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
《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
王珊珊
教材分析:
《加热与冷却》是在学习了热,热的传递的基础上所开展的新的一课。其中主要包括两个教学内容:即加热与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和对物体体积的影响。本课重点研究对体积的影响。即:热胀冷缩。最后结合生活实际,拓展应用,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学情分析:
加热和冷却是学生常见、熟悉的现象,具有很多的感性认识,也有很强的研究兴趣。另外,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继续锻炼学生模仿实验、设计实验、亲自动手实验以及根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的科学素养。
教学策略:
新课程强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而且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所以这一课要使学生认识液体、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了解热胀冷缩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就必须由学生自己去探究,亲身去经历,从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液体、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能用液体、固体的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设计实验,证明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够通过给铜球加热和冷却,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2、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教学重难点:
重点:固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难点: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
1、演示装置:液体热胀冷缩装置(烧瓶、细塑料管、胶塞)、红墨水、烧杯
2、为每组准备:试管1支,气球1个,保温杯2个(热水一杯,冷水一杯)
4、多媒体课件(固体热胀冷缩动实验视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什么问题?
从普遍的现象入手,学生体会加热后固体巧克力变液体的现象,再根据生活经验,学生谈出在经过冷却之后,巧克力浆会重新变成固体。从而引出本课课题:加热和冷却(板书课题)。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是大家司空见惯的,并不被我们注意。可是往往在平常的现象中,却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在夏天巧克力放在口袋中,再拿出来会融化,想要重新变成固体,会让入冰箱中。学生自备巧克力,放入热水中。
(二)研究加热与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
1、请同学们观看糖画的制作视频,并让学生说一说糖从始至终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比如加热,从固体变成液体,冷却从液体又变成了固体。
2、然后请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会发生和蜡烛相似的变化。以此来加深加热与冷却会对物体的形态产生影响。然后我会用课件出示课本中的干冰,讲解加热和冷却不只对固态和液态产生影响,而且会对气态产生影响。这样就从全方位,多角度来诠释了加热与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以此来提升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用蜡烛油来作画,充分感受加热与冷却对物体的形态变化,这是第一个动手探究活动,教材只是要求学生观察蜡烛受热和冷却后发生什么变化,比较单调,修改为自制蜡画,思考制作蜡画的过程中隐藏着什么科学知识。这个设计既让学生们对蜡烛受热、冷却有了亲身的感受,而且还暗示孩子们: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就隐藏在很多的科学知识,只要我们多观察,多思考,你就能够发现。
(三)对物体体积产生影响。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决定先从现象明显的气体入手,再研究借助物体来判断热胀冷缩的液体,最后是完全借助视频来研究的固体。
1、气体的热胀冷缩
首先我会用大屏幕呈现一个瘪了个乒乓球,然后让学生想办法让其复原,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基本能够答出热胀冷缩。
再将准备好的一些实验材料打在大屏幕上。如:玻璃瓶、带吸管的胶塞、气球、针管、带盖的饮料瓶等。接下来请小组讨论,根据所需选取适当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空气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然后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选择相应的实验材料进行试验。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空气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这个教学环节是在学生们观察实验、模拟实验基础上的一个升华。通过所给的材料,经过思考、讨论、分析,最终做到自主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这是新课程标准对科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理念的尝试,真正做到把课堂交还给学生。
2、液体的热胀冷缩
首先实物出示装有红墨水的小瓶,然后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把小瓶放入热水中加热,吸管中的液面可能会有怎样的变化呢?然后演示实验证明同学们的猜测。然后请同学们分析为什么吸管中液面会上升?最后得出结论:红墨水受热体积膨胀了。同样的方法证明:红墨水受冷体积收缩了。进而得出结论:红墨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最后总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本部分只进行演示实验,现象较为明显,学生能看到现象,深刻体会,然后让学生回忆之前课程中用到的一个器材就是利用这个原理,从而介绍温度计的原理。
3、固体热胀冷缩 这个实验比较经典,但是很危险,作为演示实验既能有效地进行提问,让学生产生思维的火花,又能控制实验的时间,在加热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交流,直观而形象,先出示铁球,再呈现铁圈,为学生的设计空气的热胀冷缩借助材料的实验做思维铺垫。但是由于器材的限制,只能改为视频讲授教学的方法,学生通过视频中的现象,来感悟。这部分也可以多多联系生活实际来加强学生的理解。
4、总结
以上三组实验完成以后,此时我会总结:通过以上三组实验我们知道,液体、气体和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此时设疑,并举出反例:水在低于4℃时,体积逐渐变大,最后变成体积更大的冰。以此来告诉学生们科学的严谨性。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思考:热胀冷缩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资料,看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热胀冷缩的原理?(看课件资料)
2、提问: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热胀冷缩的原理?
(学生自由发言)
拓展:(1)有些瓶装的、纸盒装的液体都不装满,是不是厂家比较小气,不舍得装满呢?(不是,这些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不装满是为了防止液体在瓶内、纸盒内受热膨胀引起包装破裂。)
(2)铺水泥地时,每隔一段路要留一道窄沟,就是为了防止水泥膨胀或者收缩,造成路面不平整。
(3)电线杆之间的电线,夏季由于热胀的缘故,电线较松,冬季由于冷缩的缘故,电线紧绷。夏天架电线时要注意架得松一点,不要绷得太紧,避免到了冬天电线冷缩时绷断。
(4)铁路的铁轨之间留有空隙,是为了防止铁轨热胀弯曲或冷缩拉断。(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1825年,英国铺设了第一条铁路,由于当时的人不知道热胀冷缩的原理,铁轨是一根连一根的焊接在一起的。结果到了炎热的夏天,铁轨变得七扭八歪,左右弯曲,有的地方甚至还朝上拱起,弄得火车总是脱轨;而到了寒冷的冬天,铁轨竟冻裂成一段一段的,后来火车都不敢走这条路了;所以现在铁路的铁轨之间都要留有空隙,就是为了防止铁轨热胀弯曲或冷缩拉断。)
(5)瓶盖或者钢笔帽拧不下来时,可以用热水把瓶盖或者钢笔帽烫一烫,就能拧下来了。
(6)冬天用玻璃杯接热水时,都要注意先用热水涮涮杯子,以免玻璃热胀冷缩 不均匀导致玻璃杯破裂。
板书设计:
液体 固体 气体
3、加热和冷却 受热→体积膨胀
受冷→体积收缩 }
热
胀冷缩
第二篇:《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精选)
《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做加热糖或蜡烛的实验,观察糖或蜡烛的形态变化。
2、会做加热铜球的实验,能利用器具观察到铜球的体积变化。
3、会做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
2、知道固体、液体、气体基本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3、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
2、在研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理解科学技术是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完善进步的。【教学重难点】
1、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2、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教学准备】
蜡烛、火柴、纸、固体热胀演示器、烧杯、吸管、气球、水槽、冷热水、红墨水、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糖画):“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喜欢吗?”
2、“谁知道糖画是怎样制作的?”
3、简述糖画的制作方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加热和冷却》。(板书:加热和冷却)
二、研究蜡烛加热和冷却后有什么变化?
1、教师演示:用火柴点燃蜡烛,固体形态的蜡烛加热熔化为液体形态的蜡烛,老师把它倒在纸上,过一会冷却后你会发现什么?
2、教师引导:“蜡烛原来是什么状态?” “蜡烛原来是固体”(板书:固体)
“被火焰加热(板书:加热、箭头)后变成了什么状态?” “加热后变成了液体”(板书:液体)“流到纸上的蜡烛后来又变成了什么状态? “流到纸上的蜡烛又变成了固体”(板书:箭头)“为什么会凝固?”
“因为蜡烛冷了”(板书:冷却)
3、“加热使糖和蜡烛由固体熔化为液体,冷却又使液体凝固为固体。他们是物体的形态发生改变。(板书:形态)
4、还有哪些物体像糖、蜡烛一样受热会融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使液体凝结成固体?
三、研究物体热胀冷缩现象
(一)演示铜球加热和冷却,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加热和冷却还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大家看,老师这里有个铜球,铜球加热和冷却,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呢?我们请一个同学来演示。”
2、学生在老师的监护下做演示实验。(正确使用酒精灯,注意安全)
“这是一个铁环,这是一个铜球,铜球恰好可以从铁环中间穿过(演示铜球能够穿过铁环)。给铜球加热…… ”,“铜球还能够穿过铁环吗?(学生试一试铜球能不能穿过铁环)将铜球放入凉水中冷却后再试,观察:……又发现什么?”
3、“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铜球的什么改变了?” “铜球的体积改变了”(板书:体积)“体积是怎么改变的?”
“没有加热的时候铜球恰好可以穿过铁环,说明铜球比较小;加热后铜球不能够穿过铁环了,说明铜球的体积胀大了”(板书:热胀)
“把铜球放入冷水中冷却后,又能够穿越铁环,说明铜球的体积缩小了”(板书:冷缩)。“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热胀冷缩”。
(二)空气的加热和冷却,认识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大家猜一猜:空气加热和冷却体积会不会发生变化?” “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
2、实验过程:(1)把气球皮套在瓶口上。
(2)把瓶子放入热水槽中,观察气球(3)再把瓶子放入冷水槽中,观察气球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谁来说一说,通过这个实验,你们认为气体加热和冷却以后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请说出你的理由!”
小结:通过以上实验说明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四、拓展延伸
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还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情呢? 1.铁路的铁轨之间留有空隙,是为了防止铁轨热胀弯曲或冷缩拉断。
2.火车的金属轮子分内外两层,是靠热胀冷缩的原理组装和拆卸
3.瓶盖或者钢笔帽拧不下来时,可以用热水把瓶盖或者钢笔帽烫一烫,就能拧下来了。
4.“孔明灯”也是应用了热胀冷缩的原理等.五、总结
同学们,你们说得非常好,能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我们生活中,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更多更多的知识,你就会变得更聪明!板书设计:
加热和冷却
形态 固体----加热----→液体
←---冷却-----体积
热胀冷缩
第三篇: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除了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外,也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能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设计实验,证明气体和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够通过给铜球加热和冷却,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敢于大胆想象,勇于动手实践。
2、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3、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固体、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设计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教学准备:
1、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铜球、铁圈等)、酒精灯、火柴、实验记录表、水槽、湿抹布、2、为每组准备: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锥形瓶20个、细塑料管、胶塞)、冷水,热水,红墨水、烧杯20个、酒精、暖壶(内装热水)。
3、烧瓶、插有弯玻璃管的胶塞、气球、空瓶子、热水、滴管、乒乓球、4、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实验导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都看到过我们学校综合楼前面美丽的喷泉吧?那你有没有见过自己制造的小喷泉?想不想亲自看看?(想)好!那我就为大家做个“小喷泉”,用一个烧瓶,里面装一些水,为了便于观察,我把水染成了红色,现在我往这个烧瓶上倒热水,请大家仔细观察。(教师演示“喷泉实验”:水从塑料管中喷出来,形成一个小喷泉)师:你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往烧瓶上倒热水就会使里面的水喷出来? 生:水是怎样出来的?可能和什么有关? 生:„„
师:是呀,为什么往烧瓶上倒热水就会使里面的水喷出来?“小喷泉”里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科学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第3课《加热和冷却》(板书课题)。看看加热和冷却除了像我们上节课研究的,可以影响物体的形态以外,还会对物体产生什么影响。(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认识加热和冷却对气体体积的影响
1、谈话:真不错,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大胆猜想,猜想对于科学研究非常重要,我们的很多科学研究都是从大胆的想象开始的.2、提问:烧瓶中的空气看不见,我们怎么知道它有没有膨胀或收缩呢?能想出观察的办法 吗?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看看你们组能不能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我们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想出的办法最多,最有想象力和创造性。
3、提示:设计之前请大家先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用什么来装空气进行研究?(师将学生的回答进行整合,并将物品呈现出来。例如:可以用烧瓶、气球、软塑料瓶、软包装饮料盒、易拉罐„„)
(2)怎样才能有利于观察?(空气的体积变化不容易观察,所以无论什么容器都要设法密封。密封的材料有胶带纸、橡皮泥、橡皮塞等。通过密闭容器的凹凸变化来发现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当密闭的容器变凹时,说明空气体积缩小了。当密闭的容器变鼓时,说明空气体积膨胀了。)
(3)用什么方法使空气受热或受冷(将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并呈现出来。例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热水和冷水,使用烧瓶只要用手捂就可以看到明显的效果。)(4)可以在实验记录表中画出你们的想法,等会请小组汇报。
4、各小组自行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放轻音乐,音乐停,时间到,学生自然停止即可。小组自行讨论时教师适时加以指导)
5、说说你们组的实验方案,如果我这儿正好有合适的材料,你也可以上来边讲解边演示。
参考方案:
(1)在烧瓶口套上一个气球,把烧瓶放入热水中我们就会发现气球鼓起来了,再用冷水浇又会瘪下去,这也能证明气体热胀冷缩.(2)取一个带胶塞的烧瓶,注意烧瓶里有什么?(空气)用滴管在玻璃弯管中滴入红色的小水柱,把空气封住,再用手握住烧瓶,加热烧瓶内的空气,看到水柱往外移,说明了什么?(空气受热体积膨胀了)向里移呢?(说明空气受冷体积收缩了。)(3)用瘪乒乓球,放入热水,里面的空气受热会膨胀,使乒乓球鼓起来。(4)将烧瓶倒插在水中,用手捂烧瓶,看到有气泡从烧瓶中冒出。
(5)取一个带胶塞的烧瓶,将塑料管尖上抹上肥皂水,将烧瓶放入热水中,肥皂泡被吹大了,再放进冷水里观察肥皂泡变小。„„
6、这些实验说明了什么?
7、板书:空气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也就是说,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气体热胀冷缩)
8、解释:现在谁来解释一下喷泉实验的原理?(烧瓶里面装了少量的水,当热水倒在烧瓶上时,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占据的空间多了,就将下面的水压入玻璃管后喷出来,形成喷泉。)
二、认识加热和冷却对液体体积的影响
1、谈话:气体在加热或冷却时体积会发生变化,液体比如水,在加热或冷却的情况下体积也会发生变化吗?(同学们平时都见过或者亲自烧过开水,大家有没有发现,装满水的水壶里的水沸腾后,壶里的水常常会往外溢。这是为什么呢?水在加热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生预测)
2、生进行猜想:可能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3、实验:刚才我们所说的仅仅是猜想,还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我用锥形瓶代表水壶,在锥形瓶内装满水,用中间插有细塑料管的胶塞塞紧瓶口,因为胶塞要占据空间,所以这时红色的水会上升到塑料管中,我们用黑皮圈在塑料管的液面处作一个记号。把锥形瓶分别放入盛有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观察水在加热和冷却的情况下到底会有什么变化,可以吗? 组桌上都有一套这样的实验装置,一个烧杯里已经装好冷水,等一会我去倒热水,在实验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
生:①注意安全,小心热水。②同学之间要注意分工合作。③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液柱有 2 什么变化?④做好实验记录。⑤实验后收好实验材料。师:好,等我给你们组倒好热水后,就可以开始实验了。(生实验并记录,师倒热水后,巡视指导)
师:请各组的材料员把实验材料都放好,说说在实验中,你们观察到了哪些现象?通过实验,你们认为加热和冷却能不能够使水的体积发生变化?
4、汇报实验结果。
(1)“我们发现锥形瓶放入热水中后,塑料管里的水位上升了;锥形瓶放入冷水中后,塑料管里的水位下降了。”
(2)塑料管内的水位上升,说明水发生了什么变化?(水的体积变大了)是不是锥形瓶里的水突然增多了?为什么?(不是,因为锥形瓶是密封的,没有往里面加水。塑料管内水位上升,只能是因为水的体积变大了。体积变大叫做体积膨胀。)塑料管内水面下降,说明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水的体积变小了,体积减小也叫体积收缩。)(2)锥形瓶里的水在什么条件下体积膨胀,在什么条件下体积收缩?
(3)你能把水的体积变化和所需要的条件联系起来,说说水有什么性质吗?
5、小结:通过以上实验,说明水有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的性质。也就是说,水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6、现在你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烧开水时,壶里的水为什么会溢出来?(壶里的水受热体积膨胀了,所以会溢出来。)
7、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醋、酒精、油、牛奶(出示),现在请小组长前来任意选择一种,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选择液体来实验,师再倒热水。)
8、小组汇报实验情况。你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的?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
9、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像醋、酒精、油、牛奶等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液体热胀冷缩)
10、拓展:(出示温度计)同学们注意过吗?像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就是利用了热胀冷缩的性质。受热了液体膨胀,温度的读数就会增加,遇冷时液体会收缩,读数会减小。
三、认识加热和冷却对固体体积的影响
1、(出示“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
2、谈话:物体加热和冷却还有很多有趣的变化。大家看,我这里有个铜球,我们知道,铜球是固体。既然液体和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固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学生预测)
3、谈话:我们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过一会用冷水使铜球冷却,看看铜球会有哪些变化,可以吗?
加热之前我们先一起回顾一下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1)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的灯芯。(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4、演示并讲解:现在铜球是恰好能从铁圈中通过的。
5、实验:我们来看看铜球受热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师加热铜球)同时提问:怎样才能知道铜球有没有发生变化呢?(找学生回答)“如果铜球仍然能从铁圈中通过,就说明铜球没有发生变化;如果铜球不能从铁圈中通过,那就说明铜球发生变化了。(认为铜球仍然能从铁圈中通过的同学举手,认为铜球不能从铁圈中通过的同学举手。)”
现在我们看看铜球到底能不能从铁圈中通过。(师演示铜球过铁圈,发现铜球不能从铁圈通过。将铜球放入冷水中冷却后,再试着让它通过铁圈。)
6、分析:加热后,我们看到铜球不能从铁圈中通过,说明铜球的什么发生了变化?(体积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加热和冷却时)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铜球加热或冷却后体积发生了变化)
7、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固体确实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固体热胀冷缩)
8、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拓展延伸,巩固应用
1、思考:加热和冷却对物体的影响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了热胀冷缩的原理?
2、学生自由发言,多媒体辅助介绍:
(1)瘪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会使乒乓球鼓起来。(2)夏天车胎打气时不能太足,不然容易爆胎。
(3)夏天安装电线时,不能把线绷得太紧。否则,到冬天时由于电线受冷收缩会拉断。(4)铺水泥地时每隔一段要留一道窄沟,就是因为防止水泥膨胀或者收缩造成路面不平整。(大面积水泥地上的夹缝)
(5)钢笔帽或者瓶盖拧不开时,可以放入热水中烫一下,就好拧了。
(6)铁桥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要架在滚子上。这样,当气温改变的时候,铁桥可以自由伸缩,不至损坏。(桥面上的缝隙的科学)
(7)铺设铁轨时,也要考虑到热胀冷缩,在两根铁轨之间要留有空隙,给铁轨伸张的余地。(电线、铁轨等实例的图示加上醒目的数字,加深学生对热胀冷缩的应用理解。)
(8)火车上车轮的轮箍就是利用热胀冷缩的性质装在车轮上的。轮箍的内径稍小于车轮的外径。把轮箍加热,在它膨胀后内径大于车轮外径的时候,把车轮嵌进去,轮箍冷却后就紧紧地箍在车轮上。
(9)神舟飞船的防热„„
3、小结: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的形态和体积都产生了影响,知道了热胀冷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科学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科学,运用科学。希望同学们能用我们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更多生活中的问题,更好地改善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3、加热和冷却
形态
体积
固体
液体(水、醋、酒精、油、牛奶)
热胀冷缩
气体
第四篇:四年级《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加热和冷却是第四版第四版第四版第四版第四版小学科学的第三课,这是热科学的基本现象。加热和冷却课程是学生进一步了解冷热手练习课程的一个教训。本课程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疑惑现象,通过学生活动,得出热膨胀和收缩的结论,揭示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本质,然后联系实际应用周围达到目的学习。同时随着水在加热和冷却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在液体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本章前两章,初步了解了冷,热和温度的概念,但常见的热现象不能给出科学的解释,仍然在情感理解阶段,生命的普通热膨胀和收缩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甚至都不能解决。而这些问题只是为本课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一个点,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兴趣兴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目的,逐步建立起中学学习的能力意识。
【设计理念】
加热和冷却该单元正在接受课程,热膨胀和收缩是基座的对象 这种性质,结合学生学习和小学科学探究学习的特点,本课通过瓶装液体共同探讨问题指导,激发学生探索兴趣的科学现象;然后指导学生团体操作的实践探讨加热和冷却对液体实验体积的影响,培养学生在实验分工,合作与交流学习习惯;再次鼓励小组设计自己探索加热和冷却对固体和气体体积的实验,实验,并逐步建立基于学生的基于查询的学习,反映出帮助中的帮助放手,并培养学生的中学意识。通过探索事实说话,让学生感受到物体在加热和冷却中的变化,讨论和总结热膨胀和收缩的原理,通过实验现象发展形成学习习惯的科学态度。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到东西有两面,从而实现弱点,合理使用,应用自己的知识目的。
【教学目的】
(A)知识和技能:
1.识别加热和冷却将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大多数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膨胀和收缩的性质。
3.将使用热膨胀和收缩来解释生命的现象,并为生活 生产服务。
(B)工艺和方法:
1.通过模拟实验,体验液体的热膨胀和收缩的性质。2.通过实验设计,理解固体,气体热膨胀和收缩现象。
(C)情绪,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独立的探究活动,学习初步的合作与交流,树立中学的意识。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法。
3.理解事物有两面的真相,学会避免弱点。[教学难] 聚焦:固体,液体,气体具有热膨胀和收缩的特点。
困难:生活中的热膨胀和收缩和利用现象。
【制剂】(每8组)
1.液体热膨胀和收缩试验装置:8瓶,8个玻璃管,8个单孔橡胶塞,16个杯子,多个红色墨水,酱油,一些牛奶,果汁,冷水,热水A很少 2.固体热膨胀和收缩试验装置(1234组):4套铜球环,酒精灯4,4台打火机,8杯,冷水
3.气体实验装置的热膨胀和收缩(5668组):4瓶矿泉水,气球4,8杯,热水,冷水 4 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表,自制热膨胀和收缩教具(加热铜线后电路膨胀,灯泡),Laoganma带玻璃瓶
【教学过程】 1.提问,导入新课程(第一张幻灯片:标题)
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现象是司空见惯的,但不是我们的关注。但往往在通常的现象,但它包含了大量的科学理由。学生看到这两瓶水,用眼睛看看能有什么区别?
健康:一瓶满,一瓶不满。
老师:是的,同学们非常仔细地观察,细微的差别并没有逃脱大家的眼睛。装满这瓶的是老师自己的设备,不是这个瓶子里装满的只是在商店里买的,那么为什么不用水填满生意?这只是这个瓶子的问题吗?别人怎么样?(第二张幻灯片:不同品牌的瓶装液体图片)
学生:(学生观察和讨论)学生长有一双尖锐的眼睛,观察很小心,但我们不仅要观察,而且要善于思考。
老师:如果一瓶有问题,可能是偶然的,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问题。背后任何现象必须有他的科学真理,今天老师带领你一个 去探索发生了什么,打开了一个小商业秘密。教师喜欢勤奋,英俊,纪律严明的孩子,你能做到吗?
健康:可以。
老师: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教室。[黑板]加热和冷却
(设计意图:从生活的例子开始,通过各种瓶装液体的观察,刺激学生兴趣,触发欲望探索,使学生有问题进入教室,有明确的目的。II。合作研究和归纳结论
加热和冷却对液体体积的影响
(第三张幻灯片:加热和冷却对液体的影响,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要求)
【学生探索】
成分:锥形瓶,玻璃管,橡胶塞,杯,红油墨(一两组),酱油(三四组),牛奶(五六组),果汁(七组),冷水,热水
实验步骤:
标记玻璃管上的液位。
将锥形瓶放入带有热水的杯子中,并在液面稳定后设置表面。
将锥形瓶置于冷水杯中并冷却,并且液位稳定以标记液位。
实验要求:
?。声音 音乐停止,实验停止。仔细填写测试记录,得出结论。
小心不要被热水,玻璃器皿轻轻地。
(学生实验,科学实验助理为每组加热水,教师导游,约10分钟的音乐停止)
【黑板】液体
老师:手脚!
健康:静静思考!
老师:让我们来看看哪一组实验记录更具特色。(老师在投影机显示屏上接受了三组实验记录,头发评价。
老师:我们发现液面有起伏,液体上升,液体有什么变化?(第四幻灯片:1.液体加热和冷却的动画图片)
健康:体积。
老师:是的,音量增加(在科学我们称为扩展),所以液位升高。体积减少(在科学中我们称为收缩),因此液位下降。那么在什么条件下液体膨胀,在什么条件下收缩呢?
健康:加热时膨胀,冷却时收缩。
老师:总结得很好。谁能给这样的事情一个漂亮的名字?
健康:热膨胀和收缩。(第四张幻灯片:2.热膨胀和收缩定义)(所有读数定义:绝大多数物体在热量,体积会膨胀;冷 但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称为热膨胀和收缩。)[黑板]热膨胀和收缩
老师:为什么企业不填充矿泉水?你在拐角?
健康:不,为了防止瓶子的热膨胀和收缩爆裂。
老师:很好,这个同学可以灵活运用知识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合作探索不同液体冷热量的变化,总结出液体热膨胀和收缩的结论,揭示背后隐藏的共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则,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良好的思维态度。
2.加热和冷却对固体和气体体积的影响
老师:这不仅是液体对热膨胀和收缩吗?老师列举了几种生活中的现象,我们解释不敢?
健康:敢。
老师:为什么夏天电线上的电线总是弯曲,为什么工人不拉直电线?(第五张幻灯片:1.线图)
小明不小心踩着乒乓球平焦急,我姐姐帮了他想一个好办法?为什么乒乓球很快就鼓起来了?(第五张幻灯片:2.平乒乓球在热水鼓上)
健康1:因为电线太重。老师:没有线是真的很重,但工具可以拉直线。为什么工人叔叔不这样做?
2:因为乒乓球鼓的加热。
老师:认为好,但它不是很具体。老师对四个组的南方和四个组的北方提供不同的实验材料,我们试图根据设计实验提供材料来探索固体和气体不是热膨胀和收缩的性质它。
老师:(介绍实验,学生阅读加强所有学生的关注)(第六张幻灯片:探索二:加热和冷却对固体和气体,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要求)
【学生Ⅱ】
实验材料:
(一二三四组)铜球,铁环,酒精灯,打火机,杯,冷水
(五十六七八组)瓶,气球,杯,热水,冷水
实验要求:
音乐停止,实验停止。虽然实验侧仔细填写记录表。
老师喜欢静静地想想孩子,谁的纪律是好的手,一个会让我们报告实验。
(学生实验,助理为每组加热水,教师导游,约5分钟音乐停止)
【教材】实心
加油站
【学生活动】(学生报告实验设计步骤,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估)
(设计意图:群体实验不仅扩大了观众的实验探索和实验结论,而且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你从小组的实验中知道了什么?(第七幻灯片:固体和气体的热膨胀和收缩的动画)
健康1:固体也可以热膨胀和收缩。
健康2:气体也可以热膨胀和收缩。
老师:今天,大家的表现让老师非常惊讶,非常满意。现在谁能解释为什么夏天在电线上的电线总是弯曲,冬天是直的吗?
健康1:因为夏天的温度增加,当电线的体积增长更长时,所以总的松动;冬季温度降低时体积变短,因此会绷紧。
健康2:如果夏天被拉直,那么冬天可能会破碎。老师:很好,很好理解到位。为什么平乒乓球在水面上可以鼓起来呢?
健康:因为气体的热膨胀和收缩。
老师:很好,简洁,在短语中。我听说我们的班级学生通常都是亲手创新,据今天的老师们做了一个小小的发明。你想要看?
健康:想想 的
老师:(显示教具)谁能谈论这门教学的特点是什么?
健康:...(设计意图:逐步建立基于学生的基于查询的学习,反映出帮助提出学校课程的概念,并且在实验目的中培养学生在分工意识中的分工意识和合作,通过沟通学习的方法。
三。自制教具,应用示范
实验材料:酒精灯,打火机,固体加热教具。
实验程序:
1.用酒精灯加热铜线。
注意:实验前必须检查设备是否完整。
老师:谁能解释实验现象只是为了看?
健康:亮起。
老师:为什么灯会明亮。
健康:铜线热膨胀和收缩。
老师:(总结演示实验)通过前面的探索,我们知道固体,液体或气体,具有热膨胀和收缩的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自制的教具,激发学生创造兴趣的手中的知识应用于创新的小发明,使创新的目标清晰,具体,使知识学习。
四。联系实践,运用他们的知识
老师:但是很少有物体(金属锑,0-4摄氏度)水)是相反的,所以在法律概要中不能局部一般,遵循严格的科学态度。(第八滑块:热膨胀和收缩定义)
健康:再读:绝大多数物体在发热,体积会膨胀;冷却量会收缩,这种现象称为热膨胀和收缩。
温度计的刻度标记如下:在标准大气压下,将纯水冷冻的温度设定为0℃,沸腾时的温度设定为100℃,平均值为分为100等份。是1°C(跟着Laoganao玻璃瓶)老师想要这个瓶子Laoganma开放,谁能想出一个更好的方法?可以尝试。
健康1:
健康2:......老师:科学服务生活,我们可以举几个生活在使用热膨胀和收缩方便的例子吗?(教师及时评价)
健康1:
健康2:
健康3:......(第九幻灯片:太阳下的篮球,太阳下,轴承加工,古路火烧石,加热螺母)
教师:热膨胀和收缩的生活不是为了人类的利益到处吗?
健康1:
健康2:...(第十幻灯片:生命中的热膨胀和收缩的危险 损坏:水管爆裂,路面隆起和断裂,夏季汽车穿刺)
老师:看到一切都有双方面,有利有弊。小变化我们无意中,但是大量的小变化一起,定量变化的定量变化将给我们的生命甚至灾难带来危害,我们必须使用科学知识改变人类的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热膨胀和收缩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意识到生活无处不在的科学真相,意识到事物有双方学会避免弱点,建立科学与科学意识。)Fives。类摘要
老师:你在本课中知道什么?
健康1:
健康2:......在本课中,我们学会了加热和冷却,知道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膨胀和收缩的性质,当物体的热量或冷却的体积将改变时,或许我们用肉眼看不到,但是但是真实存在,不可见的东西不一定存在,有一些不一定可见。为了让我们看得更远,看得更清楚,必须使用知识不断武装自己的大脑。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的总结,让学生可以自己学习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方式 语言表达。加强记忆,深化理解,逐步学习总结知识。)
六。课后思考
人们可以用加热和冷却做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热膨胀和收缩的研究,使生活中的学生有意识地发现科学,使用科学观察生活,改变他们的生活,学习应用他们的知识。
【排版设计】
加热和冷却
液体
固体热膨胀和收缩
加油站
(黑板设计意图:简单清晰,反映固体,液体,气体具有热膨胀和收缩的性质。膨胀和收缩形成对比,深化学生的理解。
第五篇:《加热和冷却》设计和反思
《加热和冷却》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做加热糖或蜡烛的实验,观察糖或蜡烛的形态变化。
2、会做加热铜球的实验,能利用器具观察到铜球的体积变化。
3、会做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
2、知道固体、液体、气体基本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3、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
2、在研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理解科学技术是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完善进步的。【教学重难点】
1、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2、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教学准备】
蜡烛、火柴、纸、固体热胀演示器、烧杯、吸管、气球、水槽、冷热水、红墨水、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糖画):“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喜欢吗?”
2、“谁知道糖画是怎样制作的?”
3、“可是我们这里没有制作糖画的工具,不过我们可以用(板书:蜡烛)蜡烛代替糖来尝试糖画的制作方法!”
二、了解加热和冷却蜡烛形态的变化。
1、“请大家拿起蜡烛,点燃,用火焰给蜡烛加热,看谁能用蜡烛在纸上作画。”
2、“请大家想想,这里面隐藏着什么科学知识!”
3、教师引导:“蜡烛原来是什么状态?” “蜡烛原来是固体”(板书:固体)
“被火焰加热(板书:加热、箭头)后变成了什么状态?” “加热后变成了液体”(板书:液体)
“由于它是液体,可以流动,所以我们可以用它来做画。流到纸上的蜡烛后来又变成了什么状态?
“流到纸上的蜡烛又变成了固体”(板书:箭头)“为什么会凝固?”
“因为蜡烛冷了”(板书:冷却)
4、“加热使蜡烛由固体熔化为液体,冷却又使液体凝固为固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板书:加热和冷却)”
5、加热和冷却使蜡烛的状态改变了。刚才看到同学们在用蜡烛绘画时产生了一些碎蜡烛,有的同学的蜡烛已经很短了,扔掉挺可惜的,想一想:怎样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变废为宝,用好这些短蜡烛、碎蜡烛?
6、讲述:利用短蜡烛、碎蜡烛可以制作新蜡烛,还可以制作彩色蜡烛。
7、介绍二氧化碳和干冰的转化。
三、演示铜球加热和冷却,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加热和冷却还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大家看老师这里有个铜球,铜球加热和冷却,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呢?我们请一个同学来演示。”
2、学生在老师的监护下做演示实验。
“这是一个铁环,这是一个铜球,铜球恰好可以从铁环中间穿过(演示)。给铜球加热… ”,“铜球还能够穿过铁环吗? 将铜球放入凉水中冷却后再试,观察:又发现什么?”
3、“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铜球的什么改变了?” “铜球的体积改变了”(板书:体积)“体积是怎么改变的?”
“没有加热的时候铜球恰好可以穿过铁环,说明铜球比较小;加热后铜球不能够穿过铁环了,说明铜球的体积胀大了”(板书:热胀)
“把铜球放入冷水中冷却后,又能够穿越铁环,说明铜球的体积缩小了”(板书:冷缩)。“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热胀冷缩”。
4、小结: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四、水的加热和冷却,认识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大家猜一猜:水加热和冷却体积会不会发生变化?” “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
2、老师介绍:“这是一个装满了红色水的小瓶子,瓶盖上插了吸管;我们可以观察到吸管里的水位。先把小瓶子放入热水中,让小瓶子里的红水受热,仔细观察吸管里的水位有没有变化;过一会儿,再把小瓶子放入冷水中,让小瓶子里的红水冷却,再仔细观察吸管里的水位有没有变化。”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谁来说一说,通过这个实验,你们认为水加热和冷却以后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请说出你的理由!”
5、小结:通过以上实验说明(板书:水)水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五、设计实验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铜球会热胀冷缩,水也会热胀冷缩。大家想一想:怎样设计出研究空气加热或冷却后体积变化的实验?
六、拓展延伸
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还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情呢? 1.铁路的铁轨之间留有空隙,是为了防止铁轨热胀弯曲或冷缩拉断。
2.火车的金属轮子分内外两层,是靠热胀冷缩的原理组装和拆卸
3.瓶盖或者钢笔帽拧不下来时,可以用热水把瓶盖或者钢笔帽烫一烫,就能拧下来了。
4.“孔明灯”也是应用了热胀冷缩的原理等.七、总结
同学们,想一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加热和冷却
糖→糖水(固体→液体)糖水水(液体→固体)
加热
冷却
固体
体积变大
体积变小
液体
体积变大
体积变小
→热胀冷缩 气体
体积变大
体积变小
《加热和冷却》教学反思
《加热和冷却》是苏教版六年制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中的第三课。本课包括两个活动过程:活动一:关于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活动二:加热和冷却对物体体积的影响。加热和冷却是学生常见、熟悉的现象,具有很多的感性认识,也有很强的研究兴趣。同时,本课有些实验比较简单,学生完全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自行设计、实验。基于以上两点考虑,本课教学我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为主的教学目标。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生预测、交流讨论、小组合作设计实验、然后自选实验器材、“逼”学生脱离依赖心理,自己进行实验设计等几种方法进行教学。经过尝试,既有收获又有失败。下面谈谈自己的感想和认识。教学中,我首先利用生活中学生都熟悉的蜡的变化引出问题,在学生积极的交流和讨论后,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这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自己探究的空间。经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后,我发现大部分小组能自己设计实验,并能说出实验现象。在研究其它物体时,我先让学生预测实验结果,然后设计实验,自己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学生依据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积极、认真,实验速度快。一部分做完自己实验或实验需要很长时间完成的同学也到别的小组观察、学习。有的小组自己设计的实验有漏洞、错误或在课堂上不能完成的实验,我同他们一起探讨实验的可行性及补救、改正的方法。对没有进行实验设计的同学,我带领他们去参观其他小组的实验操作,分享其他同学的成功喜悦,从而提高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也积极参与其中。实验中我发现:除极个别学生外,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认真进行实验设计(虽然设计中有漏洞、错误,甚至根本不可行。)课堂上实验也是井然有序,学生积极、认真,参与的热情很高,都能通过现象得出结论。同时小组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气氛热烈。另外自己的实验做完了,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到其他小组的探究中。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体会:
1、学生猜想实验现象,自己设计实验方法,选择研究的对象进行实验,从实验现象中收集事实得出结论。使学生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发散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的兴趣。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是有目的的、有选择的。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自行探究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观察到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体验到只有通过实际实验、观察,才能得出科学结论。
2、给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科学探究不是机械的模式化活动,而是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教师决不能为了探究的完整性和程式化,而在教学中缩手缩脚。既想放,又不敢给学生更充分的思维空间,不免在教学中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科学探究的主角,或许在初期是一件很冒险的事,学生的探究方法一定是各种各样,其中的一些或许会漏洞百出,或者不可行,甚至毫无意义。但很快学生的思维将更开阔,探究方法更趋合理性、可行性,学生的探究兴趣也会更高。使他们真正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人。
3、给每个学生机会。科学课程标准要求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实验教学而言,具体表现在给每个学生探究的机会,让他们从设计到操作到总结都参与到探究中,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光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实验,更有利于提高其学习、探究的兴趣和成功之后的成就感,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乐于与人合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