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模版三、14课

时间:2019-05-12 19:17: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设计模版三、14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设计模版三、14课》。

第一篇:教学设计模版三、14课

课题:《第14课 竖折,竖折折钩和竖折撇》 通案备课人;授课人:陈 芳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竖折,竖折折钩和竖折撇的写法。

2、能在运笔过程中体会折锋、学习带有横折笔画的简单的字。

3、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竖折,竖折折钩和竖折撇的写法。能在运笔过程中体会折锋、学习带有横折笔画的简单的字。

2.初步学会竖折,竖折折钩和竖折撇的写法。能在运笔过程中体会折锋、学习带有横折笔画的简单的字。

【学生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才开始学习用毛笔写字,而且学生有的写字不够灵活,书写不够大方,甚至有的学生连汉字的笔画都记不牢,还有的可能连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都没有掌握,更有学生还形成了不良的写字习惯,如写字笔画生硬、书写不工整、写字顺笔拖,写潦草字等。

【教学方法】:(教法、学法)

探究、合作、研讨法 执笔 坐姿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课件、导学案、检测题等)

PPT课件 笔墨纸砚 直尺 大田字格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习用具。

二、激趣引入

课件展示书法名家作品,师:我们来欣赏一下一些书法名家的作品,这些字写得漂亮吗?硬笔书法也是我国名族文化之一,今天我们就继续学写字。

三、点拨难点、突出重点

(一)竖折,竖折折钩和竖折撇的特点:

1、师:我们已经学写过横画、竖画,谁还记得它们的写法?

生和老师一起回忆:教师用毛笔在黑板上用水书写,学生跟着用手指书空,边写边说运笔过程。课件出示:

横的写法:左上起笔→右下按(顿笔)→转笔右行→右上轻提笔→顿笔回收 竖的写法:左上起笔→右下按(顿笔)→转笔向下力行→出锋收笔(悬针)↘轻提笔、顿笔回收(垂露)

2、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竖折,竖折折钩和竖折撇的写法。板书课题:竖折,竖折折钩和竖折撇的写法

课件出示竖折,竖折折钩和竖折撇笔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横折有什么特点?(1、竖折,竖折折钩和竖折撇横和竖组成;

2、横细竖粗;

3、竖部分稍稍向内倾斜)

(二)竖折,竖折折钩和竖折撇的写法

1、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横画和竖画的写法,试着总结一下横折的写法? 生讨论后,指名交流

2、师边写边引导学生口述横折的写法,生同时书空

小结竖折,竖折折钩和竖折撇的写法(板书):左上起笔→右下按(顿笔)→转笔右行→转折处稍驻、右上轻提笔→右下按→转笔向下力行→轻提笔、顿笔逆收

3、生书空体会

(转角处必须提足再按下去,然后折锋而下,下行应注意中锋行笔)

4、师在展台上再范写一个,生书空

5、学生动笔写横折2个(课件播放古筝名曲)

6、品评。

四、学写含有竖折,竖折折钩和竖折撇笔画的字

1、师边提示写法边范写出“日、里”

2、请同学们观察竖折,竖折折钩和竖折撇在这两个字中书写时有什么不同?

(横画较细,竖画较粗;横折在“日”中是横短竖长,在“里”中是横竖长短差不 多)

日:整体是个长方形的字,竖画要写得很直,要长,横画布白要均匀。里:整体上看是个梯形的字,横画很多,横画之间的距离要均匀,竖写在竖中线上,从横画的中央穿过。

3、生毛笔练习“日、里”二字

师巡视,纠正坐姿及执笔姿势;提示练写毛笔字可以修心养性、陶冶情操,所以写每一笔都要耐心做到每一步。

4、纠偏。教师就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指导,强调竖画要向内倾斜)

五、展评(对书写中注意竖画向内倾斜的学生予以表扬,肯定他们是学习的有心人,只有做有心人,写字才能有长足进步。)

六、总结回顾

今天的这堂课我们学习了竖折,竖折折钩和竖折撇的写法,大家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两点:一是它在竖折,竖折折钩和竖折撇上的长短粗细的特点;二是注意写好折处,就是在转折处稍做停顿,然后向上提笔再右下按,之后才转笔向下力行。我们只要平时能找些时间坚持练习,就一定能把它写好。

七、反思重建

为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双姿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通过不断完善写字教学评价,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具有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树立学生“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思想,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中,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写字教学纲要》的要求优化写字指导方法,致力于行为习惯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特别要严格握笔、运笔、坐姿的指导与训练,且讲究科学性。使学生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平”和“三个一”:眼睛距纸面一尺,笔尖离握笔处一寸,胸口离桌子一拳。上好每周一课的书法指导课,以此作为提高写字教学质量的一个重点。钢笔、毛笔写字课,做到有示范、有指导、有重点,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

第二篇:三数学汇报课教学设计

大乌江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汇报课教学设计

执教人:

单位:大乌江小学三一班 时间:2013年3月13日

教学内容: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应看前两位的笔算方法。

2.在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结合情境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进一步培养估算意识。

3.体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能正确进行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教学难点

理解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的算理。应看前两位的笔算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小朋友们在寒假去了很多地方,拍了很多照片吧。瞧,小梦和小欣正在整理照片。(出示主题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收集,教师根据收集的信息,板书:一共有238张照片,每页可插6张。2.提出问题。

问题是:要插多少页?

二、自主探究,明确算理 1.读题列式。

(1)“一共有238张照片,每页可插6张,要插多少页?”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2)学生列式后追问:为什么用除法来算?

(3)明确“可以插多少页”就是求238里面有几个6,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2.揭示学习内容: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位数除三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3.估算。

(1)请你估一估,大概需要多少页?你是怎么想的?

(2)汇报:把238看成240,因为240 ÷6=40,所以238÷6≈40 4.要知道究竟需要多少页,我们该怎么办? 5.尝试列出竖式,同桌讨论,探索方法。

(1)“2个百除以6,不够商1个百”,怎么办?

学生交流:要将百位上的2与十位上的3合并,看成23个十来计算。

(2)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用小棒操作,展示把2个百和3个十合起来去除6的算理过程。

(3)商的最高位要写在哪?为什么?

(4)继续交流笔算全过程。

在学生汇报笔算过程的同时,形成笔算除法的一般思路。

6.我们算得238÷6=39……4,39表示什么?4又表示什么?(写上单位名称)那要插多少页呢?为什么是40页?(因为插39页还多了4张,所以还需要再插1页,共插40页。)7.小结。

(1)我们一起帮小梦、小欣整理了照片,在整理的过程中,你还学到了什么知识?

(2)想一想:如果一本相册有24页,一本相册能插得下这些照片吗?2本呢?

解决:24×6=144(张)144张<238张,所以不够。24页<40页,所以不够。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判断商的位数,再计算。第23页第一题。

(1)比较这四道题,同样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为什么商的位数会不一样呢?

(2)商有没有可能是一位数?(不可能)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当百位不够商1时怎么办? 2.怎样判断商是两位数还是三位数?

五、作业:练习五第2题。

六、板书设计:

一位数除三位数

238÷6= 238÷6≈

第三篇:证明三复习课教学设计

《证明三复习课》教学设计

永修县城丰学校淦述晖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的作用

本节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有不少空间和图形的问题,光凭直观是无法解决的,《证明三》这一章将从八年级说理与论证的基础上,从一些基本事实出发,运用逻辑演绎、推理论证的方法,证实你能知道的一些命题及一些新的结论,努力做到言必有据,发展合情合理,采用多种推理的方法。

本节复习课是在学习了《证明三》,用推理的方法研究平行四边形(包括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块内容之后的进一步提升,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中的广泛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在猜想之后,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应用知识和推理能力,为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要求学生欣赏并体验平行四边形(包括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应用意识。

(2)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过程中,证明一些四边形的基本性质,体会

证明的必要性。

(3)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证明过程的格式,感受证明过程的严谨性

以及结论的确定性,发展推理能力。

(4)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是对《证明三》全章的复习,因此重点为证明必要性的体会和平

行四边形(包括特殊平行四边形)及梯形知识的应用。

由于学生前面应用更多的是合情推理,现在要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需要有一个过程,同时在规范上也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难点为证明中的分析和规范要求。

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在证明的教学中,学生更需要直观的、现实的东西来引路,所以教学中

通过生活和具体例子让学生认识到有些命题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到并获得大家的认可,但也有些命题仅仅通过观察和实验是不够的,而应让学生深刻地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另外,教学中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提出具有一定跨度的问题串引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提供一些开放性(在问题的条件、结论、解题策略或应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开放程度)的问题,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经历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策略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1、关于引入设计

由于平行四边形(包括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及梯形的性质和判别学生在八年级(上)已接触,知识点非常熟悉,相关知识体系的梳理也不止一遍,所以课的开始跳过复习旧知,开门见山拿出应用问题。

2、“证明三”的教学所关注的是对证明必要性的理解,对证明基本方法和证

明过程的体验,而不是追求所证命题的数量、证明的技巧。同时,教学中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等探索过程。

例1买方巾

小王在商场买一块漂亮的方纱巾,当她拿起时感觉纱巾不太方,于是向营业员提出了疑问。营来员二话不说拉起一对角,让小王看另一组对角是否对齐,小王一看是对齐的,但她总觉得不踏实。同学们,你能想个方法帮小王确定是买还是不买这块纱巾吗?并请说明理由

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具体的问题情境抽象出数学问题,拿一张四边形纸片替代纱巾,将题中的生活化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如问学生怎样理解“拉起一对角,看另一组对角是否对齐”,让学生从操作中体验“沿对角线折叠,两部分是否重合”。

设计问题如下:

(1)第一次对齐可得到哪些量的关系?能确定是哪种四边形?

(2)第二次对齐又能得到哪些量的关系?进一步确定是哪种四边形?

(3)能否从其他角度来判断这个四边形为菱形?

(4)怎样在原有菱形的基础上加条件使之发展为正方形?

„„

这些问题的参与性强,每个学生可以从自己思考的角度出发得出相应的结果,每个问题后都要说明理由,让学生认识到证明的必要性,探索证明的思路,同时明确证明的过程要步步有据。

例1的设计主要想复习近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四者的区别和联系。

在例题的最后由教师归结上述几种判定正方形的方法,实质是去确定这个四边形既是菱形又是矩形。

例2玩拼图

如图,把边长为2的正方形剪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请运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符合下列要求的图形。(要求全部用上,拼时互不重叠且不留空隙;方法尽可能多,全等的图形只能算是一种。)

(1)不是正方形的菱形。(2)不是正方形的矩形。

(3)梯形。

(4)不是矩形和菱形的平行四边形

1例题本意是想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采用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的形式,引导学生通实践、探索、交流,达到共识。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去获得知识分展技能,发展思维,边动手边体会数学世界的奇妙。

例3好用的晾衣架

有一种新形的晾衣架,它有若干条长短木条构成几个连续的菱形,每个关节都能活动,你能根据这种形式特征,说出它的好处和固定方法吗?(其中AI,BJ,BH,CI是长木条,AD,DH,CG,GJ是短木条。)生活的角角落落都有着数学知识的存在,例3的教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

(1)通过一个实物晾衣架让学生展开讨论

(2)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衣架可任意改变其

木棒的空间?(3)观察衣架上的几个顶点在活动中有什

么特殊的位置关系?为什么这几点

一定共线?这几条直线一直平行?

(4)若要用两个点将这个衣架固定,你认为应选取怎样位置的点?质。

上述问题情境的设计、数学过程的展开等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鼓励学生多一些尝试和探索的同时,把证明作为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即根据观察的实验结果,运用归纳、类比的方法先得出猜想,然后再进行证明,这十分有利于学生对证明的全面理解。另外,要求使用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论证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清晰

3、对巩固练习的构思 练习1如图,E上的一点,为使四边形AECD添加一个条件:,的“点”和“线”练习2(1边形?为什么?

(2)请分别计算下列条件下的S菱形ABCD。

ABC=30°S=

CM2。

当∠ABC=α时 2。

(用含α的三角函数来表示)结合上述计算结果,思考:(1)随着α的增大,菱形面积怎样变化?

(2)尝试用上面的式子来解释这种变化。

练习设计的问题有意识地进行台阶的铺设,以层层递进的方式突破,使学生经历根据特例进行归纳、建立猜想、用数学符号表示、并给出证明这一重要的数学探索过程,让学生体会几何与代数之间的联系,感觉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ABC=45°

S=CM2。∠ABC=60°S=CM2。

4、对小结的体会

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几个例题和练习的研究与学习,我们知道生活里充满着三角形、四边形及其它们的性质。你也会不经意间对我们周围的生活进行数学的思考、有力的证明,反过来这也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数学的真正含义。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我们学好数学,为创造美好的生活加倍努力!小结不仅是本节知识的罗列,更该是点晴之笔,需要一定的升华,让学生产生一些共鸣。

5、作业(略)

分巩固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

设计评价

在本人十几年的教学中有着太深刻的体会:传统的平面几何教学具有“双刃剑”的功能;几何内容的过分抽象和“形式化”,缺少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几何直观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过分强调演绎推理和“形式化”使不少学生怕学几何,甚至厌恶几何,远离几何。

而《新课程标准》突出几何知识的现实背景,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包括合情推理、演绎推理)。通过对基本图形的基本性质必要的论证,使学生体会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的过程。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

设计这节复习课努力去想达到上述的要求,因为做为一线的数学教师除了心底赞同这些,更有一个美好的愿望:让学生轻松地学数学,做数学,让学到的知识真正应用于生活。

第四篇:语文园地三-晒课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三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我的发现,另一个是日积月累。我的发现这部分安排的是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对比的两组句子。反问是修饰手法的一种。无疑而问,只问不答,把一个确定了的意思用疑问形式表达出来叫反问。反问有两种类型:(1)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内容。(2)肯定形式的反问,表示否定的回答。

日积月累包括两部分一是“读读记记”,它选取的是课文里的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这些句子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二是“读读背背”,它选取的是五句表现思想方法的谚语。

二、学情分析:

1、在学生初步感知反问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化练习。

2、鼓励学生多积累富有表现力的句子,使学生领悟语言更多的表达方式。

3、学习谚语重在鼓励学生熟读背诵,还可以鼓励学生收集更多的关于思想方法的谚语。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能发现并体会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及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2、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背诵读读背背。

3、平时多积累富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加以利用。

四、教学重难点:

1、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背诵读读背背。

2、学生能发现并体会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及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五、教学流程:

我的发现 修辞法引入

(一)学过的修辞方法

师:同学们,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我们学了不少修辞方法,谁能举例说一说。(比喻、拟人、夸张等)

(二)修辞的好处

师: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字更优美,表达更加清楚。语气不同。)师: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修辞方法,叫反问句。老师留悬。为什么是反问?与问句有什么区别? 出示句子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自已体会,有什么不同与相同?(语气不同,表达意思相同)

归纳反问句的特点:无疑而问,只问不答。把一个确定了的意思用疑问形成表达出来叫反问。句式转换练习

题:认真学习正是好学生的表现。

翠鸟美丽机灵,我们喜欢它。(改成反问句。)翠鸟美丽机灵,难道我们不喜欢它吗? 同学互相出题,相互转换。日积月累

(一)读一读。想一想。

以下的句子分别出现在什么课文中,写出课题。指名学生回答

(结合读读记记与平时对课文的熟悉度。)青的草,绿的叶,各式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燕子》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翠鸟》 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荷花》

我挑着满满的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珍珠泉》

(二)想一想,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比喻句或是拟人句

分一分,哪句是比喻句,哪句是拟人句。

读读背背

(一)回忆语文园地二

上次我们读读背背的内容是?抽生背一背都是描写什么呢?(与风景有关)今天的与什么有关呢?读一读。(都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的。)

(二)小组合作背诵,比一比,赛一赛。

六、板书设计

我的发现

反问句有两种:

1、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内容。

读读记记

读读背背

2、肯定形式的反问,表示否定的回答。

七、教学反思:

教学我的发现时,我努力使得课堂教学充满趣味,让学生乐学、易学、学有收获。从开课到结束,全班学生都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此可谓乐此不疲。比如我首先让同学们说说以前学过修辞手法的句子,同学们纷纷举手,然后再引出今天学习的反问手法。读读记记和读读背背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比如分组竞读,男女分读等,同学们学得孜孜不倦,乐不思蜀。

第五篇:三模块教学设计

Module 3 unit 1 what are they doing?

薛关小学 王华

`1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听、说、读写单词和短语:people, row ,boat, play chess, drink soya milk 2.能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句型“Look at the...What are they doing?They’re....”来交流所看 到的有趣的事情 2重点难点

能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句型“Look at the...What are they doing?They’re....”来交流所看 到的有趣的事情教学过程

Step 1 Warm up

1.Greetings.Step 2 Lead in Chant: Walking,walking Walking,walking Jump,jump,jump,Jump,jump,jump Running,running,running,Running,running,running Now let’s stop,Now let’s stop,设计意图:通过听英文歌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walking running 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密切相关,为突破重难点奠定基础 Step 3 Presentation PPT Show a picture pf people doing taijiquan in the park T:look at the picture,what are they doing?(用手打着节奏)Ss:doing taijiquan The teacher guide the students say:“They’re doing taijiquan.” Show a picture of people rowing a dragon boat on the lake The teacher guide the students say“They’re rowing a dragon boat." 以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They’re playing chess。They’re drinking milk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很自然地引出新单词,将单词融入句中教学,做到词不离句。

Step 4 Practice Pairwork PPT 出示图片学生小组合作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更加容易地灵活运用句型:“Look at the...What are they doing?They’re....”来交流所看到的有趣的事情,从而使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得到了加深巩固。

Step 5 Summary

本节课我们学习的 这些句子是“Look at the...What are they doing?They’re....”来交流所看 到的人们正在做的体育运动及活动

Step 6

Homework 1.Exercise book P11

4.2.下午去公园散步时,运用所学句型

“Look at the....What are they doing?They're....”和家人交流所看到的有趣的事情

设计意图:教师先示范描述,让学生了解描述内容,然后让学生向家人描述,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增进了家人之间的亲情。作业设计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学习任务

下载教学设计模版三、14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设计模版三、14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元日》教学设计三(范文大全)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元日》教学设......

    氧气教学设计三

    氧气教学设计三 【课题】 氧气 【教学对象】 九年级学生 【学情分析】 氧气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一门学科,大多化学生对这门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高,但是班级整体情况......

    练习三教学设计

    《练习3》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了解和戏曲有关的谚语。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重点: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了......

    三环节教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一支恐龙怎样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激发学生......

    《一面》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面孔、轻视、陡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进一步体......

    《故乡》教学设计三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学习小说人物描写的方法; 2.学习小说采用对比表现主题的方法。 3.通过对这篇小说内容的把握,深刻理解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不仅是我国农村经济......

    《学棋》教学设计三

    《学棋》教学设计三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6 第一时 【感谢您浏览!您可以搜索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教学要求: 初读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文。书写生字:棋艺......

    《江南》教学设计三

    《江南》教学设计三 stle=ARGIN:000pt>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