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四年级音乐第七册全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音乐第七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丰收欢乐而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目标:会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来说说他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同学分别说出对大海的印象:海水蓝蓝的咸咸的,海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很凉爽。
2、看来同学们和大海已经是老朋友了,那同学们再来说说大海边有什么呢?
同学:大海边有沙滩、有贝壳、还有礁石„„
师:那今天我要给同学们上的音乐课跟什么有关呢?(大海)对了,首先我把这歌曲唱一遍,同学们仔细听了,等下我要提问的。
二、教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师范唱《赶海的小姑娘》歌曲一遍,同学们喜欢听这歌曲吗?(喜欢)那好,今天我们就认真的学,你们学会了,会比老师还唱得好呢!
1、分乐句教唱歌曲一遍。
2、用琴声伴奏较唱歌曲两遍。
3、重点讲解休止符和延音的唱法。
三、同学和老师一起把《赶海的小姑娘》完整地演唱两遍。
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学生学会唱本首歌曲,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目标:能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几个舞蹈动作,并为同学们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会演唱了《赶海的小姑娘》这支歌曲,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给这歌编舞蹈。
二、舞蹈教学
1、老师完整地示范一遍舞蹈,引起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2、教师请个别学生到前面来模仿和创编舞蹈基本动作。
3、教师分乐句教学
三、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民乐合奏《丰收欢乐而归》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2、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感。
教学过程:
1、第一遍欣赏乐曲《丰收快乐而归》。感受音乐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情绪?这种情绪是由什么音乐要素造成的(有自由的散板、中速的优美、快速的欢快等)?
2、教师介绍乐曲。这是民乐合奏《东海渔歌》的第四部分《丰收快乐而归》,表现了渔民们战胜风浪之后,满载丰收快乐而归的情景。乐曲有三部分构成,每一部分的情绪是不同的,引导学生第二遍欣赏,分辨三个不同的情绪所引发的不同联想。
3、根据条件,教师可播放电影《海霞》的片段,补充欣赏电影插曲《织鱼网》,增加学生对大海边渔民劳动生活的感性认识。
4、分段欣赏:能分辨三个不同的乐段。
(1)开始是由什么乐器领奏的?
(2)中间乐段抒情的旋律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
(3)哼唱第三段的旋律或用打击乐器为旋律伴奏。
5、开一个音乐发布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如写一段短文、画一幅音乐情景图、演唱或演奏第三段乐段的主旋律等。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教学目标:
1、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2、用圆润、流畅的歌声表达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的感情。
3、通过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三峡宜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难点是通过活动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教学准备:有关大海、三峡的资料,钢琴、绘画用品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一说:形容大海的词语,你想象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2、看一看:大海有关图片。
二、学唱歌曲:
1、师介绍创作背景及作者:
作者:王立平,歌曲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音乐,作于1983年。
2、初听歌曲,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3、采用听唱学唱歌曲:
(1)跟录音学唱。
(2)生试唱,老师纠正错误的地方。
(3)指名唱,其他学生点评。
4、讨论:怎样演唱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的内涵?
5、共同分析,深情演唱,采用多种形式演唱;齐唱;师评价。
三、引导创作:
1、提问:大家对自己家乡了解多少?
2、欣赏有关“三峡”系列景色(图片等)
3、提问:你能用哪些方式表达你对家乡的爱?(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画三峡”、“颂三峡”、“唱三峡”的主题)
4、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主题,进行创作,师作适当指点。
5、分别展示作品,学生老师分别作简单点评。
四、小结,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小螺号》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欢用快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小螺号》,抒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
二、学习和正确运用波音、上滑音,充分发挥其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多变的节奏和大跳音程:感受和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趣。
教具准备:钢琴、网络资源。海螺、小螺号、瓶罐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复习《赶海的小姑娘》
三、引入新课
1、出示海螺,启发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和生长的环境,介绍海边的人们就地取材,将海螺加工制作成小螺号以及小螺号的用途。(传递信息)
2、放映大海、沙滩、螺号等幻灯片。(接下来请同学们来看幻灯片,看了这些美丽的图画后,你们知道了这节音乐课和什么有关系了吧?)
3、今天我们将要学唱一首新歌,歌名叫“小螺号”。
播放动漫《小螺号》(同学们先欣赏歌曲《小螺号》),感受并说出歌中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
(我仿佛见到了宽阔的沙滩,辽阔的大海,海边还有一个小朋友正在吹小螺号)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轻声地模唱几遍。好,现在请同学们跟着音乐轻轻地哼唱。
5、讲解波音、上滑音,并要求学生找一找歌曲中有波音和上滑音的位置。
6、难点练唱。
(1)大跳音程。325666
(2)切分音及长音。161.1—美吔!
7、逐句教唱(侧重难点)
8、学生跟琴声练唱
9、歌曲处理:
情感要求:
第一乐段(1~16小节)欢快、跳跃有弹性,表达出螺号声声和孩子们期盼的心情。
第二乐段(17~28小节)舒展优美、亲切自然。整体情绪:欢快、活泼、甜美地。
10、分男女生演唱,点唱。
11、学生试吹瓶罐,模仿螺号声,在歌曲合适处加入伴奏(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交换唱奏)
12、分小组唱,奏练习。
13、各组推荐两名学生作唱,奏表演。
三、课堂小结:
这一课的学习,大家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进步很快,还希望你们多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一定要背熟歌词。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我们的田野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我们的田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祖国田野的美丽。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CAI课件、录音机(音乐《我们的田野》)、VCD(歌曲《我们的田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们的田野》。(课件出示课题)
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田野吗?
生:田野上有野花。
生:田野上有弯弯的小河,河里有小鱼。
生:田野上有花,有草,还有各种小动物。
师:这是你们眼中的田野,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绘田野的吧!
(二)指导阅读理解
师:请你们打开书,轻声把诗歌朗读两遍,边读边想:你认为诗歌中的那一句写的很美,为什么?
生:“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这句写的很美,因为河水很绿,稻田一眼望不到边。
师:你能读读这句吗?(生读)
出示课件:动画碧绿的河水。教师范读。
学生两人互读,指名读。
生:“无边的稻田,好象起伏的海面”这句写的很美。因为“起伏”特别美。
师:“起伏”是什么样子?(生做手势)大家也做做。
出示课件:稻田。
师:请大家在闭上眼,边听边想象:这无边的稻田,在微风的吹拂下,就象海面的波浪一样一起一伏,滚滚向前,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
睁开眼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呢?
轻声练习,再指名读,齐读。
生:“平静的湖中,开满了荷花”这句很美。因为荷花很多,都“开满”了湖。
师:你认为这句该怎么读?读一读。(生读)
出示课件:湖中开满了荷花。
师:看这荷花,荷叶在湖面上挨挨挤挤,花朵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经盛开,真是美丽极了!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画面这么美,那怎样通过朗读把这美尽可能的展现出来呢?(范读)轻声读读。两个人互相读读。指名读。
生:“金色的鲤鱼,长的多么肥大。”这句我特别喜欢,因为我喜欢鱼,鲤鱼颜色特别美,还很肥大。
师:那你就读一读这句话吧!(生读)
师:听的出来这句话确实很美,大家也读读吧。指名读。两人互相读。
出示课件:鲤鱼。
师:看这颜色,看这个儿,怎么样。你们喜欢吗?那就把你们的喜爱之情溶入到这句话中吧。范读。互读。指名读。齐读。
师:你们还找到了哪句?
生:“湖边的芦苇中,藏着成群的野鸭。”这句话美,因为我喜欢野鸭,野鸭很多还藏着。(读这句)
出示课件:芦苇和野鸭。
师:这高高的就是芦苇。咦,不是成群的野鸭吗,那些呢?
生:藏起来了。
师:这些野鸭时隐时现,有些被芦苇挡住了,就像在和我们捉迷藏似的。谁来读读这句?(指名读)
师:还有要补充的吗?(没有)
师: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老师读全文)
睁开眼睛,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全文读一读。指名读第一节和第二节。
(三)提高、欣赏
师:诗歌通过河水、稻田、荷花、鲤鱼与野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多么生动美丽的田野画面。我想你们了解的田野景色肯定不仅仅是这些,现在就请你们把自己了解的田野景色给我们描绘一下。两个人先互相说说。然后指名描述。
师:你们描绘的真是多姿多彩,我也想描绘一下老视眼中的田野,愿意欣赏吗?
播放音乐《我们的田野》,同时演示CAI课件五个动画。
配词:
1、田地里,满眼绿色,农民们在辛勤的耕耘。
2、秋天,高粱成熟了。看,这红红的高粱,在微风中向我们点头微笑。
3、青青的草地上野花遍地,有紫的,有黄的,有红的,有粉的,它们在争香斗艳。
4、一屡屡灿烂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照在林间,使林间的绿各式各样,或深、或浅、或明、或暗。
5、水塘里,碧玉盘似的莲叶浮在水面,淡黄色的莲蓬亭亭玉立,雪白的莲花张开了笑脸。蜻蜓飞来,更是别有情趣。
师:这就是我为大家描绘的几幅田野风光,喜欢吗?
师:课本上《我们的田野》这首诗歌优美生动,如果配上美妙动听的音乐更是锦上添花。愿意听一听吗?(播放VCD《我们的田野》)。
教学反思: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田野在召唤(歌曲)
教学目标:
1、能用弹跳、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
2、让学生认识到表现田园的音乐既可以是优美的,也可以是欢快的。
教学重、难点: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
教学准备:钢琴、田野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共同演唱《师生问好歌》。
2、做放松运动
二、新课教学
1、导入:大家请看田野的挂图。我们一起来复习我们学过的歌曲《我们的田野》。下面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田园的歌曲《田野在召唤》。
2、教师范唱
3、模唱歌曲
4、按节奏,读歌词
5、画图:把你读到的歌词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学生从歌词的内容、表现把它画下来)
6、教师对歌曲处理
歌曲具有朝气蓬勃、热情奔放的特点。歌曲一开始,就以鲜明的音乐形象表现出了春天的田野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使人精神爽朗。上句前两小节的弱起小节及同音反复后的三度跳进,给人以明朗向上的感觉,上句第三小节的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又使人感到欢快、活泼、跳跃。
三、小结: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前奏曲》、《小步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乐曲、绘画作品的欣赏和散文的朗诵,了解表现田园小景的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
2、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用自己掌握的艺术手段创造性地表现一幅田园小景。
教学过程:
1、音乐于绘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可以表现同一种意境。只是使用的材料不同。一种是用声音一种是用色彩。先请同学们欣赏英国画家康斯泰拨尔的《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想一想画面上表现了什么?
2、讨论什么样的音乐意境与这幅画的意境相似。
3、教师简介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小步舞曲》《间奏曲》旋律优美,与绘画的意境是相似的。《欢乐颂》是庄严的,不适合表现幽静的田园小景。
4、除了绘画、音乐,还可以用语言来表现田园小景。教师出示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片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
5、试一试,在《间奏曲》或《小步舞曲》的伴奏下朗诵。并感受、对比有音乐伴奏和没有音乐的朗诵有什么不同?
6、启发学生想一想,还可以用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吗(如唱歌、雕塑、影视等)?这一环节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7、分组准备用各自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一幅田园小景。
8、分组展示,师生评价。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民族的节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并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对音乐的亲近感。
3、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泼水节的录像片段)
师:我们今天将学唱的歌曲就是表现傣族人民泼水节情景的。
2、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1)教师范唱或播放范唱带,使学生对歌曲的内容、情绪、音调、节奏、速度有所了解。
随范唱的录音学唱歌词。注意区分“X.XXX”“XXX.X”这两种不同的节奏和第二段歌词“人人都像只∣小水鸟∣”节奏的正确。难点是结束句中“哎罗”两字,起于第二拍的后半句,可用指挥手势予以提示。
(2)引导学生分析乐谱,哪两个乐句节奏完全一,音调也大多相同,两处不同的音调你能唱准吗。
(3)学唱第一、二乐句的歌谱,可结合运用听唱法。
(4)随伴奏带再学唱几遍歌词。
(5)介绍傣族乐器锣与象脚鼓的斗争,部分学生可用大锣和铃鼓模仿其音响。
3、学生几个傣族舞蹈动作,随音乐自由表演。
傣族人民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动作很有特点,也不难学,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学跳几个傣族舞蹈的动作。
三、音乐活动:当学生初步学会后可让他们伴随《快乐的波水节》的音乐自由起舞,也可以作些即兴的变化,教师还可以再找些傣族风格的乐曲来代替《快乐的泼水节》,这不但可使学生更增添兴趣,而且可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傣族风格的音乐。
四、最后在边唱边舞蹈中结束全课。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弹拨乐合奏《塔吉克的节日》和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能随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
2、初步了解塔克族及该民族乐器常用的民族乐器鹰笛和手鼓,了解火把节的概况和民族乐器的中阮。
3、学习演奏手鼓,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表现傣族泼水节欢快情景的歌曲《快乐的泼水节》,今天我们要到傣族的山乡去“旅游”,参加他们的火把节。现在我们先来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2、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提出要求:同学们已经到了四年级了,今后欣赏的乐曲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听,器乐曲没有歌词,该怎样欣赏呢,首先能跟着哼唱几遍,以后有一听到这个主题就能说出这乐曲的曲名和作者,这也是我们欣赏音乐的重要目标之一。再者,听音乐时要根据乐曲的标题展开联想和相象,想象越丰富,你对乐曲的理解就越深,对“对音乐语言”就越熟悉。最后,还要注意乐器的音色。
(1)初听乐曲。随教师学唱主题A,要求能初步记住。
(2)复听主题A。
(3)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4)完成课本上的作业:为A、B两段旋律填上速度和表情用语。
3、欣赏弹拨乐合奏《塔吉克的节日》
(1)简介塔克族及鹰笛、手鼓。
(2)初听乐曲。
(3)随教师学唱主题,要求能初步记住,边用“X.XXX”的节奏型为这一主题伴奏。
(4)学习手鼓的演奏方法,部分学生持手鼓实践,部分学生模仿击手鼓的动作。
(5)教师奏主题音乐,学生用手鼓伴奏。
(6)复听乐曲。
4、小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那达慕之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节日那达慕。
2、初步接触歌曲。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唱出气势。
3、能为结束句设计不同的力度变化。
教学重、难点: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音乐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新授导入
1、美丽的内蒙草原
师:“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白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草一朵、牛羊好似珍珠洒,啊!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为背景音乐)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描写的是哪里?
生:内蒙古大草原!
师: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绿色的草、五彩的繁花、白色的羊群、枣红的马,还有远处缓缓起伏的丘陵和挺拔的白桦林。这就是盛夏的内蒙草原,从广袤的内蒙古大草原,到空灵的藏北大草原,从绚丽的木兰围场,到优雅的巴音布鲁克。然而,柔美的漂亮并不是草原的唯一,它还有阳刚的豪放。让我们一同走进蒙古大草原领略他的美丽与豪放„„(播放课件,随课件带领学生观赏草原美景,并由学生汇报交流相关的民族文化。如:地理位置、生活习惯、服饰、节日等等)通过学生的汇报、教师的及时补充,结合课件给学生听觉和视觉的刺激,带领学生了解蒙古族,引发学习兴趣后引导到蒙古的节日。
2、热闹的那达慕
师:你们知道蒙古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吗?
生:那达慕!
初听环节,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的聆听《那达慕之歌》,了解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师:歌中写了什么?(请同学读词)
师:从中你了解了哪些“那达慕”的情况?
生:人们要穿好节日的服装!有骑马比赛!参加那达慕的人很多很多,节日的场面很热闹!晚上人们载歌载舞、拉马头琴庆祝节日„„。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除了这些你们对这个盛大的节日还有更深的了解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查找到的相关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作汇报。
(播放课件,《那达慕之歌》作背景音乐)学生进行小组汇报,进行信息交流。
教师结合课件作补充,让学生了解“那达慕”的来历、节日活动内容、现在的“那达慕”等信息。那达慕,蒙语,意为游戏或娱乐。是集祭祀、竞技、娱乐和祝福于一体的民族体育盛会。
教学反思:
学生唱歌时感情投入,歌声整齐。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欢腾的那达慕》。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对少数民族节日的向往之情。
2、培育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
今天我们要请同学们自己来组织、参与盛大的那达慕大会,请大家看课本,其中有摔跤、赛马、射箭、唱加油歌等五个部分的内容,这几个部分的内容都要求同学们与伙伴合作,共同来创造、来表现,比如摔跤,课本上规定了节奏X—∣XX∣X—∣X0∣,还规定了只能用56123五个不同的音,但也可以只选择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因此,就有多种可能性,就要看同学们的创造精神如何了,例如:1=F 2/4
5—∣55∣55∣50∣5—∣65∣6—∣50∣1—∣56∣1—∣50∣
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嗨
1—∣66∣5—∣60∣
嗨嗨嗨嗨嗨
又如射箭,课本中只规定用X—∣X00∣X—∣X00∣的节奏,X—是表现箭飞出去的声音;X0是表现箭中靶的声音,现在请同学们用打击乐器来模仿,这就要动脑筋了,可能要用上许多非常规的演奏方法,这就培育了我们的创新思维。还要请同学们注意第21页的排成圈状的图片,这图片表明了活动的路线,但既可以是顺时针,也可以是逆时针,从加油歌开始,中间插入摔跤、射箭、歌唱、和赛马,最后在加油声中结束。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四组,大家共同商量设计活动如果进行,每个组里谁表现摔交,如何伴唱,谁表演赛马,谁来用打击乐器伴奏,如何伴奏,谁表演射箭,谁来用打击乐器模仿其声音效果,如果模仿,谁来唱《那达慕之歌》,其他的人干什么,谁来唱加油歌,是固定还是不固定,一共要唱几遍等。
2、学生们分四组,相互交流、商讨,共同设计,教师巡回指导、启发,但应尊重学生的意见,不要搞成千篇一律。
3、学生分组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4、综合四组的表演,即让四组的摔交、射箭、歌唱和赛马共同表演,拉拉队共同唱加油歌,形成高潮。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牧童》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牧童、羊、白云、鲜花、绿草„„)、音响资料、钢琴、歌谱。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
配乐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儿,赶着小黄牛和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清澈的水,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小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
3、学生回答
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到许多牛羊„„
4、请学生贴出画面
(1)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2)学生选择背景画到黑板进行贴画。
(3)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4)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
(5)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二、学唱歌曲
(一)掌握节奏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听„„”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谱)
3、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
4、生:“非常高兴、热烈欢快„„”
5、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6、生:“二声部合唱”。
7、学生慢速按节奏读第一段节奏。
8、出示切分节奏XXX
9、师:“切分节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指出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
10、学生小组讨论。
11、师:“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
12、生:“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13、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朗读歌词好吗?”
14、生:“好!”
15、随音乐伴奏按节奏读歌词。(用快乐的情绪读歌词)
16、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分三组,每组一段,按节奏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节奏准确并能表达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17、小组比赛(老师进行评价)
(二)视唱曲谱
1、出示高声部旋律。
2、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谱学习。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学的最认真,速度最快!”
3、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4、师:“老师要检验一下,看看大家学得怎样,在教师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声部旋律。”
5、学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
6、学唱二声部旋律
(1)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2)师:“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有和声?”学生回答,并指出歌曲有和声处。
(3)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
(4)分小组学唱第二、三句旋律。
(5)师:“哪组试试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师钢琴指导音准)
(6)小组进行演唱。
(7)师:“我们来一个旋律接龙好吗?老师演唱第一句,其它三句每组一句怎么样?”
(8)生:“太棒了!”
(9)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10)两个声部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A、老师演唱高声部,学生演唱低声部。
B、学生分两组进行合唱。
(11)师:“看样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唱词了,下面我们就试着把歌词填进去演唱好吗?”
(12)生:“好!”
(13)分两声部进行填词演唱。
三、知识扩展:
1、师:“你们知道歌曲《牧童》是哪个地区的歌曲吗?”
2、生:“是蒙古族的”、“是外国的”„„。
3、教师介绍:《牧童》是斯洛伐克民歌,斯洛伐克是一个可爱的国家,拥有肥沃的平原和连绵的高山峻岭,牧童们在自己的家乡自由地放声歌唱。
4、国旗
5、首都:布拉迪斯发。人口:539万。面积:4.9万平方公里。
6、风景欣赏:
四、小结:课下寻找斯洛伐克的相关材料。
五、随《牧童》欢快旋律出教室。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继续学习歌曲《牧童》。
2、欣赏歌曲《牧童》。
教学目的:
继续学习歌曲《牧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欣赏歌曲《山童》,了解、感受中不同风格的同一题材和体裁的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斯洛伐克民歌《牧童》进教室
2、跟老师一起律动,脚的节拍要准确
二、复习歌曲
1、用歌曲《牧童》作发声训练唱(绿),老师弹奏旋律。
2、放磁带,学生复习歌曲《牧童》
三、歌曲处理
1、《牧童》是一首江苏民歌,歌曲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抒情,我们唱这首歌时不能大声喊叫,要有表情地唱。第三段歌词出现了“依呦”,老师启发,赶羊时的绵唱声,这叫衬词。老师再放音乐,看谁唱得好听,看谁有表情地唱。
2、分小组讨论,创编歌曲的力作,探讨三角铁的敲击放法。
3、放音乐,有表情演唱,部分同学表演,打三角铁,老随学生一起表演。
四、唱新歌
同学们,我想问问你们,牧童放牧,不仅能放羊,还可以放什么动物。今天我们再来学唱一首牧童放牛的歌曲《放牛歌》。(同样的画面,点击鼠标出现牛群、牧童、歌曲)
1、放课件《放牛歌》两遍,学生可默唱
2、老师弹奏并大声唱歌曲,学生小声哼唱
3、同学们,你们在歌唱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展开想象)
仿佛看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
4、让我们再来唱一遍,仿佛你就是那个小牧童,老师看看你怎么放牧,怎样兴致勃勃回家的。(放音乐,学生唱)
五、欣赏《牧童到哪里去了》
1、这个牧童啊,每天去放牧,可是有一天牧童不知哪去了,放牧的是他的爸爸,咦,牧童到哪去了?我们来听一首歌,让同学们在歌曲中找答案?(放《牧童到哪去了》磁带)
2、有谁找到了答案?
3、师:我们找到了牧童,他在希望小学读书呢。他实现了自己上学的愿望,我们是不是为牧童高兴啊!
六、小结: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牧童往日的生活。
复习歌曲《牧童》学生表演;
复习放牛歌,可加上锣、敲、镲的节奏,如没有,可用拍手、拍腿、跺脚。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创编《山林的歌谣》。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采集生活中的声音,结合音乐作品中对其的描述,积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里,引导学生自己创编《山林的歌谣》。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山童》。
2、导入:歌曲中描写了哪些林间的声音?
山风:呼呼呼呼;
小草:习唆习唆;
羊跳:蹦达蹦达;
小鸟:唧唧喳喳;
泉水:叮叮咚咚。
3、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声音。
泉水:哗哗哗哗
小草:习唆习唆
小鸟:叽喳叽喳
马蹄:嗒嗒嗒嗒
4、声部节奏:将学生自己收集的声音,转成节奏模仿,再改为二声部、三声部等。
如:泉水:哗哗哗哗
马蹄:嗒嗒嗒嗒
小草:习唆习唆
小鸟:叽喳叽喳
5、旋律写作练习。
(1)歌曲中是怎样描叙这些声音的?再听歌曲《山童》。
(2)以小组为单位,选一种形象创编旋律。
要求:选用书上给定的节奏型,在旋律写作上只用doremisolla
(3)小组展示。
(4)根据学生情况,将学生创作的单声部旋律,组合成二声部旋律。
6、将学生的作品录制收集学生档案夹。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演唱《我们的田野》
2、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教学目的:
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2、通过以上的演唱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小黑板、图画。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乐,学生击拍进入教室。
二、组织教学(略)。
三、基本练习。
1、发声练习(小黑板)
1=F2/4
05|13|65|54|3.5|21|1-‖
要求以平稳的呼吸,优美的音色发音,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有任何停顿,后半拍起唱为难点,发音时先弱后强。发音时,上腭自然地抬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圆润、响亮些。
2、视唱练习
1=C2/4
0134|5-|567i|5-|5654|31|2265|1-‖
教师展示板书后,用教鞭指谱视唱,并指出本练习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时出现连音线,使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5”时值增长,唱成二拍半。
视唱时,先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点,然后再加快速度视唱。
四、复习歌曲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
(一)复习曲谱
1、分析曲谱,指出容易唱错的地方,如:第一乐句
错唱成 第二乐句
错唱成
第三乐句
错唱成 最
后
错唱成
2、教师用钢琴弹奏曲谱1、5段,学生随琴声出拍认真默唱1、5段曲谱。
(二)复习歌词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壮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江山如此多骄。
1、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
提问、讨论: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
2、教师播放录音1、5段,学生认真细听,(利用空白磁带先录好1、5)
3、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六、欣赏
启发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板书:《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
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
第一乐段。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在这一乐段里,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
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有的学生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
第三乐段
本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最后乐声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给人以诗意未尽之感。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歌,并且赶着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赏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五)讨论、谈体会
七、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故乡的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
教学目标:
1、能快乐地演唱歌曲。
2、和谐地与同学合作演唱二声部合唱。
3、根据歌曲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过程:
一、感受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
1、在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水,有水的地方,就有桥。桥承载着人类的智慧,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是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缩影、人类文明的象征。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桥”这样一个单元,通过学习桥,了解人类丰富的情感生活。先听一首以桥命名的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
2、这是一首欢快的舞曲,音乐简短,曲调平易,节奏规整,适宜与舞蹈。
二、学唱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
1、请学生学唱《在阿维翁大桥上》。
2、采取独唱、齐唱两种不同的演唱形式,分别演唱歌曲的第一段和第二段。鼓励学生出判断,哪一段采用齐唱比较好,哪一段采用独唱比较好。
三、合唱部分的学唱
1、教师板书低音声部的骨干音:
solsol|dodo|solsol|dodo|
solsol|dodo|solsol|mido|
教师演唱高声部曲谱,学生在高声部第二小节进入,轻声演唱低音声部骨干音。注意结束小结mi与sol三度音程的结合。
2、请部分学生演唱高声部曲谱,一部分学生演唱低声部曲谱,轻声合唱。高低声部分分别延长各自的歌词,轻声合唱。
四、听音乐,创编舞蹈
1、歌曲唱会之后,同音乐引导学生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发表个人的意见,展示个人的设计。
2、学生集体学习其中两个动作。
3、学生围坐一圈,请三、五个学生唱着歌曲邀请其他座位上的同学跳舞。
五、结束全课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用课堂乐器演奏《在阿维翁大桥上》。
2、欣赏歌曲《北京的桥》、《桥》。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课堂乐器演奏《在阿维翁大桥上》。
2、欣赏歌曲《北京的桥》《桥》。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复习上堂课学习的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
(二)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桥》。
(三)听乐曲《桥》,感受音乐的情绪。
1、这首歌曲描绘了水乡小桥的特点,请同学们再听音乐回答,水乡的小桥有什么特点?歌曲采取什么音乐形式来表现?
2、歌曲以说话的口气,长短不一的节奏,舒展的音调,描绘了水乡小桥的特点。歌曲的第二段还是描写桥吗?如果不是,那么又歌唱了什么?
3、作曲家在第二段里歌唱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曲调和节奏与第一段有什么不同?作曲家为什么这样处理?
4、歌曲高潮安排在歌曲接近尾声处,请同学们跟着录音机学唱,体会体会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
(四)聆听歌曲《桥》,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桥。
1、在歌曲的背景下,说说同学们所知道的桥。
2、聆听歌曲《桥》,说说个描绘的桥在祖国的什么位置。
3、除了从歌词判断,我们还可以从歌曲曲调的特点来判断。
(五)初步感受歌曲《北京的桥》
1、歌曲《桥》具有什么地方特点?也许学生们无法判断,下面再来听一首歌曲,对比两首歌曲,听一听哪一首歌曲更像北方音乐,哪一首更像南方音乐。
2、听歌曲,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曲取一个什么曲名比较合适。
(六)欣赏歌曲
1、聆听《北京的桥》,感受歌曲的情绪,说说个基本情绪。
2、聆听音乐,根据歌曲情绪变化,说说歌曲分为几部分。
3、跟着录音机哼唱前奏、间奏、与尾声,说说这些伴唱部分在歌曲中表达了什么情绪和意境。
4、跟着录音机哼唱歌曲,说说歌曲主歌与副歌音乐有什么不同。
(七)比较《桥》《北京的桥》与《在阿维翁大桥上》三首歌曲的异同。
根据学生个人能力和理解,自由发挥,畅所欲言。
(八)用课堂乐器演奏《在阿维翁大桥上》
1、学生试着默弹歌曲曲谱。
2、唱歌词,用乐器伴奏。
3、请一部分学生唱歌一部分学生舞蹈,一部分学生演奏课堂乐器,集体表演。
第六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教学目标: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和基本情绪,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歌曲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唱好变音唱好变音,注意音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踊跃发言说说妈妈给自己讲故事时,有什么感受?下面,我们来听听这首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听妈妈讲故事的情景,他有什么感受?同学们听了以后又有什么感受?
二、欣赏:完整的欣赏全曲,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和基本情绪,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歌曲的理解。请同学们说说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介绍歌曲:歌曲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小主人公在美丽的、恬静的夜晚,听妈妈在场院里给他们讲故事的幸福场景。第二部分叙述了妈妈在旧社会的痛苦生活,控诉了旧社会的不公。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复。所以,歌曲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
1、歌曲:
教师弹奏乐段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随琴轻声的哼唱,体会歌曲的感情。
第二乐段进行欣赏,与第一段进行比较,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演唱形式的听辨,每一乐段的演唱形式不同,为什么,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表现不同的情绪,表达不同的情感。这是与歌曲所表达的情绪紧密联系的。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四、复听全曲,要求学生说出全曲中有那些重复的旋律,或者乐段。
全体演唱,老师和学生一起演唱
完整复听全曲。说说歌曲中哪是重复出现的?完成听听想想。
五、小结:每个人将今天的感受写下来,最好能写成日记。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鹅妈妈组曲》《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
教学目标:
1、欣赏管弦乐《鹅妈妈组曲》《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
2、展开想象,根据音乐讲述《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引人新课。
1、复习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2、引入新课。法国作曲家拉威尔创作了管弦乐作品《鹅妈妈组曲》,用音乐叙述了鹅妈妈讲的5个故事,今天一起来听听其中的两个故事。鹅妈妈讲了两个什么样的故事?请同学们听音乐之后回答。
3、这两首乐《小拇指的故事》和《瓷偶女皇》。请学生回答哪一首是《小拇指的故事》,哪一首是《瓷偶女皇》?为什么?教师可根据情况再次播放音乐。
(二)欣赏管弦乐《小拇指的故事》
1、有谁知道童话《小拇指的故事》请给同学们讲一讲。拉威尔创作的乐曲《小拇指的故事》讲了些什么?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并说—说乐曲中的《小拇指的故事》。
2、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主题。请学生说说主题的音乐形象。
3、学生在乐曲的伴奏下讲述自己根据音乐所想象的故事情节。
(三)欣赏管弦乐《瓷偶女皇》
1、教师讲述童话剧《瓷偶女皇》、拉威尔创作的乐曲《瓷偶女皇》是不是对这个童话故事的完整的叙述?听音乐,正确地回答。
2、这一步感受乐曲,并说一说乐曲是什么风格的音乐,作曲家为什么要采取这样风格的音乐。
3、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主题,请举生说说主题的音乐形象。辨别乐曲中演奏主题的主奏乐器,并说出这种乐器属于管弦乐中哪个乐器组。
4、学生在乐曲的伴奏下,讲述自己根据音乐所想象的故事情节。
(四)教师结合上堂课内容总结本课。
1、齐唱或独唱,或两种表演形式结合的方式演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2、结合本堂课欣赏的管弦乐《鹅妈妈组曲》《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说说作为叙事性音乐,上堂课演唱的《听妈好讲那过去的事情》与这堂课欣赏的乐曲,在音乐风格、表现形式等方面有何差别。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并表演歌曲《老鼠和大象》。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老鼠和大象》并能有表情地演唱。
2、完成老鼠和大级节奏游戏。
3、能在演唱中表演《老鼠和大象》。
教学过程:
(一)简短地回顾上两堂课的内容,引人新课。
1、上两堂课同学们听了妈妈讲的故事听了鹅妈妈讲的《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这堂课我们听一听《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2、放录音《老鼠和大象》。
3、教师板书老鼠和大象的节奏游戏,请学生分组练习,力求将这两种不同动物的形象表现出来,然后组合在一起。
4、请学生朗读歌曲第二段“一只很小很小的老鼠„„”注意朗读的音量和语气。然后在朗读中加入老鼠和大象的二声部节奏背景。
(二)教师范唱《老鼠和大象》
1、教师范唱歌曲。教师演唱之前,要求学生先表演老鼠和大象的节奏游戏作为歌曲的前奏,教师演唱当中,要求学生朗读和表演带节奏背景的第二段歌词。师生合作共同完成《老鼠和大象》的歌唱。
2、教师与学生跟琴学唱歌曲,鼓励学生积极学唱,尽快做到用歌声讲述《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3、教师分析歌曲中紧凑与舒展的劳动形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比处理歌曲的演唱。尤其是歌曲二声部合唱部分,是多么舒展开阔。然后在学生的演唱中,教师加入二声部合唱的低音声部。
(三)教师带领学生学唱二声部合唱
1、在高声部轻声哼唱中,哼唱低声部的音高,可以先放慢速度学唱。
2、当两个产部各自都能听到对方的声部,战到声部融合的感觉时,稍微调整一下音量,达到两个声部音量的平衡。
(四)合成表演,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学生有表现力的歌唱与表演《老鼠和大象》。能和谐的演唱歌曲中的合唱部分。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钢琴独奏曲《洋娃娃的梦》。
教学目标:
1、欣赏钢琴曲《洋娃娃的梦》。
2、根播音乐创编洋娃娃的故事,并随音乐表演。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堂课内容导入新课。
1、演唱或表演《老鼠和大象》。
2、告诉学生本堂课欣赏的乐曲与洋娃娃有关,认真聆听,洋洋娃娃在做什么?
(二)欣赏音乐《洋娃娃的梦》。
1、听录音,教师自己弹奏或请学生弹奏《洋娃娃的梦》。
2、启发学生思考,乐曲表现了洋娃娃几种不同的情绪,或洋洋娃娃身边发生了哪些故事情节。
3、请学生随着音乐讲述自己联想到的内容。
(三)听音乐,创编洋娃娃的故事。
(四)在《洋娃娃的梦》的音乐背景下表演。
(五)分组表演整个单元的四项内容(五个故事),结束全课。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民族的舞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秧歌舞》
教学目标:这是一节以声乐教学为主的综合课。通生们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简单的秧歌舞的伴奏谱。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播放录像《民间秧田队》
提问:他们在做什么?这种舞蹈形式叫什么?它主要用什么伴奏形式?
2、揭示课题。
3、初听歌曲:提问:歌曲的情绪?
4、记忆歌曲旋律:歌曲可以分成几句?
5、学唱歌谱、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歌谱。
6、教师指导学习:正确演唱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前十六分音符节奏。
7、学习歌词:指导学生正确演唱。
8、学习锣鼓点:提问:歌曲中用怎样的声音表现锣鼓?
9、出示节奏谱:小组学习,分组进择乐器先节奏谱练习。
10、课后拓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组选一个项目(舞蹈、乐器、歌曲)进行研究性学习。舞蹈组:学习基本秧歌舞步,创编一个简单的舞蹈组合。唱歌组:搜集我国其他地区的秧歌资料(文字或音响)。乐器组:创编或演奏秧歌锣鼓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反思:
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掌握、学习歌曲的能力提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民族舞蹈秧歌
2、复习歌曲《秧歌舞》
教学目的:复习歌曲《秧歌舞》,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以小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回曲《秧歌舞》
2、唱歌小组汇报:
介绍秧歌的历史和发展,请同学们欣赏收集到的其他秧歌曲。
演唱创编新词的《秧歌舞》并教唱全体同学。
3、乐器小组汇报:
用学会的乐器演奏歌曲。
用锣鼓为秧歌伴舞,节奏可选用书上的固定节奏,也可是学生创编的新节奏型。
学生在乐器组的伴奏下演唱歌曲《秧歌舞》。
4、舞蹈小组汇报:
介绍秧歌的基本步伐。
全体学生在舞蹈小组的组织下,一拍一动学习秧歌步,并能够在歌曲《秧歌舞》的伴奏下,翩翩起舞。
舞蹈小组表演创编的秧歌舞小组合(这具:手绢、扇子)
5、学生在锣鼓声中载歌载舞,表演唱《秧歌舞》。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阿细跳月》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民乐合奏《阿细跳月》,记忆乐曲的旋律主题。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旋律特点,学习彝族“跳月”的基本动作。
教学过程:
1、导入:欣赏乐曲《快乐的罗梭》。
提间:有谁知道这首乐曲的名字?它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舞曲?
这是我们在一年级的欣赏的彝族舞曲《快乐的罗梭》。今天我们再欣赏一首彝族乐曲《阿细跳月》。
2、初听乐曲,体验乐曲的情绪。(热烈)
3、介绍乐曲名称:
阿细是彝族的一个支系,聚居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的西山一带。阿细人能歌善舞,因常相聚于月下舞蹈,称“跳月”。“阿细跳月”是他们最喜爱、最普及的民间优秀集体舞蹈之一。
4、视唱乐曲主题:
掌握5/4的节拍特点:体会乐曲的旋律特点。
以加do、mi、sol为主要旋律音,没有出现fa、xi两个音:每一小节的最后两拍都是由521组成。
5、运用课堂乐器,演奏乐曲主题。
6、再听乐曲:
在521处拍手。
7、再听乐曲:这个主题在乐曲中出现了多少次?(14次)
8、分段欣赏:
①第一部分:主题出现几次?每一次有什么变化?(高音笛、三弦、全奏等)
②第二部分:主题出现几次?音色有什么变化?
③第三部分:主题出现几次?速度有什么变化?
9、欣赏舞蹈《阿细跳月》
l0、教授彝族跳月的基本步伐:
右脚右侧一步,左脚跟到右脚,右脚再右侧一步.左脚向右脚方向空中蹬两拍。
左脚左侧一步,右脚跟到左脚,左脚再左侧一步.右脚向左脚方向空中蹬两拍。
学生两排相对,方向可相对或相反,空中蹬脚两拍,击掌两次。
11、在《阿细跳月》的乐曲声中,边舞边唱(拍手处:嗨嗨)。
12、课外拓展:收集典型少数民族的舞蹈资料,学习一种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
教学反思: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生能安静聆听音乐,并积极参与体验乐曲带给人们的不同情绪。学生能运用肢体语言表现乐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民族歌舞
教学目标:这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根据各民族的歌曲创编简单的民族舞蹈,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1、导入:欢快优美的舞蹈《爱我中华》为这节课拉开序幕。
提问:你们能告诉我刚才的这段舞蹈中出现了那些少数民族吗?
汉族、蒙古族、藏族、傣族、维吾尔族、朝鲜族。
2、民族歌曲擂台赛: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复习所学过的旧知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后面的教学起到铺垫作用。
3、自学少数民族舞蹈的特点:
以自学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特点和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及多元的文化。
蒙古族舞蹈大多雄壮有力、朴实奔放;维吾尔族舞蹈利落轻快、婀娜多姿;傣族的舞蹈动作细腻、优美抒情;藏族舞蹈气势磅、技巧性很强;汉族的舞蹈更是种类繁多、争奇斗艳。
4、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已有的舞蹈基础为民族歌曲进行即兴的歌舞创编活动。
①根据《金孔雀轻轻的跳》歌曲创编傣族的舞蹈。
②根据《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歌曲创编藏族的舞蹈。
③根据《草原赞歌》歌曲创编蒙古族的舞蹈。
④根据《过新年》歌曲创编汉族的舞蹈。
⑤根据《娃哈哈》歌曲创编维吾尔族的舞蹈。
5、学生汇报展示他们创编的节目〔有条件的学校提供简单的服装道具〕 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 八音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合唱歌曲《铃儿响叮当》
教学目标:
l、培育学生热爱自然、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并能在歌声和面部表情中表现出来。
2、歌声整齐,吐字清晰灵巧,合唱初步和谐。
3、背唱这首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介绍本单元名称《八音盒》的意义,先介绍八音盒(最好能找到八音盒的实物),再讲述本单元取名八音盒的含义。
雪橇对于我们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不居住在北方的人们很难体会乘坐雪橇滑行的乐趣,但我们又确实都了解雪橇,这大多是从影视中见过的,同学们知道雪橇有什么用途吗(学生议论)。对!雪橇最初是在雪地里运送物资的,后来主要是供旅游者娱乐和用于体育比赛了。同学们知通雪橇是用什么拉的吗(学生们议论)。对!一般都是用马或狗来拉的。在少数地方也有用牦牛拉的(主要是运输物资)。在这首歌曲中雪橇是用马拉的,马的脖子上还系着铃呢,雪橇上乘着欢乐的孩子们,他们迎着大风雪,扬鞭唱歌,我们要学习他们的这种勇敢、自信、乐观的精神,要更加热爱音乐、热爱歌唱、热爱生活、乐观自信,这就是我们能不能唱好这首歌的前提。
2、播放范唱录音(合唱)。学生随录音轻轻唱歌词,注意第2、4、6小节中弱起的词句。
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3、完全采用听唱法来学习合唱是很困难的,效果也不会好,因为学生们很难从两个声部中分辨出第二声部来,大多跟着第一声部跑。所以教师在教唱第二乐段(合唱部分)时须重点教唱第二声部,在基础较好的班级中,可以先教歌谱,再教歌词。
在教唱过程中,顺带学习反复跨越记号。还应注意用1=D的调高,不要用l=F。
4、再次欣赏歌曲的范唱,要求学生特别注意合声部分,并努力向录音里的效果靠拢。
5、整体练习、逐步做到感情投入,表情愉快,吐字清晰、合唱和谐,并能初步背唱。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管弦乐合奏《维也纳的八音钟》《打字机》
教学目标:
1、在欣赏生动形象的器乐曲中获得乐趣、更加热爱音乐。
2、在欣赏器乐曲的过程中能逐步注意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要素对于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3、通过模仿学习创编,培育求新求异思维,对创编感到兴趣。
教学过程:
1、导入
本节课我们要欣赏两首非常好听、非常生动形象的器乐曲。欣赏器乐曲,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了,大家要继续努力、器乐曲没有歌词,全都靠音乐本身来表现它所叙述的内容,这就给了我们广泛的联想、想象的空间,但这也不是毫无根据的乱想象,因为音乐本身已经结了我们不少“信息”,例如旋律、节奏、速度、音区、节拍等都与所表现的内容有关。就速度来说,表现兴奋热烈的音乐一般都要快些,就节奏来说,表现深沉、思考的音乐一般都要疏些。例如下例a与b,a显然更适合表现深沉、思考的情绪,而b的节奏过密,更擅于表现欢快或紧张的情绪了:
下面我们来开始欣赏,欣赏时要静心地听,积极地想,还要注意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有些什么特点,经常坚持这样来欣赏音乐,我们的音乐欣赏水平就能大大提高了。
2、欣赏管弦乐合奏《维也纳的八音钟》
从课本上的插图谈起,介绍八音钟和维也纳(学生也可参加议论)。
介绍作曲家柯达伊。
《维也纳的八音钟》是柯达伊的名作(哈里.亚诺什组曲)中的第二首,描写哈里正在吹牛,说是自己与国王的公主到维也纳王宫去游逛,看到了宫中很多的八音钟,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八音齐鸣的音响,然后出现了课本中列出的主题。这个主题不时出现,但每次都有些不同,表现了八音钟里的小人、小鸟正在欢乐地舞蹈。同学们可以想象王宫内不只一台八音钟,而是好几台,所以音乐是显得非常热闹的。
欣赏音乐。
请学生谈谈听后的初步感受。
复听。提醒注意主题音乐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和课本中要求填写的音。
单独播放主题音乐几遍,要求学生完成填空的练习,在这过程中应反复提示只有三个音可供选择。(如是用简谱填充则非常方便,如用线谱,则先要明确do’在第五线上,才能正确填写)。
3、欣赏管弦乐合奏《打字机》
现在,打字机早就被电脑所代替,同学们很少能见到打字机了,但偶尔在旧货市场上还能见到,教师介绍打字机.最好能找到实物带进课堂让学生观察。
这首乐曲形象地描绘了打字机工作时的声响,非常形象,十分生动。作者安德森是美国的轻音乐作曲家,他十分擅长创作形象鲜明逼真的管弦乐小品,尤其是他十分重视为儿童们创作出既好听又生动的小曲,例如我们早已欣赏过的《跳圆舞曲的小猫》、《打切分间的小闹钟》等都出自他的手下。
欣赏音乐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复听。提醒注意回铃的声音和掉转机头的声音,学生可自由随音乐模仿用打字机打字的动作,动作不要求统一,但应注意合着音乐的节拍。
分组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随管乐敲击。
4、创编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创作练习,我们先来唱一唱课本中出示的例子(即”叮铃铃,叮铃铃,快乐的歌”)。
手机的铃声是怎样的呢(学生议论),手机的铃声是五花八门的.有的发出嘟嘟的声响,有的与电话铃声相似,更多的是一段电子音乐,因此我们也可以从多方面去设计,不一定局限在“叮铃铃”的声响,同样,节奏也可以变,但是要与后面的自然连接,这就是难点。现在我们可以以同桌为组.两人一组共同商量。
教师抽查几组的创作(可出只是口头的),如学生记谱能力欠缺、可由学生唱教师记。
教师选择几个公布.师生共同演唱评议。
再用同样的方法填写自行车的铃声。
为了拓宽学生的音乐思维.教师可就“叮铃铃”三个字.给学生提供多种节奏。如:
等。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铃儿响叮当》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演唱《铃儿响叮当》,合唱更加和谐动听。
2、在分组合作表演《铃儿响叮当》时充满自信,配合好。
3、用歌声、器乐、动作参与表演,感受集体学习音乐的愉悦。
教学过程:
1、导入
前节课我们巳经初步学会了合唱歌曲《铃儿响叮当》,这带课我们就要将演唱、演奏和表演结合起来,让我们在音乐的海洋里自由地表演,自由地创造,把一切胆小、害羞、自卑一扫而光。
2、复习歌曲《铃儿响叮当》
要成熟练背唱,富有表情,合唱和谐。
按照课本上的要求设计力度的变化,造成雪橇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的情景。教师可加一前奏,提示速度和力度。如:
3、分小组为第二乐段配上打击乐器
请学生思考、探索:选用哪些课堂打击乐器,用什么乐器来主奏表现“叮叮当”的铃声,如何表现雪橇渐渐远去的效果,各个乐器采用什么节奏,主要的节奏型是什么等。
抽查几个小组,教师弹琴(第二乐段),学生配以打击乐器,师生共同评价。
4、用课堂乐器演奏第二乐段
从技术上来看是不难的,难的是调。这首歌应采用1=D,但竖笛难以吹奏,口琴无法吹奏,只有口风琴可以。如改成1=F,竖笛只要学会b7就用吹奏,口琴仍不能,但唱起来调略嫌高,最后一个ⅰ可能上不去。
最简单的办法是采用l=C来吹奏,虽然唱时歌声会沉闷许多,但这是一个两全的方法,而且学生边喝边奏边演其热烈的气氛将会弥补定调过低的缺陷。
5、分小组设计表演动作
学生有的扮演拉雪橇的小马,有的扮演坐在雪橇上的儿童,他们都戴着富有童话色彩的头饰,有的手中还抱着布绒玩具或拿着气球,要设计好马如何拉,儿童们如何雀跃欢呼,还要注意设计好“雪橇”的行进路线。
抽几个小组当众表演。
几个小组共同表演(注意各个“雪橇”不能撞车)
6、全班学生共同参与活动
部分学生歌唱,部分学生伴奏(课堂乐器和打击乐器),部分学生表演,掀起高潮,但要注意防学生因情绪兴奋而使歌声喊叫,要引导学生做到情绪热烈,歌声优美。
教学反思: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七册)教案全册
第一课 水 乡
教 学 目 标
1.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关系,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
2.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3.发挥集体思维合作,进行以《远航》为主题的创作活动。4.掌握竖笛的吹奏姿势。教 学 内 容
1.用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设问:(1)谁到过杭州游玩?(2)谁到过茶山,见过茶农采茶的劳动?(3)你听过越剧的唱腔吗? 2.欣赏:《采茶舞曲》:设问:(1)你听到这种曲调的风格吗?(2)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3)这首歌曲是由哪一个声部演唱的?
3.学习采茶时手的基本动作:左采、右采、上采、下采。
4.复听《采茶舞曲》:按节奏配上手的动作,并随录音哼唱《采茶舞曲》。进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风格的特征。
5.再次复听,要求学生用即兴舞蹈动作表演《采茶舞曲》,用自己的舞姿去表现茶农采茶时的欢乐情绪。
6.小结:水乡的另一景色。 聆听《洪湖水,浪打浪》
1.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时代背景——20世纪20年代末,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建立命根据地与敌人斗争的情况。
2.介绍《洪湖赤卫队》剧情(讲故事):1930年湖北沔阳县委为配合红军行动计划,暂时把赤卫队撤离彭家墩。当地恶霸彭霸天乘机卷土重来进行报复。赤卫队在乡党支部书记韩英及队长刘闯的率领下袭击敌人,彭霸天设计派密探寻找赤卫队。队长刘闯中计暴露目标,韩英掩护队伍撤退时,自己与分队长王金标被捕。王金标叛变,韩英坚贞不屈。敌人逼她母亲劝降,但韩英母女互相激励宁死不屈。敌人 又把叛徒王金标放回,要他把赤卫队诱入伏击圈。韩英在彭霸天的副官(地下党员)掩护下脱险,及时赶回部队枪毙了叛徒,配合大部队消灭了土匪彭霸天。
3.欣赏女声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这是歌剧第一场唱段,反映根据地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洪湖鱼米乡的一片好光景。学生可边听音乐,边看歌词边做摇船动作,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
4.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湖北洪湖水乡的一景。 聆听《渔光曲》(筝独奏)
1.在聆听《渔光曲》(女声独唱)后,学生在对歌曲反映的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再听器乐曲《渔光曲》。
2.欣赏筝独奏《渔光曲》设问:你能听到船在海面上遇到的各种情景吗? 3.师生议论筝独奏《渔光曲》与女声独唱《渔光曲》的表现形式与内容。 4.复听筝独奏《渔光曲》,要求学生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来表现音乐。
5.小结:音乐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同一个内容题材,不同的形式反映的情景各有特征。下节课我们将要做一个创作活动“远航”,今天的欣赏曲也是一种示范。
聆听《渔光曲》
1.介绍《渔光曲》的背景资料。
(1)这是1934上映的故事影片《渔光曲》的主题歌。
(2)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渔民)的生活受三座大山压迫的简单历史介绍。 2.欣赏《渔光曲》第一段,边看图形谱,边听音乐。
(1)介绍《渔光曲》的内容特征:反映渔民的辛酸血泪,速度徐缓,描绘了渔船在茫茫大海中随波起伏的情。
(2)提出欣赏要求:这作品的创作年代是20世纪30年代,离开今天已有70多年,所以文化背景差异很大,要求学生认真细致耐心地听,这也是对旧社会人民生活的了解。听完后要编一个故事向大家讲述。
3.复听金曲,把歌词用投影片放出来,让学生边看歌词,边听音乐,身体也随音乐摇晃想像自己就在上的情景。
4.师生讨论歌曲反映的内容与特征。学生中如能将歌词编成一个打渔的故事,教师要给以表扬,顺带议论为什么在形式上是女声独唱。
5.小结:这是旧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水乡。表演《采菱》 1.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介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如有挂图,最好实物展出更佳)。
2.这首歌曲的节奏较复杂,识谱有一定难度,本课又是四年级第一节课,所以这首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同时也为下节课的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作感性的铺垫。在教学中要吸引学生有兴趣地认真地听范唱是学好本歌的关键。因此要求教师的范唱要非常投入有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唱得要细腻亲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风格。3.教师的范唱不仅是唱歌,还要范唱歌谱,歌谱的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流畅而动听,有力度起伏。
4.听唱、学唱曲调一定要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切忌支离破碎。
5.这句的教学,不要讲解切分节奏
(该知识在五年级教材中),而是通过划船的动作去学习,能很自然的唱好。同样D.S.的反复记号也不必要求学生去记住掌握。
6.伴奏的加入既是训练节奏感,也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这是要求:(1)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适合于这首歌曲的伴奏;(2)选择打击乐器;
(3)在哪里加入铃鼓使歌曲推向高潮。教材上的伴奏谱仅是一谱例,还可让学生创编节奏谱。 7.小结:水乡一景。 表演《柳树姑娘》
1.歌名直接切入为导入:柳树的枝条,像什么?这首歌曲的拟人化的手法把柳树比作姑娘,枝条就是她长长的辫子,风儿一吹,甩进池塘,洗洗干净,多么漂亮。这样的风景你能想像吗?这样环境美不美?
2.聆听录音范唱。设问:这首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 3.讲解附点四分音符:
(1)这样的节奏我们唱过,你能举出唱过的歌名吗?
(2)“ ·”这个音符是四分音符的后面加上一点,在乐理上我们称为附点四分音符,它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就多一附点,为了强调这附点,所以在名称上把附点放在前面称附点四分音符。我们学一下模仿蝉的叫声“知.了 ”所以蝉又名“知了”。“知了”的鸣叫就是带附点的。
4.再听录音范唱,大家看着歌谱轻轻跟唱曲调。5.先学唱第一声部的前8小节曲调。(1)设问:这8小节的曲调的节奏有一个规律你发现了吗?(2)我们一齐拍打一下它的节奏。(3)慢速度地把音符唱着试试。 6.请自学后8小节。 7.完整把第一声部曲调唱好。 8.学唱第二声部。
(1)听录音范唱,注意第二声部进入的位置。(2)第二声部“啦啦啦”表达什么情绪?(3)学习顿音记号“”。
(4)唱第二声部,看教师的指挥进入,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9.二声部合唱。
10.小结:又一道水乡的风景线。 听辨练习:附点四分音符
1.从听觉上巩固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并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对比。 2.从视觉上通过涂色找到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区别。音乐知识:附点四分音符
1.在模仿“知了”鸣叫声中学习附点。 2.讲解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从实践中掌握。
(1)图解:
(2)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比较。
(3)从过去唱过的歌曲中找附点四分音符,如上节课《采菱》就有。找出《采菱》曲谱中的附点四分音符,并从唱曲调中熟悉附点四分音符。
(4)结合《柳树姑娘》的实践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5)名称的由来:强调附点,所以把附点放在前面。(6)附点的时值:增加原音符时值的一半。
音乐知识:顿音记号“”
1.在结合《柳树姑娘》的学唱中进行。 2.顺带了解顿音记号的作用即可。 编创与活动命题创作——《远航》
1.筝独奏《渔光曲》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渔船出海打渔的情景。我们自己也来编创一曲《远航》的乐曲。
2.讲台及地上有很多废旧物品,瓶、罐、塑料杯、木棒„„各种打击乐器等你们各自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各种手段,如:可用人声来模仿海鸥叫等等。你们可按教材中的五个过程,各组任选一个画面创作,最后我们来开个《远航》音乐剧音乐会。
3.各组编创,教师巡视指导。
4.各组合成。5.小结:这是我们自己创作的水乡一景。
第二课 国 歌
教 学 目 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我们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公民都必需唱好《国歌》。在21世纪里我们要以《国歌》的精神,鼓舞我们奋勇前进。
2.掌握旋律行进方向——“上行”的音乐知识和进行曲调即兴创作活动。教 学 内 容
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聆听管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设问:(1)国歌的作者是谁,谁作词?谁作曲?
(2)你们唱过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歌曲吗?请举例并唱几句。 2.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作于1935年,影片《风儿女》主题歌。田汉在完成影片故事后即遭反动派逮捕,歌词是他写在一张包香烟的锡纸衬底上的。聂耳在谱曲前,也因受反动派迫害即将离国,在去日本前写成初稿,到日本后不久就把歌谱完成寄回。这首歌在影片中一唱出,立刻产生巨大影响。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聆听独唱、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设问:在什么场合演唱或演奏《国歌》。4.师生议论。
5.聆听管弦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设问:当国歌响起时你想到什么? 6.师生议论。
7.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生平及其代表作。
聆听《歌唱祖国》
1.欣赏《歌唱祖国》(第一段歌词)设问:(1)听到过这首歌吗?什么时间听到的?(2)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齐唱还是合唱? 2.复听《歌唱祖国》全曲。设问:(1)这首歌分为几个部分?(2)每个部分讲述什么内容?(3)跟着音乐哼唱行吗? 3.师生议论。
4.完成课本上的编序号及涂色。 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聆听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要求学生轻声跟着录音学唱,注意后半拍、起拍及附点音符的时值。
2.跟着录音小声唱曲调。
3.教师指出学生在唱曲调中不准确的乐句,在教师指导下把它唱准。 4.跟着录音或教师的伴奏歌唱国歌。
5.教师重点指导的部分:带有“>”记号的要唱得加强力度。师生讨论这一句的含义,当时抗日战争的形势下的民族危机;当前21世纪我们民族是否还存在危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设问:为什么这句的力度要越唱越响?“起来!起来!起来!”的含义是什么?设问:
(1)这一句的音乐形象,你想到什么?
(2)“前进”的谱上又用强音记号(>),为什么?
6(3)为什么“前进”“前进”“前进”最后还要加一个“进”?
6.各组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各组讨论自行排练歌唱表演、造型表演、歌舞表演。 7,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8.师生小结:在21世纪我们要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奋勇前进。现的三段曲式
第三课 月 夜
教 学 目 标
1.本课的四首描绘“月夜”的中外音乐作品,充满着诗意,表达了音乐与社会的人文性。让我们用轻柔的声音深情地表现这一特定的情景,体验这“月夜”的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的意境。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连线”、“下行”的音乐知识,并用于创作活动。3.进入学习“开始吹竖笛”的实践活动——Tu的口腔动作。教 学 内 容 聆听《月亮月光光》
1.由于这是台湾民歌,歌词中带有方言,所以在聆听前要出示歌词,对方言要作解释(详见教材分析的谱例)。
2.欣赏《月亮月光光》,要求边听边看歌词,设问: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 3.复听全歌。设问:这首歌用什么速度演唱?这样的速度对表演这首歌起什么作用? 4.再次复听。设问:
(1)这首歌的节奏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线条把它画出来吗?(2)这首歌曲由几个声部演唱,也请用线条把它画出来行吗? 聆听《小夜曲》
1.解题:小夜曲原是中世纪欧洲骑士文学的爱情歌曲,是一种黄昏或夜间在室外演唱的歌曲或演奏的器乐曲。
2.欣赏《小夜曲》。介绍作品:这是18世纪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所作《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音乐柔美、活泼动听。
3.复听《小夜曲》主题旋律。要求:大家看着书本上的图形谱,第一个音是Mi。设问:你能听出是几个声部?主旋律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衬托乐器的演奏方法上有什么特征。答案:主旋律由一小提琴演奏,衬托的乐器用拨弦伴奏,由四件乐器合奏。 4.再听一次全曲。简单介绍弦乐曲重奏的形式,结合课本上的插图。 5.小结:这是描绘“月夜”主题的器乐曲。 聆听《梦幻曲》
1.介绍《梦幻曲》是《童年情景》之七。顺带介绍一下《童年情景》这部作品,有助于学生对《梦幻曲》的理解。
2.初听《梦幻曲》。设问:这一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征?是哪个声部演唱的?听完后介绍童声无伴奏合唱的形式特征。
3.复听《梦幻曲》主题旋律。讲解:刚才听到的音乐都是由一个主题发展变化而成全曲。聆听主题音乐(出示主题旋律谱)。你感受到了么气氛?给你的感觉是什么?跟着这段音乐哼唱一下。
4.复听全曲。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听音乐,用手势来表示旋律的起伏。5.小结:这是夜晚温馨而甜美的梦。表演《愉快的梦》
1.开门见山导入:晚上你做梦吗?你听听这是日本孩子做的《愉快的梦》——聆听范唱。 2.再听一次:要听清他做一个什么梦?在梦中看见了什么?(教师参与认真听,并打拍子。)3.师生谈话议论歌曲内容。
4.你们是否注意到我刚才听的时候在做什么?——打拍子。请大家看谱,我们过去打拍子,都是四分音符为一拍。而今天的拍子不一样,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请大家听我唱4小节曲调,我边唱边打拍,请大家认真听,认真看(教师范唱4小节曲调)。
5.请大家边看谱,边跟我打拍子。我再唱这4小节,已经领悟的同学可轻轻跟我唱。6.按刚才的方法,大家自学下面第二句的4小节曲调。也就是带色块的4小节曲调。
7.第三句曲调再听我唱,请注意在什么地方换气。(教师示范乐曲的曲调,在换气处要示意一下) 8.大家跟着我一起唱第三乐句。
9.请大家整理一下全曲,自学把歌的曲调唱会。 10.大家要非常连贯流畅地把曲调唱一下。注意连音线。 11.再听一次范唱。
12.全体唱歌词。设问:怎样才能把歌曲唱好?
13.师生讨论。答案:(1)唱的时候好像自己在梦中看到小矮人,看到金星。(2)因为是做梦,所以声音是柔和的,要唱得连贯。
14.有感性地背唱歌曲。 听辨活动:曲调的上行或下行 1.教师弹奏二遍。
2.学生用手指向下或向下,表示听辨的答案。 3.跟着钢琴唱一唱,感受一下旋律行进的方向。 音乐知识:“下行”
1.结合歌曲《愉快的梦》的教学进行讲解。
2.当学生自学第二乐句时讲解。设问:这4小节曲调的行进方向有什么特征?答案:每两小节都是往下进行。小结:在音乐中曲调行进的方向往下行的,我们称为“下行”。同时复习“上行”——温故而知新.巩固:《愉快的梦》曲调还有哪几处是下行的曲调请找一找并唱一唱,有没有上行的曲调也找一找并唱一。
编创与活动——编自己的歌
1.创作4小节下行的曲调,节奏与音符完全按学生自己的愿望进行创作。 2.教师对学生的创作,把典型的曲调介绍给全体学生,鼓励积极参与者。
第四课 快乐的课间
教 学 目 标
1.课间、课余是同学们放松、快乐的时刻,本课的五个作品仅仅反映学生们快乐的课余生活的一个侧面。在教育部“减负”的指示下,同学们会更生动活泼的学习、生活。
2.在实践中初步掌握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知识并进行看图创作。教 学 内 容聆听《乒乓变奏曲》
1.初听变奏曲主题曲调,设问你听这段音乐像什么在跳动?
2.复听主题曲调。要求: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唱一次,跟着录音的音乐唱一次。
3.初听全曲。设问:你能听出这一主题的不断变化吗?你能说出这一主题(包含变化的主题)在全曲中共出现几次?
4.师生讨论。
5.复听全曲。设问: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他们在课余打乒乓球的比赛精彩场面吗?如果你愿意,下课后也去试试。
聆听《陀螺》
1.解题:(城市的孩子有一部分未见过“陀螺”。)设问:谁玩过陀螺,或见到过陀螺?说说怎样玩法?解题:陀螺是一种玩具,请看教材中的插图:一个小孩执鞭子在打陀螺(椎形木制品两头尖的,在抽打下能速旋转)。本曲就是作者在创作一组《儿童游戏》中的一首小品曲。
2.初听全曲。设问: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陀螺在孩子们的抽打玩耍中飞快的转动的情景吗? 3.复听全曲。要求边听边看教材中的两种谱——简谱与图形谱,了解快速的节奏与大跳音程所造成的欢快、热烈的气氛。
聆听《旋转木马》
1.如果说孩子们玩陀螺是一种传统的游乐活动的话,那么玩电动木马就是现代的游乐活动了。 2.初听全曲.设问:你能从快速的节奏、高低起伏的曲调流动中想像到孩子们在电动木马上旋转的情景吗? 3.复听全曲。设问:你能听出乐曲的开始部分与最后一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吗?当最后一部分再现第一部分曲调时,请举表示你已听出来了,好吗?
4.小结:这两首乐曲都描绘了孩子们快乐的课余活动,你能讲讲自己的课余活动吗? 音乐知识:拍号
1.2/
4、3/4拍号的音乐知识教学结合歌曲教学进行。即:2/4拍穿插在《哦!十分钟》中,3/4拍穿插在《大家来唱》中。不单纯进行。
2.2/
4、3/4拍号教学的重点是节拍感,即2/4拍的强弱。3/4拍的强、弱、弱。这一节拍感在前三年的音乐践中都已进行,现在是在理论上让学生掌握,使这一节拍感成为他们自觉的音乐实践活动。
3.这种拍号的节拍感宜通过学习指挥图式、表演活动(队列步伐、跳圆舞曲)等对比,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和巩固。
4.在掌握了2/
4、3/4拍号后,让学生自己完成“在图的下方配上节奏或用图谱表示”的创作练习。如:“骑马”用马蹄印的深浅表示其强弱——图谱。也可用强弱的连续黑、白圆圈表示:
“荡秋千”用三拍子节奏与图谱,“时钟”当然是二拍子的节奏。 表演《哦,十分钟》
1.说理导入:上课时间40分钟非常宝贵,要集中注意力学习,下课10分钟也同样非常宝贵,因为只有休息、放松好,才能使下一节课精神更集中,这就是学习、休息两不误,你听听他们的十分钟在玩什么?
2.聆听范唱。
3.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4.再听一次范唱,请全体看着歌谱。 5.学习曲调。
(1)先学习前8小节。设问:这8小节中有哪两小节是一样的?重复出现了几次?这两小节你能唱一唱吗?剩下的两小节就四个音,相信你能看着谱唱好。
(2)讲解2/4拍号及指挥图式。
(3)学习第二句的8小节。先听钢琴弹一次,然后你们用指挥图式自学。(4)把这16小节连接起来唱一唱。边唱边划指挥图式。
(5)再下面的8小节,请跟着我的手势把它唱出来。(教师用柯尔文手势带着大家唱)(6)最后一句六小节跟我学唱。
6.用“啦”把全曲哼一下,要唱得轻松愉快。
7.跟着我的前奏完整地把歌唱一唱。(注意前奏的速度与伴奏的配置,要营造欢快的气氛。) 8.练一下两小节的固定节奏型伴奏。 9.在伴奏的烘托下,欢快地歌唱。 10.小结:这课间十分钟快乐吗? 演《大家来唱》
1.知识导入:刚刚我们学会了二拍子的拍号、强弱规律及其指挥图式。歌曲除了二拍子外,三拍子也非常多,下面一首歌是几拍子?你听!
2.聆听范唱,教师边范唱边打三拍子的图式。
3.这首歌就是3/4拍。再听一次。模仿我的动作一起跟音乐做三拍子指挥动作。
4.学曲调:先学唱第一声部。用三拍子指挥图式边划动作边看谱唱。要求:放慢速度。分成两个8小节,二次学唱。(1)先学唱前8小节。注意1→i的跳跃要唱准,先想好音高再唱。
(2)再学唱后8小节。 5.学唱第二声部曲调,也分成两个8小节,二次学唱。 6.二声部合成(这是难点)。
(1)先唱好二个声部每句的第一个音,即:
(2)一句一句合成,唱好一句巩固一句。要求:集中注意力,自己唱一个声部,耳朵听到另一声部。使自己的声音溶合在集体声音中间。做好一句及时表扬。让学生体会到二声部声音和谐带来的悦耳快感。
7.在曲调二声部都非常有把握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步:填上歌词,不然的话宁可唱第一声部的歌词,千万不可为了完成二部合唱而破坏了音乐的美感。一定要加强平时训练,水到渠成。
8.配上打击乐伴奏。还可以加上口风琴二声部的伴奏等。一切从班级实际出发。9.要非常注意歌唱的流畅性与乐感,表达孩子们快乐的课间生活。
第五课 妈妈的歌
教 学 目 标
1.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作品中有唱不完的妈妈的歌。让我们走出教室,共同策划表现好 “唱唱我们的妈妈”表达“音乐与人”的亲密关系。
2.欣赏三首中外名家的“摇篮曲”,初步了解其风格特征。
3.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四拍子,并与二、三拍子进行对比学习。4.继续学习竖笛,吹好sol、la、si。
第一课时:唱《摇篮曲》;听《只要妈妈露笑脸》。
教 材 分 析
1.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这是朝鲜歌剧《血海》中的一首选曲。歌曲寄托了儿女对妈妈的一片深情以及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憧憬。亲情、爱国情,交融在一起。歌曲的基调明朗,情绪活泼,音调具有朝鲜民族的特点。歌曲可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的节奏轻快,旋律多同音反复,平稳朴素,但四个乐句的句末落音()高低跌宕,错落有致,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畅想和无限乐观的情绪。第二乐段的音调与前一乐段有着密切联系,但节奏舒展,与之形成对比,各个乐句旋律进行抑扬起伏,此起彼落,抒发了对妈妈深切真挚的感情。当第三乐句(“只要您呀笑一笑”)的旋律上扬达到高潮时,使人感受到一股奔涌而出的浓浓真情;而三连音节奏的运用则让人听到了儿女对妈妈的亲切呼唤。
2、.歌曲《摇篮曲》本单元的第一首由汪玲、杨存德作曲的《摇篮曲》,是一首由六个乐句加结尾的一段体歌曲。6/8拍,F宫调式。这首歌曲调优美流畅,婉转动听,六拍子的节奏更增强了动荡摇晃的感觉,在轻柔而稍慢的歌声中,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我”轻轻摇动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幽静画面。摇篮曲(催眠曲),这类歌曲的特点是优美抒情。演唱时要控制好气息,歌声要轻柔而优美,要唱好一字多音的歌词。并注意曲调中多次出现的变化重复。 教 学 内 容聆听《只要妈妈露笑脸》
1.这是一首孩子唱给妈妈的歌,选自朝鲜歌剧《血海》。
2.由于这首歌曲不长,曲调很流畅很动听,所以可以将歌曲用投影打出来或抄成歌片展出。3.初听歌曲。要求了解歌曲的内容。设问:(1)妈妈为什么不露笑脸?(2)妈妈什么时候露笑脸?
4.复听歌曲。感受朝鲜音乐的风格。设问:歌曲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音乐在节奏与旋律上有什么特征。
5.再次聆听歌曲:随音乐轻轻哼唱,体验孩子对妈妈的亲切的呼唤。学习《摇篮曲》
1.这是一首妈妈哄宝宝入睡时,唱给宝宝听的摇篮曲。
2.谈话:也许你已不记得婴儿期妈妈如何抱你、哄你入睡,但你可从影视片中,或周围邻居的妈妈哄小宝宝入睡的情景中,想像你当时的情况,这首歌就是歌唱那种情景的。
3.听范唱,教师做哄小宝宝入睡的动作。 4.再听一次。请看歌谱,这首歌的记谱与第三课的《愉快的梦》是一样的。上次我讲过那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这首歌谱同样也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请大家边听边打拍子。
5.为了把这一曲调的节奏唱好,我们先复习一下第三课《愉快的梦》的曲调。 6.用点谱法学唱第一乐句4小节(做到90%以上的学生都能唱好)。 7.在教师指导下再学唱第二乐句4小节。 8.学生自学第三、第四乐句(各4小节)。 9.能流畅、准确地完整唱好曲调后,唱歌词。
10.要求学生能用动作表演《摇篮曲》,投入角色(要指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第二课时:听、唱《摇篮曲》(舒伯特曲),讲4/4拍号;竖笛训练
教 材 分 析 1.歌曲《摇篮曲》
本单元中另一首歌曲《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这是他19岁时以克劳蒂乌斯的诗谱写的。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每个乐段分为两个乐句,每乐句都是4小节,因此结构十分规整:
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除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第二乐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由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 “X.X”,突出了“摇”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小小的对比,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慈爱的万千柔情。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作为艺术歌曲,除了旋律与歌词外,伴奏也是参与塑造艺术形象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手段,是歌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歌中伴奏音型“X X X X ”以及和声布局上采用主和弦与属和弦的交替,造成了安详的意境和摇篮摇动的形象,使这首著称于世的摇篮曲更具艺术魅力。
教 学 内 容
聆听、表演《摇篮曲》教学基本要求 1.本曲教学上采用一个曲目两种形式,既是欣赏聆听又作为歌唱表演,同时学习4/4拍号的知识。
2.听唱结合,听听唱唱,唱唱听听,以加深对这一名曲的理解及表演。
3.先聆听《摇篮曲》。(1)初听时要求能听清歌曲所表达的内容。(2)复听时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要能聆听伴奏如何为摇篮曲营造气氛,演唱者如何用歌声表现出《摇篮曲》的情感及风格。
4.师生讨论。
5.学唱《摇篮曲》曲调。
(1)在聆听两遍的基础上,对曲调已有所熟悉,先在教师指导下唱好第一句与第三句曲调。(2)第一句是两小节,教师先示范唱一次并让学生跟唱,同时边唱边划指挥图式。 教学提示:穿插讲解4/4拍的强弱规律及指挥图式。其中第三拍是次强拍,所以把第三拍上的“2·”唱得稍强一点,加上有附点稍长一点,“”作为带过去,这样“
” 就能唱好(切忌把“
”单独练习)(3)第三句即第5、6小节,在划拍的同时很自然地把第5小节“2·”及“3·”唱得强一些,第6小节装饰音在唱曲调时暂时不唱。
(4)剩下的第二、四乐句学生稍自学一下即能唱出。(5)连贯流畅地唱完整曲调,手还要划拍。
6.再聆听《摇篮曲》。要求学生随音乐轻轻哼唱。 7.跟着音乐唱歌曲。
8.重点指导唱好第三句,尤其是带装饰音的这一小节。
9.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录音范唱,心里跟着唱体验音乐的特征与风格。
10.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有感情地表演《摇篮曲》。音乐知识:4/4拍号 教学基本要求
1.穿插在歌曲《摇篮曲》(舒伯特曲)中进行。
2.第三拍是次强拍,特别要注意。其指挥图式是由里向外打,它的力度次于强拍的由上向下打,但比第二拍与第四拍要强。
3.顺带复习2/4与3/4。贺绿汀的《摇篮曲》是2/4拍,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3/4拍。 4.选择打击乐器为三首不同节拍的《摇篮曲》伴奏,就是带有三种节拍的对比及加深对这一音乐题材特征风格的认识。
5.听辨两种曲调是为了加强对二拍子与三拍子的最基本的单拍子的认识。竖笛“吹好Sol、La、Si” 教学基本要求
1.基本训练(1)手指的练习。(2)Sol、La、Si的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练习。 2.请你跟我一样吹。在教师带领下,模仿教师的吹奏。 3.按规定的节奏,开始用四分音符的Sol,结束用二分音符的Sol,自由创作曲调。4.进一步纠正学生吹奏的姿势,使不正确的姿势纠正在萌芽期。
开放式教学
1.让学生课后自己去选一首符合本课题的歌,唱给妈妈听。2.要求妈妈给孩子的唱写一个评语交给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该项活动的进行,也引起家长的重视与配合。
3.为下一节课全班开演唱会作好准备工作。
第三课时:听二首《摇篮曲》;开演唱会。教 材 分 析
1.大提琴曲《摇蓝曲》这首摇篮曲是我国已故作曲家贺绿汀的佳作,和他的另一著名作品《牧童短笛》同时完成于1934年。在欧州著名作曲家亚历山大·齐尔品来我国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中获得二等奖(《牧童短笛》获一等奖)。原曲采用三段体结构。第一段通过优美动听、真挚纯朴的曲调,描绘了一位慈母在摇篮边轻轻哼着催眠曲,轻拍着心爱的孩子催其入眠的情景。段出现了变化,仿佛风雨骤起,小孩被惊扰而感不安:
风雨渐止,一切又回复平静。平缓起伏的音乐主题再现,这是乐曲的第三段。结尾处音乐转入低音区,婴孩平静地进入梦乡的意境刻画得十分形象而传神。
作者介绍贺绿汀(1903~1999)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湖南邵阳县人。1923年起修习音乐,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投身于革命,1928年创作的《暴动歌》曾在海陆丰一带流行。1931年入上海国立音乐院学习。1934年所作钢琴曲《牧童短笛》与《摇篮曲》在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评选中分别获一等奖和名誉二等奖。此后进入电影界,为进步影片《风云儿女》、《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谱写音乐。“八·一三”事件后,参加救亡活动,创作了《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等风格清新的歌曲。1941年去苏区抗日根据地,在新四军鲁迅艺术工作团培养音乐干部。1943年到延安。解放战争期间任教于华北大学,并创作了《森吉德马》、《晚会》等管弦乐小品。解放后,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主要从事培养人才,并坚持创作,直至1999年去世前,笔耕不辍。半个世纪来,他共创作了3部大合唱、24首合唱、近百首歌曲、6首钢琴曲、十多部电影音乐等,并有不少论著。
3.管弦乐《摇篮曲》每当人们说到“摇篮曲”,就会想起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摇篮曲》,这是在他的两百余首歌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在古今摇篮曲中颇负盛名。歌曲具有民歌风格,曲调温柔美丽,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亲切祝愿。 歌曲采用二段体结构。每个乐段都由两个4小节乐句组成。前乐段曲调比较平稳,柔和恬静;后乐段则在两个乐句句首使用了八度大跳,抒发出母亲谛视着孩子而产生的幸福、激动的心情。歌曲的伴奏部分自始至终贯串着切分节奏,生动地模仿了摇篮摆动的律动。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的《摇篮曲》,虽然离开了歌词,但由于运用了丰富多彩的器乐音色,增强了音乐 表现力,不仅营造了歌曲所具有的温存、亲切、安详的气氛,还赋予这首曲子更多的色彩变化。摇篮曲——又称催眠曲,是一种抒情声乐曲或器乐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其音乐形象一般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特点。曲调平静、抒情,起伏不大,富有歌唱性,节奏平稳,律动均匀,以中等速度的6/
8、4/4和3/4等节拍为常见。伴奏往往模仿摇篮摆动的律动,和声语言简洁。
教 学 内 容
聆听大提琴曲《摇篮曲》
1.这是一首贺绿汀的名曲。在风格上有浓郁的汉族情调,表现妈妈在哄宝宝入睡时的情景。2.初听第一乐段。设问:(1)这是中国风格的音乐还是外国风格的音乐?(2)从这段音乐中,你感受到什么情景?
3.师生议论。
4.初听第二乐段。设问:这段音乐的情绪与第一乐段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5.欣赏第一、二乐段。边听边画画来表达你对音乐的感受。 6.聆听全曲。没有画完的可继续画,画完的同学看着你的画,想想是否与音乐的表达是一致的?可以作修改。
7.展示各人的画图,相互交流。
8.小结:妈妈在哼着曲子摇着摇篮,宝宝睡得多香啊!聆听管弦乐曲《摇篮曲》
1.这又是一首名曲,是德国勃拉姆斯创作的。原是歌曲,现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由于它的曲调优美动人,在音乐会上成为一些歌唱家和演奏家的保留曲目。
2.在欣赏器乐曲前,可先欣赏声乐曲,有条件的教师可以自己表演,让学生对曲调有初步的印象(把歌曲板书出来让学生边听边看谱)。
3.欣赏管弦曲《摇篮曲》。设问:你熟悉这曲调吗?乐队表现怎样的情景? 4.复听全曲。设问:你能辨别出几种乐器的音色?在教材中标出来。 5.小结:这是一首欧洲风格的摇篮曲。 自制弹拨乐器为歌曲《摇篮曲》伴奏
1.启发学生用家里的废料,如:线、尼龙丝、竹片、木条等进行制作。
2.教师简单介绍弹拨乐的基本要求,振动弦,运用弹、拨的方法来发出声音。 选择《摇篮曲》的词语1.目的是让学生用选择法来选出适合于该音乐作品的风格与特征的词语。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在自己选择的基础上集体讨论。2.通过复习三位著名作曲家作品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所以在活动时,先听这三首作品,再独立思考进行选择。3.不要搞标准的答案,凡是属于慢、亲切、轻柔、深情、平稳等均可,反差太大的要给予指出,如雄壮、有力等,当然是不符合的。
“唱唱我的好妈妈”演唱会
1.各组交流自己选的歌曲、乐曲,并推选代表。
2.由班长或课代表主持开班级演唱会,并邀请几位同学做评委。 3.评委宣布评委会的评选结果。
第六课 少年的歌
教 学 目 标
1.少年是人生的花季,他们最富于憧憬、最有朝气、最少保守,但“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也增加了”。本课四首中外少年歌(乐)曲,以不同的情绪反映不同时代少年的不同生活,这就是音乐人文性主题的一种表现。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音名及变音记号——升记号唱法。 教 学 内 容
聆听《牧羊姑娘》 1.介绍同名歌曲的歌词,以便了解乐曲所描绘的基本情绪。2.看着教材上的谱例,教师用钢琴奏出其旋律,简单分析该曲调由高向低的下行进行,使音乐显得苍凉而悲伤。3.欣赏双簧管独奏《牧羊姑娘》全曲。设问:双簧管音色演奏的这一乐曲给你的感受如何?是悲哀的还是欢乐的? 4.对照着《牧羊姑娘》原歌曲的歌词,你想像到穷苦的牧羊少女的凄凉的生活吗?再次聆听本曲。
5.小结:这是旧社会少年的生活缩影的歌。 聆听《小机灵的歌》
1.设问导入:谁看过日本动画中《聪明的一休》?谁能说说一休的聪明伶俐的方方面面? 2.欣赏:《小机灵的歌》。这是动画中的主题歌,表达了对一休的赞美之情。要求:边听边看着课本上的歌词理解歌曲的内容。
3.复听时要求学生随音乐哼唱。
4.在二次欣赏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编简单的歌词,最后的“小一休”改为X X X。 5.随音乐唱主题后,配上自己编的歌词,在音乐伴奏下表演“唱唱周围的小机灵”。 6.小结:这是机灵少年的歌。 表演《我是少年阿凡提》
1.阿凡提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你能说出他的英雄事迹吗? 2.这是一首诙谐情调的歌曲,这首歌曲学生接触不多,所以要多让学生听录音范唱感受它的风格特征。
3.在学唱曲调前讲解音名与变音记号——升记号“#”。(1)要讲解音名是健盘上固定不变的音高名称,而唱名,尤其我们现在教材中的简谱唱名的音高,是不固定的、流动的,通过具体歌曲说明。如本歌是1=C,《摇篮曲》(舒伯特曲)是1=F,《哦!十分钟》1=D,《大家来唱》是1=C等。(2)通过本歌第一乐句的第3小节
与 的比较区别中讲解变音记号的作用。,从唱的音高中让学生听
4.曲调学习可分为三部分,教师的指导重点在第一部分的曲调,即从第1小节到第17小节。而在第一部分中间,主要是头4小节及第13小节到第17小节。因此这9小节可以通过听唱与跟唱法学习,其它部分可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部分即从第18小节开始到结束比较有规律,可以组织学生自学、互学进行学唱。
5.歌曲是以第一人称“我”演唱的,所以每一位学生在歌唱时,必需在歌声中体现角色的风度与气质。
6.伴奏的配置:
(1)口风琴双音弹奏有困难的班级,可以用两支口风琴二个声部伴奏,以降低难度。(2)打击乐的选择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把学生的方案归纳试奏,通过集体讨论选择一至二个方案伴奏。
7.歌词创作“谁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拓展他们的思路,这是综合能力的显示。
8.结合歌词创作进行小品设计与排练。各组可以施展集体的智慧创作表演。表演《小小少年》
1.这首歌通过媒体在少年中流传很广,要唱这首歌曲有两个问题。首先是把握好风格与情绪,因为这首歌反映的是从儿童到青年的过渡阶段少年的多变心理状态。其次技术上的问题,弱拍上的附点八分音符;每句的弱拍起唱。后半部分基本上是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
2.因为有一定难度,所以还得从聆听范唱切入,以加强对作品的感受。
3.在学唱曲调中结合进行附点八分音符节奏的学习,在实践中去掌握其节奏时值。 4.学唱曲调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乐段的8小节,第二部分是第二乐段的8小节。
(1)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教师指导学唱第一乐句的4小节,这一乐句的难点是:这两种节奏。运用上一单元获得的4/4拍指挥图式,用划图式的方法解决节奏难点,如果第一乐句解决得好,第二乐句学生就能自学解决。另外要注意大跳的音准:
(2)第二乐段也是要解决好第三乐句,即:
最后第四乐句就能迎刃而解。第二乐段的重点是二声部的谐和有一定难度。如果班上有口风琴吹得较好的同学分别支撑一下,可能会解法得快些,但关键还是要锻炼学生唱一声部听另一声部的能力。5.这首歌曲的演唱,声音既要明亮,同时要稍稍略带忧虑烦恼感,以表达这一时期少年的复杂的心情。
听辨活动 1.这是两条与
节奏的对比练习。通过对比听辨,加深对这两种附点音符的理解。
。2.第二条的附点八分音符均在第二拍弱拍上,唱好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加以提示。音乐知识:附点八音符
1.从骑马的 的象声词节奏中形象地进行附点八分音符的知识讲解。
。2.从连音线的图解中讲解附点八分音符时值3.对附点八分音符的掌握必需从本歌的歌曲实践中体验。4.附点八分音符的教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同样要对附点作用的强化讲解。在唱奏中对带附点的音要强调重些,而附点后面的音可弱化,这样一强一弱,附点就突出了。
5.将 学生对
第七课 回声
教 学 目 标
1.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大自然现象,它充满了幻想与乐趣。本课的四首作品正是反映了音乐与自然的这一主题。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吧。
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力度记号:f、p,并进行情景创作活动。3.继续学习竖笛吹奏技巧——长音的练习,并进行二声部的吹奏表演。
教 学 内 容聆听《回声》
1.欣赏《回声》设问:你听听这支歌讲些什么?这支歌的歌名叫什么?
2.介绍《回声》是一首无伴奏合唱的世界名曲,从16世纪至今仍是一首经典的合唱曲目。 3.复听《回声》;边听边看教材中的歌词,听了这首歌使你联想起什么? 4.师生议论。 改成 的练习,是为了巩固 的技巧的强化而编制的大量的连续的 加深节奏的记忆。5.我们来做回声的游戏。
(1)介绍方法:刚才这支歌表演是采用一支小型合唱组(几个人)间隔一小节追随一支大型合唱组,形成声音力度强弱的对比,表现出回声的效果。我们也学着做一下,我们全班45人对5人。5人模仿45人发出的声音:“噢”“噢”。
(2)各组自己设计语言,做回声游戏。6.选一组做得效果最佳的表演。 7.小结:我们自己做了“回声”的实验。在音乐标记中“f ”代表强,“p ”代表弱,它是意大利文强与弱的第一个字母。
竖笛:长音的练习1.复习长音
2.练习:
要求音色统一,声音谐和。
3.练习“”五音的指法。
4.吹练习曲(教材谱例)。
5.分句练习《划小船》(4小节一句),注意两小节换气。
6.游戏:小汽车与大卡车。由两组学生,一组是小汽车,一组是大卡车,其他同学闭上睛(或背对着以上两组同学),要求:听辨是哪一组按喇叭。
7.编创合奏曲(填空练习)。(注意声音的和谐)。 聆听《羊肠小道》
1.音乐导入:听这是什么动物的叫声?播放《羊肠小道》的引子部分的驴叫。 2.介绍作品名称及组曲《大峡谷组曲》。
3.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这一部分你能听出驴叫声及驴子在山谷的羊肠小道上山下山的走路声。设问:在这一段音乐中你能想象旅游者骑着毛驴的情景吗?边听讲边编一个小故事,这一段主奏的乐器叫什么名称?
4.谁能讲讲你从音乐中听的故事?
5.欣赏乐曲第二部分。提示:如果说第一部分主要是描写驴子的,那么这一部分主要描写的是什么?你能想像吗?
6.师生讨论。
7.复听第一与第二部分。提示:两部分连起来欣赏故事就较完整了,你能编出来吗? 8.完整欣赏全曲。
9.小结:山谷里的景色真美啊!大自然真美啊! 表演《友谊的回声》
1.刚才我们做了“回声”的游戏,再听一首歌曲——《友谊的回声》。 2.讨论歌曲内容:为什么称“友谊的回声”。 3.学唱曲调:
(1)教师示范曲调,要求学生仔细听并手划指挥图式。(2)先学习四行谱:前面8小节大家自学。接下去部分由教师唱。自学的时候一定要用2/4拍指挥图式一边划拍,一边轻轻的唱谱把音高与节奏唱准。
(3)师生接唱四行歌谱:即学生唱前8小节,教师接唱后面的16个小节(教师后面的16小节大量是切分节奏,所以学生有困难,通过教师范唱学生听唱逐步解法)。师生交换接唱学生完整唱第一乐段的四行谱。
4.学生自学第二乐段(最后的14小节歌谱)。
5.完整唱全曲。中间部分的,要表现出回声的效果。
6.教师要指导学生唱好歌曲的意境,把作品所描绘的景色表现出来,歌唱时脑海中要有画面。 音乐知识:力度记号f、p
1.力度是音乐情绪的重要手段之一,力度记号是记录力度强度的标记。
2.课文第41页三幅画,从人数的对比上可以看出力度的表现要求越来越高。第一幅图:一人与众人,很显然,若以同样力度起唱,他们的音量对比是p-f。第二幅图:一人与三人,虽然在力度上可能有些差别,但要表现p-f,必需作些技术上的处理。
第三幅图:一人对一人,那就必需在声音技术上作精心的处理,才能做到f-p的要求的效果。
3.这幅图的力度效果练习,是一个由能自然到人为加工的过程,让学生对力度记号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表演《山谷静悄悄》
1.情景导入:山谷里有声音就会产生回声,没有声音的时候是怎样的呢?山谷里有什么景色呢?
2.聆听范唱第一乐段。 3.师生讨论:山谷有雾,有花,有小白兔,所以没有声音,静悄悄的。 4.再听听有什么声音。——范唱第二乐段, 5.“叮咚叮咚”是什么声音? 6.学唱歌谱。
(1)先唱第一乐段。前4小节和第7、8小节学生唱,中间第5、6小节教师接唱。要求划4/4拍指挥图式。谁能完整唱第一部分的站起来唱!注意八分休止符。
(2)第二乐段各人自学,注意八分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顿音记号。(3)讲解渐强、减弱()记号
(4)完整唱歌谱。注意前奏与问奏,进入要整齐,边唱曲调边划4/4指挥图式,注意各种记号。(教师的伴奏要优美、动听、和声配备要简洁明快。)
7.完整听一遍范唱:你能想像歌中的意境吗? 8.带着你想像的意境,有感情地表演《山谷静悄悄》。编创与活动:到山谷去旅游
1.把本单元的内容整合起来,加上各种手段(打击乐、自制乐器、人声等)创设旅游情景。 2.形式可以各组,也可以几个人,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大家策划创编。 音乐知识:渐强、渐弱
1.渐强、渐弱的标记很形象化,学生一看就懂,不必花太多时间讲理论。2.结合《山谷静悄悄》穿插进行讲解。重在实践运用。
第八课 童 心
教 学 目 标
1.童心与童趣是连在一起的,他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我们要珍惜这有限而宝贵的“小孩世界”,使其如春天一样充满生机。让我们尽情地歌唱这充满朝气、欢乐的时刻。
2.用现代舞为歌曲即兴伴舞,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渲染这充满诗意的童心世界。
教 学 内 容
聆听《山童》教学基本要求
1.合唱曲《山童》是近年来创作作品中较优秀的作品之一,音调民族风格浓郁,歌词充满童趣,形象生动,内容带陈述性,层层深入,很受听众喜欢。
2.这首合唱曲较长,有条件的学校在欣赏时最好能把谱输入电脑,上课时随录音放映,学生看着歌谱能了解内容,欣赏才能有效果。至少把歌谱能抄出来供学生了解。
3.有时间最好能欣赏两次:第一次了解一下表现的内容,第二次从音乐中领悟山童在山间的活动,从而获得主题——童年多美好的意境。
聆听《真善美的小世界》教学基本要求
1.介绍迪斯尼乐园的背景。如有录像片、VCD音像资料插放,学生更为欢迎。 2.欣赏全歌:边听边划 2/4 拍指挥图式。
设问:你能听清楚歌词的内容吗?你能区分歌曲的段落吗?为什么? 3.师生讨论。 4.复听全歌。
要求:选择两件打击乐器,当你听到音乐转入第二乐段时,换一件打击乐器伴奏。 (也可设计两个动作,表示乐段的区分。) 5.再欣赏全歌。
要求:可以边听边哼;可以边听边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如唐老鸭、米老鼠、白雪公主„„(教师准备些头饰、面具等道具供学生选择)随音乐的节拍跳自己设计的舞步,把我们教室想像是一个迪斯尼乐园,大家尽情地玩吧。(对音乐的分乐段,要用不同的动作能表现出来。)6.小结:童心在小世界里尽情地抒发吧!
表演《荡秋千》教学基本要求
1.荡秋千既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项很有乐趣的休闲活动,儿童特别爱玩。贵州的仡佬族儿歌中的玩荡秋千是多么有趣!
2.听范唱,唱一遍歌,唱一遍曲。
设问你能听出这里有几句是重复的乐句。
3.学唱第一乐段曲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
(1)提示:这是一首欢乐的歌曲,速度应该稍快,但在开始学唱曲调时,可放慢速度。另外学唱曲调必需要打拍子或划 2/4 拍指挥图。
(2)难点与重点:十六分音符的节奏、附点四分符点节奏要唱好; “”、““”两处的大跳要唱准;八分休止符要断开。
4.学唱第二乐段曲调。学生自学。 5.用稍快的速度流畅地唱全曲。 6.欢快地表现儿童们在荡秋千时高兴玩耍的情景,有感情地表演《荡秋千》。
表演《小孩世界》教学基本要求
1.这是一首富有童趣想像的歌曲。内容似乎有些异想天开,但是这就是儿童的丰富的想像力。 2.歌曲的识谱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读谱解决。学唱曲调还是分两个乐段分别学唱为宜。在学唱曲调前范唱是不能缺少的环节,完整的有感情的范唱能激发学生学唱的欲望,给学生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
3.第一乐段的识谱教学有这样难点:
(1)附点节奏,这首歌的附点节奏很多,很重要,它能形象地表现儿童欢快的性格。(2)第四乐句的四级分解和弦的音准,要进行指导唱准。
(3)2/4 拍的节拍感,要求学生一定要划指挥图式,突出强弱,唱好节拍感。
4.第二乐段识谱的难点是二声部的和谐。前二句是和声式的,后二句是复调式的。所以难度不小,从班级实际出发,可以适当降低难度,作些改变。 5.如果第二乐段能唱好,结束句就容易唱好。
6.完整唱全曲时要唱出两个乐段的情绪上的对比,尤其第二乐段的开始两句,节奏拉宽要唱得舒展、赞美,与前后形成鲜明对照。
7.歌曲的处理要突出欢快自豪的情绪,速度稍快。
为歌曲伴舞
1.由于这首歌曲富有现代的气息,曲调带有通俗歌曲的风格,因此建议用现代舞动作为歌曲伴舞,更能表现其风格特征。
2.只要是双拍子的现代舞步都可以,如迪斯科舞步、恰恰舞步等。 3.选择打击乐为歌曲伴舞,烘托其气氛。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荡秋千》、《山童》。 第二课时:《小孩世界》。
第三课时:《真善美的小世界》;总复习。
教 材 分 析
1.合唱曲《山童》
这是一首汲取我国西南地区民歌音调因素而创作的儿童合唱曲。
歌曲通过以第一人称出现的主人公——山童的耳闻目睹,展示了色彩绚丽、音响纷繁的山间景物,生气盎然,诗意浓郁,更充满谐情童趣,令人心驰神往。 歌曲可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旋律跳荡,节奏活泼,表现了孩子快乐舒畅的心情和对美好景物的热情赞美,同时又以多种多样的衬词,惟妙惟肖、有声有色地模仿了羊儿的踢踏鸣叫,河水的流淌喧哗,鞭儿的挥动作响,呈现出一幅诙谐、生动的有声图画。这个段落的后半部分撷取前面旋律进行中由“mi”与“si”构成的纯五度音程,运用重复、模进的手法加以展开,最后乐句由低而高连续上行,喻示了由静到动,由暗到明的山间黎明的景象。 紧接着一个节奏舒缓、起过渡作用的乐段把歌曲引入第二个段落,这个段落的节奏平稳、音调起伏,同主音大小调频频交替,营造了优美恬静却又充满生气的、如梦如画的意境。 随后,一个由同音反复构成的节奏性间奏打破了山间的宁静安谧,随着太阳冉冉升起,万物苏醒,山林变得热闹起来,这就是歌曲的尾声。调性转为原调,速度增快,词曲的材料均分别取自前面两个段落。最后再现了过渡性乐段并作了扩展,连续地用二分音符长音一字一音地唱出歌曲的主题——“童年多美好”。
2.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
这是一首歌唱美国“迪斯尼乐园”的歌曲。
在美国有两个迪斯尼乐园,它们都以已故美国著名的动画片大师、米老鼠形象的原创者——沃尔特·迪斯尼的名字命名的。乐园每年吸引了来自全世界数以千万计的游客。在这里,你能看到由人所扮演的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在欢迎你;在这里,既有富于教育性的文艺节目,又有根据民间传说、神话、科学幻想为题材编成的“冒险乐园”、“未来世界”等等,使人兴趣盎然,流连忘返。这首歌曲表达了人们在这个小小世界中感受到的美好和欢乐以及对真善美这一人类心灵崇高境界的赞颂和追求。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A段中每个乐句都是从弱拍开始,从低音向上大跳,跌宕起伏,充满活力,表现了游人们的欢乐情绪。B段为副歌,由强拍开始,旋律平稳,优美,节奏舒展,与A段形成对比,这是人们对真善美小世界发自内心的赞叹。
美国杨百翰大学艺术团几次来我国演出时,都以这首歌作为终场曲。在演唱中加入了口哨,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并在音乐上使用了多次的转调。热情的演唱在乐队的烘托下,丰富和加强了歌曲的艺术感染力。
3.歌曲《荡秋千》
《荡秋千》是一首曲调活泼跳跃,节奏明快,反映仡佬族儿童生活情景的童谣,结构方整而短小。可以把它看着是一首三乐句结构的对称性极强的单二部曲式。除第二部分的首句与第一部分的首句同尾换头外,其余二个乐句完全一致。旋律的调式音阶“1、2、3、5、6”五声宫调式。A段的第一乐句有着鲜明的个性,曲调质朴流畅,口语化的旋律平稳而亲切,第二乐句词曲营造的意境浑然一体,在旋律上先是一个三度小跳“6→i”,继而下行六度大跳 “i→3”,再一个七度大跳“”,把秋千“上下来回”荡来荡去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第三句子又回到了平稳的旋律线上来,它似乎是荡秋千的儿童陶醉了,自由地飞荡,情景多美啊!
4.歌曲《小孩世界》
是一首曲调明快、活泼的儿童合唱歌曲。2/4 拍,大调式,二段体结构。歌曲表现了人们向往美好的童心世界,追求愉快欢乐、和谐的生活。歌曲的第一乐段共有四个乐句,节奏规整,曲调欢快。第一乐句与第三乐句是旋律的完全重复,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在前乐句上作了四度、二度上移的旋律模进,特别是每个乐句的句尾都运用了相同的节奏型“”,衬词“啦”更增强了欢乐情绪的表现。第二乐段节奏舒展,曲调优美抒情,旋律进行出现在高音区与第一乐段形成了对比,表现了宽广的山野风光,紧接着富有跳跃的节奏音型与八分休止符的运用,使得歌曲更为活泼生动,同时带有复调式对比性的第二声部烘托,抒发了孩子们快乐的童心世界。尾声以级进下行的曲调,渐弱的声音,表达了人们对美好高洁的境界的向往。
第三篇:新苏教版第七册音乐全册教案
新苏教版第七册音乐全册教案
教学总思路:
本册是以《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新教学理念为导向,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既面对了全体学生,又关注了个性发展;既提倡了学科综合,又鼓励了音乐创造;既弘扬了民族文化,又理解了多元文化;即重视了音乐实践,又完善了评价机制,是创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之一。新理念、新方式带来了音乐课堂的新变化,首先是学生学习兴趣大增,教学手段、评价都发生了变化,音乐学习课堂充满生机。学生音乐、艺术综合实践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充分展现。知识、技能与音乐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学以致用。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形体)语言通过小组式、开放式、探究式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为学生有效学习,教师能力充分施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教学总内容:
欣赏曲:21首;歌曲:21首;竖笛曲4首;集体舞2首;表演、创作、采集与分享等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和沟通;有效地体现审美、情感、创造的价值观;有效地体现教师的组织、主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主体作用;有效地体现文化素养,体现“人文价值”主题,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高尚情操、开拓创新、合作精神,使教学寓教于乐,学生知情达理。
第一单元《蓝天白云》
教学内容:
听:“蓝天白云”“朝景”“放风筝” 唱:“我爱我的家乡”“美丽的黄昏”“捉泥鳅” 动:“露一手” 竖笛:“小白船” 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常规课》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教学效果良好。教学内容
一、常规歌训练
1、学唱“上课歌”,集体创编动作
2、用音乐告诉学生,起立、坐下等基本常规
二、节奏训练
ta t t ta a ta a men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0 | t t ta t t ta t t t t ta
三、卡农训练
1、音阶练习(用手位帮助);
2、单和弦练习;
3、轮唱练习。
第二课时《我爱我的家乡》
教学目标
一、学唱《我爱我的家乡》歌曲,让学生在层层深入的音乐实践中自然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并结合美术、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欣赏《蓝天白云》,感受小鸟在蓝天自由自在的飞翔。
三、创设情境,设计简单而实用的歌曲图谱,使学生浅显易懂的理解和学习歌曲,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自己家乡的美好景物编成歌词; 难点:唱好连音线,用美妙的歌声赞美祖国。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律动:《蓝天白云》请你们跟我这样做。
2、问:你听到的是一段怎样的音乐?(学生回答)这音乐给我们感受到小鸟在蓝天自由自在的飞翔
3、复听音乐。引:让我们带着不同的感受再次聆听音乐吧!
二、主动探究,学唱歌曲。
1、在这美妙的音乐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出示家乡的画面),我们用什么形式来表达家乡的美丽呢?歌声!
2、老师范唱。
3、师生接龙哼唱。
4、学生独立哼唱。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如吹口哨或用“lu”、“la”哼唱、视唱等。
5、给旋律取名字,引:这么动听的旋律,我们取个名字——“我爱我的家乡”。?
6、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歌词,学唱歌曲。
7、采用接唱方式学唱歌曲。
8、引导学生用优美、活泼的情绪及自然的声音演唱。
9、分组讨论:可采用哪几种形式来演唱?。①、加上人声:朗诵词,学生的欢呼声等。
②、加上乐器:模仿同学们上学的脚步声、读书声、课间玩耍声等。③加上简单的形体动作表现家乡的情景。
三、创作实践,拓展迁移。
1、激发创作欲望,根据图片,师生共同创编歌词
2、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创编,教师巡回参与,四人为一小组,创编歌词:。
3、各组展示新作品,师生共同演唱新创编的歌词,并评选出最佳作品。
5、各组展示创作表演成果,师生评价。
四、课堂延伸。
1、作业:你还能创编出几首不同歌词的歌曲?
2、各组唱着自己创编的歌曲愉快地出教室。
第三课时《美丽的黄昏》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三部轮唱歌曲《美丽的黄昏》,巩固已初步掌握的合唱技能,要求用优美、和谐的声音较好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2、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去表演歌曲。
3、通过欣赏,培养学生听辨乐器音色的能力,了解器乐曲塑造音乐形象的特点,感受乐曲的形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唱好三部轮唱。教材分析:
《美丽的黄昏》是一首简易而富有效果的三部轮唱曲,3/4拍,全曲只有三个乐句,一、二乐句构成美妙的三度和声,第三乐句连续的“do”音进行实际是主音的持续,在轮唱过程中实际形成了三部合唱曲“叮咚叮咚”描写平静的教堂钟声,使全曲显得宁静而美妙。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1、节奏练习: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0 | t t ta t t ta t t t t ta
2、视唱练习(!)、出示旋律:p2(2)、练习一声部视唱。(3)、练习三部轮唱。
二、感受歌曲
1、观赏画面“黄昏情景”,同学们,这幅画中你看出了什么?能说一说吗?如我们用歌声表达的话那就更美了,请听------。
2、听范唱《美丽的黄昏》,体会歌曲的速度、情绪。
3、学唱歌曲。(1)、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2)、根据歌曲的情绪,给三个乐句加上渐强、渐弱记号,再唱一唱。(3)、用不同速度演唱这首歌曲,说说表现的情绪和意境有什么不同。(4)、第一遍齐唱,第二遍分三组轮唱。甲组先开始,唱至第二行时,乙组从头开始;乙组唱第二行时,丙组从头开始。
4、完整演唱歌曲。
三、综合练习
1、歌曲《美丽的黄昏》轮唱时,可用动作或队形变换来配合。
2、动作:为三个乐句分别想一个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
3、队形:按轮唱声部进入的顺序,用不同的队形,边走边唱。
四、欣赏《朝景》
1、初步听赏全曲。
2、试哼唱书上旋律,它在乐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
3、选择乐曲与小伙伴合作表演。
五、小结
第四课时《捉泥鳅》
教学目标
一、学唱歌曲《捉泥鳅》。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我们可以“学习”泥鳅的本领。
二、认识四四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
三、欣赏(童声合唱)“放风筝”。
四、学吹竖笛“小白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活泼地心情演唱好《捉泥鳅》歌曲;
难点:创编“捉泥鳅”的动作,用竖笛吹好“小白船”歌曲。教学过程:
一、欣赏〈放风筝〉
1、师: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确,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吗?
师:那么,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生:春天可以放风筝。
师:现在请大家听赏〈放风筝〉乐曲。
2、跟着音乐感受〈放风筝〉的心情,用动作来表现。
二、音乐引入 学唱歌曲
1、同学们我们放着风筝来到了田野,你们瞧,一群小朋友在干什么?——捉泥鳅;你们捉过泥鳅吗?捉起来容易吗?请你们听他们是怎样捉泥鳅的。
2、教师范唱
3、用声势感受歌曲旋律
4、师:这首歌曲是几几拍?四四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
5、视唱歌谱,感受强弱次强弱规律师
6、按节奏朗读歌词
7、跟琴学唱歌曲
三、创编动作
1、观赏玻璃瓶中的泥鳅的动作
2、根据歌曲集体创编泥鳅动作,创设情景进行表演。
四、学吹竖笛“小白船”
1、视唱“小白船”旋律,感受唤气处。
2、学吹高音ri mi 3学吹歌曲“小白船”
四、小结
第二单元《唱游在森林》
教学内容
听:“彼得与狼”“森林水车”“卡农歌”“第一交响曲” 唱:“绿色的祖国”“银色的桦树林” 动:采集与分享 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欣赏《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1、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片段,初步辨别出主人公彼得和动物朋友的有趣的音乐形象和不同的乐器的音色。
2、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游戏、创编、表演。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学习,生生合作学习。以多种方式来辨别各种角色所用的不同音色。了解各种乐器的名称。
教学难点:能够初步辨别管弦乐的不同音色 教学过程
一、唱游课导入:
今天老师要带领你们去进行一次快乐的音乐之旅。
1、好,让我们走进音乐《快乐击掌》,全体学生随音乐边跳边进场。音乐中同伴间互相交流。
2、《镜子中的我》会让女孩子更加美丽、挺拔。在音乐中来做芭蕾手位。(主要是女孩子形体训练。男孩子允许不跳)
3、我们来乘上小火车。(练声)5---6---7---1---。呜-----美丽的牧场到了,你们听:好可爱的小动物。(练声)小黄狗、小花鹿、小青蛙等的叫声。1=D上升到1=F 《小奶牛》要来表演节目了,我们可以为它(唱歌)(打节奏)
小奶牛说:谢谢大家。我们是好朋友。
二、欣赏: 牧场好大啊。牧场边的大森林里住着少先队员彼得和他的动物朋友,当然还有狼呐。现在让我们去听一听、看一看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片段。
1、在美妙的音乐旋律中来认识童话里的人物和动物以及观赏大自然的美景。老师演示课件中音乐童话故事。学生欣赏一遍。
2、好看吗?这个交响童话叫什么?里面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彼得是怎样的形象?请小朋友表演主人公彼得的形象。要表现出勇敢、机智的少先队员的形象。
3、在音乐里分别出示小动物的片段。学生创编动作。
4、作曲家在交响童话中,将不同的乐器表现不同的人物、动物。
5、老师提问:你们知道彼得的形象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6、老师出示音乐游戏。介绍并讲解:上面有哪些乐器?下面是谁?谁能玩这个游戏。请两个小朋友上台来做游戏“点击”乐器,然后说出小提琴代表少先队员彼得。长笛代表小鸟。从音色中辨别人物和动物。
三、说一说:分辨每种乐器演奏所代表的人物形象
1、让我们通过音乐游戏来了解。
音乐游戏:听音乐,猜猜我是谁?学生分组做游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索学习。
2、这首交响童话好听吗?叫什么名字?
3、你最喜欢什么乐器模仿哪个角色的音乐?
八、编一编:你能听音乐,根据不同的角色编创人物、动物动作? 除了听音乐创编动作,你还想用什么方式创编?
1、分配角色表演
2、谁今天还能想出新的表现方法?(编写童话故事)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大胆创作。(师生共同表现)表演:每人选择不同的角色;写童话故事。
九、想一想:
这个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只要团结起来,勇敢而机智的进行斗争,任何貌视强大的敌人都是可以战胜的。(每个学生写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在全班面前,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十、小结:愉快的音乐之旅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坐上雪橇车,踏上回家的路程吧。(集体舞:铃儿响叮当,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边唱边跳离开唱游室)。
第二课时《绿色的祖国》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柔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绿色的祖国》,了解演唱形式。
2、欣赏《森林水车》,让学生感受水车轮子转动的声音。教学重难点
初步表现歌曲的意境,演唱时应注意气息平稳,并随旋律线的起伏自如地演唱。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发音练习
二、导入:
1、你们有没有见过小树林?还记得它的特点吗?
2、小树林中,最抢眼的是什么颜色?为什么是绿色?
3、你们能描绘一下不同季节的小树林吗?
4、展示不同季节小树林的图片,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加深他们的印象,并对此展开讨论,再把讨论的结果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三、学唱新歌:
1、听歌曲范唱,初步把握歌曲的情感,2、跟琴轻声演唱歌曲旋律;视唱歌谱。
3、轻声跟着钢琴伴奏哼唱歌曲,要求学生能唱准歌曲的节奏,对一些歌词集中的地方要唱清楚每个字,不能含糊地带过。
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演唱哟应注意音准,速度和节奏。
四、欣赏《森林水车》
1、我们用歌声表达了《绿色的祖国》,现在我们体验一下绿色森林中,水车轮子转动的美妙的声音。
2、听赏《森林水车》
3、跟着音乐感受水车轮子转动的声音。
五、音乐游戏
1、教师宣布游戏规则: 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这个游戏的题目叫做《找一找》。老师这儿有只可爱的流氓兔,过会儿我会把它悄悄地藏在一个小朋友身边。老师还要请一个小朋友来找一找,小兔藏在了谁身边。在他找的过程中,其他同学边拍手边唱歌,可以给他提示,但是不是用目光(眼睛老盯着藏玩具的小朋友、或者直接告诉他,而是用你们的歌声和掌声的变化来进行提示。找玩具的同学离玩具越远,歌声、拍手声越响;离玩具越近,歌声、拍手声越轻。明白了吗?希望大家要遵守游戏规则。
2、教师总结:离玩具越远,我们的歌声就变强,而且是()变强,还可以用哪个词。对了,是渐渐变强,所以我们就把这个变化叫做渐强,它是这样表示的〈。你还能想出用怎样的图形来表示呢,也可以用一组图形来表示。反过来,谁来说说看?(声音越来越弱)。也来画画,好吗?
谁来用你的手势来表示渐强渐弱。
3、结合游戏来演唱歌曲《绿色的祖国》
六、课堂小结:(略)
第三课时《银色的桦树林》
教学目标
一、认识切分节奏×××,并运用在歌唱中表达奔放、欢畅的感情。
二、学习歌曲《银色的桦树林》,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运用歌声,体态律动表达无限深情的心情。
四、欣赏《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运用声势、体态律动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切分节奏 ×××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孩子们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进入教室。
二、节奏游戏:
放课件:哎呀孩子们真高兴,你们看谁在看着我们呢?看看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出示课件)
1、课件中出现叫卖的声音“约豆腐”这是什么声音。谁能模仿一下,这三个字中谁的音又长又重?
2、师:在生活中也有这种节奏的语言,你来想一想,如果想出来告诉老师。
3、师:这种节奏在音乐中是这样表示:× × ×(出示课件)
三、学习歌曲:
1、学生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
同学们的表现真出色,现在你们放松一下,我带你们到“加拿大”去旅游,你们听他们用音乐欢迎我们呢。(学生听音乐)
2、听到音乐感受到了什么?你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出来吗?
3、用柯尔文手势感受歌曲音高的位子。
4、随琴轻声唱歌词,学生边唱歌词边加入拍手。
3、学生随着琴完整的唱歌词。
四、表现歌曲
你们想为歌曲加入什么?(学生加入打击乐、舞蹈律动来表现音乐)
1、全班展示,孩子们让我们随着音乐跳起来吧。
2、老师示范动作。
3、师生展示。(你喜欢哪一种动作把它加入到你创编的动作中去)
五、欣赏《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
1、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现在请大家休息一下,听赏一首乐曲《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说一说乐曲表现了什么情绪?
2、熟悉一段书上的旋律,并用不同的速度演唱,你觉得音乐情绪上有什么样的变化?
3、跟老师用三部轮唱的方法唱一唱。
七、小结
第三单元《采金秋》
教学内容
听:“丰收歌”“霍拉舞曲” 唱:《采金秋》《恰利利恰利》《丰收之歌》 动:集体舞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采金秋》
教学目标
一、学唱《采金秋》歌曲,观察秋天,激发学生生活的情感进行表演。
二、欣赏“丰收歌”,学跳丰收舞。
三、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主动意识。教学重难点
唱好后十六分音符及下滑音,学跳丰收舞,即兴表演《采金秋》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丰收歌”
1、律动:同学们,请你们听着音乐跟老师一起跳起来吧(音乐:“丰收歌”。
2、谈话:你们跳完后,对音乐有什么感受?描写了什么场景?
二、新授《采金秋》
1、引入:你们看到了那么多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一起去采金秋吧。
2、聆听范唱,了解节拍及乐曲的基本情绪。
3、我们用拍手的方式伴奏。
4、随乐用la哼唱两遍。
5、随乐学曲谱、视唱。
6、朗读歌词,随乐唱词。
三、歌曲艺术处理。
1、小组讨论处理方案。
2、交流、讨论、实践。
3、综合讨论意见,是总结:第一和第三乐段要唱得欢快而有弹性,第二乐段要唱得连惯二抒情;吐字要轻切、清晰。以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
4、各组按要求联唱,并展示。
5、创作不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四、拓展
1、按“起承转合”填空创作歌词。演唱自己作品。
2、交流研究性学习成果。
3、鼓励学生针对歌曲很多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4、收集或自己创作有关秋天的音乐。
五、结束。
第二课时《恰利利恰利》
教学目标:
1、学习印度尼西亚民歌《恰利利恰利》,感受劳动歌曲的音乐特点。并能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劳动场景。
2、能用竖笛演奏歌曲的二声部。
教学重点:
通过体态语言、乐器演奏表现出歌曲的愉快情绪。教学难点:
歌曲的二声部合唱要配合得和谐、自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创设情景(旅游观光车)
2、游戏:打击节奏 xxx xx | xxx xx |
3、风光片:印度尼西亚
4、学生交流平时对印度尼西亚的了解与观后感。
二、学习新歌
1、范唱歌曲《恰利利恰利》
2、学生交流对歌曲的情绪特点以及节拍特点的感受。
3、用特征节奏为歌曲伴奏,加深对歌曲旋律的感受。
4、学生自学歌曲前半部分,对歌曲衬词有困难的教师进行帮助。
5、学习合唱
A、聆听歌曲二声部,说出旋律特点。(在模仿什么?)
B、学生跟着动画演示和音乐,表现耕田和撒种的劳动场景。C、学生用竖笛自学二个声部的旋律。D、学生分成二个声部,随着音乐,用律动(耕田与撒种)、竖 笛与律动、二声部竖笛合作。E、合唱(师生合作)
6、完整演唱歌曲,学生载歌载舞,部分学生用竖笛伴奏。
三、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丰收之歌》
教学目标
一、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歌唱《丰收之歌》,表达丹麦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学跳集体舞《丰收之歌》
教学重点、难点
用柔和、连惯的声音歌唱《丰收之歌》,唱好一音多字处。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精彩三分钟。
二、读谱知识。
1、出示课件:视唱歌谱
2、观察、思考、探讨:这几个小节同我们以前认识的有什么不同?
三、教学新歌《丰收之歌》
1、情境导入。(课件出示)猜猜这是来到了哪儿?(丹麦)是什么美景?请听《丰收之歌》
2、聆听范唱,了解节拍及乐曲的基本情绪。
3、我们用拍手的方式为他们伴奏。
4、随乐用la哼唱两遍。
5、随乐学曲谱。
6、朗读歌词。(要饱含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7、随乐唱词。
四、创编集体舞
1、根据歌曲的特点,创作几个简单的动作,分组编排集体舞。
2、各组展示。
五、音乐游戏:
1、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先后离开坐位围成两大圈,边唱边跟着领头的小朋友做动作,歌声形成卡农式,最后各大圈又回到自己的坐位结束
2、布臵家庭作业:
在美丽的秋天里,你喜欢什么?是果园的水果?动物园的动物?
公园里的花朵?------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喜爱,把它画在书上,课后给大家说一说,另外,希望同学们利用休息时间到公园、郊外寻找一些树叶,经过自己剪贴,制作一幅精美的艺术作品,为它选上一段音乐,或配上几句歌词。
六、课后小结
第四单元《田野的召呼》
教学内容 听:“春到沂河”“美丽的村庄”
唱:《我们的田野》《田野的召呼》《红蜻蜓》 动:集体舞“美丽的村庄” 吹:竖笛《红蜻蜓》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我们的田野》
教学目标
1、歌曲:《我们的田野》旋律悠扬,富有歌唱性,歌词也写得很出色,犹如一幅绚丽的水彩画描绘祖国山河的自然景色。
2、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教学重点
通过以上的演唱,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教学过程
一、常规教学
1、师声问好
2、发声练习:进行气息训练------做数冬瓜的游戏。
二、唱 一 唱
教师展示板书后,用教鞭指谱视唱,并指出本练习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时出现连音线,使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5”时值增长,唱成二拍半。
视唱时,先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点,然后再加快速度视唱。
三、感授新课
1、练习曲谱
1)第一乐句 65|3〃5|13 2|
2)第二乐句 35|6 6〃6|5 3|2-|20 32| 3)第三乐句 32|1 7|61 5|
4)最
后 12|3 3〃3|333 25|1-|
5)教师用钢琴弹奏曲谱1.5段,(全曲较长,时间不允许一一弹奏)学生随琴声出拍认真默唱1、5段曲谱。
2、练习歌词
1)《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 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状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江山如此多骄。
2)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
3)提问、讨论: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4)教师播放录音1、5段,学生认真细听,(利用空白磁带先录好1、5)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6)听音乐
第一遍:边听音乐边打拍子。要求学生能听出歌曲的拍子,并能跟着歌曲录音进行边听边打拍子。
第二遍:感受乐曲的韵味,能轻轻跟唱。分析歌曲的结构。理解歌曲的含义,为更好地演唱歌曲做准备。
3、学唱歌曲
1)先学生自学歌曲,跟琴轻唱歌曲。通过一遍学唱,把感到困难的乐句提出来。老师和学生一起解决难唱的乐句。可以通过听音、听唱、模唱等形式进行学唱。2)再轻轻跟唱。
3)要求:A:能唱准歌曲的旋律 B:能用歌声准确表达歌曲中的连音和断音,次听音乐,进行比较。
4、巩固练习
1)分组来演唱。2)分领唱齐唱进行表演。
三、小结
第二课时《田野的召唤》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田野的召唤》,感受意大利民歌风格及特点,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来演唱。
2、欣赏乐曲《美丽的村庄》,感受音乐的舞蹈节奏,能积极参与集体歌舞表演。教学重难点
1、学跳集体舞《美丽的村庄》,让学生积极参与集体进行表演。
2、唱好弱拍起歌曲及后半拍休止附。教学过程
(一)欣赏、表演《美丽的村庄》
(注:教室里的椅子和桌子都挪开后,教师和同学站成一定的队形,开始本课的内容)1.教师请同学猜那位同学的装扮。
2.将歌曲《美丽的村庄》完整地放一遍,老师随音乐将舞蹈动作示范给同学们。3.跟老师轻声学唱歌曲《美丽的村庄》,并学会几个舞蹈动作。4.将学生分成舞蹈组、唱歌组和打击乐器组进行歌表演。舞蹈组排成两行在中间同老师一起随着音乐舞蹈,唱歌组和打击乐器组成倒八字站两边,歌唱和敲击打击乐器。分组由学生们自愿选择,人数不限。
5、舞蹈队要求: ① 动作优美、大方、表情自然,愉快。② 能合上舞蹈音乐(三拍子)的节拍。
6、歌唱队要求:
① 大方、自然、有表情地歌唱。② 节奏、音准正确。
6、打击乐队要求:
① 选择符合歌曲情绪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② 几种打击乐器能协调配合。
③ 节奏准确、强弱分明(注:出示歌曲《美丽的村庄》的歌词)。
7.同学们对三个组的表现进行自评或互评,并能说出表演得好与不太好的原因。8.每组可推荐一名代表出来组成一个三人组的表演队进行表演。
9.老师对歌表演进行总结性评价,尤其需对那些平时性格内向、不善当众表现的同学提出表扬。
(二)学唱《田野的召唤》
1.导入:意大利的小朋友跳得多开心啊,他们还唱起了一首歌,2.教师将歌曲完整地放一遍,让学生围成圆圈,席地而坐聆听。
3.教师讲意大利著名的音乐家的故事及作品,你们还知道那些意大利民歌呢? 4.再听全曲,随乐击掌。
5、用听唱法学习曲谱。
6、用衬词“啦”模唱全曲(注意弱拍起及后半拍休止附)。
7、学唱歌曲
8、小组练唱,在分组展示。
9、选择打击乐,自由创编节奏为全曲伴奏。
(三)小结
第三课《红蜻蜓》
教学目的
1、学唱《红蜻蜓》,让学生感受日本少年儿童回忆自己幼年情景的儿童歌曲,指导学生用轻巧、深情地声音演唱这首歌。
2、介绍日本作曲家,指挥家山田耕作38岁时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在日本是家喻户晓。
3、认一认渐强、渐弱、换气记号,并唱一唱。
4、学吹竖笛《红蜻蜓》,练习高音mi、高音 ri。重点难点
1.教师启发学生正确认识与表现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完整表达歌曲; 2.体会歌曲意境,唱好两声部歌曲。教学过程
一、介绍歌曲
1、红蜻蜓是日本作曲家,指挥家山田耕作38岁时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在日本是家喻户晓。它本来是一首描写少年儿童回忆自己幼年情景的儿童歌曲,后来大人们也喜听爱唱,也成了他们回忆童年生活的歌曲。回忆是十分美好的,这样美好的内容应当用什么样的音调来表现呢?歌曲优美动听,深情自然。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小节,三段歌词,却将童年情景生动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2、欣赏《红蜻蜓》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遍。
二、学唱歌曲
1、学唱《红蜻蜓》曲谱:视唱一声部;练习三度音程(柯尔文手势);视唱二声部。
2、引导学生分析歌谱中使用了几个音,在学生默唱后,请个别学生分部视唱,再全体学生视唱。
3、集体朗读歌词。
4、欣赏歌曲录音,请同学们说出歌曲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5、分声部学唱歌曲,对声音的控制,还有两个声部的和谐。
6、加入渐强、渐弱、换气记号进行演唱
1)音乐游戏:找竖笛;老师将竖笛放在某处,请一位同学寻找,大家用歌声告诉他,当他走近时,演唱的声音渐渐弱;当走远时,演唱的声音渐渐强; 2)认一认渐强、渐弱、换气记号;
3)把渐强、渐弱、换气加入到歌曲中,再进行演唱。
三、学吹竖笛《红蜻蜓》
1、唱一唱旋律
2、认一认高音mi、高音 ri 在竖笛上的位臵。
3、吹一吹歌曲《红蜻蜓》
四、小结
第五单元《青青竹海》
教学内容 听:“春笋”“小小竹排”“月光下的风尾竹” 唱:《小竹桥》《跳柴歌》 吹:竖笛“红河谷“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小竹桥》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舒展的音色演唱《小竹桥》,感受村寨人民对小竹桥的热爱。
2、欣赏童声合唱《春笋》、聆听春雨弹起了竖琴的声音。
3、用律动感受笙独奏“小小竹排”电影插曲。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听、唱、动来体验音乐,感受音乐!唱好顿音记号及附点音符。教学过程:
一、欣赏并律动“小小竹排”电影插曲
1、欣赏《小小竹排》
师:今天呀,我们要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游玩,那里的人民热情好客,你们想去吗?老师先不告诉你们到底去哪?让我们先来欣赏。
2、用动作来表现歌曲,(出示画面乡村的小桥)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
二、学唱歌曲
1、我们来到了一座美丽的小竹桥,上一节课请大家回去画了桥,大家一起来观赏。
2、先看老师的桥还是自己的桥: 这几天孩子们可忙坏了,又画了桥,那你们一定知道我们这节课跟什么有关?(生:桥)好,你们就已经给这堂课起了个名啦,就叫桥吧!老师也跟你们一样,也忙坏了,我收集了很多桥,你们是想先看看曹老师收集的桥呢,还是你们自己收集的桥呢?好,现在我就大大方方的展示给你们看一看。(这叫什么桥?知道的大声读出它们的名字)刚才你们都看见了哪些桥呀?(生汇报:石头桥、旋转桥、木板桥、竹桥、铁索桥……)是呀,桥的世界真是太丰富了,在这么多的桥中,你最喜欢什么桥呢?同桌的小朋友在一起亲亲密密的说一说。
3、请同学们听赏赞美“小竹桥”的歌
4、熟悉歌曲旋律,注意附点音符
5、朗诵歌词,生节拍律动
6、自由创编律动,让我们跟着歌曲进行表演吧!
6、跟琴学唱歌曲,同学们表演的真不错,让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歌,并加入顿音记号。
7、听录音边唱歌曲边自由律动。
三、欣赏童声合唱《春笋》
1、同学们我们演唱的很好,在小竹桥边春雨弹起了竖琴的声音,表现了春笋在大地上成长扎根,听赏《春笋》。
2、跟着童声合唱歌曲唱一唱。
四、音乐游戏
现在让我们到乐器室去看看吧!(放音乐,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做动作围教室走一圈。)我们来到了乐器室,这里有很多打击乐器,让我们找一找!(出示卡片)
1、猜谜语: 是鱼不会游,是铃不能摇,是鼓铃铃响,是筒的咯响 强调猜四件乐器(答案:木鱼、碰铃、花铃鼓、双响筒)
2、学生猜,教师演示。(逐个拿出四件乐器)
3、请学生听音乐《打花巴掌》歌曲部分,边听边讨论(4组分别拿一件乐器)怎样用打击乐器为歌曲部分伴奏。4、4个组分别用四件打击乐器伴奏后再合奏。
五、小结
第二课时《跳 柴 歌》
教学目标
一、学唱《跳柴歌》,指导学生运用气息的控制,做有弹性的歌唱和力度与速度的变化,来表现歌曲轻快、欢悦的情绪,二、根据歌曲创编动作,跟着音乐跳一跳,感受海南民族的风族特点。
三、学吹竖笛加拿大民歌《红河谷》。教学重点、难点
独立自信的唱好歌曲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2、精彩三分钟,模仿各地方言。
二、练一练,我的创造(p29)
1、按不同的排列顺序唱一唱;
2、哪一组旋律最通顺、流畅?
三、教学新歌
1、谈话;同学们,现在老师给大家听赏一首海南民歌《跳柴歌》,听完后请告诉我你们想干什么?想跳一跳,那我们先来学唱歌曲。
2、模唱全曲;用柯尔文手势视唱旋律。
3、朗读歌词,注意咬字、吐字。
4、跟琴唱词。
5、小组合作唱词至熟练。
6、歌曲艺术处理。
1)小组交流意见; 2)小组练唱,在分组展示; 3)选择打击乐,自由创编节奏为全曲伴奏。
四、扩张延伸
1、欣赏《百鸟朝凤》
2、介绍:这首乐曲曾获第四届青年联欢节民间音乐比赛银质奖,近年来我国艺术家在国外演奏民族器乐作品时受到热烈欢迎。
3、参与表现:
1)展示你创作的动作,并教给大家。2)分组活动表现歌曲。
A、舞蹈组b、演唱组c、跳竹竿组。
4、各组展示,评价。
五、小结:听曲出室。
第六单元《浪花里的歌》
教学内容
听:“月亮河 ” “鱒鱼” 唱:“小事情”“让我们荡起双桨” 动:填歌词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小事情》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事情》,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在演唱二声部中要做到声部和谐。
2、聆听《月亮河》,感受乐曲表现生活中的情景。
3、通过编创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对艺术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唱唱、听听、做做中感受音乐;唱好《小事情》歌曲二声部,做到声部和谐。教学过程:
一、感受三四拍
1、认一认三四拍号,了解它们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2、练一练,播放音乐《小事情》用声势感受三四拍歌曲。
二、新课教学
1、谈话:《小事情》是一首美国童谣,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先让学生学会歌词,让他们理解歌曲所蕴含的道理。
2、听《小事情》,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及旋律线条。
3、轻声哼唱《小事情》,回忆歌曲的旋律及音位。
4、视唱两声部,做到声部和谐。
5、师:这首歌好听吗?(好听)
6、师:(出示碰铃)你们认识它吗?它的声音怎样?这么好听的声音,让我们随它的节奏读歌词。
7、第一遍有感情朗读歌词;第二遍边做动作边读歌词。
8、学唱歌曲:跟琴学唱;分声部学唱;配上碰铃演唱。
9、创设情境进行表演、听演唱、竖笛吹奏。
三、听赏《月亮河》
1、在美好的情境中,请大家聆听《月亮河》
2、跟着音乐轻轻哼唱p30,想想这段音乐适合表现生活中的那些场景,请说一说。
四、介绍音乐课新栏目《音乐信息站》。每人搜集有关的音乐知识、故事,在课前介绍给大家,丰富我们的音乐信息量,看谁找的故事最有趣。方法是轮流,期末评选最佳信息员。
五、结束: 听曲出室。
第二、三课时《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以优美抒情歌声,抒发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真挚感情。
二、进一步提高二声部歌唱的技能,注意做到音准和谐、音量均衡及因色统一。
三、听赏“鱒鱼”,区别音色、形状、及演奏方式。教学重点、难点。
自行大胆的表现歌曲及乐曲是重点;唱准歌曲中含有ox的节奏的乐句是难点。教学过程
一、合唱练习。
1、利用柯达伊手势进行两声部的和声音程练唱。
2、练习合唱发声练习曲。要求一气呵成,韵母发音位臵统一。
二、节奏练习。
2/4ox xx | x.x|xx x |x-|| 模仿拍击
三、新歌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
1、激趣导入。
谈话:(课件播放这首歌的mtv)交流;在这首歌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何感想? 小结;刻画了儿童们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划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歌唱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生活的真挚情感…… 介绍;歌曲的作者及创作年代。
2、聆听范唱,划分乐段。
3、找出曲谱中的ox节奏乐句,跟师唱一唱。
4、跟琴唱一唱曲谱、小组练唱,并随即指导。
5、朗读歌词,体会意境。
6、跟琴唱词。
7、小组练唱,主要是唱准确。
8、歌曲艺术处理。
讨论、实践后总结:这是一首带副歌的分节歌,高潮在副歌部分。所以,在演唱音量的层次上,齐唱部分可用“MP”合唱部分用“MF”,总的是以轻柔、优美、舒展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意境。
9、各组按新的要求练唱全曲。
四、欣赏“鱒鱼”
1、出示课件(乐器图片)学生观察各乐器的外形特点并描述。
2、出示课件,聆听各乐器的音色特点。
3、听赏“鱒鱼”(钢琴五重奏),让学生听别乐器的音色。
五、歌表演《让我们当起双桨》。
1、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
2、各组展示,集体评议。
六、小结
第六单元课后记录:
第七单元 “月亮月光光”
教学内容 听:“月亮月光光”“望月亮”“二泉映月”(1)(2)
唱:“好月光,你走得这样静悄悄”“愉快的梦” 吹:竖笛学升4音,吹“愉快的梦”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二课时《好月光,你走得这样静悄悄》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演唱《好月亮,你走得这样静悄悄》,并进行歌词创编。2.对音的高低及组成的旋律有感受和体验,进行三度音程下行训练。
3、想像地去欣赏《月亮月光光》,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4、唱唱、做做“音乐游戏” 教学重难点
感受歌曲的意境,在歌唱中身体可以随音乐律动;唱好歌曲二声部。教学过程
一、听赏《月亮月光光》 1.导入新课:
① 教师展示歌曲内容(田野、房屋、月亮、木床、糖果)的图片 ② 完整地听一遍童声二重唱的《月亮月光光》
③ 要求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安静地听,一边想像从歌曲中听到的景像。
2、教师将歌词的大意讲解一下,尤其是其中的闽南方言:
起厝田中央──在田中间盖房子。亲像水花园──好像美丽的花园。3.老师在放第二遍音乐之前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
① 歌中所唱到的一些景物应在什么位臵? ② 歌曲的情绪是什么?
4.听完第二遍音乐,学生可以上讲台将老师的图片作一摆放,以符合歌词描绘的情景,或将基本的摆放方位解说给同学们听。
5.请同学回答歌曲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情绪,是优美还是欢快?
二、学唱歌曲
1、导入:讲有关月亮的故事,朗诵描写月亮的歌谣,唱有关月亮的歌曲,2.教师提问:谁能讲一个有关月亮的故事?朗诵描写月亮的歌谣和唱有关月亮的歌曲?
3、进行三度音程下行训练,用柯尔文手势。
4、听赏澳大利民歌《好月亮,你走得这样静悄悄》
5、视唱歌曲旋律二声部
6、朗诵歌词
7、学唱歌曲,先唱一声部,再唱二声部,最后两声部合唱。
三、才艺表演
1、分小组进行表演、比赛,看哪一组讲、唱、诵的同学多,给予奖励,以鼓励发扬集体协作精神。
2、教师小结,并对大胆上场表演的同学当众表扬,以表示对其有主动性和自信心的赞扬。
四、唱唱做做
1、教师向同学们解说这一活动的基本做法及要求,并将写有 d r m f s唱名的小红灯笼挂在钉有小图钉的小黑板上。
2、老师指着小红灯笼上的“d r m f s”教唱,注意熟记各个唱名及其音高。
3、当同学们都熟记并知道怎样唱唱名以后,教师将红灯笼按一定的音高和走向排列成组,请同学用手势表现出来,并有节奏、有音高地唱一唱。如挂出,就请大家集体或者个别用手势表示,并有节奏有音高地唱:“mi mi mi mi mi ”、“mi mi mi mi mi ”。
4、请一位同学上台在小黑板上把写有唱名的灯笼排列出多组旋律线,如:sol mi mi mi do,mi do do do mi等,其余同学在下面有节奏地、有音高地唱出来,并辅以手势。
5、老师按书上所列四种组合,分别用钢琴弹奏出来,同学们尽快用手势作出反映。
6、教师小结:通过这一练习,我们了解了唱名,并知道按一定的音高可排列出优美的旋律线。
五、小结
第三课时《愉 快 的 梦》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感受日本歌曲《愉快的梦》,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使学生受到中日友谊的熏陶和感染。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创新能力。
3、欣赏动画片《宝莲灯》插曲“望月节”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创新能力;创编歌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放动画片《宝莲灯》插曲“望月节”,教师带领学生律动走进教室,激情导入:在这美好的夜晚中,给我们带来了愉快的梦,请听赏(放背景音乐《愉快的梦》)
2、师:同学们,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日本小朋友邀请咱班同学到日本去做客,你们想不想去?生:想。
3、师:好,下面就请你们闭上眼睛,老师带你们坐宇宙飞船到日本去,跟老师一起倒计时:10、9、8、7、6、5、4、3、2、1,(一位女生穿着和服走到讲台前)到了,快睁开眼睛看看,下面老师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的日本小朋友惠子同学,她的中国话讲得非常棒,下面我们就来邀请惠子同学来给我们做导游吧!
4、惠子:(鞠躬)おはようござぃます(早上好)
二、(CAI出示大屏幕)惠子:(边指大屏幕边介绍)这是富士山,是我们日本的象征,由于富士山海拔很高,所以山顶终年积雪。这是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我们来到了东京的服装商城,看见了各种各样漂亮的和服,和中国唐朝的服装有点象。对了,我听说中国的国粹是京剧,我们日本也有国粹,我们日本的国粹是歌舞伎,有时间我会带你们到剧院去观看歌舞伎。今天晚上,日本小朋友为了欢迎你们的到来,特地在东京小学举办一场联欢晚会,也请你们也准备几个节目。(到老师耳边告诉老师一个悄悄话)
师:あリがどぅござぃます(谢谢你)刚才惠子告诉我,他们今晚要和我们演唱一首歌曲,对,就是这支歌,快帮老师听听,它是几拍子音乐?
生:(听了一会儿举手回答)6拍子音乐。
2、师:对,是6/8拍音乐(师同时作6/8拍的肢体动作)。强弱规律是怎样的? 生:强 弱 弱 次强 弱 弱。
3、师:听了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受?生:(找几名同学谈感受)
三、审美实践
1、师:这首歌曲是日本歌曲《愉快的梦》(出示大歌片),下面就请老师范唱歌曲吧!(师演唱歌曲,同时播放CAI动画)
2、师:下面老师唱一句,你们学一句。(教唱两遍)师:我们齐唱一遍歌曲。
3、师:同学们,你们哪一句不会唱?(学生说)谁能帮助他?(学生指出难点,学生解决)师:下面我们齐唱歌曲的同时用6/8拍肢体语言伴奏。
4、师:我们邀请惠子同学演唱一遍吧!惠子:声情并茂地演唱。(同学们听了热烈地鼓掌)
5、师:谁能再演唱一遍?我们视唱一遍曲谱。
四、审美提高
1、师:同学们,刚才学习了日本歌曲《愉快的梦》,我想同学们心中也有梦想,那么就用这首歌的曲调来唱出你心中的梦想吧!下面我们先在小组内先说一说、唱一唱。(CAI显示充满幻想的图片,为学生的创造创设情境)生:(小组内讨论创编歌词)
2、师:哪一组代表先来唱?生:(五名同学分别唱自己的梦想,下面听课的老师热烈地鼓掌)
3、师:同学们的梦想真好,只有有梦想的人才是新生活的创造者,让我们为早日实现梦想而努力吧!同学们,老师知道咱班的同学多才多艺,而且是我们董家沟小学乐队的主力,那么你想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呢?想表演的同学可直接到前面来表演。
生:(同学们通过舞蹈、管乐、打击乐、歌唱等形式表现歌曲,场面热烈,使教学进入高潮)
4、师:同学们的表演真精彩,祝你们今晚和日本小朋友演出成功,下面就让我们和惠子同学一起带着这愉快的梦想飞出教室去参加联欢会吧!
第四课时欣赏《二泉映月》
教学目标
1、欣赏《二泉映月》,了解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悠久历史,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懂得继承和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的意义。
2、了解《二泉映月》的乐曲结构,二胡的基础知识及音色。
3、学习并演唱《二泉映月》主题旋律。
4、竖笛学升4音,吹“愉快的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前面几节课里,我们学习、欣赏了中华民族民间音乐中的古代音乐、民歌、京剧音乐、曲艺音乐这几种类型的音乐作品。从这一节课开始,我们来欣赏、了解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另一个大的类型——民族器乐曲。这节课里,我们着重欣赏《二泉映月》这首乐曲。
二、新课
1、乐器知识 :二胡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乐器,它是胡琴类乐器的一种,也是胡琴类乐器中形状、制造工艺最为完善,流传范围最广的乐器之一。二胡的音色柔和优美,演奏技巧多样,表现力相当丰富。现代的二胡不仅是戏曲、曲艺、民间歌舞及器乐表演中的主奏、伴奏乐器,也是最常见的独奏乐器.2、作者及作品介绍 :1)这首乐曲是我国江苏民间艺人华彦钧(阿炳)作于 30 年代,是其留给后人的六首代表曲目之一。可以说这首乐曲是作者一生坎坷、凄切悲惨的生活写照。2)华彦钧生于 1893 年,其父为道士,自幼随父学习演奏琵琶、二胡、笛子等乐器,1928 年双目失明,流落街头,常见他肩负琵琶、笙、笛等乐器,手里拉着胡琴,沿街行走,卖艺为生,故人们称他瞎子阿炳。《二泉映月》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
3、巩固新课: 1)练习演唱《二泉映月》的主题旋律。2)说一说,你喜欢二胡还是钢琴,并说你的理由。
三、竖笛学升4音,吹“愉快的梦”
四、下课
第八单元《冬天的故事》
教学内容
听:《雪橇》《冬天的故事》《铃铛响叮当》 唱:《堆雪人》《踏雪寻梅》《铃铛响叮当》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堆 雪 人》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2.指导学生在合唱时低声区保持气息和声音的高位臵,并做到声部的和谐与统一。3.将旋律模仿的手法,运用在学生旋律创作练习中。
4.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
1.一个降号调歌曲的视唱与合唱。
2.学生对新歌能进行创造性的综合表演。教学过程:
一、学生随音乐声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新歌曲调复习,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用口风琴辅助练习。
1、从三度音程练习入手练唱合唱部份。
2、从寻找曲调异同点入手练唱合唱部份。
3、练唱新歌曲调。
三、新歌歌词教学
1.揭示课题,启发学生对冬日环境的丰富想象或联想。2.新歌范唱(采用多媒体演示)。3.学生学唱新歌。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内容,以不同的情感、力度分别唱好新歌的齐唱及合唱部分。
四、《快乐一刻》
1.学生以二重唱形式演唱新歌,并进行集体点评。(采用卡拉OK形式演唱)。2.指导学生对新歌用多种形式进行创造性表演。
创设雪景环境,启发学生以唱、奏、舞等多种形式创造性地演唱歌曲,更完美地表达歌曲意境。
3、听赏“雪橇”(钢琴独奏)
六、小结:
对本课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肯定学生主动学习及积极创新的精神。
第二课时《踏 雪 寻 梅》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2、巩固学生对拍号的理解和运用;培养演唱二声部曲谱的能力。
3、听赏《冬天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歌曲《踏雪寻梅》中的断音是歌曲教学的重点。后半拍起的乐句是本课教学难点。教学思路
《踏雪寻梅》是一首简短而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多听的方式,代替以前教师一味地教唱歌曲,学生在欣赏歌曲时,在不知不觉中就已掌握了歌曲。通过提示力度的对比,能用不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3/4 30 20 10 ︱ 30 20 10 ‖ mi mi mi ma ma ma 学生保持正确姿势做断音练习。三.节奏游戏:
放《踏雪寻梅》的录音,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四.导入新课《踏雪寻梅》
1、简介歌曲,放录音。
全歌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
学生欣赏歌曲,想象一幅画面,并把它画下来。
2、歌曲教学:
(1)齐读歌词。
(2)理解“霁”就是雪后放晴。“坝桥”就是有扶手的石板桥。(3)再次欣赏歌曲。(4)学唱歌曲。难点处跟唱。
(5)巩固几遍。
(6)请个别唱得好的同学独唱歌曲。
(7)歌谱教学:听琴声逐句唱歌曲的谱子。整体连起来唱一遍,注意要正确的唱好断音。(8)全体同学唱歌曲,个别同学打击乐器伴奏。
3、歌曲处理
(1)学生分别用断音和连音唱法唱歌曲,自己对比,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2)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连音和断音)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五、听赏《冬天的故事》
六、总结本课教学情况。
第三课时《铃铛响叮当》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铃儿响丁当》,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美国民歌的音调。指导学生全曲要唱得活泼、欢畅,给人以欢快向上的感觉,鼓励学生热爱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节奏感及二部节奏的配合能力。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演唱及音乐的艺术表现;二部节奏练习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礼仪问好。
二、歌曲教学:
1、用打击乐器(双响筒、铃等)形象地模仿马儿奔跑时的马啼声、铃铛声,引出课题《铃儿响丁当》。
2、录音欣赏,提出问题:
(1)歌曲的节奏是欢快活泼的还是优美舒缓的?
(2)描写了“我们”坐在雪撬上怎样的心情?学生回答,老师加以肯定、小结。3、复听音乐、强调每段歌词字数不同,根据减时线的提示演唱,轻声跟唱。4、练唱第一段歌词。
5、讲解、分析节奏,划拍视唱,唱准音程、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6、练唱第二、三段。
7、请几个同学用打击乐器伴奏,全班同学齐唱。(要求用明亮、欢快、有弹性的歌声来演唱)。8、复习巩固、进行歌曲的演唱处理。第一段全班齐唱,第二段由老师用英文演唱,第三段的第一部分由男、女生分乐句轮唱,第二部分全班齐唱。
三、创造与活动。
1、节奏创编:给出几种节奏,请每位同学创编1—2小节节奏。请四个同学展示作品,选出两组进行二部交换练习。
2、老师给出两个节奏,进行单声部、二声部节奏练习。3、讲解三连音,进行三连音二部节奏练习。
四、小结:
第四篇: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_全册
第1课
水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
二、过程与方法:发挥集体思维合作,进行以“远航”为主题的创作活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关系,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
教学重点:在学习中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水乡情境。
教学难点:发挥集体思维合作,进行以“远航”为主题的创作活动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内容:
《采茶舞曲》:这首歌舞曲原系越剧《雨前曲》中舞蹈《采茶舞》的声乐部分。全曲旋律清新优美,节奏活泼明快,结构方整对称,具有鲜明的舞曲风格和特点。歌曲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徵调式,含四个乐句;第二部分移到商调式上。
《洪湖水,浪打浪》:选自《洪湖赤卫队》。该曲取材于襄河民歌《襄河谣》凤节奏、明快绮丽的曲调,抒发了评价公韩英热爱家乡和人民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崇高感情。全曲由三个段落组成,第一 1
段是两人齐唱,第二段是二重唱,第三段也是一段二重唱,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
《渔光曲》:歌曲采用不带再现部的三段体结构,曲调采用五声音阶的宫调式,速度徐缓,旋律线条似波浪起伏,节奏型具有摇晃感,描绘了渔船在茫茫大海中随波起伏的形象。
《采菱》:这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歌曲,采用六声宫调式,曲调流畅、婉转,歌曲运用了许多十六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及切分节奏,给人以轻盈、活泼之感。歌曲是一段体结构,为五个乐句组成,抒发了水乡的孩子对自己乡土的深厚情感。
《柳树姑娘》:这是一首曲调优美、轻快的简易二部合唱歌曲,歌词简练,它形象地描绘了江南水乡万物一新、一片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歌曲为3/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全曲“X. X”为基本节奏型,抒发了人们对美丽的春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内容:
歌曲《采菱》、聆听曲《采茶舞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同时也为下节课的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作感性的铺垫。
过程与方法:学习歌曲《采菱》,掌握歌曲的曲调。
情感、态度、价值观:聆听《采茶舞曲》,进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风格的特征。教学重难点:
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备课时间:9月1日 授课时间: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 教 法:教师指导法、引导法 学 法:听唱法、欣赏法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学习表演《采菱》
1.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介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
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如有挂图,最好实物展出更佳)。
2.这首歌曲的节奏较复杂,识谱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要吸引学生有兴趣地认真地听范唱是学好本歌的关键。因此要求教师的范唱要非常投入有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唱得要细腻亲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风格。
3.教师的范唱不仅是唱歌,还要范唱歌谱,歌谱的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流畅而动听,有力度起伏。
4.听唱、学唱曲调一定要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切忌支离破碎。
5.伴奏的加入既是训练节奏感,也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这是要求:
(1)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适合于这首歌曲的伴奏;
(2)选择打击乐器;
(3)加入铃鼓使歌曲推向高潮。
6.小结:水乡一景。
三、学习聆听《采茶舞曲》
1.用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
设问:
(1)谁到过杭州游玩?
(2)谁到过茶山,见过茶农采茶的劳动?
(3)你听过越剧的唱腔吗?
2.欣赏:《采茶舞曲》
设问:
(1)你听到这种曲调的风格吗?
(2)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
(3)这首歌曲是由哪一个声部演唱的?
3.学习采茶时手的基本动作:左采、右采、上采、下采。
4.复听《采茶舞曲》:按节奏配上手的动作,并随录音哼唱《采茶舞曲》。进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风格的特征。
5.再次复听,要求学生用即兴舞蹈动作表演《采茶舞曲》,用自己的舞姿去表现茶农采茶时的欢乐情绪。
6.小结:水乡的另一景色。
四、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掌握情况。
采 菱
板 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 书 设 计 教学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内容:
演唱《柳树姑娘》、聆听歌曲《洪湖水,浪打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习歌曲《柳树姑娘》,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
过程与方法: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柳树姑娘》。
情感、态度、价值观:聆听歌曲《洪湖水,浪打浪》,感受歌曲的情绪、内容与风格。教学重难点:
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备课时间:9月1日 授课时间: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 法:教师指导法、引导法 学 法:听唱法、欣赏法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学习表演《柳树姑娘》
1.歌名直接切入为导入:柳树的枝条,像什么?这首歌曲的拟人化的手法把柳树比作姑娘,枝条就是她长长的辫子,风儿一吹,甩进
池塘,洗洗干净,多么漂亮。这样的风景你能想像吗?这样环境美不美?
2.聆听录音范唱。
设问:这首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
3.讲解附点四分音符:
(1)这样的节奏我们唱过,你能举出唱过的歌名吗?
(2)四分音符的后面加上一点,在乐理上我们称为附点四分音符,它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就多了一附点,为了强调这附点,所以在名称上把附点放在前面称附点四分音符。我们学一下模仿蝉的叫声“知.了”所以蝉又名“知了”。“知了”的鸣叫就是带附点的。
4.再听录音范唱,大家看着歌谱轻轻跟唱曲调。
5.先学唱第一声部的前8小节曲调。
(1)设问:这8小节的曲调的节奏有一个规律你发现了吗?
(2)我们一齐拍打一下它的节奏。
(3)慢速度地把音符唱着试试。
6.请自学后8小节。
7.完整把第一声部曲调唱好。
8.又一道水乡的风景线。
1.从听觉上巩固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并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对比。
2.从视觉上通过涂色找到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区别。
1.在模仿“知了”鸣叫声中学习附点。
2.讲解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从实践中掌握。
(1)图解:
(2)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比较。
(3)从过去唱过的歌曲中找附点四分音符,如上节课《采菱》就有。
找出《采菱》曲谱中的附点四分音符,并从唱曲调中熟悉附点四
(4)结合《柳树姑娘》的实践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5)名称的由来:强调附点,所以把附点放在前面。
(6)附点的时值:增加原音符时值的一半。
1.在结合《柳树姑娘》的学唱中进行。
2.顺带了解顿音记号的作用即可。
六、聆听《洪湖水,浪打浪》
1.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时代背景——20世纪20年代末,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根据地与敌人斗争的情况。
2.介绍《洪湖赤卫队》剧情(讲故事):1930年湖北沔阳县委为配合红军行动计划,暂时把赤卫队撤离彭家墩。当地恶霸彭霸天乘机卷土重来进行报复。赤卫队在乡党支部书记韩英及队长刘闯的率领下
袭击敌人,彭霸天设计派密探寻找赤卫队。队长刘闯中计暴露目标,韩英掩护队伍撤退时,自己与分队长王金标被捕。王金标叛变,韩英坚贞不屈。敌人逼她母亲劝降,但韩英母女互相激励宁死不屈。敌人又把叛徒王金标放回,要他把赤卫队诱入伏击圈。韩英在彭霸天的副官(地下党员)掩护下脱险,及时赶回部队枪毙了叛徒,配合大部队消灭了土匪彭霸天。
3.欣赏女声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这是歌剧第一场唱段,反映根据地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洪湖鱼米乡的一片好光景。学生可边听音乐,边看歌词边做摇船动作,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
4.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湖北洪湖水乡的一景。
七、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掌握情况。
柳树姑娘 板 5 0 ︱ 书 5·0 ︳ 设 计 教学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柳树姑娘》二声部演唱、聆听歌曲《渔光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用和谐,动听的声音演唱柳树姑娘二声部。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感受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教学重难点: 二声部的和谐。备课时间:9月3日 授课时间: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 法:教师指导法、引导法 学 法:听唱法、欣赏法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学习歌曲《柳树姑娘》二声部演唱
1、听范唱录音
2、复习歌曲的曲调及第一声部的演唱。
3、学唱第二声部
(1)听录音范唱,注意第二声部进入的位置。
(2)第二声部“啦啦啦”表达什么情绪?
(3)学习顿音记号“”。
(4)唱第二声部,看教师的指挥进入,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4、二声部合唱。
三、聆听《渔光曲》
1.介绍《渔光曲》的背景资料。
(1)这是1934上映的故事影片《渔光曲》的主题歌。
(2)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渔民)的生活受三座大山压迫的简单历史介绍。
2.欣赏《渔光曲》第一段,边看图形谱,边听音乐。
(1)介绍《渔光曲》的内容特征:反映渔民的辛酸血泪,速度徐缓,描绘了渔船在茫茫大海中随波起伏的情景。
(2)提出欣赏要求:这作品的创作年代是20世纪30年代,离开今天已有70多年,所以文化背景差异很大,要求学生认真细致耐心地听,这也是对旧社会人民生活的了解。听完后要编一个故事向大家讲述。
3.复听金曲,把歌词用投影片放出来,让学生边看歌词,边听音乐,身体也随音乐摇晃想像自己就在船上的情景。
4.师生讨论歌曲反映的内容与特征。学生中如能将歌词编成一个打渔的故事,教师要给以表扬,顺带议论为什么在形式上是女声独唱。
5.小结:这是旧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水乡。
四、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掌握情况。
渔光曲 板 故事影片《渔光曲》的主题歌 书 ︳ 设 计
教学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
国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掌握旋律先进方向——“上行”的音乐知识和进行曲调即兴创作活动。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我们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公民都必须唱好《国歌》。在21世纪里我们要以《国歌》的精神,鼓舞我们奋勇前进。
教学重点:在学习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教学难点:“上行”的曲调即兴创作活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20世纪30年代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歌曲的引子用分解的大调主三和弦音和三连音节奏构成号角式音调。歌曲由第二拍弱起,并作四度上行跳进,显得庄严雄伟而又富有推动力,给人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感。
《歌唱祖国》:这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又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祖国颂歌,也是一首既有进行曲风格,又富有抒情性的群众歌曲。歌曲由主歌与副 歌组成,歌曲在主歌、副歌交替后,以副歌结束全曲,构成了带完全再现的三段体曲式。
教学内容:
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四种形式)。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准确演唱国歌。过程与方法: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每一位学生,在21世纪里我们要以《国歌》的精神,鼓舞奋勇前进。教学重难点: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备课时间:9月10日 授课时间: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 法:教师指导法、引导法 学 法:听唱法、欣赏法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管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设问:
1.国歌的作者是谁,谁作词?谁作曲?
2.你们唱过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歌曲吗?请举例并唱几句。
1.《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作于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
田汉在完成影片故事后即遭反动派逮捕,歌词是他写在一张包香烟的锡纸衬底上的。聂耳在谱曲前,也因受反动派迫害即将离国,在去日本前写成初稿,到日本后不久就把歌谱完成寄回。这首歌在影片中一唱出,立刻产生巨大影响。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在什么场合演唱或演奏《 1.师生议论。
2.聆听管弦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设问:当国歌响起时你想到什么?
4.师生议论。
5.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生平及其代表作。
五、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掌握情况。
教学内容:
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听《歌唱祖国》。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掌握旋律行进方向——“上行”的音乐知识和进行曲调即兴创作活动。
过程与方法: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聆听歌曲《歌唱祖国》,通过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
掌握旋律行进方向——“上行” 备课时间:9月10日 授课时间: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 法:教师指导法、引导法 学 法:听唱法、欣赏法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聆听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要求学生轻声跟着录音学唱,注意后半拍、起拍及附点音符的时值。
2.跟着录音小声唱曲调。
3.教师指出学生在唱曲调中不准确的乐句,在教师指导下把它唱准。
4.跟着录音或教师的伴奏歌唱国歌。
5.教师重点指导的部分:
带有“>”记号的要唱得加强力度。师生讨论这一句的含义,当时抗日战争的形势下的民族危机;当前21世纪我们民族是否还存在危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设问:为什么这句的力度要越唱越响?
“起来!起来!起来!”的含义是什么?
设问:
(1)这一句的音乐形象,你想到什么?
(2)“前进”的谱上又用强音记号(>),为什么?
(3)为什么“前进”“前进”“前进”最后还要加一个“进”?
6.各组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各组讨论自行排练歌唱表演、造型表演、歌舞表演。
7.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8.师生小结:在21世纪我们要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奋勇前进。
三、学习音乐知识:“上行”
(1)先简单讲解“上行”
(2)以上行的手法,即兴编自己的歌。
四、聆听《歌唱祖国》
1.欣赏《歌唱祖国》(第一段歌词)
设问:
(1)听到过这首歌吗?什么时间听到的?
(2)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齐唱还是合唱?
2.复听《歌唱祖国》全曲。
设问:
(1)这首歌分为几个部分?
(2)每个部分讲述什么内容?
(3)跟着音乐哼唱行吗?
3.师生议论。
四、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掌握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板 “>”记号的要唱得加强力度 书 ︳ 设 计 教学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课
月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能集中注意力聆听、表演,并能根据自己的体验作出情绪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边线”、“下行”的音乐知识,并用于创作活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课的四首描绘“月夜”的中外音乐作品,充满着诗意,让我们用轻柔的声音觉悟地表现这一特定的情景,体验这“月夜”的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的意境。
教学重点:体验“月夜”的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的意境 教学难点:“边线”、“下行”用于创作活动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内容:
《月亮月光光》:这是一首以台湾童谣为歌词的创作歌曲。由于歌曲旋律吸取了台湾地区的音调特点,因此歌曲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它们节奏完全相同,音调上抑扬起伏,优美流畅,勾勒出一幅月夜美景,充满乡土气息的歌词更是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
《小夜曲》:本曲为海顿所作《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乐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奏出呈下行的柔美、活泼的主题旋律;第二部分音乐显得热情而富于生气。这首小夜曲色彩明朗,节奏轻快,旋律优美,具有典雅质朴的情调,深受人们喜爱。
《梦幻曲》:德国作曲家舒曼所创作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中的一首。音乐的旋律温馨甜美,和声纯朴厚实,听来令人神往。这首曲子为单主题的三段体结构,主题旋律由两个4小节的平行乐句组成;中段在调性上作了变化处理;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主题旋律的变化再现。
《愉快的梦》: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它描绘了儿童在梦中那神奇般的想像,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生活、对自然景象的认知和理解。歌曲具有摇篮曲的特点,6/8拍,速度较慢,节奏平衡,无太多的变化,表现了恬静、悠闲的意境。歌曲反映了儿童对新奇而美好的事物所怀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内容:
表演《愉快的梦》,听《歌唱祖国》。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法:通过复习《愉快的梦》学习连线,引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过程与方: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连线”、“下行”的音乐知识,并用于创作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歌曲《愉快的梦》,学习6/8拍的含义,掌握歌曲的节奏情绪。教学重难点: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连线”、“下行”的音乐知识 备课时间:9月17日 授课时间: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 法:教师指导法、引导法 学 法:听唱法、欣赏法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表演《愉快的梦》
1.导入:晚上你做梦吗?你听听这是日本孩子做的《愉快的梦》
2.聆听范唱。
3.再听一次:要听清他做一个什么梦?在梦中看见了什么?(教师参与认真听,并打拍子。)
4.师生谈话议论歌曲内容。
5.你们是否注意到我刚才听的时候在做什么?——打拍子。请大家看谱,我们过去打拍子,都是四分音符为一拍。而今天的拍子不一样,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请大家听我唱4小节曲调,我边唱边打拍,请大家认真听,认真看(教师范唱4小节曲调)。
6.请大家边看谱,边跟我打拍子。我再唱这4小节,已经领悟的同学可轻轻跟我唱。
7.按刚才的方法,大家自学下面第二句的4小节曲调。也就是带色块的4小节曲调。
8.第三句曲调再听我唱,请注意在什么地方换气。
(教师示范乐曲的曲调,在换气处要示意一下)
9.大家要非常连贯流畅地把曲调唱一下。注意连音线。
11.再听一次范唱。
12.全体唱歌词。
设问:怎样才能把歌曲唱好?
13.有感性地背唱歌曲。
三、听辨活动:曲调的上行或下行
1.教师弹奏二遍。
2.学生用手指向下或向下,表示听辨的答案。
3.跟着钢琴唱一唱,感受一下旋律行进的方向。
四、音乐知识:“下行”教学基本要求
1.结合歌曲《愉快的梦》的教学进行讲解。
2.当学生自学第二乐句时讲解。
设问:这4小节曲调的行进方向有什么特征?
答案:每两小节都是往下进行。
小结:在音乐中曲调行进的方向往下行的,我们称为“下行”。
同时复习“上行”——温故而知新。
巩固:《愉快的梦》曲调还有哪几处是下行的曲调请找一找并唱一唱,有没有上行的曲调也找一找并唱一唱。
五、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掌握情况。
愉快的梦
板 在音乐中曲调行进的方向往下行的,我们称为“下行” 书 ︳ 设 计 教学后记:
——————————————————————————————————————————————————————————
教学内容:
聆听《月亮月光光》、《小夜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聆听,培养学生的欣赏和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用轻柔的声音深情地表现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这“月夜”的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的意境。教学重难点:
体验这“月夜”的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的意境。备课时间:9月17日 授课时间: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 法:教师指导法、引导法 学 法:听唱法、欣赏法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月亮月光光》
1.由于这是台湾民歌,歌词中带有方言,所以在聆听前要出示歌词,对方言要作解释(详见教材分析的谱例)。
2.欣赏《月亮月光光》,要求边听边看歌词,设问: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
3.复听全歌。
设问:这首歌用什么速度演唱?
这样的速度对表演这首歌起什么作用?
4.再次复听。
设问:
(1)这首歌的节奏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线条把它画出来吗?
(2)这首歌曲由几个声部演唱,也请用线条把它画出来行吗?
三、聆听《小夜曲》教学基本要求
1.解题:小夜曲原是中世纪欧洲骑士文学的爱情歌曲,是一种黄昏或夜间在室外演唱的歌曲或演奏的器乐曲。
2.欣赏《小夜曲》。
介绍作品:这是18世纪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所作《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音乐柔美、活泼动听。
3.介绍作家:海顿
4、复听《小夜曲》主题旋律。
要求:大家看着书本上的图形谱,第一个音是Mi。
设问:你能听出是几个声部?主旋律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衬托乐器的演奏方法上有什么特征。
答案:主旋律由一小提琴演奏,衬托的乐器用拨弦伴奏,由四件
4.再听一次全曲。
5.小结:这是描绘“月夜”主题的器乐曲。
四、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掌握情况。
月亮月光光
板 台湾民歌 书 ︳ 设 计
教学后记:
—————————————————————————————————————————————————————————————————————————————————————————————————————————————————————————————————————————————————
教学内容:
聆听《月亮月光光》、《小夜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聆听,培养学生的欣赏和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用轻柔的声音深情地表现这一特定的情景,体验这“月夜”的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这“月夜”的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的意境。教学重难点:
体验这“月夜”的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的意境。备课时间:9月17日 授课时间: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 法:教师指导法、引导法 学 法:听唱法、欣赏法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月亮月光光》
1.由于这是台湾民歌,歌词中带有方言,所以在聆听前要出示歌词,对方言要作解释(详见教材分析的谱例)。
2.欣赏《月亮月光光》,要求边听边看歌词,设问: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
3.复听全歌。
设问:这首歌用什么速度演唱?
这样的速度对表演这首歌起什么作用?
4.再次复听。
设问:
(1)这首歌的节奏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线条把它画出来吗?
(2)这首歌曲由几个声部演唱,也请用线条把它画出来行吗?
三、聆听《小夜曲》教学基本要求
1.解题:小夜曲原是中世纪欧洲骑士文学的爱情歌曲,是一种黄昏或夜间在室外演唱的歌曲或演奏的器乐曲。
2.欣赏《小夜曲》。
介绍作品:这是18世纪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所作《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音乐柔美、活泼动听。
3.介绍作家:海顿
4、复听《小夜曲》主题旋律。
要求:大家看着书本上的图形谱,第一个音是Mi。
设问:你能听出是几个声部?主旋律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衬托乐器的演奏方法上有什么特征。
答案:主旋律由一小提琴演奏,衬托的乐器用拨弦伴奏,由四件
4.再听一次全曲。
5.小结:这是描绘“月夜”主题的器乐曲。
四、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掌握情况。
月亮月光光
板 台湾民歌 书 ︳ 设 计
教学后记:
—————————————————————————————————————————————————————————————————————————————————————————————————————————————————————————————————————————————————
第4课 快乐的课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课间、课余是同学们放松、快乐的时刻,本课的五个作品仅仅反映学生们快乐的课余生活的一个侧面。在教育部“减负”的指示下,同学们会更生动活泼地学习、生活。
过程与方法:在实践中初步掌握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知识并进行看图创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课间、课余音乐所带来的轻松感觉。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能在学习中感受到音乐所反应的生活侧面。课时安排:3课时 教材分析:
《乒乓变奏曲》:主题音乐取材于儿童歌曲《小小球人闪银光》,活泼欢快,表现孩子们打乒乓球时的快乐神和熟练的球技。乐曲包含五个变奏,主题非常简洁,带顿音的单声部旋律由左、右手交替弹奏,灵巧轻快,好像乒乓球在小球手的你推我挡之下,一来一去,银光闪闪。
《陀螺》:法国作曲家比捷创作的四手联弹钢琴曲《儿童游戏》中的第三首,表现了孩子们在玩陀螺游戏的情景。音乐充满兴奋、热烈的气氛,孩子们兴高采烈、欢呼雀跃的神情跃然于音乐之中。乐曲还通过快速流动的十六分音符节奏生动地描绘了陀螺的飞快转动。
《旋转木马》:这首乐曲表现了游乐场中孩子们乘坐在飞快旋转的木马上,怀着兴奋、激动、自豪、紧张等各种情绪,呼喊着、欢笑着,他们感到自己似乎正骑着一匹骏马飞驰的情景。乐曲为复三段体结构。
《哦,十分钟》:这是一首2/4拍、D宫调式、二段体结构的儿童歌曲。曲调欢快、活泼,语言形象生动。歌曲通过对孩子平日课间十分钟的描写,表现了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后自由欢乐的心情。
《大家来唱》:这是一首意大利威尼斯民歌,全曲以优美、流畅的旋律,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快乐的孩子们围成圈,手拉手边唱、边跳、边舞的欢乐情景。歌曲中3/4拍、大调式,一段体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
教学内容:
表演《哦,十分钟》、聆听《乒乓变奏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随着伴奏有表情地演唱《哦,十分钟》,知道这首歌曲有两个乐段组成。
过程与方法:轻松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外听到《兵乓变奏曲》,知道这是一首根据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创作的钢琴曲。教学重难点:
松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备课时间:9月24日轻 授课时间: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 法:教师指导法、引导法 学 法:听唱法、欣赏法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学唱歌曲《哦,十分钟》及讲解2/4拍号和指挥图式。
1、导入:上课时间40分钟非常宝贵,要集中注意力学习,下课10分钟也同样非常宝贵,因为只有休息、放松好,才能使下一节课
精神更集中,这就是学习、休息两不误,老师请你看一段录象,你看一看录象里的小朋友他们的十分钟在玩什么?(放课间录象)
你们的课间十分钟再玩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哦,十分钟》,请你听听他们的十分钟在玩什么?
2、初听歌曲范唱
3、师生讨论歌曲情绪和歌曲内容。
(对孩子平日课间十分钟的描写,表现了学生在课间十分钟的欢乐心情)
4、再听范唱,打开书看歌谱。
5、学习歌曲的旋律。
(1)先学习A段前8小节。
设问:请先看前8小节中有哪两小节是一样的?重复出现了几次?这两小节你们能唱吗?剩下的两小节仅四个音老师相信你们能唱好。
学生以小组形式自学
(3)将A段连起来演唱。
(4)讲解2/4拍号及指挥图式。
(5)学习B段前8小节。
教师用2/4拍指挥图式带着大家唱
(6)最后一句跟琴学唱。
(7)用轻松愉快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6、接前奏完整演唱歌词:提示学生用欢快愉悦的心情演唱
7、练习两小节的固定节奏型伴奏。
8、在伴奏的烘托下,欢快地演唱歌曲。
9、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歌曲演唱形式,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反馈评价。
三、音乐欣赏《乒乓变奏曲》
1、导入:你们打过乒乓球吗?老师请大家听一首儿童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听完之后让学生说一说歌曲情绪和描写的内容。
2、新授
(1)今天我们来听一首根据《小小球儿闪银光》而创作的钢琴独奏曲《乒乓变奏曲》。
(2)简单介绍变奏曲
(3)初听变奏曲主题曲调。
设问:你听这段音乐像什么在跳动?
(4)复听主题曲调。
要求: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唱一次,跟着录音的音乐唱一次。
(5)初听全曲。
设问:你能听出这一主题的不断变化吗?说一说这一主题(包含变化的主题)在全曲中共出现几次?
(6)小组讨论
(7)复听全曲。
设问: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他们在课余打乒乓球的比赛精彩场面
吗?如果你愿意,下课后也去试试。
四、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掌握情况。
哦,十分钟
板 书 ︳ 设 计
教学后记:
———————————————————————————————————————————————————————————————————————————————————————————————————————————————————————————————————————————————————————————————————————————————————————————————————————————
教学内容:
表演《大家来唱》、聆听《乒乓变奏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与他人一起,有表情地演唱《大家来唱》,知道这是一首意大利民歌。
过程与方法:用三拍子指挥图式有表情演唱歌曲。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歌曲的演唱,表达自己愉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用三拍子指挥图式有表情演唱歌曲。备课时间:9月24日轻 授课时间: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 法:教师指导法、引导法 学 法:听唱法、欣赏法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学唱歌曲《大家来唱》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二拍子的拍号、强弱规律及指挥图式,歌曲除了二拍子外,三拍子也非常多,下面这首歌曲就是三拍子的,请大家来听。
2聆听录音范唱:老师带同学拍手感受2/4拍强弱规律。
3再听: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做三拍子的指挥图式
4先学习第二声部旋律:用三拍子指挥图边打拍子边看书唱谱
要求:放慢速度,分成两个8小节学唱。
(1)前8小节注意连线,第3、4小节同音相连只唱一音时值相加共唱5拍。
(2)再学唱后8小节。
5再学习第一声部旋律也分两个8小节学唱:前8小节1—ⅰ跳跃要唱准想好音高再唱。
6二声部合唱
(1)先唱好两个声部每句的第一个音即:
(2)一句一句合唱,唱好一句巩固一句
要求:集中注意,自己唱一个声部耳朵另一个声部使自己声音融合在集体声音中间,唱好一句及时鼓励,让学生体会到二声部声音和谐带来的悦耳快感。
7在二声部旋律唱好的基础上填唱歌词。
8配上打击乐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9小结:这首歌曲表达了孩子们快乐课间生活,你们知道是哪个国家的民歌吗?
(意大利威尼斯)
介绍意大利威尼斯。
三、2/4与3/4对比及三幅图配节奏。
1导入:威尼斯美吗?请同学们踏着整齐的步伐,随着音乐《欢迎进行曲》片段,来畅游威尼斯看到这么美丽的地方,同学们不禁跳起了舞蹈,你们听杜鹃也和你们一起分享,放《杜鹃圆舞曲》
2教师在参与时可以做2/
4、3/4拍的指挥图式。
3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感受2/4与3/4拍后,完成书上配节奏。
骑马:用马蹄印的深浅表示其强弱。图谱也可以用强弱的连续黑白圆圈表示。
荡秋千:用三拍子节奏与图谱。
时钟:用二拍子。
四、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掌握情况。
大家来唱
板 意大利威尼斯 书 ︳ 设 计
教学后记:
——————————————————————————————————————————————————————————
教学内容:
聆听《陀螺》、《旋转木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旋转木马》一首电子琴曲。过程与方法: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乐曲描写的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外听到《陀螺》,知道这是法国作曲家比捷创作的管弦乐《儿童游戏小组曲》中的一首小曲,乐曲描写儿童转陀螺的情景。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乐曲描写的内容。备课时间:10月2日轻 授课时间: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 法:教师指导法、引导法 学 法:听唱法、欣赏法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歌曲复习1《哦,十分钟》 2《大家来唱》
三、音乐欣赏:管弦乐《陀螺》
1导入:教师拿一个陀螺问学生谁玩过或见过,说说怎样玩法。
2课件出示介绍陀螺及作者比捷。
3初听全曲: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陀螺在孩子们的抽打玩耍中飞快转动的情景吗?
4复听全曲:学生边听边看教材中两谱——简谱与图形谱,让学生知道较快的音乐速度和旋律音程的大跳是造成欢快热烈气氛的原因。
四、音乐欣赏:《旋转木马》
1导入:同学们玩了陀螺这个传统游戏活动,现在老师带你们
去游乐场坐电动木马。请看书上插图,让坐过旋转木马的同学
给大家说一说坐旋转木马是什么样?(上下起伏)
2初听全曲
设问:你能从快速的节奏、高低起伏的曲调流动中想象到
孩子们在电动木马上旋转的情景吗?
3复听全曲
设问:乐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五、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掌握情况。教学后记:
——————————————————————————————————————————————————————————
第5课
妈妈的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四拍子,并与二、三拍子进行对比学习。
过程与方法:欣赏三首中外名家的“摇篮曲”,初步了解其风格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作品中有唱不完的妈妈的歌。让我们走出教室,共同策划表现好“唱唱我们的妈妈”,表达“音乐与人”的亲密关系。
教学重点:感受摇篮曲的音乐风格特征。教学难点:感受并表达“音乐与人”的亲密关系。课时安排:2课时 教材简析:
《只要妈妈露笑脸》:这是朝鲜歌剧《血海》中的一首选曲。歌曲寄托了儿女对妈妈的一片深情以及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憧憬。歌曲的基调明朗,情绪活泼,音调具有朝鲜民族的特点。歌曲可分为两个乐段。
大提琴曲《摇篮曲》:根据我国已故作曲家贺绿汀的佳作——钢琴曲《摇篮曲》改编的。原曲采用三段体结构。第一段曲调优美动听、真挚纯朴;第二段出现了变化,惶惶不安;第三段平缓起伏的音乐主题再现。
器乐曲《摇篮曲》: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所作。歌曲采用二段体结构,每个乐段都由两个4小节乐句组成。前乐段曲调比较平稳,柔和恬静;后段使用了大跳,情绪激动。歌曲的伴奏自始至终贯串着切分节奏,生动地模仿了摇篮摆动的律动。
中国《摇篮曲》:由汪玲、杨存德作曲,是一首由六个乐句加结尾的一段体歌曲。采用6/8拍,F宫调式。这首歌曲曲调优美流畅,婉转动听,六拍子的节奏更增强了动荡摇晃的感觉,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我”轻轻摇动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幽静画面。
歌曲《摇篮曲》: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座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每个乐段分为两个乐句,每乐句都是4小节,结构十分规整。
教学内容:
聆听《只要妈妈露笑脸》、表演《摇篮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准确的演唱、表演歌曲,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四分休止符”。
过程与方法: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聆听朝鲜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和表演歌曲《摇篮曲》来感受不同地区的音乐表达的妈妈与孩子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备课时间:10月2日轻 授课时间: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 法:教师指导法、引导法 学 法:听唱法、欣赏法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只要妈妈露笑脸》
1、聆听歌曲。感受朝鲜音乐的风格。
设问:歌曲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音乐在节奏与旋律上有什么特
征。
2、再次聆听歌曲:随音乐轻轻哼唱,体验孩子对妈妈的亲切的呼唤。
三、表演《摇篮曲》。
1、教师谈话导入:这是一首妈妈哄宝宝入睡时,唱给宝宝听的摇篮曲。也许你已不记得婴儿期妈妈如何抱你、哄你入睡,但你可从影视片中,或周围邻居的妈妈哄小宝宝入睡的情景中,想像你当时的情况,这首歌就是歌唱那种情景的。
2、听范唱,教师做哄小宝宝入睡的动作。
3、再听一次。请看歌谱,这首歌的记谱与第三课的《愉快的梦》是一样的。上次我讲过那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这首歌谱同样也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请大家边听边打拍子。
4、为了把这一曲调的节奏唱好,我们先复习一下第三课《愉快的梦》的曲调。
5、在教师指导下再学唱第二乐句4小节。
6、学生自学第三、第四乐句(各4小节)。
7、能流畅、准确地完整唱好曲调后,唱歌词。
8、要求学生能用动作表演《摇篮曲》,投入角色(要指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四、开放式教学。
让学生课后自己去选一首符合本课题的歌,唱给妈妈听。
五、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掌握情况。
摇 篮 曲 板 轻柔的声音 书 设 计
教学后记:
————————————————————————————————————————————————————————————————————————————————————————————————————————————————————————————————————————————————————————————————————————————————————————————————————————————————————————————————————————
教学内容:
聆听《摇篮曲》、表演《摇篮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摇篮曲》,体现歌曲风格。
过程与方法:能用亲柔、平稳、深情、亲切的情绪符号去演唱歌曲。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聆听和表演歌曲《摇篮曲》来感受不同地区的音乐表达的妈妈与孩子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装饰音、附点音符的掌握 备课时间:10月10日轻 授课时间: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 法:教师指导法、引导法 学 法:听唱法、欣赏法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摇篮曲》
1、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
设问:歌曲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在节奏与旋律上有什么特征。
2、再次聆听歌曲:随轻轻哼唱,妈妈的亲切之情。
三、表演《摇篮曲》。学习新课(展示课题)
1、师弹琴范唱歌曲《摇篮曲》
2、介绍《摇篮曲》的作者。
3、学生欣赏范唱歌曲《摇篮曲》,然后随琴声心里哼唱歌曲《摇篮曲》。
4、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唱歌曲,采用听唱法学唱《摇篮曲》。
5、师:这首歌曲表现的情绪非常温馨、静谧,表现了妈妈对宝宝的无限柔情,引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柔和、甜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6、师生共同讨论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同学们,你们在唱这首歌时,仿佛看到了什么?
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带着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再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三、创作与表演
1、师生共同讨论:音乐剧要怎样表演?
2、把《摇篮曲》编成音乐剧,请几位同学进行表演
五、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掌握情况。
第6课
少年的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音名及变音记号——升记号唱法。
过程与方法:少年是人生的花季,他们最富有憧憬,最有朝气,最少保守。本课四首中外少年歌(乐)曲,以不同的情绪反映不同时代少年的不同生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中感受不同的情绪反映不同时代少年的不同生活。
教学重点:在学习中感受不同的情绪反映不同时代少年的不同生活。
教学难点: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音名及变音记号。
课时安排:3课时 教材分析:
《牧羊姑娘》:乐曲系同名歌曲的曲调改编而成。乐曲的第一部分,独奏乐器双簧管奏出充满辛酸、哀怨的主题;第二部分音乐是在主题旋律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和发展的。歌曲叙述了旧时一个穷苦的牧羊女的凄凉生活。
《小机灵的歌》:这是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的主题歌。旋律活泼、开朗、热情,切分节奏和同音反复的使用使歌曲朝气蓬勃,充满了生机,赞美了聪明机智、胆大心细的一休。第一乐段是由四个
乐句组成的,第一、二句为平行乐句,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第四乐句则是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第二段曲调则是平行和上行。
《我是少年阿凡提》:这是一首浓郁的新疆民歌风格的歌曲,2/4拍,二段体,G七声羽调式。曲调诙谐、欢快,它生动地赞扬了少年阿凡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优良行为。第一乐段共有四个乐句,情绪欢快;第二乐段以连续密集的节奏音型出现,旋律采用了模进的手法。
《小小少年》:这是德国故事影片《英俊少年》中的一首插曲。这首歌曲4/4拍,弱起节拍,为大调式,一段体结构,表现了少年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教学内容:
表演《我是少年阿凡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维吾尔族民歌的特点,体会升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感受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点,体会歌曲诙谐的情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阿凡提是个勤劳勇敢,幽默乐观,富于智慧和正义感的人,引导学生做个机智勇敢,有正义感的好孩子。教学重难点:
感受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点,体会歌曲诙谐的情趣。备课时间:10月10日轻 授课时间: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 法:教师指导法、引导法 学 法:听唱法、欣赏法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聆听部分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音乐,听一听,音乐中的情绪
第五篇:湘教版小学美术第七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小学美术第七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教室一角/队角布置 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
队角是我们少先队的活动阵地,用文字,图画、实物照片、图片及相应的制作等来宣传一个中心内容,供我们参观和利用。今天我们一起来策划一个有创新意味的队角布置方案。那如何设置布置方案,又如何实施方案呢?
二、了解队角
1.队角一般都是一个主题,我们来看看这个队角是什么主题的呢?(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主题)
2.为了实现这个主题,队角的教育与宣传内容有哪些? 3.队角还有咨询箱、工具箱、小队日志、中队日志等项目内容。4.这个队角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吹塑纸、彩纸、图片等)
三、探究设计方案
1.我们教室由来的队角是什么主题?你准备用一个什么主题来创意我们的队角?(学生表达创意)
2.比较队角你觉得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分析,小结:构图散乱、颜色灰暗的不好,层次分明的好。
3.说一说教材上设计方案草图的特点。
4.你想设计一个怎样的布置方案?我们来试试用草图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尝试草图设计训练)
5.反馈与指导布置方案的设计。
四、分工设计 1.
根据座位分布,分出8个小组,组内自选小组长。小组成员合作,每组选定和完善出一个队角布置方案。对分工提出建议:每组由3人设计队角教育与宣传内容,1—2人设计医药箱等物品的外观。
2.学生分工设计。
五、展示评述 每组派代表来介绍本组的设计方案,说说分工情况,将准备用一些什么材料来制作。其他同学说说,觉得最有特色、最好看实用的队角设计是哪个?对设计有特色的小组给予表扬和鼓励。
六、任务导入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队角布置的设计,今天,我们就要大显身手,将队角制作和布置出来,大家有信心吗?
七、学习制作方法
1.根据所带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及上节课的设计进行排版。排版注意疏密变化、均衡协调。
2.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吹塑纸,皮纹纸等可用来给图片或文字衬底框边。提出:还可以怎样有效利用你们带来的工具材料?
3.队角刊头的制作可以剪贴,也可以绘画。
4.应同时进行队角周围的咨询箱,医药箱等的制作。
八、分工制作
学生分工合作进行队角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九、展示评价
1.分小组布置队角,展示于教室角落。
2.说一说,自己组队角的特点。评出最优秀的队角布置,师生共同贴到教师的队角处。
小学四年级美术第二课花手帕 教材分析:
染纸就是将吸水纸用折叠、绞夹、孔卷、搓、捏皱等方法进行加工,并通过点、渍、接等方法上色而形成纹样的一种表现方法。它工具简单,制作方便,色彩鲜艳,纹样千变万化,可以长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慨要:
1、认识染纸的特点; 2纸的折法; 3染法;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给学生创设表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条件。2.了解染纸特点,初步掌握点染方法。
3.学会不同的折叠方法,掌握单色和多色染制方法,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业要求:
1.每人四幅不同折法,不同色彩的染法。
2.点染时胆子要大,心要细,每染完一张,要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改进。
3.折纸、剪纸可以自己设计花样。教学重点:不同的折叠方法和染制方法。教学难点:多色染制与空白处理。
教学准备:扎染的连衣裙、围巾、生宣纸、彩色墨水、各种染纸作品、乐曲《春江花月夜》。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秩序,安排好学习用具。
二、引题激情3分钟)(上课时教师身穿黄色扎染的衣服)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穿了什么样的衣服,(让学生观看裙子上的图案)这种图案是用扎染的方法做出来的,就是把布上需要有图案的这一部分用绳子扎起来放在颜色里一染就形成了这样的图案。
你们还熟悉哪些扎染产品? 生:衣服、围巾等。(教师拿出扎染围巾让学生看)师:扎染的运用很广泛,除了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还有背包、领带、桌布等都用了扎染的方法。
(从身边生活用品入手,引出新课,既接近儿童生活,又亲切自然,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师:扎染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手工印染工艺。最初人们不小心将纸的一部分弄上了颜色,开始很懊恼,后来发现被染的纸很好看,便开始了多种多样的染纸方法的试验,在试验中,人们发明了扎染。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和扎染很相像的图案表现--美丽的染纸。
三、讲授新知:(10分钟)板书:美丽的染纸
师打开范作品让大家看),这些染纸图案纹样复杂、色彩亮丽、图案优美,但制作起来非常简单,只要大家掌握好它的特点,就很容易染出来。
老师出示几十幅风格各异,色彩绚丽的染纸作品,给学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和美的享受,极大地调动了儿童的学习兴趣。
1.观察认识: 教师:拿出一张事先折好的米字格纸,打开来,让学生观察是什么形状,再演示米字格折法(二次对折、三次折、对角折),出示折纸方法示意图。
师:为了染出的图形均匀,用一只大铁夹夹紧,再用手挤,捏挤的作用是节省颜料,并能染得透。老师把三角形的每个角分别浸入颜色之中,这叫浸染法。用毛笔点上去,叫做点染法。在染过色的地方蘸上水或酒精,并立即用抹布或吸水纸吸去多余的颜色,叫冲染法。还有一种和它相反的方法,即在淡色的地方再染上颜色,叫浓破淡法。每张纸注意留出部分细小的地方不染色,形成空白,画面就更好看。
(在演示中,突出折叠方法和几种染制方法这一重点,在后面的练习中将突破“留白”这一难点)2.尝试理解:
师:请同学拿出一张纸,刚才老师是怎样折米字格的? 生:二次对折,三次折、对角折。
师:对。现在我们折的这种米字格是染纸中最常见的一种折叠方式,另外还有田字格、辐射法、折扇法、任意法及揉纸法、卷云法等,大家还可以动脑筋想出其他的折法。(投影仪演示折纸的几种方法)在学生折纸的过程中,发挥其创造力,进一步调动学生求异创新的主动性。在学习染纸之前,教师带领学生回忆其过程和染法,同时板书:折、夹、挤、染、展开。染法:冲染、浸染、浓破淡。
在学生折纸时,提醒学生注意夹子的角度、位置、面积的大小、色调的深浅及留出空白的地方。同时播放音乐《春江花月夜》。此曲典雅大方,有一种古典美,听来给人一种协调和谐的感觉。
3.自我评价:(2分钟)师:展示优秀作业12幅。刚才同学们染的第一张作业很不错,就像江南一带的蓝印花布一样漂亮。我们应该在染的过程中胆大心细,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改进。
4.想象创造8分钟)我们还可以在同一张作品中染上几种颜色,使画面更加绚丽多彩,在染过单色之后,再学习多色染法,这样的过渡学生易于接受,难度也降低了。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人人都全身贯注、十分认真和努力,作业打开之前,大家都屏住了呼吸,一旦打开便非常兴奋和激动。
5.深入研究:(5分钟)师:同学们,这样美丽的染纸,到这儿是不是就结束了,它们还可以做什么? 生:可以先剪纸再染。
师:对,只要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就会制做出更加独具特色的作品来。这些都是老师利用染纸作业加工的工艺品。
各种形式的时装14幅,风景画、蝴蝶画、花瓶等装饰画若干幅。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使单一的染纸变得非常丰富。
四、小结(2分钟)1.总结本课内容要点。
2.老师为作业优秀的同学发奖--奖品是用染纸作业制成的书签。板书:美术的染纸
制作过程:折、夹、挤、染、展开。染法:浸染、点染、冲染、浓破淡。
纸品乐陶陶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纸绳、纸条画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细致耐心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用不同的方法做纸绳、纸条图形
2、画面的构图设计,以及基本的制作方法 教学准备: 师:范画
生:各色皱纹纸、卡纸剪刀胶水 活动一纸绳、纸团贴画
一、欣赏导入:
CAI课件呈现纸团、纸绳的范品
1、欣赏运用纸团、纸绳制作好的作品。思考: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方法制作的?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纸绳、纸团贴画
3、学生尝试将皱纹纸制作成纸绳或纸团。
4、师生交流解决制作问题:(1)怎样使纸团的大小基本一致?(2)怎样搓纸绳不易松敢?
5、教师规定时间,学生合作准备材科。
二、讨论方法:
1、教师示范制作方法步骤
(1)构思画草图:内容可以是简单的动物、植物、人物等,形象简洁鲜明。(2)涂胶:用胶水或胶棒均匀地涂在所画图形的线上。
(3)粘贴:将纸绳或纸团牯贴在所涂胶的部位,并将其轻压粘牢,示范时结合采用单线贴和团线贴法。
2、学生根据出示的草图讨论,什么地方可用纸团,什么地方可用纸绳。
3、学生为两幅作品提出评价。(1)纸团排列松散,形象不突出。(2)未注意纸团、纸绳与底纸的色彩搭配。
3、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创作的设想。
三、自主表现
两人合用材科,各自用纸绳、纸团制作一幅粘贴画。相互评价延伸拓展
四、学生自评、互评作业。活动二纸条工艺
一、体验感受
1、出示厚、薄两张纸条让学生用力拉扯或折制,并谈感受尝试探究纸条成形方法。
教师小结:
厚纸条的性能特点:有弹性、易成形。2.学生尝试将纸条折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3.评析作业,了解纸条成形的多种方法:折、卷、压、扭等。
4.小组合作将尝试制作的纸条小零件进行组合拼摆。教师适当提供技术指导。
二、作品赏析
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欣赏。(抽象、具象作品,半立体、全立体作品)
三、归纳制作步骤和方法
出示草图及相关纸条工艺作品4幅
教师示范,小结纸条工艺品的制作步骤和方法。(1)将卡纸裁成等宽纸条。
(2)构思:要求将实物变形.运用概括、夸张、添加、想像等方法,使之变得适合于用纸条制作。(出示动、植物变形图辅助讲解)(3)制作:运用卷、折、压、扭等方法进行想像创造。(4)粘贴组合成形。7.出示一朵花的草图及相关的纸条工艺品,让学生感受同一内容由于制作方法、组织形式不同,可产生很大变化。
四、学生作业
提出作业要求,学生作业,老师指导粘贴固定纸条的方法
五、评析交流
以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拼泥板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泥板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学会运用泥板来塑造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有趣的形象,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增强学生的感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和掌握其基本的表现步骤和方法 表现生活中各种有趣的人、事、物 教学准备:
师:泥板作品、泥塑用具、课件 生:橡胶泥、牙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用陶泥做各种物体的方法。(欣赏泥板造型作品
出示课题)
2、师生讨论。
3、揭示课题:拼泥板
二、体验感受
1、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做泥板?(分组讨论)
2、学生动手做一做。
3、教师示范泥板的成型方法,学生体验感受(演示用泥料及制作物品)
三、了解工具材料
泥板成型是陶艺制作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工具材料出现圆木棒、瓶子、布、牙签、小刀等,标出名称和作用。(出示课件)
四、方法和步骤
1、泥板造型的几种方法:
卷(教师边讲边示范“卷”的方法、要领及注意事项)、折、切、挖、粘。
2、制作步骤:
a、用拍压的方法将陶泥做成泥板;
b、用泥板卷筒(示范做鱼)做成鱼身,捏出鱼嘴、鱼尾; c、用多余的泥板做鱼鳍、鱼眼粘在鱼身上; d、装饰刻画,整理成形。
五、作品欣赏
出示用泥板制成的具有代表性的陶艺作品,欣赏中外经典陶艺作品及儿童优秀陶艺作品。
六、作业要求
1、将泥板卷折成型后,大胆想像装饰,独立制作成一个形状独特、新颖的形象。注意粘接要牢。
2、讨论:你会用泥板做一个什么样的物体?
七、学生作业
1、分组进行
2、教师巡视
3、作业评议
八、思维开拓
出示陶罐、浮雕、雕塑欣赏(各类作品若干件)美术教案《动物——蔬果雕刻》
一、教材分析:
“动物”(蔬果雕刻),偶尔一看这个题目,好生奇怪;动物--蔬果两个毫不相关的概念,竟连在一起,但在形态上可能能存在某些的相似之处。认真观察、仔细构思、联想,再加以处理、组合,就可以创造出新的形象--动物形象。一提到蔬菜、水果,在学生的心中便把它当成食物,而本课的目的则是将他们变成动物形象。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把学生的观点改过来,从心理上转变他们的观察角度,主要是从造型上去观察、分析它们的形状、大小、方圆、长短、粗细等等。并与常见的动物形象进行对照、比较,找出共同特点,在这样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加工处理,就可以得到一个形象--小动物。
可以采用多种的方法,如割、切、挖、刻、插接等等,对已准备的蔬菜、水果的原形进行处理,但必须作到:保持蔬菜、水果原有的大体形状,突出共同特点。通过对物象的概括、对比和主观的联系、联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本课材料普通、易选,城镇、乡村都非常适用,是一课较好的美术教学内容。
二、设计思路
教师出示制作好的小动物,让学生观察、分析,回答是用什么材料制作出来的,教师小结,引出课题,同时教师板书课题(动物--蔬果雕刻)。教师出示蔬果,与学生一起分析(根据蔬果的形象,联想出动物的形象)。教师快速地运用割、切、挖、刻、插接等方法,把联想的动物制作出来,让学生在观看中学会制作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然后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学生按要求,根据自己所带的蔬果,进行联想创作,特别强调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教师巡视辅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最后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赏评,体验创作的乐趣,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性的目标:通过学习用蔬果雕刻小动物,引导学生善于动脑观察、联想、动手制作,使学生初步学习用蔬果造型的设计知识及制作的方法。
2、情感性目标:对学生进行美的情趣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的情感,养成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的形象。
3、能力性目标: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及观察、联想、动脑、动手创作的能力。
4、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善于、敢于发现、联想、创新的能力,及造型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及动脑、动手制作的能力。教学难点:蔬果形象转变为动物形象的制作方法。学生学习用具准备:蔬果、牙签、切刀和刻刀等。教师教学用具准备:范样、有关示范、演示用具、用品。教学流程:
1、出示蔬果制作的小动物,引出新题,板书课题。
2、观看书中的图片,观察欣赏、分析。
3、讲解、演示。
4、提出要求。
5、学生按要求作业。
6、展示作品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开阔视野,初步了解用蔬果雕刻小动物的方法。
3、教会学生雕刻方法,为独立创作作准备。
4、明确作业要求。
5、在创作中体会方法,学会雕刻小动物。
6、欣赏、评述、体会创作的乐趣。教师活动:
1、出示范样。问:(1)是什么动物?(2)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3)是怎样作出来的?归纳小结,同时板书:动物--蔬果雕刻。
2、与学生一起欣赏分析。问:(1)各是什么动物?(2)是用什么材料雕刻的?(3)为什么?教师归纳小结。
3、边讲解边演示,同时简单书写步骤:(1)观察、分析、联想。
(2)雕刻:①割;②切;③挖;④刻。(3)组合。
4、口头提出要求:特别强调安全问题。
5、教师巡视辅导。
6、共同赏评,给予肯定的评价。学生活动:
1、观察、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与教师一起观察欣赏,动脑回答教师的提问。
3、听、看、动脑分析、联想,适当回答教师问话,记清雕刻的步骤与方法。
4、认真听记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
5、按要求按步骤独立创作,注意大胆联想。
6、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评价,感受创作的喜悦。玻璃水彩
《玻璃水彩》
一、教学设想
《玻璃水彩》旨在让孩子们体验新材料作画的乐趣,根据玻璃不吸水的特性,在玻璃上作画能产生许多特殊效果,产生许多肌理,这会让孩子们感到特别新奇。因此,我采用开门见山的导入法,从孩子们看到的早已准备在桌子上的工具入手,从他们的好奇入手,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接下来,教师作画,进一步激发兴趣,也给学生的尝试作画做了铺垫。然后不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进行第一次尝试作画,接着采用向大师学习来解决技法问题。采用小组探究的方法进行第二次试画,体验不同材料产生的不同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让孩子们在课堂中充分体验作画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玻璃水彩的方法,知道用水、洒盐、放小纸屑、吸附、加浆糊、刮刻等会产生不同效果。
2、技能目标:能运用不同材料制作出不同意味的水彩作品。
3、情感目标:体验在玻璃上用水彩作画的快乐。
三、教学准备:
教具:CAI课件、玻璃、示范用具、盐、浆糊、线头、小纸片。学具:玻璃、水彩纸、水彩颜料、笔。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在上课之前,先把玻璃、盐、浆糊、味精、小线头、小纸屑等工具摆在学生桌上。)
从桌上工具入手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的桌子上,有炒菜时用的盐和味精,还有玻璃、浆糊、小线条、小纸屑,那么我们是不是要办过家家,或者来上一节自然课呢?不是,那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告诉你们吧,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东西来玩一个有趣而又好玩的游戏,就是用玻璃来作画。(板书课题:玻璃水彩)
〔教学设想: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工具材料用于课堂都是非常新奇的,根据学生心理我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导入,在语言上注重风趣幽默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尝试
师:听到这个名字老师也觉得很有趣,真是太有吸引力了,老师也忍不住想玩一玩,就让老师先来试一试吧!
(在教室中间准备好一张演示桌,教师在中间示范,学生围成两圈在周围看。)
要求:教师的表演很神气,边讲解边表演,注意提示步骤,如:看一看,老师准备干什么?现在老师干什么呢?等等,提高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感觉羡慕和好奇。
〔教学设想:这一过程是让学生在教师的表演中学到玻璃水彩作画的基本步骤,在看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眼到、心到,这其中也包含了一个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不但初步了解基本步骤,而且明白水彩在玻璃上产生效果的随意性,蕴含丰富的想象空间,也给下一个环节作了铺垫。〕
3、学生尝试
①师:真好玩,你们想不想也来玩一玩,下面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让你们也来试一试。
(学生尝试作画)
②观察自己的作品,看一看印出的作品与我们平时的画水彩画有什么不同?(学生随意发言,教师稍作小结)
③收集几张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一:颜料很干的作品。请学生分析原因,然后请作业效果好的同学表演,从而解决点水问题。
问题二:颜色渗透效果不佳的作品。
提问:如果要使颜色混合在一起该怎么办?(小组讨论)④小结:
每个步骤的要领,注意事项,通过比较以及CAI演示解决。(板书:画色、点水、转印、补色)压:要注意均匀;
揭纸:不同方向的揭纸会产生不同效果;
(通过CAI演示,从审美效果来分析揭纸的方向。)补色:颜色不够时,需要补色。
〔教学设想:看完教师的表演以后,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这时不给学生提出任何要求,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进行尝试练习,这也是一种自主学习。通过自主探究,了解学生作画中的困惑,然后找问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与大师的画作比较 ①欣赏画家作品:
师:不但你们喜欢在玻璃上作画,许多大画家同样也喜欢玻璃水彩画,不信,我们一起去瞧瞧。
(CAI展示画家作品)
教师稍作介绍一幅作品(取名,感受)提问:看了画家的作品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②比较
刚才我们只是粗略地看了一下画家的作品,下面呀,让我们走得更近些!细细地去体会一下大师们的画,并请你比较比较你的作品与画家的作品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回答(如撒盐、刮刻等特殊效果)教师引导:大家都观察得很仔细,也很爱动脑筋,那么你们想不想让你们的画达到画家画中的特殊效果呢,看一看我们桌上的东西,你知道怎么样利用它们来达到这些效果吗?
(小组讨论,汇报,教师稍作介绍)
〔教学设想:与大师的画作比较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画家的作品在孩子们眼里看来是离自己非常远的,现在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与画家的作品比较,既新奇,又兴奋。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是非常有成效的。〕
5、小组探究
①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尽情地尝试探究,每个同学选用你们喜欢的材料来尝试画不同效果的玻璃水彩。
(播放音乐,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②交流经验
小组长介绍作画经验。展示有特色的作品。
〔教学设想:美术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小组探究是学生在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积累经验。〕
6、作品展评
①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形式来评价学生作品,注意语言的表述以及作品的命名。
②其他画具、画家作品的拓展。
〔教学设想:美术课程标准提到应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本课的评价就采用了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形式来评价学生作品。通过CAI展示图片,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知识空间。〕
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都玩得很高兴,不但玩了,而且学到了许多有趣的知识,希望大家回家以后能再画一些玻璃水彩画,送给你的亲戚朋友!
《窗口》 [教学目标] 技能领域:利用彩笔或线性工具,表现自己窗口。
认识领域:懂得用基本的画法,通过窗口景物表现美的窗口。创造领域:多方位、多角度的表现窗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创作能力。情感领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与生活情趣。[课业类别] 绘画创作课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去认识与表现窗口。[教学难点] 发现窗口的美,从申提炼组织画面,使画面层次清楚。[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自制cAI教学软件,范画用纸。(学生用具)线性表现工具、水彩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教师带学生游览我市美丽的风光。(播放课件)我们就来学习《窗口》这一课。
教学设计:教师运用cAI课件,直接把生活中富有影响的景观转化为静态的画面欣赏,不仅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可以感知窗口的形状,色彩,线条等,引发审美的直接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 1.看窗
老师:通过窗口可以看到景色,给人们美的享受,那么生活申窗户a.有哪些形状?b.有哪些部分组成?(投影展示2至3幅图片)。
学生:讨论回答。a.方形、方圆结合等。b.窗框、窗页、窗帘等。(教师同时板书)。
教学设计:窗口是由窗户而提供的,和窗户密不可分。窗户的形状,结构具有一定的特征,它影响窗口的形状变化,有的窗口还具有强烈个性、民族性、地域性。让学生感知窗户
(口)的特征。2•忆窗
老师:请同学想想,刚才通过窗口a.看到了什么季节、时间的景物?b.还有描述哪些季节、时间的窗口?c.哪些物体上还有窗口? 学生:讨论回答:a.白天、春天。b.夏、秋、冬、夜晚、雨雪c.汽车、飞机、轮船等。
教学设计:通过对课件对窗口观察,启发学生思考:在自己日常生活记忆申所能感知的窗口,引导学生想象和形象思维,为学生有意识进行创造提供契机。
3,评窗
老师:a.展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各种造型窗口图片。b.展示欧式建筑申窗户图片二、三幅。
c.展示我国雅罗申标《到处是生活》、美国罗志威尔《出游》的美术作品。学生讨论回答:a.这几幅画表现什么内容,有什么特点? b.您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教学设计:这些窗口或自由灵活,相互供资、推求得景;或造型独物,色彩斑谰、五彩缓纷;或表达人们追求生活,向往自由美好愿望。有目的进行欣赏、评论,是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激励,进行联想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过程,是老师的讲述、启发的重要补充,便于学生开拓思路,激发灵感、深化作品立意。
4•画窗
老师:通过欣赏,我们可以发现a.有直接表现以窗户造型为主的。b.有表现有人物、景物的窗口。(插播两类较为典型的作品各一幅,并同时板书)学生讨论回答:a.自己想表现的窗口。
b.如有近、申、远景应怎样表现?(学生回答时,教师示范)教学设计:学生在忆窗、评窗过程中获取的对窗口的经验,学生再次的讨论,让教师进行归纳,是启发学生逐步确立自己构思或构图的过程。对近、申、远的探讨,教师的示范则是学生获取造型、构图知识,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便学生的创作构想变成画面更容易。
三、作业要求 1•以线为主,创作一幅构思,构图妙巧且有新意的“窗□》作品。2•画面饱满,注意近、申、远景的表现。
教学设计:作业要求,是联系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中介,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环节。
1•教师巡回辅导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耐心帮助,特别是在近、中、远景有层次画面的处理上。
2•鼓励学生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间接体验,有目的,创造的想象。教学设计:教师依据学生不同的作业特点,提出好的建议,不仅使作业更加完善,而且有助于美术技能的提高。
五、欣赏讲评作业
请学生自己选择本组二、三幅作业展示,共同赏评。a.先请作者说说自己的想法。
b.再请学生评优劣或提修改建议(一句话)。
7教学设计:教学的以8人小组为单位,创作时能促进学生交流和推选作业的方便。让学生一句话的点评,是学生再次接受欣赏教学,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锻炼。
六、观察与思考 a.窗口有什么功能? b.选择一幅打开窗户是一完整景物,关上窗户,窗档又把景物变成独立几幅小景的作品一幅。这幅作品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你看后有什么的感受。
教学设计:欣赏教学不仅应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有些知识点还可以放人课后,使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得到延伸。
七、整理文具,下课。
雪花飘飘
课时:1课时课业类型:工艺制作课
教学目的:学习雪花的制作方法,进一步掌握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及动手制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进一步提高对工艺学习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制作雪花的过程 教学难点:多种不同的设计和制作教学用具:剪刀、纸、胶水、范作、录音机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安定情绪
二、讲授新课:
1、展示教师的范作并欣赏课本范画
2、示范雪花的剪贴方法
三、领着学生按步骤做一个
四、放音乐,让学生体会在寒冷的冬天,雪花飘飘,寒风凛冽,带着这种感受去做作业
五、教师巡视指导
六、小结:展示色彩搭配合理,制作精细的作品,并鼓励同学课下找张较厚的纸,做个有趣而漂亮的立体雪花贺卡,新年快到了,你想送给谁呢?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安定情绪
二、讲授新课:
1、展示教师的范作并欣赏课本范画
2、示范雪花的剪贴方法
三、领着学生按步骤做一个
四、放音乐,让学生体会在寒冷的冬天,雪花飘飘,寒风凛冽,带着这种感受去做作业
五、教师巡视指导
六、小结:
展示色彩搭配合理,制作精细的作品,并鼓励同学课下找张较厚的纸,做个有趣而漂亮的立体雪花贺卡,新年快到了,你想送给谁呢?
第12课色彩 第12课色彩ABC 教学程序 导入课题 1.学生观看录像
2.教师小结:生活中有很多东西的色彩很漂亮,我们可以直接利用它们来做一幅美丽有趣的画。
1.播放录像: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员们身着各色服装组成不断变化的图案;公园草地上各种鲜花绿叶拼成的图案;法国第六十七届柠檬节最注目的展品等。2.课件出示课题
整理材料
1.学生观看“超市寻宝”的录像
2.学生开展讨论:他们找到的细小物件有哪些颜色?有哪些形状? 3.教师提问: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可直接利用的材料吗? 1.课件播放:超市里两个学生开展比赛,看谁找到的细小东西颜色种类最多。
2.课件展示:根据色彩类别将材料分类 了解步骤
1.欣赏范画,讨论这些画是用什么颜色和哪些东西做的。2.学生看书,讨论并总结活动步骤。1.课件展示范画 2.课件展示活动步骤 A.铅笔打稿B.涂胶水 C.粘贴细小物件 尝试作画
1.尝试作画后学生白评。教师总结作画方法。2.引导学生评价范画,掌握创作要领。
3.教师小结:构图要饱满;设计要新颖;涂胶水要匀;铺色块时材料要密、齐、匀;巧妙运用不同形状的材料。
1.播放音乐
2.课件展示几组优劣作品 进行对比:
A.构图饱满与构图空对比;
B.铺材料均匀密集与散 乱不匀对比; C.用材巧妙与用材不当 对比;
D.色彩搭配好与差对比。开展活动 .学生分工又合作,愉快地创作。2 .教师巡回指导。
1.课件循环演示范画,并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学习评价 1 .学生互评。.师评:肯定学生的精心制作,赞扬学生的大 胆表现。实物 投影 以展示学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