学家毕尔森说:“万物都在运动。”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即便在屋里静坐,也是日行八万里。人们凝视着社会的花开花落,仅仅追随着每一份“动”的趋势。唯恐稍一顿足便被前进的部队甩下。殊不知真正的智者往往是那些能够在川流不息的“动”中静下来思考的人。
苏东坡或许是智者,他在“动”之思想冲击下屹然不动,一句“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吟咏便使多少步履匆匆的身影在这等情怀下黯然失色。若非是大智之人,东坡先生面对被贬黄州如此政治冲击,眼观社会的动荡,如何能够平抚愤慨,静心潜入于深邃的思想中呢?他将“动”的世界置之度外,“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变与不变之理他已是了然于怀。在“动”的社会中,他执著驻足于思考,于是,使历史为之一震的前、后赤壁赋横空出世。
巴黎左岸的莎士比亚书店开设于二战前,曾是众多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还慷慨帮助过许多著名作家,87年过去了,这里仍是左岸最著名的人文书店。清晨,年近九旬的店主走到二楼阳台上伸手拥抱阳光,每一道皱纹都焕发着光彩,向一尊雕像。走进书店,多少年来竟没有装电话和电脑。我们兴许可以从这两件事中悟到些思想和智慧的精髓。文化之所以受人敬重,便是在于它有种穿越时光的厚重感,它在一片“动”中始终默然不动,这使它得以看到每一个匆忙背影后的意义,得以成为一个时代的发言人。莎士比亚书店正是在闹市之中,营造了一个令人不由仰视的文化氛围。
城市飞速发展,深圳有“时间就是金钱”的广告语。街道日新月异,我们也行色匆匆。若是号召一切的一切,都牢牢跟紧“动”的脚步,城市将会如何?我们将丧失恬静的美,忘记稳重的美,放弃深刻的思索。文章中说昔日古苏州已难觅旧容,周庄已成绝版。苏州,是否你忘却了端庄而过于向往那人声鼎沸的“动”?看来,我们的生活需要一位能够闹中取静的智者来重新审视。发展的步伐也应适度和协调,赶路过于匆忙,可能会错过路边美丽的风景。
“动”,并不总意味着先进。相反,面对飞速变动的世界,能坚持自己的主见,静下来思考才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大智之略。自然而然的理性,审时度势的思考,把握住变化的根源,以这种“由静而思”的过程便可以超越轰轰烈烈的“动”,不动声色地站在时代的前沿,此时,不变已是应了万变。以此,我们不会在繁杂中迷失,不会在纷乱中迷茫。能静下心来思考,便不会失了自我珍贵的本色,才能成为一个智者,成为时间流动中的永恒。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不断向“美”的方向静静流淌。
[点 评]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