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优质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二课时)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 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 2.内容解析
学生通过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平面图形和想象几何体的展开图的过程,认识到可以用平面图形表示立体图形,以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让学生初步体会几何图形的抽象性特点和数学的抽象性。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些立体图形以及它们简单的组合,得到平面图形。(2)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相应的立体图形。(3)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能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并能说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简单立体图形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可以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得到的示意图。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相应的立体图形和它的展开图。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学生能通过同一个几何体的不同展开图,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互相交流自己得到的图形,描述如何展开及折叠。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等几何概念,对于从不同方向看和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这两个知识点,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初中几何学习,空间想象能力较弱。所以,要多指导学生从观察实物的图形入手,慢慢过渡到观察抽象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体会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独立思考、与他人合作、并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不用实物模型,画出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根据展开图想象相应的立体图形。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特点,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观察,借助实物模型和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
五、教学设计 1.复习巩固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几何图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能从生活中各种形状的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比如说(展示圆柱形胶棒及学案卷)?下列实物能抽象成哪些立体图形?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
2、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从不同方向看 教师:请大家看图片(展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为什么大家看到的不同:观察的方向不同,观察到的图形也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和动态图,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认识到在几何知识的学习中有很多规律奥秘需要去探究,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及发现的喜悦。
3、探究新知:
①(以生活中的实物为例).
师生活动:教师展示立体图形实物,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图形。(强调当同一个物体放置不同时,看到的图形也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对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棱柱、球等物体的观察练习,使学生掌握这些常见物体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
②(以立体图形为例)
师生活动:学生观察立体图形,猜想从不同方向能看到的平面图形。教师展示三棱柱和四棱锥的石膏实物,学生再次观察实物后,画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画好后派代表在实物展台上展示并讲解。
设计意图:安排了思考、观察、再思考的学习过程。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观察实践是学习开始阶段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学生丰富经验,认识图形,验证学生的空间想象。所以安排在活动①先观察后思考的练习之后,过渡到活动②先思考再观察验证后作图的环节。
③(以简单组合体为例)
师生活动:学生观察立体图形后,画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画好后派代表在实物展台上展示并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及时练习,加深学生对“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并作图”的认识。
4、合作探究:
教师:已知从正面和左面看得到的图形,猜想立体图形最多由几个小立方体组成。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交流,用模型动手实践。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派代表在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事动手操作、观察、想象、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获得几何图形知识和有关技能,发展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5、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教师:老师想做一些小挂件装饰圣诞树,请大家用手中的模型帮老师折一些立体图形挂件。
师生活动:学生想象后动手实践。然后派代表在全班展示,总结自己做的是什么立体图形的挂件,它的展开图是什么样子的(如:我做的是三棱柱,它的展开图是2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
设计意图:先想一想,是对空间想象力的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不能忽视折叠的作用,它可以验证想象或帮助发现结论。先想象一下,再动手操作,然后反思操作过程,有助于培养空间想象力。
6、合作探究: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师:正方体的展开图都有那些呢?
师生活动:学生先想象,再利用手中的正方形片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巡视指导。验证成功的,派代表在全班展示。验证不成功的,也派代表介绍不能折成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排列规律。
设计意图:学生先想象,再动手实践验证猜想。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又在实践中体验了从平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的过程。总结折叠失败的展开图的活动,培养了学生反思后从失败中总结学习经验的学习习惯。
7、归纳小结
教师:本节课学会了什么知识: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总结: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是平面图形,而不同方向的平面图形合起来可以表示一个立体图形)。立体图形表面展开图与平面图形的关系(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门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成平面图形。反之,若干个平面图形也可以围成一个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回顾;突出重点的知识技能,完成知识体系建构;加深学生对认知方法“具体-抽象”的理解。
教学反思
学生已经学习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等几何概念,对于从不同方向看和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这两个知识点,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初中几何学习,空间想象能力较弱。所以本课我的设计理念是多指导学生从观察实物的图形入手,慢慢过渡到观察抽象图形,重视动手操作、观察、想象、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体会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独立思考、与他人合作、并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本节课有以下成功之处:
1、创设问题情境新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态图片的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容易理解从不同方向看同一个立体图形有可能得到不同平面图形。
2、问题设计由浅入深。观察立体实物--想象抽象的立体图形-观察实物验证自己的想象 鼓励学生先动手实践、后思考结论,逐步过渡到先思考、后动手验证,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3、在教学的实际环节中,充分的利用实物、模型和信息技术工具,让学生多观察,多动手操作,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本课不足之处:
1、简单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的练习时间略长。
2、学生做图环节由于没有实物展台,教师选择学生口述、教师用几何画板展示的方法花费时间长了,应该选择派学生代表在黑板上作图的方法,既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让学生能够自己总结作图的经验。
第二篇: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的第一节《4.1 几何图形》的第一小节《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第1课时——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为后面的简单几何图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了一些简单且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例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棱形、正方体、长方体等等。而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也会接触到很多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所以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容易接受理解。且能举一反三。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可以从实物的外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能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了解棱柱和棱锥。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观察抽象出相应的几何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快乐学习。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与区别。
2、难点:如何从实物的外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五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小学学过或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有哪些?请举例?(创设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基础差的学生回答,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
二:直入主题:今天就来学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并展示学习目标以及重难点(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与应达到的预期效果)
三:新知探究:展示图片,让学生从实际的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然后小组讨论几何图形的概念。展示立体图形实物,让学生从中抽象出相应的立体图形,小组讨论立体图形的概念。让学生分组例举生活中的实物与它抽象出来的立体图形。接下来学习棱柱和棱锥,展示实物抽象出新的几何图形,理解学习棱柱与棱锥,再跟踪练习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然后从立体图形中找平面图形,探究什么是平面图形。最后设计“小游戏”,让学生观察小明的书房,从中找出几何图形和与之相对应实物,由小组合作完成,最后各组派代表展示。然后进行课堂总结,布置动手画图作业:1.动手画一画你所熟悉的立体图形。2.选用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尝试动手做一个三棱柱
第三篇: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了解从物体外形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的概念. 2.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能识别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3.感受几何图形带给我们生活的数学美。
重点难点:如何从物体外形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能识别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从城市建筑到乡村住宅,从立交桥到交通标志,从剪纸艺术到城市雕塑,从动物形态到申奥标志……图形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感受几何图形带给我们生活的数学美)
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是几何研究的内容。(教师引导)
二、自主学习
1、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和几何体有哪些?(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2、观察纸盒,你能看出哪些图形?(引导分析出由点到线到面再到体)
三、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建构新知识的能力及表达能力)探究一
问题1:观察罐头、乒乓球,你能得到哪些图形?
1、教师指导,小组合作。
2、成果展示,师生评价。
3、教师引导小结: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探究二
问题2:观察:下面这些几何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1、教师指导,小组合作。
2、成果展示,师生评价。
3、教师引导小结: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探究三
问题3:观察:下面这些几何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1、教师指导,小组合作。
2、成果展示,师生评价。
3、教师引导小结: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探究四
问题4:观察:下面的实物可以抽象成什么立体图形?
1、教师指导,小组合作。
2、成果展示,师生评价。
3、教师引导小结:
4、追问:你能再找出一些棱柱、棱锥的实例吗?
四、达标检测
1.如图是一座房子的平面图,组成这幅图的几何图形有()A.三角形、长方形
B.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第四篇: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第1课时)
金井中学
曾慧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
2、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立体图形,能找出立体图形类似的实物。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
2、在探索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中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
2、体会数学与美的和谐统一以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发展几何直觉。
二、难点:从实物中抽象出立体图形。★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生共同欣赏投影仪上的图片,并共同总结: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形的世界中,图形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几何图形,本节我们就来研究图形问题。(在观察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对图片倾注的情感。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结出: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二、建立模型,认识立体图形 分一分:将下面的几何图形分为两组
总结: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活动1:连一连
活动2:摸一摸
拿出一个教具箱,请同学分别上台按老师说出的几何体形状摸出相应的几何体。活动3:做一做
学生用课前自己准备的橡皮泥分别做成本课所学的几何体。四人小组合作,做好后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比比谁做的更漂亮。
三、回顾联想,重新认识平面图形 活动4:画一画 你能分别画出与它们形状相类似的几何图形吗?
思考:上面画出的图形和前面所学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活动5:找一找
你能看出下列图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吗?还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四、反馈应用,拓展思维 比一比
练习
1、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异同?
找一找
练习
2、下列物体中含有哪些立体图形?
想一想
下面的立体图形可以怎样归类?
五、归纳小结,回归生活
(1)几何图形的分类(2)生活中的数学图形
第五篇:《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实践操作、讨论等活动过程,使学生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经过想象与推测,拼摆出这一组立体图形不同的位置关系和形状;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与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拼搭、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从不同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根据从一个方位看到的平面图形能拼摆出多种不同位置关系和形状的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能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经过想象与推测,拼摆出这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三、教学准备
正方体实物,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引入
1.复习旧知
课件出示题目:下面图形是小华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我们已经分两次学习了有关观察物体的知识,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观察物体时要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去观察。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三)。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整理小学阶段有关观察物体的知识与要求,一方面是为了复习旧知,另一方面也为系统地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二)操作体验,理解运用
1.教学教材第2页例1。
(1)学习例1(1)(课件出示题目要求)。
①教师:想一想,可以怎样摆呢?
教师课件演示教材中的两种摆法。
课件出示问题:还可以怎样摆?
教师:请大家拿出4个小正方体,同桌合作动手摆一摆,摆完看一看,你们所摆的小正方体从正面看是不是符合要求的图形(注意:摆小正方体时,要面靠面地摆)。
②同桌合作操作,教师巡视。
③反馈交流,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摆的图形。
④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只要一行摆三个,另外一个可以放在这三个小正方体前面或后面的任意位置,或者如下图所示:
前后每行各摆两个(课件出示摆法)。
(2)学习例1(2)(课件出示题目要求)。
教师:请大家先静静地想一想,想好了再摆一摆,摆完后请同桌互相验证,看一看从正面看到的形状究竟有没有变。
①学生独立思考并操作。
②同桌互相验证,如发现有问题的请你帮助同桌纠正错误。
③反馈交流,展示多种摆法。
先把3个小正方体摆成一行。另外两个小正方体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中的任意两个的前面或后面;另外两个小正方体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中的任意一个的前面或后面(可以把一个摆在前面,一个摆在后面)。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只要一行摆三个,另外两个可以放在后面或前面的任意位置(课件出示多种摆法)。
(3)想一想: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可以怎样摆?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实物投影展示多种摆法。
③提出问题:你有什么发现?
④概括总结:
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拼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例1时,教师先引导学生了解拼摆的方法,然后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悟到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拼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2.教学教材第2页例2。
(1)出示例2(课件出示教材插图)。
(2)教师:刚才我们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能拼摆出多种不同的立体图形,现在根据兰兰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这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你能摆出她所观察的立体图形吗?请你尝试着摆一摆。
(3)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拼摆,教师巡视指导。
(4)集体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能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吗?
你发现了什么?
(5)引导学生总结方法。
(6)教师:根据这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你能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吗?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概括得出: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拼摆立体图形,结果只有一种。
(7)尝试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充分放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采用独立思考──尝试拼摆验证的方法,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拼摆出原来的立体图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也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2题。
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像这样只根据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拼摆成的立体图形是不确定的(结果不只一种),只有根据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拼摆的立体图形才是确定的。
3.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3题。
4.小明搭了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左下图,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右下图。搭一个这样的立体图形,小明最少需要()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个小正方体。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要围绕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还要体现从易到难的层次性。通过练习让学生再次认识到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拼摆出的立体图形是不确定的,从三个方向观察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样学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学习方法,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应用了数学中概括总结的学习方法,同时深化了所学知识。
2.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