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设计
慈利三中
卓德华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及其相关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背景;
2、对不同时期的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特点有所了解,并能举出不同时代的具有代表性的流行作品
3、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意识,喜爱民族化发展的通俗音乐
二、教学重点:
能够较好掌握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主线历程,热爱中华民族化发展的通俗音乐
三、教学难点:
在欣赏探究中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正确认识通俗音乐的发展一定要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才是世界的,才是流行的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先向同学们了解几个问题“你们平时最熟悉听什么样的歌曲?”。生:流行歌曲。
师:一般的流行歌曲属于通俗音乐,你们说说通俗音乐有什么特征?
生:节奏感强、易学易唱、通俗易懂……
师:通俗音乐的概念及特征:通俗易懂、易学易唱、易于流传,大众化的音乐(内容大多取材于人民的日常生活,结构一般比较短小简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包括流行歌曲和轻音乐。
师:这是用文字对流行音乐的概述,同学们都知道不同地域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中华民族的音乐艺术也是一样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在今天这节课里,我们着重欣赏找寻的是流行歌曲的发展历程。
(二)新授
二十世纪初中国就出现了通俗音乐,直到现在它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五个时期:
1、起步曲折期(20年代末--40年代初)
师:1927年,著名音乐家黎锦辉先生创作的《毛毛雨》、《妹妹我爱你》等歌曲标志着中国通俗音乐的诞生,由此开启了中国通俗歌曲创作的第一个历程。黎锦晖成为中国通俗音乐的奠基人。这时期的佳作还有贺渌汀的《春天里》、《四季歌》、《天涯歌女》,聂耳的《告别南洋》、《梅娘曲》,任光的《渔光曲》。
欣赏歌曲《春天里》,学生可跟着影音资料轻声哼唱。师:通俗音乐在当时随着歌舞表演和有声电影的放映在一些大城市(上海、南京、武汉等地)的群众当中广泛流传,刚刚我们听的《春天里》就是这一时期的,它是电影《十字街头》的一首插曲,歌曲情绪轻松活泼、在这里歌词用了一个很口语化的语言“朗里格朗”充满了生活气息。你们知道在这一时期我国发生了那些事情?
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师:当时中国发生了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内战,很快这些通俗音乐被抗战的群众歌曲所取代,中国的通俗音乐走向低潮。
2、停止发展期(新中国成立--70年代末)
师: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通俗音乐的概念一度被轻音乐所取代。1955年天戈创作的《青年友谊圆舞曲》是一首影响较大的优秀作品,旋律轻快,活泼,加上三拍子的圆舞曲律动,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欣赏《青年友谊圆舞曲》。
师:我们刚刚听的《青年友谊圆舞曲》就是这个时期的,这是一首轻音乐,在二十世纪50年代轻音乐成了中国通俗音乐的代名词。我们比较熟悉的《九九艳阳天》就是这个时期的,它是电影《柳堡的故事》当中的插曲,是女主人公送男主人公参军时唱的一首歌,唱出了革命战士自我牺牲的精神和对待爱情的坚贞、纯洁的态度,就是这么优美的一首歌曲在哪个阶级斗争的年代被戴上了“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帽子,受到公开的批评。接下来中国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这二十多年里通俗音乐在中国就销声匿迹了。
3、再生模仿期(70年代末--80年代初)
师:改革开放,一些新的文化理念和思潮一涌而进,音乐领域人们疲倦了“强,硬,响,快”的风格,很快就接受了港台音乐的“清新,温和,优美,流畅”和“软绵,颓废,情爱,小资”等音调和思潮,在一段时间里大陆音乐创作和演唱风格都一味地模仿港台音乐,港台艺人也首次在中国大陆春节联欢晚会上亮相,最具代表的有张敏明的《我的中国心》、奚秀兰的《阿里山的姑娘》。
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阿里山的姑娘》。
师:这一时期“抒情歌曲”成为当代歌曲的主要体裁。歌星以李谷
一、成方圆等为代表,优秀品有《乡恋》、《乡间小路》等。
欣赏歌曲李谷一《乡恋》。
师:你们知道当时还有哪些非常有名气的歌星? 生:邓丽君,朱明瑛,徐小明……
4、探索发展期(80年代末--90 年代初)欣赏歌曲《一无所有》。
师: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歌手是谁? 生:崔健,《一无所有》。
师:“我曾经问个不休。。。”一声惊天动地反叛性的呐喊,终于从中国摇滚乐先锋崔健那嘶哑爆破而又富有磁性的喉咙里蹦出。是啊!人们是应该问一问“什么是我们自己的音乐,我们的音乐怎么了”“脚下的路在走,身边的水在流”难道我们还仅仅是“总在笑一无所有吗”。崔健那富有反叛困惑和号召性的呐喊,终于唤醒了中国的通俗乐坛,80年代末90年代初,音乐家们开始踏上了继西扬中,通俗音乐民族化,艰难而有意义的漫漫长路。
(1)独特个性风靡一时的“西北风”,其代表作《黄土高坡》、《信天游》、《少年壮志不言愁》等等。这些作品采取了陕北民间音调,明显引入了欧美摇滚思维,挖掘和吸取了我国北方以黄土高坡信天游的苍凉挺劲的阳刚之气在中国乃至世界流行乐坛一展风采。
欣赏歌曲《黄土高坡》。
(2)器乐,舞蹈,戏曲等民间音乐成为音乐家们创作流行音乐的素材源泉。如:流行歌曲《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的音乐主体吸取了我国著名琵琶曲《彝族舞曲》中的音调;陈红演唱的《常回家看看》则是将东北二人转和评剧的曲调相融渗。
欣赏琵琶曲《彝族舞曲》。(3)各地民族的音乐成为流行歌曲创作的又一源泉,一首河北民歌《小白菜》曾为程琳演唱的台湾歌曲《酒干淌卖无》、那英演唱的《山不转水转》提供了创作基础,其旋律走向和乐句落音都与《小白菜》极为相似。
欣赏歌曲《小白菜》。
(4)各少数民族的音乐也为流行歌曲的创作提供了另一个广阔天地,少数民族音乐象一朵朵艳丽的奇葩为这个风格的流行音乐创作增添了新的色彩。如:陈明《快乐老家》——是新疆特色乐器和现代配器手法的运用,让人耳目一新。郑钧《回到拉萨》——揭开藏风流行音乐神秘的面纱。另外还有《青藏高原》、《天路》、《神奇的九寨》等。
欣赏歌曲《天路》。
师: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历经60年的风风雨雨,音乐家们最终找到了中国流行音乐的精髓:通俗音乐民族化。
5、开放深化期(1996年—至今)
从90年代末,内地通俗歌曲受欧美通俗歌坛的影响越来越大。淡化旋律、强化节奏。更加另类、时尚、超前。通俗歌曲样式和消费口味多样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表演模式上各种演唱组合成为一大亮点。中国通俗歌曲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与国际通俗歌坛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师:随着音乐世界的接轨,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走向了国际化,21世纪的流行音乐趋于开放式,多元化,涌现了一批同学们喜欢的流行创作歌手,喜闻乐道的就是:周杰伦,王力宏,张韶晗,李宇春等具有时代特征的代表性歌手。你们能列举出他们的一些作品吗?
生:周杰伦:《双节棍》、《东风破》、《千里之外》……
王力宏:《公转自转》、《爱你就等于爱自己》…… 张韶晗:《隐形的翅膀》、《潘朵拉》…… 李宇春:《请你恰恰》、《和你一样》……
五、课堂小结
回顾我们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已走过了坎坎坷坷80年的风雨历程,其间,有一段时间手当时社会的客观影响,曾经一度迷茫,停止不前,甚至是空白,在寻觅自己创作方向的过程中,终于走向中国特色民族化发展的正确道路。今天这节课我们对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要认识到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一定要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才是世界的,才是流行的。
第二篇:《中国通俗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中国通俗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中国通俗音乐》 教材: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 课型:音乐鉴赏 课时:一课时 教学器材:多媒体
教学媒体设计:通过音频、视频及图片实现立体教学。学生分析:
生于90年代的学生都热衷于通俗歌曲,但学生对中国通俗音乐的了解还是比较浅显,欣赏层次也只是停留在表层的感情基础上。在本次课中通过音响、影像的视听及老师讲解引导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过程及不同时期的要素特点。让学生更全面系统的了解中国通俗音乐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聆听、了解中国通俗音乐。
教材分析:
“感受体验通俗音乐的特征,认识理解通俗音乐发展历程”,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七单元(动感地带)的第一节内容。这节内容以中国通俗音乐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通俗音乐的风格特点,而且能对我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及历程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音乐探索、关心音乐发展的新世纪学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们对通俗歌曲的兴趣让其认真聆听《春天里》、《九九艳阳天》、《乡恋》等歌曲,充分感受、体验歌曲中所表现的音乐情绪,理解音乐内容及意境。
2、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史,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了解中国通俗音乐不同年代的音乐特点,并总结归纳中国通俗音乐的基本特征。
4、让学生更全面系统的了解中国通俗音乐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聆听、理解中国通俗音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聆听中国通俗音乐不同年代的作品,让学生深刻理解各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描写意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老师提问:同学们最喜欢的音乐是什么呀?在你们心目中那些音乐是通俗音乐?
2、学生讨论,并举例自己心中的通俗音乐。
3、老师对同学们的回答不进行评价,只进行罗列。
4、老师进一步提问:什么是通俗音乐?启发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下一环节。
三、新课教学
1、(幻灯片)概念:泛指通俗易懂,易学易唱、大众化、便于流传的音乐,亦称流行音乐(流行歌曲)、轻音乐。
2、介绍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史(1)、新中国成立前
(2)、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3)、改革开放以后至今: 兴起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
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末期)繁荣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
3、欣赏歌曲
(1)播放歌曲《春天里》 提问:歌曲有什么音乐特点?
为什么这首歌曲不能在流行于属于你们的年代? 探讨:20—30年代的通俗音乐有什么特点?(幻灯片)歌曲《春天里》是电影《十字街头》的插曲,影片主要反映了在上世纪30年代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中青年的苦闷、觉醒后走向抗敌道路的过程。
小结:师生探讨,归纳小结。(2)、播放《九九艳阳天》 提问:歌曲有什么音乐特点?
探讨:在那个年代为什么这首歌曲不能得以流行的原因?
(幻灯片)《九九艳阳天》是1957年八一电影厂摄制的故事片《柳堡的故事》中的插曲并播放视频片段。影片名描写的是新四军战士李进和农村姑娘儿妹子的爱情故事,朴实的姑娘在送别心爱的人参军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坚定地爱情。
小结:师生探讨,归纳小结。(3)、播放《乡恋》
提问:这是哪个年代流行的歌曲?
(4)教师演唱歌曲《黄土高坡》,请同学们说出歌名?(5)个别学生演唱90年代以后的歌曲。(6)基本特征:
通过鉴赏不同时代的作品后,请同学们概括说说通俗音乐有哪些基本特征?
1、音乐优美抒情,格调轻松活泼;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大多短小易记,大众容易接受及演唱,充满生活气息,便于流传。
2、民族风格浓郁。
3、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通俗音乐的概念及特点,也欣赏了我国各个时期的通俗歌曲,在了解我国通俗音乐特点的同时,也充分的领略了其魅力,我相信以后会有更多更好的,格调高雅的、健康向上的通俗歌曲走进我们的课堂,谢谢大家!下课!
第三篇:中国通俗音乐教案
课题:中国通俗音乐
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及其相关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背景。
2.对不同时期的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特点有所了解,并能举出不同时代的具有代表性的流行作品。
3.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意识,喜爱民族化发展的通俗音乐。
教学重点:能够较好掌握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主线历程,热爱中华民族化发展的通俗音乐。
教学难点:在欣赏探究中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正确认识通俗音乐的发展一定要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才是世界的,才是流行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放影音资料《天堂》)
相信同学们对这首歌曲耳熟能详,是由蒙古歌手腾格尔演唱的《天堂》。那么同学们最喜欢在音乐课上唱什么类型的歌曲呢?——流行歌曲 今天老师有幸和大家共同来探寻一个话题:中国通俗音乐及其发展历程 同学们光喜欢唱流行歌曲,那你们又是否知道:
1、流行歌曲的正确定义
2、流行歌曲是什么时候在中国才有的呢?
3、中国最初的流行歌曲的“鼻祖”是谁,其音乐作品的特点怎样?
4、它是怎么一步步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的呢?
在今天这节课里,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带着这些问题,一一找寻答案。
二、新课教学:
通俗音乐又称流行音乐,它是指自身朴素简洁的音乐语言,流畅易记的旋律,活泼而富有特点的节奏以及更加贴近生活的情景和感受,为大家所喜闻乐见的乐器曲和歌曲。
这是用文字对流行音乐的概述,在今天这节课里,我们着重欣赏找寻的是流行歌曲的发展历程。
同学们都知道不同地域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中华民族的音乐艺术也是一样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那么探究为同学们所喜爱的通俗音乐的民族发展是我们今天了解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一条主动脉,下面我们就以时间年代为线索 以作品民族化发展为创作元素,对中国流行音乐作详细的追根寻底。
(一)30年代末40年代初: 中国流行音乐的源头在哪呢?
1927年,著名音乐家黎锦辉先生创作《毛毛雨》标志着中国通俗音乐歌曲的诞生。黎锦辉先生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的“鼻祖”。这时期的佳作还有贺渌汀的《春天里》《四季歌》《天涯歌女》,聂耳的《告别南洋》《梅娘曲》,任光的《渔光曲》代表人物有:周旋。
(互动)哼唱其中的作品,学生对最初流行歌曲的认识程度 播放《春天里》,学生可跟着影音资料看着曲谱轻声哼唱
时代背景及其特点:三四十年代的中国通俗歌曲起步并不健康,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通俗歌曲,走上了一条远离时代的畸形道路,总体说早期中国通俗歌曲作品题材狭窄,情调萎靡,趣味平庸,演唱矫揉造作,打上了浓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烙印,随着抗日救亡的时代要求和救亡歌曲的兴起,当时的通俗歌曲很快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新中国成立——70年代末: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通俗音乐的概念一度被轻音乐所取代。1955年天戈创作的《青年友谊圆舞曲》是一首影响较大的优秀作品,旋律轻快,活泼,加上三拍子的圆舞曲律动,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注:附带介绍轻音乐
60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期,是当时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一批优秀抒情的歌曲被戴上“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帽子,受到公开的批评,在此后二十多年间,中国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灾害和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通俗音乐基本上销声匿迹,期间代表作品有电影《柳堡的故事》中的插曲《九九艳阳天》
(注:收集更多的这时期的代表作品)播放《九九艳阳天》
总结:1949年新中国成立——70年代末:强调阶级斗争,通俗音乐处于空白状态。
(三)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
黎锦辉先生音乐在当时渲染了一种萎靡颓废的情调,但他的音乐民族化的创作方向很好的在台湾,香港继承和发展,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一些新的文化理念和思潮一涌而进,音乐领域人们疲倦了“强,硬,响,快”的风格,很容易或者说一股脑儿就接受了港台音乐的“清新,温和,优美,流畅”和“软绵,颓废,情爱,小资”等音调和思潮,使大陆音乐在一段时间里音乐创作和演唱风格都一味地模仿,港台艺人也首次在中国大陆春节联欢晚会上亮相,最具代表的有张敏明《我的中国心》奚秀兰《阿里山的姑娘》。这一时期题材健康,旋律清新的优秀作品有《乡恋》《乡间小路》。
设问:你还知道这时期还有哪些家喻户晓的流行作品及其人物代表吗? 如:邓丽君,成方圆,朱明瑛,徐小明 播放《乡恋》
(四)80年代末——90 年代初
“我曾经问个不休„„”一声惊天动地反叛性的呐喊,终于从中国摇滚乐先锋崔健那嘶哑爆破而又富有磁性的喉咙里蹦出。是啊!人们是应该问一问“什么是我们自己的音乐,我们的音乐怎么了”“脚下的路在走,身边的水在流”难道我们还仅仅是“总在笑一无所有吗”。崔健那富有反叛困惑和号召性的呐喊,终于唤醒了中国的通俗乐坛,80年代末90年代初,音乐家们开始踏上了继西扬中,通俗音乐民族化,艰难而有意义的漫漫长路。
总结: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港台音乐。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历经60年的风风雨雨,最终找到中国流行音乐的精髓:通俗音乐民族化 播放《黄土高坡》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伴随着这一优美独特的风格性旋律,通俗乐坛的创作者们终于唱出了自己的酸楚和欣喜。中华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的音乐不都是我们自己的歌吗?此时以独特个性风靡一时的“西北风”席卷而来,其代表作品有我们刚刚听到的《黄土高坡》还有《信天游》《我热恋的故乡》《少年壮志不言愁》等等。这些作品采取了陕北民间音调,明显引入了欧美摇滚思维,挖掘和吸取了我国北方以黄土高坡信天游的苍凉挺劲的阳刚之气在中国乃至世界流行乐坛一展风采。(注:要会唱例举的每一首作品并简单介绍信天游。)
从音乐体裁方面,器乐,舞蹈,戏曲等民间音乐流源也是流行音乐创作的素材源泉,流行歌曲《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的音乐主体吸取了我国著名琵琶曲《彝族舞曲》中的音调,陈红演唱的《常回家看看》则是将东北二人转和评剧的曲调相融渗。
(注:要会哼唱《彝族舞曲》的音调。)
从民歌民谣素材的运用方面,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有为流行歌曲的创作提供了另一个广阔天地,少数民族音乐象一朵朵艳丽的奇葩为这个风格的流行音乐创作增添了新的色彩。
如:陈明《快乐老家》——是新疆特色乐器和现代配器手法的运用,让人耳目一新。
郑钧《回到拉萨》——揭开藏风流行音乐神秘的面纱。《青藏高原》《天路》《神奇的九寨》
各地汉民族的音乐也是流行歌曲创作的又一源泉,一首河北民歌《小白菜》曾为程琳演唱的台湾歌曲《酒干淌卖无》那英演唱的《山不转水转》提供了创作基础,其旋律走向和乐句落音都与《小白菜》极为相似。
总结: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其创作素材来源: a.我国北方的黄土高坡,信天游 b.器乐,舞曲,戏曲等民间音乐流源 c.各少数民族的音乐 d.各地汉民族音乐
随着音乐世界的接轨,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走向了国际化,21世纪的流行音乐趋于开放式,多元化,涌现了一批同学们喜欢的流行创作歌手,喜闻乐道的就是:周杰伦,王力宏,张韶晗,李宇春等具有时代特征的代表性歌手并列举他们的作品。
三、课堂小结
播放“流行音乐发展历程一览表”。
回顾我们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已走过了坎坎坷坷80年的风雨历程,其间,有一段时间手当时社会的客观影响,曾经一度迷茫,停止不前,甚至是空白,在寻觅自己创作方向的过程中,终于走向中国特色民族化发展的正确道路,通过今 天这节课的了解,我们不仅找到了课前提出的四个问题的答案,同时我们大家更应该正确认识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一定要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才是世界的,才是流行的。
课后反思:
流行音乐一直是高中生关注和感兴趣的话题。但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本节课向他们介绍了几十年来中国流行乐的发展情况。年代离现在越久,他们就越没有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上如何抓住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对流行音乐进行探究、对当前流行音乐产生理性认识等应该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可由于经验的缺乏,使得本课有点落入“罗列”的俗套,值得改进。
第四篇:中国通俗音乐教案
中 国 通 俗 音 乐
授课人:雷州市第二中学
刘福仁
【教学内容】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七单元《中国通俗音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及其相关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背景 2.对不同时期的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特点有所了解,并能举出不同时代的具有代表性的流行作品
3.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意识,喜爱民族化发展的通俗音乐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较好掌握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主线历程,热爱中华民族化发展的通俗音乐。
【教学方法】
通过老师的积极引导,语言诱导,让学生在这课堂中轻松有条理地认识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并能更进一步理解中国流行音乐
【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音乐影视资料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老师分别用三种唱法(美声、民族、通俗)演唱三首歌曲。
①《多情的土地》,艺术歌曲,美声唱法)②《小河淌水》(民歌,民族唱法)③《春天里》(通俗歌曲,通俗唱法)
2.老师小结导入课题
对同学们而言,最为熟悉和喜欢的是用通俗唱法演唱的通俗歌曲。这节课我想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我国通俗歌曲的艺术殿堂,共同去感受它的魅力。(揭示课题)
二、通俗音乐的概念及特点
1.什么是通俗音乐?
展示:通俗音乐属于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 旋律清晰易懂,易于学唱
传播范围深远,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即兴性 有鲜明的时代性的歌曲。2.通俗歌曲的主要特点?
展示:A、流行性:由于好听易唱,贴近生活,不断翻新,深受不同层次听众的欢迎
B、情感性:反映了对社会与生活的思考,对情感与人性的赞美,容易引起人们的
三、我国通俗歌曲的几个发展时期
1.30年代末40年代初: 中国流行音乐的源头在哪呢?
1927年,著名音乐家黎锦辉先生创作〈〈毛毛雨〉〉标志着中国通俗音乐歌曲的诞生。黎锦辉先生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的“鼻祖”。这时期的佳作还有贺渌汀的〈〈春天里〉〉〈〈四季歌〉〉〈〈天涯歌女〉〉,聂耳的〈〈告别南洋〉〉〈〈梅娘曲〉〉,任光的〈〈渔光曲〉〉代表人物有:周旋。
[互动]哼唱其中的作品,学生对最初流行歌曲的认识程度
[放课件]〈〈春天里〉〉学生可跟着影音资料看着曲谱轻声哼唱 时代背景及其特点: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在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出现娱乐性的歌舞和影视音乐。特点:轻松活泼,歌词通俗易懂,琅琅上口.2.新中国成立——70年代末: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通俗音乐的概念一度被轻音乐所取代。1955年天戈创作的〈〈青年友谊圆舞曲〉〉是一首影响较大的优秀作品,旋律轻快,活泼,加上三拍子的圆舞曲律动,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注:附带介绍轻音乐
60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期,是当时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一批优秀抒情的歌曲被戴上“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帽子,受到公开的批评,在此后二十多年间,中国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
社,三年自然灾害和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通俗音乐基本上销声匿迹,期间代表作品有电影〈〈柳堡的故事〉〉中的插曲〈〈九九艳阳天〉〉
注:收集更多的这时期的代表作品 [放影音资料]〈〈九九艳阳天〉〉 1949年新中国成立——70年代末:强调阶级斗争,通俗音乐处于空白状态 3.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
黎锦辉先生音乐在当时渲染了一种萎靡颓废的情调,但他的音乐民族化的创作方向很好的在台湾,香港继承和发展,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一些新的文化理念和思潮一涌而进,音乐领域人们疲倦了“强,硬,响,快”的风格,很容易或者说一股脑儿就接受了港台音乐的“清新,温和,优美,流畅”和“软绵,颓废,情爱,小资”等音调和思潮,使大陆音乐在一段时间里音乐创作和演唱风格都一味地模仿,港台艺人也首次在中国大陆春节联欢晚会上亮相,最具代表的有张敏明〈〈我的中国心〉〉奚秀兰〈〈阿里山的姑娘〉〉。这一时期题材健康,旋律清新的优秀作品有〈〈乡恋〉〉〈〈乡间小路〉〉。
[放影音资料]〈〈乡恋〉〉
时代背景及其特点:表现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期影视音乐盛行。这是一个通俗音乐停滞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在那个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像《九九艳阳天》这样优美的歌曲被冠以“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帽子加以批判。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是人人会唱的群众歌曲和样板戏。
特点:旋律优美抒情,贴近时代生活。
四、互动地带:
你如何看待当今的通俗音乐?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通俗歌曲的概念及特点,也欣赏了我国各个时期的通俗歌曲,在了解我国通俗歌曲的特点的同时,也充分的领略了其魅力,对通俗音乐的学习接受,多一分理智,少一分盲目。选择健康的音乐,快乐我们的人生!
回顾我们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已走过了坎坎坷坷80年的风雨历程,其间,有一段时间手当时社会的客观影响,曾经一度迷茫,停止不前,甚至是空白,在寻觅自己创作方向的过程中,终于走向中国特色民族化发展的正确道路,通过今天这节课的了解,大家更应该正确认识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一定要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才是世界的,才是流行的。
第五篇:《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及反思
《中国通俗音乐》教学实录与反思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师:刚才播放的是那几首歌曲,还有印象吗?
师生:第一首《我爱你,中国》第二首《茉莉花》第三首《好汉歌》师:你能告诉我它们分别属于那种唱法吗? 生:第一首美声唱法,第二首民族唱法,第三首通俗唱法
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第一首歌《我爱你,中国》是一首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一体的艺术歌曲,是电影《海外赤子》的插曲,通过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细腻描绘,充分表现了海外儿女的炽热的爱国之心,属于美声唱法。第二首歌《茉莉花》这首歌以它那优美动听的旋律和着淡淡的清香已飘向世界各地,属于民族唱法。这两种唱法十分讲究发生技巧,演唱者须有较高的专业素质。第三首歌不用说,大家都能知道是大陆实力派歌手刘欢演唱的《好汉歌》属于通俗唱法,这首歌曾一度传遍大街小巷,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唱上几句,这种歌曲对嗓音及歌唱技巧的要求没有美声唱法及民族唱法高,适合的人群大众化,歌词通俗易懂,易学易唱。我们把它叫做通俗歌曲。
三、新授
通俗歌曲是指那些题裁形式较为短小,歌词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演唱不拘一格,易学易唱,便于流传的歌曲。下面就和同学们一起进行通俗歌曲的赏析。出示课件
师:通俗歌曲之所以流传很广,是由于它生动地体现了时代精神,让我们沿着中国通俗音乐独特的发展轨迹去感受一下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通俗音乐走进不同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
(一)请听歌曲(《春天里》)。在听的时侯可别忘了‘这个’噢,(思考状),老师有问题问你噢!师问:这首歌曲叫《春天里》是电影《十字街头》的插曲,产生于 20世纪20——30年代,这首歌的词曲有何特点? 生:歌词朗朗上口。曲调间单,运用快板书的节律作为基本节奏型。师:对,歌词朴实,特别引用了衬词‘朗里格朗里格朗’,使它更接近口语,曲调间单,运用快板书的节律作为基本节奏型。假如这首歌让你唱,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 生:轻松活泼的情绪。师:下面我们就来体会一下,老师按节奏说歌词的内容,同学们用接掌的形式拍出衬词的节奏。师:对,这首歌曲通过轻松活泼的演唱,加
之歌词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所以一出现,便广为流传。同期出现的还有四季歌等。
总结:这时期通俗歌曲随歌舞表演和有声电影出现而流传,歌曲的特点:轻松活泼,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二)1、师:共和国的成立,经济复苏,而史无前例的文革又让我们的通俗歌曲,偃旗息鼓,销声匿迹。到了80年代风雨之后艳阳天,李谷一的《乡恋》犹如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出示课件《乡恋》(1)师:请告诉老师,你体会到了什么情感?生:忧伤,师:这首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舒展,抒发了对故乡亲人和山川的思念之情,全曲四个乐句,构成起承转合结构,第三乐句的高音定在‚4‛上,给全曲蒙上缠绵的情味,这婉转缠绵的旋律,我们再一同体验一下,ok?(2)出示主题旋律
a 师:注意这旋律中典型节奏,切分节奏
×
生:跟着打一遍。
b 老师弹奏,学生跟唱三遍
c 集体跟唱歌曲一遍,好好体会歌曲的情感与韵味。
2、师:改革开放,文艺复兴,海外音乐走进大陆的音乐世界,接下来让我们欣赏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会唱的同学跟着唱),同学们在听的时候,仔细体会一下歌曲中感情的变化。出示课件
师:这首歌曲在那个年代人人都会唱,歌词真挚、深沉,歌曲的内容反映了在殖民统治下历经沧桑的香港同胞,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企盼团圆的愿望,张明敏的这首歌唱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
3、师:1998黄土高原刮起了西北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们不再继承祖祖辈辈留给他们的遗产——昏暗的窑洞,黝黑的胳膊……他们要喧泄,他们要呐喊,《我心中的太阳》、《热恋的故乡》、《黄土高坡》唱起了《信天游》……
(1)范唱《黄土高坡》
(2)师:这种西北风歌曲的演唱风格,慷慨激昂。
(3)请你举出这时期的代表人物。总结: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港台海外及校园歌曲的传入,内地也产生了许多风格独特的民族风味很浓的通俗歌曲,如《西北风》、《戏曲风》等。
这段时期歌曲的特点:旋律优美抒情,民族风格浓郁。
(三)、师:生活始终在前进,渴望新的方式是音乐扩张的最大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通俗音乐如野马脱缰,20世纪90年代至今音乐呈现百花齐放的盛况,课前我让同学们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1、请各组介绍你们搜集的资料。(1)生答:演唱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演唱形式丰富多样,网络音乐R&B说唱音乐形式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2)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搜集的资料很全面出示课件 总结:20世纪90年代至今通俗歌曲的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人文性加强,在反映社会经济的同时,注重对亲情、道德、文明的唤呼,音乐风格百花齐放,演唱形式更加丰富,各种组合形式优为突出,网络音乐R&B说唱音乐,构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形式更加多样,音乐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2、这一段时期的音乐,大家非常熟悉,下面又到了我们的动感地带‘我型我SHOW’,动起来,ONE、TWO、START!YEAH有请主持人上场。(表演)今天的主题是:演唱你最喜爱的通俗歌曲(1)独唱有请××同学为你演唱,掌声支持他,好吗?(2)表演唱有请××同学为大家演唱,掌声有请。同学们的热情非常高,光有热情还不够,要有胆量,下面有请我们班的某某组合为大家表演,让我们为他们精彩的表演表示感谢,掌声响起来。为了给我们动感地带带来更为热烈的气氛,我还特别邀请了一位嘉宾为我们演唱。
四、巩固与拓展
同学们,你们听,他在向我们表述着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1)生答:腾格尔,表述着家乡草原美丽的景色,用自己独特的嗓音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把家乡比着天堂,对家乡的赞美和对家乡的炽热的爱。(2)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首歌语言朴质,旋律优美、流畅,把家乡比作天堂对家乡最高的赞美。同时也说明爱之深,情之切,再加之腾格尔独具特色的嗓音近似呼唤、呐喊式的演唱,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他对家乡的那份炽热的爱。总结:这段时期的通俗歌曲的特点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中国通俗音乐的一个显著特点: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打上深深的民族文化的烙印。(3)出示课件《你是我的玫瑰花》 师:这是2006最流传的歌曲,歌中把自己心爱的人比作玫瑰花,并用简单朴实的声音倾诉出自己的心声,是真情的流露。当今的通俗歌曲五花八门,可谓是百花齐放,向这样的歌曲一旦出现便大街小巷全唱,青少年也是必受到影响,你是如何看待当今的流行通俗歌曲? 讨论:中学应如何看待当今的通俗歌曲?
五、学生讨论
师:总结 同学们我们欣赏了不同时代,不同特点的通俗歌曲,有内地的、有海外的、有轻松活泼的,也有爱国思乡的,也有歌颂爱情的等等,他们都倍受人们的喜爱,这里我要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并向你们敬言,当今通俗歌曲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百花争艳,我们作为艺术欣赏是可取广角镜头,如果作为中学生的平时追求和传播,应该有所选择。那么哪些通俗歌曲适合我们中学生演唱呢? 讨论:我认为应该选择一些轻松活泼、积极向上的通俗歌曲,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在正确的欣赏的基础上做出合适的选择。
六、小结
1、师生的共同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
2、师总结:我和大家一起进行通俗歌曲的赏析,从赏析当中我们了解了通俗歌曲的涵义和、它的特点,同时也了解了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史,同学们对歌曲的赏析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听,那原汁原味的草原歌声又传来了……(在音乐声中老师讲)同学们,心灵美人更美,愿我们用音乐美来丰富我们的人生,装点美丽多彩的世界。这节课我就和大家探讨到这,再见!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赛课,我觉得很有必要对这节课总结一下,这样有利于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能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这节课中共播放了6首歌曲,每首歌曲都是以听赏体验为主,先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赏,再通过自己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我设计的问题都与课堂的教学目标有直接关系,这节课的重、难点是通过对各个时期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通俗歌曲进行分析,让学生感受不同作品所表现出的不同情感和意境,从而提高他们对作品的分析能力,并对其作出恰当的评析,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多听,在听赏过程中,不打断他们的思路和感受,听完后还安排他们讨论,交流并思考,同时通过我及时的归纳总结及对一些歌曲的简单介绍,让他们更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在这节课上,我没有过分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而是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激发他们积极发言的兴趣和欲望。
纵观全课,反思如下:
一、特点
1、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全课以通俗音乐发展史为主线,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聆听不同时代的代表性歌曲,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使他们更深层次地理解歌曲的内涵,同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赏析能力。
2、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为主的原则。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让学生始终处于快乐享受艺术美的状态,特别在第三阶段的‚动感地带‛,我把它作为
师生交流与互动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目标和任务。
3、语言亲切化,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课堂上,我改变了以往的课堂教学语言,学会用‚你来试一下好吗?‛‚可不可以请你回答?‛‚你能告诉我,你的想法吗?‛等等语言,这也让我和学生之间有了亲和力,同时总能走下讲台,走向学生,贴近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教学向着师生‚互相交流、共同发展‛靠拢,师生关系融洽、民主。
4、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因为这节课的内容对学生富有吸引力,所以在教法的选择上,采用了质疑,小组探究、交流的方法,一方面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对他们独立、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自我评价与反思
1、教学内容实在,教学目标能较好得到落实。
2、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效果较好。
3、备课思路还不够宽。
4、某些细节处理得不太到位。
通过这节课的反思,我收益匪浅。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会在以后的每一节课上,认真探索,不断反思,积累经验,我相信,我一定会创设出一个温馨、和谐、愉快的音乐课堂氛围,让学生在音乐中享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