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学设计2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黄河水系概况。
2、过程与方法: 通读课文,理解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黄河“地上河”成因及综合治理措施,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黄河水系概况。
2、黄河的综合治理。
教学难点:
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黄河泛滥成灾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有这样一条河流,它被喻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河水哺育了两岸勤劳的儿女,但千百年来她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成为世界上最难治理的一条河流,这就是——黄河,就让我们来共同欣赏黄河磅礴的气势(黄河录像)。
黄河的基本概况。
学生讨论: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为什么不是第二大河?
二、看黄河水系图
a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b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几”字形;
c干流流经省区有: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 d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e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孟津; f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
三、黄河,你的第一印象如何?(水特别浑浊)这说明什么?
1、说明黄河泥沙多。
2、分析黄河泥沙多的原因。
3、黄河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
自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批注,引导学生分析,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进入下游后,河床变宽,河速减缓,大量泥沙淤积导致河床升高,而成“地上河”)。
4、思考:产生的危害?
5、应该怎样治理黄河?
6、治黄的措施:
①上中游:保持水土,植树造林;打坝淤地,修筑梯田(是治黄的根本措施,是治本,电脑展示图)。
下游:加固大堤:(应使学生明白这是应急措施,是治标。)②修建水利枢纽工程。
7、说说学习了本文,自己有哪些感受和体会。
8、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
第二篇:《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学设计1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母亲河)的一篇拓展阅读课文,文章以宽广的视野,历史的眼光,介绍了黄河及其孕育华夏文明的历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母亲河”的无限风情和魅力。让读者深刻感受到黄河的雄伟壮丽,知道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文章不仅取材精妙、详略得当,而且语言简练而气势宏伟,极富感染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理清文章脉络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的雄伟壮丽,弄清黄河上下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了解黄河两岸的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变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树立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重点:
弄清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全面认识“摇篮”。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真正理解“摇篮”。
教学过程:
一、紧扣中心,导入课题
1、板书:摇篮。谁能说一说“摇篮”的意思。(婴儿卧具,比喻某些事物的发源地。)
2、板书:——中华民族。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3、补充板书:黄河。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中华民族的摇篮。
二、探究历史,追“根”朔“源”
课文有一个自然段,直接告诉我们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找一找是哪一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又具体介绍了中华民族在黄河流域的起源及历程?(5至9自然段)
2、默读5至9自然段。补充以下图示:
80万年前 7000年前 5000年前 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16世纪 公元前
后来蓝田人活动 11世纪 公元前770年 夏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学生汇报,感受华夏文明的起源。板书:养育华夏民族 孕育华夏文明
3、纵观黄河流域华夏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历程,你有什么感受?请你读出来。(伟大、了不起、自豪等均可)分组齐读5至9自然段。
三、认识黄河,了解全貌
1、孕育了华夏文明,令人自豪的的黄河是什么样子呢,找一找那几个自然段作了介绍?
2、男生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第一句:„„源头之高,流程之远)(体会中心句的作用)谁能读出这种气势。
(教师指导,重点注意相关数字)
3、默读2、3自然段,划一划:按上中下游的顺序划分层次。思考:从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有关黄河的哪些内容?
(相互补充:上游概况,中游:黄河得名、奇异景观、相关传说,下游:悬河、黄河三角洲)
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又有什么感受?请你读出来。(壮丽、壮观、令人惊叹等均可)分组齐读1至3自然段。
四、歌颂黄河,感受伟大
1、作者和我们一样,对黄河充满了热爱与赞美,自读最后一自然段。
(理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感受黄河的奔腾不息的精神。)
2、自古以来,黄河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不仅有结尾这句,还有很多,就如本文开头的(生齐读: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更有王之涣《凉州词》中的(生齐读: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刘禹锡•唐《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3、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让我们一起赞美黄河吧,齐读最后一段。
五、课外拓展,关注现状
1、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这条哺育了千千万万华夏儿女的母亲河,如今怎样呢。
2、为了让母亲河重新焕发光彩,我们每一位华夏儿女应该怎么做呢?结合本文及黄河现状,写一份倡议书。
板书设计: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养育华夏民族 孕育华夏文明
第三篇:《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阅读答案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阅读答案
在各个领域,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阅读答案1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从巴颜咯拉山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②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达,人口fán yǎn____较快,政治文化也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③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生长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hòu yì____,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称之为“中华”。现在“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④黄河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创立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湎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出的古代文化遗址中,可以看见大约5000年前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居住的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以及许多图案精美的彩色陶器。这些地下出土的资料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A)被人们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B)
⑤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C)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⑥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身旁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16.根据拼音填写的词语是。(2分)
17.将“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一句,还原于“A”、“B”、“C”三处中最恰当的是 处。(2分)
18.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19.文中加点词语“相传”“之一”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请简要说明。(2分)
①“相传”:
②“之一”:
20.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3分)
21.黄河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的原因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6.繁衍,后裔。
17.C
18.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19.“相传”表明材料来源于传说,并不十分可靠。“之一”表示并非唯一,还有其他。
20.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21.黄河流域环境优越,有利于人类生存。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阅读答案2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②她从巴颜喀拉山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等九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③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多万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长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生长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之为“中华”。现在。“中华”又成为整个中国的代称。
黄河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创立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皇帝族就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渑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出的古代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000年前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居住的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以及许多图案精美的彩色陶器。这些地下出土的资料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A】被人们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B】
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C】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身旁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22.文中横线上的九个省区,是黄河流经的地方,其中两省位置顺序有误,请改正。(1分)
23.文章第一段共有三句,抽出第二句后段意并未改变,而且内容更简洁,作者为什么没有这样写?(2分)
24.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黄河为什么能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3分)
25.将“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一句,还原于“A、B、C”三处中最恰当的一处,这处是 处。(1分)
26.本文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请从3、4两段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3分)
27.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站在黄河岸边,面对浊浪滚滚的河水,沉思良久,说,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如何治理好母亲河,简要谈谈你的看法。(2分)
参考答案:
22.考查意图:重点考查考生对地理相关知识的掌握。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
答案:“山东”与“河南”位置对调。(1分)
23.考查意图:重点考查考生对说明文语段中语句连贯性的掌握。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重点考查考生对说明文准确性、严谨性等语言特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答案:抽掉后,黄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不具体,缺少具体的空间感。(答对意思即可)(2分)
24.考查意图:重点考查考生对说明文中说明内容理解和语言的概括能力。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考生可以紧扣文段概括选段内容。
答案:(1)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
(2)黄河流域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于人类生存。
25.考查意图:重点考查考生对说明文中说明内容理解和语句的连贯性的把握。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考生可以根据上下文内容的理解作出判断。
答案:C处。(1分)
26.考查意图:重点考查考生对说明文语段中主要语句及起修饰性、限制性词语的作用。
解析:本题有一定难度。重点考查考生对说明文平实性、准确性、严谨性、科学性等语言特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准确把握文段语句的含义,分析起修饰性、限制性的词语在语句中所起到的作用。
答案:第3段:如: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生长在黄河中游。“相传”表明材料来源于传说,并不可靠。(1分)第4段:如:黄河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之一”表示并非唯一,还有其他地方。(2分)
27.考查意图:重点考查考生对生活的关注。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考生可以生活实际提出有见解行的方法。
答案: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与此意思相近即可)(2分)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阅读答案3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其为“中华”。后来,“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创建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已经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渑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的古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000年前即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还有各式各样的陶器,其中带有人面、鱼、鹿等图案的彩陶相当精美,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这种文化被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
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的身旁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17、第①段划线的语句,说明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答:
18、读②段,回答,黄河流域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答
19、第④段举“仰韶文化”的例子为了说明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答:
20、第③段开头的“相传”和第④段第一句“之一”能否省略?为什么?
答:
21、本文为什么用“摇篮”比喻黄河?请用一句话回答。
答:
22、“中华”这个名称是怎样来的?
答:
参考答案:
17、说明黄河流域漫长。(或说明“流域广大”、“气势雄伟”均可)
18、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人类生存。
19、“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20、不能省略。因为“相传”表示所述内容来源于传说,不是确实有据;“之一”表示还有别的发源地,黄河流域不是唯一的。
21、因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发源地之一。
22、因为“华”族聚居于被认为是四方之中的中原,故称“中华”。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阅读答案4阅读说明文完成1—5题。
①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然而,我们是怎样对待这条母亲河的呢?说句实话,我们对不起黄河。据学者们研究,两千多年前,黄河并不姓“黄”,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是相当清澈的。随着她儿女的渐渐增多,她周围的森林面积却一天比一天减少,造成了越来越多的水土流失,终于使她由绿变黄了。由于河底的泥沙越来越多,河面逐渐上升,有些地方,比如河南省开封市,河面比房顶还高,成了流在人们头顶上的“悬河”!。大概是母亲生我们的气吧,河水一次又一次地跑出来教训我们,造成了难以想象的损失。
②那么,目前的情况又怎样呢?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黄河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也成了附近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渠道。据专家们统计,黄河污水排放量高达21.2亿吨,工业垃圾及生活垃圾近4100万吨,农药和化肥的年使用量分别为3.75万吨和600万吨。以宁夏为例,黄河流经宁夏13个市县,全长397公里。宁夏每年3亿吨工业和生活污水大约有80%排放进黄河。据检验,黄河水中的有害物质的含量近年来显著增加。由于污染严重,河水不进行处理就不符合饮用标准。然而现在,宁夏南部山区许多农民就直接饮用黄河水。即使是那些不直接饮用黄河水的人,也不是不受危害的。因为被污染的黄河水影响到了地下水,一些地区的地下水,污染程度已相当严重。饮用这样的地下水,怎能保证身体健康呢?
③黄河污染问题,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如果我们不高度重视,不赶快控制污染,情况将更加严重。那样的话,黄河母亲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我们想保护自己,保护中华民族,就必须先想办法保护母亲,保护黄河。
1.根据第①段,请你概括说出造成黄河成为“悬河”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②段加粗词“旧的问题”和“新的问题”分别是指什么问题?请概括写出。
旧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文中②段画横线部分主要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 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
4.参照①段中加横线的句子,③段中横线上应补出一句话,请写在下面,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语气顺畅。
5.文中加点的“主要”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河底的泥沙越来越多(河面逐渐上升)。森林面积逐年减少(造成水土流失)。
2、泥沙增多,河底增高。河水受到污染。
3、列数字、举例子 黄河受污染的程度极其严重。
4、更加生气,并且用更加严厉的方式教训我们。
5、不能。“主要”表示除黄河之外,附近污水还有别的排放渠道;去掉后就变成了附近污水全部排放进了黄河,与事实不符,表达不准确。
第四篇:摇篮教学设计
《摇篮》教学设计
胡 洁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理解主要内容
2、诵读诗歌,感受其优美的意境
3、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培养其想象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诵读诗歌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仿编诗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导入
1、幻灯片出示词语:摇篮
2、幼儿根据词语意思,师引导启发想象谈感受
3、根据幼儿的回答,师进行小结
师:看到这个词语,我们想到了妈妈用手轻轻地摇着摇篮中的小宝宝,边摇嘴里边哼着好听的《摇篮曲》,小宝宝听着听着,就慢慢地睡着了。
3、师创设情景,让幼儿静息闭眼听音乐感受躺在摇篮中的快乐
4、让幼儿谈感受,师导入学习的内容
师:听着这样好听的《摇篮曲》,小宝宝们一会儿就睡着了,睡得很香、很甜。请小朋友带着你们的甜蜜、你们的幸福,一起来学习一首好听的诗歌——《摇篮》。
二、诵读感知诗歌,理解其主要内容
1、听诗歌录音,初步感知诗歌
2、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1)师配乐教读诗歌,幼儿找出诗歌里的宝宝,根据回答,师把相应宝宝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2)再次听flash诗歌,让幼儿边听边思考四个小宝宝的摇篮分别是什么?听完后让幼儿上台贴画,要求把小宝宝相应的摇篮找出来。(3)理解摇篮与宝宝的关系
师:为什么星星的摇篮是蓝天?小鱼的摇篮是大海?花宝宝的摇篮是花园?小宝宝的摇篮是妈妈的手? 理解: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4)拓展理解
师:蓝天除了是星宝宝的摇篮外,还有可能是谁的摇篮?(后面的一次类推)
3、理解动词:飘、吹、翻、唱(幼儿做动作理解)
4、质疑:为什么都是“轻轻地”?(引导幼儿在午睡的时候动作要轻轻,在家里,爸爸妈妈睡觉时也要轻轻,不要打扰别人休息)
5、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有感情进行地朗诵(提示:“睡着了”轻声读)
三、诵读诗歌
1、小老师教读
2、抽读
3、幼儿任选一节诗自己做动作读
4、表演读
5、全班齐做动作读
四、仿编诗歌
1、师创设情景,以铅笔为例引导幼儿仿编诗歌
2、鼓励幼儿仿编诗歌,可以做动作
五、操作活动:给自己编的诗歌作画
第五篇:摇篮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并引导幼儿说话。
活动准备
一段摇篮曲
背景图片
宝宝卡片
课件
活动过程
1、谈话
师:宝贝们,你们睡觉前要干什么呢?
幼儿:(妈妈唱歌,妈妈讲故事)
师:是啊,妈妈是宝贝们的摇篮,一边唱一边哄宝贝们睡觉觉
2、播放课件、播放摇篮曲、引导幼儿讨论
师:小朋友们看见谁了
幼儿:星星在月亮身边睡着了
鱼儿也睡着了
师:是呀,星星宝宝和鱼儿宝宝想睡觉了,宝贝们,谁是她们的摇篮?谁在哄她们睡觉呢?
3、(引导幼儿边看图边说)
师:在宝贝们的帮助下,星星宝宝和鱼儿宝宝都找到了自己的家了,她们在家里舒舒服服的睡着了,看看她们幸福的样子,咱们也来为她们唱一首歌哄哄她们把,这首诗歌的名字叫《摇篮》,仔细听听都唱了些什么?(课件演示)
4、听完后分段引导,月亮弯弯,像个摇篮,星星宝宝,睡在里边,云儿轻轻,亲亲脸蛋,风儿吹吹,做梦甜甜。
大海蓝蓝,像个摇篮,鱼儿宝宝,睡在里边,浪花朵朵,碰碰鼻尖,水草漂漂,快快入眠。
5、结合课件完整的欣赏诗歌,幼儿跟颂
师:呀,宝贝们真棒!咱们还可以把这首歌跳一跳,让星星宝宝和鱼儿宝宝睡的香香甜甜的。
6、师:宝贝们真聪明,能歌善舞,这么快就把这首歌记住了,宝宝们都睡着了,咱们再来把她们送回家好不好(出示宝宝卡片,引导幼儿把卡片贴到相应的摇篮里),让他们好好的睡到明天。
7、活动结束:
师:宝贝们,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唱歌,还帮忙把宝宝们送回了家,你们高兴吗?真不错,宝贝们能不能再把老师也哄着睡一睡呢?(唱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