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期末论文

时间:2019-05-13 01:0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外汉语期末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外汉语期末论文》。

第一篇:对外汉语期末论文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期末论文

完 成 人 姓 名 史春惠 题 目 浅谈语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专 业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班 级 2011级3班

学 号 201110367 完 成 日 期 2012年6月

浅谈语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应以词汇教学为中心。在传统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常常把汉语教学简单地看成词汇加语法,过分重视词语解释、句子分析、语段大意和篇章串讲,却忽视了语境因素在词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在大部分对外汉语教材中,课文的前或后一般都列有生词表,教师通常是先教生词,对生词进行音、形义的教学,然后再进行课文内容的讲解教学。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并不科学。对于外国学生来说,在没有任何语境的情况下,如果一下子要他们掌握那么多孤零零的词语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学生们比较喜欢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学习生词,也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词汇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下文中我将从语境教学的含义,作用及应用着手,通过一些自己收集整理的具体课堂事例来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语境教学;教学应用

一、引言

任何语言都离不开语境,语境在确定词义,消除歧义,体现词的用法,区别同义词方面有主要的功能,因此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词汇的应用能力,必须把词汇教学和一定的语境结合起来。本文旨在通过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学习,对语境教学在对外汉语实际教学的重要作用和基本运用方式根据自身理解和手头资料作出一个大致总结和归纳,便于自己今后在此方面的教学实践。本篇论文以中级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为例,试图探讨如何在结合具体语境的情况下进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本着实践出真知的研究原则,本文以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充分揭示语境运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二、语境的概念

从字面上说,语境是语言使用的环境,是交际过程中参与者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及理解接收信息时所依赖的各种因素。在会话中,语言活动的参与者对语言使用及话语意义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言使用的具体环境。

综合国内外众多语言学家对语境的论述,大部分的语言学家把语境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狭义语境指语言本身的环境,指语言结构中的上下文;广义语境指使用语言时起制约作用的各种因素,包括言语交际活动中的主、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如使用语言者的身份、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客观因素如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也包括语言的社会环境,如时代、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特点。为了研究方便,本文采用语境的广义概念,并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把语境概括分为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以及民族文化语境三大类。

上下文语境是针对语言内部说的,指语言运用中由语言本身因素形成的语言环境,它能使语言的结构或意义表现得更加清楚、具体、明了。笼统地说,词、短语、句子等在语流中出现时,它前面或后面出现的其他语言单位都是该单位的上下文语境。

情景语境指的是与语篇传递交际意义有关的时间、地点、谈话内容、谈话双方的关系等因素。英国语言学家莱昂斯把情景语境解释为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对言语活动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包括参与者双方、场合(时间、地点)、说话的正式程度、交际媒介、话题或语域。文化语境,指与言语交际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它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文化习俗,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是一个社会群众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对属于该集体的成员具有规范性和约束办。二是社会规范,指一个社会对言语交际活动作出的各种规定和限制。

三、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和研究者发现,词汇量匮乏,词义掌握不准确等问题使得学生无法正确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为了提高词汇教学水平,许多教师和研究者都在不断探求既符合汉语词汇特点,又遵循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

综观十几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看到,现阶段词汇教学主要采用一下几种教学方法:网络化教学法、利用配价理论进行词汇教学、语素教学法、“输入—输出”模式教学法。在各种教学法当中,语境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可见一斑。由此可知,研究者已经认识到把语境理论引入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必要性。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既可以确定它的具体含义,又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它的用法。这种学习词汇的方法,不但便于学习者记忆词汇,而且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然而,现阶段关于把语境理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多数研究者偏重于理论的研究,有些研究虽然把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但大多是采用单一语境来分析词语意义,这样便割裂了各种语境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不利于词语的理解和使用。

四、语境教学法的功能和重要作用

根据诸多语言学家对语境功能的叙述,本文把语境的功能概括为两种:解释功能和制约功能。语言不可能离开语境而存在,失去了语境的背景和衬托,语言便没有意义可言。我们常说,通过语境可言消除歧义,使模糊的意义变得具体、明了,这便是语境的解释功能。制约功能主要是指在上下文中,各个语言单位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一切语言的应用和言语的交际总是限定在一定的语境范围之内,因此,语境对语言的语义、词语、结构形式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语境教学法,一方面能使学生生动形象地想象其主要运用的语境,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实现寓教于乐的理想,将课堂教学与实际场景紧密联系,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能避免教授“哑巴汉语”的窘境。所以,语境教学法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除了以上提到的泛指作用,语境教学法还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确定相关词义,并且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消除相关歧义

五、语境教学的课堂运用

了解了语境教学法的基本含义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语境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实际运用才是本文想要着重强调的内容,下文将语境教学分成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以及文化语境三个部分,通过自己的了解,分别对各部分作出一些教学运用建议。

(一)上下文语境

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对于相对难度较为大的词语和句型的教学来说,建议可以使用短语搭配法和功能释义法来进行详细生动地解释: 1.短语搭配法:这种方法在字词教学中运用较为广泛,能让学生通过各种搭配了解一个词的不同意义或者能进行准确的同义词近义词辨析。(1)不同意义的辨析

现汉中“打”的二十几个义项,例如: 打今天起:从今天开始

又如打酱油,打水,打开,打电话等(2)同义近义词辨析

保存:照片、资料、收据、证据 保持:联系、通畅、关系、健康

从各种词组中归纳出两个词组义项上的差别,即看得见和看不见,也就是说一个所表示的客体是具体的,另一个的客体是抽象的。2.功能释义法:这种方法在句型教学中较为常见,对口语词语和结构的教学最为有效。如:

“大„„的”强调某个时间不适合做某事。例一:“大过节的,别说这些了。” 例二:“大周末的,起那么早干什么?”

(二)情景语境

在教学实践中,以随机的课堂互动问答以及情景模拟为佳,通过一步步教学的精心设计,使学生更为深刻了解真正词义。如: 女:现在为什么不打电话给他呢?

男:你忘了,我的手机前几天刚丢。女:对,我把这茬儿给忘了。

如果教师就词讲词,显然过于死板,学生也难以接受。“茬儿”是北方的方言词,甚至在南方也不怎么常用,由于没有社会环境理解它的意思,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利用上下文的语境对“茬儿”进行解释。如问:“女士把什么事忘了?”学生可能回答:“手机丢了”。“手机丢了”这件事就是“茬儿”在这一言语情境中的具体意思。这样的导入学生既理解了词的意思,又完成了对对话内容的理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文化语境

在日常教学中,对于文化语境所造成的问题十分突出,但一门语言的习得过程也正是对一种文化的接收过程,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有义务在教学中重点强调在文化中理解有差异的字词加以具体语境下解释,使外国留学生逐渐接受中国传统文化。

例如在称呼语的习得方面,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英美学生倾向于对老师直呼其名。如果他们使用英语,而且是在英语的语境中,这样做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而在汉语的语境中,他们用汉语叫老师的名字,则会被视为不礼貌。同时,日本学生则倾向于始终用“老师”来称呼老师,而不习惯用“你”或“您”。这是因为在日语的语境中,师生之间的身份差距相对比较大,学生只能用相当于“老师”的用语来称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上类似的对比来对学生说明不同文化下的语用差别,使其对中文运用印象加深。

综上所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境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十分恰当地运用语境教学法将使教学较为生动活泼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六、结语

根据本学期老师教授的理论,还有课后自己查看的资料,本篇论文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研究原则,从教学理论出发,结合课堂教学的实践,探讨了语境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表明,将语境理论应用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去,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理解和记忆词汇的能力以及提高课堂词汇教学的效率,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通过观看教学课堂实录观察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实际表现,给了我许多启示,可概括为以下两点:第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要打破传统的“先教生词,后讲课文”的教学模式,而要从课文现有的上下文语境出发,结合课文讲解生词的含义,然后给出一些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第二,教师在发挥课堂主导作用的同时,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引导他们在不同的语境下运用所学生词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及时纠正所犯的语用错误。

参考文献:

[1]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108-114.[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532.[3]李国南.辞格与词汇[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4]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6.[5]李宝贵.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语本体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第二篇:对外汉语论文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

尽管泰国已经普及汉语多年,但由于对外汉语是一个新兴的专业,“汉语热”也是近几年才兴起的,关注对外汉语教学(尤其是泰国汉语教学)这一领域的学者多为中国本土的专业学者,国外的研究学者很少,并且都只研究了某些方面的问题,比如:教师的问题,教材的问题,或者泰国汉语教育的现状。泰国纳瑞宣大学汉语系助理教授陈记运在《泰国汉语教学现状》中就曾提出:“近年来由于中泰两国各种交流日益频繁,在泰国的外语学习中,汉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汉语的学习者日渐增多”、教材形式陈旧,内容有待充实”、“汉语教师待遇偏低,师资匮乏”等问题。2.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汉语在世界各国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其中泰国的汉语教学发展状况尤为喜人,方雪在《泰国汉语教学与汉语推广研究》中就指出:“泰国的汉语教学与汉语推广以其迅猛的发展、丰硕的成果已成为各国汉语教学与推广工作的优秀代表。“但随着泰国汉语教学的发展越来越快,其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教材问题、教师问题、教育制度问题、学生自身的问题等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刘琴在《对泰国汉语老师过度使用母语的分析研究》中指出:”调查结果显示,80%的学生反映教他们汉语的泰国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大部分时间使用泰语教学,翻译汉语词汇,或者泰语与汉语同用“,孙晶在《关于泰国学生汉语教学的思考》中指出:“汉语听说技能应用资源薄弱,听说实践场地匮乏,汉语听说技能缺乏实践环境”,周蕾在《泰国高校初级汉语精读课教材对比研究——以<汉语教程>和<基础汉语>为例》中指出:“在现有教材中,可供泰国人选用的汉语教材在质量上还不能满足泰国汉语教育的实际需要,具有针对性的教材并不多见”,林浩业在《浅谈泰国汉语教学现状及其对汉语教师的要求》中指出:“如果以一位教师负责200学生来计算的话,仅中学华文教师的缺口就会是数以万计”。3.对上述状况的评述 随着汉语热的兴起,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也越来越快,特别是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上述作者对泰国汉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了许多具有新意并且比较深刻的剖析和解释,提供了很多方法与经验。本文试图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作进一步更有针对性的研究。

二、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1.在前面的研究中,提出了许多泰国汉语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但并没有综合这些问题进行分析,都是专攻一点;而且对于影响泰国汉语教学的一些因素,诸如学生自身的因素等,并未做深入、详细的分析。本文将尽可能全面地总结影响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因素并提出一些对策。

2.本文将从影响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各种因素,对策等方面进行逐一分析,从而使教育更好的服务于人,使泰国汉语教育获得更长足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

1.泰国汉语教学现状。

2.影响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各种因素。3.应对这些问题的对策。

四、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或思路与方法)

采用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文献法。

在论证的过程中:1.通过切身体会,了解了一些泰国汉语教学的问题。2.使用文献法,通过查阅并分析文献获取相关的资料,论证出该命题。

六、主要特色及创新点

关于泰国汉语教学问题的研究很多,但大多都是针对一些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语音、语法等问题,但就影响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有力因素与不利因素的问题谈得比较少,本文将联系实际综合影响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各种因素并提出对策,以便于对泰汉语教学能更好地进行。

一、泰国汉语教育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世界各国都掀起了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泰国也是如此。1992年,泰国放松了对汉语教育的限制,允许各民办学校开设汉语教育补习班,同时也允许一些学校将中文开设为外语选修课,并批准了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以汉语学习为主的大学,从那以后,泰国的汉语学习热潮一发不可收拾,学习汉语的学生、教汉语的学校和机构越来越多。

[1]“据泰国教育部统计,2003年泰国全国有中文学校113所,绝大部分是小学。”与此同时,还有许多商业学校、语言中心,一级中国大学在泰国开设的分校等汉语教育机构,并且每个学校、机构的学生数量每年都有很大幅度的增长。八年前的情况就已经如此喜人,现在的形势就更加不言而喻了。正如笔者实习学校的老师所说:“以前政府禁止学汉语,但现在不同了,中国越来越强大,很多人都想到中国学习、旅游,所以学中文的人越来越多了。”如今,泰国的汉语教学推广工作已经凭借其丰硕的成果成为了各国汉语教学工作的代表。

在泰国汉语教育形势发展良好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尤为突出的是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听、说能力特别差。这是因为在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负面因素,比如:教材问题、师资问题、泰国教育制度、泰国家长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学习态度等等。这些因素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效率,本文将总结和分析影响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并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二、影响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因素

(一)有利因素

1、全国掀起“汉语热”,具有良好的大环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泰国銮披汶证权曾经发起过排华运动,从1938年到1940年下令关闭了242所华校,另有51所华校自动关闭[2],令泰国的汉语教学工作元气大伤。直到80年代后,泰国的汉语学习风潮才有所复苏,并在90年代产生“汉语热”的现象。2010年3月,泰国教育部基础委代表吴萨妮女士说:“目前,基础委已经有600多所学校开设汉语课程,20多万学生学习汉语。”近几年来,开设中文课程的学校越来越多,学习汉语已成为泰国全国外语学习的主流趋势。在此大环境的带动下,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如此一来,汉语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方便,更加有利于人们学习汉语。

2、中国每年都有大量汉语教师、志愿者赴泰教学。

据悉,自2004年启动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以来,中国汉办已经向70多个国家的大、中、小学、幼儿园以及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累计派出志愿者8000余人,平均每年有大约600人赴泰进行汉语教学工作。(http://paper.people.com.cn/jhsb/html/2007-03/27/content_12649988.htm)另外还有许多以非汉语志愿者教师身份在泰国进行汉语教学的中国教师。如此多的中国教师在泰国进行汉语教学,极大地充实了泰国的汉语教学师资力量,为泰国学生能学好汉语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有力的保障。

3、网络普及率高,有力于从互联网获取汉语知识。

随着世界各国“汉语热”的兴起,网络上也开始刮起了一股“汉语风”,各种各样的有关汉语学习的网站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互联网上,除了面对中国学生的汉语网站之外,这些网站几乎都可以用英文浏览和学习,比如:chinesepod、chineselearnonline、汉语网等等,并且这些网站都对汉语学习进行了详细的讲授,不论是刚入门的汉语学习者还是初学者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运用这些网站的资源来学习中文。

据调查,2010年泰国网络普及率为26.3%,(http://games.sina.com.cn/w/n/2010-10-25/1004446089.shtml)在东南亚几国中已算是很高的普及率了。在泰国,几乎每个学生家里都有电脑,每天放学回家上网是他们必做的事情,而且大部分学生都爱用手机浏览网页。高网络普及率加上丰富的网络资源,十分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之外自学汉语。笔者所教的大部分具有初级汉语水平的学生都会利用一些中文学习网站自学汉语,少数还会下载中文输入法用中文进行网络交流。

4、泰国有许多华裔、华人。

据估计,在泰国6000多万人口中,华裔占了约三分之一,也就是2000多万,足可见泰国华裔之多[3](http://)。另外,每年赴泰国的华人游客也是数量庞大,有资料显示,2010年,赴泰华人游客数量约为100万。(http://)很多人因为没有语言环境而学不好外语,但是在泰国这5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了这么多的中国人,讲中国话的人几乎随处可见,可以说是为泰国学生构建了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相当有利于泰国学生学习汉语:有些学生常常利用假期和周末到一些旅游景点或者中国人聚集的地方去打工、卖东西,并借机和过往的中国人说话,通过这种方式来练习汉语口语。

5、泰国学校提倡快乐学习,学习压力小、任务轻。

凡是在泰国教过中文的人都知道泰国学校提倡快乐学习,倡导边学边玩,课堂气氛十分轻松也十分活跃。教师在教学时往往穿插一些小游戏,或让学生分组就所学知识进行对话练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学生的课外任务都很轻,有足够的时间来复习所学知识并预习新的内容。

6、学生性格活泼,勇于动手,勇于开口。

大部分泰国学生的性格都很活泼开朗,上课时学生们都会很积极地回答老师的问题,遇到不懂的字词也常常踊跃提问,一节课上下来,不会出现冷场的现象,对于所学的知识,学生们也领会得很快。有学者就曾提出:“性格也是影响第二语言教学的情感因素之一。实验表明,性格外向的人对自己持积极肯定的态度,[4]自信心强,课堂表现活跃,善于交际,利于提高口语水平。”

(二)不利因素

1、社会因素(1)、主张快乐学习,造成课堂纪律松散,学生单位时间内获取的知识量很少。尽管快乐学习能让学生很容易就记住所学内容,但课堂气氛过于活跃会导致课堂纪律很松散,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对教学工作也有一定影响。泰国中小学的作息制度是每天八点开始上课,中午没有午休,一般下午四点左右就放学了。上课迟到是学生家常便饭,往往要等到上课时间过了半小时左右,学生才能到齐。开始上课以后,有的学生因为天气热又没有午休而开始犯困,有的学生围在一起聊天,有的学生则在听音乐或是做其它的事,有时候还没到放学时间就有学生早退了。大部分泰国老师对这些情况都视而不见,但许多中国老师一遇到这些情况,教学热情就减少了许多。课堂上不但要花费大量时间来维持纪律,还要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一节课上下来,老师们都焦头烂额了。长此以往,不仅教师的教学任务无法按时按量完成,学生所学知识的质和量也很难保证。(2)、重理轻文,对期中、期末各种考核均不严格

虽说目前许多泰国中学都将中文单独设为一个专业,但泰国老师和学生都重理轻文,大部分学生都选择化学、物理之类的理科专业,剩下的学生则大多首选英语。正如部分泰国老师说的那样,只有真正喜欢这门语言的学生和其它专业均学不好的学生才会选择中文或是日语,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学中文是没有前途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文班的生源质量。

同时,泰国中小学对各种考核都不是很严格。泰国中小学的考试实行20分制,每题1分,共20题。期中、期末考试均是如此。考试内容80%以上都是课本里讲过的内容。并且差不多在考试2周之前,教师还需要给学生划定一个考试范围,并将此范围内的知识重新讲解一遍。这样一来,许多学生平时都不认真学习,考试之前也不用担心,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考试。即使偶有不过的,也只需再做一遍考过的试卷,或是完成老师布置的诸如抄生词或抄课文之类的任务即可算通过考试。(3)、父母的教育观:孩子应该无压力、快乐成长

部分泰国学生的家长都认为:教学生学知识是学校的事,学校不仅要交给学生知识,还要照顾好学生,不能让他们受委屈,也不能给他们布置太多的任务,应该让他们快乐地成长。笔者刚到泰国实习的时候,给学生布置的第一次作业是抄生词:20个生词每个抄5遍。许多学生都觉得太多了,一天的时间根本做不完。实习指导老师知道后,我被告知:作业却是太多了,应该减少一点,否则学生家长看见他们的孩子要做那么久的作业,会到学校投诉的。当时觉得不可思议,但没多久有位日语老师就因为给学生留太多作业被学生家长投诉了。后来才了解到:泰国人都很宠溺他们的孩子,不希望子女受一点儿苦;如果子女在学校成绩不好,也不会强迫他们,以后找不到工作,父母就会养他们一辈子。这在中国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在泰国趋势司空见惯的。

教育是学校与学生家长双方的事,需要两者协同合作才能达成良好的效果,如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同步进行,就会抵消教育的效果。“家长要和学校教育紧密配合,在思想上要想通,培养孩子全面发展,于国家、与学校、于家长和

[5]学生都是有益的,因此,形成教育合力是顺乎情理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家长是不配合学校的教育的,这种做法很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学习与成长,更不能成为促进学生学习汉语的动力。(4)、教学资源、教学设施不足

1、图书馆没有足够的中文图书

许多泰国学校都有自己的图书馆,有着大量的各种藏书,但美中不足的是中文图书太少,甚至没有中文书籍。笔者实习所在学校就有一个很大的图书馆,但用了两个周都没找到一本中文书,许多其它学校也没有。这就不利于学生们补充课外的中文知识、拓展知识面。

2、各学校用的汉语教材难易程度不一,针对性不强。

近几年来,随着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汉语教材也涌现出来,尤其是在泰国这个普遍学习汉语的国家。目前,在泰国比较常用的有《泰国人学汉语》、《汉语教程》、《快乐汉语》、《开开汉语》等一些比较不错的教材,还有一些泰国人自己编写的教材。但是多种多样的教材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1)大部分学校用的教材是用泰语注释的,也有一些是用英语来注释。众所周知,大多数泰国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不高,对于他们来说,用英语注释的汉语教材对他们的理解造成了一定障碍;而且,不论是泰语还是英语,大多数都无法完全表达汉语的意思。(2)各种教材的难度不一,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开开汉语》、《快乐汉语》的词汇、语法都比较简单,很适合年龄较低的汉语初学者使用。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教材是杨寄洲老师编著的《汉语教程》,高一的学生用第一册,学习进度比较快;高二的学生用第二册,学习进度相对慢了许多,主要是语法太难,即使介入大量的泰语进行含义、解释,学生也还是不能完全领会,更无法掌握和运用。个人认为,该套教材的第一册比较简单实用,从第二册开始则渐渐偏难,主要表现在语法方面;从第三册开始,则没有了泰语的注释,课文和对话也没有了拼音。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导致基础不是很好,所以原本很不错的一套教材,用在他们身上就显得有些难。

第三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具有悠久的历史,自汉代开始,便有“胡人”来到天朝学习汉语,当时他们或以经商、传教为目的,比较注重口语学习。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现在来到中国的外国学生已不再只为学习语言,许多学生来华前就有一定的汉语基础,甚至汉语水平很高。学习、感受中国文化,成为让外国留学生踏上华夏大地的又一新原因。由于学习目的的改变,在现代对外汉语教学中,汉文化教学的地位愈见重要。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决定了学习者最终能否地道使用汉语,能否正确理解中国文化,融入中国文化。

文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文化和语言的关系上来看,民族语言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一种基本形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文化发展必然会在语言使用中留下痕迹。文化对于语言的影响,体现在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表达范围上。语言也反映出文化的内涵。因为语言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其使用者人类,又是文化的创造者,所以说文化依赖于语言,语言推动着文化的传播。语言与文化之间是相互制约,又互相依赖、又互相推动发展的关系。所以说,如果脱离了文化,深入的语言研究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文化教学建基于语言与文化相互依附,相互制约,和相互发展的关系之上,而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最终目的在于寻求跨文化交际、沟通和理解,以及对另一种文化的生活态度,风俗习惯,心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审美情趣的理解与欣赏.这些学习目标,皆与文化有关,因此,对外汉语教学时文化教学渗透的好不好,可以说是衡量教学活动是否成功的标准,直接关系到学习者能否达成语言学习目的。简言之,只有熟悉了汉语言文化,才能地道的掌握汉语。

进行文化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习者理解语言中的文化内涵,掌握正确的文化知识,并将它转化为跨文化文际的能力.因此,文化教学的原则应以母语与目的语的文化对比为基础,来解析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因难和障碍.但由于习俗文化与观念文化一般会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而变动,因此在文化教学中除了以民族共同的文化为主外,还必须反映出文化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否则不利于培养正确的语言交际能力.出现教授的情况与现实脱节,导致留学生理解混乱。

汉语文化教学内容包括文化背景知识,语言文化知识、专门文化知识等三方面内容。文化背景知识提供有关汉语的基本情况,如社会、历史、风俗习惯等一般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目的语.在初级和中级阶段中,它通常先以母语立项简介,再与课文内容结合教学.语言文化因素包括隐含在语构,语义,和语用等三系统中的民族心理个性和思维方式。在初级阶段中,它通常与汉字,词汇,语法,与语用教学相结合,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专门文化知识的教学提供较深层文化底蕰,培养高层次的交际能力,是高级或专修阶段的课程.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方法上,首先要注意三点:一是先用母语阐释,再转用目的语注释的方法.(好处)二是先开始语言文化因素和基本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再提升到专门文化知识的讲授(好处).三是先直接阐述文化知识,进而再与语言结构,功能,和意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好处)循序渐进,由简如繁。通过项目练习,揭示文化内涵,最后将文化知识转化成交际技能.在文化教学中引入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文化理解的效果。多媒体教学是目前应用较广的方式。它包括PPT制作、播放电影、音乐、动画,等等。

例如利用PPT技术编制课程,使视觉画面更加生动和更加饱满。插入大量来自网上或数码相机拍摄的图片和自己制作的图表、地图、古代书法绘画等,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对于像“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中国哲学”这些较为抽象的课程内容,可以采用形象设计的手法,借助三维动画设计,使页面更加形象,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播放电影也是良好的文化教学手段之一。电影可以营造与学习母语相似的环境,影片中所表现的社会本身又有着文化、现实生活的内涵,可以提供后续的活动内容,使学习者更自然地接近目标文化。

第四篇:对外汉语教学法期末总结

对外汉语的形成、发展与繁荣 创始阶段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 恢复阶段 20世纪70年代~70年代末

1950 清华大学 第一个 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1965年 北京语言大学成立 唯一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的大学 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

1983年6月 中国教育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成立 学科地位得到确定(标志)●发展1987年 国家汉办成立 繁荣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

2005年 世界汉语大会 对外汉语走向世界的标志

定义: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授的学科,专门研究母语为非汉语的学习者的习得规律以及相应的教学规律。

对比分析:拉多 1957 首创

内容:目的语与母语不同的部分,是二语习得者的难点 语言迁移:正迁移 负迁移(P16)

标记区分法:凡某个语言成分的标记越多,无论它在母语或目的语中是否存在,此语言成分在习得上是比较难的。

i /i:/ 前、高、不圆唇 ü/y/ 前、高、圆唇 偏误分析:60年代末 科德

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 一种规律性错误

(1)语际偏误(2)语内偏误(3)简化偏误(4)交际偏误(5)推理偏误(P23)意义与局限

意义:(1)是对比分析的继承和发展。

(2)改变了人们对语言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 偏误本质的认识。

(3)对习得过程和习得规律的研究丰富了第二

语言教学理论,促进了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局限:(1)正确与偏误的区分标准很难确定。

(2)研究很不平衡。特点:

•(1)系统性

• 中介语是一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系统,可以作为一种交际工具。

(2)发展性

中介语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学习的进展不断地向目的语靠拢。

中介语理论

定义: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语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不断靠拢的动态语言系统。代表人物:美国 塞林克 60年代末 监察模式:1978 克拉申 输入假说:i+1 i:学习者现有的知识水平1:学习者还没有掌握但应在下阶段学习的知识 P28 直接法

是主张以口语教学为基础,按幼儿习得母语的自然过程,用目的语直接与事物相联系而不依赖母语、不用翻译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直接:

直接用目的语教外语;

语言与客观事物(如词与实物)直接联结的直观手段用于教学。

• 基本原则 • 直接联系的原则 • 以口语为基础的原则 • 以模仿为主的原则 • 句本位原则

• 教授当代通用语言的原则。• 语法翻译法 / 直接法 • 重知识 重技能操练 • 读写 听说 • 书面 口语

• 经典文学作品 当代通用的语言材料 • 依赖母语 排斥母语 演绎法 归纳法

功能法: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重视语言的活用,它的重点不是语法规则或者听说习惯,而是运用言语交流思想的能力

学生是中心,教师起引导作用

第二章

一、发音习惯是靠听辨和模仿建立起来的

二、语音教学的基本原则:

1.以示范与模仿为主,语音理论指点为辅

语音教学是口耳相传的活动,老师示范、学生模仿是教学中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

2.从易入手,由易到难

根据学习者的母语而定,从易入手,先易后难,以易带难,这是常识。3. 温故而知新 4.突出难点,有的放矢

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突出难点,反复进行操练。5. 音形结合,加深印象

在语音教学中,老师可采用听觉和视觉印象,发音和书写结合起来的方式。

三、汉语拼音方案

21个声母6个单韵母13个复韵母16个鼻韵母

四。、zhi、shi用什么方法教:演示法 对比法 带音法 Z/ zh /j:用手势法强调 发音韵母 分辨法 W、u:用仰头的方法区分

五、介音:声母和韵母之间的过渡发音,轻而短

六、:一、七、八、不的变调

“一”的变调“一”的本调是阴平。单用,在语句末尾,表序数,变调有三种:

(1)在去声前变阳平。例如:一件、一样。

(2)在非去声前变去声。例如:一天、一年、一本。(3)夹在重叠的动词中间变轻声。例如:看一看、试一试。

“不”的本调是去声。单用,在语句末尾,在非去声前,都念本调。例如:不、我不、不听、不凉、不好。变调有两种:

(1)在去声前变阳平。例如:不去、不是、不至于。

(2)夹在词语中间变轻声。例如:差不多、挡不住、行不行、去不去。

“七”“八”的本调是阴平。单用,在语句末尾,表序数,在一连串数字中,都念本调。

在去声前念阳平。例如:七万、八件。根据近年在北京的调查,中年以下的人,“七”“八 ”有不变调的趋势。学习普通话,“七”“八”可以不变调。

第三章

一、课文生词的处理方法

1.归类:意义归类、语法归类、音节归类

2.扩展: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词扩展、由词向短语扩展、词语向句子扩展、句子向语段扩展 3.文中标注

二、讲解新词的办法

1、翻译

2、以旧解新

3、实物展示

4、图片展示

5、利用上下文

6、举例

7、利用预语境

三、词汇的几种练习方法

1、卡片展示法:运用不同的颜色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词性或者语义类别

2、朗读法:老师读,学生听——老师带读,学生跟读——学生读

3、搭配法

4、组合游戏法:互相听写 比赛说词 翻牌猜词 爬格子练词 走棋练习】

四、扩大词汇量的方法:

1、利用反义词

2、利用义类(水果----苹果、香蕉、橘子。。。)百科类的词用义类

3、利用“同语素”(车-----汽车、自行车、火车。。。)

4、利用前缀和后缀

第四章

一、汉语语法的特点:实用性、灵活性、规范性、稳定性

二、语法教学的原则:

1、精讲多练

2、深入浅出 是教学语法而非理论语法

3、分散难点

4、注重用法: 初级阶段侧重在语法形式,包括句法结构、句型和语序;中级阶段侧重在语法意义,包括语 义关系和语义搭配;高级阶段侧重在语法形式的语用功能,包括词语句式的语用选择和应用。

三、语法教学的方法:归纳法 演绎法 情景法 对比法 发现法 图示法 公式法 翻译法 综合法

四、辨析常用词

1、才和就

关于“就”作为时间副词的一种意义,有的教材上说“就”表示动作或事情发生得早,其实应该是“就”表示说话人主观上认为动作或事情发生得早。为了说明这样的意思,可以采用归纳法,即先给学生举出这样的例子:

①小王早上八点就来了。②小李下午三点就回到家了。③他晚上七点就去图书馆了

就都表示说话人主观上认为哪个动作或事情发生得早。如果学生没学过“主观”这个词,就可以更简单地说“就”表示说话人认为动作或事情发生得早。

常用搭配人或事物+时间+就+动作(+地方/事物/人物)+了 或:主语+时间状语+就+动词(+宾语/补语)+了

“才”的教学往往是在教了“就”之后,这样在教“才”时就可以将“才”与“就”进行对比,从而加深理解。比如可以将上次教“就”的三个例句再板书出来或利用投影仪展示出来,同时在各句后面,再加上一个用“才”的例句: ①小王早上八点就来了。④小李早上八点才来。②小李下午三点就回家了。⑤小张下午三点才回到家。③他晚上七点就去图书馆了。⑥她晚上七点才去图书馆。

这样,通过对比,就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在基本相同的语境下,“才”与“就”的意义正好想法:“才”表示说话人认为动作或事情发生得晚;在用法上“才”在句中的位置与“就”相同,但用“才”的句子末尾一般不能带“了”。

为了凸显“就”与“才”是说话人主观上认为早和晚,还可以这样举例: 提问:“你们几点上课?”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回答:

八点半就上课了。(不喜欢学习的学生觉得八点半太早了)八点半才上课。(喜欢的觉得晚)1)归纳法、发现法

例句:①小王早上8点就来了 ②小李下午3点就回家了。③他晚上7点就去图书馆了。

“就”的语法意义:表示说话人主观上认为动作或事情发生的早。在句中的位置 “就”的用法

经常搭配的词语

人或事物+时间+就+动作(+地方/事物/人物)+了 或 主语+时间状语+就+动词(+宾语/补语)+了 二)才

1)对比法(与“就”进行对比)

①小王早上8点就来了。小王早上八点才来。②小李下午3点就回家了。小李下午三点才回家。③他晚上7点就去图书馆了。他晚上七点才去图书馆。2)情境引入法 刚/刚才 对比、归纳法

例句:①A.刚才他还在这儿,现在他已经走了.B.他刚走。②A.*去年9月他刚才到北京,就认识了这位中国朋友。B.去年9月他刚到北京,就认识了这位中国朋友。

③A.*我估计明天他刚才到你就得走了。B.我估计明天他刚到你就得走了。

④A.刚才真热。B.*刚真热。

⑤A.刚才的事我都忘了。B.*刚的事我都忘了。

⑥A.现在比刚才凉快些了。B.*现在比刚凉快些了。

⑦A.刚才她打了个电话。B.他刚才打了个电话。

(一)刚才/刚的共同点: 1)都有“不久”的意思;

2)都可以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

(二)刚才/刚的不同点:

1)“刚才”是时间名词;“刚”是副词。

2)“刚才”是以说话的时间为基点,指说话前不久的那个时间,跟“现在”相对,不表示说话人主观上对时间的感觉;“刚”是以动作或事情的发生为基点,指动作或事情发生不久,可用于过去,也可用于将来,表示的是说话人主观上感觉那个动作或事情发生不久或时间不长。

3)“刚才”在居中的位置较多,可以作主语、定语、介词短语(可以放在介词“比”“从”的后面);“刚”则不能,他经常跟“就”、“又”搭配使用。

4)二者的否定形式不同:他刚才没来这儿/她刚才不舒服。

他不是刚开始学韩语,他已经学了一年了。刚才+没/不 不是+刚 常常/往往 •

(一)常常 • 归纳法:①小时候我常常去那个地方玩。•

②现在我常常跟中国朋友聊天。

③明年我出国后,我会常常给你发邮件的。• 对比法:跟英语的“often”对比,找到二者的异同。•

(二)往往

• 对比法:跟“常常”进行对比

• ④A.我弟弟常常看电影。B.星期六晚上我往往去看电影。• ⑤A.我常常用电脑工作。B.穷人家的孩子往往没有钱买电脑。

• ⑥A.我希望常常见到她。B.去那个餐厅吃饭的时候,我往往能见到她。• ⑦A.欢迎你们以后常常来我家玩。B.以前他们有空的时候往往到我家来玩儿。

• 发现法:对比、启发后发现二者的异同 • 1)都表示频率高

• 2)“常常”只是单纯地表示频率高,因此句中可以不需要表示时间、地点或其他条件的词语;而“往往”则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有规律性的频率高,句中必须有表示具体条件的词语,所以常常不一定能用“往往”替换 • 3)“常常”可以用于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事情;而“往往”只能用于过去和现在的事情,不用于将来的事情

• 4)“常常”可以用于主观意愿,“往往”不能

了的用法

“了”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难点的难点,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有两种用法:一种是用在句中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一种是用在句末,主要表示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情况,还有成句的作用。

(一)句中的“了”

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主要掌握句中“了”的基本意义以及这类句子最重要的一些特点。教学主要步骤:

1、根据当时的情景,设置对话,引入“了”

2、通过例句对比,加深印象

例如:A.我要喝咖啡。B.早上我喝了一杯牛奶。

A.明天我们学习第五课。B.昨天我们学习了第五课。让学生朗读例句,说出每组中的前后两个句子的不同。我现在才明白了你的意思。

明天我下了课就去找你。

3、演绎、归纳法

例如:这个村子后来变成了一个大城市。(“成……”是“变”的结果)

汽车停在了大门旁边。(“在……”表示汽车停下之后处在某个地方)

门外传来了一阵脚步声。(“来”表示脚步声“传”的方向)

⑧我听懂了他的话。(“懂”是“听”的结果)

⑨我给他送去了一些水果。(“送”的结果是“把一些水果给他了”)

如果句中动词之后还有表示动作的结果、方向的词时,“了”通常要放在这个表结果、方向的词后面。

4.正误对比法

(10)A.我用电脑发了一封电子信。B.我用了电脑发一封电子信。

(11)A.我去书店买了一本字典。B.我去了书店买一本字典。(12)A.我根本没说说这句话。B.我根本没说了这句话。

(13)A.我常常吃中国饭。B.我常常吃了中国饭。

(14)A.我打算买一台电脑。B.我打算了买一台电脑。

(15)A.我对他说:“我喜欢你。”B.我对他说了:“我喜欢你。”

在连动句中,“了”一般放在后一个动词之后;否定句中用了“没”或“没有”之后,一般不能再用“了”;表示经常性的动作行为的动词后不能用“了”;动词后带动词性宾语时不能用“了”;动词的直接引语前或后不能用“了”。5.巩固练习

1)给出一些必须或可以加“了”的句子,让学生在句中适当的地方加“了”

如:①上个周末我们参观一个中学。②早饭我只吃一个面包。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如:③他每天锻炼了身体。④爸爸没告诉了我这件事。• 归纳总结句中“了”的最重要特点:

(1)“了”表示动作的完成,与动作发生的时间无关;

(2)“了”用在句中动词之后;

(3)动词后带“了”又带宾语时,宾语前必须有数量短语或其他定语;

(4)含有句中“了”的句子中常有表示过去时间的词语,如没有明确的时间词,用上“了”后通常就是指过去的事。

(二)句末的“了” 的教学方法:(1)对比法

(2)图案片展示、引导、归纳法(3)正误对比法

例如:A.她已经7岁了。B.她看起来像八九岁,其实只有七岁了。(?)

A.我感冒了。B.这里天气很干燥,所以我常常感冒了。(?)

(4)句末“了”的作用,主要表示变化,出现了新情况,它不直接表示时间,可以表示现在或过去的变化,也可以表示将来的变化。(5)巩固练习:

1)判断句末是否需要加“了”

例如:①今天我就说到这儿吧,我该走。②我还没买到火车票。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例如:①天已经黑,快回家吧 ②天已经黑了,快回家吧。

“把“字句和”被“字句

一、“把”字句

“把”字句是汉语中一种特有的句式,其基本形式:

“某人(或某事物)把某人(或某事物)怎么样”,用公式概括为:“A把B+VP”;

“把”字句最典型、最常见的一类是:“(A)把B+VP” 主要教学方法:

1)情景引入法(利用教室里的情景)2)公式法 3)归纳法 4)动作演示法 5)翻译法

二、“被”字句与意义被动句

汉语表达被动意义的句子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被”字句,如:他被老师批评了;一种是没有“被”的被动句,叫意义被动句,如:自行车修好了。

(一)“被”字句

1)以旧带新法 用已学过的“把”字句来帮助展示“被”字句

如:弟弟把电脑弄坏了。≈ 电脑被弟弟弄坏了。N1+把+N2+VP N2+被+N1+VP 或者用已学过的“主+动+补”的格式来展示“被”动句。

如:弟弟弄坏了电脑。≈ 电脑被弟弟弄坏了。N1+VP+N2 N2+被+N1+VP 2)扩展练习法(老师给出词语让学生组织成完整的“被”字句)

(二)意义被动句

被动句中有“被”作为形态标志,跟其他语言相似;而意义被动句没有形态标志,要通过意义关系才能理解,难度较大。

1)列举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或由老师归纳该句子的格式:

动作接受者+VP 2)意义被动句与“被”字句的区别

3)组句练习(给出几组词,让学生扩展成意义被动句或“被”字句)

补语

一、结果补语(结果补语表示动作、变化的结果,由动词和形容词充当)V+V/A(动词+动词/形容词)1)“V+到”结构 情景对话法

(V只是表示发出某个动作,“到”表示具体某个动作的结果,“V”和结果补语“到”之间不能插进别的成分,如有宾语要放在结果补语的后面。)2)“V+懂”结构、“V+完”结构

结果补语句式形式上是一个单句,但表达的却是复句的意思;结果补语除了表示动作的结果外,还有说明动作的发出者,如例1;或动作的承受者,如例2。①我走累了。= 我走,我累了。

②衣服我洗干净了。=我洗,衣服干净了。

二、趋向补语

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趋向,由表示趋向的动词“来”“去”充当,或者由动词“上”“下”“进”“出”“回”“过”“起”与“来”“去”构成的“上来”“上去”等充当。1)动作演示法 2)图片展示法 3)V+来 V+去

(“来”表示动作朝说话人的方向进行;“去”表示动作是背离说话人的方向进行。)

4)趋向补语的否定式:没(有)+V+来 没(有)+V+去

5)这种结构带宾语有两种形式:一是宾语表示处所时,放在V之后、补语之前;一是宾语是人或物时,宾语放在补语“来”或“去”的前面或后面都可以。

即:甲:V+处所词+来/去 例:到中国来

乙:A.V(了)+事物/人+来/去 例:搬了一把椅子来 B.V(了)+来/去+事物/人 例:带去了两个孩子

三、可能补语

可能补语表示可能或不可能,包括动作的结果或趋向是否可能实现,也包括动作本身是否可能实现。其基本形式是在动词和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之间加上“得”或“不”构成的。如:“听得懂”、“回不来”。1)情景对话法 “V+不+动”(表示人或事物没有力量通过动作使自己或某个 东西移动位置)

“V+得+动”(表示人或事物有力量通过动作使自己或某个东西移动位置)2)“V+不/得+了” “了”在该结构中有两个意思: A.表示“完”的意思。

B.表示有可能有能力进行某种动作。

3)以旧带新法 例句:①我做完作业了。→ 作业太多,我做不完。

②他挤进去了。→ 他身体那么壮,肯定挤得进去。

4)“V+不/得+结果补语/趋向补语”

5)可能补语与“能”“不能”的异同(演绎、对比法)

①当句子是肯定句,表示动作着自身有能力或条件进行某种动作或达到某结果或趋向时,可以用“能+动”或“能+动结/动趋”,也可能用可能补语。

如:我能游500米。≈ 我游得了500米。

②当句子是疑问句,表示请求对方同意时,用“能”;当句子是否定句,表示“不同意”“不可以”时,只能用“不能”如:

我能进去吗?(*)我进得去吗?

这是女厕所,你不能进去。(*)这是女厕所,你进不去。

③当句子是否定句,要表示主客观条件不具备,因而无法实现某种结果或趋向时,一般只用可能补语。如:

行李太多,我拿不了。(*)行李太多,我不能拿。

这个门太小,大胖子进不去。(*)这个门太小,大胖子不能进。

第五章

汉字教学的四种情况: 先语后文——小学识字法的启发

语文并进——随着课文出现的词语,逐一识读汉字 语文穿插——拼音与汉字在课文中交叉分布; 单独开设汉字课 笔画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指用笔写字时,笔头在纸上所画的线条,它是汉字书写的最小单位,也是学生书写汉字的地点。

笔画;基本笔画:横、竖、撇、捺、点、提;

组合笔画:横撇、横折、横钩、横折钩、横折弯钩、横折折撇、横折折折钩、横折提、竖提、竖钩、竖折、竖弯钩、竖折折钩、撇折、撇点、弯钩、斜钩 区分部首和偏旁

偏旁是合体字结构中介于笔画和正字之间的结构单位。

部首是编字典或词典时为便于编排检索而在某一部类汉字中归纳出来的共有的结构单位。

部首义类的解释:1.释源法 2.归纳法 3.推理法 4.形似部首辨析法

第五篇: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论文

浅谈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与选用

在教学活动(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成绩测试)四大环节中,教材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是总体设计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培养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同时又是课堂教学和测试的依据。所以,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起着纽带的重要作用。

教材不但在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学科发展中也发挥着特殊作用。也 就是说,教材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概括出来的,而教材又直接运用于教学第一线,接受课堂教学的检验。通过教材和课堂教学之间的反复作用,能够逐渐发现教学的优缺之处,引起对教学大纲和教学理论的进一步思考,促进学科的发展。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外汉语教材也是如此。有人把教材比作剧本,剧本是一剧之本,演员和导演凭借好的剧本才能演出有声有色的好戏来。我个人也认为,教材就好像是枪支里的子弹,没有了子弹,枪支形同虚设。所以说,教师也需要好的教材,才能上出好的课来。没有好的教材,就好比是无米之炊,高手也难以施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达,音像教学、电脑教学的发展,特别是使用真实形象的教材,传统教材的作用就会大大的降低,甚至根本就不需要教材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即使真实的语言教材也必须经过编选,用到教学上就成了教材。教材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发生变化,但只要有教学活动,教材的重要性总不会改变。

教材的编写和选用是不同的,但二者又是有联系的。编者编出一部好的教材,然后由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选用适合自己教学内容的教材,在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又会发现教材的优缺之处,对教材进行进一步的修改,使教材不断适应教学的需要。所以说,教材的产生和发展都要在将对外教学实践中才可以实现。

那么,怎么才能编写出一部好教材呢? 首先,编写一部好的教材是与编者息息相关的,要求编者对本专业的教学内容有广泛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编写教材是要有一定的依据的:

一、教材编者要具有理论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并用以指导教材的编写。比如,语音、词汇的教学一定会受到语言学的指导;对学生个体的听、说、读、写的联系,也会受到教育学、心理学的指导。

二、编者一定会受某种教学法理论、特别是教学原则的指导。我认为,这是带有编者主观色彩的,因为编者遵循的教学理论是不同的,但是这一过程又是遵循客观的教学原则的,那就是一定要符合对外汉语教学。

三、目的语语言学和目的语文化是教材内容的源泉,通俗的说,编者要了解目的语的语法大纲、词汇大纲、功能大纲、文化大纲,一确定教材内容。

四、教材必须遵循作为总体实际成果的教学计划与教材大纲所做的规范。总之,对外汉语教材是集多方面知识于一身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不同于母语教学,在课堂教学上会遇到很多问题,如语言、文化、学生自身的问题等,所以编者要全方位的考虑,一定要使教材符合课堂教学,以解决课堂上回出现的众多问题。编者必须兼顾教材“教什么”和“如何教”两个方面,从教室和学生两个角度完善教材内容。

其次,教材的编写还要坚持一定的原则。第一、针对性。早先的对外汉语教学犹豫教材比较单一,有时就用一套教材来应付所有局面,不针对学习者的特点,无的放矢,必然会影响到学习效果。当然,学习者的情况千差万别,我们不可能根据每种情况都去编写专用教材,但要从大体上符合以下四点教材使用者的特点:

1、学习者的年龄、国别、文化程度特点。儿童和成年人的教材是不能混淆的,不同国家的学习者所用教材也是不同的,文化程度的高低多用的教材也是不同的,给受过初、中等教育的一般文化程度学习者编写的教材和给研究生、学者编写的教材是不能等同的。

2、学习者的学习目的不同。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研究的学生所使用的教材是要系统化的有深度的,对旅游者或暂时来华工作人员编写的教材,要注重其实用性,无需过于系统的知识。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而编写的教材更能体现出教材编写的针对性。

3、学习者学习的起点不同。学习的原有目的语水平如何,教材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我曾在学期初始教过一个德国女孩儿,后来我又去听了教韩国学生的课,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对于韩国学生,他对中国的文字和文化是有基础的,因为历史上两国的交流史很频繁的,文化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影响的;可对于德国学生就不同了,她只是停留在学习汉语语言的阶段,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刻,对于他们的教学就要从基础的汉语学习开始。这种层次的不同就要求对他们使用的教材要分别开来,这样才能有计划的、一步步的学习。

4、学习时限不同。强化班和短期班的教材是不同的,按总的学时和周课时来说,教材所要的目标必须在时间许可范围之内;第二、实用性。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时要培养学习者的语言技能和能力,这就要求教材内容要使用,要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教材一定要从学习者的实际出发,教学内容必须是学习者进行交际活动必须得,是能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的,也是学习者急于要掌握的,这与教材的针对性是大致相同的。教材语言材料要来源于生活,要真实。从教材的发展来说,教材要具有现代化,大胆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资源,例如网络资源,使教材与现代化接轨,语言和文化是是在变化的,要时常变化时常修改,才能是教材更加实用,当然这些也可以体现在课堂讲学上;第三、科学性。虽然教材的编写有编者主观的教学思想体系,但是教材也要求具有科学性,要规范通用的语言,教学内容的组织要符合教学的规律,编者在语言现象的解释上要准确无误,以免对学习者产生误导。教材遵循的针对性、实用性,以及趣味性和系统性都体现了科学性;第四、趣味性。所谓趣味性不仅仅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几个笑话等等,它要根据一定的实际情况,使教材的趣味性与教材的实用性、交际性相结合。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圈对于趣味和幽默的理解是不同的,不能盲目的添加一些编者的主观思想,趣味性只不过是调节课堂气氛的方法,也不能使教材内容过于“稚化”,多有一些学习者关注的话题,反映一定的现实,使内容多样化才能体现教材的趣味化性;第五、系统性。教材的系统性实际到很多方面,但归根结底是要有一定的章法,要形成系列的、立体的教材体系。对教学者而言是,对教学过程中的环节要面面俱到,对每一课时的讲解要透彻、有大概的指导思想。对学习者而言,教材要条理清晰,准确无误,更容易学习和概括。

对于编写教材的原则,没有先后、主次之分,但要贯彻其科学性。教材的编写原则同样是选用教材的原则,对外汉语教学教师在选用教材时也要秉着这五项原则,针对班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相适应的教材,当然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可以创新的,因为教材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情况,教材只有经历实际教学的检验才能验证其科学性与实用性。

教材设计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我以为,教材设计的类型是编者在编写教材时的参考和目的,教材的选用也要充分考虑教材设计的类型。在现有的教材类型下是可以找到适用于实际教学的教材的,也许不是完全符合教学实践,但是是可以作为选用教材的参考的。教材的编写和选用是有区别有联系的,编写是根据选用的要求来具体进行的,选用的要求又是不断的改变编写的内容的。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者还是教材的选用者,都能对教材做出相应的符合实际情况的修改,编者可以从教学者那里得到教材需要改善的信息,教学者也可以通过逐渐完善的教材更好的进行语言教学。但是编者是从系统的、全面的角度来编写教材的,而教材的选用者是从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讯用教材的,二者有细微的区别,但更多的是相辅相成的。

现如今使用的对外汉语教材,大致可以满足国内外的汉语教学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的实施,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还是可喜的,但我们也不能操之过急。一套好的汉语教材是需要若干年的探索的,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那么才会有实际的价值和作用。一线教师的经验加上专家和研究人员的参与,要借鉴国外的有些教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编写出概念股好的汉语教材。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是迅速的,其中,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教材一定要不断开拓创新,因地制宜,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汉语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助力。

下载对外汉语期末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外汉语期末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论文

    对外汉语专业发展问题浅析 摘要:对外汉语专业自1985年开始招生至今已三十余年,在这三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很大成就,已从起步阶段发展渐趋成熟,为我国的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培......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论文(本站推荐)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之近义词教学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政治与经济地位的提高,汉语在国际交往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语言。世界各国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汉语热”成为时下的一种......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期末复习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期末复习一、小题目 1、①对外汉语教学指教师将汉语交际技能及相关汉语知识传授给海外非母语者的过程。 ②一般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应用语......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试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试题 一、 你认为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P210 二、教口语的方法很多,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选择方法的依据是什么?P196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在......

    期末论文

    谈谈对《汽车电工电子》的感悟 汽修教研组王萌萌内容摘要:本文主要讨论汽车维修专业开设的汽车电工电子课程,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中的现状,提出一些如何建设电工电子......

    期末论文

    题目:运用法治思维,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时间:2015年1月21 1 1 引言 历史发展的实践证明,大凡改革,只有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成功。倘若没有法治作为保障,改革就很难长久,改革......

    对外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法论文-语言...

    对外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法论文- 语言的对比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应用 一、对比语言学在中国 "对比语言学"这一名称是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BenjaminLeeWhorf)在1941年......

    对外汉语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500个)

    对外汉语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500个)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原则与方法 ★汉语语音声母特点研究与对汉语教学研究 ★汉语语音韵母特点研究与对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