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一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工具性 与
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养 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基础。
2、课程目标根据“
、、”三个维度设计。
3、学生只有认识了 一定数量 的字,并且能够正确 理解字义 =,才有可能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 认识能力。
4、发展学生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5、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 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加 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强调 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 实践能力 和 创新能力。
6、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分解式目标和 交融式目标。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以共同目标为学习追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点,具有明确分工和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
2、物本语文课程资源
物本语文课程资源,是指哪些以物资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语文教材、学校图书馆、信息化资源、各类有助于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教学设施、实践基地以及有利于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生活场景等。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学会汉语拼音”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每点2分)
2、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有不少语言现象是很难从道理上讲清楚的。掌握语言最好的办法是在反复多次的言语实践中积累经验。(各3分)
3、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6分)
四、观点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1)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正确的。(2分)(2)探究学习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重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解放了学生的思维。(3分)(3)接受学习有被动和主动之分,主动的接受学习也发挥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3分)
2、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和能力”不重要了。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1)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2分)(2)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使每一位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只有“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2分)(3)“知识和能力”目标在“三维目标”中起着奠基作用,是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基础,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新课程并没有否定它的重要性。(2分)(4)新课程的教学应在重视学生“知识和能力”目标达成,同时重视其他两个纬度目标的达成。(2分)
五、教学设计题(12分)
1、请为一年级下册课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设计一个口语交际教学片断。
教学设计应体现如下要点:
1、重视交际情境的创设;
2、有学生多个回合的交际活动,重视学生应对能力的提高;
3、关注学生语言的发展;
4、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每个要点3分)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含义,了解景物特点,并展开合理想象,掌握运用对比手法显示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总-分-总”的表达方法。
(2)通过对桂林山水独特的美的感受,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情感。(3)着重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对优美语言的敏锐感受能力。
试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写的角度进行评述。
1、答题要点:
(1)本课教学目标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整合;(2)目标表述不够清晰、到位,有的表述语言不够准确;(3)目标具有一定的操作性,部分目标不容易测量。(每点4分)
2、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 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
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赠别的画;(3)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
第四步:读两首赠别的诗。
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一曲《朋友啊朋友》。
请你综合评述这个教学过程。
2、评述要点:
优点:(1)教学设计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2)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3)加强了各学科课程资源的整合。(各3分)
不足:投影使用时机过早,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3分)
第二篇:《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一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的基础。
2、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设计。
3、学生只有认识了的字,并且能够正确,才有可能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提高。4、、5、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增加,强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和。
6、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和。
1、工具性人文性语文素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2、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一定数量理解字义文化科学知识认识能力
4、发展学生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5、学生的学习空间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学生的亲身经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6、分解式目标交融式目标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合作学习
2、物本语文课程资源
1、合作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以共同目标为学习追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点,具有明确分工和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12、物本语文课程资源,是指哪些以物资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语文教材、学校图书馆、信息化资源、各类有助于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教学设施、实践基地以及有利于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生活场景等。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学会汉语拼音”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2、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3、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
1、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饮酒,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每点2分)
2、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有不少语言现象是很难从道理上讲清楚的。掌握语言最好的办法是在反复多次的言语实践中积累经验。(各3分)
3、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6分)
四、观点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2、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和能力”不重要了。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1、答题要点:
(1)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正确的。(2分)(2)探究学习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重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解放了学生的思维。(3分)(3)接受学习有被动和主动之分,主动的接受学习也发挥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3分)
2、答题要点:
(1)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2分)(2)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使每一位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只有“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2分)
(3)“知识和能力”目标在“三维目标”中起着奠基作用,是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基础,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新课程并没有否定它的重要性。(2分)(4)新课程的教学应在重视学生“知识和能力”目标达成,同时重视其他两个纬度目标的达成。(2分)
五、教学设计题(12分)
1、请为一年级下册课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设计一个口语交际教学片断。
教学设计应体现如下要点:
1、重视交际情境的创设;
2、有学生多个回合的交际活动,重视学生应对能力的提高;
3、关注学生语言的发展;
4、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每个要点3分)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含义,了解景物特点,并展开合理想象,掌握运用对比手法显示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总-分-总”的表达方法。
(2)通过对桂林山水独特的美的感受,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情感。
(3)着重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对优美语言的敏锐感受能力。
试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写的角度进行评述。
1、答题要点:
(1)本课教学目标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整合;(2)目标表述不够清晰、到位,有的表述语言不够准确;(3)目标具有一定的操作性,部分目标不容易测量。(每点4分)
2、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
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
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
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赠别的画;(3)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
第四步:读两首赠别的诗。
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一曲《朋友啊朋友》。
请你综合评述这个教学过程。
2、评述要点:
优点:(1)教学设计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2)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
(3)加强了各学科课程资源的整合。(各3分)
不足:投影使用时机过早,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3分)
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工具性人文性语文素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2、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一定数量理解字义文化科学知识认识能力
4、发展学生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5、学生的学习空间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学生的亲身经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6、分解式目标交融式目标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合作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以共同目标为学习追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点,具有明确分工和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
2、物本语文课程资源,是指哪些以物资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语文教材、学校图书馆、信息化资源、各类有助于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教学设施、实践基地以及有利于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生活场景等。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饮酒,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每点2分)
2、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有不少语言现象是很难从道理上讲清楚的。掌握语言最好的办法是在反复多次的言语实践中积累经验。(各3分)
3、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6分)
四、观点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答题要点:
(1)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正确的。(2分)(2)探究学习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重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解放了学生的思维。(3分)(3)接受学习有被动和主动之分,主动的接受学习也发挥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3分)
2、答题要点:
(1)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2分)(2)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使每一位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只有“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2分)(3)“知识和能力”目标在“三维目标”中起着奠基作用,是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基础,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新课程并没有否定它的重要性。(2分)(4)新课程的教学应在重视学生“知识和能力”目标达成,同时重视其他两个纬度目标的达成。(2分)
五、教学设计题(12分)
教学设计应体现如下要点:
1、重视交际情境的创设;
2、有学生多个回合的交际活动,重视学生应对能力的提高;
3、关注学生语言的发展;
4、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每个要点3分)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答题要点:
(1)本课教学目标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整合;(2)目标表述不够清晰、到位,有的表述语言不够准确;(3)目标具有一定的操作性,部分目标不容易测量。(每点4分)
2、评述要点:
优点:(1)教学设计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2)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
(3)加强了各学科课程资源的整合。(各3分)
不足:投影使用时机过早,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3分)
第三篇:《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一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与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的基础。
2、课程目标根据“
、、”三个维度设计。
3、学生只有认识了 的字,并且能够正确,才有可能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提高。
4、、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5、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增加,强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 和。
6、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和。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合作学习
2、物本语文课程资源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学会汉语拼音”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2、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3、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
四、观点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2、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和能力”不重要了。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五、教学设计题(12分)
1、请为一年级下册课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设计一个口语交际教学片断。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含义,了解景物特点,并展开合理想象,掌握运用对比手法显示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总-分-总”的表达方法。
(2)通过对桂林山水独特的美的感受,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情感。(3)着重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对优美语言的敏锐感受能力。
试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写的角度进行评述。
2、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 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
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赠别的画;(3)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
第四步:读两首赠别的诗。
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一曲《朋友啊朋友》。
请你综合评述这个教学过程。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工具性
人文性
语文素养
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2、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一定数量
理解字义
文化科学知识
认识能力
4、发展学生语言
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5、学生的学习空间 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 学生的亲身经历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6、分解式目标 交融式目标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合作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以共同目标为学习追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点,具有明确分工和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
2、物本语文课程资源,是指哪些以物资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语文教材、学校图书馆、信息化资源、各类有助于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教学设施、实践基地以及有利于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生活场景等。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饮酒,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每点2分)
2、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有不少语言现象是很难从道理上讲清楚的。掌握语言最好的办法是在反复多次的言语实践中积累经验。(各3分)
3、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6分)
四、观点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答题要点:
(1)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正确的。(2分)(2)探究学习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重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解放了学生的思维。(3分)(3)接受学习有被动和主动之分,主动的接受学习也发挥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3分)
2、答题要点:
(1)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2分)(2)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使每一位学 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只有“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2分)(3)“知识和能力”目标在“三维目标”中起着奠基作用,是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基础,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新课程并没有否定它的重要性。(2分)(4)新课程的教学应在重视学生“知识和能力”目标达成,同时重视其他两个纬度目标的达成。(2分)
五、教学设计题(12分)教学设计应体现如下要点:
1、重视交际情境的创设;
2、有学生多个回合的交际活动,重视学生应对能力的提高;
3、关注学生语言的发展;
4、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每个要点3分)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答题要点:
(1)本课教学目标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整合;(2)目标表述不够清晰、到位,有的表述语言不够准确;(3)目标具有一定的操作性,部分目标不容易测量。(每点4分)
2、评述要点:
优点:(1)教学设计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2)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3)加强了各学科课程资源的整合。(各3分)
不足:投影使用时机过早,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3分)
第四篇:《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
一、填空题
1、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
2、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语文素养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深厚的文化素养,六是高雅的言语举止。
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各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的表达。
5、《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螺旋上升。
6、《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解读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二、名词解释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体验学习:是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语文交流中获得新的认识,并将它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景。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而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三、简答题
1、你是怎样看待识字教学中的复现?
答:首先,因为低年级的孩子无意注意占优势,复现符合了孩子的这一种学习心理特点。其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反复多次与孩子见面,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整体识记,符合孩子的记忆规律。
2、小学的阅读教学应该培养哪些能力?
答: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评价能力。
3、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
答: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
四、观点论述题
1、有人认为: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没有区别,你怎么认为?
答:有区别,因为(1)听说训练关注倾听与表达能力的提高,口语交际重视孩子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2)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的最大不同:口语交际在于创设、重建现实的生活情境,听说训练注重倾听、应对、表达。
2、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你怎么看?
答:不正确。探究学习的确能解放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可分为被动接受学习和主动接受学习,被动接受学习是要摒弃,而主动接受学习一样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设计题
北京将在2008年召开奥运会,请以“北京奥运”为主题设计有一个语文综合性学习。
要:关注孩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如:模拟奥运会场,导游、解说员)编小报(突出北京文化)、作文、口号、搜集资料 告知孩子搜集信息的渠道——全体性 注重合作 注重语文性
六、案例分析题:
1、《乌鸦喝水》教学片断,有哪些优点,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 答:优点:多元解读文本内容;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能正视学生的问题 问题:忽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核心的价值取向是遇到困难,自己解决问题。
2、《赠汪伦》的教学思路,综合评述教学过程。
答:优点:
1、教学方式和平时的不一样,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
2、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作者动用了很多教学资源,音乐、美术,加强了各个学科的课程资源整合。问题:
1、没有语文性,语文本体性弱化,没有指导怎样把诗读得有滋有味,重点字词的理解
2、多用课件,第二步中看情境使用时机过头,一览无余,扼杀学生的想象力,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第五篇: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七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七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能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音节,正确书写,大写字母,《汉语拼音字母表》。
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年级‚能写简单的和想像作文,能学写和常见。‛
3、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是。
4、口语交际的核心是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中进行。
5、‚对话‛是指教学过程中文本之间就教学问题展开多向的和多元的。
6、《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的整体提高。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语文素养
2、生字复现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你觉得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最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2、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3、新课程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
四、观点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课标》提倡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否意味着教师要少指导?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2、‚‘自主学习’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而老师只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维持一下教学纪律就可以了。‛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五、教学设计题(12分)
1、请为习作教学《我发现了》设计一份教案。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以下是浙教版第十二册《古诗两首》的教学目标设计: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白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请您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与的角度进行评述。
2、以下是一位教师执教浙教版第11册《三顾茅庐》的片段:
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在具体的朗读训练之后)师:什么叫‚大贤‛?老师先来考考大家。你们知道武艺十分高强的人叫什么?
生:大侠!
师:家里钱非常多的人呢?
生:大款!
师:能够做一手美味佳肴的人呢?
生:大厨!
师:当今非常出名的歌星、影星叫什么?
生:大腕!
师:在文学、艺术方面具有高深造诣的人?
生:大师!
师:现在你明白什么叫‚大贤‛了吗?
生:就是指在道德和才华方面非常出众的人。
生:就是思想素质和才华能力方面最伟大的人。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你认为本案例“词义教学”给你什么启示?
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读准准确地拼读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熟记
2、记实作文读书笔记应用文
3、复现
4、“交际”交流和沟通语言实践
5、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信息沟通意义重构
6、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素养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2、生字复现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氛围,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多次与生字见面,达到识字目的的教学策略。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略
2、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1)激趣导入,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互动交际的动机;(3)双向互动,发展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4)互动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形成。(各1.5分)
3、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教师应是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参与者。(每个要点1.5分)
四、观点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答题要点:(1)鼓励自由表达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个性张扬的空间。(2)“少指导”并不等于“不指导”。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的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这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指导。(3)要提倡先自由写作,后交流指导的作文教学模式。(4)教师的指导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的自由表达。(各2分)
2、答题要点:
(1)“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2)自主学习并不是无节制的放任自流的学习行为。(3)自主学习离不开高效的指导,尤
其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4)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仍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每点2分)
五、教学设计题(12分)
评价要点:
(1)重视兴趣激发;(2)给学生预留充分的自由表达的空间;(3)教师指导具有启发性,能激活学生的思维;(4)交流展示充分,评价方式多样化。(每点3分)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答题要点:
(1)本课教学目标很好地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整合;(2)目标表述清晰明确,表述语言准确且有分寸;(3)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4)目标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每点3分)
2、答题要点:(1)唤醒生活,激活联系。“大贤”本是个文言色彩浓厚的书面语,学生若按《词语手册》照本宣科,其效果肯定“事倍功半”。本教例采用“欲擒故纵”法,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前先“考”了学生五个“生活问题”,在唤醒学生鲜活生活的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活了他们的积极思维。
(2)凸显人文,强化积累。本教例采用“层层铺垫”的办法,让学生自悟自得,达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既完成了词义教学,又使学生积累和巩固了五个新词,还凸显了浓厚的人文性。(3)自主探究,注重实效。执教者力戒“大+贤=大贤”这样的思路设计教学,有意淡化教师的主导和词素分析,注重从内容入手理解词义,着力追求对词义的整体感悟和探究,使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同时还领悟了词语的内在规律。(各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