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论文(本站推荐)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之近义词教学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政治与经济地位的提高,汉语在国际交往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语言。世界各国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汉语热”成为时下的一种潮流。
在此潮流的影响下,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也蓬勃发展。而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一个留学生的汉语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掌握的词汇量的多少,词汇掌握量的多少还对留学生的汉语表达是否合适、得体有很大的影响。并且词汇作为语言三要素之一,在综合课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所需要做的是让留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理解汉语中的词汇,从而更好地习得汉语,顺畅地用汉语进行交际。
而作为普遍存在于汉语词汇的一种现象——近义词,常常给学生带来理解和运用上的困难,始终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首先,不同语言的语义系统不完全一致,汉语中有的近义词在英语解释中是同义词。如:了解——知道、参观——访问等词语在学生印象中是相同的,所以使用时就会出现“妈妈不能知(理解)道我。/我们访问(参观)了这次画展”此类的错误。其次,含有共同语素的词很多,如:产生——发生、气候——天气、到达——达到等词语,因为词形比较相近,留学生往往出于直观记忆而将其混淆,造出“ 气候(天气)变凉了。/火车准时达到(到达)了”一类的错句来。
有人统计过近义词运用的错误率在留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达30%之多,留学生向老师请教解释的也大多是近义词,如:年—岁,参观—访问等。其实,在实际中的情况是,不管词本身是不是近义词,只要留学生分辨不清它们,他就会认为它们是近义词。如:接待—招待—对待;赶忙—连忙—赶快。这说明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的范围远远比我们认定的近义词的范围要大得多。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采取什么办法来帮助留学生进行近义词的学习呢?以下是我认为的几种可取的反方法:
一.同义词释词法:用一个同义词义项作为释义的手段。如:非常—很—十分,美丽—好看—漂亮,经常—常常等。这种方法在初级阶段是非常可行的,解释直截了当简洁通俗,便于留学生理解。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很难被揭示出来,同时在初级阶段学生掌握的词语并不多,很难找到有同意联系的词。由于上述不足,学生就会造出“我的作业还没结束呢”“我跟他并不很了解”等这样的错句。
但毕竟初级阶段学生掌握的词汇不多,用同义释词法还是最基本也是最好用好的方法。退一步说,即使出现了上面所提到的错句,也不会影响意思的表达和交际。并且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词汇量不断扩大,就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近义词的比较,从而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近义词的差别。
二.从一个词的意义方面入手对比一对近义词。(1)对比基本语义的重点有何不同。例如:淡去 ——淡忘
“淡去”是指逐渐的离去,“淡忘”是指冷淡下去以至于忘记。“淡去”强调客观性,“淡忘”强调的是主观性。
树立——竖立,前者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事物;后者指事物垂直立于地面,多用于具体的事物。(2)对比语义的轻重:有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词义的轻重不同
例如:在西藏高原的雪山中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啧啧(称奇—— 称道)的事。
“称道”是称述,称赞;“称奇”是称赞奇妙。“称奇”比“称道”语义重。这里用“称奇”。爱财如命——毛不拔,都是形容极其吝啬(非常舍不得花钱),但“爱财如命”偏重性格方面,语义重;“一毛不拔”偏重行为方面,语义轻。
(3)对比词义范围的大小。
例如生命——性命,“性命”只指人,而“生命”除人之外还指其他生命物体,语义更大一些。风气——风俗,“风气”指社会上或某个集体流行的爱好和习惯,范围较小;“风俗”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等的总和,范围较大。
(4)对比语意的具体与抽象
例如:河—河流,车—车辆,书—书籍,前者都是抽象的,后者是具体的。
(5)对比感情色彩的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附带的表现为感情上的某种倾向、情调不同。
例如:成果——结果——后果,“结果”较为中性,“成果”含褒义,有夸奖的意义,而“后果”则含贬义,有批评的意思在里面。
面目一新——面目全非,前者指崭新的面貌,形容彻底改变原来的模样,褒义词;后者指面貌完全改变,形容变动极大,甚至是向坏的方向变,贬义词。
(6)对比语体含义:有些近义词词义体现出的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从 “小明特别擅长画画”和“妈妈最拿手的菜就是麻婆豆腐了”这两个句子中不难看出“擅长”是书面语,”拿手“是口语。
惦记——思念,前者指(对人对事)心里老想着,老也放心不下,常用于口语;后者指对敬仰的人、离别的人或环境不能忘怀,多用于书面语。
(7)对比上下的差别,即年龄长幼、职位高低等。
例如:关怀(上对下)—关心(下对上)、吩咐(上对下)—告诉(下对上)、询问(上对下)—请教(下对上)
(8)对比一组词哪个表主动=哪个表被动:有些近义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与受事者不同
例:就此事件,我新华社(授权/受权)发表声明。
“授权”,是把权力委托给人或机构代为执行,“受权”是接受国家或上级委托有权力做某事。“受权”和“授权”的不同在于:前者是接受,后者是授给别人。因此这里我们应说“受权发表声明”。
(9)对比一组词哪个是表整体概念的,哪个是表个体概念的。
例如:他身上很有古典(风范/ 风尚)
“风范”是指(书面语)风度,气派,而“风尚”是指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这里说“他身上有”,是个体具备的,而不是“社会上”群体具备的,因此,我们这里应该说“古典风范”。
(10)对比一组词是从内部还是从外部进行描述。内部是指主观意识、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等;外部是指动作表情和一切客观的事物。
例如:慈祥(外部)——善良(内部)
悄悄(外部)——暗暗(内部)
三.从用法上对比近义词
(1)对比词形
偶尔—偶然。前者是形容词,但只能作状语,“我偶尔去一趟超市”“他经常吃米饭,偶尔也会吃面条”。“偶然”也是形容词,可以作定语、状语、补语。“这只是一件偶然的事件,不用担心”。(2)对比造句能力。
听说——据说,“据说”不能带主语,不能说你“我据说······”只能说“据说,昨天他们班来了一个新同学”。
(3)对比适用的句型。安静——宁静,“安静”可以用在祈使句中,在医院我们可以说“请保持安静”但不能说“请保持宁静”。
还是——或者,二者都是连词, 而“还是”用在疑问句中,”或者”则用于肯定句中。(4)对比使用的场合。
头儿——领导,“头儿”是在非常随便的口语中使用,如“这是我们头儿”,而“领导”一般用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开大会时领导要发言”。
(5)对比构词能力和构形能力。
一组近义词,一个可以继续构成一个新词,而另一个却不行。如:“重要”,可以说“重要性”,而“主要”却不能说“主要性”。
四.对比近义词的搭配对象。有些近义词基本义相同,但搭配有别,不能混用。讲清每组近义词可以和哪些词语搭配组合,让学生从中体会不同之处,这对提高留学生使用词语的正确性是很有帮助的。
例如:馈赠——捐赠
中国26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馈赠/ 捐赠)的历史终于结束了。
“馈赠”是赠送(礼品),“捐赠”是赠送物品给国家或集体。这里“中国26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是赠送物品给政府,因此我们应说“捐赠”。
交流——交换,前者多用于意义较抽象或所指范围较大的词,如“思想、经验、文化”等词;后者则用于意义较具体或范围较小的词语,如“礼物、意见”等词。
在启发学生搭配组句的过程中,我们还应适当地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从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来,以便使其能更好地把握区分一组近义词。
五.把一组近义词放在句子中比较,这样两者的意义及用法的差别就更显而易见了。
例如:“小明很有才能,一年内搞了好几个小发明创造”“叔叔在国外工作了十几年,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现在已经是一家大公司的CEO了”。
从以上两个句子中,不难看出“才能”侧重知识和能力,“才干”侧重于办事和处理事务的能力。六.利用每一个词相应的反义词进行对比辨析。
当一个词难以解释清楚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学过的它的反义词来进行辨析。反义词从反面限制原词的语义范围,便于留学生理解。
例如:复杂——丰富
“复杂”的反义词是“简单”,而“丰富”的反义词是“单调”。
总之,近义词的教学贯穿于词汇教学的始终,我们应该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近义词的辨析,把握重在求同存异这一原则,使用不同的情景、多变的例句来辨析,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更多的词汇,以达到方便交际的目的。
第二篇: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第二课生词:国家、一样、时差、夜、季节、春(天)、夏(天)、秋(天)、热、冷。
二、教学对象
初等阶段留学生,具有半年汉语基础。
三、教学目标
使留学生基本掌握词汇的意思,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用,如基础的造句等
四、教学时间:30分钟
五、教学程序
1、导入
与同学们打招呼,简单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过的词汇。
2、教学生词
进入本节课的生词教学。1)国家
先给出英语解释“country”,让留学生能够基本理解“国家”的意思
(country在英语中是基础词汇,基本上所有的留学生都能掌握,有助于对汉语的理解)
再举例:中国是一个国家。教师提问:同学们来自哪里? 学生回答:美国、日本、韩国„„ 教师:美国、日本、韩国都是国家。2)一样
举例1:小明今年20岁。小红今年20岁。那么他们两个人的年龄都是20岁,是一样的。
举例2:上“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法”这门课的时候,我们带的书都是一样的,书名都是《对外汉语词汇教与学》。
(一样的概念相对比较抽象,所以直接用例子来说明)学生活动:用“一样”造句。3)时差
举例:中国现在的时间是14:00,英国现在的时间是6:00,中国和英国差了8个小时,这就是时差
(因为时差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直接运用例子来解释会比较直观,容易理解)注意:“差”的读音
曾经学过“chà”的读音,比如“差(chà)不多”,即第四声,但是在这里“时差”的“差”的读音为chā,为第一声。(跟读练习)4)夜
先给出英语解释“night”,使留学生基本理解“夜”的意思
(night在英语中是基础词汇,基本上所有的留学生都能掌握,有助于对汉语的理解)
在汉语中意思与“晚上”基本相同。举例:组词:夜景,意思是晚上的景色。5)季节
直接给出英语解释“season” 教师:一年中有四个季节(4 seasons),spring、summer、autumn、winter。上节课已经学习过了winter,冬天,今天学习另外三个季节。6)春(天)
给出英语解释“spring”,同时屏幕上放出春天的图片。(百花盛开,孩子们在绿色的草坪上放纷争)
(图片是比较直观的展示方式,有助于留学生在脑中对春天留下深刻的印象。)7)夏(天)
给出英语解释“summer”,同时屏幕上放出夏天的图片。(烈日炎炎,人们都穿着短袖背心,在房间里吹着空调。)8)秋(天)
给出英语解释“autumn”,同时屏幕上放出秋天的图片。(树上的叶子都变黄落在了地上)9)热
给出英语解释“hot”。
教师:在夏天的时候,天气很热(动作演示作出擦汗、扇风的动作)
(动作演示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这种方式比较幽默诙谐,有助于留学生对词汇的记忆)
“热”的用法:可以说“天气很热”,也可以说某个人“热”,比如“我很热”,“小明刚跑完步很热”等等。10)冷
给出英语解释“cold”。
教师:在冬天的时候,天气很冷(动作演示作出发抖、搓手等动作)“冷”的用法:和“热”一样,可以说“天气很冷”,也可以说某个人“冷”。教师不举例,请学生根据“热”的用法用“冷”造句。
3、复习巩固
1)选词填空
国家 时差 一样 春(天)夏(天)秋(天)ⅰ.中国与日本两个 有1个小时的。
ⅱ.这支笔是红色的。那支笔也是红色的。那么两支笔的颜色是 的。ⅲ.到了,花都开了。ⅳ.到了,天气变热了。
ⅴ.到了,叶子都变成黄色的了。2)造句
请用“夜”、“季节”、“热”、“冷”造句。
4、布置作业
复习所有今天学习的词汇,完成课后练习,准备下节课的听写。
第三篇: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案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案
一、基本教学情况 课程名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教学对象:中低级水平留学生 学生人数:3名 授课学时:45分钟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引导、图示使学生学习第三课关于“在饭馆儿”的个生词,并学会其读音、写法;
2、通过讲解新词语的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词语,并能在交际中使用;
3、适当对这些关于“在饭馆儿”的词语作出解释,从而扩大词汇量。
三、教学要求
1、要求能正确的掌握每个生词的读音;
2、要求能够正确书写每个生词
3、要求能运用本课生词造日常用的句子,并知道其运用的场合。
四、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将教学内容制作成Powerpoint或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语境具体,有助于理解。教师可采用动作表演、自由对话、分组对话等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更好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常出去外边的饭馆吃饭?” “有。”
“那你们都是怎么点菜的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
“好吧,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关于“在饭馆儿”的的词汇,认识一下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二)生词导读:
给学生发印有18的生词一张纸,生词上方标注有拼音,给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熟悉。接下来用ppt展示生词,分成三组,分别让每个学生读6个,如果学生发音错误,教师进行纠正。
(三)讲解生词:
1、“正好”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上展示一张同学们坐在一起吃饭的图片,教师给出一个情景,“大家正在吃饭,Adam正好来了”
(3)让学生们自主思考“正好”的意思,引导后讲解时“这时候,刚刚好”的意思(4)练习:模仿上面的情景,让学生分别造一个有“正好”的句子。
2、“门口”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2)教师走到教室门口,向学生提问:“老师站在哪里?”(3)向学生讲解“门口”的意思是站在门外面的意思。
3、“清蒸”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中插入一个关于“清蒸”的短视频,向学生讲解清蒸是做菜的一种方法(3)向学生拓展其它的做菜方法,如炒,煮等。4“味道”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上展示四张关于“酸甜苦辣”的图片
(3)提问学生图片中的四种事物尝(吃)起来怎么样?
(4)向学生讲解味道是舌头对于食物的感知,只有吃东西的时候才有感觉。(5)练习:让学生就生活中常见的食物造一个关于“味道”的句子。
5、“嫩”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中展示两组图片,分别是“婴儿和老人”“嫩芽和大树”,采用对比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嫩字的理解。
(3)讲解嫩的意思是“初生而柔弱”或者“幼稚”
(4)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嫩的东西,教师加以引导和纠正。
6、“香”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2)教师准备两个东西:香水和樟脑丸(3)教师将香水拿到鼻子前面做深呼吸的动作,表示很香水;当把樟脑丸拿到鼻子前,捂住鼻子,表示难闻。用动作演绎加深学生对“香”的理解,并告诉学生香的反义词是“丑”。
7、“菜单”“叫菜”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首先先展示菜单的图片,让学生清楚什么是菜单
(3)教师准备好一份菜单,请两名学生上台,一个当服务员,一个当手里拿着菜单的客人。让学生演绎一个情景:你在餐馆拿着菜单该怎么做
(4)当客人将菜单上想吃的菜告诉服务员时,跟学生说这就叫做“叫菜”。
8、“新鲜”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展示一组图片进行对比:一个鲜红的苹果和一个放久了的苹果
(3)向学生讲解新鲜的意思是:新鲜形容物品生产日期很近,没有遭受过多的污染。(4)练习: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道的新鲜的东西,举出几个。
9、“清淡”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展示两组关于食物的图片:大鱼大肉和蔬菜水果,很浓的汤和很清的汤。(3)向学生讲解清淡的两张意思:颜色、气味等不浓;食物含油脂少的(4)让学生对清淡的理解造句。
10、“不如”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2)教师模拟一个情景:
“Adam,这家餐馆不好吃,不如我们换一家吧”
(3)根据上面的情景,向学生解释不如的意思是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4)练习:造关于“不如”的句子,提醒学生前后提到的两个东西有好坏。
11、“各”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教师在一张纸上写上1、2、3、4四个部分,然后撕开。然后向学生讲解各的意思是整体的每个个体,注意每一个都包括在内。(3)举例“各位学生,请注意!”,则三名学生每个人都要注意。
12、“考虑”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2)展示一个情景对话:
“Adam,我们今晚一起去吃饭好不好” “我考虑一下”
(3)向学生提问考虑的意思,待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Adam在想着要不要去”,这个想的过程就是考虑。
(4)让两个学生上讲台对话,要出现“考虑”这个词。(5)拓展:考虑和思考的区别 13“餐巾”“芥兰”“菠菜”“鸡”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因为这些都是实体名词,简单进行图片展示。
14、“广东”“四川”“湖南”的讲解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2)在ppt展示一张各省划界的中国地图(3)教师用教鞭指示出三个省份的位置。
四、布置作业
1.复习本课堂学过的词语的发音、写法并记住这些词语的组合关系;
2.向身边的中国朋友收集更多关于“在餐馆”的词汇并记录其读音及写法,下节课老师会请同学上黑板板书。
第四篇:词汇与 对外汉语教学
词汇与 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桥是由孔子学院举办的中文比赛,比赛内容包括汉语语言能力、中国国情知识、中国文化技能和综合学习能力。汉语桥已成为各国大学生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的重要平台,在中国和世界各国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对比赛的观看和总结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湖南台还是中央台主办的汉语大赛,都反映了对外汉语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些新形势与新变化。
首先,词汇的问题不容忽视。词汇是句子的构成单位,也就是理解汉语的关键。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从加强词汇量、辨析同义词的细微差别、理解词语的文化含义及重视吸收新词语等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提高词汇教学水平。第五届CCTV汉语大赛总决赛的第一个竞赛环节就跟词汇密切相关。此环节要求选手根据视频回答问题。三位选手的题目依次是根据视频回答“逆流而上”、“潮涨潮落”和“披星戴月”有什么独特的思想含义。第二环节则要求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将给出的五个词编进故事,这更是对选手词汇掌握情况的一大考察。如果选手词汇量不足,在这两个环节中必将遇到拦路虎。
此外,学习第二语言离不开文化因素的导入,文化因素在汉语的语言要素和汉字教学中都广泛存在,而汉语的词汇承载的文化因素更为丰富多彩。汉语词汇中的成语、惯用语、歇后语及一些口头俗语常隐含着特殊的文化含义。例如湖南台主办的汉语桥决赛的第一环节为《弦外之音》。选手需要解释歌词中的某个词,如“长亭”“牡丹”,这些词都包含浓郁的中国文化。CCCTV汉语大赛中也处处体现文化这一要素的重要性。如比赛第一环节的视频都来自《边疆行》《沿海行》两个大型纪实节目,考生需面对真实的中国场景,并根据场景回答词的独特思想含义。HSK试题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如《试题集》听力理解中一例:
男:我和你妈妈觉得你跟他在一起,根本就是鲜花插在牛粪上。
女:牛粪就牛粪吧,关键是我觉得这样的牛粪很少见。
“鲜花”“牛粪”是什么,外国人不太理解这样的比喻,这大大增加了考试的难度。由此我们可知,词汇与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在日常教学中还是在帮助学生备考HSK的过程中,都应该重视词汇,积极通过多种方式扩大学生词汇量,讲解词语时,除了讲清本身含义外,更应讲明词义的褒贬、语用场合等。同时强调对外汉语教学在重视语言教学的同时必须重视文化的教学,以交际为目的,在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汉语的实际运用水平。
第五篇: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作业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与语法教学
刘洋
摘要通过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这本教材中关于词汇教学与语法教学部分的分析,以及对课外读物的研究阅读,简单分析对外汉语中的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的重要意义,谈谈两者之间的联系以及相互的作用关系。
关键字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语法教学
引言
在对外汉语界,长期以来,重视语法教学而忽视词汇教学的做法屡见不鲜。事实上,从作用的角度来讲,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两者缺一不可,且互为补充。
一词汇教学
在交际活动中,词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想到语言的时候,几乎总是要想到词汇,从意义建构的角度来说,我们能够理解由正确词汇和错误语法组成的话语,却不能明白由错误词汇和正确语法组合成的话语。“没有语法,人们还能进行一些语言交流,但是没有词汇,人们就根本无法说话了。”①学者普遍认为,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核心问题,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重要任务。顺理成章地,词汇教学也就成为语言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那么,关于词汇教学的方法有哪些呢?
对于词汇的基本义教学,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一、图片。实物展示或者身势语解释,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很好的将语音和概念结合起来,对于他们全面理解以及牢固记忆词义都有帮助。
二、对比法。具体的对比有汉外对应词的对比分析:同义词、近义词的分析比较;反义词
对比。
三、结合语境释义。语言学习离不开语境,第二语言教学中很多主要的教学流派,如直接
法、视听法、认知法、暗示法、以及功能法等教学流派都把依赖语境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重
要手段之一。
词汇教学可以说是贯穿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始终,不论哪一个阶段都离不开词汇教学。对
学习者而言,词汇学习可以说是终生的,词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拥有大量词汇,能够
准确理解词义,正确的使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证明,口语交际或书面阅读中,词汇量的贫
乏会影响交流的顺利进行,影响信息的顺利获取,从而进一步加大学习难度,形成恶性循环。
总之,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语法教学
语法是语言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是语言中的词、短语、句子乃至篇章的组织规则。无
论是学习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都必须掌握一定量的语法规则才能进行交际。因此,语法
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为通过语法教学可以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准
确地表达,尽量减少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的语法毛病。不过,语法对学生来
说,既可以看作是一项基本要求,也可以看作是一项高标准要求。学生学了韩语,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句子,要基本符合汉语语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法对学生来说是个基本要
求。要求外国学生学了汉语后,在说话、写文章方面达到“文从字顺”,而且对所出现的语
法毛病能自己发现,加以改正,并知道为什么错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法对学生来说又
是一个高标准的要求。毋庸置疑,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是不可缺少的。
对外汉语的教学原则就是精讲多练、深入浅出、分散难点、注重用法。另外对外汉语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多:
一、归纳法。先举出例句,然后从中归纳出语法形式、意义和规则。
二、演绎法。先说语法规则,在举例说明。
三、情景演绎法。(1)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设置情景,展示或解释语法点。(2)通过老
师做动作或指导学生做动作,来引出语法点或帮助学生理解语法点。
四、对比法。(1)汉外对比(2)汉语内部对比:相近或相反语法点的对比。(3)正误
对比。
五、图示法:用简单的图画形象地表示某种现象的语法规则。
六、公式法:用类似于数学公式的方式展现句式结构。
七、以旧带新法:用已经学过的语法点带出新的语法点。
我们进行对外汉语的语法教学,就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语音词汇的同时,尽快掌握汉语的语法规则,以用来组词成句、连句成篇,从而达到使用汉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三词汇教学与语法教学
现代汉语合成词占优势,合成词不仅是语义的组合,内部也受结构关系的制约,其内部
结构关系与短语的结构关系具有很大的一致性,因此词法的教学也可以促进句法的教学。
句子是由词语组成的,语法借助于词语的有效组合而显示,词汇教学可以促进语法教学;
另一方面,解释词语也不能不讲明其组合能力、句法功能,否则便不是完整的而是跛足的词
语教学。比如,“发源”一词,它的意义是“河流从某个地方产生”它的句法功能除了用作
定语如“发源地”外,主要用作谓语,指明江河的来源,气候不直接带宾语,而是在前或在后用介词结构表示河流的起源,常见的结构是“从······发源”或“发源于”,如“长江是
我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海省;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从青海省发源。”又如“遭”是“遇
到”的意思,组合对象往往表示的是不幸和不利的事物或境况,如“遭殃”、“遭罪”、“遭难”、“遭劫”等,而不能构成“遭好”、“遭福”等。
又如有的动词可以进入肯定祈使句,有的就不可以,像我们可以说“别走,一会儿还有
别的事儿呢”,但不可以说“别疼,明天就好了”,这是因为“去”一类的动词时含有自主动
词,而“疼”一类的动词是不含有自主义素的非自主动词。②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语法问题
通过词汇教学可以得到很好地解决。汉语复合词的结构与短语的结构规则基本一致,这无疑
使词汇教学在无形之中对语法教学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渗透,使语法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虚词属于词汇的范畴,词汇研究自然包括虚词研究,而虚词教学
当然不可排除在词汇教学之外。从语法化的角度来说,虚词皆由实词虚化而来,虚化的进程
也不完全相同,每个词虚实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不能说虚词只有语法意义而没有词汇意
义。另外虚词的个性很强,不适合于“批处理”,只能一个一个地进行教学,因此更适合于
作为词汇的一部分进行教学。
语法点体现在具体词语的使用上,语法教学不能脱离词汇教学,因此有学者主张语法教
学词汇化。“语法教学词汇化”是指把语言现象、语法结构通过词汇的教学方式进行,一词
汇教学代替语法教学(语法说明),以词汇教学带动语法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教
学,主要不是向学习者灌输语法知识,而是要是他们掌握实际的语法规律,能够正确的运用
词语遣词造句,说出和写出语法上合格,语用上得体,语义表达准确地语句。这实际上也决
定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教学的一些特点:语法教学需要具体化、细化,细化的程度甚
至要具体到每个词的用法。”③ 比如述补短语,尤其是双音节的述补结构适合于作词处理,也就是把整个结构当成一个动词来讲解,例如“变成”、“解开”、“举起”、“写完”等,“由
于动补结构翻译成英语或是一个词或很难对译,此回话处理似乎学生更容易理解。”④
Dellar也于2004年提出了“寓语法教学于词汇教学”的理念。看来“语法教学词汇化”是
中外第二语言教学界的共识。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对外汉语教学界越来越注意到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和核心性,一
些专家学者发出了重视词汇教学的呼声。杨慧元认为词汇教学和句法教学关系密切,提出了
“强化词汇教学,淡化句法教学”的主张;“所谓‘强化词语教学’,是说在整个对外汉语教
学中,词语教学自始至终都应该放在语言要素教学的中心位置。”⑤何干俊认为“留学生觉
得汉语那学、难记,甚至最终放弃学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词汇的问题。词汇教学在语言教
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服务于培养留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因此,词汇教学
应置于重要地位。周上之指出:“从汉语语言事实来看,句法只是词法在句子层面的表现,是词语在句子之内的组配规则。汉语的句法和词语的用法融为一体的”,“对于汉语语法来说,句法是从词汇的用法中整理概括出来的,词是根本,句法只是词法的抽象。对于对外汉语教
学来说,句法和词法的关系是工具和目的。句法教学是为更快地掌握词汇的用法而在一段时
间内使用的拐杖”。
结语
总而言之,学习词汇就是为了造成句子交流,没有词汇也就没有句子,没有语法。因
此词汇教学促进了语法教学,语法教学也影响了词汇教学,二者密不可分。
注释
①引自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②参看马庆株:《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中国语言学报》,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3期。
③吴勇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CLS)语法教学的“语法词汇化”问题》
④吴勇毅:《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⑤刘智伟、任敏:《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1] 高燕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2] 安徽文学2007年第8期
[3] 《中国语言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