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案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案
龙川小学 刘小朋
教学目标:
1.会做云、雾雨、霜的模拟实验,了解它们的形成原因。2.能够设计并完成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3.研究蒸发现象,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来源。
4.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条件,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5.知道水在自然界的存在有多种形式。
6.体会到自然界神奇的变化,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笔、温度计、试管、易拉罐、冰块、盐、湿毛巾。酒精灯、火柴、烧杯、热水、玻璃片,2.烧杯、温水、冰块,3.温度计、试管、易拉罐、冰块、盐、湿毛巾,4.(材料超市)同样的布条、铁架台、台灯、扇子、电吹风。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交流:你在哪儿见过水?
2.教师出示课件,组织学生欣赏各种美丽的水体。学生交流观后的感受。3.导入:这些多姿多彩的水被加热或冷却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板书课题)
二、设计实验,制造雨、霜、露 1.研究雨的形成
(1)谈话: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你知道雨是怎么形成的吗?如果我们要用实验来证明,你准备怎么做实验?
提示:怎样制造水蒸气?怎样让水蒸气冷却下来?(2)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
(3)学生说说在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酒精灯,实验材料要轻拿轻放,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4)学生分组实验。(5)交流实验现象。
(6)小结: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升到高空后遇冷变成了小水珠,许多小水珠聚集到一起,就会降落下来,便形成了雨。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2.研究雾的形成
(1)谈话:有雾的天气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便?你知道雾是怎样形成的吗?
(2)学生交流。
(3)思考:如果让你造出雾来,你打算怎样设计这个实验?(4)小组讨论后交流。
(5)学生分组实验。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6)交流实验现象。
(7)小结: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空气中温度较低的灰尘,就会在灰尘上凝结成小水珠,便形成了雾。
3.研究霜的形成
(1)激趣:用毛笔蘸水在黑板上写下“山行”,师生朗诵《山行》,霜是怎么形成的呢?
(2)指名说一说。
(3)思考:你们能根据提供的材料设计一个造霜的实验吗?(4)学生设计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设计的情况。(5)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6)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深入小组,进行必要的指导。(7)交流实验现象。
(8)小结:水蒸气遇到很低的温度就会直接结成霜。
三、研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 1.了解水的蒸发现象
(1)激疑:老师刚才写的“山行”两个字哪里去了?(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里去了。)
(2)揭示蒸发的概念: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3)提问:空气中的水蒸气还来自哪儿? 2.了解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蒸发现象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你认为蒸发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交流讨论,提出假设。(蒸发的快慢可能与周围的温度有关、可能与水的面积有关、可能与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有关等。)
(3)每组自主选择一个假设设计实验。教师巡视进行必要的指导。(4)交流实验方案后,分组进行研究。(5)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6)小结:蒸发的快慢与周围的温度、水的面积及周围空气的流动速度有关。
四、总结拓展
1.总结:课上到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拓展:水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
第二篇:《水在加热和冷却后》说课稿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说课稿
龙川小学 刘小朋
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水在加热和冷却后》,这是一节在基本认识了一些物质的性质之后的一节综合课,是一节结合身边事物进行探究和实验的实践课。
(教材教学内容)教材安排了这两个方面的教学内容:
1.知道水在自然界的存在有多种形式,了解雨、霜、雾的成因。2.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来源,知道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条件,知道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学情分析)水,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冷却后变成云、雾、露、雪、冰、雹的成因,学生却比较陌生了,如何使学生很容易地认识这成因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本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是:
1.知道水在自然界的存在有多种形式,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条件。2.能够做雨、霜、雾的模拟实验,了解它们的成因。
3.能够通过对蒸发现象的研究,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来源。4.能够设计并完成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5.知道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教学重难点)根据我对教材和学生的理解和分析,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条件。教学难点是做造雨、霜、雾的模拟实验。
(教学方法)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和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除了通常的讲述方法外,我想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自探寻云、雾、露、雪、冰、雹形成的原因,多让学生动脑思、动嘴说、动手做、动眼看,让学生的思维与科学的实验相碰撞。让学生大胆来设计、来构思、来动手,其实是培养学生科学意识最好的方法。所以,教学中以实验为主,充分地让学生做实验,在实验中突破难点,探求成因,掌握重点。
具体的教学程序:下面我来说说本课的具体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二、模拟雨、雾、冰雪实验
(一)、看图片,了解自然界的水
1、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
2、提问:从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这些图片,和水有关吗?你认为哪些是水?冰、霜、雪是水吗?它们和水只是什么不同?(形态不同。板书:水〈白气、雾、露水、云、雨〉;冰〈霜、雪、冰〉〈有学生可能认为雾、云是水蒸气,强调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所以雾和白气是水不是水蒸气〉)生活中你看到过出现类似云和雾的现象吗?(冬天洗澡,浴室里会有白气,天花板会滴水;我们哈气,会有白气;打开热水瓶,瓶口会有白气;夏天冰箱里拿出的啤酒、饮料,会出现水珠等)
3、学生交流:你想到了什么?(如果学生你能说出,讲解水会变成冰,冰也会变成水)(水有三种状态:气体、液体、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的三态会相互转化)
4、交流(水的三态可以相互转化):水能变成冰吗?冰会变成水吗?需要什么条件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联系生活实际:如下雪天、下雨天、有雾天天气较冷,结冰天天也很冷等,有露水一般在早上较凉快)
5、小结:我们知道水有三态,雨雾露是液态,冰霜雪是固态,还有水蒸气。水蒸气能看见吗?它在哪里呢?教室里有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造雾、雨、雪的实验。
(二)、模拟雨、雾、霜实验
1、造雨实验 ⑴、讲解实验设计:我们能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来设计实验吗?(提醒:不是人工雨,如水龙头洒水,水会是谁变成?需要什么条件)?(热水、玻璃)怎么做实验?
⑵、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2、认识凝结
(1)、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水蒸气还会变成水,在什么条件下水蒸气会变成水呢?(受冷)天空中的水蒸气到了高空,由于高空较冷,会凝结成小水珠,变成云。
(2)、讲解: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体状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3、造霜实验
⑴、讲解实验设计:需要什么材料?(冰、温度计等)讲解如何做造霜实验。(演示)
⑵、小组交流,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三、认识自然界水的循环
(一)、认识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原因
1、讲解:液体状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2、小结:蒸发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刚才说的办法都可以让水快点蒸发——周围的温度,蒸发的面积,空气流通程度。
(二)、认识自然界水的循环
1、提问:(课件出示)为什么年年下雨,雨水却总是降不完?
3、出示图片:水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
4、交流
第三篇:《5.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案2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云、雾、雨、露、霜、雪、冰、雹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知道云、雾、雨、露、水蒸气的成因。知道水在蒸发和沸腾的时候要吸收大量的热。知道水会在一定条件下结冰,成为固体。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体三态会互相转化。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亲身感受认识到蒸发会吸收热量。能够通过实验了解水结冰的条件。能够通过图示法总结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愿意通过一些实验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教学方法
讲解、观察、探究、合作、实验
教具学具
杯子、冰块、玻璃片、开水、温度表、烧杯、试管、酒精灯、试管夹、易拉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大自然美丽的水。
2、谈话:这里有什么形态的水?除此之外,你还见过那些形态的水?
3、关于水的变化,你们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二、模拟雨、霜、雾的形成实验
1、研究雨成因
(1)谈话:雨是怎样形成的?怎样模拟雨的形成呢?(2)学生讨论、试验、交流。
2、研究霜的形成。(1)教师演示,介绍实验方法。(2)学生试验、交流。
3、研究雾的形成。(1)教师介绍实验方法。(2)学生实验。
(3)讨论:杯中的白气是什么?是水蒸气么?水蒸气有颜色么?
(4)小节:白气是水蒸气凝结成的极细的小的水珠,他在高空是云,低空是雾。
三、认识蒸发现象
1、提问:空气中的水是哪里来的?
2、学生回答。
3、谈话:接下来,让我们观察图片,认识周围存在的广泛的蒸发现象。
四、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提问:蒸发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学生假设。
借助多媒体,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发挥创造力。通过巩固,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地认识。师生双边互向活动
3、师生共同设计并完成实验,教师注意提醒控制变量。
4、小结:蒸发的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通和周围的温度有关。
五、总结水的变化及循环
1、提问:水是那些基本形态?他们在什么情况下互相转化?为什么年年下雨,雨却下不完?水在自然界是怎样循环的?
2、学生讨论并回答。
3、师生共同小结。
第四篇: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评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有幸聆听了 老师执教的这节公开课,感觉自己收获颇多,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对课堂生成的调控,值得我个人好好学习。现在我作肤浅的点评,希望能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情景自然生成,导入引人入胜。
良好的开始为整堂课的成功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这堂课中,教师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分组实验中,有部分学生在实验中出现了一些不科学的实验方法,主讲老师就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及时的、正确的方法指导,使科学更具严密性。
三:知识收放有度,重点有侧重、难点有突破
指导学生“造雨.造霜.造雾”的实验过程中,为了把握好这一教学难点。他如同庖丁解牛一样做到游刃有余,分层突破,例如:老师通过引导学生猜想。让学生对蝎子的行为进行假设。而后他又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假设,提出验证的方案,在提出方案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以学生为核心的课堂理念通过演示实验和操作实验,学生真切地看到水的多姿多彩的变化。进一步认识了水的蒸发和凝结从中得出结论。学生掌握了这一知识点,教者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在教学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再根据日常生活中以往经验,发挥想象。学生能很快地得出结论:蒸发的快慢与蒸发面积的大小.空气流动程度及周围的温度高低有关。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操作实验开阔了学生眼界,观察了水的变化和流动。认识到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学生体会到自然界的神奇变化,特别是水的变化。
四、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这堂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交流讨论的过成中,教师都能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并且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自我反思,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仅形成了正确的科学概念,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五、渗透了发展性评价意识。本次赛课中,老师不同程度地关注了学生成功感,对于学生 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点一滴的闪光点,一点一滴的激情与思维的火花,老师都予以关注,及时地 以不同方式进
行鼓励,或以语言、或以抚摸、或以眼神激励他们勇于尝试动手动脑学科学,鼓 励他们要乐于全作和交流,表扬那些勤奋、踏实的孩子。
六、硬功夫成就课堂精彩。老师对实验的演示时机、位置把握得当,照顾到 全体学生,取得了良好效果。老师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努力地给予每一位学生有效的指导,尤其在分组实验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们都尽最大 努力地在做学生学习的服务员,尽量地关注全体,扩大学生参与面,老师努力地为孩子们提供 了观察、操作、表达、思考、表现、探究的机会,使孩子们几乎都手动、眼动、嘴动、脑动,除去了危坐的辛劳,课堂里没有了不听课的孩子,也没有了冷漠参与的倦怠。
总之,从这节课里我们有许多东西可以学习。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更快的成长。愿我们与科学课一起成长!
总之,无论从老师们的教学目标的制订,比较全面、具体、适宜。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老师都能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根据课堂运行情况,量体裁衣,灵活运用。适当地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自己的教 学,让学生在更直观、更形象的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老师这节课是一节精彩的课,一节引人入胜的课,掩卷反思,我想如果在这节课中再做些这样的改变,可能会更精彩:
1、探究活动的实效性离不开老师的引导。科学课的本质,是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态 度、质疑的精神去看待事物,解释问题,由于孩子年龄特征,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学生的 探究能力是有限的。因此需要的是我们老师去引领、历练、提升,还不得完全放手,还需要认 真细致到位的指导,比如
总之,瑕不掩瑜,相信大家和我的感觉一样,我认为《水在加热和冷却后》这是一堂比较精彩的科学课!它贯穿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改理念。为了一节课,老师不辞辛劳,做了大量而实的准备工作,所以再次衷心地感谢周老师辛苦、卓越的工作,为我们奉献了这么一节高水准的课。谢谢,由于个人的水平有限,在此,不到之处,敬请见谅。
第五篇:《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学反思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反思
龙川小学 刘小朋
本课有两个概念:蒸发和凝结的教学。观察和实验是获取事实、证据的根本途径,那么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如何设计观察和实验来获取事实形成概念呢?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更好地为学生的科学概念形成服务?较好的策略是:注重科学课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的同时渗透核心概念;指导探究设计恰当的探究活动;揭示核心概念,汇报交流;形成科学概念游戏活动,加深概念理解。本课一开始通过电磁炉烧水演示实验,就让学生来理解蒸发,水加热后由有形变为无形,用观察和讨论加上猜想的方法,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蒸发概念,然后进行后面的教学。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为切入点,用恰当的设计组织教学,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前提。
小学科学课有多少技能训练?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还有小组合作。科学课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整合目标:宁愿少学一点,但扎实一些;阐述得具体一点,详细一点,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多展开一点。这样,学得也扎实一点,印象深刻一点;学生兴趣也大一点,自信多一点,能力发展的机会多一点。宁愿少学一点知识,而多一点能力发展的机会!
本课的教学,注重了学生技能的培养。这节课,有哪些技能培养?首先是实验,本课安排了演示实验:烧水;分组实验:造雾雨,造霜,应该说在实验方法上,学生还只是入门,表现在不会动,不敢做,“等”“靠”的现象很明显,实验能力有待培养和提高。第二是观察:观察贯串课的始终,但是怎么观察,观察目的交代不到位,指导不足。第三是讨论,应该说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但是说不到点子上,需要其他课程与科学课良好的整合。另外还有交流、假设预测、解释、小组合作等。只是学生质疑的培养是欠缺的,如“造雨”实验,由于受气候条件和实验材料准备不合适的影响,实验效果不理想,没能抓住时机,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和欲望,指导不够。
上学生喜欢的科学课,做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科学课,教师要完全知道自己要教学生什么,但是不要去灌输,而是要让孩子学得很开心,要鼓动学生主动地来参与探究学习的过程,但又不是让学生去瞎摸。科学教师有责任在学生心目中传输科学课是小学阶段很重要的一门课程,让更多的领导和老师认为科学课是小学阶段的核心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