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概课后名词解释大题答案(共5篇)

时间:2019-05-12 19:09: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艺术设计概课后名词解释大题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艺术设计概课后名词解释大题答案》。

第一篇:艺术设计概课后名词解释大题答案

第一章 导论

设计:只要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而从事设想,规划,安排,布置,筹划,策划的都可以说是设计。设计是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活动。设计是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的价值创造活动。设计根据不同的对象大致可分为五类:1现代建筑设计,室内与环境设计2产品设计3平面设计4广告设计5织品与服饰设计

设计基本原则:完整性原则,变化原则,设计的资源综合原则,服务原则

艺术设计:艺术设计介于实用艺术范畴,它是现代生产条件下运用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方式,进行产品艺术设计与装饰设计的一种创造方法

工艺美术:即实用美术。换言之:凡是与日常生活起居之制造上加以美术之设计者,即所谓之工艺美术。所以工艺美术与人类日常生活是有密切的关系。

图案:所谓图案,包括平面的纹饰和立体的设计图样,模型在内

装潢:是设计学科中的传统概念。装潢原指古代画卷轴中的装裱。后来成为一种包含包装,商标,广告,装裱等工艺在内的设计门类,可以说与平面设计相同,也包含了视觉传达的内容在内

平面设计:其设计的对象和范围限定在二维的空间维度之中。二维的设计,主要是图形,文字等形象和信息要素的综合设计,也可以将整个平面设计作品看做一个完整的图形,他用人易为接受的艺术化的图形方式,传达或表达信息

广告:最具体也最抽象的定义是广而告之。广告是一种利用登报,广播,招贴等形式介绍商品,服务性事业等的宣传方式

工业设计:就批量成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经验以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做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的主要种类:生活用品类 公共性商业,服务业用品类,工业和机械设备类,交通运输工具,设备类

环境艺术设计:它所关注的是人类生活设施和空间环境的艺术设计。它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室外设计,公共艺术设计

产品设计:即工业产品的艺术设计,在学科门类为工业设计,即是对产品的造型,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设计,以便制造出符合人们需要的实用,经济,美观的产品

染指与服饰设计:染织分为印染和织造:服装设计分为批量生产的成衣设计和个性化的单件设计

设计的含义与范畴?

设计根据不同的对象大致可分为五类:1现代建筑设计,室内与环境设计2产品设计3平面设计4广告设计5织品与服饰设计

设计是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设想,计划和方案之意。不仅涉及的范围扩展到一切创造性地,为相关目的而进行的物质生产,如人造物的领域,也包括文学,艺术等的精神生产领域,甚至包括经济规划,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景,安排,布置,筹划,策划的都可以说是设计。设计是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活动。设计是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价值创造活动

对当下中国的设计实践,你如何评价?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艺术设计的需求不断上升,发达国家的艺术设计和文化思潮也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而深刻的影响到中国当代设计的发展。80年代以来是艺术设计发展最快,成就最大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不同的设计门类虽然发展不平衡,但其成就无疑是最大的,发展是主题,在发展中必然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必然随着发展而得到解决

一,平面设计是当代中国艺术设计中发展最快,成绩最好的一个重要领域:尤其是装潢设计或商业美术设计方面成绩最大,但仍然必须改革设计观念,更好的运用科学技术最新成果,吸收世界平面设计的新创意,新经验,并深刻理解民族传统和精神,是中国平面设计面临的重要任务和挑战。二产品设计,工业设计方面,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

国家工业生产水平的标志,中国的工业设计还处于一个大规模改造和建造时期,大量的工业产品主要是外来式样,只要国内有市场,这种靠模仿的生产就会持续下去。但已经有很大的发展,从广东沿海地区开始蔓延,并开始步入良性轨道。

三环境艺术设计方面,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两大特点:1发展空间很大,2历史不长,基础不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优先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培养更多的优秀设计人才和进一步提高已有设计人员的素质是当务之急。

四染指服装设计方面,印染工业进入改组阶段,其设计也处于变革之中,染指教学从传统单一的花布设计转向装饰织物设计,采用电脑进行设计和教学。我国的服装工业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尤其是80年代以后,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堪称世界第一,但是,从中国巨大的服装生产能力和发展潜力和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而言,中国的服装设计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与国际服装设计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有关当代中国艺术设计状态的思考? 上一题答案+ 除此之外,中国艺术设计面临着从工业人员素质不高,参差不齐社会审美水平不高,企业经营者审美水平不高等问题。但我们也要看到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大量的劳动力和大量的需求推动设计的发展,另一方面,现在的设计重视以人为本,把人的设计放在第一位

第二章 艺术设计的历史

艺术设计的历史是一部(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历史,也是一部(文化史)

陶与瓷:陶器的制作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利用火将一种物质改编成另一种物质的伟大创举,以陶器的生产为标志,人类已结束了上百年的狩猎生活而开始农耕和定居。陶瓷包括陶和瓷两种互有区别的品类,陶器的制作材料是粘土,烧造温度比瓷要低,一般在1200度以下,表面有的有釉有的无釉。瓷器的材料是高岭土即瓷土,烧造的温度在1200度以上,表面又釉。

唐三彩:汉代时出现了一种低温釉陶,唐代盛行‘唐三彩’即是在这种低温釉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三彩主要用作‘冥器’,流行地区是西安和洛阳,其盛期是唐开元,天宝年间。唐三彩的种类很多,其造型多仿生活用器,尤其以人物,动物俑最具特点。

彩陶: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器物。与灰陶相比,彩陶在制作上趋于精致,陶土一般经过淘洗,成型后的陶胚还常用磨光的工艺,并采用红,褐等色进行绘饰,因地区,时代不同,彩陶的造型和装饰有所差异。

釉上彩:是在已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用有色釉料描绘花纹,再入窑烧制,其温度远远低于底釉1250度以上的烧造温度,仅在800度左右。

釉下彩:即其纹饰是绘在经素烧的胚胎上,绘饰后再罩以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其纹饰在透明釉下,所以称为釉下彩。

青花:青花是釉下彩中的主要品种,其特点是在白瓷胎上用含金属钴的青料绘饰纹样或图画,烧成后纹饰呈蓝色。

瓷器:瓷器一般分为青瓷,白瓷,彩瓷三大类。白瓷是将青瓷原料中的铁成分进行淘洗清楚,使瓷胎变白。彩陶可以包括两部分,一是各种高温的单色釉瓷,二是彩色花瓷,既包括高温釉的青花,釉里红,又包括低温釉系列的粉彩,珐琅彩瓷等。

青铜时代:人们把使用青铜材料制作工具,武器的时代称作青铜时代。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2000多年左右开始形成。

青铜:青铜器是中国古代又一次重要的工艺和设计品类,它在人们的劳作,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重大作用。青铜是自然铜与铅,锡等元素的合金,不同的器物合金的配比不同,铅锡得成分越多青铜脆越硬。

司母戊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重达875公斤,铸造时须同时使用七八个坩埚,一二百工人同时操作,它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也是世界上少见的珍品,是商代晚期典型的作品,是商王为祭祀其母亲而铸造的。雕漆:雕漆又称刻漆,是利用漆多次涂抹后形成的具有弹性的漆层进行装饰的一种工艺。因色彩不同又可分为剔红,剔黑,剔黄,剔绿,剔彩等。

明式家具:中国家具史上,明代时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明代设计和制造的家具形成独特的风格而被成为明式家具,被视为中外家具设计的典范,至今仍不失其经典意义,明式家具主要是指那种以硬木制作于明代和清代前期,设计精巧,制作精致,风格简洁的优质家具。

依使用功能大致分为五类:椅凳,桌案,床榻,柜架等其他

明式家具的显著特点:1造型大方,比列适度,轮廓简练舒展。2结构科学,榫卯精密,坚实牢固。3精于选材配料,重视木材本身的自然纹理和色泽。4雕刻,线脚处理得当,起着点睛作用。5金属配件样式玲珑,色泽柔和,起到辅助装饰作用。

艺术与手工艺术运动:1背景:在设计史上19世纪最具有历史性的事件是1851年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办的世界首次国际工业博览会,展览会的主要场馆是当时采用钢铁和玻璃材料建造的大型建筑‘水晶宫’。博览会上虽然很多作品从设计上而论是不成功的,但是这次博览会却引发了人们对设计和设计美学的关注和探讨。英国艺术批评家拉斯金对博览会上一些滥用装饰的设计十分反感,认为过错在于机械生产本身。2。1861年,威廉·莫里斯在英国伦敦成立了一家从事室内装饰和设计的美术装饰商行,从事家具,刺绣,地毯等用品的设计。是现代设计史上第一家由艺术家从事设计,组织产品生产的公司,从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3他的这类设计多以大自然中的植物为题材,花枝烂漫而生气盎然。这种清新朴实的自然气息一直影响到后来在欧洲兴起的‘新艺术运动’。由于莫里斯开创性的工作和努力,形成了一场有声势的艺术与手工艺术运动。

巴洛克 罗可可:文艺复兴后,欧洲的设计艺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史称巴洛克罗可可时期。与文艺复兴对古典艺术的追求不同,这一时期以浪漫风格为特征。‘巴洛克’一词原意为畸形的珍珠,作为一种设计风格他追求标新立异,活泼浪漫,如家具设计,用曲形弯腿取代文艺复兴时期的方木和旋木造型的腿,造型夸张,奔放的涡型装饰表现出

一种流动性,深受贵族阶级欢迎。

18世纪法国路易十五时代时盛行的,设计风格为罗可可,他是巴洛克设计风格的延续与变异,其特征是纤细柔美的造型与华丽的繁饰,自然主义的装饰题材与夸张的色彩组合在一起,如家具设计,其腿部不仅弯曲而且更为纤细坚挺,受中国清代设计影响饰面多采用贝壳镶嵌和油彩镀金,并广泛用油漆装饰。

新艺术运动:1890-1900年期间,在欧洲又兴起了另一场名为新艺术的运动,这是一场装饰艺术运动,设计建筑,家具,产品等,包括绘画,雕塑等众多艺术领域。2新艺术运动可以说是一个注重艺术设计形式的运动,在长达十余年的实践中,新艺术运动曾风靡欧洲,对现代设计和现代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艺术运动主张人类生活环境的一切人为因素都应经过设计,反对将艺术划分为纯艺术与实用艺术。3比利时和法国是新艺术运动的主要策源地。比利时的著名设计师是凡·德·维尔德和维克多·霍塔。

包豪斯: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魏玛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推行现代设计教育,有完整的设计教育宗旨和教学体系的学院,其创始人是德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设计理论家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包豪斯自创办至1933年被德国法西斯关闭,经历了短短的14年时间,期间三次迁校,由此形成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创办初的魏玛时期,德索时期,和柏林时期。校长分别是格罗皮乌斯,梅耶,密斯凡德罗。包豪斯在设计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他倡导了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新精神,创立了工业化时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发展了现代设计的新风格,为工业设计指示了正确的方向,对现代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包豪斯是工业设计史,现代建筑史,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确立的标志,是现代设计的摇篮。

日本的设计特色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重手工艺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保持和发扬民族特色。二是批量生产的高技术产品,在设计制造商既有传统工艺的精工精致,又是高技术的集中体现。

现代主义设计:20世纪初期的艺术和设计运动可以说是此起彼伏,在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发展的同时,另一种设计思潮正在悄然兴起。这就是以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为代表的现代设计运动。

后现代主义设计: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一些国家相继进入了所谓的富裕型社会,注重功能的现代设计的一些弊端逐渐显示出来,功能主义从50年代末期被质疑发展到面临严重的衰退和危机。生活富裕的人们再也不能满足于功能所带来的有限价值,而需求更多更美更富的装饰性和人性化的产品设计,因此,催生出了一个多元化设计的时代到来。50年代波普艺术产生。有人把60年代以来的这种多元化设计取向看做是现代主义设计的反动,是现代主义之后的一种新设计思潮。1977年,美国建筑师,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在《后现代建筑语言》一书中将这一设计思潮明确称作后现代主义

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历史经验是什么?

1忠于材料2工艺精湛细腻3多为上层阶级服务4对于东亚国家产生深远影响

1物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工艺美术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艺术与科学的密切结合。2工艺美术已有一亿年的发展历史艺术设计始终与科技设计联系在一起。如陶器发展是人类经过化学的变化将一种物质改变为另一种物质的方法青铜工艺与科学技术是密不可分的根据世界上铜锡的配理方法很多工艺是通过艺术的方式将科学技术展现出来如汉代的长信红灯、秦代的铜车马等。达到了科学性和功能设计的完美统一令人叹为观止。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是古人的天文仪器中国是丝绸大国提花的织物是科学与艺术的产物。

西方艺术设计从古至今的发展是否具有必然性? 历史的继承性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革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和革新是辨证的统一它表现在两个方面:

1、革新是继承的目的离开革新的继承是复古主义只有以革新为目的的继承才是科学的批判继承;

2、继承是革新的基础离开继承的革新是虚无主

义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的革新才是成功的革新。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艺术都是继承和革新的辨证统一中向前发展这是艺术自身运动的一个普遍的规律

论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思想?

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魏玛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推行现代设计教育,有完整的设计教育宗旨和教学体系的学院,其创始人是德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设计理论家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包豪斯自创办至1933年被德国法西斯关闭,经历了短短的14年时间,期间三次迁校,由此形成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创办初的魏玛时期,德索时期,和柏林时期。校长分别是格罗皮乌斯,梅耶,密斯凡德罗。

格罗皮乌斯办学思想的核心是坚持艺术与手工艺,科学技术与艺术的融合统一。在设计理念上,他提出三点:一是坚持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二是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三是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进行。

在教学结构上,他实行了手工艺传授的师徒制与艺术训练的结合,即车间与教室的结合,通过工艺技师的手工技术教育,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材料,工艺,肌理等技术和工艺的关系,加上工艺训练的创造性教育,形成一个完整,统一,合理的设计教育模式,成为现代设计教育的一个重要经验。

何为波普艺术设计?

波普实际上产生于50年代中期,一群青年艺术家有感于大众文化的兴趣,而以社会生活中最大众化的形象作为设计表现的主题,以夸张,变形,组合等诸多手法从事设计,形成的设计产品具有戏剧性的,浪漫性的效果,而与以往的优良设计相对立。

第三章艺术与设计

艺术:在17世纪或更准确的说在18世纪以前,艺术的存在形态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处于一种含混状态或综合质的。我们认为艺术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既有精神性的产品,也包括精神与物质结合的产品,艺术中必然会有记忆的成分,因此所谓艺术,应包括美的艺术和实用艺术在内。艺术是一种以技艺为主要特征的艺术 纯艺术:是相对于具有实用功能的艺术形态而言的那部分造型艺术,具体地说即绘画,雕塑,书法一类的艺术。

实用艺术:实用艺术曾被西方一些学者称之为‘次要艺术’‘小艺术’或‘羁绊艺术’,主要功能是适用于生活的某一方面,实用艺术与一般的造物其区别在于其审美性及艺术性。实用艺术的评价和确定的标准只有一个,即实用的又具有艺术质的产品。

设计艺术:属于实用艺术范畴,既包括现代艺术又包括工艺美术,既有艺术又有非艺术的理念,是艺术与生活之间的中介物。

造物:指人工性的物态化得劳动产品,是使用一定的材料,为一定的使用目的而制成的物体和物品,它是人类为生存和生活需要而进行的物质生产。

造型:是利用相应的材料,使用特定的工具和技术,为一定目的而创造的结构

形态:形态是一种符号,他是产品自身外在的形象和信息综合体,是产品的象征,形态因而是产品质量和造型质量的反应。

概念形态和现实形态:造型的要素是形态,形态可分为(现实形态)和(概念形态)两种。在我们的经验体系中能够被实际看到和触到的形,即所谓的现实形态,另一种形态是视觉和触觉不能直接感觉到的形,即所谓的概念形态。现实的形态进而可以分为(自然形态)和(人为形态)。

产品的形态: 产品的形态一般分为功能形态,符号形态,色彩形态三大类

所谓功能形态,即产品的物质性的结构,这种结构是因为一定的功能而生成的,是由材料的相互关系而决定的。产品的结构决定了产品的外部形态,这种受制于结构的形态可称之为功能形态。产品的所有外部特征都归为产品的符号形态。色彩形态是产品的色彩外观,是色相和色度的表现。色彩形态不仅具有审美性和装饰性,而且还具有符号意义和象征意义。

装饰:装饰具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含义,广义的泛指装饰现象的活动,狭义的则指具体的装饰品类,图案,纹饰等。在根本意义上,装饰是人改变旧有事物和旧有面貌,使其变化,增益,更新,美化的活动。

装饰艺术:1在根本意义上,装饰是人改变旧有事物和旧有面貌,使其变化,增益,更新,美化的活动。它意味着事宜,形式化2作为一种艺术方式,装饰以秩序化,规律化,程式化,理想化为要求,创造合乎人的需要,与人的审美理想相统一和谐的美得状态。3装饰具有结构的特征,装饰的结构性是除纹饰,绘饰之外的那种与结构统在一起的构成要素或者说是装饰的结构化。

纯艺术与设计艺术的关系如何?

1、这里所讲的纯艺术可以把它认为是纯美术。纯美术是相对于具有实用功能的艺术形态而言的那部分艺术,具体的说即绘画、雕塑、书法一类的艺术,绘画包括油画、版画、中国画、壁画等各种门类,有些画种有显而易见的实用功能,如宣传画;而这些所谓的纯艺术也都具有欣赏、教育等功能,这些功能也可以说是实用功能,但与艺术设计产品的实用功能是不同的。

2、设计艺术是实用艺术,它以艺术为设计的要求和要素。在人造物系统中,广泛的涉及人的衣、食、住、行、用的各个方面,是人造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艺术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设计品类呈现不同的艺术形态。设计艺术其本质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具有物质和非物质两个层面,在物质层面,它是人造物的艺术方式,它创建了艺术质的人造物系统。在非物质层面上,它同样采用艺术设计方式,对事物进行筹划、安排。如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等。艺术设计的前身是工艺美术,属于实用美术。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很好理解了。

3、设计艺术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的,纯美术更多的是反映艺术家自身的情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和接受的。用金字塔来分析就是,艺术设计是处于金字塔的最底层受众面广,纯美术则是最高层,受众面窄。

如何理解人对形的认识与感知? 1人类首先在创造时期工具的劳动过程中产生了对形的认识和对形的观念2从打制石器到制造陶器,人类经过了一个对形的意识,认识到形的塑造的漫长的进化过程3从发生学角度看,人类对形的认识应该早于人的造物活动,从石器开始人类就不断的造物,在一定意义上讲即造形,人类对形的感知和掌握,经历了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历程,完成了一个飞跃。

如何理解产品的形态?

产品的形态一般分为功能形态,符号形态,色彩形态三大类

所谓功能形态,即产品的物质性的结构,这种结构是因为一定的功能而生成的,是由材料的相互关系而决定的。产品的结构决定了产品的外部形态,这种受制于结构的形态可称之为功能形态。产品的所有外部特征都归为产品的符号形态。色彩形态是产品的色彩外观,是色相和色度的表现。色彩形态不仅具有审美性和装饰性,而且还具有符号意义和象征意义。

如何理解装饰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装饰是建筑、工艺、艺术等实用艺术的内容之一,是其内在的结构或要素,因而两者的关系是内部结构或内在要素之间的关系。装饰是实用艺术不可分离的内容和结构要素,无论是建筑、工艺还是现代设计都不可能没有装饰或与装饰无关。现代建筑、设计等实用艺术对装饰的背离,实质上是这一艺术内部的一种变革与调整,是自身整体的一种自我适应、更新与发展。自我调整与变革,最终不是派出装饰,而是通过否定的方式找到更合理、更具有时代性、更具结构意义的装饰方式与形式。

1、在现代艺术中无论是“新手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还是“装饰艺术运动”,它们都是以装饰出发去发展新的、合理的、完善的设计风格,也从而扩展了“装饰”的艺术价值。这其中对装饰的肯定与发展直接形成现代设计改革的动力因素。

2、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设计品格和风格的形成,标志着19世纪下半叶开始而现代艺术设计

运动真正结束了旧有装饰形态存在的历史。现代建筑、设计等实用艺术对装饰的背离,实质上是这一艺术内部的一种变革与调整,是自身整体的一种自我适应、更新与发展,自我的调整与变革,最终不是排除装饰,而是通过否定的方式找到更合理、更具时代性、更具结构意义的装饰方式与形式。

3、现代主义设计原则便不声不响的被现代主义的代表国际主义、减少主义给突破了,事物走向了自己的反面,这一现象的发生,是否也表明了形式包括装饰的形式仍是挥之不去、舍之不得的东西。

4、后现代设计中出现的装饰主义是与其追求的历史文脉和情趣联系在一起的。它所采用的历史装饰样式从古希腊罗马样式开始到19世纪的各种历史样式都有,这些传统装饰样式不仅具有历史意义和符号性,而且还蕴藏着特定的时代历史温情与人文情怀。后现代主义设计对装饰的运用,实际上赋予了装饰以新的时代意义,拓宽看装饰的层面,更新了装饰的表现手法。后现代主义无疑给人们重新认识装饰的存在价值和历史意义提供了机会

装饰在现代艺术中的地位如何?

装饰是建筑、工艺、艺术等实用艺术的内容之一,是其内在的结构或要素,因而两者的关系是内部结构或内在要素之间的关系。装饰是实用艺术不可分离的内容和结构要素,无论是建筑、工艺还是现代设计都不可能没有装饰或与装饰无关。现代建筑、设计等实用艺术对装饰的背离,实质上是这一艺术内部的一种变革与调整,是自身整体的一种自我适应、更新与发展。自我调整与变革,最终不是派出装饰,而是通过否定的方式找到更合理、更具有时代性、更具结构意义的装饰方式与形式。

1)从艺术的角度而言,装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艺术形态,也是最普遍、最大众化的艺术形态。艺术的起源可以说是以装饰出现为标志的,人类通过劳动所获得的形式感、美感的最早表达也是通过装饰的形式得以实现的。2)整个现代艺术的发展表明,装饰艺术是其发展的动力,是艺术变革的主要力量,现代艺术设计的形成和发展也是这样。

3)装饰作为艺术感性的,而结构常常具有理性的特征,在结构域形式因装饰而统和时,装饰实际上已兼具了理性和感性的双重特征。4)现代艺术的变革从根本上说亦是离不开对装饰的理解、认识和借鉴的。因此装饰艺术形式的变化往往会导致人视觉经验的反应和变化,视觉经验的变化又会要求其他视觉形式如绘画艺术形式发生相应的变化。装饰既是人视觉方式的产物,它又不断地以自身的存在和改变导致人视觉方式的变化,从而导致其他艺术的变革,这也许是装饰在与其他艺术交流整合中所具备的另一层意义。

第四章 设计与科学技术

技术: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经验和知识,也泛指其它方面的技巧。

古典技术:即手工业技术。

现代技术:是工业革命以后以及其生产为特征的技术。

科学:科学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文明的萌芽时期,在打制石器,制造弓箭和陶器的一系列原始技术的进步中产生了科学抽象,因此奠定了科学的最初的基础。英国科学家贝尔纳曾认为科学具有双重的起源,它既起源于巫师,僧侣或者哲学家的有条理的思辨,也起源于工匠的实际操作和传统知识。从巫术到宗教再到科学知识的发生,科学似乎经历着这样一个渐进的历程,但最主要的还是来源于技术传统中科学知识的形成。18世纪后一系列的技术革命的发生,终于使科学成为一种社会的建制而得到确立。

技术与艺术:技术与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技术往往是一种方式,过程和手段,艺术既可以是方式,过程和手段,又可以指艺术品,艺术现象。技术和艺术虽同为‘术’,一是‘技’之术,一是‘艺’

之术,不但属性不同,其目的和存在方式也不同。从艺术的本质和艺术的发展来看,艺术与技术犹如一张纸的两面,技术是艺术不可分离的属性,或者说艺术是技术存在的最高形态。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可以说表现在艺术过程和艺术形式的许多层面上,艺术品类,风格的不同区别,往往是不同的艺术技巧所决定的。艺术中的技术赋予物质材料以形式的过程是一个比艺术作品物质方面更为有意义的领域。在艺术中,不仅实用艺术与技术有着密不可风的关系,纯艺术与一定的技术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联系的历史与艺术的历史一样久远。艺术与技术总是携手共进的,技术是艺术存在的真正基础,艺术也是在技术中生长起来的。

创新:创新是艺术设计的本质特征,在一定意义上设计即创新。新知识即创新的知识,新知识的含量越高其创新内涵越大。

艺术与科学的整合:艺术与科学的整合具有必然性。一方面,艺术与科学的整合,形成新的艺术存在方式与形式,另一方面,艺术和科学技术的整合永远是一个过程。整合是事物新生新质和发展的必然之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整合是21世纪艺术发展的大趋势之一。

整体设计:整体设计的产生是艺术与科学技术进一步整合的产物,其发展又要求艺术与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整合,在更深的层次上取得统一。

虚拟设计:在信息空间中,艺术家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通过程序来创造形象,或者说艺术设计以数字化的虚拟为中介。创造和构思艺术形象,设计作品。

现代技术与古典技术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古典技术即手工业技术,现代技术是工业革命后以机器生产为特征的技术,两者之间存在很多差异:1古典技术产生在自然的环境中,受制于自然提供的物质和可能性,而现代技术掌握着自然,环境被打上了技术的烙印,而且人也从自然中分离出来。2古典技术所掌握的材料是自然所能提供的,其造物的形式总与自然所赋予的形式相联系,在现代技术中,人们选择材料,并将自然材料简化成小的成分,在植入想往的结构中,形式上尽量脱离自然所赋予的形式。3在能量这类技术形式中,技术的早期主要是由动物和人类提供的脱力和肌肉力量,在现代,除自然地风力,水力等外,还有间接原子能,太阳能。4古典技术的形式赋予是由人类所使用的工具和技能决定的,在现代,人的记忆被荣誉机器的技术装置中,这导致了技术的决定性更新,并出现全新的技艺。5手工业时代,产品的生成制作基本上由一个人完成,制造者又是消费者,所谓自作自用,现代技术必须由工程师,缔约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合作,制造的过程独立到工业企业中,与消费者的联系与手工业的时代已完全不同。6与古典技术相比,现代技术依靠现代工具尽量在技术结构中除去人的因素,它借助技术措施提供的能量转换过程,有可能依照理论制造物品,这是生产的自动化。

如可理解科学,技术与艺术三者的相互关系? 科学与技术:科学是在技术的基础上发生和成长起来的,没有手工技术就没有科学,技术的需要成为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而科学的发展又为技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技术的科学化是技术发展的方向,也是未来技术的主体,科学同样得益于技术的发展也向着科学技术化的方向发展。

技术与艺术:技术是艺术不可分离的属性或者说是技术存在的最高形态。千百年来艺术与技术总是携手并进。技术是艺术存在的真正基础,艺术也是在技术中生长起来的。在艺术设计或者说在工艺美术中,技术与艺术具有统一性。

艺术与科学:工艺艺术和设计艺术是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产物。工艺的发展,工艺技术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但工艺美术不仅仅是科学和技术的载体,而更重要的是通过整合的方式将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即通过艺术的方式将科学技术展示出来。而科学往往是通过技术或工艺技术的方式走向与艺术结合之路的。

如何理解艺术设计是知识创新体系的一部分? 1创新是艺术设计的本质特征,在一定意义上,设计即创新。新知识即创新的知识,新知识的含量越高其创新内涵越大。在设计创新的内涵和过程中,新知识具有重要地位。可以说设计是基于新知识的设计,设计是新知识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新知识即创新的知识。

2艺术设计中的新知识,即来自科学技术,又与艺术的创造联系在一起。从本质上来看,艺术性的创

造亦是一种新知识的创造,即艺术创造是新知识的一部分,是艺术家,艺术设计师以艺术创作的方式所创造的艺术性的一种知识构成,是艺术家,艺术设计师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将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起来即通过产品,甚至是非物质产品的形式进行的创造。

3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过程。

4艺术设计是只是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产物,是艺术设计工作者艺术智慧的集中体现。

总之,设计是基于新知识的设计,这就要求设计师一直处于新知识的学习之中,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开阔视野,掌握新方法,新知识,新观念,使设计真正成为新知识的载体

分析计算机对于艺术设计的影响?

艺术与科学的整合最具现代和革命意义的是电脑进入设计领域,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电脑逐渐成为设计的主要工具,它导致了一场深刻的设计变革,这场革命,其价值和意义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是为大多数设计师所认识到的‘工具变换’所谓‘换笔’,他带来了便捷和高效率。第二,是在电脑锁建构的信息空间中,设计师与设计对象,设计之物与非物质之物,功能性与物质性,表现与再现,真是空间与信息空间的诸多关系发生了变化,即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关系和设计理念。

第五章设计方法,程序与管理

设计方法论:设计方法论是设计学科的科学方法论,是关于认识和改造广义设计的根本学说,是设计领域最一般的科学,它涉及工程学,管理学,经验学,社会学,生理学,思维科学,美学和哲学诸多领域。设计方法上国外主要有三大学派,一是德国与北欧的机械设计方法学派,二是英,美,日等国的创造设计学派,三是俄罗斯,东欧的新设计方法学派

功能论方法:设计的第一要义是功能,各种功能价值是设计追求的第一目标。功能论方法将造物的功能,或设计所追求的功能价值进行具体分析,综合整理,以系统工程的方式制作功能系统图,形成更为细致,完整,高效的结构构思设计,完成设计任务。功能论方法的内容包括功能定义,功能整理,功能定量分析等方面。

系统论方法:指用系统的思想,按照系统的特性和规律认识客观事物,解决和处理各种设计问题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

设计管理:设计管理可以理解为对设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是设计借鉴和利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设计本身进行的管理,即设计管理是在设计范畴中所实施的管理。设计师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对象的限定。设计管理是在设计中运用管理学知识和方法对设计组织,活动,过程等进行全过程管理。设计管理与设计的目标表是相同的:完成设计任务使服务对象满意

功能论方法在设计中的优势在哪里?

1它一直以产品的功能作为设计的核心,设计构思以功能系统为主2克服单一的思维模式的桎梏,是一种推陈出新的创新设计方法3在功能分析中能有效地排除不必要的功能,从而降低功能成本,高效的实现产品价值4以功能为中心的设计方法,最大限度的保障产品的实用性和可靠性5功能论方法融合了系统的思想,将功能分析与造型要素的构造结合,为产品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设计的系统分析包括那几方面?

1总体分析2任务与要求分析3功能分析4指标分配5方案研究6分析模拟7系统优化8系统综合

产品开发设计的具体程序是什么?

1产品构想及可行性分析2构想发展阶段3设计发展阶段4投资报酬利润分析阶段5试制阶段6现场试用阶段7量产阶段8产品正式上市阶段

设计管理有哪些原则?

1创造和优化设计环境2建立合理有序的设计组织结构3设计首先是一个质量保障体系,质量优先是设计最终成功的关键4设计管理作为管理设计的工具,必须在科学的层面上乃至哲学的层面上开展,并得到充分实施,其目的不是为实施管理本身,而是实现设计的一种制度保障。

第六章 设计的哲学

设计哲学:设计哲学是关于设计领域根本观点的学说体系,是设计普遍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他讨论的是设计的普遍性问题,如设计与需求,设计的尺度,设计的内容与形式,设计的美学等问题。

需要——动机——行为——目标。构成了一个人类行为的活动结构

需要:主要指人对目标的渴求和欲望,欲望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心理现象。行为科学家通常把促成行为的欲望叫做需要。

动机:动机是指为满足某种需要而发生行为的念头或想法,它是促成人们行动的内部动力,是激发人们的行为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因及活动的动因,它不仅引发人们从事某种活动或发生某类行为,而且规定行为的方向。

市场需求:在市场学中,市场也可以解释为消费需求。市场需求,在一定意义上即是消费需求:市场对是设计的需求,实际上是消费对设计的需求,这种需求通过市场这一中介得以反映和表现出来。

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以产品定价,分销,促销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经营销售活动’

人类工效学:人类工效学是研究人自然尺度的科学。自然尺度即人作为自然的人其生物体的尺度,包括人体各部分的尺寸,体表面积,肢体面积以及人体肌肉,组织生物物理的特性等等的尺度

价值尺度:价值最初的一样主要指某物的价值,也即经济上的交换价值。19世纪时,价值的意义被延伸到哲学等更广阔的领域。一般将价值分为工具价值和固有价值,或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两类。物质价值包括自然价值和精神价值,精神价值包括 知识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

道德尺度:道德是一种价值,从价值尺度而言,道德是价值的一种尺度。道德价值实际上即是善的价值,是人高尚的道德行为,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产生的一种精神价值。道德价值是推动社会进步,推动人类正义事业发展的真正价值。道德价值构成了人评价和要求自己的一种尺度。知识价值:知识价值是人类对事物认识和经验的总和,也包括技术技能,由理论知识和经验值是两部分构成。

审美尺度:审美尺度即审美的价值尺度。审美价值属于精神价值范畴。审美价值与道德价值又有密切的联系。

合目的性:主要表现在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方面,人类为了适应自身需求而进行的产品设计和生产,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创造是其基本目的。对于设计而言,合乎上述目的即是善的,是道德的。

内容与形式:内容与形式首先是一个有着广泛含义的哲学概念,它即可应用于艺术现象,又可应用于生活领域中所存在的各种事物。

设计美学:艺术设计美学是从审美的角度认识设计,理解设计的一个窗口,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艺术设计的所有领域,从产品到设计过程,设计方法;从物的使用,消费到多种价值尤其是审美价值的获得。

功能:功能及其使用的价值,是产品之所以作为有用物而存在的最根本的属性。把功能理解为一个 从内到外,从功效 价值到审美价值的整体,应当说是相当深刻的,功能不仅是实用功能,给人精神上的愉悦,享受也是一种功能。而且,工业设计产品之一进入人的生活过程其功能从来都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不仅有物的实用功能,还有物对人的其他功能,对社会的功能对环境的功能等,既有实用经济方面的价值功能,又有审美的和潜在的教育意义上的社会功能。

功能美:由于实用价值即物的功能价值能满足人生命生存的需要,合乎人的目的性,因而使人感觉到满足和愉悦,从而体验到一种美,即‘功效之美’功能美最本质的内容是实用的功能美。功能主义认为凡是有用的东西都是美的,明确表现功能的东西就是美得。

技术美:技术美介于自然美与艺术美之间,主要指机械工业技术的美。技术美既是一种过程之美又是一种综合之美,一种表现生产技术形式和结构功能的美所综合的美。

论需求理论与设计的关系?

1由于设计总是以人的需求为导向的,他首先把为满足人生存基本需要的那些设计品类,如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等放在第一位,为适应人不同层次的需要,又导致设计生产中如审美,装饰之类的精神文化因素的发生以及陈设欣赏品类的形成。2不同形态的设计反映着人需要的变化和多远。人类设计生产发展的最终形态将是一种艺术化的生产形态,那时,不仅设计完全艺术化了,人类生活也将趋于艺术化。3从设计的角度而言,人通过设计的方式实现需要的满足,这种满足的同时也意味着目标的实现,而目标的实现本身也是人的一种需要,我们在满足需要中实现了自我确证,造物和设计及创造本身的成功,构成了进一步活动的基础,也构成了新的创造活动的基础,并产生和满足着新的需要。

如何理解人的自然尺度与设计的关系?

人的自然尺度与设计的关系,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人的自然尺度首先构成和决定了人的观察方式和接收方式2人的自然尺度构成和决定了人的观察标准,接受或感受的标准,甚至审美的标准。3人的自然尺度,如手长,决定了造物的尺度和极限。4人的自然尺度是造物设计的基础,又是人超越的对象。

论设计的内容与形式?

1艺术设计的内容,第一要素是结构和功能所体现的内容。艺术设计内容的另一方面,是由装饰,纹样,符号,标志等表现的。装饰的形式,方式和题材十分广泛多样,他是另一内容。2艺术设计的形式,也可以分为与内容相应的两类不同形式,一是由功能,结构所决定的,这是共性的,理性的形式;二是艺术化,装饰化的审美形式,它往往是个性的,感性的形式;前者是内在的,立体的,后者往往是外在的,平面的;艺术设计的形式不仅是表面的形式,而是内容的形式,是有内容必然性的,自在的表现的形式,也可以说是由功能决定出的形式。3艺术设计的形式是由内容即由它的功能和结构所决定的。但形势不完全是由内容派生出来的,它有自身的感性特点和可变性,能动性。同一种功能的内容,可以有多种适应的可变形式。因此,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就必然有不同的层面。4艺术设计的内容与形式是一体的。内容与形式的划分应该说是相对的。在设计产品的实际存在中,内容与形式不是分离的两种存在,内容与形式是一个有机统一的关系,在这一关系中,内容与形式既互为存在又互为转化。

你对设计中的功能美,科学美,技术美,是如何理解的?

功能美:由于实用价值即物的功能价值能满足人生命生存的需要,合乎人的目的性,因而使人感觉到满足和愉悦,从而体验到一种美,即‘功效之美’功能美最本质的内容是实用的功能美。功能主义认为凡是有用的东西都是美的,明确表现功能的东西就是美得。

科学美:一个科学理论成就的大小,事实上就在于它的美学价值。美,几乎成为科学家检验自己的标准之一。科学与艺术以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艺术设计师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科学与艺术的统一是设计的最本质特征。如果说设计艺术家与科学家都有同样追求着美,那么,科学家可以说是在追求和发现,而艺术设计家则是在寻求和创造。技术美:技术美介于自然美与艺术美之间,主要指机械工业技术的美。技术美既是一种过程之美又是一种综合之美,一种表现生产技术形式和结构功能的美所综合的美。

第七章 设计与文化

文化:文化是人类活动的各种方式和产品的总和,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艺术生产的范围,即包括社会的人的能动性形式的全部丰富性。

传统:某一地区或民族由其历史延续积淀来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文化观念,思维方式,伦理道德,情感方式,心理特征,语言文学,以及风俗习惯的总格。是一种历史所存有至今仍延续着的非物质的东西都可以说是传统。

文化传统:我们可以将一切经由历史所流传下来的思想,道德,风俗,心里,文学,艺术,制度等人文现象称作文化传统。则大多泛指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思想等层面上的内容,我们在艺术鉴赏中对艺术的追求,在阅读中国古典小说中对诗文形式的欣赏与回味,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文化传统影像所致。

设计文化:设计文化是造物的文化,是人类用艺术的方式造物的文化。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即人活着的方式。作为科学范畴的生活方式,是指在不同的社会和时代中,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下即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需要的生活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的总和。

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可以标指具体的旧有的文化形式,如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

消费方式:生活方式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为一种消费方式,一种对产品的消费方式,而艺术设计或产品设计和生产实际上直接是为消费服务的。消费与设计的关系实际上是设计与生活方式的关系。这种所谓的生活方式的设计起码包含了两方面的意义:1产品设计中形成的新的使用方式或这种新的产品导致人的使用方式的改变,使用方式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2设计本身赋予产品以符号性和象征价值,使产品的消费成为一种象征价值的消费,这是另一层面上的生活方式的设计。

怎样理解设计与文化的关系?

1设计是人类文化的一种存在形式和方式2一定的文化产生一定的设计,一定的设计文化3为一定的文化进行设计叫文化设计4设计创造新文化,设计是新文化本身设计5设计是一种审美文化6设计是一种生活文化。

生活方式与艺术设计的辩证关系如何?

1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即人活着的方式。作为科学范畴的生活方式,是指在不同的社会和时代中,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下即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需要的生活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的总合。

2艺术设计与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互为关系。它提供了人日常生活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3艺术设计是人为自己生活的艺术化而设计出的一种创造性方法。亦是人通过日常生活而理解纯艺术,进入艺术境界的一种普及化的方法。

4艺术设计是对物的设计,也是一种物的使用方式的设计。物的使用方式是生活方式的具体内涵之一,使用方式的改变对生活方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总之,随着艺术设计从物质设计向着非物质设计的扩展,服务,程序,关系一类的非物质设计的增加,而使艺术设计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将日益扩大,它不仅在美得层面上,更多的会在包括伦理道德在内的其他层面上产生更深刻的影响。

如何理解设计中的‘民族性’?

1现代生活方式即是现代文化的生活方式,现代艺术设计实际上是为现代生活的设计,是现代生活方式的设计。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有着不同的异质性和矛盾性,但它又是传统文化发展的形式之一,两者是互补和共生的关系,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生产发展的基础,它是渐变的,延续的,积淀的,不可能在现代文化的转型中消失,而只能是‘转型’2传统文化自身不仅处于转型之中,而且他本身已是现代化的巨大资源与宝库,是民族凝聚的内在力量,也是民族生活方式的内核3民族的生活方式与外来的生活方式亦处于对立,交流和整合的过程之中,传统生活方式是旧有时代的产物,亦是民族的产物4中华民族既有的生活方式也是融合了其他民族,地域生活方式后形成的,因此,民族化的生活方式不比惧怕外来生活方式的影响,相反只能在汲取和借鉴中走向现代化,最终才能形成新的属于本民族的生活方式。

怎样认识设计中的文化传统问题?

1包括艺术设计传统在内的文化传统,是民族优秀智慧和才能的结晶和体现,作为民族精神的具体形式和内在要素,他是民族文化延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桥梁,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本基础,是文化连续性的保证。

2文化传统是民族凝聚的力量所在,是人们心理认同,文化认同的依据,是民族精神的依托。3文化传统是现代艺术设计巨大的艺术之源,从设计的形式到精神内核,文化传统都给予我们无穷的启示和帮助。

4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的文化传统也是有多民族的文化传统所组成所丰富的

第八章 设计师与设计

梓人之道:中国古代即重视设计和设计师的作用。

柳宗元在《梓人传》中曾将梓人之道比之于宰相的治国之道。‘梓人’即设计师,他家不备木工之具,连床坏了也不善于修理,但他却能以设计统领全局,‘其术之工大矣’。

设计师的职业化:设计师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是现代设计的产物。在手工业时代,工匠往往既从事设计又从事制作,设计的过程与制作的过程是一体而难以区分。18世纪工业革命后,机器成了工业生产中的主力,导致产品生产与设计进一步分离,设计师的重要性也得到了确认和尊重。但是,设计师作为独立的职业到20世纪20、30年代才开始出现。

设计师的社会意识:设计师的社会意识实际上是一种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协作意识。

创造力:创造力的重要因素是灵活性,亦指摒弃旧的四维方法,开创不同方向的那种能力。创造力的主要因素是独创性,或指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部落常规的联想的那种能力。

灵捷制造:灵捷制造是指能够代替现代大规模生产的一种新型模式,是多品种,变批量。具有灵捷性的制造,其基本含义有四方面;一是人参与,能发挥人的智能,像人一样有活力的;二是灵敏的,对急剧变化,不可预测的市场需求响应灵敏高度;三是快捷的,其实现对用户需要的反应时间短;四是有效的,能准确有效的满足用户需求。

科学思维:科学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它是一种锁链式,环环相扣,递进式的思维方式,是一步步推下去的,是线性的,或者又分叉,是枝杈型的。

中国制造:我们要使中国制造不仅是产品产地的标志,更重要的是应成为优良产品的标志,它是我们国家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的象征,亦是中国设计水平的象征。为中国制造而设计应该成为我们所有设计师和整个设计界的一种使命和责任。为中国制造而设计使我们的设计教育中必须树立的一种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

艺术思维:艺术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包括一种灵感思维在内。灵感思维是非连续性的,跳跃性,夸张性思维。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原创性思维。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统一的产物。在思维的层次上,设计思维必然包含了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这两种思维的特点,或者说是这两种思维方式整合的结果。

何为‘能主之人’?以中国古代设计为例加以说明?

在施工建设中统领全局的设计师在名计成《园冶》中被称作能主之人。在建造中,三分匠七分主,这七分主不是指房屋的所有者,不是施工单位之甲方,而是能主之人,是能定其间进,量其广狭,随曲合方的设计师。设计师虽无需实际操作,但对设计的全局需胸有成竹。例如苏州的文震亨,南京的李渔,扬州的石涛,都是名副其实的设计师。文震亨设计的苏州的高师巷的‘香草坨’,这是在原冯氏废园的基础上,重新设计的作品。李渔也是清明之际著名的设计家之一,曾设计过功能独特的暖椅。著名画家石涛,设计的扬州片石山房被誉为‘人间孤本’,至今尚存。

设计师的职业化意义是什么?

设计师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是现代设计的产物。18世纪工业革命后,产品生产与设计进一步分离,设计师的重要性也得到了确认和尊重。但是,设计师作为独立的职业到20世纪20、30年代才开始出现。职业设计师的出现,标志着设计发展已进入了一个职业化,专门化的新阶段。设计师的自由职业和独立的设计事务所还包括大量驻厂设计师的设计部门,都为设计师的创造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而设计师的独特创造又为设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二者是互为的。因此一个国家的设计的发展与职业设计师的形成和设计机构的设立是密切相关的。

什么是设计思维?其特征是什么?

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原创性思维。其特点为1以艺术思维为基础,与科学思维相结合2艺术思维是在设计思维中具有相对独立和相对重要的位置3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具有非连续的,跳跃性的特征

为什么说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原

创性思维。1设计的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包括既有量变又有质变,从内容到形式又从形式到内容的多阶段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过程2设计的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其创造性也体现在这种综合之中3设计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陌生化的特点

什么是设计师的社会意识和职责?

设计师的社会意识:设计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性工作。设计师是为社会为大众所从事设计的,设计师从事设计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人的艺术表现,而是为了用户,为了产品,最终是为了使用这种产品或服务的大众,设计师的设计职业,其本质内涵就决定了设计师所具备的社会意识和责任,这种社会意识实际上是一种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协作意识。设计师的职责:设计师的职责来自于各方的要求和期待。作为社会,它要求设计师从全社会大众的利益出发,为大众而设计;从驻厂设计师的企业而言,它可能要求设计师从本企业的产品战略,服务对象和发展前景出发,以服务于企业为主要职责;而作为设计师个人,由于所处地位,岗位以及经历,思想境界各方面的差异,而有各自所体认的职责。不管从什么角度出发,作为设计师的职责,为大众是其根本的出发点。从具体的设计而言,设计师创造优良的,符合社会和大众需要的产品,这是其责任所在。好的,优秀的设计是真善美统一的设计。设计师作为美的创造者和美的使者,应当以真善美的创造作为自己的根本职责。

第九章 走向未来的设计

大工业社会:未来的社会是所谓的信息社会,有的又称之为后工业社会。美国学者迈克尔·G·泽伊尔将未来的社会称之为大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和大工业社会都是着眼于当代工业社会的发展,着眼于硬件,认为未来的社会是当代工业社会的一个发展形态。

非物质设计:是社会非物质化的产物,是以信息设计为主的设计,是基于服务的设计。即进入一个以非物质的虚拟设计,数字化设计为主要特征的设计新领域,设计的功能,存在方式和形式乃至设计本质都不同于物质设计

信息社会:未来的社会是信息社会。1美国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把信息时代称之为‘数字化时代’‘比特时代’,他把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看作是从原子到比特的转变和飞跃,这种‘飞跃’已是势不可挡。无法逆转。2尼葛洛庞帝指出,人类在数字化时代的生存是一种‘数字化生存’。‘数字化生活’将越来越不需要依赖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工作和生活可以是在一个或多个地点’3数字化的科学技术将改变一切,创造一切,甚至连艺术的表现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们已进入了一个艺术表现方式得以更生动和更具参与性的新时代4信息时代数字化技术具有放射性效应。

信息设计:是设计学科中最新出现的一个专业领域,最初主要是所谓的界面设计,解决人与电子设备接触的界面设计问题。信息设计,从根本意义上说是用艺术设计的方式和形式表示,传送,集合,处理信息,或提供某一产品或工具为人使用或了解信息。

感觉设计:感觉设计是从人的感觉特性出发的设计,也是为适应和服务于人感性特征的设计。人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味觉,躯体觉等。人的感觉世界既有生理的又有心里的,十分复杂,这就为未来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和巨大的发展,开拓疆域。

生态设计:又称为绿色设计,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勃兴的一种新的设计方式。生态设计是生态技术发展过程中成长起来的。生态设计既是一种实践形态又是一种理想形态,它涉及的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设计是将生态学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设计,是为人和为自然统一的设计。生态设计观是一种整体设计观。生态学认为,世界是‘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1可回收2可维护3可重复利用

数字化生存:尼葛洛庞帝指出,人类在数字化时代的生存是一种‘数字化生存’。‘数字化生活’将越来越不需要依赖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工作和生活可以是在一个或多个地点’。数字化的科学技术将改变一切,创造一切,甚至连艺术的表现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们已进入了一个艺术表现方式得以更生动和更具参与性的新时代

人类的共同遗产:即人类所面对的,现在的,未来的从自然到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多样性即丰富性。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在当今的条件下对发展本身提出的要求,即一种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这种发展不是无条件,无限制的发展,即不仅表现为一种数量方式,更表现为一种质量方式。

绿色制造:1995年,美国产业界首先提出建设‘工业生态系统’的设想,这是一种新的工业程序,它使工业制造成为一种‘绿色制造’,工业成为‘持久发展的工业’,目的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着眼于产品设计不会产生污染,废弃物可以回收利用,使其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同时创造更高的利润。美国产业界将工业生态系统的建设作为国家目标,绿色制造成为21世纪占主导地位的制造方式。

高情感:1情感主要由社会认知和文化价值导向所形成是是随着理性的发展。由情绪器官产生的心理体验。2设计时充分考虑人的情感需求的设计概念,达到生态和心态的平衡。

大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的特征是什么?

大工业社会时代特征是:1空间方面,探索和利用行星,建立永久性空间站,将自己居住的星球中解放出来向外层空间渗透,这成为大工业时代的主要标志。2在时间上,人类通过未来医学,生物技术的进步,一方面延长人的寿命,一方面设计生产超高速运输工具,通讯和更多功能的机器人将会让人享受更多的闲暇时间。3在数量方面,大工业时代将最终消除物质缺乏的状况,各种先进的技术将为人类提供相当数量的食品,能源和用品。4在质量上,大规模制造业,由于采用电脑控制和机器人技术将会产生出更优质的产品,材料科学的突破也将使产品质量得到提高。5在大工业的时代,无论是生产规模和消费规模均大幅度增长,并扩展到全球范围。6大工业时代最令人惊讶的是‘尺度’,摩天大楼将到达210层以上,人工岛可容纳上百万人 信息社会特征:未来的社会是信息社会。1美国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把信息时代称之为‘数字化时代’‘比特时代’,他把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看作是从原子到比特的转变和飞跃,这种‘飞跃’已是势不可挡。无法逆转。2尼葛洛庞帝指出,人类在数字化时代的生存是一种‘数字化生存’。‘数字化生活’将越来越不需要依赖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工作和生活可以是在一个或多个地点’3数字化的科学技术将改变一切,创造一切,甚至连艺术的表现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们已进入了一个艺术表现方式得以更生动和更具参与性的新时代4信息时代数字化技术具有放射性效应。

你所构想的未来设计是什么样子?

设计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可持续发展设计是可持续发展是在当今的条件下对发展本身提出的要求,即一种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这种发展不是无条件,无限制的发展,即不仅表现为一种数量方式,更表现为一种质量方式。

要做生态的设计,生态设计又称为绿色设计,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勃兴的一种新的设计方式。生态设计是生态技术发展过程中成长起来的。生态设计既是一种实践形态又是一种理想形态,它涉及的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设计是将生态学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设计,是为人和为自然统一的设计。生态设计观是一种整体设计观。生态学认为,世界是‘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

要做高技术,高情感的设计,高情感的设计是1情感主要由社会认知和文化价值导向所形成是是随着理性的发展。由情绪器官产生的心理体验。2设计时充分考虑人的情感需求的设计概念,达到生态和心态的平衡。

要做非物质的设计,非物质设计是社会非物质化的产物,是以信息设计为主的设计,是基于服务的设计。即进入一个以非物质的虚拟设计,数字化设计为主要特征的设计新领域,设计的功能,存在方式和形式乃至设计本质都不同于物质设计。要做信息的设计,信息设计是设计学科中最新出现的一个专业领域,最初主要是所谓的界面设计,解决人与电子设备接触的界面设计问题。信息设计,从根本意义上说是用艺术设计的方式和形式表示,传送,集合,处理信息,或提供某一产品或工具为人使用或了解信息

何为生态设计?其意义是什么?

生态设计:又称为绿色设计,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勃兴的一种新的设计方式。生态设计是生态技术发展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其意义是:1生态设计代表了一种新的设计发展方向,他以生态学理论为基

础,产生于人们对当代生态环境危机以及现代设计中一些问题的哲学反思,如对‘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度’,‘一次性消费商品’设计的反思,他第一次把设计自觉地纳入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思想中,表现出了这一发展方向的先进性2生态设计是一种新的设计观,他把自己的设计观建立在生态学有机整体的观点的基础上,用整体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观察研究设计对象,将单个的设计对象置入人与物,与自然的整个系统中来考虑,将涉及的重点放在真正意义的创新和发展上。3生态设计是一种新的设计方法论,以生态学的方式思考,以生态学的方式从事设计。4关注自然界和自然界其他生命的价值,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设计的出发点。

高技术与高情感的关系如何?

1高情感:情绪是在外部情景的刺激下由肌体需要满足的状况所引发的心理体验,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往往随着情景的消失而淡化。情感则主要是由社会认知和文化价值导向所形成,是随着理性的发展有情绪器官产生的心理体验。

2早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一些学者就在高科技迅速进入人的各个生活层面和角落,带来了生产,生活的自动化,高技术的发展,使科技成为社会的主导因素。

总之,1在高科技发展的同时,必须用情感的力量去平衡,即高科技与高情感的平衡2我们就越希望创造高情感的环境,用技术的软性的一面来平衡硬性的一面。高情感的平衡,是人的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的平衡,是生态与心态的平衡。在大机器产品的设计中,如何从满足的人的各种需要出发,进一步考虑人在使用中的情感因素,汲取手工艺造物的情感设计特点,是生态设计的重要主题之一。

如何理解艺术化的生活和设计的艺术化方向? 一,艺术化的生活1艺术化的生活是人类的理想,是人类想往的一种自由的,艺术的更为符合人本性的那种生活。艺术化生活也可以说是一种美得生活,一种理想化的生活形态货生活方式。2艺术化的生活是美得生活,这种生活是物质之美和精神之美统和的生活。3艺术化生活是人类文明生活的最高形式4艺术化生活因人而异,因时代而异,他一直具有理想化5艺术设计是实现人类艺术化生活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是人类通向艺术化生活的桥梁。二,艺术化是设计发展的最终方向。1当代设计越来越呈现出一种艺术画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在时装,家具,建筑与室内,平面设计及广告,产品设计诸方面都有明显的表现。2在未来社会,产品设计和生产的艺术化途径,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的表现:a手工艺术的复兴,新手工艺术将成为设计领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b设计与手工艺品性的结合。在高科技的设计和生产中,汲取传统手工艺术及手工造物的优秀经验和方式,将高科技的工业生产,设计与手工艺术结合起来,走一条所谓的中间道路,使现代设计和产品生态化,人性化,艺术化。c机械产品趋向人性化,诗化设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为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可能性,人性化设计和诗化的产品生产 都将成为现实。三,设计的艺术化将为生活的艺术化提供好的基础和方式

第二篇:毛概大题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并结合实际谈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意义

能够结合当前中国实际,适当阐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及其实践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要求:观点正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并结合实际谈谈实事求是的现实意义。

(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一切胜利,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而制定并贯彻了合乎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所遭受的一切挫折,或者是因为违背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没有能够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或者是因为在实践过程中偏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没有能够将原来制定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贯彻下去;党之所以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在挫折中奋起,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也在于重新确立和坚持贯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经验证明,把握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特别是把握了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发展脉络,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2)实事求是的现实意义

能够结合当前中国实际,适当阐明实事求是的必要性及其实践上取得的巨大成就。要求:观点正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和理论上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有关这一新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结合实际谈谈它的现实意义。

理论内容: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

第一,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第二,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所以,无产阶级要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就必须深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使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为最后夺取政权奠定基础。

第三,中国革命的敌人非党强大,并长期占据中心城市,而广大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地区。因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在农村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只有把农村建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基地,才能与占据着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进而取得最后胜利。

(2)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可能性:

第一,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第二,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的领导和正确的政策,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现实意义:略

能够结合当前中国实际,适当阐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及其实践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要求:观点正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1.如何理解坚持科学发展的内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2.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是提出“中国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刻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形象描绘了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历史过程,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愿景。

中国梦的思想内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时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五)讨论题

当代大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担当的角色?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矛盾想到交织,维护社会稳定任务异常繁重。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相互交融相互作用态势更加明显,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局。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2.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具体内容布置是什么?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有哪些?

(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内容布署: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3)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取得的新认识,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更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取得的新认识。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

(3)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4)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5)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3.联系实际阐述如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2)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3)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4)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五)讨论题:如何看待当前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第三篇:毛概大题答案参考

一、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和理论探索成果的总结。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特色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了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方面。

继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初步建立,市场化大幅度提高,宏观调控体系更为健全,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要解决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故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订质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深化。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而市场配置是最有效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经济,发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我认为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主要试用于经济领域。在经济领域也有失灵的部分,如市场垄断、国家安全等问题。这也只是比较小部分的问题,需另寻求办法解决。现在经济出现垄断问题,也是因为政府干涉经济过多,没有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综各种实践表明,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好方法。

二、答: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

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

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三、答:中国梦的思想内涵的最核心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由此看出中国梦是什么?虽然每个人理解可能不一样,但很确定“中国梦”是个人的,是国家的,更是民族的。

中国梦是小康梦。十八大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时,还提出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更多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共同富裕”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

中国梦是强国梦。十八大提出:“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近年来,中国经济建设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中国经济社会建设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重大历史突破,并在改革开放中与世界取得共赢。等待更为强大的中国,给世界一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更为强大的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中国梦是复兴梦。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辉煌灿烂的文明。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懈的探索,求解放,求独立,求科学,求富裕等一个个梦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中得以实现。

我们的“中国梦”既不虚幻,也不遥远,我们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脚踏实地依靠全体人民的创造性劳动,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大学生,我也有我自己的中国梦,必须担负起我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责任,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牢记党对我们的教育,一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四、答:二次大战后,战争与和平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21世纪以来大国关系的战略调整表明,大国经过许多年的接触和碰撞,开始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寻求共同利益的交汇点。未来国际政治格局比较式多极化在艰难曲折中不断获得发展,只有大国携手共建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国际社会才能逐渐又乱而治,人类才能齐心合力应对政治的、社会的、环境的危机,才有可能在各种挑战中继续生存下去。

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自20 世纪70 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我国的中心任务。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符合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综上所诉,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探索及走和平发展道路。

五、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想法也在不断地改变,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占农民工总数的大半,在就业上,他们和老一代农民工最大的不同是,工资待遇已经不是他们找工作的唯一考虑因素,他们更看重工作环境、工作是否开心和个人价值能否实现。而对大学生而言,宁愿失业也不愿到小企业做一般工人,现在很多年轻人依仗 “父辈”,不工作也没有生存压力。这些直接导致了就业市场需求和供给不平衡。破解用工荒和就业难的路径都指向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第一,根本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把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到科技进步、自主创新上,保持传统制造业产业优势的同时,在谋求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高端产业的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产业链条。

第二,对于高校毕业生,要进一步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加强就业指导,改变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念,鼓励更多的毕业生到基层去、到中小企业去、到中西部地区去。

第三,对于农民工,各地政府加大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政府可定期、定时组织开展免费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第四,对于企业来说,一方面要摒弃“唯学历”论的用人制度,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实现人力资本价值最大化。另一方面应提高酬待遇和福利保障,从而能够留得住人。

大学生“就业难”和农民工“用工荒”并存,真实地反映了宏观经济中的分配不公和产业结构不合理、泡沫严重等诸多严峻问题,根本的出路在于国家应该尽快消除造成“用工荒”和“就业难”的诱因。这样不仅能解决“就业难”和“用工荒”并存的局面,还能促进中国经济的良性发展。

六、答:我国卫生资源提供总量存在相对不足的情况,同时,医疗资源配置存在结构性矛盾:优良资源过多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农村卫生和基层社区卫生发展滞后,不适应群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中国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覆盖面尚较有限;医疗保障的筹资水平较低、保障能力有限,再加上医院目前实行的药品加成政策诱导了医院开贵药、开大处方,在一定程度上使“看病贵”问题激化。

第一,应当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和加强监管两手抓,着力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健全和完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应明确政府的主导作用,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调整城市大中型综合医院布局,严格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加大财政投入。

第二,构建医疗卫生体系。解决我国目前医疗卫生体制机制的不合理性,重中之重还是立足基层。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首先需要适当的政策倾斜,合理配置人、财、物的保障体系。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应积极完善相应配套制度的建设,有效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作用。第三,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强调公益性,健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理顺医疗药品体制机制。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优化效能,严格监管,促进公平。政府应加大卫生投入,建立合理的医院补偿机制,优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医院创收机制,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完善药品价格监督管理体制,取消以药补医和药品加成政策。

第四篇:毛概习题三(大题答案)

《毛泽东思想概论》习题三

三、简答题(每题10分)

1.毛泽东思想从哪些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作了独创性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内容体系有哪些?)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已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了中国工人阶级异己政党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以农民为主要群众的,经济上文化上楼后的国家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开展共产主义运动的问题。(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3)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4)关于政策和策略(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好文化工作(6)关于党的建设(该题需具体阐述)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1)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二十世纪中国时代特征相结合。

(2)是个人智慧与集体智慧的结合。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3)借鉴与独创相结合,在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体现了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4)毛泽东思想是在同教条主义以及各种错误倾向,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发展起来的。

3.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从哪些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作了独创性发展?(毛泽东关于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理论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1)成功解决农村问题(2)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3)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4)争取而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理论,指明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之间的区别。

4.简述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及其相互关联。社会主义革命史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是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然要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这是由中国现代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决定的,由于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使它丧失了领导中国革命的能力,领导中国革命的重担,历史性的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再者无产阶级完成民主革命,也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经济条件。

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第二步: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这两个阶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前者是必要前提,后者是必然结果。(该题需具体阐述)

5.为什么说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中,阐明了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1)毛泽东分析了中国农民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指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2)农民是中国的基本群众,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3)毛泽东强调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在推翻反动政权,建立人民革命政权中的重大作用。

6.无产阶级为什么会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证明: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成功。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与生俱来的弱点:软弱性和妥协性。它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缺少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的革命纲领,更没有发动农民。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一再的失败都证明了这一点。

(2)中国的无产阶级,不仅在资格上比中华民族资产阶级要老,而且它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基础要广大得多。它不仅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优点:不占有生产资料、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代表先进生产力。而且有自身的特殊优点,因而能够担当起民主革命的领导责任:深受三重压迫,其严重性和残酷性的程度世所罕见,因而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彻底的革命性。中国没有欧洲那样的改良主义经济基础,除极少数工贼外,整个阶级都是革命的。

7.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 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的思想。其中武装斗争史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巩固政权和发展根据地的最强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史反封建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没有土地革命或土地革命的政策不正确,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武装斗争就会归于失败:根据地则是进行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的基地和依托。总之,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必须发动人民武装,才能彻底推翻反动统治。

(2)农村包围城市,一农村为根据地,以工人阶级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大力发展已工农为主的武装力量,核心是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武装起来推翻反动统治。

8.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内无民主外不独立,要革命必须拿取武器。

(2)在中国由于封建割据,“有军则有权,战争解决一切”。中国反动统治阶级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对人民实行残暴统治,对革命进行武装镇压,无产阶级政党只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

(3)敌我力量悬殊,帝国主义之间,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规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4)中国武装斗争的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运动。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农民是反地反封建的主力军。人民军队建设和发展是依靠农村,依靠农民,依靠根据地的建设。

9.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什么地方?

(1)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2)新的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为指导;

毫的动摇。

(该题不全面,需具体阐述,请参考课堂笔记)

13.毛泽东建党思想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建党思想即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党的建设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应用,它的基本内容包括①政治建设②思想建设③组织建设④作风建设⑤制度建设⑥纪律建设

第一,毛泽东着重强调了从思想上建设党,经常主义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

第二,概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96作风,并把这三大作风作为中国共产党区别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第三,提出了团结,批评,团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等处理党内矛盾的方针,创造了整风这种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形式。

第四,新中国成立后,鉴于党的地位发生变化,成为领导全国政权的执政党,毛泽东多次提出了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范睢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

(该题不全面,需具体阐述,请参考课堂笔记)

14.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 如何做到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

第一,由党自身的历史特点决定的。第二,由党的生存环境决定的。第三,由党内主要矛盾决定的。

(1)是由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多数的国情决定的。(2)是中国共产党同资产阶级的团结合作的需要。(3)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

(4)是在中国艰苦环境中进行革命斗争所必需。

如何做到思想建党:⑴强调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入党⑵加强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⑶加强党员的党性锻炼和思想修养,以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去克服和肃清各种不正确的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15.我国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的基本依据是什么?(1)马恩列关于和平赎买的设想,为中国共产党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把资本家私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提供理论依据。

(2)中国是经济落后的国家,全国解放后,让资本主义工商业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和发展,有利于国计民生。

(3)追求利润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民族资本主义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作用。

(4)中共为此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对资本家采取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

16.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色如何?

本质:人民当家作主,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独立自主,就是立足于本国实际,走自己的道路,着眼于本国力量,依靠本国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

(3)实事求是是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共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立足点

2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什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

这个时期最大的革命任务是实现民族独立即民族革命与实现民主。这是当时最主要的任务,而民族资产阶级是尽可能团结的队伍。同时,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近代中国式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革命的敌人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由此决定了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统一。

2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敌人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由此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的统一。首先,中国革命的首要内容是反对帝国主义因而具有民族革命的性质。帝国主义侵略并控制中国,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掌握中国经济命脉,肆意欺压和奴役中国人民,帝国主义成为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祸害的总根源。因此中国革命的首要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赢得民族独立。其次,中国革命因反对封建主义而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在中国,腐朽的封建势力不仅束缚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和帝国主义联合起来,压制本国资本主义,并且用封建伦理思想禁锢人民头脑,阻碍社会进步。因此,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通过革命推翻封建专制政权,建立新式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政权。

23.如何理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经历的两个阶段,也是必不可少的两个阶段。⑪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尽管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后者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它们之间同时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⑫ 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阶段,不可或缺的环节。⑬ 社会主义改革不会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根本性质是相同的。(该题不全面,需具体阐述,请参考课堂笔记)

24.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为什么说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 群众路线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的根本路线和基本方法,是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基本内容:⑪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立场、观点,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出发点;一切依靠群众,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立足点;依靠群众必须建立在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的基础上,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之源泉,只要把人民群众动员起来,就能“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2)必须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基地;(3)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主力兵团与地方团相结合;正规军与民兵、游击队相结合;武装群众与非武装群众相结合。

28.促使党在 1953 年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因素是什么? 答:促使党在1953年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因素有:

(1)为了迅速发展国营经济和扩大计划经济,顺利实施“一五”计划;(2)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政策的必然结果;(3)是土改后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4)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条件;(5)是应对当时国际环境的需要。

29建国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1)1949的七届二中全会认为国内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对外是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2)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生产之间的矛盾,提出大力发展生产力。

(3)1957年由于毛泽东对时局错误估计,任务当前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阶级,两条道理之间的矛盾,应采取阶级斗争形式通过文革解决。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通过思想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正确认识出当前的主要矛盾,应采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0.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1)在土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及时地领导农民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2)根据我国农业的特点和农民的习惯,采取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等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和形式,逐步引导农民走上集体化的道路。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邓小平在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中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这一正确评价有何重大意义?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光辉旗帜

(2)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指南

(3)毛泽东思想是探索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先导(4)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

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的内容:

(1)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2)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现实意义: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的学说,特别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思想,不仅为我们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协调了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政治局面,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正确思路,而且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6.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自己艰苦卓绝的努力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7.如何理解薄一波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于毛,成于邓”这个命题? 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就是中国特色的马列主义最终革命成功,所以说“始于毛”后人总结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改计划经济为市场经济,当时的社会主义都是计划经济的,这一步有时代意义,有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的重要体现。所以说“成于邓,因而总结为邓小平理论。

(1)毛泽东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取得的探索上的初步成果,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内容。

(2)毛泽东探索的初步成果,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3)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过程中所表现的敢于创新的精神和理论平,对邓小平的成果探索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

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代表的当得两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存在着连续性、继承性和发展性的关系。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于毛,成于邓”。(该题不全面,需具体阐述,请参考课堂笔记)8.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我国国情的认识和论断是什么?

我党和毛泽东从苏联和东欧的一些国家的严重事件中,得到了如下启示:

(1)打破了对苏联模式的迷信,我党开始思考按照中国实际情况寻找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探索如何避免执政党犯严重错误,从局部、暂时的错误中取得教训,使之不致发展成为全国性和长期的错误,要求领导者要有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3)从苏联、东欧制度的形势看到了消灭私有制、在经济领域内虽然解决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队级的矛盾,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仍然存在着大量的社会矛盾。如何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第五篇:毛概大题

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1、“四个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2、“四个全面”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关系。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发展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是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

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建成全面小康、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不仅勾画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也勾画出了“第二个一百年”目标中的中国未来蓝图。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中央在治国方略上开拓提升出的新版本,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就和新境界,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二、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正确错误态度

三、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可行性重要意义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

1)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 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 队。

2)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 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必须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建立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无产阶级要想夺取革命的胜利,就要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

3)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着中心城市的敌人 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为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奠定基础。因此,中国革命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2、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可能性

1)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经 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使中国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广泛存在。

2)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但广大农村 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 因。

3)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大有回旋余地,而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及其互相间的矛盾和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红色政权产生和存在的最基本原因。而良好的群众基础、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4)土地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斗 争形式;农村革命根据地是革命武装斗争的战略基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毛泽东认为,这些原因和条件,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提供了可能性。

3、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重大意义

邓小平指出:“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无论在中国革命史上,还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转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学说,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宝库的独创性贡献,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3)、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为其他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对其他受压迫的民族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4)、这条革命新道路的现实意义于:过去搞革命,要适合中国国情,走领导人民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斗争中,坚持实事求是,实践探索,一切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问题的典范。

四、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完成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进行和平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用事实向农民表明合作化的好处和给农民带来的利益,使农民拥护党的政策。手工业者的情况和农民基本相同。同时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把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结合在一起进行。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不仅稳定了资本家的思想,提高了他们的认识,保证了改造的顺利进行,而且将几十万资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干部。这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总之,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

五、过渡时期国内主要矛盾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国家政治生活主题

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敌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现在的情况是: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当然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是人民内部的矛盾突出起来,成为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因此,在这个时候,正确地划分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矛盾的界限,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六、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在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由于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的不科学和对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做出严重错误的估计,又产生了“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不是什么遥远的事了”的盲目乐观情绪。60年代党的指导思想方面“左”的倾向不断发展,进而把社会主义理解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认识上走了弯路,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由于这些失误,总结了以下经验教训: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社会主义改造还未结束时,毛泽东就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然而,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中国的基本国情缺乏深刻认识,没有能够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实践证明,只有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准确把握中国基本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逐渐掌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开辟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始终坚持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对于社会主义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的阶级斗争,不能将其简单的等同于全国范围的阶级斗争,更不能搞大规模的政治运动。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采用科学态度,深入了解和分析实际情况,努力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只有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才能逐渐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由于民主和法制都不健全,党内外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意见受到压制和打击,正确的主张得不到采纳甚至被贴上资本主义的标签遭到批判,错误的决策得不到及时制止甚至被当作社会主义的原则加以固守,结果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甚至发生“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实践证明,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实践证明,无产阶级政党在执政以后,必须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反对个人崇拜,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保证党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必须大力发扬党内民主,确保党员的民主权利,避免少数人说了算、个人说了算的现象。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七、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在中国革命建设中的作用及辩证关系 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

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关系: 即党的最高纲领是: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都是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最低纲领。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为: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影响、制约最低纲领的实现;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就是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方向和道路的统一、目标和过程的统一、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统一、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

八、社会主义本质论内涵的理解

其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邓小平强调: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其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九、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增强综合国力,充分发挥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从广度、深度扩大对外开放。(2)以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3)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优化进出口结构。(4)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

(5)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同自力更生的关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下载艺术设计概课后名词解释大题答案(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艺术设计概课后名词解释大题答案(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大题

    毛概大题 1.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如何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答: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毛概大题

    毛概大题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p3) 一、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二、马克思主义中......

    毛概大题

    1.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在党的基本路线中,经济建设是中心,是主体,它统领着其他的内容。坚持党的......

    毛概大题

    十七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和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

    毛概大题

    1. 结合建党90周年来的历史经验谈谈党的建设问题(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章 毛关于党建的 问题 2.经济问题(第八章,第五章+如何推动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十二五经济增长方式转......

    毛概大题整理

    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及其意义 原因: (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人民受到封建主义的压迫,对外受到帝 国主义的侵略。近代中国的国情决定了......

    毛概大题2017

    一、 毛泽东思想专题组:如何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一)毛泽东思想概述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

    毛概大题

    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目标: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战略: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