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案一(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2 18:4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统文化教案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统文化教案一》。

第一篇:传统文化教案一

传统文化《重阳节》教学设计

一、引入课文,揭示课题:

“小朋友最喜欢过节了,你最喜欢什么节日,你是怎么过的?”只见全班每一个孩子的手都举得高高的。“我喜欢中秋节,那天我们全家一起吃月饼,看月亮。”“我喜欢重阳节,那天我们全家聚在一起吃晚饭,和爷爷奶奶一起。”„„“大家刚才交流的答案中有一些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这时我将我国最具代表的优秀传统节日做成的一张幻灯片展示在学生面前,“你知道这些节日吗,谁会读一读?”精美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重阳节的儿歌。”

4、出示课题,指名拼读“重阳”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出示课题,齐读)

二、读通课文,教学生字:

1、出示自学要求:(1)读: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想: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在哪一天?

2、出示课文,指名读。(指名评:字音是否读准?)

3、男女生读文、同桌互读(互评:加字不漏字)

三、学习课文,了解内容。

1、引读:重阳节是——:九月九。九月九日是——重阳。

2、农历九月九日刚好在中秋之后,当时的景色怎样?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

3、那么,人们在重阳节会干什么呢?

(1)引读:古人——

我们——

(2)学习生字:出示卡片:古人(指名拼读、齐读)就是古时候的人。“人”与“八”比较。“人”的笔顺规则

登高(指名、开火车拼)即登上高处,这“登高”可以是爬山、登高塔。

(3)古代民间有重阳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那么,人们登高干什么呢?

引读:古人登高——

我们登高——

(4)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听重阳节的来历的故事)

4、后来,人们就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自己读好课文,试着背诵。

5、自古以来,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登上高处,一边观赏秋天的美景,一边许下心中美好的愿望。如果你也登上高处,你会为你的家人和朋友许下什么美好的愿望?

6、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之外,还有观赏菊花、遍插茱萸(茱萸是一种植物,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避难消灾)、喝菊花酒、吃重阳糕等活动。

7、今天的重阳节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敬老节、其老人节。想一想,这一天,我们还可以为老人做些什么呢?(指名答)

我们不仅可以在重阳节这一天为老人做事,平时也应该为他们做事。

第二篇:一.传统文化教案doc

(一)《论语·宪问》(二则)

教学目标:

1.聆听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明确“德与言,仁与勇”的辩证关系。2.用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来教育学生做一个真正有道德、有修养的人。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

教学方法:采用耐心疏导、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一、入境生趣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事实上:一种文化也孕育着一种文明。“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的东方文明,正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铸就的辉煌。

当我们掀开那悠久的历史,深入那灿烂的文化,研读那深邃的思想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古代强国,领略到的是堪称世界奇葩的灿烂文化,惊叹的是凝聚着民族智慧的伟大发明。

让美国《人名年鉴手册》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孔子,其思想博大精深;享有世界级艺术奇观之称的敦煌莫高窟光彩照人;被日本人顶礼膜拜的是传播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僧鉴真。不仅如此,我们的诸子百家的“大争鸣”比欧洲的“文艺复兴”早了两千多年;我们的元杂剧比莎士比亚的剧作早了几个世纪;我们的“芦沟晓月”让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叹为观止。所有这一切都堪称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奇葩、世界艺术的精华。

伟大的祖国:不朽的文化、深刻的思想、精辟的学术,穿越历史的隧道,跨越无垠的时空,影响着的不仅是自己,还有全世界诸多的人们。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让他们的思想点燃我们思想的火花、心灵的明灯。

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

1、有德者必有言: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2、以德报德: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

1、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善言,有善言的人不一定有德行。有仁德的人一定有勇气,有勇气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这一章解释的是言论与道德、勇敢与仁德之间的关系。这是孔子的道德哲学观,他认为勇敢只是仁德的一个方面,二者不能划等号,所以,人除了有勇以外,还要修养其他各种道德,从而成为有德之人。

2、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用正直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四、师生交流,点难拨疑

1、为什么说“有德者必有言”呢?

一个人有德行,有修养,就一定会有好的言论、好的著作传世,可是反过来,一个有好的言论、好的著作传世的人却不一定就很有道德、修养。勇和仁的关系也一样。一个有仁德的人一定有勇气,这种勇气是指大智大勇,而不是打架斗狠的匹夫之勇。反过来说,一个有勇气的人却不一定有仁德。

这里最值得注意的是“有言者不必有德”一句。它成了后世说“文人无行”的理论依据。一个文人,一个著名作家,他当然是非常“有言”的了,有的甚至是“著作等身”,但却并不一定有好的道德修养。这就是所谓“文人无行”的现象。

当然,说“文人无行‟”并不是说所有的文人都没有德行。这正如说“有言者不必有德”的“不必”是不一定一样。不一定有德,也就不一定没有德,所以,也有“有言者”又有德的情况。

勇与仁的关系也是这样,“勇者不必有仁”,也不排除勇者也有仁的情况存在。从愿望来说,我们当然是希望有言者又有德,有勇者又有仁的了。

2、“以德报怨”是道家思想,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你赞同哪一种抱怨方式?为什么?

社会需要宽容,但是不能一味的宽容,而应该区别对待,这个社会上总是有很多阴暗的人与事,但是同样这个社会上还存在着善良与正义。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依靠着陌生人的善良,那么我们就用善良来回报这个社会。

还要用“以直报怨”的态度来对待这个社会上的丑恶与黑暗,而对于那些微不足道的伤害,统统一笑风云过吧,冤冤相报何时了,太过于计较的话岂不是很累。

五、共同研讨,反思学习

1、一个有道德的人一定有精妙的言论,这是言行一致;但有精妙言论的人未必都是有道德的人,因为生活中难免有心口不一的奸佞之人。一个仁者一定有大勇,无私无畏,见义勇为;而勇者却不一定有仁,有的人惊世骇俗,一朝之忿而不顾身家性命,这只是匹夫之勇,是血气方刚之辈。“德与言,仁与勇”的辩证关系在这里被孔子一言道破。

2、报德、抱怨是人们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其实这是一个做人的原则问题。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以直道而行,是主张明辨是非的。

六、引导实践,修养身心

1、读下列诗歌: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燕台。

这两首诗壮怀激烈、气贯长虹、曾激励国人志士的悲壮诗,让后人无论如何也无法和中国人人所不齿的卖国贼,大汉汗——汪精卫联系起来。谁能够知道,这样的大汉奸,却能够写出这样的爱国诗?历史就是和我们开了这样一个大大的玩笑,也佐证 “有德者不必有言”的正确性,质疑了“文如其人”的正确性。

在生活中,你能分辨言行一致、或心口不一的人吗?怎样才能成为言行一致的人?

2、蒙牛乳业这两年通过成功的事件营销,行业地位逐渐建立起来了。但当年牛根生和同事们创立的过程却是九死一生,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各种困难,而且,其中大多数困难还是竞争对手人为制造出来的。所以,在采取什么竞争哲学这个问题上,牛根生应该是很有发言权的。他在阐述“小胜凭智,大胜靠德”的座右铭时,讲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话:

“其实就是‟与自己较劲‟!发生任何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因为改变自己容易,改变别人难。假使矛盾双方的责任各占50%,那么,你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当你主动改变后,你会发现,对方也会跟着改变,而且这种改变不是同比例的,往往你改变10%后,他会改变30%,真所谓‟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万一你改变了50%以后,对方还是一点不变,怎么办呢?你还是要坚持‟与自己较劲‟,因为95%的情形不是这样的。当你无数次地‟与自己较劲‟后,回头再看,大数定律的效能就显现出来了:你通过改变自己而改变了世界!”(《人力资本》)

这不仅仅是不主动做坏事,而且是主动让步,近于主动做好事了,牛根生这个说法,其实是对以直报怨或以德抱怨战略的最好注解。每天抱怨自己的经营环境恶劣,以至于无法让他们在经营中保持基本的诚信原则的人潜心读一读蒙牛创业的历史,应该会有所启示。

现实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以直报怨”或“以德抱怨”,宽容地对待别人?

(二)《论语·卫灵公》(四则之1、2则)

教学目标:

1.聆听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教诲,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2.用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来教育培养学生 “仁爱孝悌”、“重义轻利”、“谦和礼让”、“真诚守信”等各方面的美德。

3.结合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完善学生个性和人格。教学方法:

采用自学感悟、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一、入境生趣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由于孔子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有很深刻的认识,《论语》中颇多言简意赅、富含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它对很多文化名人产生深远的影响。毛泽东很喜欢《论语》,曾经借用《论语》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给他的女儿们取名为李敏、李讷,希望她们成为少说空话,多做实事的人。

二、朗读选文,自学生疑

1、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通“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三、理解文意,学习释疑

1、孔子说:可以跟他交谈而不跟他交谈,这是失去了可以交谈的人。不可以跟他交谈而跟他交谈,这是浪费言词。明智的人既不失人又不失言。

(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谈的话,却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

2、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四、师生交流,点难拨疑

“杀身成仁”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利用后,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我们应当怎样理解呢?

其实,我们认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五、共同研讨,反思学习

重仁义是儒家的重要思想。这关系到个人的修养以及对生命价值的看法。当生与义矛盾时,孟子也说要“舍生取义”,对“杀身成仁”你是怎样看的?

六、引导实践,修养身心

孔子说:可以对一个人直言不讳,那人便是自己的朋友。如果看到他发生错误,宁可对他下一个警告,即使他现在因此对自己不谅解都可以,但等到他失败了,就会想到我对他说的话是有益的,那就是对得起人。你能做到“不失人吗”? 从人生经验中知道,朋友之间这样,在家庭中亲人之间也是这样,正在对方不如意的时候,去提出问题来谈,谈了也是白谈,这是时机不对。所以,人与人之间,说话真难。学校里同学之间相处,经常会碰到这种事情。你能做到不失言吗?

第三篇:山东省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弟子规》(一)

《弟子规》

(一)教学目的:让小朋友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

复习内容:上堂课的内容:中国人、中国心,中国的礼节——鞠躬,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

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原名:训蒙文。顾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教学方法:老师念一句,小朋友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小朋友念下句。根据小朋友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讲解内容:

弟子规—— 是(古代)小朋友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小朋友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 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 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 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 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 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互 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家庭作业:请家长帮助熟念《弟子规》总序

第四篇:学传统文化心得一

学传统文化心得范文一:

在学校领导对新教师的关心和重视下,在路老师的率领下。我有幸于20XX年5月23日到5月27日参加在昆明举办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这次学习受益颇多,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深刻的了解。这也是一次文化大餐,丰富了大脑的知识。现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如下:

学习传统文化,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和谐快乐,这既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原因,又是这段时间以来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收获。以前,我们遇事很多时候都是根据自己当时当地的心情、情绪来处理面对的问题。如果我们学了传统文化,有一颗宽爱地心,我们会在矛盾冲突发生以前有预见性地化解矛盾,无论何时,都可以以一份“共情”的心,从对方的出发点考虑问题,理解对方,从而更有效地沟通思想,解决问题。

《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讲的是治学求进得道理。一个人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在工作中,如果我们时时如此,积极主动地工作。那么,我们的工作该是多么和谐惬意的一件事。因此,我们要把传统文化学深,学透,学到我们的骨髓里,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中去。

学习传统文化,对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传统文化中蕴涵的高尚道德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不断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学习传统文化应该体会到以下几点:学会爱社会,爱祖国和遵纪守法、学会感恩、学会礼仪为先、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廉耻、学会替他人着想、学会与人和谐相处等等。

希望中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深入更多人们的心灵,走向大众。带来一个和谐的社会。走向一个美好的未来。

学传统文化心得范文二:

前一段时间,经朋友介绍有幸参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讲座,连续5天的学习,我像一名刚刚上学的小学生一样,聚精会神的听好、理解好老师的每一句话。听着老师的讲座、听着老师唱着的德音雅乐,感受到了自己心灵从未有过的震撼,记得第一节课前,老师示意所有学生和老师全体起立,共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候!我真的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了!我是伴着眼泪唱完国歌的!工作三十年了,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大型的党、政机关特殊会议开模式上有唱片放出、参会人员随着唱的,我只是觉得很庄严、严肃,但是从未感动过,那么今天为何感动流泪呢?是因为参加这次讲座的有小学生、大学生、中年人、老人、工人、农民、有职业、无职业、企业家、国家干部还有来自各个层面的自愿者等方方面面的人组成的群体,唱的是那样真挚,那样充满激情。我感到我们的人民都是爱国的,对国家都是充满无限期望和爱戴的!我感到我们的国家是会越来越繁荣昌盛的!我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而自豪!几天来,老师给我们讲了《弟子规》《孝经》《女戒》,并结合实际讲了“涵养女德幸福人生”、“夫妇相处之道”、“家庭教育之根本——母教”、“如何做一名好女人”等课题。我深深的被感动着、被震撼着。多次流下眼泪。

我是60年代出生,从小学、中学、大学的课本上从未接触过《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父母没有读过书,只是从父母的身体力行、言行举止当中去体会、去学习做人要善良、待人要诚恳、做事要认真和公正。如今已是天命之年,已做了女儿、妻子、母亲、儿媳。回顾自己走过人生路程,过去自我感觉做的很好,但是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以后。对自己是一次心灵的洗涤,觉得自己很渺小,与孔圣先贤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特别学唱《跪羊图》歌曲时,觉得自己对父母亲的尽孝流下了终生遗憾。父母亲已经去世,只能与二老梦中相见了!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觉得我们当前处在人与自然发生冲突,引起生态危机;人与社会发生冲突,引起道德危机;人与自我发生冲突,引起精神危机的时代,学习传统文化非常及时必要。要加大力度弘扬我们的孝心、感恩心、善良心。让国民都知道“百善孝为先,百恶淫为首”;“诸事不顺因不孝,怎知孝能感动天”的道理。大力弘扬敦品立德,文明向上的家风,家是国之本,国是天下之本。家和谐了,国就和谐了;国和谐则天下就太平了。感恩词:感谢国家培养护佑;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感谢同学关心帮助;感恩农夫辛勤劳作;感谢大众信任支持;感谢一切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付出的人!

学传统文化心得范文三:关于中国文化心得体会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作为职场中的我们。

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经常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面对父母的唠叨,觉得很烦;有时对父母的牢骚,不能很好的给予劝慰,置之不理……想想自己平日对父母的关心太少了。

从校园已经走出来一段日子了,刚开始的时候,总是怀念象牙塔里的单纯的美好,怀念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那种如沐春风的感受,怀念着以前的一切,总是不想告诉自己要向前看,总是把自己蒙蔽在过去的生活中,不去想迎接新的生活;总是抱怨周边的环境太过复杂,抱怨这个社会是多么的世俗,忘了继续追寻生活的美好。生活在回忆里,痛苦在现实中。在不遇到问题的时候,充满自信的对待一切,而在遇到真正挑战的时候,既没有小隐于野的气魄,更没有大隐于市的心境,也只不过是俗人一个。所以非常感谢领导们在我彷徨的时候给了我机会参加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醒自己应该如何继续以后的人生。

自从我自己学习传统文化以后,就越来越感觉到这条路越走越宽广,也希望有更多人受益。并介绍自己周围的朋友和一些素不相识的有缘人来到国学班学习,学习的道路还很漫长,希望大家都能够践行圣。

学传统文化心得范文四:学习中国文化心得

通过开设传统文化,我想谈几点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包罗十分广泛,内涵极其丰富学习,特别是蕴含了丰富传统哲学,那些简短精悍的名言警句是古代闲人的人生智慧总结,这些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的路途,有助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例如老子和孔子做人的道理与为人处事的原则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思考空间。同时我回过头去看自己走过来的脚步,自己的幼稚可笑的思想。每每读到那些话又联想到自己的过去,心便有戚戚然,想想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更是唏嘘不已。自己原来一直错得那么的厉害。像我们大多数人每天追逐个性潮流,沉迷电脑网络,缺少思考,缺少生活考验,碌碌无为的一群人才真正是不会做人!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对学校,对他人稍有不满就大呼天理何在!

古人没有现代人的忙碌节奏,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思考那些我们现在可能觉得是疯子似的问题,他们之所以睿智,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用心的去观察了这个社会,我们被更多世俗的东西蒙住了眼睛,我们被局限到了一个自己的小世界里,我们无法认识更广阔的天地。假如我们思考问题只从自己出发,那么看到的都是很短期,肤浅的利益。那么为社会为他人牺牲更是无从说起。但是,如果把我们置于一个群体中,置身与我们大社会,我们就不会过多的注重自我的感受和个人的得失了。

我想一个人如果懂得了这些,那么心胸会开阔很多。文化是一个太深厚的主题,我无力探讨什么。但是以一个虚心学习者的身份,我觉得,将自己放在一个历史长河中,或是说站在一个历史的角度,我们身后那么博大的文化,我们个人的恩怨情仇,大喜或大悲已是不值得一提了。人生无喜亦无悲,无欲亦无求,那将是怎样的一个境界呢?

因为我们的无知,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智慧。那么我们学习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我的心开朗了许多,就像突然遇见了太阳。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儒家学问里有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修身养性!读书可以修身,但是读些怎样的书?怎样才算修身养性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懂的也不很多。但是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们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资格谈能力。一个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学富五车也是徒劳。这样的人于社会于他人也将是无所益处的。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一颗真诚虔诚谦虚的心努力学习好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将信息化为知识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里渐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更好地去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位教育教学服务。

特别喜欢《易经》中的那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经常用这句话去勉励自己,交给我们怎样去做一个人,做好一个强者、智者。我经常在想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这两句就会是一个圣人,又想起温总理在上任时说的那两句话来勉励自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摸索”。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精深的文化随便精研点就受用终生了。

现代的人多是浮躁的,甚至是一些研究古典文化的人也是如此,多想所有的人都去真的专心的去学习一些传统文化,让旷久的时间静默的历史浩瀚无声的文化来安静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更好的去珍惜生命,感受生命。

不敢说自己是个有智之人,但至少在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后,我知道一个要有着豁达心胸才可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淡泊名利,去掉尘世的浮华与虚无,我要寻找我的快乐的精神家园。只要肯于学习,勤思考,相信,总有一天可以达到我想要的的境界。

学传统文化心得范文五: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它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广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漫漫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数千载,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几次全盘否定和摒弃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洋文化泛滥、道德标准阙失、心浮气躁、功利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依然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时,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费力,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怀着较劲找茬的心态,我不屑地捧起那一本本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眼球像扫描仪一样机械地扫看着,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渐渐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当接触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的倡导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佛教崇尚的的利己利人,功德圆满;《周易》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思想时,心头更是为之一振,直叹自己才疏学浅,只了解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圣先贤用更多的时间总结过去,思考未来,所以他们睿智。他们真正是在用心地活着,好好的活着,真正让自己达到精神与躯体的结合,诠释活着的内在含义。而生活在现代社会忙碌的我们,被太多世俗的东西所束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目前的障碍物远不止“一叶”。物欲横流、攀比严重、穷奢极欲、功利心强的现代风气,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迷醉了我们的心窍;让我们仅局限于自己的世界里。梁漱溟先生认为人类面临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一个是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二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三是解决人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人内心的贪嗔痴,使我们的境界充其量也就仅仅局限于第一个问题而无法达到更高。时代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古圣先贤抛却世俗的欲望,经过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它就是改变现代心浮气躁功利的社会风气的一剂良药。但再好的良药也得有人愿意接受,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托付于它,才能发挥功效。外国人非常注重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而我们中国人却时常有把薪火相传几千年安身立命之本的济世良药全盘否定和摒弃的冲动,岂不痛哉?

一人独自走在街上,发现戴手串的人越来越多。那一串串手串,或左或右。我相信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和安心的意味。这的手串真能够安抚我们那份不安、焦虑、怀疑、悲观吗?我想只要我们能够体悟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社会会是一个安静祥和的社会,我们还需要借助外来的东西增强自己的内心吗?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当有一天我们拥有古人那般深厚传统文化的底蕴时,我们离佛家所说的无悲无喜、无欲无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会是怎样一种情形?我很期待。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我这晚辈后生尚不具备如此深厚的功底,不敢妄加评论。但我始终相信人的处世之法深藏其中;帮助人类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三大问题之道深藏其中;中国乃至世界的救市之道深藏其中。五千年的历史传承,无数仁人义士以生命和实践换来的宝贵财富,能够承受的住这几百年科学发展的考验,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如今的中国社会,急需传统文化匡时济世。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文化要强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辈的智慧会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和富有创造力的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下,在世界文化之巅闪烁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让世界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博厚!

第五篇:传统文化讲座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在今天的大环境下来谈中国传统文化,我觉得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它给我们建立了一个生活的坐标,就是我们今天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里,我们今天所需要的文化是什么样的。我一直希望中国的传统观文化是一种活生生的,能够对每一个孩子的人格成长,身心健康,起到良性作用的一种基因,但它不是一种简单的死记硬背,不是一种简简单单的枯燥的、诘屈聱牙的古文而已。我们今天需要的是活着的文化,很多朋友都看了世博,没有去看的朋友也知道。中国馆里有一个大家都在传诵的景观。是什么呢?就是清明上河图。这次我们看见的清明上河图呢,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长卷,而是北宋光阴流转就在你的眼前。你会看见,一会儿是晨光熹微,一会儿是华灯初上,你会看见那些读书人来来往往,那些做买卖的人背影远去,你会看见老人和孩子快乐的在这个市井之中。我们站在那样的一个长卷面前,你也分不清那是北京的王府井,重庆的解放碑,上海的南京路还是北宋的汴梁城。一瞬间,往来的人群以一种亲近的方式进入你的生活。无独有偶,我们现在也知道,在我们的博物馆里面,清明上河图是可以用手指阅读的。在你点击的时候,它也可以活起来。这些现象都出现在2010年,它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说在今天的时代,最好的文化资源,是要它穿越尘埃,来到我们今天的生活。让它对我们21世纪的人,完成帮助,而不是21世纪的人,穿越古典,来到一个平级的时代,让我们全盘的去顺应古典理论。中国的哲学、文学,历史非常长,它有太多过时的东西。我们需要的文化,是一种活生生的,是我们可以选择的生活方式。

《周易》上有一句:“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两句话说得很有意思,关乎天文,就是说我们观察了天文,会知道实时的变化,为什么重庆会很热呢,这跟它山城的地理位置是有关系的。你知道了最近几天的气象变化,就知道加衣减衣。而下一句话,“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是观察了世间的百态,然后去流化天下。它化身为一种理念,一种学习的方式,成为我们生命的成长。所以什么是文化,在我的理解中,文化其实是个动词,是文而化之。因为我们这么古老的民族从来不缺少文,可是我们有时候缺少化。我从来不希望,我们讲到的文化,一定是一种板起面孔,一种呆板的,呆滞的文化,我希望文化能被人接受,被人亲近,被人喜欢。中国的文化,为什么说能够点燃孩子的成长之灯?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灯。在一盏灯火的照耀下,他生命的道路才会被照亮,他的梦想才会被照亮。我们在今天,学习什么呢?我们在今天其实有一些简单的二元背反。我经常被媒体问到一个问题:“你看现在的社会,娱乐化的东西很多,比如说网游啊,电视节目啊,孩子都会很喜欢。而我们的传统国学,那么有意义,那么重要,但是孩子们不喜欢。怎么能让严肃的国学盖过娱乐网游,怎么让大家的兴趣转回到严肃国学上呢?”其实我自己的专业是教传媒的,我在大学正式带的学科就是传播学,我从来不认为传统的国学跟现代传播、现代的文化现象是背离的。最好的传播方式,其实是尊重孩子们的身心发育特点,以他们最喜闻乐见的方法进行。如果大家想到国学一定是呆板枯燥的,让小孩子为了意义和价值区学习,而不是为了天真和乐趣学习,这是不符合规律的。家长很受罪,孩子也很受罪。所以我有时候开玩笑说:一个孩子闹肚子了,妈妈左手拿一块糖,右手拿一颗黄连素,说你选择什么?糖很好吃,吃完了你继续闹肚子;黄连素很苦,但吃完了会治病,你吃什么?当然妈妈是希望他吃黄连素了,但是十个孩子里面有十个都会选择吃糖。为什么我们不能把黄连素包上一层糖衣呢?你让他在能治病的同时享受这种甜蜜的味道,难道不好吗?所以我一直觉得,我们今天无论是媒体、老师还是家长,不要过分人为的夸张了国学那张严肃的脸,我们会吓到孩子。其实一个人,最大的满足就是尊严和自由,当一个人受到尊重,当他选择的空间有充分的自由,当这个孩子在小小的时候,我们把他当做一个高贵的生命。那这个人以后会向社会承诺责任,会完成自主空间的选择。我们现在经常说,孩子心理断乳期太晚了,他们习惯于被家长被老师一直惯着,替他们选择。不过我们也承认家长都有一个纠结的心结,就是一方面管着孩子,替他们选择,一方面选多了又怪他们不争气,不自主。大家都在说,中国处于一个民主化的进程当中。什么是真正的民主?民主不简简单单是公民民主投票时的那张选票,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权利的分享,更重要的,是中国文化精神的触摸。过去,我们这个门槛太高,对于国学的研究,理解往往是学界精英的事情。其实在我的理解中,中国文化有它内涵的研究,有外延的普及。研究可以是专业人士的事情,但普及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权利。最好的学习,是什么状态?《论语》上说过 “知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是三重不同的境界。“知知者”就是我了解它,我学习了,我懂得了;“好知者”就是人真正爱好它,投入其中。而“好知”还不是最好的境界,“乐知”是以最轻松的方式,提取有用的信息,完成创造性的快乐,能够感觉到生命价值最大的开发。而且你被这样的学习成全的同时,也去成全了一个孩子。这样的状态是最好。今天这个时代,从我们看见的清明上河图,能够在眼前流动起来,到今天公共服务平台的推出。其实都符合了一个规律,就是文化会以一个“零门槛”的方式走进大众的生活。今天的孩子知道《三字经》和《弟子规》了,也有一些小学的孩子们,知道《论语》了。但是我们有多少孩子在小学以前,会知道《论语》、《孟子》、《中庸》、《大学》,我们所谓的四书?孩子们真的熟悉吗?中国人从何处来,我们需要打通一种血脉。我并不是说两千多年前的经典,到今天一定是适用的,里面50%以上的内容都已经过时了。比如说那些封建的纲常礼教,今天是用不到的。但是那些君子的修身养性,我们能不能够以一种简约的方式让它深入人心?让一个孩子以一种快乐的方式,去完成对他的接触。什么是中国文化?它讲究一种人的自我学习和更新。我们都知道中国文化的源头,是儒道兼济。儒和道匹配在一起,给了我们一种什么样的坐标呢?今天我并不认为学习国学,是为了让孩子流畅的背诵一段,拿出来可以像弹钢琴一样给客人表演。并不一定一个孩子流畅的学习了背诵,他就可以了解其中的真意。我们需要给孩子的生命提供一个坐标,让他拥有一个大格局。什么是“格局”?成人世界常常说:“谁的思想有局限性。”什么叫局限?局限就是格局太小,被其所限。局限性的事情,我们是怨不得对手的,因为你自己的局小了,把自己限制住了。而中国儒与道,儒家就是大地,教会我们进入社会生活;道家就是天空,教我们在精神上建立自由飞翔的能力。儒与道就是中国的天地。所以在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中,对盘古的人格有6个字形容,叫做“神于天,胜于地。”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天空上要完成自我超越,做神仙;在大地上要完成自我实现,做圣贤。神与圣其实是中文的天地坐标。只有一个人是顶天立地的时候,这个大写的人才能成立。我在大学里面,经常看到一种遗憾,就是各地学习的尖子——能够考上全国重点的大学,分数都不低——人际交往上却有障碍。时而妄自尊大,时而妄自菲薄,有的时候是为了工作,有的时候是为了失恋,整个人的精神系统出现了颠覆。这样的事情,在今天比比皆是。这一切说明我们的孩子,在整个生命成长过程中,比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一种健全的人格心智,和对自己承诺责任的能力。一个人先向自己承诺责任,向亲人承诺了责任,而后才能向社会向民族向未来完成责任的承诺。一个人不能对自己做出承诺,伤的是自己。在今天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国民面对的是怎么的生存状况?中国从70年代末开始推行计划生育,第一代计划生育的子女已经开始上小学了。但是这些独生子女的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需要我们的关注。过去我们四五个孩子,什么东西都需要分享,那个时候孩子必须懂得分享。大孩子是要带小孩子的,因为父母没有那个精力。那个时候的孩子,拿起绿豆,碎布就能缝出一个沙包来。小男孩有树棍就能削出一个小手枪,可以玩得很高兴。而到了我的孩子,送的礼物,不是娃娃就是电动车;不是几百块就是上千块,但是这个东西一坏,孩子张嘴就说:妈妈,这个东西坏了,给我买个新的吧。我想那时我们沙包破了,顶多自己补补,那个时候连沙包都没有概念什么叫买新的。我们那个时候的孩子很少依赖物质,但我们依赖自己的创造;我们那个时候玩是群体性的,沙包、打仗都不是一个人的,而现在的孩子往往失去了群体的特性,虽然他们看上去是一起玩,可是你看看他们都玩的什么?滑板车、轮滑鞋,玩儿的时候都是个玩个的,还有什么配合的游戏?孩子们其实是在游戏中学习,一种叫做规则的东西。小女孩跳皮筋的时候,一边的人玩儿坏了,就必须去举皮筋,技不如人就该如此。而现在的孩子那么多的不甘心就是因为缺乏在群体中的经验。他不懂得为了群体更努力,缺乏群体荣誉感。同时这样的成长方式也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现在孩子太多的空间是在屋顶下,现在的孩子是在学奥数,是在打电脑,在弹钢琴。但没有一件事在露天完成的。现在我作为一个母亲,作为一个老师。常常在想我们到底是在进步,还是在退化。我常在思考,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用怎样的手段在这个教育的平台上去完善人最大的自由空间,能以一种乐趣的方式完成心智的激活。我希望用教育体系去弥补独生子女带来心智的变化,给独生子女一个更好的调整自我的空间。这不是院墙类的学校式教育可以完成的。其实独生子女是一种生态环境的变化,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它表现在人的心智上,和价值选择上。现在我巴不得自己的学生能够好好谈恋爱,在恋爱中好好学习。因为我觉得现在的孩子自我中心到了恋爱也一定不会谈。现在的孩子谈恋爱,爱的时候死去活来,如胶似漆,但俩孩子一打架女孩子就说:“你怎么能这么对我,我爸从来不这样。”现在的小姑娘,把父亲对自己宠爱看成了别人对自己的标准。她没有兄弟,小的时候也没有付出过。她顺理成章的认为小的时候爸爸对她的模式,就是未来男朋友对她的模式。所有的这一切不是我们会了奥数,有了特长就能解决的问题。我一直在想我们现在这个的公共平台,能够完成多少人的社会链接,能够完成多少的补充呢?今天我有机会来做首讲,也是以一个老师的身份,来看这个平台带给人的资源最大化。

下载传统文化教案一(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统文化教案一(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一传统文化

    周王庄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教师:刘笑班级:二年级一班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大......

    传统文化教案

    人之初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

    传统文化教案范文合集

    《百家姓》一 上课:第一周 主备人:蒋永民 教学目标: 1、 能够熟练背诵《百家姓》节选片段。 2、初步了解传统文化中有关姓氏的基本内容,并帮助学生拓展学生视野。 教学过程: 一......

    传统文化教案

    《精卫填海》 总第6课时教学时间:2010.10.22 教学目标: 1.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 2.使学生初步懂得什么是勇敢,知道精卫的行为就是勇敢的行......

    传统文化教案

    传统文化 “高效课堂”教“学”案 孟 店 小 学 年级:四年级 姓名:赵万生 二0一五年三月 刘桥乡小学“高效课堂”(一、唐诗 1、南园十三首)教(学)案学校:孟店年级:四姓名:赵万生科......

    传统文化教案

    《昔仲尼》 总第一课时教学时间:2018.9.24 教学目标: 1.熟读三字经。 2.了解三字经中的名人事迹。 3.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熟读三字经。 教学难点: 学习古人刻苦......

    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课 《笠翁对韵——一东》 一、教学目标 : 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

    传统文化教案(本站推荐)

    传统文化教案 德育目标: 1、让学生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2、进一步激发学生传承祖国灿烂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能力目标: 1、让学生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