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期末论文(DOC)

时间:2019-05-13 22:39: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计量期末论文(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计量期末论文(DOC)》。

第一篇:计量期末论文(DOC)

《计量经济学》课程报告

题目:恒生银行上市公司股票价格贝塔系数估计

班 级:12级金融7班

姓 名: 范静怡

学 号: 1201010705 成绩:

报告日期:2015年7月5日

恒生银行上市公司股票价格贝塔系数估计研究报告

一、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系数也称为贝塔系数,是一种风险指数,用来衡量个别股票或股票基金相对于整个股市的价格波动情况。系数是一种评估证券系统性风险的工具,用以度量一种证券或一个投资证券组合相对于总体市场的波动性,在股票,基金等投资术语中常见。

在证券市场中,贝塔系数是揭示上市公司股票系统性投资风险的重要指标,更是投资组合管理,业绩评价的必备信息。可根据市场走势预测选择不同的的证券,从而获得额外收益,特别适合作波段操作使用。当有很大把握预测到一个大牛市或大盘某个大涨阶段的到来时,应该选择那些高的证券,它将成倍放大市场收益率,为你带来高额的收益;相反在一个熊市到来或大盘某个下跌阶段到来时,你应该调整投资结构以抵御市场风险,避免损失,办法是选择那些低的证券。

在证券定价理论及模型的实证研究中,贝塔系数也是不可或缺的输入参数。因此,对贝塔系数的准确估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

二、系数相关理论 2.1 CAPM模型中的系数

CAPM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e)于1970年在他的著作《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中提出的。他指出在这个模型中,他指出在这个模型A中,个人投资者面临着两种风险:

系统性风险(Systematic Risk):指市场中无法通过分散投资来消除的风险。比如说:利率、经济衰退、战争,这些都属于不可通过分散投资来消除的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unsystematic Risk):也被称做为特殊风险(Unique risk

或 Idiosyncratic risk),这是属于个别股票的自有风险,投资者可以通过变更股票投资组合来消除的。从技术的角度来说,非系统性风险的回报是股票收益的组成部分,但它所带来的风险是不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的。

系数的研究始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其表述为

RiRfi(RmRf)(1)其中,Ri为第i种资本资产或资产组合的收益率,Rf为资本市场的无风险收益率,Rm为资本市场的市场收益率,i为第i种资本资产或资产组合的β系数,在计算时由下式给出

icov(Ri,Rm)m2(2)

系数表示收益率变动对市场组合收益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因此i可以用来衡量该证券的系统风险的大小。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i越大, 该证券的系统风险就越大,其预期收益率也就越高。对(1)式进行变换后,可以得到

RiRf(1i)iRm(3)由于Rf和i均为常数,则Rf(1i)也是一个常数,用新的参数i来替代Rf(1i),对于时间序列,根据回归方程理论,我们就可以得到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单指数模型

RitiiRmteit(4)其中,Rit为股票i在时间t时的收益率, Rmt为市场组合在时间t的收益率,i、i为待估计的系数,而i为(1)、(2)式中提到的β系数,eit为回归残差。对该模型利用一元线性最小二乘回归,得出的值即为证券i的系数的估计值。

2.2 系数释义 2.2.1单项资产的系数

单项资产的系数是指可以反映单项资产收益率与市场上全部资产的平均收益率之间变动关系的一个量化指标,即单项资产所含的系统风险对市场组合平均风险的影响程度。

值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也可能是负值)。

当 β>1,说明该单项资产的风险收益率高于市场组合平均风险收益率,则该单项资产的风险大于整个市场投资组合的风险;

当β=1,表示该单项资产的风险收益率与市场组合平均风险收益率呈同比例变化,其风险情况与市场投资组合的风险情况一致;

当β<1,说明该单项资产的风险收益率小于市场组合平均风险收益率,则该单项资产的风险程度小于整个市场投资组合的风险。

有时值也会出现小于0的现象,当<0时表示该项资产的风险收益率和市场组合平均风险收益率的变化相背离。如=0.5,说明当市场的报酬正向(负向)变动10%,对应资产的报酬也会负向(正向)变动5%,简单地说,当值愈大,表示各别资产反映市场报酬波动的幅度也愈大,即系统风险愈大。

三、数据的选择(1)选取股票及原因 1选取股票为:恒生银行 2选取原因:

恒生银行创立于 1933年,是香港最大的上巿公司之一,以巿值计(于2011年底为港币1,762亿元),为全球50大上巿银行。恒生在香港透过约220个网点,为逾半香港成年人口服务。本行亦于深圳设有1间分行,经营外汇批发业务,并于澳门及新加坡设有分行,以及于厦门及台北设有代表处。本行为滙丰集团主要成员之一,该集团乃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之一。

作为香港股市的重要指标,恒生指数最早由恒生银行以1964年7月31日为基日,并于1969年正式对外公布。1984年,恒生银行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恒指服务有限公司,专门负责恒生指数的编撰。经过近30年的发展,恒生指数革新不断,但恒生指数作为恒生指数有限公司旗下旗舰指数的地位却从未被动摇。截至2013年10月底,恒生指数涵盖50只成分股,这50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约占香港交易所所有上市股票总市值的61.3%,可谓举足轻重。

1972年IPO期间,恒生银行股票被超额认购29倍,认购金额差不多相当 于 1971年香港特区政府的一半收益,上市首日,其股价一度上涨逼近发行价的2倍。上市之后的41年时间里,其市值已从最初约17亿港元,一路增长至目前的约2400多亿港元。恒生银行总市值的增长意味着总资产也在不断壮大。截至2013年6月30日,恒生银行的总资产高达11067亿港元,于2013年,恒生银行再度获选《财资》杂志之“香港最佳本地银行”,连续14年获此殊荣。这是选取其为研究对象最重要的原因。(2)无风险收益率的选择

无风险收益率选择的是2015年银行1年期储蓄利率,原因有三个:第一是银行存款风险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第二是银行1年期储蓄利率公开透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查到;第三是因为储蓄投资理财具有存取自由,安全性比价高和收益稳定等优势,所以在个人及家庭投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用银行储蓄利率作为无风险利率具有比较性。(3)数据的计算方法和过程

A、首先在文华财经的赢智软件找出并下载恒生银行股票从2012年6月30日至2015年最新的周收盘价,计算出收益率(收益率=(收盘价-开盘价)/开盘价)。

B、其次计算出2012-2015年恒生指数周增长率;再将上述计算得出的收益率或者增长率减去无风险收益率,得出恒生银行股票每周的超额收益率和大盘的超额增长率。

C、最后根据β系数的公式RiRfi(RmRf),计算出光大银行股票价格的β系数。

四、数据整理和计算

根据恒生银行2012-2015年周开盘价和收盘价数据,利用Excel计算出收益率并根据银行1年定期整存整取储蓄利率(无风险收益率)。整理得出表1:

单位:元

表1

收益率:% ri 0.03333298 0.07699106 0.01012385-0.0050443 0.00253491 0.06992689-0.0125951 0.00844411 0.04256927-0.0289032-0.0823983 0.03487604 0.02408513 0.049791 0.02854366-0.0193734-0.0063267-0.033414 ri-rf 0.033332979 0.07699106 0.010123853-0.005044255 0.002534914 0.069926891-0.01259515 0.008444114 0.042569267-0.028903213-0.082398286 0.034876044 0.024085135 0.049790995 0.028543663-0.019373396-0.006326739-0.033413994

rm

-0.015873276 0.069693604 0.038456085 0.017954604 0.028439319 0.047341359-0.029889331-0.031304528 0.019613729-0.015166885-0.07095658 0.051932706-0.00695912 0.05192909 0.015158001 0.029083392-0.024073174-0.054533142

rm-rf

-0.017748276 0.067818604 0.036581085 0.016079604 0.026564319 0.045466359-0.031764331-0.033179528 0.017738729-0.017041885-0.07283158 0.050057706-0.00883412 0.05005409 0.013283001 0.027208392-0.025948174-0.056408142 0.03539469-0.0006088 0.02266644 0.03124109-0.0109334 0.04106693 0.00155639-0.0473685 0.06282345-0.0167428 0 0.05108355 0.04123571 0.01009977 0.07686518 0.03566936 0.00321337 0.035394695-0.000608758 0.022666438 0.031241087-0.010933407 0.041066934 0.001556389-0.047368504 0.062823453-0.016742758

0 0.051083555 0.041235715 0.010099767 0.076865185 0.035669358 0.003213368

0.036375119-0.030034661-0.000771514 0.04281562 0.004725412 0.067532567-0.000597373-0.0731176 0.04644316-0.000442174-0.015942093 0.038212676 0.012903971 0.00312616 0.129798947-0.025194986-0.024199809

0.034500119-0.031909661-0.002646514 0.04094062 0.002850412 0.065657567-0.002472373-0.0749926 0.04456816-0.002317174-0.017817093 0.036337676 0.011028971 0.00125116 0.127923947-0.027069986-0.026074809

五: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其中Y为-,X 为

-。

运用Eviews软件和表一数据作模型回归得下表二:表2

(1)可用规范的形式将参数估计和检验的结果写为 =0.008235 + 0.6617

43(0.003836)(0.090757)t=(2.146526)(7.291362)=0.617009

F=53.16396 n=35(1)经济意义检验

所估计的参数

=0.008235,= 0.661743,说明恒生指数每增加1%,恒生银行收益率会增长66.1743%,说明恒生银行受恒生指数的影响较大,也说明进行恒生银行股票投资的风险收益率高于市场组合平均风险收益率,则仅对恒生银行股票进行投资的风险大于整个市场投资组合的风险。

(2)统计分析

1.R平方

模型估计结果说明,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在2012年8月1日至2015年最新的周收盘价中,恒生银行收益率受恒生指数的影响为66.1743%,即当恒生指数增长一个点时,恒生银行收益率增长66.1743%。恒生银行受其自身的因素影响所占比重为1-66.1743%=33.8257%。

2.T检验

分别针对:=0和

:=0,由表2中还可以看出,估计的回归系数)=2.146526;的标准误差和t值分别为:SE()=0.003836,t(和t值分别为: SE()=0.090757,t(得自由度为n-2=35-2=33的临界值=2.146526=7.29136

2的标准误差)=7.291362.取=0.05,查t分布表(33)=2.034515.因为t(:

=0;因为t())(33)=2.034515,所以应拒绝(33)=2.034515,所以应拒绝

=0。也就是说,当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解释变量“恒生指数”对被解释变量“恒生银行股票价格系数”有显著影响。

六、总结

贝塔系数反映了个股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也就是个股与大盘的相关性。可根据市场走势预测选择不同的的证券,从而获得额外收益,特别适合作波段操作使用。当有很大把握预测到一个大牛市或大盘某个大涨阶段的到来时,应该选择那些高的证券,它将成倍放大市场收益率,为你带来高额的收益;相反在一个熊市到来或大盘某个下跌阶段到来时,你应该调整投资结构以抵御市场风险,避免损失,办法是选择那些低的证券。

本例中,恒生银行股票受恒生指数影响较大,所以当有很大把握预测到一个大牛市时,应该选择买进恒生银行股票,当大盘某个不涨阶段的到来时,应该选择卖出恒生银行股票。

另外,截距项可以反映股票定价是否恰当,如果截距项T检验不显著,说明截距项不显著异于0,股票处于市场均衡状态定价恰当。如果截距项显著大于0,说明股票定价过低,这时候应该购进。如果截距项显著小于0,说明股票定价过高,这时候应该抛售。

本例中,恒生银行截距项t检验比较显著,如果截距项显著大于0,说明恒生银行股票定价过低,这时候应该购进。

第二篇:计量论文题目

地区人均收入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菲利普斯曲线的验证

恩格尔系数模型检验

江苏省投资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关于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计量分析

关于司机年龄与发生车祸次数关系的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变化因素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影响

关于GDP与其他经济因素关系的计量分析

吉尼系数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我国旅游经济的因素分析

试探交通运输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我国1978-1997年的财政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的计量分析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依赖

投资额与生产总值和物价指1

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

我国人均GDP与消费的计量分析

有关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新中国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股价指数的因素分析

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分析

我国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经济2班)

中国能源需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波动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

中国城市居民消费计量分析

对上市公司利用新四项计提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证研对影响人身保险保费收入诸因素的计量分析

餐饮业区域市场潜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

城镇居民住房面积的多因素分析

关于影响我国南方几省市农业总产值因素的实证分析关于国内旅游需求的计量经济学分析报告

如何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人均收入水平

宏观经济政策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分析三大产业的发展与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

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设计与分析

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外资利用与我国进出口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采矿业龙头企业利润因素分析

我国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我国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的因素分析

私家车拥有量的计量分析

我国国债挤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江苏省居民消费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我国汽车需求的因素分析

影响GDP增长的经济因素分析

影响保费收入的因素分析

影响寿险保费收入的因素分析2

影响江苏省房地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农业总产值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中国汽车产量的多因素分析

影响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重要因素分析

资本结构主要影响因素的再探析

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运用OLS法对参数估计

中国城镇居民2003年可支配收入分析

中国农业总产值问题的计量分析

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校学生总数变动的多因素分析

GDP与进出口总额的计量分析

城市住房均衡价格供求模型

城镇集体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分析城镇人均收入与人均通讯消费分析

江苏省居民消费函数模型

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模型

江苏省镇居民消费函数模型

江苏省城市居民消费函数模型分析

店铺租金的确定

对江苏省房地产市场的实证考察

对影响某高校研究生录取线的爽因素分析

对外贸易与四川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工资收入差异分析

工业产值与能源耗量的实证分析

房地产价格因素分析

发展中国家货币需求模型

固定资产投资对江苏省GDP影响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关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案例分析

关于封闭式基金价格问题

货币政策与GDP的回归分析.开放经济下储蓄、投资与贸易余额关系的研究

农业总产值分析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国有企业改革的互动分析

旅游经济分析

我国财政收入与部分支出结构

美国居民消费与可支配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

四川省居民消费结构计量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增长模型

我国居民消费的因素分析

我国国内债务规模的多元线性分析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固定资产投资与GDP关系分析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

我国利用外资与GDP关系我国人均GDP与消费的计量分析我国外汇储备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我国涉外旅游业收入的实证分析

西方消费理论在中国的实证分析

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分析

影响GDP的因素分析

有关我国进口商品消费的计量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粮食总产量诸因素分析

影响新股上市定价的因素分析

影响粮食产量的相关因素分析

影响银行卡交易量的因素分析

中国股票内在价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

中国粮食总产量多因素分析

江苏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计量模型分析

中国对美国进口总额的分析

关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计量经济模型[1]

对江苏省种植业收入模型的初步探索2[1]

计量经济学 消费——收入模型分析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浅析

江苏省人力资本存量的现状分析

农民人均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浅析我国城市化的影响因素

加工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多因素分析

分析我国影响钢铁产量的因素

影响电信业的因素分析--影响电信业的因素分析---改税收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及进出口总额的关系分析农业总产值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电力产量的因素分析

我国GDP增长与人民就业及生活水平的关系分析

关于影响就业人数的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美国政府社会保障支出与失业率的计量分析

中国进出口相关因素的数量与实证分析

江苏省就业状况计量及经济分析

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计量经济分析

1978年~2002年中国失业多因素分析

关于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因素分析与思考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因素分析

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对我国人均GDP的各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基于我国银行存款利率对流动性溢酬的研究

沪深债指波动的协整研究

对江苏省当前农村政策的合理性分析

公共投资取向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分析

外国直接投资决定因素分析论文

江苏省农业生产函数建立与分析

影响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企业因素实证分析

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结构分析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滞后影响分析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

我国居民消费增长模型

影响IPO公司上市前后的绩效分析

中国期货市场与相关市场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

银行信贷资金与股票市场交易金额变动的关系

我国资本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FDI溢出效应

财政支农与中国农业产出及增长的关系分析

奥肯定律的怀疑

第三篇:计量实证论文

论文是我们毕业的时候需要写的,大家是怎么样写的呢?我们看看下面的计量实证论文吧!

计量实证论文

摘 要 从目前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证研究方法运用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研究生在计量经济实证研究方面存在基础薄弱、应用能力差和学习深度不足等缺点。在调查原因时,我们发现高校在研究生计量经济实证研究能力培养方面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实验平台建设不足和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选择现今国内计量经济学发展较好的上海财经大学作为对比,从改进计量经济学课程实证研究方法、构建良好的实验平台和计量经济学课程改革这三个方面提出提高研究生计量经济实证研究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 研究生 实证研究 课程改革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社会科学领域逐渐积累起了庞大的数据库,定量分析开始成为社会科学的主要研究途径。而计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不仅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工具而且也是当代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所需要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特别是对于各大高校的研究生来说,计量经济的实证研究能力是衡量一个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准。

计量经济学产生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而在七八十年代才开始引入中国。直到1998年教育部才将计量经济学确定为财经类高等院校的核心课程,计量经济学开始在我国高校普及开来。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国内各高校在研究生计量经济的教师团队、课程设置、教学等存在着很多问题,我国研究生在计量经济实证平台和实证研究能力上的培养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证研究现状

学术论文是研究生展示学术水平的重要途径,中国优秀博硕论文全文数据库(CNKI)是目前我国国内较为权威的论文收录网站。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实力较为雄厚的八所财经类高校2008-2015年的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实证研究方法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当今我国研究生计量经济实证研究水平现状。

根据艾瑞深大学研究团队编撰出版的《2015年中国大学评价报告》,目前我国综合实力排名前八的财经类高校分别是:

(1)上海财经大学;

(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3)西南财经大学;

(4)中央财经大学;

(5)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6)东北财经大学;

(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8)江西财经大学。本文分别对这八所高校2008到2015年硕博学位论文进行检索。从中我们发现八所财经类高校经济管理学科优秀硕博研究生实证论文除上海财经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占比绝大部分都在2%以下,实证论文占比很少。然而,以《经济研究》为例,据统计,2005年之后该期刊中使用到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的论文所占比例大于50%。①研究生在研究领域和模型方法的使用的广泛性和深度上远远达不到目前的主流学术期刊水平。高校研究生计量经济实证研究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 题及原因(以X大学为例)

X大学是我国西南地区一所以工为主,经、管、文、理、法、教育、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通过对X大学计量经济学教学情况进行调查,我们发现X大学在培养研究生计量经济实证研究能力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2.1 课程设置不合理

首先,学时安排不合理。X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计量经济学安排在研一下学期,学时只有48个学时。由于课时限制,X大学计量经济学老师往往只讲一些重点章节,其他由学生自己学习。

其次,课程衔接断层。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应该在研一阶段就开始授课或者至少设置相关的先修课程。而该大学在研一第一学期期间,只有一门中级微观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相关。而应用数理统计、统计学、宏观经济学等补修课程则是被安排在第二学期。这不仅使得研究生在上学期根本无法将本科所学的计量经济学基础与研究生课程衔接起来。在计量经济学教育方面天生晚了半拍。最后,没有计量经济学高级课程。2001年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数量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研讨会”,在会议上专家就“计量经济学的高级课程应该设置为经济学科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达成了共识。在X大学经管学院研究生计量经济学课程就只有一门,而且是比较初级的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存在很大的缺陷。

2.2 实验平台建设不足

通过对学校老师进行调查访谈,在X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开设研究生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老师仅仅只有1名。其他老师拥有计量经济学高学位背景的极少。缺乏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结构合理的科研梯队是高校在人才优化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

2.3 教学方法陈旧

据调查,目前X大学研究生计量经济学教学方法还是比较陈旧,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理论与实践脱离。由于目前具有资深计量经济学教学经验的老师较少,并且几乎没有实验课程。这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很少,只能靠学生课下自觉学习和练习。研究生们在计量经济实证研究能力的培养上进步缓慢。

(2)缺乏案例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各高校比较注重培养研究型、理论型的人才,因而比较注重数学推导和理论演绎。因而在教授计量经济学时比较强调计量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严谨,并不注重与实践相结合。

3提高我国研究生计量经济实证研究能力的对策(以上海财经大学为例)

根据艾瑞深大学研究团队编撰出版的《2015年中国大学评价报告》所示,上海财经大学在2015年我国财经类高校中综合实力排名第一。目前,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拥有经济学科研机构七个,数量经济学研究所是其中之一。

该研究所现在拥有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郑旭为所长和学科带头人的科研团队,其有海外讲座教授 2人、海外兼职教授4人,全职教授3人、副教授6人、助教与讲师7名。全职研究人员中有博士生导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2人。学科在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金融计量经济学、微观计量经济学,应用统计等多个研究领域位居全国前列。

在学生培养方面,研究所着眼于实现与国际著名大学经济系的培养模式接轨,注重本科生的数学基础训练,课程设置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中级微(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等。在研究生阶段,为了培养具有扎实和系统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基础的高级人才,开设了包括高级微(宏)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微观计量经济学,金融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以及风险管理与控制等课程。从 2000 年至 2005 年,该学科成员共在 SSCI 索引,国际一流核心学术刊物和 SCI 索引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30 余篇;在国内核心经济学期刊如《经济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82 篇;承接和参与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2 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6 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28 项。凭著雄厚的理论功底和教学研究实力,他们的研究成果将不仅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更重要的是,该学科能够与国际同行竞争。

通过上海财经大学的案例和X大学的案例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要想培养出高水平的研究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3.1 改进计量经济学课程实证研究方法

在指导学生进行计量经济学实证研究的时候要注重:

(1)实践性。传统教学方法重理论而轻实践,一般将实验操作课压缩在最后一两节课上。为求改进,可以试着在后半学期采取一节理论课一节实验课或者两节理论课一节实验课的模式,同时三至五个同学分为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一次设计性实验,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分析能力。

(2)研究性。为了提高学生们的研究热情和研究素养,首先可以通过介绍优秀的校友学习研究成果案例教育来激发研究生的研究热情。然后,可以采取如建立研究生研讨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学术研讨,使得研究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得到专家和导师的指点。最后,还可以设立校级科研项目等,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

(3)创新性。作为承担着国家最高水平人才教育的研究生教育对于创新知识、构建创新体系和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更是是责无旁贷。研究表明,课题研究参与度是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高校可以举办科研创新大赛和设立科研创新奖学金,鼓励和支持研究生自主选题、自主创新,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3.2 构建良好的实验平台

良好的实验平台对于培养研究生学术能力和学术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要想构建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首先要做到:

(1)人才优化。首先,要注重培养和选拔具有深厚的学术底蕴、深邃的学术眼光和深广的学术气度的学术带头人,推动不同学术观点和学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其次,要注重培养一支在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合理的研究梯队,树立团队合作,各学科领域相互支持、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的创新性团队。最后,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重点是要改善师生比例。

(2)管理制度建设。一方面,要构建完善的研究生学术研究成果的奖励制度,鼓励研究生创作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和研究成果,并对于一些优秀的研究成果和论文进行物质奖励。例如,X大学的奖学金发放标准有5项,包括:荣誉称号、优秀学位论文、学术论文、科研成果、各级科技竞赛。每个项目下面按照重要性的高低又划分为不同的奖励层次。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奖励体系能够极大地激发研究生对于学术创造的热情,促进我国高校的学术水平的提高。

另一方面,现有的考核制度和科研经费发放制度过于僵化,这使得科学研究倾向于个体化,不利于团结、合作、创新的高水平研究团队建设。因此,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要从团队建设出发,制定以团队成绩和对团队的贡献为标准的考核制度。

(3)科研经费支持。科研经费的投入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实验平台的建设,尤其是在数据库建设、图书资料购买、现代化网络技术条件和相关软件和硬件设施等方面都离不开科研经费的投入。从2012年全国123所大学科研经费排名②中可以看出,一方面,“985”“211”高校拿走了大部分的政府科研经费。另一方面,科研资金较为充裕的大多是工科型大学且为博士硕士双重培养机构。但集美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宁波大学、长江大学、广州大学和深圳大学的例外说明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也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方面。

3.3 计量经济学课程改革

(1)课程细分,层层递进。计量经济学涵盖经济学、统计学和高等数学等学科,内容十分丰富,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只是一门计量经济学是远远不够的。高校在开设计量经济学的过程中应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三个部分,在本科生阶段可以开设初等和中等计量经济学教育,以理论知识为主,适当进行实验操作。研究生阶段以高等计量经济学为主,注重实验,在分析和研究问题中学习和巩固理论知识。

(2)主修辅修相结合,夯实数理统计基础。计量经济学对于数理统计基础要求比较高,因此针对研究生新生基础薄弱的特点,高校可以开设一些关于计量经济学的基础课程,如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课程培养同学们的数学建模,理论分析,结合经济知识与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一些基础薄弱的同学打牢基础。

(3)开设应用课程,注重应用能力培养。要注意开设一些有关于计量经济学的专题应用课程。着重探讨解决计量经济学实证研究如何与现代经济、金融和社会等的结合。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研究生不仅可以明确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而且通过对周围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的分析提高了自己的实证分析能力,激发了学术热情,培养了研究信心。对于研究生以后的学术研究和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系江西省研究生教改课题,《研究生计量经济实证研究平台建设与实证能力培养研究 》(编号 JXYJG-2014-07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戴平生.《计量经济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刍议[J].统计教育,2007(10):26-28.[2]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高级课程的设置与内容体系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2(5):9-13.[3] 刘发跃,王娅.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3):15-25.[4] 王万B.财经类高校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1):181-210.[5] 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8-86.[6] 支小军,刘永萍.计量经济学“三位一体”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5):27-28.[7] 刘竞哲.工商管理类硕士研究生实证分析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2):108-112.[8] 王红.中美经济学课程教育的比较分析[J].高教探索,2005(4):55-59.[9] 胡峰,崔玉祥.研究生研究型学习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2011(4):49-51.[10] 郑路鸿,陈成文.研究机会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2):20-27.

第四篇:电力计量论文电能计量论文

电力计量论文电能计量论文

电力企业电能计量装置管理措施分析

摘要:电能计量装置管理是供电企业保证计量装置安全运行准确计量的首要任务,是电力营销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也是防止窃电行为的重要手段。文章对加强电能计量装置的管理和正确配置等方面做一下分析总结。

Abstract: Electric energy measurement sets management is the primary task for power supply enterprises' ensuring measurement sets' safe operation, the key point of power marketing work and also the important means for preventing electricity stealing.The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methods for enhancing the electric energy measurement sets management and the correct distribution.关键词:电能计量装置;管理;窃电

Key words: electric energy measurement sets;management;electricity stealing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015-011电能计量装置管理的内容

1.1 电能计量装置所在计量点的性质。电能计量装置所在计量点的性质有很多,我们主要关心的一是客户类别,包括电厂上网关口、电网经营企业关口、供电企业关口等;二是计量方式,包括接线方式、单双向计量方式等;三是计量点的实际经常的负荷工况。

1.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针对于电能计量装置中的电能表设备,电能表的附加误差主要是由于环境温度、电磁场干扰、辅助电源的质量等因素引起,因此,对环境信息的收集与评价有助于对现场运行的电能表计量准确度的评估。

1.3 电能计量装置的信息。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性能决定于电能计量装置中各项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应尽可能地选择适应计量点性质和环境条件的计量器具。

1.4 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准确度的评估。对电能计量装置在运行中的计量性能或计量准确度进行评估是电能计量装置管理的重要环节,正确的评估首先可以确定电能计量装置在实际运行中的计量性能是否在设计和规程规定的范围内,正确的评估可以使电能计量装置在正常的情况下使用时间尽可能地长,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2依据规程正确配置计量装置

2.1 提高CT、PT和电能表的精度等级。对于负荷波动大的用户,改造中选用S级CT和电能表能更有效地提高计量装置的准确性。增大PT二次回路导线截面、缩短二次导线长度,或安装PT二次压降补偿装置以减少二次压降引入误差对计量准确性的影响。

2.2 合理选用CT变比,确保用户正常负荷时CT一次电流达到额定值的30%以上,尽可能选择复式变比CT,同时对未使用的变比档实施防窃电措施,这样可根据用户负荷的发展情况合理选择使用变比,提高计量的准确性。根据电网一次中性点接地方式,将一次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用户计量方式由三相三线改为三相四线。

2.3 合理选配计量装置中的CT、PT和电能表,使它们的合成误差最小。改善计量装置的运行环境,以满足计量装置使用说明书和规程中规定的使用条件,将环境条件引入误差降至最小。

3加强计量装置的防窃电管理

3.1 加强培训,提高抄表人员素质。随着电力系统计量技术的不断进步,原有机械表逐渐被电子表代替,自动抄表系统日益得到广泛应用。有些抄表人员素质不高,计量管理部门又没有重视再培训,导致不应有的电量误抄误计。

3.2 定期审核抄表记录制度。抄表负责人应定期审查抄表员抄录的表示数和计算电量、电费等数据,必要时到装表现场检查是否正确。

3.3 计量装置初装建档制度。初装或换装的电能表及互感器,必须写明表号、原电量计数、表倍率、互感器变比、地址及经办人等资料情况,以利有关的管理工作。

3.4 电能计量装置的故障处理制度。撤回的事故电能表须经专业检定员,从表面外观到内部逐项检验。做出符合要求检验报告,为妥善处理所谓事故电能表提供依据。

3.5 电能计量装置的保管和运输制度。电能表和互感器应在相应的条件下保存和运输。

3.6 电能表和互感器的抽检制度。使用中的低压电能表和互感器的数量大,并且安装地点不集中,人均分担定检任务较多,出了问题,有时拖到两到五年定检才能发现解决,为此,有条件的供电公司可以针对低压电能表和互感器制订相应的抽检制度,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有关问题,增加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3.7 电能计量装置的图纸管理和审核制度。供电部门在审核图纸时根据电能表、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误差大小,优化组合它们,使它们的误差互相抵消到最小限度,收到计量电能更准确和电能丢失减少的效果。

4计量装置管理的组织措施

4.1 计量方式的选择。对配电变压器容量150kVA及以上的大用电客户和特殊用电客户,如诚信度不高、有窃电经历者应采用高供高计,对其他客户采用高供低计,对城乡居民用电实行“一户一表”低供低计。对100kVA及以上用电客户,还应计量无功电能量。

4.2 培养和建立一支思想素质高、技术过硬的计量安装队伍,实行专业化计量装置安装和拆换,并配备齐全装拆工器具和安全工器具。

4.3 建立健全计量装置资料,主要包括电能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固定资产账、卡片和电能表、互感器装拆移换凭证。此工作凭证是最基本、最原始的现场计量装置装拆记录,应按项目规范填写,特别强调的是,“客户代表”栏必须由客户签名,真正体现公开透明服务,程序合法按章履行。

4.4 计量装置的定期检查。检查人员应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熟练掌握发现问题的技能。特别是对技术性窃电行为的证据要有能力提取和鉴定。

4.5 严格封印管理。封铅选用特制的具有编号、名称的新产品,封印由计量管理所(中心)、大客户班、供电所区分专用。电能表、互感器由计量管理所(中心)封印,计量箱外由大客户班、供电所10kV专责人封印,一户一表由供电所0.4kV专责人封印。

4.6 及时处理计量事故。对客户原因造成计量设备损坏,如电能表、互感器损坏的应追究赔偿,并追补电能量。对非客户原因造成的计量事故,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4.7 对故意损坏计量设备的,对私自拆除、伪造封印、改动电能表(有功和无功)、电压、(电流)互感器或改变正确接线方式的行为,应先提取证据,再按《供电营业规则》规定给予处罚。对窃电性质严重者,交司法机关处理。

参考文献:

[1]王月志.电能计量[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2]张吉林.电网防窃电技术措施[J].山东电力技术,2006.[3]余龙光.浅析供电系统电能计量误差[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第五篇:文献计量分析论文

华夏中国疆域辽阔,文化深厚,各地丰富的地方文献让泱泱中华无愧于“文明古国”的美誉,地方文献在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上有着重要作用。下面是文献计量分析论文,欢迎参考阅读!

【内容提要】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发展初期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对其发展现状做了基本估计和全面分析,认为它取得了七个方面的重要进展;从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实业化、国际化等六个方面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发展阶段/现状/趋势

目前可获得的文献资料表明,中国大陆文献计量学相关论文最早出现在1964年,张琪玉、王恩光分别在《综合科技动态(第二分册)情报工作》的第5期上发表文章,介绍了美国编辑出版的“科学引文索引”。但文献计量学在我国的真正兴起和传播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基本上形成了研究、教育和实际应用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已成为图书情报与科学评价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

1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历程

我们根据统计资料[1][2][3],编制了(不含港、澳、台的文献数)。根据文献数量的增长变化、研究的成果和进展,以及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我国大陆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发展初期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

1979-1982年是我国文献计量学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主要是论文数量较少,而且异常分散。这一时期只发表了149篇论文,年均文献量只有37.3篇。从内容来看,主要是翻译、介绍、吸收和引进国外的研究成果,缺乏自主性的系统研究。与国外相比,我国文献计量学的起步阶段很短,只经历短暂的4年之后便迅速进入了相对集中的发展阶段。这是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1983-1987年的五年,我国文献计量学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其主要的标志是将文献计量学搬上了大学的讲坛,开始了正式的专门教育。1983年,武汉大学为本科生、专科生开设了文献计量学课程,并编写出《文献计量学》教材。同时,这一时期的研究比较活跃,发表的论文数量增长很快,达到353篇,年均文献量为70.6篇,比上一时期增长89.3%;在内容上,既有国外研究成果的介绍和评述,又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展的应用性研究,或者验证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中文文献方面的适用性等。

1988年以来,我国文献计量学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其主要特点是理论与应用并重,特别是在科学评价和科技管理方面的应用开始大规模地开展起来,取得了许多标志性的成果。一是在1987年,赵红州等人利用美国的SCI进行统计分析,排出了我国主要大学发表论文的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二是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承担国家科技部的资助课题,建立“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进行更大范围、更系统的文献计量统计分析,对我国科技水平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以及主要大学、科研院所的科学生产能力和学术水平作出客观评价;三是《文献计量学》等几部专著或教材相继出版,“把文献计量学的有关知识体系化了,使文献计量学的研究由局部知识的创造进入系统知识体系的形成阶段”[4]。这一进展已经成为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和发展历程的重要标志。同时,从表来看,1988-2000年发表的论著数大幅上升,总数达到2032件,年均文献量为156.3件,是发展初期阶段的2.21倍。这些都表明我国文献计量学正处于理论研究、实际应用和专业教育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2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现状和成就

2.1每年发表的文献数量基本稳定,并形成了本学科的核心情报源

可以看出,我国文献计量学的论文数增长较快,而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983年比1982年增长31%,进入发展初期阶段;1988年首次突破100篇,达到118篇,比1987年增长37.2%,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1979-2000年的22年间,我国大陆共发表文献计量学论著2534篇/部(含著作),每年平均文献量达到115.2篇/部,而且1988年以来基本上处于稳定,最高的是1991年达到227篇。这表明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并达到了一定水平。同时,这些论文在期刊中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集中与离散规律,论文发表的期刊达到225种,图书28种,涉及的作者达1783人(含合作者)[2]。初步分析表明,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与应用的文献增长和核心作者、核心期刊的分布基本上符合文献计量学的基本规律,即文献增长按指数曲线上升;80%的论文集中分布在20%的核心期刊中,而20%的论文又高度分散在80%的一般期刊中,等等。其中,发文量在10篇以上的有39种期刊,发文数量占论文总数的70%左右;而发文50篇以上的重要核心期刊只有10种,它们依次是:图书情报工作、情报科学、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学报、世界图书(B辑)*、情报学刊*、情报杂志、农业图书情报学刊、情报业务研究*、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为已停刊)。这些核心期刊都是文献计量学研究的重要园地,在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有的还设有“文献计量学”专栏,如《情报学报》,发表的相关论文数量还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以上事实不仅说明了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同时也反映出它在情报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不断加强。

2.2确立并提高了文献计量学的学科地位

目前,文献计量学已被公认为国际图书情报领域内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学科,成为情报科学研究的主流,体现了当代学科定量化的趋势。1981年,White和Griffith[5]指出:“包括引文分析在内,文献计量学几乎构成了整个情报科学的一半,而且是生气勃勃的一半。”这说明国际情报学术界对文献计量学的高度重视。在这种国际背景下,随着我国文献计量学知识的普及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文献计量学也得到了国内图书情报界的普遍承认和重视,作为情报科学一个分支学科的地位已经确立,并不断得到加强,同时还逐步被社会所接受。这是一个很大的进展,标志着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关于这一点,可以从许多方面得到佐证:①1992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科委等单位联合制定的《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的国家标准中,正式确认了文献计量学、情报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的三级学科地位;②在最近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的情报学部分,在“信息”、“情报”等大条目之后,紧接着列出的第一个分支学科就是“文献计量学”,并安排11个词条作了较详细的介绍;③一些学术刊物或检索工具开辟专栏,报道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成果和国外进展,例如《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从1989年起不定期增设了“文献计量学”栏目,《情报学报》也从1988年起不定期设立了“文献计量学”专栏;④在情报学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中,文献计量学早在1983年就被正式列入了教学计划,成为本专业教学的必修课程,武汉大学还设立了文献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研究生方向,招收和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⑤提高了认识,成立了学术组织。通过多方面的宣传、讲授和深入研究,现在人们对文献计量学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于1991年成立的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专业委员会,其工作范围包括: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和情报计量学;其基本任务是:确立学科发展目标和策略,制定研究规划、提供研究选题指导,组织研究分工和协作,开展学术和信息交流,宣传和推广研究成果等,这标志着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有了学术组织保证,由分散的个体的研究逐步过渡到有组织有计划的大规模研究阶段;⑥最近几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连续资助了10多项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方面的研究课题,促进其研究上规模、上水平,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文献计量学的深入发展。

2.3研究范围拓宽,几个主要领域的研究取得进展

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的选题范围不断拓宽,既有理论、方法探讨,又有广泛的应用研究,以及国外研究进展的评介等。特别是其应用的范围很广,远远超出了情报学、文献学、图书馆学的范围,涉及到科学学、科技管理、科技史、人才学、预测学、未来学、历史学、社会学等许多学科领域。在具体专业学科领域的应用更广,至少有化学化工、农业科学、采矿冶金、建筑科学等50多个专业,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开展过应用研究。具体来说,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基本上包括八大主题,这些主题的重点次序是:引文分析与核心期刊、集中与分散定律、文献统计与应用、文献计量学总论、引文分析方法、在科技预测与管理中的应用、在人才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文献增长与老化率等。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文献计量学的应用研究是其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广大研究者的重视。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除了图书情报领域的各个方面之外,还广泛应用于科学学、科技管理、预测学甚至科学技术领域当中。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将文献计量学指针用于评价科学生产率、评价科技人才、成果质量、科研机构(包括大学、研究所、科技产业公司等)乃至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与影响力等,从而使决策者能够进行有效的定量化管理。这方面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文献计量学冲破传统的局限,增强其渗透力和辐射力,大步进入“科技圈”;“管理圈”、“决策圈”,在更大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进一步得到社会各界的承认和重视。

2.4文献计量工具和研究手段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

文献计量学是一门定量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都必须要有一定规模的资料支持。因此,我们必须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资料来源工具和原始资料的获取渠道。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就开始编制《科学引文索引》(SCI)。这一大型索引的出版和发行,为文献计量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有力工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引文分析所必需的大量资料,有效地推动了文献计量学的全面发展,被誉为文献计量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没有SCI就没有现代的文献计量学。对于国内的情况来说也是如此。我们早就认识到,如果不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解决文献计量工具问题,我国的文献计量学就不可能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此,笔者特别强调“开展我国文献计量工具和手段现代化的研究是我们面临的十分紧迫的任务,应当引起国内情报学界的高度重视”[1],并提出从三个方面进行:①引进和开发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②自编《中文科学引文索引》;③开展计算机辅助的文献计量分析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这些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一些进展。兰州大学图书馆靖钦恕、钱家秀研究馆员经过艰苦努力,在国内首次编制了《中文自然科学引文索引》。尽管这部索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它仍然不失为“我国自编中文科学引文索引的可贵的先例”。计算机辅助的文献计量研究是在新的形势下实现文献计量学突破的重要途径,可用计算机辅助文献计量研究来实现文献计量学研究的规模化、模型化和现代化。特别是从1988年开始,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建立于“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同时利用美国的SCI、EI和ISTP等工具对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和被引情况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每年发表一本统计分析报告,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公布其统计分析结果,在社会各界都引起了很大反响。此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制了“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南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出版了“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光盘和网络版;清华大学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数据库也具有一定的文献统计分析功能。这些都为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大规模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现代化工具,大大推动了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全面发展。这是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的主要标志和重要成就之一。2.5文献计量学教育起步很快,并获得了迅速发展

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文献计量学研究开始后不久就很快将其搬上了大学的讲坛,正式开始了我国文献计量学的教学活动。早在1983年,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就率先把“文献计量学”列入了教学计划,为情报学、图书馆学专业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等各个层次的学生开设了“文献计量学”、“情报计量学研究”(硕士学位课)课程,并出版了有关的教材。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23所大学开设了这一课程。武汉大学等单位还招收了这方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教学规模和合理的层次结构。通过课程教学,既宣讲、普及了文献计量学知识和定量分析方法,又为这一学科培养了专门人才,从而推动了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

2.6基本形成了一支骨干研究力量

在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过程中,来自不同学科的作者人数一直呈增长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文献计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一大批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加入到研究队伍中来,相继涌现出许多核心作者,为我国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和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目前,一个以中青年为主的文献计量学研究队伍已经基本形成。从作者群的构成来看,他们来自许多不同的专业领域,在知识结构上各具特色和优势,其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比较好的。令人可喜的是,这些核心著者以中青年居多数。他们以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情报意识,从不同角度对文献计量学的许多问题进行着各个方面的探索,其研究十分活跃,这是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据统计,在1964-2001年间,我国共有1783位作者在225种期刊上发表过文献计量学论文。这是一支人数不算少的作者队伍,且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说明我国文献计量学的研究队伍已初具规模,并基本形成了一支骨干研究力量[2]。

2.7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

文献计量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其研究是一种国际性的科学活动。因此,要发展我国的文献计量学就必须重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事实上,我国学者早就与国际学术界建立了交流关系,与国外著名的文献计量学专家Garfield、Braun、Egghe、Rousseau等都有通讯联系;每两年召开一次的国际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情报计量学研讨会从

第一届起就有国内学者赴会、参与国际交流;第9届国际信息计量学与科学计量学年会将于2003年在北京举行;在国内举办的有关国际研讨会也是两年一次,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每次会议都有国外代表参加研讨和交流。国际刊物Scientometrics是发表国际文献计量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学术园地,1993年我国著名科学计量学家赵红州教授被聘为该刊国际编委;《国外情报科学》、《国外图书情报工作》等刊物发表了不少文献计量学方面的译文,正式出版了《科学计量学指针》、《情报计量学引论》等译著,我国学者与美国、德国、比利时等的合作研究有的已经开始,有的正在筹划中。这些都促进了我国学者与国外专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有利于我们吸收、借鉴国外的成果和经验,从而推动了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全面发展。

3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

3.1科学化趋势

1969年,英国著名情报学家阿伦·普里查德(AlanBritchard)正式提出了“文献计量学”(bibliometrics)这一术语,以取代当时已有47年历史但却很少使用的“统计书目学”(statisticalbibliography)名称。这一术语的提出标志着文献计量学的正式诞生,真正开始从学科的角度来研究文献计量问题。在其后的30多年中,国际文献计量学获得了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图书情报领域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学科,代表着情报科学的主流方向和学科发展趋势。在这种科学化趋势的影响下,在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和发展中,我们也特别强调要提高文献计量学的科学性和精确性,要确立文献计量学的学科地位。因此,我们着力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论述文献计量学的学科内容,从理论、方法和应用三个方面构建了文献计量学的学科结构体系。当前,文献计量学发展的科学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继续深化和完善文献计量学的学科结构体系,使之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化水平较高的学科;二是要在更高的层次上深入研究“计量学”学科群的体系结构,包括文献计量学、情报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等“三计学”的关系问题;三是要正确处理好科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的关系,只有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才会有正确的实际应用,才能合理地、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在当前文献计量学广泛应用之时,更要重视它的学科理论研究和建设,真正实现理论与应用的有机结合,这是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3.2信息化趋势

所谓信息化趋势,主要是指从文献计量向信息计量发展的趋势。

正如文献与情报、文献学与情报学的关系一样,文献计量学(bibliometrics)与信息(情报)计量学(informetrics)也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6]。可以说,文献计量学是信息(情报)计量学的基础,而信息(情报)计量学则是文献计量学的发展方向。情报科学定量化研究的论文可分为4大类:①文献计量学及其应用;②情报检索理论;③情报学理论研究;④情报经济学与情报成果评价。其中有关文献计量学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在整个定量化研究工作中占有很大比例,论文数占46.6%[7]。可见,文献计量学是情报信息定量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正在朝着信息(情报)计量学的方向迈进。从计量单元来说,文献计量学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篇、册、本为单位的文献单元的计量上,而开始深入到文献的内部对知识单元和文献的相关信息进行计量研究,如题名、主题词、关键词、词频、知识项、引文信息、著者、出版者、日期、语言、格式等都已成为计量的对象。早在1980年,日本科学技术情报中心的小森隆通过对塑料、橡胶和纤维的关键词出现次数的统计分析,成功地预测了高分子材料的产品结构及发展前景。陈光祚教授研制的电子出版物具有信息计量功能和知识项聚类功能,为文献计量学开拓了新的应用领域和发展途径。电子出版物作为一种全文数据库,它的文本中的任何知识单元甚至每个单字都是可以检索和统计的。这样,就有可能使文献计量学的计量单元从一篇篇文献而演化到文献中的各个知识单元,甚至单字一级,从而使信息计量分析成为可能,并达到新的分析深度。这是一个重要进展,表明文献计量学已经发展到文献信息计量阶段,并继续向信息计量学境界发展。

3.3网络化趋势

最近几年,在有关网络或文献中出现了两个新的英文术语,即webmetrics和cybermetrics,可以直译为“网络计量学”和“赛博计量学”(或计算机计量学)。但由于计量的对象是网上的信息或计算机控制的信息,而非“网络”或“计算机”本身,因此可以将此意译为“网络信息计量学”或“网上信息计量学”。据目前见到的文献报道,webmetrics术语是阿曼德(T.C.Almind)于1997年提出来的。1997年,阿曼德等人在《万维网上的信息计量分析:网路信息计量学的方法探讨》一文中,首次提出了webmetrics这一术语,并认为文献计量学的各种方法完全可以用于万维网上的信息计量分析[8]。关于另一个与之十分相似的术语cybermetrics,目前在因特网上已出现了以该词命名的电子期刊或学术论坛,这主要是由西班牙科学信息与文献中心(CINDOC)组织和出版的。若从它的研究对象、方法、内容和目标等方面来看,网络信息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各种定量方法,对网上信息的组织、存贮、分布、传递、相互引证和开发利用等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以便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它主要是由网络技术、网络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计量学等相互结合、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边缘学科,也是信息计量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和重要的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根本目的主要是通过网上信息的计量研究,为网上信息的有序化组织和合理分布、为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为网络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供必要的定量依据,从而改善网络的组织管理和信息管理,提高其管理水平,促进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网络信息计量学是在当前特定的科学背景和技术条件下迅速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成果必然会为网络管理的定量化和科学化提供理论指导和定量依据,而网络管理定量化的实践需求又会促进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全面发展[9]。

3.4自动化趋势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国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手段逐步从手工统计分析向计算机辅助的统计分析过渡,出现了明显的自动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计算机辅助的文献信息计量分析的研究不断增加,取得了不少成果,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计算机辅助文献计量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着重进行了计算机辅助文献计量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工作,实现了套录资料重组建库以及多种资料统计分析功能;计算机辅助计量分析方法的建立和成熟,标志着我国信息计量研究的方法体系已基本形成,并日趋完善。特别是我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等一批数据库光盘或网络版的研究成功和出版发行,为文献信息的自动化统计和分析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和条件,将大大促进自动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

3.5实业化趋势

通过对文献计量学的长期研究、教育、宣传和培训工作,人们对文献计量学的认识和接受程度明显提高,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特别是在科技评价、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其研究成果和计量资料不仅可以为有关部门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定量依据和支持,而且还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文化水平乃至综合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因而受到国家有关领导部门的重视和支持。1987年,赵红州等人利用文献计量方法,排出了我国主要大学发表论文的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并受到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家科委专门下达资助课题,要求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进行更大范围、更系统的文献计量统计分析,对我国科技水平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以及主要大学、科研院所的科学生产能力和学术水平作出客观评价,并逐步形成制度,每年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公布有关统计结果;还有的单位在建立有关数据库的基础上,面向社会开展统计评价和分析咨询服务;有的还成立了具有法人资格的科研定量评价和统计信息咨询服务公司,发展成为信息咨询服务业的一种新的类型和形式。这一重要进展表明,我国文献计量学的某些内容和方法正在由课题研究向实业化方向发展,成为国家科技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实业化趋势是我国文献计量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3.6国际化趋势

如前所述,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取得了重要进展。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的推动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和发展也必然会呈现出国际化趋势。无论是科学研究的选题、研究目标的确立、研究方法的选择,还是研究成果的发表、交流和应用等,都必须立足世界,站在国际前沿和水平上来展开研究工作,切实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推动我国文献,计量学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均平.我国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和发展[J].情报学报,1987,6(6):466-472.[2]大会秘书处.中国科学文献计量与评价研究学术研讨会参考资料

(二)[C].2001.12.[3]孟连生,丁颖.中国文献计量学核心文献、核心著者与核心期刊[J].图书情报工作,1998,(4):21-24.[4]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1988.[5]WhiteHD,GriffithBC.Authorcocitation:aliteraturemeasureofintellectualstructure[J].JASIS,1981,32(3):153-172.[6]邱均平.我国文献计量学的进展与发展方向[J].情报学报,1994,(6):454-463.[7]张保明.我国情报科学定量化研究的进展[J].情报学报,1986,5(3-4):294-305.[8]AlmindTC,elal.InformetricanalysisontheWorldWideWeb:methodologicalapproachestowebmetrics[J].JournalofDocumentation,1997,(4).[9]邱均平,陈敬全.网络信息计量学及其应用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1,(3

下载计量期末论文(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计量期末论文(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期末论文

    谈谈对《汽车电工电子》的感悟 汽修教研组王萌萌内容摘要:本文主要讨论汽车维修专业开设的汽车电工电子课程,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中的现状,提出一些如何建设电工电子......

    期末论文

    题目:运用法治思维,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时间:2015年1月21 1 1 引言 历史发展的实践证明,大凡改革,只有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成功。倘若没有法治作为保障,改革就很难长久,改革......

    国防企业计量管理论文

    现代企业中计量工作发展一、提高计量管理水平1、随着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我们已处于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中,为适应变化形式,我们要在今后的计量工作中大量运用信息化手段,......

    公允价值计量论文(5篇)

    公允价值 亦称公允价格、公允市价。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

    博弈论期末论文

    分 数:_______ 博弈论期末论文 论文题目 信息博弈在生活中的应用 年 级 2012 专 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学 号姓 名 联系方式 2013年12月14日 在本次期末小论文中......

    博弈论期末论文

    标题:游戏中的博弈论 姓名:张新远 学号:12120755 一、摘要 运筹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没有确切的定义。目的是把复杂的功能关系表示成数学模型,通过定量分析为决策和揭露新问题提供数......

    2013商务礼仪期末论文

    武汉长江工商学院 2012-2013第二学期期末毕业论文 学院:专业: 年级:题目: 学生: 学号:指导教师: 职称: 年 月 日 武汉长江工商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范本)格式(社会科学类) 目□录 (四号黑......

    期末论文作业

    《命运交响曲》听后感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年级:班级: 在命运面前,很少有人去抵抗命运的威吓,扼住命运的喉咙。贝多芬便是一个如此坚定不移的人,尽管双耳失聪,却仍不放弃他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