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
教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关于运用各门课程德育资源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的要求
(宜昌市教育局)
2012年9月18日
为了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未来接班人,我市就各学校运用各门课程资源,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提出如下要求:
一、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简称“三级”课程,是国家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依据,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各学校必须严格执行《市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学校进一步落实课程计划规范办学行为的通知》,开齐开足所有规定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文化课程,音乐、体育、美术等艺体课程,品德与生活(社会)、班队活动等德育课程,和文体科技活动、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等活动课程。同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学科大讲堂和经典诵读。课表一经制定,没有特殊情况不能变更,不得随意换课或者改上其他课程,确保每一门课、每一节课都能按照课程计划落实。
二、加强学科德育渗透
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各学校组织实施学科德育渗透有如下三条途径:一是具体内容的直接渗透;二是思想方法和观点的渗透;三是结合课堂和学生实际的随机渗透。各学科进行德育教育时:一是“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融合;二是教学方式的水乳交融,即在传授知识与能力的同时进行德育渗透,避免单纯的说教。我们反对纯技术性的学科教学,也反对将其他学科课上成品德课,从而失去了学科本位。
三、充分挖掘德育资源
教师在教学中应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善于利用本学科教材挖掘德育资源。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挖掘学科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备课时应深钻教材,于平凡处发现闪光点,于肤浅处提炼深刻点,努力寻找其中的育人契机;二是挖掘教学内容外的德育因素,如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寻找与教材类似的或起补充、拓展作用的资源;三是挖掘第二课堂的的德育因素。利用早自习、午自习进行中华经典诵读,或读报、听广播,了解时事新闻;支持每周的升旗仪式,为主题教育和活动开展提供足够时间;重视阳光体育锻炼和眼保健操,开展各类运动会,关爱学生身心健康;鼓励学科组举办学科节,如语文的诵读与演讲,数学的生活数学竞赛和玩转魔方,音乐的合唱比赛和器乐比赛,美术的绘画比赛和书写比赛等。
四、重视综合学科教学
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要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努力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文化成绩,让学生得到一流的智育;对于其他的综合课程,更加重视。首先是要保证每门课、每节课都开设,都上好;其次是建立完善学科组制度,在原有科学组、体育组、美术组、音乐组的基础上,增加电脑组、思品组,让综合学科尽可能专职化、专业化,有利于凝聚组内智慧,形成“我的学科我能行,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更加全面、专业、快乐的美育和体育。第三是尽力上好综合实践活动,发挥其综合性的优势,让学生的智育、德育、美育、体育得到协调发展。
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生命乐园,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有效教学逐步过渡到追求更为高效的课堂。我们在营造“和谐”的课堂生态中要做到组织教学有序、纪律严明,倡导民主的师生关系,营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小手常举,小口常开,小脸通红,小眼发光”成为一种常态;达到“本真”的教学状态,学科教学特色明显,学生的知识能力、习惯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扎实的发展,各个层次的学生得到关注,得到成长;提倡“自主、合作”的教学方式,科学处理“教”与“学”、“主导”与“主体”的关系,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探究学习的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切实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纠正唯智育的倾向。在作业训练方面,少练精练,作业尽量当堂完成练习,严格控制家庭作业量;推行考前三天不布置家庭作业,节假日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代之以实践体验类作业;作业逐步向“布置科学、题型多元、质量结合、注重创意、批改规范”方向迈进。组织好“作业布置与批改”交流分享会,在交流中学习,吸纳,提炼符合班级和自身教学实际的行之有效的作业布置方法。通过多种措施,让学生学得既扎实又灵活,既轻松又快乐,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七、改革学生评价模式
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评语评价要以赏识性评价为主,批评、建议性评价为辅,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同时给出实在而可行的改进措施。学业成绩评价要以过程性(形成性)评价为主,结果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为辅,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修为和习惯培养;以发展性评价为主,甄别式评价为辅。考试方式坚持书面考试和口头(操作)相结合,坚持闭卷考试和开卷考查相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继续实施综合+特长的模式,将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成绩、艺体成绩和特长都纳入到评价体系中,给学生全面的、发展性的评价导向,引导学生朝德智体美等方向全面发展。
中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
(一)直观性原则
(二)启发性原则
(三)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四)巩固性原则
(五)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六)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七)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八)因材施教原则 写通知
第二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三者是有机地联系着的,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其中传授知识是基础,发展认识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都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学习,因此各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及数量间的关系。它相对抽象而枯燥。虽然不像文科知识活泼,生动而富有情趣,但数学教学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一部分,也应该有德育渗透。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就渗透了德育因素,数学教师应抓住学科特点实施德育教育。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增强德育意识,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把德育的首要作用落到实处。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主要做法及肤浅体会。
一、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德育功能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首先,我觉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以身作则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另外,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好大量的准备,备好课,做好课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觉得要学生守的规矩,我们自己要做到,只有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因此,我们老师必须身体力行,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用我们慈爱的目光,慈祥的笑容影响他们,用我们温柔的话语感染他们。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和言论感化学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三、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在讲授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引言课时,针对学生不重视这类问题的通病,向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就巧妙地利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方法要早于西方三角
术的研究达两千年之多。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使学生看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在以后讲授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时,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给学生针对性地布置了一些实习作业,如自己制作测角器,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测量大雁塔的高度;或者建议学生到农村、工厂、建筑工地参观学习,了解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总之,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密切配合社会形势,市场经济变化态势,及时增加渗透生活、生产常识、金融投资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引导学生处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很大的作用的,这时候我就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好习惯。
五、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象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六、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它较其它学科更为具体和广泛,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的对立统一(正和负,整与分,有理与无理,实与虚)、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还有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适时地、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炼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
服务。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所以,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当中,这不仅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作为教师,我们应认真钻研、挖掘教材,使德育教育溶于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努力为社会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第三篇: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摘要:“以德治校”“以德育人”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教师在各项教育活动中,都应“以德为先&。。以上内容为文章《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简单说明以。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教师在 教育活动中,都应“以德为先”,教学生做人,做 大写的人,作文教学当然也离不开德育教育。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有:阅读优秀文章、学生 观察人生分析社会、学生感悟生活、提倡学生敞开心扉写日记写随笔、教师恰当给学生作文打分、写好学生作文评语、作文训练与
相。
话 对作文与做人的关系的 的。现在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只 对学生写作技巧的,了作文的育人功能。其实不管是成人的文章 小学生的作文,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 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 思想品质、道德 的 流露。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把作文和育人 起来,是现代语文教师的责任。,但文章立意不高。原因是学生境界不高,缺少优美的情操和博大的胸怀。一学生在《我的老师》中写到:我的 任老师是我的妈妈,她在生活上无私的 我、帮助我,在 教育我。她教我为人不要太老实,毛主席说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文章的文笔、审题都,但在思想教育 节的选材上就还有待推敲,原因是文章立意不高。小作者为 会选择 的事例,这应该是小作者的真情抒发,妈妈确实是 教的。但 教到底好不好,毛泽东又是在 情况下说的这句话,能 拿这句话来教育孩子。还有一学生在《真没想到》一文中写到:四个好朋友一起学一起玩,有一天,放学途中,三个人一起欺侮 同学,结果
朋友将这件事告诉了老师。那个学生在作文中写到:“真没想到,她会出卖朋友,连朋友都出卖的人,还算 人呢?” 小作者之
说,思想作怪,是受电视电影中江湖义气的。更有甚者,有同学在《记一件趣事》中,记叙了偷东西,欺侮同学等,学生 不 德育教育,不教会 为人,的作文永远也写不好。要想写好作文必先育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醒目地雕刻在岳阳楼上。为 ?不只 《岳阳楼记》生动地描写了“淫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景色,更主要是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的政治抱负。《醉翁亭记》之 脍炙人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深深地感动每 读者。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 耳熟能详,是 文中的忧患意识能激励 勇敢地肩负起振兴 和民族的重任。是第五册的三篇文言文,还有许多 优秀的文章,像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阿累的《一面》等,它们之 优秀是 作者将个人的痛苦融入 的社会中,将个人的得失与 的利益和民族的利益 起来,变小我为大我,舍小家为大家,也的文章中渗透了德。说作文教学 要渗透德育。
了“以德治国”的方针,湖南省 了关于
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建设的 会议,宁乡县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的隆重,局党委的“以人为本,育德为先”的报告都时刻提醒每 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德治校”、“以德育人”。在作文教学中要渗透德育。高考语文的《考试说明》中的基础等级中规定:“思想健康,中心,内容充实”。要求思想感情 健康,文章中
乱纪的思想和腐朽堕落的情绪。发展等级中规定“ 透彻”,要求见解,说理透彻,要求能够透过
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结果。初中毕业会考《考试标准》规定:在遵循《大纲》要求的前提下,要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状物、抒情、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要求学生写作时 思想感情、健康,内容,中心,条理清楚,文字通顺。
条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 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条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生活的 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考试,中考、高考有 好分数,做人,做 正直有用的人,、民族的利益,老师都应该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把作文和育人 起来。
学生读千年古文,做时代新人。司马光“以俭为荣,以奢为耻”,在 仍需发扬光大;诸葛
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仍堪为楷模,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壮举令人肃然起敬;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忧国忧民值得后人仿效;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爱国精神可歌可泣;欧阳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引人深思„„要求学生背诵名诗名词、名人名言,李白的“黄河之水天 ”“天生我才必有用”;苏轼的“大江东去”“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毛泽东的“问苍茫大地,谁举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学生心中充满豪壮之气,潜移默化之下,学生作文时“大气”就会自然流露。
学生阅读 的“大气”文章,学生 世界大事、大事、社会风云、。要求学生每天看报,收看 一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世界格局、巴以和谈、伊拉克的战火、奥运会、“ ”、国企改革、黄河断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对 感兴趣的事发表看法,写成短文或日记。
中学生的作文就不至于一味地沉溺于个人得失的小天地里,心中自然会装有世界,的作文自然会“大气”起来。
学生 观察人生,分析社会
先认识它们,它们,这惟有下功夫观察”。观察和分析是写作的 功,不会观察的人,对客观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到写作,冥思苦想,腹内空空,当然写不出东西。不会分析的人,不会将观察的材料,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提炼;不会透过,看到事物的本质,当然写不好文章。“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观察是 的基础,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使学生作文“有米可炊”。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 ”。平淡无奇的学生生活使学生对周围的事情熟视无睹。要让学生明白:观察 一时性起,心血来潮,而是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在学校观察老师和同学,在路上观察社会,在家观察家人。
多彩的,但观察生活不 一览无余,面面俱到。观察时,要有选择、有侧重、有主攻。比如在学校观察同学,就可以选择试卷发下之后,早自习到校时„„ 的眼睛,伸长 的耳朵,留心周围的一切,学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 ”的精神,从生活中 新事物,新感受。
学生感悟生活
从平凡的生活中看出不平凡的意义,即悟出闪光点,悟出事物内在的价值。从“从校门 家门起,母亲的烧饭做菜,晚上一宿的唠叨,到 天走出家门时的千叮咛万嘱咐”中,悟出“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德是不 悟出的。从“学业上的互相竞争,生活上的互相帮助,的互相交流”中,悟出“友情是生活中的一盏明灯”。生活无处不 亮色,而要挖掘亮色,以“德”为先。
学生 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平平常常的事,用细腻的心灵去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能和哲理。
应启发学生敞开心扉,说真话,说实话。叶圣陶先生说:“作文 用笔来说话,要说实在的话,说 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提倡学生说真话,写真情实感有两个意义:,作文和做人上分不开的。作文和做人一样,要真诚、质朴,不要弄虚作假、言不由衷、装腔作势、矫揉造作。提倡写真情实感,是 文风问题,关系到做人的问题。,学生敞开心扉,写真情实感,就能真正窥探到青少年的内心世界,从而 到 的心灵深处,放矢地做渗透、诱导工作。
学生写文章、写观察笔记,要求说 的话,写 的思想,许多学生在习作中向老师敞开思想,倾心交谈,地反应了 许多思想问题。暴露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学生心扉紧锁,专写假话、空话、大话来敷衍老师。暴露 的问题,置之不理,听之任之,也 简单粗暴,压制。而要分清主次、轻重,有 地、艺术的。
负载思想的泪或笑,承托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情感。情感愈是 的,就愈动人;愈是濡染了 感情的思想,就愈是鲜活的。
现在有那么多学生不愿敞开心扉,说真话、说实话,教师是有责任的。教师的责任是教师自
觉不自觉之间倡导了学生说假话。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只要学生写了 进取的事情,不管是真是假,都通常给学生打高分,学生作文中 了 的捡钱包、送老人回家;只要学生写 优美的句子,哪怕是堆砌词语,也给学生打高分。相反学生暴露了思想的弱点,正如学生现状中所说,教师就因学生思想不健康而将作文定为不及格。久而久之,学生就不再写真情实感,而好写空话、套话、假话。正 教师长期有意无意的误导,了现在学生作文假大空的,教师在给学生作文打分时,不要因一时的喜好,随意给分,而是
学生的作文,教学生做人。教师用架设一座沟通心灵的桥,用爱心感化学生,用爱心塑造学生的心灵。《心愿》一文中,一学生诉说家庭的苦恼,父母 忙于生意 吵架,他不希望钱,倒希望有 温馨的家。老师就写上“人生的道路有鲜花、阳光,也有坎坷、陷阱。挺起腰来和不幸抗争。”另 学生在《心愿》中写到:我想有 家,父亲去世,母亲外地打工,剩下他一人独守空家。他怨父亲,别下 母子俩离家而去,他怨母亲,忍心将他一人留下。“父亲
家,妻子儿子,将生命献给了煤矿;父亲倒下了,母亲只好撑起家的经济杠杆,在外劳碌奔波,孩子,多想想母亲的不易,丈夫倒下了,儿子 要长大,要读书。要 家明天更美好,发奋读书,孝顺母亲。文章写得情真意切,让老师看到了你一颗纯真而多情的心。老师非常感动,无情未必真豪杰,你在老师心中是 永不言败的真正的男子汉,老师相信你有能力 好这件事。”
写作,仅 了写作,也 了 对生活、对人生的认识。从而健全 的人格,使 精神升到更高一层的境界,高尚品格的人。德育求实效的一项 措施,已引起越来越多教师的,事实上作文评语应是对学生 客观地 地评价。
相 的思想认识上的问题,除了写上有 性的评语外,还应找同学 谈心。放矢的评语是必要的,但光靠评语是 解决问题的。
学生不 评语,往往一看了之; 虽 看了评语,但领会不深;还 对老师的评语不以为然,的看法。诸于此类,不作 的谈话,诱导,问题 得 解决,是那些家庭缺陷的学生。我在涌泉山中学任教八年,学生因家庭贫困而 的极度自卑,我就从经济上尽量地帮助,更 是教 人穷志不短,现在的努力,成就将来的辉煌。我到大成桥中学之后,又 了 更为严重的问题,那 单亲家庭或组合家庭的孩子的思想问题,父母离婚,而是 小煤窑夺去了 父亲的生命,心灵闭塞,娇惯,缺少家庭的温馨,缺少父母的真爱,解决 问题,我多写评语,多找学生谈心,给 以真爱。作文训练,帮助 健康成长。
学生写作,仅是 消遣,写作,也
个人素质,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有德才能得天下,有德才能治天下,有德才能
对、对民族、对 真正有用的人。有才有德才是 真正大写的人,新世纪合格的中学生。
第四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对学生的品德思想进行教育。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的神奇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成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重要工具,而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一门培养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学科也越来越显得重要。信息技术虽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但也离不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育者应尽责,正确引导小学生使用电脑,培养他们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应用道德,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
一、在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德育教育。
1、如:在讲解信息技术发展经历的五次革命内容时,穿插提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可以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或通过《五星红旗》作图,学会剪切、复制、粘贴操作的同时,对他们进行认识国旗和国旗构成的教育。
2、节约和环保教育。如:讲授“让幻灯片飞起来”内容时,我以“保护家园”为主题让学生了解到保护环境的意义。通过学习垃圾分类、垃圾的可回收性等,培养保护环境 的责任感,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用所学知识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去。
3.严谨态度教育。如:文件夹的使用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在讲解“电脑小书包”内容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超市来比喻说明文件夹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不仅对个人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而且也是对社会风气的净化。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为了让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制订了具体的计算机使用情况登记册——《今天我做到了⋯⋯》,让学生在填写过程中养成一种使用计算机的良好行为习惯。我们主要是通过日常的教学常规和机房管理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课后自觉整理好椅子、鼠标、键盘、耳机等机房设备,自觉维护机房环境卫生、从一点一滴做起,通过培养学生文明的行为习惯,进而培养一种优良的道德品质。
三、教育学生做好事从身边做起,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在计算机教学管理中,鞋套管理一直是一个难点。常有些学生上课不带鞋套,随便找一个塑料袋套上就进机房。教师为
了不影响学生上课,总是网开一面让他先进。有的同学下课后塑料袋就扔在教室里,严重破坏了机房环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有意识地利用一些机会,用事实来教育学生。有一次上课,我发现座位下又有一只塑料袋,就抓住这个机会,当着全班同学展示了这只塑料袋,问:“同学们,你们是否愿意在飘满了塑料袋的机房里上课”?同学们都摇摇头,有的同学马上环视自己座位周围,那些未穿鞋套的同学都羞愧地低下了头。这时我再问:“同学们,每次上课,我们的机房总是很洁净,你们从来没有打扫过一次机房,有没有同学想知道是谁在为你们服务?”很多同学都点点头。这时我把四年级二班同学利用每周五下午帮助打扫所有机房卫生的事告诉学生,并进一步启发:“我们班有的同学利用周六到外面学雷锋做好事,其实,有很多好人好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还有没有理由不爱惜机房环境,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呢”?从这件事以后,不穿鞋套的同学少了,既时偶尔真的忘带鞋套,也会主动留下打扫卫生,用行动来改正错误。使得道德教育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四、正确引导学习,上机操作过程中注重健康教育,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是抱有浓厚兴趣的,但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多小学生会不辨是非,把计算机当做简单的玩具,并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在现代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种信息和资源参杂其中,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更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的信息所影响。大多数反映出来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很会沉迷于电脑游戏和网络游戏之中,危害显而易见:占用时间、耽误学习、影响身体、等等,最终导致很多学生不爱学习甚至放弃了学习。如何引导小学生正确学习有用的信息技术知识,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毒害,就成了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上渗透德育教育的工作重点。
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针对沉迷于电脑游戏和网络游戏会造成的严重后果给大家做了认真分析和引导,告诉同学们,爱玩是人的天性,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把游戏当做信息技术应用的全部,沉迷于电脑游戏只会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同时网络上的许多游戏不适合小学生玩,许多游戏实际上不是为小学生开发的,长期沉迷不但会对视觉、听觉造成损害,并且列举了国内外一些青少年因沉迷电脑游戏不能自拔,有的甚至做出错误行为、违法犯罪以致危害生命安全的事例,让他们认识到沉迷于游戏的危害性。从而达
到引导学生正确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端正心理健康的教育目的。
上网是学生很喜欢的一项学习内容。利用这一点,在上网浏览、文件下载、收发电子邮件的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容量巨大而又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消极的内容。要引导学生既要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又要能够区分有益和不良的信息,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
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未成年人不进网吧、游戏机房,上网浏览时选择适合小学生看的内容,并给学生讲解上网安全还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网站和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健康的聊天室,及早教给他们上网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有效上网,避免在网上到处“逛”。
五、培养学生尊重他人,遵守公共道德意识
在计算机教学中,有的学生总爱在文章中、幻灯制作中输入一些“某某某是大猪头,某某某是大白痴”等不严肃的内容或把其它同学保存的文件或文件夹删除,以此为乐。为此,一方面,我在教师机上建立每个班的文件夹,让学生把自己的文件传到教师机上,切实有效地保护学生的文档。另一方面,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讨论,问大家:“你们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一方面你们做了违反校纪校规的事情,影响了正常的教育秩序,另一方面,对别人也是一种伤害,在座的每一位是否都希望别人也这样对待自己呢?”通过这件事,让每一位同学都懂得不尊重别人也就是不尊重自己,要求别人不删自己文件,首先自己要做到不删除别人的文件。增强上机公共道德意识,培养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
总之,德育具有广泛性,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几乎存在于教材的每篇文章里,每个章节里。探求德育内容与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联系,寻找它们之间的可结合处,要以学科教学为主,以学到知识、掌握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价值观为目的。同时要把握度,遵循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德育教育,找到学生容易接受的点。需要采取多种形式,抓住时机、有机渗透,使学生在无形中接受了德育,培养了良好的信息素养,最终使之成为符合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
第五篇:浅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
浅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
【摘要】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首位,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是人最重要的素质。学校各学科必须将德育渗透到各自的教学活动中去,体育教学的特点是以活动为主,更有利于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09-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现在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的取向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也给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无论是内涵,还是实施的手段上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移的今天,人的思想品德素质是人最重要的素质。并且现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奉行“教条主义”,整天捧着书本念语录,谁背得最熟谁的觉悟就最高,而是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把握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以各种活动为载体,针对性、实效性、自主性地实施德育教育,一改以往生搬硬套的“条条”教育方法。十分强调学校要把学生的德育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恰恰体育教学就是一个基本上以活动为主的学科,最有利于在教学活动中有机地渗透德育。
一、利用体育教材内容渗透德育
现在学校施行新课程标准,体育课的教材有了较大的改变,内容十分丰富、广泛。只要我们体育教师能刻苦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制定渗透德育的目标和任务,必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譬如:课本内的武术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这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我们通过练习可以强身健体,抵御外敌的侵略,而不是用来打架,打自己的同学,从而培养学生团结、爱国的高尚情操。
又譬如我们在练习1000米、800米耐力跑时,要向学生讲清楚跑步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生理反应――“极点”,大约什么时候会出现“极点”,要如何克服和利用“极点”这一正常生理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刻苦、持久等良好品质。
二、利用体育课常规渗透德育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开展,现在的体育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改革,上课的形式各种各样,但无论怎样变化,我们的上体育课的常规是不会变,不能丢掉的。
因此,我们每学期的第一节体育课必须在教室里面上课,对学生提出上体育课的一系列要求,让学生了解上体育课要准备什么。如:体育委员的工作职责;班长的工作职责;小组长的工作职责。这样能保证我们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所学的体育知识、技能、技巧,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体育,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并且有效地防止各种运动事故的发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
譬如:上体育课中集队的要求,要求学生1分钟要把队伍集好,而且在做到“快、静、齐”,分组轮换要30秒完成;上体育课一定要穿着运动服、运动鞋,指甲不能留得过长等。通过这些常规的教育,严明纪律,严格要求,达到爱生有度。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服从指挥的高尚情操,养成严谨治学的风气。
三、利用体育课活动渗透德育
学校里体育活动非常多,级组之间,班级之间,小组之间,都经常进行一些体育竞赛活动。而这些活动正好渗透德育教育的最好载体。体育比赛要求参与者要按要求穿着服装,要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公平,公正,“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些正是我们德育教育所倡导的内容。
如通过观看我国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和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同场角逐,经过激烈的竞争,最后勇夺金牌,升国旗,奏国歌。通过这些感人的情境,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另外,结合素质教育的开展,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好,充分展示他们的特长,尤其是那些被我们认为是“双差生”,在班上“无用”,批评多于表扬的学生,他们的精力过剩,好动,往往体育成绩较好,这样通过各种体育比赛,让他们参与集体的活动获取成绩,为班集体争光,充分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因势利导,让这些“差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班集体的温暖,减少这些学生的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从而重拾学习的信心,让他们跟上班集体的队伍。显而易见,以体育活动为载体,有机地渗透德育,对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个比较有效的途径。并且,这些体育活动,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团队精神,对加强班级建设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学校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要发挥它的最大优势,有机地渗透德育,进一步促进学校德育建设。作为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知识,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铸造人格魅力。跟上时代的发展,把握当代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时刻将学校德育贯穿于体育教学活动之中,做到锻炼与育人相结合。
[ 参考文献 ]
[1]徐静娟.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09(S3).[2]朱建军.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整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1(23).[3]李学璞.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德育教育[J].甘肃教育.2005(9).[4]刘国中.试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体育博览.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