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师一优课人教2011版四年级下册体育与健康《跑》教学设计
跑
天宫小学
包迎春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练习,在比赛中理解快速跑、高抬腿跑和弯道跑的要领。加强学生的体能素质训练以及跑姿等训练。2、90%以上的学生能熟练完成跑的技术动作及途中跑的技术动作。
3、学生练习中乐意接受老师的指导,能主动参与练习,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有创新意识。同时能团结协作,刻苦训练,努力提高快速跑的能力.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的体能已经基本形成,平常时候,学生活动等比较频繁。因此,在体能的训练上可适当放宽,主要是学生对跑的要领加强练习和指导。并在训练过程中,强调活动的安全性,以及注意活动后的调节等问题。
三、重点难点
重点:在游戏中注意快速跑时的动作要领;高抬腿跑注意要领和弯道跑的注意事项。
难点:高抬腿跑注意要领和弯道跑的注意事项。
四、教学过程
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准备活动 在集合地点观察、检查学生服装,并接受体育委员汇报。
1、“同学们好!”
2、宣布本课的学习内容,揭示目标和要求。
3、做整理运动。
4、慢跑。
活动2【练习】训练高抬腿跑
1、老师示范高抬腿跑要领。
2、学生以两人为单位练习。
3、纠正个别不正确的同学,单独练习。
活动3【活动】游戏活动—快速跑
1、分组
2、讲解比赛规则。
3、提醒比赛注意事项:快速跑的要领,安全等。
4、比赛
活动4【练习】练习弯道跑
1、示范弯道跑的要领。
2、逐个出发练习弯道跑。
3、纠正弯道跑时的错误做法,讲解注意事项。
4、练习弯道跑。
活动5【活动】集合整理
1、集合后,让学生做下手脚的活动。
2、总结本课的内容。
3、解散,下课
第二篇:一师一优课体育与健康课教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
平乡县时村联小 李飞飞
教学内容 站立式起跑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知道站立式起跑的动作要令及动作方法,以及途中跑的动作要令。2、85%以上的学生能正确完成站立式起跑的技术动作及途中跑的技术动作,通过素质练习,提高学习相应的身体素质。
3、学生练习中乐意接受老师的指导,同时培养他们的敏捷、协调素质,提高快速跑的能力,培养服从命令听指挥、刻苦锻炼的优良品质。重点:发展学生的反应速度。
难点:两腿蹬摆的协调配合。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课堂常规。
1、集合整队。
2、检查人数。
3、师生问好。
4、宣布本课内容和任务。
(二)慢跑
绕田径场慢跑2圈。
(三)徒手操(共5节,每节4×8个八拍)
1、头部运动
2、扩胸运动
3、膝关节运动
4、腕、踝关节运动
5、弓部压腿
二、学习提高部分
(一)学习站立式起跑
1、师讲解动作要令及要求,并适当示范。
动作要领:开始屈膝,重心下降同时向前移动,重心要保持在两腿之间,两个膝盖微微内扣,两个脚由全脚掌支撑过渡到前脚掌支撑,两手臂自然前后摆放。(注意不要同手同脚)
要求:
(1)认真听讲,明确起跑的动作要令和要求,看清老师的示范并认真模仿练习。
(2)根据口令集体练习。
(3)两人一组互助练习,相互学习指导。
(4)学生按要求完成练习
(5)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各自不同形式的巩固练习。
2、指挥学生练习。反复练习“各就各位”“预备”
3、师巡回纠错
(二)起跑——途中跑 教师简讲动作要求,并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三)游戏:“黄河、长江”。
方法:把学生平均分两队,一队为“黄河”一队为“长江”,面对面站在间隔距离1.5米---2米的线后,当口令是“黄河”时,“长江”转身跑,“黄河”直追“长江”拍到对方得1分,如超过了边线则不能记分。没有追到不得分。如口令是“长江”时,方法同“黄河”。最后哪组得分多为胜。
教法:教师讲解,找两名学生示范。
要求:遵守规则,注意安全,跑的时候要跑直线,不要跑斜线。
游戏规则:在有效范围内拍或抓到才有效,才可得分。转身跑直线。
三、恢复整理部分
1、集合整队
2、讲评本课学生的学练情况
3、师生再见
第三篇: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例5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
28÷9=
(2)有17个苹果,每3个分一盘,可以分()盘,还剩几个?
17÷3=()盘
()个
二、审读题意,交流理解。(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
你都知道了什么?(2)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满了是4 人,坐5人不行)“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22个学生都上船)。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三、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然后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找两个学生板书算式并说说理由,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1)讨论辨析。问题: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1.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
条船,你觉得呢?
2.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 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教师和学生用活动贴纸摆一摆。)梳理:在研究问题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四、结果检验,梳理强化。做一做第一题 有27 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3.至少要运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要“加1”。
五、交流理解,提升认识。
(一)审读题意,独立尝试。完成做一做第二题。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追问:“最多”是什么意思?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二)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问题: 1.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2.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三)对比感悟,提升认识。同时出示“例5” 和“做一做”第2题。对比分析:这两道题,我们都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问题,但上面这道题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下面这道题余下“1元”,却不增加1个面包。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道理? 巩固练习: 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总结:今天研究的问题你学懂了吗?
六、课堂作业。作业:第69页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内容:教材63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三十六第1—3题.
一、知识教学点
1.联系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使学生学会解答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
2.在掌握平均分两种分法的基础上,加深对除法两种应用题的认识.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挖掘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
2.设疑、解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两种应用题余数的处理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做一做第3题的投影图片,7支铅笔,8根小棒,练习的算式卡及图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操作并解答.
(1)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几根?你是怎么分的?
(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这是怎样想的?
2.列式、计算,指明口述解题思路.
30个羽毛球,每6个放一盒,可以放几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例3∶7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支,还剩几支?(先分分看)
(2)读题后引导学生操作,用小棒代替铅笔,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演示.边演示边口述分的过程.
教师提问:把7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是什么意思?(就是把7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分的结果怎样?全分完了吗?(每人分2支,还剩1支.)
教师引导:联系平均分的含义及以前我们学的知识,想想这题应怎样解答?(指名学生列式“7÷3=”,并用竖式计算)
教师启发:竖式中,除得的商“2”,表示什么?(每人分得2支.)余数“1”表示什么?(还剩1支.)做应用题写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时,要写单位名称,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题商和余数后面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应怎样写?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写出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7÷3=2(支)…1(支)
教师提问:答话应怎样写?(每人分2支,还剩1支)为什么这样写?(因为平均分后,没有分完,还有剩余.)
(3)对比、分析:今天我们解答的这道应用题与以前学过的除法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平均分,用除法计算.)有什么不同?(有余数,商和余数都写单位名称,答话因有余数需答完整.)
(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在解答时要注意横式等号后面的余数及单位名称不能丢掉,写答话时要按题意回答完整.
(5)反馈练习:独立完成课本120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解题过程,重点强调计算的结果及答话应该怎样写.
2.教学例4:
(1)出示例4:43个乒乓球,每袋装5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2)读题后,启发学生联系铺垫孕伏中第2题(羽毛球分放人盒中)列出算式:“43÷5=”,并用竖式计算
(3)讨论:除得的商“8”表示什么?余数“3”表示什么?
(4)根据讨论的结果,联系例3有余数除法计算结果及答话的写法,独立解答课本119页例4.
(5)订正时,着重让学生说清商“8”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袋”,余数“3”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个”.
(6)反馈练习:独立完成120页做一做的第2题.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重点强调平均分的第二种的有余数的应用题计算结果的名称商与余数的单位名称为什么不同.
三、巩固发展
1.课本120页做一做第3题.(投影出示)
看图说题意,再写算式.
9÷□=□(个)……□(个)
9÷□=□(盘)……□(个)
(1)先引导学生看图,分析数量关系,理解题意.
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根据这个图和算式(1),你能说说题意吗?(根据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个)……(个)”,可以推断是平均分的第一种分法.)
类推:把图和算式(2)联系起来,你能理解题意吗?(可讨论,根据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盘)…(个)”,可以推断是平均分的第二种方法.)
比较、归纳:根据图及两个不完整的算式,指名请学生说出两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第一个算式表示,把9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4个,还剩1个.第二个算式表示,有9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2盘,还剩1个.
(2)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写好算式.
(3)订正,指名口述思维过程.
2.填空:(投影出示)
(1)
14÷4=3 …2
14÷3=4 …2
(2)
21÷6=3 …3
21÷3 =6 …3
3.做练习三十六第2题.指导学生要把2角化成20分后再列式计算.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要先把2角化成20分.
四、全课小结
1.让学生观察板书,总结出今天学了什么新知识.
2.教师纠正,补充性地进行小结.重点强调根据题意正确书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完整写出答话.
五、布置作业:121页练习三十六第1、3题.
六、板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例5》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判断去掉余数后,商是否加1。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你们喜欢春游吗?看一下这个班的同学们,他们来到公园可 高兴了,他们正在去划船呢,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探索新知 出示例5: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至少要住多少条船? 引导学生观察。
问:你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至少”是什么意思?指名学生回答。
22÷4=5(条)……2(人)(列竖式)
问:他们至少要租几条船?
通过计算发现:如果租5条船,还多出2人,应该再租1条船,一共要租6条船。即:5+1=6(条)
归纳:在解决租船、租车、装载等问题时,计算后如果有余数,最后的结果应用商加1。检验:每条船最多坐4人,5条船最多坐20人,6条船肯定能 坐22人,解答正确。
小结: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租船等问题时,商加1才是最后的结果。
三、巩固练习书p67做一做
第1题:问:这是一道什么类型的题?(装载问题)装载问题应该注意什么?(商加1)
指明学生读题,说一说解题思路,最后集体订正。
第2题:指名学生看图说图意,解答后说一说思考过程,最后订正。问:这些钱是多少钱?
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解题过程。
四、补充练习:
第一小队共有9名队员,他们打算去“恐龙乐园”进行野营。让我们一起来为他们打理野营装备吧。
(1)香肠20包,平均每人分得__包,还剩__包。(2)苹果30个,平均每人分得__个,还剩__个。(3)矿泉水40瓶,平均每人分得__瓶,还剩__瓶。(4)每3人公用一个平底锅,必须准备__个平底锅。(5)每2人公用1顶帐篷,必须准备__顶帐篷。(6)每顶帐篷需用8颗地钉,必须准备__颗地钉。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思考过程。
第四篇: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
“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
九年级总复习(作文)
人物描写
之
语言描写
单位:银川十二中 授课教师:彭丽珠 2016年3月
教学目标:
1.归纳人物语言描写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通过感知和训练学会运用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归纳总结人物的语言描写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力求在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方法,杜绝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意识到语言描写不是单纯的说话内容,它是一种综合的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的描写手段。
难点突破:
通过欣赏课文中经典的语言描写、观赏经典影片、视频中的经典台词,感受语言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魅力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互动交流
导入课题
师:我们一起做一个“人物——语言连连看”的游戏 生:上来做连连看。
师:说说你们这样连的理由。生:自由表述。
(白板展示人物——语言连连看)
二、欣赏交流
组织归纳
1.欣赏教师准备的课文中经典语言描写
2.小组合作:我们学过的课文和你阅读的文学作品有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说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3.讨论归纳:(1)语言描写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预设: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可以完成)
(2)语言描写应注意哪些问题?(预设: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可能能完成三点预设内容)
4.欣赏经典电影精彩片段,并通过配音练习进一步感受归纳出的内容(与语言相配合的语气语调和神态动作)
5.欣赏经典对白,引导学生补充归纳(归纳出预设内容的第四第五点)(课堂随机选用:《简爱》配音,通过简的语言体会其性格)6.通过修改学生习作练习,深入体会第五点——巧妙留白。
三、片段练习
感悟提升
练习一
学校生活篇——猜猜他是谁
以小组为单位抓住一位老师或同学的语言进行描写,描写完展示,并由其它小组猜。如果猜出,说明描写抓住了特点。练习二
社会生活篇——和谐需要谁
结合给出的两个情境进行语言描写训练,注意突出两位老人的性格特点。
第五篇: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
送别诗《送友人》教学设计
泉塘中学谢俊鹏
教学目标:
1、教学《送友人》,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
2、学习并鉴赏送别诗不同的格调;
3、反复诵读,积累送别诗中的名句。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教学《送友人》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难点:把握送别诗不同的格调。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学习歌曲《送别》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唱歌曲《送别》
二、关于送别诗
1、复习回顾已学《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孟浩然之广陵》。
2、了解送别诗
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著名的代表人物有王维,王勃,李白等。送别诗抒写离别情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
三、教学《送友人》
1、明确学习目标
2、了解作家及诗歌特点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一起合称“李杜”。
李白诗歌想象丰富,意境瑰奇,对后代影响深远,著有《李太白集》。
3、通读全诗,了解诗歌大意
(1)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音与朗读节奏
(2)学生自由读结合注释了解诗大致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分联品读全诗,鉴赏诗歌写法上的特点与表达的情意。
5、诵读全诗,领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6、小结:
(1)这是一首意味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描写清丽如画的送别环境,运用对偶、比喻、衬托艺术地抒发了作者对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和依依惜别之情。兼俱自然美与人情情美,格调哀而不伤。
(2)鉴赏诗歌法:
反复读,通读弄清“写什么”,品读品味诗“怎么写”,诵读领会“为什么写”。
7、即讲即练:
(1)作者是(唐)朝(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是当时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2)解释下列词语:
横(横卧)
白水(明净的河水)
去(离开)
孤蓬(孤独的蓬草,喻指孤独远征的友人)
征(远征)
(3)内容理解:
《送友人》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和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四、送别诗的格调
1、送别诗不同的格调:
A、哀伤
B、哀而不伤
C、乐观旷达
2、比较下列各送别诗的格调,判断其格调类型:(1)、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4)、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5)、别 董 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8)、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积累送别诗中的名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五、男生朗诵送友人,女生吟唱送别,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