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四年级语文写作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写作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自选或自拟文题,通过一两个具体事例,写写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写时能做到语句通顺,表达清楚。
2、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能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把主要部分写具体,语句写通顺。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总结一下自己有哪些长处、本领,在这些本领、长处中,你最得意的是什么?
2、在家里说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让爸爸、妈妈帮忙找出你身上的长处或本领。
3、在课间和同学交流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
二、激趣导入,明确要求。
1、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和长处,是别人所不能相比的,请你向大家说一说你的长处和本领。
2、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自己的长处或本领。朗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3、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介绍了自己的长处、本领,瞿云、乔梦杨两个同学也想向大家介绍自己,可他们来不了我们班级,他们把自己的介绍写了下来,等着你们去看呢?
三、自读例文,感悟写法。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例文:
(1)这两篇例文各介绍了作者的什么本领、长处?(2)小作者是怎样把最得意的地方写清楚、写具体的。(3)把你认为写的好的地方画出来,读一读。
(4)想一想,读了这两篇例文,你学到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呢?
2、检查自学情况:
主要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读了这两篇例文,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交流讨论:
A、内容上不拘一格:是自己最得意、自豪、超出别人的就行。此时再回头看自己课前确定的长处,是不是范围定的太窄了,自己是不是还有更特别的长处呢?
B、方法上:通过一两件事例来写,内容要真实、具体。
C、可以分两段来写,先写自己的长处、本领是什么?再具体写一两件事来反映自己的优点。
四、尝试运用,口头习作。
1、小组互相交流。主要部分要说具体,语句要通顺。组内成员要边听边想,帮忙修改,听不明白的地方要主动提问,让对方说得更好。
2、各组推荐代表上台交流。
五、学生自己完成习作。
六、自己修改。组内互相修改。
七、选同学在班上读一读,评一评。
八、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可以自由选择一个或多个对象。
范文:
我是一个小书迷
我从小就爱看书。上幼儿园时,我最爱听老师讲故事,那时
就想,假如有一天我自己能认识字,会读书该多好呀!渐渐地,我长大了,认识了许多字,于是书真的成了我的好朋友。
有一次,妈妈带我逛书店。徜徉在书的海洋里,我仿佛是一只饥饿的耗子看见了久违的粮食,拿起书就“啃”、、、、、、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我的耳边响起了熟悉的声音,这声音打断了我的思路。“买一本吧,我们该回家了!”我抬起头一看,是妈妈。妈妈说:“你都看了快三个小时了。”我嘻嘻一笑,拿着挑好的书,拉着妈妈跑向收银台、、、、、、我爱看书,什么书都爱看。文学类的、科学类的、历史类的、、、、、、只要能看懂的书,我都看。因此,我的肚子里装了不少知识。同学们有不懂的知识总爱问我,他们还送我一个雅号-----“百科全书”。因为我读书多,所以作文写得很棒,老师把我的作文当范文读给同学们听。每当这时,我的心里总是甜滋滋的。
我的特长,也是我最值得骄傲的,就是我讲话时非常流利,语音非常标准。也就是它,给我的学业生涯点缀上了绚丽的色彩。
我的特长 我的特长还得从我上幼儿园开始说起。上大班时,妈妈见我有一副好嗓子,就把我送入“小荧星”学主持。从那时起,我的特长之花就播下了种子。刚进小荧星,面对着我的还是一张张冷漠的脸,因为我还没敢展现自己的才华呢。经过一个学期学习,我渐渐爱上了那里,我的特长之花也开始绽出绿芽。
从此,我像一只小鸟,在特长的天空中翱翔:我像一条小鱼,在特长的海洋里遨游;我像一朵小花,在特长的花园中成长。
真正发挥特长的还是在三年级的时候,那是一次一年一度的演讲比赛。那一天,阳光明媚,大地万物好像在鼓励着我,但我的心中总是很不安,当然自信还是有的。走进“多媒体”,评委生冷的面孔和台上参赛者动听的声音像一块块沉重的石头抵着我的自信,我不禁出了一身冷汗。这时,章老师握着我的手,说:“舒宁,不要惧怕,老师相信你。”一句甜蜜的语言,让我信心倍增。这时,广播里报到:“8号李舒宁„„”我立刻迈着轻快的步伐走上台,拿起话筒,演讲起来。我的声音高低起伏,抑扬顿挫。一讲完,台下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评委们一下子也变得温柔起来。不久,一等奖的喜讯传入我耳中。我的特长,是我的骄傲、我的自豪,它让我的学业更加辉煌、更加绚丽。
吹也是特长
1.如今这时节,人人都有特长。若没有特长,将来的日子怎么过呀?我也有一特长——吹。你可别不信,我能把方的吹成圆的,把长的吹在短的,把细的吹成粗的,把黑的吹成白的哩!
2.我的第一吹法是“夸大其辞”法。平时中午,我都在奶奶家吃午饭。奶奶平时也没什么爱吃的蔬菜,就爱吃个蕃茄。吃饭时,她老叫我多吃蕃茄,这令我十分反感。我一看到那蕃茄里软乎乎的东西就想作呕。有一次,爸爸出差回来,中午也来到奶奶家吃,奶奶还是那句老话:“大可,多吃点蕃茄”我拒绝,爸爸一看,眉头一绉,附和道“快吃,吃蕃茄补维生素。”唉呀,这怎么办呢?不吃,怕被爸爸骂;吃,可又实在吃不下去。这时我突然想起,前些天电视上说番茄中含有尼古丁。于是我对爸爸和奶奶说:“你们不知道啊!番茄中含有尼古丁!”爸爸说:“要有,也是微量的。你看你奶奶吃了一辈子番茄也没什么事,快吃。”“你们有所不知,吃一个番茄等于吸一支烟,再说尼古丁吃了是沉积在体内的,加上奶奶抵抗力强,奶奶当前没事。但奶奶不是一直都很会流汗吗?这就是吃番茄的原因。若是我吃了尼古丁,加上抵抗力不强,长期以后会导致支气管炎、肺功能衰竭等。”我答到。其实,我这话里有些夸大其辞,可奶奶、爸爸听了我娓娓动听的陈述却信以为真。奶奶还夸赞道:“今天听了大可的话,我以后再也不敢多吃番茄了。大可真是小百晓啊!”“小子,哪看来的”爸爸又盘问道。我胡说“我们家有一张剪报嘛!你回家看看嘛!”我当然知道爸爸绝对没心思去看这个。吃了饭,我躺在床上“扑哧,扑哧”地笑个不停。
3.我的第二吹法是“头头是道”法。三年级的第二学期,我们班很流行看《冒险小虎队》。我忍不住也去买了一本。可买回家当天,妈妈却反对我看,并对我大声斥责:“你这孩子,叫你看《三国演义》还没看完,倒买了本《冒险小虎队》,等你什么时候看完《三国演义》,再看《冒险小虎队》。”这可苦了我,我急忙争辩:“妈妈,你不是准备给我买《福尔摩斯》吗?”“嗯!”妈妈说。“这本书就和《福尔摩斯》差不多,是本侦探书。而且这本书设有一个个问题,对锻炼思维敏捷力有很大帮助,比《福尔摩斯》可有意思多了。你不是让我从小立志吗?我以后就想当侦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嘛!就算不当侦探,对将来发展也有好处嘛!你看,这封面上全是幽灵,其实这都是人为的,这能让小学生更加尊崇唯物主义嘛!还有还有„„”“别说了,这么好的书就快看吧!先看完这个,再去给我看《三国演义》”。妈妈听了我的一大堆大道理,马上招架不住了。
4.见识了我的两大吹法,你是否已对我敬佩三分呢。
第二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案在日常的学习中是广泛用到的。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等。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一: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观 潮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2、课件。(图文并茂、声乐结合)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奔“潮”,整体感知
1、释题知“观潮”。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观 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吧?
2、人文理“观潮”。
a、导人。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
b.读文。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二、品味“奇”,感觉奇观
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1、边默读课文边用“ ”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a、点拨:句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句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感悟形象: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奇:声音、形4k)
b.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
潮水的长。你懂“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
潮头的高。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
潮水的气势猛、声音响。“齐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吗?再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气势呢?
◆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精妙)
◆欣赏课件:同学们都谈得挺不错的,那么钱塘江大潮真正到来的这一刻是不是与大家刚才想的一样呢?那就请大家一起凝神观赏这惊心动魄、壮丽奇特的一刻吧!+品读回味:欣赏了潮水来临之际的壮观,令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遣词造句之功夫,我想大家会读得更好了,是吗?
◆对话追问: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启发学生与课文、作者、大自然对话)
◆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扛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
◆配乐朗读:“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顿挫有力)更奇的还在后头!请往下读。
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a.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b.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c“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二: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情感与态度 方法与习惯
1.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
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3.在自主探究的网络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祖国河山之美。
4.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6.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教学重点
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效率问题。
教学准备
1.学习课文《鸟的天堂》,激发学生对“鸟的天堂”的兴趣,使其能自主提出问题,产生较强烈的阅读需要。
2.网络资源的配置:网络课件、网络教室、作为网络课件运行主要平台的局域网主机服务器、可供访问Internet的互联网接入设备。
3.网络课件的制作:网页文件格式、上传至局域网服务器或Internet网站、包含BBS论坛(供学习共同体间交流或师生间指导答疑)、作必要的信息代理(本地资源索引和初步的Internet泛在资源代理)。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评注
激情
设疑
1.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描述“鸟的天堂”那美丽而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和众鸟活动的奇妙景象。
2.组织全班交流,拟订主要问题
(1)解说词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2)鸟的天堂的具体地址在哪儿
(4)鸟的天堂的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5)鸟的天堂最初是怎样形成的(6)鸟的天堂里有哪些种类的鸟
(7)人们是怎样保护鸟儿的……
1.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随巴金爷爷浏览了“鸟的天堂”,那“鸟的天堂”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2.提出活动内容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本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三:
《观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第三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32﹡、渔夫的故事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规矩、胆瓶、笑逐颜开、金币、自言自语、披头散发、堡垒、铁叉、违背、解救、无恶不作、荣华富贵、倒霉、恩将仇报、起誓、简短、口吻、下流无耻”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关于《东郭先生和狼》的阅读材料。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激发阅读兴趣
我小的时候,就读过《渔夫的故事》,好长好长的一个故事。多少年过去了,我还难忘故事中的渔夫和魔鬼。你们想读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根据这个故事,开展“一分钟故事比赛”,比一比谁能把长故事变成短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二、自己读书,了解课文内容,练习简要讲
三、讲故事比赛
1.小组初讲,评出最佳故事选手,参加班级比赛。a.商定比赛评价规则。
师生一起讨论商定,大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抓住故事主要内容,讲得流畅完整,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内。b.小组比赛。
2.全班比赛,评出优秀小组。拓展阅读,鼓励课外阅读
3.读资料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4.故事导读:我国民间也流传着一个故事,与《渔夫的故事》有些相似之处。《渔夫的故事》是讲智慧的渔夫战胜可怕的魔鬼,而我要推荐大家读的故事,则是讲智慧的农夫收服了狡猾凶狠的狼。想读一读吗? 5.读《东郭先生和狼》,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与《渔夫的故事》的相似之处。
四、作业
1.回去任讲一个故事给家人听。2.读读记记:
规矩 胆瓶 金币 堡垒 铁叉 违背 解救 倒霉 起誓 简短 口吻
下流无耻 笑逐颜开 自言自语 披头散发 无恶不作 荣华富贵 恩将仇报
第四篇: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学生特点,兴趣爱好,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等,以利于以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了解学生课内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包括词语的听写、背诵的情况。
通过修辞专题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懂得在平时阅读和写作时识别和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跟学生交流,了解他的性格爱好、学习状况等。
你好,老师很高兴认识你,我们是第一次见面,老师对你还不是很熟悉,所以老师想采访你一下,可以吗?假设这是话筒啊,你是嘉宾,我是主持人。XXX同学,你好,欢迎你来到我们的葡萄园演播室,我是主持人屠老师。我最关心的问题是你平时最喜欢干什么,有什么兴趣爱好没有啊?
你最喜欢什么样的人?比如在学校你最喜欢哪个老师?哪个同学?在家里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最崇拜的人是谁?为什么崇拜他?
你最喜欢什么课?为什么?你最不喜欢什么课?为什么?介绍一下你的语文老师,平时语文课都做什么?喜欢他上课吗?
平时觉得学习累吗?作业多不多?通常什么时候写作业,用多长时间可以完成?
平时有写日记、课外阅读的习惯吗?除了课本以外,有没有课外书?
你们语文课上到哪里了?觉得学语文课哪里学得不好,最难学?你刚考完其中考试,能回忆一下有哪些题型吗?
第二板块:基础知识复习(第一二单元)
现在采访结束,我们开始正式学习咯,准备好了吗?老师听说你不太坐得住,是吗?你觉得你在这儿能集中听讲多长时间?你说一节课上多久我们就上多久,好不好?(我的底线是25分钟,以后慢慢加长)
好了,现在请你翻开课本,花五分钟时间看一下一到七课中课文后面要求读写的词语,注意写法,待会儿我要考考你哦。
1、词语听写
第一单元
植树、沟渠、回荡、欢声笑语、音符、版图、乖乖、绿色工厂(第一课)背诵课文 明媚、程度、郑重、掌握、兴冲冲、绽开、估计、大概、规律、顷刻间(第二课)俊俏、活泼、机灵、荡漾、烂漫、掠过、偶尔、圆晕、映衬、鲜艳(第三课)背诵 烟雨、楼台、酒旗、偷闲(第四课)背诵
春深似海、风月无边、世外桃源、山外有山、飞瀑流泉、古木参天、诗情画意、蔚为壮观 第二单元
拦腰、生疏、幼儿园、循规蹈矩、图案、感触、五角星、鲜为人知(第五课)催促、攻克、绵延、漫山遍野、思绪、启发、优雅、微不足道(第六课)
破碎、教训、新式、坦克、机毁人亡、超过、均匀、坚固、机翼、轻而易举(第七课)浅尝辄止、囫囵吞枣、浮光掠影、不甚了了、天道酬勤、熟能生巧、寻根问底、无所不晓
2、课文背诵
第一二四课
第三板块:修辞专题讲解
1、修辞方法相关知识
一、比喻:比喻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打比方”。这个“不同事物”指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它们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作比喻的事物叫喻体;使本体和喻体发生相比关系的词叫比喻词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句中的“叶子”是本体,“裙”是喻体,像是比喻词 比喻又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三种基本类型。那么怎么区分这三种类型呢?
(一)明喻,就是非常明显的比喻。打这种比喻,比喻词也都是些能够明显表示比喻的字眼。例如:六月的天,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明喻一般用“正像”、“好像”、“像……一样”、“像……一般”、“仿佛……似的”、“好比”等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关联起来。
(二)暗喻,就是不明显的比喻。这种比喻连接本体和喻体的字眼儿不是鲜明的比喻词,例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暗喻是用“是”、“变成”、“成了”等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关联起来,这种比喻不明显,所以才称它是暗喻。
(三)借喻打这种比喻时,本体和比喻词全不出现,直接把喻体借过来代替本体。例如:只剩下直的雨道……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瀑布。
这里本体没有出现,也没有用比喻词,是直接借接喻体代替的,所以叫做借喻。
二、拟人。拟人属于比拟的一种,是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得和人一样有感情,有动作。把一些动植物和无生物给它一个人格化,使说话或作文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更鲜明。例如: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拟人≠比拟,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法,除了拟人还包括拟物。例如:
1、(荷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拟人)
2、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拟物)莫把比拟和比喻混起来。
三、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夸张有两种;一是尽量地把事情向高、大、壮、强、重……等方面伸张扩大;二是尽量地把它向低、小、坏、弱、轻、……等方面收敛缩小。例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着了火。(扩大)这个房间小得连转身也不可以。(缩小)
四、排比,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排比的语法结构基本一致,作用是可以加强语势使说话的语势贯通,把意思突出、深刻、有力地表达出来。用来说理,能收到条理清楚,阐发透彻的效果。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美丽和宽广!
五、设问,是自问自答,先提出问题,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设问法能够使得要强调的主要意思表达得明确、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六、反问,又叫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是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反问是只问不答,答案寓于问句之中。
例如: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
设问VS反问
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而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例如:现在我们要向外国学习,将来我们从落后转化为先进了,还要不要学呢?那个时候,外国仍然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好东西,我们仍然要向人家学习。这有什么不好呢? 这几句话中,既用了设问(前一问),又用了反问(后一问)。
(以下两种可以不讲)
七、引用,是说话或写文章时,引用别人的话,或引用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等。运用引用修辞法,把名人锤炼成功了语言和确凿的史实,资料引用来说明问题,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例如:“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八、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运用对偶写出来的语句形式整齐美观,读起来节奏鲜明,音调铿锵,上口悦耳。作用是突出地表现思想,自然地抒发情感,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对偶和排比有一些相似之处,各个分句的结构相似,但是两者还是不同的。
A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B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偶)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排比)
2、修辞练习题
第一组:
1: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A:拟人
B:排比
C:夸张
D:比喻
2: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有的青苔,形状也很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一幅青绿的山水画。
A:拟人
B:夸张
C:比喻
D:反问
3: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4: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5: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反问
6: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
A:这简直是一幅水墨山水画。
B:他的手像松树皮一样。
C:他看上去好像生病了一样。
D:人民教师是培育人才的园丁。
7:跟下面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句是: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A: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
B:小狗热得张口吐舌。
C:一阵风吹过,满池的荷花都微笑着向人们点头问好。
D:日暖春常驻,人和福永留。
8:跟下面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句是:
列车滚动巨大的钢轮,响声隆隆,排山倒海,越来越近。
A: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的船只很多,船夫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B:地球离太阳这么远,箭能射得到吗?
C:在巴掌大的监狱里,革命者照样锻炼身体。
9:“风雨过后,小草慢慢地挺直了腰,尽管脸上还带着晶莹的泪珠。“
这个句子用的修辞方法是: A:夸张
B:对偶
C:拟人 D:排比
10: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个句子是:
A:晚上,一弯新月像镰刀似的挂在天空。
B:珍珠鸟的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C:我的腿里好像灌了铅。
D:蓝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白绸子。
第二组:
1: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我幻想着,当年大自然在创造青海湖的时候,一定毫不犹豫地甩下那些精细的刻刀,酣畅淋漓地挥舞着最大的画笔,尽情泼洒。-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2: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是:
A:爸爸今天好像要外出。
B:这孩子好像比以前懂事了。
C: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D:这本书好像是张晓英带来的。
3: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
A:银盘似的月亮高悬在天空。
B: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C:他长得像他妈妈。
D:黄叶像蝴蝶一样随风飘舞。
4:下面句子用的修辞方法是:
太阳冲破云霞,跳出了海面。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5:成语“惊天动地”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3、找出课文(第一二单元)中运用以上修辞手法的句子,抄下来,说说好在哪里,并仿写。
第四板块:作业布置:
1、当堂写一段话,用上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中的至少三种修辞方法。
2、回家作业,需要家长监督配合。平时积累一些课本上或者课外读物上的优美的句子,摘抄在一个小本上。每周五句话,不仅要抄,还要说说这些话好在哪里?挑选其中认为写得最好的两个句子,模仿着写。例如:
摘抄的句子是:爱心是清泉,浇灌片片绿叶;爱心是绿叶,衬托朵朵鲜花;爱心是鲜花,散发阵阵清香。
这句话的妙处:这个句子用了排比的手法,连续用了三个“爱心是„„”,写出了“爱心”的作用,读上去连贯流畅、朗朗上口。而且句中还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非常形象生动。模仿这句话:爱心是一滴水珠,能滋润人的心灵;爱心是一个太阳,能照亮人的道路;爱心是一股清泉,能洗涤人的道德。
若时间还有,可以补充练习,也可以多跟学生交流,互相了解。
(一)指出下列一段话中使用的修辞方法
1、也妙,本来也算有点气魄的昆明湖,看起来只象一盆清水。万寿山,佛香阁,不过是些点缀的盆景。()
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4、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而有些人却是出风头第一,休息第一,与自己第一。()
5、我想:翻身农奴索朗阿爸,不正是一颗亮闪闪的夜明星吗?()
6、这种感情象红松那样,根深蒂固,狂风吹不动,暴雨浸不败,千秋万载永不凋谢。()
7、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回环兼拟人、排比套比喻)
8、这就是文人学士究竟比不识字的奴才聪明,党国究竟比贾府高明,现在究竟比乾隆时候光明:三明主义。()
9、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10、足以纪念鲁迅的,是鲁迅自己的文章,自己的精神,自己的对于仇敌的认识与战斗。()
11、在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土里的竹根。()
12、风失去了雨前的野性,轻轻地抚摸着草根;水珠在草尖上闪光,象粒粒珍珠在闪耀;朵朵野花开得那么娇丽,红的似火,黄的似金……()
13、于今,汉匈一家,情同兄弟,兄弟之间,不就要长命相知,天长地久吗?()
14、他品味着香醇的酒味,品味着众人的甜蜜的笑声,品味着新的生活。()
15、总理的轿车开动了,我们的心哪,跟着总理向前,向前,……忘记了卸装,忘记了时间,忘记了春寒……许久许久,周总理的音容笑貌,在我脑际萦绕;周总理的谆谆教诲,在我心中回响。()
16、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
17、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二)、下面的句段中都使用了两种以上的修辞方法,你知道吗?
1、(1)湖里的睡莲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慢慢地睁开眼睛,欣喜地开放着。()(2)春天的雨像牛毛,像细丝,像绣花针。()
(3)这种像棉团似的云是什么?哦,原来是积雨云。()
(4)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海边的浪花吗?()
(5)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6)每当秋末冬初,柿树叶渐渐落光,一眼望去,圆溜溜的柿子,像许许多多的红灯笼挂满了枝头,你想,老枫树哪有这一手呢?()
2、非比喻的是()
A、石拱桥的桥洞象虹。B、小李象过去那样尊敬老师。
C、他象要发火了。D、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3、拟人的是()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B、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你。
4、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什么是路?作者胸中早有定见,只是故意提问,以引起别人对问题的注意,接着给出答案,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B.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怀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忧国忧民……
??用排比句的方式,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
C.黑龙江人常说。这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发芽。??“插根筷子都会发芽”的说法是在打比方,以写土地的“肥沃”,表现黑龙江人对家乡的热爱,形象鲜明生动。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句中“横眉”与“俯首”,“冷对”与“甘为”,“千夫指”与“孺子牛”都是相对的,整个句子形式匀称,谈起来声音和谐,给人以美感。
5、选出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老圃种菜,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诗? A、夸张、设问B、比喻、设问C、夸张、反问D、比喻、反问
6、选出下边不是对偶句的一项:()A、北通巫峡,南极潇湘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C、衔远山,吞长江D、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7、下面的诗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选出正确答案,将序号写在括号内。()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A夸张、对偶、比喻B对偶、比喻、拟人 C夸张、对偶、拟人D对偶、比喻、排比
8、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是:()
A母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才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D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9、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③当而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④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
A明喻设问对比对偶 B对比设问对偶明喻C对偶设问对比明喻 D对偶对比设问明喻
10、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A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B黄家就是鬼门关。()
C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6:“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个句子用的修辞方法是:
A:夸张
B:拟人
C:对偶
D:排比
第五篇:小学语文写作课教案汇总
小学写作上课教案
一、写人的文章:
一、抓住人物的语言举止,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二、通过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三、分析写作目的。正确归纳中心思想。
主要内容的归纳方法有:综合个段段意,抓关键词句;抓重点段,抓过渡段句;抓标题等。
一般写人类文章以人物描写为主,通过对人物在具体事例中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及细节的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在阅读此类文章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分析人物的外貌。
外貌描写是作者对人物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方面的描绘。人物的外貌往往反映人物的个性和内 心。阅读时可以分析人物外貌来了解人物的内心变化及个性特点。
(二)、读懂人物的语言。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文章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读文章时分析揣摩人物的语言,有助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三)、分析人物的动作。
人物的动作同样能反映人物的个性。在阅读文章时要细细地品味,并感悟其特别的地方。
(四)、分析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心理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活动。对人的心理上活动描写能直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往往是靠许多心理描写来突出人物个性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好,人物品质就表现得更加丰富多彩,就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注意侧面烘托描写的作用。
注意:
1、抓住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一样。每个人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都不尽相同,所以在阅读时,认真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内容,从而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人物的美丑善恶。
2、抓住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写人离不开记事,人,是全文的中心,事,则是为表现人物的形象服务的。有的写人文章是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表现某一特征,有的则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表现某几方面的特征。所以在阅读时,我们应抓住典型的事例,认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道德情操。
3、理清文章层次,明确写作目的。
在理清文章段落层次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还要弄清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看文章通过记叙或者描写表现、歌颂了什么,这也就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了中心,有利于更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接着应该做:
1、分清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2、弄清文章中记叙的事情,共写了几件事,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3、分清文章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以及心理的描写。
4、概括人物的品质和精神。
考查形式:①归纳中心思想;②回答问题——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内练习:
二、记事的文章
一、抓住事情的“六要素”
即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从而感知文章的内容。
二、掌握分段方法,概括中心思想。
1、划分段落.可以把事情经过按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分段。另外,记事的文章如果是通过几件事来揭示一个中心,还可以按不同内容的事情来分段。
2、归纳中心思想。可以借助事情篇首或篇尾点题来归纳,也可以通过主要事件或重点段落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来概括。
三、理清叙事的顺序
1、顺叙: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来叙述;
2、倒叙:把事情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写事情的发生经过;
3、插叙:在叙述某一事件的过程中,要对所叙述的事情进行必要的交代而插入的叙事
四、抓住叙事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叙述文章,一般有详有略,凡是能反应文章中心思想的地方,作者都要选取典型的事例进行详细。
三、写景的文章
写景,也就是描写景物,通过作者有条理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一幅优美的风景画。阅读此类文章要注意:
1、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 一般有以下三类:
一类是游记,写的是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景物,如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一类是描写生活中所见到的自然景象,如课文《火烧云》、《第一场雪》;
一类是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如课文《梅雨潭》、《鸟的天堂》。我们如果了解了写景文章的类别,阅读中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2、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
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因此明确了作者的描写顺序对理解全文内容有相当大的帮助。写景文章一般有这样的几种顺序:
1、按空间顺序写。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等。
2、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这类文章一般是以参观游览的进行顺序落笔写景,条理清楚。如参观的顺序、游览的顺序。
3、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随着时间的变化,描写的景物也发生了变化。如春、夏、秋、冬、早、中、晚,时间变化,景物也随之变化。
4、按景物的不同类型来写。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三自然段,就分别写了小兴安岭夏天里树木、雾、阳光、草地等景物,层次分明。
3、理解写景文的层次
写景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这样两种:
一是总分结构。这种结构的表现形式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课文《桂林山水》就是先总的赞美桂林山水,再用两个自然段写桂林的山和水,最后又总起来说桂林山水。
二是移位换景的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采写。观察点的移动,必然引起景物的相应变化,或者是随着游览顺序安排层次,这时,文章中一般都有“提示语”,告诉你作者走动了,笔下的景物变了,或者观察点移动了,把景物的不同方面并列铺开来写。
4、体会写景文的思想感情
无论是哪类写景的文章,都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借助景物的描写,通过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对大自然的赞美,或对生活的热爱,或对祖国秀丽山川的赞叹,感染读者,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借景抒情,景中寓情,“一切景语皆情语”...5、体会文章的修辞手法(1)对比法:把两个相同或相反的景物,或一景一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列写,形成反差,目的是突出所要描写的景色。
(2)拟人法:为了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作者把所要描述的景物直接当做人来描述,赋予其行为、动作、语言来反应景物变化过程。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修辞手法极其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表现手法(写作方法)极其作用:
象征、对比、烘托、反衬、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比较、以小见大、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标点符号的作用:
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破折号
1.用以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例如:“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马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2.表示话题的转变。例如:“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表示话语的中断。例如:“‘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他很大了,──(顿)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
4.表示声音的延长。例如:“‘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5.表示引出下文。
6.表示总结上文。
7.表示插说。
8.分行列举,每个分列项前用破折号。例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当前迫切需要确立的主要原则是:
──民主集中制法制化原则;
──党的领导法制化原则;
──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原则; ──政企职责分开的原则。9.用在副标题的前面。例如:
语言与哲学
──当代英美与德法哲学传统比较研究 10.用于引文后标明作者。例如: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二)引号
一、表示引用的部分。文章中的人物对话或者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或文章)用引号,为的是把他们和作者自己的话区别开来。如:
“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草地夜行》)
二、表示特定的称谓和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文章中的某些词语具有特殊意义时,多用引号标明。如:我们的“大蜻蜓”已经稳稳当当地飞上了天空。(《放风筝》)
三、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如: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革命烈士诗二首》)(三)省略号
省略号(„„),又称删节号,用于省略原文的符号。“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举例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 “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
“用在表示节省原文或语句未完、意思未禁等。” 省略号
省略号是表明文句中省略内容的标号。
省略号的主要用法是表示省略。省略的内容主要有四:一是引文;二是重复性词语;三是类似语句;四是列举。
除省略外,省略号还有以下几种用法:
1、表示沉默:
例:何为:梅伯母的身体已经经不起路上的颠簸了!欧阳平:„„
2、表语言中断:
例:穿长袍的问:“这位是„„”“我的兄弟。”戴礼帽的回答。
破折号也可表语言中断,但两者有不同:破折号表语言戛然而止,省略号表余音未尽。
3、表语言断断续续。
例:上级„„派我„„到这儿„„工作,我没„„有„„完成„„上级„„交给我的„„任务。
4、表含糊其辞,欲言又止 例:我即刻胆怯了起来,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5、表明语意未尽。
例:“可恶!然而„„。”四叔说。使用省略号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不可滥用省略号。一是省略号后语境不明的不能用省略号,而是没有上述特殊语意不能用省略号。
(2)、用了“等”、“等等”就不能再用省略号。(省略号和“等”、“等等”有不同,省略号表示的可以是各种需要省略的,而后者只能是类似的词语
或意思。)
找中心句:
总起句与中心句的区别:
1、两者位置不同,总起句在文章的开头;中心句可在开头,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也可在文中;
2、两者的作用不同,总起句是对文章或段落内容的概括;中心句是对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概括。
1、从题目去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2、从总起句去找: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
3、从结尾上去找: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4、从反复句上去找:
5、从议论性、哲理性的句子上找:
6、从过渡句上去找;
怎样归纳段意
1、摘句法。摘句法,就是摘取最能概括段的主要内容的句子作段意。一般地说,中心句、重点句和过渡句能够概括主要内容,就摘取这样的句子做段意。用摘句法概括段意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看看所摘的句子能不能准确、精练地概括段意。二是如果所摘的句子较长,可以进行适当的删减,但不能改变原意。
2、段落归并法。有的意义段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概括段意时要归纳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然后再归并出意义段的段意。运用归并法概括段意时,一定要抓住段的主要内容,不要面面俱到。用归并法概括段意要注意两点:一是归并各自然段段意要语句通顺、明了。二是可以对原自然段段意的语句进行删减增补。力求做到语句连贯、衔接自然。
3、取主舍次法。
一段里有几层意思,往往有主有次,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就可以得出段意。
4、借助法。
就是借助段的结构特点进行归纳。如总分段,可借助总述部分;因果段,可借助结果部分;递进段,可借助后一层的意思,但要注意在同一篇文章里归纳段意的方法要统一,不能几种方法同时使用。归纳中心思想
1.审题概括法。
有些记叙文的题目,标题就十分明确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伟大的友谊》标题点明了中心。我们可以考虑用扩句的方法,在题目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词语,扩展成意思完整的句子,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当然,用这种方法概括中心思想,还要先认真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仔细考虑题目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2.摘句法。在阅读和分析文章时,找出文章中心句,对概括中心有很大的帮助。有的文章在开头和结尾点明中心思想。有的中心句在文章的中间,有的中心句在文章中反复出现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几次。从表达方法上看,记叙文的中心句又往往在文章的抒情或议论部分。当然,找到了中心句后,我们还必须仔细分析。它是否完整地概括了中心思想。一般情况下,我们还需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地加工、修改,才能准确、完整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3.主要内容概括法。
有的文章中心思想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一般记事的记叙文,是在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写人的记叙文是通过主要人物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言行来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在阅读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进一步推敲,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