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案1单元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教案
为你打开一扇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体会课文优美丰富的语言。【学习重点、难点】:体会优美丰富的语言。【布置预习】:
1、朗读课文2遍;
2、抄写文中优美的语句不少于10句;
3、抄写预习提示上的字词3遍。【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门”的意思导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文学常识,指名回答。
2、指名5个学生上黑板听写词语,其余的在下面听写。
憧憬 裨益 诠释 斑斓 真谛
3、师生集体订正,组内互评。
三、新授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优美的语言。
2、(1)布置自学任务:
3、自由朗读课文,了解:
①作者为谁打开一扇门;②作者要打开的是怎样的一扇门;③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④联系全文看,题目的意思是什么;⑤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进而思考文章的结构。(2)学法指导: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随文圈点;然后小组讨论。学生自学,教者巡视。(3)讨论、启发。
①题目中的“为”,引出行为的对象——“你”(青少年),从中寄寓了作者的一片诚意和良好愿望。②作者要打开的是一扇文学之门。③从文中第2节可知打开文学之门的条件。④题目是讲:把你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
⑤文章的写作顺序,即作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本文是:亲近文学、领悟文学的思路,可分两部分。
以上问题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经过启发,学生作答。
2、学习第一部分(1——4节)(1)学习第1——2节: 自由朗读本部分,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① 本段的话题是什么?(门)
② 第1节中的1、2句的两个“世界”分别是何意思?(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合:领域)
③ 文中的“你”指什么人?(青少年读者)
④ 第4句与第5、6句分别写了哪两种情形?二者形成了什么?(“打开这些门”与“不想开门探寻”;对比,说明打开门的必要性)⑤ 第2接中,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打开这些门?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2)学习第3—4接: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讨论:
① 第3节在文中的作用;(点题)
② 文学的特点是什么?文学的内容、阅读的意义是什么?从第4节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序号)③ 中心句;(第12句)
④ 怎样理解“高智商的野蛮人”?
⑤ 方法指导:通过朗读,给句子标上序号,找出有关句子,再小组讨论、交流。
(3)点拨:作者写作本部分的目的在于让青少年读者明白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所在。(4)学生齐读第4节。
四、当堂训练:
完成《自主学习》第2页1—4题。
五、布置作业:(语言积累)
熟读第4节,力争背诵,并在组内过关。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感受作者笔下的文字的魅力,从而热爱文学; 2. 体会文中优美丰富的语言。
【学习重点、难点】:通过阅读,感悟文学的魅力。【布置预习】:
熟读6---11节,并抄写其中你最欣赏的一段,准备参加朗读比赛。【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指名三个同学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每人一节)。
二、导入本课的学习,揭示学习目标。
三、新授:
1、自学第5节,思考、讨论:本段的写作内容、作用。
2、指名回答。
3、学习第6---11节:(1)学生齐读。(2)布置自学任务:
① 从内容上看,这一部分采用了什么方式写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的?有什么作用?
(对话方式,从文中第5节“我和文学的对话”可见;用了拟人手法;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便于读者接受)② 本部分的“你”指什么?(文学)
③ 这几段从哪几个角度分别写了哪几个内容,照应上文的哪一句话?
(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感情三个角度;写了文学的广阔性、反映社会生活的丰富性、文学内容的时间性、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影响、文学作品的真诚和忠实、文学作品爱憎分明几个方面写的;照应第4节的中心句)④作者写这几段的用意何在?
(引起青少年读者对文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去打开文学这扇大门)(2)学法指导: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感悟,先思考再讨论。
4、学生自由朗读,细细品味6—11节,欣赏文中优美丰富的语言。
四、当堂训练:
《自主学习》第2页的“语段研读部分”。先独立完成,后组内互评。
五、布置作业:
1、写下你学了本文后对文学的感受;
2、预习《冰心诗三首》。
附:板书设计
为你打开一扇门
议论大门 门 引出话题 以理激人
初识大门 文学之门 文学的内容、阅读的意义
打开大门 打开文学之门 对话式描魅力 ————以情感人
繁 星
【教学目的】
1、学生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训练学生学会表达自己观察后的感受。学会景物描
3、自学本文的生字新词,会用“柔和”、“静寂”造句。有表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课前:自学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第一教时
1、出示课题:
《繁星》的“繁”是什么意思?形容很多星星的词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2、你知道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记叙文?你曾读过哪些写景物的文章?
3、先看看课后练习一,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用„„划出有关写在什么时间、在哪些地方看星天的词语。
4、(放幻灯①)让学生看着画面描述。板书:月夜
5、(放幻灯②)让学生看着画面描述。板书:星天
6、读文章的第一句,看看这句话中用了哪些词把这两幅画面连接起来了,哪个词用得最妙?
7、朗读总起句
8、接着文章写“我”在什么时间、在哪些地方看星天? 板书:(从前)家乡庭院
(三年前)南京菜园(如今)海上舱面 9.学习第一段:
(1)从前,作者在家乡庭院,在七、八月的夜晚纳凉的时候看星天,星天是什么样儿的?(用„„点出有关的词语)他有什么感受?(2)(放幻灯②)“密密麻麻”是什么样子?
(3)望着这样的星天,作者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小结:觉得星天有母亲般的温柔、亲切。
板书:亲切 10.学习第二段:
(1)三年前(1924年)作者在南京菜园里看星天,星天又是什么样儿的?(点出有关的词语)又有怎样的感受? 板书:星群密布光明无处不在好像(2)(放幻灯③)“星群密布”是什么意思与“密密麻麻”比较,有什么不同?
(3)“无处不在”是什么意思?(读句子:„„然而„„)在句中除了表示星光灿烂、到处有星光外,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小结:虽然身处黑暗的旧社会,但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信心,他向往光明,追求光明,望着星天就感到光明处处都存在。这时,他爱星天的感情比从前更深了。
(5)有感情朗读“„„虽然„„然而„„”句中不用“然而”,换个词还可以怎么说?
(6)这段中还有哪一句表达了作者爱星天的感情比从前更深了?(7)“好像同朋友在促膝谈心一样”,你想一下,他们可能在谈些什么?(8)小结:这时,作者觉得星天更加亲切 板书:更亲切
11.如今(1927年)在海上看星天感受又如何呢?你能自学领会吗?先回忆一下老师是怎样教你们学习第一、二段的?你打算怎样自学第三段?
第二教时
(一)要点:自学第三段,汇报、总结全文。
(二)过程:
(1)(幻灯④)——听朗读。经过充分的自学、讨论,说说如今在海上看星天,看到的星星是什么样儿的?感受又如何?(2)提出在自学中不理解的问题。
(3)对同学提出的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一段写得好吗?哪些地方写得好,谈谈自己的体会(结合课后练习2、3、4题加以解决)。(4)这时作者巴金陶醉了。(板书:陶醉)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背下来。
(5)看着板书,同桌互说。无论是“从前”、“三年前”,还是“如今”,作者看星空都表达了自己的一种什么感情?而这种感受又是如何加深的?(6)小结:作者流露出对星天的爱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一层比一层深:爱着(亲切)→交朋友(更亲切)→老朋友(陶醉了)。在作者笔下的星天,带有母亲般的温柔和亲切,作者爱月夜,爱星天,归根结底是爱大自然。
(7)你能划出本文的中心句吗?(8)小组讨论:这节课自己学到什么?(9)汇报、小结。
冰心诗四首 《母亲》《纸 船》
【教学目标及重点】
一、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及深刻的哲理。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讲授《母亲》
一、介绍写作背景。
二、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三、学生理解诗歌的所包含的情感。
歌颂“母爱”的博大无边、伟大无私。
四、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五、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授《纸船》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山水寄意,草木传情。”是的,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志士或者借一朵鲜艳的小花,一朵枯萎的小草,或借一滴晶莹的露珠,一股清冽的甘泉来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借物抒情的诗歌——《纸船——寄母亲》(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教学新课
(一)整体感知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诗歌,钢琴曲伴奏以促进朗读效果,烘托气氛。学生思考:作者冰心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
(二)重点学习与训练
1.请根据诗中给出的提示,想象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 2.第一节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什么意思?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明确: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思念由来已久。
关键词语有:从不肯 总是 一只一只(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并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指导)
3.第二节中,诗人精心叠出的纸船抛入大海后,发生了什么样的结果?这种结果是令人心碎的,作者自己明明知道没有结果却还是“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又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明确:愿望能否实现,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能否寄托思念,能否排解孤独、忧伤。只有她自己不停地叠寄托自己对母亲深深思念之情的小纸船,才能最充分地表达出诗人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4、第三节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这种写法在诗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
明确:在第三节中,作者运用了想象的写法。这种写法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强烈的思念之情。
关键词语有:梦中看见 不要惊讶 含着泪叠的 载着她的爱和悲哀 5、诗中的纸船有什么象征意?(指名几名学生朗读,重在体味诗歌的情感)明确:纸船象征了作者爱母亲、爱祖国的那一片诚挚之心。6、引导学生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明确本诗的写作方法是“借物抒情”。7.选几名学生配乐朗诵这首诗。
(四)梳理、总结、扩展
《纸船——寄母亲》这首诗运用借物抒情的写法,借含泪叠的纸船纸船抒发了作者对母亲、对祖国的那一片深深的诚挚的思念之情。诗歌朗读起来,感情深沉浓郁,令人回味悠长。[布置作业] 把你对同学、伙伴以及长辈的思念之情用借物抒情的写法写出来。字数500字左右。
《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3.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难点:
1.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2.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准备: 补充课外阅读材料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成功的花》 一.导入 二.分析课文
1.你羡慕别人的成功吗?成功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让我们来看看冰心是怎样用短短的几句诗来概括成功的过程的。2.全班有感情地齐声朗读,注意吐字清晰、有节奏。3.教师指导学生,教学生朗读技巧,重音、语气、语调。3. 句子比较:
A: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B:成功的花,人们惊羡她的明艳。A句和B句哪一句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A句的表达效果好,因为A句表现出了人们只惊羡于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却看不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苦劳动,表达出了作者的感慨。
4. 集体朗读后三句,思考:作者想通过这三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请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来,你感悟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成功来自艰苦的奋斗;不经过奋斗和牺牲,哪来成功的“明艳”等。二.课文内容讨论
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参考小结]: 我们要学习花的奋斗和牺牲,从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长的经验,这才是最重要的。花的成功如此,人的事业的成功,人的成长发展,不都是如此吗?
四.当堂背诵 五.作业
1.根据《成功的花》所表达的意思创作一幅画或一组画,并把这首诗工整地写在画上,然后在班级上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嫩绿的芽儿》,巩固背诵《成功的花》。
(二)教学《成功的花》
检查朗读《嫩绿的芽儿》,教师简单评价,全班齐读。大家能说出几种修辞手法?这首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嫩绿的芽儿、淡白的花儿、深红的果儿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对我们讲话,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话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大人有大人的腔调,小孩有自己的语言,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他的形象特征,我们看看这三个形象有什么特征呢? [参考答案] 1)嫩绿显示健壮、旺盛和朝气。
2)淡白显出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3)深红象征丰硕、甜蜜和美丽。
4.“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能互换吗? [参考答案] 不能。因为它们说的话与各自的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芽儿”需要成长发展,正如青年需要学习、提高。一旦开出花儿,不是要孤芳自赏,而是要装点大地,有如青年要以自己的青春年华为社会注进旺盛的活力。最终结成“果儿”,又如青年要甘于以牺牲、奉献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使人生更加辉煌。四.作业
将自己对未来的构想整理成文,200字左右。
《“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学目标】:
1、了解雨果在法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及其作品的价值。
2、认识生命的意义、面对灾难时生命的价值体现以及对待职责的态度。【教学重点、难点】:
对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行为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时数】: 1课时。【课前准备】:
教师:
1、收集有关“雨果”及其代表作的资料,确定向学生介绍的内容。
2、反复阅读课文,能很好地读出课文第十六段后“简短有力的对话”的语调、语气。
3、准备好投影仪,写好投影片。
4、准备好课堂研究的话题。
学生:
1、借助工具书,熟悉课文中的字词,编好字词练习,朗读课文。
2、借助图书室、网络等查阅“雨果”的相关资料,摘抄在本子上,课上交流。
3、根据教师提供的研究话题,自行选择,并学会与同学共同研究。【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导入新课
教师投影作者“雨果”,根据学生准备的资料,有选择的投影出来,进行交流。学生可以补充。此时,教师要通过询问获得资料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学习方法”的掌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作适当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雨果”及其作品的地位,进而导入课文的学习,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
二、学生默读课文(时间3分钟),了解全文情节,准备复述。
三、指名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可以采取“接龙”的形式(即有人说得不够清楚,可以由会说的接替),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达到全面感知。
四、分小组,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动的语段读给同组的同学听,并交流感悟。(时间10分钟)
五、小组推荐同学来朗读,要读出语调、语气,并分析处理的理由。教师根据同学的分析,引导学生从“生命的意义”这一角度来思考阅读的感悟,特别是重点阅读第十六段后的“简短有力的对话”和文章结束对船长的描写,结合“探究·练习一”,引导学生讨论“对船长以身殉职行为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面对灾难时生命的价值体现”以及“对待职责的态度”。
六、研究性学习:
(1)蚂蚁在遇到火灾和水灾等时,总是抱成团,以个体的牺牲来保全群体的生存,怎么理解?
(2)去年的高考题,面对危难时,首先丢掉的是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
(3)[探究·练习三]。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课前对这三个话题进行选择,确定自己的研究内容,提出自己的研究见解,与同学合作交流,课堂上由每个专题派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其余同学可以提问、质疑。
通过研究学习,从中认识到对生命的珍惜,对生命价值的真正理解,对职责的态度。
七、自主学习:请学生投影课前准备的关于字词的练习,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字词的掌握情况。教师对从中发现的掌握较差的学生要加强指导。
八、布置作业:写一段对“生命·职责”的感悟的话,要求真实,字数不限。教学建议: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通过对作家“雨果”的学习指导,教会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在对课文的理解中,着重在运用各种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对生命、对职责的态度,充分感受到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为综合实践活动“我爱文学”作基础;研究学习的话题讨论则是对课文中心的拓展。字词练习,体现自主学习的目的。资料搜索: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和领袖。他出生于贝尚松城的一个军人家庭,一生几乎经历了整个19世纪,在诗歌、小说、戏剧、政论创作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1826年出版了第一个诗集《歌颂集》,同时期开始写作小说和戏剧。1830年创作了浪漫主义剧本《欧那尼》,第二年又出版了第一部重要小说《巴黎圣母院》。19年流亡期间,他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有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等。雨果是一位高龄多产作家,在长达6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为后人留下了79卷文学作品和4000多幅绘画作品,是法国和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份宝贵遗产。
今年是雨果诞生80周年,为此法国与世界各地人民一道以各种形式来隆重纪念这位“十九世纪无可争议的君主”,在“雨果年”里,让我们一起走近雨果。
早在雨果诞生80周年之时,人们就为他举行了国庆般的盛大活动。法兰西史无前例地为在世的作家举行了如此盛况空前的庆典,因为雨果在人民心中已经成了思想领域里的文学太阳。1885年5月22日,83岁的雨果老人与世长辞了,法兰西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古代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发学习了解古代文化的兴趣。
2、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教学设想:
所选的两篇文言学生并不陌生。《郑人买履》在小学人教版十二册原文出现过,《刻舟求剑》在第六册以白话文的方式出现。现在又出现在初中第一册教材中,虽然有重复之嫌,但也为小学与初中学习过渡降低了难度。在教学时,重点应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方法的指导上。
作为初中文言教学的起始课,进度不宜太快,一课时可能比较紧张,故安排两课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
熟读课文,整体把握。
教给方法,归纳整理。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讲讲小学学过的寓言故事。
2、介绍《韩非子》,导入新课。
二、熟读课文,整体把握。
1、齐读课文。
2、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要求学生认真读,注意听与自己不一样的读音,判断正误)
3、学生自读。
4、同桌互读。
三、教给方法,归纳整理。
在活页纸画制表格(先画出框架,抄好原文,空好格。)时间
内容
备注 年.月.日
郑人买履
《韩非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
欲(且):想要,打算。
郑国 想要(lǚ)鞋子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先自度其足
(duó)量长短
(duó)量长短
度
事先量了自己的脚
(dù)尺码
而置之其坐
置之不理
同“坐”,座位。
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旁边。
2、教师检查指导格式是否正确,原文是否抄好。
3、原文抄好后,请同学对照注释,给加点字注音,解释,翻译句子。
三、布置作业。课上没有完成的,课后继续完成。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整体把握全文大意 1、听录音,听清读音 2、正音
涉 坠 遽 契 惑 3、散读,读准字音 4、齐读
5、再听录音,边听边划好停顿、重音 6、跟读录音,注意停顿节奏、重音 7、复述故事大意
四、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词义
1、掌握下列词的意思
涉江:渡江 其:他 坠:落、掉 遽:急速 契:同“锲”,刻 是:这里 所成坠:落下去的地方 所契者:刻的地方 求:寻找 行:走 不亦――乎:不也是吗 惑:糊涂
2、再读课文
五、学生逐句朗读,解释意思 有一个乘船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落到水中,急忙用刀在船上刻个记号,说:“这里是我的剑落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航行”,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六 理清层次,弄清句子的关系
1、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故事的起因?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结果找到了吗? 没有
为什么没找到?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件事有何看法?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是个什么句?(反问句)
5、按照起因、经过、结果、议论背诵全文
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随客观事物变化而变化,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讲讲与刻舟求剑相类似的事,加深理解
八、作业
1、背诵全文
3、练习册
第二篇:第1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目标
本组教材是以“美丽的秋天”为主题整合内容,主要由识字
1、《秋天的图画》、《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古诗两首》、《语文园地一》组成,是一组实施美育的优秀教材。
教学本组教材时,教者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同时,让学生体会出美好幸福的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教学时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秋天景物和气候,了解秋天,感受秋天,并注意引导学生能自己画秋天、写秋天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秋天的图画》是一篇新选课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丰收的热闹情景和人们的喜悦心情呈现出来,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感悟秋天的美好,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黄山奇石》是图文并茂,读后我们仿佛被作者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一块块本无生命的岩石被描绘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让人感到自然的伟大、神奇。教学时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应在培养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介绍了一些科学常识,语言生动活泼。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了解知识,把向书本学习和向大自然学习结合起来。
第 周第 课时
识字1
教学目标:
1、学认11个生字,会写“宜、实”等10个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秋天的词语,培养生动积累的良好习惯。
3、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词。
2、感受词语描绘的景象,感悟秋天的美。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认11个生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秋天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秋天来了,秋天的景色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画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秋天吧!
二、看图识字。
1.出示课件,课本插图。
认真看图,图上画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把“秋天来了,”这句话说具体。
(根据学生介绍,随机出示词语。)2.交流学生收集的画面。
(l)把你收集到的秋天的画面介绍给大家。
(2)指名介绍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相机出示词语。3.看图读词。
三、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宜、层„„
这些生字你都会认吗?自由试读。
2、出示带拼音的字,自由试读。
3、去掉拼音小帽子,你们还认识吗?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
4、小组合作识字。(互相交流识字的方法。)
5、组词练习:我会读。
6、袖卡片,认读词语。
四、朗读词语。
1、范读词语,读出词的韵味。
2、自由练读词语,指名读。
3、想象词语描绘的景象。
4、生自由选择词语想象说话。
(引导学生这样说:我读到“瓜果飘香”时好像看到果园里梨子黄澄澄的,苹果红通通的,一串串水灵灵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
5、齐读词语。
第 周第 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会写“宜、实”等10个字。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认读生宇和词语。
2.改动词语顺序,指名认读。课件出示:
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
秋高气爽 山河壮美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春华秋实 秋收冬藏
二、指导写字。
1、抽卡片认读“宜、实、色、华、谷、金、尽、层、丰、壮”。
2、观察字的结构,说一说。
3、师示范写,生观察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生练习书写,评议选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
5、练习写字。
三、积累词语。
1、读一读,背一背本课所学的词语。
2、小组对抗赛。比比哪一组说出的有关秋天的词语多。
四、扩展活动。
秋天的景色美吗?把你看到的美丽景色画下来。板书设计:
识字一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金秋 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课后反思:
第 周第 课时
1、秋天的图画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感悟课文内容。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会认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演示课件:演示课件或出示相关内容的风光图片:看图说说这是什么季节?你看到了什么?教师板书:秋天的图画。
2、启发谈话。秋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找到她了吗?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象。就让我们在这迷人的景象中走进《秋天的图画》吧!(板书课题)
二、自读
1、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共有几句话?
2、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3、小组合作读,要求读正确。
三、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自由认读。
2、借助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读。
3、小老师领读。愿意当教师的同学到前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带同学认读。
4、交流识字经验。把自己好的识字记字方法讲给同学听。
5、多方式检查读。
四、朗读
1、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2、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3、比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第 周第 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精读课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选择喜欢的生字组词并造句。
二、精读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4、挑战读,向你认为读得好的同学挑战,看看谁读得更好。诵读
5、课件出示秋天的画面,启发学生谈感受。
6、师引读课文:(随即指导朗读)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梨树„„苹果„„稻海„„高粱„„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7、同桌互相提示背诵。
8、背诵展示。比一比谁背得有感情。
三、练习
1、出示课后“我会读”,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练习读。
2、说说句子描写的画面。
四、拓展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也搞一个“颂秋天”作品展,可以像学习伙伴那样画秋天,用落叶做书签,还可以写句子、儿歌、小诗赞美秋天,等等。在班会上我们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第 周第 课时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会写8个字。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
二、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丽、灯、波、浪。学生认读。
2、观察生字特点,交流写时注意的地方。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同桌互相评价。
板书设计: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1秋天的图画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高梁举起燃烧的火把
课后反思:
勤劳的人们
第 周第 课时
语文园地一
教学要求:
L、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减一减”的识字方法,激发自立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2、积累词语,激发学生读诗歌,背诗歌的兴趣。
3、口语交际训练。
4、培养仔细观察,在生活中学知识的好习惯。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读读小伙伴说的话。
二、探索“减一减”识字法。
1、出示第一组字。
jiāo zhī lóng
郊——交(立交桥)枝——支(一支歌)笼——龙(龙灯)
2、读一读,辨一群每组中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指名说一说。
(前一个字去掉一部分就是后一个字,字的读音差不多。)
4、归纳。我们把这种识字方法叫“减一减”。
5、用同样的方法5!导学生学习第H组中的生字。
三、学习“我会认’”。
1、指名学生读一读,正音。
2、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四、学习“我会写”。
1、读读这组字,发现有什么规律?(每组字都有相同的地方)
2、你还认识哪些有相同地方的字,写一写。
第 周第 课时
第二课时
一、学习“我会读”。
1、教师领读。
2、自由读词语。读准字音。
3、自由选词说句子。
如:奇形怪状一一爸从北京回来时,给我带回了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子。
二、学习“读读背背”。
1.老师范读,读出丰收的喜悦之情,学生认真听。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教师领读,读出停顿,重音。
4.读了诗歌后你知道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让秋天到处都充满了丰收的欢乐。)
5.学生自由诵读诗歌,试背。6.学生互相检查背诵,比比谁会背。
第 周第 课时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秋天多么美呀!同学们,你们想去秋游吗?(想)可去哪儿呢,老师想听听同学们的建议。
二、准备交流。
l.启发:建议要说清楚哪些内容?
(到哪儿去,干什么,做哪些准备)2小组交流。
你想去哪儿,干什么,做哪些准备,想清楚后,各抒己见。把自己的建议告诉小组的伙伴,让他们来分析分析哪个主意好?分析之后保留几个比较好的在班上交流。
三、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同学们认真听,看哪个组的建议好。
四、评比。
1.教师指名评议,说说哪个建议最好。
2.教师小结,肯定一个最好的,给予表扬。
第 周第 课时
第四课时
一、谈话激趣。
秋天是个多么美丽的季节呀,同学们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也有很多收获。今天咱们就来看一看,评一评,看谁的作品最棒。
二、作品交流。
1.在课桌上摆好自己的作品。2.自由下位互相看看。
三、评一评。
引导学生评价自己喜欢的作品,这样说:
我最喜欢的作品,我觉得
四、总结。
今天的展示台上的作品真是棒极了,看来我们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是心灵手巧的孩子,让我们一起齐说:“我们很棒,我们真的很棒!”
第三篇:第1单元教案
1、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雏、巢、蜜、蜂、航、封”6个生字,能照样子把词语补充完整,并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思考“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这句话的含义。
4、了解书信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情感的工具。重点难点
1、能照样子把词语补充完整,并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思考“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这话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一封信。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板书课题:信
2、请学生谈谈“信”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用处。教师小结:信是用来互相交流想法,互相表达感情,互相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
3、教师引导:今天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个小朋友,看看她给谁写信了。在信中写了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认读词语。
3、同桌合作读课文。
4、开火车读课文。老师看到很多同桌两个人都在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争取把课文读好,现在,来展示一下好吗?其他同学可要认真听,诗歌中,那位小朋友给谁写信,把关键词语画下来。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三、精读课文,感悟体会。
1、选择,练读,体会。多么善良又富有爱心和想像力的小朋友啊!写了这么多封信,你对其中哪一封信最感兴趣呢?把哪个小节好好读一读,和你的合作伙伴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从中读懂了什么?
2、汇报。
各个小节学习要点: 第二小节:
①黄昏”是指什么时候?
②天已近黄昏,小鸟可能会很—— 害怕、担心、着急 ③如果你就是那只小鸟,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④把你的感受和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引导学生说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感受和读法。⑤同学们都很会读书,设身处地地为雏鸟和妈妈着想,好像你自己就是那只雏鸟似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像,走到书中的情境中,把自己当成书中的角色,这样才能理解得深刻,读出感情,读出味道。第三小节:
①“姹紫嫣红”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呢?请大家闭上眼睛想像一下。②你能用和“姹紫嫣红”意思相近的词语形容一下吗?
③多美的花啊?你能通过动听的朗读把小蜜蜂吸引来吗?指名请几位女生读,女生齐读。④第四小节:
①“风平浪静”什么意思?(海面上没有风浪,很平静。)这个时候正适合航海。②指名请几位男生读,男生齐读。通过评价朗读,引导学生把“风平浪静”一词读得舒缓、平和一些。第五小节:
① 这个小节和其他几个小节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
② 引导学生体会两个分句句式结构和内容相似。男女生分别读两个分句再调换、体会。③ 当一片云收到另一片云,一棵树受到另一棵树寄来的信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体会本小节中的信都是同类写给同类的,呼唤同伴间的亲密合作。第六小节:
①“我”到底写了多少封信?
②“一封”与“一封封”有什么不同?谁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④ 省略号表示什么?
“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心心相印,心灵相通。
“信”的本义为“诚”,也就是真诚,不欺骗人,由真诚引申为信用,再引申为传递消息。你们看,自古以来人们就在“信”中表达真心实意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诗歌的第一个自然段也告诉我们写信不但用纸和笔,还要用手和心。
3、齐读课文。一封小小的书信饱含着人们的情谊,承载着人们的关爱,让我们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这种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
三、背诵课文,积累运用。
四、仿写诗歌,拓展升华。
1、多么优美的小诗啊!同学们你们也想写一写吗?你愿意给谁写信呢?写什么呢?想好之后先和学习伙伴说一说,再仿照诗歌第2、3、4或第5小节写一写。
2、指名读自己仿写的内容。
3、借用原来诗歌的开头结尾合成一首完整的小诗。
2、茉莉花
教学目标:
1、在朗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学习10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的写作顺序。
3、体会课文中茉莉花的变化和“我”不断变化的心情。
4、从养花的经历中感悟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到底,这样才会有收获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茉莉花的变化和“我”不断变化的心情。从“我”和他*的养花经历中领悟到做事应坚持不懈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欣赏名歌,导入新课
1、在我们江南,流传着一首十分好听的民歌《茉莉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下,好吗? 听了这首名歌,你对茉莉花有了什么印象呢?让我们带着这种愉悦的感觉来学习一篇描写《茉莉花》的文章。
2、板书:茉莉花(齐读课题)
二、初知大意:
1、师: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呢?用心地读一读,认真地想一想。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出示字词,开火车认读
师:文章中有一些词语用得很好,我想大家在读书的时候一定留意到了。你能读好它们吗?先自己试试看,开火车读,齐读。
(2)课文写了一件关于茉莉花的什么事呢?谁先来说一说。(我和妈妈逛花市时买回一盆茉莉花,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茉莉花开出了朵朵似雪如玉的小花。)
三、品读感悟:
(一)品悟描写茉莉花变化的句子
1、刚买回家的茉莉花
(1)刚买回家的茉莉花是什么样子的?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叶子稀疏,不见花影)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看出来的?(屏幕出示:可是,茉莉花始终是那副老样子,稀疏的叶子,连花的影子也见不着。)
师:面对这样一盆茉莉花,我对它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吗?谁能用文中的句子告诉我们?
大屏幕出示:
回家后,我把茉莉花放在阳台上,每天都精心照料它,焦急地盼望它能早日开放。渐渐地,我不再关心它了。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起先,我急切地盼望茉莉花能早日开花,后来,我对还是老样子的茉莉花失望了。)
是呀,在等待花开的日子里,我的心情由急切变为失望,你能把这一变化的过程读出来吗? 大屏幕出示:朗读指导
2、初夏时节的茉莉花
师:正如时间在悄悄地流逝,阳台上的茉莉花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初夏时节,它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长出叶子 露出小苞)文中是怎么描写的?(指名读)
初夏的一天早上,我在阳台上惊喜地发现茉莉花长出了好多叶子,整株茉莉花都绿油油的了。枝上还露出了一个个绿色的小苞,他们正在贪婪地吮吸着甘甜的露水呢。
知道吗?小时候的你们就曾经如此贪婪地吮吸过妈妈甘甜的乳汁呢!面对这样的变化,小作者他感到了惊喜,板书:惊喜 理解“惊喜”一词,谁能把他的惊喜读出来?
3、后来,茉莉花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中是怎么描写的?请你读一读,好吗?
大屏幕出示:茉莉花已长出了一大簇枝丫,枝尖上鼓出了花蕾。过了几天,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开放了。它洁白无瑕,似雪如玉,绽开了张张笑脸,送来了阵阵浓郁的清香。欣赏茉莉花盛开的图片 这就是欣然怒放的茉莉花(同时播放旋律优美的钢琴曲《茉莉花》)
画面定格:
欣赏着一朵朵洁白无暇的茉莉花,呼吸着那扑鼻的芬芳,此刻,你的心情怎样呢?你想说些什么呢?请你带着这份发自内心的快乐来读读这段话。
是呀,小作者也和你们一样,陶醉在了茉莉花的美丽纯洁中,陶醉在了无边的快乐中。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段话,感受一下茉莉花的美!
大屏幕出示描写描写茉莉花的句子
师:在品读这些描写茉莉花的句子中,同学们可曾发现,小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茉莉花的生长变化的?(你是怎么知道的?随机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师: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就可以把茉莉花的生长变化介绍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生配乐朗读,体会写法的巧妙。
(二)品悟妈妈精心照料茉莉花的句子。
师:飘香的茉莉花带给人喜悦的心情,带给人美的享受,而这一切离不开谁的精心照料? 文中妈妈是怎么做的呢?交流有关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再次回读描写茉莉花变化的句子。
机动:生活中,你有这种坚持不懈最终有所收获的经历吗?
(三)品读文末意味深长的句子
师:收获的日子里,妈妈泡了一杯茉莉花茶叫我品尝,那味道真是好极了!除了浓浓的茉莉花香,我还品出了什么味道?(茉莉花的纯洁美丽,收获的喜悦,做事需要坚持不懈等)
四:欣赏小诗:《茉莉花开》
3、我画什么
教学目标:
1、在朗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学习9个生字。
2、认识以对话为主的课文形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发挥想像,大胆、真实地说出自己的心愿,并能用一、二句话写下来。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以对话为主的课文形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发挥想像,大胆、真实地说出、写出自己的心愿。教学过程:
一、从“画”入手,激情激趣。
1、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轻声读一段话:
(出示)故事讲的是一个叫马良的孩子得到一支神笔,用它画什么,什么就变成真的了。画的公鸡会啼叫,画的犁头能耕地„„多带劲啊!
指名读、范读、齐读(适时纠错或解决学生的疑问)
(重点:劲)
2、简述《神笔马良》的故事。
二、以“读”为主,感悟体验。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听录音,思考:
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几句话介绍。
一天,在 看。他们都想有一本神笔,因为。他们设想如果有一支神笔,又只能画一次,自己最想画什么。他们有的想画,有的想画,最后大家一致想把机会让给,因为。
(2)师生交流。
2、尝试新法,学习课文。
(1)师:这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做一个尝试。平时的语文课,老师提问你们回答。今天这堂课,老师没有问题,只有两个提示:(出示)我们的收获 我们的问题。请你们从这两方面入手,和学习小组的同学共同完成课文的学习。
(出示学习建议:认识生字,读通课文;轻声读文,想想收获;默读全文,提出问题。)(2)分组学习3--15节。
3、大组交流并完成练习。(这部分的交流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调控,重点落在对话的朗读指导上;前一部分的对话主要表现人物的特点;后一部分的对话主要表现人物的神态。)
(1)学习收获交流。
(2)训练1——词语部分:小试身手
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入句中。
一本正经 眉开眼笑 无可奈何 吞吞吐吐
·“我是小老师,你得听我的!”弟弟()地说。
·狼()地对狐狸说:“我还是被
聪明的猎人抓住了。”
·“我„„ 我„„”小芳()地说,“我不记
得了。”
·老农()地说:“瑞雪兆丰年呐!”(3)训练2——说话部分:
学了本文,我感触最深的是„„
(学生交流前可以再听一遍录音,也可以跟着读,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1)前后两人交流。
(2)大组交流,教师点拨。
三、从“说”到 “写”,学习表达。
1、假如你有一支这样的神笔,只能画一次,你最想画什么?让我们再来看看文中大家的心愿:
出示句子:
“听我说,我要给我们足球队画一个大球场,像世界杯赛那样的。”元元抢着说道。
“我呀,”周明慢条斯理地说,“要画一个凉棚,给大街上的民警叔叔遮风挡雨。”
“我要画好多好多双眼睛,”张小丽深情地接着说,“送给爸爸、妈妈和他们的工友。”
2、说说你的心愿。
3、把你的心愿写下来。
4、把写的心愿条贴到心愿树上。
(边贴边交流)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谈话。
孩子们的心愿是那么纯洁、那么善良、那么真挚,这就是我们新世纪少年的风范。同学们,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最想画的是什么呢?
2、布置作业。
以“假如我有一支神笔„„”为开头,写一段连贯的话。
4、刮脸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重点指导“焕、嚷”;理解“容光焕发”。
2、认识转折关系,并能用“但是”造句。
3、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词句,并且根据人物表现体会人物特点,体会孩子渴望长大的迫切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语气。教学难点:
1、认识转折关系,并能用“但是”造句。
2、理解关键句,通过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特点,体会孩子渴望长大的迫切心情。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板:4 刮脸
师:平时,你看到谁需要刮脸?通过预习,你知道文中谁要刮脸? 板:小贝当 师:小贝当是一个二年级的孩子,他为什么要刮脸?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
二、学习课文
1、默读全文,用“??”划出小贝当要求理发师给他刮脸的句子。出示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思考。交流句子
出示: 理好头发,小贝当又让理发师给他刮脸。他指指边上那为脸腮光净、容光焕发的先生说:“我要像他一样。”
小贝当大声喊:“理发员,你怎么还不放下报纸,让我等到什么时候才刮脸呀?”
指导读句:两句中第二句比较好把握,我们可以根据提示语要求读好。
第一句要读好必须先来理解它的意思。
问:小贝当怎么说?“我要像他一样”??“他”指谁?“一样”是怎样?
(为脸腮光净、容光焕发)
学习“焕”,生说字形。跟师说“容光焕发”,师:是指人很有精神的样子。
问:你觉得小贝当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板书:天真可爱、渴望长大(读出句子的语气)
2、快速度全文,找出文中最能看出小贝当渴望长大的内容,大声读出来。
出示句子:小贝当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对老板说:“我是大人了,你该叫我贝当先生。” 指导读好句子,读出小贝当渴望长大、可爱的语气。
师:小贝当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渴望长大的孩子。除了老师出示的三句句子外,课文中还有一些反映小贝当天真可爱的、渴望长大的句子。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学习,找出句子通过抓小贝当的言行来体会。
3、小组学习后,按先后顺序交流。
出示句子:小贝当大摇大摆地走进理发店。他嚷道:“我要剃头!”
指导:“嚷”请学生上黑板写,注意笔顺,在集体书空。(有感情朗读)
出示句子:小贝当才读二年级,报上许多字他还不认识,但是他读得很认真,把报纸翻得哗哗响。(有感情朗读)问:小贝当怎样读报?他认真的表现在??(把报纸翻得哗哗响)
他识字吗?不识字应该对报上的内容不感兴趣,为何小贝当看得那么认真?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句句子:“小贝当才读二年级,报上许多字他还不认识”按一般情况来说,句子后面的内容应该讲他不爱看报。而现在后一句内容的意思与前一句截然相反,句子中出现了一个词,将前后意思相反的内容连了起来,这个词就是??“但是”。
4、请学生用“但是”造句。
师:同学们的句子造得真好,让我们再回到课文里,课文中还有一位非常幽默人物,他的出现更让我们体会到小贝当的可爱,他就是?? 理发师
5、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齐读课文。
三、开心一刻
1、师:在成长过程中,你有什么笑话来让大家“开心一笑”吗?
2、交流。(最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
5、童年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7个。加部首组词,进行的字词的积累。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联系课文理解词义,如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按要求圈划词句。
4、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一切事物。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2、能边读边联系课文理解词义,如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按要求圈划词句。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童年的朋友
师:小时候,你有哪些朋友?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你的朋友?(人,玩具、摆设、书籍等都可以是童年的朋友)
2、我们今天学的课文里,男主人公也有一位童年的朋友,他是谁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课文中童年的朋友指谁?他和作者之间发生一件什么事情?
2、指名读课文,思考上述问题。初步交流。
三、细读课文,理解词句。
1、自由读课文,想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熊?用笔划出有关句子。课文中哪个词语写出了作者和小熊之间的关系?
2、交流,出示第二段,指导朗读。A 正确、流利地读,要有适当地停顿。B 比较句子:
那不一样大小的眼睛十分快活地瞧着我,两手朝上举着。
那不一样大小的眼睛十分快活地瞧着我,两手朝上举着,似乎再开玩笑,说它不等我打就投降了。——加上作者的想像,小熊仿佛有了生命,3、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我和小熊形影不离的?圈划出有关的词句。
A比较:当我把什么东西抹到它嘴上时,它那张小脸儿就十分逗人。
当我把什么东西抹到它嘴上时,它那张小脸儿就十分逗人,简直像活了似的。——加上作者的想像,小熊仿佛有了生命,更加突出了作者与它的深厚友谊。
B 说话:小熊一大一小的眼镜对我笑着,而我却想拿它练拳击,我真的很。我对小熊说:“。”
C指导朗读第三节,读出我内心的不平静,既有回忆起美好往事的甜蜜,又有对自己的自责。
4、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节。
师:正当我自责的时候,细心的妈妈发现了我的异样,“你怎么啦?”妈妈问道,“出了什么事?” 自由读,指名读。
5、“我”曾经急着要当一个拳击家,现在我却告诉妈妈——(生读:没什么。妈妈。我不过是改变了注意,永远也不想当拳击家了。)可见,“我”是一个()的孩子。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练习指导
1、加部首组字再组词,引导学生从形声字入手进行区别,声旁表音,形旁表意,以此帮助学生减少错别字的发生。
2、结合文本,试着学习围绕词语把句子说完整说具体。如:夏天到了,天气热了„„
下课了,校园热闹起来„„
3、语言直播厅
介绍一个发生在你和你心爱的玩具之间的故事。
综合练习1 教学目标:
1. 复习部首查字珐,选择合适的解释条。
2. 区分近义词,并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使用。
3. 能按事情发生的顺序,依照“先„„再„„最后„„”排列句序。4. 阅读分析,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果然”的意思。
5. 了解书信是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方式,收集并讲述与书信有关的小故事或趣闻。6. 熟记与学习有关的名言。7. 会写左窄右宽的字。重点和难点:
1.复习部首查字法,并能根据词义选择合适的解释条。2.掌握“先„„再„„最后„„”所表示的事情先后顺序。3.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果然”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文字也奥妙无穷。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国文字的宝藏库,去找找宝藏深处的秘密。
二、练习
第一关:部首查字法,寻找解释条
1、复习部首查字法。
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表格的第一第二列,同桌相互检查,保证正确率。
2、查字法,为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条。第二关:巧辨词语,区分词义 出示:果然 居然
突然
1、读一读,想一想,这三个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
2、根据句子意思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3、读读句子,想一想,说说选择的依据。第三关:连句成段写序号
1、学生完成连句成段练习。
2、学生交流。
3、轻声读读这段话,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4、交流,小结:“先„„再„„最后„„”表示先后顺序。第四关:驱蚊有新招,分析有秘方
操作要点提示:以小练习的方式,由学生独立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第五关:书信展览
复习书信的用处、格式等。第六关:出示名人名言:
1、指名学生读,正音。说,悦。
2、教师稍做解释,学生谈感受。
3、读读背背
第七关:写字关(写左窄右宽的字)找四个字的相同点,左窄右宽。
教师书写,学生观察:左边不要写得太宽。
三、总结。
看图作文:小猪学样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四幅图片。
2、根据图片,用连贯的几句话写一个故事。教学重点:
用连贯的几句话写一个故事。教学难点:
把话写通顺,用词准确。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看图,读懂图意。
仔细看图,每一张图上画了什么,用“谁干什么”说一说。四幅图连起来看,相互有什么关系?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用连贯的几句话说清楚故事
1、以第一张图为例,用两三句话把意思说具体。
2、小组内说第二张图的意思,再全班交流。
3、自己练说第三、四张图的意思,再全班交流。
4、完整地说故事。
三、写作、讲评。
第四篇:5年级1单元教案
1、春
课文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卖弄”、“抖擞”等词语的意思。
3、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1.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体验春天带给人们积极向前迈进的力量。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知全文,感受春天的气息,有感情朗读第1自然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3.认识“春”,明白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绘春的美丽景象的。
教学过程:
引课:
1、说一说带有“马”的成语或四个字的词语,比如“马到成功”。
2、说一说带有“春”的成语或四个字的词语,比如“春暖花开”、“春意盎然”。
一、初读,感知课文
1、示课题“春”。
2、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气息。
二、再读,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地向我们传递春天的气息的,要求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1)理清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绘春的美丽景象的。
(2)初步体验春天的美。
三、精读,体味课文,学习第一段。
这段讲什么意思?出示灯片和课文第一段比较。
“东风来了,人们盼望的春天也到了。万物苏醒,山青了,水满了,太阳也变红了。”
这灯片上的句子和第一段的内容差不多,但读起来的感觉为什么会差多了?(突出拟人的写法的生动形象,更好表达作者盼春之情。)
自由读——指名读——试背——齐背。
四、作业。
(1)作业本第1题,修改课内组词。
(2)朗读课文3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春景中体会春的无限生机和希望,激发热爱春天之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摘录好的词句。
教学过程
1.检查。
看拼音写词;根据意思写词。
2.研读。
(1)齐背第一段,说大意。
(2)学习第二段。
①自由读,思考:第二段作者写了春天哪几方面的景物?
(小草、花、风、雨。)
②指导读“小草”部分。
③伙伴互学“花”、“风”两个自然段。
春花和春风各有什么特点?哪些词句写出这特点?最喜欢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用自己的朗读读出春花的多、美,春风的柔和,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④独立自学“春雨”自然段。
回顾前面的学法:划找——思考——朗读体味——汇报交流——训朗读。
按此法学习。
⑤课内做作业本3、4、5题。
(3)学习第三段。
这段讲一个什么意思?在用词上有什么新特点?(AABB式和ABAB式的使用。)
(4)学习第四段。
这三句各告诉我们春天的什么特点?这三句顺序能改变吗?
为什么?
这三句采用什么写法?该怎么读?为什么要一句比一句加强语气?
3.作业。
(1)修改课堂上的作业。
(2)准备背诵课文,有能力的先背诵四两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交流积累词句的方法,摘录课文好词句。
教学过程
1.导入定向。
读了朱自清的《春》,当你听到“春”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的是什么图画?“春”又意味着什么?出示本节目标灯片。
2.指导背诵。
(1)检查个别学生四段背诵,并让学生谈谈背诵的方法与经验。
(2)重点指导背诵第二大段。
按“小草”“花”“春风”“春雨”的顺序打出四幅彩色灯片,让学生借助灯片中之图及图边上的重点“词语”自由试背——全班试背——指名背——齐背。
(3)出示第三大段关键字词,让学生借助词语背诵。
(4)出示全文背诵的板书灯片,指导背诵。
盼春
东风脚步
一切都山水太阳
绘春
小草偷偷嫩嫩满是的轻悄悄软绵绵
花赶趟儿像„„仿佛野花遍地是
雨寻常像„„树叶儿傍晚在乡下
迎春风筝孩子舒活抖擞一年之计
赞春像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
3.学会积累。
(1)重读“学习提示”,交流各自积累的办法。
(2)《春》哪些词句特别精彩?该如何积累?
(3)延伸练习,听《草原》第一段的配乐朗诵,出示《草原》第一段课文灯片。让学生试摘录,并说说积累的理由。
4.训练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6题的连词成段。
(2)摘录《春》的好词5个以上,好句3句。
(3)任选1、2题作业。
①模仿朱自清写春雨的句子选一件事物写一两句(如西北风、雪花、溪水、怪石等)。
②模仿课文写野花的句子写写夜空中的星。
2、风筝
教材分析:
这篇散文中,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
学习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体会感情色彩复杂的句子的含义,进行探究性学习。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学情分析:
由于这篇课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这篇文章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时,不要求学生一下子理解透彻,而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全文。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引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独特的感受。尽管两节课下来,学生还有些地方不太懂,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有所提高。另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①布置预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可从网上查阅鲁迅的资料,准备交流。②预习课后练习二,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教师
①教师应多准备一些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②把课后练习融于教学的过程中。③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温馨和美的亲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也是真挚而令人难忘的。今天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醒悟后的自责及无法补救的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风筝》就像一曲人情美的赞歌,让人沉醉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教师范读或让学生听配乐录音,让学生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字音字义,积累优美词语、精彩片段。
注音:蜈蚣()
瑟()缩
解释:伶仃
憔悴
肃杀
诀别
嫌恶
苦心孤诣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b.听读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
(教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感受启发提问)为什么“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事隔几十年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鲁迅对待自己的错误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
c.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大家一起研讨。
学生听读课文后,讨论回答,学生间相互评论、补充.教师再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帮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课文。
[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的意蕴很丰富。有手足情;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无怨恨的思想内容。又集中表达了“我”的惊异、悔恨、补过、悲哀的情感。抓住“我”情感经历这条主线,为感悟课文思想内容做准备。因初步感知,教师要及时引导,尊重学生独特理解。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学生四人小组设疑,可小组内互问互答,教师巡视引导、点拨、补充,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别。
[问题探究]
①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联系下文)
②画出描写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往事的回忆放在这样的画面中展开?(多角度讨论探究)
③为什么说“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近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北京天空中荡漾了”?
师生讨论后,教师加以评述。
[教师小结]
作者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中的风筝所引发的惊异和悲哀(引出下文),在“春光明媚”的画面里展开了对往事的回忆,使现实中严冬的“寒威”与回想中春日的“温和”互相映衬,既增添了回忆往事哀婉动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带上几分明丽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
①精读课文,再提问题,继续研讨。
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③阅读《满天的风筝》,说说文章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投影出示字、词及文学常识。
二、自主质疑,合作探究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中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明白了游戏于儿童的意义,感悟到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必改的精神,感受了作者由惊异、悲哀到后悔自责及心情沉重的感情经历,初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我们从中还能感悟些什么?本节课继续研读课文。
1、教师朗读指导(声音、语调、速度、感情)。
2、指名朗读课文(3—12段),对课文主体内容再交流探究。朗读时,可分读、齐读或重点读。
再次整体感知,同时布置思考问题准备
在预习与思考前提下,小组内交流,选共性和有代表性问题合作探究。小组之间相
互派代表问答,教师引导深化,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应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好如下问题)
3、学生可边读边思考或读完整体思考。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第一组:
(1)从语段中找出描写小兄弟观望他人放风筝的语句,分析一下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的?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形象?对小兄弟流露出什么感情?(结合书中插图体会)
(2)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请你用自己话概括。说说作者在文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对“我”的描写,流露出了怎样的感情?这时的小兄弟是怎样的处境?
(3)这部分一些动词和形容词用得很贴切传神,找出来,说说为什么用得好。
(4)通过3、4段的学习,你进一步感悟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点拨,全班交流、补充。
[教师小结]
这部分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瘦弱的小兄弟形象,而“我”是一个野蛮粗暴的“虐杀者”,文中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可怜、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隐含着深深的自责。(第4题可放开让学生说,教师不一定给评价)
第二组:
快速默读,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
(1)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行为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
(2)从第5段中找出一句有关文章主旨句子,说说反映了什么主题?
(3)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从中你又感悟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
作者一接触科学思想,就认识错误,设法补过,并不因为自己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而宽恕自己,也不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他的为人是多么严肃认真,他的精神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三组:(教师要重点指导第三组的问题,可由浅入深引导)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
(1)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
(2)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教师小结)
作者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因无法补过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既意想不到,“无可把握”,想摆脱也不可能了。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课文一再强调“我”的沉重和悲哀,不仅表现个人的悔恨,而是对这种普遍的精神麻木状态的忧虑和痛惜的感情。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极大的教育意义。
三、拓展延伸,以读带写
请学生根据练习三准备的作业在全班交流。
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请你选一个最难忘的说给同学们听听。
(以上练习如课堂时间不够,可放到课后练笔中写)
小结
《风筝》不仅是表现了人内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给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题,无论从哪个角度阅读,都有意在言外的收获。通过学习课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反复思索以后并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让自己的感情更真挚、美好,思想更丰富、深刻。
四、课堂总结
由于这篇课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这篇文章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时,不要求学生一下子理解透彻,而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全文。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引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独特的感受。尽管两节课下来,学生还有些地方不太懂,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有所提高。另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看风筝
嫌厌 ——→ 风 ←——喜欢
我 { 忆风筝 { 毁坏 ——→
←——偷做 } 小兄弟
忏悔 ——→ 筝 ←——忘却
七、课后反思:
3、遍地黄金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6个生字,联系语境理解词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联系语境理解词句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从盛开的油菜花中所领悟的人生哲理和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乐观精神。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数:
1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遍地金黄”指的是什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课件出示油菜花遍地盛开的图片,简介油菜花。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生互相交流,理解词义。
蜷缩:蜷曲而收缩。
沮丧:灰心失望。
绽:裂开。
豁亮:宽敞明亮。
阴晦:昏暗,阴冷。
酣畅:畅快。
恍觉:不真切,不清楚。
乍:忽然。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3、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按顺序分为三部分。
三、自主阅读,感悟体验
第一部分(1-2)
1、学生自由朗读。
2、教师演示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学生朗读体会。
前日忽然放晴,心也跟着晴了。
前一个“晴”,指晴天,天空没云或云很少;后一个“晴”,指心情变轻松。
3、学生朗读,齐读。
第二部分(3-4)
1、自由朗读。
2、作者看见盛开的用处,是什么感觉,谈谈你的理解,再读句子,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
就是这个时候,对车窗外成片成片的油菜花,我又了不同于以外任何时候的感觉,那种蓬蓬勃勃的美,使我的心情变得轻松许多。
3、教师演示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学生朗读体会。
它那浓郁的生气无形中感染了我,唤醒了我生命中沉睡的信念。
(1)生命中沉睡的信念是指什么?
教师点拨、归纳。沉睡的信念指的是因为病变使我失去了很多对生活的向往。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第三部分(5-8)
1、分组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作者被黄花满眼、清芳扑鼻的油菜花陶醉了,恍觉自己变成了什么?
3、作者还通过那些侧面描写了油菜花?读第6自然段。
4、出示句子:油菜花开了,再阴晦的日子也不难耐了,那爽心的亮色风雨收不去,望一眼,心田就会洒满阳光,它们其实就是活的香的阳光!
(1)小组读、区别词义。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句中“阳光”的。
(2)练读。
5、教师演示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学生自由朗读感悟。
我收获遍地黄金,那是一年乃至一生受用不尽的黄金!
(1)区别词义。想一想,句中的“黄金”指的是什么。
(2)练读。
6、朗读全文,读到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站起来读。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温馨提示,总览全文
2、拓展练习
五、板书设计
蓬蓬勃勃
心情轻松
油菜花开
热爱生活
黄花满眼
青春活力
4、小塘春色
一、教学要求
1.认读“嫌、弋、柬、倩、粼”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想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小塘春色。
3.画出能概括各自然段主要内容的句子,体会它们的意思,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难点:知道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了小塘春色.三、课型
略读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描写小塘春色的美文。作者笔下的春天的小塘,美在哪些地方呢?读读课文后你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词语。
2.出示阅读要求自学,思考:
(1)小塘的景色怎样,你能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到一个最合适的词语概括出来吗?
(板书旖旎明媚)
(2)课文围绕“旖旎明媚”,从哪几方面描写了小塘的景色呢?
(3)你最喜欢哪种美呢?为什么?先自己读再交流。
3.重点品味句子
(1)“春姑娘像酣睡正浓的少女,拥抱着岸边的水草,睡得那么香,那么甜,那么宁静„„”
这个比喻生动地描写了小塘的静謐。
(2)“岸上的树林都在沙沙作响,像是为知音奏出古老的乐曲,又像是在对谁讲述着一个遥远的故事。”
这个人句子连用了两个比喻句,借声音,写出了小塘岸上的树林的动态之美。
(三)小结写法
1.画出能概括各自然段主要内容的句子,体会它们的意思。
2.小结写法
第一自然段先总写小塘的春色,第2---4自然段再分三个方面来描写:每段的第1句话是该段的中心句,也就是主要内容的概括。
(四)感情朗读
板书设计
4.小塘春色
早 水草 鸭红 蜻蜓 春 燕 人
静 “绿茵” 倒影 „„
旖旎 明媚
动 波 光 树林 „„
习作1 教学目标
了解习作内容,明确习作要求,拓宽写作思路,内容具体生动。
教学重难点 内容具体生动
教学过程
一、了解教学目标
了解习作内容,明确习作要求,拓宽写作思路,内容具体生动。
二、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呢?它给你带开了哪些乐趣呢?
三、明确要求,选择材料。
1.学生默读习作要求,画出习作要求。
2.说说这篇习作有哪些要求,全班交流。
内容写自己的兴趣爱好,写给自己带来了哪些乐趣。
写作内容清楚,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四、选择材料
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它给你带来哪些乐趣?
同学们广泛选择材料,大家一边选择一边评议,说说哪些材料选得好,好在哪儿。
五、指导写作
1.范文引路。
(1)出示范文《我是一个相声谜》学生自读范文。
(2)说说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
(3)老师讲评范文。
2.学生选择一件事,说说它给自己带来的欢乐。
学生评议哪些地方说得好,哪些地方说得不够。教师点拨小结。
3.指导编写写作提纲。
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写作提纲
六、出示写作要求。
1.拟题简洁新颖。
2.紧扣题目写作。
3.叙事具体,突出给自己带来的欢乐。
七、学生打草稿。
作业布置 打好作文草稿
语文活动一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号的用法。
2.积累运用诗句、成语。
3.朗读背诵名言。
教学重难点 积累运用诗句、成语
教学过程
一、我知道
体会引号的用法。
(1)学生齐读句子。
(2)小组交流引号的用法。
(3)全班交流
第一个句子中,引号的用法是引用;第二个句子是强调。引号还有另一种用法,表示否定或讽刺。
二、我会读
1.学生认真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2.小组、全班交流。
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三、百宝箱
1.学生自由朗读名人名言。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名人名言。
3.练习背诵。
四、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第五篇:必修1 教案第二单元
必修1 第二单元 复习提纲(教案)
复习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词语,背诵重点的段落。
2、重点实词、虚词的理解。
3、句式的把握。
4、重要句子的翻译。
5、通过阅读和体味,培养自己的阅读古文的语感。
6、把握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熟读课文,1课时。完成字词的积累。
氾南(fán)逢孙(páng)敝帚自珍(bì)王翦(jiǎn)樊於(wū)期
骨髓(suǐ)偏袒扼腕(â)厄运(â)噩梦(â)
切齿拊心(fǔ)拊掌(fǔ)自刎(wěn)陛下(bì)
图穷匕见(xiàn)惊愕(â)噩耗(â)被八创(chuāng)创伤(chuāng)开创(chuàng)薄片(báo)厚古薄今(bï)日薄西山(bï)薄荷(bî)道芷阳间行(jiàn)束缚(fù)账簿(bù)
溥天之下(pǔ)
匍匐(pú)
果脯(fǔ)胸脯(pú)
衡阳之浦(pǔ)
夜缒(zhuì)而出
棒槌(chuí)áㄤ 瑕瑜互见(xiá)(jiàn)暇日(xiá)遐迩闻名(xiá)
..若不阙秦(quē)宫阙(quâ)上阕(quâ)撅断(juē)尥蹶子(liào)(juã)蕨菜(juã)木橛子(juã)猖獗(juã)
佚之狐(yì)
轶事(yì)
散佚(yì)
卷帙浩繁(zhì)秩序(zhì)
杞子(qǐ)
杞人忧天(qǐ)
坍圮(tān)(pǐ)按剑而跽(jì)忌讳(jì)
侍候(shì)
对峙(zhì)恃才傲物(shì)寺庙(sì)
拜谒(yâ)偈语(jī)碣石(jiã)
褐色(hâ)揭示(jiē)葛藤(gě)和蔼(ǎi)暮霭(ǎi)渴望(kě)蛇蝎心肠(xiē)歇息(xiē)
戮没(lù)杀戮(lù)戮力同心(lù)谬论(miù)
未雨绸缪(mïu)蓼蓝(liǎo)邮戳(chuō)戳穿(chuō)
揕其胸(zhân)桑葚(shân)精湛(zhàn)姓谌(chãn)
勘察(kān)难堪(kān)奔驰(chí)驰骋(chí)驰名(chí)废弛(chí)一张一弛(chí)松弛(chí)
淬火(cuì)淬毒
荟萃(cuì)猝死(cù)鞠躬尽瘁(cuì)捽住(zuï)纯粹(cuì)濡缕(rú)蠕动(rú)糯米(nuî)儒将(rú)相濡以沫(rú)孺妇皆知(rú)
忤视(wǔ)忤逆(wǔ)铁杵(chǔ)水浒(hǔ)
变徵之声(zhǐ)
微笑(wēi)安徽(huī)
瞋目(chēn)嗔怪(chēn)瞠目结舌(chēng)缜密(zhěn)喧阗(tián)坐镇(zhân)契约(qì)提挈(qiâ)挈妇将雏(qiâ)
锲而不舍(qiâ)楔子(xiē)修禊事(xì)倚靠(yǐ)倚马可待(yǐ)绮丽(qǐ)旖旎(yǐ)(nǐ)
目眩(xuàn)炫耀(xuàn)泫然(xuàn)船舷(xián)改弦(xián)易张
玄虚(xuán)
鲰生(zōu)毋(wú)内(nà)诸侯
孰是孰非(shú)私塾(shú)熟视无睹(shú)卮酒(zhì)
栀子花(zhī)
秋毫无犯
明察秋毫
籍吏民(jí)声名狼藉(jí)慰藉(jiâ)相与枕藉乎舟中(jiâ)蕴藉(jiâ)与臣有郤(xī)玉玦(juã)联袂演出(mâi)抉择(juã)决心(juã)樊哙(kuài)刽子手(guì)杂烩(huì)脍炙人口(kuài)(zhi)市侩(kuài)
交戟之士(jǐ)扭转乾坤(qián)沉沙折戟(jǐ)
披帷西向(wãi)运筹帷幄(wãi)(wî)
目眦尽裂(zì)恣肆(zì)龇牙咧嘴(zī)始龀(chân)
牝马(pìn)牝鸡司晨(pìn)彘肩(zhì)切而啖之(dàn)剡溪(shàn)
越俎代庖(zǔ)人为刀俎我为鱼肉(zǔ)阻止(zǔ)狙击手(jū)诅咒(zǔ)
谨诺(nuî)诺言(nuî)承诺(nuî)偌大(ruî)
杯杓(sháo)灼伤(zhuï)芍药(sháo)斟酌(zhuï)钓鱼(diào)勺子(sháo)
度我至军中(duï)度量(dù)
二、背诵的段落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三、古文复习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一)学习古文要把握的几个知识点。
1、词类活用的类型
(1)名词作动词
(2)形容词作名词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动词的使动用法(5)为动用法
(6)名词作状语
(7)形容词作动词
(8)数词作动词
2、古今异义字
3、通假字
4、虚词的解释。按照总结的内容、结合课文来复习。
5、句式的类型:(1)判断句
(2)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
(3)省略句
(5)特殊句式
(6)被动句
6、学会准确地翻译句子。
(二)方法提示:
1、实词的翻译:将单音词翻译成双音词。
2、句子翻译的要求。
(1)信:实词的翻译要求准确,要求直译。
(2)达:翻译出的句子的语言要畅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3)雅:句子语言要生动形象。
3、句式的把握:将倒装句式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还原。主要是定语、状语(介宾短语)、宾语的位置排列到相应的位置。
基本的语法排列顺序:
(1)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宾语。(2)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
(二)读课文,看课下注释,完成下面的练习。
本复习提纲的编写以单元为主,对重点的词语、句式以及句子翻译做积累。
1、词类活用,说说下面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1)数词作动词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数词作动词,不专一,三心二意).(2)名词作动词 ①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军队驻扎).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鄙,名词作动词,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边远的郑国。).③樊无期乃前曰(“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④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⑤皆白衣冠...以送之。(名词作动词,穿上白色衣服、戴上白色的帽子。)⑥至易水上,既祖.,取道。(名词作动词用,临行祭路神,这里引申为潜行和送别。)⑦唯大王命之。(名词作动词用,命令,吩咐。)⑧乃朝.服,设九宾,检验使者(于)咸阳宫。(名词作动词用,穿上)⑨沛公欲王.关中。(wàng,名词作动词,称王。)⑩.籍.吏民,封府库。(名词作动词,登记。)(3)形容词作动词 ①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实力雄厚,实力削弱。)(4)名词作状语 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向东,名词作状语;封,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边疆。)②夜.缒而出,见秦伯(“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间。)③进兵北.略地(“北”,名词作状语,向北。)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或者把他当做兄长一样。)(5)形容词作名词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远,形容词作名词,边远的郑国。)(6)形容词的意动用用法 ①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认为„„迟。形容词的意动用用法。)②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以„„为怪。)(7)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使使以闻.大王。(“闻”,让„„听到。动词的使动用法。)②项伯杀人时,臣活.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让„„活下来。)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的使动用法,让„„跟从。)
2、解释下列加点的重点实词(生僻词语或者古今异义字)。(1)若我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执事,指办事的官员,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2)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3)郑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损害。)(5)是.寡人之过也。(代词,这)(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假如没有)(7)夜缒.而出,见秦伯(用绳子拴着人或物往下送)(8)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侵损,削减。)(9)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亲附。)(10)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金”,名词作动词,用钱作赏赐。“邑”,作为封地。)(1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刻毒。)(10)顾.计不知所出耳。(“顾”,只是。)(12)而右手揕.其胸。(“揕”,刺。)(13)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震慑,愿大王少假借..之。(原谅、宽容)(14)自引.而起,绝袖。(指身子向上起。)
(15)拔剑,剑长,操其室。(指剑鞘。).(16)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指剑插得很紧。).(17)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宫廷的侍卫。)..(18)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掷击。).(19)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20)谁为(wâi)大王为(wãi)此计者?(介词,替;动词,献上、作出。)..(2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身处逆境、处境困窘、走投无路)..(22)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xiǎng,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Wâi,替。)..(23)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谢”,道歉。)(24)范增数(shuî)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用,看。)(25)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象鸟的翅膀一样。)(26)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臣。(小人的谗言。)(27)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jiàn,小路。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3、通假字:解释加点字的通假意义。(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同“矣”,相当于“了”。)(2)行李之往来,共.其困乏。(“共”同“供”,供给。)(3)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5)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以”,通“已”,已经。)(6)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7)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振”,通“震”,震惊,害怕。)(8)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围绕。)(9)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之间。)(10)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11)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1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13)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蚤”,通“早”。)(14)不.者,若属皆为所虏。(“不”,通“否”,否则。)
4、古文句式:指出下列语句的特征,并翻译句子。(1)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晋国,那里有什么满足的呢?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我不能早一点任用你,现在形势危急来求救于你,这是我的过错。(3)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介宾短语后置句)
——因为郑国(曾经)对晋国的君主晋文公无礼过,而且对楚国有二心。(4)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省略句)——秦王用千斤作为赏赐购买樊无期的头,用万家作为封地。(5)父母宗族,皆为戮没。(wâi,被动句式。)——父母宗族都被他们杀掉了。
(6)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这样看来将军的仇报了,而且燕国欺侮的耻辱也消除了。(7)得赵人徐夫人之匕,取之百金。(省略句)
——得到了赵国人徐夫人的匕首,是用百金取得的。(8)人不敢与忤视。(省略句)——别人不敢与(他)正眼看。
(9)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wãi)留待。(省略句)
——荆轲有所等待,想与(他)一起去,这个人住得很远,没有来,就因为(他)等待。(10)今日往而不返者,竖子也。(判断句)
(11)乃朝服,设九宾,检验使者(于)咸阳宫。(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12)使(之,代指秦武阳)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省略句)——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自己的使命。
(13)是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判断句)
——这件事情之所以不成功的原因,是我想活生生地劫持你(威逼你订立盟约),一定要得到这个契约来报答太子呀!(14)樊於期曰:“为之奈何?(固定句式、特殊句式。那怎么办呢?)(15)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判断句式)(16)楚左伊项伯,项羽季父也。(判断句)(17)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省略句、介宾短语后置句)(18)(你)毋从(之)俱死也。(省略句)
(1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判断句式)
——我之所以派遣军队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的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20)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省略句式)(21)复得见将军于此。(介宾短语后置句)
(22)不然,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句“以何至此”:凭什么做到这个地步呢?)(23)不者,若属皆为所虏。(被动句)(2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固定句式)(25)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大王操何来?)
(26)沛公安在?(宾语前置句,沛公在安?——沛公在哪里?)
5、偏义复词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进来)..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这是很难的。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吾其还也。
——凭借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去了自己的联盟,是不明智的;以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3)是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这件事情之所以不成功的原因,是我想活生生地劫持你(威逼你订立盟约),一定要得到这个契约来报答太子呀!
(4)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wãi)留待。
——荆轲有所等待,想与(他)一起去,这个人住得很远,没有来,就因为(他)等待。(5)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这样看来将军的仇报了,而且燕国欺侮的耻辱也消除了。
(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来归附我太子丹,我不忍心因为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7)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秦王有虎狼一般的心肠,杀人唯恐杀不尽,对人唯恐用不尽酷刑,天下的百姓都起来反抗他。
7、解释下面句子中“其”的用法。
(1)以其无礼于晋——代词,它,代指郑国。(2)失其所与,不知。——代指“我们自己”。.(3)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表示商量的语气,相当于“还是”。.(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代指这件事情。.
四、概述下面的几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要求: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人物的性格特点,要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
1、烛之武
参考答案:烛之武先生,在国家面临危难的关头,你不计个人的荣辱得失,只身前往虎狼之地的秦营,用自己的智慧说服了秦王退兵,迫使晋国撤兵,可谓力挽狂澜。你是郑国的功臣,你是爱国的典范,你是纵横家的楷模!
2、荆轲
参考答案:一代剑客,万古英名!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你的豪气干云天,你的义胆壮山河。易水河畔还响彻着你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之声,燕赵之地仍传唱着你“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的悲壮之举。你是侠客的典范,你是死士的鼻祖!
3、项羽 参考答案:“天要亡我,我何为?”这是你诀别人世时的仰天长叹!可是你至死都不知道自己兵败的原因!你勇猛无敌,武功盖世,可是你有勇无谋,刚愎自用;你沙场上杀人如麻,可是你酒桌上显妇人之仁;你生性耿直,嫉恶如仇,但你却忠奸不分,离心离德。有人为你悲叹,有人为你立传,但我们要明白:“不可沽名学霸王。”
4、刘邦
参考答案:你不愧是乱世枭雄,又是一个伟丈夫!面对秦之暴政,你揭竿而起,与项羽义军南北呼应,并直捣秦国老巢咸阳,灭亡了暴秦,占据了函谷关。鸿门宴前你为避籍之锋芒,你拉关系,许婚姻,卑躬屈膝,低三下四;鸿门宴中自甘屈位,忍气吞声;为避杀身之祸,你借如厕之机,侥幸逃离虎口,你将“大丈夫能屈能伸”演绎得淋漓尽致。所谓“无毒不丈夫”,你为成大业,立诛曹无伤。有人说你是流氓地痞,有人说你奸诈狡猾,有人说你人中龙凤,是非功过任人评说吧!
5、樊哙
参考答案:你是一个忠心护主的骁将。为护主人,你带盾闯帐;面对项王,你饮啖自如,显你英雄本色。陈词慷慨,鞭辟入里,伸张大义,折服霸王,彰你文韬武略。不愧是西汉一代名将!
6、张良
参考答案:谁说“书生百无一用”?你满腹诗书,胸怀大志;辅佐刘邦,敲定乾坤。鸿门宴上你代主受过,巧妙周旋,妙施计策,挫敌阴谋。留侯,你的才智让你的美名万代千秋!
7、项伯
参考答案:你的仗义只有张良与刘邦为之感激涕零,可是你的仗义让你背上了“叛徒”的恶名。你出卖军机情报,因小利而失大义。鸿门宴上翼蔽刘邦,殊不知你的小义将西楚的几十万将士推向了绝境。西楚的灭亡,你罪责难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