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p71——74)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教学重、难点:形成正确的“面积单位”概念。
教学具准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物体表面的大小
(1)(出示大作文本、生字本)谁能摸一摸他们的面在哪?
本的封面、本的底面,他们都是本的面。大作文本和生字本的封面那个大?你怎么知道?(2)(出示两片叶子)谁能摸摸他们的面在哪?比一比,那片叶子的面比较大?你怎么比的?(板书 观察、重叠)
(3)请同学们摸摸自己课桌的面。课桌与刚才那些面比,谁的面的?谁的面小?
(4)课桌面、作业本面、树叶面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谁还能举例说说那是物体的表面?(5)物体表面有的有小,物体表面比较大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大,物体表面比较小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小。、平面图形的大小
(1)(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他们的大小指的是他们的那部分?
(指名学生摸)
(2)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封闭图形的面积。
3、概括面积意义
谁能说说什么是面积?阅读课本概念。(板书课题: 面积)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创新动力,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
二、探究新知
1、设疑
(1)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面积相同),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他们的大小。
(2)数格比较大小(将两个长方形背面展示出来,他们的背面画有相同的方格数)谁的面积大?为什么?
(3)同一格子标准(指名三生,发给每人一个画好各自的长方形,让他们各自背着同学数出格子数,并告诉大家格子个数)
谁手里的长方形面积大?为什么?(出示各自手中图形)
你们发现了什么?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国际上规定好的方块叫做面积单位。(板书 面积单位)(4)认识面积单位 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5)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形成大小概念。①各自比比,那个手指甲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②同桌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③出示1平方米的纸,估计一下能站上多少个同学?
④找一找,在我们周围那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检测
A
B
五、家庭作业
你还能拼摆出更多、更新颖有趣的图形吗? 要求:(1)图案面积都是5平方厘米。(2)给自己设计的图案起个名字。答案:A 1.8平方厘米 2.略
B 1.第一个面积最小,第二个面积最大。
2.邮票用平方厘米、课桌面用平方分米、教室用平方米、操场用工请坐单位比较合适。
第二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2
第六单元: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4页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教学重、难点:形成正确的“面积单位”概念。
教学具准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启发谈话: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张山水画,要给它加上框,需要求它的什么?(周长)再给它配上玻璃,还是求它的周长吗?那又是求它的什么呢?这个问题等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后就知道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引用山水画为题导入情景,一是为了复习前面学过的周长,二是为这节课学习面积打好基础。
二、学习新课
(一)、教学面积的意义。(1)、师:我们周围许多物体都有面,请你们摸一摸自己的课桌面,数学课本的封面,铅笔盒盖的面.老师再请一个同学来摸一摸黑板的面。说明,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表面)(2)、引导学生比一比:黑板面与桌面,哪个大,哪个小?数学课本的封面与铅笔盒盖的面,哪个大,哪个小?
师:通过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师点课件说明并板书面积定义: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3)、请同学们摸摸自己课桌的面。课桌与刚才那些面比,谁的面大?谁的面小?(4)、物体表面有的有小,物体表面比较大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大,物体表面比较小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小。设计意图:在教案设计上考虑为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创设条件,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能较好地完成建构过程,安排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物体表面,观察平面图形的大小,为“面积”概念的形成做好铺垫。
(二)、认识面积单位
1、设疑:师问,同学们(点课件)
出示:你能比出哪一张大些,哪一张小些吗?
谁的面积大?为什么?
2、解疑:同一格子标准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猜测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并让学生说明理由。谁手里的长方形面积大?为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引导学生说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国际上规定好的方块叫做面积单位。(板书 : 面积单位)
3、认识面积单位 出示课件
4、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形成大小概念。出示课件)①各自比比,那个手指甲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②同桌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③1平方米的地上,估计一下能站上多少个同学?
④找一找,在我们周围那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设计意图:用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看到,同样大小的平面图形,而方格的个数却不同,使学生认识到,要测量和计算面积,必须有统一的标准,从而认识面积单位的作用。并在教学中注意到在建立面积和面积单位概念的过程中采用自学方法,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学习全过程,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三、小结
小结 : 今天我们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对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认识了吧,回家之后再找一找你的家中什么物体的表面分别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好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复习巩固本节内容,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起到了对所学知识的再次加深理解的机会。
四、课堂检测: 设计意图: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安排课堂检测的内容,可以达到巩固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抽象能力的目的,最后安排思考题,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填上适当的面积单位。
1、一块橡皮表面的面积大约是6()。
2、教室门表面的面积大约是2()。
3、冬冬房间地面的面积大约是18()。4、你的手掌的面积大约是1()。
5、一张学习报的面积大约是20()。
6、学校操场大约1200()。
7、一元硬币表面的面积大约是2()。
知识应用:
白天,我们坐在高约4()的椅 子上,每节课都能认真听讲,并不时 举起面积约1()的小手,积极 要求发言,得到老师的表扬时,还不 时露出可爱甜美的笑容和几颗面积 约为1()的门牙;到了晚上, 睡在面积约为3()的床上,做 着各种古怪离奇的梦.
第三篇: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柏道路小学 王晓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4页。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教学重点: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是怎样定义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概念
1.让学生猜教师身高,师生交流,由此引出长度单位:厘米、米以及分米。2.激活关于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观念:谁来比划一下这些单位有多长。3.指出:用它们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
4.引入: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和长度单位,今天在这基础上学习新的本领。
二、建立概念 1.得出面积的意义。(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①我们的课本都有漂亮的彩色封面,我们的课桌都有平坦光滑的桌面。这些都是物体表面的一部分。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②课桌面和黑板面哪个大?
③课本封面、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板书:观察比较)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见下图),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3)概括面积的意义。
问:物体表面或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4)运用“面积”这个术语,叙说比较常见物体大小的结果。2.认识面积单位。(1)设疑。
①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即课本第71页下面的两个长方形,其实际大小分别是7×2平方厘米和5×3平方厘米),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它们的大小。
②请学具来帮忙。给出三种学具(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让学生选择。
③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最合理的方法。解决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2)认识统一比较标准的必要性。
①进一步激疑,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信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正方形翻出反面的格子,只有9格,激起疑问。
②启发学生说出解决方法。(3)带着问题自学课本。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4)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并形成常用面积实际大小的观念。
①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②同桌两人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③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翻出反面(已画好练习本大小的格子),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
三、巩固概念
1.完成课本第74页“做一做”。2.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第1、2题。
3.请你参加图案设计大赛(即课本第75页的数学游戏)。
启发:你能拼摆出更多、更新颖、更有趣的图形吗?展示学生的作品,启迪思路。学生动手操作(或回家完成)。
四、本课小结(略)
第四篇:第六单元教案:面积
第六单元
面
积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4页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教学重、难点:形成正确的“面积单位”概念。
教学具准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建立面积概念
1、物体表面的大小
(1)(出示大作文本、生字本)谁能摸一摸他们的面在哪?
本的封面、本的底面,他们都是本的面。大作文本和生字本的封面那个大?你怎么知道?(2)(出示两片叶子)谁能摸摸他们的面在哪?比一比,那片叶子的面比较大?你怎么比的?(板书
观察、重叠)
(3)请同学们摸摸自己课桌的面。课桌与刚才那些面比,谁的面的?谁的面小?(4)课桌面、作业本面、树叶面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谁还能举例说说那是物体的表面?(5)物体表面有的有小,物体表面比较大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大,物体表面比较小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小。2、平面图形的大小
(1)(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他们的大小指的是他们的那部分?指名学生摸)
(2)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封闭图形的面积。
3、概括面积意义:谁能说说什么是面积?阅读课本概念。(板书课题:
面积)
二、认识面积单位
1、设疑
(1)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面积相同),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他们的大小。
(2)数格比较大小(将两个长方形背面展示出来,他们的背面画有相同的方格数)谁的面积大?为什么?
(3)同一格子标准(指名三生,发给每人一个画好各自的长方形,让他们各自背着同学数出格子数,并告诉大家格子个数)
谁手里的长方形面积大?为什么?(出示各自手中图形)你们发现了什么?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国际上规定好的方块叫做面积单位。(板书
面积单位)(4)认识面积单位 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5)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形成大小概念。①各自比比,那个手指甲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②同桌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③出示1平方米的纸,估计一下能站上多少个同学?
④找一找,在我们周围那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
1、完成课本第74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第1、2题
3、设计比赛(回家完成)
你还能拼摆出更多、更新颖有趣的图形吗? 要求:(1)图案面积都是5平方厘米。
(2)给自己设计的图案起个名字。
作业: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对比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概念。
2、通过观察、比较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3、学会合作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名称,分别指出各自的周长,面积。
(2)计算周长常用哪些单位?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1分米、1米各有多长。正方形、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叫做他们的周长。厘米、分米、米都是计算长度用的单位,叫长度单位。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
二、新课
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多了“平方”两字,但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计量单位。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
观察、比较课本第74页例1图形,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汇报,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体验1厘米是指线段的长度,1平方厘米是指图形表面的大小,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请生自己先在纸上画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然后比较,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3、谁能说说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区别?请生用手势比划1米和1平方米。
三、巩固
1、(出示物体或图形)正确选择用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1)测量这根绳子有多长用什么单位?
(2)测量这个长方形有多大用什么单位?测量它的宽呢?测量它的周长呢?(3)测量教室地面有多大用什么做单位?(4)测量讲台桌有多高用什么单位?
2、选择合适单位填空:课本第76页第4题。
3、估一估、摆一摆:课本第75第2题
4、课本第76第3题(独立完成后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四、本课小结:跟小组同学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知识? 作业:
第3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77~78页(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参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学生实际操作,抽象概括,得出一般结论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出示长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1)这两个分别是什么图形?为什么?(2)动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
2、面积和面积单位
(1)什么是面积?请生摸摸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2)同桌合作,动手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在桌子上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有次序地将长方形和正方形摆满)(3)汇报结果
二、新课
1、导入
上面用面积单位测量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但要测量黑板、草场或更大的地面面积,使用面积单位一排一排的实际测量行吗?今天就寻找一个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规律,推导出计算公式。
2、猜想
请仔细观察刚才摆的面积单位,沿长边摆了几个?长是多少?沿宽边摆了几个?宽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验证 同桌合作,完成课本第77页例2的(2)
观察比较,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4、概括
(1)长方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 要用公式计算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2)想一想:同桌讨论 正方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
三、巩固
1、完成课本第78做一做
2、完成课本第79页1、2、3、4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等与长乘宽,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应该注意的是计算面积单位一定要用面积单位,不要与长度单位混淆。作业:
第4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78页例3,第80、81页练习。教学目标:
1、能正确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的区别。
3、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红色涂下面图形的面积,用蓝色涂出周长。
2、长方形周长=-------------
正方形周长=----------------长方形面积=--------------
正方形面积=----------------
3、给第1题的长方形、正方形各边标出长度,让学生计算面积和周长。
二、新课
1、出示例3
(1)学生尝试完成。
(2)交流方法 你从题里发现那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求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其实就是求什么?
2、练习
(1)摸摸数学课本的面积,请你估计一下它的面积是多少?(2)摸摸数学课本的周长,请你估计一下它的周长是多少?(3)请测量并计算它的面积和周长。
3、讨论交流: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1)意义不同
(2)计量单位不同
(3)计算方法不同
三、综合练习
1、课本81页10 学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后独立完成启发学生看表发现,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接近,周长就越短,当长和宽相等时,周长最短。
2、学生按题目要求,自己准备图形剪一剪,观察、计算、比较三种不同减法,剩下部分的面积相同,周长不等。第一种情况周长与原正方形周长相等,后两种情况的周昌都比原正方形长,增加了哪几断?
四、小结
五、作业
第5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82、83页(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
2、指导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面积单位间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探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
3米=()分米
()厘米=5分米 米、分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
2、引入新课: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二、新课:
1、探究例4(1)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形?面积是多少?(3)你发现了什么?
(4)阅读课本第83页,书空。交流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讨论,1平方米=多少平方分米?
你是怎么想的?仿照课本,把思考过程也写下来。板书: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小结: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多少?
4、换算
3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5平方分米 300平方分米=()平方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强调:换算面积单位名数时,需要先弄清两个面积单位那个大。
三、综合练习
1、选择正确的答案的字母填在()里。
(1)正方形边长40厘米,它的面积是()。A、160平方厘米
B、1600平方厘米
C、16平方分米(2)长方形长2米,宽4分米,面积是()A、48平方米
B、80米
C、80平方分米
2、课本第85页第1题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
第6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84页(公顷、平方千米)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土地面积单位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
2、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3、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用手势表示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二、新课:
1、引入
同学们都到过我们美丽的文庙广场吗?你们估计一下,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同学们会朝很大的数量去猜想)
告诉学生:它的面积约是79606平方米,这个数量很大。所以在测量土地面积时,常常要用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
2、体验
(1)阅读课本知识,同桌交流自己的收获。汇报强调: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边长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干米。(2)实际感受
到操场量出边长时10米的正方形土地,让同学们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100个1公顷就是1平方千米。
3、了解生活中的相关知识。
四人小组先了解课本中的“生活中的数学”,再互相说说你在那见过1公顷、1平方千米。
4、换算(生独立完成,交流自己的想法)
5平方千米=()公顷
800公顷=()平方米
三、练习:
1、课本85页第2题
2、课本第86页第4题
四、小结。
五、作业
第7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86、87页(综合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2、使学生能正确的分析理解题目,从而正确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正确理解分析题意,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整理本单元学了那些知识?
2、板书
二、练习
1、填空
3米=()分米
3平方米=()平方分米 900平方分米=()平方米
1块塑料布长3米,宽2米,它的面积是()平方米。1块正方形木板,边长5分米,它的面积是()。
2、判断
(1)、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相等。()
(2)、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面积相等,周长也一定相等。()(3)、一个长方形宽40米,长30米,它的周长是70米。()
(4)用8分米长的铁丝围成的正方形,要比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大。((5)、用2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8分米。(3、课本第86页5、6、7题
学生独立完成,讲评,交流自己的想法。
4、完成课本第87页8、9题。作业:))
第五篇:第六单元 面积单位 数学教案 三年级下册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4页。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概念
1.让学生猜教师身高,师生交流,由此引出长度单位:厘米、米以及分米。
2.激活关于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观念:谁来比划一下这些单位有多长。
3.指出:用它们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
4.引入: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和长度单位,今天在这基础上学习新的本领。
二、建立概念 1.得出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①我们的课本都有漂亮的彩色封面,我们的课桌都有平坦光滑的桌面。这些都是物体表面的一部分。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②课桌面和黑板面哪个大?
③课本封面、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板书:观察比较)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见下图),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3)概括面积的意义。问:物体表面或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
(4)运用“面积”这个术语,叙说比较常见物体大小的结果。2.认识面积单位。(1)设疑。
①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即课本第71页下面的两个长方形,其实际大小分别是7×2平方厘米和5×3平方厘米),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它们的大小。
②请学具来帮忙。给出三种学具(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让学生选择。
③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最合理的方法。解决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2)认识统一比较标准的必要性。
①进一步激疑,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信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正方形翻出反面的格子,只有9格,激起疑问。
②启发学生说出解决方法。(3)带着问题自学课本。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4)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并形成常用面积实际大小的观念。
①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②同桌两人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③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翻出反面(已画好练习本大小的格子),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
三、巩固概念
1.完成课本第74页“做一做”。2.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第1、2题。
3.请你参加图案设计大赛(即课本第75页的数学游戏)。启发:你能拼摆出更多、更新颖、更有趣的图形吗?展示学生的作品,启迪思路。
学生动手操作(或回家完成)。
四、本课小结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97-98页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自己实验操作和观察比较发现并验证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学生初步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 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和实践的良好品质。
3、情感目标: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创造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掌握并能正确应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具准备: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学具准备:学生每人自制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6个大小不相等、形状不相同的长方形、直尺、卷尺各一支,每组一部计算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考一考你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愿意接受老师的检验吗?请看屏幕:(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2)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
(3)出示一个长方形纸板,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一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怎样去测量?(电脑演示测量的过程)学生说出则量的过程。2.操作课件,激趣导入。
师:下面请听一段童话故事。操作:(猫哥哥和猫弟弟绿化草地,为了谁的面积多而争吵起来。)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能做一个公正的裁判,为他俩决出胜负吗?
学生自己操作课件,用数方格的方法开始为猫哥哥和猫弟弟做裁判。
师:同学们,用数面积单位的方法,可以得到这两个长方形草地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要测量学校的面积、高楼墙面的面积、飞机场的面积、北京天安门广场的面积„„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个去量,那可太不现实了。于是聪明的人类在数面积单位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既简单又科学的方法。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1.师: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
(1)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是什么?
(2)学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有什么用?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还可真多呢,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进行学习,希望大家勤于动手、动脑,共同来解决。
三、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猜面积游戏,发现关系。(电脑操作)
师:我们来做个猜面积的游戏,看谁的眼力最好。要求;在猜面积时要想一想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师:这些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l.课件出示长3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
2、课件出示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3、课件出示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不出现小格子,直接猜)
师问:通过猜面积游戏,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呢?请你再猜一猜?
(二)分组实验,发现计算方法。
1.师点拔: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和长、宽有关系呢?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能不能寻找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不是每次都是数格子。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小的实验。请打开第一个信封拿出实验材料。
要求: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测量出答题卡上长方形的面积,并把结果记录下来,观察表中的数据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四人小组合作实验操作,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师:你所摆的长方形的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是多少呢?长、宽所含厘米数各是多少呢?你是怎样知道的? 师:请小组长带领组员认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关系,讨论一下,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通过这个实验,你们有没有找到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师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操作,发现了计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三)分类验证,确认计算方法。
1.师:这个发现是否准确无误呢?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乘 以宽?我们还要对这个发现进行验证。
2.布置验证要求:老师把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藏在第2个信封里,请各组把它们找出来,用学过的方法对它们分别进行验证。
3.交流验证的结果。
师小结:在各小组的努力下,证实了你们的发现是正确的,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四)整理归纳,揭示学习方法。
1.师:学到这儿,同学们知道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了吗? 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找到这个计算方法的?
2、小组交流讨论学法。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实验--发现--验证这种学习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大家学习新本领时,经常想起这种方法,用好这种方法。
四、应用深知、巩固深化
1、回顾比赛,重新计算,引出正方形的面积。
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一下猫哥哥和猫弟弟绿化的草地的面积,你们能用所学知识重新解答吗?
师:已知猫哥哥绿化的草地长5米、宽4米,猫弟弟绿化的草地长6米、宽3米,下面开始计算。2.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猫的一家看到我们的小朋友这么聪明,想请我们到它们家里去做客。要进入它们的新房子之前,还必须闯过四关,你们有信心吗? 第一关:猫爸爸说:“帮我算算客厅的面积吧!”(屏幕出现1个长5米,宽3米的长方形客厅平面图)
第二关:猫妈妈说:“帮我算算饭桌的大小吧!”(长15分米,宽10分米)
第三关:猫哥哥说:“帮我算算电视屏幕的大小吧!”(长60厘米,宽40厘米)
第四关:猫弟弟说:“帮我算算小床的长吧!”(猫弟弟床面的面积是150平方分米,宽是10分米,长是多少分米?)师:看来,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已经能够初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3、参观新房子,发现房间里到处是长方形的物体。
师小结:长方形是一种很常见,很实用的图形,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长方形,比如,国旗的面,黑板的面等等,同学们想测量一下藏在我们身边的一些长方形的面积吗?各小组合作,先找到长方形的面,进行测量,一边测量,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测量纸上。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学得高兴吗?说说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六册P82—83页。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
2、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2、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三)德育渗透点
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要准备好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白纸一张,一面画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小格,学生每两人准备一张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和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00多个。
教学过程
一、猜测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学生回答,同时依次在屏幕上出现表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
师: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分四人小组,猜测,然后反馈)
生1:我们认为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生2:我们认为是100。……
师:看来各小组讨论,得出意见难以一致,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探究一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请同学们把学具袋拿出来。
二、探究新知
(一)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二)师:请同学们拿出红色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分米,谁来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1=1(平方分米).师: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四人小组合作的力量,动手做一做实验(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
生1: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红色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10=100个,所以这个红色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师:你们是用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用的“摆”的方法,主意不错!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2:我觉得这种方法太慢了。
师:有什么好的办法,请你告诉大家。
生2:我们用直尺去量红色正方形的边,边长正好是10厘米,所以它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果然方便了不少,你们真聪明,大家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生3:我们还有更快的。
师:哦?说出来大家听听。
生3:老师告诉了我们这个红色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这个红色正方形面积是10×10=100(平方厘米)。师:这种方法真妙!
师:刚才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有的用摆,有的用量,还有的直接将分米换算成厘米来计算。同学们真聪明。但不管用什么方法,这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如果用平方厘米做单位都是 „„
生:100平方厘米。
师:同一个正方形,我们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是1平方分米,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是1 生: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三)知识迁移1、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师:从上面的实验过程中,我们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那么同学再想一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以分米作单位,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分米?教师出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并按照例题的要求提问两个问题:
(1)边长1米的正方形纸,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
米?
(2)如果把它划分成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
以划分多少个?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你们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讨论,自行解决,进行汇报。
(3)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
米。(板书)
那么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2、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一步强化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两个长度单位间进率是10。面积单位: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100。
3、反馈练习:
(1)练习填空:(出示投影片)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83页做一做题目。
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5平方米=()平方分米
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订正时请学生说出想法。
(3)改错:7平方分米=70平方厘米 1800平方米
=18平方分米
三、全课小结
米←→ 分米←→ 厘米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公顷、平方千米。
教材首先通过插图,让学生感受体育场的广阔面积。以此感性认识为基础,说明测量土地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然后介绍1公顷、1平方千米的具体规定。考虑到学生尚未学习100×100、1000×1000等计算,所以平方千米、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不要求学生推算。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教材还采用“生活中的数学”的形式告诉学生200个教室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140个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
教学时可以先复习常用的面积单位,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它们的实际大小。然后让学生看课本的插图,想像要测量体育场或更大的场地的面积用平方米做单位太小了,需要引进更大的面积单位。
为了使学生具体了解1公顷有多大,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实际测量,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及绳子把这100平方米围起来,或让学生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教师向学生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如果有条件,可以再量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让学生看一看1公顷的土地有多大。3.关于练习二十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练习二十共安排了9道题。其中前两题是配合新学内容的练习,第3题是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巩固练习。从第4题开始是本单元的内容和相关知识的综合练习,或综合运用练习。
第1题是面积单位名数的改写练习,都只涉及两个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变换。具体的说,包括两种情况,即把较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较小单位的名数,或者相反。如发现学生对某一种情况的改写掌握的不够好,教师可针对性地补充几题。
第2题的题材内容可能部分学生比较陌生,教师可酌情做些介绍。第3题可以在校内完成,也可以布置学生回家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体,独立完成填表。
第4题为常用长度单位和常用面积单位的混合练习。
第5~7题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练习。要求学生联系实际分析思考,做出解答。
第8题以是非判断的形式进行所学内容的综合练习。其中第(2)、(4)两小题的陈述是对的,其他的都是错的,可以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
第9题应提醒学生先想像,再解答。对于空间观念发展比较差的学生,也可以让他们用长方形学具拼一拼,再做解答。第87页的“你知道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感兴趣的同学,教师也可以指导他们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加以筛选,面向全班作简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