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具有悠久的历史,自汉代开始,便有“胡人”来到天朝学习汉语,当时他们或以经商、传教为目的,比较注重口语学习。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现在来到中国的外国学生已不再只为学习语言,许多学生来华前就有一定的汉语基础,甚至汉语水平很高。学习、感受中国文化,成为让外国留学生踏上华夏大地的又一新原因。由于学习目的的改变,在现代对外汉语教学中,汉文化教学的地位愈见重要。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决定了学习者最终能否地道使用汉语,能否正确理解中国文化,融入中国文化。
文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文化和语言的关系上来看,民族语言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一种基本形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文化发展必然会在语言使用中留下痕迹。文化对于语言的影响,体现在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表达范围上。语言也反映出文化的内涵。因为语言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其使用者人类,又是文化的创造者,所以说文化依赖于语言,语言推动着文化的传播。语言与文化之间是相互制约,又互相依赖、又互相推动发展的关系。所以说,如果脱离了文化,深入的语言研究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文化教学建基于语言与文化相互依附,相互制约,和相互发展的关系之上,而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最终目的在于寻求跨文化交际、沟通和理解,以及对另一种文化的生活态度,风俗习惯,心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审美情趣的理解与欣赏.这些学习目标,皆与文化有关,因此,对外汉语教学时文化教学渗透的好不好,可以说是衡量教学活动是否成功的标准,直接关系到学习者能否达成语言学习目的。简言之,只有熟悉了汉语言文化,才能地道的掌握汉语。
进行文化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习者理解语言中的文化内涵,掌握正确的文化知识,并将它转化为跨文化文际的能力.因此,文化教学的原则应以母语与目的语的文化对比为基础,来解析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因难和障碍.但由于习俗文化与观念文化一般会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而变动,因此在文化教学中除了以民族共同的文化为主外,还必须反映出文化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否则不利于培养正确的语言交际能力.出现教授的情况与现实脱节,导致留学生理解混乱。
汉语文化教学内容包括文化背景知识,语言文化知识、专门文化知识等三方面内容。文化背景知识提供有关汉语的基本情况,如社会、历史、风俗习惯等一般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目的语.在初级和中级阶段中,它通常先以母语立项简介,再与课文内容结合教学.语言文化因素包括隐含在语构,语义,和语用等三系统中的民族心理个性和思维方式。在初级阶段中,它通常与汉字,词汇,语法,与语用教学相结合,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专门文化知识的教学提供较深层文化底蕰,培养高层次的交际能力,是高级或专修阶段的课程.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方法上,首先要注意三点:一是先用母语阐释,再转用目的语注释的方法.(好处)二是先开始语言文化因素和基本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再提升到专门文化知识的讲授(好处).三是先直接阐述文化知识,进而再与语言结构,功能,和意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好处)循序渐进,由简如繁。通过项目练习,揭示文化内涵,最后将文化知识转化成交际技能.在文化教学中引入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文化理解的效果。多媒体教学是目前应用较广的方式。它包括PPT制作、播放电影、音乐、动画,等等。
例如利用PPT技术编制课程,使视觉画面更加生动和更加饱满。插入大量来自网上或数码相机拍摄的图片和自己制作的图表、地图、古代书法绘画等,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对于像“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中国哲学”这些较为抽象的课程内容,可以采用形象设计的手法,借助三维动画设计,使页面更加形象,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播放电影也是良好的文化教学手段之一。电影可以营造与学习母语相似的环境,影片中所表现的社会本身又有着文化、现实生活的内涵,可以提供后续的活动内容,使学习者更自然地接近目标文化。
第二篇: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论文
对外汉语专业发展问题浅析
摘要:对外汉语专业自1985年开始招生至今已三十余年,在这三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很大成就,已从起步阶段发展渐趋成熟,为我国的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虽然对外汉语这个年轻的专业已逐步走上正轨,但在对外汉语专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科定位存在分歧,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理论与实践脱节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对外汉语专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对外汉语
学科定位
课程设置
实践途径
对外汉语专业是个新兴的学科专业,以培养对外汉语教学师资为主要目标的高校对外汉语专业从1985年开始招生,发展至今已三十余年。从最初只有四所院校开设对外汉语专业到现在一百多所院校开设此专业,对外汉语专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步走上正轨,为我国的汉语国际推广事业输送了大批人才,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但对外汉语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学科定位存在分歧,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理论与实践脱节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对外汉语专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也使很多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的学生陷入了就业困境。下面从对外汉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入手,提出一些改革的建议和设想。
一、对外汉语专业学科定位存在分歧
从对外汉语专业产生以来,对这一专业的学科定位就一直存在分歧。虽然对外汉语专业在三十余年的历程中确实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但其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却颇有些尴尬。我国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有着不同的学科体系,而代表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方向的是研究生专业的学科体系。这个学科体系分为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只有进入“二级学科”,才是真正具有学术地位的独立学科。在中文这个学科门类中,“中国语言文学”是一级学科,“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史”、“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等是“中国语言文学”这个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虽然“对外汉语”已经进入本科学科体系内,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但在真正学术性的学科体系即研究生学科体系中,却没有它的位置。在目前的学科体系中,“对外汉语教学”大部分情况下隶属于二级学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没有独立的学科地位。也有观点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应归属教育学这个学科门类,这种情况下,“对外汉语教学”也只能是“课程与教学论”这个二级学科下的一个分支,还是没有独立的学科地位。
对于对外汉语专业归属于文学还是教育学这个学科门类,学界仍存在很多争议,这其实是对外汉语专业的定性问题。对于“对外汉语”这一名称,有人认为是“对外汉语教学”之省,有人认为此名根本不通,应改为“对外汉语教育”。刘珣先生在其著作《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中就提出过这个问题。他也认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名称不妥,全称应改为“对外汉语教学”,鉴于“对外汉语教学”作为本科专业的名称学术性不强,主张将名称改为“对外汉语教育”。这样对外汉语教学作为教育学分支,应该划分带教育学这一学科门类里。但不可否认的是对外汉语研究的本体是汉语,虽然会用到教育学的理论和成果,但其实在中文学科下展开活动的,其学科性质决定其立足点只能是汉语而不能归到教育学的门类里。鉴于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二级学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下设的一个分支没有独立的学科地位,硕士博士学位点的设立、国家和省市各级重点学科的设立等都无从谈起,这些都制约着对外汉语这一学科的发展。所以从1994年以来,国家汉办和有关高校,有关专家做了很多努力,希望“对外汉语教学”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从而可以建立起自己的硕士点博士点,但迄今未能成功。
目前比较可行的一种观点是使对外汉语从“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这一二级学科下脱离出来,以对外汉语学的名称成为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下的一个二级学科。这种设想比较可行主要是因为它满足一门学科的学科性的要求。首先它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作为其研究本体。所谓对外汉语研究,应该是一种以对比为基础、以教学为目的、以外国人为对象的汉语本体研究,这三个特点就决定了对外汉语学具有了不可替代性。同时对外汉语的立足点是汉语而不是语言学,对外汉语学的内容除了语言学知识外还涉及教育、文学和文化的内容,突破了语言学的范围,所以将其定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虽然目前来看比较妥当但毕竟不太合理。对外汉语学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是此观点支持对外汉语学成为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的重要依据。
二、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对外汉语专业注重汉英(或另一种外语或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从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看出,该专业培养的是对外汉语专门人才或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我们的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应至少包括四个模块:语言模块(汉语、外语),文化模块(知识性文化、交际文化),文学模块(古今中外文学),教法和教研模块。
但是大部分高校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并没有处理好教学内容与学科性质的关系,没有处理好汉语和外语、语言和文学的比例关系。首先在汉语和外语比重及课程设置方面,有的学校过于偏重外语。如北京语言大学的外语课时约为50%,语言学课时约为27.5%,文学文化课时约为22.5%。在外语方面开设的课程有英语精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报刊、英语泛读、英语写作、英语翻译、英语专题讨论、外贸英语、第二外语等,注重从听、说、读、写、译各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但这些外语课在全面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同时,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对于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应针对与外国人交流的能力、使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相关知识的能力以及阅读对外汉语专业论文专著的能力。外语课时比重过大容易使对外汉语专业失去特色,导致学生出现英文水平不如英语专业学生、中文知识不如中文专业学生的尴尬情况。
但有的学校外语课程比重偏小,比如河北大学由于培养方案是按类招生,第三学年再分专业培养,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本科期间外语课只有大学英语、英美报刊选读、对外汉语专业外语及第二外语,这无疑不利于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外语能力的提高。同时由于前两年按中国语言文学要求培养,文学文化课程所占比重大幅超过语言学课程的比重。虽然厚基础,广路径,但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更像是中文专业学生而非对外汉语专业学生。
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整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调整外语课程的比重。外语课程比重过大的高校应该适当减小英语课程的比重,把重心转移到学科根本汉语的学习上,明确外语作为对外汉语教学辅助工具的地位,从过分强调“对外”转移到突出“汉语”上。而外语课程比重较小的学校也应适当提高外语课程的比重,提高外语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学生阅读专业文献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外语这一对外汉语教学的辅助工具。
其次,调整语言学课程和中国文学文化课程的比重。对外汉语教学不仅要培养留学生的汉语能力,还要向留学生传授中国文学文化知识,所以对外汉语教学必须要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应以汉语能力的培养为重,这是后续一切工作得以进行的基础,所以对外汉语专业应增加语言学课程的比重。除了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及语言学概论的学习外,可以从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及语用等各方面更深地学习汉语知识,同时增加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及社会语言学等课程,使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拥有更扎实的语言学基础。
三、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
对外汉语专业是一个全新而特殊的专业,它的教学实践活动和未来的工作方向与其他专业有很大不同,它是面向外国留学生,教授外国人汉语的一个专业。现在我国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很多高校不具备开设此专业的条件但盲目从众开设了此专业。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很难找到实习的机会,从而理论与实践脱节状况严重。
目前比较多见的一种实践方式是通过在本校直接教授留学生汉语或与留学生交流实现的。但这种方式面临着很多困难,首先不是每所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高校都有留学生;其次即使该高校有留学生,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数量往往要多过留学生的数量,而且有些留学生不愿意让本科生教授他们汉语。所以并不是每一个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都有实习的机会。
为了解决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我们必须多探索出一些实践的途径。
第一,我们可以在有外国留学生的高校对对外汉语本科学生和留学生进行分组,使几个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和一个或两个留学生一组,然后指导老师为小组布置任务,共同探讨一个话题,如留学生提出自己学习汉语时遇到的问题,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这不是一个直接教授汉语的过程,但我们希望在这个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学生与外国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第二,高校可以加强同对外汉语培训机构的合作。通过这种合作,对外汉语培训机构可以增加一批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来为其机构服务,而对外汉语学生也可以获得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机会。
对外汉语专业在这三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的确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为了更好地发展对外汉语专业,我们必须切实解决对外汉语专业学科定位存在分歧、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把对外汉语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使对外汉语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学科,从而完善对外汉语这一领域的学科体系,使对外汉语获得更好的发展。
第三篇: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论文(本站推荐)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之近义词教学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政治与经济地位的提高,汉语在国际交往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语言。世界各国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汉语热”成为时下的一种潮流。
在此潮流的影响下,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也蓬勃发展。而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一个留学生的汉语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掌握的词汇量的多少,词汇掌握量的多少还对留学生的汉语表达是否合适、得体有很大的影响。并且词汇作为语言三要素之一,在综合课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所需要做的是让留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理解汉语中的词汇,从而更好地习得汉语,顺畅地用汉语进行交际。
而作为普遍存在于汉语词汇的一种现象——近义词,常常给学生带来理解和运用上的困难,始终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首先,不同语言的语义系统不完全一致,汉语中有的近义词在英语解释中是同义词。如:了解——知道、参观——访问等词语在学生印象中是相同的,所以使用时就会出现“妈妈不能知(理解)道我。/我们访问(参观)了这次画展”此类的错误。其次,含有共同语素的词很多,如:产生——发生、气候——天气、到达——达到等词语,因为词形比较相近,留学生往往出于直观记忆而将其混淆,造出“ 气候(天气)变凉了。/火车准时达到(到达)了”一类的错句来。
有人统计过近义词运用的错误率在留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达30%之多,留学生向老师请教解释的也大多是近义词,如:年—岁,参观—访问等。其实,在实际中的情况是,不管词本身是不是近义词,只要留学生分辨不清它们,他就会认为它们是近义词。如:接待—招待—对待;赶忙—连忙—赶快。这说明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的范围远远比我们认定的近义词的范围要大得多。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采取什么办法来帮助留学生进行近义词的学习呢?以下是我认为的几种可取的反方法:
一.同义词释词法:用一个同义词义项作为释义的手段。如:非常—很—十分,美丽—好看—漂亮,经常—常常等。这种方法在初级阶段是非常可行的,解释直截了当简洁通俗,便于留学生理解。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很难被揭示出来,同时在初级阶段学生掌握的词语并不多,很难找到有同意联系的词。由于上述不足,学生就会造出“我的作业还没结束呢”“我跟他并不很了解”等这样的错句。
但毕竟初级阶段学生掌握的词汇不多,用同义释词法还是最基本也是最好用好的方法。退一步说,即使出现了上面所提到的错句,也不会影响意思的表达和交际。并且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词汇量不断扩大,就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近义词的比较,从而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近义词的差别。
二.从一个词的意义方面入手对比一对近义词。(1)对比基本语义的重点有何不同。例如:淡去 ——淡忘
“淡去”是指逐渐的离去,“淡忘”是指冷淡下去以至于忘记。“淡去”强调客观性,“淡忘”强调的是主观性。
树立——竖立,前者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事物;后者指事物垂直立于地面,多用于具体的事物。(2)对比语义的轻重:有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词义的轻重不同
例如:在西藏高原的雪山中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啧啧(称奇—— 称道)的事。
“称道”是称述,称赞;“称奇”是称赞奇妙。“称奇”比“称道”语义重。这里用“称奇”。爱财如命——毛不拔,都是形容极其吝啬(非常舍不得花钱),但“爱财如命”偏重性格方面,语义重;“一毛不拔”偏重行为方面,语义轻。
(3)对比词义范围的大小。
例如生命——性命,“性命”只指人,而“生命”除人之外还指其他生命物体,语义更大一些。风气——风俗,“风气”指社会上或某个集体流行的爱好和习惯,范围较小;“风俗”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等的总和,范围较大。
(4)对比语意的具体与抽象
例如:河—河流,车—车辆,书—书籍,前者都是抽象的,后者是具体的。
(5)对比感情色彩的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附带的表现为感情上的某种倾向、情调不同。
例如:成果——结果——后果,“结果”较为中性,“成果”含褒义,有夸奖的意义,而“后果”则含贬义,有批评的意思在里面。
面目一新——面目全非,前者指崭新的面貌,形容彻底改变原来的模样,褒义词;后者指面貌完全改变,形容变动极大,甚至是向坏的方向变,贬义词。
(6)对比语体含义:有些近义词词义体现出的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从 “小明特别擅长画画”和“妈妈最拿手的菜就是麻婆豆腐了”这两个句子中不难看出“擅长”是书面语,”拿手“是口语。
惦记——思念,前者指(对人对事)心里老想着,老也放心不下,常用于口语;后者指对敬仰的人、离别的人或环境不能忘怀,多用于书面语。
(7)对比上下的差别,即年龄长幼、职位高低等。
例如:关怀(上对下)—关心(下对上)、吩咐(上对下)—告诉(下对上)、询问(上对下)—请教(下对上)
(8)对比一组词哪个表主动=哪个表被动:有些近义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与受事者不同
例:就此事件,我新华社(授权/受权)发表声明。
“授权”,是把权力委托给人或机构代为执行,“受权”是接受国家或上级委托有权力做某事。“受权”和“授权”的不同在于:前者是接受,后者是授给别人。因此这里我们应说“受权发表声明”。
(9)对比一组词哪个是表整体概念的,哪个是表个体概念的。
例如:他身上很有古典(风范/ 风尚)
“风范”是指(书面语)风度,气派,而“风尚”是指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这里说“他身上有”,是个体具备的,而不是“社会上”群体具备的,因此,我们这里应该说“古典风范”。
(10)对比一组词是从内部还是从外部进行描述。内部是指主观意识、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等;外部是指动作表情和一切客观的事物。
例如:慈祥(外部)——善良(内部)
悄悄(外部)——暗暗(内部)
三.从用法上对比近义词
(1)对比词形
偶尔—偶然。前者是形容词,但只能作状语,“我偶尔去一趟超市”“他经常吃米饭,偶尔也会吃面条”。“偶然”也是形容词,可以作定语、状语、补语。“这只是一件偶然的事件,不用担心”。(2)对比造句能力。
听说——据说,“据说”不能带主语,不能说你“我据说······”只能说“据说,昨天他们班来了一个新同学”。
(3)对比适用的句型。安静——宁静,“安静”可以用在祈使句中,在医院我们可以说“请保持安静”但不能说“请保持宁静”。
还是——或者,二者都是连词, 而“还是”用在疑问句中,”或者”则用于肯定句中。(4)对比使用的场合。
头儿——领导,“头儿”是在非常随便的口语中使用,如“这是我们头儿”,而“领导”一般用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开大会时领导要发言”。
(5)对比构词能力和构形能力。
一组近义词,一个可以继续构成一个新词,而另一个却不行。如:“重要”,可以说“重要性”,而“主要”却不能说“主要性”。
四.对比近义词的搭配对象。有些近义词基本义相同,但搭配有别,不能混用。讲清每组近义词可以和哪些词语搭配组合,让学生从中体会不同之处,这对提高留学生使用词语的正确性是很有帮助的。
例如:馈赠——捐赠
中国26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馈赠/ 捐赠)的历史终于结束了。
“馈赠”是赠送(礼品),“捐赠”是赠送物品给国家或集体。这里“中国26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是赠送物品给政府,因此我们应说“捐赠”。
交流——交换,前者多用于意义较抽象或所指范围较大的词,如“思想、经验、文化”等词;后者则用于意义较具体或范围较小的词语,如“礼物、意见”等词。
在启发学生搭配组句的过程中,我们还应适当地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从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来,以便使其能更好地把握区分一组近义词。
五.把一组近义词放在句子中比较,这样两者的意义及用法的差别就更显而易见了。
例如:“小明很有才能,一年内搞了好几个小发明创造”“叔叔在国外工作了十几年,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现在已经是一家大公司的CEO了”。
从以上两个句子中,不难看出“才能”侧重知识和能力,“才干”侧重于办事和处理事务的能力。六.利用每一个词相应的反义词进行对比辨析。
当一个词难以解释清楚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学过的它的反义词来进行辨析。反义词从反面限制原词的语义范围,便于留学生理解。
例如:复杂——丰富
“复杂”的反义词是“简单”,而“丰富”的反义词是“单调”。
总之,近义词的教学贯穿于词汇教学的始终,我们应该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近义词的辨析,把握重在求同存异这一原则,使用不同的情景、多变的例句来辨析,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更多的词汇,以达到方便交际的目的。
第四篇:对外汉语论文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
尽管泰国已经普及汉语多年,但由于对外汉语是一个新兴的专业,“汉语热”也是近几年才兴起的,关注对外汉语教学(尤其是泰国汉语教学)这一领域的学者多为中国本土的专业学者,国外的研究学者很少,并且都只研究了某些方面的问题,比如:教师的问题,教材的问题,或者泰国汉语教育的现状。泰国纳瑞宣大学汉语系助理教授陈记运在《泰国汉语教学现状》中就曾提出:“近年来由于中泰两国各种交流日益频繁,在泰国的外语学习中,汉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汉语的学习者日渐增多”、教材形式陈旧,内容有待充实”、“汉语教师待遇偏低,师资匮乏”等问题。2.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汉语在世界各国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其中泰国的汉语教学发展状况尤为喜人,方雪在《泰国汉语教学与汉语推广研究》中就指出:“泰国的汉语教学与汉语推广以其迅猛的发展、丰硕的成果已成为各国汉语教学与推广工作的优秀代表。“但随着泰国汉语教学的发展越来越快,其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教材问题、教师问题、教育制度问题、学生自身的问题等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刘琴在《对泰国汉语老师过度使用母语的分析研究》中指出:”调查结果显示,80%的学生反映教他们汉语的泰国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大部分时间使用泰语教学,翻译汉语词汇,或者泰语与汉语同用“,孙晶在《关于泰国学生汉语教学的思考》中指出:“汉语听说技能应用资源薄弱,听说实践场地匮乏,汉语听说技能缺乏实践环境”,周蕾在《泰国高校初级汉语精读课教材对比研究——以<汉语教程>和<基础汉语>为例》中指出:“在现有教材中,可供泰国人选用的汉语教材在质量上还不能满足泰国汉语教育的实际需要,具有针对性的教材并不多见”,林浩业在《浅谈泰国汉语教学现状及其对汉语教师的要求》中指出:“如果以一位教师负责200学生来计算的话,仅中学华文教师的缺口就会是数以万计”。3.对上述状况的评述 随着汉语热的兴起,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也越来越快,特别是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上述作者对泰国汉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了许多具有新意并且比较深刻的剖析和解释,提供了很多方法与经验。本文试图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作进一步更有针对性的研究。
二、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1.在前面的研究中,提出了许多泰国汉语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但并没有综合这些问题进行分析,都是专攻一点;而且对于影响泰国汉语教学的一些因素,诸如学生自身的因素等,并未做深入、详细的分析。本文将尽可能全面地总结影响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因素并提出一些对策。
2.本文将从影响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各种因素,对策等方面进行逐一分析,从而使教育更好的服务于人,使泰国汉语教育获得更长足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
1.泰国汉语教学现状。
2.影响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各种因素。3.应对这些问题的对策。
四、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或思路与方法)
采用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文献法。
在论证的过程中:1.通过切身体会,了解了一些泰国汉语教学的问题。2.使用文献法,通过查阅并分析文献获取相关的资料,论证出该命题。
六、主要特色及创新点
关于泰国汉语教学问题的研究很多,但大多都是针对一些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语音、语法等问题,但就影响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有力因素与不利因素的问题谈得比较少,本文将联系实际综合影响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各种因素并提出对策,以便于对泰汉语教学能更好地进行。
一、泰国汉语教育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世界各国都掀起了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泰国也是如此。1992年,泰国放松了对汉语教育的限制,允许各民办学校开设汉语教育补习班,同时也允许一些学校将中文开设为外语选修课,并批准了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以汉语学习为主的大学,从那以后,泰国的汉语学习热潮一发不可收拾,学习汉语的学生、教汉语的学校和机构越来越多。
[1]“据泰国教育部统计,2003年泰国全国有中文学校113所,绝大部分是小学。”与此同时,还有许多商业学校、语言中心,一级中国大学在泰国开设的分校等汉语教育机构,并且每个学校、机构的学生数量每年都有很大幅度的增长。八年前的情况就已经如此喜人,现在的形势就更加不言而喻了。正如笔者实习学校的老师所说:“以前政府禁止学汉语,但现在不同了,中国越来越强大,很多人都想到中国学习、旅游,所以学中文的人越来越多了。”如今,泰国的汉语教学推广工作已经凭借其丰硕的成果成为了各国汉语教学工作的代表。
在泰国汉语教育形势发展良好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尤为突出的是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听、说能力特别差。这是因为在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负面因素,比如:教材问题、师资问题、泰国教育制度、泰国家长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学习态度等等。这些因素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效率,本文将总结和分析影响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并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二、影响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因素
(一)有利因素
1、全国掀起“汉语热”,具有良好的大环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泰国銮披汶证权曾经发起过排华运动,从1938年到1940年下令关闭了242所华校,另有51所华校自动关闭[2],令泰国的汉语教学工作元气大伤。直到80年代后,泰国的汉语学习风潮才有所复苏,并在90年代产生“汉语热”的现象。2010年3月,泰国教育部基础委代表吴萨妮女士说:“目前,基础委已经有600多所学校开设汉语课程,20多万学生学习汉语。”近几年来,开设中文课程的学校越来越多,学习汉语已成为泰国全国外语学习的主流趋势。在此大环境的带动下,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如此一来,汉语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方便,更加有利于人们学习汉语。
2、中国每年都有大量汉语教师、志愿者赴泰教学。
据悉,自2004年启动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以来,中国汉办已经向70多个国家的大、中、小学、幼儿园以及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累计派出志愿者8000余人,平均每年有大约600人赴泰进行汉语教学工作。(http://paper.people.com.cn/jhsb/html/2007-03/27/content_12649988.htm)另外还有许多以非汉语志愿者教师身份在泰国进行汉语教学的中国教师。如此多的中国教师在泰国进行汉语教学,极大地充实了泰国的汉语教学师资力量,为泰国学生能学好汉语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有力的保障。
3、网络普及率高,有力于从互联网获取汉语知识。
随着世界各国“汉语热”的兴起,网络上也开始刮起了一股“汉语风”,各种各样的有关汉语学习的网站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互联网上,除了面对中国学生的汉语网站之外,这些网站几乎都可以用英文浏览和学习,比如:chinesepod、chineselearnonline、汉语网等等,并且这些网站都对汉语学习进行了详细的讲授,不论是刚入门的汉语学习者还是初学者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运用这些网站的资源来学习中文。
据调查,2010年泰国网络普及率为26.3%,(http://games.sina.com.cn/w/n/2010-10-25/1004446089.shtml)在东南亚几国中已算是很高的普及率了。在泰国,几乎每个学生家里都有电脑,每天放学回家上网是他们必做的事情,而且大部分学生都爱用手机浏览网页。高网络普及率加上丰富的网络资源,十分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之外自学汉语。笔者所教的大部分具有初级汉语水平的学生都会利用一些中文学习网站自学汉语,少数还会下载中文输入法用中文进行网络交流。
4、泰国有许多华裔、华人。
据估计,在泰国6000多万人口中,华裔占了约三分之一,也就是2000多万,足可见泰国华裔之多[3](http://)。另外,每年赴泰国的华人游客也是数量庞大,有资料显示,2010年,赴泰华人游客数量约为100万。(http://)很多人因为没有语言环境而学不好外语,但是在泰国这5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了这么多的中国人,讲中国话的人几乎随处可见,可以说是为泰国学生构建了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相当有利于泰国学生学习汉语:有些学生常常利用假期和周末到一些旅游景点或者中国人聚集的地方去打工、卖东西,并借机和过往的中国人说话,通过这种方式来练习汉语口语。
5、泰国学校提倡快乐学习,学习压力小、任务轻。
凡是在泰国教过中文的人都知道泰国学校提倡快乐学习,倡导边学边玩,课堂气氛十分轻松也十分活跃。教师在教学时往往穿插一些小游戏,或让学生分组就所学知识进行对话练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学生的课外任务都很轻,有足够的时间来复习所学知识并预习新的内容。
6、学生性格活泼,勇于动手,勇于开口。
大部分泰国学生的性格都很活泼开朗,上课时学生们都会很积极地回答老师的问题,遇到不懂的字词也常常踊跃提问,一节课上下来,不会出现冷场的现象,对于所学的知识,学生们也领会得很快。有学者就曾提出:“性格也是影响第二语言教学的情感因素之一。实验表明,性格外向的人对自己持积极肯定的态度,[4]自信心强,课堂表现活跃,善于交际,利于提高口语水平。”
(二)不利因素
1、社会因素(1)、主张快乐学习,造成课堂纪律松散,学生单位时间内获取的知识量很少。尽管快乐学习能让学生很容易就记住所学内容,但课堂气氛过于活跃会导致课堂纪律很松散,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对教学工作也有一定影响。泰国中小学的作息制度是每天八点开始上课,中午没有午休,一般下午四点左右就放学了。上课迟到是学生家常便饭,往往要等到上课时间过了半小时左右,学生才能到齐。开始上课以后,有的学生因为天气热又没有午休而开始犯困,有的学生围在一起聊天,有的学生则在听音乐或是做其它的事,有时候还没到放学时间就有学生早退了。大部分泰国老师对这些情况都视而不见,但许多中国老师一遇到这些情况,教学热情就减少了许多。课堂上不但要花费大量时间来维持纪律,还要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一节课上下来,老师们都焦头烂额了。长此以往,不仅教师的教学任务无法按时按量完成,学生所学知识的质和量也很难保证。(2)、重理轻文,对期中、期末各种考核均不严格
虽说目前许多泰国中学都将中文单独设为一个专业,但泰国老师和学生都重理轻文,大部分学生都选择化学、物理之类的理科专业,剩下的学生则大多首选英语。正如部分泰国老师说的那样,只有真正喜欢这门语言的学生和其它专业均学不好的学生才会选择中文或是日语,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学中文是没有前途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文班的生源质量。
同时,泰国中小学对各种考核都不是很严格。泰国中小学的考试实行20分制,每题1分,共20题。期中、期末考试均是如此。考试内容80%以上都是课本里讲过的内容。并且差不多在考试2周之前,教师还需要给学生划定一个考试范围,并将此范围内的知识重新讲解一遍。这样一来,许多学生平时都不认真学习,考试之前也不用担心,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考试。即使偶有不过的,也只需再做一遍考过的试卷,或是完成老师布置的诸如抄生词或抄课文之类的任务即可算通过考试。(3)、父母的教育观:孩子应该无压力、快乐成长
部分泰国学生的家长都认为:教学生学知识是学校的事,学校不仅要交给学生知识,还要照顾好学生,不能让他们受委屈,也不能给他们布置太多的任务,应该让他们快乐地成长。笔者刚到泰国实习的时候,给学生布置的第一次作业是抄生词:20个生词每个抄5遍。许多学生都觉得太多了,一天的时间根本做不完。实习指导老师知道后,我被告知:作业却是太多了,应该减少一点,否则学生家长看见他们的孩子要做那么久的作业,会到学校投诉的。当时觉得不可思议,但没多久有位日语老师就因为给学生留太多作业被学生家长投诉了。后来才了解到:泰国人都很宠溺他们的孩子,不希望子女受一点儿苦;如果子女在学校成绩不好,也不会强迫他们,以后找不到工作,父母就会养他们一辈子。这在中国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在泰国趋势司空见惯的。
教育是学校与学生家长双方的事,需要两者协同合作才能达成良好的效果,如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同步进行,就会抵消教育的效果。“家长要和学校教育紧密配合,在思想上要想通,培养孩子全面发展,于国家、与学校、于家长和
[5]学生都是有益的,因此,形成教育合力是顺乎情理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家长是不配合学校的教育的,这种做法很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学习与成长,更不能成为促进学生学习汉语的动力。(4)、教学资源、教学设施不足
1、图书馆没有足够的中文图书
许多泰国学校都有自己的图书馆,有着大量的各种藏书,但美中不足的是中文图书太少,甚至没有中文书籍。笔者实习所在学校就有一个很大的图书馆,但用了两个周都没找到一本中文书,许多其它学校也没有。这就不利于学生们补充课外的中文知识、拓展知识面。
2、各学校用的汉语教材难易程度不一,针对性不强。
近几年来,随着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汉语教材也涌现出来,尤其是在泰国这个普遍学习汉语的国家。目前,在泰国比较常用的有《泰国人学汉语》、《汉语教程》、《快乐汉语》、《开开汉语》等一些比较不错的教材,还有一些泰国人自己编写的教材。但是多种多样的教材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1)大部分学校用的教材是用泰语注释的,也有一些是用英语来注释。众所周知,大多数泰国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不高,对于他们来说,用英语注释的汉语教材对他们的理解造成了一定障碍;而且,不论是泰语还是英语,大多数都无法完全表达汉语的意思。(2)各种教材的难度不一,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开开汉语》、《快乐汉语》的词汇、语法都比较简单,很适合年龄较低的汉语初学者使用。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教材是杨寄洲老师编著的《汉语教程》,高一的学生用第一册,学习进度比较快;高二的学生用第二册,学习进度相对慢了许多,主要是语法太难,即使介入大量的泰语进行含义、解释,学生也还是不能完全领会,更无法掌握和运用。个人认为,该套教材的第一册比较简单实用,从第二册开始则渐渐偏难,主要表现在语法方面;从第三册开始,则没有了泰语的注释,课文和对话也没有了拼音。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导致基础不是很好,所以原本很不错的一套教材,用在他们身上就显得有些难。
第五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法论文-语言...
对外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法论文-语言的对比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应用
一、对比语言学在中国
“对比语言学”这一名称是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BenjaminLeeWhorf)在1941年提出来的,其本意是要与19世纪以来欧洲的“比较语言学”相区别,通过不同语系、相距遥远的语言之间的对比,来更好地“研究不同语言在语法、逻辑和对经验的一般分析上的重大区别”。但沃尔夫的论述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直至1957年拉多(RobertLado)的《跨文化语言学》(LinguisticsAcrossCultures)出版,对比语言学才真正的成为一门学科。在该书中,拉多与沃尔夫的主张不尽相同,拉多的主张完全是为了第二语言教学,因为他相信通过对母语和目的语的比较可以预测学生在学习外语时的困难及偏误。可是,后来证明这一想法并不成功,因而60年代后期就冷落了下去。直到80年年代才逐渐兴起。
中国的对比研究肇始于《马氏文通》,该书所建立的汉语语法体系是一种“单向”比较的产物。所谓的“单向”是以一方语言为出发点来描写另一方,并使用建立在前者基础上的那些范畴。《马氏文通》的成书是建立在普通语言观的基础之上,对比拉丁语法所建立起来的汉语语法体系。
作为一个学科引起汉语界注意是在1977年吕叔湘作了《通过对比研究语法》的著名演讲,其背景是正在起步并发展越来越快的对外汉语教学。在该文中,他提出用比较的方法来确定一个事物的特点。比较是科学研究的根本方法,也是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只有通过比较,被研究对象的共性与特性才能显示出来。“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示出来。”“语言也是这样,要认识汉语的特点,就要跟非汉语比较;要认识现代汉语的特点,就要跟古代汉语比较;要认识普通话的特点,就要跟方言比较。”这又在理论上阐述了对比研究的原理、方法以及比较的对象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实例比较,为汉外语法对比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范例,具有指导性意义。但是由于理论上的不成熟,使得成效并不显著,该理论是研究随即受到人们冷落。
直到80年代杨自俭、李瑞华主编的《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的出版,对比研究才重新兴起。吕叔湘为此书题词:“指明事物的异同所在不难,追究它们何以有此异同就不那么容易了。而这恰恰是对比研究的最终目的。”赵元任也曾指出:“所谓语言学理论,实际上就是语言的比较,就是世界各民族语言综合比较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这两段话成了中国学者此后从事对比研究的根本指导方针,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对比语言学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应用
(一)汉外语音的对比研究
作为语音系统的比较,如汉英音系,除了音位数目不等,更重要的是汉语的声调具有区别意义作用,英语则无。英语辅音有清浊,汉语则无。总之,对于两种语言音系的系统比较有许多工作要做。在外语教学中用对比分析,能将两种语言的殊异点显示出来,易于学生掌握目的语的特征。
1、音位(元音和辅音)的发音特质。首先从整体上分析和认识汉语音位体系区别于学生母语音位体系的特征,找出汉语有而母语无的音位,如汉语的舌尖后音和舌面前音都是英、日语中所没有的。在教学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学生易发生的差错是,用母语中相似或相近的音位来代替汉语音位。教学中应及时准确地指出音位的区别特征所在,讲清楚错在哪里,为什么,怎样改。其次是,比较相关音位之间的区别性特征,如汉语塞音和塞擦音没有清与浊的对立,但每组都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英语塞音和塞擦音有清与浊的对立但没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英语可以把塞(擦)音发成送气也可以发成不送气音,它们在英语中是同音位的不同条件变体,亦即送气不送气是非区别性特征,不影响意义。而在汉语中送气不送气是区别性特征,不可以混淆,否则将形响区分意义、影响交际。同一音位的不同音位变体往往是导致学生学习另一种语言发音不准确的又一原因,因为他受到了母语音位系统的形响而忽略或难以认识到目的语言相应音位的不同音值。日本学生
常把汉语元音u发成日语う行元音,这种错误很普通也很顽固,如果从音位对比入手,讲清楚不同音位的区别特征,即发音方法上圆唇、展唇的区别,这样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2、声调系统。汉语有“平、上、去、入”四声以及平仄(“仄”包括上、去、入)交替组合的规律,如“相间相重气”、“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等汉语典型的音律,英语里是没有的。这在学生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就应该跟学生强调,并在教学中不断的纠正其声调发音的错误。
3、重音和音调法。英语有词的重音和句的重音,汉语只有句的重音。在音调法中,汉英也完全不同。英语有升调、降调、升降调规则,汉语没有“升降调”,升降的规则也不同于英语。这是在篇章教学中值得强调的问题。
(二)汉外词汇的对比研究
作为最小的语法单位的词,它具有表意功能。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及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中各自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所以两种语言中的词汇系统有着许多不尽相同,每一个词反映着不同语言使用民族不同的价值观、文化特征,其所指、能指存在着诸多的差异。除了在意义上,词语的用法搭配关系、感情和语体色彩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这就是我们要进行汉外词汇比较的基本原因。
胡明扬先生在谈到外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时指出,过去只重视语音和语法教学,而忽视语汇教学。语汇教学中又常常采取一对一的翻译方法,这样也“就在学生中养成外语和母语的语汇之间一种一对一的印象,而一旦学生养成这种错误印象,对外语教学十分不利。事实上,任何两种语言的语汇,除了一些单义的科技术语和专有名词以外,根本不存在一对一的关系。总有所不同,特别是一些常用词,在语义范围和用法上往往很不相同”。这种情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存在,需要我们通过两种语言的词语对比让学生更好、更正确地掌握汉语词汇,这是十分必要的。
通观近年来我国汉外词汇研究成果,有汉英名词、动词、连词以及成语、俗语的比较。这次比较研究,有系统的比较,如颜色词、委婉语和禁忌语比较;也有逐词比较,也有从构词法上加以比较。此外,这些对比的研究也注意到了从语义、语用方面去研究,不仅仅加深了汉外词汇比较研究的层次,更因其关注到词汇的语用意义这为对外汉语教学中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参考价值。
(三)汉外语法的对比研究
汉外语法对比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比语音和词汇的对比研究要广要深。这可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论文数量比较多,既有语序和句子成分的对比分析,如主谓宾定状补等。又有句式的对比研究,如疑问句、是字句、被动句、比较句等等。比较所涉及的语种也是最多的;二是特别注意两种语言事实的收集和整理,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有一定的句法结构关系,按照不同的结构关系可以将句子切分为具有不同功能的成分。我们以汉英比较为例,汉英双语句法成分分类虽然大体相同,但是不同成分之间差异很大。比如主语,汉英两种语言的主语在句子中的地位的不一样的。英语主语对全句具有“全面密切的关系”,因而与谓语动词形成了以SV提挈全句主轴。而汉语主语并非如此。汉语主语与谓语动词呈现出一种松散的结构关系。我们不难发现,英语主语的人称与“数”和动词形式有严格的“一致”关系,但是汉语主语概念的涵盖比较宽、功能也比较弱,在一句话中有时候可以没有主语,更不必有“形式主语”的存在。总之,汉语主语与谓语动词不能够对全句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提挈形式结构关系。
而在语序方面,我们可以看看一下的例子:
例1你在看什么?Whatareyoureading?英语里边疑问句和非疑问句的语序不同(相同只是偶然),汉语里两者语序相同。
例2他一句话也没说。Hedidn'tsayanything.或者Hesaidnothing.汉语的否定句里边常常把宾语放在动词前头,英语里没有这种习惯。
例3这个电影我看过。Ihaveseenthispicture.汉语里边动词的受动者如果带上“这个”、“那个”的,一般放在动词前头,英语不这样。汉语里如果把这个名词放在动词后头,就好像话没说完,还得说下去:“我看过这个电影,是个惊险片。”
当然,汉外语法的对比研究所涉及的方面岂是何等的简单?本文所提及的只是浅层次的问题。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们能对学生母语及目的语的语法问题有更深的了解,那么就能更好的预测到学生在学习目的语时会犯下的错误,也能更好的进行具有很强针对性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的热情。
三、语言的对比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
对外汉语教学一直以来都忽视语言对比研究的地位,其原因有二:其一,由语言的对比研究所预测的难点或错误不一定准确,有时候甚至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发现学习者出现预测的错误;其二,未能预测到的,却在学习者的学习中出现了。语言的对比研究并没有能在理论上做出很好的解释,这就为学术界所诟病。但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从对比开始的。语言的对比研究虽然不能准确预测操不同母语的学习者的困难,但对习得偏误分析却是不可或缺的,而后者是预测学生习得难点的前提性工作。
因此我们认为,开展汉外对比研究,有利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教师而言,根据对外汉语教学其自身的特殊优势及特点,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开展汉外对比研究,可以挖掘本学科的研究材料,运用于教学。吕叔湘说:"把汉语作为外语来教,跟把英语或日语作为外语来教,遇到的间题不会相同;把汉语教给英国人,或者阿拉伯人,或者日本人,或者巴基斯坦人,遇到的问题不会相同;在国外教外国人学习汉语跟国内教外国学生汉语,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实也正如吕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不尽相同的,从语言学角度来看是由于母语和汉语两种结构、语用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所造成的负迁移的结果。我们要确定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及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就必须进行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这就要求汉语教师把握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的特点,掌握最常用的句型,而且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母语及其思维方式,能在对汉语和各种外语的对比研究中,分析出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特点来。在一定意义上说,如果教师有了一定的对比语言学知识和修养,把握汉、外语言的相同点、相似点以及不同点,就能预言、解释、改正并消除由于学生因母语干扰而出现的差错,就能及时准确地判明其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有效地加以解决,这样就掌握了教学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丁金国.对比语言学及其应用[J].河北大学学报,1981,(2).[2]赵永新.汉外对比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4,(2).[3]潘文国.对比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1).[4]丁金国.对比语言学及其应用[J].河北大学学报,1981,(2).[5]潘文国.二十多年来的对比语言学[J].中国外语,2006,(1).[6]刘宓庆.汉英对比研究的理论问题[J].外国语,1991,(4).[7]潘文国.汉英对比研究一百年[J].世界汉语教学,2002,(1).[8]吕叔湘.通过对比研究语法[J].语言教学与研究,1977,(2).[9]胡明扬.外语教学的几个理论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4).[10]吕叔湘.汉语集稿[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11]吕叔湘.通过对比研究语法[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