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册教材教案0908[样例5]

时间:2019-05-12 19:2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册教材教案0908》,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册教材教案0908》。

第一篇:全册教材教案0908

全册教材简析

1、主题单元。

“园丁之歌”

“自然的奥秘”

“故事集锦”

“无私奉献”

“祖国各地”

“百折不挠”

“走进名著”

高林生老师说解读教材是一种上有课标,下有学生,中间有文本的活动。感觉这种说法很是精妙。因此,下面的所有教材解读都必须要沿着这条思想的轨迹前行。

2、本阶段的训练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

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3、篇章分析: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九)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读书做笔记,二是学会使用工具书

读书做笔记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这个习惯我目前也在使用,它可以起到博闻强识的作用。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做读书笔记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写读后感,二是做读书摘抄。我平时给学生做的摘抄比较多,一般是先阅读后摘抄的再复习运用的。

我感觉引导学生做摘抄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摘抄与学生平时语文学习的紧密结合性。不能平时摘抄归摘抄,语文学习归语文学习,这样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要让学生的语文摘抄直接服务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2、注重对学生摘抄的评价。学生辛苦做了摘抄教师该如何评价?首先要确立评价的目的,那是引导学生感受摘抄的妙处的。所以,评价要注重启发引导的功能!

读后感教师可以与课外阅读辅导结合起来搞,让学生真正能够读透书本。学会使用工具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那么多的工具书,然后开展一些查字典的比赛。记得我初中时候老师开展了一次查字典比赛到今天我还记得。第一单元教材的编排没有看出很严密的体系,教材倒有一种复习前面内容的意向在这里面。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尽量把教材教得有体系一些。

《师恩难忘》我觉得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抓“难忘”二字,什么难忘?师恩。师恩为什么那么难忘呢?

主要是老师编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来教育我,让“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要抓住田老师所编的故事对我的影响来引导学生体会田老师的教育对我的影响。课后作业第二、三题教师应该抓住,让学生细致体会。

又:田老师的教育方式对我们也是很有启发的,为什么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反倒不如一个小故事来得有吸引力?真是咄咄怪事!可见,现代语文课堂的繁文缛节太多了。

再又:我们应该读一读回忆老师的文章,看看别人是如何做老师的。

《陶校长的演讲》这篇课文很是实在,主要就是讲了陶校长的四点要求。掌握这篇课文的大意是教学的重点之一,要让学生明白有哪四问,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四问。

重点之二就是学习陶行知的语言,他讲解得是多么的通俗易懂啊。用一些问句的形式,用一些假设,有深入透彻的说理,也有浅显易懂的比方

《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歌很有哲学意味。“不遇”是一种意味,本身要找的人是隐者;其次,身在此山中,存在也是一种意味。他是隐者,我们看不到,但是,他又是存在的。这恐怕只有从哲学的角度来讲解了。

但教给学生不要这么繁复,让他们明白这样一种意境就可以了。

《所见》是一首很有童趣的诗,描写出了孩童的天真。不过最有趣的应该是他闭口立之后在想什么呢?

一比:前面的表现与后面的表现进行对比,二想,孩童想什么呢? 其实,诗歌的最后两句不妨换一下位置:忽然闭口立,意欲捕鸣蝉,可能更有意味一些。

习作一主要要求学生抓住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一两件小事来写,要写得细腻感人。幸好,这里有课文作为范例。

练习1中的语文与生活安排了两个情节:写儿童诗和背诵描写风的古诗。写儿童诗因为是续写难度不是太大,但是,教师在此处不妨教学生写一写儿童诗

背诵带“风”的诗句,对学生来讲应该没有多大的困难,但是教学在学生背诵之前可以多补充一些含有“风”的诗句,让学生多积累一些。

诵读与欣赏中编者给学生编排了一首诗歌,这首诗歌的特色很是鲜明。诗后编者还附了一个问题,“诗中有画”,如何看出画来?我想问一问的是:小学诗歌教学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目的究竟在哪里?

学会请教,这个口语交际训练主要是让学生如何把话说得体,学生应该不存在问题。

第二组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关系就比较密切了,第二组课文可以按照主题的样式进行教学。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篇课文是一个号召:让我们一起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打开大自然绿色课本的例子:法布尔的故事;《变色龙》这篇课文给我们讲述的是观察变色龙变色的经过;《金蝉脱壳》讲述的是作者观察蝉脱壳的一个过程。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是一首写得很是意气风发的诗歌。诗歌语言欢快,内在结构严谨,是一首好诗!不过,要把这首诗歌教好倒要花上一番功夫。因为这首诗和古诗又不一样。教这首诗歌还是要从诗歌的语言入手,从诗歌语言背后的意蕴入手。

什么是意蕴?

怎样帮学生把握住诗的意蕴? 装满昆虫的口袋》写的是法布尔小时候的事情。但是,作品中将父母作为与法布尔相对立的角色描写我觉得有些不妥当,是不是法布尔的父母真的是这样?

《变色龙》一文写了可爱而又迷人的变色龙。相信学生在初次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是充满兴趣的,但是,当教学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可能就没有那么大的兴致了?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致所在入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金蝉脱壳》一文写得也是极其生动的,作者把金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写出来了,很是吸引人。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看学生的表达。

现在语文教学过多的是对教材人文体验,但是,语言文字的训练是语文学习的根。我要多做一些关于语言文字训练的课例。

习作2是作者观察一种小动物然后写下来,在这里,教材的要求更为明确了,要求学生“先观察它的外形,看看每个部分有什么特点,再观察它的动作。观察动作要仔细,要有耐心,有时要反复观察。比如小鸡吃食,公鸡打鸣,鹅鸭凫水,猴子嬉戏,鸟儿飞翔等等。然后把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下来。为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可以适当地打比方。当然也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像如此详尽的作文写作要求是很难看到的。

练习2的语文与生活主要是歇后语的练习。首先是歇后语的积累,其次是歇后语的运用。读书与积累的内容是三条关于观察的格言。其实,这三条格言可以放在本组教学之前进行教学。想想说说是想象补充画面然后再说一说。这里要注意方向的把握,学生喜欢讲说一些可能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东西,教师要注意引导。

语文要引导学生发现美的东西,但是,当课堂上出现不美的东西的时候教师该如何引导呢?

第三组是一些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之类的内容,比较杂,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每篇课文都独立为一个主题进行教学。

《成语故事》主要将这两个成语还原成故事的形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这两个成语故事的教学比较简单,可以读给学生听一听,让学生说一说自相矛盾的 表现主要在哪里?滥竽充数的表现在哪里?画龙点睛的表现在哪里?这三条成语的道理又在哪里?本篇课文教学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一个成语故事会,讲讲自己所知道的成语故事。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办一期关于成语故事的手抄报。

《推敲》这个故事主要讲述的是诗人贾岛对诗歌语言的考究上,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比如官权思想,等等。这里,教师少引导学生去考察这样一些内容,教师倒可以引导学生多掌握这样几个关于推敲词语的典故。

不知道学生对这样的文本会有什么样的解读?

《嫦娥奔月》是一个神话故事,对嫦娥奔月的故事有好几个版本。教材使用这个版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中国神话传说的美丽,体会乡亲们对嫦娥思念的原因。本课语言训练的点是课后作业第四题,体会重叠词语的用处。

《读书莫放“拦路虎”》不知道这篇课文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很是突兀。这篇课文可以放在讲勤查工具书的地方讲解。

两篇《伊索寓言》比较简单,引导学生体会伊索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点。《我读书我快乐》给学生推荐的是伊索寓言,其实,教师还可以将其他几大寓言推荐给学生阅读,比如克雷洛夫寓言,等等。

《习作三》写“秋天的树叶”,可以让学生写树叶贴树叶画树叶,让全班学生一起写一部不树叶宝典,激发学生作文训练的乐趣。

《练习三》中是关于京剧《红灯记》,让学生体会红灯记的语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也学学这个京剧的唱腔。

《通读与感悟》可以作为平时的小练笔。这样的练习模仿性比较强,学生练习容易出效果,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多进行这样的练习。

《学会拒绝》现在的学生比较会拒绝,这个项目不存在问题。但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文明用语。

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我感觉最难把握的还是教材的语言训练点的落实和教材 人文情怀。

第四组三篇课文分别讲述了三个人物:邓小平、高尔基、恩科西。

《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一切景语皆情语,要让学生从这些语言中体会我们对邓小平的深切怀念。对课后作业第四题感到这道题目出得不好。

要让学生理解邓小平就有必要补充关于邓小平的相关资料,我个人觉得可以在“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为什么作者要这么写,显然是邓小平的足迹遍布祖国大地,世界角落„„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表明的是一个道理“给”永远比“拿”愉快。课后作业第三题其实是读书积累做摘抄。

《爱滋病小斗士》这是一篇新的课文。这里所隐含的主题其实是很深远的,是世界性的。目前,世界人民正面临着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这是一个灾难,对于这场灾难,每个人的表现是不一样的。

其实教师可以以这篇课文为突破,引导学生浏览一组课文,关于人类面对具有世界性灾难的表现。

《习作四》是写一写自己的心理话,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平时教学中有很多的缺憾之处,教师也可以写一写对学生的歉意,对教学的缺憾。

练习四中的语文与生活是关于错别字的练习,教师可以把学生在作文中的错别字全部梳理出来,让学生订正。

诵读与积累》的内容可以放在教学《成语故事》后进行。

《小小新闻发布会》应该在每天早晨引导学生进行,帮助学生扩充视野。

第五组课文是一组写景的美文。

《鼎湖山听泉》作者以游踪为顺序,从眼、耳、心等入手写鼎湖山的泉,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候除了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的语言,感受鼎湖山泉水的美妙外还要学会作者是如何来描写鼎湖山的泉水的。高林生老师认为这篇课文要教得像高年级的课文就必须教学生学会作者的表达。

《黄果树瀑布》体会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瀑布,各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体 会作者表达的准确与美妙。

《莫高窟》重点也应放在作者的表达上,就如课后作业第四题一样,要求给课文编写段落提纲。

《习作五》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注意把事情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材画了四幅图,主要是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内在的感受。

练习五中语文与生活要把句子写具体,其实,这样的练习应该提前。诵读与积累是一首小诗,让学生学会朗诵。

设计一条公益用语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电视、广播中去发现公益用语,然后再设计。

第六组课文谈的是人们如何坚持不懈地努力进行发明创造的。

《天火之谜》讲的是富兰克林的故事,这篇课文的语言训练点是分段概括段意,体会的人文思想是富兰克林的敢于发现的精神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个故事颇为震撼人的内心,这是因为作者的表达,比如说作者通过列数字的形式,等等。

这篇文章的教学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关键词语的意思,比如课后作业第二题。《诺贝尔》讲述的是诺贝尔发明炸药的故事,教师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

《滴水穿石》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文章通过例举了一些人的事例来证明滴水穿石的精神,引导学生体会这样文章的写法。

《习作六》是根据图画,想象并编写故事 练习6的语文与生活是看一段话然后谈感受。诵读与积累是分角色朗读一篇童话。

健康小顾问倒是一个可以搞上街的语文实践活动。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本篇课文中的词语,体会鲜明的人物形象,同时引导学生读一读水浒

《少年王冕》是《儒林外史》中的一篇文章,教师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描写体会王冕的为人。

《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教学时教师要引导注意把握文章和诗歌的链接,什么时候该链接,什么时候不链接,教师的教学要有度

《清平乐》是辛弃疾所写的少有的一篇乡村生活的诗歌,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所描写出的平静的画面与情致

《习作七》是一组命题作文,题目下有具体的提示 练习7的语文与生活是让学生了解一些朝代

诵读与积累是描写水浒的一组成语,可以在教学《林》一课进行组合教学。水浒故事擂台赛学生会比较感兴趣。

匆匆浏览了一遍本组的教材,感觉本组教材既有限定的内容同时也给教师的发挥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教师所要做到的就是在完成语言训练的同时做好语文教材的拓展作用。因暑期中也读了人教版教材第九册,所以整体感觉苏教版的教材比较灵活,那么教师该从教材的哪些地方入手来自主开发呢?这还需要多多思考。两个问题。

4、第九册教学总目标: 学习习惯。

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培养预习课文的习惯。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培养读书做笔记的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识字写字。

准确认读者来信265/260个生字。

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节169/173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口语交际。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阅读。

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习惯。

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习作。

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问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5、教学设计:

第二篇:小学英语校本教材教案全册

如何开发小学英语课程源 ——实验小学三年级 彭文玲

英语高效课堂的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要在较大程度上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把师生从过于死板和机械的课程资源设置中解放出来。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英语课程的理解相对来说比较狭隘,基本上局限于“教学大纲” “教学计划”和“教科书”,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往往只是遵循“教学大纲”,执行“教学计划”,教授“教科书”。

现在看来,这种观念不能适应英语教育改革和发展,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英语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对英语学习广泛而丰富多样的需要。新课程背景下,要想全面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和综合素质,开发利用英语课内课外课程资源,必将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举措。

怎样开发和利用英语课程资源呢?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开发英语课程资源是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行为,是教学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回归自然的过程。

1、教材资源的开发。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学校英语教学的核心资料。我们现行使用的闽教版的教材,除了学生用书之外,还有配套录音带、教学参考书、活动手册、CD、教学课件、单元测试卷、教学VCD、教学卡片、教学挂图等。我所实习的小学---杨村四小,就是充分应用了这个方法。三年级以上的年纪所学习的教 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而一、二年纪所学习的是《剑桥少儿英语》这套儿童英语教材里的内容,以此来补充和丰富课堂教学。多种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体现了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可以适当选用国外的教学资料,以补充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2、网络资源的开发。网络资源浩如烟海,但真正与课本配套以及内容完全符合儿童特点的资源并不多。因此,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开发了一些英语网络资源。比如可以建立“教案库”、“课件库”、“习题库”、“教学录像库”、“教学素材库”,专门存放教师的教案、课件、试卷、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的录像、上网查找的资料等等。

3、学校资源的开发。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图书馆、语音室和多媒体设备,全方位、多渠道的为学生提供英语学习的机会。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向学生播放一些经典的、有趣的、有教育意义的外国电影、歌曲、录像、教学片等,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通过播放《你和我阶梯快乐儿童英语》、《音乐之声》、《狮子王》、《风中奇缘》等影片和英文儿歌,开展“海外剧场”、“歌曲欣赏”等活动,增加学生的真实语言输入。还在校园的公共场所贴上英语名言、警句的标牌,在教学楼的长廊和墙壁上贴上图文并茂的英语故事,积累语言知识。

4、教室资源的开发。在教室里,可以建立“英语角”、“英语图书角”。“英语角”用来张贴学生制作的英文小报、单词图片、卡片等。“英语角”增加了学生接触英语、识记英语的机会。“英语图书角”则设在书柜里。在书柜里专门辟出一层用来摆放儿童英语书和英语工具书。英语书包括不同版本的小学英语教科书、英语图画书、英语童话书等。

5、社会资源的开发。例如,广告、家用电器使用指南、药品说明书、路标、计算机程序等都有英语。英语社会资源开发,就是要求学生注意收集、积累校外接触到的英语资源,如电视、杂志上的英语广告词、商品的英语说明书和英语格言等。学生接触到这些英语可以利用“英语图书角”里的词典自查,也可以咨询老师。学生对商品说明“MADE IN CHINA”、公共标志No smoking!以及计算机语言copy, window, edit等句子和词语耳熟能详,从而扩充了知识面

6、教师资源的开发。

作为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主体——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可以充分挖掘的课程资源。教师的服饰、生日、家庭、爱好、身体语言、语音语调、人品学识、文化修养等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可以将自身的某个方面作为课程资源,用来作为导入新课的素材。在我实习的学校,指导我的教师是位非常优秀的老师,她能够充分利用身边的一切有利资源来调动孩子的课堂积极性,让孩子们始终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例如,她在教授skirth和T-shirt这两个单词时,就会指着 自己的衣服来说,让孩子们对这两个单词有了更加立体和形象的感知。她再带领孩子们背诵课文的时候,也会加上各种肢体动作,来加深和加强孩子们的记忆。

7、学生资源的开发。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学生各具个性、各有特长,他们是课程资源开发的宝贵财富。有的孩子擅长表演,就应该调动他们表演的积极性,把课文编成小短剧的形式在全班展示,这样经过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鼓掌,这些爱表演的孩子们就更加背诵课文的积极性,同时也学到了知识。

8、家长资源的开发。学生家长是教学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要开发合理,可以大大增加学生运用英语的机会和途径。学生每上完一节英语课,学会一些新的英语单词、交际用语、英文歌曲等,要求他们向家长展示,或让学生教家长学英语。通过向家长展示,学生不但运用和巩固了所学的英语,而且家长看到孩子在英语方面的发展,会不断支持和鼓励他们学习英语,学生的兴趣不断的得到激发和强化。

9、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拓展课程资源

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对学生来说具有无穷的吸引力。开展真实的,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学生能接触到更贴近学习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资源,获得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总之,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教程,让教学“活”起来;而且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

参考书目:

1、《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2、《小学教学研究》

第三篇:安全教育全册教材分析

三年级《安全》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教学目标

小学《安全》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帮助儿童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其自我生存和自 我保护的素养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

1、凸显综合性

本教材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机融合了生命、安全、健康、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本教材强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使其热爱生命,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通过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使学生获得积极劳动的体验,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初步的技术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体现生活逻辑

本教材以学生的生活为轴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是按照生活的逻辑、心理的逻辑而不是学科的逻辑来设计和编写的。教材贴近儿童的学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以体现生活全景及其各部分相互联系的系列主题活动及学生的自主活动为教材的基本呈现形式。同时教材具有适度的开放性,促使学生认知和行为、理论和实践、个人和社会的结合和转化。

3、重视儿童的实践体验

从根本上说,本课程不是侧重于知识体系的教育,而是在于引导学生体验,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通过挖掘一些平凡、细微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从平时熟视无睹的现象和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升心灵体验。

4、发展儿童的自助和互助能力

处于发展中的儿童具有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能力。因此,教材始终注意调动儿童自身的教育资源,把儿童放在主体地位。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儿童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经验在生活中不断生成,儿童所获便会超越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从而从整体上提升了教学活动的质量。

5、趣味性呈现,形式活泼

内容的呈现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用了许多精彩的故事、童话、案例,图文并茂,适合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和阅读习惯,体现了课程内容设计的人文性,增强了趣味性和可读性,对学生经验与认知发展等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措施

1、采用活动教学

本课程是一种以体验性学习为主的课程。对个体而言,人的感受和体验产生于人的活动,再精彩再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教师要按照“活动教学”的思想,根据每课创设的情境,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精心设计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情境体验、认知澄清、行为训练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师生共同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施加积极影响。

2、结合实际,活用教材

本课程是师生双方在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经验性课程。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的工具,也是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利用的资源。教师要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不是“圣经”。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的实际,可以补充、修改、拓展等。教师可以用学生身边案例替换,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吻合。

3、采用多元性、发展性的评价

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的差异性,采用多种方式的评价,应该采用“调查”、“试验”、“探索”、“讨论”等丰富多彩的评价形式。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及教师,家长的综合评价等。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行为方式的变化,将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所形成的情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评价的重点。评价要注重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二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质量;三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

第四篇:二下全册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它们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册课文同上册一致,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加注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生字一律注本音,在文中的具体语句之中,有的要读轻声或者变调。

本册共有36篇课文,其中30篇阅读课文,为体现与中年级的衔接,安排了6篇略读课文,它们是:《春的消息》《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一次有趣的观察》《看浪花》《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阿德的梦》。略读课文只编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没有写字要求。“语文园地”包括四~五个栏目,在上册教材四个栏目的基础上,新增了“宽带网”。“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构字特点、词语之间的联系以及表达方法和标点应用等知识。“日积月累”──引导学生在复习已经学过的字词的同时学习生字新词,感受和强化词语之间的搭配习惯,并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册教材的“日积月累”中增添了能突显中华文化的、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的成语韵语、对联、节气歌、古诗词等内容;它们使学生在复习字词的同时,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话题与本组专题有联系,在双向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了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习作能力的培养,从本册教科书开始,在“口语交际”中特别增设了“写一写”栏目,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写话训练。“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宽带网”──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引导学生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以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

二、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2.创设“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搭建拓展知识的平台。3.大幅度更新课文,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4.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5.突破传统呈现方式,增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6.教材的编排体现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

三、教学目标:

1.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 400 个字,会写 300 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等语言环境了解 意思。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求认识的字不要作过细的字形分析,也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 的字则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意思,正确书写,并练习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 之中。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 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继续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 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体会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8.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对联、古典诗词、格言警句。

9.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增强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 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 的自信心,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10.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学习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 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学习写日记。

11.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热心参与学校、社区活动,并能表达自己 的感受。

四、教学重难点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养成认真完成作业和查字 典的习惯。

2、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能按笔顺正确书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4、能在观察图和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通顺的话。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的词语。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 意。借助字典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五、教学建议

1.教师在备课、钻研教材的时候,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注意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设计教学方案,真正发挥教材整合的教育教学效果。要注意把握同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本册教材依然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以便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之下,使他们能够尽早阅读。

3.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教师还应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优秀读物,提供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成果的机会。

4.教材中八个口语交际的设计,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从而使学生有话可说,易于达到相互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在有些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第五篇:四年级全册教材分析(推荐)

《观潮》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向我们描绘了浙江省海宁盐官镇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课文结构清楚,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过后的顺序和大潮声、形由远及近的变化介绍了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景象,作者运用生动细腻的词语、生动的比喻,逼真的再现了大潮那雄奇壮阔、动人心魄的气势。使人读后不禁发出感叹“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作者还介绍了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从侧面表现了钱塘江大潮之奇。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奇妙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像画面,通过重点语句段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观潮

天下奇观

潮来前:江面很平静

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潮来时

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潮来后:恢复平静

3、教学目标

依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三点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小精灵儿童网站出品

(2)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抓住大潮来时的声、形之奇来理解课文。

2、从大潮的奔腾咆哮气势,感悟大潮给人力量的启示。

明确:作者描绘的四幅画面分别是海潮图、演习图、弄潮图、观潮图。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这一壮美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一)教学内容分析:《鸟的天堂》是六年制小学语文S版教材第八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写景抒情散文。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和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本文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清晨群鸟纷飞,百鸟齐鸣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本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读起来是一种美的享受。这篇课文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所以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动静结合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3个生字及新词,理解并会用有关词语造句。

2.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领悟“鸟的天堂”的含义。体会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以及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鸟的天堂

大榕树

粗壮 茂盛 旺盛 美丽

许多鸟

热闹 应接不暇

的确是鸟的天堂!

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是一篇精读课文。在进行本课教学设计时,我紧紧围绕“„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让学生进行质疑,然后分别学习了大榕树的枝叶繁茂,生命力旺盛;鸟的快乐、幸福的生活。最后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亮点:

1、学生明白了人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应该积极地进行环境保护,为自然界的生物提供好的生活环境。因为有了这样的意识,在学生进行“鸟类演讲比赛”时,学生就真正表露了自己作为一只小鸟的快乐,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类爱护鸟类的感谢。

2、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积极采用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让学生明白了本文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的结合,真实感受了大榕树的静态的美与群鸟纷飞的动态的美,从而培养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3、把阅读与质疑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说教材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题西林壁》。

这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进行编排,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题西林壁》不仅写出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它是苏轼在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可说是气象万千,不可胜数。奇怪的是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庐山的感受。诗的前两行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优雅?可诗人却还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作者在第三、四行作了解释。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本着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壁、缘”两个汉字

技能目标:理解诗句的意思,明白诗人在庐山观察时,因为地点和角度的不同,所以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本诗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其教学的难点:为体会诗句所包含的人生哲理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角度不同

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 效果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客观、全面

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 地看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观察的方法,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2、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话,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游山西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首古诗,本组教材是围绕“观察和发现”这一专题编排的。《游山西村》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风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本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教学本诗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体会这个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4、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教学重点:

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感悟诗意。

教学难点:

理解富有哲理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并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启示。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叙事 盛情待客

山重/水复 /疑无路,柳暗/ 花明/又一村。写景抒情 景色迷人

景美人更美 《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特点以及是怎样用脚在爬的,启发人们留心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

第二单元训练重点是“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综合能力”,《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内容具体,条理清楚,文字浅显,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好范例。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5自然段,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以及图片演示等,感悟理解爬山虎脚的变化。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

抓词句的理解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我把了解爬山虎怎样向上爬定位本课的教学难点。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叶子美:嫩红 嫩绿 绿得新鲜 匀称整齐

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脚怎么爬:触--→巴--→拉--→贴

脚的变化:牢固 萎了

1、重点:认识爬山虎“脚”的特点。在教学中,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直观感受,突出重点。

2、难点:理解爬山虎“脚”的生长过程和变化特点。利用课件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课件动态演示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以及爬山虎“脚”的变化特点,从而突破难点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观察笔记。他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向我们真实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第二单元围绕 “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选编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为了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本篇课文也不例外。同时,它也为第五单元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方面埋下伏笔。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本节课应达到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作者拟人的习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蟋蟀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的深刻内涵,感受蟋蟀“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蟋蟀那种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界的兴趣。学习科学家探索大自然、热爱小生命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爱观察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议、然后介绍来掌握蟋蟀的建筑特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句段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第一步就是引导学生迅速捕捉文字传送的基本信息,读出文本主要讲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造过程;第二步引导学生细读去发觉内容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通过朗读,通过想象,通过批注,反复玩味语言,感受蟋蟀的伟大之处;第三步就是引导学生细读发现言语结构上的秘妙,习得法,激活思,营造出一个情感浸润的课堂,力求体现把言语的内容的理解和言语形式的学习有机融合。

然后采用变换角色的教法,让学生扮演蟋蟀工程师来介绍自己如何建筑住宅,住宅有什么的特点等,通过学生当主角,老师充当一位听者,师生的角色互换,这样反馈练习,解决了难点; 蟋蟀的住宅

仔细观察 方法 列数字 比喻 拟人 比较

蟋蟀挂图

伟大的工程

《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也就跟着孩子们来了,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当他把孩子们再 次赶出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本文的显着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走进第七册第三组语文,就是走进“中外童话”专题。

教学时,既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优秀童话,也要有效地利用学生已经阅读过的童话,还要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并在大量阅读、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特点。

《巨人的花园》是第三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王尔德。文章描述了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玩得开心,花园一年四季美丽如画;然而当巨人回来时,勃然大怒,赶走了孩子,砌起了围墙,花园被笼罩在冰天雪地中,从此花不开,鸟不语;当孩子们偷偷地钻进花园游戏时,花园又是一片春意;巨人一再驱赶,花园又被冰雪覆盖;最后在一位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拆除了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花园于是又春意盎然,巨人再次回到了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这篇童话告诉我们: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本文有三处对比描写,即花园变化前后的对比、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进行对比、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对比,是课文显著的写作特点。

2、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读写“允许”“洋溢”“鲜花盛开”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会童话揭示的道理。(3)体会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3、教学重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教学难点:体会这篇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接触了不少童话,童话本身以其生动有趣深深吸引了这些爱幻想的孩子。孩子对童话的浓厚兴趣使本篇教材具有莫大的磁性。但孩子们毕竟还没真正掌握阅读童话的技巧,因此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3、明白快乐、幸福等美好的东西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教学难点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板书 巨人的花园 漂亮充满欢乐 花园 没有春天,只有寒冬 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 又成了乐园。自私时 风狂雪飞 巨人的花园 与人共享快乐 无私时 花开遍地

人教版第七册第三组教材主题是“走进童话”——引领学生走进童话的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还要围绕童话展开综合性学习,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去年的树》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树的请求——回来再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只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于是,鸟儿在灯火前唱起去年的歌。它通过小鸟和树,树根,大门,小女孩这四组对话告诉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这篇童话的语言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但蕴含的情感却非常丰富。它和某些主题先行、意思直白的作品不同,作者只是把一个故事娓娓道来,并没有明确告诉读者他想说明什么道理,内中的意蕴就全凭我们自己去体会了。细读故事,既体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深情厚谊、鸟儿对朋友的诚信,又蕴含着大树为人类带来光明的奉献精神,同时也在环保方面引起人们的深思,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这篇童话情深意浓,意境凄美,赞美了高尚、真挚的友情。全篇童话语言朴实无华,运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在平实的语言中渗透一种深挚透明的美。同时,文章又采用“留白”的手法,为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读罢此文,鸟儿对树的浓浓深情令人感到满纸余香,回味无穷。

板书预设:大树(图)小鸟(图)珍惜友情 信守诺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学会把课文读薄,读厚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3、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4、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间的情谊“有所感染。

教学难点:读课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好朋友

鸟儿-----------------------大树

依依不舍

历尽千辛

遵守诺言

下载全册教材教案0908[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册教材教案0908[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册教案

    第二课时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 大家还记得我们熟悉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吗?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 2、 这个故事也是选自《伊索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教案信息技术全册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分析:本次六年级信息技术采用的是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一册教材。全册共有32课,每四课为一个单元,按专题分为八个单元。分别是:信息防护;我们的研究性学习......

    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材分析固江中心小学:王海萍各位领导、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材分析。下面我将从整体和部分两方面来说说我对这套教......

    1B全册教案

    Unit 1 What’s your name?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为“询问对方姓名”。这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涉及的话题。建议教师在教学时,利用头饰将本课B部分的英文名字与句型Hi.......

    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材-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材-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中职数学教材 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 (2012 年 7 月第 4 版) 目 录第六章 数列 .................................................

    小学三年级上册云南省地方教材教案《全册★

    三年级上册 《游走彩云南》 备课本 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 一、 旅游资源大省 【教学目标】 1、认识全省的景区划分情况。2、认识我省景区的级别分布情况。【教......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教材分析

    语 文 备 课 三年级 上册东莞中心小学 2010年9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一﹑ 教材分析 1﹑内容及编排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附......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主备人:王超 日期:8.27 一﹑ 教材分析 1﹑内容及编排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