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册五单元教案361[最终版]

时间:2019-05-12 19:51: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册五单元教案361[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册五单元教案361[最终版]》。

第一篇:九册五单元教案361[最终版]

“361

一、课堂模式”导学案设计

课题名称:17.《不平常的信》教学设计(总第43、44课时)

二、学习目标: 2 3大胸怀。

三、重、难点:

感受人间真情,体会英雄妈妈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或教学挂图。了解与作者相关的小故事。

课件

五、导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约3分钟)

1.文中插入了几封信的片断?

2.“不平常的信”到底指的是哪封信? 学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句子与同学交流。

(二)自主学习:(约10分钟)

1.引导学生反复读课题,挖出题眼“不平常”留作悬念激趣。

2.比赛查字典,上讲台在黑板上注音,帮助大家准确认读生字新词。3.说识字方法,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4.读课文,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敌众我寡”的意思(教师可以板书“殊死”、“惨烈”等词,大家一起品味体会)

(三)展示交流:(约10分钟)

1.教师可引导学生沿着起因(赵蒙生死)—发生(排长写信)—发展(赵妈托人代笔回信)—结果(感悟到赵妈的坚强和伟大)这一线索,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2.朗读“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春天,我们收到那一封不平常的来信”等句子,掀起情感波澜,感悟英雄母亲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3.教师相机运用范读、领读、学生分角色读、小组间轮读、挑战读、全班齐读等多种形式,在互相评议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英雄妈妈对大叔说的话,为学生理解文章中心奠定基础。引导学生顺理成章地感悟和归纳文章中心,感受文章平中出奇的朴实美。

(四)检测反馈:(约4分钟)1.出示下列词语,指名朗读。2.辨析生字,组词并理解词义

(五)深化拓展:(约10分钟)

1.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总结归纳。

2.你想对那位坚强而伟大的母亲说点什么?

(六)总结反思:(约3分钟)

“361

课堂模式”导学案设计

一、课题名称:

18、诗两首(第45、46课时)

二、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两首诗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读懂有比喻义的词和诗句。

3、体会内容中蕴涵的作者情感,学习先烈们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先烈们不怕牺牲的革命豪情。

三、重、难点:

理解文中有比喻义的词和诗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具准备:

词语卡片,朗读录音带,搜集相关历史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渣滓洞集中营、白公馆集中营、11•27大屠杀等)。

五、导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约3分钟)

1、从字形上看,“囚”是什么意思?囚歌又是什么意思呢?(从字形上看,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囚歌”在本文指革命者在敌人监狱里写的诗歌。)

2、介绍时代背景。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知道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吗?用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和你了解的知识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二)自主学习:(约10分钟)

1、生自读课文,要求想办法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找一找这首诗中几处提到“自由”,勾画相关句子,想想每处“自由”指的是不是一回事?

3、叶挺渴望自由,敌人也说要给他自由,为什么叶挺又不要了呢?这不是矛盾吗?在小组内读一读一、二节诗,讨论刚才的问题。

4、小组交流,体会两个“自由”的不同

(三)展示交流:(约10分钟)

1、全班交流。

相机出示词语卡片理解“人”“狗”“一个声音”“爬出来吧,给你自由”等的喻义,重点体现在“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是指牢房中的革命者所要走的路被敌人锁得紧紧的。“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指为牢房中的叛徒所准备的道路是敞开的,只要你叛变革命,随时都可以爬出牢房。课件出示从电影中剪辑的一幅图:革命英雄图,叛徒形象图,丑恶的国民党反动派形象图,引导学生看图,联系诗歌,说说他们之间会说什么?自由讨论。让学生体会出国民党反动派一面加紧对坚贞不屈的革命者进行迫害;一面诱惑革命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叛变投降。师补充介绍叶挺被囚禁在重庆歌乐山“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的原因和狱中斗争事迹。并强调叶挺同志不为高官厚禄所动。最后由狱中难友传唱这首诗一事回到课题的“歌”字。

2、再读诗第一、二小节。集合学生从书中读到的,从影像中看到的,从老师那儿听到的进行强烈对比,相信学生对敌人和叛徒的憎恨会更深一层,对叶挺的坚贞不屈会更加佩服,真情流露,感情会水到渠成。

3、既然不能得到我所渴望的自由,那么我情愿选择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①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三节。理解“活棺材”“永生”“地下的烈火”。(同桌讨论,汇报)

②师小结:虽然人的身躯在烈火和热血中燃烧了,但人的尊严,人的精神还在,它们将获得永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叶挺将军怎么样?(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

③该怎样读才能读出作者的壮志豪情?(“地下的烈火”“一齐烧掉”“得到永生”等词语读时要铿锵有力,语气逐渐激昂,节奏加快。)

4、指名读,全班评析,学生再读。

5、交流《耕荒》。

(1《囚歌》和《耕荒》这两首诗歌的写作背景差不多,两位都是革命烈士,请同学们试着联系《囚歌》中的词句意理解方法来理解这首诗歌。

(2)交流。重点指导对“荒沙”“满街狼犬,遍地荆棘”“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的理解。

(3)猜想这位父亲在给孩子写遗嘱时的心情,体会作者的气节和心愿。

(4)朗读,读出父亲对孩子的爱,对敌人的憎恨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四)检测反馈:(约4分钟)背诗歌

(五)深化拓展:(约10分钟)

1、儿子看到父亲的遗嘱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2、假如你是作者的孙子,知道了爷爷的英雄事迹,会怎么想?会怎么做?

(六)总结反思:(约3分钟)

“361课堂模式”导学案设计

一、课题名称:19《许世友四跪慈母》(第47、48课时)

二、学习目标:

12感恩母爱的品质。

3三、重、难点:

学习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母慈子孝的伟大品质。

四、教学具准备:

了解许世友将军的故事;搜集英雄名将的尊老故事。

五、导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约3分钟)

孩子们,老师今天为你们准备了一份非常精美的礼物,想要吗?那赶快闭上眼睛,老师就会像圣诞老人一样把礼物带到你们每一个孩子身边。音乐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礼物都收到了吧?喜欢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只图个平平安安;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多么优美的旋律,多么朴实的歌词。它唱出了天下父母分分秒秒的牵肠挂肚,它道出了天下父母梦寐以求的简单心愿。然而有一个老人,就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心愿对她而言都是那么的奢侈,那么的遥不可及。她就是——许世友的母亲。今天我们学习《许世友四跪慈母》。1.、齐读课题两遍。

2、交流:课题中哪个词最吸引你的眼球?为什么?(由此引出质疑)

3、质疑:(1)许世友为什么要跪母亲?(2)许世友在什么状况下跪母亲?

师: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常言道男儿膝下有黄金,古语说上跪天、下跪地,再跪父母与皇帝。说明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英姿飒爽、铁骨铮铮的许世友将军为什么四跪慈母呢?(二)自主学习:(约10分钟)、检查预习——表格完成情况

次数

时间

起因

许世友的动作、语言

母亲的动作、语言

果 第一跪1918年人贩子要买走幺妹拉回、跪、哭、“娘,不能把幺妹送进火坑啊,俺姐弟八人中要是一定要卖一个的话,就卖我吧。”拉起、说“孩子,起来吧,娘向你保证,以后就是饿死,全家人也要死在一块儿。”留下了幺妹 第二跪

1926年母亲被自己连累而遭毒打惦念、赶、下跪、“娘,不孝的儿子让您受苦了”

第三跪母亲艰苦的生活抓住、哽咽“娘,您老人家受苦了”

第四跪1932年即将离别,不知归期转身、流泪“娘啊,儿这一走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您老就受儿一拜吧.。“

(三)展示交流:(约10分钟)

2(四)检测反馈:(约4分钟)

儿子为了革命事业,不能留下照顾受苦受难的母亲,他心中满是愧疚和心痛,他发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母亲的爱感天动地,许世友的孝心同样也惊天动地,让我们和他一起发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无声胜有声”,许世友禁不住哭出声来:“娘,做儿的不孝,让您在家受苦。我读过私塾,懂得孝敬父母,但是——”许世友难过得低下了头。“孩子,娘不怪你,娘虽然不识字,可娘懂得大丈夫尽忠不能尽孝,娘愿意让你去尽忠。尽孝只为我一个,尽忠是为咱普天下的穷人哪!等打跑了敌人,还怕没有好日子过?”

1.这段文字出自课文《 》。

2.“大丈夫尽忠不能尽孝”这里“尽孝”是指(),“尽忠”是指()。

3.选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请走进许世友的内心,把省略的内容补出来。()4.从母子倆的对话中,我体会到许母具有()的高尚品质,我想用第二人称的口吻对许母说几句话:((五)深化拓展:(约10分钟)

“世上只有妈妈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多么的无私和伟大啊。你们,不但拥有妈妈的关心,还有爸爸的呵护,更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疼爱,你们,何其幸福!然而,我们能不能一味地索取呢?(不能)那你打算怎么做,报答这些给你幸福的人?

师:你们的打算让老师好感动,你们的亲人更会感到欣慰。老师相信,这世上有了你们这群懂孝心、懂感恩的小精灵,将不会再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也不再有可怜的父母心了!

(六)总结反思:(约3分钟)

“361课堂模式”导学案设计

一、课题名称:20、鸡毛信(第49、50课时)

二、学习目标:

1、用较快速度浏览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根据小标题,学习把课文划分为几个小故事。

3、用浏览与精读结合的方法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海娃勇敢机智的精神。懂得在怀人面前要想办法机智地和他们作斗争。

4、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谈出自己的感受。

三、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海娃勇敢机智的品质。

四、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导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约3分钟)

同学们,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你们一定看了不少抗战题材的影视剧吧。谁能介绍一下?(指生问:比如《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亮剑》、《历史的天空》、《烈火金刚》等。)

(出示图片)1937年到1945年,是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日本鬼子在我们神圣的土地上,烧杀抢掠,肆无忌惮,妄想灭绝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但是,中华民族是不屈的民族,男、女、老、少在战争中都表现出了永不屈服的气节。

你可知道,那时和我们相仿年纪的儿童们没有课堂,没有温饱,是敌人的炮火炸毁了他们幸福的童年。然而,他们在战争中没有退缩、屈服,而是和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与侵略者斗智斗勇,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抗日战争时期的小英雄的故事。这就是——《鸡毛信》

(二)自主学习:(约10分钟)

1、自由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根据课后第一题的要求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3、小组合作,边读边议,根据课后题确定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派代表汇报。

(三)展示交流:(约10分钟)

1、指生交流。

2、师小结:海娃为了送鸡毛信可以说是历尽艰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才出虎穴,又如龙潭,整个故事环环相扣,我们不妨根据情节的发展变化把它划分为几个小故事,例如,开头交待海娃接受任务,我们可以算作一个小故事,拟一个小标题:接受任务。老师一共拟了六个小标题:(课件出示)1、接受任务。2、巧妙藏信。3、深夜逃走。4、丢信找信,再次被抓。5、机智带路,诱敌入圈。6、完成任务,受到表扬。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小标题来划分一下这六个小故事。2、小组交流一下自己是怎样划的。3、指生回答,师对不同意见可以进行一下订正。4、在这六个小故事中,比较一下,你认为那几个故事写得最具体,最感人?5、指生答:藏信、夜逃、诱敌这三个故事写得最详细。

(四)检测反馈:(约4分钟)(1)、故事的主人公叫(),他是()。(2)、()让()把鸡毛信送到(),交给()。

(3)、《鸡毛信》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吗?(3)、海娃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把鸡毛信送到的?

(4)、你现在知道了为什么送这封鸡毛信了吗?

(五)深化拓展:(约10分钟)

播放《鸡毛信》精彩片断。

(六)总结反思:(约3分钟)

“361课堂模式”导学案设计

一、课题名称:积累与运用

(五)(第51、52、53、54课时)

二、学习目标:

1.体会转折关系关联词的作用和不同表现形式,积累关联词。

2.积累谚语,感受谚语在生活中的妙用。

3.在互动中,学习一些说明的方法。

4.能清楚地写出一件自己亲身参与的家务事,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三、重、难点:

1.积累关联词,体会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的作用。

2.能够写清楚一件亲身参与的家务事,详写自己做家务事的经过、遇到困难时的心理活动以及你怎样克服困难。教学难点

能够写清楚一件亲身参与的家务事,详写自己做家务事的经过、遇到困难时的心理活动以及你怎样克服困难。教学准备

学生在进入本单元学习时,教师就可布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确定实践活动的内容或方向,通过多种途径大量搜集有关的信息资料。

四、教学具准备:

教师: 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收集与动物有关的成语和谚语,查找有关青蛙的资料。

五、导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约3分钟)

1.抽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带有关联词的句子„„今天我们要读的句子同样也带有关联词,请我们一起到“温故知新”里去看一看。

2.学生自读三个句子,思考每句话有几层意思。

3.互相交流每句话的两层意思之间是用什么词语连接起来的。

4.总结:“可”“却”“但是”都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

5.你能试着用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说话、写话吗?

(二)自主学习:(约10分钟)

人类在几千年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往往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总结出来,称为谚语。请同学们认真读读下面的句子,想想你从中明白了什么规律?

1.个人读句、解句。

2.小组交流解句、赏句。

3.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4.个人背。

5.小组互背互评。

6.全班齐背。

7.你还搜集了哪些谚语?讲给大家听一听。

(三)展示交流:(约10分钟)

1.读互动平台的内容,勾画出本单元《送你一片绿荫》《有趣的生命时钟》中所用的说明方法。

2.对照课文《送你一片绿荫》《有趣的生命时钟》,找出列数据、举例子的地方,认真读一读,体会用上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3.浏览本单元课文,看看还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小组交流。

5.你还知道哪些说明方法?

四、综合性学习

1.进入本单元学习时提前布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观察的内容或方向。

2.根据自己的选题和小伙伴组成合作小组,以便在搜集过程中互相帮助、共享资源。

3.各合作小组通过多种途径(电视、网络、报刊、向人请教、走进大自然仔细观察等)查阅、搜集资料,并进行归类整理。

4.和合作者一起筛选搜集的资料构思主题报告会的方案。

可办成小报,可写成文章,可汇成图片集,有条件的还可录成音像资料,制成幻灯片„„

5.成果展示,共同分享。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边展示边介绍。

展示者可以介绍自己小组的成员在搜集资料及准备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收获、体会等。

(2)观摩者可以质疑,并诚恳地提出意见或建议。

(3)成果评比,重在激励。

6.教师小结本次活动。

五、习作百花园

1.阅读习作提示。

(1)说说读懂了什么?用序号在书上标出来。

①写什么样的事——自己亲身参与的一件家务事,比如:上街买菜闹笑话,协助长辈做事却帮了倒忙,自己做出的饭菜让爸妈赞不绝口„„

②怎么写这件事——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好后读给同桌听听,并进行修改。

(2)以学过的课文为例子说说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具体。

要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不说空话;要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心情、表情、神态;要描写环境以衬托。

(3)在“怎样写”方面谈谈你的补充意见。

如,要强调详略得当。详写:怎样做家务事的,做家务事时遇到哪些困难,自己有些什么心理活动?又是怎样克服的„„

小组交流:我写什么,我怎么写。

2.运用修改符号,自读自改。

3.师生合作,当面点评,以点带面。

4.分小组评改。在评改过程中,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学习别人的长处。

5.全班欣赏同学的精彩习作,共同分享习作的快乐。

六、自主阅读园地

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你从中捕捉到哪些有关长江的信息。

2.小组交流。

(四)检测反馈:(约4分钟)3.反馈:长江发源地在哪里?都流经了哪些省、市?接纳了哪些支流?

4.思考: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学生勾画、批注、汇报。

5.请把长江的有关知识回家讲给家长听。

(五)深化拓展:(约10分钟)

品味读。把自己作文中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师生共同评议,以肯定、表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六)总结反思:(约3分钟)

第二篇:五上第1单元找质数教案

五上第1单元找质数教案

作者:吕艳红

一、教学目标

1.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二、教材分析

教材按前一节“找因数”的编写思路编写而成,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质数与合数。教材“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作为示范,引导学生继续拼长方形,找出2—12各个数的全部因数,并填入表中进行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有的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这样的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的能拼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长方形,这样的数有两个以上的因数。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将这些数分为两类,以揭示质数与合数的概念,进而认识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海淀区一所普通的小学校,面积虽然不大,但校园环境的布置还是很整洁、优美的,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五年级每个班大约有四十名学生,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学校附近小区居民的孩子,一小部分是借读生。由于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学生思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学习此部分内容时,大部分孩子都能很快理解并掌握。

四、教学设计:

(一)游戏引入新课

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拼图游戏,你们愿意吗?下面我先说一说游戏的要求是:每个小组都有一袋大小相等的正方形,但是每个小组小正方形的个数都不一样,请你将袋中所有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稍微大一点的正方形。比比哪个组设计的方案最多,请把你们的设计方案记录下来。(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纠正错误。)

学生汇报,教师进行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可能如下:× 9

× 3 × 24 × 12 × 8 × 6 师:那这个组就是咱们今天拼图比赛的设计冠军。你们同意吗?为什么?

(有11块小正方形的小组不同意,因为只有一种设计方案。教师板书:

× 11 11)师:还是这11块小正方形,大家帮助他们想想还有其他设计方案吗? 师:哪个组也遇到了与他们组同样的困难?(板书:29、7、13、17。)

师:为什么它们只有一种设计方案呀?(它们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板书:29、7、13、17的因数。

师:指合数说,为什么它们不是一种设计方案?(它们都有两个以上约数)

师:如果重新比赛,让你们自己选择小正方形的个数,你们肯定不会选择哪些数?为什么不选择11、29、7、13、17呢?(因为它们只有两个因数)

师:看来你们选择的标准是根据数的因数的个数,我这还有几袋小正方形,(出示信封1-12),请你马上写下它们的因数。

板书可能的情况:1:1

2:1,2

3:1,3

·······

12:1,2;2,6;3,4;

师:请你仔细观察每个数因数的特点,并把这些数分类。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后学生汇报的情况是:①按数自身奇偶性分类

②按因数个数的奇偶性分类

③按因数的个数分类

。)

师:根据第③种分类的方法,移动1~12这些数,将出现下面的分类。板书: 1

师:你能给这两类数取个名字吗?(学生起名,师提出质数与合数并板书)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质数、合数?

师:你们按因数的个数可以把这些数分成质数与合数,“1”怎么办呢? 板书:“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你现在能迅速判断出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了吗?(媒体出示一组数据)

师:组内商量商量,你们组喜欢挑质数就把质数挑出来,喜欢挑合数就把合数挑出来。看哪个组挑的又快又准。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如下:质数: 2、3、23、31、37、41、47;合数:25、33、49、51、63、74、36、70;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1)师:你们为什么都不挑1呀?

师:(拿着1)1放在这边行吗?(指质数)放在这边行吗?(指合数)怎么办?为什么?

师:刚才我发现有的组在选择合数时判断得非常快,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经验吗? 生:一个数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再找到第三个因数就可以判断出这个数是合数。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质数和合数,接下来利用刚学过的知识做一个游戏,高兴吗?

(二)游戏活动

1、猜电话号码

师:下面我们搞一个猜电话号码的活动,每个同学先听清楚要求,根据老师提示的要求从左到右写数,并认真做好记录。下面活动开始: ⑴10以内最大的既是偶数又是合数。

⑵10以内最小的既是质数又是奇数。

⑶10以内最小的质数。

⑷10以内最大的质数。

⑸10以内最小的合数。

⑹这个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⑺10以内最大的偶数。

⑻10以内最大的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学生汇报:电话号码是83274189)

2、自我介绍

师:下面做的活动是自我介绍。根据自己的学号说说这个数的特性,能说多少就说多少?如:我是1号,1是奇数,它既不是奇数又不是合数;我是9号,它是自然数,整数,是奇数,又是合数。

(学生开展小组内的自我介绍,然后安排班内的交流)我是20号。它是偶数,也是合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

(三)小结与质疑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要问的?

(四)动脑筋出教室

师:请最特殊的数出教室(1号)请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出教室;请质数出教室;请既是偶数又是合数的出教室。

五、教学反思

“找质数”这一部分知识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不多,所以学生十分困难用自己的经验进行知识的建构。因此,为了在教学中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本节课的设计以数学活动为主。

1.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认知活动将受课堂情绪因素的影响,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在教学中,建立师生间的平等、和谐的友好伙伴关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新。因此,本课以做拼图游戏引入,学生很快地进入了角色,通过评选冠军,让学生产生争议,“我们组有11块小正方形,只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只有一种设计方案。”说明比赛不公平,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为什么有的组设计多,而有的组只有一种设计方案?”使学生在活动中引出质数、合数的概念。

2.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为思维的发展提供前提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索中,充分留足学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在联想猜测,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得出正确结论。小组合作不要仅仅流于形式,要有详细的分工,真正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避免一问一答。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学生良好合作习惯的培养。

3.新颖的活动设计

本节课的练习也采用了游戏的形式,目的性强,学生乐于参加。“叫号游戏”促进学生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能正确的区分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自我介绍游戏”使学生全面认识一些自然数的特性,如:我是20号。它是偶数,也是合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动脑筋出教室”也使学生的下课形式变得新颖。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归纳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证明,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及数学结论的确切。

六、案例点评

教学方法方面,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采取互动式教学法和尝试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并且学会运用。

体现创新教育方面,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以拼图游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形式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点评人:杨绍波(北京市特级教师)

第三篇:九册数学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专题

九册数学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2.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合作精神。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1.创设情境

师叙述:秋高气爽的假日是放风筝的好时机。广场上,天空中飘扬着形状各异、五彩缤纷的风筝。大家想放风筝吗?那我们先到风筝店看看去。(展示例题图)。大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让学生口答燕子风筝的单价是3.5元和其它几种风筝的单价。师:买3个燕子风筝要多少元?指名口答列式。(3.5+3.5+3.5或是3.5×3)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有关小数乘整数的数学问题.2.提出目标。

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设计意图: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件。】

二.展示学习成果 1.人人尝试计算。

给足时间,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计算经验独立算出买3个风筝(1)所需的金额。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中的不同计算思路。

2.交流、分享不同的计算智慧。

在多数学生都完成的情况下,请几位不同解题思路的学生将自己的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学生的计算思路可能有以下几种: 生1: 3.5 生2: 3.5元=3元5角 生3:把3.5元看作35角

3.5 3元×3=9元

3.5元 35角

+3.5 5角×3=15角 × 3 × 3 9元+15角=10.5元

3.重点分析、研讨第④种算法的算理。

面对上述四种不同的解法,教师引导全班同学逐一进行分析、评价。在肯定前面三种算法后,着重引导学生分析第④种算法。

师:上述四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单?这种算法的关键一步是什么?

【设计意图:交流比较,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引导把把小数和整数相乘转化成整数和整数相乘来计算。通过这些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已初步感知并逐步体验转化迁移这一数学学习的方法。】

4. 出示算式0.72×5=? 自学课本,给足时间让每一位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列出竖式, 学生展示算理。

学生发现:将积化成最简小数。5.错例展示:小数点点错.6.小结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

对照算式3.5×3、0.72×5,提问:“想一想,在做小数乘整数的乘法时,你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最后又干什么?”在学生依次说出小数乘整数的过程时,帮助学生理出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

① 先将小数转化为整数;

② 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③ 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三.激发知识冲突.1.教师在关键处设疑:点小数点有什么窍门吗?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探索算法过程中,教师在关键处设疑:点小数点有什么窍门吗?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经历学生独立的验证后。点小数点的方法牢牢记在了每个学生心中。】

四、拓展知识外延

1.完成例2“做一做”中的第1、2题。第1题完成后,应组织学生讨论:小数乘整数和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点?

2.完成练习一第1~3题。第3题可放在课后进行,应先让学生用较合理的方法估出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然后再来做第3题。

【设计意图:学会笔算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进一步应用知识于生活,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2、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3、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谈话导入,观察课本情境图。(1)从图中,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玻璃有多少平方米?

2、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1.2×0.8

3、这道题和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小数乘小数)提出学习目标:1.小数乘小数的算理。2.小数乘小数的算法。

[计意图: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是解决校园生活中的装玻璃问题,主要体现了新课标中“计算教学同解决问题紧密联系”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根据呈现的数据独立提出能解决的问题,并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这样不仅引起了新知和旧知的认知冲突,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展示学习成果

1、组织学生共同探究竖式计算算法和算理。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其中计算的道理。教师巡视让不同算法的学生上台板演。

(预设板书)生1 1.2 × 0.8 = 0.96 生2 1.2 × 0.8 = 0.96 ↓×10 ↓×10 ↑÷100 ↓×10 ↑÷10 12 × 8 = 96 1.2 × 8 =9.6 生3 1.2 × 0.8 9.6 请学生根据板演说一说算理。

2、独立练习例4,进一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1)尝试列竖式计算“6.7×0.3、0.56×0.04 ”。

(2)学生概括计算方法:小数与小数相乘,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里面就有几位小数。

3、错例展示:积的小小数点点错位置的错例。

[设计意图: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笔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注意从整数乘小数、整数乘法的计算入手,更是为了给接下来探索小数乘小数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技术支持——学生可以通过对整数乘小数、整数乘法笔算方法和转化思想的借鉴,从而确定相应正确的计算方法。并利用图示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三、激发知识冲突。1.学生质疑问难。

2、看一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交流后组织小结出“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主动地抽象、寻找出小数乘小数的运算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明确怎样点小数点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检测成效,拓展延伸

1、完成“练习一”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重点说说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2、完成“练习一”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个别展示,后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及时的练习巩固了新知,在这个环节中注重了学生思考过程的交流,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深化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习题1,重点落实“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决定积中的小数位数”的知识点,习题2主要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3.整数乘小数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整数乘小数的算理。

2、掌握整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让学生通过验算检验计算的准确性。

4、让学生发现积与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体会成功的快乐。教学重难点:整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提出目标。

1、出示情景图,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你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56×1.3。

3、这道题和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整数乘小数)。提出学习目标:

1、整数乘小数的算理。

2、整数乘小数的算法。

3、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4、积与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尝试用竖式来计算。

2、全班展示尝试情况: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格式上有什么要求?投影学生在草稿上的格式。

3、小组交流验算方法。

4、全班展示验算过程。

5、错例展示

6

× 1.3

8

6

7.2 8(设计意图:充分放手,适时点拨,小组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展示各种竖式算法。通过发问引发学生的讨论,使学生理解算理。)

三、激发知识冲突

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设计意图:互相补充,使学生全面 的掌握知识。)

四、拓展知识外延。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展示。

1、完成课本中的“练一练”各题。

2、学生计算:78×1.5

78×0.25

3、我的发现:完成练习1第10题。(比较积与第一个因数的大小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层次练习中整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体会发现规律的喜悦。)

4.积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应用迁移的方法来求积的近似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求积的近似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能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教学难点: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求积的近似数。教学过程:

一、提出目标。

1、创设情境

出示:买2.47千克苹果电子称上显示6.175元,妈妈实际付了多少元?(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6.18元)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复习引入新课,引导学生体会求近似数的现实意义。)

2、引入新课

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只要求积的近似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求积的近似数(板书课题)。

3、提出学习目标:(1)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2)根据实际需要正确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出示情景图,从图中你获得哪些知识?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计算?

(3)小组内个人展示,尝试计算。(4)全班展示:0.049×45≈2.2(亿个)0.049 × 45 245 196 2.205(教学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尝试计算,展示学习成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三、激发知识冲突

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质疑或师提问:)

①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根据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0.049的45倍用乘法计算。)

②结果2.205保留一位小数约是2.2是怎么来的?(根据四舍五入法:看小数部分的第二位小于五,就从第二位开始省略掉。)

小结:当我们求出的积的小数位数比较多,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教学意图:本环节先通过教师的提问整理学生的思路,然后通过教师小结点出所学新知识的要点,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全体参与。)

四、拓展知识外延

1、完成第10页“做一做”。

生完成在练习本上,抽生板演,并说出四舍五入的方法。

2、课堂作业:第13页练习二1、2、3题。

3、拓展练习:王敏家的小汽车平均每千米耗油0.07升,她家距单位约15千米,王敏每月(按21天算)上、下班(每天按往返一次算)要消耗多少升汽油?如果汽油价格每升3.92元算,王敏家每月这一项要支出多少钱?

(教学意图:通过练习反馈学生掌握取积的近似值的情况,也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是否将乘积取近似值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5.连乘、乘加、乘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顺序相同。(2)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 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应用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旧知迁移新知识的方法来学习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教学难点: 能解答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有关应用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学习目标 创设问题情境

1、口算:5×2×7 25×4×8 9×10×6

2、说出运算顺序:12×(5+60)30+7×85 250×4÷200 提出学习目标

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吗?应该怎么计算?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在学生讨论交流后老师相机进行小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今后我们在进行小数四则运算的时候一定要先搞清楚运算顺序再计算。

三、拓展知识外延

1、完成第11页“做一做”。

每小组在练习本上完成,每一小组派一代表板演,并说出运算顺序。

2、课堂作业:第13页练习二5-10题。

3、拓展练习:计算(2.4+3.6)×0.5你能想到哪些方法?

6.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会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目标

(一)创设情境

1.不计算,直接把上、下两排得数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并且说

一说这样连的理由.

7×12

8×(5×4)

(24+36)×5(8×5)×4

24×5+36×5

12×7 2.在整数乘法中你学过哪些运算定律?请分别说一说什么是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3.用简便方法计算.

25×98×4 125×72×16 98×201(5+60)×4=5×4+60×4 4.在整数乘法里,哪些数相乘的积是整

十、整百、整千? 指导学生说出5×2=10、25×2=50、25×4=100、50×4=200、50×2=100、125×4=500、125×8=1000、500×2=1000等算式.

(二)提出目标

1、整数乘法里的这些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适用吗?如果

适用,该怎样用?

2、用这些运算定律后能使一些小数乘法运算简便吗?

二、小组讨论,探究解决

1、小组内个人展示(完成下面各题,组别为单数的计算左竖排,组

别为双数的计算右竖排).

0.7×1.2

1.2×0.7 0.8×0.5)×0.4

0.8×(0.5×0.4)

(2.4+3.6)×0.5 2.4×0.5+3.6×

0.5(每组的学生计算后,回答计算结果时会发现两边每一行的两道算式结果相等,这时教师相机提醒每组的学生在每行的左右算式中间填上等号,并启发学生思考:“每横行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这是数字的巧合呢?还是有一定的运算规律?”指导学生进行对比分

析).如:

7×12=12×7和0.7×1.2=1.2×0.7进行对比;

(8×5)×4=8×(5×4)和(0.8×0.5)×0.4=0.8×(0.5×0.4)

进行对比;

(24+36)×5=24×5+36×5和(2.4+3.6)×0.5=2.4×0.5+

3.6×0.5进行对比.

对比后让每一组的学生讨论得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

同样适用”的结论。

师:在每一行的计算中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呢? 0.7×1.2=1.2×0.7是使用了乘法交换律,(0.8×0.5)×0.4=0.8×(0.5×0.4)是使用了乘法结合律,(2.4+3.6)×0.5=2.4×0.5+3.6×0.5是使用了乘法分配律。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通过刚才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但是究竟应怎样用才能使运算简便?还有一个思维灵活性的问题,让每一组的学生在讨论中具体理解怎样灵活运用运算定

律. 0.25×4.78×4.

(1)、因为题中有0.25和4这两个比较特殊的数,说它特殊,是因为0.25×4=1,先把这两个数相乘,得到1后,再用1×4.78,就很

容易算出它们的结果了.

(2)、计算小数连乘的乘法时,先要“看”算式的特点,如果有0.25或12.5等比较特殊的数,要“想”它能否与4或8相乘,使它能先乘出1或整

十、整百、整千的积后再和其他因数相乘,这样计算起来

就要简便得多。

7.小数的乘、除法的复习

复习目标

1、整理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能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简便运算;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会用循环小数表示商;能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小数乘除法知识的回顾和应用过程,体验复习归纳、综合应用的学习方法。

3、在复习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复习重点:小数乘除法及其应用。

复习难点:注意整数乘除法与小数乘除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

复习过程

一、提出复习目标

出示《小数的乘、除法的复习》的课题,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看到这一行字你们想说些什么?

让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2)能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简便运算;(3)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会用循环小数表示商;(4)能用进一法和收尾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展示复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20页的第1题(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注意引导小组内学生的交流与探讨)。

(2)想一想,什么叫循环小数?并举例说明。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A、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课本120第1题的算式,并讲述计算方法,然后说出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计算小数乘、除法应注意什么?

B、其他小组补充。

三、拓展知识外延

(一)、辨析概念

1、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它的积是两位小数。

2、A×0.98的积一定小于A。

3、3.636363是循环小数。

4、2.5×17+2.5×13=2.5×(17+13)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5、小毛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每天看35页,要看4天。

三、计算理解法则

1、计算:3.25×4.8 3.6÷0.25

2、简便计算:

0.25×32×1.25 2.85×5.2+2.85×5.8-2.85 3.6÷0.25÷0.4 3.69-(1.69-5.8)

四、解决问题

1、李老师用200元买字典,每本48.5元,可以买几本?

2、工地上有160吨货物,用载重8.5吨的汽车要运多少次?

3、让学生完成第120页第2题。

五、作业:

1、总复习第1、2题。

2、练习二十五第1---5题。

第四篇:九册语文七单元过关

五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卷

一. 看拼音写词语。

diàn tángxiāo huǐguībǎoqíqūtiào wàngháo mài()()()()()()sǔn shīhuī jìnqīn lüâhïngwěibáozichïuhân()()()()()()yǎn hùzhuǎn yíjìn fànzhuì luîqí zhìháng zhōu()()()()()()二.辩析组词

眺()恨()腔()区()斩()挑()狠()控()岖()崭()

莱()瑰()侵()骑()坑()菜()魂()浸()崎()抗()

瑶()摇()谣()寇()冠()。三.多音字组词。

要yāo()着zhuï()转zhuǎn()绷bēng()yào()zháo()zhuàn()běng()zhāo()

落luî()横 hãng()弹dàn()悄 qiāo()là()hâng()tán()qiǎo()四.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同()敌()()()不惧勇()直()前()后()力挽()大义()()情()志披()斩()()钉()铁舍()取()()重()远()剔透金碧()()首()胸()瑶台()春色五.用“—”画出下面成语中的错字,并改正。满腔努火()再接再励()同仇敌慨()举世闻明()众志成诚()愤发图强()不屈不饶()中流抵柱()厉精图治()壮烈毫迈()悬涯绝壁()一如即往()请你选择其中的五个词语写一段话。六.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2.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3.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4.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5.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6.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7.处在高处,俯视低处。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七.读一读,是比喻句的,在括号里打“∨”。1.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2.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3.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战士的决心砸向敌人。()

4、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但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5.石头像雹子一样,向敌人头上砸去。()八.按要求改写句子。

(1)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改成反问句)

(2)还有什么别的话 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改成陈述句)(3)我紧紧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缩句)(4).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改成被字句)

九.按课文内容填空。

1、圆明园不但__________,还收藏着最珍贵的__________。上自___________,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代名人书画和各种____________。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_________。2、五位壮士 ____________在狼牙山顶峰,________着群众和_________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能写出五壮士的名字

4、《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接受任务—— —— ———— 跳下悬崖。其中和作者进行了详细地描写。5香港回归中国的时间是. 6.《难忘的一课》表达了台湾人民7.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的损失,也是世界。

8. 写读后

感,是基础,是重点,要着重写出,不要过多地重

复,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

谁?多大年岁?”“我是共产党,共产党万万岁!”“你老家在哪儿?”“革命者四海为家!”敌人被弄得慌了手脚,又问:“你信仰什么”“共产党不信神,不信鬼,信仰马克思主义!”敌人企图从夏明翰口里得到一点儿情报的(幻想梦想 梦幻)被破灭了。敌人用各种手段没能使夏明翰屈服,最后决定杀害他。

从容不迫地走十.口语交际,以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写一篇演讲稿。二月九日清晨,白色恐怖笼罩江城,夏明翰告别狱中的难友,向刑场。刑场上,夏明翰昂首挺胸,深情地望着祖国的大地,望着他熟悉的印满他战斗足迹的武汉三镇。执行官走过来问还有什么话要讲,夏明翰大声说:“有,给我纸和笔!”他用带着手铐的手饱蘸着墨,不,饱蘸着满腔热血在雪白的纸上写

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首正气凛然的就义诗。写完,他将笔一甩,厉声喝道:“开枪吧!”

枪声响了,党的好战士,人民的好儿子,夏明翰同志为革命(英勇 勇敢 英

雄)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联系上下文,把括号里不恰当的词划掉。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从容不迫:

正气凛然:

十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3.用“||”把文章分成两段,写出段意。

1860年10月6日,()侵入北京,()圆明园。他们把园内()能拿走的东西,()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4.用“—”“ ﹏”分别画出夏明翰烈士神态和动作的词语。园内放火。大火 连烧三天,烟云笼罩着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5.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到了什么?(不低于50个字)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1.在文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2.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 十三 排列句子顺序。

3.假如你现在正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我顺着霞光往南望去,看见傲然挺立的山壁上,也洒上了一层霞光。()当我再次抬起头仰望天空时,竟然已经有几颗忽隐忽现的小星星在4.现在,有人主张重建圆明园,你同意吗?为什么?写出你的看法。调皮地眨着眼睛了。

()我向两边望去,只见天边有一片红霞。霞光照在山顶上,枫叶红了,望玉亭也染红了。十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望着那如绸的霞,听着大院里树叶“沙沙”的响声,已如痴如醉。夏明翰烈士

()我坐在阳台上看书。不知什么时候,太阳公公已悄悄地躲进山后了。一九二八年二月,夏明翰同志被捕了。审讯室里敌人的审讯开始了。“你是

第五篇:10册五单元教案

21.古诗三首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秦、邸、熏、汴”4个生字。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这三首诗,默写《示儿》。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谁记住了本单元的主题?为什么称为“赤子情怀”,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赤子怎样的情感呢?我想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所了解。

(二)新课

1.学习《出塞》

(1)读古诗,有韵味 ①读正确、通顺。

A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出塞》。打开书104页。板书;读古诗

自由读两遍这首古诗,注意在读第一遍时可以查字典、看注释读准字音;读第二遍时注意读准停顿,把古诗读通顺。指名读。

B这首古诗有好几个多音字,你能读准字音吗?你能结合注释,提醒大家注意它的读音吗? 引导学生读准: 还(huán):回来。未还:没有回来。将(jiàng):将领。飞将:汉代著名将领李广。教(jiào):让。不教:不让。指名读。

除了多音字,还有一个生字,谁来读一读,说说你怎样记这个字?“秦”字查什么偏旁?(禾)②读出古诗的韵律。

同学们,这首诗是几言诗?谁还记得七言诗怎样读,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律?(前四后三)板书;有韵味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自己读,指名读。(2)知作者,解诗题

想一想,读好了古诗,接下来做什么?(了解作者及题目的意思。)板书;知作者,解诗题。哪位同学能带领大家学习? 引导学生答出;

①出塞:到边防线上去戎守边疆。

②王昌龄:唐代诗人,善写七绝,多边塞诗。教师准备资料: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一作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开元进士。他在当世就以诗著名,被称为“诗家夫子”。其诗尤以七绝见长,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其中《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特别有名。他和李白的七言绝句是这一诗歌体裁的最高水平。

(3)明诗意,悟诗情

①明诗意:A了解了诗的作者和诗歌的题目的意思,接下来你打算怎样 学?(可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小组学习、与老师交流等方法学习)(板书:明诗意。)B自学古诗

提出不懂的问题

C请同学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诗的第一句,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落笔,描绘了从秦汉对就存在着的明月边关的景象:注意诗中的“关”,此处指边关。首句是将两种不同事物(明月,边关)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秦,汉),应解作“还是秦汉 时的明月,还是秦汉时的边关”,不要讲成“秦月照汉关”。这句诗的意思是:明月照耀着边关,自秦汉时一直如此,至今没有什么变化,而边患依旧没有消除。第二句是哀叹远离家乡的士兵不能回归故乡和家人团聚。

第三、四句:但使:要是。飞将:汉代飞将军李广。这两句是说,假如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戎守边关,匈奴的军队就不敢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D请1——2位同学 ②悟诗情;

A学古诗,仅仅知道意思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怎样学? 引导学生认识到通过想像,体会诗歌的意境。板书:悟诗情

B教师引导:凡是历史上脍炙人口的诗歌,都有着独特的思想艺术魅力。王昌龄这一首《出塞》被称为有名的边塞七绝,历来评价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我们就展开想像,品一品,这首诗的绝妙。请你边读边想像,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C品读悟情: a秦时明月汉时关

引导学生展开想像: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

教师引导:明月、边关简单的叙述与勾勒,没看出怎么绝妙呀?再读读,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引导学生关注;秦时明月汉时关 教师补充资料:

出示: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6)汉(公元前206——公元23年)作者的朝代——唐朝(618——907)作者王维(698——756),请你根据这组数字,估算一下边关受匈奴外敌的侵扰有多少年?你感受到什么?你再读这句时应该怎样读?

教师小结:正像同学所体会的那样,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都读读,读出时代的久远。b万里长征人未还 你还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想像:秦汉时的边关,至今在月下依然如故,战争一直持续不断。已有多少士卒血洒沙场,至死未归;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不能归来。看到这,你怎样读?

还是这句诗,让你仿佛听到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匈奴人不断烧杀抢掠的马蹄与战马的嘶鸣声、百姓痛苦的呻吟声、戍边战士们的怒吼、两军交战武器碰撞的声音、诗人对边关战士发自内心的深深的同情之声。

教师小结;诗人就是这样,把我们带到万里以外的边塞,引进漫长的历史河流中去回忆、体验、思考。战争给秦、汉以来近千年历代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感受到这些,你会怎样读? 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教师引导:既然战争造成了人民共同的悲剧。那么,怎样来制止、结束这个悲剧呢?你还听到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新课标第一网

希望有像飞将军李广那样的名将来率领广大战士打败敌人,夺取胜利,使敌人从此不敢再来侵犯。教师引导;你体会出作者抒发的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你怎样读这两句诗? 还有不同的读法吗?说说为什么这么读?(学生读不出,教师读。强调“但使”二字。)

引导学生体会出:这两句诗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你能把诗中含着的意思读给大家吗? 总结学法;你是怎样体会出句子深层的含义?(先看字面上的意思。再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4)总结全文,感情朗读

①品味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②你会怎样读,表达出诗人这复杂的情感?自己读,指名读,背诵。(5)总结学法,拓展阅读 ①总结学法:

回忆我们刚学的古诗,我们怎么学的?

②你能试着用刚刚学到的方法分小组选读其中一首古诗,试着品一品这首诗,感受诗人的情感吗?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③集体交流,汇报(5)布置自学

你能用这种方法自学下面两首古诗吗?自己记写生字,提出不懂的问题。作业:背诵古诗、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教师板书诗题:题临安邸示儿)

2.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3.这课还有两个生字,你能记住吗? 4.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不同的地方。读后交流: 相同:

①作者都是南宋的诗人。随机让学生说说对南宋的了解,教师随机补充南宋王朝贪图安逸、屈膝求和、不思收复失地的史实。

②都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不同:

①一个写的是南宋的权贵,一个是北宋遗民——诗人 ②一个借写景来表达情感,一个直接诉说自己的心事。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学习《示儿》

①过渡:边塞自古多战事。宋朝,匈奴人终于攻破北宋首都汴梁。北方大片土地沦陷,谁了解这段历史?在这片土地上,北宋遗民在做什么? ②指名朗读《示儿》,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③指名说说诗的大意。④想像,体会诗的意境。

再读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展开不同想像:

满头白发的诗人在重病中,费力地爬起来,想着不能亲眼看到满怀悲愤,用颤抖的双手写下这首诗。诗人重病在床,临终前费力地说出这首诗,作为遗嘱,说完就带着遗憾死去,但死不瞑目。看到、听到这,你会怎么读?

⑤教师引导: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同学们,65年啊,780个月啊,近二万四千个日日夜夜呀!

诗人从20岁,一直盼到85岁。这65年每一天作为北宋遗民是怎样度过的呢?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读一读,你看到什么?

重点体会;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人就是这样,在眼泪中,一年又一年地盼望着,一直到死,还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板书:死不瞑目盼统一)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什么?你又怎么读这首诗? ⑥小结:新课标第一网

这首诗,作为一份遗嘱,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一个人在病榻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百感交集,环顾家人,儿女情深,要抒发的感慨,要留下的话语,是千头万绪的。而诗人却不说别的家常话,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只叮嘱儿子们家祭时别忘了把“北定中原”的胜利消息告诉他。让我们满怀激情地齐声背诵这首古诗。

2.学习《题临安邸》(1)过渡:就在诗人直到死还盼望统一时,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王师干什么去了?(男生齐读《题临安邸》)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权贵干什么去了?(女生齐读《题临安邸》)那个令人心凉的南宋皇帝又干什么去了?(全班齐读《题临安邸》)

(2)讨论: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陆游至死没有盼到祖国的统一?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在对话交流中重点引导:

①体会“暖风熏得游人醉”

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想像:这些权贵成天灯红酒绿,烂醉如泥,如行尸走肉。引导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的后两句。②体会“直把杭州作汴州” 插入资料:《清明上河图》,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荣的城市。你们看,这里的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车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气象啊!但是,这繁荣盛世毁于金人肆意践踏的铁蹄。像他们现在这样,杭州不久也会成为第二个汴梁。(板书:醉生梦死丢江山)③朗读古诗

(三)体会情感,总结全课

1.当这两首诗同时摆在我们面前,一面是权贵们寻欢作乐一面是做为遗民的代表——诗人临终还盼望祖国统一,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同时出现在你的眼前,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感想?(自由畅谈。)2.有感情读两首古诗。

①当北方大片领土被匈奴人践踏,百姓们在匈奴人的铁蹄下或背井离乡,或被奴役,过着悲惨的生活时,西湖边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学生齐读《题临安邸》。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

②诗人在金兵的铁蹄下65年如一日,苦苦期盼、度日如年,临终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学生齐读《示儿》。透过这临终嘱托,你感受到诗人一颗怎样的心?

③这是两首各不相同的古诗,最大的相同点是什么?那颗忧国忧民的心是完全相同的。(板书:忧国忧民)3.升华情感:

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死不瞑目、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作业:背诵古诗。默写《示儿》。

板书:示儿题林安邸 忧国忧民

北宋遗民南宋权贵

死不瞑目盼统一醉生梦死丢江山

22左公柳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3.帮助学生会认“戈、慷、慨、湘、棺、屹、淌”,会写“廊、纤、戈、俄、拱、慷、慨、惫、湘、棺、携、谋、屹、淌;”理解“戈壁、纤巧、拱手、疲惫、携带、屹立、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拱手相让、视死如归”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2.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了解左宗棠生平事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清朝有一个自幼聪颖,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后成为清朝一代名官,为收复新疆、建设新疆,发展民族工业等方面立下赫赫功勋的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今天我们就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看看他又有着怎样的匙子情怀?板书课题;左公柳

(二)新课:

1.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22课《左公柳》。我们先来看生字词。出示: 慷慨激昂、湘、棺材、戈壁、屹立、流淌、走廊、纤巧、拱手相让、谋划、携带 ①自己读、指名读。

②把生字变红。你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个字音最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如果老师听写,哪个字的字形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个词语的意思你不懂? ③同学交流: 字音:

纤巧(xiān):查字典,读准字音。纤巧:细巧;小巧 字形:

最容易写错的是:

屹立(左边山字旁,右边乞丐的乞)慷慨(左边竖心旁,右边既)词义:

在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你不明白?(生生互动,质疑解 疑)

你发现有特点的词语了吗? 引导学生发现:

流淌、疲惫、谋划、携带这四个词语的特点。

a出示:流淌:流?淌?流淌?你发现什么?(两个相同意思的字组成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

b在刚读过的词语中,你还能找出哪个构词方法相同?(疲惫、谋划、携带)你还能写出课文外三个这类词语吗? 拓展学习

文中还有不懂的词语吗?

“请缨”是什么意思?(缨就是带子,请缨就是请求杀敌或请示给予任务。本课指的是左宗棠主动请求收复新疆。)

“偏颇”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还有一些四字词语,快找出来读一读,积累下来:

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视死如归、英勇无畏、挺身而出、断然指出、年愈花甲、信心百倍、重重困难、泪流满面、普普通通、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等。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有特点? a楚楚动人(aabc);你能写出三个这种类型的词语吗?(心心相印、落落大方、夸夸其谈„„)b视死如归(骨瘦如柴、惜墨如金游人如云执法如山、爱兵如子„„)c不屈不挠(abac)(可歌可泣、载歌载舞、如诉如泣、有胆有识„„)d普普通通(aabb)(大大小小、明明白白、干干净净„„)(2)句子: 关注下列语句 A标点符号:

眼看新疆将要被外国人侵占,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心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在本句中作用?这句话中冒号的作用是什么?(引出解释或说明)“岂能”换一个词语,使句子的意思不变。阅读4——7自然段,体会引号的用法。

B关注下列复句,试着在括号中填写相应的关联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但是„„;„„然而„„;不仅„„而且„„;不但„„而且„„;既是„„也是„„;如果„„就„„ a()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重重困难,仍信心百倍。b这位刚毅、睿智的老将军早已预料到征途的艰险,()他已完全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c左宗棠()谋划如何收复新疆失地的策略,()还思索如何建设新疆的举措。d这些柳树()成了收复新疆失地的见证,()还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开始获得新生。e他的湖湘子弟兵()战斗之旅,()植树大军。f临出发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用这口棺材收敛他的尸体。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出不懂问题。

(1)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从几个方面介绍左宗棠的事迹?(两方面:收复新疆、建设新疆)(2)捋出思路:

①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两方面内容?(4——13)介绍左宗棠事迹。②1——3,14各写什么?简要说一说。文章分几段?(3)质疑: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是一篇写人还是写物的文章?(写左宗棠为什么题目是左公柳?)3.解疑:学习课文1、3段。

(1)要想解答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我们先了解什么?(左公柳什么样,有什么特点?)(2)画出全文描写左公柳的语句,认真思考。

①突然,我们发现前方不远处的地方,傲然挺立着一棵柳树。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啊,好粗的树哇!两人合抱都抱不过来。A引导学生体会出左公柳高大、健壮、直的特点。B联系上文“沙漠没有春风,没有绿色。映入眼帘的除了黄沙还是黄沙”再体会:

你的眼前出现怎样一幅画面?体会出左公柳生命力顽强。感受到作者的惊讶与对它的赞美。C朗读。新课标第一网

②听完导游的讲述,我们情不自禁地再次凝望眼前的这棵柳树——它依然屹立在黄沙之中,那茂密的树叶,那铁筋般的枝条,那挺拔的身躯,那在同沙漠进行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 A“——”在本文中的作用?(解释说明)B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C体会排比句的作用:抓重点词语“屹立”、“茂密”、“钢筋般”、“挺拔”、“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体会左公柳的刚强、生命力顽强。

③„„这里的柳树枝干是挺拔的,枝条坚定地向上生长着。这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引导学生体会出作者在赞美这棵树:“这棵塞外的柳树”与内地柔柳的不同,赞美它具有坚定、刚强、生命力顽强的品质,大有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④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A这句话什么意思?

B用什么修辞方法?(设问加反问)

C初步体会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强调它不是普通的柳树,它是刚强之树,而是特殊的精神之树。这精神就是像爱国将士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品质。D朗读。

C引导深入学习;把写柳树的几个句子连起来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先写树的外形、再赞美树的品质、再赞美具有不屈不挠、坚韧顽强品质的人)

教师讲解:这几个句子,随文逐步出现,让我们对柳树的认识得以加深、升华。既是写物,更是颂人,这就是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板书:借物抒情

(三)再次质疑,引发思考(1)再次质疑

学贵在生疑,对比这几句话,你有什么疑问?(作者为什么借左公柳抒发自己的感情?左公柳与左宗棠和爱国将士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2)弄清重点段层次、内容

要想弄懂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先了解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先了解课文讲述了左宗棠哪些方面的事迹?(收复新疆失地、建设西北边疆)一共写了他几件事?你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吗?动笔写一写。第一件事: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收复新疆

第二件事: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

第三件事: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建设新疆

弄清文章大致些什么了,请同学们带着疑问,自学课文,思考,下节课解决。作业:读课文、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左公柳》。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问题:作者为什么借左公柳来抒发情感?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

(二)新课: 1.整体感知:

上节课,我们对这种生长在新疆大戈壁上的,由左宗棠率领的湖湘子弟兵栽的柳树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到这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在困难面前刚强、坚韧不拔、生命力顽强的一种树。初读了课文以后,你认为这课书写的是谁?是左公柳还是左宗棠?回忆一共写了左宗棠几件事?

过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中国历史上这位著名的人物。阅读4——13自然段,思考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先自己读书,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书上。2.深入学文

(1)学习4——13自然段

你从哪找到答案?(你学懂了什么?)①学习课文5——7自然段。

引导学生认识到:和这种柳树一样,左宗棠在困难面前,刚强、坚韧,决不低头。A所遇困难: a两股外敌

邻国阿古柏在英国军队的支持下,侵入我国南疆;俄国又乘机占领北疆,西北边疆危机日益严重,这些侵略者武器精良,很难对付。读第五自然段。

b大臣们对收复新疆有偏颇的认识

结合资料:当时,台湾被日本人占领,海防也出现问题。由于国力有限,大臣们认为国库空虚,根本没钱打这场仗,清廷内部爆发“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等认为两者“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他们还认为新疆是千里荒漠,贫瘠之地,同时,新疆路途遥远,运输艰难。B体会左宗棠刚强、不屈不挠、坚韧(6、7自然段)重点学第六自然段:抓“力排众议”理解。

a“力排众议”?(一个人竭力排除大家的意见,坚持自己的主张)

b左宗棠是怎样力排众议,让我们感受到他刚强、坚韧、不屈不挠?请你们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来。眼看新疆将要被外国人侵占,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辛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的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开辟疆土的不易。

注意最后用的是感叹号,表达他怎样的感情?(坚决,毫不犹豫)读出态度坚决。自己读,指名读 教师引读:

对视新疆为千里荒漠、贫瘠之地的说法,他慷慨激昂地反驳——指名读(2——3)(指导学生慷慨激昂地读)接着熟读兵书的左宗棠又断然指出——指名读(2——3)(指导学生读出果断、坚决)

出示新疆地图:新疆是我国西北门户,这里不仅军事地位重要,而且物产丰富,还是连接欧亚的通道。左宗棠高瞻远瞩,让我们想象当时面对群臣的叫嚣,他挺身而出,毫无惧色,大义凛然力排众议的场面.让我们通过读来展现左宗棠铁骨铮铮的风采。导读第七自然段。

69岁高龄的左宗棠身体非常虚弱,经常咳血。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但发出了力排众议的豪言,还作出了怎样的壮举?(齐读第七自然段。)

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是他满腔的爱国热忱和保卫祖国的决心。)学到这里你了解到左宗棠是个怎样的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板书;爱国 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左宗棠这些品质的?(语言,神态,动作)

小结:第一件爱国事迹主要是写的力排众议、还是主动请缨呢?(力排众议)写人的时候,要选取典型事例来写,写时要注意有详有略。②学习课文9-11自然段

你还从哪读出左宗棠爱国、刚强、坚韧、不屈不挠?

引导学生答出:左宗棠抬棺出征。这部分内容在9——11自然段。

A左宗棠收复新疆用了两年时间,这两年中有血雨腥风的战斗,有和敌人巧妙的周旋,还有与沙漠恶劣环境的抗争。但作者没有写这些,却偏偏选取了哪个这个材料,这是为什么?(抬棺出征这个事例太典型、太打动人了。)

B抬棺出征这个爱国举动,感动了全国人民。请同学们默读这一部分,把最能打动你的词句画出来,在书上做出简单的批注。一会儿以朗读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C指名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a评读。

b重点指导体会

然而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困难重重,仍信心百倍。他肩负着国人的重托,胸中燃烧着正义的烈火,率领六万湖湘子弟兵,悄然离京,马不停蹄地赶往千里之外风尘滚滚的战场。

临出发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如果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就用这口棺材收敛他的尸体。C质疑;

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左宗棠?

学生可能提出:左宗棠为什么你面对重重困难,还这样信心百倍呢?你为什么要抬着棺材上前线? d角色换位:是啊,我们有这么多的疑问,左宗棠请你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出

我们得到的是全国人民的支持;我们是保卫自己的国土,是正义的,敌人是侵略者,正义是永远能够战胜邪恶的;我相信自己的部下是最有战斗力的,因此有胜利的把握。抬棺材上战场表明了我决不向外敌低头,不赶走侵略者决不还朝的决心。e教师激情导读:

是啊,从你们的发言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一个年愈七旬的老人那颗剧烈跳动的爱国心,那份赤子情,那种为了正义、祖国领土统一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面对左宗棠视死如归的决心,在场的官兵 怎么样?——学生接读

f看图,此时此刻,看到这口黑漆漆的棺材,西征的战士们会怎么想?面对强敌,他们又会怎么做?(在这口棺材面前,官兵们纷纷发誓一定为国奋勇杀敌,保卫国土,让父老亲人放心。在强敌面前,他们个个勇往直前,决不后退,如下山的猛虎,杀得敌人片甲不留。)g伴着战马的嘶鸣、伴着这响彻云霄的喊杀声,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西征大军的身旁,亲眼目睹左宗棠抬棺出征的壮举。指名读。③学习课文13自然段

你还从哪读懂左宗棠爱国、刚强、坚韧、不屈不挠?

A引导学生认识到:左宗棠凭着满腔的爱国热忱,收复了新疆失地,而且,他凭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为新疆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种树是左公建设新疆中最典型的事例。

B补充资料:他的朋友杨昌浚到西北为他筹备军务时本以为会看到王之涣《凉州词》中描绘的景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板书,学生齐读),没想到看到的却是片片树林,写出了:“新栽柳树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出板书,学生齐读)

除了种树,左宗棠在新疆期间,为保证军粮供给,发展地方经济,曾大力兴办屯垦业,其功绩遗泽至今。小结:学到这,我们从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植树造林,建设新疆的壮举中,从几万将士与侵略者的战斗中,强烈地感受到什么?(爱国情、赤子心)(2)回读第十四自然段

①引读第十四自然段:听完左公柳名字背后的故事,我们再次凝望它。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

②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作者已经把柳树看作了爱国将士,看到这柳树,就仿佛感受到了像左宗棠一样的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所以说它是精神之树。因此对它产生了景仰之情。朗读。指名读。③解题:

此时的“左公柳”仅仅是那棵柳树吗?

引导学生认识到:既指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左宗棠。

3.总结谈话 布置作业

(1)左公虽去,道柳尚在。这柳树承载而且延续了左公及爱国将士们的精神气节。作者借左公柳突出人的品质。文章学到这里你有哪些收获?例如: ①写人的文章要选取典型事例;

②在写人的时候,要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人物; ③左宗棠的爱国精神让我特别感动,真值得我学习; ④要学习左宗棠这种勇于坚持己见,挺身而出的精神;(2)布置作业:

①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写人的文章要选择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

②今天作业的第二项请你用这种方法,通过一件比较典型的事来写写你身边一个人的特点。板书:

左公柳

左宗棠事迹 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典型事例 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 语言神态

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

*23郑成功收复台湾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认识郑成功的爱国精神,懂得作者的行文思路。2.指导学生认识生字“憎、厦、舰、踞、铭、撰”;积累“憎恨、盘踞、铭记、撰写、千军万马、张牙舞爪、走投无路、”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认识郑成功的爱国精神,懂得作者的行文思路。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仁人志士、民族英雄。同学们通过读书读报、看电视、听广播、网上冲浪,一定也了解了不少,能说说你了解了他们中的哪些人?哪些给你的印象最深?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文章,它介绍的是——板书课题《郑成功收复台湾》 1.课题有什么特点?(题目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教师讲解:除了这课,我们还学过哪篇文章的题目也直接告诉我们主要内容?

(二)新课; 1.检查预习情况:

同学们课前做了预习,下面我们检查一下预习情况。(1)出示生字词

憎恨、厦门、战舰、盘踞、铭记、撰写

这些要求会认读的生字中,哪个字的字音容易读错?提醒大家注意?(2)积累词语;

除以上生字组成的词语外,本课书还有不少四字词语,你能从书上找出来读一读,并摘录下来吗?

如;浩浩荡荡、举目四望、沉着镇定、惊恐万状、争先恐后、义正词严、负隅顽抗、垂死挣扎、垂头丧气、张牙舞爪、喜气洋洋、成群结队、载歌载舞、街头巷尾、走投无路、天经地义、箪食壶浆等。(3)当堂完成课堂练习:

①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上打“√”

憎恨(zēngzâng)厦门(shàxià)乘势(chãngchâng)应战(yīngyìng)喝退(hēhâ)获悉(xīxì)②比一比(读音及字形),再组词(想想字义)。曾()居()名()密()挣()憎()踞()铭()蜜()争()张()钩()功()隅()乖()涨()钓()攻()遇()乘()

③你能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本课的四字词语吗? A形容兵马极多、阵容强大。()

B张开利牙,挥舞爪子。用作形容野兽凶猛的样子,或形容坏人猖狂的样子,或形容人手舞足蹈时动作十分粗鲁。()

C无路可走。形容处境十分困难。()

D耷拉着脑袋,神情沮丧。形容失望懊丧的样子。也比喻枯萎而没有了生气。()

E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汤。形容百姓热情欢迎他们拥护的军队。也表示馈赠食物。()④发现词语特点,并照样子每组写三个词语: 浩浩荡荡、、喜气洋洋、、载歌载舞、、争先恐后、、2.自读全文,复述课文

(1)关注课后思考题:指名读。

(2)学习要有法。读题目,我们怎样才能完成好这道题?

引导学生认识到先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再读经过部分,捋清重点段的层次。按照同学们所说的自学课文:

①一边默读,一边思考:注意课文围绕“收复台湾”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地方说明了这一事件的原因、结果,哪些地方写明了收复台湾的经过?人们是怎样评价郑成功的?你能按照提示给文章分段,并写出主要内容吗?(可在自读时进行勾画及批注。)②汇报、交流:

全文可分为如下四个部分。起因:(第1——2自然段):自幼立志,驱除荷虏。经过:(第3——8自然段):率兵东征,收复台湾。结果:(第9——10自然段):宝岛回归,同胞欢庆。评价:(第11自然段):丰功伟绩,永载史册。③再读重点

想想郑成功渡海东征的时间和阵容,经历了哪些战斗,克服了

哪些困难?注意郑成功是怎样指挥每次战斗的,面对敌军的顽抗及求和又是怎样说和做的。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逐段阅读,简要概括

第三自然段;首先交代渡海东征的时间:1661年4月21日;还描述了那浩浩荡荡的阵容和气势。第四自然段:接着写敌军企图凭借战舰大炮阻击。

第五自然段:郑成功沉着指挥我军取得了登陆台湾的初步战果。第六自然段:后来写敌军求和,郑成功义正辞严予以拒绝。

第七自然段:郑成功采纳了台湾同胞“切断水源”的献计,使守赤嵌城敌军投降。

第八自然段:最后写郑成功用长期围困的办法逼迫台湾城内敌军投降,终于在1662年初,收复了被荷兰侵略军侵占38年之久的台湾。

把每段的内容串起来,就简要地把这个事件说清楚了。④讲述故事 简要说说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讲述前可列一个提纲,也可在心中打个腹稿。先自己练一练。请2——3位同学简要复述课文。

⑤听了同学们的复述,你觉得郑成功有着怎样的品质? ⑥总结学习方法:

我们怎样把这一事件的经过简要复述出来的? 3.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读了课文,你觉得课文哪儿写得比较精彩呢?是不是觉得课文第六自然段写得特别精彩?让我们一起看看,它哪儿写得好?

引导学生总结出总的来说,写一个场面时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写好场面中的各个人物。写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写。

第二,既要勾画出场面的整体情况,又要着力描写其中一些最精彩的镜头,以突出场面的激烈。

第三,还要穿插描写战斗时所处的环境,以烘托出气氛。

上面的要点记住了吗?那就请大家试一试吧!4.拓展活动

读阅读链接、课外阅读有关台湾进一步了解她的过去和现在。或介绍郑成功其他事迹的书籍或资料,根据阅读所得,办一期小报,自命一个恰当的题目。或写一篇小练笔,描写一个活动场面。板书设计:郑成功收复台湾 起因:自幼立志,驱除荷虏。经过:率兵东征,收复台湾。结果:宝岛回归,同胞欢庆。评价: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24隐姓埋名三十年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体会她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感。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3.帮助学生会认“撤、刊、署、炼、熠”;会写“渺、握、购、忱、撕、毁、撤、拆、键、刊、署、炼、昼”;理解“渺小、关键、署名、提炼、掌握、热忱、不分昼夜、隐姓埋名、不假思索、欢欣鼓舞、熠熠生辉”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这些语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准备:

了解中国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研制原子弹的历史。了解那些为研制两弹一星而无私地为祖国奉献自己的科学家事迹。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板书课题,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课文,看看这是又一个“赤子情怀”的故事。板书课题《隐姓埋名三十年》

(二)新课;

1.检查自学情况:

①从题目入手,整体把握课文

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你读懂谁隐姓埋名?为什么隐姓埋名? 把补充的内容填到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总结:有的题目告诉了我们主要事件,我们通过对题目进行补充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②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A出示: 渺小、热忱、掌握、采购、撕毁、关键、刊物、署名、提炼、不分昼夜、撤走、熠熠生辉 指名读。

这些词语中哪个字音易读错,字形易写错,提醒大家注意?词语的意思不懂? 熠熠生辉?

B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可以积累,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写一写吗?

如:不假思索、闻名于世、世人瞩目、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毫不犹豫、欢欣鼓舞、心甘情愿、不折不扣、默默奉献等

这些词语中有没有意思不明白的? C课堂小练习: 听写所学词语 形近字组词

忱()撕()暑()练()枕()嘶()署()炼()蜜()瞩()艰()撤()密()嘱()坚()澈()

文中有三个“不”字打头的四字词语:不假思索、不折不扣、不分昼夜,你还能写出几个吗? 2.初读课文,捋清层次

(1)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王承书怎样隐姓埋名?围绕隐姓埋名写了她几件事?分别在那些自然段中?简单概括写的是什么事?

①第一次放弃名利,为建设新中国毅然回国。(4——8自 然段)板书:放弃名利,毅然回国

②隐姓埋名,艰苦工作,迎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2——17自然段)板书:艰苦工作,爆炸成功(2)其他段落写什么?简要概括写什么?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坚定承诺,为研制原子弹隐姓埋名。板书:坚定承诺,隐姓埋名 第三部分(第9—11自然段):果断受命,解决提炼浓缩铀技术难题。板书:果断受命,解决难题 第五部分(第18自然段):熠熠生辉,中华优秀儿女美名永放光彩。板书:熠熠生辉,英名永存 3.学习1、3段

王承书为什么要隐姓埋名?她是怎么做的?你觉得哪让你最感动?自学,体会。(1)“我愿意!”王承书不假思索地说出这三个字,声音不高,却十分坚定。

①抓:不假思索:不假思索:假,凭借。用不着想。形容反应敏捷,或极为熟悉而不需要动脑筋。也作“不加思索”。“不假思索”表现出她的果断和坚定。感受到王承书敢于放弃个人名利的勇气和决心。朗读,读出王承书态度的坚决。

②联系1、3自然段,再谈谈对不假思索地说我愿意的感受。重点体会

你将不能再出席任何公开会议,更不能出席国际会议。你愿意隐姓埋名工作一辈子吗? 引导学生体会“隐姓埋名一辈子”对于一位闻名于世的科学家多么的不易。朗读:而王承书却不假思索地说—— 你感受到什么?

意味着从此放弃自己熟悉而喜爱的专业,从此放弃科学家应有的学术待遇和荣誉,从此放弃一切名利,而不能像其他领域的功臣那样面对鲜花与掌声;不管为国家做出多大的贡献,自己的名字也不会为人所知。引导学生体会:指出她从此放弃了一切名利:高规格的

待遇和荣誉,无数次的鲜花和掌声,而这是需要有极大的勇气的。朗读:而王承书却坚定地说—— 你又感受到什么?

难怪作者赞叹到:放弃名利,对于一般人尚且需要很大的勇气,更何况是早已闻名于世的王承书呢!你又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出这句话是作者对她这一表态的高度评价,指出闻名于世的王承书勇气非凡,不愧为“淡泊明志”的典范。朗读

③分角色朗读

为了祖国的强大,王承书毅然选择放弃一切名利,让我们再回到那令人感动的场景,再一次感受不假思索背后的精神的伟大。

(2)这对王承书也是难题,因为在她原来的研究领域中,没有涉及这个难题。再加上国外封锁,更是困难重重。从事这项工作,一切要重新开始。这需要极大的牺牲自我的极大勇气!但王承书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使命。

引导学生体会:完成这项任务困难重重,面临巨大的挑战,必须放弃自己已经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的研究,重新开始。

教师引导:为了祖国,王承书不但选择放弃一切名利,而且还无条件放弃了自己已取得的一切研究成果,这对一个科学家是多么难能可贵。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感受她为国献身的精神。4质疑:学到着,你们有什么疑问? 学生可能会问:这篇文章第一次放弃名利与隐姓埋名之间有什么关系?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等 5.布置作业: 读书、思考:

①王承书做到了隐姓埋名吗?她接受任务后是怎样工作的?

②文中哪些段落讲述了王承书“第一次放弃名利”?写这件事与写她“隐姓埋名”有什么关系? ③读了她的这些事迹,你有怎样的感触?(可把你的感受写一写,再与同学们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整体把握:

上节课,同学们学习了课文的1、3段。通过学习,你觉得王承书是个怎样的人?(爱国,对祖国无比忠诚,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人。)

(二)新课:

王承书是怎样隐姓埋名工作的?你从哪感受到她是一个不记名利、忠于祖国,无私奉献的人?默读课文思考。画出重点语句,谈自己的感受。1.变序教学,学习第四段:(1)学习12自然段:

出示:从此,王承书从国内、国际的物理学术殿堂消失了;从此,她再没有在国内外任何学术杂志上发表过论文;就是在我国内部保密刊物和工作报告中,她也不署名,实现了自己隐姓埋名的承诺。引导学生体会这个长句,两个“从此„„”及“再也没有在国内外任何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论文”“就是在我国内部保密刊物和工作报告中,她也不署名”看出她言必行,行必果,诚而有信,决不食言。(2)学习13、14自然段:

王承书又是怎样带领大家攻克提炼浓缩铀技术难关的呢? 引导学生从三方面:

①从没有接触过提炼浓缩铀技术。(抓重点词句)出示语句:

虽然王承书从没有接触过提炼浓缩铀技术研究领域,但她决心凭着自己坚实的物理学术功底,和大家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攻克这个难关。

引导学生体会面对困难,她以极大的热情,迎着上。朗读,读出她克服困难的决心与信心。②复杂的计算(体会数据作用、展开想象)出示:

研究这项核心技术,需要进行大量的复杂的计算。为了获取精确的数据,她和同事克服设备简陋的困难,一下一下地敲打计算机的键盘。这种枯燥繁重的工作,她和同事不分昼夜干了一年多,仅获得的有用的数据,就装满三个抽屉。

引导学生体会,为了取得数据,王承书带领大家克服困难,艰苦奋斗。通过

不分昼夜:昼,白天。不分白天和黑夜。常形容做事不停歇,从早到晚都在干。数据:“一下一下、一年多、三个抽屉”看出大家没日没夜地勤奋工作。读语句。

展开想象。读语句,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读语句。

③舍小家,为国家(角色换位)出示:

她瘦弱而刚毅的身影,闪现在实验室和工厂,闪现在大西北的戈壁滩上。有时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回到北京,她也几乎没有时间和家人团聚,看看自己心爱的正在上小学的儿子。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感受到什么? 为了国家,没有时间顾小家。

质疑:同学们,学到这,你有什么疑问?(王承书为什么能这样做?难道她不想自己的家吗?„„)角色扮演,体会人物复杂内心:

哪位能回答?引导学生站在王承书的角度思考:(我非常想自己的家,想自己的还不能照顾自己的孩子,想知道他的学习成绩怎样,想自己的丈夫,想为他们做饭、洗衣,做一个贤妻良母。多在家呆一天、多看一眼自己的孩子都好。但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我不能耽误一天。)教师激情:从接受任务到成功爆炸原子弹,三年多的时间,一

千多个日日夜夜,王承书想的是国家,念的是原子弹,惟独没有了自己,没有了自己的小家。你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 ④朗读13、14自然段。(3)学习16、17自然段。

教师引读;1964年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个国庆节后半个月,刚刚平静的中华大地又沸腾起来。——(学生读)

这原子弹的爆炸对中国有什么重要的意义?(看原子弹爆炸图)

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王承书也抑制不住心头激动,不禁热泪满面。此时此刻,她又是怎样实现她隐姓埋名的誓言?——(学生读)

(4)小结:在这一段中,作者怎样让我们感受到王承书的爱 国情、赤子心?(作者叙述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让我们了解到她为完成自己承担的使命作出了巨大的奉献。)

2.学习第2段。以读为主

教师提问:她这样做是一时激动吗?你从哪读懂的?(1)指名读。(2)“第一次放弃”与“隐姓埋名”有什么关系?这段可不可不写?

这是插叙。引导学生体会出,对祖国的爱,使得她不记名利,不要小家,无私奉献。对祖国的爱是她行动的基础。不可以删去。

3.齐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1)齐读最后一段。这段写什么?(2)板书:熠熠生辉,英名永存

(3)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位共和国的英雄。看图 总结全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①这篇文章主线鲜明,重点突出,在顺叙中有插叙,在记叙中有议论,饱含作者的深情,读着令人产生共鸣。

②学习王承书的爱国与无私奉献的精神。

板书设计:隐姓埋名三十年 坚定承诺,隐姓埋名 放弃名利,毅然回国

果断受命,解决难题爱国奉献 艰苦工作,爆炸成功 熠熠生辉,英名永存

*25海上英魂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率领将士顽强作战的动人事迹,体会昨日的英雄们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帮助学生认识“霎、锚、霄、频、屡、舵”;积累“霎时、频频、毫不示弱、响彻云霄、乘风破浪、置之度外、同归于尽”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霎、锚、霄、频、屡、舵”;积累“霎时、频频、毫不示弱、响彻云霄、乘风破浪、置之度外、同归于尽”等词语。2.学习课文一、三段。

(一)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了几位英雄的事迹后,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介绍的是甲午海战中的邓世昌。板书:《海上英魂》

(二)新课: 1.检查自学:

①出示:霎时、起锚出海、响彻云霄、频频发炮、屡中敌舰、毫不示弱、乘风破浪 读准字音。

这些字哪个字易错,你能提醒同学们吗?,可引导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记住本课的一些生字的字形,如把“苗”与“锚”、“它”与“舵”、“肖”与“霄”、“步”与“频”进行比较。哪个词语你不懂,可以提出来。学生可能问:

管带:清末新军制,统辖一营的长官称为管带。海军的舰长亦用此称。频频:屡次,连续几次。连续不断。屡:一次又一次。

毫不示弱:丝毫不表示自己很弱。常形容在强者面前不畏惧。乘风破浪:乘,利用。船趁着风势,冲开浪头。常比喻不畏艰险奋勇向前,也形容事业迅猛发展。又作“长风破浪”。

霄:云;天空。云霄这个词语有什么特点? 置之度外:不把生死放在心上。②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不懂? 2.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①初读,默读思考全文记叙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并想想:文章分别用哪些段落写了这场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可先标出各自然段序号,并作相应的文字批注:起因经过结果)②交流:

课文记叙了在中日甲午海战中,虽然我北洋水师与日军顽强作 战,最终失败,但他们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全国人民。起因:1自然段

经过:2——6自然段 结果:7自然段 ③学习一、三段

第一段写什么?(日本侵略我国,甲午战争爆发。)板书:侵略我国,战争爆发 第三段写什么?(甲午海战我方失败,但邓世昌等爱国将士的精神永存。)我们用什么方法概括出本段的段意?(把两个意思合并)④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为什么我方会失败?为什么邓世昌要与舰船共 存亡等。

作业:读书。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十五课。

(二)新课:

在甲午海战中,中国的北洋海师是怎样与日军作战的呢?今天我们深入学习课文。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来读读课文。

自学思考:我军官兵是怎样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战斗的?请你画出最感动的重点语句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1.学习2——3自然段。

北洋舰队面对强敌,毫不示弱。各舰官兵同仇敌忾,奋勇杀敌。一时间黄海海面战火熊熊,硝烟弥漫,喊杀声、炮轰声响彻云霄。抓住:同仇敌忾、响彻云霄等词语体会战斗的激烈。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放短片,出现甲午海战战场。特别是让学生亲眼看到敌舰先进的设施,体会我北洋水师的处境。再读这句话。

这部分,是作者描写海战的整体。2.学习第四——六自然段 还哪是最感动你的地方?,抓“置之度外”

①邓世昌怒视“吉野”舰,对大副说:“敌军全仗‘吉野’横行,如果撞沉‘吉野’,我军一定能取得胜利。“他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官兵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致远’舰伤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以我伤残之舰撞沉‘吉野’,与‘吉野’同归于尽。”全舰官兵齐声高呼:“撞沉‘吉野’!撞沉‘吉野’!”邓世昌登上驾驶台,双手紧握舵轮,开足马力向“吉野”舰撞去。

课文中有一个词语:置之度外。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此时,我们再联系上下文,体会邓世昌他们在什么情况下把生死置之度外?怎么把生死置之度外? 引导学生分析出:

北洋水师官兵怀着对侵略者刻骨的仇恨(怒视)对祖国的爱(慷慨激昂、置之度外等)用生命保卫祖国的领海,捍卫祖国的尊严。在炮弹打尽、舰身倾斜,即将沉没时,决定以伤残之舰撞沉“吉野”,与“吉野”同归于尽。

朗读:读出邓世昌与全舰官兵用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与勇气。

你是怎么读懂“置之度外”的?(联系上文。抓邓世昌、全舰官兵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会。他们是典型人物。)

邓世昌等爱国将士还怎么把生死置之度外?

②敌军舰队发现“致远”舰向“吉野”舰猛冲,立即集中火力轰击“致远”舰。“致远”舰的甲板上起火了,但它并没有停止前进,而是像一条火龙乘风破浪,继续冲向“吉野”舰。“吉野”舰上的敌军见此情景惊恐万状,纷纷跳水逃命。敌军舰长也吓得目瞪口呆,魂飞魄散。

抓敌人的神态、动作体会出面队比自己强大的敌人,邓世昌等人在弹尽、在船即将沉没的时刻,用“致远”舰做武器,誓死保卫国家。

通过写敌人的神态、动作、表情,来突出邓世昌等人的品质,这叫什么描写?(侧面描写)这样描写的好处是什么?(衬托人物高大的品质。)想象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朗读。

你还从哪读懂“置之度外”?

③邓世昌落水以后,仍不停地大喊杀敌。他平日饲养的爱犬游到他的身边,用嘴衔他的手臂和辫子,想救起主人;有个随从还把一只救生圈扔给邓世昌,但是他都拒绝了。邓世昌决心实践自己的誓言:“与军舰共存亡!”他沉没在汹涌的波涛之中,壮烈牺牲了。全舰二百多名将士,除十六人获救以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引导学生体会邓世昌等人的铮铮铁骨。为了祖国宁死不屈。朗读,读出邓世昌视死如归的精神。

我们怎样读懂“置之度外”?(联系下文)④小结学法: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词语

在这部分中,我们看到描写战争,既要有战争场面的描写,又要有典型的人物,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衬托。

⑤读2——6自然段。

让我们再回到甲午海战的战场,感受英雄们的伟大精神!指名读4——6自然段。3.学习第7自然段

这场战争的结局是怎样的?它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

由于双方军力的悬殊和当时政府的无能,我们战败了(板书:我方战败)。但是,在这场战争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将士的崇高精神却永远留在全国人民心中。齐读课文。4.回归整体: 讨论:本文以中日甲午战争的始末为线索来叙事写人,为什么题目不用《中日甲午战争》,而命为《海上英魂》?(本文是通过叙事来歌颂赤子情怀,表达对邓世昌这样的民族英雄的怀念和哀悼,希望这些永远长眠在大海中的英魂能够安息。他们的精神永远活在中华儿女的心中!)

(三)拓展活动

查找有关中日甲午战争的影视、书籍、图片、资料进行观看或阅读。

板书设计: 侵略中国爆发战争

海上英魂英勇抵抗生死置之度外 我方失败精神永存

下载九册五单元教案361[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册五单元教案361[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五单元教案专题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等词语。 2、通读课......

    五单元教案 (6)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一、教学要求: 1、带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听写课文最后一......

    七下五单元教案

    21伟大的悲剧 主备教师:王敏娥 参与成员: 何旭 屈蓝冰 覃炜 叶楚定王洪刚杨春平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通过学习课文, 理清故事情节,体味关键语句. 2、感受并学习主人公的......

    教案1单元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教案 为你打开一扇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体会课文优美丰富的语言。 【学习重点、难点】......

    语文五上第九册必须掌握的知识

    第九册必须掌握的知识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一部分:【词语盘点】以下词语要求100%掌握。 第一组 招牌担忧急切惧怕环境知趣 光顾恐怕充足理由屋檐其实 支撑鼓励环绕娱乐感叹......

    五语上第五单元教案

    第( 五) 单 元 教 学 计 划 教材分析: 这一组,我们会发现它的编排方式与其他各组截然不同,也与近几十年来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面貌迥然而异,它不再以课文为主体安排阅读、习作和口......

    必修五第二单元教案

    《外国诗二首(一)》教案 项城一高 史明才 迷娘曲 [预设目标]一、知识目标: 能借助图书馆和多媒体网络资源,了解歌德在德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坛上的地位,了解他的创作成就,记住其代......

    五上第二单元教案范文合集

    备课人:章建敏 第二组 教材分析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