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几个概念

时间:2019-05-12 18:27: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几个概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几个概念》。

第一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几个概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几个概念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定义阐述 陈至立部长在报告中的定义:“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

何克抗教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合、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李克东教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二,信息技术在不同类型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1,课堂讲解演示

2,发现学习

3,研究性学习

4,合作式学习

三,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是:⑴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⑵教师要有整合的技能和能力,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灵活运用到学科教学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要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为指导。

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核心来进行整合。

3,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使计算机既可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又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

4,要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

5,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第二篇:浅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创新

浅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创新

在中学里,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比较新颖的课程,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它将逐步成为中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中学开设信息课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通过学习能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能用编制一些简单的程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信息技术课的特点。

1、变异性。信息技术课不像语文、数学、英语,同一本教材的内容可以反复使用,它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需要不断的更新,教学内容要更新,教学方法要更新,教学设备也要更新。我平常给学生上理论课的时候,每次会利用五六分钟的时间把一些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最新动态及时的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的新鲜感、亲近感,也就拉近了学生的学习距离。同样教学方法上我们也要根据所学内容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介绍计算机硬件知识的时候,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理解硬盘是什么,主板又是什么,而一个新的软件出来通过上机演示来表现该软件的特点和用处。教学硬件设备的更新相对来说周转时间长一点,只要原来的硬件基本上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因为学校不可能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来不断的更新硬件设备。

2、实践性。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比以往任何一门课更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上的许多知识,特别是软件的应用,如果单凭课堂讲解或者演示操作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只有通过亲手操作,解决在操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才会把概念理解的更好。比如学“磁盘操作系统”时,要求学生用DIR命令查找文件,让学生操作时带上各种参数DIR/P、DIR/W、DIR/W/P等,学生就会对P、W的参数含义理解的更深刻。在讲BASIC程序设计时,学生只有通过对程序的不断调试才会达到最终正确结果,这远远比让学生在纸上谈兵好的多。

3、创造性。信息技术课又具有很强的创造性,但它又不像其他发明创造那样复杂,它只需要一台电脑,而且立竿见影。比如在讲BASIC程序设计时,让学生通过已知的程序输入,运行之后在屏幕上显示出图1的图形,那么有些学生就会想要显示图2怎么办?要显示出图3怎么办?这样就大大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他们便会举一反三的自己去尝试修改程序。结果当然由消极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的主动学习。

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

1、对比讲解法。比如在刚开始讲解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时,我先用中、英、日文讲一句同样意思的话,然后再引入计算机也和人类一样有各种各样的语言,再通过说明英语有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祷使句四种语句,从而解释计算机语言也有顺序、分支、循环三种基本结构。这样由学生平常接触到的事例再联想到计算机语言,使学生更快进入到学习计算机语言的状态。

2、直观感知法。信息技术课相对来说还是一门比较新颖的课程,学生基本上没有接触过或很少接触过,因此对计算机充满着一种神秘感,很想知道电脑怎么工作的,主机箱里面到底是些什么东西。于是我就把硬盘、主板、内存、显卡等硬件一样样实物展示给他们看,然后再简单的加以解释其作用,让他们看得清楚,弄得明白。通过直觉的感官认识,学生就会对心中的疑团有所解开。

3、自由作业法。数学作业同一个答案可以有不同的解法。计算机作业也一样,为了达到同一个目的,也可以用不同的操作内容。我给学生上五笔字型的时候,不是纯粹的要求学生在五笔练习软件中练习,而是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在WPS环境下用五笔输入法输入一定数量的汉字,但内容可以是书中的课文或是自己的习作。这就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间的竞争性。有些学生自己预先写好了作文片断。这样,学生在学五笔的同时也学会了一点WPS软件的操作,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一举三得。在程序设计中也经常可用这种方法,给学生一个大概的题目范围,让学生自由作业。这种方法既可以避免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又使学生思维得到更好的自由发挥。

三、信息技术课与创新教育。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的要求,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

1、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首先对信息

技术课有了兴趣,充满好奇心,就会主动的去探究它,想方设法知道其所以然。这跟其他课程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因为许多软件跟实际生活比较接近,学生学起来就比较感兴趣。用超级解霸可以播放VCD,学生就会自觉去操作怎么应用;通过幻灯片的应用,学生就会跃跃欲试也想自己制作几张幻灯片;通过桌面属性的设置,学生就想方设法把自己的桌面弄得漂亮一点。

2、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主要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想象能力、创造性的计划组织与实施某种活动的能力。学生对计算机有了兴趣,解决了“为什么”之后,就会想要去“怎么做”。通过教师的课堂简单演示分析,学生自己就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多方寻求答案。比如在学习《艺术字》时,学生就会想方设法使自己的字的颜色、大小、位置、形状多选择、修改几次,从中也培养了学生的美术设计能力和展开各种丰富的想象。

3、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人格主要包括顽强的意志、毅力、能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及坚韧顽强的性格。程序设计中的程序调试最能达到这个目的。因为程序要运行成功,很少是一次就能成功的,而是需要通过对程序中语法错误的不断修改,反复运行调试才能得到最终正确的结果。有的学生就是在语句中缺少一个分隔符号,经过好多次的检查才得到正确的答案。看到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学生当然就会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促使下次上机投入更大的热情。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应根据这门课的特点,通过各种适当的教学方法,利用尽可能利用的软硬件资源,让学生获得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

摘要:主要讲述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教学整合的基本思想、目标、基本要求,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

关键字: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教学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以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载体,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达到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以及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目的。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基本思想包括三个基本点:

1.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教学活动 2.对课程教学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3.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重要的变化。学习者的学习主要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1).会利用资源进行学习;

(2).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的学习;

(3).学会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学习;

(4).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基本要求

1.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能满足个体需要; 2.学习是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

3.学习过程是进行通讯交流的,学习者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 4.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生产性的。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 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新型教学模式,通过与学科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

2011年9月发表于《经济生活文摘》

刊号 CN-11-4505/F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

A0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

黄潭中学

[摘要]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来阐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系,针对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等问题,[关键词]教育课程

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不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是我们理解其含义的关键。在系统科学方法论中,“整合”表示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小部分的事物、现象、过程、物质属性、关系、信息、能量等在符合具体客观规律或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凝聚成较大整体的过程及结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可以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两种。

“大整合论”所理解的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

“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际上包含两个层面的课题,第一层面的第一类课题是,信息技术如何改造和创新课程?其实质就是课程信息化,它的教育技术专家们站在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立场上所特别关注的问题,追求的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单向整合,第一层面的第二类课题是,课程创新中如何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其实质是信息技术课程化,它是课程专家们站在课程变迁创新立场上所格外重视的问题,追求的是“课题一信息技术”的单向整合,第二层面的课题则是,怎样在信息技术与言归于好程互动在双向整合过程中实现两者的整体化和一体化?实质是建构信息文化背景里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它是人们立足于旨在实现人与文化整合一的当代文化哲学立场于旨在实现人与文化整合同一的当代文化哲学立场上所深入探究的问题,追求的是以教育情境中人的学习为本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双向整合。

实际上和实质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双向整合,既包涵了“信息技术——“课程”和“课程”——“信息技术”的两种单向整合,双追求一种深化和提高,教育技术专家和课程专家已经分别就“信息文化——课程”的整合和“课程——信息技术”的整合进行了长期的卓有成效的探讨,分别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为人们深入挖掘,探讨和解决“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双向整合课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面对这一课题,人们需要首先在更深的层次上探明两个基本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究竟是什么?信息技术与课程有哪些基本原理?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双向整合,不仅关涉课程结构与课程过程的平衡和统一.而且是当代课程本质的实现形式之一,在文化哲学视野里,课程作为进入教育领域的特殊文化,实质就是人的学习生命存在及其活动。在课程结构与过程的统一的意义上,课程就是人的学习过程。人的学习总是具体的知识学习、经验学习、文化价值学习以及学习的实现,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需要分别处理知识之间的关系、经验之间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课程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等.这就决定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信息化的课程研制理论和实践.有知识的整合、经验的整合、价值的整合.以及课程研制的整合等四条基本原理.

(一)知识的整合 A07 在分科课程的历史传统里.对人的学习而言.知识之间的关系主要有知识的“外在”与“内化”的关系、不同知识系列之间的关系以及知识的“准备”与“获取”的关系.所以知识的学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分科知识的学习,二是知识之间联系的学习,三是获取新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学习.学习实质上是行为的持续而较为稳定的变化,行为变化只有在实际生活情境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在实际的问题解决过程中,人们很少是仅仅应用某一学科的知识的;而更多的是超越学科界限.综合应用适合的或有关的知识,这就需要把握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如果问题或情境超越了人们已经具有的知识并且十分重要.人们就会尝试着去寻找和掌握未具有的必要知识,这就需要具有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在信息文化背景里,信息技术与课程知识的整合原理至少有三个含义:一是指作为课程的信息技术自身的知识整合,包括信息技术课程各种知识之间联系的沟通,信息技术的知识与其他课程所含知识之间联系的沟通和呈现。二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主导媒体渗透到各种课程领域之中淡化科目界限.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将知识置虚拟“的真实情景中.将不同科目不同系列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揭示和呈现出来,让学习者在应用信息技术学习知识的同时.完成知识之间联系”的学习.三是指充分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出信息比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于信息化社会之中,深切感受应用信息技术寻找或创新以及应用必要的新知识的信息文化生活.激发学习掌握新知识的内在动机和需要.并逐步培养和提高利用信息技术寻找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二)经验的整合 这里所谓的经验,不是感性意义上的而是哲学一元论意义上的经验,学习经验强调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强调学习者在经验过程中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强调活动中学习心理与经验世界的双向互动。人关于自己和世界的观念来自经验的建构,所以对于学习者学习的真正实现来说,课程就必须经验化,但是当前我国课程只停留在作为内容的外在知识层面而忽视了经验的内化,导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等待着接受外在的知识而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冲主动的过程,就需要使课程成为学生亲身经历的经验.使学生学习生涯成为一种.永远无法忘怀的经验。

经验学习的机制主要有转化、同化和顺应三方面.转化就是通过知识内容与环境的融合,将教育内容转化为学习环境中的“学习条件”,创造出作为经验世界的新型环境,同比,就是内在的“心理经验图式”将学习过程中对环境条件的主动反应形成的各经验散片“吸收为自身的有机组成部分.顺应,就是能动地把已有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心理经验图式“,以应对经验世界变化着的情境和问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经验的整合原理.包括空间的、时间的和时空统一的整合.一是应用信息技术设计和创新学习环境.通过精选有时代价值的教育内容并将其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经验世界,创设出具有信息文化的典型性和全息性的学习环境,使之具备学生学习反应的敏感性.这是对不同空间里的学习资源的整合。二是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使内化的新经验以多媒体为载体,成为融合了知情意的活经验.颗畅地融会到已有经验的意义系统之中.这是学习中已有经验与现在经验,在时间进程上的整合,三是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已有经验与现在经验的时间整合基础上,开辟未来的时间向度.促使内在经验的再组织;去主动寻找和应对外在的新问题情境.将源于外部空间的新经验整合到内在的经验系统之中,这就是时空统一的整合.显然,这实际上就是师生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民主教学和合作学习等,使学生实现学习经验的建构.这样,学习就成为一个主动探究、主动发现的过程,课程就成为学习者主动经验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三)价值的整合

学习作为学习者”融入“现实生活世界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包含着在知识和经验学习基础上的价值学习.价值学习遵循价值认识规律,”价值认识过程呈现出阶段性,大致表现为价A07 值感知、价值理解和价值体验三个相对独立的阶段。“⑦正是通过价值认识过程,个人的价值观才得以形成和发展。价值观具有主观性、稳定性、发展社、社会历史性、导向性和系统性,它实质上是”主体对客观事物按其对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标准.„„价值现是经过选择获得的.这种选择必须是自由的而不是被迫的;是从可选择的范围内进行的,选择时必须同时具备其他可选择的内容;是经慎重考虑后的选择⑧因此,从根本上说,价值的整合就是建构价值学习的自由选择机制,这种选择机制必须贯通学习者的价值认识、价值理解和价值体验的全过程.在教育和课程领域.价值的整合涵括了在民主化背景中“多元价值”的认同,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个人自身关系中的“体知情意”价值的整合。这关涉个人的生理与心理价值的关系.生理的各个方面的关系和心理的“知情意”之间的关系,理想的目标是个人的身心及其各个组成部分的和谐而自由的发展.理想的模式是“全人教育”。二是在社会的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中“多元文化”价值的整合.这关涉全球文化与民族文比、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一般文化与亚文化、雅文化与俗文化、群体文化与个体文化.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等等之间的关系,理想的目标是“多元共存”,理想的模式是“通识教育”。所以在民主化社会.教育和课程的独特职能就是为来自不同背景的学习者提供共同的经验。

这样.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价值的整合原理,就是遵循价值以发展的选择性和过程性来充分开发和超越信息技术课程化的“虚拟”价值,其具体含义为:一方面在课程体系中,全方位地研制多媒体课程和网络课程,使关涉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的所有课程领域或课程门类都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出一个异彩纷呈的学习生活世界,它是虚拟的生活世界,从而使学习者在虚拟的生活世界里通过充分自由的选择,简捷而高效地实现价值感知和价值理解.另一方面在课程体系中,又超越信息技术的虚拟限定,开发信息化的社会性议题和实践活动形式,使学习者在可选择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自尝试社会问题的解决,真.正地实现价值体验。

价值的整合需要认识和解决虚拟的学习生活与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学习的连续性问题。在价值的整合过程中存在一个现实的危险或陷阱,这就是多媒体网络课程可能引发学习者满足于虚拟生活世界,对投入到社会性问题解决的实践活动中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导致价值感知和理解与价值体验的断裂,不过,这一威胁虽然存在但不是主流,主流是虚拟学习对真实实践活动学习的促进.所以,一方面,我们在研制多媒体网络课程中,必须认识并强化虚拟的正面影响.与流行的臆测相反,课程体系里虚拟的生活世界,更能培养学习者参与实践活动的强烈意向,更能激发学习者走出虚拟世界进入真实生活加以亲身体验的兴趣。这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探讨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规律,并定向于学习者投入社会真实生活的意向和兴趣.发现、探究和解决多媒体网络课程的内容、形式、结构.以及它们与学习者的适动性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在研制社会问题中心学习议题和实践活动形式中,需要实现信息化。这里有两个重点:一是选择的议题或活动内容应该主要是信息文化的内容.或至少是与信息文比有关的内容,这样就既与多媒体网络课程相关联.又与信息时代的现实生活相关联;二是在组织学习者开展社会问题中心的活动学习中.既贯穿信息化思想又充分应用信息技术设备和手段,使学习者在价值感知与理解向价直体验的进展中获得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保障

(四)课程研制的整合

课程与文化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信息文化必然催生与之相适切的新课题文化。前述知识的整合、经验的整合以及价值的整合.实际上是在酝酿着信息课程文化的创生,而这一创生只有在自觉的课程研制过程中通过规划或设计,实施和评价才能确立和实现.因此,所谓课程研制的整合原理,指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创生出信息比课程文化.课程研制是进行课程规划,并把课程设计投入教育活动中实施并进行评估,反A07 馈和修改完善的过程.包括课程规划或设计、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三个基本阶段.在课程规划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要确定信息化的理论取向、目标取向,内容选择和组织形式、经验的选择和组织方式等,设计出信息化的新课程方案;在课程实施阶段,采取适宜的多种教育活动样式,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以信息化新课程方案为根据.开展信息化的知识、经验和价值学习,让一定的知识、经验和价值内化为学生的自身发展成果;在课程评价阶段,建构起信息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对课程研制过程的状态,待别是对课程实施结果进行测量和评估,以确认和推进信息化课程文比。信息化课程文化,是以学生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文化.所以需要在此着重提出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强凋学习者参与课程研制.在已有课程研制的理论和实践中,学习者仅仪被动地参与了课程实施,甚至仅仅被动地参与下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活动”,很少参与课程评价.并几乎被排斥在课程规划或设计之外。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所谓学习者参与课程研制,就是学习者要全程参与规划,实施和评价等课程研制全过程,成为名副其实的课程规划者、课程实施者和课程评价者,从过去被动的课程内容的接受者转变成主动的课程研制者。这样,教师与学生同时成为课程研制的主体,就可以尝试解决当前我国课程研制中教育技术专家、教育理论专家学科专家与教师、学生分离甚至对立的问题,让技术专家、理论专家,学科专家.教师和学生一起研制课程、在全国性和地区性层面的课程研制中,以技术专家、理论专家和学科专家为主,教师和学生为辅;而在学校层面的课程研制中,则以教师和学生为主,各类专家是指导者、帮助者和咨询者。探讨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与基本原理,紧接而来的是具有重要实践意义而撩人心弦的基本策略问题,它召唤人们挥洒才情去梳理和建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行动的完满思路和可行途径。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 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使学生将上述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

当前课程整合的主题主要有下面四个:

1、构建新的能走向未来的课程价值观念。课程价值观念,是课程整合的核心。只有确立了课程价值观念,课程整合才会成为实质性的而非形式的;

2、重选内容。重选内容的实质是重构课程的开放性;

3、重构模式。重构模式并不是一件难事和并不需要多长时间的话,那么要使它代替已有的课程模式则是相当大的难题和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4、培养能够操作新课程模式的教师。任何课程,一旦投入实施,就必然由教师来操作。新的整合课程的实施成功与否,决定性的环节是它与教师之间是否互相恰切。要使他们与新的整合课程相恰切,就必须对已有教师进行及时培训和改革师范教育的模式。

三、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三种基本模式

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教学的总体能力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但对于不同学科定位,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为此可以将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分为三种基本课程模式。

1.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开设,主要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然而,信息技术课程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同样要按照课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这些任务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可以是社会性的问题。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灵活创新,对于相同的知识点,在完成所要求的学科目标的前提下,要根A07 据不同的学校环境、教师特长和社会背景等,创设不同的情景任务进行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或参考书所提供的材料。

2.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在这种整合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和学习。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研究型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

研究型课程中的整合任务,一般不是教材中的内容,而是课后延伸,甚至是社会现

实性课题,如环境保护、旅游类问题等。课题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小学低年级以生活实践性的活动为主,小学高年级以社会综合课题学习为主,初中以学科性综合实践活动为主,高中以综合性学科的学习为主。

联系电话 *** 黄潭中学 余

第五篇: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

一、简答题(2题×10分=20分)

1、简述分科课程标准的内涵。

2、简述三维教学目标的内容。

二、论述题(40分)

1、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信息素养,谈谈你对信息素养的理解。(10分)

2、结合当今的教师发展三阶段理论,谈谈你对快速提升熟练教师业务能力的建议和意见。(15分)P244

3、试分析信息技术教材编写采用“直线式”和“螺旋式”的利弊。P71

三、教学设计(40分)

1、每年一次的艺术节将要到来,学校正在全校征集艺术节标志设计方案。假如你是信息技术教师,想在课堂上让每个同学都能来积极参与,请你设计一个与艺术节标志设计有关的作品制作课案例。

2、假如学校最后决定由你来制定艺术节标志方案的评价细则,你能引导学生来完成吗?试写出具体想法。P157

下载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几个概念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几个概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轴对称图形》案例分析报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从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用合理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修改版[大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同时又直......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大全五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种种误区 宿城区项里中心小学 徐生民 信息技术具有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功能特点,它的应用会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多方面的变化;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合集五篇)

    信息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 概念: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研究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教学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由信息技术、教育学、心理学、哲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边缘科学。......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读书心得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读书心得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读书心得 现在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上课不仅仅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而是有了很多其他的更先进、快捷的教育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 教法(完整版)

    2014年教法 一二三四五章考填空、选择、判断、简答,第三章考设计题 填空:0.5*30=15;选择:1*10=10;判断:1*10=10;简答:25;设计题:40; 考点:分层教学、情境创设、教师专业发展、评价设计......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引入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开阔学生的视野,抽象的、难以理解......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论文整合——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姓名:xxxxxxxx 班级:xxxxxxxx 学校:xxxxxxxx目录一、摘要————————————————————3 二、正文 1、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