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9:14: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教学设计》。

第一篇:(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文具的家》教学设计

执教:陈烈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培养孩子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3.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习惯。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培养孩子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2.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习惯。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预习生字、课文。(学生)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联系学生生活,激发阅读愿望。

1、师展示学生丢弃的橡皮,铅笔,直尺等文具,引发思考:这些文具都是同学们捡到放在老师这儿的,这些小伙伴被他们的小主人弄丢了,他们多伤心啊,让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找个家吧。

2、板书课题,随文认读生字:文具。

重点指导.“具”里面是三横。八笔写成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学习课文之前,检查学生对生字预习,掌握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学生拼读生字。2)摘苹果游戏。教师指名请学生认读生字。

2、教师给足时间,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课件出示读文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教师引导学生)课文写了贝贝乱丢文具,在妈妈的教导下学会了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三)课文详解。

1、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课文第一幅插图,回答问题:贝贝经常丢的是什么文具?(铅笔和橡皮)

2、铅笔,只用了一次,橡皮,只擦了一回,就找不着了。你有过这样的问题吗?你想过为什么吗?(学生自由回答)

3、学生回答:贝贝的文具丢了,她回家怎么做的?

4、学生读贝贝和妈妈的对话。

5、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句子: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练习说话。师生交流,贝贝的文具究竟去哪儿了?贝贝把文具借同学了?扔了?还是不小心弄丢了?

6、师生看课文第二幅插图,学生感悟妈妈说的话,理解妈妈说得话。“贝贝,你有一个家,每天放学后,你都平平安安地回家。你要想办法,让你的铅笔、橡皮和转笔刀,也有自己的家呀。”

7、师生交流:妈妈让贝贝想办法,为文具们找一个家。贝贝为文具找到了吗?

(贝贝想起来了这些文具的 家是文具盒。)

8、贝贝为文具找到家后,贝贝怎么做的?(贝贝把文具都仔细检查装进文具盒)你又是怎么做的?(学生自由回答)1)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句子“铅笔呀,橡皮呀,转笔刀哇,所有的小伙伴是不是都回家了。”句中“小伙伴”是指---------“回家了”是指------这句话表达了-----------

(四)总结讨论

师生交流讨论:贝贝以后还会丢东西吗?为什么?怎样做才能不丢东西呢?

(五)拓展延伸

我们来举行一个整理书包的比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第二篇:(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 文具的家》教学设计

《 文具的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激趣导入

1、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指名学生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师过渡激趣:(拿出铅笔、橡皮、尺子、卷笔刀等文具)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为 这些无家可归的文具们找家吧!

二、理解课文内容,渗透习惯教育

1、学习第1-3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1-3自然段,说说从这三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如铅笔盒橡皮

只用一次就找不到了,贝贝回家向妈妈要求买新的文具。(2)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是否出现过这样的情况。(3)出示妈妈和贝贝的对话,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

在朗读中,师指导学生读好妈妈的话“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读出妈妈心中的疑问。在朗读贝贝的话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贝贝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眨着一双大眼睛”,从而体会贝贝自己也弄不清楚原因的无可奈何。

(4)引导学生帮助贝贝想一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当小结:文具用过之后随手放在桌上以致掉到了地上没有发现,放学的时候没有收拾检查,向同学借用忘了归还,等等,这些都容易造成文具的丢失和损坏。

2、学习第4、5自然段。

(1)师过渡:面对天天丢文具又找不到原因的贝贝,妈妈是怎么说的,贝贝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4、5自然段。(2)指名学生交流,师适当指导。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中妈妈说的话。

指名学生交流对妈妈所说的话的理解,在生交流的基础上师适当讲解:妈妈通过贝贝放学回家为例子,启发贝贝为铅笔、橡皮和转笔刀找一个家。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对贝贝的循循善诱和启发教育。

指名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相互讨论贝贝在妈妈的启发下有没有为文具们找到家。

(3)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文具有没有家,拿出自己的文具盒看看,说说文具盒里还住着哪些小伙伴。

3、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6自然段。

(2)学生说说贝贝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理解“仔细检查”的意思。(3)鼓励学生想一想,贝贝今后会不会再弄丢文具了?为什么?

4、总结全文,交流收获。(1)全班再次齐读课文。

(2)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交流学习这篇课文后的收获,师予以鼓励和肯定,引导学生养成保管文具、爱惜文具的好习惯。

5、情境练习、渗透教育。

(1)师创设情境:(拿出课前捡到和学生捡到上交的部分文具)这些无家可归的文具伙伴们也想找一个家,如果哪位同学愿意收留它,保管它,爱惜它,就请你走上讲台邀请他回家,并对大家说说你将如何对待它。

(2)学生自主上台领取文具,并交流自己的做法,在交流过程中师引导学生语言表达要清楚、流畅和完整,并鼓励学生的做法。

三、课堂小结

师多媒体出示一首题为《家》的小诗:“铅笔是家是文具盒。文具盒的家是书包。书包的家是课桌。课桌的家是教室。教室的家又在哪里呢?哦,美丽的校园就是教室的家。”学生齐读小诗。师总结:每一种文具都有属于自己的家,让我们一起爱护它们,保管它们,让文具成为我们学习的好伙伴。板书设计 15 文具的家

铅笔

橡皮 每天放学回家转笔刀

第三篇:(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一年级下册《文具的家》教学设计

文具的家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文具的家》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文字活泼,富有童趣,并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本课教学设计意在从学生兴趣出发,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并进行扩词训练,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感受人物的情感。教学中创设趣味的学习环境,用“闪电读词”和“闪电出字卡”的游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在课文阅读方面将以“朗读”训练为主,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生字、会读对话、了解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趣味。借助顺口溜总结整理物品的方法,通过“文具认领会”和“整理书包比赛”鼓励学生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1.谜语导入:同学们,我们猜两个跟文具有关的谜语,好吗?请你们在猜到的第一时间,高高举起你们的小手,保持安静,用眼睛告诉我你们知道,能做到吗?课件出示谜语:色彩各异像颗糖,擦去字迹不怕脏(橡皮);小小黑人长又黑,爱用木头做衣裳(铅笔)。(课件出示橡皮、铅笔图像)2.导学

我们刚才提到了铅笔、橡皮,它们和格尺、转笔刀等都是我们学习时的好伙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具。

3.认识“文具”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读课题。要求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该怎样识记“文具”的“具”。

(2)学生回忆在哪里见过“具”。如:商城里的“家具城”,商场超市里标牌上的“玩具”“文具”,书店里的“工具书”等。教师用大屏幕出示相应的画面。

(3)生齐读课题: 看到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以谜语形式导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将学生熟悉的文字和图片相联系,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检查预习。

(1)教师导问:课文共有()个自然段。写的是()和()之间发生的事。()总丢文具,()告诉她文具是有家的,最后()知道了文具的家在哪里。

(2)教师课件出示新词: 文具、一次、丢失、仔细、检查、所有、他们、每天。(3)教师指名领读在书上圈画的生字、新词,教师适时正音。

(4)游戏 “闪电读词” :同桌一齐站起来,老师点哪个词,同桌就开始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5)教师范读:同学们,解决了生字的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老师先来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注意圈画生字的字音。

(6)学生自由读:想不想自己读读课文?我们可以用轻声自由读、同桌合作读、小组轮读等方式来读。

(7)轮流读:哪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对于举手的同学,对他们的自信和勇气给予充分的肯定。)2.识记生字

(1)游戏“闪电出字卡”。教师读第1自然段,请同学仔细听。当老师读到课文里的生字时,看哪个同学反应最快,第一个把字卡举起来。

(2)学生举字卡“丢”。指名读准字音。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 预设:生1: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的。一撇加一个“去”字,就念“丢” 生2:我是用想一想的方法记住的。“去”字就像一个人蹲在那里。上面的“撇”就像手绢。我想象小朋友们在玩“丢”手绢。

(4)教师读第2自然段,学生举字卡“找”。教师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找”字。预设:生1: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找”字。提手旁加一个“戈”就念”找”。生2:我用换一换的方法认识“找”字。“拍”字右边的“白”换成“戈”就是“找”。

(5)关注“新”的斤字旁和“些”字左上角的“止”。

(6)小组交流识记其他生字。设计意图:本环节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通过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轮流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语境中学字。“闪电出字卡”游戏旨在让学生愉快地巩固生字。

三、写字指导

1.教师课件出示“文”“找”“办” 3个要求会写的字,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

2.教师边指导边示范,注意占格位置。文:注意最后一笔捺的起笔位置,不要和横相接。找:右边的“戈”字,第一笔横向右上倾斜,第二笔斜钩在竖中线上起笔。办:教师书空示范,起笔是横折钩,不要和“为”混淆。

3.学生在田字格里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表扬写得好的同学。设计意图:抓住写字的指导重点,有的放矢,加深学生的印象,也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四、总结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1.教师导问: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本节课,你记住了哪些字?学会了几种识字方法?你认为你写得最好的字是哪一个?

3.作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设计意图:语文学习强调平实、扎实、不花哨。所以,课后总体感知内容,以及对识字方法的复习能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这样对识字教学更有帮助。

第四篇:(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文具的家》教学设计

《文具的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0个生字,认真学会6个生字,并端正、整洁地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培养孩子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语感。

2.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联系学生生活,激发阅读愿望。

1.展示学生丢弃的文具,引发思考:这么好的文具,怎么被我们丢掉了?文具们可伤心了!它们都要离开你们找贝贝去了。你们想不想留下它们哪?

2.快去找小贝贝商量商量吧。

(二)板书课题,随文认读生字:文具。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具”?提示:1.“具”里面是三横。

2.八笔写成。

(三)给足朗读时间,读准生字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画下生字新词反复朗读。要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互相帮助对方读准字音。

3.反馈指导:

(1)文具、丢、时候、仔细、平时、已经。

(2)学生评读,鼓励与纠正并用。

(四)反复阅读实践,读通课文内容。

1.自由读文,边标自然段序号边把遇到困难的语句画下来。

2.同桌互助,帮助对方把课文读通顺。如果两人都读不好,示意老师指导。

3.读文,师生评议:能否做到了正确、流利。

4.师范读课文,学生并听边认读生字。

(五)整体阅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谈的问题吗?

(六)联系实际质疑,引发深层探究。

1.铅笔,只用了一次,橡皮,只擦了一回,就找不着了。你有过这样的问题吗?你想过为什么吗?

2.读文,从哪些词语中你能体会到贝贝像妈妈爱她一样,爱着她的小伙伴们?

3.再次探究读文:怎样才能做到不丢文具呢?(小组讨论)

4.鼓励学生互动,结合课文或实际谈自己的想法。

(七)选择性阅读、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1.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背积累。

2.赛读、赛背。

(八)总结学习收获,布置作业。

第五篇:(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文具的家》教学设计

《文具的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具、次”13个生字和斤字旁1个偏旁;会写“文、次”7个生字,能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经验,读好人物的对话。

3、初步培养孩子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生字,掌握“包”字的笔顺书写规则,;观察插图,联系生活,体会心情,读好对话。教学准备:

捡到的学习用品、插图、课件、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猜谜:色彩不同像颗糖,擦去字迹不怕脏(橡皮),小小黑人长又黑,爱用木头做衣裳(铅笔)小朋友的文具盒里都摆着铅笔、橡皮,能说说他们有什么用吗?

2、小朋友自由发言。

教师归纳:铅笔、橡皮、尺子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文具,它们是我们学习上的好伙伴!

3、(出示捡到的玩具)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引导说完整的话“我看到了„”)可是这些小伙伴却被他们的小主人弄丢了,它们该有多伤心那,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找个家吧!

4、板书课题,(“文”在田字格中书写)齐读课题。

5、随文识字-具,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设计意图:采用情境导入法开始教学,用猜谜语,说铅笔、橡皮的用处,为丢失的文具找家的方式,引起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激起他们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试读词语

3、出示注音生字,指名读,带读,生跟读。结合“新”字学习“斤”字旁。

4、去音生字开火车读,带读。

5、小组交流识字方法。交流后齐读生字。

课间韵律操

小手小手拍拍

6、读一读,记一记,说一说。扩词练习

设计意图:生字词语教学,用个别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挂苹果等多种方式调动孩子的兴趣,让学生快乐识字,交流识字,激发自主识字。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多种活动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注意力更持久,更专注。

三、学习课文

1、课件出示一二自然段,指名读,问: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引导评价丢文具的行为。引导学生要管理好文具,爱护自己的文具。

2、学习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学习用“一„就„”说话,指名朗读。

3、妈妈知道了,她是怎么说的呢?(师范读课文)出示

妈妈说:“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观察妈妈说话时的表情,指导朗读。(读出妈妈吃惊和责备)

4、怎样做才能不丢东西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学习。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指导朗读,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要引起孩子共鸣。

四、写字指导

1、范写指导

次:左窄右宽,左短右长,第五笔撇穿插在提的下面

找:左右一样高,第四笔横穿插在第一笔横和第三笔提之间,第六笔撇穿插在左边提的下面,斜钩写得舒展。

2、描红,练写,展评,指导写规范。

设计意图:认真观察,写规范字。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文具的家》反思

《文具的家》这篇课文内容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来教学,效果会较好。我采用情境导入法开始教学,猜谜语,说说铅笔、橡皮的用处,出示丢失的文具,为文具找家的方式,引起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激起他们阅读的兴趣。生字词语教学,用个别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挂苹果等多种方式调动孩子的兴趣,激发自主识字,还进行扩词训练,丰富学生词语积累。课文的学习,出示重点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如:你有没有丢文具的类似经历?文具丢了你是怎么做的?妈妈为什么有点生气?你的妈妈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引起孩子共鸣,指导朗读,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要爱护文具养成将物品收拾整齐的良好习惯。

下载(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