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吸热和散热教学设计说课稿
《吸热和散热》说课稿
高邮市卸甲镇伯勤小学 曹天平
【说教材】
单元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能的表现形式”和“物体与物质”中的部分要求构建的。本单元主要由五部分内容构成:1.形成温度的概念,学会测量水温。2.认识热传递的方向和方式。3.物体受热和冷却后会发生很多变化。4.不同的物质以及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一样的。5.了解自然界中水体的不同存在形式,认识水的三态。本课分析
《吸热和散热》是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的内容。不同的物质以及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一样的。本节课学生讲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和话曲线图,了解油和水吸热、散热的特点,以及颜色深浅不同的纸袋吸热、散热的性能。学生还将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想象。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四个部分:
1、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2、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否相同。
3、吸热和散热想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4、设计一个保温杯,看哪个小组的保温杯效果最好。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的探究能力是逐步提高的,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自己设计实验还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特别是实验中所要注意到的问题学生还不是很清楚,老师必须要进行辅导,让他们逐步学会怎么来做对比实验,提高探究的能力。教学目标: 过程与技能
1.进行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2.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科学知识
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2.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散热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2.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
3.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不同物体、不同颜色物体的散热和吸热性能。难点:做好水和油吸热、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说教法】 1.探究发现法;2.实验探索法;3.小组讨论法;4.作品制作法;
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否相同时,让学生先预测,然后组织学生通论如何做好实验,需要哪些材料,如何分工等等;实验时学生观察温度计的变化,实验后指导学生画出温度变化曲线图,并引导学生发现变化的规律。
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时,也要引导学生不但注重结果,还要仔细观察升温和降温的过程。式样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同上一个实验一样重要。根据数据,让学生发现:深色物体吸热快,散热也快;浅色物体吸热慢,散热也慢。
最后环节,让学生设计一个保温杯,要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先讨论如何设计更保温,需要什么材料,设计的依据是什么;再动手设计,画出设计图和设计说明。
【关于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1.描述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2.描述同种物体中深色比浅色吸热、散热快。
3.设计不同物体和相同物体颜色吸热、散热的对比实验。4.通过实验的观察、数据记录形成解释和结论。
【关于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不知道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不同,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不同。
层次2: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不知道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不同,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不同。(或:不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知道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不同,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不同。)
层次3: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知道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不同,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不同。
探究能力:设计对比实验,收集数据形成结论。层次1:不会设计对比实验。
层次2:能够设计对比实验,不能准确收集数据。
层次3:能够设计对比实验,收集数据但不能分析数据形成结论。层次4:能设计对比实验,收集数据形成结论。
教学材料: 相同重量的油和水、温度计、烧杯、打火机、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相同大小的纸盒两个、相同大小的金属片和纸板、同样大小黑纸罩的杯子和白纸罩的杯子。
【说导学案】
《4 吸热和散热》导学案
一.我看书:看书,熟悉课的内容。二.我思考:思考书中提出的问题。三.我能做:
1.找两个同样大小的鞋盒,在鞋盒的一侧挖一个小圆孔,再剪同样大小的一个纸板和一个金属板,如书24页图示,准备实验用。
2.观察自家冰箱后的散热板的颜色,想一想为什么是黑色的? 3.你注意过住沙漠地区人的服装有什么特色吗?什么会这样?
四.我总结:通过探究性学习,我知道了:()五.我提问:我经过思考,还不懂的问题有:()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李晓东暑假去海边度假,白天去海边游泳,觉得沙滩好热,海水凉凉的,晚上他再来到海边,却惊奇的发现沙滩的温度比海水还要低,同学们你有过和他类似的经历吗?
2.今天我们来研究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现象,好吗?
(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出示问题也是导入的一个方法,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热的现象和有关问题有了一些了解。)
二.学习新课
(一)研究水和油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1.质疑:我们都知道,给物体加热,物体的温度会升高;停止加热,物体的温度会降低。那么,如果我们同时给相同重量的水和油加相同的热,它们温度升高的速度会一样吗?如果同时停止加热,它们的降温速度会一样吗?
2.学生预测。
3.实验一:我们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实验中应注意什么?(1)学生设计实验。(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安全)(2)师生共同实验,做好实验记录。
①同时加热等重量的水和油6分钟,每隔1分钟测量并记录水和油的温度。加热时的温度变化
②停止加热后,每隔一分钟测量并记录水和油的温度,也测量6分钟。停止加热后的温度变化 ③学生根据数据画出曲线图。
(3)实验小组讨论与小结:通过这组对比实验,你能得出油和水吸热和散热的规律吗?
(4)实验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油的升温速度比水快;在同时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油的将温速度比水快。也就是说,不同物质的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同的。
(二)研究纸板和金属片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1.盖有纸板和金属片的两个鞋盒放在阳光下晒,10分钟后测一测盒子里的温度,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学生猜测:
3.按步骤做纸板和金属片的吸热、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1)把盖有纸板和金属片的两个鞋盒放在阳光下晒,10分钟后测一测盒子里的温度,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再把它们拿回阴凉处,8分钟后测一测盒子里的温度,看看有什么不一样?(3)实验小组讨论与小结: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4)实验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这个实验在次说明金属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比纸快。也就是说,不同的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同的。
(三)探究不同颜色、同种物质的吸热与散热性能 1.提问:不同颜色的同种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一样吗? 2.学生猜测,提出自己的观点。3.提问:怎样设计实验证明? 4.学生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5.学生交流探究方案,修改完善。6.学生分组实验。
7.学生汇报数据,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8.师生共同总结:同一物质,深色升温快,降温也快;浅色升温慢,降温也慢。
(四)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吸热、散热现象 1.谈话:我们通过实验证明:不同物质的吸热、散热的性能不一样的;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的吸热、散热的性能也是不一样的。那么,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要吸热、哪些地方要散热?人们是怎样做的?
2.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3.观察教材中的插图,思考这些现象与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有什么关系? 4.学生讨论交流。
5.小结:冰箱后面的散热板漆成黑色是因为深色物体的散热性能更好;沙漠地区的人们常穿的白色长袍吸热性能差,而且宽大的长袍中可形成气体对流,因此会使人感觉凉爽;海水和沙的吸热性能不同,在相同的光照下,沙升温快,海水升温慢,所以水中凉快,而沙滩温度高。
三.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保温杯
1.谈话:我们通过研究,已经发现不同物质、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你们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吗?我们要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制作的保温杯效果最好。
2.学生讨论,设计图纸,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3.展示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点评。4.评一评:哪个实验小组设计的保温杯好? 四.总结
1.油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比水快,同种物质,颜色深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比颜色浅的快。
2.不同物质、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板书设计】
4、吸热和散热
吸热 散热
油 快 快
水 慢 慢 升温 降温
深色 快 快
浅色 慢 慢
第二篇:吸热和散热教学设计
吸热和散热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的活动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研究同种物质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吸热和散热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活动——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保温杯。
学生对吸热和散热现象并不是一无所知,他们已经知道冷水要变热必须加热,冷水是吸收了热量才变成热水的;夏天的阳光下白色的物体不太热,黑色的物体却很烫手。学生对物体的散热性了解很少,或者说很少去注意。这些都是学生在本课中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到不同物质、同质不同色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教学难点是做好水和油吸热、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教学目标:
1.能够完成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2.能够设计并完成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快。
3.能用物体吸热、散热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4.学生能够在实验活动中做到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体验到小组合作的快乐。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
一杯黑色的水、一杯无色的水。分组材料:
1.100ml的烧杯、凉水、食用油、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温度计、玻璃棒,2.一杯黑色的水、一杯无色的水、温度计,3.制作保温杯的材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在上节课的活动中我们已经知道,给物体加热,物体的温度会升高,停止加热,物体的温度会降低。那么不同的物体,它们升温的速度和降温的速度相同吗?
2.导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物体的吸热和散热现象。(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开门见山提出问题,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研究水和油的吸热与散热性能
1.提出问题:如果同时给相同质量的水和油加热,它们温度升高的速度可能是什么样?如果同时停止加热,它们的降温速度可能是什么样?
2.学生进行猜测。
3.提问:我们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实验中应注意什么? 4.学生设计实验、交流汇报。提示学生加热时要用玻璃棒适当搅拌。
5.学生实验。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6.指导学生根据数据画出曲线图。分析曲线图,得出结论。7.小结:同时给相同质量的水和油加热,油的升温速度和降温速度都比水快。也可以说油的吸热性能和散热性能比水强。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对水和油这两种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作出假设,然后让学生做对比实验了解到这两种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并且学会如何来做对比实验。]
三、研究不同颜色的同种物质吸热与散热性能
1.提问:同一种物质,如果颜色不同,它们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一样吗?
2.学生提出假设,根据提供的第2组材料设计实验。3.学生分组实验,认真观察记录。4.学生汇报实验数据。
5.总结:同一种物质,颜色不同,它们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也不同。深色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都比浅色的物体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体会到,不同颜色的同种物质吸热与散热性能是不同的。从而对物质的吸热和散热特点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四、解释生活中的吸热、散热现象 1.谈话:我们知道了不同物质和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不一样,那么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要吸热,哪些地方要散热?人们又是怎么做的?
2.学生联系生活举例说明。
3.观察教材中的插图,思考这些现象与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有什么关系?
4.学生讨论交流。
5.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可适当补充几个例子。
[设计意图:就小学科学来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引领学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学生感兴趣的,能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科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还要应用于生活,由此感受到科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五、拓展活动——设计制作保温杯
1.谈话:利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可以做很多事情,如果让你们小组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你们有信心完成吗?
2.学生讨论设计方案,说一说为什么要那样设计。3.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提出修改的建议。4.小组制作。
5.交流展示制作的保温杯。重点说一说是怎样起到保温效果的。6.小结并鼓励学生课后检测保温杯的保温性能。
[设计意图: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用。本环节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第三篇:《吸热和散热》教学反思
《吸热和散热》教学反思
对于学生来说,学会动手做科学实验所获得的结果要比学习别人已经总结的事实、概念等好得多。因为学会做科学实验要比学习科学知识本身重要得多,探究过程远比学习事实重要得多。
学生对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既熟悉又陌生,平时并不能引起探究的欲望,也没有一次这样的亲历体验。因此,我便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着手复习引入新课。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物体的吸热和散热现象在我们身边就存在,而且可能每天都有接触,这样一下子就拉近了高深的“吸热和散热”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亲历中感知科学知识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到这时在让学生预测并分组进行对比实验,他们不会再觉得生疏和突兀。也使我也尽力做到与学生平等交流,做他们解决问题的忠实伙伴。
本课重点侧重的是证明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是有区别的,是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这个知识点,因此设计和操作实验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教师做好前期准备,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索本节课。我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指导过多。试验时应小组计时等等。学生试验操作的规范性要加强,基本操作还需强化练习。
教师对于预设结果的推测是通过学生试验来证明的,相信学生,也许他们会做的更好。在自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虽然需要自主权,但还是离不开教师的帮助。这样的帮助我个人觉得应该包括从预测到实验整个探究的全过程,老师要指导学生经历像科学家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过程。
科学记录也是我在教学中着力指导的。用数据、事实来说明问题是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方面。然而学生因为年龄小的原因,他们的记录也是不够完善的,我在教学中及时抓住他们记录中出现的情况,让他们自己来理解数据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科学精神的培养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课堂上不可能把所有的现象都加以说明。我只是选取了比较典型的几个事例,让学生学会分析,从而举一反三。
本课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学生的实验记录单需要老师指导才能正确填写,可以把一些内容要求更明确些,降低学生的填写难度。我认识到科学学科教学任务是非常重大的,它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加强科学专业素质的提升,使自己快速提高!
第四篇:OK 吸热和散热教学设计 Microsoft Word 文档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冷和热 4.吸热和散热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的内容。主要教学内容有四个部分:
1、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2、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否相同。
3、吸热和散热想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4、设计一个保温杯,看哪个小组的保温杯效果最好。本节课学生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和画曲线图,了解油和水吸热、散热的特点,以及颜色深浅不同的纸袋吸热、散热的性能。学生还将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想象。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的探究能力是逐步提高的,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自己设计实验还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特别是实验中所要注意到的问题学生还不是很清楚,老师必须要进行辅导,让他们逐步学会怎么来做对比实验,提高探究的能力。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采用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索法、小组讨论法和作品制作法;
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否相同时,让学生先预测,然后组织学生通论如何做好实验,需要哪些材料,如何分工等等;实验时学生观察温度计的变化,实验后指导学生画出温度变化曲线图,并引导学生发现变化的规律。根据数据,让学生发现:深色物体吸热快,散热也快;浅色物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最后,让学生设计一个保温杯,要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先讨论如何设计更保温,需要什么材料,设计的依据是什么;再动手设计,画出设计图和设计说明。教学目标: 过程与技能
1.进行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2.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科学知识
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2.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散热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
2.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3.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不同物体、不同颜色物体的散热和吸热性能。
难点:做好水和油吸热、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 相同重量的油和水、温度计、烧杯、打火机、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相同大小的纸盒两个、相同大小的金属片和纸板、同样大小黑纸罩的杯子和白纸罩的杯子。【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刘红福暑假去海边度假,白天去海边游泳,觉得沙滩好热,海水凉凉的,晚上他再来到海边,却惊奇的发现沙滩的温度比海水还要低,同学们你有过和他类似的经历吗?
2.今天我们来研究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现象,好吗?
(设计意图: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出示问题也是导入的一个方法,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热的现象和有关问题有了一些了解。)
二.学习新课
(一)研究水和油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1.质疑:我们都知道,给物体加热,物体的温度会升高;停止加热,物体的温度会降低。那么,如果我们同时给相同重量的水和油加相同的热,它们温度升高的速度会一样吗?如果同时停止加热,它们的降温速度会一样吗?
2.学生预测。
3.实验一:我们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实验中应注意什么?(1)学生设计实验。(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安全)(2)师生共同实验,做好实验记录。
①同时加热等重量的水和油6分钟,每隔1分钟测量并记录水和油的温度。(加热时的温度变化)
②停止加热后,每隔一分钟测量并记录水和油的温度,也测量6分钟。(停止加热后的温度变化)
③学生根据数据画出曲线图。
(3)实验小组讨论与小结:通过这组对比实验,你能得出油和水吸热和散热的规律吗?(4)实验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油的升温速度比水快;在同时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油的将温速度比水快。也就是说,不同物质的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同的。
(二)研究纸板和金属片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1.盖有纸板和金属片的两个鞋盒放在阳光下晒,10分钟后测一测盒子里的温度,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学生猜测:
3.按步骤做纸板和金属片的吸热、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1)把盖有纸板和金属片的两个鞋盒放在阳光下晒,10分钟后测一测盒子里的温度,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再把它们拿回阴凉处,8分钟后测一测盒子里的温度,看看有什么不一样?(3)实验小组讨论与小结: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4)实验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这个实验在次说明金属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比纸快。也就是说,不同的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同的。
(三)探究不同颜色、同种物质的吸热与散热性能 1.提问:不同颜色的同种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一样吗? 2.学生猜测,提出自己的观点。3.提问:怎样设计实验证明? 4.学生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5.学生交流探究方案,修改完善。6.学生分组实验。
7.学生汇报数据,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8.师生共同总结:同一物质,深色升温快,降温也快;浅色升温慢,降温也慢。
(四)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吸热、散热现象
1.谈话:我们通过实验证明:不同物质的吸热、散热的性能不一样的;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的吸热、散热的性能也是不一样的。那么,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要吸热、哪些地方要散热?人们是怎样做的?
2.学生展开讨论、交流。
3.观察教材中的插图,思考这些现象与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有什么关系? 4.学生讨论交流。
5.小结:冰箱后面的散热板漆成黑色是因为深色物体的散热性能更好;沙漠地区的人们常穿的白色长袍吸热性能差,而且宽大的长袍中可形成气体对流,因此会使人感觉凉爽;海水和沙的吸热性能不同,在相同的光照下,沙升温快,海水升温慢,所以水中凉快,而沙滩温度高。
三.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保温杯
1.谈话:我们通过研究,已经发现不同物质、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你们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吗?我们要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制作的保温杯效果最好。
2.学生讨论,设计图纸,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3.展示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点评。
4.评一评:哪个实验小组设计的保温杯好? 四.总结
1.油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比水快,同种物质,颜色深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比颜色浅的快。2.不同物质、不同颜色的同一种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一样的。【教学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不知道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不同,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不同。(或:不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知道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不同,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不同。)
层次2: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知道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不同,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不同。
探究能力:设计对比实验,收集数据形成结论。层次1:学生不会设计对比实验。
层次2:学生能够设计对比实验,不能准确收集数据。
层次3:学生能够设计对比实验,收集数据但不能分析数据形成结论。层次4:学生能设计对比实验,收集数据形成结论。【板书设计】
4、吸热和散热
吸热
散热
油
快
快
水
慢
慢
升温
降温
深色
快
快
浅色
慢
慢
第五篇:《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精选)
《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做加热糖或蜡烛的实验,观察糖或蜡烛的形态变化。
2、会做加热铜球的实验,能利用器具观察到铜球的体积变化。
3、会做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
2、知道固体、液体、气体基本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3、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
2、在研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理解科学技术是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完善进步的。【教学重难点】
1、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2、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教学准备】
蜡烛、火柴、纸、固体热胀演示器、烧杯、吸管、气球、水槽、冷热水、红墨水、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糖画):“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喜欢吗?”
2、“谁知道糖画是怎样制作的?”
3、简述糖画的制作方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加热和冷却》。(板书:加热和冷却)
二、研究蜡烛加热和冷却后有什么变化?
1、教师演示:用火柴点燃蜡烛,固体形态的蜡烛加热熔化为液体形态的蜡烛,老师把它倒在纸上,过一会冷却后你会发现什么?
2、教师引导:“蜡烛原来是什么状态?” “蜡烛原来是固体”(板书:固体)
“被火焰加热(板书:加热、箭头)后变成了什么状态?” “加热后变成了液体”(板书:液体)“流到纸上的蜡烛后来又变成了什么状态? “流到纸上的蜡烛又变成了固体”(板书:箭头)“为什么会凝固?”
“因为蜡烛冷了”(板书:冷却)
3、“加热使糖和蜡烛由固体熔化为液体,冷却又使液体凝固为固体。他们是物体的形态发生改变。(板书:形态)
4、还有哪些物体像糖、蜡烛一样受热会融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使液体凝结成固体?
三、研究物体热胀冷缩现象
(一)演示铜球加热和冷却,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加热和冷却还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大家看,老师这里有个铜球,铜球加热和冷却,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呢?我们请一个同学来演示。”
2、学生在老师的监护下做演示实验。(正确使用酒精灯,注意安全)
“这是一个铁环,这是一个铜球,铜球恰好可以从铁环中间穿过(演示铜球能够穿过铁环)。给铜球加热…… ”,“铜球还能够穿过铁环吗?(学生试一试铜球能不能穿过铁环)将铜球放入凉水中冷却后再试,观察:……又发现什么?”
3、“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铜球的什么改变了?” “铜球的体积改变了”(板书:体积)“体积是怎么改变的?”
“没有加热的时候铜球恰好可以穿过铁环,说明铜球比较小;加热后铜球不能够穿过铁环了,说明铜球的体积胀大了”(板书:热胀)
“把铜球放入冷水中冷却后,又能够穿越铁环,说明铜球的体积缩小了”(板书:冷缩)。“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热胀冷缩”。
(二)空气的加热和冷却,认识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大家猜一猜:空气加热和冷却体积会不会发生变化?” “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
2、实验过程:(1)把气球皮套在瓶口上。
(2)把瓶子放入热水槽中,观察气球(3)再把瓶子放入冷水槽中,观察气球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谁来说一说,通过这个实验,你们认为气体加热和冷却以后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请说出你的理由!”
小结:通过以上实验说明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四、拓展延伸
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还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情呢? 1.铁路的铁轨之间留有空隙,是为了防止铁轨热胀弯曲或冷缩拉断。
2.火车的金属轮子分内外两层,是靠热胀冷缩的原理组装和拆卸
3.瓶盖或者钢笔帽拧不下来时,可以用热水把瓶盖或者钢笔帽烫一烫,就能拧下来了。
4.“孔明灯”也是应用了热胀冷缩的原理等.五、总结
同学们,你们说得非常好,能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我们生活中,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更多更多的知识,你就会变得更聪明!板书设计:
加热和冷却
形态 固体----加热----→液体
←---冷却-----体积
热胀冷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