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印后加工学后感想---
印后加工学后感
在二年级的下学期,我们开始学习印后加工这本书。通过近半个学期的学习,我对此课程有以下感想。
我认为本书全面系统地讲述了印后加工技术的工作原理、加工工艺、材料和设备,包括覆膜、上光、模切压痕、烫印、凹凸压印、金银墨印刷、滴塑、复合、装订等的印后加工。
老师刚开始讲的是书刊装订工艺
记得那节课特别有意思。我们一下子了解到了十四种书刊装订工艺。有龟册装、简策装、卷轴装、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和合装、包背装、线装书、平装、骑马订、精装、特装、活页装订法。
然后我们讲了书刊印刷产品的分类及书籍的结构和书刊装订方法的分类及其主要的工艺流程。在这几节课上老师给我们放映了好多有意思的动画,还有一幅关于书刊装订工艺流程的小模型。这种穿插小动画的教学方法改善了上课过程中只有理论知识的枯燥乏味。我们非常的感谢苗老师。
然后着重讲的是折页
主要讲了折页方法及原理。包括冲击式折页原理、滚折式折页原理、刀式折页原理、栅栏式折页原理。这其中也看了很多关于折页机折页的动画。通过这些动画,使我们初步了解了折页。然后还有手工折页与摆版。这期间我们还动手排了一张大度对开的版。通过这次作业,我了解了排版要注意的事项,例如:要在进纸的方向留3—5毫米的叼口,在侧规要有套准标,第一页和最后一页的正中间要有折标,当然角线是必不可少的。
接着讲的是配页
先是配书贴:其中包括附加页的种类,衬页的类型、特点及选用,影响衬页粘接牢度和使用寿命的因素,插页的类型,粘附加页。接着配书芯:有配书芯的方法,配书芯工艺,上蜡和浆背。还介绍了影响配页生产效率的因素及配页质量的检查。
接着再是订书
先是书帖订连的方法。有三眼订和缝纫订、铁丝订、锁线订、无线胶粘装订和塑料线烫订胶粘装订。然后介绍了平装书芯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接着又讲了平装工艺
平装加工的工艺流程是配页---翻转立体---检测---进本---定位、闯齐---铣背---打毛---侧刷胶---粘纱布卡---二次上胶---包封面---书背成型。包装封面有骑马订式封面、平订包式封面、平订压槽包式封面。
然后讲了精装工艺
精装工艺就要有特别的覆膜。印刷品覆膜工艺就是将涂好粘合剂的塑料薄膜与纸印刷品在加热、加压条件下形成合成产品的加工技术。
覆膜的原理就是粘合剂和被黏物在具有相容性的前提下,利用化学方式和机械外力的共同作用,迫使两者相互间紧密接触,并予较高的接触复合温度和较长的接触时间,加速他们分子之间的相互扩散、渗透,让这种扩散作用穿越粘合剂、被黏物向纵深方向交织进行,借助扩散作用形成牢固的黏合。覆膜工艺有即涂覆膜工艺和预涂覆膜工艺。覆膜材料分为黏合剂和塑料薄膜。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新型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因为它的透明度高、光亮度好、无毒无味,且柔软、耐磨、耐水、耐热、耐腐蚀,价廉物美。
最后讲了一种滴塑技术
以前吧就特别对那种水晶相册感兴趣,还有有些酒瓶身包装上会贴上一个突起的商标,这个商标上的字体是被透明的不知道什么胶的东西覆盖着。当时感觉它们很精美,做工一定不凡。但是老师给我们放映过它们的制作过程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么简单。而且制作成本一点也不高,利润却是翻倍的赚,以后可以考虑也从事这一行职业。
以上就是我学习过印后加工的感想。再次特别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深深教诲。
第二篇:法医学后感想
1.在我看来学习应是广义的,而早在正式上法医学这门课程之前,我就已经初步接触(当然不能算是系统地)过这门课的知识。恰巧的是,我的毕业论文有大量关于巴塔耶之神圣世界的论述,其中关于“尸体”的另类观察视角是其理论的主要基点。所以我并不想只是写学习这门课程的感受,而是从知识的积累和相关思考的深入来写。当然,这也主要是因为随着大四毕业急促“丧钟”的响起,自己也没有非常“系统”地按时听讲这门课程和阅读自己买下的相关教材资料。
老师在这个系列的题目下,有这样一句话,即写写“从法医学课程学到的知识”,确实如此,法医知识对于我们法学学生而言,只是一种职业必需了解的知识,是为了更好的达致职业要求。但对我而言,或者对大多数法学同门而言,从这门法医学课程学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呢?在我看来,这恐怕主要是人体中出现的和法律事实有关的现象吧,也就主要是关于死亡与受伤,或者各种死亡和受伤的种类和程度。
2.法医学,在我看来如同将法医描述为“不救人的医生”那样,是让人有点难以对其进行分类的学问。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社会公众对于关于尸体所进行的事情并不是非常理解,以至很难配合,直至当下中国,仍然存在不可思议的令人恶心的从死刑犯身上“抢夺”人体器官的事情。其实,上述对法医进行分类的困难决不是简单的偶然,而是作为科学研究手段的作为“法医学”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的“尸体”本身在人类心理层面有其神圣特殊的一面。按照巴塔耶的理论,尸体散发着令人恐惧的不可抗拒的魔力(当然按照其说法,那些只将身体视为大大小小各种分子、原子构成的科学逻辑,是不会承认这一点的)[1]。于是,正如现代医学,也就是现代西方医学通过科学的定量(这是西医最引以为荣的特点,也是其嘲笑中医自以为是的“资本”)分析的进路,尤其是近代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以来大大发展了的外科理论和实践,法医学也开始立足于其隶属刑侦的追求事实真相的立场,而确定了其对尸体进行了科学中立的客观描述的任务和性质。甚至,在追求事实真相的相关领域,还存在“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之争。正是这种以只把“尸体”当作客观对象来研究认识的理论与实践为表征的人类认知世界的知性=理性,让法医学成了只研究作为物的“尸体”,让法医背上了“不救人的医生”的称谓。
提到较早前就关注法医学,其实只是说在大二那次模拟法庭活动中,自己当时负责“法庭调查”阶段的台词设计,不得不上图书馆查找关于“巴比妥” 类催眠药的资料;还有就是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实习时间,由于抢劫类案件是由刑二庭审理,因此也有不少机会看到法医制作的被害人尸体的解剖照片(现在想来突然发现,被害人被大卸八块的照片远没有那些被枪决的被告人行刑照片让大家嫌恶,这恐怕和其已经做出让人嫌恶的恶的缘故)。
康德认为人自始至终都应被当作目的而不是手段,而被法医当作物、当作作业之客体而解剖的“尸体”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已经属于“非人”,从而便可以作为服从于调查事实真相的目的手段了。而其实,“尸体”是怎样的一种物呢?是对于活生生的人来说是怎样的一种恐惧呢?这是我在阅读巴塔耶之前根本没有想过的问题,但是我却深深记得在刑二庭实习期间,对于死刑犯执行结案表中的执刑前后对比照片,那些书记员总是感到一种恐惧和厌恶,连死刑犯的案件材料也是远见远“闪”。其实我个人虽然比较不爱看各种类型的恐怖片,但对于更加真实、甚至是血淋淋的法医解剖照片却没有太多的恐惧感,尽管如此,我现在却可以在回忆那些曾经活在这个世界的同类的血淋淋的尸体中,感受到一股嫌恶来。
法医中对待尸体的中立态度,当然有其技术专门化的要求,但不应当忽视的是这是与刑事案件审理中证明标准提高同时发生的,甚至无法确定何者才是发展的原动因。正如当我阅读相关的法律推理的作品时感到的那样,刑侦的过程无不包含逻辑推理(恐怕应该排除“无罪推理”这个包含价值判断的原则),而作为刑侦的服务手段之一的法学鉴定作业也必须纳入到这个逻辑场中。然而,在我的疑惑是,法医那种将“尸体”精细解剖的作业和变态杀人狂将活人或者被简单杀害的“尸体”大卸八块的行为究竟有什么不同?正因为大众也有这种疑惑(不一定是自觉的意识到),所以才会偶尔对法医这种职业抱以另类的看法,认为法医工作对于心理素质要求的严苛或者反过来认为其工作性质的专门化。也正是这种疑惑让公众将法医看作是“不救人的医生”。
接着上面提到的被枪决了的被告人行刑照片,我觉得生活在现今俗世界中的人,已经按照人类理性生存的逻辑规定了许多“法”和价值观念的标准来了,那就是理性标准的“价值判断”界定了“可欲”和“嫌恶”的标准,让人不知不觉中只能按其标准做出判断,甚至思考。但是无论如何,有一个人类知性=理性无法捕捉的领域,那里产生着对外界环境的两义性认识,让人们无法把握。所以对于“尸体”,人们在人类历史中做出了各种界定和判断,即使到了科学=理性昌明发达的当今。
或者应该说,行刑前后的对比照片有这么一种效果,使死者不像被大卸八块的“尸体”那样纯粹属于静态,而是显现了一种正在“死去”的动态效果,让观者有种“摹拟着”经历类似死亡过程的经验。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网络上的交通事故视频如同黄色视频一样热播的原因(当然,有一点值得思考,当下中国黄色视频才是被禁播的,而交通事故视频却没有。恐怕这和各种死刑未被废除有着同样的原因),因为人们在观看的同时“摹拟着”经验了这种死亡的过程,虽然这种摹拟远不能使观者直接感受到这种死亡的神圣。按巴塔耶的说法,上述的动态的“死去”在献牲中最能体现,而且“尸体”都会散发出既让人嫌恶又让人感到魅惑的力量。
当然,在被视为科学的法医学中,任何象征性的说法都不算是“合科学”的,因此关于“尸体”的隐藏意义并不会被承认,而且知性=理性将其作为认知对象对其做出认知的领域也并不在此,而是传统的被制度化了的宗教和各种文学艺术领域。所以,法医学的性质仍然不被提到应当提到的范畴进行讨论,人们对于其学科性质的认识恐怕也仅局限在科学的范畴之内了。
3.说到对课程的建议,我觉得首先应该将其提前到大二或者大三学习。因为,众所周知到了大四,不仅各种压力(不光就业压力)使我们在学习的时间精力上有所分心,更使我们感到一种功利的复杂感情,一方面作为法学专业学生,认为能够系统学习法医学知识是一种职业专门化的体现,而且这也能够给我们带来某种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的自豪感;但另一方面,迫使自己在毕业择业时转行的残酷现实又暗暗嘲笑这种想法,就像绝大多数农科专业的学生也无法在商品经济大潮的社会现实面前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感到自豪那样。于是,我们大多数人就在这种复杂的感情中在每次上课前都要犹豫半天:今天要不要去听课呢?与此同时,老师“点名”的做法使得情况越来越糟,因为这样让我们更认不清自己面临怎样的问题和抉择;
其次的建议,其实老师平时的教学已经有所体现,但仍然让人感到有遗憾,那就是更多地传授专门性的知识,但方法方式却必须得生动有趣。这恐怕跟上述在学生中产生的复杂的感情投射到老师的教学当中的结果,也就是说老师也感觉到了这种类似的复杂感情,从而避重就轻,以免内心的痛苦挣扎的产生。
第三篇:培训后感想
学 后 的 感 想
学习完这次由“共赢未来公司”开办的“顾问式管理系统”课程,心中感想很多。
首先感谢公司给予我这次培训的机会,让我个人能得到一次较大提升。这次培训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特别是在工作中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和个人的岗位职责。也让我理解了什么事责任,执行力的重要性等等,我写了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1.为什么要学习、要改变。
通过观看鹰的蜕变有了自我改变的勇气和再生的信念:学者变、变者通,通则达。使我痛苦者必使我强大。2.我有责任
1)我是谁? 我是父母的儿子,我是爱人的老公,我是老板的员工,我是女儿的爸爸……..2)成果:我在这个位置提供了什么成果(有价值的结果)。3)工资到底是谁给我们的。是客户给我的。3.执行
1)执行的定义:
执行=责任+成果
我要付出100%的责任,不折不扣的拿到成果,不抱怨同事不负责任。
2)工作过程要明确具体时间,不再说马上就好。
3)工作要高标准,严要求。绝不说差不多,因为人品决定产品,品质铸就品牌。4.坚决执行:让我理解了没有错误的决策,只有错误的执行。认同坚决执行,不认同更坚决执行,即使决策是错误的,我们也可以通过执行来做正确,而不是空头讨论。5.如何做好销售和采购管控
销售目标与计划的重要性,人与梦想而伟大,因计划而梦想成真。
第四篇:期末考试后感想
期末考试后感想
期末考试前,对于自己所教的语文、英语、和品德、美术来说,自己有把握的是品德和美术。
2月7号早饭后,第一个来到学校。当时说不好自己的心情。分数不能代表全部,可是对于农村的家长来说,不会全部认同这个看法。他们还是把分数看得非常重要。语文这次的总体成绩来说是提高了七分吧。期中考试是70分,这次是77分。可是在全乡还是倒数第二。
英语在期中考试后,我吸取了考试前的教训。考试前由于自己也是刚接手五年级,也没有经验,听力方面训练的少,单词也没有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去默写。考试后每一单元我都让他们默写,评比。听力方面,就算是没有听力资料,我也是自己念,让他们多听,多判断。这次英语在全乡排到了第二。孩子们,你们的努力是有回报的。
对于品德,只有一题,是我平时没有经验,也没有考虑到会和数学相结合。往年的卷子会出题,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日子,他们在平时记得都很清楚。偏偏这次考的是回归多少周年,他们大部分的学生填的是回归的日子,一少部分想到了回归是怎么算,可是是按2014年算的。这就是你们不认真的结果。
美术方面,自己也没有专业的水平。这两年在师范培训,今年秋天,儿子参加了美术班。在考试前,我给他们养了素描,线描和彩铅画。一些专业的术语,没有讲。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劣势。这也不是自己一时半会儿就能改变的。需要上级领导的关注。希望学校也能开一间美术教室,学生们每星期能上一节美术课。他们缺少动手能力,没有专业的老师。
对于自己的孩子来说。女儿的成绩我很失望。她一直太马虎,不认真,在家老是不想听我讲太多。课外的阅读太少,希望在这个假期里能好好的补点儿课。
第五篇:军训后感想
军训—我们最难忘的经历
怀着对军训的各种想象与憧憬,我们踏上了为期15天的军训之旅。
还记得踏入军训基地的第一天,满目的迷彩绿、挺拔精神的教官……都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从来没有接触过军营的我们,就像那刚踏入大观园的刘姥姥,对什么都很好奇,对什么都觉得新鲜。
有人说军训苦、军训累,对,军训是苦,军训很累。
军营那可怕的温差,闷热的寝室,硬邦邦的床板,站着狼吞虎咽掉并不好吃的饭菜……无论多么毒的太阳,端直的站着一动也不能动;无论多么大的雨,踢正步一步也不能踢错。还记得清一色的迷彩服,T恤,胶鞋,帽子……永远都是高度的统一,统一的腰带扎法,统一的帽子戴法,统一的衣袖卷法,统一的衣扣系法。同样是内衣加上迷彩服,同样是军帽紧紧扣在头上,离眉毛一指,同样是拉链拉齐,五颗纽扣一颗也不少。统一的不挽裤脚,统一的将衣袖挽至肘。目光炯炯有神,一致地向左向右,向前上方45度……同样的T恤去浴室,同样的着装去食堂,同样的服装去训练场。
还记得豆腐块形状的被子,床上是从未有过的整洁,只有被子、帽子、腰带。床下只有拖鞋、脸盆。
还记得每天早上四点多就起床,就为了能找到一个有水的龙头洗漱;
还记得右手执饭盒,右手才呈军姿姿势,向左看齐向前看。团结就是力量,响亮的歌声一响起,只为即在眼前的饭。手执两个馒头,我们颇有兴致地步出食堂,加上自己带老干妈,就好像是世间最美味的食物。
还记得教官要求两人成行,三人成行,超过三人由一人带队。于是,我们去服务社,去澡堂,去医务室,样样如此。踏步、齐步、跑步同样的整齐。
可是军训带给我们快乐,远比苦来得更直接简单。
我们每天的时间被安排的满满的,生活是从没有过得充实。我们和全院的同学混住,住在二十人意见的大寝室里,大家没有了班与班的差别,我们就是一个大集体,没有你我他之分,大家热热闹闹,互相分享喜悦。我们每天晚上和教官们在一起拉歌,表演节目,和教官们畅谈理想和生活,有过感动,有过伤感,有过快乐…...当我们在队列比赛中获得好成绩时我们一起欢呼,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快乐,往往就是在这一点一滴,简简单单中充斥真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感受到集体,让我们感受到坚持……
十五天的军训证明,09环一是经得起考验的,我们不断创造的佳绩,鼓舞了士气,增进了感情。这次军训经历中获得的最珍贵的回忆,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支持着我们会更加勇敢地走下去,去创造更出色的成绩,去创造更辉煌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