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图形的整理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6:34: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立体图形的整理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立体图形的整理教学设计》。

第一篇:立体图形的整理教学设计

立体图形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比较、沟通相关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知识网络。

2、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内涵,能灵活地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加强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发展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转化、类比、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沟通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公式之间的联系,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立体图形学具 教学过程:

课前3分钟:有趣的数学故事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学习不能丢三落四,要认真仔细。同学们,如果新的学习好比在知识的海洋里抛却珍珠,那么整理和复习就可以让一颗颗珍珠变成一串串美丽的项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和复习。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出示茶杯和牛奶的图片):同学们,喜欢喝牛奶吗?瞧,这精美的杯子和营养丰富的牛奶,你最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自由回答,引出计算茶杯的体积)

要想解决这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我们这节课将走进立体图形王国,再次和这些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亲密接触。(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立体图形),那么立体图形是形成的呢?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

二、梳理知识,系统建构

1、展示课前合作梳理的成果

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先尝试整理和复习。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整理得最好!现在请大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复习收获吧。

出示整理与复习要求: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方法对“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在整理复习过程中,要想想小组组员已掌握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容易混淆、哪些知识还比较薄弱,哪些地方还觉得困惑,并记录下来。

请小组代表发言,看哪组汇报最精彩。(复习方法有:知识网络图,树状图,表格法,顺口溜„„)

组1:表格形式

组2:我们组喜欢用表演的方式来快乐复习,请大家一起来欣赏。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相对的两个面大小相等„„ 组4:我们把复习的知识点做成了美的幻灯片,请同学们看大屏幕:S长=2(ab+ah+bh),S正=6a2,S柱=2∏r2,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其中,长方休,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V=Sh来计算。在做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时,经常被遗漏三分之一,所我们以编了一句顺口溜送给大家:三分之一,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2、优化方法,温馨提示

这么多的复习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都是好的方法。现在,思考一下,你觉得还有什么温馨提示要与大家分享?(温馨提示:单位得统一,圆锥的体积公式别忘了1/3,表面积要认清是几个面„„困惑:圆柱的体积推导过程表面的变化,怎么求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与其说是给同伴准确恰当的提示,不如说是给自己更高层次的发展。)

3、学生提疑惑,师生共同解答 你们还有什么疑惑或不清楚的地方吗?

三、好题分享,实际应用,提升能力。

看得出来,你们对立体图形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都掌握得不错,现在把你课的搜集的好题与大家分享,说出它好在哪里。

生1:„„

看来同学们个个都是高手,选择的问题都是非常典型的问题,掌声送给自己。

昨天小明同学遇到子这样一道题,一下子把他给难住了特意来请教咱们班的数学高手,看你们能不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看大屏幕。

一个底面周长为6.28分米的圆柱形玻璃杯内盛有一些水,恰好占杯子容量的2/5,现将两个同样大小的铁球沉入水中,这时水面上升了6厘米,刚好与杯口平齐。一个铁球的体积是多少?这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

师:今天每个小组的成员表现都很棒,请大家把掌声送给自己的同伴,送给自己,希望同学们各方面表现越来越棒!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立体图形的„„进行整理,你知道怎样整理知识了吗?(可以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类整理)可以采用文字整理,图表整理,网络图整理、知识树整理等多种方式。实践出真知,不怕我们做不到,就怕我们想不到,只要勤于思考,敢于实践、乐于探究,勇于发现,成功终究会属于你们的。

第二篇:《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观察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确地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学过的立体几何图形的活动,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二、目标解析

本节课将所观察的物体由实物变成立体图形,通过观察,使学生对所学过的立体图形从整体认识到局部特征的认识,并沟通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在根据一个面的形状猜想几何体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通过交流,使学生逐步由根据直觉进行猜想过渡到有序地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能根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判断观察的视角,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课件,积木,长方体、正方体等。

五、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激趣感知 1.活动引入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积木搭一搭。(2)组长组织组员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搭好的积木。2.导入新课

(1)教师介绍:像这样的积木,没有确定哪个面是正面,我们通常把正对我们的这个面称为正面。

(2)这节课,我们要利用这些积木继续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搭积木这个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引入新课,引发学生的观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观察中感受每个面的形状,为新课的探究做好准备。

(二)观察体验,探索方法 1.观察学过的立体图形(1)合作探究,直观感知。

①小组活动:将长方体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②全班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2)初步渗透三视图。

①课件出示例2,提出问题:小英、小强和小刚也在观察长方体,从他们的角度,这几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②学生再次结合组内的长方体模具,判断出观察的视角。

③交流: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长方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观察正方体。

①小组活动:将正方体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②全班交流:我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③设疑:为什么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④交流: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正方体,看到的形状相同。)

(4)师生小结。

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②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的所有的面,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5)学生观察。

照样子观察圆柱和球,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学生将用眼观察和动手操作结合起来,在亲身经历中体验,直观地感受到每种学过的立体图形正面、上面、侧面的形状,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解决问题(1)猜猜看。

①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提出问题:我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

②学生在组内讨论、猜测,并说出理由。(2)汇报交流。

(3)讨论:我们单凭一个面能不能确定这是什么物体?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内容,用“猜一猜”的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探索和应用知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六的第5题。

以同桌为单位,用准备好的小正方体摆一摆,再分别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一看,并说一说看到的形状,最后独立完成连一连。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的活动,让全体学生真正动起来,教师随时参与到各组的活动中去,从实物到图片,遵循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立体图形的基本方法。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用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解决身边的哪些问题?

第三篇: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 建立空间观念。【教具、学具准备】若干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课件。【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小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请听他说了些什么?你们能帮上贝贝这个忙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结交好友为开头引入本课,唤起学生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操作感知 :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4)齐读图形名称。(5)板题:认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解决本课重点。)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1)学生选一个喜欢的物体做好朋友,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4、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5、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四、游戏“看谁摸得准”。

1、老师与一生做游戏(示范)。

2、小组游戏。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设计意图】游戏是大家都喜欢的活动,易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多种感官加深对各种形状形状物体的体验。

五、巩固练习(第37页1、2题)。

【设计意图】给每个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在数数的过程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六、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或者参与运球游戏。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球能任意滚动。

2、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分小组进行合作完成,既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逐步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七、小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好朋友?他们的样子你都记下了吗?

2、猜一猜。板书: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第四篇: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4页。

2.教材编写特点:这部分知识的编排,教材是按三个层次进行处理的: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应用这两个环节上,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首先,教材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这些物体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这样编排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小就培养起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然后,教材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辨认和区别四种立体图形。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按三个层次编排: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3.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1 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学生在入校前就已经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和玩具,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就要把这些感知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我的学生大多是五六岁,年龄偏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非常弱,加上班上人数多(48人),分组活动不容易组织。另外,据我课前调查,学前班虽然也认识过这些图形,但很多孩子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也有将‚圆柱‛说成‚长方形‛的,将‚球‛说成‚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活动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老师知道爱大家今天都准备了许多学具,老师这也有,不过这些都是一位小朋友准备的。(课件展示动画)贝贝准备的 2 东西太多了,他想请一位小朋友帮他分一分类,看看他有什么要求?(按形状相同分)

【设计意图:抓住儿童好奇、好动的主要特点,诱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感知形状特点

1.动手分一分。

师:在他帮贝贝的时候,我们也别闲着,请同桌的小朋友动手、动脑,把桌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但要注意:把最容易掉的一类留在盒子里。(教师深入学生中,观察学生的分法,参与学生操作,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交流汇报。

同桌学生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分法。

第一种:一堆是积木块、牙膏盒、肥皂;一堆是粉笔盒、魔方;一堆是易拉罐、笔筒、茶叶筒;一堆是球。

第二种:一类是四四方方的;一类是直直的,像柱子;还有一类是圆圆的球。

第三种:物体的一个(或几个)面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圆。

3.直观揭示概念。

这些形状相同的物体都有共同的名字,分别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板书它们的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分一分,让学生初步感受将外形相同的物体 放在一起,通过交流汇报,初步了解物体的外形特征,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实物的(不同)形状。】

4.小朋友知道这些物体的形状后,引导他们继续‚玩玩‛这些物体。

(1)动手摸一摸、滚一滚、推一推。

刚才老师问过几个分的又快又好的小组,他们都有一个秘诀,那就是通过观察他们的特征来分的。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摸一摸,滚一滚,推一推桌上的不同物体。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2)组织交流汇报。

学生交流汇报,可能会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有尖尖的点,无法滚动。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有尖尖的点,正方体也无法滚动。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圆圆的,平平的;圆柱如果‚躺‛在桌子上,它能够滚动,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滚动。球是圆圆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地滚动。

(3)引导思考,形成表象。

通过刚才的摸一摸,滚一滚,推一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放在桌子上的长方体、正方体和立在桌子上的圆柱无法滚动?而‚躺‛在桌子上的圆柱和放在桌子上的球却可以滚动呢?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长方体、正方体的面都是平平的;圆柱两头是圆圆的,有两个面是平平的;球没有平平的面,容易滚动。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滚一滚、推一推,让学生感受、体验不同形状的物体的特征;通过组织交流汇报和引导思考,让学生区别不同形状的物体的不同特征,初步建立各类物体的表象。】

三、巩固练习,强化特点

1.引导辨认、区分各类物体的实物和图形。

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说出名称,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要求学生拿出相应的实物。

2.引导说一说,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交流:你身边哪些物体与上面这些形状相同?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各种不同形状物体的外形特征后,适时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有利于学生理解物体形状的本质特征。通过引导学生辨认图形和实物,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沟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实践活动,体验特征

1.摸一摸。

同桌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另一人在纸箱里摸出相应的物体,看谁摸得准。

4.数一数。

课件出示用立体图形拼成的组合图形。先让学生观察这个组合图形并说一说它是由哪些立体图形拼成的,然后数一数,它们各用了几个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不同形状的物体的不同特征,巩固学生已经建立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会到在玩中能学到数学知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习自信心。】

五、全课总结,情知共融

师:小朋友,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知道了什么?

第五篇: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学情分析:

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能够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4种形状的实物。学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4种形状的实物。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向,确定“航点”

课前让同学们准备了4样物品,这节课就是来研究这4样物品的形状和特征。

二、自主学习,探索“航行”

1.看一看:请大家举起和这个形状一样的物品?(教师演示)

2.说一说:请同学们说说,你们为什么认为手中的物品和我的物品形状一样?这些物品哪些方面长得一样?

3.讲一讲:为什么一样?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也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同正方体一样,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但是,与正方体不同的是,这些面的大小不是一样的,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

三、合作交流,共享“航海”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研究剩下的3样物品的形状和特点:

a.球是圆乎乎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到处地滚动。

b.圆柱是直筒筒的,上下一样粗,它的两头是圆圆的,平平的。如果躺在桌子上,它就能够滚动;但是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自由滚动了。像这样的物体,不管它是长的,还是短的;是粗的,还是细的,都叫圆柱。

c.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它有6个平平的面而且每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四、拓展训练,放眼“航程”

1、认一认、数一数。请准确地说出这些图形的名字并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引导学生进行辨别练习)

2.做一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教学反思: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升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他们采用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为主。怎样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并以实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呢?课前一段时间里,我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平日里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备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的牙膏盒、药品盒等,正方体的饼干盒、魔方等,圆柱体的茶盒、茶杯等,球体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画出数学模型图,如长方体、圆柱、球的线描立体结构图弄。同时在课前让学生按要求收集好相关生活物品以作学具。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同时,体会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在数学活动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个人简介:

王艳红,女,小学一级教师,1998年毕业于太谷师范学校,自参加工作以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多次参加市、县级优质课比赛并获一等奖。她在教育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在教学中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在参与中求体验、在和谐中求进步、在合作中求创新。人生格言是:今天的积蕴,是为了明天的放飞,还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学生飞得更高、更快、更远,更令教师欣慰的呢? 教师最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们在成长。

下载立体图形的整理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立体图形的整理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数学 教学目标: 1、在操作和观察中,学生能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知道他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转)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2页。 2.教材编写特点:这部分知识的编排,教材是按三个层次进行处理......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模版)

    认识立体图形 教材简析: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上使学生初步认......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单位:东津新区大埠小学 执教者:李有军 教学内容:教科书P32-P33 教学简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图形》的第一课......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4、35页。 【教学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北京市西城区奋斗小学 文静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曾苑媚 教学内容:一年级第一册教科书第34~35页内容,认识图形(一)。 一、设计思想 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积极进行观察、分析。......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五篇材料)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张钟文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35页的内容,练习八的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