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

时间:2019-05-15 01:18: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

第一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

语文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同时,由于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发挥语文教学德育功能时,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渗透品德教育

作者每写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创作动机,或阐明某种观点,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说明某个道理,不过这些内容不是像画家和演员那样直接用形象表现出来的,而是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因此,我们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接受品德教育,必须在“有机渗透”.上下功夫,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中,从引导学生“读文”入手,进而达到“悟道”的目的,决不能在知识讲完以后,来一段“课后语”,另搞一套政治说教。换句话说,语文教学渗透德育,要做到水乳交融,而不是油水分离。如第九册《金色的鱼钩》,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老班长的话,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就皱着眉头硬咽了下去。教这段话时,我抓住“硬”字让学生理解,“硬咽”是什么意思?老班长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明白了,这里的“硬咽”是明明咽不下去,还要勉强往下咽,班长这样做是为了把鱼汤省下来给小战士吃,好让他们坚持走出草地。这样,在词和句的教学中,学生体会到了老班长为了战友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受到了舍己为人思想的教育。

二、准确地把握住教材的德育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进行成功的思想教育,首先取决于对教材德育因素把握的准确与否,这包括三个方面:

1.结合教材特点要准确。小学语文教材编选的每一篇课文,都有其思想教育的不同侧重点,教师应该从教材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某一方面的品质教育,切忌牵强附会,无限上纲。如有的课文介绍祖国的大好河山,笔者认为,就应借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有的课文赞颂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就教育学生继承、发扬革命传统;有的课文描写旧社会儿童的悲惨命运,就借此教育学生热爱新中国„„

2.把握教材德育内容要准确。教材是我们教学的凭借,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通过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准确地把握德育内容。如讲述《我爱故乡的杨梅》,如果只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表达的是作者对杨梅的热爱,就没有把握准确课文的德育内容;如果进而启发学生,作者描述故乡杨梅的可爱,实际是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这样,课文的德育内容就把握得比较准确了。

3.引导学生的认识要准确。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处于表面、简单的水平,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准确地受到思想教育。例如学习《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文时,学生往往提出“董存瑞为什么不想其它办法炸碉堡,为什么用手托着,牺牲自己呢?”这时就需要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认识当时情况的紧急和董存瑞的献身精神,把学生从认识的偏差中拉回来,即可以在加深认识中受到教育。

三、让学生在情感参与中受到品德教育

语文教学的品德教育要以情动人,激发学生情感是影响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一种强大动力。因此,要求教师在讲课中要有良好的情感参与,讲解中或褒或贬、或抑或扬,充满激情,使人感悟,令人振奋,从而博得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在入情入境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如笔者在教学《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时,用充满激情的语调总结全文:回顾这篇课文,作者离开自己的祖国,心情异常复杂。这包括对亲友送别的由衷感激,对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眷恋,对自己离国而去的深深自责,对祖国前途命运的热切希望。从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郑振铎先生的殷殷爱国志、拳拳爱国情。教师的激情,感染了学生,使他们对作者无比热爱祖国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根据语文课的特点,还要注意让学生在口诵心悟中受到教育,好的朗诵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诵读、思考、感悟,这可能会收到比单纯讲解更好的效果。例如《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桂林水的静、清、绿,山的奇、秀、险,便会浮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文章的优美词句中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从而能够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把语文课上的品德教育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能力,但这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学生的良好品德体现在生活实践中,使他们逐步成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新人。所以。除了激发学生情感、动之以情以外,还应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对学生导之以行。如学习了《珍贵的教科书》、《一定要争气》后,笔者引导学生奋发学习建设四化的本领;学习了《列宁和卫兵》,就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和制度;学习了《寒号鸟》,则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办事不拖拉的良好习惯。把这些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身体力行,从而可以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效果是显著的。

第二篇: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招远一职王波文

2017年,烟台市职业室承担了一项重要的课题研究,“四位一体”德育课程体系建设,目前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有着非常丰富的德育教育因素,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比其他教材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作用。所以在中职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发挥德育的作用,把社会的主流价值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健康向上、积极乐观、努力进取的技能型人才。

一、加强课文的诵读,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朱熹说:“大抵观书先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学生通过熟读和精思,能够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及作者情感的把握。在以往的教育中,我们更多的注重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基本道理的灌输,忽视素质的培养和情感体验及情感发展,这就从根本上影响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中职语文新教材选入了大量的古今中外优秀诗歌和抒情散文精品,对这一类课文,教师若能灵活地采用绘声绘色的朗读、抑扬顿挫的诵读,使学生仿佛亲临其境,从而把无声的视觉语言化为有声的听觉语言,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教师的心声、学生的心声、作者的心声产生共鸣,让学生获得更真实深刻的体会,更好地领会文章深蕴的思想意义,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获得教益。

比如学生进入中职后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我很重要》就明确地向世界宣称:我很重要!作者列举了许多理由:

“我”是由无数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华汇聚而成的万物之灵; “我”是人类精神文化之火的传承者,背负不可推卸的神圣承诺; “我”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是机遇的产物; “我”是父母浓浓慈爱与亲情的承载; “我”是相濡以沫的夫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 “我”是子女唯一的至高至尊的血缘之爱; “我”是朋友不可填补的情感空间;

“我”是自己事业和工作中无人可以替代的主宰; ……

所以我很重要!

但太多的中职生却并不具有如此的自信,他们很多长期生活在自卑中,也是因为种种原因才来到职校。所以要引导学生加强对课文的诵读,通过反复的诵读来体会每一人生命的价值,从而给自己的人生做个恰当的定位──“我”是有价值的。并且能够大声说出“我很重要”,因为这是心灵对生命的一种庄严的承诺。

二、借助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

中职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阐释人生哲理或理性思考的文章,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借助这一教材优势,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事理、领悟作者对生话的理性思考,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们的灵魂得到升华,还可以使他们初步具有辨别美丑、分清是非的能力,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劝学》一文时,可以把内容稍作分析:作者以“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来说明学习和改造的重要性;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事例推论及人,即“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过讲解,使学生总结出作者的用意,“人,也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这样,学生既分析出了文章的论点——学习的重要性,又使他们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接着文章又用“蚓和蟹”、“骐骥和弩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等进行正反对照,来论证学习应有的方法和态度,再启发他们分析自己学习动力不强的现状,从而进行适时的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的道德、知识、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达到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很自然地把德育渗透到了教学当中,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三、加强课外阅读与写作等训练,进行自我情感内省教育

现在中职生的思想情感丰富又复杂,他们的内心更容易产生苦闷、仿徨、郁闷、羞愧、失望等情感。而他们除上网(有极大的负向影响)外,大都喜欢用笔来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这种宣泄,其实是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自我情感的内省教育。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写作这块独特的“情感自留地”,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内省。这样他们的主体情感就能够得到强化与提升,从而克服各种消极颓废的情绪,创设出积极明朗的心境,树立起坚定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此外,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组织一些符合中职学生心理特征而又富有特色的语文实践话动课,从而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如组织学生开展新闻调查、采访、参观、知识竞赛、文艺演出、读书报告会、演讲、辨论等各种活动,让学生表达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审视态度,培养他们集体荣誉感,加强对学生的理想教育。例如在讲解曹禺的《雷雨》一课时,我让学生课下分组准备,节选课文内容,组织排练,上课时进行表演。因为经过事先的准备与积累,学生在表演时基本能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并能通过分析时代背景来理解人物特殊性格产生的原因,学生也能在分析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这一阶级矛盾的本质,认清资本主义的冷酷无情,加强对社会主义的热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语文学科是智育与德育的统一,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应立足于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充分渗透,把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语文知识传授和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具有健康人格的优秀技能型人才。

第三篇: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德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梅县区梅南镇中心小学

郑青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这就充分表明了小学语文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语文教师,教学中应注意德育的渗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引导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这样渗透德育:

一、导入新课时,巧妙渗透。

用情真意切的语言导入新课,巧妙地设置疑问,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例如在教学《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时,可以这样导入“当你做错了事,犯了某种错误的时候,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课文《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

课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导入新课时,可以紧扣课文题目,引导审题,使学生从题目入手,先初步感知,获得轮廓印象。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先引导学生读题目,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要攻取泸定桥,那么怎样攻取呢?“飞”、“夺”过程中,红军遇到哪些困难,为什么会取得胜利,提出这一系列问题。再播放电视录象《飞夺泸定桥》,给学生感性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 读课文,思考解决。重点让学生了解红军遇到的困难,思考是一种什么精神促使他们不怕牺牲,夺取胜利的。

二、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集聚而成,每一篇课文往往有一个或几个最关键的语段,这些语段要么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所在,要么是能画龙点睛地表现人物的品质。教学时要抓住这些关键语段,带领学生细心读,从中体味,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到启迪。以《理想的风筝》为例,课文主要回忆了三十年前刘老师的工作和生活片段、言行举止、音容笑貌,特别是他放风筝时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刘老师深深的怀念之情。我通过重点教学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段落,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放风筝时故意撒手线拐,让风筝带着线拐在地上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追赶线拐的情景,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坚强,激发学生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教学到“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么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这句话的时候,我不仅从修辞方法上引导学生理解,更是通过年龄、身体、时代等方面的对比谈话,引导学生象刘老师那样意志坚强、乐观向上、热爱生活,那样有理想、有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在观察插图中,渗透德育。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图文并茂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在观察想象中,2 渗透德育。引导学生欣赏插图,领悟图意,还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例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就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伯父和父亲救护黄包车夫的情景,这个画面对应的是课文中描写最具体的部分,我在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的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对图片的观察,让学生找出 “扶、蹲、跪、拿、夹出、洗、敷上、扎好、掏、给”等父亲和伯父一系列动作词语,体会出每一个动作都浸透着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与热爱。使学生和文章主人翁达到感情上的共鸣,在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这就使他们的情感体验向高层次升华,从而转化为一种精神力量。

四、在指导朗读中渗透德育

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朗诵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

《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充满哲理的语言,运用了数字、排比、对仗、拟人等修辞,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课文语言文字激昂、悲壮,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如果指导得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第七自然段中的“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哪怕 3 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我看着胡杨林中坚持拼搏着的‘战士’,看着那些倒下去的伤者,无比心痛。然而我坚信: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这一句中,上半节“我”的祈求是一组排比句,教者可以先示范读,读出恳求的语气,表达出“我”恳切的希望。后半节“然而”一转,用了五个“还在”,又组成另外一个排比,这里可以让学生把五个“还在”和三个“我祈求”进行比较,引导他们读出自信:坚信胡杨不倒,胡杨的精神永存。这样,通过朗读理解,使学生意识到大自然不仅可以使人陶醉,还可以使人震撼;不仅有热爱它的权利,更有保护它的责任。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注重内外部因素相结合,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第四篇: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德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这就充分表明了小学语文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语文教师,教学中应注意德育的渗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引导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这样渗透德育:

一、导入新课时,巧妙渗透。

用情真意切的语言导入新课,巧妙地设置疑问,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例如在教学《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时,可以这样导入“当你做错了事,犯了某种错误的时候,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课文《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

课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导入新课时,可以紧扣课文题目,引导审题,使学生从题目入手,先初步感知,获得轮廓印象。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先引导学生读题目,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要攻取泸定桥,那么怎样攻取呢?“飞”、“夺”过程中,红军遇到哪些困难,为什么会取得胜利,提出这一系列问题。再播放电视录象《飞夺泸定桥》,给学生感性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解决。重点让学生了解红军遇到的困难,思考是一种什么精神促使他们不怕牺牲,夺取胜利的。

二、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集聚而成,每一篇课文往往有一个或几个最关键的语段,这些语段要么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所在,要么是能画龙点睛地表现人物的品质。教学时要抓住这些关键语段,带领学生细心读,从中体味,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到启迪。以《理想的风筝》为例,课文主要回忆了三十年前刘老师的工作和生活片段、言行举止、音容笑貌,特别是他放风筝时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刘老师深深的怀念之情。我通过重点教学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段落,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放风筝时故意撒手线拐,让风筝带着线拐在地上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追赶线拐的情景,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坚强,激发学生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教学到“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么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这句话的时候,我不仅从修辞方法上引导学生理解,更是通过年龄、身体、时代等方面的对比谈话,引导学生象刘老师那样意志坚强、乐观向上、热爱生活,那样有理想、有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在观察插图中,渗透德育。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图文并茂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在观察想象中,渗透德育。引导学生欣赏插图,领悟图意,还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例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就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伯父和父亲救护黄包车夫的情景,这个画面对应的是课文中描写最具体的部分,我在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的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对图片的观察,让学生找出

“扶、蹲、跪、拿、夹出、洗、敷上、扎好、掏、给”等父亲和伯父一系列动作词语,体会出每一个动作都浸透着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与热爱。使学生和文章主人翁达到感情上的共鸣,在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这就使他们的情感体验向高层次升华,从而转化为一种精神力量。

四、在指导朗读中渗透德育

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朗诵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

《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充满哲理的语言,运用了数字、排比、对仗、拟人等修辞,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课文语言文字激昂、悲壮,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如果指导得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第七自然段中的“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我看着胡杨林中坚持拼搏着的‘战士’,看着那些倒下去的伤者,无比心痛。然而我坚信: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这一句中,上半节“我”的祈求是一组排比句,教者可以先示范读,读出恳求的语气,表达出“我”恳切的希望。后半节“然而”一转,用了五个“还在”,又组成另外一个排比,这里可以让学生把五个“还在”和三个“我祈求”进行比较,引导他们读出自信:坚信胡杨不倒,胡杨的精神永存。这样,通过朗读理解,使学生意识到大自然不仅可以使人陶醉,还可以使人震撼;不仅有热爱它的权利,更有保护它的责任。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注重内外部因素相结合,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第五篇: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鲅鱼圈区神井子小学

沈亚珍 二0一四年九月

自古以来教育就是教书和育人相结合,但是往往在分数面前,在升学压力面前许多老师只看重了教书而忽视了育人,其实这是本末倒置。如果孩子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空有知识的人只能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悲剧人物。当今的社会越来越看重人的综合素质,因而国家也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单一的传授知识不是我们需要的教育,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更应该有意识的渗透德育。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肩负了传承中华几千年灿烂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任,因而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把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不留痕迹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利用好每个环节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利用识字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但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也如同拼音教学一样是枯燥乏味的,几乎每堂课上都要周而复始地识字写字。识字教学,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很重要,一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中指出:“在识字教学中,还要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联系生活识字本身就是一个有很多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过程,如在教学“打”字。我先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这个字的读音,分析了这个字的字形。然后问,你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能组词吗?学生便积极地举手发言,组了“打架、打人、打骂”等词语。我听了之后,先是肯定了几个学生的发言,然后问:“同学们,我们能打人、打架、打骂别人吗?”学生一齐回答:“不能。”老师说:“对了,我们在生活中不能随便打人、打架、打骂别人。那你们还能组其它有表示打这这个动作的词语吗?”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很快组成了“打球”“打水”“打鱼”等词语。低年级学生是人生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必须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避免识字教学简单而又枯燥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利用课文内容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阶段的课文含有许多育人的素材,有的渗透着先人的优秀品质,还有的渗透环保的内容等。这些非常有教育意义的课文,我们要依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适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如:在小学一年级注重孩子环境保护的意识《爷爷和小树》、《阳光》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我多想去看看》、《日月潭》等,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介绍背景、解题、词句的解释等等,就能将德育很好的与语文教育融为一体。如在教学《爷爷和小树》一文中,出示课题后让学生能够知道爷爷和小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冬天为什么爷爷会给小树穿衣呢?如果孩子们还不能想到,我们可以启发式的引导,让孩子们明天正是因为爷爷对小树的关心,到了夏天小树才能给爷爷撑起绿伞。由此可以引申到孩子们要爱护身边的环境。只有爱护环境,环境才会回报你更好的生存空间。再如:在教一年级上册识字一第三课的时候,要请学生观察一幅在家里的图画,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有关家里物品的生字,同时还画了小红一家人在看电视,小红给父母递水果。在学生记完字后,我请学生观察图,问:“小红和他的爸爸妈妈有什么表情?”答:“都在笑。”问:“为什么大家都在笑呢?”答:“因为小红递水果给爸爸妈妈,他们很开心。”问:“小红递水果的时候是怎么说的呢?”答:“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请吃水果。”问:“那小红为什么也在笑呢?”答:“因为爸爸妈妈在夸她。”问:“请小朋友们想象一下,爸爸妈妈会怎么夸奖小红呢?”答:“谢谢你,你真是个懂事的乖孩子。”问:“如果你是小红,你会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答:“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问:“你喜欢小红吗?为什么?”答:“喜欢,因为她是个有礼貌又懂事的孩子。”问:“在刚才小红和爸爸妈妈的对话中他们用到了哪些礼貌用语呢?”答:“他们用到了请、谢谢、不用谢。”问:“在生活中,还会用到哪些礼貌用语呢?”答:“对不起、没关系、再见、你好……”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在生活中也多用礼貌用语吧,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吧!”在这节语文课上,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识字,还学会了仔细观察,同时也在观察图的过程中,在练习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学到了礼貌用语,学到了尊敬长辈。因而孩子在课堂上学到的不仅仅是单一的语文知识,还得到了品德的教育。

三、利用故事启迪学生的高尚美德。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生动有趣且内容丰富的故事,如:《诚实的孩子》、《幸福是什么》、《丑小鸭》、《三个儿子》等,利用这些故事的意义可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启发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高尚的情操。在《诚实的孩子》一文中,讲述了列宁在姑妈家做客,不小心打碎了桌子上的花瓶,开始不敢承认错误,欺骗姑妈,后来回家以后,主动写信认错的事。学生学习了这个故事,懂得了犯了错误,应该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孝敬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如今有许多独生子女,在家长的宠爱下,不仅不知道孝敬父母,反而把父母当成呼来唤去的“佣人”,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利用课文内有关题材,对学生进行教育,第五册第四课《三个儿子》一文中,通过写三个儿子在看到各自的母亲艰难地提水,只有一个儿子跑上去接过

水桶帮助母亲提水的事,赞扬了第三个儿子孝敬父母、体贴父母的美好品德,启发学生从小孝敬父母,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四、利用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口语交际内容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如:《有礼貌》、《请到我家来》、《打电话》、《买文具》等内容教育学生在与人交往中,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学会礼貌待人;《小鸭子得救了》、《应该帮助他们》等内容教育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好品德。上好口语交际课,也能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五、利用课外阅读,日常生活,推动德育教育。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我们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语文课是开放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具有教育性,开放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如春游,热爱家乡活动,各种节目活动和演讲。并把活动后的感想以日记的形式记下来。有位教师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绝大多数学生写日记时都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写作活动也是进行语文德育的重要阵地,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写作能力。

六、言传身教中渗透德育教育。

有这样一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说明我们老师除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孩子们的德育教育外,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就更应该如此。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在课堂管理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以自己的仪表态度、言谈举止和处事待人,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意志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要有博大的胸怀,高尚的情操,以自己至诚至真至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我们祖国的未来,带领他们走向道德光辉的顶点。

语文的教材本身就丰富多彩,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用心去发现,就会将许多品德课的内容与语文教学有机的融合,使语文教学更生动更富有内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作为教育者要从今天做起,做到用新的德育理念来教育新一代的国之栋梁

下载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德育在技校语文教学中渗透探析

    内容摘要: 摘 要: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思想性决定了它的德育任务,把德育工作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首要目标。在技校语文教学中,将德育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尤为必......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五篇范文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德育以其方向性贯穿与诸育之中而居主导地位,决定着培养人才的方向,起统帅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显得尤为重要。学期开始拿到语文课本后,要通览......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皖颍上县六十铺中心学校王田祥 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文明。”“解惑”就是传授知识。“传道授业解......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之我见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之我见 云县漫湾镇密竹林小学 何健惠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德育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就是培养人。教师,首先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应该努力争取做个教育家。语文教师教学生文,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对学生的品德思想进行教育。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信......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 【摘要】学校以德智体美劳为标准对学生进行生理和心理的教育。长时间以来,学校的德育工作讲究品德教育,但是和学生群体脱离,并不符合实际,教导的思想......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摘要:“以德治校”“以德育人”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教师在各项教育活动中,都应“以德为先&。。。。以上内容为文章《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简单说明以。 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