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练习七教案
练习七
教学内容:44页2—7题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3、联系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过程:
一、第二题
1.出示题目,弄清题意 2.学生完成分段统计
3.怎么计算合计人数呢?算加法
4.分析数据:哪一段的人数最多?前十名,你能估计她的成绩可能是多少吗?(只要估计)
二、第三题
1.分别画出横向统计图 2.注意标注数据
三、第四题
了解我国代表团在第24~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金牌的数量,完成统计图。第24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韩国汉城 5枚 第25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西班牙巴塞罗那 16枚 第26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美国亚特兰大 16枚 第27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澳大利亚悉尼 28枚 第28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希腊雅典 32枚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中国北京51枚 第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英国伦敦 38枚
四、第五六题
学生设计表格,在班内统计后,完成统计表 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分工合作。数据记录准确,分析有道理
五、作业:完成思考题,补充习题 教学反思:
第二篇:小学数学北师版二级上册《练习七》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版二级上册
练习七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在练习中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关注学生技能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首先出示课件:小猫、小狗、小猴在公园里爬绳梯,绳梯上面有几颗闪闪发亮的智慧星,小狗怎么也不愿输,小猴就说:你们俩不如比一比,好吗?小猫、小狗齐声说:好!于是小猴告诉他们谁先闯过他的关,谁先得一颗智慧星。
师:这节课,我们就和小猫、小狗、小猴一起去闯关,摘取那些闪闪发亮的智慧星,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成为最有智慧的摘星人呢?
二、实践应用
活动一:登智慧梯,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学生独立完成1和2题。2、集体订正。
活动二:爬智慧树。看谁填得又快又对。1、完成3和4题 2、四人小组活动。3、小组汇报。
4、老师总结(写得越多,智慧树爬得越高,最高为胜,然后换一个数试一试)
活动三:摘智彗树,看谁列得算式又对又快。
1、完成第5题,弄懂第6题的题意。
2、获取已知的数学信息。
3、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四:智慧房,找规律,写算式。1、先观察组算式的特点,后小组讨论。2、交流后说一说,写一写。
三、小结
谁获得的智慧星最多。
六、布置作业
第三篇: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练习二》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练习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练习二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通过练习,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一的第1题。
(1)练习第l组。
①学生独立完成,要求竖着做。
②指名说说其中几题的口算过程。
③比一比几组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练习第2组。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指名说说其中几题的口算过程。
③比一比几组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可以先用几十除以几,再用几或十几除以几,算出得数。
2.口算下面各题。
480÷4
84÷2
46÷3
900÷3
180÷20
270÷90
280÷40
69÷3
75÷5
210÷30
420÷70
720÷80
3.笔算练习一的第2题。
(1)出示第2题,请学生读一读题目要求。
(2)学生独立思考估计一下每题的商,指名回答。
(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集体订正时,选择其中两题说说笔算过程。
提问:这几题都是几百几十几除以一个整十数,为什么商都是一位数?
(5)说说怎样笔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二,提高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6题
1.学生独立计算,完成表格填写。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张表,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观点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
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可适时点拨,使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算式中的“商不变的规律”。即:被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除数也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三,完成思考题
1.指名读题,说说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2.每四人一组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再同组内交换意见。
3.组织全班交流(如果第一次转换发生在5时以后,则转换的次数是600÷30=20;如果第1次转换恰好发生在5时,则转换的次数是600÷30二20,20+1=21)。
四,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一的第3、5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教学反思:
第四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练习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练习
姓名
一、列竖式计算
(1)135×45=
108×25= 54×312= 47×210=
(2)138×54=
126
(3)437×28=
(4)406×23=
(5)46×589=
(6)24×126= 8×89=
×403= 208×23=
×56=
×678= 623×32= ×24= ×57= 624×240= ×45= 85×255= ×137= ×78= ×8=5 ×530=
203 312 82 36 460 305 353 45 479
二、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336÷21
858÷39
372÷45
645÷32 432÷46 966÷23
980÷28
828÷36 689
888÷37 731÷79 618
三、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计算
300÷25
4000÷125
600÷25
3200÷50 400
1500÷250
2000÷125 9000÷34 ÷88 240÷25 ÷25 ÷125
第五篇: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练习课》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平均数练习课
课型: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会审题 第45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并板书课题。
二、完成书上练习。1.练习八第5题。
学生独立思考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2.练习八第6题。
先让学生看图回答第(1)题,明确:平均每个小组植树的棵树在6棵和10棵之间。
再让学生看图进行估计,并通过计算检验。
组织交流,让学生具体说说估计一组数据平均数的方法,以及这样做的理由。3.练习八第7题。
引导学生讨论:题中的5个橘子是怎样得到的?任意取出5个橘子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可以根据任意取出的5个橘子质量的平均数,来推算一箱橘子的质量?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交流。
说说算出的一箱橘子的质量表示什么,它与这箱橘子的实际质量有什么关系。4.练习八第8题。
先让学生说说表中的数据表示什么。甲、乙、丙三人在这6场比赛中各上场多少场,怎样比较三人在6场比赛中的表现。
学生分别口算出三人每场比赛得分的平均数。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5.练习八第9题。
先读一读第53页的“你知道吗”,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比赛时是怎样计算选手成绩的,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出示题目,找出7位评委评分中的最高分和最低分,按规 则算出吴萌诗歌朗诵比赛的最终得分。反馈交流。
算一算,如果不用这一方法计算,吴萌的平均成绩应该是多少分。说说两次计算的成绩相差多少,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6.练习八第10题。
先让学生根据记录的数据算出平均数,再和小组里的同学比一比,看自己每天做家庭作业所用的时间在小组里所处的位置。
组织交流。
三、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