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热和冷却教案
加热和冷却
教学目标:
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空气、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了解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难点:设计水的热胀冷缩实验。
教学准备:
托盘、保鲜盒、量杯、带胶塞的小药瓶、热水、红墨水、细塑料管、湿抹布、气球、锥形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
1.谈话:老师最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想不想看一看?那我们来做一做。请同学们把小药瓶丢到保鲜盒里,过一会儿现象就会出现。2.实验一:把小药瓶放进热水里观察现象。
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找3-4个小组汇报实验现象)(注意提醒学生描述准确,瓶盖是被冲开的,被弹出去的)。
4.谈话提问:你们看到的是不是这样的场景?视频回放:瓶盖喷出的情景。刚才速度太快了,我们再来看一遍慢动作,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你认为是什么力量把小瓶盖冲开的?
5.学生交流各自的猜测(热空气把瓶塞冲开了)。预设一:热空气把瓶塞冲开了。
师:说的很有道理,热空气在瓶子里面还是外面?瓶子里面原来有热空气吗?怎么变成的热空气?
预设二:热空气上升把瓶塞冲开了。师:我们的小瓶子是怎么放的?(横放的)热空气上升往哪升?(上面)小瓶子的盖子是往哪个方向开的?(横着的)是热空气上升的原因吗?(不是)预设三:热胀冷缩。
师:你可真厉害,都知道热胀冷缩这个科学名词,你能不能给大家解释下?(板书:热胀冷缩)他说的清楚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什么是热胀冷缩。预设四:水蒸气。
师:水蒸气是热水形成的,小瓶子里有没有热水?(没有)所以它没有大量的水蒸气,不足以冲开瓶盖。
6.讲述:你们刚才的说的很好,但是热空气哪来的力量冲开小瓶盖?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它。
二、认识加热和冷却对气体体积的影响
1.教师出示实验器材:这是一个锥形瓶,瓶口套了一个气球,老师来考考大家,锥形瓶里面有没有东西啊?(有)是什么啊?(空气)很好,有多少空气?(锥形瓶里装了满满的空气)瓶里的空气能自由进出吗?(不能)为什么?(气球把瓶口密封了)
2.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实验方法过程:我们把瓶子垂直的放在开水里烫一烫,手要扶住瓶子套气球的地方,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友情提醒:热水烫手,注意安全。
3.实验二:学生分组完成实验,教师巡视。(放轻音乐,看到各小组现象基本出现后,请学生把锥形瓶拿出来放到桌上,音乐暂停)
4.交流实验现象。提问: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现象?(请3-4个小组汇报)(气球鼓起来了,最后站起来了)我们来原像重现一下(播放视频)是不是这样? 5.分析:原来气球是什么样的?(瘪的)气球里的空气是从哪里来的?(瓶子里跑进去的)哦,我们的空气变多了,是吗?那变多的空气从哪里来?对,我们的瓶口是密封的,外面的空气进不来,里面的空气也出不去,那么让气球鼓起来的空气到底哪来的呢?
6.解释:下面请你看一段动画,你看了后能不能再解释一下,播放空气热胀冷缩动画。(瓶子里空气原来是瘦瘦的,被热水加热后变胖了,体积变大了,待不住了,想往外跑,没地方跑,只能往唯一的缺口处气球里跑,这个叫热胀,遇热以后空气的体积会变大,我们把这种现象叫热胀)(板书:加热——>体积变大)7.提问:现在请同学们再观察,气球怎么样了?(瘪下去了)气球里的空气到哪了?(到瓶子里了)空气变少了?(没有)瓶子拿出来后,温度比在热水里的高还是低?(低)说明空气受冷了,变瘦了,体积变小了,这叫冷缩,所以气球又瘪了。(板书:受冷——>体积变小)我们再来原像重现下,播放视频。8.讲述:刚才我们通过实验,认识了空气在遇热情况下体积会变大,在受冷情况下体积会变小,这种现象我们称为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9.提问:你现在能解释小药瓶瓶盖被冲开的现象吗?
10.解释: 瓶子中的空气是被封闭住的,它遇热之后体积会变大,大了之后没地方跑,只能从最薄弱的瓶口处一冲而出,所以把瓶塞给冲出来了。
11.讲述:空气热胀冷缩是我们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播放课件),你们见过这样的乒乓球吗?怎么把它变圆?夏天自行车打气能不能打的很足?
三、设计加热和冷却对液体体积的影响实验
1.谈话:刚才我们研究了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除了空气,水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那么你们认为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 2.学生猜测,有或没有。
3.那么如何来验证我们的猜测呢?(做实验)你们准备怎么做实验?你们可以借鉴做气体的实验思路去想一想怎么做实验,老师有些小提示:(出示课件)(1)水要不要装进容器中?(2)水要不要密封起来?(3)怎么观察水的体积有没有变化?(4)水怎么加热?怎么冷却? 4.小组交流讨论,设计实验。
5.小组汇报实验方案,教师加以点评。(你们是如何设计实验的?哪位同学来告诉老师。)
预设1:学生设计出液体的实验。
师:想法真不错,我们今天就来试试这种办法。(教师讲述实验方法:我们在小玻璃瓶内装满水,为了便于观察,我们把水染成红色,用中间插有细塑料管的胶塞塞紧瓶口,先用笔画下细管里水面的位置(出示课件中的实验步骤)。预设2:学生设计不出实验。师:今天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小玻璃瓶和一根细吸管,再给你一分钟时间想想应该怎么做?(学生思考讨论)
预设3:学生设计锥形瓶里装满水,上面套个气球实验。
师:同学们设计的很好,但是气球太大了,如果水体积发生微小变化进入不了气球怎么办?我们把气球换成插有细塑料管的橡胶塞,锥形瓶换成小玻璃瓶,这样就可以观察水的体积变化了。
6.实验三: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实验时播放轻音乐,音乐停,大家就停止实验。)
7.提问:说说在实验中,你们观察到了哪些现象? 8.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1)我们发现玻璃瓶放入热水中后,塑料管里的水位上升了,玻璃瓶放入冷水中后,塑料管里的水位下降了。
(2)塑料管内的水位上升,说明水发生了什么变化?(水的体积变大了)是不是玻璃瓶里的水突然增多了?(不是,因为玻璃瓶是密封的,没有往里面加水。塑料管内水位上升,只能是因为水的体积变大了。)塑料管内水面下降,说明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水的体积变小了。)
(3)玻璃瓶里的水在什么条件下体积变大(加热),在什么条件下体积变小(冷却)?
9.小结:通过以上实验,发现水也遇热体积变大、受冷体积变小,说明水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探究
1.讲述: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自然界中空气和水在加热和冷却情况下体积发生变化的例子,自然界中还有很多物质,那么铜球在加热和冷却情况下体积会发生变化吗?(会与不会)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板书:
空气
水
体积
加热→变大
热胀冷缩
冷却→变小
第二篇:加热和冷却教案
加热和冷却
大同中心完小
高一
教学内容: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除了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外,也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能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给铜球加热和冷却,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
2、能够通过实验,证明气体和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敢于大胆想象,勇于动手实践。
2、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3、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固体、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难点:设计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教学准备:
1、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铜球、铁圈等)、酒精灯、火柴、水槽。
2、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锥形瓶1个、细玻璃管、胶塞)、冷水,热水,红墨水、暖壶(内装热水)。
3、气球、空瓶子。
4、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加热和冷却对固体体积的影响
1、谈话:物体加热和冷却还有很多有趣的变化。大家看,我这里有个铜球,我们知道,铜球是固体。
3、谈话:我们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过一会用冷水使铜球冷 看看铜球会有哪些变化?
加热之前我们先一起回顾一下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1)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的灯芯。(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4、演示并讲解:现在铜球是恰好能从铁圈中通过的。
5、实验:我们来看看铜球受热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师加热铜球)同时提问:怎样才能知道铜球有没有发生变化呢?
师:认为铜球仍然能从铁圈中通过的同学举手,认为铜球不能从铁圈中通过的同学举手。现在我们看看铜球到底能不能从铁圈中通过。(师演示铜球过铁圈,发现铜球不能从铁圈通过。将铜球放入冷水中冷却后,再试着让它通过铁圈。)
分析:加热后,我们看到铜球不能从铁圈中通过,说明铜球的什么发生了变化?(体积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加热和冷却时)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铜球加热或冷却后体积发生了变化)
小结:固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固体确实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固体热胀冷缩)
二、认识加热和冷却对气体体积的影响
1、提问:塑料中的空气看不见,我们怎么知道它有没有膨胀或收缩呢?
方案:
(1)在塑料瓶口套上一个气球,把塑料瓶放入热水中我们就会发现气球鼓起来了,再用冷水浇又会瘪下去,这也能证明气体热胀冷缩,板书:也就是说,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气体热胀冷缩)
三、认识加热和冷却对液体体积的影响
1、谈话:气体在加热或冷却时体积会发生变化,那么液体比如水,在加热或冷却的情况下体积也会发生变化吗?(同学们平时都见过或者亲自烧过开水,大家有没有发现,装满水的水壶里的水沸腾后,壶里的水常常会往外溢。这是为什么呢?水在加热后体积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生预测)
2、生进行猜想:可能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谈话:猜想还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我用水瓶代表水壶,在瓶内装满水,用中间插有细塑料管的胶塞塞紧瓶口,因为胶塞要占据空间,所以这时红色的水会上升到塑料管中,我们用黑皮圈在塑料管的液面处作一个记号。
实验:把瓶子分别放入盛有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观察水在加热和冷却的情况下到底会有什么变化?
3、实验结果。
(1)“我们发现瓶子放入热水中后,塑料管里的水位上升了;瓶子放入冷水中后,塑料管里的水位下降了。”
(2)塑料管内的水位上升,说明水发生了什么变化?(水的体积变大了)是不是瓶子里的水突然增多了?为什么?(不是,因为瓶子是密封的,没有往里面加水。塑料管内水位上升,只能是因为水的体积变大了。体积变大叫做体积膨胀。)塑料管内水面下降,说明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水的体积变小了,体积减小也叫体积收缩。)
(2)瓶子里的水在什么条件下体积膨胀,在什么条件下体积收缩?(3)你能把水的体积变化和所需要的条件联系起来,说说水有什么性质吗?
4、小结:通过以上实验,说明水有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的性质。也就是说,水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思考:加热和冷却对物体的影响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了热胀冷缩的原理?
1、学生自由发言,多媒体辅助介绍:(1)瘪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会使乒乓球鼓起来。(2)夏天车胎打气时不能太足,不然容易爆胎。
(3)夏天安装电线时,不能把线绷得太紧。否则,到冬天时由于电线受冷收缩会拉断。
(4)铺水泥地时每隔一段要留一道窄沟,就是因为防止水泥膨胀或者收缩造成路面不平整。(大面积水泥地上的夹缝)(5)铺设铁轨时,也要考虑到热胀冷缩,在两根铁轨之间要留有空隙,给铁轨伸张的余地。(电线、铁轨等实例的图示加上醒目的数字,加深学生对热胀冷缩的应用理解。)
小结: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的形态和体积都产生了影响,知道了热胀冷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科学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科学,运用科学。希望同学们能用我们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更多生活中的问题,更好地改善我们的生活。板书设计:
加热和冷却
固体
液体
热胀冷缩 气体
第三篇: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除了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外,也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能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设计实验,证明气体和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够通过给铜球加热和冷却,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敢于大胆想象,勇于动手实践。
2、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3、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固体、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设计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教学准备:
1、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铜球、铁圈等)、酒精灯、火柴、实验记录表、水槽、湿抹布、2、为每组准备: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锥形瓶20个、细塑料管、胶塞)、冷水,热水,红墨水、烧杯20个、酒精、暖壶(内装热水)。
3、烧瓶、插有弯玻璃管的胶塞、气球、空瓶子、热水、滴管、乒乓球、4、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实验导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都看到过我们学校综合楼前面美丽的喷泉吧?那你有没有见过自己制造的小喷泉?想不想亲自看看?(想)好!那我就为大家做个“小喷泉”,用一个烧瓶,里面装一些水,为了便于观察,我把水染成了红色,现在我往这个烧瓶上倒热水,请大家仔细观察。(教师演示“喷泉实验”:水从塑料管中喷出来,形成一个小喷泉)师:你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往烧瓶上倒热水就会使里面的水喷出来? 生:水是怎样出来的?可能和什么有关? 生:„„
师:是呀,为什么往烧瓶上倒热水就会使里面的水喷出来?“小喷泉”里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科学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第3课《加热和冷却》(板书课题)。看看加热和冷却除了像我们上节课研究的,可以影响物体的形态以外,还会对物体产生什么影响。(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认识加热和冷却对气体体积的影响
1、谈话:真不错,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大胆猜想,猜想对于科学研究非常重要,我们的很多科学研究都是从大胆的想象开始的.2、提问:烧瓶中的空气看不见,我们怎么知道它有没有膨胀或收缩呢?能想出观察的办法 吗?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看看你们组能不能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我们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想出的办法最多,最有想象力和创造性。
3、提示:设计之前请大家先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用什么来装空气进行研究?(师将学生的回答进行整合,并将物品呈现出来。例如:可以用烧瓶、气球、软塑料瓶、软包装饮料盒、易拉罐„„)
(2)怎样才能有利于观察?(空气的体积变化不容易观察,所以无论什么容器都要设法密封。密封的材料有胶带纸、橡皮泥、橡皮塞等。通过密闭容器的凹凸变化来发现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当密闭的容器变凹时,说明空气体积缩小了。当密闭的容器变鼓时,说明空气体积膨胀了。)
(3)用什么方法使空气受热或受冷(将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并呈现出来。例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热水和冷水,使用烧瓶只要用手捂就可以看到明显的效果。)(4)可以在实验记录表中画出你们的想法,等会请小组汇报。
4、各小组自行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放轻音乐,音乐停,时间到,学生自然停止即可。小组自行讨论时教师适时加以指导)
5、说说你们组的实验方案,如果我这儿正好有合适的材料,你也可以上来边讲解边演示。
参考方案:
(1)在烧瓶口套上一个气球,把烧瓶放入热水中我们就会发现气球鼓起来了,再用冷水浇又会瘪下去,这也能证明气体热胀冷缩.(2)取一个带胶塞的烧瓶,注意烧瓶里有什么?(空气)用滴管在玻璃弯管中滴入红色的小水柱,把空气封住,再用手握住烧瓶,加热烧瓶内的空气,看到水柱往外移,说明了什么?(空气受热体积膨胀了)向里移呢?(说明空气受冷体积收缩了。)(3)用瘪乒乓球,放入热水,里面的空气受热会膨胀,使乒乓球鼓起来。(4)将烧瓶倒插在水中,用手捂烧瓶,看到有气泡从烧瓶中冒出。
(5)取一个带胶塞的烧瓶,将塑料管尖上抹上肥皂水,将烧瓶放入热水中,肥皂泡被吹大了,再放进冷水里观察肥皂泡变小。„„
6、这些实验说明了什么?
7、板书:空气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也就是说,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气体热胀冷缩)
8、解释:现在谁来解释一下喷泉实验的原理?(烧瓶里面装了少量的水,当热水倒在烧瓶上时,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占据的空间多了,就将下面的水压入玻璃管后喷出来,形成喷泉。)
二、认识加热和冷却对液体体积的影响
1、谈话:气体在加热或冷却时体积会发生变化,液体比如水,在加热或冷却的情况下体积也会发生变化吗?(同学们平时都见过或者亲自烧过开水,大家有没有发现,装满水的水壶里的水沸腾后,壶里的水常常会往外溢。这是为什么呢?水在加热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生预测)
2、生进行猜想:可能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3、实验:刚才我们所说的仅仅是猜想,还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我用锥形瓶代表水壶,在锥形瓶内装满水,用中间插有细塑料管的胶塞塞紧瓶口,因为胶塞要占据空间,所以这时红色的水会上升到塑料管中,我们用黑皮圈在塑料管的液面处作一个记号。把锥形瓶分别放入盛有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观察水在加热和冷却的情况下到底会有什么变化,可以吗? 组桌上都有一套这样的实验装置,一个烧杯里已经装好冷水,等一会我去倒热水,在实验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
生:①注意安全,小心热水。②同学之间要注意分工合作。③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液柱有 2 什么变化?④做好实验记录。⑤实验后收好实验材料。师:好,等我给你们组倒好热水后,就可以开始实验了。(生实验并记录,师倒热水后,巡视指导)
师:请各组的材料员把实验材料都放好,说说在实验中,你们观察到了哪些现象?通过实验,你们认为加热和冷却能不能够使水的体积发生变化?
4、汇报实验结果。
(1)“我们发现锥形瓶放入热水中后,塑料管里的水位上升了;锥形瓶放入冷水中后,塑料管里的水位下降了。”
(2)塑料管内的水位上升,说明水发生了什么变化?(水的体积变大了)是不是锥形瓶里的水突然增多了?为什么?(不是,因为锥形瓶是密封的,没有往里面加水。塑料管内水位上升,只能是因为水的体积变大了。体积变大叫做体积膨胀。)塑料管内水面下降,说明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水的体积变小了,体积减小也叫体积收缩。)(2)锥形瓶里的水在什么条件下体积膨胀,在什么条件下体积收缩?
(3)你能把水的体积变化和所需要的条件联系起来,说说水有什么性质吗?
5、小结:通过以上实验,说明水有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的性质。也就是说,水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6、现在你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烧开水时,壶里的水为什么会溢出来?(壶里的水受热体积膨胀了,所以会溢出来。)
7、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醋、酒精、油、牛奶(出示),现在请小组长前来任意选择一种,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选择液体来实验,师再倒热水。)
8、小组汇报实验情况。你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的?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
9、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像醋、酒精、油、牛奶等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液体热胀冷缩)
10、拓展:(出示温度计)同学们注意过吗?像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就是利用了热胀冷缩的性质。受热了液体膨胀,温度的读数就会增加,遇冷时液体会收缩,读数会减小。
三、认识加热和冷却对固体体积的影响
1、(出示“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
2、谈话:物体加热和冷却还有很多有趣的变化。大家看,我这里有个铜球,我们知道,铜球是固体。既然液体和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固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学生预测)
3、谈话:我们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过一会用冷水使铜球冷却,看看铜球会有哪些变化,可以吗?
加热之前我们先一起回顾一下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1)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的灯芯。(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4、演示并讲解:现在铜球是恰好能从铁圈中通过的。
5、实验:我们来看看铜球受热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师加热铜球)同时提问:怎样才能知道铜球有没有发生变化呢?(找学生回答)“如果铜球仍然能从铁圈中通过,就说明铜球没有发生变化;如果铜球不能从铁圈中通过,那就说明铜球发生变化了。(认为铜球仍然能从铁圈中通过的同学举手,认为铜球不能从铁圈中通过的同学举手。)”
现在我们看看铜球到底能不能从铁圈中通过。(师演示铜球过铁圈,发现铜球不能从铁圈通过。将铜球放入冷水中冷却后,再试着让它通过铁圈。)
6、分析:加热后,我们看到铜球不能从铁圈中通过,说明铜球的什么发生了变化?(体积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加热和冷却时)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铜球加热或冷却后体积发生了变化)
7、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固体确实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固体热胀冷缩)
8、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拓展延伸,巩固应用
1、思考:加热和冷却对物体的影响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了热胀冷缩的原理?
2、学生自由发言,多媒体辅助介绍:
(1)瘪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会使乒乓球鼓起来。(2)夏天车胎打气时不能太足,不然容易爆胎。
(3)夏天安装电线时,不能把线绷得太紧。否则,到冬天时由于电线受冷收缩会拉断。(4)铺水泥地时每隔一段要留一道窄沟,就是因为防止水泥膨胀或者收缩造成路面不平整。(大面积水泥地上的夹缝)
(5)钢笔帽或者瓶盖拧不开时,可以放入热水中烫一下,就好拧了。
(6)铁桥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要架在滚子上。这样,当气温改变的时候,铁桥可以自由伸缩,不至损坏。(桥面上的缝隙的科学)
(7)铺设铁轨时,也要考虑到热胀冷缩,在两根铁轨之间要留有空隙,给铁轨伸张的余地。(电线、铁轨等实例的图示加上醒目的数字,加深学生对热胀冷缩的应用理解。)
(8)火车上车轮的轮箍就是利用热胀冷缩的性质装在车轮上的。轮箍的内径稍小于车轮的外径。把轮箍加热,在它膨胀后内径大于车轮外径的时候,把车轮嵌进去,轮箍冷却后就紧紧地箍在车轮上。
(9)神舟飞船的防热„„
3、小结: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的形态和体积都产生了影响,知道了热胀冷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科学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科学,运用科学。希望同学们能用我们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更多生活中的问题,更好地改善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3、加热和冷却
形态
体积
固体
液体(水、醋、酒精、油、牛奶)
热胀冷缩
气体
第四篇:加热和冷却教学反思
微型课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科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案例反思
《加热和冷却》教学反思
东青实验学校
刘依依
作为一名涉世不深的科学教师,我的教学水平很有限,在如何提高学生们学习兴趣这方面我下了很大的功夫,《加热和冷却》这堂课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们认识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并了解热胀冷缩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这当然就得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亲身去经历,从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老师奖励给大家的一块巧克力化了?为什么呢?学生们都认为放在口袋里太热了。追问: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就想到了放在冰箱里冰一冰,在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中,巧克力的形状变了。于是我们开始新课的讲授了。
加热和冷却除了影响物体的形态,还会影响什么呢?为了引出本节课第三部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体积的影响。我们一起做了三个实验。先对铜球进行加热,加热前演示铜球能顺利穿过铁圈,实验时发现加热时间越长实验效果越明显,所以要向学生解释这个实验的时间比较长。加热铜球实验后,可以非常明显地发现,铜球受热体积变大了,不能再穿过铁圈,而在冷却之后,又可以从铁圈中穿过。这时候需要教师引出“体积”这个词,学生就能顺利完整地说出铜球受热体积变大,冷却后体积变小
做加热和冷却液体和气体的实验。先进行加热气体的实验。我拿出塑料瓶后,提问瓶子里有什么?如果想对瓶子里的空气加热,我们还能用火吗?学生立即想到不能,瓶子会烧化。这时引出另一种加热方法:热水浴。空气的加热和冷却实验现象非常明显,教师只要引出“体积”这个词,学生就能顺利完整地说出空气受热体积变大,冷却后体积变小。液体的加热和冷却实验现象也很明显。返回通过这三个实验可以总结出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规律。
科学课是非常有趣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灵活性很重要,善于总结的思维也是提高科学成绩的关键,设计精巧的科学实验使学生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第五篇:《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案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案
龙川小学 刘小朋
教学目标:
1.会做云、雾雨、霜的模拟实验,了解它们的形成原因。2.能够设计并完成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3.研究蒸发现象,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来源。
4.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条件,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5.知道水在自然界的存在有多种形式。
6.体会到自然界神奇的变化,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笔、温度计、试管、易拉罐、冰块、盐、湿毛巾。酒精灯、火柴、烧杯、热水、玻璃片,2.烧杯、温水、冰块,3.温度计、试管、易拉罐、冰块、盐、湿毛巾,4.(材料超市)同样的布条、铁架台、台灯、扇子、电吹风。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交流:你在哪儿见过水?
2.教师出示课件,组织学生欣赏各种美丽的水体。学生交流观后的感受。3.导入:这些多姿多彩的水被加热或冷却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板书课题)
二、设计实验,制造雨、霜、露 1.研究雨的形成
(1)谈话: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你知道雨是怎么形成的吗?如果我们要用实验来证明,你准备怎么做实验?
提示:怎样制造水蒸气?怎样让水蒸气冷却下来?(2)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
(3)学生说说在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酒精灯,实验材料要轻拿轻放,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4)学生分组实验。(5)交流实验现象。
(6)小结: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升到高空后遇冷变成了小水珠,许多小水珠聚集到一起,就会降落下来,便形成了雨。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2.研究雾的形成
(1)谈话:有雾的天气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便?你知道雾是怎样形成的吗?
(2)学生交流。
(3)思考:如果让你造出雾来,你打算怎样设计这个实验?(4)小组讨论后交流。
(5)学生分组实验。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6)交流实验现象。
(7)小结: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空气中温度较低的灰尘,就会在灰尘上凝结成小水珠,便形成了雾。
3.研究霜的形成
(1)激趣:用毛笔蘸水在黑板上写下“山行”,师生朗诵《山行》,霜是怎么形成的呢?
(2)指名说一说。
(3)思考:你们能根据提供的材料设计一个造霜的实验吗?(4)学生设计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设计的情况。(5)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6)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深入小组,进行必要的指导。(7)交流实验现象。
(8)小结:水蒸气遇到很低的温度就会直接结成霜。
三、研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 1.了解水的蒸发现象
(1)激疑:老师刚才写的“山行”两个字哪里去了?(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里去了。)
(2)揭示蒸发的概念: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3)提问:空气中的水蒸气还来自哪儿? 2.了解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蒸发现象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你认为蒸发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交流讨论,提出假设。(蒸发的快慢可能与周围的温度有关、可能与水的面积有关、可能与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有关等。)
(3)每组自主选择一个假设设计实验。教师巡视进行必要的指导。(4)交流实验方案后,分组进行研究。(5)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6)小结:蒸发的快慢与周围的温度、水的面积及周围空气的流动速度有关。
四、总结拓展
1.总结:课上到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拓展:水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