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来临不能慌》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9:25: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震来临不能慌》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震来临不能慌》教学设计》。

第一篇:《地震来临不能慌》教学设计

地震来临不能慌

教学目标:

1、了解地震造成的灾害。

2、地震发生时该怎样自救。

3、从小树立自救意识,学会保护自己。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

2、面对地震该如何自救。教具:

有关地震的视频、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现在在网上和电视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出示雅安加油图)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生齐答。

你知道什么是地震吗?学生简要谈谈。

总结: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就像刮风、打雷、下雨一样,但是这种自然现象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雅安去看一看。

二、播放雅安地震视频

1、看到这些场面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 生谈感受。

评价:我们班同学都是非常有爱心的好学生,地震无情人间有爱,相信雅安人民有了我们的祝福,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走出困境。现在让我们为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10秒钟。(班长喊起立)

刚才还有的同学提到如果我们这儿发生地震了该怎么办,这个问题大家都很关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震来临不能慌》,板书课题。

课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分组搜集了地震来临怎么办的资料,请小组长到前面来汇报一下。

三、小组汇报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一组:我们组搜集的资料是在户外发生地震的自救方法:在户外发生地震时应该双手抱头,保护头部,要避开高大和危险的建筑物,不要跑回室内。

二组:我们组搜集的资料是在室内发生地震的自救方法:发生地震时在室内,如果有时间要迅速跑出去,如果来不及逃出,应该迅速抱头、保护颈部,在讲台、课桌、工作台等下方躲避,背对窗户,趴在地下,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者衣物捂住口鼻,以防止呛入灰尘,等地震过后再有序离开。

生提出异议:我不同意躲在桌子底下,应该在桌子旁。

师强调:美国道格卡普做了模拟实验,他们通过爆破一栋废弃大楼,仿真地震时建筑物倒塌的情形。工作人员先在桌子床铺等家具下,放置十具模特儿;他和他的搜救队员在桌子床铺等家具旁,同样放置十具模特儿。炸药引爆后大楼变成废墟。他和搜救队员依序找到二十具模特儿,在桌床下的十具模特儿有八具被压成全毁,其中一具甚至头、身、脚断成三截;他放置的十具模特儿,则全部安好无事。所以,我们应该躲在桌子旁,比桌子更低的高度蹲下。这样可以构成三角区的空间,被称为“活命三角区”。

三组:我们组搜集的资料是在课堂上发生地震的自救方法:发生地震时正在上课,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旁蹲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现场演练)

请同学设计假如现在发生地震该怎么办,具体谈一谈。

四组:我们组搜集的资料是发生地震后无力脱险的自救方法:如果自己无力脱险时,应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可用石块或者铁器等敲击物体与外界联系,不要大声呼救,注意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其实在汶川大地震中已经有很多人使用了这种方法,最终保全了生命,教育学生懂得珍惜生命。

非常感谢这几个小组给我们带来的宝贵的资料,下面我们来听听小小法博士教给我们在地震中怎样自救吧。

四、播放地震逃生视频

通过看视频,我们真为铛铛高兴,终于脱险了,你又学到了那些自救方法,现在小组交流,组长可以记录下来,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最多,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

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是多么重要,其实地震也不是突然发生的,有很多预兆,你知道吗?学生谈谈。

总结儿歌。

看到这些预兆你会怎么做呢?出示防震准备。

五、小结、上完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同学们学会了这么多地震时逃生自救的方法,希望大家把它带回家,分享给你的爸爸妈妈和亲朋好友,让大家都学会地震自救方法。我们不但要在地震时会逃生自救,遇到其他危险时也要灵活的逃生自救。最后祝大家每天平平安安,快快乐乐!(播放祝你平安)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地震面前不能慌

在户外:双手抱头,避开高大的建筑物 在室内:活命三角区 在课堂上:有秩序逃生 无力脱险时:保存体力

第二篇:地震了不要慌教学设计

十一、地震了不要慌

教学目的:

知识方面: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的成因,知道预防地震的方法。

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科学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情感方面:向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自然科学观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准备:

(一)每组四根方便筷,两条毛巾。

(二)电脑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谈话: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影片。

2、播放有关地震的CAI影片。

3、提问:刚才你看到了是有关什么的情景?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地震。

二、推理实验 自主解疑

关于地震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充分发言)大家的问题大致可分两方面:

1、地震的成因。

2、如何预防地震。

(一)地震成因 推测成因

(1)、关于地震的成因,民间有这样或那样的传说。(电脑展示)

(2)、谈话:这些说法对吗?(不对)那么地震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还是从地震发生时的现象出发来研究,哪组愿意展示收集的有关地震的资料。

(3)、学生展示资料。(4)、播放CAI课件。

(5)、学生充分描述地震时的情景。

(6)、设疑:地震时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这个巨大的破坏力从哪里来?

(7)、学生假设。实验

(一)(1)、谈话:地壳是由什么构成的?(岩层)一层层岩石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会怎样呢?下面我们用毛巾来模拟岩层,自己来做这个实验。

(2)、学生实验。

(3)、汇报结果:岩层会出现褶皱。实验

(二)(1)、谈话:当然岩层不会像毛巾那么软,如果岩层受到的压力继续增大时会怎么样?下面咱们利用小棍(方便筷)来模拟一下。

(2)、学生实验。(3)、汇报结坚果。

(4)、讨论:折断小棍时为什么手会有振颤感? 综合实验 自主解惑

(1)、谈话: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实验来推想一下地震是如何产生呢?

(2)、学生讨论汇报。

(3)、谈话:咱们的推想是否科学呢,下面请看电脑演示。(4)、电脑演示地震的成因。(二)预防地震

1、谈话:地震发生时有那么大的破坏力,为了减少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办?

2、学生展示有关资料。(1)、电脑展示:A 我国古代世界上第一台监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B 地震前的一些异常现象。C 地震发生时的些防护措施。(2)、强调:任何个人都无权向社会发布地震预报,否则是违法行为。

三、大胆想象 延伸课外

讨论:如果你是地震学家,你觉得怎样才能让地震预测地更准确一些?月球上也会发生地震吗?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来查阅有关资料。

板书设计:

地震的成因: 岩层的断裂

地震的预防:细心观察 沉着冷静

第三篇:境变自己不能慌

·境变自己不能慌

答问场景中环境的改变,是经常会发生的。作为一种综合的社会活动的对话,一些不利于对话顺利进行的意外情况也有可能发生。因此,就要求答问者有一套应付这种事变的本领。

对话答问者应付临场意外,须有多方面的修养。既要观察敏锐,反应迅速,处变不慌,沉着冷静,更需要判断准确,应变适当。具体到每一种意外情况,采取的方式方法又应随机而变。

如由于对话双方认识上的差距,少数人在提问时有意发难,让答问者知道有人与他观点对立。此时的答问者,切不可张嘴就和提问者对立起来,或以势压人,或以智者的口吻教训人,这尤其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与抵触。有效的方法就是细雨无声,由浅入深,慢慢开导,渐渐地亮出自己的观点,最终使答问为对方所接受。

再如对话中也常常会有些人,故意发出一些哗噪或唏嘘声。其原因:或是对话答问者出现了某种问题,或是某些听众出于偏见,存心制造混乱。对于前者,答问者应当适时纠正和调节,以平息**;对于后者,答问者也大可不必惊慌,“见怪不怪,其怪自息”就是很好的办法。

还有的答问过程中肯写少不了质问与批评,而这种大庭广众之下的质问与批评,有的往往与事实有出入。面对此景,多数情况下答问者应当选择的是,既不要置之不理,不作说明,让别人视作默认,又不能怒气冲冲,反唇相讥,使对话成了质询与争吵。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一个对话者特别是欲与群众对话的领导者,应当虚怀若谷。这不仅能从各种不同的批评意见中看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而且能使对话始终保持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保证答问的良好效果。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领导者在对话中有时难免答错问题、讲错话。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种失误的发生,也会使对话现场出现某些嘲笑声或唏嘘声。面对这种情况,切忌不要慌了手脚,或借词搪塞,或以错改错,或固执己见。明智的做法是,对于疏忽答错的,应当场纠正,这不碍什么面子,不会影响对话效果;对于情况不明、理论不懂的问题,则不必“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更不应“欲盖弥彰”,愚弄听众。总之,不明就是不明,不懂就是不懂。敢于认错,才是上佳选择。

第四篇:《地震来了不要慌》教案

地震来了巧躲避

教学目标 :

1、了解地震的形成和发生前的预兆。

2、通过模拟自救活动,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避害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3、树立学生“珍爱生命、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的意识,并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地震灾害的发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避震方法。教学难点:树立学生防灾减灾,珍爱生命的意识。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汶川地震的视频、图片,防震警报声,感人音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地震的危害与预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五月份有哪些重大节日或纪念日吗? 生(1):五一劳动节。生(2):五四青年节。

生(3):“5•12”汶川地震纪念日。师:那你们知道汶川地震是哪一年发生的吗? 生:2008年。

师:嗯,今年是汶川地震六周年纪念日,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六年,但留给人们的伤痛依然很大。今年5月12日,前支汶川扫墓的人数超过了10万。我们先通过一段视频来回顾一下当时地震发生的情景。(多媒体播放有关地震的视频)(学生谈自己观后的感受)

师:同学们,地震带给汶川人民深重的危害。我们不仅是向他们表示同情与帮助,更要做的是了解地震、防范地震。让我们通过一组图片一起去认识一下地震带给人类的危害。(生通过图片归纳出地震的危害)

师:地震带给人类的危害如此大,有没有方法是可以预防地震的呢?

生:汇报了解到的地震前的预兆。(1)、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2)以地下水异常和生物异常这两种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和现象为例,让学生做更细致的了解。

①教师出示地下水异常的顺口溜,加深学生的记忆。“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②引导学生自编生动异常的顺口溜,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二、合作学习,亲身体验“地震来了”。

1、师:“如果在上课的时候发生了地震,我们该怎样保护自己呢?(课件出示几种错误和正确的避震方式,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作出回答)

生1:第一张图片中的小孩地方选对了,但姿势不正确。应该脸朝墙角,形成易生存的三角空间。

生2:第二张图片中的小孩做法是正确的,躲在结实的桌子下面,并双手护头、弯曲身体。但大人的做法错误。

生3:第三张图片中两人躲藏的物体不结实、稳固,容易砸伤,也是错误的。

生4:第四张图片中学生的做法是正确的。

2、师总结:遇到地震时,一定要镇静,并就地躲避,坐在离门较近的学生,可迅速从门窗逃出室外;大多数学生应就近躲在桌子下面,或在内墙角处躲藏,即使大楼倒塌时也会有生存的空间。所采用的避震姿势为蹲下或坐下,尽量弯曲身体,抓住桌腿等牢固物,保护头颈,掩住口鼻,墙角处应脸朝墙角,形成三角空间。

3、生归纳避震口诀:遇震需冷静,就地躲藏好,门边往外撤,里头桌底藏,也可墙角靠,抱头曲身体,正确防地震,我们能做到!

4、模拟演练,情感体验。

三、情感体验、积极乐观应对地震。

1、通过图片、配合音乐向学生展示汶川地震中被埋小学生表现勇敢的事例:“地震中最美的微笑——唐沁”。

2、师:照片中的小女孩名叫唐沁,今年11岁,四川德阳人。8岁时汶川地震发生了,她不幸被埋在了倒塌的校舍里,经过救援人员与家人的共同努力,十几分钟后,她被救了出来,但左腿被砸断了。虽然剧痛来袭,她依然坚强而乐观,手术中没喊过一声疼,没流过一滴泪。拍下这张照片时,她还在打着点滴•••••• 学生交流感受,学会积极勇敢的面对生活。

3、学生谈感受。

四、活动延伸,远离灾难。

同学们,在生活中,像地震这样的“天灾”是不可避免的,但“人祸”可减少,该怎么做呢?运用正确的避震方法,同时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地震,才能真正守护我们的生命。而我们,也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地震、掌握避震防护、保护自己。”

教师讲解:

1、地震发生时,如果你在室内如何逃生?

(1)在教室要听从老师的指挥,一、二层顶着书包往外跑;高层立即躲到课桌下。

(2)在家里,躲在坚固的桌子下面或侧面,关掉煤气。

(3)剧烈震动停止后,立即撤离,高层不要乘电梯。

2、地震发生时,如果你在户外如何逃生?

躲开高楼,广告牌,电线杆,高山等,随着人流方向撤离。

3、地震发生时,如果你被埋压,怎么办?

保存体力,求救,发掘食物和水,向有光亮的地方移动,用衣物包扎受伤部位。

五、学生交流感受。

六、创设情境演练。

七、作业:

把你了解的地震知识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朋友听。板书设计

地震来了巧躲避 震时就近躲避 震后迅速撤离

第五篇:教学设计-假如地震来临我有逃生的好办法

假如地震来临我有逃生的好办法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的现象,认识地震的成因,知道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

2、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一些地震逃生的好办法。

教学准备:

1、为每小组配备一根长约30厘米、直径1~1.5厘米、学生用力能折断的干木棍,一条毛巾。

2、有关地震的教学录像片。

3、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地球上的板块、现代地震仪的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胳膊上的这个大疤痕,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弄得吗?老师告诉你们,在 1976年7月28日,那个一个可怕的夜晚。当时老师还小,只有5、6岁,蓝光闪过之后,是一阵轰鸣。当时老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在屋子里乱跑,紧接着被落下的房檩压倒,幸好是被压在了炕沿下才幸免于难,只是胳膊受了皮外伤。这是老师的亲身经历。

1、提问:你是否经历过地震?你是否听到过地震的消息?讲给大家听一听。

2、学生阅读和观察课本第69页上文字资料及图片,了解地震的情景。

3、谈话:关于地震,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地震如同风、云、雨、雪和雷电一样,都是一种自然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地震的知识。最主要的是掌握一些地震逃生的办法(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地震的原因。

(1)讨论:你推测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2)讲解:从地震的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地震时大地在剧烈地震动,有很大的破坏力。地下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力量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

(3)模拟岩层褶皱的实验。

①讲解:请同学们把带来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②分组实验。

③汇报实验结果。

④讨论:假如我们想象这一层一层的毛巾就是地层,地层也受到巨大的挤压,你认为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毛巾在力的作用下向上供,想象地壳中的岩石受到地壳内部压力也会发生褶皱变动)

(4)模拟岩层断裂的实验。

①讲解:每个小组的桌上有一根小木棍,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折断。当木棍被折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

②分组实验。

③汇报实验结果。

④讨论:假如这根木棍是我们想象中的地下的岩层,当岩层受到挤压的力越来越大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木棍在力的作用下被折断,想象地壳中的岩石受到地壳内部压力时发生的断裂,木棍折断时发出的声响,想象到地震时发出的巨大声响;木棍被折断后产生的震动,想象到地震引起的大地剧烈的震动)

(5)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关于地震知识的介绍,播放一段有关地震形成的电教录像。

(6)组织学生讨论: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7)讲述: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每年地球上都要发生几百次;只是有的地震较弱,人们感觉不出来;只有强烈的地震才会带来灾害,但一般一年不过只有几次。

2、指导学生了解地球的板块结构与地震的关系。

(1)讲述:在地球的外层有厚约1000多千米的岩石圈,它是由地壳和地幔上面的部分构成的。它像一个裂了缝的鸡蛋壳,分为好多块。

(2)提问: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作用,会出现什么现象?处在板块的什么地方最容易发生地震?(3)小结:在板块的边缘,由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作用,岩层受到压力较大,这往往是地震的多发地带。

3、指导学生了解地震的前兆。

(1)谈话:强烈的地震是自然灾害,会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人们在经历了无数次地震后发现,地震之前总会发生一些不寻常的现象。

(2)讨论:地震前兆有哪些?你们已经知道有哪些地震前兆?

(3)讲述:地震前兆还有:泉水或河水突然干涸断流;气候出现冷热骤变;地光与地声等。由于动物感觉器官特别灵敏,被人们称为一部监测地震的“活仪器”。为了便于大家观察动物的地震前兆,老师介绍一首歌谣给大家:

震前动物有前兆,发现异常要报告。

牛马骡羊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老鼠痴呆搬家逃。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4)除了动物外,植物会有什么反应吗?

由于受地引力的作用,有的井水水位升降,有的水面漂浮着油花、冒气泡、水打转,变浑浊,翻泥沙,有的井水变味,有时水温也有变化。植物的异常主要表现为不合时令的生态变化,如海城大地震前正值冬天,可是在一些山坡上却出现青草发芽,树开花的情况。而且,震前地面或低空中还会出现闪电或光亮,有白、红、蓝色或多种色彩,一般在震前几分钟至几秒钟出现。震前几分钟人们听到地下发出的隆隆声,如闷雷滚滚,如汽车载重过桥。这时,地震就即将发生,应采取紧急防震措施。在印度洋地震海啸中有一个小女孩,正在和家人游戏,她发现海水异常,海滩的沙子冒起了泡泡,根据课上所学知识,断定海啸就要来临,于是她劝说家人及周围的人离开,对海啸前兆的认识,使小女孩成功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4)讨论:为什么地震前会有前兆呢?

(5)小结:地震是地壳运动中岩层互相挤压受力产生的突然破裂。岩层从受力到破裂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当岩层所承受的力超过岩层承受力极限时,地壳就会发生变形。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岩层因破裂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地下水、气体、地球磁场也都发生明显变化,这样就引起了地下水、电磁波、动物行为的异常。

4、引导学生了解人们对地震的研究。

(1)提问:你们知道我国古代对地震研究有哪些贡献?现代有哪些地震预测和监控仪器?

(2)讲解:(出示张衡像及地动仪挂图)张衡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科学家。在1800多年前,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监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这是我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地震了解得越来越多,发明了各种仪器监测地球内部的变化。例如地震仪(出示地震仪挂图)就是通过监测地球内部的变化来记录和预报地震的。

(3)教师小结:你对研究地震有兴趣吗?也许将来你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地震学家呢?那么努力学习吧。从现在开始。

三.自救假如地震突然来临,我们应该如何自救呢?1讨论:如果我们在家中,在学校上课,突然发生地震,应该怎么办?2教师讲解(多媒体出示图片)(1)地震发生时,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这时人们应先考虑人身安全。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 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住在平房的人们可以利用两次震 的间息跑出

(2)、楼房内家庭成员震时可暂躲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俱下,或躲在楼房卫生间等小开间房内。随手用物件护头以免砸伤或被泥沙烟尘呛住。

(3)、家庭成员正在用火用电时,要立即灭火和断电,防止烫伤

触电和发生火情。

(4)、住在高层楼房里的人员不可使用电梯,不要向阳台跑,尤其不可跳楼。

(5)、正在上课的学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应躲在课桌和小床下,不要乱跑和擅自离开学校。

(6)、在街道上的行人,不要躲避在电线变压器、烟囱及高大建筑物附近。正在行驶的车辆震前应紧急停车设法停在开阔处。车上乘客要抓住坐椅或车上牢固物件,不要急于外出。

(7)、人应远离石化、化学、煤气等易爆有毒的工厂或设施,遇火情不可处于下风,宜躲避在上风有水处。要密切注意滑坡和泥石流,若遇到这些现象,应立即沿斜坡横向水平方向撒离。

3.地震发生后,我们应该怎做呢?(1)当地震过后,也许有相当的损失

积极自救 扩大空间

和人员受伤。此时,特别重要的是每个人必须保持镇静并互相照顾并自救。首要的事是抢救那些受伤的人,积极自救扩大空间积极自救扩大空间积极自救扩大空间,再就是避免火灾发生,然后估计损失情况再着手采取补救措施。

(2)保持镇定,从容分析你的具体情况。帮助受伤的人,必要时给予急救。用毡子盖好伤员以保暖,帮助需药者找药。

四、教师总结结束本课:

同学们,现在,我们还不能十分准确地预测地震,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一定会掌握地震的更多规律,避免或减少地震造成的灾害。只有更好的了解地震,掌握更多的逃生自救方法,那么在危险真的来临时,我们才能勇敢的面对,沉着应对,凭借智慧和勇气战胜灾难。

五、参考资料

1地震基本参数的测定

2地震台网的建设

下载《地震来临不能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震来临不能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2、初步感受作者......

    地震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地震》教学设计 杨岭完全学校 高双伟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3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在互联网上搜集的有关地震的视频、动画片、图......

    《地震》教学设计(★)

    《地 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地震》这一内容选自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火山与地震》,是学生在学习了火山之后的第二课时,在学生认识了地球构造及火山的形成之......

    地震教学设计

    地震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地震的概念,能说出地震会引起哪些危害。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

    地震教学设计

    地震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事实了解地震的巨大破坏性,知道面对地震时的避难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地震发生时的避难方式,懂得如何自救和......

    地震教学设计

    河北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 地震 》教学设计钟春灵 19、地 震 教学目的: 1、了解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2、学会避震的基本方法。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地震的概念。 重点......

    地震教学设计

    地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防震避震的基本常识; (2)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知道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 (3) 分析我国多地震的原因;能够从图说出我国主要地震的分布。......

    《地震》教学设计

    《地震》教学设计 【教材理解】 《地震》内容选自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它是在第18课《地表探秘》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地表剧烈的变化”。本课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