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优质课《地势和地形》教学设计和反思

时间:2019-05-12 19:39: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地理优质课《地势和地形》教学设计和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地理优质课《地势和地形》教学设计和反思》。

第一篇:初中地理优质课《地势和地形》教学设计和反思

初中地理优质课《地势和地形》教学设

计和反思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说明中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本节为第二课时,知识内容分三部分:中国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山脉及其地理位置;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本节内容紧承接前面对中国地势的学习,与后面“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四大盆地、主要丘陵”共同组成对中国地形的学习。

2.本节核心内容是主要山脉极其地理位置,学习本节,构建骨架,才能较好的把握其他类型的地形分布,进而形成中国整体地形分布特征。

学情分析

1.学生对本部分知识是零碎、杂乱的,需要系统化。必须交给认知方法和思维模式。

2.克服学生的惰性,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在地图找、填、画。

3.引导学生对方法总结。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复杂多样地形 2.读图熟悉我国主要山脉及其分布 3.理解复杂的地形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培养在地图上查找地理事物、描绘地理事物,绘制简单分布图的能力。

5、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主要山脉及其地理位置;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二篇:初中地理优秀教案《地势和地形》教学设计和反思(模版)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地势和地形》教学

设计和反思

一、教学目标:

1.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2.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3.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学重点: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分布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思路及策略: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同学们回顾一下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分为几级阶梯?我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

2.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同学们回想一下,地形包括哪五种类型?

3.引导学生读图2.4(《我国地形图》),找一找这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是否都有?(我国五种地形都具有)

4.引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课题

(板书)地形复杂多样

(二)新课,合作探究:

1.从图2.4上可以看到,我国不仅有纵横交错的山脉、雄伟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丘陵。请同学们判断以下画片分别表示的是什么地形。

2.提到地形:(读图)我国有哪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呢?同学们在《我国地形图》上分别找出来,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

活动:首先教师把中国轮廓图画在黑板上,然后根据学生读图《我国地形图》,分别请三个学生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都板书在黑板上。

教师总结:

3.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这些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山的走向是指山脉的延伸方向。

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判断:

问:哪些山脉还是省区界线?

教师总结归纳(山东和山西省的分界线是太行山等)

4.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高原、盆地和平原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

(1)我们来看一下新疆的地形。教师总结:新疆的地形特点是“三山夹两盆”。

教师提问:哪两座山脉夹哪一座山脉?(学生回答)

(2)指导学生填表

5.(讲解)从《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上可看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不同走向的山脉犹如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纵横交织在祖国大地上,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山脉和山脉之间镶嵌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

6.(阅读思考)阅读课本P26上面《地形与民俗》资料,引导学生思考: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上的民俗与当地地形有什么关系?

教师小结:可见,有什么样的地形特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民俗习惯,民俗习惯深受地形的影响。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首先明白了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特征,在此基础上着重搞清了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及其两侧的主要地形区。

第三篇:《地形和地势》教学反思

《地形和地势》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有三点:一是“地势呈阶梯状分布”,二是“地形复杂多样”,三是“山区面积广大”。教学之后,结合“国培”学习的理论指导,反思如下:

一、处理教学重点方面:

1、学习《初中地理“地图”的有效教学策略》后,我注意帮助学生进行“立体的地形”与“平面的地形图”的思维转换,由地图入手,通过分析分层设色地图的指导阅读,学生对“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内容掌握较快,基本上能理解三级阶梯的高低不同,教学效果明显;

2、根据《初中地理“地图”的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我国地形的特征,通过设计表格让学生填写不同地形的特征,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也能很快找出五种不同地形类型。

3、让学生制作小模型,注明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名称,学生兴趣浓,热情高,掌握牢。

二、难点突破方面:

1、通过制作模型,学生从直观上理解了山脉的地形分布中所起的“骨架”作用;

2、学生先掌握了我国地形总体特征后,理解我国五种地形比例,特别是山区面积广大就比较容易,费时较少;

3、在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地理观念时,抓住山区特征去分析“自然灾害”,抓住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对“交通”的影响去分析我国贫困县的分布,学生感受真切实在。

三、教学方法方面:

运用图导法,学生能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教学效果明显。

四、不足之处:

在教学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对气候的影响中,学生对因季风促使暖湿气流能深入大陆内部、但山脉对暖湿气流又有阻隔作用,理解不够深,往往说不清楚,可能教学中缺少直观的比喻,需要进一步探索教法。

第四篇:《地势和地形》教学案例反思

《地势和地形》教学案例反思

出自人教版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轵城七中 张海燕

[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

2、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3、了解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课堂实况]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什么叫地势?” 生:地面有高有低。

师:(纠正)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叫做地势。

请同学们打开《地图册》第10、11页,看中国地形图,这是一张分层设色地形图,图上色彩斑斓,展示出了我国地表的高低起伏。生:(抢着说)西高东低。师:你是怎么从图上看出来的? 生:(摇头)

师:请同学们看图的左下角“陆高海深”,各种颜色分别表示一种海拔高度范围。知道怎么从图上看出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了吗? 生:(意会)知道。

师:我国的地势还具有另一个特征。生:(没有反应)

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生:(反应很快)找到了。

师:(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简要涂上三个地形区的范围)它们是不是紧相邻? 生:是。

师:那好,请同学们从“陆高海深”中找出分别与图上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基本匹配的颜色,用海拔高度表达。

生:青藏高原3000~5000米,黄土高原1000~2000米,华北平原0~200米。师:请同学们把我国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再到华北平原的地势变化示意图作出来。

生:(稍作议论、作图)

师:(巡视指导,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作图)生: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黑板上所作的示意图,作得对吗? 生:(异口同声)对。

师:这就是我国地势的另一个特征。呈什么形状? 生:(异口同声)阶梯状。【教后反思】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在以下两方面做出了突破,具有一定的价值:

1、利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解决了教学难点。

地势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可以直观地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得出“西高东低”的特点,但不容易形成“阶梯状”分布的认识。通过我一步一步教学引导,特别是学生探究性活动----绘图,直观地把这一特点展示在纸上(或黑板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比学生就直接地从书本得到结论,效果要好得多。

2、认真组织教学,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能够灵活使用教材。在本节课外,我采取如下教学思路: 什么是地势?→由分层设色地形图感知地势特点→由各阶梯地势海拔数据探究地势特点→绘制地形剖面图展示地势特点→提出证据证明地势特点。把课本中“我国东西向(北纬32度)地形剖面图”改为学生绘图比赛,然后与课本中对比,既让学生感觉有趣,又让学生们在相到比较中加深对“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位置、海拔及水平距离有了更深的认识。把活动2-4转化为学生提出证据证明地势特点。如此的特点,势必给气候、河流流向、交通等造成一定的影响,提示学生从日常现象、谚语、古诗词等方面考虑。经过师生共同探讨,最后收获颇丰:“东风不倒,大雨不了”(说明地势与气候的关系),“一江春水向东流”(说明地势与河流流向的关系),“飞流直下三千尺”(说明地势与水能资源的关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地势无情,阻碍东西方来往,河流有情,沟通东西交流)。因涉及到相关学科知识,学生们兴致格外得高,教学效果自然很好。不足之处:

1、导入不具特色。建议以后用歌曲《彩色的中国》作导入,优美的旋律,缤纷的色彩,会平息学生一切杂念,会让学生激动,也会让学生对我国地势地形有一个浅显的了解,心中却已丛生万般自豪!

2、绘制地形剖面图环节,准备还不够充分,对相关地形的数据,应提前予以收集,在学生用到时及时给予展示,省去学生查书、查资料(较费时)的时间,给后面教学留下充足的时间。

第五篇:地势和地形教学设计

“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地势各级阶梯的特征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地势三级阶梯对我国的影响

【课前准备】

制好《中国地势地形》的课件;多媒体

教学方法:总结归纳 分析讨论 讲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熟悉李白的两句诗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快的行船速度呢?(生先自由答)那么学了这节课的知识我们就知道自己的答案对不对了。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中国地势

讲授新课: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一)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现阶梯状分布

活动1:阅读地图册的“中国地形”图,明确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

活动2:进一步阅读地图册的“中国地形”图,根据颜色的分布总结我国地势的特点。

学生:通过读图归纳,深颜色集中在西部地区——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高”

浅颜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低”

地势总的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

总结: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现阶梯状分布

活动3:进一步阅读地图册的“中国地形”图,从西向东,根据海拔高度的变化,推测中国地势分布的特征?请你用简单的方法表示出来。

学生:很快找出从西向东海拔高度的变化状况,并在老师的引导下,绘制出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地势的变化特征并填表。

学生:绘图归纳:中国地势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教师:请同学们用教材的“我国东西向(北纬32o)地形剖面”来验证你的结论。

活动4:读教材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地图册的“中国地形”图,找出三级阶梯的界线、每一阶梯以什么地形为主?完成下表格。

海拔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阶梯

界 线:()山——()山——()山

第二阶梯

界 线:()岭——()山——()山——()山

第三阶梯

东南丘陵(、、丘陵)

学生:在教材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上填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名称。并阅读地形区景观图片,了解三级阶梯内部一些地形区的形象特点。

(二)地势西高东低对我国的影响

活动5:把全班同学分成4个大组,与同组的同伴讨论:地势西高东低对我国的影响。

学生:讨论提纲,第一组:对照“中国地形图”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一说我国大陆地势分布对气候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第二组:在“中国地形图”上描出:长江、黄河、淮河、珠江等主要河流,说一说我国大陆地势的分布特征对河流流向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古人是怎样描述的?

第三组:在自制的透明小水槽中注入水,在水的流动过程中,你发现了吗:水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利用中国地形与长江、黄河、珠江等河流水电站复合投影片说明落差的利用价值。

第四组:对照“中国地形图”和“中国交通图”说一说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各小组代表发言

第一组: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较为丰沛的降水。

第二组:用实物投影展示描绘的结果:受地势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大海。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第三组:课件:水流在各阶梯的过度地带形成巨大落差。利用三级阶梯图与长江、黄河、珠江等河流水电站复合投影片,说明阶梯交界处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可用来发电,同时注意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

第四组: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教学反思】

通过阅读地形图,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学生知道了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及各级阶梯的特征并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的名称;并且锻炼了自己动手绘制简单图形的能力,学生们体会到了学习地理的乐趣,而且对绘制地图有了更多的认识,它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我们平时若能够运用好地图对我们的地理学习非常有利。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集体的力量是很大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运用地图总结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非常容易理解,很好地达到了教学效果。

下载初中地理优质课《地势和地形》教学设计和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地理优质课《地势和地形》教学设计和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的地势和地形教学反思

    中国的地势和地形教学反思 反思一:中国的地势和地形>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一、这节课重点突出,本课的重点应该放在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

    中学八年级地理《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小编整理)

    中学八年级地理《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㈠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中所起的骨架作用,并通......

    地形和地势的教学设计(5篇模版)

    第二章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教学设计 西瓦尔图中学杨宏伟 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特征。 (2)尝试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教学设计5则范文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进一步培......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了解我国主要山脉及其走向。 2.让学生了解我国地形的分布规律,五种地形的面积比例。 3.初步掌握地形剖面图、分层设......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1课时)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1课时) ⑦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学习内容。《地势和地形》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

    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教学设计2

    《地势和地形》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题: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2.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3......

    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篇)

    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生学会运用分层设色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我国地势特征及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