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版四年级上册作文教学计划 语文版四年级上册作文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单 元单 元 单 元 序 号名 称 篇 目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漫 一 谈 星 空 发 言 稿 1.结合“漫谈星空”口语活动,把自己的发言(也可以结合别人的发言)整理成一篇发言稿。题目 自拟。2.注意语言要简洁明快,条理清楚。重点: 重点: 仔细观察星空,抓住主要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 把内容先具体。难点: 难点: 展开合理想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写 植 二 物 我 喜 欢 的 花 1.请把自己喜欢的花介绍给大家,并写下来。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其他植物写一写。题目自拟。2.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3.可以使用恰当的比喻,使花的特点更具体、更形象、也可以使自己的文章写得更优美。重点: 重点: 注意描写的顺序,文章要有条理。要注意从不 同的角度写出花或植物的神韵来。难点: 难点: 指导学生分清主次,做到强弱得当,是训练的难点。4节 4节 单 元 教 材 简 析 教 学 时 数(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发 表 三 看 法 他 这 样 做 是 否 值 得 结合“他这样做是否值得”讨论,整理自己的发 言稿,写成一篇习作。重点: 重点: 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语言简洁明快。难点: 难点: 条理清楚。4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以这次绕口令比赛为内容,写一写比赛时的情 绕 四 活 动 感 受 口 令 比 赛 重点: 重点: 要突出重点,按照比赛的先后顺序,写详细、具 体、生动,切忌有头无尾。难点: 难点: 要突出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听 五 故 事 讲 故 一 叶 障 目 1.结合听故事、转述故事的活动,把《一叶障 目》这个故事写下来。2.要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故事写具体。3.故事写完后,写写自己的感想。重点: 重点: 4节 景,或写一写自己搜集绕口令、练习绕口令的故事。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适当地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这样你的文章 会更具体生动。4节 事
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故事写具体。难点: 难点: 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学 会 读 六 广 告 读 广 告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选择一种广告,按照读广告的要点写出来。2.语句通顺连贯。重点: 重点: 写清广告的内容。是在什么时候、地点看到的,有什么特点、优点,是否真实可靠写出来。难点: 难点: 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4节
关 注 世 七 界 儿 童 给 × × 小 朋 友 的 一 封 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给自己关注的一部分小朋友写封信。2.注意书信的格式。3.在信中表达自己对他们的问候和关心。4.语句通顺连贯,表达真情实感。重点: 重点: 注意书信的格式,语句通顺连贯,表达真情实感。难点: 难点: 注意书信的格式,语句通顺连贯,表达真情实感。4节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灯 谜 八 晚 会 有 趣 的 灯 谜 1.写写活动时的情景,写出同学们的动作、表 情、语言和自己的感受。2.题目自拟。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适当地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重点: 重点: 4节 会
指导选择材料,按活动的过程一步一步写具体。难点: 难点: 要注意把活动时的气氛、人物的表现和场面写清 楚。教学进度
周 次 2 4 5 6 7 8 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教 漫谈星空 讲评 我喜欢的花 讲评 学 内 容 安 排
备 注 2节 2节 2节 2节 2节 2节 2节 2节 2节 2节 2节 2节 2节 2节 2节 2节
他这样做是否值得 讲评 绕口令比赛 讲评 听故事讲故事 讲评 学会读广告 讲评 关注世界儿童 讲评 灯谜晚会 讲评 共 32 节
教学措施: 教学措施: 1.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2.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3.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4.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二、《我喜欢的花》习作教学设计 我喜欢的花》
教学目标:习作:结合“我喜欢的花”进行口语活动,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写下来。也 可以选择喜爱的其他植物写一写。题目自拟。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写作的兴趣 教师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同学们又学到了许多美丽的鲜花,还听到了你们养花 经验和爱花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把向别人介绍的喜欢的花写下来。
二、明确要求:
1、写自己喜欢的花,也可以写自己喜欢的其他植物。题目自拟。
2、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3、可以使用恰当的比喻,使花的特点更具体,更形象,也可以使自己的文 章写得更优美。
三、出示范文:
1、教师阅读范文。
2、学生欣赏范文,借鉴其中的优美词句。
四、学生自主习作
1、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2、在浏览中注意写得好的典型习作。
五、学生自己修改,自我评价
1、多读几遍自己的习作,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2、自我评价一下:五颗星,你的习作能得几颗?画在自己的习作后。
六、引导互评
1、与好朋友互换习作,给对方进行星级评价,并将写得好的地方画上波浪 线,写两句评语。
2、各小组内互读,评选优秀作文。
七、课堂小结: 读了你们的习作,老师感到很欣慰,你们已经学会了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来写自己喜欢的花,把花的特点写得具体、形象。也使你们的文章更生动,更具 有文采。同时,我也感受到你们喜爱花儿,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真实情感。《我喜欢的花》习作讲评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表扬、鼓励等外部刺激和学生渴望成功的内部需求,让学生多 多体验成功,帮助他们获得成功,来激发他们对作文持续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
2、通过交流欣赏,培养学生乐于交流的态度,体验习作欣赏的快乐,初步 学习习作欣赏的方法。
3、从本次习作中寻找修改训练点,通过指导修改,教会学生习作修改的方 法,激发学生乐于修改的愿望,培养学生自我修改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总结本次学生习作的总体情况。
二、佳作欣赏:(欣赏佳作,找出亮点)
1、指名朗读、集体欣赏优秀习作。
集体评议:说一说这篇文章好在哪里?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2、片段欣赏,讨论。①说说这段话是抓住花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的? ②说说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的?这样描写好在哪里? ③师生小结。
3、对照习作要求,分析本次习作的主要优点。(1)出示本次习作的要求: ①写自己喜欢的花,也可以写自己喜欢的其他植物。题目自拟。②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③可以使用恰当的比喻,使花的特点更具体,更形象,也可以使自己的文章 写得更优美。④书写要规范(2)分析本次习作的优点: ①能够抓住花的特点进行叙述或描写。②写得比较具体,对花的形状和颜色、花期等进行了具体的描写。能够运用 恰当的修辞手法来表现花的特点。③写出了对花的喜爱之情。④书写比较认真,行文比较规范。
三、指导修改:
1、出示习作要求(这也是这节课讲评和修改习作的依据)
2、出示问题习作:(这次习作总体上写得不错,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 这篇习作,思考一下这篇习作的问题主要出现在哪里?我们一起来帮助这位同学 修改一下。)
3、师生共同修改。(1)读一读,说一说,改一改。(2)再大声朗读修改后的习作。(3)集体总结本次习作修改的方法: ①修改习作中出现的错别字和使用不准确的标点符号。②把不通顺的语句改通顺。③把写得不够具体的地方写具体。
四、自主修改,合作交流:
1、自主修改习作。
2、组内交流,互相欣赏、修改、点评。
3、小组推荐,全班交流。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部分同学的优秀习作,欣赏到了同学们习作的精彩,也从中学到了一些好的写作方法。我们还通过评改和交流,不仅把自己的习作改 得更精彩了,还明白了一些修改习作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到了好作文是改出来的 道理。课后,由课代表把这次习作张贴在习作园地里,同学们可以更仔细地逐篇 欣赏,并且在你喜欢的作文上贴上一颗小星星,比比谁得的星星多。教学后记:
三、习作“他这样做是否值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习作:结合“他这样做是否值得”讨论,整理自己的发言稿,写成一篇习作。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写作的兴趣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达贝里的做法进行了讨论,更加明确了要做一 个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人;不能只为自己着想。这节课,我们就把自己的发言稿整 理成一篇作文。
二、明确要求
1、观点鲜明。对这个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
2、条理清楚。都要安排得有条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
3、语言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罗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男动的词 句,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三、学生自主学习
1、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2、在浏览中注意写得好的典型习作。
四、学生自己修改,自我评价
1、多读几遍自己的习作,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2、自我评价一下。
五、引导互评
1、朋友互换习作,给对方进行评价。,并将写得好的地方画上波浪线,写两 句评语。
2、读,评选优秀作文。教师推荐几名写法上有个性及进步较大的学生习作,当众朗读,给予鼓励。
六、小结 读了你们的习作,老师感到很欣慰,你们已经知道关心和帮助别人是一种美 德,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优秀的品质。希望你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做一个关心和帮 助别人内的人。教学后记:
“他这样做是否值得”习作讲评 教学目标: 通过“自我评价” “互评”,找出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学会修改习作,进一步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怎样进行“自我评价”。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对达贝里的做法进行了讨论,并把自己的发言稿整理成了 一篇作文,今天我们进行习作讲评。
二、明确要求。
1、进行“自我评价”。
2、小组内互评。
三、学生自己修改,进行进行“自我评价”。
1、多读几编自己的习作,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2、自我评价一下,你的习作能得几颗星?画在自己的习作上。
四、引导互评。
1、与同桌互换习作,给对方星级进行评价,并将写得好的地方画上波浪线,写两句评语。
2、各小组内进行互评。评选出优秀作文。
五、小结 读了你们的习作,老师感到很欣慰,同学们的习作进步啦!教学后记:
四、习作 绕口令比赛 教学目标: 以这次绕口令比赛为内容写一写时的情景,或写一写自己搜集绕口令、练习绕口令的故事。
一、导入,激发兴趣 师:上节课,我们开展了绕口令比赛,评选出了“最佳合作奖”和“绕口令 能手”。这次比赛一定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比赛时的 情景。
二、明确习作要点
1、以这次绕口令比赛为内容,写出绕口令比赛时的情景。看谁写得具体生 动。
2、也可以写自己搜集绕口令、练习绕口令的故事。
三、说一说,拓展思维
1、教师导: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比赛的情景。引导学生回顾绕口令比赛上同 学或自己的表现,班级的气氛等,特别是比赛的场面、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 等。(首先说说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开展了什么活动;然后得说说比赛的过程。如你在绕口令时,你是怎么说的,说之前之后你的心情怎样;别人在绕口令时,他表现怎样,其他同学有什么表情。评选出了“最佳合作奖”和“绕口令能手” 时,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说一说。
3、教师小结: 你们说得真好,让老师感觉又回到了比赛的现场。这是一场多么有意思的比 赛呀,你们赶紧写下来吧!
四、教师提要求,学生写一写
1、写一写绕口令比赛时的情景。
2、也可以写自己搜集绕口令、练习绕口令的故事。
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适当地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这样你的文章会更具体生动。
五、修改习作
六、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读了你们的习作,让老师想起了绕口令比赛的场面,也让老师了 解了这次绕口令比赛的许多故事。你已经知道适当地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使 自己的文章更加具体生动,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
七、布置作业 与爸爸妈妈玩一玩绕口令的游戏。教学后记:
《绕口令比赛》习作讲评
讲评目的:
1、充分肯定学生的习作,采用多种方式给予赏识,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2、在习作评价的过程中标,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富有个 性和创意的表达以及评价。
3、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习作的能力。讲评重点: 通过互相赏识,让学生明白怎样把人物活动写具体写生动,以及写活动时点 面结合的写作方法。组织方式: 以欣赏评改为主,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课前准备: 阅读学生的习作初稿,了解习作情况。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听到这熟悉的绕口令,让我们又想起了那激动人心的绕口令比赛。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再一次走进绕口令大赛。首先让我们一同进入本次习作的高 手棒。
二、习作高手榜 本次习作有哪些同学登上了习作高手榜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出示课件 1:习作高手榜
1、师:登上本次习作的高手榜的有:(学生一起念名字)
2、师:看到这些高手的名字,你有什么想法呢?
3、师:看高手榜里还有空格,今天只要你的习作修改得好了,你也可以加 入高手榜的。
三、佳作欣赏
1、既然大家这么佩服这些习作高手,那我们先来欣赏习作高手唐小雨的习作吧。先问唐小雨心里在想什么?再请她读自己的习作。
2、听了她读之后,同学们一定后很多话要说,谁来讲?(归纳学生的发言; 写出了真情实感,人物活动写得具体生动,写了活动的气氛;运用了修辞手法;用了好词句;按活动顺序写比赛)
3、师:是啊,唐小雨同学通过描写自己、观众、选手和现场气氛,生动真 实地把当时比赛场面重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似乎又回到了那激烈的赛场上。我 们今天评改课的目的也就是要使自己的习作达到描写生动、具体这个目的。
4、其实在本次习作中,还有很多同学写出了不少优秀的片断。摘录了几段,我们来欣赏一下。课件 2:片段欣赏(1)请作者本人朗读(2)分组讨论,这个片断有什么特色?你觉得最喜欢哪些地方?为什么?(3)全班交流汇报。(三个片段,一个是描写我的活动的;一个是描写选手的表现的;一个是写 观众和现场气氛的)
5、小结:一起看三个片段,他们各有特色。在活动中,我们每一个人就是 其中的一个小点,而所有参加同一活动的人组合成一个大面,只有既写好点又写 好面,这样点面结合才能写好活动。
四、习作修改 同学们,欣赏了他们的精彩片段,你一定从中悟到了不少的写作方法。我这 里有一篇习作,想请同学们帮忙出出点子,提提修改意见,行吗? 出示课件 3:一篇学生习作
1、请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好的修改意见?
2、生默读。
3、全班交流习作的修改意见。交流怎样修改才能将习作写得更生动更具体。修改方面:选手或观众的动作、神态、语言 出示课件 4:一篇学生习作
1、学生自己学着修改。
2、指名读自己修改后的习作片段。
3、众生评议修改得如何,是否达到了目标。
五、总结
1、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吗? 出示课件 5:总结内容
2、同学们,看来你们的收获真不少!都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那么下节课 我们就来修改自己的习作。板书设计: 绕口令大赛 动作、语言、具体生动写活人物: 神态、心理活动…… 点面结合写好活动 教学后记:
五、习作《一叶障目》习作 教学目标: 结合听故事,转述故事的活动,把《一叶障目》的故事写下来。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教师: 上节课,我们听了故事,讲了故事。今天,我们把它写下来。
二、教师提要求。
1、把听到的《一叶障目》的故事写下来。
2、要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故事写具体。
3、故事写完后,写写自己的感想。
三、学生写作文。
四、讲评作文。
五、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同学们,如果你们能把平时听到的故事一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并 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故事写具体,写生动活泼,写出自己的感想,那么对于你们 的作文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六、布置作业。听爸爸、妈妈讲一个故事,然后自己讲一讲,再写下来。教学后记:
习作讲评习作讲评
一、【题意分析】 这一次习作是结合听故事,转述故事的活动,《一叶障目》 把 的故事写下来。要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故事写具体。
二、【讲评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习作的方法,怎样完整的用语言表达一件事,提高习作能力,增强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几篇优秀小学生习作。
四、【教学课时】 2 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题目,明白要求。要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故事写具体。
(二)教师小结本次习作情况。
1、本次习作概况: 本次习作从题目的要求来看,要求不高:只要能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故事写 具体就行了。这次习作大部分的同学都达到了要求,但也有少部分同学没有达到 要求,具体表现为:错别字较多,语句不通顺,表达不具体。不过只要努力,是 能够写好自己作文的。
2、优秀的习作: 这次习作有几个同学写得非常好,他们是:邱慧、唐小雨、马华应、刘灿等。
(三)优秀习作交流: 让上面提到名的几位同学分别朗读自己的习作。让同学们议论从他们的习作 中你知道怎样把一件事写具体。
(四)教师小结习作就是要我们用书面语言形式来告诉别人一件什么事,这件事你写明白 了,别人能从读你的习作中知道发生什么事,这件是怎样发生的、是怎样发展的、结果是什么。那么你的习作就是很优秀的习作了。要写好习作,还得要我们多积累优秀的好词好句,正确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 中去,使习作语言丰富,更能让读你习作的人有更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习会了习作的方法:确定要写的事,然后再想好先写什么,后写 什么,写好后还要自己读一读,没写明白的地方,修改一下,再读一读,把事情 写明白就行了。
(五)课外阅读 找几篇优秀习作读一读,积累优秀词句。
六、【教学后记】
六、习作 广告 教学目标: 选择一种广告,按照读广告的要点写出来。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师: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读广告。回忆一下,读广告时,应该注意几点?
2、学生反馈:(1)这则广告推销的是什么产品,这种产品的品牌是什么。(2)跟同类产品比较,这种产品有什么特点,又什么优点。(3)这种产品销售的地点或联系电话。(4)分辨广告内容是否真实可靠。
3、师:今天,我们就来写写广告。
二、教师提要求
1、从你搜集的广告中任选一种。
2、按照上面的注意要点写下来。
3、语句通顺连贯。
四、学生写作文
五、讲评作文
六、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谢谢你们给老师介绍了这么多好产品,老师有时间一定 按照你们介绍的去买这些产品。你们介绍的公益广告也让老师深受教育。教学后记:
习作讲评习作讲评
一、【题意分析】 选择一种广告,按照读广告的要点写出来。训练学生习作做到:做到叙述清 楚,有条理;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二、【讲评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习作方法,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几篇优秀小学生习作。
四、【教学课时】 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题目,明白要求。本次习作的要求非常明确:选择一种广告,按照读广告的要点写出来。
1、这则广告推销的是什么产品,这种产品的品牌是什么。
2、跟同类产品比较,这种产品有什么特点,又什么优点。
3、这种产品销售的地点或联系电话。
4、分辨广告内容是否真实可靠。
(二)引导学生自评。将你的习作读一读,重点修改不通顺的句子、标点符号,还可以增减一些内 容,对文章进行润色。
(三)引导学生互评。同桌之间或者好朋友之间交换习作,互相评价。互评重点:发现对方习作的优点;帮他提建议,如错别字、内容方面等。
(四)教师点评本次习作情况。
1、教师评介本次习作的整体情况。本次习作同学们都完成了,但有的同学的习作内容不具体,只写了广告推销 的是什么产品,这种产品的品牌是什么,没有写这种产品有什么特点,又什么优 点,有的写了如:广告名称,推销的是什么产品呢?没写出来。那么怎样才能算 是好习作呢?我们来看看几位同学的习作吧。
2、教师以两三篇不同程度的习作做范本,引导学生共同点评,教师作引导 讲评。
(五)教师小结。本次习作还有很多同学都写得很好,都按读广告的要点写出来了。
(六)布置课外阅读。教学后记:
七、习作 给自己关注的一部分小朋友写封信 教学目标: 给自己关注的一部分小朋友写封信,信的格式正确。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开展了以“关注世界儿童”为主题班会,关注世界儿童的 生活和名誉,表达了我们对他们的关心,对世界儿童有了更多的了解,今天我们 就给自己关注的一部分小朋友写封信。
二、回忆信的格式。
1、回忆信的格式。
2、学生反馈信的格式要求。信一般包括称呼、正文、祝愿词、署名、日期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应该写在哪个地方,都有传统约定的格式: 称呼――第一行顶格; 正文――另起一行,可以分段,每段开始空两格; 祝语――另起一行,开始空两格; 署名――在右下方; 日期――在右下方,署名的下一行。
三、教师提要求。
1、给自己关注的一部分小朋友写封信,注意用正确的格式。
2、在信中表达自己对他们的问候和关心。
3、语句通顺连贯,表达真情实感。
四、学生写作文。
五、讲评作文。
六、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同学们,读了你们的作文,我感受到你们热爱生命、热爱和平的 真实情感。是的,我们要宣告未来的和平;我们不要战争和武器;我们要除掉疾 病;我们要消灭憎恨、饥饿和无家可归;我们将共享视频、保护环境、共同学习、追求和平。教学后记:
习作讲评 【题意分析】 这一次习作是给自己关注的一部分小朋友写封信,信的格式正确。【讲评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习作的方法,怎样写信,掌握写信的格式,提高习作能力,增 强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准备】 几篇优秀小学生习作。【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学会写作文是一种能力,学会修改、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文也 是一种能力,它将使你受益终身。这节课我们按内容进行交流评赏,共同分享你 们心中那美好的回忆。2.重温习作要求。
二、互评互改,共同提高 1.师生互评。(1)可以鼓励学生毛遂自荐,积极争取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也可以由同 学们共同推荐佳作亮相。2.小组互评。按作文内容组建评赏小组,组内评赏,虚心学习他人的成功之处,真诚指出 不足,并给予热情帮助。总结小组同学的意见,一人执笔,写出评语。3.全班评议。组内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宣读,全班同学进行评议:肯定成功之处,指出不足之处。尊重富有个性和创意的表达以及评价。4.自评修改。虚心听取、真情接纳他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反复阅读,认真修改,直改到 自己满意为止。5.展示评改结果,增强成功体验。
三、汇编作文集,激发学生的成就感。经过同学们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同学们的习作增色不少,出现了不少佳 作。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一部分作文,编一个属于自己的作文集。在前 面写上编者的话,还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编写目录,并给自己的作文集起一个新 颖别致的名字。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交流评赏,不仅知道了自己习作中的优缺点,而且达到了互相 学习,共同促进的目的。当然同学们编的习作集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一定 会成为我们成长中永久的记录,期待着同学们习作选的诞生。教学后记:
八、习作 灯谜 课程目标:1.参加灯谜联欢会活动后,把活动和感受写出来 重点难点:1.积极参与活动 2.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策略:忆一忆 → 说一说 → 写一写 → 评一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师:上节课,我们开了猜谜语晚会,评选出了“猜谜语晚会”。这个活动一 定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活动时的情景和你们在活动时 的真实感受。二.说一说,拓展思维 1.教师导: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比赛的情景。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说一说。3.教师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让老师感觉又回到了活动的现场。这是一个 多么有意思的活动呀,你们赶紧写下来吧!三.教师提要求,学生写一写
1.写一写活动时的情景,写出同学们的动作、表情、语言和自己的感受。2.题目自拟。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适当地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这样你的文章会更具体生动。四.讲评作文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读了你们的习作,让老师想起了谜语晚会的场面。你们已经知道 适当地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使自己的文章更加具体生动,老师为你们感到高 兴。
【作品参考】 元宵——家庭灯谜晚会 元宵——家庭灯谜晚会 —— 明天是元宵节,去年的元宵节我们全家上街闹元宵,我快乐的像只小鸟。今 年……哎!爸爸妈妈前几天又吵架了,已经 5 天了,一直打着“冷战”家里的气 氛是又沉又闷,我夹在中间,真像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哦,我就趁机开 个家庭灯谜会…… 一切准备就绪,晚饭后,我趁大家到齐就清清嗓子,宣布:今天是我们中华 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我们全家人欢聚一堂,开个灯谜会,我呢是这个活 动的主持人;表哥、表妹是特约嘉宾,连同爷爷奶奶参赛者一共六人。我宣布灯谜活动开始!表哥、表妹马上帮我一起把准备的猪灯、兔子灯、猴 子灯……挂在客厅里。第一轮是淘汰赛,爷爷这个“老古董”当然转不过这个 180 度的脑子急转弯 谜语,被淘汰,气呼呼地坐在沙发上。“请问:什么东西衣服是绿的,打开是红 的,吐出是黑的?”爸妈异口同声地回答:西瓜。奶奶还没反应过来,也被淘汰 了,去跟一边的爷爷作伴。哈哈……剩下的几轮比赛不分胜负。最后的一轮是元 宵诗歌比赛。我趁机也准备了一首《生查子.元夕》欧阳修写的,不过我改了一 句:(是专门念给爸爸妈妈听的)去年元宵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家人闹元宵。今天元宵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衣。听了我动情的诗,爸爸妈妈会意地笑了。夸奖我改得好,我清清楚楚地看到 爸爸妈妈的一脸歉意。
最后我宣布元宵灯谜会猜谜比赛结果,爸爸妈妈并列第一。我说照规定并列 第一者,要握握手(我灵机一动地说)“对,对是喜相逢,理应握握手”爷爷奶 奶也趁机附和着。爸爸主动去握妈妈的手,还小声地在妈妈耳旁嘀咕什么。“姨 爸别把阿姨的耳朵咬下!” 哈哈……笑声荡漾在整个屋子,元宵节真好!教学后记:
习作讲评 评讲目的
1、通过讲评,进一步提高生动拟题、恰当选择具体事例表达自己真情实感 的能力。
2、通过讲评,训练学生评析、修改自己习作的技能。
3、通过讲评,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分享习作成功的快乐,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教学准备 学生习作、精彩片段。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课堂是我们思维飞翔的地方,也是我们情感流淌的地方。在课堂上,我们有 喜有忧,有笑有泪。上周二,我们进行了一次灯谜晚会片段的回味捡拾,这节课 我们就来重温那些美妙而难忘的片段吧!(板书:习作讲评)
二、讲评过程
(一)重温习作要求习作要求:参加灯谜联欢会活动后,把活动和感受写出来
(二)朗读优秀习作,示范修改
1、选择优秀习作,投影展示,示范修改。
2、朗读交流前提出要求: ① 同学的习作有否围绕灯谜联欢会活动来写。
② 灯谜联欢会活动顺序是否正确,过程是否写清楚。③ 词句是否恰当,有否反应自己参加灯谜联欢会活动的心情。
(三)师生共批,改进问题作文
1、选择问题较多的一篇作文,展示出来,请大家当当小老师,找找习作问 题在哪。
2、仍旧以问题习作,在这篇作文中,哪些方面值得肯定。
3、共同修改,使之完整、清楚。
4、小结:这就是修改,根据要求寻找习作中存在的问题,修改过来,使习作更加让别人喜欢读。
(四)交流收获 通过这节习作讲评课,同学们交流一下,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交流时,老师适时点评:真话出真情,你可以以“说真话的感觉真好” 为题在我们的循环日记中写一篇小练笔,相信你一定会写的精彩。学会总结经验,终身受益不断学习他人的长处,你会不断进步。
三、教师小结 瞧,你们多会学习!一节习作讲评课就能使自己有这么多的收获。是呀,在 佳作欣赏中,我们学到了同学习作中的长处,问题诊断中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修改习作时我们提高了表达的能力,在共同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好 文章是反复改出来的,课下请同学们继续修改自己的文章,相信你们的文章经过 认真修改后,一定会更加精彩!教学后记:
第二篇:四年级语文教案
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五个,会写11个。
2、与《春潮》对比阅读,体会两篇课文在语音、语速和用词方面的不同,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接受文化熏陶,提高思维水平。
3、体会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对偶句等句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妙处。
4、让学生在熟读成诵中,达到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目的。
教具准备:准备一段悠扬的乐曲,指导学生配乐朗读,为平实的语言注入美的元素。
教学重点:重点是与《春潮》对比阅读,体会两篇课文不同的风格,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难点在体会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对偶句等句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们还沉浸在以锐不可挡之势滚滚而来的二月春潮里,今天,三月桃花水犹如一首舒缓轻柔的小夜曲向我们涓涓流来。(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如果没有相关的音像资料,教师可以以生动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导入,初次提示学生要与《春潮》对比阅读。教师在总结时语言应力求优美,从与文章意境相符。)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词)先自己读,再指名读。(出示的生词包括含生字的,和以前没接触过的,如:催促、应和)
3、交流:同学们在预习时通过查字典解决了哪几个词语。(四年级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词语的习惯,尤其应该强化对词典等工具书的使用。)
4、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检查学生读书的收获,引导学生读文章一定要从整体感悟。教师相机板书:水清如明镜水声如音乐)
(学生的收获可能是零乱的,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整理,也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如:学生可能笼统的说――三月桃花水很美,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再问问他:“这几句写的是水的美。”)
三、精读悟情
师:看来,两读课文之后,三月桃花水那悦耳的流淌声和清澈的身影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印象。这就是你们读书所得。让我们再用心读读课文,圈一圈、画一画有关的语句。(学生再次默读。教师提示学生用不同的读书记号做批注。)
“水声如音乐”――
1、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1、3、4段)
2、(重点指导朗读第4段)请大家先想一想这一段该怎样读,再自由练读。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的心情。
3、指名朗读,男女生进行朗读比赛。(发现读得好的,让他说说自己为什么读的好――如;把自己当做沉睡了一冬的河流,醒来后心情愉悦;再如:学生结合“呵,河流醒来了!”一句,体会到作者看到河流哗哗流淌时的惊喜之情……)
4、教师引读第3段,全班感情朗读第4段。
5、这样动听的流水声,你想用一个什么句子来夸夸它?(仿照“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水清如明镜”――
1、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2、5、6段)
2、(重点指导学习第4段)它看到燕子、垂柳、姑娘、炊烟……怎么能说明“水清如明镜”呢?(倒影)
3、让我们也做一次大饱眼福的桃花水,尽览水中美景――自由练读。
4、想不想看一看水中美景?请大家闭上眼睛,看你能看到些什么。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闭目想象。
5、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可以结合读书所得说,也可以继续展开想象说,教师及时评价――这是省略号里藏的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认字、读书就行了,还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通过创设情境挖掘出教材之外的东西,发展学生的思维。即阅读教学中还应注意创造思维的培养。挖掘出教材中隐藏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性思维等容易忽视的问题。]
四、总结全文
1、三月桃花水,声如音乐,清如明镜,怎能不叫人沉醉,叫人流连――全班齐读7-9自然段。
2、读到这儿,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可能质疑“比金子还贵”“盛满心灵的酒杯”)
3、让我们也把这“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的三月桃花水盛满我们“心灵的酒杯”吧。(全班配乐朗读全文。)
《三月桃花水》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描写江南春水的优美散文。课文通过诗化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赞美了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美得让人沉醉。这篇散文由9个或长或短的段落错落成章,却又“形散而神不散”。开篇由两个设喻精巧的疑问句引领全文,接下来,用“是春天的竖琴”、“是春天的明镜”充分展现三月桃花水的美丽,它的美,美在“有声”又“有色”,也就不露痕迹的回应了开篇的问题。
结尾是作者由衷的赞美,直抒心意,这“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的三月桃花水,已经流进了爱上它的人们的心中,已经为它深深着迷、沉醉。课文结构清晰,线索明朗,文字优美,韵味无穷。三月桃花水的美是与淳朴、恬静的.乡村生活紧紧相连的。全篇皆是清新淡雅的词句,并巧妙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再糅合了作者浓郁的喜悦、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真挚情怀。
《三月桃花水》是一篇唯美而富有意境的文章。这篇散文,文意通俗易懂,意境清丽,而且文章结构严密,前后文之间,有问有答,利于学生很快掌握。各个段落在错落中,又有句式的重复和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令人回味悠长。
在教学中,我首先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包括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性的自学朗读和课后巩固性的朗读;课堂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熟悉生字词的字音,初步了解课文意思、课文结构,以及初步感知课文的意境;边读边想象,在朗读中创设情境,理解课文的意境;把对春天的爱恋、春水的喜爱、欣赏之情带到朗读中,让学生有感情、有意境的'朗读。
另外在本文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给学生自学的空间,让学生在预习中,在朗读中,在小组活动中,在各个思考问题的设置和回答的过程中,都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自学能力。
再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串讲课文,学生就能在自我领悟的基础上,逐步深入课文的精妙。所以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2
一、导入:创设情境,鼓励质疑
1.投影出示太阳缓缓升起的动画画面,配上声音:“同学们,你们好!你们认识我吗?”
2.(教师板书课题:太阳)你们瞧!太阳公公正笑眯眯地看着我们,他最喜欢爱动脑筋的孩子,你
们想问太阳公公什么问题?
(估计学生会问:太阳公公,你离我们有多远?太阳公公,你有多大?太阳公公,你有多热?太阳公公,
你是由什么构成的?太阳公公,你与我们地球有什么关系?太阳公公,你为什么每天都从东方升起来,
从西方落下去?……)
3.肯定学生的提问,并将学生的问题分类概括。
你们提的这些问题怎样去寻找答案呢?有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有些问题同学们可以
从科普读物、从网上了解;有些问题现在还是个谜,要等同学们长大后去探索。
那么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可自己读,可找学习伙伴对读,也可小组同学合作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导言:《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这类文章往往是一个自然段讲清一个方面的问题。我们阅读
时,要边读边思考:每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学生阅读后归纳。
第1自然段:讲太阳离我们很远。第2自然段:讲太阳很大。
第3自然段:讲太阳会发光、发热,温度非常高。第4自然段:讲太阳与植物、动物和人的关系。
第5自然段:讲太阳与雨雪的关系。第6自然段:讲太阳与风的关系。
第7自然段:讲太阳与健康的关系。第8自然段:讲太阳和人类关系密切。
3.根据叙述的内容,可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板书: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关系密切
三、阅读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太阳的特点
1、太阳公公听说我们要了解它,很高兴,你们听——(课件播放:动画画面、太阳公公说话的录
音及文字。“同学们,我离你们很远、很远,我很大、很大,我的温度很高、很高。现在,你们对我了
解清楚了吗?”)
2、指名回答。
3、师:我们只知道太阳的三个特点是:远、大、热,但它远、大、热到什么程度并没有说清楚,
所以我觉得太阳公公说的话不清楚。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三个
特点写清楚的,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特点进行阅读。
4、分组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一个喜欢的特点进行重点学习,并分为学习小组进行交流学习。结果,想学习“远”的分为一组,想学习“大”的分为一组,想学习“热”的分为一组。
【学生在对知识的学习上有了选择性,这样他们不仅乐意去学,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5、汇报交流。
(1)学习“远”的学生汇报,教师就汇报适时引导,播放课件。
如,学生看课件做口头练习:
“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
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20)几年。”
引导学生发现()里面填的是数字,通过数字具体说明,我们对太阳的“远”就了解了。所
以我们知道了:在说明某一事物的时候,列出一些具体的数字,可让我们更好地来理解,但数字必须是
精确的,有科学依据的。这就是列数字的方法。
师板书:列数字
(2)学习“大”的学生汇报:课文也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的“大”,130万个地球等于
1个太阳。(对学生能说出列数字的方法进行鼓励。)
师用课件演示,进行引导:左边是地球的动画,右边是太阳的动画,中间由等号连接引出:你体会
到了什么?
这时学生顿时领悟了,大声说道:“拿地球的大小来和太阳作比较。”
对学生的细心观察进行鼓励,并进行小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我们而言,地球非常大,我们不
可能走遍地球的每个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阳一比,更突出了太阳的大。这就是作比较的'方法。
师板书:作比较
(3)学习“热”的学生汇报:(此时,学习“热”的学生有了以上学习的基础,回答问题就相对有
条理)课文在写太阳热的特点时,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告诉我们表面温度有6000度,中心温度是表
面温度的3000倍。
鼓励同学们动手算出太阳的中心温度是18000000度。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写作方法,使理论与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
6.利用投影交流、评点,并随机设问:
文中如果不用数字,只说距离“很远很远”,温度“很高很高”,可不可以?为什么?
文中把太阳与地球作比较有什么好处?
太阳表面温度很高,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这样写好在哪里?
为何把太阳比做大火球?
7.在写太阳远、大、热的特点时,作者很注意用词的准确,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四、指导朗读,深入体悟太阳特点及表达方法。
1、自己练习朗读感兴趣的段落,读出太阳的特点。
2、竞赛的方式朗读。
五、学习生字新词
1.让学生交流生字中易错的地方,或编成字谜考同学。
2.正确读写词语。(差不多、庄稼、生存、繁殖、蔬菜、煤炭、比较、杀菌、预防)
六、总结反馈
1.这一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你们看太阳公公都把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课件演示)听,他又在
说什么?(放声音)“同学们,你们学得很认真,你们想把我的有关知识介绍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了
解我吗?”
2.让学生以第一人称介绍太阳公公,分别练习详细介绍和概括介绍,同桌对练。
七、课外延伸
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3
【内容简析】
本课通过写小女孩儿捡树种、交树种的事,表现了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特点和纯朴的性格,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小女孩儿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9个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体会和学习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儿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体会小女孩儿是怎样捡树种、交树种的.,学习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好品质,学习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朗读配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展示实物,谈话引题
1.展示种子:你们能说说这些种子有什么不同吗?(提示:从饱满和成熟两个角度比较。)
2.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种子》。(板书课题。)
二、学习生字、新词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词,正音。
(2)指名读生字词、开火车读、齐读。
(3)学生汇报: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生字?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识记“兜、恐、涩”这些字。
3.认读词语,了解词义。
掺杂、羞涩、惭愧、凝望、唯恐、小心翼翼。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不漏字,不错字,读通顺。并用序号标出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范读课文(可播放录音机),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预习课文,用横线、波浪线、括号等符号画出描写小女孩儿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在不懂的语句旁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词。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分为几个部分。(三部分。)
2.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说说体会到什么。
(2)汇报:
A.我从树种颜色“有浅黄的,还有豆绿色的”这一描写中,知道这些种子不成熟。
B.我从“掺杂”一词知道种子不纯,杂质多。
C.我从“虽然……但……”知道老师一点儿也不怪学生,而是很欣赏孩子们的劳动成果。
3.学习第2至第8自然段。
(1)默读思考:为什么那位小女孩儿交的树种很少,“我”却被感动了,心中充满了温暖?找出有关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一是小女孩儿交的树种“一般大小……光泽”,二是想象小女孩儿是怎样捡树种的,“她那双小手挑了又挑……闪闪发光”,可见小女孩儿捡的树种虽少,但颗颗都是经过挑选的成熟的种子,说明这次任务完成得最好,她做事非常认真。)
(2)小女孩儿交树种时,作者细致描写了她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生动形象。画出有关句子,认真读一读,说说小女孩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做事认真、诚实、纯朴可爱。)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儿吗?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体会作者喜爱小女孩儿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幻灯出示)练习:这两处的“小心翼翼”用法有什么不同?各体现什么情感?
A.她……然后凝望着那小葫芦的嘴儿,小心翼翼地往外抖。
B.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些树籽包起来,唯恐丢失一颗。
三、再读课文,积累词句
1.自由读,找出你认为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次。
2.朗读全文,师生合作读。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2.把课文里的好词佳句,搜集到“采集本”里。
3.把课文复述给家长听,注意观察他们听后的动作、神态、语言,写一段话。
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蝙蝠的耳朵和嘴是怎样配合探路的。
2、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交流仿生学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科学家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的过程。
2、弄清楚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联系。
课前准备:
PPT课件、蝙蝠和雷达图片各一张、三次试验表格。
教学过程:
出示蝙蝠、雷达图片引入
1、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器,它们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1课《蝙蝠和雷达》。
二、品读课文第3自然段
师: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通过研究蝙蝠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飞行的安全问题。那么蝙蝠到底有什么本事能引起了科学家对它的关注呢?它夜间飞的本领有多强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蝙蝠夜间飞行本领强的句子并说说你的体会。
2、学生汇报感受、体会。
3、用关联词:即使.....也......,造句。
师:蝙蝠夜间飞行的本领如此高强,到底靠的是什么呢?难道说蝙蝠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够看清楚夜间的所有东西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开始做什么?(试验)
三:出示课文4到6自然段内容。(合作、交流)
师:1、为了搞清楚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科学家是怎样做试验的?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呢?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表格。
试验顺序
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学生汇报
3、谈谈三次试验结果证明了什么?
4、理解“配合起来”,对比读句子:
(1)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2)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探路的。
师:科学家三次试验证明蝙蝠是靠耳朵和嘴配合起来探路的。蝙蝠在飞行过程中它的耳朵和嘴是怎样互相配合的呢?
四、出示课文7自然段。(PPT)
1、齐读第7自然段,画出蝙蝠飞行过程的句子,体会蝙蝠飞行中耳朵和嘴的互相配合。
2、学生汇报找到句子及体会。
3、借助PPT图片来理解一下超声波。
4、让学生画蝙蝠飞行的示意图并说说蝙蝠的飞行过程。
5、角色扮演(请三个同学出来演示蝙蝠飞行过程)。加深学生对蝙蝠飞行过程的理解。
五、探究原理,解读雷达。
1、师: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发明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飞行的安全问题。那雷达又是怎样工作的呢?请默读第8自然段,读后同桌互相说说你们的体会。
2、学生汇报体会。
3、学生写出雷达工作示意图,并讲解雷达工作的过程。
4、思考蝙蝠和雷达有什么相似之处呢?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5、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从而使得飞机在夜里也能安全地飞行,假如有一天,蝙蝠和飞机相遇了,它们会说些什么话呢?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6、请学生汇报。
六、交流仿生学资料。
师:1、课前老师叫同学生收集了仿生学的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展示一下你们找到的资料吧!
2、学生交流分享课前找到的资料。
七、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同学们,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学生汇报。
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从而发明了雷达,可见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的老师,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能像科学家一样善于观察,发现秘密,长大了发明出新的东西为人类服务。
作业。
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你从大自然中得到什么启示,想要发明什么呢?以:我想发明......”为题目,写一篇小作文。
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能回答课后1(2)(3)两个问题,能给课文分段。
2、能用“隐隐约约”造句。
3、掌握背诵的方法。
4、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焕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目标1
学习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制定目标。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3自然段,掌握了课文的生字词的读音,理解了课后的第①个问题,用“耸立”造了句,练习背诵了第二自然段。这一节我们继续把剩下的4——6自然段学完,请同学们看看课后要求,想想还有哪些任务需要完成的。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归纳。)
2、出示目标树,并板贴。
⑴能回答问题,能给课文分段。
⑵能用“隐隐约约”造句。
⑶掌握背诵的方法。
⑷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前提测评
哪位同学还记得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二、三自然段。板贴在目标树的树根部:学习方法:⑴明地点。⑵看景色。⑶理解欣赏。
三、导学达标
(一)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课文录音。
练习:①用“——”画出地点变换的句子。
②用“~~”画出登上石寿山,眼前呈现怎样的景色的句子。
2、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订正,并板书:
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
3、出示句子,并理解欣赏。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指名读。
出示从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的视频、图片。
体会颜色美:A、葱郁的树丛是什么颜色?(一片绿色)
B、一片绿色中出现了什么颜色?(黄色、绿色、朱红色)
体会形态美:A、掩映是什么意思?
B、掩映一互相遮掩、互相衬托。
C、指导看图:什么和什么相互掩映?
指导朗读。要求掌握好:掩映、黄的、绿的、朱红的这几个词的语速和语调,把绿树与宫殿互相遮掩相互衬托的'颜色美、形态美读出来。
4、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指点名读。
出示昆明湖的视频、图片。
把昆明湖比作什么?(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镜子、一块碧玉)这两个比喻写了昆明湖什么特点?句子中哪两个词概括了这两个特点?(静、绿)
“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溜的表面上溜动)
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滑——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使湖面保持平静。划——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
指导朗读:要求读得舒缓,让人感到昆明湖的静。
出示: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远眺是什么意思?(远眺——往远处看的意思。)
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
“隐隐约约”和“远眺”有什么关系?
隐隐约约与远眺有因果关系。因为远眺,所以远处的景物只能看得隐隐约约,作者用词注意前后的照应,用词是多么准确啊!
齐读句子。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导入: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五自然段。
出示练习:
用“”画出作者游览地点变换的句子。
昆明湖上主要有、、等景物。
十七孔桥是什么样的?请用“~~”画出有关句子。
自由朗读,同位讨论共同完成练习。
提问检查:①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板书: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出示句子: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齐读
出示投影十七孔桥的视频、图片。
这个句子介绍了十七孔桥的什么特点?
(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
思想教育: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指导朗读:读出民族自豪感。板贴:民族自豪感。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齐读
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与开头照应)
充分利用板书,总结全文,给全文分段。
全文有几个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作者主要游览了几处地方,哪些自然段是介绍同一地方的景物?
课文应分几自然段,怎样分段?请同学们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用“‖”给课文分段。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四小组讨论。
师生共同板书订正:1————一段
2————二段
3————三段
4、5———四段
6————五段
四、达标测评
(一)用“隐隐约约”造句。
1、理解词语: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
2、齐读课文例句。
3、补充句子完整。
①我站在白云山向西远眺,隐隐约约可以看。
②初冬的早晨,晨雾迷漫,我走在上学的路上,隐隐约约。
③夜幕降临,万家灯火,我站在阳台上,隐隐约约看见。
④清晨,我走在林间的小路上,隐隐约约听到树丛中。
4、小结哪几种情况下用“隐隐约约”一词。
看远处的景物。
烟雾影响视线。
光线不足的情况下。
从远处传来的声音或传来的声音很微弱。
5、口头造句。
(二)指导背诵方法。
我们用什么方法背诵第二自然段?
板贴在目标树根部分:理清顺序,分层记忆。
小学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请说明出处
第四自然段有几句话,可分层进行记忆。
根据回答归纳,第四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四层记忆:
第1句:交待地点,总概括。
第2句:向下望。
第3、4句:向前望。
第5句:向东远眺。
自由分层练习背诵。
五、小结学习情况,布置作业。
在造句本上,用“隐隐约约“造句。
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附全文板书:
10、颐和园
长廊:长、美、奇、
佛香阁、排云殿
万寿山
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
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想象化石向人类讲述的那份大自然的奇幻,进一步认识自然的奥妙,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3.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把握内容,体会化石向人类讲述的那份大自然的奇幻。
2.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进一步认识自然的奥妙,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
教学准备
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激趣:利用电教媒体放映多种恐龙的图片,并配以恐龙的模拟声音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质疑:距今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前的恐龙早已灭绝,我们看到的恐龙模样是怎样再现出来的?
3.讨论: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猜测,保留同学们的奇思妙想。
4.阅读:网上搜索“猛犸冰封3万年遗体完好眼睛至今仍透明(组图)”。
5.小结:正是这些沉睡亿年的化石裹藏着昨天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套珍贵的密码,人类才得以把思绪带进曾留下生命辉煌的远古世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
板书课题:16.化石吟
6.解题:
(1)理解“吟”的意思。
吟,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2)化石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一组图片就知道。
①欣赏化石图片(网上搜索)。
②说说化石是什么?
③定义化石:动物或植物死亡后的残体经过长时间而没有腐烂,有机体自身保存完好,或在沉积岩中形成印模,或保留生存时留下的痕迹,漫长时间后成为地壳的一部分,这就是化石。
(3)课题是什么意思?(赞美化石)
二、诵读全诗,加强理解。
1.自由诵读,初步理解。
学生分小组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自由诵读,要求读准字音,有节奏地朗读诗歌,并能有选择地背诵。
2.阅读资料,加强理解。
①最早的鱼儿、最早的鸟儿、最早登陆的鱼儿、最早的树,依次指的是无颌鱼类、鸟类的祖先、两栖类的祖先和裸子植物。
②猛犸象:也称“毛象”,古代哺乳动物,大小近似现代象,身上长满棕色长毛,上门齿向上弯曲。生存于亚欧大陆北部更新世(延续时间自160万年前至1万年前)晚期的寒冷地区。中国东北、内蒙古和宁夏等地曾有这类动物的化石发现。
③“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研究表明,化石还部分保存着生命有机物的残余,并未真的完全石化。
④骸骨:尸骨。
⑤太古:远古的时代。
3.开火车分小节诵读。其他同学注意诵读者对于会认字和会写字是否读准,节奏是否掌握恰当。
三、评价讨论,理解感悟。
1.读后评价,同学们在评价讨论的过程中加强对诗歌的理解感悟。
(1)关于读音。
思绪xù不朽xiǔ躯qū壳裹guǒ藏档dàng案葱茏lóng幽yōu雅卓zhuó越
[4]
(2)关于写字。
强调“裹”的写法,“果”字夹在“衣”中间。
(3)关于节奏。
结合学生读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朗读,重点指导: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4)关于感情色彩的处理:
①针对刚才同学们读的情况大家互相评价,指出读得好与不好的地方。
②说说应该怎样读,自己读读。
③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④师生共同探讨诗歌感情色彩的处理,整体感受。
第1、2节是第一层,开头运用排比的手法通过连续不断的问句,以疑问略带遐想的语气引发作者和读者的想象和思考。
板书:发问想象
第3、4、5、6节是第二层也是诗的主体部分,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用一种赞美的语气、拟人的手法来写化石,语气中满是对化石所具有的神奇力量的赞颂和对大自然的由衷的叹服。
板书:遐思飞跃
第7节是第三层,用陈述的语气为第2节做肯定的回答,进一步赞美化石的神奇、大自然的神奇。
板书:回答呼应
整首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应通过反复诵读、评价讨论来加强对文本的理解感悟。
2.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进一步感知、思考(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2)本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学生可在自由诵读中思考,然后讨论,讨论时要给予充分的时间。
3.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1)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2)诗歌表达作者对科学神奇的赞美之情。
(3)诗歌分为三层:第一层为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第二层为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第三层为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4.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后,可以再次指导朗读,为进一步理解诗歌作铺垫。
四、全文总结,整体感知。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什么?
(感叹科学的神奇、大自然的奇妙)
板书设计:
自然奇妙——科学神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板书课题。
二、研读赏析,精读课文。
1.学法指导:我们对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解后,还应学会细致研究好的段落、句子、词语,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阅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有节奏地、反复地吟诵感悟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字词需要用心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的情感。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
2.学习第一层、第三层并结合理解第5节。
(1)一、二组读第一层,三、四组读第三层。
(2)学习分析。
①师引入:哎呀,读第一节真是感到奇怪!最早的鱼儿没下巴,最早的鸟儿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竟然没有腿,最早的树又不开花,这些最早的动物、植物所具有的特征人类是怎样知道的?(是化石告诉我们的)
②小结:对,是沉睡亿年的石头告诉我们的,是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告诉我们的。
③对照解前后呼应。(幻灯片演示诗歌第二节、第七节)
A?演示第二节,师指读问:请问同学们,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演示第七节,师:第七节做回答,齐读。
师引导学生齐读:沉睡亿年的石头说话。
B?(学习方法同前)演示第二节,师指读问: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演示第七节,师:第七节又做回答,齐读。
师引导学生齐读: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
C?对比着读后,你们发现什么?(第一层问、第三层答)
D?小结:第一层问第三层答,第三层就是对第一层的呼应,进一步赞美化石的神奇、大自然的奇妙、科学的伟大。这就是写作手法中的前后呼应。我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也可以用到这种方法,使文章结构更完整、紧凑。
E?再读一遍。(一、二组读第二节,三、四组读第七节)
(3)深入学习结合理解第5节。
①这两节中的“逝去万载、沉睡亿年、长眠地下”这些词语说明什么?(说明化石所讲述的故事是非常非常遥远的`。)
②诗歌中哪一节很能说明这一点?(第五节)
③齐读第五节。
④解化石的特点之一:年代久远。
提问:
A?“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指谁?怎样理解这句话?(“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外表的样子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
B?“海枯石烂,斗转星移……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说明什么?(说明不管时间过多久,成千上万年以后,生命仍然在不断地延续、发展)
⑤过渡:多么遥远的故事啊,可正因为遥远,它所讲述的神话才会怎么样?(奇幻、令人神往、惊讶)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奇幻的神话。
3.学习第二层。
(1)学习第三节。
①指名读第三节。
②这一节说明什么?找出本节中的关键词。(生物进化)
③“你否定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说明什么?“冰冷的骸骨”指的是什么?“平凡的真理”指的又是什么?
④小结:说明生物是不断地进化来的,不是造物主造出来的,在沉睡亿年的化石身上找到这个真理。
(2)过渡:为什么说化石能证明生物进化这个平凡的真理?哪一节给我们答案?
(3)学习第四节。
①齐读第四节。
②“生之灵火、生命的信息、珍贵的密码”分别指什么?
(化石中的有效物质)
③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之所以是“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一本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
④阅读资料,进一步解化石的特点之二:生命的信息。
7000万年前的骨头还“活”着
美国古生物助理教授玛丽施魏策尔宣称,已经成功从距今7000万年前的霸王龙腿骨化石中分离出软组织。被分离出的软组织不仅几乎是完好无损的:仍旧透明和具有柔韧性,而且显微镜下看起来像血管和细胞的内部结构仍旧存在。科学家宣称,恐龙化石分离出活性组织,有望复活恐龙。
⑤小结:真是不可思议!可它就有这么神奇。
(4)学习第六节。
①齐读第六节。
②组图欣赏:(此时可以出示一组图片,也可以利用课本的图片。有条件的学校网上搜索)
③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象时,你有何感想?
学生发言可以畅所欲言,只要想象合理,赏析到位即可。
(5)指名分节读第二层。
三、质疑交流,剖析课文。
1.诗歌运用那些表现手法?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
(拟人、比喻、第二人称)
2.对诗歌的学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或有哪些疑问?教师与学生可以相互质疑,形成参与式讨论。
四、课后作业,拓展想象。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什么话?逝去万载的世界重现的是怎样一番景象?结合自己的感想写一篇想象作文,题目自拟。
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
3、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4、在观察中感受新奇,感受快乐,学会观察方法,养成观察习惯。
5、乐于观察,能发现细心观察,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愿意积累,养成积累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清楚明白地交流所观察内容及感受。
难点: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发现、积累
教学目标:
1、学生在交流各自的发现的同时,进一步体会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
2.积累花名的歌谣,了解几种花的特点,并作适当拓展,让学生仿照短文试写歌谣,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观察的重要性,积累花名的歌谣,了解几种花的特点。
教学准备:爬山虎、花卉图片及动画课件等。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读读写写【出示课件: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⑴ 自由读记,标出本组所学生字。
⑵ 小组读认,读中正音。
⑶ 全班交流读,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听写词语,注意书写正确规范。
4、选择两个词语造句。(小组交流)
二、读读记记【出示课件: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⑴ 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⑵ 齐读。
⑶ 同桌互读,一人随意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疑说话:
⑴ 提出不懂的词语,共同交流解题。
⑵ 自由选择一组词,说一段话。
三、我的发现
1、【出示课件:“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2、【出示课件: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细腻之处。
3、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这么细致、具体?
4、分角色读“小林”“小东”的话。
5、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课后从其他阅读材料中摘录类似的语句,积累在摘抄本上。
四、成语故事
1、认识事物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出示课件:《胸有成竹》】
2、学生通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4、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明白“观察”与成绩的必然联系。)
5、交流成语含义。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胸有成竹”的意思。
五、日积月累
1、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作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出示课件】
2、学生小组内读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老师巡回倾听,给予帮助。
3、抽读正音。
4、细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
5、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6、拓展:课后有兴趣的话,用一种花名,依照短文的句式说两句话。
六、课后总结。
七、快乐作业。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图画的多次观察,总结观察的方法:观察要仔细,要反复地看,多个角度看。
2.引导学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有一定条理地把观察过程及“想到的内容”和“观察的感受”说清楚、说完整的能力。
3.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提出问题和看法,培养学生倾听和交流的能力。
4.在有趣的观察活动中,体验观察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把观察过程及感受说清楚、说完整的能力。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你细心观察,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出示课件:三幅图】看了这儿的三幅图,大家都会发觉“细心观察”的感觉真不错。
二、眼力竞赛
1、先独立看图,然后在小组内开展竞赛,交流感兴趣的一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看谁发现得快,发现得多。
2、全班交流评议,谁发现得多,讲解最精彩,将获得“独具慧眼”奖:【出示课件】
⑴ 可以讲最得意的一个发现。
⑵ 可以讲经过提醒后,第二次发现及心情。
⑶ 可以讲同学就某幅图的争论过程。
⑷ 还可讲第一次与第二次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
3、这三幅图除了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以外,还带给你什么呢?
4、评议“独具慧眼”奖得主人选。
三、交际赏析:【出示课件】
一
今天,老师带着我们看了语文书上的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理由三副有趣的图。老师说:“先看第一幅图。”第一幅图像一棵树,下面有两个人头。我根据下面的两个人头,往上看,在我面前有迷迷糊糊的出现了八个人头。我定睛一看,那些苍老的树枝组成起来,的确有八个老人的头啊!八个人头加上下面的两个人头总共是十个人头。我恍然大悟。
“下面看第二幅图”老师说:“我死盯着第二幅图。似乎看出了一点什么东西。”我把白色的部分和黑色的部分分开看。一看,白色的部分显然就是一个杯子呀!那黑色的部分是什么呢?我仔细查看,原来是两个侧面的人头像。
第三幅图最有趣,我看来看去只能看出一位少女的头像。看不出有什么别的东西,正在我疑惑之时,还是好朋友周思辰点醒了我,她说:“这可以是位老太太的眼睛,这里可以是老太太的大鼻子,这儿可以是老太太的嘴巴”。仔细一看,哎,你别说还真是。
这三幅有趣的图不仅提高了我的眼力,还提高了我们对学习的兴趣。
二
今天,我们在语文课上看了一幅画,是一棵树。我一看,树下还有两个人头,然后我再仔细一看,树上还隐藏着一些人头呢,听老师说一共有十个人头呢!
刚开始我只看到了树下的两个人头,可我没看到其他的那八个人头,我很着急,我开始仔细寻找,终于在树上又找到了三个人头,可剩下的那五个人头藏在哪里了?于是我问同学,看他知不知道。结果,他又找到一个人头。于是我们俩一起找,终于又找到了三个人头,可最后的一个人头我们怎么也没找到。我们只好问其他同学,在这位同学的指引下,我们终于找到了这个最隐蔽的人头,我们可高兴了……
通过这次看画,我明白了:只有认真观察,才能真正地认清事物,发现它最深奥的地方。
三
我今天非常开心,因为我在课堂上学习园地二,那里有三幅图。
那三幅图都非常有意思,第一幅图是画得一棵干枯的树,上面还有十个人头像,第二幅图只看白色像一个杯子,只看黑色像是两个人头像的侧影,第三幅图是一个少女的头像,我们讨论得非常激烈,也非常热闹,其中我最喜欢第一幅画,因为这幅画非常考眼力,如果你眼力不是很好,就很难能找全十个人头像,这些人头像中有好几个人头像很难找到,那些人头像如果不仔细看,就会以为是一条条干枯的树枝。这些人头像中有老人、年轻人、带着帽子的、带着眼镜的、长了胡子的人。树最下面的两个人头像是最明显的了。
今天这节课真有趣,既增长了知识,还增长了对学习的兴趣,又考察了你的眼力怎么样!真有意思。
四
今天,老师让我们观察了语文书中语文元地二的口语交际里的三幅画,看这三幅画里有什么隐藏的东西。
第一幅,冷眼一看是一棵树底下有一男一女在聊天。再往上看,竟还有八个人头。
第二幅图很绕人,黑白两色的强烈反差会诱惑你去看中间的白色部分。白色部分像个高脚杯,只是形状很怪。好不容易控制住诱惑去看黑色部分,黑色部分享两个人脸的侧面,他们好像张着大嘴,要去要对方似的。
第三幅图藏东西最多。一眼看上去就像一个女人,穿着皮袄,带着头巾,好像很冷的样子。再一看像一个老太婆,看起来脸色不太好。看下面的黑色部分,好似一只没尾巴兔,又像一只手套。在女人的头上有一根鸡毛,像男人打盹的时候从鼻子里冒出的泡泡。
今天观察这三幅图真有趣,想不到观察也有这么多的乐趣。以后我要多多观察,争取发现更多的乐趣。
四、总结拓展
这些图构思奇妙,用好你的慧眼会得到丰收的喜悦。(师生共同总结观察的.方法和习惯:【出示课件】观察要仔细,要反复地看,多个角度看。平时更要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五、快乐作业。
板书设计:
我看到了……
学会观察
仔细看
反复看
多角度看
正看 倒看
第三课时习作指导
教学内容: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2.让学生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3.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让孩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2、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捕捉内容
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越来越发觉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
自由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都观察了哪些景物?
二、小组交流,拓展思路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在小组内说一说:【出示课件】
1、观察过什么事物?怎么观察的?
2、观察的时候,你发现了哪些新奇的事情?
3、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有兴趣?听的同学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问。
三、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1、指名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点评:【出示课件】
⑴ 其他同学根据这位同学讲的内容取一个题目。
⑵ 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如何使内容写得具体、准确。
⑶ 可以建议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
2、若把自己的观察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得注意什么呢?【出示课件】
⑴ 把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地方写清楚。
⑵ 不拘形式地写,可自己拟题写一篇记叙文,也可以日记形式选几则满意的日记,进行修改加工写《观察日记几则》。
⑶ 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四、习作赏析:【出示课件】
美丽的冰花
今天,我起来得很早,刚穿好衣服,就望见窗户上的图案。呀,是啥东西?我耐不住好奇心走了过去。
走近一瞧,我笑了。原来窗户上的图案是冰花呀!窗户上的冰花真是各种各样。有的像百花斗艳,有的像蝴蝶在空中飞舞,有的像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还有的像小溪流水……看到这么多美丽的图案,一个问号就出现在我的头脑中:冰花是怎么来的呢?
我绞尽脑汁,想了许久,可是怎么也想不出答案来。过了一会儿,妈妈醒了,我迫不及待地跑过去,问:“妈妈,窗户上那些美丽的图案是怎么来的呀?”妈妈笑着对我说:“室外的冷气和室内的热气混在一起,气温在零度以下就自然形成冰。在冰形成的同时,由于来自各方的风,抽打在将要结冻的冰上,这样就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冰花──也就是你说的美丽的图案了。”
“噢,是这样。”妈妈的话使我明白了冰花是怎么回事,也清除了头脑中的小问号,我心里十分舒畅。
【点评】
写作文要有材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从哪里来?读完这篇作文,你就会明白,材料从生活中来。小作者看见窗户上的冰花,头脑中就出现了一个小问号。为了真正弄懂这个问题,小作者请教了妈妈,终于明白了冰花是怎么回事,清除了头脑中的小问号,我们要学习小作者这种“处处留心观察,事事积极动脑”的好习惯,注意观察周围的景物,注意发现身边的写作素材,这样,你就不会为没有内容可写而发愁了。
五、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1、学生打草稿,教师巡回检查。也可选典型的某一片断进行作中交流,共同评议修改。
2、学生边起草,边修改。(【出示课件】着重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
六、课后总结。
七、快乐作业:将习作初稿与家长分享,征求修改意见。
板书设计:
看:形状、颜色、姿态
观察 闻:气味 细致、有序
联想:
第四课时作文讲评
教学内容:习作讲评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自己检查,找出自己作文的不足,并能老师的引导下,同学的帮助下进行修改。
2、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找出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并能修改正确。
课件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老师在批改习作过程中,发出了我班不少同学“独具慧眼”,观察到了别人不易发现的新奇有趣的地方。你们想不想也“一睹为快”?
二、选择典型,师生点评
1、【出示】几类优秀习作的题目供学生选择:看到这些题目上,你想了解哪一篇习作?
2、让被选中习作的作者说说为什么要写,是怎样写的?【出示习作】读一读。其他同学可以评价好在哪里?
3、【出示】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习作进行对比,或同一内容描写,精力与细致的习作对比。说说哪一篇写得好,为什么?应如何修改?
4、就学生习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放大,师生共同修改。
三、继续修改,逐步完稿
根据评议,自我修改文稿,然后同桌修改,也可小组修改。
四、誊写习作,互相欣赏
五、总结
同学们,只要我们继续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周围的事物在发生着点点滴滴的变化,这点点滴滴信手拈来,就能成为一篇好文章。
六、快乐作业:誊写习作定稿。
板书设计:
读自己的习作
不足:修改错别字、词语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
叙述是否清楚具体、标点符号是否准确
优点:
9巨人的花园
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8
课文简析:
课文记述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边行医边研究药物,经历27年编写《本草纲目》,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事。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李时珍是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受父亲的影响,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立志行医。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李时珍偷偷地学习行医的本领,22岁开始行医。
第三部分(第3、4、5自然段)写李时珍用了27年的时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编写出了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
第3自然段写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第4~5自然段写李时珍编写药物书的经过和结果。
第4自然段写李时珍为了编写药物书,做了大量的艰苦的工作。
第5自然段写李时珍整整花了27年的时间,终于写出了《本草纲目》这部药物书。
这一段文章运用具体数字,说明《本草纲目》确实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27年”突出了编写这部书时间之长;“100多万字”“一千八九百种药物突出了这部药物书字数多,内容丰富,资料详实,药物种类齐全。而这些数字,又会引起读者的思考:完成这部书,李时珍得付出多少精力啊,得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啊!“被译成几国文字,流传世界。”进一步说明《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伟大的药物学著作,也是全世界医药学的一部重要著作。
李时珍以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了解李时珍著书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学会12个字以及新词,认读5个字。了解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出《本草纲目》,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事;体会文章运用数字说明问题的作用。学习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
教学重点:了解李时珍著书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本草纲目》为什么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查阅资料:李时珍人物简介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学习12个生字(含一个多音字“累”)以及新词,认读5个字。基本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概讲了什么。继续练习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重点: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部分生字。
设计理念:从整体把握了课文;培养学生自学和预习能力。
一、课前预习:
1、本课生字较多,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书写前注意仔细观察字的结构特点,通过组词练习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找有关介绍李时珍的资料或介绍他采药、编书的故事,并读一读。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熟悉字音和字型
读后问:你认识了哪些新的生字,请你用自己的识记方法介绍。
师指导生字:可以通过形近字比较的方法加以区分:如“较—郊、编—遍、纲—纲、尝—常、缺—决、载---栽、验---检”;“累”多音字的学习;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检查学生读书,并随时指导正确、流利。
4、默读课文思考:简要说说这课文写了什么?如何分部分?(分清层次、概括内容)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李时珍是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受父亲的影响,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立志行医。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李时珍偷偷地学习行医的本领,22岁开始行医。
第三部分(第3、4、5自然段)写李时珍用了27年的时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编写出了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
第3自然段写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第4~5自然段写李时珍编写药物书的经过和结果。
第4自然段写李时珍为了编写药物书,做了大量的艰苦的工作。
第5自然段写李时珍整整花了27年的时间,终于写出了《本草纲目》这部药物书。
5、生汇报学习结果
师:课文记述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
物学家李时珍边行医边研究药物,经历27年编写《本草纲目》,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事。
三、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作业
1、抄写字词。
2、练习读书,达到流利。
第2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出《本草纲目》,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事;
教学重点:了解李时珍著书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本草纲目》为什么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设计理念:在理解语言文字中体会人物品质,读出体会。体现课内外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李时珍》,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对李时珍有哪些了解?”
二、细读课文。
紧扣课后习题1引导学生直接插入课文重点段落,学习理解课文。
1、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
(1)找到相关段落默读思考,找出原因并加简要批注:如“不全、不祥、有误”;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随机点拨:
这样一部内容不全、记录不详细、甚至有错误的药物书,会给医生看病带来怎样的后果?(生说可能产生的后果)是呀!旧的药物书不全、不详、不准。李时珍决心编写一部比较完善药物书。你怎样理解这里的“完善”?
从李时珍的想法中可以看出他处处为病人着想,认真负责,医德高尚。
(3)李时珍重新编写药物书,造福社会的信念是多么坚定!体会着把这一自然段完整地读一读。
2、师:李时珍为了重新编写药物书,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1)读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可以知道?大家都来读读这个自然段的内容。
学生找到他所做的准备:积累经验、各地采药、访问有经验的人。他“不但在治病时注意积累经验,还亲自到个地去采药。”“不但……还”表示意思更进一步,重点在后半部分。这一用法引导学生通过重音读出体会即可。
仔细读读这一自然段,看看他在做准备的过程中,是怎么做的?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让学生自读体会、再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学生汇报时,引导学生结合“不怕……不怕……走遍……好几天……亲口品尝……上万里……千百个”这些词,再说说体会、想像困难、读出体会中感受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实践、坚持不懈的。
(2)有感情地读读全段。
3、师:李时珍历尽了千辛万苦,做好了写书的准备,回到老家开始写书。
出示句子:(他整整花了27年,……一百多万字……一千八九百……)
让学生结合这些数字,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进一步体会运用数字说明问题的作用。
4、回顾全文,想一想:《本草纲目》为什么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可以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资料说。
重点指导数字说明法:这一段文章运用具体数字,说明《本草纲目》确实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27年”突出了编写这部书时间之长;“100多万字”“一千八九百种药物突出了这部药物书字数多,内容丰富,资料详实,药物种类齐全。而这些数字,又会引起读者的思考:完成这部书,李时珍得付出多少精力啊,得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啊!“被译成几国文字,流传世界。”进一步说明《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伟大的药物学著作,也是全世界医药学的一部重要著作。
三、作业
1、课后:写出这课文的读后感。
2、运用数字说明法介绍一种事物。
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语言。
3、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借助旁批领会课文内容,感受鱼贩们的快乐。培养学生面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一、结合实际,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平常你们到鱼市场买鱼,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漂洋过海,去西雅图一个特殊的鱼市场走走,看看这个鱼市场给我们的.感受是什么。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注意读准“媲”字的声母。
(2)学生反馈读课文情况。
(3)同桌分段轮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
2、根据旁批提示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教师:同学们,在这个异国他乡的西雅图鱼市场,你的感受是什么?(这里的人都很快乐)你从哪里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学习课文相应部分)
(1)鱼贩们的快乐。
① “那天,天气不是很好,但市场并非……这是多么和谐的生活,充满乐趣和欢笑。”
A、指导朗读,感受鱼贩充满乐趣和欢笑的生活,体会鱼贩的快乐心情。
B、鱼贩们过着“和谐的生活”,还可以说过着的生活。
②“与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鱼贩们创造出了鱼市场中的奇迹。”
A、说说鱼贩们是怎样把“苦日子过甜的”。
B、“一个创意接着一个创意”,你能说说他们会怎样创造性地工作吗?
C、采用多种形式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鱼贩们对待生活、工作的快乐情感。
(2)顾客的快乐。
①“这样的工作气氛还影响了附近的上班族……心里似乎也会悟出一点道理来。”
A、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顾客是快乐的?(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B、“心里似乎也会悟出点道理来”,悟出什么道理?
②指导朗读,感受顾客的快乐之情。
3、品读课文,欣赏课文。
教师:自己再自由读课文,看看你特别欣赏哪些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交流。
三、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难道生活中就只有鱼市场有快乐?想想,哪里还有快乐?
补充:的快乐
教师:同学们,只要我们乐观地对待学习、生活,积极地享受学习、生活,那咱们处处都会拥有快乐。
四、作业
书写生字。
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学习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意境,感受太阳对自然、对人类博大、无私的爱。
3。背诵和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悟太阳给予我们的无私的'馈赠。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他在孩子身上,可以寄托人类的希望。”(结合课后题2)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预习,要求学生将课文读准读通,并给生字注音。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问:你喜欢太阳吗?为什么?你想对太阳说什么?
2。板题、读题。(指导读出对太阳的问候之意。)
二、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文中的生字词,学生自主学习,检查读音。
山巅铺满棕色寄托
2。练习写“铺”字。
教师重点指导写好右半部分,注意不能丢掉点。
3。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字词的读音。
4。指名读文,相机纠正字音。
5。同桌相互检查读文。
6。齐读课文。
7。说一说文中的语句有什么特点?
8。说一说你懂了什么?
三、练习写字。
1。练习写字。
(教师提醒注意“善”字的写法。)
2。学生自评、互评。
四、作业:
1。熟读课文,请父母评一评。
2。找一找、读一读与太阳有关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诵读课文。
1。听教师范读全文,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
2。交流汇报。
3。默读课文,想一想:自己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4。交流,针对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朗读感悟。
如学习第2—6自然段。
①学生先交流读这几段的感受。
②自读第2—6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③练读,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表达出来。
④指名读,读前大家提出朗读小建议。
⑤引读,体会拟人手法的妙处。
⑥男女生轮读这几段。
5。质疑解疑。
(结合课后题2)
二、拓展延伸。
1。想一想:太阳还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你能用拟人手法描绘出来吗?
2。拓展阅读(教师推介说明文《太阳》和艾青的诗歌《太阳的话》),对比它们在写法上的异同。
三、积累背诵。
1。读背自己喜欢的句段。
2。摘抄好词好句。
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渎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自读自悟。
课前准备:电脑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题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生读:7、人类的老师)。课件1封面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了解。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这篇课文中所说的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呢?
(指名回答)课件2提问
板书:种种生物
二、精读指导
(一)学习七、二、一自然段。
1、(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课件3句子出示第七自然段,指名读。
(1)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指名交流。(从种种生物知道了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
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吗?指名读,齐读。
(2)是啊,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一自然段感受到这一点?
课件4(第二自然段)出示:为什么呢?(何止一种)鼓励。
(3)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好?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4)不同的句子,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分别在课文的一前一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呢?课件前后呼应
过渡: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鼓励。
2、为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呢?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第一自然段)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在书上划出原因。
(1)学生自由读、划。
(2)指名交流。(用因为所以的句式)
(3)齐读第一自然段。
3、课文还介绍了哪些人类的老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三五自然段,找一找并用笔划出来。课件6设计
(1)学生快速读、划。
(2)指名交流。(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
(二)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1、同学们,课文三、四、五自然段各写了一个例子,这三个例子写得很具体,很有趣,下面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再认真读一读,注意要一边读一边想,争取把每句话读懂。并想想这些老师教了人类什么?人类向老师学习的收获是什么?课件7(出示要求)同桌交流。
相机出示段落,教师适时引导:
研究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研究蜻蜓的翅膀,解决了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2、谁先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例子?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能选用下面的句式把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说清楚吗?课件:科学家从____得到启示,发明(解决、造出)了____。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飞机设计。
(2)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
(3)出示: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发明了飞机。指读句子。
(4)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
(5)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么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的呢?(学生回答,指名读句)
(6)投影蜻蜓的图片:(学生说: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所以,人类从蜻蜓身上找到了防止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教师小结:可见蜻蜓是(指课题)
(7)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投影句子: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指导朗读,读出惋惜、感叹的语气。
(8)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作出了哪些贡献呢?(学生回答,指名读句)
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读题)
(9)小结:飞机从发明、改进、创优,几乎都是从生物的特点得到启示的。看来这些小小飞行家确实都是人类的老师。
(10)课文第三段从人类遇到了难题,到向鸟儿、蜻蜓等昆虫学习,最后找到解决的方法,写得非常具体生动。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板书:具体介绍)
(11)现在,让我们来仔细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吧!一起读。)
鲸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放在水中阻力是最小的,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为什么对这段感兴趣?
第四段
(1)人们为什么会去研究鲸的呢?(发现头是尖尖的轮船速度比不过头是圆圆的大头鲸)发现了问题并善于思考研究,这样才能有收获。
(2)可惜是没有声音的,老师想请你看着图画来介绍你所感兴趣的这个例子,行吗?(投影图片)
(3)你们觉得他介绍的怎么样?(评议,你也来说说看?)
(4)科学家从鲸的外形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回答,指名读句)
(5)喜欢这个例子的同学一起来读读。
(6)现在,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吗?(先在下面小声说,再指名说)(板书:轮船设计)
发现鸡蛋捏不碎,研究后发现是因为它那薄薄的外壳能把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就根据这种薄壳结构设计出轻便省料而又坚固的建筑物。
1、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对第五段感兴趣?
(1)做一个实验:请学生上台捏鸡蛋。(三个人)
(2)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投影出示句子: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指名读)
(3)这是一句因果倒装句,你们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4)原来这就是鸡蛋壳所拥有的薄壳结构的特点啊。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指名读)
(5)你还知道哪些建筑物采用了薄壳结构?指名说。
投影图片:看,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正因为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这些建筑风格是既坚固又美观,还大大节约了建筑材料。
其它采用薄壳结构的建筑还有许多。
白宫:美国总统官邸【官邸:由公家提供的高级官员的住所】,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是一座白色的二层楼房。1792年始建,从18以后成为历届总统的官邸,19美国总统罗斯福首先使用白宫一词。
克里姆林宫:在俄罗斯莫斯科市中心,曾为莫斯科公国和十八世纪以前的沙皇皇宫,十月革命胜利后,成为党政领导机关驻地。
圣路易斯拱门:这是美国的独自挺立的纪念碑。这座闪闪发光的用钢制成的圆弧造型,拔地而起,有将近200米高,跨度也是将近200米,和高度完全一样。
太空针塔:位于西雅图的太空针塔是西雅图的地标之一,太空针塔是为了1962年在西雅图举行的世界博览会所设计的,如今已成为西雅图的标志之一。太空针塔的高度有605英尺,离地面五百二十英尺高度的了望台和旋转餐厅能提供俯看西雅图360度的全景。)
(6)下面我们拿好书一起把第五自然段来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板书:建筑设计)
(三)学习第六段
1、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太多了,我们书本上还列举了两个,谁来读一读。投影第六段,我们一起读读。
(1)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段同上面三段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对呀!人类模仿的生物还有很多很多,作者不可能一一详细介绍,这里只用一句话就带过去了,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板书:简单列举
(2)难怪作者最后要发出这样的感叹再读最后一段。
2、从这段最后的,你读出了什么?人类的老师还有很多。
3、除了书上介绍的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课前让大家搜集了有关的资料,下面就一起来交流一下。课件12同桌自由交流,指名交流。师评价鼓励。
(四)总结
1、是啊!自然界的生物让我们受到了启发,并有了很多发明创造,真不愧是人类的好老师!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2、学习了课文,大家有什么感想呢?指名交流。
3、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人类的老师居住在哪里呢?那些奇妙的知识又在哪里呢?(在大森林里,在海洋里、天空中、泥土里)对,他们从古到今都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生活着,把那些奇妙的知识默默地摆在那里,智慧的人们保护它们、研究它们、学习它们,与它们和谐共处;愚昧的人们忽视它们、伤害它们、还不学习,最终遭受大自然的惩罚!
4、请看,这些人就是我们人类中充满智慧的人课件图片,还有哪些人呢?(还有你们啊!,今天你认真学习了课文,你会做哪种人呢?又会怎样对待大自然的种种生物呢?面对愚昧无知,不懂向老师学习的人,你想怎样劝说呢?
3、师总结:我想,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以自然界的生物为师,相信在走近自然的同时,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启示,产生更多发明创造!
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能力目标:
⑴ 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知识目标: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力。
【教学辅助手段】
课件、音乐伴奏带。
【教学过程】
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1、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1课:观潮。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吗?
(钱塘江大潮。)
2、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我们可爱的家乡──四川有好几千里。如果说四川的峨嵋全国都很有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
(板书:天下奇观)
3、课题中的“观潮”和“天下奇观”这词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如有不懂,鼓励学生后回答。)
谁能说说“天下奇观”的意思?
(生根据理解回答。)
二、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吗?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
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后回答。)
(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
1、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想不想去看看呢?
2、别遗憾,老师有有关大潮的图象,想不想看?
3、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
四、突破重点,指导朗读
1、刚才录像里大潮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
(课文3、4自然段。)
2、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生自由读。)
3、请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并适时指导朗读:
⑴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抓“闪雷滚动”这词来体会:可让学生模拟雷响时“轰隆隆”的声音。)
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
(学生齐读。)
读得真好,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学生闭眼齐背。)
⑵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咱们来演演看,好吗?
(生表演。)
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生答:人声鼎沸。)
让我们一块儿来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好吗?
(生齐读。)
⑶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心情激动:指名读→齐读。)
⑷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十分壮观:分组比赛读。)
⑸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喜欢这句的举手。
(生举手。)
老师也特别喜欢这个句子。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也再准备一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
(指名学生个别赛读,教师加以鼓励,并与学生一起为朗读进步者、优秀者鼓掌。)
你们读得真不错,能让老师试试吗?
(师读。)
该你们了,能让我再一次为你们喝彩吗?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4、愿意把3、4自然段连起来读读吗?
(生齐读。)
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正如课文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的`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身临其境。
五、听听读读,体会顺序
1、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生动笔在练习纸上填写:
(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教师用投影打出一位学生的作业,集体反馈校对。)
发现没有,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
(生回答:从远到近。)
是啊!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来,老师和你们一块儿读读这段话,再来体会一下。
(师生齐读这段话。)
现在,我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
(学生自由准备背诵。)
让我们配着录像,带着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赞叹之情来背诵这些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
(生有感情地看录像背诵。)
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亲自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
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学生准备。)
⑴ 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
(──人声鼎沸。)
⑵ 风和浪都很平静。
(──风平浪静。)
⑶ 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
(──水天相接。)
⑷ 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
(──齐头并进。)
⑸ 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
(──山崩地裂。)
⑹ 形容气势很大。
(──浩浩荡荡。)
2、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把这些词语读一遍?
(一生领读,其余各生跟读。)
3、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老师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潮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发言。)
(对于学生的发言师生共同评价,还可引导学生在同一个括号内运用不同的词语。)
每个人再练习说这段话。
(学生自由说这段话,进行巩固。)
七、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还学着用了用。你们学得真棒,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潮来前、潮过后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观 潮
潮来前
一条白线
钱塘江大潮 潮来时 横贯江面 天下奇观
白色城墙
白色战马
潮过后
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1、激趣导入
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一、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二、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三、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四、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五、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六、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指名看图说出意思。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
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
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四、教师小结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的熟悉,那么了解。
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可先让学生来回答。老师最后归纳: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朗读的感情基调: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处理: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缓慢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合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
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六、抄写或默写 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课后反思:本课教学是按照运用插图和老师的导语进入诗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来进行。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感受南方自然风光的美。在学习《忆江南》这首词时,拓展了另两首,学生对这首词的了解更深入。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分角色,在对话中巩固词义。 板书:独坐敬亭山:鸟飞云去;不厌敬亭山
望洞庭:湖光秋月;潭面无风;山水翠;一青螺。 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劳动能给后代带来甜美的欢乐,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
2、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上下文理解难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三至七自然段。
教学重点:
1、学会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解题:“井”是什么?谁见过井?
(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洞壁大多数为砖或石头。)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如何按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说说为什么这么分。
第一段(1-2)水井的外形和悠久的.历史。
第二段(3-7)井水的特点。
第三段(8 )这口井给作者带来的联想。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井的什么特点?
(一、井的外形,地点大小,形状。二、井的历史古老。)
2、从哪些地看出水井的古老。
(“什么时候修成,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被井绳磨出一道道深深的印痕。)
3、齐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段意。
讨论后,打出幻灯投影:
第一段段意:在我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小小的古的水井。
四、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2段,思考;井水有什么特点?请你在文中划出有关的词语。
2、讨论回答:井水的特点是:很清,很甜,很凉。
3、自由读第3自然段
第三篇:四年级语文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八)★
一、教材分析: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八)》共有五页插图,分为两在部分。其中第1、2、3页为第一部分,第4、5页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共有四幅插图,第二部分共有五幅插图。第一部分教育学生要坚持写日记,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第二部分教育学生要爱护图书,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二、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
2、在实践中养成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讨论:如何写好作文?
勤于观察,勤于积累,把观察的东西及时积累下来。
二、讲明写日记的意义
写日记有什么好处? 分组讨论。交流。小结。
写日记能够为自己提供写作机会,帮助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对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或者一些问题的思考,帮助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三、交给写日记的方法 日记的内容和注意点。
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日记的主体部分可以写什么?该怎么写? 怎样才能写好日记? 1,要持之以恒。
2,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3,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日记的书写及格式 讨论交流。
四、总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坚持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五、作业:
按照写日记的要求、格式练习开始坚持写日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讲明爱护图书的意义
二、指导看图。
书架上的图书保管得怎样? 指名说。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位同学是什么样的学生? 为什么要爱护图书呢? 怎样爱护图书
说说该怎么翻看图书、怎样摆放、怎样整理图书?
三、说说自己今后打算怎么做。
同学们,听了这些破书的哭诉,我们该怎样帮助他们呢? 如何修补图书呢?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爱护图书的意义,该怎样保护图书,希望在你们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从爱护课本做起,爱护书、读好书。
五、作业: 给新课本包上封皮。做书签。
把办公室图书分类整理好。
★
六、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八)分类整理
保持整洁
爱护图书
使用书签(或丝线)
及时修补 走,我们去植树
★
一、教材分析:
在万物萌发的春天,一切生机勃勃。身处于美好的春光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不负于这大好的春色?诗歌《走,我们去植树》以明快清新的节奏、具有行动号召力的语言向少先队员发出倡议:“迎着和煦的春风,迈开轻快的脚步,亲爱的少先队员们,走,我们一起去植树!”
★
二、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放录音《走,我们大家植树去》
在音乐声中,老师谈话引入:同学们,春天已经来临了,在这和煦的春光中,你们想去植树吗?(想)
那我们就一起行动吧!(板书课题:《走,我们大家植树去》)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思路。
1、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课文录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和印象深刻的地方,作上记号。
3、交流、讨论。学生质疑并解决,重点问题可以存疑。
A、和煦是什么意思?
B、音符:表示音调高低的符号。
C、版图:户籍和地图,引申为国家的疆域。
D、植树有什么好处?
E、为什么说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片片树叶都是快乐的音符?
4、再读课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A、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B、纠正学生的读音。
C、自由练读课文。
三、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一、(1)讲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的活动。
二、(2-6)讲植树的重要。
三、(7)表明少先队员植树的决心。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这一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3、理解“和煦”
4、“迈开轻快的脚步”说明了什么?(说明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去参加植树的情景。)
5、指导朗读,要读出轻快、有力的语气,读出少先队员的蓬勃朝气。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预习下一段。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回忆第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指名朗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朗读第二段
2、说说第二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3、少先队员到什么地方去植树?引导学生想象省略号后所省略的内容。
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些地方——“到处”
4、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
5、细读3-6小节,思考:植树有什么好处?
6、讨论、交流并板书:
绿色工厂
绿色宝库
增添新绿
绿色希望
7、进一步理解词句,并指导朗读。
A、结合光和作用让学生理解“绿色工厂”,指导读好“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幸福健康。”
B、“绿色宝库”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森林是“绿色宝库”?除了“盖房、架桥、造船、铺路”外树木还有哪些好处?
指导读好第四小节。
C、联系上下文,理解“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的版图”一句,说说什么是“绿色的希望”
想象祖国处处是“参天的大树”的景象,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5、6节。
D、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三段
同学们,植树的好处多不多?(多)植树的意义如此重大,让我们动员所有的朋友一起去植树吧!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节。
齐读第7段。
四、背诵指导
1.放课文录音三遍,学生边听边小声跟读。
2.指导朗读技巧。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五、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分组背诵课文
3、学生联系实际,说说植树还有哪些好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查阅资料,按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三个方面向同学们作介绍。
★
六、板书设计:
1 走,我们去植树
绿色工厂——健康、幸福
增添新绿——染绿版图
绿色希望——沙退鸟舞
绿色宝库——建设“四化” ★
七、教学反思:
《走,我们去植树》这不是一篇假诗,不是一首想像诗,而是一首实践加思考的诗,是一首通过实践来说理的一首诗。植树是为自己、为他人、为人类、为社会、为今天、为未来创造,我们应该让学生拥有这种创造。作者用自己的智慧头脑展示了孩子们的希望,展示了人类需要的环境。这一句句创造之语,很容易感动四年级的学生,但感动归感动,让他们真的行动起来,那是难的,特别现在城市的小孩真的很难有这种体验,城市的植树往往是由专门的劳动者来做,而农村的孩子这种体验还是有的,因为大多数的农村每一年都有着植树的活动,他们摸一摸,看一看,也会有着灵动。但不管是有,还是没有,但能以诗的方式主动表白自己的感动的学生却是很少的,所以在一课上,特别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也应该引导他们学着用诗的方式记下自己的感动。课后有第五题是: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查阅资料、按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三个方面向同学们作介绍,其实也可以模仿着
课文的形式,让学生以诗的方式介绍,也许更能够激起学生的创造欲望。
既然诗是一种创造,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拥有这种创造。这也是母语教育要思考的,要做的。(高子阳)
2.第一朵杏花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第一课时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 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板书]
第一朵杏花
竺 精确 观察
可
桢 一 丝 不 苟
3、燕子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各种各样的动物,空中的飞鸟地上的走兽,水里的游鱼。但是稍不留心,它们就会从我们的眼前溜走等到要写时不知从哪儿写起。就说我们春天里常见的燕子(出示燕子图片),我们会怎样描绘它呢?(学生自由发挥)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作家郑振铎是怎样描述燕子的。
2、读题:
(板书“燕子”)
(1)、指导“燕”的结构:象形字,各部分要写得紧凑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渎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
A、小黑板出示字词:自由读——指名纠正读——齐读
B、读课文:(分段指名读)看谁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教师评)
2、理清课文层次
(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那些内容?(小组讨论)(2)、指名回答(相机板书:外形,春天赶来,飞行,休息)。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理解内容
默读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一起回答:外形)
作者是抓住它的什么特点来写的?(相机板书:羽毛——乌黑光亮;翅膀——俊俏轻快;尾巴——剪刀似的)
2、指导朗读
(1)、情感准备:既然燕子是这样的漂亮、机灵,大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喜爱、欢快„„的语气)
(2)、练读:
(3)、指名读——男生女生比赛读——齐读
3、指导背诵
(1)、思路:课文是怎样写燕子的外形的?(指板书:羽毛——翅膀——尾巴、指图)
(2)、请学生自己试着把这一段背给同桌听。(提示:可看板书或看图)
(3)、看板书,分一二排、三四排背。
(4)、齐背。
四、布置作业
1、习字册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课
1、请学生说说回忆第一段写了什么?(外形)
2、作者是怎么写的呢?(请学生带感情背诵)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燕子的模样,那么着可爱的精灵是什么时候来到我们身边的呢?(春天)
(2)、自由读这一段,想想它描绘了春天里的哪些事物?用横线划出来。它们是什么样的?圈出描写的词语。(微风——吹拂;细雨——洒落;柔柳„„)
(3)、重点品味描绘春天的句子
A、出示小黑板。
指名口头填空第一句。(吹拂、洒落)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舒服、惬意„„)你怎么读出这个感觉?(示范读,教师评价)
指名口头填空第二句。(展开)你怎么读出柳叶的嫩呢?(示范读,教师评价)
指名口头填空第三句。(赶集似的,烂漫无比)你怎么理解“赶集似的”?说明花草很多,很热闹„„)你准备怎么读?(教师评价)
B、在这样美的春天里,还有燕子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生趣是什么意思?(生机和趣味)大家想象一下这样的场面,有什么感觉?(高兴、兴奋„„)
C、完整地练读——分小组比赛读——齐读
(4)、指导背诵
A、理思路:春天到了,微风和细雨怎样?柔柳怎样?青草怎样、绿芽、鲜花怎样?小燕子又怎样?
B、同桌互背。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理解内容:
A、自渎:思考这一段写了燕子的哪个方面?(飞行的形态)
找出描绘的词语。(斜着、掠过、横掠„„)
B、掠过写出了什么?(飞的速度快)(板书:快)
横掠写出了什么?(飞得轻)(板书:轻)
(2)、指导朗读
A、小燕子飞得又轻又快,我们应该怎么读?(轻快)
B、指名读,评价——齐读。
(3)指导背诵
A、燕子图片演示。(指名表演)
B、练背——齐背(教师同时演示)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燕子轻快地飞呀飞,累了,就——停在电线上休息。(板书:休息)
(2)、默读。找出比喻句,说明把什么比做什么?(板书:电线——五线谱;燕子——音符)
(3)、比较:教师故意读错“痕””为“根”,请学生说说哪个好。
(4)、指导朗读:飞倦了怎样读?春天的歌怎样读?
(5)、指导背诵:
三、总结课文
学习这一课,我们认识了春天里活泼可爱的燕子。在外形上,它有着——(指名说),它在春天里到来,轻快地飞到我们身边,连休息的姿态都那么美。
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一起读它。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围绕春天景物写一篇日记。
附板书:
羽毛 乌黑光亮
外形 翅膀 俊俏轻快
尾巴 剪刀似的3、燕子 春天赶来
飞行 快,轻
休息 电线——五线谱
燕子——音符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 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 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 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 来。
教学准备:
1、师生查找有关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2、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揭示课题
1、启发学生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 春天的绮丽景色。
3、介绍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 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楼台”、“四百八十寺”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大致即可)
三、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 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 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2、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 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3、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 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2、学生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 意境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 配一幅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诗题导入
1、背诵《江南春》。
2、师: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诗歌。(板书诗题:春日偶成)教师简介作者程颢。[程颢(1032-1085),北宋,著名儒家学者。字伯淳,号明道。河南洛阳人。少年时曾与胞弟程颐同学于当时名儒周敦颐。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
等职。在政治下,他虽然坚决反对王安石新政,但并不成司马光等旧党官僚东
山再起后对王安石集团贬逐无遗的政策。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因二程兄弟长期讲学于洛阳,故世称其学为“洛学”]
二、自读古诗,疏通文字
1、学生自由读《春日偶成》。(要求同前首)
2、集体交流对诗歌的理解。
(1)指名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互相启发。
(2)边读边引导想象,逐句谈理解。
(3)师生小结:
一、二句写景——云淡、风清、花红、柳绿,加上
近午的阳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三、四句抒情——生处这宜人的春色中,诗人完全陶醉了,可有谁
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三、反复品味,精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程颢怎样的心情?
2、集体交流,通过诵读、言说表达自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3、反复练读,熟读成诵。
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1、学生再读两首古诗,思考:读了这两首写春景的古诗,你想到了什么?然后交流。(提倡引用诗中原句,学以致用。)
2、回忆自己看到的春景,开展“春游归来”赛诗会(既可背诵其它写春天的古诗,又可以自己创作。)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春日偶成》。
2、改写《春日偶成》。(将古诗变为白话文)
3、办手抄报:“诗歌里的春天”。(★选做)
习作一 我的建议
一、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我的建议》,了解文中“建议”的材料选择和安排。
2、读懂“习作要点讨论”,领悟关于为某件事情而提出“建议”的一般写法。
3、按“习作要求”,选择一件使自己冬青的事,写一篇日记,要能表达真情实感。
二、教学时间2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文《我的建议》。
1、自己先读读《我的建议》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
A小作者建议你做什么?
B你能接受他的建议吗?为什么?
3、小结。
因为小作者把去的理由写得很充分。是啊,那里的景物虽然很普通,但作者写得很美,写出了别人没有观察到的东西,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对“最米人的池塘”,他没有具体写,这样,同学们不是更想去了吗?
二、宣布本次习作内容:《我的建议》。
春天来了,大家想去春游吗?你认为到哪里去最好?请仿照例文写个建议。
(三)拓展思路,习作指导。
1想清楚你知道的哪个地方最值得人留连往返?
板书:
我的建议
交代地点 简洁
2、要以理服人。抓住关键的景点,有序、仔细地介绍这一景点。尽力把这一景点介绍清楚,介绍具体,能吸引读者。
板书:
主要景点 具体 文章结尾 点题
(四)学生习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交代地点 简洁
我的建议 主要景点 具体
文章结尾 点题
习作讲评
一、简介本次习作基本情况。
大部分同学能选取一个地方,抓住关键的景点,有序、仔细地介绍这一景点。并把这一景点介绍清楚,介绍具体,能吸引读者。还能结合课内外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习作练习中。但也有少部分同学写得较笼统,并不是十分吸引人。
二、典型习作集体点评。
我 的 建 议
陆弘翎
春姑娘又轻轻的来到了人间。在青翠的山间,留下了她的足迹。我建议同学们到诗情画意的山上去走一走,上次在山上看日出的情景,至今都留在我的脑海里。
走上干净的阶梯,好像走进了地球另一边的世界,那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蜿蜒起伏的山路,就像一条随时准备腾空的卧龙,景色秀丽宜人。如果你到了山的顶峰,就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焕然一新,松柏向我们点头,鸟儿向我们歌唱,连路边平时不起眼的小草,也欢呼雀跃起来,衬托在小草上的鲜花,也那么透明晶莹,真不知道春姑娘施了什么神奇的咒语,把所有一切平常的事都变的不同寻常。一座座青山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这好像一幅画。
我希望老师和同学采用我的建议,在山上玩一玩,看一看。
总评:你进步了,老师为你高兴!继续加油!
1、用词不当,应将“轻轻的”改成“悄悄地”
2、“,”应改成“。”
3、这句话过渡很自然。
4、“,”应改成“。”
5、想象力丰富,比喻恰当。但“腾空”应用“腾飞”更好。
6、“焕然一新”、“欢呼雀跃”、“透明晶莹”这几个词使文章增色不少
练习1
教学要求:
1、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并初步学会运用。
2、熟记八个描写景色的词语。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推荐或自我推荐。
5、学写毛笔字。教学重点:
处处留心、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概括这段内容是爸爸 和小芳的对话。
(2)出示《秋天》这首诗里的诗句,请同学们读一读,想想诗 句主要写了什么。
(3)引导学生说说爸爸对诗中的哪些地方感兴趣。
(3)诗句为什么不直接写秋天到了,苹果、葡萄都成熟了,而要写成苹果娃娃、葡萄娃娃呢?齐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5)从学过的课文中,你能找出这样的句子吗? 请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全班交流。
2、教学第二部分
(1)把一个事物当作人来写,让它和人一样有感情,会说话。这样可以使文章生动形象,让人特别喜欢读。其实,这样的表达 方法我们也会,比如山上的小溪叮叮咚咚地流,我们会说成小溪 在唱歌;荷花在风中摆动,我们会说成荷花在跳舞。书上也有几
个句子,请读读。
(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把下面几个句子写生动吗?(3)四人一组交流。(4)全班交流。
3、教学第三部分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图上画了什么?
(2)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太阳、闹钟、小鸟“写得更生 动些?指名交流。(3)学生试写。(4)朗读。第二课时 读读背背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这几个词语。
2、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3、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
春深似海:指春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大地充满了明媚的春光。古木参天:古老的树木高耸着,直指天空。
蔚为壮观:蔚,荟萃、聚集。汇聚成盛大壮丽的景象。
4、同学们都在哪儿见过这样的景色?
5、学生练习朗读的背诵。
6、指名背诵,集体背诵。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植、程、租“这三个字。(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 的书写要求。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植、程、租“都是 左右结构的字。三个字的右半边中”横“画比较多,并且最后 一笔都是横。
(3)教师范写“植”。提醒学生注意:“横”画在右边别顶住 “竖”画,还要写得稳一点。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2)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1、审题
(1)启发谈话:新学期开始了,我们班决定要成立新一届 的班委会,同学们想用什么办法来确定组成人员?(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新的一届班委会将由哪些委员组成呢?
(2)你觉得哪些同学最适合担任呢?发表推荐与自我推荐,指导学生了解推荐与自我推荐的要求。(3)分组练说推荐理由。
(4)每组推荐代表发表讲话,师生评议。
3、反馈。
5、苹果里的五角星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学情分析:
课文故事发生在生活中,但学生平时可能缺少这方面的观察和思维习惯。因此,学习本文,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这种打破习惯思维的举措。从而认识到创造力来源于打破习惯思维方式。设计理念:
“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本文教学重在读中感悟,受到启迪,明白打破习惯思维方式的重要。
教学要求:
情义目标: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树立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潜能。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学习字词。
第二课时:从小男孩的举措中体会什么叫创造,受到感染,启迪。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想给大家们讲一故事,不知你们是否喜欢?什么故事呢?是关于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的故事。在讲故事之前,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是否见过卖报纸,想一想他们是怎样卖报的?谁能来学学卖报的过程?
2、你们想知道李秉哲是怎么卖报纸的吗?
两个小报童在车站卖报。一个报童卖报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卖出一份报纸,收回一份报款,卖出多少,收回多少。另一个报童的卖报的方式却大不一样,他不停地把手中的报纸一一往候车乘客的手中塞,而并不急于收受报款,等手上报纸没了,他再一一回收报款。同样是在车站卖报度日,不同的卖报方式似乎决定了两位报童的不同的命运。这后一个报童不仅在车站赢得了更大一块“蛋糕”——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的老总,他就是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哲。
3、从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什么?(老师为什么先讲这个故事?)
4、揭示课题,解题激趣。板书课题。
课题中的五角星为什么要加引号?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读完几遍后,感觉自己没有阅读障碍了,再试试提出一些问题。(生自由阅读课文)
2、请说出你们还不能理解的问题
如: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我想知道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为什么说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创造力? „„
能提出问题也是一种学习方式。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了问题,才促使我们去解决问题。)
3、问题暂时留到下节讨论。先说说你读后知道了什么?(能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一次来我家玩时,把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他的切法是拦腰切苹果。)
4、这件事为什么给我如此深刻的印象呢?初步说一说原因。
三、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
2、思考提出的问题。回家操作:用不同的方法切苹果,看看能发现些什么。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汇报交流。
说说你回家切苹果的情况,你是怎样切的,分别看到了什么?
四、学文探索,体会何谓创造。
1、一般人是怎样切的?理解 循规蹈矩
2、课文中的小男孩是怎样切的?理解拦腰切下去(1)演示一下切法。
(2)由此产生了怎样的图案?理解 横切面 果然
3、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呢?你想过没有?(思维定势作用 或是出于方便 出于公平想不到切苹果还需要创造性思维)
4、“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理解 “魅力”。文中指什么?(小男孩的喜悦,传递秘密的远。)
4、“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为什么说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创造力?
(所谓创造,就是要打破思维定势,用他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发现新秘密。自己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时需要自己提出问题等。)
5、出示名言警句
(1)、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居里夫人)
(2)、我最怕/人们睁开眼睛/毫不惊奇/对白昼习以为常/活着/不追求童话的幻想/而出入 ——(罗日•杰斯特文)
(3)、健康的好奇心会帮助你消除无知。
6、说说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么。安排练笔。写一写,再交流。
7、把你感悟最深的语句多读几遍(最后一节),建议背一背。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下列词语造句。清晰 魅力
* 学了课文,你想探索什么?(想知道第一个发现这秘密的人是谁吗?还想探索其他吗?)附板书: 苹果里的五角星
拦腰切下去--------发现五角星 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叫创造力
6、最佳路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调转(diào zhuǎn)。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问题,围绕“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集有关“迪斯尼乐园”的介绍,以“走进迪斯尼”、“迪斯尼的故事”开展综合活动。
情意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激发兴趣,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阅读课文1、2自然段,引导学生各抒己见。
第二课时:阅读课文3——7自然段,了解相关资料,阅读同题文章,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最佳路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么?大家一定对“米老鼠”“唐老鸭”这样的动画人物不陌生。知道他们是谁创造的么?(美国动画片大师沃尔特.迪斯尼)
(格罗培斯: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现代主义大师和景观建筑方面的专家,他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下70多处精美的杰作。)
2、迪斯尼公司的创始人不但创造出了这么多个性鲜明、活泼可爱的动画人物,对于全世界热爱动画片的人来说,他还有一个巨大的贡献,那就是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备受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喜爱,这里可以说是每个人梦的故乡,好像来到了用梦和幻想编织的殿堂。
3、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和迪斯尼乐园有关的。
【板书课题:
6、最佳路径】(最佳路径:就是最好的路线。)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为什么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最佳路径?这条最佳路径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节通读全文,正音:滨、窄、踩,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调转(diào zhuǎn)。
3、交流初步阅读后能解答的问题,也可提出新的问题。
4、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后来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5、理清课文层次
你能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果来给课文分分段吗?
第一段(1——2)写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前往地中海海滨清理思绪。(遇到难题)
第二段(3——4)写一位年迈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办法让格罗培斯从中受到启发。(获得启示)
第三段(5——6)写格罗培斯设计迪斯尼乐园路径的方案和过程。(完成设计)
第四段(7)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最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获得最佳)
分排分段朗读课文。
三、阅读课文1——2自然段
1、指导看图,带入情境
同学们看这幅图,谁在哪儿干什么呀?(一群充满童话色彩的宫殿式房子前,“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以及一些可爱的动物们在草地上讲故事。)
这就是迪斯尼乐园中的一部分。迪斯尼乐园是一座现代化的游乐园,它有着“探险世界”“未来世界”“幻想世界”“开拓之城”等主题乐园,把严肃的教育内容寓于娱乐形式之中,丰富而且有趣。那
一座座建筑新颖别致,造型独特,是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精心设计的,经过3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可是他却遇到了一个难题,是什么呢?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1、2自然段。
(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如何设计还没有具体方案。)
2、是因为到现在还没有设计吗?
(已经修改了50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
3、大家能不能想象一下,格罗培斯当时是怎么想的?【指名表演】
4、读到这儿,大家有问题吗?
▲格罗培斯是一个世界建筑设计大师,从事建筑研究已经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为什么路径设计却让他大伤脑筋?
▲比起迪斯尼乐园的设计,路径的设计应该是微不足道的,简直可以说是“小菜一碟”,为什么会让他伤脑筋?
(景点之间的道路设计并非如一般人所说的“微不足道”,而是与整体设计密切相关,是有机组成部分;因为他追求的不是“设计出”,而是“最佳”。)
5、读到这儿,可以看出格罗培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对路径设计的要求之高,总是力求完美,追求最佳,并为之付出艰辛的劳动。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严肃、精益求精)
6、指导朗读。突出:40多年、无数个、难题、微不足道、大伤脑筋、50多次、没有一次、更加焦躁。
那后来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如何成为最佳设计的呢?我们下一课再来探究。
四、复习生字词,学生抄写生字词。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有关迪斯尼乐园的资料。
3、阅读《创新的奇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阅读了课文第一段,初步接触了世界建筑设计大师格罗培斯,对他的工作精神十分敬佩。齐读第一段。
二、继续阅读课文
阅读第二段(3——4)
1、后来迪斯尼乐园的路径不仅设计出来了,还被评为世界最佳,这是怎么回事呢?自读课文3、4自然段。
(从卖葡萄的老人那儿受到启发)
2、汽车在法国南部的乡间公路上奔驰,一路上卖葡萄的人很多,为什么格罗培斯会从一位老人那儿受到启发?许多园主是怎么做的,年迈无力的老太太又是怎么做的?结果呢?
3、老太太卖葡萄的办法好在哪儿?
▲“无人看管”,大家可以走进园里自由选择,无拘无束地挑选自己称心如意的葡萄,同时享受亲自摘葡萄的乐趣。
▲直接从葡萄架上摘,果子更新鲜。
▲“只要„„就可以„„”这种方法给人以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人们感到被信任、被尊重。
4、大师看到这一切深受启发,他下车摘了一篮葡萄,就让司机调转车头,立即返回了巴黎。此时,大师的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呢?(引导:可读读5、6自然段)
是的,大师的心里已经有了一盘棋,想好了该怎么做了,他真善于从“成功者”身上得到启示。朗读3——4自然段。
阅读第三段(5——6)
1、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得到启发后,立即返回了巴黎,设计了怎样的方案?他是怎么想的?小组学习5、6自然段。
步骤一: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步骤二: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小草长出来了,草地上被游人踩出宽窄不一的小道,宽的地方说明走的游客多,于是路径就设计得宽些,窄的地方说明走的游客少些,也该设计得窄些,而没有人走的地方,自然就用不着去设计路径了。这些“优雅自然”的路径是游客自己走出来的,格罗培斯的设计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方法,可见他设计的用心良苦。
2、你对格罗培斯的设计是如何认识的?说说你的见解。
▲这样的设计给了游人以权利,是把游人放在了第一位的;
▲这样的设计是顺其自然的,看来在没有办法的时候,顺其自然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道路的设计不是用脑子挖空心思想出来的,而是用脚走出来的 ▲它是众多的人自由选择的结果,符合众多人的心愿„„
3、朗读第三段,体会方案的高明。
阅读第四段(7)
1、指名朗读第7自然段。
2、你认为格罗培斯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格罗培斯追求完美,先后修改了50多次,还不满意,最后让大家共同来创造,这样的路径已不是哪一个人的设计,而是大家共同的选择。
▲这许多小道踩出来了,但并不一律,“有宽有窄”,宽的走的人多,窄的走的人少些,却又“优雅自然”,据此铺设的人行道就没有刻板的模式,富有艺术性。
▲行人走出来的路是优雅自然的,格罗培斯在按照踩出来的痕迹铺设路径时,一定会施展全部的本领,使路径更美。
▲这样的路是行人自己走出来的,不仅美观,而且保证了人们游玩时的方便、快捷。
▲设计路径的方法不同寻常,顺其自然,包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极大的启迪。
▲如此设计是格罗培斯从法国南部卖葡萄的农民那里获得启发,汲取了“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精神而完成的。
▲格罗培斯对待“微不足道”的问题同样认真对待,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3、最佳路径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
(因为格罗培斯是受当地农民卖葡萄的方法而产生路径设计方案的,两者之间有一些共同点,都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大家,让大家去寻找最适合最佳的东西,都是顺其自然的,都包含着对人们的信任、尊重„„
4、齐读第四段
三、总结延伸
1、至此,你想对格罗培斯说些什么?
▲格罗培斯,你不愧是世界建筑大师!
▲格罗培斯,你善于向成功人士学习,我也要向你学习。
▲你做细小的事情都那样一丝不苟,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的做法中深受启发,获得成功。你们从格罗培斯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呢?联系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最佳路径”。
4、布置以“走近迪斯尼”、“迪斯尼的故事”等为主题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板书设计:
6、最佳路径
时间紧迫——获得启示——完成设计——取得最佳
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7.人类的“老师”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渎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说话:大家一定知道许多有关“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立远大志向”的格言,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一,揭题激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读题。2,激趣
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过渡: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分小组朗读课文在小组内评议,正音,不熟的地方再多读几遍。3,同学们刚才读得真热闹,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指名分节朗读)
4,课文读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谁愿意来告诉大家?(指名回答)
自然界种种生物(板书)
齐读最后一句(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了解的?)三,精读课文
师: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会,可以把关键的词句圈圈划划,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还可做上记号。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理解。
师:怎样?有收获吗?可能也有疑问吧!请同学们把你的收获在小组里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当然,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讨论,行吗? 好,畅所欲言吧!2.学生交流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讨论的十分热烈,十分投入。那么,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什么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联系课文把你读懂的体会到的说出来,让大家听听。3.集体交流
读懂并讲述清楚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三个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学习的?
(1)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2)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从蜻蜓那找到防止机毁人亡事故的方法。
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3)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4)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6)人们模仿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4,拓展延伸
(1)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你是从文中哪看出来的?“......”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2)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有哪些? 5理解最后一句话
(1)齐读最后一句(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的确是人类的好老师。)
(2)学到这,你对这句话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话说吗?(3)齐声朗读,再来赞一赞这人类的老师
小结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去发现。
四 奇思妙想
平时你一定观察过许多动物,从它们身上有没有受到些启发?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吗?
看来,大家一定有许多奇思妙想,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吗? 五 课外迁移 作业超市
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观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征,写观察日记,有兴趣的可做实验。
板书 人类的老师 ↑
自然界种种生物
练习2
教学要求:
1、读懂小芳和爸爸的对话,了解有关磁悬浮列车的知识,并为句子加标点。
2、学习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种意思。
3、写好钢笔字,知道类似的半包围结构的字被包围的部分要略伸出来一些。
4、熟记八个词语和诗歌《真知》。
5、学习续编童话故事。
6、学写毛笔字。教学重点:
处处留心、说说写写 教学准备:
磁悬浮列车的知识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爸爸带小芳坐了一次磁悬浮列车,这可是小芳第一次坐磁悬浮列车呢!
(2)让学生自由练习读爸爸与小芳的对话。仔细分辨哪几句是小芳说的,哪几句是爸爸的回答,并判断提示语的位置。(3)请学生回忆:如何根据提示语的位置来加标点。(4)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加标点的练习,教师巡视。(5)全班集体订正。
(6)学生默读爸爸与小芳的对话,思考:通过和爸爸的交谈,小芳对于磁悬浮列车有了哪些了解呢?请学生谈谈。
(7)以后遇到不明白的事情也要像小芳这样多提几个“为什么”
2、教学第二部分
(1)磁悬浮列车的速度极快了,每小时可以走400-500千米。小芳第一次坐上磁悬浮列车,说了什么,又是怎么说的呢?请学生练习读一读小芳说的话,要读出小芳兴奋的心情。
(2)小芳的话突出了磁悬浮列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车速快。思考:为了表现列车的快,还能怎么说?(3)学生自由练说,教师巡视指导。(4)全班交流。第二课时
写好钢笔字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练字的重点。
2、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启、戴、氛”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作出小结:“启、戴、氛”这三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第四篇:四年级语文教案
四年级语文:《家乡的桥》教案
育英小学 黄天佳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致。
2.理解“搁、缀、撷取”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字体的词语。
3.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以及借物抒情的写作特点,领悟“长相忆,忆家乡的桥”这句话的含义,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二、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根据课后阅读要求想一想课文写了桥的哪些内容。
三、课件准备
乐曲、幻灯片、视频短片 教学过程
一、渲染意境,走进文本 1.观看视频,感受江南水乡之美
2、揭示课题
对于那些在水乡生活过的人来说,桥更能触发他们化不开的思乡情结,作家郑莹,她的故乡就在江南。在阔别家乡多年后,她饱含深情地写下一篇文章。齐读课题:26《家乡的桥》
3、初步理解作者的情感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的94页,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润泽了乡情的笔触感受江南别样的美。
(1)学习1、2小节,了解江南水乡的特点,图释“小河像血脉、网布”。(2)小结,初步体会情感
桥是故乡人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因此,作者对桥有一份特殊的情感—— 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3)桥给作者留下了哪些美好的回忆,让作者如此——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二、整体感知,梳理文络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3—5小节,想一想作者写了家乡的桥哪些内容?
1、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板书
1)造型千姿百态。板书:造型千姿百态 2)名称充满情趣。板书:名称充满情趣 3)是我们的乐园。板书:孩子们的乐园
2、小结,引发思考。
◆ 根据板书小结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质疑
师:作者想通过这几个方面的介绍告诉我们什么呢?
三、深入品读,体会情感(一)桥的造型千姿百态
1、了解写作特点
师:先去欣赏桥的造型吧!请一小组读,其他小组仔细听,想想作者是怎样给我们介绍了桥千姿百态的造型的? ◆质疑:同学们,课文只写了最简单的过桥和最漂亮最有气派的单拱桥,却又说它的造型是千姿百态。这是为什么呢? 引导理解桥的造型千姿百态与抓住水乡最具特色的过户桥和单拱桥进行介绍,了解抓典型的写作方法。
2、认识过户桥和单拱桥的造型。◆ 认识过户桥,感受简约 1)、图示“过户桥”。2)、品读句子,感受简约美:最简单的是过户桥,一块长石板搁两端,把两户人家连起来。句中哪个字体现出来(搁)不需要名家设计,不需要能工巧匠,就这简单的一搁,就把邻里之间的感情连起来。作者用一个“搁”字写出了过户桥简约的美。
作者还给我们介绍了单拱桥,单拱桥的特点是—— ◆ 认识单拱桥,感受气派 1)、图示“单拱桥”。[ 2)、情趣朗读,感受单拱桥的漂亮、气派。3)、理解“缀”字
师引读:桥给作者带来了美好的感受,因此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家乡的桥,你看!最简单的是——
3、感受单拱桥带来的童年梦幻般的回忆 ◆想象说话,感受意境美 理解:穿梭其间
师:在宁静的夜里,此时,你撑着小船划过这漂亮的单拱桥,那是一番怎样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4、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引读:家乡的月夜是这样的宁静——夜里,你撑条小船——,那光景,会使你怀疑——!2)、小结:
这是梦境中才有的美啊!千姿百态的桥装扮了水乡如画的风景,(板书:风景)此情此境怎不让人——
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二)桥的名称充满情趣
1、引读桥名
2、配合读桥名的来历,理解“撷取”的含义。
3、播放媒体,欣赏不同字体的桥名 1)认识各种字体写的桥名 2)出示:篆 隶 楷 草 3)积累描写字体的词语
4)看图读句子,感受桥名字体带来的情趣。
4、赏桥名,听故事 1)出示句子,指名读 2)师讲关于桥的故事。
5、引读,体会作者情感
每一座桥名都镶嵌着美丽的传说,每一座桥名都有墨痕书香点缀,它传承着家乡的历史文化,(板书:文化)让人不由得这样感慨—— 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三)桥是孩子们的乐园
1、同桌互读体会快乐、惬意
2、感受情感
师:那惬意快乐的童年生活令人回味无穷,每当回味着这一份快乐时,作者就发出这样的感叹——
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板书:快乐)
四、小结全文,升华情感 1.深入感受作者情感
家乡的桥是情感的纽带。连着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感情,一提起桥,桥他就会想起家乡的风景、家乡的文化、家乡的亲人以及快乐的童年时光。所以作者用这样的感受作为文章的结尾——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这简简单单的九个字,字字浸润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板书:家乡的热爱、思念)
2、小诗点化全文
让我们把这绵长悠远的回忆汇成一首小诗: 我的家乡在江南,小河长,小桥多。家乡的桥造型千姿百态,点缀了——
江南水乡如诗如画的风景;家乡的桥名充满情趣,传承了——
悠远丰厚的江南历史文化;家乡的桥是儿时的乐园,装载了——
遥远却鲜活,充满着快乐的童年时光。千言万语、殷殷乡情,都化成这一句—— 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3、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作家郑莹所写的《家乡的桥》。作者通过描写家乡最常见的事物——桥,抒发了对家乡深深的爱。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借物抒情。
五、作业拓展
你的家乡也有别样的美,哪些事物给你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向别人介绍。
板书: 26 家 乡 的 桥 借 物 抒 情 造型千姿百态 风景 桥名充满情趣 文化 家乡的热爱、思念 孩子们的乐园 快乐
第五篇: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会写4个生字.2,能力目标:自感自悟,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的警示.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交流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教学课时安排]
两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课文相关的资料,图片导入新课.(二)学生齐读课文进行初步感知.(三)检查生字预习及新词.yāngzhǒufǔrǎng
殃及扫帚腐败土壤
(四)了解课文内容,质疑交流,学习汇报.1,老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汇报.①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怎样的灾难
②“打扫”一词为什么加引号
3,全班交流汇报
4,再次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勾划出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五)知识拓展.自由讨论,根据学生搜集的相关资料展开讨论,影响生态平衡的事例最终给大家的启示是什么
(六)小结(学生谈论学完本篇课文后的体会).(七)布置作业.先读懂下一篇《人类的老师》,再搜集相关资料.(八)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