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堰河》教案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 青
【教学目标】
1、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了解诗歌常常借助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 ;
3、反复朗读,体会修辞方法(对比、反复、排比)的作用;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三十年代末,有人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大堰河‛并不是一条河流。在浙江方言中,与‚大叶荷‛(板书)同音。‚大叶荷‛是距诗人艾青(板书)家畈田蒋村五华里的一个村名。诗人的保姆自小卖给畈田村作童养媳,因为她是大叶荷村人,人们就用‚大叶荷‛称呼她。今天我们学习诗人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板书)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1928年就读于杭州西湖艺术学院,次年留学法国。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被捕,在狱中开始写诗,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1937年后辗转于武汉、山西、桂林、重庆等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1年到延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主编《诗刊》。1949年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等职。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到黑龙江、新疆等地劳动。文化大革命中一再遭到批判。1976年10月后重新获得写作权利,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副会长,被法国授予文学艺术最高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勋章。曾任《诗刊》编委、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诗人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之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等,论文集有《诗论》、《艾青谈诗》等。
三、写作背景
诗人出生时母亲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他被送到贫苦的大堰河家去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中读书,但依然受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1932年7月12日,艾青和其他12名青年被逮捕,国民党反动派以‚危害民国急治罪法‛,控告这些手无寸铁的青年‚颠覆政府‛,艾青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大堰河——我的保姆》即写于诗人在监狱的日子里。当他看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挥笔写下了这首赞颂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著名诗篇。
四、关于大堰河
大堰河,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另嫁,又生了两个孩子。当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五、课文学习
(一)播放录音。要求:听录音,注意读音,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深厚感情。
(二)整体感知: 理清诗歌脉络,简要概括大意。
第一层次(1——3段):对大堰河的怀念——怀念与痛悼
第二层次(4——8段):对大堰河的感激——眷恋与感激
第三层次(9——11段):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同情与控诉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四层次(12——13段):对大堰河的赞美——讴歌与赞美
六、诗歌研读
先看第一节,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 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师:大堰河是不是一条河的名字? 生:不是,是我的保姆的名字。师: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她地位低下,身份卑微。(板书:身世关系)师:概括得很好!谁能说说什么叫童养媳? 女生甲:从小被卖到别人家做媳妇的人。师:很好。做童养媳的日子好不好过? 生:不好过,和做牛做马差不多。
师:是啊,大堰河就是这样一位身世凄惨的劳动妇女。诗人对这样一位妇女有怎样的感情呢?我们来看第二节。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诗人说他是大堰河的儿子,他是吗?
生:不是,也是。师:为什么?
生:大堰河只是诗人的保姆,所以不是;诗人把大堰河当作母亲,所以是。第三节,诗人为我们描绘了四个画面,我认为这里语言太罗嗦了。我这样改‚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坟墓/你的瓦菲/你的园地/你的石椅……‛,把那些修饰语‚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门前的长了青苔‛全部省去,不是更简练吗?
生:不好。师:为什么?
生:这些修饰语营造了一种悲惨、凄凉的氛围。师:对。‚被雪压着的‛显得…… 生:冷清。
师:‚草盖的‛、‚枯死的‛、‚一丈平方的‛都说明大堰河的什么呢? 生:身世的悲苦。★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师:很好!我们来读读这一节。师生齐读。
师: 看第四节。我觉得作者这第一句‚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显得罗嗦,‚抱‛肯定是用手了,‚用你厚大的手掌‛完全多余,对吧?
(学生在窃窃私语,有的认为很有道理,有的说不多余,为什么呢?)生:不多余,表现了大堰河一生勤劳。
师:诗的第二部分写了大堰河勤苦的一生。(板书:勤苦一生)看看大堰河干了多少活呀,像一架劳动的机器,没有一刻空闲的时间。如此劳碌,如此辛苦,但大堰河每每干完一些活之后,她有没有休息呢?
生:没有。师:干什么呢? 生:‚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师:大堰河一直在忙,她一停下活就去抱着诗人艾青,说明她对诗人…… 生:疼爱。
师:好!无时无刻都关爱着艾青,无微不至的关着艾青。
我们再来读读这一节。这节朗读时要与前面不同。第一句要缓慢,突出‚厚大‛,‚抚摸我‛要读得轻柔,但是却强调。接下来的连续八句的‚在……之后‛要读快一点,突出工作的多和忙。最后一句再读得恢复缓慢、深情。
先听老师示范一遍。(朗读)再请位同学来读一读吧。
师:我再改一次,往下一节,‚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这一句,我觉得,肯定丢掉了一个字,丢掉了一个‚我‛字。应当说‚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我’自己的家‛?是不是呀?这次,老师的见解肯定对了!
(有不少学生同意老师的观点,频频点头,且动手在课本上加上了个‚我‛。有的学生则不以为然,老师就把不同意的学生叫起)
生:‚自己‛是客观的,那确实是诗人的家,而‚我自己‛带有主观色彩,在诗人心里承认的家,诗人在这里用‚自己‛,而不用‚我自己‛,说明诗人心里并不承认这个家。
生:我觉得,这里的‚自己‛不是‚艾青自己‛,而是‚父母自己‛。如果在‚自己前面‛加上‚我‛,就成了‚艾青自己‛了。★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师:两个同学说的都有道理,家不是艾青的,而是‚父母自己‛的,艾青根本不认同的父母的家是自己的家,他认同的是……
生:大堰河的家。
师:所以,这句话,诗人是不是丢掉了一个‚我‛字? 生:不是。(稍微一停顿)
不过,老师又发现一个问题,有一句话写的不好,我要改一改。‚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如果改成‚我终于回到父母的家里了‛,就好了。(似乎颇为得意)老师不但会朗读读诗,还会写诗、改诗呢!
生:老师的绝对不好。师:还绝对不好?说说为什么?
生:你改的诗,情绪根本就不对!‚我终于回到父母的家里了‛好像盼望着急切回父母家一样,愿望终于实现了,非常高兴。而作者原来的意思是不愿意回去。
师:我的改句——表明作者盼望着回去,非常高兴,而原句——表明不大情愿回去,你能把这两种情绪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生:(分别读,把老师的改句读得快而兴奋,而把原句也大体读得一样,区别不明显)
师:我的改句,你把重音放在哪个词上? 生:放在‚终于‛上。
师:你读‚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仍然十分高兴,仍然愿意回去,能重读一遍吗?(生重读,读得已经低缓)
师:传达的不错。‚我做了生了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一句,包含着一种十分复杂的辛酸的情绪。
听老师示范一下,(师示范读)大家跟读。
师:这句话里有两个名词性的字,十分矛盾,是哪两个? 生:(沉思)‚家‛和‚客‛。
师:对!大家有谁在自己的家像做客吗?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生:没有。
师:‚家‛和‚客‛本是对立的,谁在自己家里做客呀,能做客的地方不是家。诗人在这里正是抓住了‚家‛与‚客‛的一对矛盾,才表达出一种复杂的辛酸。
师:往下看,仍然在这一节里,还能不能找出类似的类似的矛盾的写法?(学生埋头边读边找)
生:‚我呆呆地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这句矛盾。
师:怎么矛盾? 生:既然是妹妹,就应该熟识,可是作者却不熟识。师:本是骨肉,却是陌路。
生:我认为‚我不认识‛与‚‘天伦叙乐’‛矛盾,不认识怎么能读出来呢?
师:我们可以换句话说——艾青长大后也认识这四个字理解这四个字了,可是他却……
生:从来没有品尝过四个字的感情。生:艾青从小没有感觉到那几个字。
师:可否这样说:‚上面挂着‘天伦叙乐’,下面却根本没有‘天伦叙乐’‛;‚虽认识‘天伦叙乐’,却没有感受过‘天伦叙乐’‛,这是强烈的对比的写法!家庭里所发生的事情,却根本不讲天伦,根本没有叙乐!
师:我再引申一下,――――这种强烈的矛盾对比的写法、用法,是诗人、艺术家经常运用的,大家在其他地方还看到过吗?比方,在初中课本里,有一 首唐诗里面就有。
生:《卖炭翁》里面,‚可怜向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 师:怎么矛盾。
生:卖炭翁本来应该希望天暖和一些,可是他为了把炭卖出去,却希望天寒冷。
师:再想想,——还能从电影、电视中找到这种矛盾的的写法吗? 生:电影中常有,如殿堂高处悬挂着‚正大光明‛,而下面的人干着卑鄙6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龌龊的勾当;生:电视中,殿堂里挂着‚明镜高悬‛的条幅,下面审案的人,却贪污受贿,把案子判成冤案。
师:非常精彩。诗人艾青非常善于运用强烈的矛盾对比手法来表现人物。五十年代,他到欧洲去访问,见到一个黑人姑娘给白人家当保姆、哄孩子,白人小孩在哭,黑人保姆却在唱歌,艾青就写了一首诗《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有这样两句‚一个多么舒服,却在不停在哭;一个多么可怜,却在唱欢乐的歌‛。这种强烈的对比能增强表达的效果。
接着看这一句,‚我是这般的忸怩不安‛,‚忸怩‛什么意思?是不是‚扭捏‛的意思,即‚扭扭捏捏‛的意思?(一时,学生感到困惑)
师:遇到问题,请马上查字典!
生:我查到了,‚忸怩‛是‚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师:那么‚扭捏‛或者‚扭扭捏捏呢‛?这个词最常用,不要查字典,就说出自己的理解。
生:‚扭捏‛,我理解有点‚矫揉造作‛的意思。
师:艾青从一个破敝的穷家来到一个金碧辉煌的豪门,应当是哪种情绪? 生:显然是‚不好意思或者不大方‛,不能是‚矫揉造作‛。
师:接下来的一节中,诗人连用了六个‚她含着笑‛,有什么作用? 生:大堰河以苦为乐。生:苦中作乐。
师:我们从‚含着笑‛三字,还能体会到什么? 生:她生活沉重,但却非常乐观。
生:她对未来抱着希望,抱着憧憬,想像着艾青长大成人后,会报答她。生: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全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师:同学们说的都对,也开拓了大家的思维视野。我问大家,我们读这一节时,能够同样‚含着笑‛来读吗?
生:不能。
师:我们感受到一种辛酸,感受到一份沉重。我们请这位同学来读这一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节,要读出这种辛酸与沉重来。
(一位男生站起朗读,读完,韩老师指出不到之处,范读,再带读)师:第三部分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板书:死后凄凉)。
师:到了,‚大堰河,含泪的去了‛这一节,用了一些修饰语,如‚四十几年的‛、‚数不尽的‛、‚四块钱的‛、‚几尺长方的‛,所有这些数量修饰语,是强调其多,还是强调少?
生:(一部分学生)强调多。生:(一部分学生)强调少。
生:(少数学生)不对,有的强调多,有的强调少。
师:后面这位同学概括得对!有多有少。哪些是强调多,哪些是强调少呢?
生:‚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疾苦‛是强调多;‚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强调其少。
师:概括起来,是什么多,什么少? 生:痛苦多,而自己得到的少。
师:给予这个世界的多,从这个世界带走的少。
生:大堰河的命运悲惨。生前那么辛劳,死后没什么陪葬。师:先听我这此段读一遍,把‚多‛与‚少‛强调出来,注意语调和停顿。
(韩老师读完后,请一位女学生读,肯定其读得好)
师:老师和大家的讨论就此告一段落。下面的段落留给大家。大家自己阅读自己感受。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共同研究。也就是进行研究性学习。(一会儿有学生提出问题来)
生:我有个问题,那个‚黄土下紫色的灵魂‛,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这个‚紫色‛到底指什么?
师:看来你对颜色非常有研究,你能说说各种颜色的含义吗?比方白色象征什么,绿色象征什么,蓝色象征什么,等等。★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生:白色象征纯洁,绿色象征生命,蓝色象征海洋,也表示安静。师:有道理,你的思路非常独特。并且真的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也就是说,不能单纯强调紫色只代表一方面,紫色实际上是两种意义的综合。
生:老师你的意见呢?
师:老师补充一点学术界的‚观点‛,艾青诗中用了大量颜色,艾青用颜色的规律一般是,用暖色调代表光明、温暖、信念,用冷色调代表苦难、大地、忧郁等等。紫色是一种冷色调,所以不能仅仅理解为高贵。
(补充:紫色应是高贵的象征。在古代,称帝王为“紫薇星”,“紫气”用指帝王之气,宫墙的颜色用紫红色,皇城称为“紫禁城”,皇宫称为“紫阁”“紫台”。古代服饰的颜色也以紫色为贵。《现代汉语词典》对“青紫”一词这样注释:“指古代高官印绶、服饰的颜色,比喻高官显爵。”古诗里说“朱紫尽公侯”,这里的“朱紫”指的是王公贵人衣服的颜色。诗人说“灵魂”是“紫色”的,大堰河身份虽卑贱,但她慈爱、善良、勤劳,集中了人之美德,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另一种看法,紫色是伤痕的颜色,是凝血的颜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大堰河苦难一生,结局悲惨,因而称之为“紫色的灵魂”)
我只不过是综合大家的意见。你们看看,刚才大家的全部意见,无非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强调尊贵、圣洁、热烈的方面,一方面强调是苦涩、忧郁、压抑的方面。慎思、深思一下,这两种意见矛盾吗?
生:不矛盾。
师:可以从痛苦角度去理解,体会一下全诗吧,似乎字字句句都在强调大堰河一生所承受的痛苦,紫色的灵魂,就是痛苦的灵魂。也可以从高贵的角度去理解,想想呀,一个人的灵魂,由于承受了太多太多的苦难、太多太多的凌侮、太多的折磨,那么,这个人的灵魂会是怎么样的呢?
生:承受的苦难越多,就越高贵。师:所以,这里高贵与痛苦矛盾吗? 生:不矛盾。
师:这不统一了吗?请大家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对‚紫色‛的理解,这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句话的格式是,灵魂因__而___!(板书: 灵魂因__而___!)
生:灵魂因‚痛苦‛而‚高贵‛。
师:非常精彩,因‚承受太多苦难‛而‚尊贵、伟大‛!师:深入一步,我问大家,艾青在写诗之前是学什么的吗? 生:是学画画的。
师:所以他对色彩非常敏感。大家数一数,看看全诗中艾青用了多少颜色词语,一一找出来。
生:(陆续全部找出)‚长满了青苔的石椅‛‚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大红大绿的关 云长‛‚辉煌的结彩的堂上‛‚紫色的灵魂‛ ‚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师:共有多少处用了颜色词语? 生:8处。
师:说说各自的意义。
生:‚长满了青苔的石椅‛表示一种荒凉、败落。
生:‚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显出大堰河家的生活十分穷困。生:‚红漆雕花的家具‛‚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显示艾青父母家里非常富有豪华。
生:‚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表现艾青的少年的特点。
生:‚辉煌的结彩的堂上‛,显示大堰河梦中的艾青婚礼隆重。生:‚泥黑的温柔的脸颜‛,显示大堰河的作为劳动人民劳作辛苦。师:大家可以写成一篇学术性的小论文,题目可以叫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颜色词的运用=。
大家一起来把最后两节,有感情地读一遍。(师生齐读)最后两节是唱给大堰河的挽歌。(板书:挽歌赞美)
七、写作手法
1、排比
排比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全诗除一、二、五、十一、10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十三节之外,全使用了这种手法,形成撼动人心的力量,营造了浓烈的抒情气氛。如第4节用8个排比句,第7节用6个排比句,第8节用二组排比句,刻画大堰河关心、疼爱诗人的往事,突出大堰河的善良、勤劳。
2、反复
全诗有九节,开句与结句是相同的。这样前后照应、反复吟诵,增强了作品回肠荡气、意远韵长的旋律美,有力地突出了各节的主旨。
3、综合运用叙述、抒情、描写手法
诗人在叙写有关大堰河的故事片断中,使用很多描写性的语言刻画意象,并融入自己的感情,增强语言的内涵和表达力量。
总之,多种手法的运用,有力地刻画了大堰河可亲可敬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深厚的情感,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八、作业
1、艾青说:‚诗人必须说真话‛,‚诗人只能以他的由衷之言去震撼别人的心‛。请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2、搜集艾青的诗作,就你感受最深之处写一简评。
第二篇:大堰河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教学目标]
1、理清诗的抒情结构,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
2、反复朗读,体会修辞方法(对比、反复、排比)的作用
3、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人情感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细读、提问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白话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母爱最伟大,在这首诗里面,诗人艾青却把这分歌颂献给了他的保姆——大堰河,大家看一下课文注释,大堰河名字从何而来?
保姆的名字来自于她生长的村子——“大叶荷”,“大叶荷”被误读为“大堰河”?人们经常形容河流是什么?
① 长江,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大家学习地理明白,河流的下游,一般形成冲击平原,土壤肥沃,适合耕种,形成聚集地,另外河流附近水源充沛,沿河一带也都会形成人类聚集地。因此河流是人类的母亲一点也不为过。② 在前面的预习中,我们知道,诗人和保姆之间,其实是真正精神上的母子情深。因此,“大叶荷”谐音为“大堰河”。既直接贴近作者写作的目的,也升华了保姆的形象,如诗歌后面所说“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这首诗歌是献给所有母爱的。
正如一位著名诗人见到艾青时曾激动的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可以骄傲的说,中国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诗人半个世纪的创作看成是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大堰河就是他永不枯竭的源头。
注释里还说了什么?保姆的身世是什么? ① 童养媳
② 没有自己名字
就是这样一个连名字也没有的保姆却引起诗人歌颂,我们具体来看下篇文章。同学们先把这篇文章读一遍。二,教学过程:
1,诵读课文,粗通文意。2,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1─2节)写大堰河得名的原因及大堰河与自己的关系;
第二部分(3─8节)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质,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与尊敬。
第三部分(9─10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
第四部分(12─13节)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献诗。
诗是诗人感情的载体,这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全诗13个诗段,概括每个部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第1部分:怀念与痛悼
第2部分:眷恋与感激
第3部分:同情与控诉 第4部分:讴歌与赞美
3,我们说“母亲河”是滋养人类的河流,那么“大堰河”她又是什么样的形象呢?大家看看那几段是写大堰河形象的?
第4,7,8节分别表现出大堰河什么样的品质 勤劳、辛苦、乐观,最最重要的是爱我!
还有一些地方可以作为“大堰河”形象的补充,大家找一找。① 注释,悲情人物,无名无姓。
② 第二节“以养育我而养育他的家”生活艰辛 ③ 第三节,她的坟墓 ④ 第四节生活劳苦
⑤ 第五节,动人的画面“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对乳儿的爱 ⑥ 第六节,反衬其地位的卑微,生活艰辛 ⑦ 七,“为了生活”与“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同是辛酸 ⑧ 九,临死前“轻轻唤着乳儿的名字”,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也有层含义是,人死的时候,一般不会说违心的话,所以可以说大堰河爱她的乳儿如她的儿子般的丝毫不过。“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掉眼泪”反衬出“大堰河”为家所作出的贡献,以及她的美好品质,打他的醉鬼丈夫也是心理有数的。⑨ 坟墓简单,一生劳苦,生活清贫 ⑩
“紫色的灵魂”高贵而艰辛;“手”“唇”温暖;“大地上一切的”升华,因大堰河而起的歌颂,表现一种广阔感,也说明大堰河对作者的爱给作者情感引起的崇高感,乳母之情也伟大,以及使命感,赞美一切像大堰河一般的保姆,诅咒不公平的世界。⑪ 直抒胸臆结尾。
4、分析诗歌表现手法。
①、是抒情诗,但在叙事中抒发强烈的感情:如第4、7、8、11小节的叙述,抒发了同情、怀念、赞美、爱戴的感情。
②、修辞手法:
妙用对比三组:两个家庭生活对比,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
两家的不同待遇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
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
深刻表现了文章主题。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品格与她的悲惨的命运就在这对比中凸显出来,从而显示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和对不合理的世界的诅咒。
大量反复:表现特有的感情,使诗句一唱三叹,增强抒情效果。(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还大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如第1•段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第3•段首尾句反复:“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9、10、11段中,•也都采用了的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多次排比:既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诗歌的气势。
(排比的手法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最主要的特征。全诗除了一、二、五、十一、十三节之外,全使用了这种手法,诗中所形成的巨大的撼动人心的力量,浓烈的抒情气氛,都与这种大排比的手法与句式相关。)总之,反复、排比更有助于表达强烈浓厚的感情 5,细读,思考,思维训练 几个问题: ① 我对大堰河的爱表现在哪些事情上?(在狱中清晰地忆及他们家的摆设/悄悄地走到村边她的家/死时不在身边而遗憾/和她的儿子们亲密的关系)② 第4节“大堰河啊,你为什么要哭?”是什么修辞手法?疑问,设问,还是反问,如果改成陈述句“大堰河啊,你哭了”“大堰河,你别哭”表达效果的区别?
年纪小时不懂/大堰河和乳儿相别时的激动让乳儿终身难忘/以一种旁观者的口气问“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更体现出大堰河对我不同一般人理解的保姆和“地主儿子”少爷的关系,而是真的发自肺腑的喜爱乳儿。
③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前面是感叹号,后一句是句号的表达效果。
第一句,震撼,不适应,疏离,不自在。后一句,默默承受,就这样一直过着的感觉。④“不能对人说的梦”隐秘的梦,最动人之处,怀有深沉的感情,但是却自觉卑微与不本分压抑在心里,(那么作者怎么知道的呢?)大概只有告诉小小的作者,舐犊情深。④ 她不知道的?她不知道什么?
“她不知道的”或者可以说是“没料到”和“不敢奢望。”她没想到的是夫儿悲苦的命运,她不知道的是命运是如此的不公,作者是庆幸她不知道,否则她又要遭多少罪,这颗善良的心,又受多少煎熬,也为“好人没有好报而惋惜”;另一个她不知道的应该可以叫做“不敢奢望”。我“地主的儿子”和兄弟们见面依旧很亲,她的乳儿并没有忘记她的恩情,也因了她的恩情,她的乳儿和她的儿子们,见面比起以前更亲密,这又是希望她知道的,希望以解当时大堰河临死时没见乳儿的遗憾。
所以可以说大堰河又纯朴的,纯朴在于她或者说像她一样的更多的普通人并不会把世界想的那么“不公平”;大堰河又是本分而善良的,同时也是自觉卑微的。
通过细读文章,挖掘文章背后的意思,以及作者微妙的思想感情,可以提高我们鉴赏文章的能力,也可以培养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其实语文需要感受,也需要数学那样清晰的思考,当然语文的思考的基础是人之常情,思考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章,理解作者,推而广之,可以更好的理解别人,我希望大家的情商和智商能一起进步。希望大家保持这个好习惯,下来大家还在文中发现什么问题,可以现在提问,大家一起讨论,也可以课后讨论。
6、联系前文《雨巷》比较
比喻性意象和描写性意象的区别,作者是怎么塑造大堰河形象的?
联系前面的雨巷中的“丁香”和本文的保姆意象,“丁香”本身就被人们赋予了忧愁的情感,就像梅兰竹菊被认为是高洁的象征一样,这个词一出现在你眼前就会使你产生对应的联想,而“保姆”则似乎是个不那么具有明确含义的词,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突出保姆大堰河的想象,上面我们已经分析过了。如,大量的细节排比铺陈,事例列举,不同于《雨巷》的精炼,简洁,然而却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大堰河深深的情感,这是两种不同的意象,但是却同样达到了表达抒发情感的作用。正如著名诗人鲁黎对艾青艺术风格的评价:
想到艾青的诗
就想到散文美
他的诗不胫而走
不是依靠那整齐的韵脚
他的诗轻柔似云一般的飞翔,是以它内在的美作为翅膀 他的诗是绿野碧溪上的姑娘 不是灯红酒绿里的贵妇
不需要金手镯或是珠玉项链 需要的是清风和晨露……
艾青的诗作在形式上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自由奔放的诗体。他的诗脱去了格律的外壳,不押严密的韵脚,在这首诗里,诗并没有因散而失去诗味,而是诗意更浓,抒发的更自由,表达的更充分。用排比、反复来体现格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量的排比,层层递进,不仅展现了多种画面,增强了抒情气势,也增强了诗的内在旋律。7,作业:
诗歌的内核是情感,就如通俗的说“啊!”这样的感叹词一出现,大家都会认为是煽情的诗人,记得有人说过,人人皆有诗情,为什么呢?因为人人都有感情,我认为在这篇诗歌里最让我感动的是“保姆做的那个隐秘的梦”,大家不妨把你们心中的母爱或者母亲最让你感动的一个真实的场景写出来,不限字数,看看谁更有诗人或者说文人潜质!也许有些同学更博爱,其实这篇新诗,所写的保姆,不仅是保姆对我的母爱,还有我对保姆的感激以及同情,而保姆呢?是一个辛劳悲苦的人身上的闪光点,有感触的同学也可以写写他或者她。
第三篇:大堰河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教学目标:
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了解诗歌常常借助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感情。理清诗的抒情结构,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
反复朗读,体会修辞手法(对比、反复、排比)的作用。
教学重点:
写作背景与诗的抒情基调。教学难点:
抒情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教学方法: 朗读法 探讨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掌握字词,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理清全诗结构,体会其中感情。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难读字整理 字音字形
青苔(tái)荆棘(jīng jí)火钵(bō)石碾(niǎn)麦糟(zāo)叱(chì)骂咒(zhîu)语忸怩(niǔ ní)凌侮(wǔ)灶(zào火)冰屑(xiâ)匾(biǎn)
2.词语解释
瓦菲: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
典押:一方把土地或房屋等物押给另一方使用,换一笔钱财,不付利息,议定年限,到期还款收回原物。
忸怩不安: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天伦:指父子、兄弟等关系。
赡养:供给生活所需,特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上和生活上进行帮助。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畈田蒋村一个工商兼地主家庭。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同年5月回到上海,因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被捕入狱,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艾青看到雪想到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在在狱中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1937年后辗转于武汉、山西、桂林、重庆等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1年到延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主编《诗刊》。1945年10月随华北文艺工作团到张家口,后担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领导工作,写有《布谷鸟》等诗。1949年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等职。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79年彻底平反后,写下《归来的歌》、《光的赞歌》等大量诗歌。1985年被法国授予文学艺术最高勋章。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等,论文集有《诗论》、《艾青谈诗》等。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他早期的诗作主要收集于诗集《大堰河》和《马槽集》中,这些早期的诗作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爱憎感情,揭示出劳动人民的深重苦难。写作背景 ①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到歧视,并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抚养。艾青就是吸允着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精心爱护下成长的。直达5岁才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仍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中长大的”。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大堰河对他的爱让他刻骨铭心。②关于大堰河: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另嫁,又生了两个孩子。当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听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意境,整体感知。
读了这首诗后你知道了一些什么事?有什么感受?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读了这首诗后我知道了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吃了她的奶长大的。她心地善良、一生辛苦勤劳。她爱“我”如自己的儿子。她只活到四十年就离开了人世。感受:这首诗不仅坦露了诗人深沉的内心积郁而且为我们中国的农村妇女树立了一尊朴素庄严的塑像。那种积郁首先来自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公正的事物,来自他对农民命运的关切。作者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理清结构层次。
这首诗一共13节,可分为三部分
⑴第1、2节为第一部分,写“我”和大堰河虽然阶级出身不同,却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我是地主的儿子”,却“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诗从一开始就显示了它鲜明的叙事性质。而重叠反复地咏叹“大堰河,是我的保姆”,为全诗奠定了浓郁的抒情基调。(写大堰河得名的原因及大堰河与自己的关系)
⑵第3~10节为第二部分。诗人在狱中看到窗外大雪,触景生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追述大堰河勤劳善良、为生活奔忙而受尽苦难的一生。(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质,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与尊敬)第3节,“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大堰河已经故去,诗人描述了她的坟墓和家园的凄凉景象。
第4节,诗人饱含深情地回忆起“我”与大堰河一起度过的贫苦、然而却让“我”感到无限温暖的生活。“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之后”,连续用了8个“在你„„之后”的句式,为读者真实地再现了大堰河勤劳操持家务的情景。在这些话语中,我们能感到大堰河勤苦操劳、仁爱善良的行为在“我”心中投下了母爱的光辉。
第5节仅4行,叙述了“我”离开大堰河时的情况。虽然是简短的过渡,诗人却捕捉了离别场面中最令人心碎的一幕:“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第6节,将“我”回到自己家中的情形与在大堰河家里的情形进行对比。“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并与第4节一样,连续使用排比长句,表现“我”在自己家里的陌生感、拘束感。
第7节,写大堰河“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为了生活”,“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连续使用六个“她含着笑„„”,一方面写出了她劳动时的乐观态度,另一方面写出了她为了自己的家而付出的艰辛。每一句都展现了一幅令人心酸的画面。
第8节,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淳朴情感。她像对亲生儿子一样,疼爱自己的乳儿,在他身上寄予了希望。
第9、10节,写大堰河临终的情况,“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她带着遗憾,“含泪”离开了这个凄凉的世界。
⑶第11~13节为第三部分。诗人思绪回到现实,回到监狱,用儿子对母亲的情感,为大堰河“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并将这种情感扩大,“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直接抒发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敬爱之情。(表明这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献诗)体会感情。
诗是诗人感情的载体,这首诗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全诗13个诗段,刚刚讲了每个部分的大意,那么现在来概括它每个部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第一部分:怀念与痛悼
第二部分:眷恋与控诉第三部分:讴歌与赞美
八、学习第一部分 指名朗读
看前两节诗,一共十行有三行重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学生发表看法
(明确:反复,突出诗人永难忘怀大堰河的养育之恩,浓浓托出深深怀念之情。)从这两节诗中可以看出大堰河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学生谈谈
明确:连名字姓氏也没有,以她村庄的名字作名字,大堰河是一个童养媳,后来又是地主儿子的保姆,靠养活地主儿子来养活自己和家人。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村妇女的典型。诗中,称呼时而用“她”,时而用“你”,这怎么理解?
(用“她”是客观的交待,转向用“你”是表达亲切的深情。)
总结:第一部分交代了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与我的关系,表现诗人对乳母的怀恋之情。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深入学习课文,体会诗中的表现手法。教学过程: 导入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的层次,体会了其中的感情,并学习了全诗的第一部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余下的部分,并分析全诗的表现手法。学习第二部分
第3节有几个镜头?这些镜头给你什么印象?其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被雪压着草盖着的的坟墓、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门前的长满了青苔的石椅,全是冷色调的。诗人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通过想象和联想,描绘了一组冷落凄清的画面:荒凉的坟墓、冷落的故居、典押了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通过一连串的排比,在对悲惨凄凉的气氛的浓重渲染中,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保姆大堰河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并由此自然地引出对大堰河悲惨一生的回忆。
在读这几节时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低沉、舒缓)。好,一起把第3节读一下,注意把握诗人的感情。
2.诗人以诗来概括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一生干过两种活,在诗人小时,他是乳母,诗人五岁后她便做了佣工。哪一节突出她的“乳母生涯”,那一节突出她的“佣工生涯”? 明确:(4节,7节)
3.艾青因为出生时母亲难产,后来又因为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而被送到大堰河家整整抚养了五年。如果说第一层是作者站在现实的牢房里,那么,从第4节开始,作者就转入了对大堰河深情的回忆了。那么,诗人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家庭里得到的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第4节。(朗读)“细节描写”
⑴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镜头?主画面又是什么呢?(明确:八个镜头,主画面是“抱在怀里,抚摸我”)⑵诗人运用这样的手法,是为了突出她怎样的品质?(明确:勤劳、慈爱)⑶这些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些排比句一方面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的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养乳儿,时时给他以温暖, 处处给他以爱抚, 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勤劳及对乳儿无私的爱。我们感到,这里尽管贫穷尽管粗陋,但这里有母爱的拥抱和抚摸。这节读的时候要读得慢,读得重,读得深沉。
4.第七节,在具体描写大堰河的佣工生活时,为什么每一句都用“她含着笑”开头?大堰河为什么笑?这表现了她什么品格? 明确:用了六个排比句,描写大堰河不论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地承担着如此繁重的劳动:洗衣、做菜、喂猪、熬汤、收麦、晒豆„„但又始终含着笑,这突出了她勤劳、淳朴、宽厚、善良、本份,也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她以自己的双手换取自己和一家最低的生活需求,她为此感到满足——她对生活的要求就那么低!(这里的描写使我们联想起鲁迅《祝福》里对祥林嫂的有关描写。鲁迅写祥林嫂逃出婆家来到鲁四老爷家帮佣,虽然一天到晚忙个不停,“然而她很满足,口角边也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一种在苦水中不以为苦,反以为乐的心理状态。)
首尾的反复,表现了大堰河用他的一切,先是乳汁,后是双手,为“我”和“我”的一家所做的牺牲,表现了一个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伟大。
5.作者一方面表现大堰河的勤劳、淳朴、宽厚,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爱,诗中写大堰河对乳儿的爱采取了多种方法,如果说第四节通过大堰河的乳母生涯浓墨重彩、反复铺陈正面抒发大堰河的爱的话,那么笫五节是用什么方法?第六节呢?
明确:第五节是淡笔点染,侧面烘托。用设问句“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间接地表现出她对乳儿离开的依依不舍和对乳儿内心的疼爱。第六节跟第四节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第四节说在大堰河家虽然物质条件很差,但蒙受的是深挚的爱。第六节说虽然物质条件很优裕,但精神上极其痛苦。在大堰河家中,在将近五年的寄养中,他承受了乳母超越生母的爱,感受了亲人般的温暖,离开了乳母,便离开了母爱,这对幼小的孩子来说,是最最痛苦的事。尽管新家中挂着“天伦叙乐”的匾,实际上孩子失去了天伦叙乐。通过对比,反衬出大堰河家中虽然贫穷却充满欢乐充满爱
6.第八节,又一次正面写大堰河对乳儿真挚的爱,在年节里,大堰河为了她的乳儿“忙着切那冬米的糖”把他乳儿画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对她邻居夸奖她的乳儿。这些描写,已近极致了,但作者又深挖一层,把大堰河心底里的深情展示了出来: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描写绘声绘色,栩栩如生。“诗人应该是典型的事物之敏锐的直观者”,艾青正具备这种敏锐性。透过大堰河宽厚善良的一举一动,发现了她的心灵。大堰河对她乳儿的爱原来如此深切真挚,就连梦中也念念不忘!她乳儿幸福就是她最大的满足!这个梦,把大堰河对乳儿的爱推向了高潮,倾注了她那慈母的深情。但是这个梦是不能说的,因为这个梦对大堰河来说是非分的,是一种执着的明知不可能实现却始终不能忘怀的期待。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命运所给予她的,却有贫困和苦难。她活着,对于世界是无私地赠予,不停的劳作,毫无保留的贡献她的一切——从血汗、乳汁、到赤诚的心,而直到她死,世界给予她的,是什么呢?(朗读):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人世生活的凌辱,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⑴问:大堰河死后得到了什么?
(微薄的葬礼)她生前付出的何其多,而死后得到又何其少啊,想到这里,诗人的心一阵阵发痛,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⑵问:这里,用了一连串的数量词,有什么意义?(明确:数量词组“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尺长方”、“几束”、“一手把”的尖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和控诉:大堰河只活了“四十几年”,可是她却受了“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给她送葬的,只是“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一手把”的纸钱的灰——这就是她辛苦一生所得的最后报偿!诗人强烈的愤慨包含在这数量词组的对比之中。)学习第三部分。
她死后,丈夫也死去,儿子除了做土匪当炮灰,便只能做伙计当奴隶。真实的笔触,包含着控诉的心声。诗人自己,终于彻底背叛了他出生的那个阶级,而与养育他的那个阶级结成了真正的兄弟。所以大堰河不仅滋养了诗人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滋养了诗人的精神。是什么造成了大堰河的悲剧?诗人对这个社会怀着怎样的感情?齐读第11节,读出诗人的憎恨之情。
2.最后两节,作者从对往事的回忆又回到眼前的现实,与开头相呼应。诗人用六个“呈给你”和两个“呈给”的排比、反复,饱蘸激情,盛赞大堰河的灵魂乃至亲抚过自己的手、唇、脸颊、乳汁,情感奔放通畅,是抒情高潮。最后一节回应开头,重现诗的主旋律。整首诗结构严谨,一气呵成。
如何理解“紫色的灵魂”?(明确:一种看法,紫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紫气东来”、“紫禁城”。大堰河身份虽卑贱,但她慈爱、善良、勤劳,集中了人之美德,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另一种看法,紫色是一种痛苦、伤痕的颜色,是凝血的颜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大堰河苦难一生,结局悲惨,因而称之为“紫色的灵魂”)第12节诗人的感情并没有停留在大堰河一个人身上,“创作的典型是什么? 它同时是一个人和许多人,一幅面貌和许多面貌,这就是说,它是这样一种对一个人的描绘,其中包括许多人,即表现统一理念的一系列的人“(别林斯基评《现代人》)艾青正是通过对大堰河勤劳、善良、宽厚、淳朴的形象的塑造,写出了整个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不是吗?正是这些像大堰河一样的人类社会的保姆,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人类世界,创造了供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享乐的物质财富,用宽厚、善良的心给人以温暖;正是这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挤干了乳汁,流尽了血汗,养活了别人,自己却一无所有,过着悲惨的生活。所以,诗人把诗“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他们的儿子”,就使诗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广的社会意义。3.分析大堰河形象
诗人是如何来刻画“大堰河”这一形象的?
诗人选取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来刻画大堰河的形象。
正面描写:如第3节中描写大堰河死后的坟墓、檐头的瓦菲、被典押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表现了大堰河悲惨的命运。第5节写大堰河的哭,第7节强调她的笑,第8节下大堰河“不能对人说的梦”都表现了大堰河对自己乳儿的爱。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借助侧面描写来衬托大堰河的伟大,如第6节写自己回到自己父母家的感受,通过对比来侧面烘托了大堰河给我的温暖和爱。
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大堰河怎样在地狱般的环境里,默默进行无休无止的各种劳动;劳作之后,体现对诗人慈母般的爱,在流尽乳汁后,又到地主家承担各种繁重的劳动;排比句式,像特写镜头,写出她的勤劳、淳朴和善良的品质,她劳作时含笑,说明她为了自己一家而活着,不计较劳累、辛苦,深爱自己的乳儿,一种宽厚品格跃然纸上。在表现她善良宽厚性格的同时,渗透着对其命运的深切同情。不仅如此,作者还着力描写她丰富美丽的内心世界:疼爱乳儿,一往情深。诗人对大堰河的歌颂,也是对旧中国千千万万劳动妇女品德的歌颂,揭示她们的悲惨命运。
4.通过这一形象,要表达的主题。
通过描述大堰河悲惨的一生,抒发了对其真挚的怀念和热情的赞美;同时,在叙述悲惨一生的同时,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旧世界。分析诗歌表现手法。
1.是抒情诗,但在叙事中抒发强烈的感情.(叙事抒情 这首诗几乎通篇用的都是描述意象,它选择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大量细节构成一幅幅画面,由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把它们化成叙事性的诗句,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如第4、7、8、11节的叙述,抒发了同情、怀念、赞美、爱戴的感情 2修辞手法:
⑴妙用对比:两个家庭生活对比,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两家的不同待遇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大堰河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对比,深刻表现了文章主题。⑵大量反复:表现特有的感情,使诗句一唱三叹,增强表达效果。为了加强情感和音乐的旋律,诗中还大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如第1节的首尾两句,反复咏吟“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第3节首尾句反复“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9、10、11节中,也都采用了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⑶多次排比:既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排比的手法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最主要的特征。全诗除了1、2、5、11、13节之外,均使用了这种手法,诗中所形成的巨大的撼动人心的力量,浓烈的抒情气氛,都与这种排比的手法和句式相关。总之,反复、排比更有助于表达强烈浓厚的感情。
艾青的诗作在形式上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自由奔放的诗体。也有人把它称为“散文化”而加以指责。但是,应该说,这并不是缺陷。艾青也曾尝试过各种形式,尝试的结果证明,对于他来说,这种带有“散文化”的倾向的自由诗体比较得心应手,他用这种形式写出了成功的诗作。他的诗脱去了格律的外壳,不押严密的韵脚,但是并没有抛弃诗的内核。在这首诗里,诗并没有因散而失去诗味,而是诗意更浓,抒发的更自由,表达的更充分。用排比、反复来体现格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量的排比,层层递进,不仅展现了多种画面,增强了抒情气势,也增强了诗的内在旋律。
最后,我们不妨看看著名诗人鲁黎对艾青艺术风格的评价: 想到艾青的诗 就想到散文美 他的诗不胫而走
不是依靠那整齐的韵脚
他的诗轻柔似云一般的飞翔,是以它内在的美作为翅膀 他的诗是绿野碧溪上的姑娘 不是灯红酒绿里的贵妇 不需要金手镯或是珠玉项链 需要的是清风和晨露„„ 五.板书设计: 形象总结:
大堰河:勤劳、善良、仁厚、慈爱 “我”:怀念、感激、憎恨、赞美
小结:
这首诗选择了大堰河若干生活片断,一系列细节,多侧面地展示了她丰富的个性。大堰河勤劳纯朴、善良无私,在她身上,概括了千百万劳动妇女的共同品质。“大堰河”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是人类的保姆。她的悲剧命运很有典型性,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愤怒控诉!六.作业:
第四篇:《大堰河》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了解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诗的运用和作用。
2.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描写并抒发感情。
3.学习、把握诗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过程与方法】
先通过反复朗读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变化与节奏和旋律的关系。接着对本诗的修辞手法及重点段落进行详尽地分析,最后引导学生品析另一首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重点】
1.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2.了解并学习诗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难点】
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第一课时
教师指导 1.导入课文 2了解创作背景及作者资料 3.范读并引导学生感受文意
4初步感受文意,体会诗歌的节奏与韵律特色 5.反复朗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一、了解创作背景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 于浙江省金华县皈田蒋村。他是我 国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赴法国勤 工俭学,专修绘画。1932年回国,参 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从事爱 国运动被捕,在狱中开始诗歌创作。1935年10月出狱,次年出版第一部 诗集《大堰河》,受到文坛重视。
1933年,艾青因参加进步爱国活动被捕入狱。在阴冷的牢房中,诗人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睹物思人,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
板书课题。3.听取老师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及原由,以便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感情。
2.听教师范读,体会诗歌韵律节奏,初步探悉作者感情。3畅谈对这首诗的印象。
生:诗中描述的主人公是诗人的乳 母,她是一位平凡、低微到连自己的 姓名都没有的劳动妇女,她勤劳、纯 朴、善良,但生活一直很贫困、艰难。4这首诗分为几个部分? 按老师要求反复朗读课文,就自己的理解划分诗歌层次,并概括层意。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交代了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与痛悼。在教师点拨下细细体会作者在该部 分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第二部分是从第5段到第8段,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了诗人对她的深切眷恋与尊敬。:第10段写大堰河的殡葬。用生前“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与死后“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相对比,深刻而生动地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
第四部分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情地怀念和由衷地赞美之情。
板书: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第一层(1~4段):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怀念与痛悼 第二层(5。8段):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眷恋与感激 第三层(9。1l段):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同情与控诉 第四层(12.13):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讴歌与赞美
五、本课小结
这节课主要对作者艾青作了大致了解,初步体会了诗歌的韵律节奏,初涉了诗歌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反复朗读,对诗歌的层次及层意有了基本了解,理清了诗歌的结构。
六、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第二课时
1. 探讨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手法 2细读诗歌,分析探讨写作手法 3研读重点段落,深入理解 4.指导品析《给乌兰诺娃》 5品析名篇,提升诗歌鉴赏水平
1.师:诗歌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其形式不仅具有特殊性,更会采用多种写作手法来表现内容,抒发情感。本文除了多处运用联想、想像和对比以外,还多次运用排比,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另外,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大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这种手法有何作用? 本诗通过反复吟咏表现对大堰河的深情,许多节用了首尾诗句的反复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2请学生找出并朗读诗歌中采用多种修辞手法的句段,并分析其作用。指导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四。
3.师:从构思看,全诗前4个诗段从 “今天”写起,“睹雪思人”;最后两个诗段又回到“今天”,来赞美大堰河。
第4诗段有一句“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第12诗段有一句“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这两句在全诗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
2.仔细阅读诗歌,找出采用各种修辞手法的段落语句,并就自己的理解分析其作用。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四。
3.第4段中“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由狱中看到雪,联想到大堰河的被雪压着的坟墓,勾起对乳母的怀念,进而追忆她辛劳苦难,默默奉献的一生。第12段“大堰河,今天,你的儿子是在狱里”中的“今天”与第4段中的“今天”相呼应,从回忆转入现实,使时间线索更加清晰。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通过对重点段落的研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分析了作者的创作手法及该诗的艺术特色。
五、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诗人倾吐对大堰河的爱,这种爱是同对黑暗社会(“这不公道的世界’’)的恨联系在一起的。请找出表现诗人憎恨黑暗社会的诗段,说说有什么作用。【拓展阅读】
1阅读诗歌《给乌兰诺娃》,并完成下列问题。(1)找出诗中最能体现芭蕾舞姿的比喻句。(2)说说破折号在这里的作用和好处。
(3)诗的语言是形象的,试分析头两句把演员翩翩的舞姿用自然界的云、风比喻 的艺术效果。
(4)诗中“不是„„却是”是什么关系?诗人这么写的用意是什么? 【周记】
试着用简短的一段话或几行诗来赞美你身边劳动者的形象。
第五篇:教案 大堰河
《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歌结构,理解诗歌写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注意抒情基调,感激与怀念,对黑暗世界的诅咒。
3、加深对母爱的认识,学习劳动人民无私的奉献精神。
4、认识本诗通过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艾青简介:
原名蒋海澄,1910生于浙江金华现代著名诗人,《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礁石》《我爱这土地》。他出生时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的命”,被送到一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回家读书,但受到冷遇,只准称父母为叔叔婶婶,正如他所说:是在冷漠和歧视的空气里长大。1932年诗人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12日,艾青和其他12•名青年遭到逮捕,国民党反动派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控告这些手无寸铁的青年“颠覆政府”,艾青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大堰河——我的保姆》即写于诗人在监狱的日子里。当他看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挥笔写下了这首赞颂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
2、明确“抒情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
本文是一首抒情诗,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等于作者,但由于诗中必有我,抒情主人公有作者的影子,或者说,往往就是诗人自己。
3、艾青在大堰河家生活的情况以及大堰河对他的影响。
艾青1岁至5岁的孩提岁月,都是在大堰河家度过的。从诗的第3节,•我们可以看出,大堰河十分疼爱自己的乳儿。大堰河的几个孩子,和艾青就象亲兄弟一样,泥里爬,土里滚。大堰河不仅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艾青的成长,而且她那纯朴、善良、勤劳的品性和劳动农民的情感与美德,都在艾青幼小的心田上留下深刻的烙印。艾青常说,他在地主家庭里感受的只是“岐视与冷漠”,“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大堰河很爱我,我也爱她”,“在大堰河家里的五年,使我感染了农民的那种忧郁和伤感,使我对中国农民有了一种朦胧的初步印象”因此,在他后来走上诗歌创作道路时,他是那样深沉地歌唱土地、歌唱农民、歌唱广大劳苦群众为反抗黑暗、压迫与残暴而进行的斗争。人们称这位诗人是“农民的后裔”、“农民的儿子”。
30年代末在上海,有一位诗人见到艾青时,激动地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尔后许多年中,也有一些人把“大堰河”误解为一条河流。但是,如果我们把拥有半个多世纪创作历程并在国内外获得崇高声誉的艾青的诗歌,比喻为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它的永不枯竭的源头,就是“大堰河”!它的情愫,它的主题,它的美,都可以从这个源头找到答案。
二、分析诗歌结构
第一部分(1─2节)写大堰河得名的原因及大堰河与自己的关系;(怀念与痛悼)
第二部分(3─8节)回忆大堰河的乳母生涯、佣工生涯及大堰河对自己的“深爱”,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淳朴、善良的品质,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与尊敬。(眷恋与感激)
第三部分(9─10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同情与控诉)第四部分(12─13节)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献诗。(讴歌与赞美)
三、细节描写体味
诗歌是靠形象来表达感情的,所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1、诗人是怎样想起大堰河的?为什么艾青说“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使我想起了你呢?
答: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暇,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正因为这许多原因,艾青想起了这个给过他无限温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想起了她低下的社会地位(她是童养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想起了她死后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长了青苔的石椅,这一切在我们的心中构成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呢?(凄凉、衰败、荒寂)这样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因此,我们在读这几节时,该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呢?(低沉、舒缓)
2、如果说第一层是作者站在现实的牢房里,那么,从第四节开始,作者就转入了对大堰河深情的回忆了。诗人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家庭里得到是什么呢?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分镜头?主画面又是什么呢?
答:八个镜头,主画面是“抱在怀里,抚摩我”。突出了大堰河勤劳、慈爱的品质。正是这双勤劳的,尽管粗糙却温暖的手,使一个贫困的家庭充满了温馨,使艾青——这个被地主家庭嫌弃的孩子得到了无微不至的母爱,而我和大堰河只不过是乳儿和乳母的关系。
3、诗人在五岁时终于被领回了自己的家,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啊。但诗人心中感觉到却是——“忸怩不安”,为什么会这样?
答:大堰河家穷,却有爱,我家富有,但缺少爱,想到这些,诗人心中充满了眷恋与感激。
4、大堰河在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又开始劳动了,流她的血汗。从事着这样又苦、又脏、又累的活儿,为什么始终含着笑呢?
答:大堰河的笑是有着多种原因的,有为和乳儿重新生活在一起的喜悦,有在劳动中获得的满足。这让我们想起了另一个和她有着相似命运的人——祥林嫂,当她在鲁家作着比一个男人还多的事情时,“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多么淳朴,宽厚的灵魂啊。
5、大堰河美丽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作者选取了几个细节来表现大堰河对自己的深爱?为什么说做梦能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呢?
答:大堰河的梦正是她对诗人最美好的祝愿,她期望他能长大成人,成材成家,生活幸福美满。但是,大堰河流尽自己的血汗后,就过早的离开了人世,结束了自己悲苦的一生。
6、大堰河死后得到的是什么?(微薄的葬礼)
她生前付出的何其多,而死后得到的又何其少啊,想到这里,诗人的心一阵阵发痛,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7、是什么造成了她的悲剧?诗人对这个社会怀着怎样的感情?
艾青的回忆到这里就结束了。在他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出身低微,地位低下,却有着金子般美好心灵的大堰河。她勤劳,善良,宽厚,她如同一座雕象,一直矗立在诗人的心中。诗人从回忆的大门走了出来,外面依然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依然是阴冷潮湿的牢房,但诗人却有着按捺不住的澎湃的激情,呈给大堰河由心灵而写成的赞歌。
8、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这首赞歌,仅仅是呈给大堰河的吗? 紫色代表着高贵,这首诗歌是献给所有勤劳的中国人民
四、诗歌表现手法。
1、是抒情诗,但在叙事中抒发强烈的感情:如第4、7、8、11小节的叙述,抒发了同情、怀念、赞美、爱戴的感情。
2、修辞手法:
妙用对比:两个家庭生活对比,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两家的不同待遇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对比,深刻表现了文章主题。
大量反复:表现特有的感情,使诗句一唱三叹,增强表达效果。
多次排比:既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总之,反复、排比更有助于表达强烈浓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