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 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9:2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世说新语 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世说新语 教学设计》。

第一篇:世说新语 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背诵两篇短文。

2、过程与方法: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教学难点:注意古今词义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四、课型:新授课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流程:布置预习,课文导入,阅读朗诵,整体感知,字词分析,重点解析,课堂总结,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具体的教学环节如下:

课时一 课前预习

1、熟读课下注解,结合课下注解尝试自己翻译

2、熟读文言文两则 ·文言文文学知识介绍

1、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你了解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而培养语感的第一个好方法就是诵读。“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2、停顿(句间停顿/句内停顿)(1)主语/谓语(2)谓语/宾语(3)宾语/补语

—— 补语可以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性状的程度、状态等(4)句首关联词(夫、盖、且、若夫、至若)/

3、文言词汇(1)古今异义(2)通假字(3)词类活用(4)一词多义

(5)专有名词不翻译(国名、年号、地名、官名、史实)

*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朝、汉(西汉/东汉)、三国(魏/蜀汉/吴)、晋(西晋/ 五胡十六国东晋)刘 南朝(宋/齐/梁/陈)北朝(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国 赵 宋朝(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

3、文言句式

(1)判断句...,...(是)(2)省略句

(3)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4)被动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

2、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3、《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读,注意在原文中划出朗读节奏。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节奏。

三、研读课文,领会主旨

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义。

—— 要求学生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2、联系上下文,“儿女 ”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 明确 儿女,指子侄辈。现在专指儿子和女儿。

四、走进文本,品味妙处

1、学生分组探究问题。

(1)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 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2)《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 明确:营造出温馨、愉快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3)“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 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4)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韩愈的《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五、知识梳理,检验提高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那时李膺名气很大,担任司隶校尉的职务。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名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去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看门的官吏说:“我是李膺的亲戚。”通报了以后,上前坐下来。李膺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膺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局促不安。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 —— 《咏雪》一文写的是东晋谢家子弟咏雪的故事,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文化生活的画面,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了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2、作业布置:

课时二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几千年来“人无信而不立”、童叟无欺的故事不断地熏陶着我们。老祖宗们反复地告诫我们,诚于中必信于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得诚实无妄、信守诺言、言行一致,也就是我们必须讲诚信。当然在为人处世中,我们还得讲礼貌,因为这样更能使自己受到别人的尊重,为自己迎得别人的信任。还记得歌德曾说过的话吗?“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镜子。”礼貌待人对于个人来讲是一个人内在美的体现,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一篇与“信”“礼”相关的文言文。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读,掌握字词音。

3、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解自主翻译课文。

三、研读课文,领会主旨

1、教师点拨指导重要字词句并联系相关成语(1)特殊字音:尊君在不(fǒu,通“否”)(2)特殊词义

期(约定)日中

——(成语)不期而遇

入门不顾(回头看)

——(成语)顾影自怜

相委(丢下、舍弃)而去(离开)——(成语)委肉虎蹊

去危就安 ③不同称谓: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君、尊君: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3)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足下⑦令郎⑧老朽⑨麾下

敬词有③④⑥⑦⑨

谦词有①②⑤⑧

四、走进文本,品味妙处

1、合作探究问题

(1)本文提到了几个人?写了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怎样的呢?

—— 明确:

人物:三人(陈太丘、太丘之友、陈元方)

起因:

①期日中,过中不至 ——说明不守信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

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到后不见太丘,这是客人“发怒”的原因

③门外戏 ——因此与客相遇,这是对话的由来,同时交代了地点

经过:

①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属于信息交流性质,作铺垫用。

②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

结果: ①客人下车引之——表示认错

②元方入门不顾

(2)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是对别人的尊称;“家君”是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3)“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词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友人与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他不但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责怒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词严的批评后,他“惭”且“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就改的精神。

元方先指出“友人”失约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恶意攻讦,是没有礼貌。(4)你怎样评价元方和友人? ——明确:

元方:明事理,懂礼仪,伸张正义,落落大方。友人:不守信用,不懂礼貌,但知错就改。

(5)我们常说晚辈必须尊敬长辈,彬彬有礼,那么你觉得结尾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认为元方并非失礼。理由是:元方年仅 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五、知识梳理,检验提高

1、【拓展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①。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②。

【注释】①折枝:使树枝弯曲。②信然:确实这样。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有一次和一些小孩儿出去游玩,看见路边的李树挂了很多果,压弯了树枝,小孩儿们争先恐后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别人问他,他回答说:“树长在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拿李子来一尝,果真是苦的。

2、多媒体播放反映校园生活的一段小录像或一些照片,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正误,从而学会在生活中运用“信”与“礼”来正确地待人接物。

—— 正确的待人接物方式须注意以下几点:

1、说话时态度要诚恳和气,语言要文明得体。

2、要能做到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3、要诚实无妄、信守诺言、言行一致。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 —— 《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7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了他的聪敏过人,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说明了“礼”与“信”的重要性,也告诉人们做人要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我们中学生在学习古文化的同时也要自觉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诗书陶冶自己,用诗书提高自己。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恶语伤人六月寒”,粗鲁无礼的话语会伤害他人的情感和自尊,使人听后感觉像严冬一样寒冷。所以讲礼貌还要注意说话时态度要诚恳和气,语言要文明得体,记住“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不论对方身份地位如何,不论对方与己的亲疏关系如何,都要能做到彬彬有礼,否则,就会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当然,课文还教会了我们“诚信”。这对相隔千年后的今天,是十分有用的。联系生活,生活中我们一不小心就容易买到假冒伪劣商品,这就是产家或卖家不讲诚信,带给我们的烦恼;从大处看,我国已加入了市贸,我们必须遵守商业规则,而这商业规则的基础便正是“诚信”;从远处看,同学们是新世纪的一代,未来是属于你们的,做一个现代人、世界人,是时代、社会的要求。在此,老师想借这篇文言文把“诚信”二字送给大家,希望大家能把此作为自己的人生座右铭,时刻警醒自己:与人相交往,自己首先保持诚信;朋友之间,彼此以诚信相待,同心相知,彼此信任。

2、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二篇:《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二、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三、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教学设计: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导人: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诵读课文: 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一、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二、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作业:

一、完成课后练习

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小结: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篇: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两则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2.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4.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背诵短文。

5.《世说新语》作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鲁迅语),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重点 难点

重点 :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背诵课文。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延伸阅读法。

第一课时 《咏雪》

导语设计

1、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教师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选自这本书的《咏雪》。(板书文题)

2、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学生齐读注解①,教师补充。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自主学习:研读《咏雪》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2.把学生分为9组,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

[内集]家庭聚会。内,指家人。集,聚集。[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讲论

第一单元

第5 页

文义]讲解诗文。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紧)[欣然]高兴的样子。[似]相似,像。[差(chà)]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不如,比不上。[因]由于。傅fù 俄é而 雪骤zhîu 欣xīn 然 柳絮xù 奕yì 凝níng 哉zāi

朗读停顿: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合作探究:

1、分析课文层次结构: 一层()交代谢家咏雪的背景。

二层(2—4句)交代咏雪第一句话。

三层(最后两句)对儿女们的回答。

第一部分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寒雪日、内集、谢太傅、讲论文义

2、学生分组探究问题。(1)各组提问。

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2)教师归纳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3、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

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雪骤”的作用是什么?为下文的咏雪作铺垫

文中的这一家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下聚会的?从哪里看出来?(融洽欢快轻松)(内集,欣然,大笑)

第一单元

第6 页

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古代“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之“儿女”则专指子女。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句,如韩愈《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④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⑤归纳主题:《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练习反馈:

1、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2.请闭上眼睛,想像眼前就是纷纷扬扬、飘飘洒洒的雪花,雪花飘起来了。假设你也参与了当时的讨论,请用以下文言句式再写出一两句,对纷纷扬扬的白雪作生动的描述。

曰:“

差可拟”或者 曰:“未若 ”

第一单元

第7 页

⑴“撒糖空中差可拟。” ⑵:“未若槐花迎风飘。”⑶“未若鹅毛当空舞。” ⑷“棉絮纷飞差可拟。”⑸“未若梨花漫天飞。”

⑥“未若天仙散百荷。” ⑺“樱花飘落差可拟。” ⑻“未若玉屑静静落。”⑼“未若白蝶翩跹舞。”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研读《陈太丘与友期》。学生朗读课文,自行疏通文意;提出阅读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研讨解决;背诵课文;归纳借鉴本文的写法和语言特色,积累词语。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取水里。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自主学习:

1、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讨论、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

[期行]约定同行。期,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期,约定的时间。日中,正午时分。[舍(shě)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乃]才。[时年]当时的年龄。[戏]嬉戏,玩耍。[客]客人,指朋友。[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委]丢下、舍弃。而去(离开)。[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不:(fǒu)同否,表疑问。[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无信]不讲信用。[引]拉。[顾]回头看。哉(zāi)哉,语气助词表示感叹。本句表示强烈愤怒的感情。【朗读停顿】

2、选两个学生复述课文,注意情节的完整和故事的核心内容,其他同学点评。

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合作探究:

1、分析陈太丘与友期的结构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交代事物的发生

第一单元

第8 页

第二层(第二自然段)事件的发展,突出主要人物元方

第三层(第三自然段)事件的结束,友人惭而元方“入门不顾”

2、师生互动,研讨课文,背诵课文

各小组提问,教师归纳所提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

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

(2)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文中的三个人物的行为——陈太丘?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陈太丘:太丘舍去——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文中交代“元方时年七岁”的目的是什么?(或用意是什么?)

交代元方年龄幼小,为下文设下伏笔,从而突出其年幼机智、聪明、明礼、诚信。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⑶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4)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有同学查阅相关资料,获知友人是比陈太丘官高两品的官员,平素对陈太丘傲慢无礼。(5)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6)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这是开放性的问题,可肯定,也可否定。认为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低劣,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

第一单元

第9 页

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7)从这则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

(8)归纳主题:《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表现了元方守信识礼,聪明机灵。

(9)有关中外名人讲诚信的名言警句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高尔基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英]赫伯特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法] 谚语 练习反馈: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友期行 约定 .不期而遇

下车引之 拉

.引吭高歌 放开 .2.翻译下列句子。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①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敬词有③④⑥⑦⑨ 谦词有①②⑤⑧

4.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B)A.诲女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罔 . C.路转溪头忽见 .

太丘舍去 .去日苦多 .太丘舍去 .舍己为人 .

离开

入门不顾回头看 .瞻前顾后 .

则是无信诚实,讲信用 .信口开河随意、随便 .

放弃 牺牲

第一单元

第 页

第一单元

第11 页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发言次数: 书写情况: 不过关的知识:

第四篇: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一、导入

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儿童的故事呢” 生1:(纷纷举手)司马光砸缸(生笑)

师:这个故事家喻户晓,假设你在场,面对掉在水缸里的孩子,你会怎么做? 生2:大家一起用力把缸推倒。生3:扔条绳子把他拉起来。生4:掷根木棍让他爬出来。

师:砸缸的司马光是机智的,同学们能不局限于故事本身,有自己的创见更机智。今天我们就随着南朝刘义庆再认识两个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是谁呢?请阅读《世说新语》两则。

二、品读《咏雪》

师:学习文言文重在朗读,请放声朗读《咏雪》(生放声朗读、师同时板书: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师:下面请同学把这句话读一遍。哪位同学先来试试。生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师:她读得对吗?(生点头)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2:谢太傅在大雪天里举办家庭聚会。师:喔,原来是根据文意读准节奏的。(板书:读准节奏)。下面请两人为一组再读课文,希望和这位同学一样读准节奏。(生再读课文,一生举手提问)

生3:文中的最后两句该如何去读准节奏?

师:这两句确实是全文的难点,要读准这一句,首先我们要弄清前面“与儿女讲论文义”中的“儿女”与今义是否相同?

生4:与今义不同,文中的“儿女”指的是侄儿侄女,即谢安的哥哥的儿子和女儿。

师:谢安何许人也?

生4:谢安是东晋名士,曾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师:喔,文中的“公”原来指的就是鼎鼎有名的谢安。那最后两句话又是介绍谁的?请用自己的话讲出大意。

生5:那个兄女就是谢安哥哥谢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师:根据文意便可读准节奏,下面谁来攻破这两句? 生6: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师:好,攻破了难点,有谁来挑战全文?(生陆续举手)

生7:读全文(摇头晃脑)。(生笑,给予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的掌声是对这位同学最高的肯定。你觉得他哪些地方读得最好?

生8:全文的节奏他不仅把握得比较好,而且他读得很是沉醉。

师:噢,高山流水遇知音,你很善于倾听。确实这位同学不仅读准了节奏,而且还读出了音韵味。(板书:读出韵味)文言文,读准了节奏就读懂了一半,还有一半则需读出韵味。看来,这位同学已经读懂了《咏雪》。还有哪些同学想向他挑战,请再读课文,像这位同学一样摇头晃脑读出韵味来。

(生边笑边摇头晃脑地朗读)

师:下面就请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读出它的音韵味来,并简要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生9:(摇头晃脑)公欣然曰:“大雪纷纷何所似?” 师:你的朗读再现了当时谢安说话时的语气及神态,能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吗?

生9:大雪纷飞,谢安即兴提问,很有生活情趣。

师:说得好,你看,生活有多广阔,语文便有多广阔。(生笑)生10:我喜欢兄女的回答,“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把纷纷扬扬的白雪比作了轻盈的柳絮。

师:多有诗情画意。你知道哪些关于写“雪”的古诗词呢?

生1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师:这句诗写的是梨花呀?

生11:是以梨花喻冬雪。

师:聪明!看来这位同学平时善于积累。我也摘录了几首古诗词,请大家朗读,看看这些诗句中各是怎样写雪的。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树飞花。”

──韩愈《春雪》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 ──华幼武《春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张元所《雪》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陆游《夜大雪歌》

生12“这些诗句分别把雪花比作飞花、玉蝶、玉龙、天女散花,生动形象。师:那么大家见过雪吗?(生摇头)没见过,那给我们留下了更广阔的想像空间。想见见吗?(生齐答:想!)那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像眼前就是纷纷扬扬、飘飘洒洒的雪花,雪花飘起来了吗?(生闭上眼睛约30秒)下面假设你也参与了当时的讨论,请用以下文言句式再写出一两句,对纷纷扬扬的白雪作生动的描述。曰:“ 差可拟” 曰:“未若 ”

请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推荐一位中心发言人进行成果展示交流。(生分组讨论,师作行间指导,并参与一小组讨论)生13:生A曰:“撒糖空中差可拟。” 生B曰:“未若槐花迎风飘。” 生C曰:“未若鹅毛当空舞。” 生14:生D曰:“棉絮纷飞差可拟。” 生E曰:“未若梨花漫天飞。” 生F曰:“未若天仙散百荷。” 生15:生G曰:“樱花飘落差可拟。” 生H曰:“未若玉屑静静落。” 老师曰:“未若白蝶翩跹舞。”(仍有不少小组举手)

师:刚才我们同学们一起交流了九句,加上兄子、兄女们的两句,你认为哪句对雪花的描述最为贴切、生动、新颖?

生16:我认为还是兄子的那句话:撤盐空中差可拟。

师:你认为这句话对雪花的描述好在何处?

生17:盐和雪花都是白的,而且下落方式是相同的。而柳絮、棉絮,鹅毛,槐花等都是往上扬的,且颜色上有的是淡黄色,与雪的颜色和下落方式不大相似。师:这位同学很善于观察,抓住了盐和雪花的形似之处。有没有观点不同的?

生10:我还是觉得兄女的回答更为机智,柳絮和雪花都有轻盈的特点,都是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的,而且具有美感。

师:柳絮和雪花具有神似之处。对雪花最贴切的描述往往是形似和神似的统一。

生18:我觉得生C的“未若鹅毛当空舞”比兄子、兄女的回答都要好,因为这句不仅形象,且有气势。(生鼓掌)

生19:我觉得老师的“未若白蝶翩跹舞”最为贴切、生动,具有美感,且富有诗意。师:是吗?我觉得同学们写的也不错,你看,“未若鹅毛当空舞”,不仅形象,且有气势,还有“未若梨花漫天飞”,岑参就有一句名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他就是以梨花比喻冬雪。下面,大家就带着这种美好的想像去朗读《咏雪》。

(生带着想像朗读《咏雪》)

三、赏读《陈太丘与友期》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篇,请大家评评我是否读准了节奏,读出了韵味?

(师朗诵《陈太丘与友期》,读后同学们热烈鼓掌)生1:一个字:好!(生笑)生2:老师有一处读错了:“尊君在不”中的“不”应读“”,老师读成了“”,(马上有生举手)

生3:这里应读成“”,注释中说这是一个通假字。

师:谢谢两位同学的质疑与解答。下面就请大家自读《陈太丘与友期》,读中质疑(板书),在书上将疑难点进行圈点勾画。(生自读课文)

师:下面请4人为一组合作学习,质疑解惑。小组内解答不了的请另推荐一个中心发言人作好记录,提出问题全班讨论。(生分组讨论)

生4:我们这一组对文中的后两句不太懂,友人“下车引之”要做什么?而元方又为何“入门不顾”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非常有价值。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放在这里,待会请大家来解答。在疏通文义方面还有疑问吗?(生摇头)

师:真没有?可我对文中的“尊君”、“君”、“家君”不太明白。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呢?谁来告诉我?

生5: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君是对对方的尊称,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师:看来是真懂了。下面请大家分角色来朗读全文,一生读叙述性语言,一生扮演友人,一生扮演元方。(生分角色朗读)

师:听了刚才的分角色朗读,东汉时期机智过人的元方仿佛历历在目。刚才有同学问:友人“下车引之”要做什么?元方又为何“入门不顾”,下面就干脆来个角色串演,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辨(板书:读后思辨)。两人为一组,自由组合,一人扮演元方,一人扮演友人,将两人的对话表演出来,也可以改编对话,甚至还可以创编结局。要求:对话中要体现元方的机智,可以文言与白话夹杂。(生纷纷下位自由组合进行排练)

(第一组上场“一人当解说,一人扮演元方,一人扮演友人)

解说:陈太丘与朋友约好了同行,说好了中午见面,已过中午,友人未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友人才到。元方当年七岁,在门外玩耍,友人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答:“等你等了半天不来,已走了。”友人便发怒说道:“真不是个东西,与我说好了同行,却丢下我一人走了。”元方说:“你与我父亲约定的是中午,中午过了你还未到,则是不守信用。对儿子骂父亲,则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过来握住他的手说:“刚才是我的不是,对不起,对不起。”于是元方便带领他去见他的父亲了。(生鼓掌)师:这一组的表演回答了友人为何要“下车引之”,并将结尾的“入门不顾”给予了创编。下面还有没有将文中对话进行改编的,如面对友人的“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还会有怎样机智的作答呢?

(第二组上场:一人扮演元方,一人扮演友人)。生甲:尊君在不?

生乙:待君久不至,已去。生甲:(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生乙:家君是非人,君与家君同行,君岂不非人哉? 生甲:(惭)小小年纪,机智非凡,佩服佩服。生乙:哪里哪里。

(生大笑,长时间的鼓掌)

师:对于刚才的两组表演你喜欢吗? 生6:第一组表演创编结局,让我们意识到要讲信用,同时要学会宽容,给人以改过的机会。生7:我更喜欢第二组的表演,改编对话,充分体现了元方的机智。师:刚才的两组表演,都非常精彩,我觉得不仅表现了大家在才学方面和文中元方一样机智,而且在品行方面比古人更胜一筹,(生笑,长时间地鼓掌)

四、朗读背诵 师: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根植于我们的心灵,伴随我们成长!下面请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加以背诵。(生自由朗读背诵)生1: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生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生3:背《咏雪》全文(生鼓掌)

五、激趣探究

今天的课堂上涌现了一批聪颖机智的同学。但是你知道七岁的王戎为什么在大家竞相摘吃李子时而他却不为所动吗?你知道十岁的孔文举面对别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如何机智应答的吗?你知道时年九岁的徐孺子是怎样一鸣惊人的吗?请走进《世说新语》!走进古诗文!

第五篇:《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顺畅翻译全文,并能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2、领悟故事情节所包含的积极意义: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3、引导学生学习评价人物。

教学难点

1、个别重点词句的翻译。

2、本故事所包含的诚信道理在今天市场经济社会中的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还需要诚信吗?如:朋友相处,商业营销,企业动作??各位同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围绕“诚信”阐述自己的观点,比一比,看谁说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涉及诚信的文章——《(世说新语)两则》〈板书〉

二、问题再现

1、小组间交流,自学中遇到哪些需要识记的生字词。

2、释题:《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也记载有一些古人的正道直言,善行美德的故事。《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练含蓄而又隽永传神,对后世小品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三、知识拓展

1、朗读。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辨形。男女生比赛齐读。

2、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3、提示重点词、句。(放幻灯片)

期:(古义)约定、(今义)星期。不:现写作“否”,表示不。引:拉。过:超过。顾:回头看。委:丢下、抛弃。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去。(如注意省略的成分)

2、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1〉、四人小组结合课文注译进行翻译,并派代表向其它小组质疑。

〈2〉、师明确这则译文及重点词。

四、能力提升合作探究,研讨质疑。

1、友人末到,陈大丘就独自走了。你是陈大丘,你会怎么做?(可以选择陈大丘那样“舍去”,因为友人不守时,也可以选择再等等或打电话问明情况,表现你的态度)。

2、哪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当父母问年仅七岁的元方“尊君在下”,元方不是简单的回答“已去”,而是详细地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当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与人其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义正严辞地进行驳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些都表现了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如何看待元方这个“时年七岁”的孩子?(人物形象往往通过语言,行动的描写地表现。元方驳斥“友人”并“入门不顾”,可见他对无信无礼之人的态度。由此可见,从小就做一个守时守信有礼的人)

4、“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如答失礼,理由可参考:元方批评友人无理,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是有错,也应以礼待之。如答不失礼,理由可参考:友人失约在先,是无信;友人骂元方之父,是无礼;对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

五、当堂训练

1、下面短文,也出自《世说新语》,与《期行》进行比较阅读。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区伯曰:贼既至,谓巨伯曰:“远来相视,于令吾去,败以求生,岂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君至,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义,而入有义之国!”逐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谈一谈荀巨伯是怎样的一个人?

2、围绕对课文中所阐明的主旨——“诚信”,联系社会现实,结合生活实际以“诚信”为题材写一段话。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重点词句的翻译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咏雪》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播放《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

二释题:

1先指名让学生介绍

2教师再放幻灯片 ,进行补充说明

《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三、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点评。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4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分组讨论 质疑体会

教师导学

1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2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b.“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c.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d.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e.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五、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五、运用比喻 想像写作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

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六、教师小结及作业的布置。

1教师小结

2布置作业

(一)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二)搜集古人咏雪的诗句

(三)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设计

《世说新语》咏雪

形似——神似

比喻

美的意境

第二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先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再逐渐地引入课文)

1、“诚信”和“礼貌”是我们在生活中常提及的两个词,是否有同学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你对它们的认识理解呢?

2、总结学生发言,由此导入新课:

是的,几千年来“人无信而不立”、童叟无欺的故事不断地熏陶着我们。老祖宗们反复地告诫我们,诚于中必信于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得诚实无妄、信守诺言、言行一致,也就是我们必须讲诚信。

当然在为人处世中,我们还得讲礼貌,因为这样更能使自己受到别人的尊重,为自己迎得别人的信任。还记得歌德曾说过的话吗?——“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镜子。”礼貌待人对于个人来讲是一个人内在美的体现,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一篇与“信”“礼”相关的文言文。

二、口头表达活动:

那么,谁能讲讲这则小故事?(讲故事,不是翻译)(教师进行评价 )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放录音(或师范读)。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正音,辨形。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争取读熟。

4、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并纠正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四、疏通文意

1、生译为主,师提示重点词、句。(放幻灯片)

期:(古义)约定、(今义)星期。不:现写作“否”,表示不。

引:拉。 过:超过。顾:回头看。 委:丢下、抛弃。

2、〈1〉、小组成员结合课文注译进行翻译,并把不理解的词句勾画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2〉、师生共同明确这则短文的重点词句,并识记。

五、分组讨论 质疑体会

师预先准备,与学生的质疑相结合。

〈1〉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假如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可以选择陈太丘那样“舍去”,因为友人不守时,也可以选择再等等或打电话问明情况,表现你的态度)。

〈2〉哪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当父母问年仅七岁的元方“尊君在下”,元方不是简单的回答“已去”,而是详细地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当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与人其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义正严辞地进行驳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些都表现了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如答失礼,理由可参考:元方批评友人无理,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是有错,也应以礼待之。如答不失礼,理由可参考:友人失约在先,是无信;友人骂元方之父,是无礼;对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

〈4〉假如第二天陈太丘与友人见面,请设想一下,他们俩各自能说些什么?(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做答,言之成理即可)

针对上述问题及质疑采用多形式解答:问题1、2由小组内成员自行讨论解答:问题3、4、5、师指导生解答。

六、美文共赏活动(拓展延伸)

下面短文,同出自《世说新语》。与《期行》进行比较阅读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七、一文一诗活动: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之习乎?——孔子(让学生识记)

八、小结

比较两篇文章在内容上的异同:

《咏雪》描写了人物群像,

侧重表现了谢道韫的文采。

与孩子有关

主要描写了元方,侧重表现了

元方的懂礼识仪,聪明刚正。

九、布置作业

课本剧表演活动

课外小组成员根据《期行》的内容,适当分配角色,自编台词,编排课本剧。(目的:深入体会文章主旨,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3

知识目标

1、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重点)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难点)

情感目标

学习古人的智慧,培养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第一课时《咏雪》

学习目标

1、朗读文言文,了解文言大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讨论分析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学习摹景状物的手法。

3、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分类积累,疏通文意

1、自读课文,根据文意读准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重点字词解释:

①内集:家庭聚会②儿女:子侄辈③俄而:不久,一会儿。

④欣然:高兴的样子。 ⑤未若:不如,比不上。 ⑥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2)重点句子翻译: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的漫天飞舞。

3、学生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教学备注】

‖学法指导‖

文言文朗读停顿的“两个原则”:

1、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

2、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把一句话分成几个意群,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教学提示‖

本文篇幅不长,疏通不难,可以在串讲中明确重点文言字词,加深记忆。

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体会写法

1、文章开头一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涵盖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3、“咏雪”的过程中,文章特别记载了两个人的咏,即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对其中哪一个更欣赏?为什么?

“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柳絮比盐更像雪。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强,有美感,这是“撒盐空中”所缺乏的。“撒盐空中”比喻了雪的颜色。

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教学提示‖

通过质疑,让学生感受谢家的浓厚的雅致氛围,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讨论交流解决难点。

目标导学三:运用比喻,想象写作

1、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几句咏雪的名句。

“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

咏雪的名句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2、学生尝试运用比喻,想像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师生共点评!

‖教学提示‖

让学生积累咏雪名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提示‖

此题意在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说的答案有可能五花八门,教师要多加鼓励,培养孩子的兴趣。

三、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本节课的设计,在理念上有学生意识,涉及的问题都是在学生精神需要的基础上引导、发现。找到了学习语文的大规律:从整体感知到局部深入、从内容到语言的方式,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和层进性。

不足之处

解析课文和指导朗读时经历牵掣过多,时间分配欠佳,导致后面的诗文拓展无时间解决,

第2课时《陈太丘与友期》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课文。

2、学会用自己的观点评析文中人物(元方,父亲的友人)。

3、从故事中学习做人的道理,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做一个诚实守信、正直宽容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跟别人约定。假如有一天,你和同学约定星期天上午九点到公园玩,可是到了时间他还不来,你会怎么办?(1—2名学生作答)古人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看看古人是如何处理与人约定的事情的。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自读课文,根据文意读准节奏。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请同学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内四人讨论合作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记下来。

3、强调重点词语:

(1)与友期(约定)行(2)门外戏(玩耍)(3)太丘舍(放弃)去

(4)相委(丢下、舍弃)而去(5)尊君在不(通“否”)

(6)下车引(拉)之(7)入门不顾(回头看)

(8)则是无信(信用)(9)去后乃(才)至

4、试着将下面这个句子补充完整。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我父)待君久不至,已去。”

【教学备注】

‖教学提示‖

把课堂的主动性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真正让学生享受做课堂主人的乐趣。

目标导学二:分组讨论,内容解读

1、“尊君”、“君”、“家君”各指什么?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今天的“您”。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2、文中有几位人物?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陈太丘:严格遵守约定,不姑息不守信的人。

友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率直方正,聪明机灵,懂得维护父亲的尊严。

3、你认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

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学法指导‖

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使用敬辞和谦辞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教学提示‖

老师引导学生积极争辩时,不一定要求统一对问题的认识,尤其是对人物的分析,要从多角度进行展开。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积累名言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做言而有信的人。

——我们要懂礼仪、语言文明,学会尊重他人。

——要知错能改,善于反思自己的缺点错误。

——我们要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

——为人要方正,办事光明磊落,敢于坚持原则。

2、请你说出一句或几句有关“礼”、“信”的名言警句。

(1)有关“礼”的名言警句。

a、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b、不知礼,无以立也。(孔子)

c、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d、礼让一寸,得礼一尺(曹操)

e、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歌德)

(2)有关“信”的名言警句。

a、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b、祸莫大于无信(傅玄)

c、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以不信接人,妻子疑之。(杨泉)

d、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学法指导‖

结合课文内容谈启示可从不同角度入手。就本文而言,角度有:友人不守信,友人知错就改,友人不守礼;元方拒绝友人的道歉,等。

三、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

友人:问、怒、惭、引之——暴躁易怒,知错就改

元方:答、曰、入门不顾——明白事理、直言不讳

(对话展示人物性格)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自学中出示具体的要求;建议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向同学或老师求助,学会合作;在问题探究中,再协作商议完成老师所给的三个问题。

不足之处

设计了较多的拓展及训练,因此拖延了课时。诸如对古代称呼的补充介绍直接放到解词中几句话带过,或者放到作业中让学生去找。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当堂背诵,这样效果就更好了。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正确朗读短文,背诵短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大家打开课本《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多媒体显示)

三、诵读

1、生自读

查阅字典,看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根据内容的不同、语言习惯,看在那些地方需要停顿。

2、字音学习

3、断句分析

4、听范读录音

5、生齐读

四、理读

1、理解大意

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然后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2、梳理内容

按记叙文六要素分析短文内容。

3、用自己的话复述短文

五、品读

1、默读思考,分组讨论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一个更好?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 “乐”等词语营造出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你觉得文中谢氏家族的哪个人最有意思?

2、问题讲解

1)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3)谢安————慈和 、大度 、有生活情调。谢朗————粗率。谢道韫————聪慧 、自信。

课后小结

畅谈收获,背诵短文。

课后习题

1。假如你也参与了当时的讨论,请你再写出一两个比喻句,对纷纷扬扬的白雪作生动的描述。

2。课外阅读《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5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因为有了《论语》,我们方知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精神;因为有了《三国志》,我们方能知道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神机妙算”;因为有了《离骚》,我们才悟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赤诚……走近古诗文,亲近古诗文,让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人交谈。

学习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咏雪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下雪了,你们最爱做的是什么呢,堆雪人?打雪战?现在我们来看看古代文人的家庭在雪天都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的生字注音。

骤(zhòu)絮(xù)奕(yì)谢道韫(yùn)

2.积累下面文言字词。

儿女: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欣然:高兴地。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不如。

因:凭借。

3.文体知识

古代小说就是相对于非现代小说类而言的小说著作。它的特点:一是来自民间;二是内容庞杂,包罗万象;三是形式短小;四是雅俗共赏。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将古代小说分为六类: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辩订、箴规。

4.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Yǎn]州刺史。爱好文学,常招纳文士集于门下。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笔记小说。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主要记叙魏晋时期的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将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听录音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交流点拨】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白雪/纷纷/何所似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5)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2)状语后置句:撒盐空中差可拟(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二)深层探究

自由朗读课文,参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交流点拨】营造了和谐、温暖,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

2.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交流点拨】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交流点拨】

(1)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可以用“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来比喻雪。

(三)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咏雪

交代背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咏雪: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撒盐空中(笑)欣赏赞扬

(考题)兄女:柳絮因风起(乐)道蕴才气

补充无弈之女

评价身份之贵(侧面衬托)

凝之之妻

五、拓展延伸

请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交流】1.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2.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4.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群《对雪》

第二课时陈太丘与友期

一、新课导入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中就记录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读准下面这些字的音。

不(fǒu)惭(cán)

2.请你解释下面这些文言字词。

①期行:约定同行。

②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

③乃:才。

④则:就,便,那么。

⑤顾:回头看。

⑥君:对别人的尊称。

⑦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⑧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⑨尊君在不:“不”通“否”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听录音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2.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交流点拨】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陈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二)深层探究

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思考下列问题。

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

【交流点拨】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

2.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交流点拨】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交流点拨】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交流点拨】

(1)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2)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小结】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有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真正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三)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开端期行——不至——舍去——乃至

发展父友:问

元方:答针锋相对

高潮父友:怒——非人哉据理驳斥

元方:曰——无信无礼正直不阿

尾声父友:下车引之聪慧明理

元方:入门不顾

五、拓展延伸

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

【交流】1.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2.民无信不立。——孔子

3.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4.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5.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6

一、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和课文翻译情况。

二、归纳总结

1、让学生讨论,找出自已认为重要的字词,教师补充强调以下字词重点:内集、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骤、欣然、差可拟(差、拟)、未若、因。

2、古今异义

(1)与儿女谈论文义(儿女: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古义,凭借;今义,因为)

3、特殊句式

(1)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

(2)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判断句,用也表判断)

三、探究性学习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融洽、温馨、轻松、欢快等

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结合课后练习四)

(1)撒盐空中差可拟(雪的颜色和下落姿势和盐相近,简单直白,注重形状的相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风趣灵动,有春天的生机,富有诗意和意蕴,形神兼似)

3、谢太傅对两个比喻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你认为他比较赞同哪一个?

赞同兄女谢道韫,后文对其身份的补充,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其赞赏谢道韫的聪明才气。

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课文

五、课堂作业——翻译下列加点的字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俄而雪骤。

3、公欣然曰。

4、撒盐空中差可拟。

5、未若柳絮因风起。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2.了解古代聪慧机敏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并能联系实际谈谈给自己的启示。

3.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二、重难点突破

1.重点: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突破方法: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3.难点:针对文中内容,谈谈自己的见解。

4.突破方法:采用品析法、教师点拨法等理清行文思路,理解作者的情感,从而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2.学法:合作探究式学习,结合学习文言文时用到的勾画法等,培养解决学习文言文问题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习《咏雪》,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问句,理解文意。

2.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

3.组织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习导入

1.导入

同学们,在严寒的冬天,当花儿小草都躲起来了,当大雁小鸟都回家了,我们最期待的是什么呀?(学生:下雪),对啊,雪花是冬天送给我们的一份大礼,同学们能来说说你眼中的雪花是什么样的吗?最好能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文中的两个小伙伴是如何形容雪花的?谁的说法更胜一筹呢?

2.检查课前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絮、骤、奕、傅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3.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结合课前预习,哪位同学能介绍下作者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

1.听录音,思考以下问题: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中包含了哪些内容?

自由朗读完后,学生齐读,齐读完后请一位学生再读这句话,注意断句。

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

学生小组合作研讨,教师适时予以指导并讲解。

1.文中的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2.谢太傅和作者更赞赏谁的诗句?你是根据什么作出判断的?

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雪的诗词句呢?

4.齐读课文

六、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3.学习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品格。

(二)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习导入

1.我们昨天了解到了谢道韫这样一个聪明的少年,其实这样的小才子还有很多比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等等,今天老师再向大家介绍一位古代少年,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吧。

2.预习检测

(1)同桌间诵读并翻译课文,相互交流合作

(2)解释下列词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下车引之、入门不顾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

1.再读课文,看看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本文描写了几个人物?重点描写的是谁?

3.文章是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的?

4.人物语言能够反映人物性格,那么友人、元方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呢?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

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又没有定下具体时间,怎么判断是否迟到呢?

2.文中的“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3.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4.齐读课文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8

教学目的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三则短文所讲的内容和表现的主旨。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理解三则短文所讲的内容和表现的主旨。学会翻译古文,变单为双,联想推敲补充省略调整词序,语句通顺忠实原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阅读三则短文,查字典,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课选了三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世说新语》当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逸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2、导语

本课选了三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三、正课

1、朗读《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请学生翻译课文,并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1)时李元礼有盛名:时,当时。有盛名,名气很大。

(2)诣门者:诣,前往,到。

(3)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先君,祖先。师资,老师,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有关“礼”的问题。

2、提问:“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什么意思?孔融为什么要说“想君小时必了了”?

讨论并归纳:“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的时候聪明,长大了不一定有出息。孔融也按陈韪的话推理,你现在不怎么样,推想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明。用反过来推理,批驳了陈韪对他的评价,讨回了自己的尊严,并使对方难堪。表现了孔融少年时的聪明机智。

3、朗读《陈太丘与友期》。请学生翻译课文,并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1)陈太丘与友期:期,约会,约定时间。

(2)太丘舍去:舍去,不再等候而走了。

(3)尊君在不:尊君,令尊,你父亲。不同“否”,没有。

(4)非人哉:不是人哪。

(5)下车引之:引,拉,表示好感。

(6)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4、提问: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1)不过分。因为元方认为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2)太过分。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5、朗读《魏武将见匈奴使》。请学生翻译课文,并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1)自以形陋:以,认为。形,外表。陋,丑陋。

(2)不足雄远国:雄,称雄,这里指震服别人。

(3)帝自捉刀立床头:捉刀,握着刀。床,古代的一种坐具。

(4)魏王雅望非常:雅望,高雅的风采。非常,不同一般。

6、提问:魏武为什么让崔秀珪代替自己?后来为什么要追杀匈奴使节?

讨论并归纳:魏武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节,自己认为长得丑陋,不足以震服别人。所以让相貌清朗而威重的崔秀珪代替自己接见匈奴的使节。

7、提问:这件事表现了曹操的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奸诈狡猾,残忍的性格。

四、小结

三则短文,故事简短而意深,很值得玩味。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9

活动目标

①感悟亲情、尊敬亲人,养成热爱家庭的情感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②养成爱思考、爱探究的兴趣和习惯。

③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做到有条理、有中心地说话。

④围绕一事一物写一篇作文,具体生动,融人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访谈、写作和评价

活动设想

学生写作的困难往往是缺少素材或不会积累素材,因此作文时有些同学要么搜肠刮肚、东拼西凑,要么仿写范文、编织故事,使文章显得干巴巴的,缺乏真情实感。本次活动指导将以此为突破口,交给学生搜集素材的方法,提倡说真话、诉真情。另据课程标准的写作评价建议,打算让学生对作文进行自评、互评,并在此基础上由学生推选代表讲评自选范文。教师仅在各阶段进行指导和最终进行评价。

课前准备

一、思考回顾

让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风筝》、《散步》、《诗两首》和《〈世说新语〉两则》等,理解亲情是人间最真挚而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浓浓的亲情不只在作者笔下,更萦绕在每一位同学身边。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家庭实际状况在“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和“妈妈的唠叨”三项活动中任选一项,再作具体的访谈指导。

二、访谈指导

①选择“老照片的故事”和“我家的一件珍品”的同学,应在作文前与父母聊一聊相应的话题。可以和父母一起翻翻旧相册,听他们讲讲照片后面的故事;可以找一找家中的某一件你感兴趣的物品,问问父母它的来历。

②选择“妈妈的唠叨”的同学,应静下心来听听妈妈唠叨的内容,和爸爸谈一谈关于“妈妈的唠叨”的话题。

三、谈话指导

①无论选择哪一项活动,在与父母交谈时都应该注意拟好谈话提纲。内容包括:向父母介绍本次语文活动的内容和访谈的目的;你需要得到父母哪些方面的帮助;了解家庭故事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询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故事涉及到哪些人,等等)。

②尊重长辈,文明礼貌,避免争吵。

③与父母交流自己的内心感受。

④做好访谈记录。

四、作文要求

①文从字顺,内容充实,文面工整。

②叙事具体,能体现亲情可贵,有真情实感。

③字数:600左右。

五、评改指导和要求

(让学生对作文的基本原则、要求和写作技巧有切身的体会,并自己发现作文的优点和问题,往往更能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所以,本次作文评价将在老师的指导下交给学生自行完成。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制定评分细则和对学生白评、互评的具体要求。)

1、根据作文要求确定评分细则(满分100分):

a.文从字顺,满分20分。(错别字2个扣1分,病句1句扣1分。)

b.叙事具体,能交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满分30分。

c.能体现出“我爱我家(人)”的主题,有真情实感,满分30分。

d.内容充实10分,文面工整5分,字数达标5分。

2、指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①自评:

a.朗读作文,发现和修改错别字、病句。

b.细心阅读,根据评分细则对自己的作文逐项评价。

C.写50字总评。

②互评:

a.四人一小组共同评改,每组四篇,要有旁批,有50字总评,有四人签名。

b.各大组挑选出范文两篇,并推选两人下次课讲评。

(范文选择不一定要最好的,可以选择大众化的,更有针对性;或者选择质量较差的,善意的指出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从中受益。)

3、学生讲评

(把作文讲评交给学生去做,一方面可以强化这种认识和体会,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但学生讲评成功与否,关键看教师有没有指导,指导是否到位。)

初次试讲,学生往往可能只是泛泛而谈,如“我觉得这篇作文文从字顺,内容具体,但有少量错别字”等,教师此时可以指导学生结合作文中的语句、段落进行评价,如“我觉得这编作文文从字顺,如‘……’一句就写得很美。”

课堂上,各大组主讲人总评之后,教师应组织和动员其他同学发表意见,补充讲评。

4、教师评价

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各班不同的情况,着重对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和作文评改、讲评过程进行评价,肯定作文前的有效准备,表扬认真评改的同学(尤其要表扬他们对自己、对同学负责的处事态度)。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3、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针对文中内容,谈谈自己的见解。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读课文前言,然后让学生说说古代有哪些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古代少年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咏雪》

(一)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1、先请学生介绍。

2、教师补充:

刘义庆(403——444),南宋人,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按照类书的形式编排,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世说新语》内容主要记述自东汉至东晋文人名士的言行,尤重于晋。所记事情,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精神风貌为主,作为史实来看,绝大多数无关紧要。书中表彰了一些孝子、贤妻、良母、廉吏的事迹,也揭露和讽刺了士族中某些人物贪残、酷虐、吝啬、虚伪的行为,体现了一些基本的评价准则。《世说新语》的文字,素称简洁隽永,笔调含蓄委婉。它没有铺叙或过多的描写,更绝少夸张之处。但寥寥几笔,却能表现出相当生动的人物形象。这是因为作者采取遗貌取神的手法,删落枝叶,抓住人物本身最有特征、最富于意味的动作和语言,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并且,它所记载的人物语言,大多是活的口语,使人如闻其声。

(二)诵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背诵。

2、全班齐背,再抽查个别学生背诵。

(三)疏通课文大意

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和《词语手册》,自己先把课文口译一遍,然后在班级交流,逐句请学生来翻译。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四)合作研讨

1、文中第一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文中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氛围?就此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明确:融洽、欢快、轻松。后一问要学生各抒己见。

3、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4、文中的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个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明确:言之有理即可。如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三、当堂完成课堂练习,并再次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背诵《咏雪》,并当堂默写。

2、文学常识回顾。

3、文中重点字词解释:内集 讲论文义 俄而 欣然 差可拟 未若

二、学习《陈太丘与友期》

(一)读课文,说大意。

1、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读至熟练为止。

2、让学生同桌合作,理解疑难词句,并口头翻译课文。

3、请一位学生说说课文大意。

4、之后班级交流,逐句翻译课文。疑难字词,教师加以强调。

(二)读课文,说人物。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集体揣摩对话的语气、语调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试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要求准确、流畅和有感情。

3、从文中任选一个人物,根据其言行举止说说自己的整体感受。

如:元方——聪明、懂得为人的道理。

(三)读课文,说语言。

1、默读课文,理解一些文言词语的含义。如:期、舌去、乃、尊君、不、委、家君、则、引、顾。

2、默读课文,理解一些文言语句的含义。

(四)读课文,说看法。

1、文中哪两个词语是全文的核心?(无礼、无信)

2、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借陈记义正辞严的斥责,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3、你认为文中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五)当堂背诵比赛。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反复诵读,争取当堂背诵。

4、理解、体会古人的某种家庭和亲情观念。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智慧、诚信做人的美德,言辞要高雅。

【重点】:

1、文言字、词、句的理解;

2、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

【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教具】:录音机、小黑板。

【教时】:一课时

【步骤】: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和聪明树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

是啊,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今天我们将把他们请到聪明树上,左边的聪明树是代表古代的聪明少年,右边的聪明树则代表同学们,回答问题准而多的小组就会上聪明树,望六个小组展开学习PK战。请同学们首先说出你所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并用一句话概括他们各自的事迹(孔融让梨、曹冲称象、曹植七岁做诗、司马光砸缸、王冕四岁画画、甘罗十二岁做宰相)像这样的少年我国古代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学习刘义庆所编的《世说新语》中的两则,再去认识两位这样的才女神童。(板书课题)

二、解题:《世说新语》是部什么书?“则”怎么讲?(抢答)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则”:就是“篇”,两则,就是两篇。

三、会听:放录音,听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抢答)

1、《咏雪》:写谢太傅一家人在雪天谈论诗文、咏雪。

2、《陈太丘与友期》:写七岁儿童陈元方对父亲失信的友人义正词严,用自己的聪明机智维护了父亲的尊严。

四、会学:检测预习(先学后教),小组可商量弄清答案再上台演板。任务分工:

第一组:做《创新夺冠》自主预习1—2小题;

第二组:做《创》自主预习3—4题;

第三组:做《创》自主预习第5题;

第四组:请两个同学分别口头复述两则故事内容;

第五组:做《创》实践运用2;

第六组: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见《创》实践运用3)

五、小组代表演板期间,全班齐读课文。若学生答案还未写完,其他学生就自由读背课文。

六、师生共同订正答案。

七、会问:质疑问难,还有没有不懂的字、词、句?若有,请提出来。

八、会说:自主、合作、探究,进一步研读课文。小组讨论任务分工: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第一组)(见课后习题一)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也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请分别指出来。(第一组)(见《课堂作业》第6题)

3、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个好?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再说几句咏雪的名句。(第二组)(见《课堂作业》第7题)

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第二组)(暗示赞赏之情)

5、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第三组)(无信无礼)

6、请同学们以文中的句子为依据,说说客人和元方的思想性格。(第三组)

客人:

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说明他言而无信;

B、“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说明他粗野无理,不讲礼节;

C、“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他诚恳认错,知错勇改。

元方:

A、对客人的一番义正严词可以看出,他聪明机智,很有教养,懂礼识义,同时也维护了家父的尊严,可见父子亲情浓厚。

B、“元方入门不顾”,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他的童真童稚。

7、探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第四组)

8、会讲:创新讲述,发展思维:大家都喜欢听故事,老师想请一个同学把第二个故事讲给我们听一下,不过你要想上聪明树就必须创新,试用陈元方或者友人的口吻来讲。(原来是第三人称,现在换成第一人称“我”来讲。)(第五组)

9、总结两篇文章的主旨和写作特色。(第六组)

九、拓展延伸:古人是很重视仁义礼智信的,那么,“诚信”“礼貌”对今天的我们还有用吗?请联系实际谈一谈你自己的认识。(提示:可以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多角度思考,如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师长朋友应该怎样?在考试的时候堂而皇之拿着参考资料是否就是“诚信”的体现呢?)

补充中外名人讲诚信的名言:

1、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2、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高尔基;

3、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4、人无信不立———孔子

十、会背:点生试背课文,争上聪明树。

十一、会演:创编表演课本剧,要求:

1、揣摩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及其思想感情,尽量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以艺术创编的方式,通过合理想象,对原故事人物、事件作合乎逻辑的丰富和补充,甚至改编。(两篇短文各选一组代表上就可以了)

十二、复习检测,夯实基础

抢答《课堂作业》1—3小题

十三、激情总结

今天老师有幸同大家一起认识了才华出众的谢道韫,明白事理的陈元方;老师更有幸的是培养了我们班上许多会读、会问、会背、会讲、会说的聪明学生!诚信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相信同学们今后一定会以信做人,以礼待人。

十四、作业:解释下列汉字在文中的意思,并根据这个意思找出相应的成语。比一比,看谁找得多。

例:期——约定成语——不期而遇(出示小黑板)

1、舍——舍弃成语——舍近求远

2、去——离开成语——

3、信——信用成语——

4、引——拉成语——

5、顾——回头看成语——瞻前顾后

十五、附板书设计

咏雪

交代背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咏雪:白雪纷纷何所似(考题)

兄子;撒盐空中(笑)欣赏赞扬

兄女:柳絮因风起(乐)道蕴才气

补充评价:无弈之女,王凝之之妻身份之贵(侧面衬托)

陈太丘与友期

交代期行——不至——舍去——乃至

开端父友:问

元方:答针锋相对

高潮父友:怒——非人哉据理驳斥

元方:曰——无信无礼正直不阿

尾声父友:下车引之聪慧明理

客人:无信无礼粗野暴躁知错能改

元方:聪明机智正直不阿懂理识义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高效课堂展示课,同学们预习充分,发言积极,配合默契;思考问题敏捷,讨论热烈,回答问题准确。小组分工合作任务完成较好。特别是激趣教学聪明树的设计较为恰当,激发了同学们及小组竞争的热情,正好扣了课文主题体现聪明才智少男少女的表现,课文课堂浑然一体。因此课堂教学认真研读课文,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很重要。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2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并能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教学内容: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我们在小学五年级时就学过一篇《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我们已感受到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世说新语》,感受两位少年儿童的聪颖机智。

二、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一)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二)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师补充)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南朝刘义庆编著。该书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述东汉末年经三国至两晋时期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对统治阶级的情况也有所涉及。各篇通过许多人物的遗闻轶事和生动言谈,具体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尤其是士族阶层的生活状况、文化习尚乃至他们的精神世界。篇幅短小,语言简练,辞意隽(juàn)永。鲁迅称其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1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三)检查字词、朗读。

读准字音雪骤zhòu差可拟()nǐ无奕女()yì谢道韫()yùn读顺句子(划分朗读节奏):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字词积累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未若:比不上。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三、初读课文(读课文时注意正音、句读、节奏,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体会语感),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记录不理解的词句)。

(一)把握重点字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儿女:子侄辈,现代专指儿子和女儿。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迅速

结欣然:高兴的样子。

2、空中撒盐差可拟。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3、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比不上。

(二)把握重点语句:

1、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2、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重点把握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结果。

五、三读课文,探究问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一)本文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参考: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词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 “乐”等。)

(二)“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三)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个最为贴切、生动、新颖?为什么?

飞扬之态

形似

柳絮因风起轻盈之雅神似

文化内蕴韵味

六、拓展延伸

(一)欣赏古人对飞雪的描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 ──华幼武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骈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作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 ——苏轼

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裴夷直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杨万里—————————————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归纳:由“形似”到“神似”,有韵味。

(二)学生尝试运用比喻。假如你也参与了当时的讨论,请你再写出一两个比喻句,对纷纷扬扬的白雪作生动的描述。(拓展:雨、雪、霜、露珠、雾……)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七、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附:板书设计

老人:和善亲切家庭氛围:咏雪侄子:直率敏捷融洽、欢乐

侄女:沉稳聪明轻松、温馨

第二课时

一、导人新课:

“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一朵小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

二、初读课文

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如有不懂的字、词、句圈出来,通过查词典,或互相讨论来解决,教师巡回释疑,检查,并和同学一起讨论疑难问题)

约定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去,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离开,古今异义答曰:“家君()待君()()已去。”友家君君久不至,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则是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无信;()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拉回头看

(一)把握重点字词:

1、与友期行:约定

太丘舍去:放弃;离开

去后乃至:才;到

相委而去:丢弃

则是无信:信用

下车引之:拉

入门不顾:回头看

尊君在不:通“否”,表疑问2。文中“君” “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君:您,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尊君:您的父亲,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我的父亲,谦词,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教师补充:平时遇到的一些尊称有:令尊、令堂、令郎、令爱;谦称有: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姊、舍妹(弟)、犬子。

(二)把握重点语句(注意文言中的省略现象)

不再等候就走了才当时通“否”丢下,舍弃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就

1、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朋友)过了正午还没有到来。

2、(家君)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家君)不是人啊!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三)课文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三、再读课文,复述故事。

复述时注意以下问题:

(一)本文描写了几个人物?重点描写的是谁?(友人、元方)

(二)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的?通过有关语句确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四、三读课文,探究人物性格。

(一)文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来描写人物,文中人物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通过有关语句确定。(交流讨论。)

1、陈太丘

诚实守信(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2、友人

言而无信(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言语无礼(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知错能改(友人惭,下车引之。)

3、元方

懂礼识义(待君久不至,已去)

义正词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童真无邪(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还有“元方入门不顾”都是童真无邪的表现)

(二)结尾处,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1、不过分。因为元方认为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2、太过分。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五、拓展延伸:

(一)请同学们说出有关诚信的名言。

言必信,行必果。 ——墨子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负此心。 ——顾炎武

7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 ——[波斯]昂苏尔?玛阿里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英]赫伯特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 ——[法]谚语

(二)假如你是友人,或者是元方,在本课的特定情境中,你在言谈和举止方面应该怎样做?

1、友人:

(1)先道歉,解释自己迟到的原因。

(2)求得别人的原谅,今后注意改正。

(3)不应该在孩子面前骂人,更不应该骂人家的父亲。

(4)找别的机会向陈太丘父子道歉。

(5)今后一定要遵守时间,言而有信。

2、元方:

(1)和元方一样有理有据,指出友人的错误。

(2)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

(3)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

(4)不要管大人之间的事。

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中的教育意义。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内容概述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设计

一、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二、导入: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好吗?

三、研读课文

1、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3、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自主、合作探究

1、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可能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小结过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等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拓展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五、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六、教学反思:

本教案设计能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补充: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4

单元分析:

这个单元所选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或家庭生活的。《风筝》讲述的是兄弟童年时代的故事,《羚羊木雕》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的故事,《散步》写了一家三代人的故事,《诗两首》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都是讲述古时少年儿童的故事。该单元整体精心构建,选文兼顾诗文,兼顾古今,兼顾中外。所选的五篇课文,作者努力用心灵捕捉生命的灵感,捕捉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让读者产生感情的共鸣。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

课文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中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单元两篇文言短文《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语言文字相对浅显,且具有一定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容易些。因此,在以传统的朗读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对本文的学习。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3、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3、积累、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自古少年出英雄,在中国的古代就出现过许多机智、聪慧的少年,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都流传着。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哪些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呢?(司马光,四岁会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孔融让梨、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位聪慧的少年,他们就是谢道韫和陈元方,这两位人物的故事记录在《世说新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说新语》中的两则,《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

二、背景介绍、作者简介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按照类书的形式编排,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一般来说,篇幅短小,语言简练,辞意隽永。《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刘义庆,他是南宋的文学家,宋宗室,袭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三、诵读课文

第一遍学生朗读,第二遍教师朗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四、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教师精讲点拨。

五、合作探究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依据回答情况给予必要的引导。

《咏雪》问题组: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这一句都交代了什么内容?

2、《咏雪》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同时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儿女”的含义与今天的儿女有什么不同?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做“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

参考答案:

1、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义)

2(轻松,温馨)(内集,欣然,大笑)

3、重点分析:

(1)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花飘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此说,“撒盐”这一比喻用得好。

(2)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撤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在空中撒盐干什么呢?且形象不美。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所以说“柳絮”一喻好。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1)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2)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参考答案:

(1)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七、作业训练: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⑴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⑵撒盐空中差可拟

⑶未若柳絮因风起

⑷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⑸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3、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足下⑦令郎⑧老朽⑨麾下

4、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诲女知之乎B、学而不思则罔C、路转溪头忽见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参考答案:

1、⑴不久,一会儿;高兴的样子⑵相比⑶比不上,不如⑷才⑸约定;丢下,舍弃

2、①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②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③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④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敬词有③④⑥⑦⑨谦词有①②⑤⑧

4、B(例句中“不”通“否”;A、“女”通“汝”;C、“见”通“现”;D、“说”通“悦”)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学习古人的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听过“曾子杀猪”故事?(讲述故事)

“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两个这样的人物。

二、整体探究

1、了解作者、作品 (完成目标1)

提问: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世说新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明确:《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编辑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2、认读:辨读字词,朗读课文(完成目标2)

三步走:

一读:注意特殊读音 期行qī 尊君在不fǒu(通否)

二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三读:理解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请同学上讲台表演。(要求表演的学生注意语气、神态,力求绘声绘色,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认真点评)

3、探究(完成目标3)

①、《期行》让人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了?

明确:“信”是立世之本,陈太丘的友人不守信,连七岁的小孩子亦知其不可,对他很不以为然,“信”之重要性于此可见一斑,因此,我们从小要做一个重礼守信的人。

②、你如何看待文中三个人物的言行,谈谈自己的看法?

提示:学生自由探究,可能大多数学生会赞赏元方的做法,斥责“友人”的无礼。如果学生说陈太丘、元方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容”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回顾上一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这堂课我们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篇《乘船》,今天,老师既要测试一下你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要看看你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分小组学习《乘船》,教师巡视指导

1、疏通课文,理解字句(要求程度较差的同学也能用自己的话复述)

2、小组设计问题并做好解答,准备向其他小组提问。(出题内容可涉及读音、字词解释、句子翻译、故事内涵~~每组最少准备四个问题)

3、展示学习成果(抽签选出出题小组,回答人选由出题小组指定)

三、设置问题由学生答题(学生提过的问题不再重复)

1、这则短文主要写了几个人物?

明确:两个,华歆 王朗

2、短文是怎样刻画这两个人物的呢?

明确:语言描写

3、除了通过语言来刻画,还通过什么来刻画了呢?

明确:心理,动作

(从文中找找,读一读。)

4、作者又是采用什么手法来突出这两个人不同的语言和行为的呢?

明确:对比

5、怎样采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的呢?作者采用了几次对比?

明确:王朗与华歆的对比,王朗前后行为的对比。

两次,第一次 歆难之 朗幸尚宽 第二次 朗欲舍所携人 歆携拯如初

6、从两个人这两次行为的对比中,你从中看出了两个人怎样的性情品质呢?

明确:王朗轻诺寡信 华歆救人救到底

7、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明确:不能轻诺寡信,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不能在危难关头舍弃别人。

四、小结:

越是在危难的时候,越是能检验出一个人品质的高低。传说耶稣当年对捐赠给他许多钱的富翁不闻不睬,而对一身赤贫却捐给他一文钱的寡妇大赞其美德。看来,身处困境仍然救助别人的人才是真君子,就像文中的华歆一样。

下载世说新语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世说新语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大全)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 知识与能力: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目标: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指导古文学法并提古文学习的要求。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 3.了解古代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九顶中学 熊万启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了解刘义庆和《世说......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诚实、守信......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2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世说新语》 第 2 课时 设计人 审核人 执教人 教学预设时间 温故 (1)、生字注音(可参考课文注释或字典)。 太傅( ) 差可拟 骤( ) 韫 奕( )凝( ) (2)、......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FSM 【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理解、翻译、背诵课文 2. 品味质朴凝练的语言,揣摩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并分析人物形象 3. 在朗读和探究中......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最终定稿]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 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拉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