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 “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指导书写“删”。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4.初步学习修改习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学习修改习作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爬山虎图片,回顾《爬山虎的脚》一课及作者。(板书:叶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第26课同样写到了爬山虎和叶老先生。2.齐读课题,了解作者。(板书:肖复兴)
二、检查预习1.检查词语。
第一组 出示:推荐 删掉 动词 融洽 黄昏 余晖 楷模 曲线 指读。指导读准多音字。
指导识记字形。(重点指导“删”的字形、字义以及书写,练写。)第二组 出示:莫名其妙 愣住 意外 认真平和 质朴 指读,齐读。师:这两组词语分别写谁?(作者和叶圣陶)2.整体感知
师:当年肖复兴只是一个15岁的中学生,叶圣陶是著名的大作家,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在文中写了叶老的几件事。(板书:修改作文 受邀做客)通过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叶老是个怎样的人?能不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板书:楷模)
借助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三.品读课文 切入: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叶老的作品和人品堪称楷模?让我们走进课文,细细品味。1.学习“修改作文”
师:叶老和作者的结识起源于一篇经叶老修改后获奖的作文。作者拿到这篇作文看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5自然段,找到有关的句子。用笔画下来。交流:
重点句1: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叶老修改的怎么样?(认真)从哪儿感受到的?“密密麻麻”是什么样?出示修改稿,指生谈感受。指读。
重点句2:《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叶老修改了哪些地方,课文中是怎样写的?指读,出示,交流。一张和一幅的不同。(板书 词 准确)同桌合作读第二句话,体会修改后句子的不同。(板书:句 规范)
结合课本“资料袋”,认识删除、替换、调整、增添符号。师生对比读,补充名人名言,体会修改的好处和必要性。结合一段文字,练习使用修改符号。
重点句3: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师:刚才咱们修改这一段话都用了这么长的时间。作者的这篇作文有1500多个字,叶老先生修改的地方就有100多处。听到这些,你有什么感受?难怪作者会这样写。指读。哪个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感受?指读,齐读。
重点句4: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师:叶老不仅认真修改了这篇作文,还在文后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指读,出示。你从中有哪些收获?(板书:具体 感人)
2.学习“邀请做客”
师:未见其面,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叶老对待作品的认真态度和高尚的人品,当肖复兴到叶老先生家做客,亲自见到叶老先生,又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见面时的情景吧。谁来读有关的句子?
重点句1: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指说。结合插图进一步感受叶老先生的人品。
师:咱们合作着读一读这些句子,进一步感受叶老先生的平易近人。师:同学们,你们看,6-10自然段,这三句话已经把做客的过程写的很清楚了。可是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这一部分中,作者写的最多的是什么?在叶老先生家的客厅里,有写字台,沙发,盆景,为什么作者只写爬山虎呢?咱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课外拓展,形成能力
师:这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感受叶老先生的堪称楷模的人品,其实他的作品成就也是非常高的。课的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叶老的优秀作品片段。(出示)
师:布置几项作业,同学们课下完成。(出示)
1.推荐阅读:肖复兴作品《我教儿子学作文》。
2.用本课学到的修改作文的方法修改自己以前的习作。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肖复兴 作文
修改作文 改:词 准确 叶老 楷模 句 规范
邀请做客
写:具体 感人
第二篇:四年级语文上册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案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平易近人”、“融洽”、“期待”等词语。
2、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掌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并积累有关句子。
3、感受叶老先生真诚质朴、平易近人的为人,对待文学事业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对祖国下一代的热切关怀和希望。教学重点与难点: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初步掌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提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会发生许多故事。有些事是令人终生难忘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与成长有关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15岁的肖复兴和大作家叶圣陶之间,还有(出示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读题:
这是一篇回忆往事的文章,所以读题目时应该慢一点,意味深长点。(再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1、检查预习
师:为了学好这篇课文,老师课前让大家根据预习目标学习了课文,大家完成得怎样? 出示预习目标:
⑴ 自学生字,划出词语,读准字音。⑵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哪几件事。⑶ 查找资料,了解人物有关的信息。
2、读时既要读准字音、读顺课文,注意划住的生字和带有生字的新词,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
2、检查生字词
这些生字词离开了课文,看你是否还记得?出示生字词:
推荐 融洽
黄昏 一篇 莫名其妙 翻书 眼帘 页码 删除 动词 客厅 余晖
模模糊糊 蕴含
摇曳
楷模
(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检查读等)
3、同桌互读课文,看谁读得流利。
4、指名逐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他们读得是否准确?(重点指导4、9、10自然段的朗读)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让我们带着这些生字词仔细读读课文,通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文章主要讲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帮作者修改作文,以及在这一年暑假请作者去他家做客的事。
5、交流讨论、理清文章内容。课文讲了哪些内容?板书:
修改作文 邀请做客
三、学习第一段(1~4节)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1 –4自然段,想想主要讲了什么?
(“我”的作文获奖了,老师告诉“我”是叶老帮“我”改的。)
2、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呢?请同学们速读2、3、4小节。3、今天老师带来了修改稿的部分(出示课件),我们来看一看,议一议。看了叶老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学生各抒己见。)
4、作者当初刚看到这份修改稿时,有什么反应呢?(指名读。)
为什么会一下子愣住了呢?
(因惊讶和激动,自以为写得很好的作文,没想到叶老竟改了那么多地方;更没想到叶老会如此认真细致地修改一个中学生的作文。)改了哪些地方呢?你能举例来说说呢?
指导朗读“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或直线、曲线。”
5、的确,文章中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叶老都一丝不苟地进行了修改。“我”到底得到了哪些好处呢?指名答出示重点句:
这不仅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⑴ “气候”在字典里有这样几个解释: ① 气象情况;
② 比喻动向或情势;
③ 比喻结果或成就。在这里句话里面,应该选哪一个解释?
⑵ 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这句话讲了两个方面的感受,一是看到自己作文的毛病,二是认识到做学问应该有的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这两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比第一个方面更进了一步,所以用了“不仅„„也„„”这样的表达方法。)板书:下大力气
一丝不苟
⑶ 做文章,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都要十分投入,化大力气,才能成功,否则一事无成。⑷ 指导朗读。
7、是啊,我们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叶老不仅为“我”改了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板书:改 评),指名读。(“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如果说叶老认真细致的修改令“我”叹服,让“我”受益匪浅。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则──(学生接读:“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8、“那时,我才十五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只鸟儿抖着翅膀。” ⑴ 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我”根本没有想到叶老会如此认真地对“我”的作文进行指导,并给予很高的评价。“我”十分地惊喜,十分地感动,并受到了巨大的鼓舞,或许由此产生了当作家的梦想。)⑵ 指导朗读。
(个别读、女生读、男生读、集体读)
9、学生置疑。
四、总结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好,这就是我们下节课所要着重研究的。
五、学习本课生字 1、出示生字正音。2、归类。3、指导书写。
六、作业
1、抄写词儿。2、朗读课文。【板书】
修改作文───改 一丝不苟
评 指点鼓励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人品作品堪称楷模 邀请作客───亲切(认真、期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请齐读课题(生读)。对照课题与文章内容,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吗?(指名说,课文主要是写叶老批改“我”的作文和“我”到叶老家做客的事)那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
二、学习课文
1、看,这就是爬山虎(课件出示:爬山虎的录像)。看到这满墙的爬山虎,你有什么感受?(生自由回答:很绿、很美、富有生机和活力„„)那作者眼中的爬山虎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我”在哪里见到了爬山虎?课文哪些地方描写了爬山虎?(学生自由读书、划记,师了解读书情况。)
2、学生汇报交流:(“我”在叶老家的院子里见到了爬山虎,课文有两处对爬山虎的描写。)
哪两处呢?分别请两名同学读一读。出示课件:
⑴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使得夏日的燥热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⑵我一眼又望见院里那一墙爬山虎,黄昏中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两段话,比较一下:它们分别是写什么时候的爬山虎?指名说:第一处是下午刚进院时见到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
第二处是黄昏时落日余晖映照下的爬山虎。课件出示:夏日、黄昏。
4、从作者对爬山虎的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呢?
首先,请两位同学读一读这两段话,其他同学注意比较其中写爬山虎的重点词语。
⑴ 你认为这里描写爬山虎的重点词语有哪些?请同学们对照课本,在书上圈划出重点词
句。
(学生自由读书。)
汇报交流:第一处描写中的重点词句有“绿葱葱”“温柔的小精灵”“跳跃”“闪烁”“迷离的光点”等,第二处的重点词句有“沉郁”“浓浓的湖水”“摇曳”“虎虎有生气”等; ⑵ 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两段录像,比较一下:前后两处中爬山虎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第二处描写到的爬山虎比第一处显得更加深沉、更加有力;
⑶ 从作者对爬山虎的两段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从这两段描写中,我感受到了一种美、生机与活力、作者对叶老的敬佩„„)5、能有感情地读好这两段话,读出一种美感,读得富有生机和活力吗? 首先请同学们自由练读(生读);谁来试试?(指名读。)
我们一边欣赏录像一边谁,谁再来试试?(再指名读。)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齐读。)
6、这确实是一种美的景色,一幅幅美的画面,也可以说,作者在这儿营造着一种美的意境。这美的意境是不是单单由自然景色的美、爬山虎那绿绿的美(师指课题)构成的呢?(生齐答:不是)师追问: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什么?(叶老人格的美)对!这美的境界是美的景色与美的人格的完美融合!那么,叶老美的人格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具体事例,划记出直接写叶老人格之美的重点句子: ⑴ 学生自己读书,划记。
⑵ 你是怎样感受到叶老人格之美的呢?把自己刚才读书所得和本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展开讨论。⑶ 汇报: ① 师:体现叶老美的人格的具体事例有哪些呢?体现叶老美的人格的具体事例有叶老为我批改作文和邀请我到他家做客并与我亲切交谈两件事。
② 师:同学们找到了哪些直接写叶老人格美的重点句子呢?请有感情地读出其中的一句,再重点谈谈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交流出示课件:
A、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春风拂面”是怎样的感觉?你从这句话里知道了什么?(板书:批改──认真、平和)
B、我们的交谈那样随便、和蔼,作家头顶上神秘的光环消失了,我的拘束感也消失了。越是大作家越平易近人,原来他就如一位平常的老爷爷一样让人感到亲切。
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读好这段话吗?先自由练读,再指名读,品评后齐读。C、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什么时候到来,悄悄将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
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生答,师相机板书:交谈──亲切、质朴)“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作者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呢?──我们的交谈;
7、美的景色与美的人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这时,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不是蕴含了更深的含义呢?让我们来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话。(生齐读。)
⑴ 问:小作者对于作家极其作品的理解是怎样的?(指名说)作家是怎样做的,作家的作品是怎么写的,你知道吗?学生谈理解。齐读这一句。⑵ 谁来读读最后一句?
(指名读,指导读──突出“绿”。)
“绿”说明了什么?(爬山虎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吗?请同学们自由谈谈自己的理解。
(叶老的谆谆教诲使我懂得了许多,特别是对作文和做人方面有了具体的认识和标准,那就是像叶老那样一丝不苟地写作、真诚宽厚地待人。叶老的风范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叶老的教导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8、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再次体会作者的感受!
三、小结延伸
1、学到这儿,我想同学们一定都已明白课文就是要借这绿绿的、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爬山虎来赞美叶老(师指板书,生齐读)“认真、平和,亲切、质朴”的作品和人品!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给肖复兴带来了无穷的动力,在他日后的成长中,他始终牢记叶老先生的鼓励,不断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请看他的主要成就:
肖复兴,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作品主要有系列长篇小说《中学生三部曲》、长篇报告文学《与当代中学生的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录》等。(课件出示)
2、你们今天也看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请说说你的感受: 我看着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仿佛看到了(),仿佛听到了()。3、请带着你的这种感受读一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板书】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批改──认真、平和 交谈──亲切、质朴
教学反思:
第三篇:四年级语文上册《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幅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⑤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习惯。
②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①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
②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③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①读后谈收获。
②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
③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3.默读课文,要求:
① 划出生字新新。
② 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4.学习生字新词。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②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④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⑤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⑥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7.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①简介文章写作特点: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②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③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④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 3.学生围绕感受产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汇报。
4.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的训练。5.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6.人物评价:
①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②说话练习:叶圣陶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
7.语文活动:
肖复兴同学作文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后来文章又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可以从获奖前后经过及原因等方面来设计提问。)
①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然后分学习小组交流。
②小组模拟采访活动。
③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模拟采访活动。8.课堂小结。9.作业布置:
①仿照课文肖复兴说的“不下苦功夫,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这句话定一句励志的话,署名为:未来**家。
②以肖复兴同学的名义给叶圣陶先生写一封信,感谢他帮助自己修改作文并邀请自己到他家作客。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修改文章
一丝不苟(改、断、删、增)作品 请我做客
平易近人人品 给我印象
堪称楷模
教后反思
在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时,在导入新课以后,我直接切入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学生齐读之后,知道“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指的就是叶老家院中种植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我不失时机的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其中有同学提出:“这篇文章是以事写人的,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目呢?”我表扬了这位善于动脑筋的同学和他提出的这一问题。在我的引导下,通过进一步读书,学生开展了激烈的讨论,并在讨论中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作者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课题,既是对人品与作品堪称楷模的叶老先生的赞美,也是对具有高尚品格与情操的作家的赞美。愿他们青春常在,活力永存。同时,也隐含着作者的决心,要像爬山虎那样,朝气蓬勃,不断攀登。
反思:对于小学生而言,能有这样的发现是多么可贵呀!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扶持、鼓励、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恰当地利用这种状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感受到自身的力量所在,体验到创新学习的乐趣。
第四篇: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幅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⑤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习惯。
②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第一课时
1.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①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
②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③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
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①读后谈收获。
②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
③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3.默读课文,要求:
①划出生字新新。
②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4.学习生字新词。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②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④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⑤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⑥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7.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1.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①简介文章写作特点: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②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③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④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
3.学生围绕感受产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汇报。
4.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的训练。
5.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6.人物评价:
①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②说话练习:叶圣陶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
7.语文活动:
肖复兴同学作文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后来文章又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可以从获奖前后经过及原因等方面来设计提问。)
①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然后分学习小组交流。
②小组模拟采访活动。
③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模拟采访活动。
8.教学总结。
9.作业布置:
①仿照课文肖复兴说的“不下苦功夫,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这句话定一句励志的话,署名为:未来**家。
②以肖复兴同学的名义给叶圣陶先生写一封信,感谢他帮助自己修改作文并邀请自己到他家作客。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修改文章
一丝不苟(改、断、删、增)作品
请我做客
平易近人人品
给我印象
堪称楷模
第五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感受叶圣陶对待作品一丝不苟、对待他人平易近人的高尚形象。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叶圣陶对待作品一丝不苟、对待他人平和亲切的高尚形象。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了解叶圣陶,肖复兴的相关资料,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比较课题,导入新课:
师: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6课。谁来读课题? 那片绿油油的爬山虎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本学期学过的哪篇课文?
生:爬山虎的脚
同学们学过第6课《爬山虎的脚》,也预习了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你能发现这两篇文章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生:《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写的,是一篇写物的文章;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文中提到了叶圣陶,是写事的文章。
师:刚刚说了第一篇是叶圣陶写的,我们一起看一下(板书:叶圣陶)
Ppt出示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师:第二篇是谁写的呢?(板书:肖复兴)Ppt出示:
肖复兴,北京人,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曾有长篇小说“青春三部曲”《早恋》、《一个女中学生的日记》、《青春回旋曲》,报告文学《和当代中学生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近著有《音乐笔记》、《音乐的隔膜》、《聆听与吟唱》、《浪漫的丧失》、《纸的生命》、《遥远的含蓄》等。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荔枝》、《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等篇入选大中小学课本。
师:我们来了解一下课文的写作背景。
简介: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写的回忆性文章,回忆了1963年自己读初三时发生的事情。(板书:肖复兴)当时,肖复兴是年仅15岁的初中生,而叶圣陶先生是赫赫有名的大作家,与肖复兴整整相差五十三岁。(板书:大作家、初中生)师:同学们,一位大作家与一位初中生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肖复兴时隔三十年仍记忆犹新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6课。(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了解内容: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字或词语可以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解释。不懂的句子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几件什么事。(课件出示读文要求)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 思考课文讲了几件什么事?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两遍上面的词语,我们等下开火车来读。
一篇 推荐 翻到 眼帘 曲线 删掉 动词 燥热 融洽 黄昏
余晖
窗棂
摇曳 堪称 楷模 绿葱葱 春风拂面 握了握手
密密麻麻 模模糊糊
虎虎有生气
师:现在大家都会读了,那我们全班来读一遍好吗?
师:词语会读了,那同学们课文也会读吧,我们来分段读一读。
(指名学生接龙读课文,提醒有感情朗读)师:其他同学在他们读的时候认真听,倾听发现他们那些读得比较好,哪些地方比较欠缺。生读课文 学生评价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自己读了课文,也听同学读了课文,那谁知道课文讲了几件什么事呢?
生:叶圣陶先生帮我改作文(1-5)生:叶圣陶先生请我去他家做客(6-10)(板书:改“我”作文 请“我”做客)
三、研读课文、感知形象
师:我们知道肖复兴回忆了叶圣陶先生为“我”修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的事。
通过这两件事,叶圣陶先生给肖复兴留下怎样的印象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吗?
生: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ppt出示)
师:同学们注意到红色的两个字了吗? 生:楷模
师:我们一起来写一写,注意:“楷”是木字旁,原义指枝干直而不屈;“模”也是木字旁,原义指制造器物的模子。
那同学们知道楷模是什么意思? 生:“楷模”指的是榜样,值得学习的典范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段到第六段,找一找叶圣陶先生怎样修改作文以及我有什么感受的句子。
生: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师:想想“我一下子愣住了”? 生:惊讶、惭愧、敬佩
师:还有那位同学来说说还有哪个句子啊?
生: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且“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
师:同学们,平时我们说衣服洗了变干净,那句子怎么会是干净的呢,你知道干净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干净,在这里指句子简洁明白,不啰嗦。
生: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在温暖的春天里,有一股微风轻轻拂过你的脸,那是一种多么温暖的感觉。
生: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师:通过这么多的句子写了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作文以及我的感受,怪不得作者会发出在作品堪称楷模的大作家这样的感叹。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在作品方面堪称楷模的大作家,那为什么作者还说叶圣陶先生在人品方面堪称楷模的大作家呢?同学们把下面的自然段读一遍,画出叶圣陶先生与我见面的句子。
生: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生: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涵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师:同学们,从这两句话中,叶圣陶先生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亲切 友好
师:鼎鼎大名的作家对待素不相识的初中生如此亲切,如此和蔼,难怪他是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四、总结全文,质疑延伸
师: 肖复兴回忆了叶老先生改“我”作文,又请“我”做客的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对文认真、对人亲切的在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叶老先生深深地感动了肖复兴,感动了我们。现在让我们回归课题,你有什么问题产生吗?
生:为什么用爬山虎作题目? 师:是啊,作者明明是写写自己和叶圣陶之间的事,为什么却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题目呢?
师: 接下来请同学把课文认真读一遍,并找出写爬山虎的句子。
生: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生: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生: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师:那“我”分别在什么时候提到这满墙的爬山虎?有什么联系吗?
生:第一次是刚进叶老先生家: 生:第二次是在与叶老先生交谈后
生:第三次是在回忆叶老先生的时候。读这三句话,爬山虎给你怎样的感觉?出示爬山虎的图片 生:绿葱葱
师:同学们想想他们会交谈些什么呢?
生:怎么写作文,怎么改作文
师:叶老教导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怎能样写作文。时间过去近三十年了,但当时情
景如在眼前,一想起叶老,就仿佛又看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所以以此为题。
师: 小结写法:像这样借助景物描写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就叫借物抒情。它使得文章意蕴深刻,更好地表达情感。(ppt出示)
4.朗读全文。
五、交流体会,学习写作
师: 通过叶老先生给“我”修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的事,你在写作文和改作文方面又有什么体会吗?
师:同学们看一下,课后的资料袋,你能看出里面有几种修改符号?找出来
师:我们一句一句来看,标题那个叫什么符号呢,它有什么用处?
生: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
师:课文第一行,站在教室门口,这是什么符号。
生:增添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
师:第二行画了个框的那个符号叫什么,什么用处?
生:删除号: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
师:第二段结束与第三段开头的那个符号叫什么,什么用处?
生:并段号: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表示不应该分段。
师:第三段第三行差不多,交过我们的老师那个符号是?
生:对调号:用于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
师:同学们把这些符号的名称写在资料袋的旁边。
板书:
26.那片绿油油的爬山虎
改“我”作文 请“我”做客
叶圣陶———————————————肖复兴
大作家 对文认真 待人亲切 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