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弹簧振子模型教案
课题名称:新课程环境下高中物理“情、景、型”教学模式的建构
——“弹簧振子”模型教案
授课教师:课题组成员 教学目标:
1.熟悉弹簧振子的基本知识
2.指导学生会根据物理“情、景”建构弹簧振子模型 3.会根据已建模型解决类弹簧振子模型问题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模能力 5.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交流合作学习能力 重难点分析:
1.根据物理“情、景”建构弹簧振子模型 2.根据已建模型解决类弹簧振子模型问题 建模思路:
问题——建模指导——形成模型——利用模型解决问题 计划课时:2课时 建模过程
复习弹簧振子的特点:如图1 1.弹簧振子的回复力满足F=-kx,所以做简谐运动时,“回复力”为振子运动方向上的合力。
2.简谐运动具有对称性,即以平衡位置为参考点,平衡位置两侧对称的点回复力、加速度、位移都是对称的。问题:
1.把一个小球挂在一个竖直的弹簧上,如图2,当它平衡后再用力向下拉伸一小段距离后轻轻放手,使小球上下振动。试证明小球的振动是简谐振动。
证明过程:假设在振动过程中的某一瞬间,小球在平衡位置上方,离开平衡位置O的距离为x,取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 设弹簧劲度系数为k,不受拉力时的长度为l0,即弹簧下端处在A位置。当挂上质量为m的小球平衡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0x,平衡位置在C处。由题意得
mgk(x0x)容易判断,由重力和弹力的合力作为振动的回复力,则回复力Fmgkx0kx,由于位移x与恢复力F方向相反,所以有Fkx。
建模指导:
从该例题中显示小球是作简谐运动。由弹簧的弹力和重力两者的合力提供回复力。虽然弹簧的弹力大小关于平衡位置不对称,但是回复力、加速度、速度、位移、大小关于平衡位置是对称的。
2.质量为m的物块放在弹簧上,弹簧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当振幅为A时,物体对弹簧的最大压力是物重的1.8倍,则物体对弹簧的最小压力是物重的多少倍?欲使物体在弹簧振动中不离开弹簧,其振幅最大为多少?
形成弹簧振子模型解决问题:
选物体为研究对象,画出其振动过程的几个特殊点,如图3所示,O为平衡位置,P为最高点,Q为最低点,A为原长位置。经判断,可知物体对弹簧的最大压力在Q处,Fmax1.8mgaQ(Fmaxmg)/m0.8g,物体对弹簧的最小压力时,在P处,根据对称性知aPaQ,aQ(mgFmin)/m,Fmin0.2mg,Fmin/mg0.2。欲使物体在振动过程不离开弹簧,物体的最高点应在A处,其距离O点的距离即为最大振幅,设振幅最大值为A′,am=g,劲度系数为k,得A′=1.25A。
利用弹簧振子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3.如图4一升降机在箱底装有若干个弹簧,设在某次事故中,升降机吊索在空中断裂,忽略摩擦力,则升降机在下端接触地后直到最低点的一段运动过程()
A.升降机的速度不断减小 B.升降机的加速度不断变大
C.先是弹力做的负功小于重力做的正功,然后是弹力做的负功大于重力做的正功 D.到最低点时,升降机加速度的值一定大于重力加速度的值
利用模型解析:弹簧刚触地时升降机位置在A处,A为弹簧原长位置,升降机向下运动到最低点位置为B处,速度最大位置为O处(即简谐运动的平衡位置),则B为位移等于振幅位置。由振子的对称关系,由于从物体在A点时速度不为零,不难判断点A并非位移等于 2
振幅位置,与A点关于O点对称的点应在B点上方。在A点a=g方向向下,所以在B处a一定大于g,方向向上,从A点到O点过程是回到平衡位置过程速度增大,从O点到B点是远离平衡位置,速度在减小,A错,远离平衡位置恢复力增大,加速度增大,加速度增大,靠近平衡位置恢复力减小,加速度减小,B错,A到O过程速度增大,O到B过程速度减小,C对,由于OA小于OB,所以B点的加速度大于A点的加速度。
4.如图5所示,两木块质量分别为m﹑M,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在一起,放在水平地面上,将木块m压下一段距离后释放,它就上下作简谐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木块M刚好始终不离开地面(即它对地面最小压力为零)。
(1)则木块m的最大加速度大小是多少?(2)木块M对地面最大压力是多少?
利用模型解析:m做简谐振动,平衡位置为O,弹簧原长位置为A,假设木块在C位置时弹簧的弹力等于M的重力,此时M受到的地面支持力为零,Mgmg,这个加速度为最大值。当m运动到最低点B时,M对地mMgmg的压力最大,由对称得,此时m的加速度也为a方向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此时m的加速度为a弹簧的弹力为Mg2mg,弹簧对M的压力也为Mg2mg,以M为对象,结合牛顿第三定律得M对地的压力最大为2(Mgmg)
解决此类问题时:应该先建立弹簧振子的模型,然后根据弹簧振子的模型特点求解具体问题。
第二篇:高考物理弹簧模型总结
特级教师分析2013年高考物理必考题:含弹簧的物理模型
【命题规律】
高考中常出现的物理模型中,斜面问题、叠加体模型、含弹簧的连接体、传送带模型等在高考中的地位特别重要,本专题就这几类模型进行归纳总结和强化训练;传送带问题在高考中出现的概率也较大,而且解题思路独特,本专题也略加论述.
有些问题在高考中变化较大,或者在前面专题中已有较全面的论述,在这里就不再论述和例举.试卷中下列常见的物理模型出现的概率较大:斜面问题、叠加体模型(包含子弹射入)、带电粒子的加速与偏转、天体问题(圆周运动)、轻绳(轻杆)连接体模型、传送带问题、含弹簧的连接体模型.
高考命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考查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重”的高中物理学习思想.每年各地的高考题为了避免雷同而千变万化、多姿多彩,但又总有一些共性,这些共性可粗略地总结如下:
三、含弹簧的物理模型 纵观历年的高考试题,和弹簧有关的物理试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高考命题者常以弹簧为载体设计出各类试题,这类试题涉及静力学问题、动力学问题、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问题、振动问题、功能问题等,几乎贯穿了整个力学的知识体系.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这类试题的分析方法,现将有关弹簧问题分类进行剖析.
对于弹簧,从受力角度看,弹簧上的弹力是变力;从能量角度看,弹簧是个储能元件.因此,弹簧问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故备受高考命题老师的青睐.
“高考直通车”联合衡水毕业清华北大在校生将于2013年5月中旬推出的手写版高考复习笔记,希望对大家复习备考有所帮助。该笔记适合2014年、2015年、2016年高考生使用。凡2013年5月中旬之后购买的高
一、高二同学,每年指定日期可以免费更换一次最新一年的笔记。另外,所有笔记使用者将被加入2014年高考备考专用平台,每周定期提供最新资料和高考互动。笔记对外公开时间:5月20日
1.静力学中的弹簧问题
(1)胡克定律:F=kx,ΔF=k·Δx.
(2)对弹簧秤的两端施加(沿轴线方向)大小不同的拉力,弹簧秤的示数一定等于挂钩上的拉力.
●例4 如图9-12甲所示,两木块A、B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两弹簧分别连接A、B,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木块A,直到下面的弹簧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在此过程中A和B的重力势能共增加了()
【解析】取A、B以及它们之间的弹簧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则当下面的弹簧对地面 的压力为零时,向上提A的力F恰好为:
F=(m1+m2)g
设这一过程中上面和下面的弹簧分别伸长x1、x2,如图9-12乙所示,由胡克定律得:
故A、B增加的重力势能共为:
.
[答案] D 【点评】①计算上面弹簧的伸长量时,较多同学会先计算原来的压缩量,然后计算后来的伸长量,再将两者相加,但不如上面解析中直接运用Δx=ΔF/k进行计算更快捷方便.
②通过比较可知,重力势能的增加并不等于向上提的力所做的功
.
2.动力学中的弹簧问题
(1)瞬时加速度问题(与轻绳、轻杆不同):一端固定、另一端接有物体的弹簧,形变不会发生突变,弹力也不会发生突变.
(2)如图9-13所示,将A、B下压后撤去外力,弹簧在恢复原长时刻B与A开始分离.
图9-13 ●例5 一弹簧秤秤盘的质量m1=1.5 kg,盘内放一质量m2=10.5 kg的物体P,弹簧的质量不计,其劲度系数k=800 N/m,整个系统处于 静止状态,如图9-14 所示.
现给P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使P从静止开始向上做 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最初0.2 s内F是变化的,在0.2 s后是恒定的,求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取g=10 m/s2)【解析】初始时刻弹簧的压缩量为: x0=((m1+m2)g/k=0.15 m 设秤盘上升高度x时P与秤盘分离,分离时刻有:
又由题意知,对于0~0.2 s时间内P的运动有: 1/2)at2=x
解得:x=0.12 m,a=6 m/s2
故在平衡位置处,拉力有最小值Fmin=(m1+m2)a=72 N 分离时刻拉力达到最大值Fmax=m2g+m2a=168 N. [答案] 72 N 168 N 【点评】对于本例所述的物理过程,要特别注意的是:分离时刻m1与m2之间的弹力恰好减为零,下一时刻弹簧的弹力与秤盘的重力使秤盘产生的加速度将小于a,故秤盘与重物分离.
3.与动量、能量相关的弹簧问题
与 动量、能量相关的弹簧问题在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繁,而且常以计算题出现,在解析过程中以下两点结论的应用非常重要:
(1)弹簧压缩和伸长的形变相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相等;
(2)弹簧连接两个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弹簧处于原长时两物体的相对速度最大,弹簧的形变最大时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例6 如图9-15所示,用轻弹簧将质量均为m=1 kg的物块A和B连接起来,将它们固定在空中,弹簧处于原长状态,A距地面的高度h1=0.90 m.同时释放两物块,A与地面碰撞后速度立即变为零,由于B压缩弹簧后被反弹,使A刚好能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若将B物块换为质量为2m的物块C(图中未画出),仍将它与A固定在空中且弹簧处于原长,从A距地面的高度为h2处同时释放,C压缩弹簧被反弹后,A也刚好能离开地面.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100 N/m,求h2的大小.
【解析】设A物块落地时,B物块的速度为v1,则有:
设A刚好离地时,弹簧的形变量为x,对A物块有: mg=kx
从A落地后到A刚好离开地面的过程中,对于A、B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则有:
1/2·mv12=mgx+ΔEp
换成C后,设A落地时,C的速度为v2,则有: 1/2·2mv22=2mgh2
从A落地后到A刚好离开地面的过程中,A、C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则有:
联立解得:h2=0.5 m. [答案] 0.5 m 【点评】由于高中物理对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不作要求,所以在高考中几次考查弹簧问题时都要用到上述结论“①”.
●例7 用轻弹簧相连的质量均为2 kg的A、B两物块都以v=6 m/s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运动,弹簧处于原长,质量为4 kg的物块C静止在前方,如图9-16 甲所示.B与C碰撞后二者粘在一起运动,则在以后的运动中:
(1)当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体A的速度为多大?(2)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是多少?
(3)A的速度方向有可能向左吗?为什么?
【解析】(1)当A、B、C三者的速度相等(设为vA′)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由于A、B、C三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则有:
(mA+mB)v=(mA+mB+mC)vA′
解得:.
(2)B、C发生碰撞时,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设碰后瞬间B、C两者的速度为v′,则有:
mBv=(mB+mC)v′
解得:v′=
A的速度为vA′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设其值为Ep,根据能量守恒 定律得:
.
(3)方法一 A不可能向左运动.
根据系统动量守恒有:(mA+mB)v=mAvA+(mB+mC)vB 设A向左,则vA<0,vB>4 m/s 则B、C发生碰撞后,A、B、C三者的动能之和为:
实际上系统的机械能为: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E′>E是不可能的,所以A不可能向左运动.
方法二 B、C碰撞后系统的运动可以看做整体向右匀速运动与A、B和C相对振动的合成(即相当于在匀速运动的车厢中两物块相对振动)由(1)知整体匀速运动的速度v0=vA′=3 m/s
取以v0=3 m/s匀速运动的物体为参考系,可知弹簧处于原长时,A、B和C相对振动的速率最大,分别为:
vAO=v-v0=3 m/s vBO=|v′-v0|=1 m/s 由此可画出A、B、C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9-16乙所示,故A不可能有向左运动的时刻.
[答案](1)3 m/s(2)12 J(3)不可能,理由略
【点评】①要清晰地想象、理解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相当于在以3 m/s匀速行驶的车厢内,A、B和C做相对弹簧上某点的简谐振动,振动的最大速率分别为3 m/s、1 m/s.
②当弹簧由压缩恢复至原长时,A最有可能向左运动,但此时A的速度为零.
●例8 探究某种笔的弹跳问题时,把笔分为轻质弹簧、内芯和外壳三部分,其中内芯和外壳质量分别为m和4m.笔的弹跳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①把笔竖直倒立于水平硬桌面,下压外壳使其下端接触桌面(如图9-17甲所示);
②由静止释放,外壳竖直上升到下端距桌面高度为h1时,与静止的内芯碰撞(如图9-17乙所示);
③碰后,内芯与外壳以共同的速度一起上升到外壳下端距桌面最大高度为h2处(如图9-17丙所示).
设内芯与外壳的撞击力远大于笔所受重力,不计摩擦与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1)外壳与内芯碰撞 后瞬间的共同速度大小.(2)从外壳离开桌面到碰撞前瞬间,弹簧做的功.
(3)从外壳下端离开桌面到上升至h2处,笔损失的机械能.
【解析】设外壳上升到h1时速度的大小为v1,外壳与内芯碰撞后瞬间的共同速度大小为v2.
(1)对外壳和内芯,从撞后达到共同速度到上升至h2处,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
(2)外壳与内芯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即: 4mv1=(4m+m)v2
将v2代入得:
设弹簧做的功为W,对外壳应用动能定理有:
将v1代入得:.
(3)由于外壳和内芯达到共同速度后上升至高度h2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只有在外壳和内芯的碰撞中有能量损失,损失的能量将v1、v2代入得:E损=5/4mg(h2-h1).
[答案]
由以上例题可以看出,弹簧类试题的确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物理思维、反映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的优秀试题.弹簧与相连物体构成的系统所表现出来的运动状态的变化,为学生充分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巧妙解决物理问题、施展自身才华提供了广阔空间,当然也是区分学生能力强弱、拉大差距、选拔人才的一种常规题型.因此,弹簧试题也就成为高考物理题中的一类重要的、6
独具特色的考题.
第三篇:弹簧测力计教案
弹力 弹簧测力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力测力计的结构。
2.通过自制弹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物理知识、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学准备:弹弓、钢尺、钢锯条、拉力器、弹簧、木板、钩码、铁架台、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玩具弓箭或弹弓)这是同学们小时候玩过的玩具。拉橡皮筋,橡皮筋变长,发生形变,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了原状。请同学们利用你身边的东西试一试,看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橡皮筋的特性。
播放视频:物体的弹性——前面介绍形变的部分
通过观看视频,这些例子中物体的共同特性是什么?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我们把物质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些物质表现的是和弹性不一样的特性呢?玩橡皮泥时,橡皮泥变形后就不能恢复原状。玩泥巴时也是一样,撤去外力泥巴也不会变回原来的样子。像橡皮泥和泥巴这样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二、进行新课
1.弹力
刚才同学们在弯钢尺、拉橡皮筋(或弹簧)时,有什么感觉呢?我拉弹簧时,感觉到它对手也有力的作用。我们把这种力就叫做弹力(elastic force),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施力物体是谁呢?请动手做一做,然后讨论。
我们不拉弹簧也不压弹簧时,弹簧对手就没有作用力,如果用手去压或拉弹簧时,弹簧的形状改变,对手就会有力的作用,所以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你对别的物体施力,物体肯定也会对你有力的作用,所以我认为物体不发生形变也会有力的作用。
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1)放在平面上静止的小车,用手推动后运动起来,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
(2)将小车和一端固定、处于自由伸缩状态的弹簧挨放在一起,小车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3)将小车和一端固定且被压缩的弹簧挨放在一起,松开弹簧后,弹簧恢复原状,小车向右运动,如图。
分析上面的实验,你有什么收获吗?小车受到力以后运动状态才会改变。和自由伸缩的弹簧挨靠在一起的小车运动状态没有改变,说明弹簧不发生形变时,对车没有力的作用;和被压缩的弹簧靠在一起的小车在弹簧被松开后,在弹簧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说明受到了弹簧的弹力,说明只有弹簧发生形变,才能产生弹力。
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弹力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弹力? 我们用的自动铅笔和一些圆珠笔里面要利用弹簧的弹力。跳水运动中 1m板和 3 m板的跳水都是利用了弹力。射箭运动员利用了弓的弹力才能把箭射出去。撑杆跳高运动员利用了杆形变后产生的弹力。体操比赛中。跳马运动员利用踏板的弹力才能腾空,跳远运动员也要利用踏板的弹力。自行车的支架上也有利用弹簧的弹力。拉力器也是利用了弹簧的弹力。
2.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
制作弹簧测力计,请一组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你们制作的过程。
(1)将一块光洁平整的硬纸板竖直地固定在铁架上。再将一根带有挂钩的弹簧的上端固定。在纸板上。弹簧自然下垂时记下弹簧最下端的位置,在纸板上作好记号。
(2)将0.5 N的钩码挂在弹簧上,记下弹簧最下端的位置并在纸板上作上记号。
(3)分别将1 N、1.5 N、2 N的钩码依次挂在弹簧上,并在硬纸板上分别记下弹簧最下端对应的位置。
(4)在对应的位置上标出所用钩码的重量。这样就做成了一个弹簧测力计。
播放视频:物体的弹性——弹簧测力计的部分
其他组的同学有不同的地方吗?将0.5 N、1 N、1.5 N、2 N的钩码挂在弹簧下端时,用刻度尺测量硬纸板上相邻两个记号间的距离是相等的,所以弹簧伸长的长度和所受的力是成正比的,因此我们把每相邻的两个记号间又平均分成了5等份,这样测量可以更精确。
老师再在你们共同制作的测力计上加一个拉环,就变成了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出示弹簧测力计),同学们来观察一下常用的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由弹簧、挂钩、拉环、刻度、指针等几部分组成。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和同学们自己制作的测力计比较,有什么不同?实验室常用的测力计刻度盘是活动的,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可以方便地调整。
现在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演示一下用弹簧测力计测一个物体的重力,同学们注意观察,看他使用的对不对。
播放视频:物体的弹性——后面介绍弹簧测力计的部分
读数时视线应该和刻度线正对,拿弹簧秤的时候,一般用手拉住吊环而不应该用手抓着外壳。使用前要先估计被测物重力,以免被测物重力太大,损坏弹簧秤。
演示:一根弹簧在持续增加的外力作用下被拉直
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演示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即使撤销外力,弹簧也不会恢复原状,所以,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弹簧秤测量文具盒及课本的重力,然后归纳弹簧秤的使用规则。
使用测力计应注意下面几点:(1)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2)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将弹簧秤的指针调到零点。
(3)使用时力的方向必须和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使弹簧秤能自由伸缩而不受阻碍、若指针与外壳有摩擦,应及时消除。
(4)观察弹簧秤的量程与最小刻度值,以便正确读数。
(5)弹簧秤稳定时才可读数,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与刻度板面垂直。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我们知道了弹性,了解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并且还可以自己制造测力计,用自己做的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第四篇:《弹簧小人》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圆柱螺旋弹簧,了解圆柱螺旋弹簧的特点。
2、尝试使用各种工具制作有趣的弹簧小人。
【活动准备】
各种不用的弹簧、吃剩下来的废旧果冻盒子、橡皮泥、毛根、双面胶、圆形纸片、记号笔、铅笔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视频,导入弹簧小人。
1、师:宝宝们,老师这里有一段好玩的视频,请小朋友们来看一看。
观看视频了解小人动起来的原因是因为有弹簧。
教师小结:原来小人脚下装了弹簧,弹簧有弹力,所以小人可以前后左右的动起来,我们叫它“弹簧小人”。
2、幼儿玩弹簧,观察并说说弹簧的特点。
师: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弹簧宝宝,请小朋友们玩一玩。
师:弹簧是一圈圈螺旋环绕的,每圈的距离都是相同的,距离短弹力就轻,距离长弹力就强。(出示弹簧图片)
二、制作弹簧小人。
1、师范自制弹簧小人,引出制作弹簧的材料。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制作弹簧小人,制作弹簧小人最主要的就是弹簧,那我们先来制作弹簧。毛根围绕铅笔一圈一圈缠绕,缠绕的时候注意每圈都要紧挨着,最后把毛根从铅笔里推出来的时候用力要均匀,这样每圈的距离都是相同的。然后把自画像贴在制作好的弹簧上,另一头插在装有橡皮泥的果冻盒里,弹簧小人就制作完成了。小朋友们也来制作一个弹簧小人吧。
2、幼儿看流程图制作弹簧小人。
教师巡回指导能力较差的幼儿。
三、分享成果。
1、幼儿相互分享,介绍自己的弹簧小人。
2、教师小结:弹簧受到外力的作用,可以压缩、可以拉伸,还可以变形。我们生活中有一些物体是根据弹簧的这个原理来制作的。(出示图片,向幼儿简单介绍生活中的弹簧制品。)
【活动延伸】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利用弹簧这个原理制作的物体,我们回去找一找,下节课再来告诉我,好吗?
第五篇:纸弹簧教案
纸弹簧
教学目标:
1、掌握纸弹簧的基本折叠和制作方法,了解纸弹簧的形态特征。
2、结合纸弹簧的形态特征,创作有趣的纸弹簧。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
制作出纸弹簧并进行体验 教学难点: 观察纸弹簧下坡原因 准备材料:
打印好圆环的A4纸、剪刀、双面胶、木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一张纸的妙用)同学们,下午好。
科学从生活中来,又从生活中去。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张纸的妙用。这是什么?(展示一张A4纸)
嗯,不错,这是一张用过了的纸张,要是你,你会怎么处理掉它? 生:丢掉、画画、折飞机……
你们的方法真多,我想大家一般都是丢到垃圾桶的多,那很浪费,对吗? 这节课,我们看看一张用完的纸能变成什么?
一张纸能变身成为:纸飞机、纸船、纸碗、风车等等。(展示做好的各项作品,同时ppt展示)
这些都是同学们常见的,下面老师向同学们隆重介绍一张纸的另一种妙用。这是一条听话的小虫,我养了很久的,能在木板上来回听话的爬动,相信吗? 我们一起来瞧瞧,好不好?
想看它表演的请做好!(表演纸弹簧下坡爬行)同学们,它表演得好吗?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它叫纸弹簧。(板书:纸弹簧)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个? 想的用行动证明给老师看。
嗯,非常好,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如何用一张纸制作一个纸弹簧。
二、制作教学(制作纸弹簧)
1、剪圆环;
这是老师事先在纸上打印好的圆环,你们也可以自己画圆环进行制作,但大小要差不多。
首先把圆环剪下来,先剪外面这个大圆,相信这个大家都会剪,不会的请举手。嗯,你们都很聪明,就像这样,很简单的把它剪下来,不过剪的时候要小心,要细心,不然一不小心,哎呀,剪到手指了,那就大件事了,或者,哎呀,剪过界了,把圆环给剪了,那就麻烦了,听清楚的请做好。大圆剪下来了,里面这个小圆怎么剪掉呢?
嗯,不错,你真聪明,把圆对折,然后沿线把这个半圆剪下来,然后摊开,一个圆环就剪好了。
但是,圆环是剪好了,可这剪下来的纸屑怎么办呢?随它洒在地上吗? 嗯,应该收集成一堆,做完实验后才把它拿到垃圾桶丢掉,能做到的请坐好。还有,有同学张眼一看,哎呀,我滴神呀,一个我都剪那么久,那么多个,我得剪到神马时候呀? 有什么方法能快点剪呢?
这个你们自己想,按照你们自己的方法去剪,看谁的方法最好最快。时间10分钟,先剪好的同学可以在上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好,开始。
2、贴圆环
321,停,同学们都剪好圆环了吗?
嗯,我看大部分同学都剪好了,而且剪得很漂亮很好。有同学剪完就在想了,应该怎么把它们粘在一起呢? 你们觉得应该怎么粘?
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应该怎么粘?
首先,每人拿一小节双面胶放在自己的桌面边缘,像老师这样。然后剪一小段粘在每一个圆环的一边,像这样。粘好之后,把一个圆环的双面胶撕掉,把另一个圆环粘上去,注意了,粘的时候,这个圆环粘有双面胶的这边要在粘的那边的对面,像这样,后面的就按照这种方法粘好就行,听明白的请做好。还不清楚的请举手。好,下面开始,时间,五分钟。
三、分组体验纸弹簧
好,停,现在,组长把剪刀、双面胶收集好交上来。看哪个组最快。表扬第一组……
现在,把桌面纸屑收拾好,把它拿到垃圾桶丢掉。先收拾好的小组才能进行体验纸弹簧,看哪个组收拾得又干净又快。表扬第五组……
现在每个小组一块板,先试试你们纸弹簧能不能下坡,把木板倾斜的放在桌面上,扶好,然后就让你们的纸弹簧一起各显身手,老师看看谁家的纸弹簧跑得最好。
四、纸弹簧比赛 好,停,请坐好。组长把木板收上来。
现在我们进行一次纸弹簧比赛,看谁家的纸弹簧跑得最久,两个人合作,谁想试试?
好,你们,还有你们,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哦,看看怎么才能更久,待会可能就轮到你了。开始……
五、小结
小小一个纸弹簧,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究竟为什么它能像毛毛虫一样一步一步的爬下坡呢?纸弹簧圆环的大小对纸弹簧爬行会有影响吗?
这些问题,希望你们课后带着你们手中的纸弹簧一起去探究出来,好不好? 好,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