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把握设计意图 改进教学思路

时间:2019-05-12 19:3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把握设计意图 改进教学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把握设计意图 改进教学思路》。

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把握设计意图 改进教学思路

把握设计意图 改进教学思路

练习的全新设计,是新教材的特色之一,它集中体现了教材修订的意图,大纲的基本精神和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把握练习在设计上的变化,对于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作用,改革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以新教材初二册的练习做简要分析:

一、强化整体阅读

新教材的练习,大大削减了题目的数量,但整体性加强了,力求着眼全篇,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文章的思路,了解课文的表达方式。如《敬畏生命》第一题,要求回答“作者为什么‘说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为什么说生命的‘投资’是‘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是体会作者的观点、理解文章主旨的练习;《紫藤萝瀑布》第一题,要求回答“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花的”,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主要内容的练习。《挖荠菜》第二题,说课文“由叙述入议论,自然流畅”,让回答“文章是怎样过渡的”,是了解表达方式的练习。这样的题目,几乎每课都有,虽然角度不同,但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上,便于削繁就简,整体把握,有利于扭转烦琐分析,耗时过多的局面。

二、重视感悟积累

新大纲指出:“重视感悟积累,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感悟,就是紧扣语言,通过联想和想像,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参与文章的解读,以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所感触而领悟。新教材的练习十分重视感悟的学习方法。《短文两篇》第三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讨论”“为什么要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说说“对生命有没有其他的认识”;《挖荠菜》第三题,要求“根据自己的体验,联系课文,围绕‘什么是幸福,怎样才会得到幸福’这一中心,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这些题目,首先指导学生掌握感悟的学习方法,再通过感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积累,不仅仅是语言材料的识记与背诵,更重要的是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的积累。理解与运用是积累的基础,只有能理解、能运用的语言材料,才是“活”的语言材料。新教材有关积累的练习,除朗读、背诵外,大都有“揣摩”“体会”的要求。如“体会加点的词语”、“揣摩下列句子”等。《七根火柴》第三题,让学生“写出四个形容自然环境恶劣的成语,并分别用它们造句”;《莺》第四题,要求根据“乖巧”“警觉”“驯良”等词语的意思,“各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小动物”。这样的题目,在教学生分类积累词语的同时,更突出了运用练习。总之,新教材的积累练习,重视的是感悟和运用的积累。

三、促进开放与创新

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大语文教学的先进性就在于它积极的开放意识,把语文学习的范围,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大纲汲取了大语文教学的精髓,积极推进教学的开放。首先明确地指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并强调:“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新教材的练习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如《数字杂说》第二题,让学生“认真准备,进行与数字有关的成语、灯谜、对联比赛”;《社

用心

爱心

专心

戏》第四题,让学生介绍“家乡的地方戏”或“参加过的某项文化活动”。这些题目,都把积累与运用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到了课本以外、生活之中。如《卧看牵牛织女星》第四题,让学生“观察牵牛星和织女星,并写下一点感想”;《月亮上的足迹》第三题,让学生假设自己在“太空中旅行,透过舷舱”,“看到了美丽的地球”,“展开想像,写一段二三百字的小短文”。这样的题目,能开放学生的思维,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还注意到,许多题目是针对有争议的问题设计的,也有许多题目要结合个人的体验来谈,答案肯定不是惟一的。这其实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开放,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在开放的教学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体现学法指导

新教材的练习,在问题的设计上不乏学法提示,如“摘录某方面的词语”、“画出相关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结合人生体验揣摩”等等,都很好地体现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题目的编排顺序上,基本体现了“整体感悟、精要分析、总体评价”的文章解读思路和“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语言学习规律。可以说,每一篇课文的练习都是一个典范的学案,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自学,为独立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把握了练习的设计意图,教学思路也就明晰了。新大纲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练习提示的教学思路与教学大纲是一致的。就是要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练习首先突出的是读书活动。无论整体感知,还是积累运用,都是以读为基础的。读,是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是无可替代的。我们要积极响应复旦大学附中黄玉峰老师的呼吁:“还课堂琅琅的书声。”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其次是积极组织讨论活动。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通过“说一说”、“议一议”的形式,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课堂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互动氛围,使教学内容在互动中拓展开来、丰富起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在互动中活跃起来、发展起来。再次是强调了语言积累,如前文所述,语言积累的关键是理解和运用。因此,语言积累也要让学生动起来,动脑理解感悟,动口动手练习运用。另外,练习还积极倡导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最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综合锻炼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二篇:如何改进初中语文教学

如何改进初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80-01

语文是其他学科学习和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新课程教学改革下的重要学科之一。学习语文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及其运用水平,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准及其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多方面综合素质。还可以陶冶学生性情,拓宽学生的眼界和见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树立自我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理想。教师如何加强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笔者浅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些教学体会。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个人只有在对某件事物拥有兴趣的时候,才会积极地、主动地去探索钻研这件事物。同理,对学习语文有兴趣,才能主动地去学习,学习效率才能提高。那么,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第一,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讲解语文在生活实际中的作用,使学生真正理解学习语文的必要性。第二,教师要充分告知学生,语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例如,教学中介绍我国驾驭文字的杰出人才,古代的如苏轼、陶渊明,近代的如矛盾、巴金等等名人的故事和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汉语言的无穷魅力和语文文学的价值意义。

2.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所谓创新意识是指一个人不愿墨守成规,渴求标新立异,自觉地要求自己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从超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态度和意愿。在创新活动中,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时机,启动创新思维,产生创新方法。因此,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中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教育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而且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己也要有创新意识,要善于捕捉创新信息,发掘学生潜藏的创新诱因,把握创新时机进行创新教学。

3.大胆放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唱主角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教师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去发现,让他们体验到自己学习的兴奋感和自信心。让他们明白,通过我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我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我们应该不断地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使语文教学“活”起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获得知识,找到最佳学习方法和途径。我们要改变“满堂灌”的教育教学模式,大胆放开学生的思维,用“语文”的情境教学中,让学生能够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实用的高效的方法,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沐浴在人文关怀的阳光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成为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主角。

4.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实现教学的高效优质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对实现教学的高效优质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多媒体可以将声音、图像、视频等感官刺激加以利用,并通过具体而形象形式提供给学生的特性,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期,对新奇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正是由于中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这种特征,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初中老师应当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备课,将教学内容转化成生动有趣的课件。并且,多媒体技术有着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这有利于学生课后可以自己安排时间进行复习。例如,在《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学中,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学生不易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感情。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幻灯片的展示,同学更加深入理解了文中的情感,教学课堂也是充满了趣味。

5.树立人文理念,正确引导理解爱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因此必须“一切从人出发”,着眼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切不可急功近利,要彻底改变以往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爱的教育工作者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学生+人文=知识”,也决不等于人文素养。

由此,我想到我们学生创作的那些校园歌谣、课桌文学。从抱怨父母老师对他们严格要求的《真心英雄》:“在我心中,老爸最凶,经常把我打得脸青鼻肿;在我心中,老师最凶,常常把我留到七八点钟;在我心中,老妈最凶,常常把我骂得头晕脑涨……”到抱怨学习辛苦的《最爱你的人是我》“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的人是我,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到厌倦学习生活用品的“学生苦,学生累,不如参加黑社会”……可以说,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素养,他们懂得押韵,会借助修改歌词表达自己的心声,读起来也很有节奏。但是,他们所表达的世界是如此的暗淡、冷漠、无奈,他们所表达的情感又是如此令人心忧:没有了《每当经过老师的窗前》那种对老师灯光下“呕心沥血您在写教案”的理解与歌颂。他们看不一父母、老师的付出与爱护。他们只想到自己学习的压力大了,却看不到父母生存的压力与重任;他们只看到自己自己写作业迟了,却看不到老师批发作业的辛劳,缺少了一份该有的的理解与尊重。

6.从学生需要传授知识技能

罗彻斯特大学的教授爱德华?德赛发现:“只有当人们认为某一任务本身是值得去从事的,他们才能真正把它视为己任。”我们语文教师要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受用的角度,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实现自己理想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的角度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就会认为这些知识技能是值得学习的,学生有了这种动机,学习兴趣就会大增,变被动为主动。

7.针对学生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我曾十注重差生的转化工作,自认为效果不错。但有一次,我在批改周记本时,看到一名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这样写道:“我喜欢语文,喜欢它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但我在语文课上学到的东西太少了,我对语文课太失望了。”这段话引起了我的深思,的确,我在重视一部分学生的同时,而忽略了另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对优等生缺乏必要的指导。发现问题,我及时采取了措施,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让学生们都有收获。课上精心设计问题,难易搭配;课下布置弹性作业(难度不同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比如为优等生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向他们推荐经典作品,并要求他们写下阅读笔记。

8.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和谐的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语文教学的创新,不是单纯的获取知识,它需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激情、探求知识的欲望等。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沉闷、呆板、被动的学习变成生动活泼、愉快的求知;二是要调动学习的情感。情感是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没有情感将是事倍功半,如写作是学生最头痛的一件事,一旦激发了情感,有了兴趣,则可一蹴而就。三是要善于利用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上阅读课同样的内容,可抓典型带一般,用学生的掌声来活跃课堂气氛,来激励大家创新,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最简练的语言回答最难理解的问题。最后要善于给爱学生,无论学生学习中出现“成功”或“失败”,给学生以自尊、给学生以激励是最可取的办法。使学生在民主、自由、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去充满信心。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机制,使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在创新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走向未来!

第三篇:教学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成反比例的量,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不对研究的过程做详细的引导和说明,只提供研究的素材和数据,出示关键性的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同时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认识,渗透函数思想,为中学的数学学习做好知识准备。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就是把学习过程中的分析、发现、探究、创新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在设计《反比例》时,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克服教材的局限性,最大限度地拓宽探究学习的空间,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第四篇:教学设计及意图

《海洋生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苏教版小学美术第十册第14课《海洋生物》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认识和了解海洋中各种生物的特征和外形色彩,启发学生对海底世界的思考和遐想。

2.过程和方法:学会用各种方法描绘海底世界中的海洋生物,能够表现争奇斗艳的海底世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同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有关海洋生物的知识,启发学生运用多种表现方法描绘各种不同的海洋生物。

教学难点:

画面生动有趣,色彩鲜艳、亮丽,别具一格。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网页课件

(学生准备)各种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谈话导人: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大海对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在语文课本中我们学习了好几篇课文,还记得吗?告诉大家,你是通过什么认识大海的?、播放《海底总动员》片断。影片中有哪些海底生物?这些海底生物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的?、设问:你能用笔把它们画下来吗?试试看。、揭题:海底真美丽,那里生活着数不尽的海洋生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板书: 海洋生物

[ 设计意图通过点击观看影片,让学生从中观察和体会海洋中的奇妙景

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引导探究、播放录像《海底世界》。观察海洋生物真正的形状、特点。

学生了解它们的形状、特点……,在欣赏之前,教师请同学们留意一下这个问题: 你最喜欢哪些海洋朋友?它们有什么特点?色彩如何?

通过欣赏你找到你最喜欢的海洋朋友了吗?它有什么特点?你看到了他们身上有哪些迷人的色彩呢?

教师小结:听了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海洋生物的魅力。老师这儿有一些学生的作品,请大家欣赏一下(播放课件),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幅,它采用了哪种表现方法?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幅,它采用了哪种表现方法?、学生欣赏回答。请学生上来点击你最喜欢的作品,说说采用的表现方法。今天就让我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表现海洋生物。那我们如何来创作呢?请某些同学来说一说。教师引导,出示创作过程。

教师小结:我们只需抓住海洋生物的特征,画出(或剪、塑)外形,添上细节,在涂上鲜艳的颜色,美丽的海洋生物就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了。

[ 设计意图运用欣赏、谈话、讲授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并培养其动手能力。在欣赏的基础上介绍海洋生物的形状、特点,进一步感受海洋生物的绚丽多姿。在形象感知海洋生物后,再欣赏其表现方法,目的让学生了解可以用多样的手法来表现海洋生物。这样不仅了解了海洋中许多海洋生物的形态特征,增长了见识,也让学生自己进行尝试用多种方法描绘自己喜爱的海洋生物。]

三、创作表现

(1)运用自己最喜欢的表现方法。

(2)表现最喜欢的海洋生物。

[ 设计意图在绘画练习过程中,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学生从中了解并初步掌握了各种方法的相关知识,体验到了美术造型的乐趣,享受美术带来的快乐。]

四、评价小结

(1)将学生作业进行全班展示

(2)学生自我评价:你觉得自己的作品怎样?还有那些不足的地方?

(3)学生相互评价: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喜欢?哪里吸引你?

(4)教师简单总评。

[ 设计意图完成作品后对学生的作品采用全班展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总评的方式,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良好意识。]

五、课堂延伸

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到的海洋生物是那样的神奇而美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很多海洋生物濒临灭绝。(欣赏图片)一些化学物品、人们的日常生活垃圾倒入大海、赤潮对大海的影响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我们将永远失去这些美丽的海洋朋友。那么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回答:(保护环境 保护大海 保护海洋生物)课后请同学们利用各种材料,运用其他表现方法创作表现神奇的海洋。

第五篇: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找 规 律”

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设计:张影

评析:姚文华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P115页“找规律”。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意贯彻《标准》的精神,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本课教学内容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探究图形的排列规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能够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图形的排列规律。

2、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具、学具准备: PPT课件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谈话:明明家买了一套新房子,装修的可漂亮了,他想请大家一起到他家参观一下,大家愿意去吗?(课件出示客厅全景图)

客厅中的哪些物品是按规律排列的?

学生观察后回答窗帘、沙发套、彩灯等都是按规律排列的,很漂亮。板书:找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来引入新课,让学生感觉比较自然、亲切。学生在参观欣赏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了观察、发现阶段,体现了数学内容的生活化,学生学习的是身边的数学,既形象又具体,并为新课做准备。

二、引导探索,发现规律

1.我们接着到他家的厨房再看一看,出示墙面和地面图。

这是他家的墙面和地面铺的瓷砖,仔细的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和同桌交流一下。

汇报:

(1).墙面每一行都有四种图形,分别是圆形、菱形、五角星、三角形。只是位置不一样。教师引导观察。

(2).每一列也是四种图形,位置不同。(3).斜着看图形都一样的。(课件适时的闪动)那么他们的排列有着怎样的规律呢?

出示第一行,它是怎样变成第二行的呢?拿出你们手中的图片摆一摆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摆的。

汇报:到前边演示

把第一个图形(圆形)放到最后,其他的图形都往前动一位,就变成了第二行。课件演示。

那么又是怎样变成第三行第四行的?自己动手摆一摆。第一行壁砖,圆形图案排在最前面第二行壁砖,在第一行排第一的圆形图案排到最后去了第三行壁砖,在第二行排第一的菱形图案排到最后去了第四行壁砖,在第三行排第一的三角形图案排到最后第一行壁砖:第二行壁砖:第三行壁砖:第四行壁砖:汇报。

总结:像这样几个图形按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排列,就是一种循环排列。做动作表示循环。生活中这种排列组成的图形很美观。

横着看有这样的规律,那么竖着看呢? 引导观察。汇报。

如果我们继续横着竖着这样排列会是怎样的图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摆一摆。小组分工合作,在格子图上把空缺的格子摆满。

展示,这样的墙面多漂亮呀!

2.墙面装饰好了,再看一看他家的地面,出示地面的图片。这样铺有没有规律呢?(让学生自己观察,然后与同桌交流。)

汇报。

3.师小结:在观察的时候,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会找到规律。【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引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知识的发现过程融于丰富、有趣的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闯关游戏,巩固规律。

你们会找这样的规律了吗?老师这里有三道闯关题,想不想来闯关?准备好了吗?

1、第一关:到了明明家,他端出了水果热情的招待了我们,猜猜下面几个盘子里是什么水果?(出示水果图课件)

仔细观察前二组水果的排列规律,你知道后面的分别是哪一种水果吗?

2、第二关:漂亮的花边。

祝贺同学们顺利闯过第一关!老师送给你们一些漂亮的花。(边摆边说),这是第一组花,这是第二组,我们可以像明明这样从上往下摆,也可以这样横着一组一组地摆,做成漂亮的花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前三组花的排列有什么规律?第四组应该怎样摆呢? 如果再摆一组怎样摆?你有什么发现?

3、第三关:画一画。(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明明家按规律设计了厨房的地砖和墙面房间,你们想不想也设计一幅图案?这是一张正方形纸,请同学用手中的学具,设计出漂亮的花边或图案。

一起来欣赏几幅作品。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巩固了新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充分体现了“玩中学”“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四、师生小结,升华规律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这节课快要结束了。你们精彩的表现给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新的收获吗?这节课我们又找到了新的规律,看!应用规律设计的图案多整齐、多漂亮啊!

【整体设计意图】《找规律》是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讨论交流、联想推理等活动,发现一组中几行图形的变化规律:每行都是第一个图形移动最后,其他图形都依次向前移一个位置变成下一行;按以上的规律一直排列,会出现几行一组循环排列的现象。教学中把指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寻找规律作为这节课的主旋律,真正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评析】本节课本着“扎实、有效”的原则,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生活味”的同时,更多关注数学的本质,面向全体学生来设计教学。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以复习已有知识引入课题,促进知识整理沟通,减小新知难度。关注“数学味”本质上是对数学传统的传承,是通过数学的方式不断促进学生对已有知识结构的完善与重组,以实现对学习基础结构的顺应。本节课以生活情境图导入,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复习,为学生接受新的信息做了心理上的准备。

2、使用课件演示,直观形象,不仅能突出重点,而且还集中学生的的注意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一些图片的变化规律,可以增加学生的记忆力,突出了重点,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新知。

3、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人文价值 “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本课不管是例题材料的选择,还是练习设计,均来自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事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激发了学习的极大热情和兴趣。

(作者单位:兴城市曹庄中心小学 兴城市教师进修学校)

下载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把握设计意图 改进教学思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把握设计意图 改进教学思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意图] 本设计力求跳出传统的讲读法这一思维定势,突出朗读技巧功效,将点拨教学、情境教学与朗读教学相结合,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设计了环环相扣,层层......

    教学设计意图

    开 启 智 慧润 泽 生 命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本着目标—教学—评价三者相一致的教学理念来进行的。本节课主要通过两个模块来进行的,每个模块......

    教学设计意图

    关于《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的意图与思考 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关键在于我们面对一篇教材能做到深刻、准确、全面地解析。在此基础上,从学生实际需求来考......

    教学设计意图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 教学设计与意图说明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老师把这张彩纸对折一下,沿着这条边剪一个图形,你能猜出老师剪的是什么图形吗?(演示:剪出图......

    教学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设计理念:1依据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为导向,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等因素,真正体现三维性和准确性。2教学目标设计应该发挥其应有的导向功能,激励......

    改进初中语文教学五篇

    改进初中语文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上海市香山中学蔡湘云一. 问题的提出 川沙中学历时三年多,进行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研究。通过研究与实践,大力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

    穷人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穷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组教材第9课。【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抱怨、倾听、魁梧、撕破、严肃、忧虑、汹涌澎......

    比例尺教学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意图 《比例尺》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中的一节。它是学生学完“比”、“正反比例关系”后安排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有关地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