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一个少年的笔记

时间:2019-05-12 19:45: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设计:一个少年的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设计:一个少年的笔记》。

第一篇:教学设计:一个少年的笔记

第18课《一个少年的笔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兴趣。2.培养学生赏析文字、解读较长文章的能力。3.培养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感。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少年时光是如花的季节,是如梦的年华,你们愿意把这一美好的时光用自己的笔描绘出来吗?怎样描绘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老先生的《一个少年的笔记》,也许,从中我们会有很好的启示。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P12页。(板书:一个少年的笔记 叶圣陶)

二、请大声朗读《爬山虎的脚》。

1.你觉得文中的“我” 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明确:是一个观察细致的少年。

2.默读文章,运用圈点勾画法,你是从文中哪里看出少年观察的细致?

明确:爬山虎的叶子颜色的变化,分布情况,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形状、颜色、发展变化情况,同时作者观察时间长。3.品味语言。

①“叶子一顺儿朝下,齐齐整整的,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中“拂”能不能改成“吹”?

明确:“拂”不能改成“吹”,拂写出了风的轻柔,和后面的漾起波纹相对应。②体会“茎上长叶柄儿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语言的表达效果。

明确:为了让大家形象的感知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作者用了比喻,说它像蜗牛的触角,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脚的柔然,弯曲。

③“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也有脚。植物学上大概有别的名字。动物才有脚,....植物怎么会长脚呢?”加点的词能否去掉。

明确:不能去掉,“原来”表明我以前没有注意过,现在注意到了。同时还有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惊喜之情。“大概”表揣测,去掉就太肯定了。

④“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劲儿,你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能不能把句子改成“不要看那些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劲儿,你是拉不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明确:不能改,改后就不能体现出作者对爬山虎的赞美之情了。

师总结:留心身边的事物,有一颗善于观察的心,细致地观察,你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发现。

板书:爬山虎的脚 观察生活要细致

三、学习《诗的材料》。

1.作者对爬山虎的脚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与描写,那么作者在《诗的材料》一文中细致观察和描写的是什么?请同学们齐读一二段。

明确: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的是姿态万千的荷花,写了清香味、荷叶和荷花的颜色、形状。

2.老师朗读第二段,1、2组的同学读第三段,3、4组的同学读第五段。这三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第二段,由荷花联想到齐白石老先生的荷花图,第三段,想象着自己变成了荷花,第五段,想到自己以前看牵牛花想象自己是牵牛花,看金鱼想象自己是金鱼。3.品味语言:

① “如果把眼前这一池的荷叶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比齐白石老先生更大了。那画家是谁呢……”

明确:把荷叶荷花比作画,很美。把大自然比作画家。

②“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呢,这不就像电影《天鹅湖》里许多天鹅齐舞蹈的场面吗?”

明确:把荷花拟人化,说荷花在舞蹈,写出了荷花在风的吹动下娆娆多姿。运用比喻,把一池的荷花的飘动比成时许多天鹅齐舞蹈的场面,写出了壮观的景象。

③“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下边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明确:把蜻蜓和小鱼拟人化,写出了动物的快乐,同时物我的交融,我已经融入到大自然里。

还有“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牵牛花,朝着可爱的阳光,仰起圆圆的笑脸” “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条金鱼。胸鳍像小扇子,轻轻地扇着,大尾巴比绸子还要柔软,慢慢地摆动。”中的拟人和比喻。

4.老师在看这篇短文时发现,文中有三处用了省略号,老师觉得把它们换成句号更好些。你们来帮老师看一看,能不能改,为什么?

大家四人一组讨论讨论。

明确:不能,省略的是作者的想象。太多太多了,写不完。

5.那么文章省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你能试着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

示例:

第2段:大自然,它用五彩的笔画出了鲜艳的花,碧绿的树,白色的云朵,红红的太阳。

第3段:青蛙在我身上跳来跳去,唱着动听的歌,似乎为我伴奏。

第5段:有一回,在郊外游玩,躺在草坪上晒太阳,我忽然觉得自己是一颗小草,享受着阳光的温暖,蜻蜓蝴蝶与我嬉戏,蚂蚁在我的庇护下说悄悄话。【学生交流】

师总结:看来,在生活中,我们同学已经像诗人一样,在联想和想象的世界中遨游,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情感。生活不仅仅需要观察,还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体验,这样才能做到了物我交融。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板书:诗的材料 体验生活要有联想、想象。

四、有了观察,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又有了奇妙的联想和想象,就有了表述生活的欲望,就有了写诗的冲动。

1.快速阅读《三颗老银杏》,概括它的内容。

明确:我和表哥谈论如何作诗。2.我的表哥为什么想写诗?

明确:想表达自己的情感,对故乡的热爱。有创作的冲动。

3.在我们的生活中,对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我们往往充满了喜爱之情,课文中表哥写诗为什么会以“三棵老银杏”为材料?

明确:三棵老银杏是故乡的标志,表哥对它最熟悉,喜爱老银杏,喜爱故乡 师:是啊,在平时,我们有许多创作的冲动,有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而要把它们很好的表达出来,需要情感创作。

板书:三棵老银杏 表达生活要有情感

五、文章通过一个少年的笔记,想告诉我们什么?

观察生活要细致,体验生活要有联想、想象,表达生活要有情感。

六、请观察不同的树叶,写出自己的感悟。也可以写你认为更熟悉的事物。(学生写感悟然后交流)

总结:“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在座的各位各有各的喜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热爱自己的生活,敢于大胆地表达,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用自己的笔绘出五彩缤纷的生活,写出生活的诗行。

第二篇:《一个少年的笔记》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发生、形成的美妙过程,懂得文学来自生活的道理。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观察的方法,积累优美的语言。3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学会合理运用想象和联想的写作手法。2探究把握文章蕴涵的主旨和写作意图。教学构想:

三篇短文选用三种教法:

1《诗的材料》景物美、语言美,设计成朗读课,在朗读中品析体验。

2《三棵老银杏》处理成写读课,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续写诗,在阅读中写作,在写作中理解。3《爬山虎的脚》可以作为学法指导课来教,用课文作例子,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课文,解决生字生词,作者简介。讲解第一篇短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

1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代表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2 回忆上节课讲的作者如何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的,除此以外,作者还联想到自己以前还有过哪些类似的情形?那么这种情形在课文中指什么呢?推而广之,诗的材料是指什么? 小结

要善于想象和联想,情景交融。

二、三 棵 老 银 杏

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表哥这首诗计划怎样往下写?

2表哥想象三四年后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

3表哥的这首诗只是单纯的在写树吗?(写作目的)4续诗

小结大胆尝试

三、爬 山 虎 的 脚 问题:

1 爬山虎的生长环境,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 2 爬山虎脚的特征

3 找出描写爬山虎爬墙过程的语句(注意动词的运用)4 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所得。结合第16课谈谈关于写作除了本文作者介绍的以外,还可以怎么做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小结 带着一颗诗心去观察,你会发现生活美不胜收、魅力无穷、奥妙无穷 全文小结

三篇短文依次记叙了“我”观察荷花所感受到的诗情,和表哥谈论诗作的意境与思路,对爬山虎的生长环境、叶子变化及爬山虎的情形的细致观察,表现了“美景触动诗情”“真情营造诗境”告诉人们要用“诗心去观察”表现了一个少年对文学创作的实践和思考。因此,《一个少年的笔记》可以看作是一个少年关于文学创作的手记,看作一个少年精神成长世界的记录。作业

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植物,仔细观察它最有特点的部分,再把观察到的按顺序写下来,最好运用想象和联想的表现手法,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第三篇:少年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导学案

_________小学 _____年级_____班 第____小组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通过闰土的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学习重点】

抓住对闰土的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预习检测】

1.课文中的 “我”是___________,闰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关系。

2.课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中可以看出闰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中闰土给我讲了______件事,分别是 【合作探究】

1.在写闰土动作的这几件事里,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要求:先自己自由读课文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也可以写一些。

2.读第一自然段小组合作完成

(1)想一想,看瓜刺猹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____________);当时是什么样的天空(_______________);什么样的圆月,(______________);什么样的西瓜地,(_____________);什么样的银项圈,(______________)。(2)组内一对一分层读,齐读,有感情的朗读。

3.默读课文,把闰土的语言、“我’的语言及作者的插说部分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中标出来。

在闰土讲的这几段话中,你对哪一段话最感兴趣,为什么?在小组内向同学读读。

4.读课文16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1)小组讨论交流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闰土在雪地捕鸟时我在______________;当闰土在海边拾贝时我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闰土在看瓜刺猹时我在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能行】: 配乐背诵第一自然段。

【推荐阅读】课文最后说他们从此没有再见面,其实三十年后,他们俩又见面了,是什么情景呢?我们来读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片段吧!

再见闰土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不得了,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

第四篇:《小小少年》教学设计

《小小少年》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小小少年》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下册。教学内容:学唱《小小少年》二声部合唱,并注意声部的和协、音准与节奏。

设计思路:

首先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成长中的烦恼,开门见山引出学生平时自己的烦恼,为歌曲教学打下铺垫。再通过创编的发声曲的演唱,抒发情感、训练阳光大气的声音、增强歌曲学习的趣味性,为歌曲二声部教学打下铺垫。接着在多次聆听感受下学唱二声部,培养合唱能力,训练音准节奏,培养学生自信阳光的演唱。

教材分析:

《小小少年》是德国电影故事片《英俊少年》 的一首插曲。影片描写了从小失去母亲。父亲遭诬害入狱的少年海因切。在别人帮助下,以自己诚实善良感动他的外公,最后一家重新团聚的生动故事。影片随歌声开始,歌曲四四拍,弱起节拍,大调式,一段体结构。第一、二乐句,旋律重复,在句尾的变化上作了六度、七度的上下跳进,这里也是歌曲教学的难点,旋律坚定明朗,情绪愉快,充满孩子的朝气,一下子就把主人公的性格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第三、四乐句歌曲以合唱形式出现。平行三度的和声进行,使音乐更丰满,与前面形成了对比,旋律同样是变化重复,曲调舒展而有起伏,在歌中虽然唱出了少年在成长中的烦恼,但此时此刻他仍然表达了充满欢乐、愉快的心情,表达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平时上课时纪律比较好,整体的音乐基础还可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不错,对音乐充满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演唱时不喊唱,认识到气息的作用,演唱时充满感情。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优美。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有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是很好。在上课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激发这些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感情。

教学目标:

1.欣赏及用阳光有朝气的歌声演唱歌曲《小小少年》,表现歌曲主人公乐观向上,勇敢面对生活的挫折与困难, 充满帅气阳光的少年形象。

2.学会歌曲二声部合唱,并注意声部的和协、音准与节奏。3.唱准附点八分音符。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阳光充满朝气的歌声演唱歌曲。

难点:二声部演唱时声部的和谐、音准节奏的准确把握。教学准备: 电子琴 精美课件 教学过程:

一.淡话导入,激发情感共鸣 1.谈谈烦恼与挫折

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中,遇到过烦恼吗?说出来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分担你烦恼与挫折吧。(引导学生交流诉说出自己成长中的烦恼)

2.老师小结并激励

同学们,你们在长大,在生活中自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不管怎样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生活,让生活充满阳光,我们是否能通过歌声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呢?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出学生平时的烦恼,为歌曲教学作铺垫。

二、以情带声、演唱发声曲

1.出示发声曲

(1)老师范唱

a学生慢速演唱

b再次演唱,但提要求(如何体现少年阳光朝气自信的形象呢?我们的演唱姿势、歌声、力度、速度应该怎样?)

(2)变化组合二声部

a老师与学生演唱 b学生合作钢伴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创编的发声曲的演唱,抒发情感、训练阳光大

气的声音、增强歌曲学习的趣味性,为歌曲二声部教学打下铺垫。

三、引出歌曲《小小少年》的二声部

今天我们要学唱一首表现外国少年儿童勇敢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烦恼与挫折的歌曲《小小少年》,请听歌曲《小小少年》。

1.初听歌曲范唱。问:你听了这首歌曲心情如何?听出歌曲中的不同声部了吗?(听后学生回答)

2.出示歌曲高声部旋律 3.二声部合作演唱

a听琴演奏二声部,请你们找找两个声部(分组一二声部)

b随琴轻声慢速演唱自己的声部(用la模唱,假如还唱不好,教师在听他们演唱时注意哪个地方特别难,单独练习)

4.朗读第一部分歌词---读后问:有什么感受?(学生讲解歌词)----演唱第一部分歌词(强调附点)

眼望

周 阳光

5.学唱第一部分,出示歌谱。

a慢速演唱第一部分旋律。

刚才老师唱的是第一部分,现在请你们也来有感情的演唱!

b学生听辨对比中引出符点八分音符------X.X

师:其实这样的节奏也不难,在生活中,听到过马儿奔跑的 声音吗?谁能模仿?(学生回答)d学生模仿马蹄声(可多次反复练习---在学生很熟练的基础上教师慢速带领学生无伴奏下演唱第一部分,假如学生还唱不好附点,再单独练习“76 5”、“32 1",在琴声伴奏下演唱,或者比较。这一乐句较长,音程跳跃性大,附点八分音符,对学生还是有点难度的。)

6.我们该如何表现少年阳光乐观的少年呢?(引导学生从歌声、表情、精神面貌等方面入手表现歌曲)

7.有表情地、阳光大方自然的歌声演唱全曲。

设计意图:在多次聆听感受下学唱二声部,培养合唱能力,训练音准节奏,培养自信阳光的歌声。

四、课堂延伸----欣赏电影《英俊少年》主题歌

1.欣赏全曲

2.谈话交流,产生共鸣。这位少年名叫海因切,他从小没有母亲,在女律师雷娜特的帮助下,他以自己的诚实和善良克服了,生活给他的困难与挫折,最后一家人团圆,而我们生活在阳光的时代有父母老师的关爱,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难与挫折,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小小少年》,学习主人公的乐观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精神,让我们的勇敢战胜困难欲挫折吧!

3.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课。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中,遇到过烦恼与挫折吗?说出来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分担你烦恼与挫折吧。

设计意图:让音乐开启学生的情感,情感的共鸣,让音乐激励学生的品格性格的养成。教学反思:

《小小少年》这首歌在我童年时代非常流行,它是德国故事影片《英俊少年》中的插曲。首先开门见山引出学生平时自己的烦恼,为歌曲教学打下铺垫,第一遍让学生听录音范唱,让学生感受音乐和歌曲带来的情绪,第二次我再进行范唱,通过2次的欣赏让学生感受到《小小少年》优美、抒情的音乐,然后简单介绍《英俊少年》的故事梗概,当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后,对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有了更深的感触。在学这首新歌的过程中,我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让他们自己找到歌曲中节奏、旋律的特点,如:弱起、附点八分音符等,跟着钢琴唱旋律,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我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演唱,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新理念。后半部分学生找出了歌中乐句相似的部分,我再引导学生画旋律走向,帮助学生唱准相似的乐句。这节课的设计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留给我的思考很多,在以后的上课过程中我要积极吸取别人的长处,不断进步。

第五篇:《少年王冕》教学设计

第24课 少年王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生字新词,理清课文层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的勤奋好学的精神以及孝顺母亲的美好品德。

过程与方法: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方字的能力,潜移默化地受到王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习抓住语言文字,品悟人物性格特点,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顺长辈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浒传》中的精彩故事,认识了武艺高强、沉着应变的好汉林冲。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位有名人物——(板书课题):少年王冕

师生相互补充介绍王冕、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3、自由再读课文,思考: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时间段里发生的故事?

2、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分段,引导概括大意。

3、练习用段意串连法概括主要内容。课堂检测

练习书写生字,并组三个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走进少年王冕的世界深入地去体会课文语言文字向我们传递的情感,去感受人物的独特魅力。

二、整体感知

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一共讲了王冕的哪几件事?

三、合作探究

1、我们先来仔细读书,“用——”画出表现王冕孝敬母亲的词句,用“﹏﹏”画出表现王冕勤奋好学的词句,再细细琢磨。

2、交流。(1)孝敬母亲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句子,谈体会。(2)勤奋好学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句子,谈体会。(3)学习第5自然段:

①师生接读第5自然段,说说王冕在湖边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②小组讨论、汇报王冕靠自学成为了画荷花的高手,说明了什么道理?

四、学文感受

学习了本课,大家知道王冕是个既孝敬母亲又勤奋好学的孩子。那么现在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五、课外作业

课后阅读《儒林外史》,做一些文字摘抄。

下载教学设计:一个少年的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设计:一个少年的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渡河少年》教学设计

    《渡河少年》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字词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感悟 文中有几位主人公?(两个,一个是老人,一个是渡河少年。)故事就发生在这个老人......

    少年王冕 教学设计

    少年王冕 第一课时 导入:在中国古代,有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叫《儒林外史》,这部小说讽刺了许多知识分子形象,但是开篇第一回却描写了一个有着高贵品质的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一、......

    少年王冕教学设计[模版]

    《少年王冕》教学设计 合肥长淮新村小学 陈贤 一、教材分析 《少年王冕》是义务教育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第24课。这是一篇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用人......

    《渡河少年》教学设计

    《渡河少年》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这篇记叙文以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一个倔强、勇敢、自信的少年形象,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赞美了渡河少年面对困难毫不退缩,执著向上的生活态度。这篇......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中华少年》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

    《光荣少年》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光荣少年》教案 教学内容: 1、新学期音乐课要求。 2、演唱《光荣少年》。 3、音乐知识:变声期的嗓音保护、五线谱识读(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光荣少年》这首歌曲......

    渡河少年教学设计

    《渡河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描述的景象,感受语言美。 2、学习渡河少年那种执著向上、永不退缩、勇敢自信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

    渡河少年教学设计

    《渡河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描述的景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学习渡河少年那种执著向上、永不退缩、勇敢自信的精神。 2、学会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