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版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音乐
教师:陈微
四年级上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案上册第一单元 东海渔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准备
手风琴、磁带、录音机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2.感受大海边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演唱歌曲体会“赶海”的情景,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教学难点
1.第三乐句第二小节的休止符要做到声断气不断。2.乐曲中的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要唱够。
3.最后结束句的七拍长音,要训练学生用较长的气息支持来歌唱。教 材分析
《赶海的小姑娘》
《赶海的小姑娘》由马金星作词,刘诗召作曲。歌曲通过对一个小姑娘“赶海”的描写,表现了小姑娘欢快的心情和一颗纯真的童心。
歌曲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流畅,结构工整。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二乐段由三个乐句组成,最后以模仿螺号的长音结束。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1.发声练习
2.听录音,感受音乐的情绪 3.学生学唱歌曲
(1)跟随老师学唱
(2)在演唱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的地方
(3)采用不同方式演唱(例如:领唱加合唱、分组唱、独唱等。)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演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体会了“赶海”的情景,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机会的话,希望同学们能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大海。
四、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目标
能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几个舞蹈动作,并让同学们表演。教学设计
《赶海的小姑娘》舞蹈设计 1.第一段歌词
1-8小节:双手叉腰,右脚踏出一步,左脚向右前方脚后跟着地,同时右腿屈膝。然后再做反方向。共2个八拍。
9-12小节:往左前方轻轻跑几步,做捡东西的动作。1个八拍。
13-16小节:身体转向右边屈膝,双手扣在一起,头轻轻摇。1个八拍。17-20小节:双手做捂篓动作,屈膝,小碎步,身体先向左转,后向右,头随身体转动。1个八拍。
21-24小节:屈膝,先抬左脚双手在左边打开,后做相反的动作。1个八拍。25-30小节:双臂在头两侧,掌心相对左右摇摆。1个半八拍。2.第二段歌词
31-38小节:动作同1-8小节。
39-46小节:双脚分开,双臂在身体两侧,左右摇摆。2个八拍。47-54小节:两位同学面对面拉手转圈跳。2个八拍。
56-61小节:做提篓动作,双臂在身体两侧前后摆动,双脚跳跃动作。1个半八拍。3.结束句
身体向左前方,右脚尖点地,双手呈喇叭状放在嘴前,1个八拍。然后向反方向做一个八拍。教学过程
1.先教分解动作
2.然后跟随录音跳舞 3.可选优秀者做表演 4.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民乐合奏《丰收欢乐而归》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2.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境。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要求
能为《丰收欢乐而归》的几段音乐填上适当的速度记号。教材分析
《丰收欢乐而归》
《丰收欢乐而归》是民乐合奏《东海渔歌》的第四部分。由马胜龙、顾冠群作曲,全曲共分四部分,分别是(1)黎明时的海洋。(2)渔民出海捕鱼。(3)战胜惊涛骇浪。(4)丰收欢乐而归。乐曲表现了东海渔民的劳动生活。
《丰收欢乐而归》由三个部分组成:
1.乐曲开始:在弦乐震音和扬琴分解和弦的琶音伴奏下,由笛子吹出悠扬的、节奏自由的散板旋律,表现了人们在战胜惊涛海浪之后的喜悦心情。
2.中间部分:表现了渔民们战胜风浪之后,自豪的驾驶着渔船,乘风破浪,满载着丰收而归。3.结束部分:音乐的速度转为快板,节奏紧凑,再现了乐曲第二部分欢快的主题,这是根据浙东锣鼓的民间音乐改编的旋律,是全曲的核心音调,经过不断的变化,渐快、渐强,最后,鼓乐齐鸣,在最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教学过程
1.第一遍欣赏乐曲《丰收欢乐而归》。感受音乐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情绪? 2.教师介绍乐曲。
3.分段欣赏:分辨三个不同的乐段。
4.为各段音乐填上速度记号,并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景。5.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6.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美好情感。2.能哼唱歌曲并按节奏创编两小节旋律。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要求
能感受《大海啊,故乡》中所寄托的游子的思乡之情。教材分析
《大海啊,故乡》
《大海啊,故乡》是一电影《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歌曲情地表达了一位游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歌曲是四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歌曲中多次运用了xx x.xx│xx x─ │的节奏,好像起伏的海浪,也好像是在向妈妈倾诉着思念之情。第一乐句是个起句,从中音区开始的旋律优美、温柔,好像是在对人轻轻的述说,所以要唱的柔和、平稳。第二乐句是个承句,第一、二小节的节奏继续沿用了第一乐句的节奏,保持了音乐的统一。
三、四小节的节奏发生变化。第三乐句是个转折句,把酝酿已久的激情一下子激发出来。在演唱时力度增强,充满激情。第四乐句是个合句,是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音乐的情绪在激情过后又恢复了深情,首尾呼应,细腻的表现了游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教学过程
1.第一遍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要求学生仔细聆听歌曲中唱了什么内容?
2.教师介绍歌曲《大海啊,故乡》。
3.第二次欣赏歌曲,要求学生说出哪一句旋律使你最感动,为什么? 4.第三次欣赏歌曲,要求学生跟着音乐哼唱。
5.师:这是一首怀念故乡,思念祖国的歌曲,许多身在外地的人都非常想念自己的祖国和家乡,他们创作了许多艺术作品,比如台湾诗人余光中为了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写了一首著名的诗《乡愁》,请同学们读一读。
6.在《大海啊,故乡》的伴奏音乐中有感情的朗读《乡愁》。7.由感情的演唱歌曲,表达自己对祖国和故乡的热爱。8.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螺号》 2.音乐活动《阿爸回来了》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小螺号》。
2.积极参与音乐活动《阿爸回来了》的创编和表演。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手风琴 教学重点
通过表演《阿爸回来了》体会渔民的劳动生活。教材分析
《小螺号》 《小螺号》由著名词曲作家付林创作于80年代,歌曲一经演唱就以独特的风格、鲜明的音乐形象传唱开来,受到人们的喜爱。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第一乐段是典型的“起承转合”的歌曲结构。第二乐段同第一乐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节奏舒展,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最后乐曲在欢快的情绪中结束。
在演唱方面,要引导学生分辨两个乐段的不同情绪。第一乐段用欢快、弹跳的声音演唱,特别要注意十六分音符的演唱,歌词比较密集,要训练学生均匀的呼吸和清晰的吐字。第二乐段的气息要长,并能够保持,以免在唱长音的时候,音准容易发生向低偏离的现象。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螺号(海螺是生活在海里的一种海洋生物螺的统称,个儿一般比较大,可以做成号角或工艺品。螺号就是用大的海螺做成的号角,生活在海边的人常用吹螺号传递信息)。
2.指导学生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螺号》。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吐字、咬字要清晰,唱好密集的歌词部分,正确分辨两个乐段不同的音乐情绪,并能用弹跳的声音和较长的气息唱好歌曲的两个乐段。3.指导学生创编《阿爸回来了》。4.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我们的田野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教学目标
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我们的田野》。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手风琴
教学重点
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我们的田野》。教材分析
《我们的田野》
《我们的田野》由管桦作词、张文纲作曲。张文纲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创作了四百多首音乐作品。1953年他与词作家管桦合作创作了组歌《夏天旅行之歌》,《我们的田野》是其中的第三首。歌曲一经演唱便很快的流传开来,久唱不衰,深受人们喜爱。还别选入“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儿童歌曲。
歌词好像一幅优美的图画,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音乐更是别具特色,词曲珠联璧合,成为儿童歌曲创作的一个典范。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单乐段歌曲又不规则的三个乐句组成(5+6+6),旋律优美、流畅。全曲共有六处弱起小节,其中两处是在强拍上的弱起,旋律起伏,即好像是流淌的河水,又好像是连绵不断的群山,使人产生美感。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1.发声练习
2.听录音,感受音乐的情绪
3.学生学唱歌曲
(1)跟随老师学唱
(2)再演唱时要注意六处弱起小节
(3)在演唱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的地方
(4)采用不同方式演唱(例如:领唱加合唱、分组唱、独唱等。)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手非常美丽的歌曲,使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秋天到了,同学们在闲暇时仔细观察一下,北方秋天的田野是什么样的。
四、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教学目标
能用连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手风琴 教学重点
用连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教材分析
《田野在召唤》
《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意大利民歌,具有朝气蓬勃、热情奔放的特点。歌曲有两个乐段构成。
第一乐段是双句体乐段,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歌曲一开始,就以鲜明的音乐形象表现出了春天的田野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使人精神爽朗。上句前两小节的弱起小节及同音反复后的三度跳进,给人以明朗向上的感觉,上句第三小节的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又使人感到欢快、活泼、跳跃。歌曲旋律流畅,一气呵成。
第二乐段也是双句体乐段。两个乐句的节奏基本相同。下句是上句的变化重复,使歌曲的第二乐段同第一乐段既有联系又有变化。第二段歌词反复之后,旋律由低向高发展到主音结束。在这首歌曲中,旋律基本上是上行的,力度的变化及重复的运用将对情感的表现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1.发声练习
2.听录音,感受音乐的情绪
3.学生学唱歌曲
三、小结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描写田野的中国歌曲,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一首和田野有关的外国歌曲,同学们你们更喜欢哪一首呢?
四、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合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教学目标
能用连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手风琴 教学重点
用连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教材分析 见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田野在召唤》的一声部。
2.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
3.找出难点,重点解决。
4.请同学们为歌曲方框中的旋律设计力度变化,在X X 处设计声音或动作,使歌曲更富有朝气。
5.用合唱这种演唱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
6.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音乐《前奏曲》、《小步舞曲》。
2.欣赏绘画《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
3.配乐朗读《我所知道的康桥》片断。
4.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田园小景。教学目标
通过对乐曲、绘画作品的欣赏和散文的朗诵,了解表现田园小景的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然后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用自己掌握的艺术手段创造性地表现一幅田园小景。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歌曲、绘画、乐曲、配乐朗诵或表演等)表现一幅田园小景。教材分析
《田园随想》
《田园随想》是一个创造性地活动内容,首先通过听音乐、欣赏名画、配乐朗读散文,感受田园的优美意境,然后再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田园的情景。
1.《间奏曲》
《间奏曲》选自法国音乐家比才的《卡门第一组曲》。《卡门》是由比才作曲的歌剧,是世界最著名的歌剧之一。《卡门第一组曲》共有四首音乐组成,第一曲是《前奏曲》(又称《卡门序曲》是音乐会经常演奏的作品之一),第二曲式《间奏曲之一(阿尔卡拉龙骑兵)》,第三曲是《间奏曲之二》,第四曲是《间奏曲之三(阿拉贡舞曲)》。教材选用的是第三曲。
2.《小步舞曲》
比才一生有两部作品最为著名,一部是歌剧《卡门》,另一部是《阿莱城姑娘》组曲。1872年比才为都德的话剧《阿莱城姑娘》谱写了27首配乐曲,话剧《阿莱城姑娘》虽然早已不再上演,但是根据话剧配乐写成的组曲却流传了下来,成为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乐曲之一。比才在《阿莱城姑娘》写成三年之后才创作了歌剧《卡门》。根据《阿莱城姑娘》选编的组曲有两首。《小步舞曲》是《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中的第三首。乐曲好像把我们带进了清新、优美的田野。最后,乐曲在恬静的气氛中结束,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
3.《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
《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是英国画家康斯泰勃尔的作品。康斯泰勃尔是英国风景画的代表画家之一。《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在有些美术书籍中也叫《威温侯公园》,油画。这是一幅非常典型的英国乡村风景画,把大自然丰富的光色变化以及空气的清新洁净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4.《我所知道的康桥》
徐志摩(1896-1931)是我国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的一生很短暂,只活了35年。但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歌、散文。徐志摩的文字优美、细腻。《我所知道的康桥》是徐志摩最著名的散文之一。康桥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诗人徐志摩曾经就读于剑桥大学。散文为我们描写了英国康河的自然景色,形象生动,意境悠远,似乎把我们带到了那优美的田野景色之中,好像在我们的 8 眼前浮现出一幅优美、恬静的田园风景画。与康桥有关的还有一首著名的诗《再别康桥》。教学过程
1.先请同学们欣赏英国画家康斯泰勃尔的《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想一想画面上表现了什么?然后,从画面的内容、色彩、表现的意境等方面引导学生欣赏这幅名画。
2.教师简介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小步舞曲》《间奏曲》。引导学生了解表现优美田园小景的音乐。
3.教师出示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片断,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4.启发学生想一想,除了绘画、音乐,还可以用语言文字来表现田园小景,还可以用其他的艺术形式表现吗?
5.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 民族的节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会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并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对音乐的亲近感。
3、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手风琴 教学重点:
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让学生了解泼水节、象脚鼓。教材分析:
《快乐的泼水节》
本歌的旋律采用傣族民歌的典型音调编写,傣族民歌常用“1、3、5 ”和弦的分解进行,但这种进行又与大调歌曲有所不同。
歌曲为单乐段结构,每乐句四小节,呈方整结构。第一、二乐句节奏完全相同,第四乐句的节奏与第一乐句相似,第三乐句的节奏显然与第一乐句不同,主要是第一小节不同,因此,在节奏上形成了起承转合的关系。
这首歌曲的速度标记为中速欢快的,因此不可处理太快,大约为每分钟72-78拍。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有趣的是他们几乎每年都有一两次盛大的民族聚会,在这盛大的聚会里歌舞表演和民间传动体育表演是必不可少的。课本山已向同学们介绍了傣族的泼水节和蒙族的那达慕,同学们还知道别的民族的节日吗?
生:芦笙节......9 师:对!芦笙节是苗族的,还有壮族的歌圩,瑶族的达努节等,请同学们回去收集有关资料与同学们交流。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就是“民族的节日”,第一首歌曲是《快乐的泼水节》。
二、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1.老师介绍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年节和歌舞节日,每年清明后十天左后举行,周恩来总理也曾经参加过泼水节,与傣族人民共同泼水祝福。在泼水节里人们在锣和象脚鼓声中相互追逐泼水,以示祝福,民间舞蹈家扮成孔雀的样子,翩翩起舞,小伙子们在江河中进行龙舟比赛,岸边的人们唱着歌端着米酒,准备敬献给获胜者。歌手们边唱边爬上竹梯点燃钻天烟火,气氛十分热烈,活动从黎明直至深夜。
在欢乐的泼水节里,少年儿童也加入了泼水的行列,我们今天将学唱的歌曲就是表现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情景的。
2.教师范唱或播放磁带,使学生对歌曲的内容、情绪、音调、节奏、速度又一个大致的了解。
3.随范唱的录音学唱歌词。难点要解决结束句中“哎啰”两字,起于第二拍的后半拍,可用指挥手势予以提示。4.引导学生分析乐谱
5.介绍傣族乐器锣与象脚鼓
6.学习几个傣族舞蹈动作,随音乐自由表演
三、小结
在边唱边舞中结束全课。
四、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弹拨乐合奏《塔吉克的节日》和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教学目标: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并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对音乐的亲近感。
3、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手风琴 教学重点:
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让学生了解泼水节、象脚鼓。教材分析:
1.《塔吉克的节日》
《塔吉克的节日》是一首弹拨乐合奏曲,乐曲充分发挥了弹拨乐器的性能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塔吉克民族粗犷豪放的性格和节日里欢快、热烈的场面。
塔吉克族居住在帕米尔高原东部的塔什库尔甘地区。每逢节假日或喜庆时,塔吉克人常在鹰笛和手鼓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并举行赛马和叼羊等活动。
手鼓是新疆各少数民族常用的乐器。2.《火把节之夜》
这是一首中阮独奏曲,阮是我国民族弹拨乐器中很有特点的乐器之一,是东汉时期艺术工匠们参照琴、筝、筑、箜篌等乐器创制而成,阮为圆形音箱,直炳,有十二个品,四根弦,到了唐代,发展为十三个品,称为“阮咸”。阮有大、中、小之分,常用的是大阮和小阮。
《火把节之夜》原为琵琶独奏曲,乐曲共分为三段,在一个简短的引子后,具有浓郁彝族风味的慢板主题(a段)轻柔的奏出,及富歌唱性,犹如巴乌的吹奏声,舒展而柔美。b段热烈奔放,展示了人们手擎火把载歌载舞的情景。最后再现a段,更加优美宁静,富有韵味。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表现傣族泼水节欢乐情景的歌曲《欢乐的泼水节》,今天我们要道彝族的山乡去“旅游”,参加他们的火把节。
彝族的火把节盛名天下,每年农历6月24日起,连续三天三夜,彝族人民在宽广的草地上纵情歌舞、赛马、斗牛、射箭、摔跤,到了晚上,人们点燃火把穿行于田野山村之间,以驱除妖魔,保佑平安。2.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提出要求:同学们已经到了四年级了,今后欣赏的器乐曲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听,器乐曲没有歌词,该怎样欣赏呢,首先,我们要集中注意力,否则就听不出其中的妙处了。其次,要能记住乐曲的主题,最好能跟着哼几遍,以后一听到这个主题就能说出这首乐曲的曲名和作者,这也是我们欣赏音乐的重要目标之一。再者,听音乐时要根据乐曲的标题展开。3.初听乐曲
随教师学唱主题,要求能初步记住。
复听主题。
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4.欣赏弹拨乐合奏《火把节之夜》
介绍塔吉克族及鹰笛、手鼓。
初听乐曲。
随教师学唱主题。
学习手鼓的演奏方法,部分学生模仿击手鼓的动作。
教师演奏主体音乐,学生用手鼓伴奏。
复听乐曲。5.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 山乡牧童
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这是以“牧童”为中心的主题单元,通过欣赏、演唱不同形式、不同体裁、不同地区的音乐作品,感受了解音乐所表现的不同意境;了解我国著名音乐作曲家贺绿汀生平秩事及他的相关作品,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
通过唱歌、欣赏和个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传达给人们的不同情绪,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二.具体要求
1.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挚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2.继续进行二声部合唱的训练。
3.通过学唱歌曲《牧童》和欣赏童声合唱《山童》,感受和唱歌曲带给人的美妙和声以及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
4.欣赏《牧童短笛》,掌握作品的曲式结构,理解作品所表现得意境。5.了解我国著名音乐作曲家贺绿汀生平秩事及他的相关作品。教学准备
1.教具:有关音乐、歌曲的范唱带。
2.录像资料:有关我国著名音乐作曲家贺绿汀的资料和其它录音作品。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二声部歌曲。通过学习歌曲《牧童》,加强二声部的训练,使学生具有二声部演唱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因用歌声表现歌曲描绘得意境。
2.用运自主学习的方式,了解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生平秩事及他的相关作品。
二.教学难点:
学习二声部歌曲《牧童》。教学课时
五课时 教材分析 1.《牧童》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旋律流畅,节奏轻快,加上简单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把小牧童在美丽牧场欢快放牧的情景展示在人们眼前。歌曲结构规整,分为四个乐句,一、二、四乐句节奏完全相同,演唱起来十分轻松;第三乐句连续运用切分节奏使音乐富有动感,整首歌曲充满活力。2.《牧童短笛》 贺绿汀(1903-1999),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代表作品有《游击队歌》、《春天里》、《摇篮曲》、《森吉德玛》等脍炙人口的歌曲。
《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全曲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用对位手法写成,左右两手各演奏一个声部。音调纯朴、清雅,意境恬静,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第二部分的情绪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的对照。此处节奏较快,音调活泼、跳跃,好像笛子在吹奏,又好像牧童在田野中追逐嬉戏。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音调稍稍作了装饰变化,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着诗情画意。
3.童声合唱《山童》
这是一首采用西南地区风格音调谱写成的童声合唱曲,歌唱曲调生动活泼,作曲家在音乐中采用诸多滑音、倚音、变音,构成了作品特有的风格。歌曲以我的视角,歌唱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和富有生机的世界。旋律欢快、节奏自由,情绪活泼。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牧童》。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以声乐教学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学习,让学生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感受切分音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教学过程
一、音乐游戏。
1.听音模唱。教师弹奏单音,学生用u模唱音高。
2.和声练习。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教师演唱一个音,学生演唱这个音的上方三度音(例如,教师唱1,学生演唱3;教师演唱2,学生演唱4)。
二、感情导入。1.谈话。
2.欣赏《牧童》乐曲。
3.提问: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三、学习歌曲 1.旋律记忆
再听音乐。提问:你觉得乐曲可以分成几句?你能够记住并哼唱那句? 2.视唱歌谱
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歌谱。
视唱高声部旋律。
提问:你觉得乐曲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
3.突破节奏难点:你觉得歌曲的那一句最富有跳跃感? 4.介绍曲名。
5.学唱二声部旋律。
A.再完整地听歌曲。提问:
B.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视唱二声部旋律。C.完整演唱歌曲旋律。6.视唱歌词。
四、总结。
五、作业
寻找斯洛伐克的相关材料。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继续学习歌曲《牧童》。2.欣赏歌曲《山童》。教学目标
继续学习歌曲《牧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表现歌曲。欣赏歌曲《山童》,了解、感受中外不同风格的同一题材和体裁的艺术作品。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分组汇报斯洛伐克的相关材料。
斯洛伐克位于欧洲心脏地带,是东、西、北欧和巴尔干文化的交汇处。斯洛伐克不仅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遗迹,还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和艺术,民歌、民乐、民间服饰和舞蹈、抒情的和表现热烈的诗歌,绚丽多彩,因地而异。斯洛伐克的民歌常常是以四小节为单位的旋律,据对称构造。和声以三和弦为主,具舞蹈性。
三.演唱歌曲:学生运用已掌握的音乐既能填唱歌曲。
教师对较难得地方进行指导。
四.用不同形式演唱歌曲。
1.提问:歌曲运用了哪两种形式的不同的效果?
2.选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想象。
3..用较快的速度、明亮的音色,表现早晨牧童高高兴兴地去放牧;用稍慢的速度,宽厚的音色,描写傍晚夕阳西下的牧童牵着牛回家。
五.欣赏《牧童》的不同演唱形式。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欣赏不同形式的演奏中,体验音乐带来的不同感受,已达到丰富情感体验,扩大音乐视野的目的。
六.欣赏歌曲《山童》。
1.初步感受体验中外歌曲的不同风格。
2.这是一首中国作品,它是一首描写山里孩子的歌。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它和《牧童》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七.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创编《山林的歌谣》。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采集生活中的声音,结合音乐作品中对其地描述,积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自己创编《山林的歌谣》。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山童》。
二.导入:歌曲中描写了那些林间的声音?
三.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声音。
四.多声部节奏:将学生收集的声音,转成节奏模仿,再改为二声部、三声部等。
如:泉水:哗哗哗哗 马蹄:嗒嗒嗒嗒
小草:习习嗦嗦 小鸟:叽喳叽喳
泉水:哗哗哗哗
小鸟:叽喳叽喳
小草:习习嗦嗦
五.旋律写作练习
1.歌曲中是怎样描述这些声音的?再听歌曲《山童》。2.以小组为单位,选一种形象创编旋律。
要求:选用书上给定的节奏型,在旋律写作上只用do re mi sol la 3.小组展示。
4.根据学生情况,将学生创作的单声部旋律,组合二声部旋律。
六.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牧童短笛》感受乐曲不同段落的情绪,了解乐曲的结构;联想乐曲的情景,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歌曲《牧童》。
提问:歌曲的曲名?大家一起来唱一唱。
二.初听乐曲《牧童短笛》。
提问:乐曲可以分成几段?几段的速度有什么不同?
三.分段欣赏:仔细体会各乐段的情绪,并机异地一段的主旋律。1.第一乐段:乐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你联想到了什么?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出示第一段的主旋律,并在教室的伴奏下哼唱主旋律。2.第二乐段:乐曲的速度发生什么变化?情绪是怎样的?你联想到什么?请你用线条表现音乐旋律的特点。
(快速、旋律跳跃、节奏欢快、情绪热烈)3.第三乐段:听一听,这一段与前面的那一段相似?有什么不同?
(与第一段相似,音多了,节奏密集)
四.完成书上的练习。
五.完整欣赏: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这部作品的感受?
六.引导学生运用诗歌、绘画、律动等方式表现作品。
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各组优势,选择一项进行活动。
七.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音乐家贺绿汀 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生平,聆听他的主要代表作品。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学会搜索、整理、处理资料的能力。在本节课活动中继续进行小组竞赛活动,要求全员参与,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意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乐曲《牧童短笛》。
提问:这首乐曲的曲名?它的作者是谁?
二.介绍作曲家贺绿汀。
1.请研究这个专题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2.请其他同学补充。
3.教师将学生的学习进行概括性总结。
三.贺绿汀的主要代表作品。
1.请研究这个专题小组的同学汇报学习情况。2.请其他同学补充。
3.教师将学生的学习进行概括性总结。
四.贺绿汀的主要作品。
1.请研究这个专题小组的同学汇报学习情况。
2.欣赏《游击队歌》。愉快、活泼的军队进行曲节奏,表现出游击队员英勇、顽强、机智、乐观的精神风貌;间接明朗、铿锵有力的歌词,描绘出游击队员英勇善战、神出鬼没、机智灵活、朝气蓬勃的鲜明生动形象。
3.欣赏《森吉德玛》。根据内蒙古民歌改编的一首具有浓烈民族风格的乐器作品。
4.欣赏《肯春泥》。采用了湖南花鼓调的调式,吸取了民间歌曲中劳动号子的因素,风格清新,旋律动听,使它当之无愧的成为我国早期无伴奏合唱曲中的经典曲目之一。
5.欣赏《嘉陵江上》。反映东北人民思念沦陷的家乡。大胆借鉴西洋歌剧咏叙调的创作手法,并与中国语言的韵律、节奏相结合,去得了很好的效果,成为几十年来歌唱家的保留曲目。
五.你还知道《牧童短笛》其他演唱形式吗?
六.课后反思
第五单元 故乡的桥
教学要求
一、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二、和谐地演唱二声部旋律。
三、边唱歌编舞蹈。教学准备
手风琴、磁带、录音机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与同学和谐地演唱二声部旋律。
二、难点
边唱歌编舞蹈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材分析
1.《在阿维翁大桥上》
歌曲为法国儿童游戏歌曲。旋律平稳,节奏欢快,情绪活泼。歌曲分为两段。第一段为上下句单声部旋律。第二段为二声部合唱。2.《北京的桥》
这是1991年由阎肃作词,冯世全作曲的歌曲。歌曲运用民族调式,借鉴京剧唱腔的一些特点,通过对北京千姿百代态的桥的歌唱,歌颂了北京这座古老的文化都市几百年的文化积淀,和改革开放以来宏伟的气势和壮观的建筑。歌曲由前奏、主歌、副歌以及尾声组成。歌曲表达了对北京由衷的歌颂和赞美之情。3.《桥》
这是一首抒情歌曲。歌曲为G宫调式,分为两段。第一段,在略显自由宽松的演唱中,一幅清新灵秀、错落有致的水乡图景呈现在眼前,淡雅的画面流露出思绪 16 万千、意味深长的情绪。第二段描绘出水乡碧波荡漾的韵律感和人们安逸自在的生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能与同学和谐地演唱二声部旋律。3.能根据歌曲创编舞蹈动作。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围绕着“ 桥”展开话题,导入新课。
三、学唱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
(1)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的内容、情绪、音调、节奏、速度有个大致的了解。
(2)引导学生分析乐谱。
(3)视唱歌谱。
(4)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
(5)学唱合唱部分。
教师演唱高声部曲谱,学生在高声部第二小节进入。
请部分学生演唱高声部曲谱,一部分学生演唱低声部曲谱,轻声合唱。高低声部分别演唱各自的歌词,轻声合唱。
(6)听音乐,创编舞蹈
歌曲唱会之后,听音乐引导学生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发表个人的意见,展示个人的设计。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桥》、《北京的桥》。教学目标
欣赏歌曲《桥》、《北京的桥》。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在阿维翁大桥上》。
三、初赏乐曲《桥》,感受音乐的情绪。
1、这首歌曲描绘了水乡小桥的特点,请同学们再听音乐回答,水乡小桥有什么特点?歌曲采用什么音乐形式来表现?
2、歌曲以说话的口气,长多不一的节奏,舒展的音调,描绘了水乡小桥的特点。歌曲的第二段还是描写桥吗?如果不是,那么又是歌唱了什么?
3、作曲家在第二段里歌唱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曲调和节奏与第一段有什么不同?作曲家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4、歌曲的高潮安排在歌曲接近尾声处,请同学们跟着录音机学唱,体会体会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
5、再赏歌曲《桥》,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桥。
6、初赏歌曲《北京的桥》。
7、听歌曲《北京的桥》,与歌曲《桥》做比较,那首歌曲更像北方音乐,那首歌曲更像南方音乐。
8、再赏歌曲《北京的桥》。
(1)感受歌曲的情绪,说说歌曲的基本情绪。
(2)根据音乐的变化,说说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跟着录音哼唱,说说前奏、间奏、尾声在歌曲中表达了什么情绪和意思。
(4)跟着录音哼唱,说说歌曲的主歌和副歌音乐有什么不同。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第六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教学课时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演唱并表演歌曲《老鼠和大象》。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老鼠和大象》。2.完成“老鼠和大象”节奏游戏。3.能在演唱中表演《老鼠和大象》。教学准备
手风琴、磁带、录音机 教材分析
《大象和老鼠》
这是一首儿童叙事体歌曲。歌曲运用行进的节奏、朗读的穿插以及舒展开阔的音高进行。叙述大象与老鼠在广场上的遭遇,表现大象的硕大、老鼠的渺小以及自不量力的老鼠的下场。
歌曲节奏样式丰富,乐句有短而长,节奏有急促而舒展,音域由窄而宽,演唱形式有独唱有合唱,整个歌曲在对比中有统一,适于歌唱,表演效果颇佳,难度适中。教学过程
一.简短地回顾上两堂课的内容。二.教师范唱 《老鼠和大象》。1.教师范唱歌曲。
2.教师与学生跟琴学唱歌曲;讲述《老鼠和大象》的故事。3.教师分析歌曲中紧凑与舒展的劳动形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比处理歌曲的演唱。尤其是二声部合唱部分。然后在学生的演唱中,教师加入二声部合唱的低音部分。
三.教师带领学生学唱二声部合唱。
1.在高声部轻声哼唱中,哼唱低声部的音高,先放慢速度学唱。2.当两个声部各自都能听到对方的声部,找到声部融合的感觉时,稍微调整一下音量,达到两个声部音量的平衡。四.合成表演,结束本课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钢琴独奏曲《洋娃娃的梦》。教学目标
1.欣赏钢琴独奏曲《洋娃娃的梦》。
2.根据音乐创编洋娃娃的故事,并随音乐表演。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材分析
《洋娃娃之梦》
这是一首儿童钢琴独奏曲,入选全国业余钢琴考级曲目。作品通过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型的变化,刻画不同的意境,描绘了洋娃娃富于童趣和幻想色彩的生活。作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行板《摇篮曲》、中速《洋娃娃的梦》、小快板《洋娃娃的舞蹈》。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1.演唱或表演《老鼠与大象》。
2.告诉学生本堂课欣赏的乐曲与洋娃娃有关,认真聆听,洋娃娃在做什么?
二、欣赏音乐《洋娃娃的梦》
1.听录音。
2.启发学生思考,乐曲表现了洋娃娃几种不同的情绪,或洋娃娃身边发生了哪些故事情节。
3.请学生随着音乐讲述自己联想到的内容。
三、听音乐,创编洋娃娃的故事。
四、在《洋娃娃的梦》的音乐背景下表演。
五、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 教学目标 1.欣赏管弦乐《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
2.展开想象,根据音乐讲述《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的故事。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材分析
1.《小拇指的故事》
1908年,拉威尔从17世纪法国诗人查理·贝洛民间故事集《鹅妈妈的故事》中选取了几则故事创作了钢琴组曲《鹅妈妈组曲》,包括《睡美人》、《小拇指》、《瓷偶女皇》、《美女与野兽》、《仙境般的花园》。《小拇指的故事》描绘了小拇指在迷失的森林中寻找回家的路。2.《瓷偶女皇》
《瓷偶女皇》根据乌诺阿夫人的童话《小绿蛇》创作。童话中有一位美丽的公主被魔法变成了丑姑娘,英俊的王子被变成了小绿蛇。为了恢复本来面貌,丑姑娘和小绿蛇来到瓷偶王国,后来在女皇的帮助下,两人恢复了人形。这首乐曲描绘丑姑娘求助于瓷偶女皇,当丑姑娘洗浴时,瓷偶王国的瓷娃娃奏响了各种乐器,到处充满了叮咚声,女皇庄严的出现,公主恢复了美丽的容貌。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老鼠和大象》,引入新课。
1.复习歌曲《老鼠和大象》。
2.引入新课。法国作曲家拉威尔创作了管弦乐作品《鹅妈妈组曲》,用音乐叙述了鹅妈妈讲的5个故事。今天,一起来听听其中的两个故事。鹅妈妈讲了两个什么样的故事?
二、欣赏管弦乐《小拇指的故事》
1.有谁知道童话《小拇指的故事》?请给同学们讲一讲。拉威尔创作的乐曲中《小拇指的故事》讲了些什么?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并说一说《小拇指的故事》。
2.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主题。
3.请学生在乐曲的伴奏下,讲述自己根据音乐所想象的故事情节。
三、欣赏管弦乐《瓷偶女皇》
1.教师讲述童话《瓷偶女皇》。拉威尔创作的乐曲中《瓷偶女皇》是不是对这个童话故事的完整的叙述?听音乐,正确回答。
2.进一步感受乐曲,并说一说乐曲是什么风格的音乐,作曲家为什么要采取这种风格的音乐。
3.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主题。
4.请学生在乐曲的伴奏下,讲述自己根据音乐所想象的故事情节。
四、小结
五、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听妈妈将那过去的事情》 教学目标
1.能由表情地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怎样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方法表达歌曲情感。
教学准备
手风琴、磁带、录音机 教材分析
1.《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歌曲由作曲家瞿希贤创作于1957年,曾获1980年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音乐作品一等奖。这是一首叙事体歌曲,具有很强的抒情性。旋律优美、动听,节奏舒展、感情真挚、富于口语化,深受少年儿童喜爱。歌曲为带再现的三部曲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怎样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方法表达歌曲情感。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聆听并学唱歌曲《听妈妈将那过去的事》。
1.播放歌曲《听妈妈将那过去的事》启发学生思考歌曲叙事性特点表现在什么地方。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对于歌曲中叙述的这样不同的两种生活,我们分别采用那种情绪来演唱,从学生的回答中选取一种方案,并带着这种方案设计的情绪,开始跟随老师学唱歌曲。
三、引导学生表现歌曲第一段亲切、安逸的情绪。1.范唱 运用快速、中速两种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第一段,请学生选择哪种速度的演唱更符合叙事故事的需要。
2.教师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故意夸大每一乐句的力度变化。教师再平和地演唱歌曲,请学生做出评论和选择。
3.学会有表情地演唱,注意第三句演唱力度的变化。
四、引导学生表现歌曲第二段悲愤、凄惨的情绪。
1.教师分别运用低沉、轻飘两种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第二段,请学生选择那种速度的演唱更符合第二段叙事的故事情节的需要。2.教师自己演唱或请学生演唱歌曲的第二段,尝试不同的力度演唱带重音记号的乐句,请学生做出评论。
3.学生有表情的演唱,注意结尾三句渐弱的处理。
五、小结
六、课后反思
第七单元 民族的舞步
教学课时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以声乐教学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学生们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旋律、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简单的秧歌舞的伴奏谱。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秧歌舞》。教学要求
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挚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我国典型的民族音乐作品,了解民族音乐。教材分析
歌曲《秧歌舞》
这是一首流传于东北地区的脍炙人口的秧歌舞曲。最早的歌词,表现了东北人们苦难的生活,通过歌声人们表达了对旧社会苦难生活的控诉。建国后,曾被多次填写新的歌词,成为东北人民歌唱幸福生活的新民歌。这首歌曲,就是由编者重新填词而成的。歌曲旋律简洁,节奏活泼,附点八分音符的运用,增强了节奏的动感。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导入:教师播放录像《民间秧歌队》
提问:他们在做什么?这种舞蹈形式叫什么?它主要用什么伴奏形式? 2.揭示课题。
3.初听歌曲。提问:歌曲的情绪?
4.记忆歌曲旋律。歌曲可以分成几句?
5.学唱歌谱。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歌谱。
6.教师指导学习。正确演唱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前十六分音符节奏。7.学习歌词。指导学生正确演唱。
8.学习锣鼓点。提问:歌曲中用怎样的声音表现锣鼓? 9.出示节奏谱。小组学习,分组选择乐器按节奏谱练习。10.课后拓展。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组选一个项目(舞蹈、乐器、歌曲)进行研究性学习。
舞蹈组:学习基本秧歌舞步,创编一个简单的舞蹈组合。
唱歌组:搜集我国其他地区的秧歌资料。
器乐组:创编或演奏秧歌锣鼓节奏,为歌曲伴奏。
三、小结
四、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民族舞蹈——秧歌。复习歌曲《秧歌舞》。教学目标
复习歌曲《秧歌舞》。在教师组织下,学生以小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表现歌曲。教学要求
1.欣赏民乐合奏《阿细跳月》,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2.通过欣赏,学习我国部分民族的典型舞蹈,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和感受,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结合学生学过的民族歌舞题材,创编简单的舞蹈,使学生探索和创造的活动能力得到提高。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我国典型的民族舞蹈,通过自身体验,培养学生舞蹈的创编能力。教材分析
歌曲《秧歌舞》见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复习歌曲《秧歌舞》。2.唱歌小组汇报。
介绍秧歌的历史和发展,请同学们欣赏收集到的其他秧歌曲。
演唱创编新词的《秧歌舞》并教唱全体同学。3.乐器小组汇报。
用课堂乐器演奏歌曲。
用锣鼓为歌曲伴奏,节奏可选用书上的固定节奏也可是学生创编的新节奏型。
学生在乐器组的伴奏下演唱歌曲《秧歌舞》。4.舞蹈小组汇报。
介绍秧歌舞的基本步伐: 2右
左 1 左 4右(原位)
全体学生在舞蹈小组的组织下,学习秧歌舞步。5.学生在锣鼓声中载歌载舞,表演《秧歌舞》。
三、小结
四、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阿细跳月》。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民乐合奏《阿细跳月》,记忆乐曲的主题。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旋律的特点,学习彝族“跳月”的基本动作。教材分析
民乐合奏《阿细跳月》 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是由我国著名民乐指挥家和作曲家彭修文先生根据彝族传统的舞蹈《阿细跳月》的音乐创编的同名民乐合奏曲。乐曲吸取了“跳月”的民族音调,描绘了月夜欢舞的炽热场面。乐曲共分为三个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导入——学生随浓郁的彝族风格音乐律动。
介绍乐曲名称 阿细是彝族的一个支系,聚居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的西山一带。阿细人能歌善舞,因常相聚于月下舞蹈,称“跳月”。“阿细跳月”是他们最喜爱、最普及的民间优秀集体舞蹈之一。
二、敲起来——感受乐曲基本情绪 1.初听乐曲《阿细跳月》 2.学唱主题旋律
3.复听乐曲 提问:这个主题在乐曲中出现了多少次?(14次)4.分段欣赏
5.欣赏舞蹈《阿细跳月》
三、跳起来——民族的舞步
1.欣赏彝族“跳脚”,学习“跳月”的基本舞步。
右脚右侧一步,左脚跟到右脚,右脚再右侧一步,左脚向右脚方向空中蹬两拍。左脚左侧一步,右脚跟到左脚,左脚再左侧一步,右脚向左脚方向空中蹬两拍。2.小组活动
3.师生参与表现体验
四、课堂小结:
音乐是人们认识一个民族文化的窗口,“跳月”是阿细人最喜爱最普及的民间优秀集体舞。今天我们随着音乐《阿细跳月》走进了彝族山寨,现在就我们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分享他们的幸福和快乐吧!
播放音乐,师生一起随音乐“跳月”,在欢快的歌舞中结束课。
五、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民族歌舞。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根据各民族的歌曲创编简单的民族舞蹈,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学过程 1.导入。
用欢快优美的舞蹈《爱我中华》为这节课拉开序幕。
提问:你们能告诉我刚才的这段舞蹈中出现了那些少数民族吗?(汉族、蒙古族、藏族、傣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2.民族歌曲擂台赛。
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复习所学过的旧知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后面的教学起到铺垫作用。
3.自学少数民族舞蹈的特点。
以自学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特点和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及多元的文化。
蒙古族舞蹈大多雄壮有力、朴实奔放;维吾尔族舞蹈利落轻快、婀娜多姿;
傣族的舞蹈动作细腻、优美抒情;藏族的舞蹈气势磅礴、技巧性很强;
汉族的舞蹈更是种类繁多、争奇斗艳。
4.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已有的舞蹈基础为民族歌曲进行即兴的歌舞创编活动。
a.根据《金孔雀》歌曲创编傣族的舞蹈。b.根据《北京的金山上》歌曲创编藏族舞蹈。c.根据《草原赞歌》歌曲创编蒙古族的舞蹈。d.根据《过新年》歌曲创编汉族的舞蹈。e.根据《娃哈哈》歌曲创编维族的舞蹈。5.学生汇报展示他们创编的节目。6.总结。7.课后反思
第八单元 音乐盒
教学内容
1.歌曲《铃儿响叮当》。
2.管弦乐合奏《维也纳的八音钟》、《打字机》。3.音乐活动《铃儿响叮当》。教学要求
1.能以欢快、灵巧、和谐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铃儿响叮当》。2.在欣赏两首描述性的器乐曲中提高欣赏器乐曲的兴趣和能力。3.在音乐活动中全面锻炼歌唱、器乐的表现能力。教学重点
1.欣赏器乐曲时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乐曲的理解。2.背唱二部合唱歌曲《铃儿响叮当》。教学难点
1.听音乐填写音乐主题中缺少的音。2.二部合唱的整齐和谐。教学准备
相关的范唱带及伴奏带、录音带,以及图片音像等资料。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合唱歌曲《铃儿响叮当》 教学目标
1.培育学生爱自然、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并能在歌声和面部表情中出来。2.歌声整齐,吐字清晰灵巧,合唱声部和谐。3.背唱这首歌曲。教学准备
手风琴、磁带、录音机 教材分析
《铃儿响叮当》
这是一首闻名于世的儿童歌曲,歌曲为三部曲式,第一乐段的旋律跌宕起伏,形象地描绘了雪橇在不平的山路上跃上滑下的情景,这是一个平行乐段,唱的时候要注意音准的把握。第二乐段的旋律大多是平进,表现了一往无前的气势和小伙伴们内心的激情,这也是一个平行乐段,二部合唱清新飘逸,好似清脆的马铃声。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 1.导入。
教师介绍本单元名称《 音乐盒》的意义。先介绍八音盒,再讲述本单元取名八音盒的意义。
雪橇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不居住在北方的人们很难体会乘雪橇滑行的乐趣,但我们大多是从电视上见过雪橇,同学们知道雪橇有什么用途吗(学生们议论)?对!雪橇最初是在雪地里运送物资的,后来主要是供旅游者娱乐和用于体育比赛了。同学们知道雪橇是用什么拉的吗(学生们议论)?对!一般都使用马或购来拉的,在少数地方也有用牦牛拉的,主要是运输物资。在这首歌曲中雪橇使用马拉的。马的脖子上还系着铃铛,雪橇上乘着欢乐的孩子们,他们迎着大风,扬鞭歌唱,我们要学习他们的这种勇敢、自信、乐观的精神。2.学唱歌曲: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首《铃儿响叮当》!
师: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圣诞歌曲,是由美国的作曲家彼尔.彭特所作。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这首歌的录音,听的时候注意,这首歌是几拍子的?情绪怎样? 3.讲解弱起。
学生随录音轻轻唱歌词。注意第2、4、6 小节中弱起的词句。4.师出示旋律谱。
师:跟着老师的琴划拍视唱全曲。(低声部视唱,高声部评价)。
强调:把坐在雪橇上的感觉唱出来。(高声部视唱,低声部评价)。5.重点教唱第二声部。6.再次欣赏歌曲的范唱,要求学生特别注意合唱部分,并努力向录音里的效果靠拢。
7.拓展部分:
师:我们唱了一节课想必大家也很累了,来听一段音乐休息一下。要求:情绪怎样?
放录音:《铃儿响叮当》3拍子版本。生随音乐用肢体语言表现。
三、总结。
四、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管弦乐合奏《维也纳的八音钟》《打字机》。教学目标
1.在欣赏生动形象的器乐曲中获得乐趣,更加热爱音乐。2.在欣赏器乐曲的过程中能逐步注意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要素对于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3.通过模仿学习创编,培育求新求异思维,对创编感到兴趣。教学准备 磁带、录音机 教材分析
1.《维也纳的八音钟》 匈牙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在44 岁那年,根据一个匈牙利民间故事创作了歌唱剧《五个冒险的故事》。后来,柯达伊将歌唱剧的主题音乐改变成为管弦乐组曲,取名《哈里·亚诺什组曲》,全曲有六首标题性乐曲组成。其中的第二首就是《维也纳的八音钟》,描写哈里自吹他与公主一起来到维也纳富丽堂皇的王宫,突然听到宫中的八音钟叮叮当当的正在报时的情景。2.《打字机》
《打字机》是一首管弦乐小品,是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42 岁时的作品,当时电脑还没有诞生,美国的办公大楼中处处传出打字机的声音。
打字机是一种手动的机械,能迅速打出英文,每当打完一行需换行时,机器会自动发出一个铃声,以提示换行,换行时需将机头倒回左边,在从左到右打字。作者从打字机的富有节奏的音响中获得灵感,创作了这首世界闻名的管弦乐小品,他将真正的大自己作为节奏乐器,衬托着快速灵巧的旋律。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 1.导入。
交待学习任务,提出学习要求。
2.欣赏管弦乐合奏《维也纳的八音钟》。
从课本上的插图谈起,介绍八音盒和维也纳。
介绍作曲家柯达伊。
欣赏音乐。
请学生谈谈听后的初步感受。
复听。提醒注意主题音乐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单独播放主题音乐几遍,引导学生完成天空练习。3.欣赏管弦乐合奏《打字机》。
教师介绍打字机。
教师介绍管弦乐合奏《打字机》。
欣赏音乐。
请学生说说初听后的感受。
复听。提醒学生注意回铃声和调转机头的声音。学生模仿用打字机打字的动作。
分组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随音乐敲击。4.创编。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创作练习,我们先来 唱一唱课本中出示的例子。
手机铃声是怎样的呢?手机的铃声是五花八门的,因此我们要从多方面去设计。教师抽查几组的创作,可选择几个公布,师生共同演唱评议。在用同样的方法填写自行车的铃声。
三、总结。
四、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铃儿响叮当》。教学目标、熟练的演唱《铃儿响叮当》,合唱更加和谐动听。
2、在分组合作表演《铃儿响叮当》时充满自信,配合良好。
3、用歌声、器乐、动作参与表演,感受集体学习的愉悦。教材分析
《铃儿响叮当》
这是一首闻名于世的儿童歌曲,歌曲为三部曲式,第一乐段的旋律跌宕起伏,形象地描绘了雪橇在不平的山路上跃上滑下的情景,这是一个平行乐段,唱的时候要注意音准的把握。第二乐段的旋律大多是平进,表现了一往无前的气势和小伙伴们内心的激情,这也是一个平行乐段,二部合唱清新飘逸,好似清脆的马铃声。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初步学会了合唱歌曲《铃儿响叮当》,这节课我们就要将演唱、演奏和表演结合起来,让我们在音乐的海洋里自由的表演,自由地创造。2.复习歌曲《铃儿响叮当》。
要求熟练背唱,富有表情,合唱和谐。3.分小组为第二段配上打击乐器。
请学生思考选用那些课堂打击乐器,用什么乐器来主奏表现“叮叮当”的铃声。
4.用课堂乐器演奏第二乐段。
5.分小组设计表演动作,请几个小组为全班同学表演。6.全班同学共同参与活动 部分学生歌唱,部分学生伴奏,部分学生表演。注意防止学生因情绪兴奋而喊唱,要引导学生做到情绪热烈、歌声优美。
三、总结。
四、课后反思
第二篇: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_全册
第1课
水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
二、过程与方法:发挥集体思维合作,进行以“远航”为主题的创作活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关系,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
教学重点:在学习中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水乡情境。
教学难点:发挥集体思维合作,进行以“远航”为主题的创作活动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内容:
《采茶舞曲》:这首歌舞曲原系越剧《雨前曲》中舞蹈《采茶舞》的声乐部分。全曲旋律清新优美,节奏活泼明快,结构方整对称,具有鲜明的舞曲风格和特点。歌曲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徵调式,含四个乐句;第二部分移到商调式上。
《洪湖水,浪打浪》:选自《洪湖赤卫队》。该曲取材于襄河民歌《襄河谣》凤节奏、明快绮丽的曲调,抒发了评价公韩英热爱家乡和人民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崇高感情。全曲由三个段落组成,第一 1
段是两人齐唱,第二段是二重唱,第三段也是一段二重唱,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
《渔光曲》:歌曲采用不带再现部的三段体结构,曲调采用五声音阶的宫调式,速度徐缓,旋律线条似波浪起伏,节奏型具有摇晃感,描绘了渔船在茫茫大海中随波起伏的形象。
《采菱》:这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歌曲,采用六声宫调式,曲调流畅、婉转,歌曲运用了许多十六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及切分节奏,给人以轻盈、活泼之感。歌曲是一段体结构,为五个乐句组成,抒发了水乡的孩子对自己乡土的深厚情感。
《柳树姑娘》:这是一首曲调优美、轻快的简易二部合唱歌曲,歌词简练,它形象地描绘了江南水乡万物一新、一片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歌曲为3/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全曲“X. X”为基本节奏型,抒发了人们对美丽的春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内容:
歌曲《采菱》、聆听曲《采茶舞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同时也为下节课的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作感性的铺垫。
过程与方法:学习歌曲《采菱》,掌握歌曲的曲调。
情感、态度、价值观:聆听《采茶舞曲》,进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风格的特征。教学重难点:
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备课时间:9月1日 授课时间: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 教 法:教师指导法、引导法 学 法:听唱法、欣赏法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学习表演《采菱》
1.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介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
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如有挂图,最好实物展出更佳)。
2.这首歌曲的节奏较复杂,识谱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要吸引学生有兴趣地认真地听范唱是学好本歌的关键。因此要求教师的范唱要非常投入有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唱得要细腻亲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风格。
3.教师的范唱不仅是唱歌,还要范唱歌谱,歌谱的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流畅而动听,有力度起伏。
4.听唱、学唱曲调一定要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切忌支离破碎。
5.伴奏的加入既是训练节奏感,也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这是要求:
(1)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适合于这首歌曲的伴奏;
(2)选择打击乐器;
(3)加入铃鼓使歌曲推向高潮。
6.小结:水乡一景。
三、学习聆听《采茶舞曲》
1.用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
设问:
(1)谁到过杭州游玩?
(2)谁到过茶山,见过茶农采茶的劳动?
(3)你听过越剧的唱腔吗?
2.欣赏:《采茶舞曲》
设问:
(1)你听到这种曲调的风格吗?
(2)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
(3)这首歌曲是由哪一个声部演唱的?
3.学习采茶时手的基本动作:左采、右采、上采、下采。
4.复听《采茶舞曲》:按节奏配上手的动作,并随录音哼唱《采茶舞曲》。进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风格的特征。
5.再次复听,要求学生用即兴舞蹈动作表演《采茶舞曲》,用自己的舞姿去表现茶农采茶时的欢乐情绪。
6.小结:水乡的另一景色。
四、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掌握情况。
采 菱
板 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 书 设 计 教学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内容:
演唱《柳树姑娘》、聆听歌曲《洪湖水,浪打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习歌曲《柳树姑娘》,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
过程与方法: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柳树姑娘》。
情感、态度、价值观:聆听歌曲《洪湖水,浪打浪》,感受歌曲的情绪、内容与风格。教学重难点:
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备课时间:9月1日 授课时间: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 法:教师指导法、引导法 学 法:听唱法、欣赏法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学习表演《柳树姑娘》
1.歌名直接切入为导入:柳树的枝条,像什么?这首歌曲的拟人化的手法把柳树比作姑娘,枝条就是她长长的辫子,风儿一吹,甩进
池塘,洗洗干净,多么漂亮。这样的风景你能想像吗?这样环境美不美?
2.聆听录音范唱。
设问:这首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
3.讲解附点四分音符:
(1)这样的节奏我们唱过,你能举出唱过的歌名吗?
(2)四分音符的后面加上一点,在乐理上我们称为附点四分音符,它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就多了一附点,为了强调这附点,所以在名称上把附点放在前面称附点四分音符。我们学一下模仿蝉的叫声“知.了”所以蝉又名“知了”。“知了”的鸣叫就是带附点的。
4.再听录音范唱,大家看着歌谱轻轻跟唱曲调。
5.先学唱第一声部的前8小节曲调。
(1)设问:这8小节的曲调的节奏有一个规律你发现了吗?
(2)我们一齐拍打一下它的节奏。
(3)慢速度地把音符唱着试试。
6.请自学后8小节。
7.完整把第一声部曲调唱好。
8.又一道水乡的风景线。
1.从听觉上巩固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并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对比。
2.从视觉上通过涂色找到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区别。
1.在模仿“知了”鸣叫声中学习附点。
2.讲解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从实践中掌握。
(1)图解:
(2)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比较。
(3)从过去唱过的歌曲中找附点四分音符,如上节课《采菱》就有。
找出《采菱》曲谱中的附点四分音符,并从唱曲调中熟悉附点四
(4)结合《柳树姑娘》的实践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5)名称的由来:强调附点,所以把附点放在前面。
(6)附点的时值:增加原音符时值的一半。
1.在结合《柳树姑娘》的学唱中进行。
2.顺带了解顿音记号的作用即可。
六、聆听《洪湖水,浪打浪》
1.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时代背景——20世纪20年代末,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根据地与敌人斗争的情况。
2.介绍《洪湖赤卫队》剧情(讲故事):1930年湖北沔阳县委为配合红军行动计划,暂时把赤卫队撤离彭家墩。当地恶霸彭霸天乘机卷土重来进行报复。赤卫队在乡党支部书记韩英及队长刘闯的率领下
袭击敌人,彭霸天设计派密探寻找赤卫队。队长刘闯中计暴露目标,韩英掩护队伍撤退时,自己与分队长王金标被捕。王金标叛变,韩英坚贞不屈。敌人逼她母亲劝降,但韩英母女互相激励宁死不屈。敌人又把叛徒王金标放回,要他把赤卫队诱入伏击圈。韩英在彭霸天的副官(地下党员)掩护下脱险,及时赶回部队枪毙了叛徒,配合大部队消灭了土匪彭霸天。
3.欣赏女声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这是歌剧第一场唱段,反映根据地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洪湖鱼米乡的一片好光景。学生可边听音乐,边看歌词边做摇船动作,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
4.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湖北洪湖水乡的一景。
七、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掌握情况。
柳树姑娘 板 5 0 ︱ 书 5·0 ︳ 设 计 教学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柳树姑娘》二声部演唱、聆听歌曲《渔光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用和谐,动听的声音演唱柳树姑娘二声部。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感受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教学重难点: 二声部的和谐。备课时间:9月3日 授课时间: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 法:教师指导法、引导法 学 法:听唱法、欣赏法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学习歌曲《柳树姑娘》二声部演唱
1、听范唱录音
2、复习歌曲的曲调及第一声部的演唱。
3、学唱第二声部
(1)听录音范唱,注意第二声部进入的位置。
(2)第二声部“啦啦啦”表达什么情绪?
(3)学习顿音记号“”。
(4)唱第二声部,看教师的指挥进入,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4、二声部合唱。
三、聆听《渔光曲》
1.介绍《渔光曲》的背景资料。
(1)这是1934上映的故事影片《渔光曲》的主题歌。
(2)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渔民)的生活受三座大山压迫的简单历史介绍。
2.欣赏《渔光曲》第一段,边看图形谱,边听音乐。
(1)介绍《渔光曲》的内容特征:反映渔民的辛酸血泪,速度徐缓,描绘了渔船在茫茫大海中随波起伏的情景。
(2)提出欣赏要求:这作品的创作年代是20世纪30年代,离开今天已有70多年,所以文化背景差异很大,要求学生认真细致耐心地听,这也是对旧社会人民生活的了解。听完后要编一个故事向大家讲述。
3.复听金曲,把歌词用投影片放出来,让学生边看歌词,边听音乐,身体也随音乐摇晃想像自己就在船上的情景。
4.师生讨论歌曲反映的内容与特征。学生中如能将歌词编成一个打渔的故事,教师要给以表扬,顺带议论为什么在形式上是女声独唱。
5.小结:这是旧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水乡。
四、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掌握情况。
渔光曲 板 故事影片《渔光曲》的主题歌 书 ︳ 设 计
教学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
国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掌握旋律先进方向——“上行”的音乐知识和进行曲调即兴创作活动。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我们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公民都必须唱好《国歌》。在21世纪里我们要以《国歌》的精神,鼓舞我们奋勇前进。
教学重点:在学习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教学难点:“上行”的曲调即兴创作活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20世纪30年代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歌曲的引子用分解的大调主三和弦音和三连音节奏构成号角式音调。歌曲由第二拍弱起,并作四度上行跳进,显得庄严雄伟而又富有推动力,给人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感。
《歌唱祖国》:这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又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祖国颂歌,也是一首既有进行曲风格,又富有抒情性的群众歌曲。歌曲由主歌与副 歌组成,歌曲在主歌、副歌交替后,以副歌结束全曲,构成了带完全再现的三段体曲式。
教学内容:
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四种形式)。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准确演唱国歌。过程与方法: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每一位学生,在21世纪里我们要以《国歌》的精神,鼓舞奋勇前进。教学重难点: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备课时间:9月10日 授课时间: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 法:教师指导法、引导法 学 法:听唱法、欣赏法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管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设问:
1.国歌的作者是谁,谁作词?谁作曲?
2.你们唱过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歌曲吗?请举例并唱几句。
1.《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作于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
田汉在完成影片故事后即遭反动派逮捕,歌词是他写在一张包香烟的锡纸衬底上的。聂耳在谱曲前,也因受反动派迫害即将离国,在去日本前写成初稿,到日本后不久就把歌谱完成寄回。这首歌在影片中一唱出,立刻产生巨大影响。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在什么场合演唱或演奏《 1.师生议论。
2.聆听管弦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设问:当国歌响起时你想到什么?
4.师生议论。
5.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生平及其代表作。
五、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掌握情况。
教学内容:
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听《歌唱祖国》。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掌握旋律行进方向——“上行”的音乐知识和进行曲调即兴创作活动。
过程与方法: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聆听歌曲《歌唱祖国》,通过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
掌握旋律行进方向——“上行” 备课时间:9月10日 授课时间: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 法:教师指导法、引导法 学 法:听唱法、欣赏法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聆听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要求学生轻声跟着录音学唱,注意后半拍、起拍及附点音符的时值。
2.跟着录音小声唱曲调。
3.教师指出学生在唱曲调中不准确的乐句,在教师指导下把它唱准。
4.跟着录音或教师的伴奏歌唱国歌。
5.教师重点指导的部分:
带有“>”记号的要唱得加强力度。师生讨论这一句的含义,当时抗日战争的形势下的民族危机;当前21世纪我们民族是否还存在危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设问:为什么这句的力度要越唱越响?
“起来!起来!起来!”的含义是什么?
设问:
(1)这一句的音乐形象,你想到什么?
(2)“前进”的谱上又用强音记号(>),为什么?
(3)为什么“前进”“前进”“前进”最后还要加一个“进”?
6.各组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各组讨论自行排练歌唱表演、造型表演、歌舞表演。
7.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8.师生小结:在21世纪我们要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奋勇前进。
三、学习音乐知识:“上行”
(1)先简单讲解“上行”
(2)以上行的手法,即兴编自己的歌。
四、聆听《歌唱祖国》
1.欣赏《歌唱祖国》(第一段歌词)
设问:
(1)听到过这首歌吗?什么时间听到的?
(2)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齐唱还是合唱?
2.复听《歌唱祖国》全曲。
设问:
(1)这首歌分为几个部分?
(2)每个部分讲述什么内容?
(3)跟着音乐哼唱行吗?
3.师生议论。
四、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掌握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板 “>”记号的要唱得加强力度 书 ︳ 设 计 教学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课
月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能集中注意力聆听、表演,并能根据自己的体验作出情绪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边线”、“下行”的音乐知识,并用于创作活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课的四首描绘“月夜”的中外音乐作品,充满着诗意,让我们用轻柔的声音觉悟地表现这一特定的情景,体验这“月夜”的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的意境。
教学重点:体验“月夜”的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的意境 教学难点:“边线”、“下行”用于创作活动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内容:
《月亮月光光》:这是一首以台湾童谣为歌词的创作歌曲。由于歌曲旋律吸取了台湾地区的音调特点,因此歌曲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它们节奏完全相同,音调上抑扬起伏,优美流畅,勾勒出一幅月夜美景,充满乡土气息的歌词更是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
《小夜曲》:本曲为海顿所作《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乐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奏出呈下行的柔美、活泼的主题旋律;第二部分音乐显得热情而富于生气。这首小夜曲色彩明朗,节奏轻快,旋律优美,具有典雅质朴的情调,深受人们喜爱。
《梦幻曲》:德国作曲家舒曼所创作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中的一首。音乐的旋律温馨甜美,和声纯朴厚实,听来令人神往。这首曲子为单主题的三段体结构,主题旋律由两个4小节的平行乐句组成;中段在调性上作了变化处理;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主题旋律的变化再现。
《愉快的梦》: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它描绘了儿童在梦中那神奇般的想像,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生活、对自然景象的认知和理解。歌曲具有摇篮曲的特点,6/8拍,速度较慢,节奏平衡,无太多的变化,表现了恬静、悠闲的意境。歌曲反映了儿童对新奇而美好的事物所怀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内容:
表演《愉快的梦》,听《歌唱祖国》。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法:通过复习《愉快的梦》学习连线,引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过程与方: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连线”、“下行”的音乐知识,并用于创作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歌曲《愉快的梦》,学习6/8拍的含义,掌握歌曲的节奏情绪。教学重难点: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连线”、“下行”的音乐知识 备课时间:9月17日 授课时间: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 法:教师指导法、引导法 学 法:听唱法、欣赏法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表演《愉快的梦》
1.导入:晚上你做梦吗?你听听这是日本孩子做的《愉快的梦》
2.聆听范唱。
3.再听一次:要听清他做一个什么梦?在梦中看见了什么?(教师参与认真听,并打拍子。)
4.师生谈话议论歌曲内容。
5.你们是否注意到我刚才听的时候在做什么?——打拍子。请大家看谱,我们过去打拍子,都是四分音符为一拍。而今天的拍子不一样,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请大家听我唱4小节曲调,我边唱边打拍,请大家认真听,认真看(教师范唱4小节曲调)。
6.请大家边看谱,边跟我打拍子。我再唱这4小节,已经领悟的同学可轻轻跟我唱。
7.按刚才的方法,大家自学下面第二句的4小节曲调。也就是带色块的4小节曲调。
8.第三句曲调再听我唱,请注意在什么地方换气。
(教师示范乐曲的曲调,在换气处要示意一下)
9.大家要非常连贯流畅地把曲调唱一下。注意连音线。
11.再听一次范唱。
12.全体唱歌词。
设问:怎样才能把歌曲唱好?
13.有感性地背唱歌曲。
三、听辨活动:曲调的上行或下行
1.教师弹奏二遍。
2.学生用手指向下或向下,表示听辨的答案。
3.跟着钢琴唱一唱,感受一下旋律行进的方向。
四、音乐知识:“下行”教学基本要求
1.结合歌曲《愉快的梦》的教学进行讲解。
2.当学生自学第二乐句时讲解。
设问:这4小节曲调的行进方向有什么特征?
答案:每两小节都是往下进行。
小结:在音乐中曲调行进的方向往下行的,我们称为“下行”。
同时复习“上行”——温故而知新。
巩固:《愉快的梦》曲调还有哪几处是下行的曲调请找一找并唱一唱,有没有上行的曲调也找一找并唱一唱。
五、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掌握情况。
愉快的梦
板 在音乐中曲调行进的方向往下行的,我们称为“下行” 书 ︳ 设 计 教学后记:
——————————————————————————————————————————————————————————
教学内容:
聆听《月亮月光光》、《小夜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聆听,培养学生的欣赏和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用轻柔的声音深情地表现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这“月夜”的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的意境。教学重难点:
体验这“月夜”的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的意境。备课时间:9月17日 授课时间: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 法:教师指导法、引导法 学 法:听唱法、欣赏法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月亮月光光》
1.由于这是台湾民歌,歌词中带有方言,所以在聆听前要出示歌词,对方言要作解释(详见教材分析的谱例)。
2.欣赏《月亮月光光》,要求边听边看歌词,设问: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
3.复听全歌。
设问:这首歌用什么速度演唱?
这样的速度对表演这首歌起什么作用?
4.再次复听。
设问:
(1)这首歌的节奏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线条把它画出来吗?
(2)这首歌曲由几个声部演唱,也请用线条把它画出来行吗?
三、聆听《小夜曲》教学基本要求
1.解题:小夜曲原是中世纪欧洲骑士文学的爱情歌曲,是一种黄昏或夜间在室外演唱的歌曲或演奏的器乐曲。
2.欣赏《小夜曲》。
介绍作品:这是18世纪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所作《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音乐柔美、活泼动听。
3.介绍作家:海顿
4、复听《小夜曲》主题旋律。
要求:大家看着书本上的图形谱,第一个音是Mi。
设问:你能听出是几个声部?主旋律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衬托乐器的演奏方法上有什么特征。
答案:主旋律由一小提琴演奏,衬托的乐器用拨弦伴奏,由四件
4.再听一次全曲。
5.小结:这是描绘“月夜”主题的器乐曲。
四、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掌握情况。
月亮月光光
板 台湾民歌 书 ︳ 设 计
教学后记:
—————————————————————————————————————————————————————————————————————————————————————————————————————————————————————————————————————————————————
教学内容:
聆听《月亮月光光》、《小夜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聆听,培养学生的欣赏和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用轻柔的声音深情地表现这一特定的情景,体验这“月夜”的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这“月夜”的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的意境。教学重难点:
体验这“月夜”的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的意境。备课时间:9月17日 授课时间: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 法:教师指导法、引导法 学 法:听唱法、欣赏法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月亮月光光》
1.由于这是台湾民歌,歌词中带有方言,所以在聆听前要出示歌词,对方言要作解释(详见教材分析的谱例)。
2.欣赏《月亮月光光》,要求边听边看歌词,设问: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
3.复听全歌。
设问:这首歌用什么速度演唱?
这样的速度对表演这首歌起什么作用?
4.再次复听。
设问:
(1)这首歌的节奏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线条把它画出来吗?
(2)这首歌曲由几个声部演唱,也请用线条把它画出来行吗?
三、聆听《小夜曲》教学基本要求
1.解题:小夜曲原是中世纪欧洲骑士文学的爱情歌曲,是一种黄昏或夜间在室外演唱的歌曲或演奏的器乐曲。
2.欣赏《小夜曲》。
介绍作品:这是18世纪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所作《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音乐柔美、活泼动听。
3.介绍作家:海顿
4、复听《小夜曲》主题旋律。
要求:大家看着书本上的图形谱,第一个音是Mi。
设问:你能听出是几个声部?主旋律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衬托乐器的演奏方法上有什么特征。
答案:主旋律由一小提琴演奏,衬托的乐器用拨弦伴奏,由四件
4.再听一次全曲。
5.小结:这是描绘“月夜”主题的器乐曲。
四、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掌握情况。
月亮月光光
板 台湾民歌 书 ︳ 设 计
教学后记:
—————————————————————————————————————————————————————————————————————————————————————————————————————————————————————————————————————————————————
第4课 快乐的课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课间、课余是同学们放松、快乐的时刻,本课的五个作品仅仅反映学生们快乐的课余生活的一个侧面。在教育部“减负”的指示下,同学们会更生动活泼地学习、生活。
过程与方法:在实践中初步掌握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知识并进行看图创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课间、课余音乐所带来的轻松感觉。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能在学习中感受到音乐所反应的生活侧面。课时安排:3课时 教材分析:
《乒乓变奏曲》:主题音乐取材于儿童歌曲《小小球人闪银光》,活泼欢快,表现孩子们打乒乓球时的快乐神和熟练的球技。乐曲包含五个变奏,主题非常简洁,带顿音的单声部旋律由左、右手交替弹奏,灵巧轻快,好像乒乓球在小球手的你推我挡之下,一来一去,银光闪闪。
《陀螺》:法国作曲家比捷创作的四手联弹钢琴曲《儿童游戏》中的第三首,表现了孩子们在玩陀螺游戏的情景。音乐充满兴奋、热烈的气氛,孩子们兴高采烈、欢呼雀跃的神情跃然于音乐之中。乐曲还通过快速流动的十六分音符节奏生动地描绘了陀螺的飞快转动。
《旋转木马》:这首乐曲表现了游乐场中孩子们乘坐在飞快旋转的木马上,怀着兴奋、激动、自豪、紧张等各种情绪,呼喊着、欢笑着,他们感到自己似乎正骑着一匹骏马飞驰的情景。乐曲为复三段体结构。
《哦,十分钟》:这是一首2/4拍、D宫调式、二段体结构的儿童歌曲。曲调欢快、活泼,语言形象生动。歌曲通过对孩子平日课间十分钟的描写,表现了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后自由欢乐的心情。
《大家来唱》:这是一首意大利威尼斯民歌,全曲以优美、流畅的旋律,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快乐的孩子们围成圈,手拉手边唱、边跳、边舞的欢乐情景。歌曲中3/4拍、大调式,一段体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
教学内容:
表演《哦,十分钟》、聆听《乒乓变奏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随着伴奏有表情地演唱《哦,十分钟》,知道这首歌曲有两个乐段组成。
过程与方法:轻松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外听到《兵乓变奏曲》,知道这是一首根据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创作的钢琴曲。教学重难点:
松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备课时间:9月24日轻 授课时间: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 法:教师指导法、引导法 学 法:听唱法、欣赏法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学唱歌曲《哦,十分钟》及讲解2/4拍号和指挥图式。
1、导入:上课时间40分钟非常宝贵,要集中注意力学习,下课10分钟也同样非常宝贵,因为只有休息、放松好,才能使下一节课
精神更集中,这就是学习、休息两不误,老师请你看一段录象,你看一看录象里的小朋友他们的十分钟在玩什么?(放课间录象)
你们的课间十分钟再玩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哦,十分钟》,请你听听他们的十分钟在玩什么?
2、初听歌曲范唱
3、师生讨论歌曲情绪和歌曲内容。
(对孩子平日课间十分钟的描写,表现了学生在课间十分钟的欢乐心情)
4、再听范唱,打开书看歌谱。
5、学习歌曲的旋律。
(1)先学习A段前8小节。
设问:请先看前8小节中有哪两小节是一样的?重复出现了几次?这两小节你们能唱吗?剩下的两小节仅四个音老师相信你们能唱好。
学生以小组形式自学
(3)将A段连起来演唱。
(4)讲解2/4拍号及指挥图式。
(5)学习B段前8小节。
教师用2/4拍指挥图式带着大家唱
(6)最后一句跟琴学唱。
(7)用轻松愉快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6、接前奏完整演唱歌词:提示学生用欢快愉悦的心情演唱
7、练习两小节的固定节奏型伴奏。
8、在伴奏的烘托下,欢快地演唱歌曲。
9、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歌曲演唱形式,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反馈评价。
三、音乐欣赏《乒乓变奏曲》
1、导入:你们打过乒乓球吗?老师请大家听一首儿童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听完之后让学生说一说歌曲情绪和描写的内容。
2、新授
(1)今天我们来听一首根据《小小球儿闪银光》而创作的钢琴独奏曲《乒乓变奏曲》。
(2)简单介绍变奏曲
(3)初听变奏曲主题曲调。
设问:你听这段音乐像什么在跳动?
(4)复听主题曲调。
要求: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唱一次,跟着录音的音乐唱一次。
(5)初听全曲。
设问:你能听出这一主题的不断变化吗?说一说这一主题(包含变化的主题)在全曲中共出现几次?
(6)小组讨论
(7)复听全曲。
设问: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他们在课余打乒乓球的比赛精彩场面
吗?如果你愿意,下课后也去试试。
四、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掌握情况。
哦,十分钟
板 书 ︳ 设 计
教学后记:
———————————————————————————————————————————————————————————————————————————————————————————————————————————————————————————————————————————————————————————————————————————————————————————————————————————
教学内容:
表演《大家来唱》、聆听《乒乓变奏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与他人一起,有表情地演唱《大家来唱》,知道这是一首意大利民歌。
过程与方法:用三拍子指挥图式有表情演唱歌曲。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歌曲的演唱,表达自己愉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用三拍子指挥图式有表情演唱歌曲。备课时间:9月24日轻 授课时间: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 法:教师指导法、引导法 学 法:听唱法、欣赏法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学唱歌曲《大家来唱》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二拍子的拍号、强弱规律及指挥图式,歌曲除了二拍子外,三拍子也非常多,下面这首歌曲就是三拍子的,请大家来听。
2聆听录音范唱:老师带同学拍手感受2/4拍强弱规律。
3再听: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做三拍子的指挥图式
4先学习第二声部旋律:用三拍子指挥图边打拍子边看书唱谱
要求:放慢速度,分成两个8小节学唱。
(1)前8小节注意连线,第3、4小节同音相连只唱一音时值相加共唱5拍。
(2)再学唱后8小节。
5再学习第一声部旋律也分两个8小节学唱:前8小节1—ⅰ跳跃要唱准想好音高再唱。
6二声部合唱
(1)先唱好两个声部每句的第一个音即:
(2)一句一句合唱,唱好一句巩固一句
要求:集中注意,自己唱一个声部耳朵另一个声部使自己声音融合在集体声音中间,唱好一句及时鼓励,让学生体会到二声部声音和谐带来的悦耳快感。
7在二声部旋律唱好的基础上填唱歌词。
8配上打击乐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9小结:这首歌曲表达了孩子们快乐课间生活,你们知道是哪个国家的民歌吗?
(意大利威尼斯)
介绍意大利威尼斯。
三、2/4与3/4对比及三幅图配节奏。
1导入:威尼斯美吗?请同学们踏着整齐的步伐,随着音乐《欢迎进行曲》片段,来畅游威尼斯看到这么美丽的地方,同学们不禁跳起了舞蹈,你们听杜鹃也和你们一起分享,放《杜鹃圆舞曲》
2教师在参与时可以做2/
4、3/4拍的指挥图式。
3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感受2/4与3/4拍后,完成书上配节奏。
骑马:用马蹄印的深浅表示其强弱。图谱也可以用强弱的连续黑白圆圈表示。
荡秋千:用三拍子节奏与图谱。
时钟:用二拍子。
四、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掌握情况。
大家来唱
板 意大利威尼斯 书 ︳ 设 计
教学后记:
——————————————————————————————————————————————————————————
教学内容:
聆听《陀螺》、《旋转木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旋转木马》一首电子琴曲。过程与方法: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乐曲描写的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外听到《陀螺》,知道这是法国作曲家比捷创作的管弦乐《儿童游戏小组曲》中的一首小曲,乐曲描写儿童转陀螺的情景。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乐曲描写的内容。备课时间:10月2日轻 授课时间: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 法:教师指导法、引导法 学 法:听唱法、欣赏法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歌曲复习1《哦,十分钟》 2《大家来唱》
三、音乐欣赏:管弦乐《陀螺》
1导入:教师拿一个陀螺问学生谁玩过或见过,说说怎样玩法。
2课件出示介绍陀螺及作者比捷。
3初听全曲: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陀螺在孩子们的抽打玩耍中飞快转动的情景吗?
4复听全曲:学生边听边看教材中两谱——简谱与图形谱,让学生知道较快的音乐速度和旋律音程的大跳是造成欢快热烈气氛的原因。
四、音乐欣赏:《旋转木马》
1导入:同学们玩了陀螺这个传统游戏活动,现在老师带你们
去游乐场坐电动木马。请看书上插图,让坐过旋转木马的同学
给大家说一说坐旋转木马是什么样?(上下起伏)
2初听全曲
设问:你能从快速的节奏、高低起伏的曲调流动中想象到
孩子们在电动木马上旋转的情景吗?
3复听全曲
设问:乐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五、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掌握情况。教学后记:
——————————————————————————————————————————————————————————
第5课
妈妈的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四拍子,并与二、三拍子进行对比学习。
过程与方法:欣赏三首中外名家的“摇篮曲”,初步了解其风格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作品中有唱不完的妈妈的歌。让我们走出教室,共同策划表现好“唱唱我们的妈妈”,表达“音乐与人”的亲密关系。
教学重点:感受摇篮曲的音乐风格特征。教学难点:感受并表达“音乐与人”的亲密关系。课时安排:2课时 教材简析:
《只要妈妈露笑脸》:这是朝鲜歌剧《血海》中的一首选曲。歌曲寄托了儿女对妈妈的一片深情以及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憧憬。歌曲的基调明朗,情绪活泼,音调具有朝鲜民族的特点。歌曲可分为两个乐段。
大提琴曲《摇篮曲》:根据我国已故作曲家贺绿汀的佳作——钢琴曲《摇篮曲》改编的。原曲采用三段体结构。第一段曲调优美动听、真挚纯朴;第二段出现了变化,惶惶不安;第三段平缓起伏的音乐主题再现。
器乐曲《摇篮曲》: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所作。歌曲采用二段体结构,每个乐段都由两个4小节乐句组成。前乐段曲调比较平稳,柔和恬静;后段使用了大跳,情绪激动。歌曲的伴奏自始至终贯串着切分节奏,生动地模仿了摇篮摆动的律动。
中国《摇篮曲》:由汪玲、杨存德作曲,是一首由六个乐句加结尾的一段体歌曲。采用6/8拍,F宫调式。这首歌曲曲调优美流畅,婉转动听,六拍子的节奏更增强了动荡摇晃的感觉,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我”轻轻摇动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幽静画面。
歌曲《摇篮曲》: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座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每个乐段分为两个乐句,每乐句都是4小节,结构十分规整。
教学内容:
聆听《只要妈妈露笑脸》、表演《摇篮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准确的演唱、表演歌曲,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四分休止符”。
过程与方法: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聆听朝鲜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和表演歌曲《摇篮曲》来感受不同地区的音乐表达的妈妈与孩子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备课时间:10月2日轻 授课时间: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 法:教师指导法、引导法 学 法:听唱法、欣赏法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只要妈妈露笑脸》
1、聆听歌曲。感受朝鲜音乐的风格。
设问:歌曲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音乐在节奏与旋律上有什么特
征。
2、再次聆听歌曲:随音乐轻轻哼唱,体验孩子对妈妈的亲切的呼唤。
三、表演《摇篮曲》。
1、教师谈话导入:这是一首妈妈哄宝宝入睡时,唱给宝宝听的摇篮曲。也许你已不记得婴儿期妈妈如何抱你、哄你入睡,但你可从影视片中,或周围邻居的妈妈哄小宝宝入睡的情景中,想像你当时的情况,这首歌就是歌唱那种情景的。
2、听范唱,教师做哄小宝宝入睡的动作。
3、再听一次。请看歌谱,这首歌的记谱与第三课的《愉快的梦》是一样的。上次我讲过那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这首歌谱同样也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请大家边听边打拍子。
4、为了把这一曲调的节奏唱好,我们先复习一下第三课《愉快的梦》的曲调。
5、在教师指导下再学唱第二乐句4小节。
6、学生自学第三、第四乐句(各4小节)。
7、能流畅、准确地完整唱好曲调后,唱歌词。
8、要求学生能用动作表演《摇篮曲》,投入角色(要指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四、开放式教学。
让学生课后自己去选一首符合本课题的歌,唱给妈妈听。
五、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掌握情况。
摇 篮 曲 板 轻柔的声音 书 设 计
教学后记:
————————————————————————————————————————————————————————————————————————————————————————————————————————————————————————————————————————————————————————————————————————————————————————————————————————————————————————————————————————
教学内容:
聆听《摇篮曲》、表演《摇篮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摇篮曲》,体现歌曲风格。
过程与方法:能用亲柔、平稳、深情、亲切的情绪符号去演唱歌曲。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聆听和表演歌曲《摇篮曲》来感受不同地区的音乐表达的妈妈与孩子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装饰音、附点音符的掌握 备课时间:10月10日轻 授课时间: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 法:教师指导法、引导法 学 法:听唱法、欣赏法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摇篮曲》
1、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
设问:歌曲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在节奏与旋律上有什么特征。
2、再次聆听歌曲:随轻轻哼唱,妈妈的亲切之情。
三、表演《摇篮曲》。学习新课(展示课题)
1、师弹琴范唱歌曲《摇篮曲》
2、介绍《摇篮曲》的作者。
3、学生欣赏范唱歌曲《摇篮曲》,然后随琴声心里哼唱歌曲《摇篮曲》。
4、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唱歌曲,采用听唱法学唱《摇篮曲》。
5、师:这首歌曲表现的情绪非常温馨、静谧,表现了妈妈对宝宝的无限柔情,引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柔和、甜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6、师生共同讨论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同学们,你们在唱这首歌时,仿佛看到了什么?
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带着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再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三、创作与表演
1、师生共同讨论:音乐剧要怎样表演?
2、把《摇篮曲》编成音乐剧,请几位同学进行表演
五、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掌握情况。
第6课
少年的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音名及变音记号——升记号唱法。
过程与方法:少年是人生的花季,他们最富有憧憬,最有朝气,最少保守。本课四首中外少年歌(乐)曲,以不同的情绪反映不同时代少年的不同生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中感受不同的情绪反映不同时代少年的不同生活。
教学重点:在学习中感受不同的情绪反映不同时代少年的不同生活。
教学难点: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音名及变音记号。
课时安排:3课时 教材分析:
《牧羊姑娘》:乐曲系同名歌曲的曲调改编而成。乐曲的第一部分,独奏乐器双簧管奏出充满辛酸、哀怨的主题;第二部分音乐是在主题旋律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和发展的。歌曲叙述了旧时一个穷苦的牧羊女的凄凉生活。
《小机灵的歌》:这是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的主题歌。旋律活泼、开朗、热情,切分节奏和同音反复的使用使歌曲朝气蓬勃,充满了生机,赞美了聪明机智、胆大心细的一休。第一乐段是由四个
乐句组成的,第一、二句为平行乐句,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第四乐句则是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第二段曲调则是平行和上行。
《我是少年阿凡提》:这是一首浓郁的新疆民歌风格的歌曲,2/4拍,二段体,G七声羽调式。曲调诙谐、欢快,它生动地赞扬了少年阿凡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优良行为。第一乐段共有四个乐句,情绪欢快;第二乐段以连续密集的节奏音型出现,旋律采用了模进的手法。
《小小少年》:这是德国故事影片《英俊少年》中的一首插曲。这首歌曲4/4拍,弱起节拍,为大调式,一段体结构,表现了少年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教学内容:
表演《我是少年阿凡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维吾尔族民歌的特点,体会升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感受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点,体会歌曲诙谐的情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阿凡提是个勤劳勇敢,幽默乐观,富于智慧和正义感的人,引导学生做个机智勇敢,有正义感的好孩子。教学重难点:
感受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点,体会歌曲诙谐的情趣。备课时间:10月10日轻 授课时间: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 法:教师指导法、引导法 学 法:听唱法、欣赏法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聆听部分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音乐,听一听,音乐中的情绪
第三篇: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第1课
歌唱祖国
第一课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内容:
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聆听《歌唱祖国》
教学目标:
1、了解《国歌》、《歌唱祖国》创作的背景以及词曲作家,知道生活中运用《国歌》的场合以及相关礼节,在歌唱与聆听活动中激起民族自豪感。
2、通过游戏初步感受“上行”音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谈话导入: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国旗,而且都很美丽。今天老师就要考考大家对我们国家的国旗国歌了解多少?
1、中国的国旗是什么?中国的国歌是什么?
2、谁能告诉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会升国旗、奏响《国歌》呢?
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二、感受“上行”音阶。
导入:对于我们来说,国旗和国歌代表了整个国家的人民,国旗和国歌是我们身份的象征。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1、游戏规则: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个台阶,旁边出示(5、1、3、5),教师按照顺序先弹奏出每一个音的音高,要求学生按照音高把这些音填到台阶上。
2、边唱边用手势感受音高行进方向。
3、教师小结“上行音阶”
三、聆听铜管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师:很好!那在刚才大家提到的《国歌》中也有这种“上行”的音阶,老师请你们找找是哪些句子?
学生听完后回答。
1、学生唱唱“起来、起来、起来”这句话的歌谱。
2、想一想:为什么作曲家在这里一定要运用上行手法?
3、老师用渐强的力度范唱一遍,上行时力度有什么变化?出示渐强记号
4、唱一唱上行句“起来、起来、起来”直接感受歌曲意境。教师小结作者作曲意图。
5、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师根据学生了解的情况以讲故事的方式简单介绍《国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师:《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此歌作于1935年,是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聂耳在谱曲前,也因受敌人迫害即将离国,在去日本前写成初稿,到日本后不久就把歌谱完成寄回。这首歌在影片中一唱出,立即产生巨大影响。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
四、聆听《歌唱祖国》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每一位同学再次体会到《国歌》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的心声。“起来!起来!”,这呼声不仅是前辈昨天战斗的号角,也是今天我们每个同学身负重任走向未来、建设祖国的进军号。让我们歌唱祖国,祝福祖国吧。
第二课时
《采一束鲜花》
教学内容:
演唱《采一束鲜花》
教学目标:
1、围绕本单元“妈妈的爱”主题,增强学生对妈妈的情感,认识妈妈无私的爱是天底下最博大的爱。
2、通过聆听及演唱,感受力度记号在歌曲中所起的作用。
3、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能够用柔和的、充满爱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进行标注力度记号的练习。
2、唱准弱起小节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入:今天,老师亲手采来一束鲜花,这束鲜花我要送给谁呢?先不告诉你们,请同学们自己来听一听,猜一猜!(伴奏
师范唱)
生汇报:送给妈妈
师:为什么要把鲜花送给妈妈呢?请同学们再来听一听,然后告诉老师。
3、再听歌曲,在歌曲中找答案
生汇报:辛劳的汗水、喜悦的泪花
出示节奏
0
.1
︱
—
—
—︱
0
.1
︱
—
—
—︱
您
辛劳的汗
水,你
喜悦的泪
花,(1)有节奏的读词
(2)视唱旋律
(3)填词演唱
4、出示歌片,学习歌曲
(1)
听范唱
(2)
读歌词
划拍
师生齐读
(3)
旋律
师生模唱(单旋律)
(4)
填词演唱
师唱生随(旋律和简单伴奏)
5、总结
请同学们把你手中的鲜花献给妈妈,大声的对她说:“妈妈,我爱你”。告诉妈妈,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们懂事了,让我们再一次唱起这首献给妈妈的歌。
第2课
家乡美
第一课时
《杨柳青》
教学内容:
聆听《故乡是北京》 演唱《杨柳青》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让学生能从中感受了解江南民歌委婉动听、清新流畅的浓郁的江南民歌风格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江苏方言来演唱
3、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并能将江苏民歌的韵味唱出来。
教学重点:
用活泼诙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扬州民歌的地方特色。
教学难点:
附点节奏、前八后十六节奏与一字多音处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茉莉花》并播放扬州的图片。
同学们,刚刚这是江苏民歌《茉莉花》,图片中的的城市也是《茉莉花》的发源地——扬州
2、念童谣。
扬州的美景自古以来就是很多文人墨客所称赞的,让我们通过一段童谣去了解它。
二、新歌教学:
1、体会歌曲演唱时的情感:
扬州不仅有美食、美景,他们的民歌也很美,扬州人说话非常的温柔、非常嗲。我们在演唱《杨柳青》时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温柔的、轻柔的)
2、学习歌曲的旋律
让我们用温柔的声音哼唱旋律。
3、学习衬词
(1)学习前八后十六节奏的乐句
(2)学习带附点节奏的乐句
(3)完整练习,处理演唱时换气
(4)师生接口唱衬词部分
(5)在演唱时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和情绪表现呢?(弱、轻柔、俏皮)
(6)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4、学习歌词
按节奏念一念,加入旋律唱一唱
5、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三、聆听《故乡是北京》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杨柳青》这首歌,还欣赏扬州这座城市的美景。愿我们的民族音乐像茉莉花一样越开越美,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间。
第二课时
《大雁湖》
教学内容:
聆听《牧歌》
演唱《大雁湖》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蒙古族风土人情及民歌音调风格,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与热爱。
2、学习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并有感情的演唱《大雁湖》。
3、将歌曲进行改编和创作,并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节拍演唱。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聆听和自学的方法学会歌曲,并启发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2、掌握蒙古舞最具特色的动作,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节拍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
对“啊哈嗬”节奏的准确掌握。
教学过程:
1、播放《牧歌》
2、播放《大雁湖》。
3、师:同学们!你们看出来刚才表演的是什么舞蹈吗?对!是蒙古舞,那这个舞蹈和前面的《牧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
学生交流:说出速度、节奏、旋律是音乐的要素,改变其中之一,就会使音乐产生完全不同的感觉。
4、播放课件《大雁湖》
师:刚才,哪些画面让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了?
生交流
5、师:大雁湖在唐古拉山附近,那里草肥水美,栖息着很多珍禽异鸟,大雁也在那里安家落户,让我们静静聆听歌中都唱到些什么?
再次播放歌曲:不出示歌词,让学生仔细聆听,然后说说歌曲内容,之后教师再出示歌词。
6、听录音:找出难唱的地方
“啊哈嗬”以及切分音是难点,应划出指挥图谱进行练习,唱准拍子!
解决好难点后完整演唱
7、师:蒙古歌曲的旋律也都是跌宕起伏的,我们来看看这首歌曲的旋律,找找哪些地方的跨度比较大!
试着唱一唱这些音
试着把整首曲谱连起来唱一唱
8、填上歌词进行演唱
教师对没唱准确的地方进行指导
9、师:当我们站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看着这些美丽的景色,你的心中有什么感想,你会用怎样的情绪去演唱这首歌曲!
播放课件:边看课件中的画面,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10、师:刚才我们说速度、节奏、旋律是音乐的要素,改变其中之一,就会使音乐产生完全不同的感觉。
11、课堂小结
第3课
快乐的校园
第一课时
《哦,十分钟》
教学内容:
聆听《乒乓变奏曲》《陀螺》 演唱《哦,十分钟》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两段曲式的特点,体会不同乐段所表现的不同情绪以及歌曲表现的喜悦之情。
2、指导学生体验歌曲塑造的音乐形象,能够用轻盈、舒展的声音准确有感情的表现歌曲,培养学生歌唱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轻盈、舒展的声音歌唱,充分表达歌曲情感。
教学难点:
|
i
i
|0
|音准、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互问好
2、发声练习
①35
|1.71|
|61
32|
|1
i
|534
321
|
1—|1—‖
La
②66
6|
ii
|6
I
|5
—|
i|5—‖
二、新授课
(一)导入:看课件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说一说课间十分钟同学们正在做什么?(做游戏,踢毽子、踢足球)
1、聆听《乒乓变奏曲》
2、聆听《陀螺》
师:那一提到下课十分钟,你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高兴的、愉快的、快乐的)
(二)揭示课题,生读课题
(三)唱谱
1、听录音范唱
师: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音乐情绪?
(情绪欢快、活泼)
师:歌曲有几个乐段组成?(两个乐段)
第一乐段:情绪活泼,第二乐段:优美、抒情。
2、听老师演唱一遍
3、学习第二乐段谱子(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
(四)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读歌词(出示课件)
1、找个别生读
2、完整按节奏朗读歌词
(五)填词演唱
1、听范唱默唱歌曲;
2、跟琴慢速演唱一遍全曲;纠正不正确的地方
3、、完整地演唱一遍;
三、小结:同学们,现在属于你们的快乐的真正可见十分钟来到了,我希望你们在十分钟里,不要追逐打闹,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吧!
第二课时
《大家来唱》
教学内容:
聆听《打字机》 演唱《大家来唱》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并能与他人一起,有表情地演唱《大家来唱》。
2、演唱二声部歌曲。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合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大家来唱》
师:刚才这首歌我们大家一起演唱的,属于哪种演唱形式?
生:齐唱。
师:这首歌属于二声部合唱演唱形,?它与齐唱效果不同,使得音乐更丰富,情感更饱满。低声部加入烘托了气氛。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二声部合唱《大家来唱》。
二、歌曲学习
1、进行高声部学习
师:这首歌出是“水城”威尼斯民歌。这首是描写孩子们课间快乐的活动。现在我们再来听听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快乐,优美)
师:想一想,这首歌是什么拍子的?(3/4)
师:它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
学生填唱歌词,教师巡视指导。
生演唱高声部。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2、进行低声部学习
教师范唱低声部。在演唱和吹奏的时候应该注意找出与高声部不同的地方。
生自由的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师:看到大家的进步教师真高兴。
生填唱歌词。注意一字多音的唱法,4、7的音准。
生自由的填词,教师巡视指导。
生演唱低声部。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三、进行二声部合唱
1、轻声,进行二声部合唱。
要求:集中注意,自己唱一个声部,耳朵听另一个声部,使自己声音融合在集体声音中间。
2、完整的演唱
四、聆听《打字机》
五、总结
师:合唱是一门艺术。可以美化我们的心灵,扩大我们的知识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
第4课
甜梦
第一课时
《愉快的梦》
教学内容:
欣赏《小夜曲》
演唱《愉快的梦》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小夜曲》,演唱《愉快的梦》,使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及情感的愉悦,感受乐曲的情绪变化,培养丰富的音乐想象力,2、能用自然柔美有感情的歌声表达《愉快的梦》所描绘的美丽的梦境。
3、通过采集有关梦的资料,和创编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体验实践活动,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音乐创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宁静、梦幻般的意境中用自然柔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2、引领学生乐于参与表现,乐于创造,勇于表现自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放歌曲《愉快的梦》的伴奏音乐。
二、欣赏歌曲《小夜曲》
1、听歌曲。
2、说说感受
3、再次欣赏歌曲
师:听着这首歌曲让你想干吗?(睡觉)
三、学习歌曲《愉快的梦》
1、欣赏歌曲
第一次欣赏歌曲,让学生说出梦里有什么,学生通过听和说对歌词进行浅意识的熟悉。
2、跟录音演唱
师:让我们乘上梦之船,一起到美好的梦境中去遨游吧!(展示愉快的梦动画,让学生跟唱,感受歌曲意境,更进一步熟悉歌词。)
3、学习歌曲
师:前半部分是深沉而神秘的,后半部分是小朋友对新奇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我们合起来演唱一遍。
4、了解6/8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四、展开想象,拓展延伸
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梦”的诗歌。
五、总结
播放《我的未来不是梦》。
师:梦是飘渺虚无的,可是梦想却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老师有一首歌送给你们。
第二课时
《月亮月光光》
教学内容:
演唱《月亮月光光》 聆听《梦幻曲》
教学目标:
1、能有想象地去欣赏童声合唱《月亮月光光》,感受歌曲抒情、恬美的意境,并用语言或肢体表达出来。
2、通过欣赏体验描写“月夜”的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意境。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音乐内容展开想象,感受歌曲情绪。
2、能分辨不同音乐的不同情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听完之后说一说,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2、歌曲中都描绘了哪些画面,你能听出来吗?
3、教师小结:这首歌曲的确和月亮有关,歌名就叫《月亮月光光》。
二、欣赏歌曲
1、介绍歌曲:这是一首根据台湾童谣整理、创作的童声二重唱歌曲。
2、完整地聆听童声二重唱《月亮月光光》
要求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安静地听,一边想象从歌曲中听到的景象。
3、再次聆听《月亮月光光》,小声跟唱,感受歌曲情绪是优美还是欢快?
请同学回答歌曲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情绪。
4、学唱《月亮月光光》
三、对比欣赏
1、导入:表现宁静夜晚的歌曲,除了《月亮月光光》,还有其他的。《梦幻曲》听过吗?听一听,它的情绪又是怎样的呢?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学生聆听音乐《梦幻曲》,回答问题。
3、今天我们欣赏的两首歌曲都是描写宁静的月夜的,听完后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说给同学们听听。
学生随意发言。
四、课堂小结
通过欣赏歌曲《月亮月光光》和《梦幻曲》,我们知道了有月亮的夜晚是安静、恬美的,也可以是神秘的、热烈的。还可能是怎样的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再去了解一下。
第5课
童心
第一课时
《荡秋千》
教学内容:
聆听《节日舞》 演唱《荡秋千》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荡秋千》,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这充满朝气,欢乐的童心世界。
2、通过节奏拍击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歌曲中的节奏难点。
3、在学唱过程中了解仡佬族歌曲欢快的情绪,并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
教学重难点:
1、十六分音符的节奏、附点四分符点节奏要唱好;两处的大跳要唱准;八分休止符要断开。
2、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典型节奏型,引导学生学习歌曲处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节日舞》,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开始本堂课的学习。
二、了解仡佬族
1.出示仡佬,并标注拼音
2.你知道仡佬族吗?
仡佬族主要居住在去南贵州广西等地,现有四十三万人。
三、节奏练习
听
X
X
X
X
X|x.x
X
X
X
–
第一条节奏:附点四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
第三条节奏:迅速停止——休止符
四、歌曲学习:
1、播放歌曲《荡秋千》
2、跟唱四个曲调,注意:附点四分音符,休止符、低音。
3、连起来唱歌谱,并跟琴唱一唱。
4、在这首歌曲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秋千的声音?唱一唱
第二句,如果这样唱(不加休止符)哪些地方表现了秋千从高荡到低?
5、跟唱全曲,重难点指导
6、跟音乐唱全曲。
五、表演歌曲
1、加哟哟
2、舞蹈
3、荡秋千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童心是小鸟》
教学内容:
聆听《山童》 演唱《童心是小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盈有弹性的声音表现歌曲愉快、充满朝气的情绪。
2、表演《童心是小鸟》,体验儿童们在四季中的欢乐情绪,并进行创作表演。
教学重难点:
三四拍节奏、附点节奏、休止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朗读《童心是小鸟》歌词。
二、学唱《童心是小鸟》,感受体验
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师: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情绪?(欢快,活跃)
师:大家从歌词中发现,在四季里,“我”都和谁成了好伙伴呢?小树苗,小蜻蜓,小鸽子,小雪人。
2、师:大家看一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三拍子)
3、教师跟伴奏范唱
4、通过聆听,谁能找出歌曲中节奏相同的乐句或旋律相似的乐句?
一开始四个乐句是很对称的排比句,节奏基本相同,里面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使得旋律欢快,跳荡,表现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心情。
5、歌曲学唱,表现歌曲。
(1)同学们跟音乐用自己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2)师生分成四组,分角色演唱。
(3)多种方式演唱歌曲,如:领唱与齐唱,接唱等
(4)歌曲动画,学生跟唱。
三、教学延伸
1、为什么音乐家把歌名定为《童心是小鸟》呢?
生讨论回答:把童心比做小鸟,表达了少年儿童美好幸福的童年时代,就像小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一样,快乐、美好、无拘无束。
2、聆听《山童》,看童年的画面。
师:同学们优美的歌声让老师仿佛回到了美好的童年,小鸟在空中自由的飞翔,同学们的歌声在上空快乐的回荡,在小鸟一样快乐的年龄,大家都有过哪些快乐的事情?老师带你们一起来回忆。
3、说一说童年趣事。
四、小结:
通过我们演唱《童心是小鸟》这首歌曲,希望大家更加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表现大自然,更希望你们如小鸟般自由地放飞自己的童心。
第6课
水上的歌
第一课时
《小螺号》
教学内容:
聆听《水上音乐》 演唱《小螺号》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螺号》。
2、引导学生通过对音乐要素的感知,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情绪,联想音乐所表达的意境,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正确有感情地演唱《小螺号》。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为歌曲配以伴唱与轮唱的表现方式,初步培养合唱的基本技能技巧。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1、播放《小螺号》伴奏音乐。
2、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景,音乐模仿
1、播放海浪声录音
师问: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海浪声、海鸥叫声、螺号声),师:听到这些声音使你联想到了什么地方?(出示挂图)
2、你能模仿这些声音吗?指名分别模仿
三、音乐游戏,感受音乐
1、师用拍手的方式为这段音乐伴奏(第一遍)学生模仿(第二遍)
2、随着音乐做游戏。规则:和老师一起随音乐节奏踏步并且每乐句变换一次方向,注意每乐句老师的动作变化,请你来模仿。然后数数共有几乐句?感受乐曲的速度。
四、感受音乐,新歌教学
1、师导言: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和大海有关的歌曲《小螺号》
2、初听
引导学生用动作感受几拍子?
3、复听
学生随之哼唱,指导学生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并告诉学生歌曲有三个部分,有两个部分是一样的,你能听出来吗?
4、再听
问:按照什么顺序演唱?DC反复记号的应用,介绍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BA5、教唱歌曲
采用听唱法,指导学生音准节奏及清晰的咬字吐字,能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及反复记号的使用
6、歌曲处理
启发学生第一乐段用欢快、弹跳的声音演唱,第二乐段气息要长,并能够保持,有感情地演唱。
7、男生唱,女生加入拍手伴奏,男女生再对换。
五、聆听《水上音乐》
师小结:生活中处处有音乐,希望同学们在音乐的世界里感受到。
第二课时
《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内容:
聆听《划龙船》 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能够用情绪饱满、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歌曲的学唱和背景知识的了解,使学生们感受到祖国给他们带来的幸福。
教学难点:
弱起节奏、附点节奏和前倚音的正确演唱。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影视音乐的涵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影视音乐就是通过电视这个媒介传播,乃至远远流传。这两首歌都是影视作品的片尾曲,而在影片开始播放的音乐叫做片头曲,还有一种音乐,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穿插在影片之中的音乐,大家知道,这种音乐又叫什么呢?
生:(插曲)
二、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师:老师给同学们听一首流传至今的老歌,这首歌同样也是影视作品的插曲。(播放音乐)
师:大家知道是什么歌吗?
生:《让我们荡起双桨》
1、跟录音哼唱一遍。
2、分句教唱
3、跟着音乐完整的唱一遍。(播放音乐,学生跟音乐唱)
三、歌曲分析
师:现在来让我们看看这首歌产生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之下?当年影片中的小朋友用怎样的方式演唱这首歌的呢?(播放视频)
生:(划船。合唱、独唱)
师:哪一段是合唱?哪一段是独唱呢?
生;(第一段是合唱,第二段和第三那段是独唱,高潮的部分是合唱。)
师:那大家想想一想,我们刚刚看到的画面和书上的歌词又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再来看一遍。(分段播放)
师:歌词与画面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呢?(播放第一段)
分别有几个小朋友要来演唱的呢?那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播放第二段)
从小朋友脸上洋溢的笑容,你们能看出他们当时的生活是怎样的呢?(播放第三段)
生:(歌词所唱的与画面上看到的一样)
师:曲作家为了让音乐能更好地配合影片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影片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充分利用镜头语言,来抒发了内心情感,这就是影视作品插曲的一大特点。
师:那同学们刚刚看了影片中的小朋友演唱了歌曲,你们觉得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去演唱呢?
生:(愉快、高兴)
师:那我们也带着这样的心情跟着音乐再把这首歌一起演唱一遍吧!(播放音乐)
师:这首歌的作曲家刘炽不仅写了《让我们荡起双桨》,同样也为其他的影视作品写了不少优秀的歌,深受人们的喜爱。
四、欣赏《划龙船》
五、课堂总结
第7课
祝你快乐
第一课时
《幸福拍手歌》
教学内容:
聆听《生日快乐变奏曲》 演唱《幸福拍手歌》
教学目标:
1、用欢快的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学生能够自信的有表情的加上动作演唱
3、能准确的演唱连续的附点节奏
4、创编歌曲,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
1、带上动作演唱歌曲
2、掌握附点音符的节奏,并能够清晰的吐字
教学难点:
感受音乐中欢快的情绪,用歌声及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这种情绪。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不同的人对幸福的定义是不一样的,那么你们觉得什么是幸福呢?
生:
畅所欲言
师:那么你们现在觉得幸福吗?你们用拍手的方式来告诉我,如果感到幸福就拍拍手好吗?
三、学唱《幸福拍手歌》
1、欣赏《幸福拍手歌》
请学生说说这首歌是怎么表达的,演唱的时候应该是怎样的心情呢?(欢快的,高兴的,活泼的。)
2、复习附点节奏。
3、学生按节奏读一遍歌词,注意空拍的时候按照书上的指示来做。
4、学生跟随音乐小声跟唱一遍,注意节奏。
5、学生跟唱,边唱边做动作。
四、欣赏《生日快乐变奏曲》
请学生说说每一次变奏使你联想到怎样的场景?
五、小结
第二课时
《阳光牵着我的手》
教学内容:
演唱《阳光牵着我的手》;欣赏《祝你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理解歌词的精炼,含意的深刻,体会新世纪的少年儿童热情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2、聆听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音调,感受歌曲活泼、轻快的情绪,海峡两岸儿童隔岸相望、遥相问候的殷切之情。
教学重点:
掌握呼吸记号,和“f”的意思,使其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
教学难点:
附点四分音符和空拍的唱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祝你快乐》
1、初听歌曲
听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生讨论回答。
2、复听歌曲
(1)生跟着录音轻唱。
(2)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3、小结。
三、学唱《阳光牵着我的手》
1、播放《阳光牵着我的手》,感受一下这首曲子。
师:听完这首曲子,你想到了什么?
2、复听
感受歌曲的情绪及演唱速度。
3、播放音乐,指导学生个跟着音乐对口型。
4、生跟音乐轻唱歌曲,并找出难点。
5、带着难点仔细听一遍,并将难点掌握。
(1)注意休止符的停顿。
(2)附点四分音符的唱法。
(3)掌握呼吸记号,和f的含义。
6、以稍快的速度、热烈的情绪唱好全曲。
四、拓展延伸
1、提问:歌曲中的阳光的含义是什么?
党的温暖、妈妈的爱。。。(引导学生怀着感恩的心面对一切)
2、设问:我们该如何理解阳光牵着我的手?
生讨论。
师总结:让我们心存感恩,你就会看到,在我们周围,有许多好心人,互帮互助,互相关爱,也会看到眼前宽阔的大道,看到生命的果实,让我们心中永驻阳光,永远不会感到黑暗!迎接你的将是灿烂的明天!
第8课
龙里格龙
教学内容:
聆听《甘洒热血写春秋》《夜深沉》 演唱《龙里格龙》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2、让学生在京剧欣赏中感受京剧的艺术美,提高对京剧艺术的鉴赏力。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3、通过欣赏《京调》,通过欣赏可以引起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引起他们对我国戏曲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京剧的行当辨认和划分及京剧表演。
2、感受歌曲的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欣赏、令我们骄傲的地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京剧。
二、走近京剧
1、京剧的四大行当
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2、京剧的伴奏乐器
强调京剧中音乐的重要性,京剧伴奏乐器在京剧中的地位。
3、京剧的脸谱
(1)看脸谱、说脸谱
师:大家仔细看看这些脸谱,并说说你的发现。
京剧脸谱是表现人物的面貌,揭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的道具。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与丑角脸谱两大类。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它的每一种颜色表现的人物性格都是各不相同的:蓝色,表示刚强、粗犷,桀傲不驯;红色,作为主色,表示忠勇义烈,比较典型的如关羽;黄脸,象征骠悍、凶残、阴险,工于心计等性格;白脸,象征阴险、狡诈等性格,如曹操;黑色,象征刚烈、勇猛、粗率、鲁莽,如包拯、张飞。
4、京剧的表演形式
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师:这出戏中有有两个角色:铁梅、奶奶。铁梅应该是花旦,奶奶是老旦的角色。其中出现了唱、念、做三大工夫。
三、唱京剧《龙里格龙》
1、听赏与交流
师讲解:歌曲《龙里格龙》是利用传统京剧音乐素材,采用现代歌曲创作手法创作的一首“京歌”。音乐风格既有京剧传统的神韵又有时代精神。演唱它将给大家带来一种愉快而又别具一格的京剧音乐体验。
2、再听《龙里格龙》
思考:歌词和曲谱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首分男女声演唱的二声部歌曲。歌词只有“龙里格龙(咚)”,没有实际意义,是京剧音乐中的一种传统习惯用词。
3、唱歌词
(l)念歌词“龙里格龙(咚)”
(2)分旦角、生角唱词
(3)集体合作演唱《龙里格龙》
四、总结,延伸
1、谈感想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京剧的一些知识,大家是不是有一点喜欢京剧了?有什么感想?请你说说。
(学生自由发言。)
2、介绍京剧的发展
师:京剧虽然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发展。现在,除了古装的传统京剧以外,还编了许多现代京剧,像著名的《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但它们的唱腔并没有变。因此京剧被外国人称为东方歌剧,还有的被改编成歌曲的形式演唱,很受大家欢迎,像《唱脸谱》、《我是中国人》等,都已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传唱。
五、结束
第9课
高高大别山
第一课时
《大别山高又高》
教学内容:
聆听《八月桂花遍地开》 演唱《大别山高又高》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演唱歌曲。
2、体会安徽民歌欢快火热的特点。
3、加深对安徽民间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衬词部分的演唱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聆听《八月桂花遍地开》,了解安徽民歌的特点。
2、了解歌曲是几拍子的?
3、介绍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
二、新课:学唱《大别山高又高》
1、播放歌曲《大别山高又高》,学生聆听,说说哪一部分最喜欢、最有趣。
2、我们来唱一唱,随音乐唱。(加词,唱衬词部分)
3、再次演唱。
4、随音乐唱一唱这首歌曲的曲谱。
5、完整填词演唱。
三、拓展:
你们还听过哪些民歌?给同学们唱一唱。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十把小扇》
教学内容:
聆听《红旗滚滚过山来》 演唱《十把小扇》
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以声乐教学为主的综合课。通过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简单的秧歌舞的伴奏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播放录像《十把小扇》
1、提问:他们在做什么?这种舞蹈形式叫什么?它主要用什么伴奏形式?
2、揭示课题。
二、学唱《十把小扇》
1、初听歌曲:提问:歌曲的情绪?
2、记忆歌曲旋律:歌曲可以分成几句?
3、学唱歌谱、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歌谱。
4、教师指导学习:正确演唱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前十六分音符节奏。
5、学习歌词:指导学生正确演唱。
6、、出示节奏谱:小组学习,分组进行节奏谱练习。
7、介绍秧歌的基本步伐。
全体学生在音乐声中载歌载舞,表演唱《十把小扇》。
三、聆听《红旗滚滚过山来》
四、小结
第四篇: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1课 歌唱祖国
第一课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内容:
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聆听《歌唱祖国》 教学目标:
1、了解《国歌》、《歌唱祖国》创作的背景以及词曲作家,知道生活中运用《国歌》的场合以及相关礼节,在歌唱与聆听活动中激起民族自豪感。
2、通过游戏初步感受“上行”音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谈话导入: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国旗,而且都很美丽。今天老师就要考考大家对我们国家的国旗国歌了解多少?
1、中国的国旗是什么?中国的国歌是什么?
2、谁能告诉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会升国旗、奏响《国歌》呢? 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二、感受“上行”音阶。导入:对于我们来说,国旗和国歌代表了整个国家的人民,国旗和国歌是我们身份的象征。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1、游戏规则: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个台阶,旁边出示(5、1、3、5),教师按照顺序先弹奏出每一个音的音高,要求学生按照音高把这些音填到台阶上。
2、边唱边用手势感受音高行进方向。
3、教师小结“上行音阶”
三、聆听铜管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师:很好!那在刚才大家提到的《国歌》中也有这种“上行”的音阶,老师请你们找找是哪些句子?
学生听完后回答。
1、学生唱唱“起来、起来、起来”这句话的歌谱。
2、想一想:为什么作曲家在这里一定要运用上行手法?
3、老师用渐强的力度范唱一遍,上行时力度有什么变化?出示渐强记号
4、唱一唱上行句“起来、起来、起来”直接感受歌曲意境。教师小结作者作曲意图。
5、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师根据学生了解的情况以讲故事的方式简单介绍《国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师:《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此歌作于1935年,是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聂耳在谱曲前,也因受敌人迫害即将离国,在去日本前写成初稿,到日本后不久就把歌谱完成寄回。这首歌在影片中一唱出,立即产生巨大影响。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
四、聆听《歌唱祖国》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每一位同学再次体会到《国歌》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的心声。“起来!起来!”,这呼声不仅是前辈昨天战斗的号角,也是今天我们每个同学身负重任走向未来、建设祖国的进军号。让我们歌唱祖国,祝福祖国吧。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采一束鲜花》
教学内容:
演唱《采一束鲜花》 教学目标:
1、围绕本单元“妈妈的爱”主题,增强学生对妈妈的情感,认识妈妈无私的爱是天底下最博大的爱。
2、通过聆听及演唱,感受力度记号在歌曲中所起的作用。
3、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重点:
能够用柔和的、充满爱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1、进行标注力度记号的练习。
2、唱准弱起小节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入:今天,老师亲手采来一束鲜花,这束鲜花我要送给谁呢?先不告诉你们,请同学们自己来听一听,猜一猜!(伴奏 师范唱)生汇报:送给妈妈
师:为什么要把鲜花送给妈妈呢?请同学们再来听一听,然后告诉老师。
3、再听歌曲,在歌曲中找答案 生汇报:辛劳的汗水、喜悦的泪花
出示节奏 0 1 7 1 2.1 ︱ 6 — — —︱ 0 2 2 2 7.1 6 ︱ 5 — — —︱
您 辛劳 的 汗 水,你 喜悦 的 泪 花,(1)有节奏的读词(2)视唱旋律(3)填词演唱
4、出示歌片,学习歌曲(1)听范唱
(2)读歌词 划拍 师生齐读(3)旋律 师生模唱(单旋律)
(4)填词演唱 师唱生随(旋律和简单伴奏)
5、总结
请同学们把你手中的鲜花献给妈妈,大声的对她说:“妈妈,我爱你”。告诉妈妈,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们懂事了,让我们再一次唱起这首献给妈妈的歌。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2课 家乡美
第一课时 《杨柳青》
教学内容:
聆听《故乡是北京》 演唱《杨柳青》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让学生能从中感受了解江南民歌委婉动听、清新流畅的浓郁的江南民歌风格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江苏方言来演唱 3、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并能将江苏民歌的韵味唱出来。教学重点:
用活泼诙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扬州民歌的地方特色。教学难点:
附点节奏、前八后十六节奏与一字多音处的演唱。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茉莉花》并播放扬州的图片。同学们,刚刚这是江苏民歌《茉莉花》,图片中的的城市也是《茉莉花》的发源地——扬州
2、念童谣。
扬州的美景自古以来就是很多文人墨客所称赞的,让我们通过一段童谣去了解它。
二、新歌教学:
1、体会歌曲演唱时的情感:
扬州不仅有美食、美景,他们的民歌也很美,扬州人说话非常的温柔、非常嗲。我们在演唱《杨柳青》时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温柔的、轻柔的)
2、学习歌曲的旋律
让我们用温柔的声音哼唱旋律。3、学习衬词
(1)学习前八后十六节奏的乐句(2)学习带附点节奏的乐句(3)完整练习,处理演唱时换气(4)师生接口唱衬词部分
(5)在演唱时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和情绪表现呢?(弱、轻柔、俏皮)(6)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4、学习歌词
按节奏念一念,加入旋律唱一唱
5、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三、聆听《故乡是北京》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杨柳青》这首歌,还欣赏扬州这座城市的美景。愿我们的民族音乐像茉莉花一样越开越美,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间。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大雁湖》
教学内容:
聆听《牧歌》 演唱《大雁湖》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蒙古族风土人情及民歌音调风格,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与热爱。
2、学习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并有感情的演唱《大雁湖》。
3、将歌曲进行改编和创作,并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节拍演唱。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聆听和自学的方法学会歌曲,并启发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2、掌握蒙古舞最具特色的动作,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节拍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
对“啊哈嗬”节奏的准确掌握。教学过程:
1、播放《牧歌》
2、播放《大雁湖》。
3、师:同学们!你们看出来刚才表演的是什么舞蹈吗?对!是蒙古舞,那这个舞蹈和前面的《牧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
学生交流:说出速度、节奏、旋律是音乐的要素,改变其中之一,就会使音乐产生完全不同的感觉。
4、播放课件《大雁湖》
师:刚才,哪些画面让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了? 生交流
5、师:大雁湖在唐古拉山附近,那里草肥水美,栖息着很多珍禽异鸟,大雁也在那里安家落户,让我们静静聆听歌中都唱到些什么?
再次播放歌曲:不出示歌词,让学生仔细聆听,然后说说歌曲内容,之后教师再出示歌词。
6、听录音:找出难唱的地方
“啊哈嗬”以及切分音是难点,应划出指挥图谱进行练习,唱准拍子!解决好难点后完整演唱
7、师:蒙古歌曲的旋律也都是跌宕起伏的,我们来看看这首歌曲的旋律,找找哪些地方的跨度比较大!
试着唱一唱这些音
试着把整首曲谱连起来唱一唱
8、填上歌词进行演唱
教师对没唱准确的地方进行指导
9、师:当我们站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看着这些美丽的景色,你的心中有什么感想,你会用怎样的情绪去演唱这首歌曲!
播放课件:边看课件中的画面,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10、师:刚才我们说速度、节奏、旋律是音乐的要素,改变其中之一,就会使音乐产生完全不同的感觉。
11、课堂小结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3课 快乐的校园
第一课时 《哦,十分钟》
教学内容:
聆听《乒乓变奏曲》《陀螺》 演唱《哦,十分钟》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两段曲式的特点,体会不同乐段所表现的不同情绪以及歌曲表现的喜悦之情。
2、指导学生体验歌曲塑造的音乐形象,能够用轻盈、舒展的声音准确有感情的表现歌曲,培养学生歌唱能力。教学重点:
能用轻盈、舒展的声音歌唱,充分表达歌曲情感。教学难点: 6 6 | i i 5 |0 4 3 |音准、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互问好
2、发声练习
①35 |1.71| 7 65 |61 32| 1 11 |1 i 56 |534 321 | 1—|1—‖ La ②66 6| ii 5 |6 I |5 —| 6 i|5—‖
二、新授课
(一)导入:看课件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说一说课间十分钟同学们正在做什么?(做游戏,踢毽子、踢足球)
1、聆听《乒乓变奏曲》
2、聆听《陀螺》
师:那一提到下课十分钟,你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高兴的、愉快的、快乐的)
(二)揭示课题,生读课题
(三)唱谱 1、听录音范唱
师: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音乐情绪?(情绪欢快、活泼)师:歌曲有几个乐段组成?(两个乐段)
第一乐段:情绪活泼,第二乐段:优美、抒情。2、听老师演唱一遍
3、学习第二乐段谱子(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
(四)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读歌词(出示课件)1、找个别生读
2、完整按节奏朗读歌词
(五)填词演唱
1、听范唱默唱歌曲;
2、跟琴慢速演唱一遍全曲;纠正不正确的地方
3、、完整地演唱一遍;
三、小结:同学们,现在属于你们的快乐的真正可见十分钟来到了,我希望你们在十分钟里,不要追逐打闹,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吧!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大家来唱》 教学内容:
聆听《打字机》 演唱《大家来唱》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并能与他人一起,有表情地演唱《大家来唱》。
2、演唱二声部歌曲。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合唱。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大家来唱》
师:刚才这首歌我们大家一起演唱的,属于哪种演唱形式? 生:齐唱。师:这首歌属于二声部合唱演唱形,?它与齐唱效果不同,使得音乐更丰富,情感更饱满。低声部加入烘托了气氛。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二声部合唱《大家来唱》。
二、歌曲学习
1、进行高声部学习
师:这首歌出是“水城”威尼斯民歌。这首是描写孩子们课间快乐的活动。现在我们再来听听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快乐,优美)
师:想一想,这首歌是什么拍子的?(3/4)师:它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 学生填唱歌词,教师巡视指导。
生演唱高声部。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2、进行低声部学习
教师范唱低声部。在演唱和吹奏的时候应该注意找出与高声部不同的地方。生自由的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师:看到大家的进步教师真高兴。
生填唱歌词。注意一字多音的唱法,4、7的音准。生自由的填词,教师巡视指导。
生演唱低声部。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三、进行二声部合唱
1、轻声,进行二声部合唱。要求:集中注意,自己唱一个声部,耳朵听另一个声部,使自己声音融合在集体声音中间。
2、完整的演唱
四、聆听《打字机》
五、总结
师:合唱是一门艺术。可以美化我们的心灵,扩大我们的知识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4课 甜梦
第一课时 《愉快的梦》
教学内容:
欣赏《小夜曲》 演唱《愉快的梦》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小夜曲》,演唱《愉快的梦》,使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及情感的愉悦,感受乐曲的情绪变化,培养丰富的音乐想象力,2、能用自然柔美有感情的歌声表达《愉快的梦》所描绘的美丽的梦境。
3、通过采集有关梦的资料,和创编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体验实践活动,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音乐创作能力。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宁静、梦幻般的意境中用自然柔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2、引领学生乐于参与表现,乐于创造,勇于表现自我。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放歌曲《愉快的梦》的伴奏音乐。
二、欣赏歌曲《小夜曲》
1、听歌曲。
2、说说感受
3、再次欣赏歌曲
师:听着这首歌曲让你想干吗?(睡觉)
三、学习歌曲《愉快的梦》
1、欣赏歌曲
第一次欣赏歌曲,让学生说出梦里有什么,学生通过听和说对歌词进行浅意识的熟悉。
2、跟录音演唱
师:让我们乘上梦之船,一起到美好的梦境中去遨游吧!(展示愉快的梦动画,让学生跟唱,感受歌曲意境,更进一步熟悉歌词。)
3、学习歌曲
师:前半部分是深沉而神秘的,后半部分是小朋友对新奇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我们合起来演唱一遍。
4、了解6/8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四、展开想象,拓展延伸
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梦”的诗歌。
五、总结
播放《我的未来不是梦》。
师:梦是飘渺虚无的,可是梦想却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老师有一首歌送给你们。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月亮月光光》
教学内容:
演唱《月亮月光光》 聆听《梦幻曲》 教学目标:
1、能有想象地去欣赏童声合唱《月亮月光光》,感受歌曲抒情、恬美的意境,并用语言或肢体表达出来。
2、通过欣赏体验描写“月夜”的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意境。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音乐内容展开想象,感受歌曲情绪。
2、能分辨不同音乐的不同情绪。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听完之后说一说,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2、歌曲中都描绘了哪些画面,你能听出来吗?
3、教师小结:这首歌曲的确和月亮有关,歌名就叫《月亮月光光》。
二、欣赏歌曲
1、介绍歌曲:这是一首根据台湾童谣整理、创作的童声二重唱歌曲。
2、完整地聆听童声二重唱《月亮月光光》
要求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安静地听,一边想象从歌曲中听到的景象。
3、再次聆听《月亮月光光》,小声跟唱,感受歌曲情绪是优美还是欢快? 请同学回答歌曲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情绪。
4、学唱《月亮月光光》
三、对比欣赏
1、导入:表现宁静夜晚的歌曲,除了《月亮月光光》,还有其他的。《梦幻曲》听过吗?听一听,它的情绪又是怎样的呢?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学生聆听音乐《梦幻曲》,回答问题。
3、今天我们欣赏的两首歌曲都是描写宁静的月夜的,听完后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说给同学们听听。
学生随意发言。
四、课堂小结
通过欣赏歌曲《月亮月光光》和《梦幻曲》,我们知道了有月亮的夜晚是安静、恬美的,也可以是神秘的、热烈的。还可能是怎样的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再去了解一下。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5课 童心
第一课时 《荡秋千》
教学内容:
聆听《节日舞》 演唱《荡秋千》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荡秋千》,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这充满朝气,欢乐的童心世界。
2、通过节奏拍击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歌曲中的节奏难点。
3、在学唱过程中了解仡佬族歌曲欢快的情绪,并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教学重难点:
1、十六分音符的节奏、附点四分符点节奏要唱好;两处的大跳要唱准;八分休止符要断开。
2、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典型节奏型,引导学生学习歌曲处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节日舞》,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开始本堂课的学习。
二、了解仡佬族
1.出示仡佬,并标注拼音 2.你知道仡佬族吗?
仡佬族主要居住在去南贵州广西等地,现有四十三万人。
三、节奏练习
听 X X X X X|x.x X X X –
第一条节奏:附点四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 第三条节奏:迅速停止——休止符
四、歌曲学习:
1、播放歌曲《荡秋千》
2、跟唱四个曲调,注意:附点四分音符,休止符、低音。
3、连起来唱歌谱,并跟琴唱一唱。
4、在这首歌曲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秋千的声音?唱一唱
第二句,如果这样唱(不加休止符)哪些地方表现了秋千从高荡到低?
5、跟唱全曲,重难点指导
6、跟音乐唱全曲。
五、表演歌曲
1、加哟哟
2、舞蹈
3、荡秋千
六、课堂小结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童心是小鸟》
教学内容:
聆听《山童》 演唱《童心是小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盈有弹性的声音表现歌曲愉快、充满朝气的情绪。
2、表演《童心是小鸟》,体验儿童们在四季中的欢乐情绪,并进行创作表演。教学重难点:
三四拍节奏、附点节奏、休止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朗读《童心是小鸟》歌词。
二、学唱《童心是小鸟》,感受体验
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师: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情绪?(欢快,活跃)
师:大家从歌词中发现,在四季里,“我”都和谁成了好伙伴呢?小树苗,小蜻蜓,小鸽子,小雪人。
2、师:大家看一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三拍子)
3、教师跟伴奏范唱
4、通过聆听,谁能找出歌曲中节奏相同的乐句或旋律相似的乐句? 一开始四个乐句是很对称的排比句,节奏基本相同,里面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使得旋律欢快,跳荡,表现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心情。
5、歌曲学唱,表现歌曲。
(1)同学们跟音乐用自己的声音来表现歌曲。(2)师生分成四组,分角色演唱。
(3)多种方式演唱歌曲,如:领唱与齐唱,接唱等(4)歌曲动画,学生跟唱。
三、教学延伸
1、为什么音乐家把歌名定为《童心是小鸟》呢?
生讨论回答:把童心比做小鸟,表达了少年儿童美好幸福的童年时代,就像小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一样,快乐、美好、无拘无束。
2、聆听《山童》,看童年的画面。
师:同学们优美的歌声让老师仿佛回到了美好的童年,小鸟在空中自由的飞翔,同学们的歌声在上空快乐的回荡,在小鸟一样快乐的年龄,大家都有过哪些快乐的事情?老师带你们一起来回忆。
3、说一说童年趣事。
四、小结:
通过我们演唱《童心是小鸟》这首歌曲,希望大家更加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表现大自然,更希望你们如小鸟般自由地放飞自己的童心。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6课 水上的歌
第一课时 《小螺号》
教学内容:
聆听《水上音乐》 演唱《小螺号》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螺号》。
2、引导学生通过对音乐要素的感知,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情绪,联想音乐所表达的意境,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正确有感情地演唱《小螺号》。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为歌曲配以伴唱与轮唱的表现方式,初步培养合唱的基本技能技巧。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1、播放《小螺号》伴奏音乐。
2、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景,音乐模仿
1、播放海浪声录音 师问: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海浪声、海鸥叫声、螺号声),师:听到这些声音使你联想到了什么地方?(出示挂图)
2、你能模仿这些声音吗?指名分别模仿
三、音乐游戏,感受音乐
1、师用拍手的方式为这段音乐伴奏(第一遍)学生模仿(第二遍)
2、随着音乐做游戏。规则:和老师一起随音乐节奏踏步并且每乐句变换一次方向,注意每乐句老师的动作变化,请你来模仿。然后数数共有几乐句?感受乐曲的速度。
四、感受音乐,新歌教学
1、师导言: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和大海有关的歌曲《小螺号》
2、初听 引导学生用动作感受几拍子?
3、复听 学生随之哼唱,指导学生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并告诉学生歌曲有三个部分,有两个部分是一样的,你能听出来吗?
4、再听
问:按照什么顺序演唱?DC反复记号的应用,介绍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BA
5、教唱歌曲 采用听唱法,指导学生音准节奏及清晰的咬字吐字,能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及反复记号的使用
6、歌曲处理 启发学生第一乐段用欢快、弹跳的声音演唱,第二乐段气息要长,并能够保持,有感情地演唱。
7、男生唱,女生加入拍手伴奏,男女生再对换。
五、聆听《水上音乐》
师小结:生活中处处有音乐,希望同学们在音乐的世界里感受到。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内容:
聆听《划龙船》 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能够用情绪饱满、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歌曲的学唱和背景知识的了解,使学生们感受到祖国给他们带来的幸福。教学难点:
弱起节奏、附点节奏和前倚音的正确演唱。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影视音乐的涵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影视音乐就是通过电视这个媒介传播,乃至远远流传。这两首歌都是影视作品的片尾曲,而在影片开始播放的音乐叫做片头曲,还有一种音乐,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穿插在影片之中的音乐,大家知道,这种音乐又叫什么呢? 生:(插曲)
二、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师:老师给同学们听一首流传至今的老歌,这首歌同样也是影视作品的插曲。(播放音乐)师:大家知道是什么歌吗? 生:《让我们荡起双桨》
1、跟录音哼唱一遍。
2、分句教唱
3、跟着音乐完整的唱一遍。(播放音乐,学生跟音乐唱)
三、歌曲分析 师:现在来让我们看看这首歌产生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之下?当年影片中的小朋友用怎样的方式演唱这首歌的呢?(播放视频)生:(划船。合唱、独唱)
师:哪一段是合唱?哪一段是独唱呢?
生;(第一段是合唱,第二段和第三那段是独唱,高潮的部分是合唱。)师:那大家想想一想,我们刚刚看到的画面和书上的歌词又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再来看一遍。(分段播放)
师:歌词与画面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呢?(播放第一段)
分别有几个小朋友要来演唱的呢?那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播放第二段)从小朋友脸上洋溢的笑容,你们能看出他们当时的生活是怎样的呢?(播放第三段)生:(歌词所唱的与画面上看到的一样)
师:曲作家为了让音乐能更好地配合影片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影片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充分利用镜头语言,来抒发了内心情感,这就是影视作品插曲的一大特点。
师:那同学们刚刚看了影片中的小朋友演唱了歌曲,你们觉得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去演唱呢? 生:(愉快、高兴)
师:那我们也带着这样的心情跟着音乐再把这首歌一起演唱一遍吧!(播放音乐)师:这首歌的作曲家刘炽不仅写了《让我们荡起双桨》,同样也为其他的影视作品写了不少优秀的歌,深受人们的喜爱。
四、欣赏《划龙船》
五、课堂总结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7课 祝你快乐
第一课时 《幸福拍手歌》
教学内容:
聆听《生日快乐变奏曲》 演唱《幸福拍手歌》 教学目标:
1、用欢快的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学生能够自信的有表情的加上动作演唱
3、能准确的演唱连续的附点节奏
4、创编歌曲,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学重点:
1、带上动作演唱歌曲
2、掌握附点音符的节奏,并能够清晰的吐字 教学难点:
感受音乐中欢快的情绪,用歌声及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这种情绪。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不同的人对幸福的定义是不一样的,那么你们觉得什么是幸福呢? 生: 畅所欲言
师:那么你们现在觉得幸福吗?你们用拍手的方式来告诉我,如果感到幸福就拍拍手好吗?
三、学唱《幸福拍手歌》
1、欣赏《幸福拍手歌》
请学生说说这首歌是怎么表达的,演唱的时候应该是怎样的心情呢?(欢快的,高兴的,活泼的。)
2、复习附点节奏。
3、学生按节奏读一遍歌词,注意空拍的时候按照书上的指示来做。
4、学生跟随音乐小声跟唱一遍,注意节奏。
5、学生跟唱,边唱边做动作。
四、欣赏《生日快乐变奏曲》
请学生说说每一次变奏使你联想到怎样的场景?
五、小结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阳光牵着我的手》
教学内容:
演唱《阳光牵着我的手》;欣赏《祝你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理解歌词的精炼,含意的深刻,体会新世纪的少年儿童热情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2、聆听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音调,感受歌曲活泼、轻快的情绪,海峡两岸儿童隔岸相望、遥相问候的殷切之情。教学重点:
掌握呼吸记号,和“f”的意思,使其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教学难点:
附点四分音符和空拍的唱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祝你快乐》
1、初听歌曲
听歌曲所表达的内容。生讨论回答。
2、复听歌曲
(1)生跟着录音轻唱。
(2)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3、小结。
三、学唱《阳光牵着我的手》
1、播放《阳光牵着我的手》,感受一下这首曲子。
师:听完这首曲子,你想到了什么?
2、复听
感受歌曲的情绪及演唱速度。
3、播放音乐,指导学生个跟着音乐对口型。
4、生跟音乐轻唱歌曲,并找出难点。
5、带着难点仔细听一遍,并将难点掌握。
(1)注意休止符的停顿。(2)附点四分音符的唱法。(3)掌握呼吸记号,和f的含义。
6、以稍快的速度、热烈的情绪唱好全曲。
四、拓展延伸
1、提问:歌曲中的阳光的含义是什么? 党的温暖、妈妈的爱。。。(引导学生怀着感恩的心面对一切)
2、设问:我们该如何理解阳光牵着我的手? 生讨论。
师总结:让我们心存感恩,你就会看到,在我们周围,有许多好心人,互帮互助,互相关爱,也会看到眼前宽阔的大道,看到生命的果实,让我们心中永驻阳光,永远不会感到黑暗!迎接你的将是灿烂的明天!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8课 龙里格龙
教学内容:
聆听《甘洒热血写春秋》《夜深沉》 演唱《龙里格龙》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2、让学生在京剧欣赏中感受京剧的艺术美,提高对京剧艺术的鉴赏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3、通过欣赏《京调》,通过欣赏可以引起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引起他们对我国戏曲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京剧的行当辨认和划分及京剧表演。2、感受歌曲的欢快活泼的情绪。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欣赏、令我们骄傲的地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京剧。
二、走近京剧
1、京剧的四大行当 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2、京剧的伴奏乐器
强调京剧中音乐的重要性,京剧伴奏乐器在京剧中的地位。
3、京剧的脸谱
(1)看脸谱、说脸谱
师:大家仔细看看这些脸谱,并说说你的发现。
京剧脸谱是表现人物的面貌,揭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的道具。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与丑角脸谱两大类。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它的每一种颜色表现的人物性格都是各不相同的:蓝色,表示刚强、粗犷,桀傲不驯;红色,作为主色,表示忠勇义烈,比较典型的如关羽;黄脸,象征骠悍、凶残、阴险,工于心计等性格;白脸,象征阴险、狡诈等性格,如曹操;黑色,象征刚烈、勇猛、粗率、鲁莽,如包拯、张飞。
4、京剧的表演形式
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师:这出戏中有有两个角色:铁梅、奶奶。铁梅应该是花旦,奶奶是老旦的角色。其中出现了唱、念、做三大工夫。
三、唱京剧《龙里格龙》
1、听赏与交流
师讲解:歌曲《龙里格龙》是利用传统京剧音乐素材,采用现代歌曲创作手法创作的一首“京歌”。音乐风格既有京剧传统的神韵又有时代精神。演唱它将给大家带来一种愉快而又别具一格的京剧音乐体验。
2、再听《龙里格龙》
思考:歌词和曲谱有什么特点?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这是一首分男女声演唱的二声部歌曲。歌词只有“龙里格龙(咚)”,没有实际意义,是京剧音乐中的一种传统习惯用词。
3、唱歌词
(l)念歌词“龙里格龙(咚)”(2)分旦角、生角唱词
(3)集体合作演唱《龙里格龙》
四、总结,延伸
1、谈感想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京剧的一些知识,大家是不是有一点喜欢京剧了?有什么感想?请你说说。
(学生自由发言。)
2、介绍京剧的发展
师:京剧虽然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发展。现在,除了古装的传统京剧以外,还编了许多现代京剧,像著名的《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但它们的唱腔并没有变。因此京剧被外国人称为东方歌剧,还有的被改编成歌曲的形式演唱,很受大家欢迎,像《唱脸谱》、《我是中国人》等,都已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传唱。
五、结束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9课 高高大别山
第一课时 《大别山高又高》
教学内容:
聆听《八月桂花遍地开》 演唱《大别山高又高》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演唱歌曲。
2、体会安徽民歌欢快火热的特点。
3、加深对安徽民间音乐的热爱。教学重点:
有感情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衬词部分的演唱技巧。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聆听《八月桂花遍地开》,了解安徽民歌的特点。
2、了解歌曲是几拍子的?
3、介绍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
二、新课:学唱《大别山高又高》
1、播放歌曲《大别山高又高》,学生聆听,说说哪一部分最喜欢、最有趣。
2、我们来唱一唱,随音乐唱。(加词,唱衬词部分)
3、再次演唱。
4、随音乐唱一唱这首歌曲的曲谱。
5、完整填词演唱。
三、拓展:
你们还听过哪些民歌?给同学们唱一唱。
四、课堂小结。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十把小扇》
教学内容:
聆听《红旗滚滚过山来》 演唱《十把小扇》 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以声乐教学为主的综合课。通过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简单的秧歌舞的伴奏谱。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播放录像《十把小扇》
1、提问:他们在做什么?这种舞蹈形式叫什么?它主要用什么伴奏形式?
2、揭示课题。
二、学唱《十把小扇》
1、初听歌曲:提问:歌曲的情绪?
2、记忆歌曲旋律:歌曲可以分成几句?
3、学唱歌谱、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歌谱。
4、教师指导学习:正确演唱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前十六分音符节奏。
5、学习歌词:指导学生正确演唱。
6、、出示节奏谱:小组学习,分组进行节奏谱练习。
7、介绍秧歌的基本步伐。
全体学生在音乐声中载歌载舞,表演唱《十把小扇》。
三、聆听《红旗滚滚过山来》
四、小结
第五篇: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徐恬玫
2016年9月
第1课 我们的国歌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在欣赏和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目标二:能用庄重坚定和清晰准确的声音演唱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表达一个中国人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目标三:学会模拟鼓号队的演奏,并能用其中的几件打击乐器编配节奏型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伴奏活动。
教材分析与教法
(一)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这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歌曲,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田汉词,聂耳曲,作于1935年。随着影片的放映,这首歌在人民群众中激起强烈反响,很快传遍了全国。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深切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曾多次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并灌制唱片,使这首歌的影响遍及全世界。1949年9月被定为代国歌,1982年12月被定为正式国歌。歌中那号角式的音调激越高昂,鼓舞人心,催人前进。层层推进的六个乐句一气呵成。歌曲中的弱起节奏、四度跳进、同音反复以及三连音的运用很有特色,使乐曲产生了很大的推动力。歌曲结尾连续三个上行四度音程构成的“前进”,音区虽低,却显得那么顽强有力,有如中华儿女勇往直前、坚定有力的壮阔步伐。
教学方法:
1.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已经在感性上积累了欣赏和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初步经验,因此,他们都认为自己会唱《国歌》了,其实学生只是凭听觉上的经验进行哼唱而已,往往学生在演唱《国歌》时,歌词唱不清楚、节奏不准确、情绪懒散等等。这些演唱中的问题在学校每周的升国旗、唱国歌活动中尤其明显。本课是学生首次正式地学唱《国歌》。因此老师可以开门见山地交待本课学习的主题——“我们的国歌”。
2.欣赏: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用语言相互交流心中对国歌的印象。播放《国歌》,老师请学生仔细欣赏,再谈谈听后的感受。
3.议论:了解国歌歌词及国歌的作者。请学生参考课本或根据自己平时了解到的信息讲讲《国歌》的由来及创作花絮,老师也联系当今日本政党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中国的丑行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国歌歌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比较:用比较法学唱歌曲,从幼儿园到小学四年级,学生都认为自己已经会唱国歌了,老师便可以先录下他们的声音,再与原音比较,让孩子们自己一句句找对错,找差距。
5.提高:《国歌》的难点是要唱准歌曲中的三连音,附点节奏,弱起小节,重音记号,渐强记号。教学中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学生在歌曲的节奏、情绪上下功夫,唱出坚定勇敢的气势,唱出中国人的精神。
6.鉴赏:最后再次录音,并与开始的演唱录音进行比较,还可以请个别学生上台学做小指挥,指挥大家演唱。让孩子们享受演唱能力提高后带来的自信与成功,把《国歌》唱得更好。
(二)欣赏军乐等多种形式唱(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学习用打击乐器参与乐曲的演奏;
教法:
1.听:老师提前收集各种形式的国歌资料,如:军乐(吹管乐)、管弦乐、童声齐唱、成人齐唱、男声独唱等,能配上画面更好,让学生比较欣赏。
2.奏:选择用大小军鼓、钹和合适的打击乐器为军乐《国歌》伴奏。节奏型可按课本要求,也可由学生自己设计。没乐器的同学可演唱。
3.创:依照上面的谱例模拟一支鼓号队。在我们的课堂上要做到人手一个军鼓、钹是不现实的,并且音响也不美。所以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先用嘴巴、身体发出声响来代替乐器,这是一个十分可行的方法,也注重了人人参与的原则。声响可让学生来设计。比如:
i i 5| i 0 | i 3 | i 0 | 小军号: 嘟 嘟嘟|嘟 0 |嘟 嘟 |嘟 0 |„„、小军鼓: 哒哒哒 哒哒|哒 哒哒哒哒|哒哒哒 哒哒|哒 哒哒哒哒| 钹: 咣 咣咣|咣 0 |咣 咣咣|咣 0 |„„ 大军鼓: 咚 咚 |咚 0 |咚 咚 |咚 0 |„„、4.练:在节奏分声部练熟后,可挑选几位同学用以上几件乐器进行合奏,全体同学用自创的音响进行配合,自信而骄傲地进行本班的“鼓号队”表演。
5.演:模拟学校的升国旗仪式。鼓号队奏乐→学生出旗→全体起立→唱国歌→结束本课。
第2课 秋天的联想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本课汇集了关于“秋天”的六首作品,引导学生在欣赏与歌唱活动中尽情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目标二:与姊妹艺术相结合由秋天的色彩联想到乐器和人声的色彩,初步了解人声分类的音乐常识,感受人声的美妙音色,激发自己的歌唱兴趣。
教学目标三:能用不同的情绪、不同的音色唱歌曲《红叶》和《土风舞》,用歌声表达自己对秋天漫山遍野红叶的赞美之情,表现出捷克人民喜庆丰收的热闹景象。
教学目标四: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体验音色、情绪、速度、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的重要作用。能完整地填充并创作《秋天》这首儿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材分析与教法
本课的主题是“秋天的联想”内容较多,建议整合成四部分来设计课堂教学。
(一)学唱并创作歌曲《秋天》
秋天是色彩斑斓的,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她会带给人们许多的喜悦和遐想。《秋天》这首儿歌旋律短小精干,虽有七段歌词但都很简洁,十分上口。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因此建议本节课可以把学生在户外寻找到的代表秋天景色的素材带到课上,结合演唱和创作《秋天》的教学内容,将音乐知识的学习和生活现象、大自然的景象、美术色彩充分融为一体。
教法:
1.看一看、说一说: 学生们共同分享在户外寻找到的代表秋天景色的素材,如:树叶、果实等,结合课本上的四幅色彩不同的图片,让学生把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用语言描述出来,比如说“金色的秋天稻麦飘香”即参与第八页的活动。
2.找一找、唱一唱: 有条件的学校可在老师提示下,走出课堂到教室的户外去找一找秋天。老师带上自己的口琴或口风琴或竖笛或一只小铃鼓及“我们迎接秋天到,秋天来到了”的歌词卡片,带领学生在校园里观察秋景:秋高气爽、树叶变黄了、风一吹满地落叶„„积累创作素材。然后师生围坐在草地上开始学唱《秋天》,老师以小乐器伴奏或清唱,十分简单的两句“同头异尾”的旋律,学生很容易上口。注意最后两小节 “4 2 1 7 | 1 — |”的音准。
3.编一编、演一演: 采取室内与室外结合的办法学习和编创歌曲。后面几段歌词由学生自己分组填词演唱,再互相给予评价。唱会后还可以借鉴“丢手绢”的游戏方法来做“找秋天”的游戏,巩固这首歌曲。把“手绢”丢在同学身后,改成把“秋天”带到你的身边„„
为拓展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变换主题如“冬天”“春天”“夏天”进行创作。这一练习可作为家庭作业来安排,请爸爸妈妈参与评价。
(二)学唱歌曲《红叶》、《土风舞》
这是两首异国风格完全不同的歌曲。《红叶》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日本歌曲,降E大调4/4拍子。歌曲结构为a+a’+b+a’,第二、四乐句为第一句的变化重复,而在对比句加上二部和声更加衬托出漫山遍野的枫树红叶的多姿多彩。歌曲表达了人们对红叶的欣赏、对秋日美景的赞美和留恋。歌曲演唱速度平稳,使人联想到身穿和服、脚穿木屐、典雅含蓄的日本女性在缓慢行走观赏美景的形象。
《土风舞》是一首热烈欢快的捷克民歌,F大调2/4拍子。歌曲节奏规整、旋律流畅、音乐朗朗上口,表现了农民们载歌载舞庆丰收的热闹情景。它由六个乐句组成,第一、二、三乐句是严格地向下模进;第四、六乐句是完全重复;第五乐句是歌曲的对比乐段。歌曲中使用“特啦„„”这一很有特点的衬词,把欢乐的情绪推向高潮。
教法:
1.听、想:复习歌曲《秋天》引出这两首歌的教学。倾听两首歌曲的录音或老师的范唱,划分乐句并大致明白演唱的内容。
2.议、填:说说这两首歌曲唱的是什么,再比较歌曲的不同之处,把两首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节拍、节奏等填入下表。
歌 曲
情绪
速度
力度
节拍
演唱形式 《红叶》
优美
慢
弱 4/4 合唱 《土风舞》
热烈
快
强 2/4 齐唱
3.唱、析:建议用两到三课时来学唱这两首歌曲。
歌曲《红叶》:这首歌要重点把握一个“美”字,歌曲用简单的旋律和节奏烘托出“秋风、夕阳、枫树、红叶、山坡、河流”这一美丽的画卷,可让学生在歌唱中找一找这些关键的词,体会美的意境。生源差的学校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降低演唱的要求,只唱单旋律不唱二声部,要以“情”感染学生,以“美”引领学生走进音乐。
歌曲《土风舞》:这首歌曲和《红叶》恰恰形成鲜明对比,整个音乐充满了欢快火热的气氛,重点则是一个“舞”字。
(1)听歌曲,用手臂画出音的高低进行的线条,感受旋律进行的特点。
(2)找出行进规律完全相同的旋律唱一唱,即学生唱拍每一句的前两小节,老师接后两小节。老师的接唱要清楚准确,重点突出切分节奏,如“粮食呀”、“愉快呀”、“跳舞呀”、“到处呀”,这样学生对歌曲的难点节奏X X X 就很容易掌握了,再师生交换位置演唱。
5(3)模唱对比乐句“3.1 | 55 50 |”和重复乐句,整首歌就很好掌握了。4.想、动:学会歌曲后,可让孩子们商量着完成课本中15-16页的活动练习。先“动脑”想一想,这两首歌曲因选择怎样的速度、力度和情绪来更好地演唱;再“动手”拍拍歌曲中不同的节奏带给自己不同的体验,自编动作随音乐跳起来唱起来。
第3课 放牧歌谣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牧童之歌》
2、听:《牧童短笛》 《牧童》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牧童之歌》和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斯洛伐克民歌《牧童》,了解牧童的生活,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2、能用不同的方式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并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表演活动。教学难点
1、《牧童之歌》中的连续的附点的演唱。
2、听《牧童短笛》第一段,在每个乐句的长音处用恰当的动作参与。教学重点
1、了解同一题材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2、能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牧童之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学生听音乐《梦里水乡》,走进教室。
师:音乐仿佛把我们带进了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耳边隐约响起了悠扬的笛声,现在就让我们跟随音乐,去那里寻找江南小牧童的身影吧!
二、欣赏教学
1、初听。师:乐曲是由哪种乐器演奏的?音乐可分为几段?哪两段的音乐是相似的?情绪是怎样变化的?
2、欣赏第一段。出示A段谱例,在长音处暗示学生拍手。
师:刚才我们在每一句的长音处用拍手的方法表示,你们还能用哪些动作来表现呢?
3、复听第一段。学生边听音乐边创造性地做动作。
4、出示童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启发学生为乐曲起名字。
5、揭题并介绍贺绿汀和《牧童短笛》的影响。
师:作曲家贺绿汀给这首乐曲起的名字叫《牧童短笛》。它是一首钢琴小品,在1934年俄国作曲家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活动中获第一名,是第一首由中国音乐家创作的具有中国风格的钢琴独奏曲。
三、歌曲教学
1、导入。
师: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表现了小牧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有一首新疆民歌《牧童之歌》同样表现了这一主题。你们想听吗?
2、欣赏歌曲范唱。
师:仔细听,歌中唱了哪些内容?
3、在《牧童之歌》伴奏音乐声中,教师简单介绍天山,学生欣赏天山的风景图片资料。师:天山是新疆一座著名的雪山,山顶上的天池更是闻名于世。传说中,王母娘娘曾在此沐浴,所以,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瑶池”。天山上的雪融化后成为甘甜的泉水流向山下的草原,滋润了美丽的草原,哺育了勤劳的牧民。
4、学生跟琴哼唱旋律。
5、教师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6、填词唱歌。
师:你们觉得什么地方比较难唱(连续附点的地方)?
采用对比法,解决难点:教师范唱第九至十二小节(没加附点和加了附点两种唱法),进行对比。
7、歌曲的处理和表现(1)启发学生自主处理歌曲:怎样才能体现牧童欢快的心情?(学生讨论:情绪、强弱、速度、演唱形式的处理,打击乐器的伴奏,歌伴舞等等)
(2)小组合作,上台展示,学生共同评价。
四、拓展延伸
师:无忧无虑、欢乐自在的生活人人都很向往,斯洛伐克民歌《牧童》把小牧童在美丽牧场上快乐放牧的情景展现在人们眼前,你们想听吗?
播放歌曲《牧童》,学生欣赏。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大家走近江南牧童,聆听了他们的心声,又来到新疆和那里的小牧童同唱欢乐的《牧童之歌》,还和斯洛伐克的小牧童一起放飞快乐的心情,最后让我们一起走上乡间的小路,唱起快乐的歌儿吧!
学生在《乡间小路》的歌曲声中走出教室。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牧羊姑娘》
教 学 目 标,:通过欣赏器乐曲及歌曲《牧羊姑娘》,使学生:
1、感受乐曲的悲伤情绪
2、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感到生活的快乐,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使学生了解下行旋律对音乐情绪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感受《牧羊姑娘》的悲伤情绪 突出(突破)方法
1、利用多种感官(听、唱、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对比欣赏,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教学难点,能体会稍慢的速度、疏松的节奏、旋律下行对表现悲伤情绪所起的作用 教学具准备,自制教学挂图、曲谱若干、自制教学CD盘、白纸 准备部分新授部分,师生问好
一、导入:谈话
师:欢迎同学们和康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40分,我们今天的音乐旅程是--欣赏。请大家欣赏六段音乐,你们仔细听,哪一段音乐表现了悲伤的情绪?把答案序号记在纸上,也可以记在心里。
一、听六段录音;
师:放六段音乐录音生:静听
讨论:哪段表现了悲伤的情绪?生:可以拿出准备好的白纸记下序号,生:听辨哪段表现了悲伤的情绪,生:
根据 自己的理解答
答案:第一段、第三段、第五段
二、复听:
师:那下面咱们再来听听这三段的音乐,你们仔细听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地方有区别?
师生问好,生:完整地听三段录音, 注:学生听不出来没关系,可以再听
导入用学生喜欢的语言,能激起学习欲望学生自己听辨,对学生听音乐的能力是一个锻炼,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小结:区别就是表现音乐的形式不一样,前两首是器乐曲,后一首是女声独唱。
相同点就是三段音乐的旋律是一样的,都表现了悲伤的情绪。
三、演唱主旋律:
师:既然同学们都说这三段音乐是悲伤的,那么咱们就来唱一唱主旋律,看看它是怎样表现悲伤的情绪的。生:可以讨论也可以独立回答(不要求学生的语言多精确,贴近意思就可以了)
(教师出示主旋律)
师:用口琴示范演奏,生:可以边听边轻声唱
师:无伴奏和学生一起唱,生:无伴奏和老师一起唱 师:口琴伴奏,生:演唱
四、分析主旋律的音乐表现手法:
师:现在咱们就来分析一下这段音乐怎样表现悲伤情绪的?生:按自己的理解分析 板书演示分析结果: 速度:缓慢的 节奏:疏松的 旋律行进方向:下行
五、扩展:
1、歌曲欣赏: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三首乐曲主旋律是一样的,其实前两首器乐曲是根据后面的歌曲改编的,那现在
咱们现在完整地听听这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生:完整地听歌曲体会音乐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出示歌词)
小结--悲伤的牧羊姑娘形象
2、给歌曲取名字:
师:咱们听了器乐曲也唱了歌曲,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师:对了咱们今天欣赏的就是由的《牧羊姑娘》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取名字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第四课 走进童话世界 教学目标:
一、通过演唱歌曲、欣赏音乐中的童话故事,引领学生走进童话世界,感受童话故事中各种人物形象,抒了美好情感,懂得善良美好终能战胜邪恶的道理。
二、能用优美和谐的歌声演唱歌曲《多年以前》,并能随旋律配唱新词;通过歌声和动作大胆表现出活泼风趣的七个小矮人形象;能与他人合作表演音乐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并能自信地用语言简单复述故事情节,锻炼语言智能。
三、认识并了解拍号的含义;通过声势感知节奏节拍;利用小乐器——口风琴在玩中掌握扩指与缩指的演奏方法。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多年以前》、《七个小矮人之歌》
二、欣赏动画片《白雪公主》
三、综合训练活动。
四、玩乐器——口风琴 教材分析:(略)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参与童话中的音乐意境和故事情节中不同人物形象的感受。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多年以前》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打开自己的小音库找出学过的音符朋友,老师一一列举在黑板上,比比谁记得多唱得准?
1、请学生随老师的手号或手势自由指点着唱一唱,比比谁反应快、唱得准。
2、老师有目的地按歌曲《多年以前》旋律音的走向点唱,第一遍不论时值长短自由点唱,第二遍有节奏地点唱,使学生对歌曲旋律有个初步印象。
三、学唱歌曲《多年以前》
1、唱一唱、评一评。
1)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进行自学练唱,只要求学唱旋律部分,让学生独立学会识谱。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汇报,引导学生互相倾听,教师评价以鼓励为主。
2、练一练,合一合。
1)铺垫练习:将学生分两组随老师手号慢速做三度音程的各声练习。如: 5 4 3 | 2— —| 4 3 2 | 1— —| 3 2 1 | 7— —| 2 1 7 | 1— —| 通过同上练习,初步建立音程的概念。
2)当学生会唱旋律后,再播放范唱录音,请学生说说有何不同?(有和声、好听、很丰富„„)引导学生也来试试。
3)进入歌曲中的合唱练习,注意轻声演唱、互相倾听,尽可能让两个声部和谐统一。
3、分一分、唱一唱。
1)从听觉上划分乐句,能听出分几句? 2)从视觉上分析,哪几句相同?
3)再讨论可以用几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的结构?
4)如:甲组男生唱第一句+乙组男生唱第二句+女生唱第三句+乙组男生唱第四句;或: 5)甲组女生唱第一句+乙组女生唱第二句+男生唱第三句+乙组女生唱第四句。6)请会弹这首歌曲的学生上台为大家伴奏。
四、小结。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动画片《白雪公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提示课题:
1、复习歌曲《多年以前》导入曲老师扮演“外婆”讲述故事——《白雪公主》。
2、故事接龙:四年级的学生对《白雪公主》并不陌生,让一些学生以故事接龙的形式将《白雪公主》的情节讲给老师听,吸引学生的兴致。
方法:1)挑选积极主动要求讲述的八名学生; 2)提醒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故事情节;
3)每讲到一小段,老师可以叫停,下一位学生要接得准确而流畅。
3、片断联想:播放动画片《白雪公主》里的几段音乐:A白雪公主惊慌逃跑的音乐;B七个小矮人之歌;C公主和小矮人的歌舞;D白雪公主放声高歌;让学生来猜猜各段描写的是什么情节?与书中哪部分故事内容相符?
4、视听赏析:
1)完整欣赏动画音乐《白雪公主》;
2)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自己联想对了几段?重点引导学生注意各部分音乐的变化。3)出示相应的问题打乱后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用连线把编成的序号的音乐段落与下列问题对应连一连。
问题:序奏音乐?——公主逃跑的音乐?——在小动物们的关心下公主开心歌唱?——七个小矮人之歌?——公主与矮人的欢乐歌舞?——终曲?
5、合作表演。让学生随音乐来表演《白雪公主》。可以选择利用身边的一些物体当成“镜子、毒苹果、皇冠”等道具。
三、小结。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七个小矮人之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新课教学:
1、在歌曲声中踏步走进教室,感受进行曲的风格。
2、听歌曲录音,请学生说说歌曲中的内容以及歌曲的情绪、速度等。
3、按节奏朗读歌词:先放慢速度读准确后再渐快,老师适时地配弹音乐,形成一种有强有弱的朗读高潮。
4、有情绪地唱:
1)先慢后快的方法学习歌唱。
2)B段“要继续铲要继续挖,你会很快脱贫致富”这一句特别要慢速练习,并作为难点处理;
3)曲中第四、五小节和第八、九小节有相似之处,提醒学生注意区别;
4)“美丽钻石闪闪亮”的亮字的延长音里可以设计一些感叹词,如:啊、喔、呀„„,来表达七个小矮人的惊喜、赞叹和强烈的劳动热情,使学生的情感与音乐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5)四个“嗨”字要唱出力量、唱出精神,也可以请一组学生在大家的歌声中加上轻声对应“嗨嗨”的回声式的喊声,增加动感。
5、有激情地演:学会歌曲后让学生自编动作边唱边玩。
方法:七名学生为一组扮演七个小矮人,其他学生拍手加油演唱;教师提示学生变化速度来演唱,以此考验“七个小矮人”的智慧。“慢唱”你该怎么演?“快唱”你该怎么演?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反应能力、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最后评出一组表演得最形象逼真,获得表演奖。
三、小结:
1、让学生谈谈对本课的学后感受,老师再有意识地评说。
2、作业:我们中国也有很多的民间故事和传说,请大家下去以小组为单位分头查找资料,下节课回来与大家交流。
(如:木兰从军、哪咤闹海、牛郎织女、吴刚筏树等)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综合训练活动。
2、玩乐器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交流作业: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分享;
2、每组推荐代表上台来讲一讲;
三、复习歌曲:
1、复习歌曲《多年同前》。
2、有韵律地吟诵《嫦娥吴刚》;
3、请学生尝试着用《多年以前》的旋律填唱《嫦娥吴刚》;
四、玩节奏游戏:
1、看各种颜色球分布的图示,随老师手指的路线做声势,看谁反应快;
2、熟悉后加上音乐《闪烁的小星》,边听边做声势练习。
3、音乐和路线不变,改变声势动作顺序玩(如:原来红球拍手现改为踏脚等),看谁配合得好。
五、拍号的意义:
1、了解拍号的定义、含义;
2、找一找我们学过的歌曲的左上方是不是都有这种记号?这就是拍号。
六、玩乐器:学习扩指和缩指: 按课本教材练习。第5课 多彩的音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学目标:
能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2、体验同一首民歌的不同演奏、演唱形式,并体验不同形式带来的不同风格。3、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知道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并喜爱民歌。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学难点:
体验并接纳同一首民歌的不同演唱风格 2、上波音及切分音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四川民歌特点、四川风土人情(背景音乐:《康定情歌》)1、师生问好
2、师:刚才在课前老师给大家放了一首歌,有谁知道这首歌的名字? 师:谁知道《康定情歌》是哪里的民歌?
3、师:四川是个美丽的地方,有谁知道四川有什么好吃的? 生:四川有火锅 四川有九寨沟┄┄
师:听了大家的话,我真想马上坐飞机去四川品尝美味。我还听说四川话特别有意思,谁能学说一两句?
师:四川的方言真有意思。下面我们就学着用四川方言来唱一句话 哐扯郎郎一哐扯哐扯(1)师范唱
师:“扯”字在四川方言里唱“che”,我们来学唱一下,好吗?(2)生学唱
13(3)师:这句旋律让你想到了四川人们在干什么?大家的歌声让我想到了四川的樵夫挑着担子在山上行走的情景,我们一边唱,一边来模仿他们挑担的动作。
(4)生边唱边做挑担行走的动作
(二)感知、学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1、听范唱
师:大家表演得不错,四川是一个多山的地方,农民们经常在山里劳动,大家刚才唱的这一段就像他们劳动时喊的号子。(师重复唱一次)另外休息的时候,他们还喜欢放开嗓子高唱一曲山歌,既消除疲劳、由愉悦了身心,老师这儿有一段四川农民清唱的民歌,大家想不想听?
生听原汁原味的《太阳出来喜洋洋》
师:好不好听?音乐家们也觉得好听,所以他们把农民唱的民歌进行了整理与改进,就变得更好听了,大家一起来听听。
生听童声齐唱《太阳出来喜洋洋》 师:这一次大家的感受还和刚才一样吗? 生说自己的感受 2、学唱歌词
(1)读除衬词以外的歌词
师:请大家把书翻到28页,我们一起把歌词读一下,括号里的衬词先不读。(2)师范读衬词
师:下面大家读第一段歌词,老师把衬词加进去。(3)生学读衬词
(4)生连起来读第一段的词。3、学唱歌曲(1)随琴轻唱第一段
(2)纠正切分节奏、上波音的演唱(3)随琴轻唱全曲 4、处理歌曲
(1)用不同速度演唱歌曲各段
师:刚才大家唱的时候,五段的歌词都用一种速度来唱,是不是有些单调?谁能动脑筋把哪里变化一下?
(2)欣赏男声合唱团演唱的《太阳出来喜洋洋》
师:这样唱的感觉好多了,但大家唱的都是同一种声音,如果改成合唱就更丰富了。我们一起来听听。
(3)用合唱的方式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
a练习引子 b练习喊叫声
c练习歌曲中的二声部
师:刚才他们唱的二声部和我们刚开始上课时唱的旋律很相似,我们把它加进去。5、课堂小结
师:大家的模仿能力、演唱水平都很高,老师很佩服。同一件音乐作品,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刚才,我们就听到了农民、合唱团的不同处理,人们还尝试用民族乐器来表现它。就让我们在中国民乐“唢呐”演奏的音乐声中来结束这一节课吧。(在民乐《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音乐声中宣布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对鲜花》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北京民歌《对鲜花》,唱出民歌特有的韵味。
2、通过欣赏黄梅戏《对花》,初步感知戏曲的风格特点,感受民族音乐与民俗风情的丰富多彩,增添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喜爱之情。
3、能认识并唱出附点四分音符,了解并会运用“对唱”这一演唱形式。教学重点:能够用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活泼、诙谐的情趣。教学难点:指导唱准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以及第三、第四乐句的音高。教具准备:花卉图片、玫瑰花一支、装饰教室的鲜花、卡片、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起共鸣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的变化,揭示“花”的主题。
1、导入
师:同学们一定发现了今天我们的教室里多了许多缤纷的鲜花,没错,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正是与“花”有关。
2、交流
师:春天到了,百花争奇斗艳,你们知道哪些花儿呢?请说出花名。(学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每种花都有独特的外形和生长特征,老师还想考考大家—— 花开在水里呢?(荷花、水仙)什么花长得像木耳呢?(水仙)什么花红满山?(山茶花、杜鹃花)
什么花的枝干上长满了刺?(月季、蔷薇、玫瑰)
3、听赏歌曲《对鲜花》
师:下面我们来听一首歌,听听歌中是怎么回答的。A、播放录音《对鲜花》
B、听完老师用有节奏的语言提问,同时指导学生按歌词中的句子有节奏地回答 师问:什 么 呢 │开 花儿│在 水│里─│ 生答:菱.角│开 花儿│在水│里─│ 师问:什 么 呢 │开 花儿│像 木│耳─│ 生答:凤.仙│开 花儿│在水│里─│ 师问:什 么 呢 │开 花儿│红 满│山─│ 生答:山.茶│开 花儿│在水│里─│ 师问:什 么 呢 │开 花儿│满 干│刺─│ 生答:蔷.薇│开 花儿│在水│里─│ C、出示花卉图片(凤仙、山茶),通过视觉让学生感受其外形特征。出示玫瑰花,介绍属于蔷薇科,让学生亲手摸一摸枝干上的小刺。
二、新歌教学
1、揭题
师:刚才这首歌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北京民歌《对鲜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吧。
2、学唱歌曲
A、认识附点四分音符(借助卡片)
先出示四分音符并说出名称,再介绍“附点”,认识附点四分音符。B、老师唱谱,学生跟着哼唱旋律并找出歌谱中的附点四分音符。C、着重练习带有附点音符的乐句。
D、分句教唱歌词,注意反复练习难点句子,比如第三乐句。
3、介绍“对唱”的演唱形式
师:这首歌跟我们以往学的歌曲不一样,它的歌词中多了双引号,同学们发现了没有?有几个呢?(两个)它表示什么意思?(两个人唱)
师:对了,歌曲中一人问一人答,这样的演唱形式叫对唱,是一种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对歌。下面我们来用对唱的形式把歌词的第2、3、4段练习一遍。
在唱好第一段的基础上,演唱歌词的其他三段。教师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唱歌姿势和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
三、创编歌词
师:我们还可以继续编歌词,比如(唱)“什么呢开花儿白有香?”(生唱着答出来:茉莉、栀子)
学生自由创编,并用对唱的形式唱出来。
四、欣赏黄梅戏《对花》
师:其实这种对花的形式不仅在北京有,其他地方也流行,不仅民歌里有,戏曲里也非常精彩。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段黄梅戏里的《对花》,听听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第6课 环球音乐探宝 歌曲《当我们在广场相遇》
课 型 综合演唱课 总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钢琴 课件 打击乐器
教学挂谱等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的歌声演唱歌曲《当我们在广场相遇》;学会墨西哥舞的基本舞步并能随音乐表现。
2.了解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认识拉丁美洲音乐中集中常用的打击乐乐器及典型的节奏型。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随音乐做即兴的歌舞表演。教材分析
墨西哥歌曲《当我们在广场上相遇》3/4拍,全部由六个弱拍起的乐句组成,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完全重复,第三、四、五句采用了自由模进的写作手法,最后一句落在强拍主音上,歌曲表现了好朋友们相聚时刻的快乐情景。其中,附点节奏运用得比较多
教学重点
了解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认识拉丁美洲音乐中集中常用的打击乐乐器及典型的节奏型。
教学难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随音乐做即兴的歌舞表演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介绍墨西哥艺术文化
墨西哥是美洲文明古国,曾孕育了丰富的古印第安文化。玛利亚奇音乐和萨巴特奥舞蹈融合了西班牙和印第安音乐舞蹈的特色,成为墨西哥独特的民族艺术形式。
2、激情设问
播放《墨西哥草帽舞》让同学们猜猜异国之旅要到的国家是哪里?
3、看一看:
了解墨西哥的首都、国旗、国徽及风土人情、地理环境、音乐风格等等。
二、新课进行
1、播放歌曲《当我们在广场相遇》引导学生进行身体律动。
2、教师范唱表演所学歌曲,并强调歌曲的重难点的地方。
3、解释墨西哥音乐的风格特点及代表性。
4、复听歌曲,请学生分析歌曲,并说出自己的见解。
5、唱唱、跳跳游戏环节:
(1)
学跳基本的墨西哥舞步,教师进行指导(2)
学生自行进行动作的创编,并表演。(3)
播放歌曲,请学生进行即兴的发挥。(4)
编排墨西哥风格的舞蹈
三、总结、拓展
1、请学生阐述本节课自己所学到和了解到的音乐知识。
2、请学生分析墨西哥音乐的特点,并于我国的民族音乐作出比较。
3、了解学生对于所学音乐知识和歌曲内容的掌握情况。
四、课堂小结。
第7课 学唱两首黄自创作的歌曲
歌曲《西风的话》 课时:1 教学用具:电子琴、竖笛、口器、多媒体等。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作品笛子独奏曲《扬鞭催马运粮忙》、钢琴曲《秋日私语》和抒情散文《秋》,了解,感知音乐如何描绘秋景,体会其抒情性,在教学过程中享受音乐审美的愉悦。
2.学会有表情的演唱《西风的话》,让学生了解并基本掌握歌曲当中基本的音乐知识。重点、难点:有表情的演唱《西风的话》,感知不同情绪的音乐如何描绘秋景。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欣赏乐曲《扬鞭催马运粮忙》和钢琴曲《秋日私语》,让学生从速度、情绪等方面感受乐曲,了解乐曲的主奏乐器。
2)听赏著名文学家池尹默的抒情散文《秋》,感受文学家笔下的秋天是什么样的。(此时播放幻灯片,让学生边看词边欣赏秋天的景色,让学生思考本篇抒情散文应配上什么情绪的音乐。师生讨论后,选用抒情的钢琴曲《秋日私语》。然后边听边感受情绪。
3)老师范读散文,朗读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语调和语速。让学生根据老师朗读时的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文章。中途纠正,插入歌唱发声的基本知识,提醒学生在朗读时注意呼吸通道的打开,强调集体朗读时声音的和谐,为接下来的歌唱做准备。
二 新授教学
请出一位同学读一下《西风的话》词曲作者。
2 通过观察,从版面上看,同学们有没有什么不懂的音乐知识呢?请同学们听赏一下《西风的话》,带着问题感染它的音乐情绪,提出你的问题。(调式、强弱关系、力度关系„)根据学生问题,老师对《西风的话》进行音乐知识的解答。
1)五线谱中G大调的学习。
2)拍号的学习。通过《西风的话》这首歌曲的学习,掌握4/4拍。并由老师带领学生打4/4拍,争做小小指挥家。
3)休止符的学习。
4)力度记号的学习。带领同学们运用肢体语言打出强弱关系的对比,让学生切身体会mp和p的不同。
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巩固知识,将本上的谱子和力度记号自己设计出来,老师作大体方向的提醒。
请一位同学说明怎样设计的,设计的理由是什么?师生讨论„师总结:力度记号的设计是乐曲的灵魂,通过强弱的对比能够将音乐表现得淋漓尽致。学唱歌曲《西风的话》。
1)识简谱。跟老师将音乐唱一遍,强调声音观念,注意声音的和谐,演唱时要柔和舒缓,让同学们在唱歌的同时打拍子。
2)老师弹奏电子琴范唱。请同学们讨论歌曲演唱时的情绪(慢,快。),既然是《西风的话》那西风指谁呢?(中年人,小孩,老人。)由语文知识激发学生想象。
3)师生合作。让同学们跟琴声有情绪的带手势演唱歌曲。师问:歌词中的西风告诉我们什么?(长大了,长高了,秋天来了„)
4)进行课堂知识反馈。让班上有特长的同学伴奏,找出几个同学指挥,伴着老师的琴声,全班同学一起将歌曲完整演唱。(唱歌录音,课后回放)
5)知识回顾。询问学生学到了什么? 歌曲《采莲谣》
一、教学目标
1、体验歌曲优美生动的意境
2、使用甜美自然的声音演唱唱《采莲谣》高声部。
3、通过创编歌词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
音像带、录音机、多媒体幻灯片、钢琴
三、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甜美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歌词创编。
四、教学过程
1、进入课堂,引出主题 配乐歌词朗诵
2、情境创意“如果我是小歌星” 如果唱出来,我们想用什么声音? 带着什么面容和心情演唱它?
伴随怎样的姿体动作来表现歌词内容呢? 你还能画笔颜色表现歌词描绘的意境吗?
4、音乐人生——作曲家 黄自 黄自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主要作品有歌曲《抗敌歌》 《旗正飘飘》《踏雪寻梅》 《西风的话》及清唱剧《长恨歌》等
5、音乐律动(分组)
划船律动,晚风吹律动,采花舞律动
4、钢琴伴奏,演唱歌曲: 默唱,哼唱,齐唱 小组唱,打节拍(互动、互评)个别唱:(师生互动、自评、师评)
5、歌曲润色指导
音乐表情和乐感:力度记号的运用 附点节奏
音乐表现力 :全曲最有特点的乐句 “船行快,歌声高”
6、音乐想像力
聆听音乐时我们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如果我们身处这样的地方,听着、看着、摸着、闻着、玩着,心情如何?想到了什么?
五、音乐创造力----歌词创编 创编歌词(联系生活)
摘果谣 采花歌 扑蝶图 划船调 教师示范:
风吹过,花飘香,蝶儿只停枝头上。轻拾扇 气儿闭,步步轻移渐渐去。挥舞一场,空繁忙,花儿落地蝶已飞。唉嗨呀,空欢喜。都怪蝴蝶真漂亮。
六、结束部分 发扬优势,给予期望。
第8课 十二生肖篇
设计理念
本课选自西南师大版《语文》教材第三册,把十二生肖用儿歌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介绍了十二生肖的名称和排列顺序。中国民俗文化丰厚,有趣的十二生肖是大家喜欢的对象,在学习中让孩子们带着浓浓的兴趣与它们交朋友,联系生活中的认知,感受生动俏皮、诙谐有趣的语句,在快乐游戏中了解它们的顺序,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动物的可爱,力求呈现清新、自然、活泼、融洽的氛围。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17个生字,会写“猴、猪、狗”3个字。
2.通过快乐学习认识十二生肖,了解十二生肖排列顺序。
3.能感受中国民俗文化丰富有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注意生活识字与集中识字结合。
2.难点:以“猴”引路写字,了解十二生肖的顺序。
教学准备
1.制作十二生肖的带汉字图片。
2.把儿歌编成歌曲,录制好。
3.学生了解有关十二生肖的知识。
教学流程
一、创故事情境,揭示课题
1.以故事引入,激发孩子对十二生肖的兴趣。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知道“肖”的字音。
教师板书课题,标明字音。
学生掌握生字“肖”的字音,在强调中识记。
教师引出“十二生肖是哪些小动物?”一问,自然带入课文学习。
(设计意图:开头设计故事,意在把握二年级儿童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激趣为后面进一步兴趣盎然地学习儿歌奠定基础。)
二、创丰富情境,巧妙识字
(一)整体感知,气氛融洽
1.自读课文,了解儿歌
教师在小动物下标上小圆点,及时指导。
学生在读中了解儿歌大意,学习边读书边勾画的方法。
2.十二生肖见面会
多媒体展示十二生肖,动画出现,配上相应带拼音的字。
学生与小动物见面,打招呼,喊出他们的名字。
(设计意图: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并以十二生肖卡通图片出现,可爱的水墨画像,积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质,再次吸引了孩子,图片旁的汉字与孩子进行印象整合,体现有意与无意记忆的交替。)
(二)认识名字,轻松识字
1.与生活紧密联系,轻松识字
教师提出识字任务。
学生联系生活,当小老师识字,逐步读准字音。
2.做游戏“猜一猜”,巩固字形
教师提出游戏要求,黑板上有6个写有动物名字的字卡,通过学动作或发出动物的叫声,让别人猜。
学生用心投入游戏,通过你说我们猜、我猜你们说多方式合作,完成轻松识字。
(设计意图:让孩子自主识字,运用生活中的积累在课堂中展现识字能力,体会成功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让孩子们调动多种器官,在合作中感知字义,联系记忆表达理解。)
(三)从“猴”入手,专心写字
1.观察生字,寻找特点
教师引路,引导学生用眼睛去发现生字的特点。
学生认真观察,发现猴、狗、猪都是反犬旁的字,并进一步拓展类似的字。
2.写生字“猴”
学生仔细观察“猴”字的结构,心中体会字形美。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猴”,展示汉字的美,并伴随讲解重点笔画,起示范作用。
学生对教师所写评价,讨论出写字时的习惯要求,为下面写字作好自我指导。
学生互动,学生先自我评价,再评价同学,能就写字要求、习惯进行评价。
3.写生字“猪”“狗”
放古典音乐,为学生烘托写字的气氛。学生专心写字,并进行同桌互评。
(设计意图:拓展“反犬旁的字”,引导学生学会联想识字。指导书写,做到落实,引导孩子自己发现应该注意间架结构,笔顺笔画,注重写字习惯培养,学会评价。)
三、创简单环节,互动识字
教师是这个环节的点拨者,要善于倾听。
学生可尽现自我识字能力,教难读的字音,攻破难点,互动交流识字方法,扩展识字空间。
学生齐读儿歌,检查字音掌握效果。
(设计意图:集中识字,将难点分散,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主体,相信通过合作学习定能完成互补识字。)
四、创融洽气氛,读中求趣
1.读儿歌,谈见解
学生自读儿歌,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
学生共同合作朗读,体现融洽和谐气氛。
学生能通过听示范、做动作等多形式体会儿歌中小动物的特点,读出儿歌的生动可爱。
2.游戏:给十二生肖排排队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图片,为学生排顺序做好铺垫。
一个学生读儿歌,选12个孩子来排队。在有趣的氛围中复习课文内容,攻破难点。学生再按顺序读名字,温习顺序。
(设计意图:当生动儿歌再现时,我们更重要的是唤起孩子的领悟,注重语感培养,通过游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将顺序在玩中融入,并再次进行部分生字的巩固。)
五、创新的方式,唱出儿歌
教师播放准备好的歌曲,渲染快乐气氛,展示新的学儿歌方法。
学生伴随乐曲唱起《十二生肖歌》,感受语文学习乐趣。
(设计意图:我们将儿歌大胆地与熟悉的音乐结合,唱出感觉,以唱代背,能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渲染整个课堂的气氛,更启发孩子学会多角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