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大班——《蜂》
五月古诗教案(大大班)
活动名称:《蜂》 活动目标:
1.学习古诗《蜂》,理解古诗意境。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蜜蜂把辛苦归自己,甜蜜送别人的情感。活动准备:
两只蜜蜂图片、三幅图、古诗文字内容、《蜂》的音频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带了一对好朋友,你们看看是谁?(出示两只蜜蜂)师:蜜蜂最大的本领是什么?
让我们一起来玩两只小蜜蜂采蜜的游戏吧!
师:玩游戏前,我们要学会蜜蜂采蜜的儿歌:两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呀,飞呀,飞呀。
师:这个游戏好玩吗?老师还带来了一些游戏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看图讲述,理解图意。
1.逐一出示图1和图2,请幼儿观察。
教师提问:你们看看图片上有什么?
小结:无论是平地还是大山的最高处,风景都被美丽的鲜花占领了。
2.出示图3,请幼儿观察。
教师:现在看一看,这张图片与刚才的图片有什么不同?你们觉得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小结:是的,小蜜蜂们一起来采花蜜了。3.分角色表演蜜蜂采蜜。
师:你们愿意来扮演小蜜蜂采花蜜吗?(一部分幼儿扮演花朵,一部分来扮演蜜蜂采蜜)教师:蜜蜂采蜜辛苦吗?那蜜蜂这么辛苦是为了谁呢?
四、学习古诗《蜂》
1.在唐代有一位名叫罗隐的诗人,他也非常喜欢小蜜蜂,看了小蜜蜂辛辛苦苦采花酿蜜,就写下了一首诗来赞扬小蜜蜂,题目就叫《蜂》。
2.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播放音频)
3.老师范读,幼儿跟读。(出示古诗文字内容)4.引导幼儿为古诗内容创编动作。
5.集体诵读。
6.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一首罗隐的古诗《蜂》,也了解了小蜜蜂是怎样采蜜的,那我们小朋友喜欢小蜜蜂吗?为什么?
五、活动延伸
1.请幼儿根据《蜂》的内容,画出一幅完整的图画。
附.古诗内容
《蜂》
唐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第二篇:蜂教案
《蜂》教案
09中文(3)尹雪琪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会本诗8个生字,理解本诗诗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2)有感情的朗诵诗。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蜜蜂那种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的精神;感受蜜蜂为创造美好生活而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教学重点、难点: 本诗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大家猜一猜,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蜜蜂)(2)揭示本课课题。
二、学习生字
蜂 fēng 论 lùn 尖 jiān 限 xiàn 被 bâi 蜜 mì 谁 shuí 甜 tián
三、诗人简介 罗隐(833-909),字昭谏,余杭(今属浙江)人。因十次考进士,没考上,改名为隐。诗多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一些作品流传于民间。
四、大声朗读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五、了解诗意
蜜蜂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六、大家都来说两句
请同学们来赞美一下蜜蜂吧!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比如送它一句格言,为它唱一首歌,或者创作一首诗歌。
七、本课小节
蜜蜂采花酿蜜一生,也是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蜜蜂的这些贡献,不求名利,蜜蜂的博采和精心酿造,也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如蜜蜂一样,酿造出香甜美味之蜜。
八、谈收获 同学们,今天学得真不错,你们学了这首古诗后有什么收获呢?简单地说一说吧!
第三篇:古诗蜂
《蜂》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字。
2、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蕴涵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教学课时:0.5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唐代诗人罗隐以《蜂》为题写了一首诗,赞美了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的品质,那在这一首诗中,还会不会蕴涵着其他的思想感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简介诗人。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读完后同桌合作识字。
2、反馈识字情况,了解生字意思。
3、再读古诗,注意把句子读流利。
4、指名读、齐读古诗。
三、学生质疑,初步感悟
1、结合教学挂图、注释,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同学之间互相答疑。师作点拨讲解。
(1)“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写出了无论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景致最美的地方都有它们奔忙的身影。以“借物喻人”的手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终日劳作的辛苦。
(2)“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诗人以一个问句写出对劳动人民终日劳碌却常被剥削的同情,以及对剥削阶级的愤慨之情。
四、小结
这首诗以“借物喻人”的手法表现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这样写比直接接效果会更好。学了这课后,你们也可以将这一表现手法运动到自己的写话中去。
板书设计: 蜂
为谁辛苦
为谁甜
贡献了一生
不求名利
为人类所造福
第四篇:蜂教案
《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古诗《蜂》,理解诗的意思。过程与方法:小组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蜜蜂把辛苦归自己,甜蜜送别人的情感。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蜂》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古诗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三、作者简介
罗隐生于太和七年(公元833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对当时考试制度、当时朝廷的失望,以及在这样的情绪下,看见人民辛苦劳作在田间地头与部分朝廷官员不劳而获这样相对立的情景而产生的愤懑,大致是罗隐作出这首讽喻不劳而获者的《蜂》的原因。
三、看图讲述,理解图意
1、欣赏一组图:
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观看课件:蜜蜂采蜜的图片,观察蜜蜂是靠什么来采蜜的?
2、蜜蜂这么辛苦是为了谁呢?要保护小蜜蜂,不能伤害它。
3、看图连贯讲述图意。
四、学习古诗《蜂》
1、过渡语:其实这四幅画里还藏了一首古诗,有个诗人名字叫罗隐也非常喜欢小蜜蜂,看了小蜜蜂辛辛苦苦采花酿蜜,就写下了一首诗来赞扬小蜜蜂,题目就叫《蜂》。
2、看课件欣赏古诗两遍。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3、看图分析古诗,了解古诗内容。
4、注释:
山尖:山峰。尽:都。占:占其所有。甜:醇香的蜂蜜。
5、意思: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五、赏析
前两句写蜜蜂的生存状态,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不论”“无限”,蜜蜂在辛勤劳动中“占尽风光”,简单写来看似平平无奇,纯行直白,几乎是欣赏、夸赞的口吻,实则是匠心独运,先扬后抑,为下文的议论做出了铺垫。
后两句紧乘“蜜蜂”这一意象,把它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扩大,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同时也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已采的百花酿成蜜,辛辛苦苦的劳作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话锋一转,这般辛劳到底又是为了谁呢?在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里,为的正是那些不劳而获、占据高位、手握重权的剥削者,此中的讽意不言而明。诗人以反诘的语气控诉了那些沉迷利禄之人,感喟良久之余不禁又对广大的劳苦人民产生了矜惜怜悯之情,从另一个侧面对这种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平现实加以嘲讽和鞭笞,在为劳动人民鸣冤叫屈的同时也是对自己久沉下僚、大志难伸的境遇予以反省,表达对唐末朋党倾轧、宦官专权、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更深的痛恨之情。
六、本首诗写作手法
这首咏蜂诗运用象征的手法、设问的形式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其劳动成果的社会现象,与张碧《农夫》中的“运锄耕劚侵星起”“到头禾黍属他人”以及梅尧臣《陶者》中“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可作同一理解,都是叹苦辛人生之历练,社会世道之多艰,于人于己都是一番深省之言。
七、作业 抄古诗
八、板书设计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第五篇:蜂学专业
蜂学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农学
门类:动物生产类
专业名称:蜂学专业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蜜蜂饲养、育种、产品开发及授粉服务等方面的高级农业科学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掌握蜂群饲养管理、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产品开发及为农作物授粉增产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能胜任蜂群饲养管理、蜂场筹建、品种选育、产品检验加工、蜜粉源开发、授粉服务以及蜂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
◆蜜蜂的形态、解剖、品种鉴定以及蜜蜂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
◆蜜蜂饲养与良种选育;
◆蜜粉源开发与授粉设计;
◆蜜蜂保护与病虫害防治;
◆蜂机具使用及设计;
◆蜂产品检验与加工;
◆蜂业经营管理。
主干学科:蜜蜂生物学、蜂群饲养管理学、蜂产品加工学。
主要课程:昆虫学、蜜蜂生物学、蜂群饲养管理、蜜蜂育种学、蜜蜂保护学、养蜂机具学、食品加工工艺、蜜蜂产品学、蜜粉源植物学、蜂业经营管理。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学位。
院校分布部分
云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