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长学校后感想
家长学校后感想
学校组织举办家长学校的活动,一共有四期.我如期地参加了每一次的活动.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每一次的精彩演讲都让我这位家长是受益匪浅.第一次的主题是海小---孩子的成长摇篮:是学校校长给我们讲解了学校的成长历史和现在的办学情况.他那幽默风趣博才多学的演讲,赢得了我们这些家长的阵阵掌声.使我了解到学校的硬件配套设施,老师的师资力量,孩子在这一段时间里的学习情况,而且校长非常细心地把孩子在学校里一天里的生活拍摄下来,让我们这些家长看的喜滋滋的.第二次的主题是小学生安全教育:请来了一位身份特殊的人,他是一位在教育局工作的领导,而且也是一位在校一年级新生的家长。听了他的课让我知道了孩子在学校里和家里需要注意到安全问题,还让我了解到许多平时不太注意到安全教育,比如暑假里经常有孩子溺水,是家长没有担负起看管好孩子的义务。
第三次主题是如何指导孩子学习:是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给我们讲解,这堂课让我听到意犹未尽。我们毕竟是年轻的家长,对于怎么指导孩子学习真的是没头绪。只知道让她回到家就做作业,听了徐老师的讲课以后,让我真是茅塞顿开,其实想想老师说的很有道理,孩子刚从幼儿园过度到一年级,有一个适应过程,我的心太急了,因该引导孩子从玩中学,将孩子的好奇心迁移到学习中来。
第四次主题是关注孩子心灵成长。给我们这些年轻的家长们指点科学教子迷津。让我认识到教育孩子的误区,喜欢拿别人的孩子跟自己家的孩子相比,因该多肯定她自己的优点。
非常感谢学校领导和老师给了我这次不一样的学习课程,我为女儿能够到这所学校上学感到幸运,你们用独特新颖的方法去鼓励孩子学习,说心理话,做一名合格的家长真的很不容易。但是我有信心,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二(2)班学生家长
蒋红飞
第二篇:参加家长学校后的感想
参加家长学校后的感想
102班家长周春波
首先感谢古林中心小学给我们家长这样学习的机会,还给我们请来了全国的教育专家,让我们去了解孩子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我们一年级学生家长举办了家长学校,开了三期讲座,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收获颇多,现总结如下:
第一,家长要做孩子的朋友。现在独生子女多,其实孩子是很孤独的。我们不要总是板着一副训人的面孔,让孩子害怕。时刻想到他就是一个孩子,他调皮,他天真,他犯错误,他做傻事,都是正常的。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要求七、八岁的孩子。放下家长的身份与孩子平等交流。做他的知心朋友,谈他的烦恼,谈他的朋友,谈他在学校的生活,谈他的学习等等。家长再忙也一定要抽时间,至少一周要谈一次。这样孩子孤独的心里因为有了你而有了依靠,他会觉得这个家很温暖。
第二,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让人终身受益。小学一年级的小孩,首先要养成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我时常给孩子讲读书是你的事,煮饭是奶奶的事,上班是爸爸妈妈的事,各人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完成家庭作业理所当然是你自己的事。孩子做作业时要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家长别老是在一边陪着,随时充当解决问题的顾问,这样容易养成依赖心里。其次,准备学习用品,整理书包的习惯。我时常给孩子灌输,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读书是你的事,准备学习用品那更是你自己的事,父母没有义务帮你做。刚开始为收拾书包的事哭过几次,我们也忍住没有帮忙,后来也就形成习惯了。再次,早睡早起的习惯。睡眠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我们要求孩子晚上9:00睡觉,早上7:00起床,休息日也不例外。最后,专心学习的习惯。我们教育孩子,学习时专专心心地学,玩时痛痛快快地玩。所以孩子无论是做作业还是读书总是一个人在书房里完成,决不打扰。如果这时有小朋友来找他玩,他总会说,你回去吧,等我做完作业来找你,或者让朋友在客厅等。当然还有很多好习惯需要养成,但是任何好习惯都是在家长和老师长期不懈地督促、帮助下养成的。
第三,赏识自己的孩子。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有无限的潜力,只要善于去发现和挖掘,他就一定是个可爱的孩子。俗话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家长不要总把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的孩子的优点进行比
较,并用此方法来激励孩子,这是愚蠢的做法。试想一个长期生活在责骂声,训斥声中的孩子,他有自信吗?你只有这一个孩子,连你都不给他信心,那还有谁能给他呢?孩子还小,多鼓励,多表扬。当他遇到困难时,与他一起共度难关,培养他积极向上的精神。家长不要对孩子抱太高的期望,只要他健康地成长就行了。只有做到这一点,才不会对孩子提出苛刻地要求,也才能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
第四,尊重孩子。孩子是个独立的人,他有他的思维,他的个性,千万别把他驯服成循规蹈矩的孩子。我们家每月召开一次家庭会议,父母向孩子指出他的优缺点,孩子也对父母甚至爷爷奶奶进行评价,而且对于孩子指出的缺点,我们也注意改正。这样孩子就有受到尊重的美好感觉。再比如,参加兴趣班的事,我们本想让他学绘画,觉得实用一些,但征求孩子的意见,他更喜欢跆拳道,我们就尊重了他的选择,因为我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记得鲁讯先生有句话,“从小不把他当人,长大了他也成不了人”,也就这个道理吧!
第五,培养健康的心理。现在的独生子女集百般宠爱于一身,往往形成自私心理,只求索取,不讲付出,而且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为此,我们注意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孝心。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地,一点一滴地灌输和引导。每次孩子有好吃的东西,总让他先分给大人吃;教他给奶奶洗袜子,和妈妈一起打扫房间,给父母端水等等。所为身教重于言教,我们给父母买东西或者汇款等总是让他一起参与,让他感受到孝敬父母是每个人的义务。同时我时常结合一些故事或者身边的事例试着跟他探讨幸福、金钱、朋友、荣誉等,我们的目标是让他成为一个快乐的孩子!
总之,家庭教育是个复杂的问题,教育好孩子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只有与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将孩子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
第三篇:小学家长学校听课感想
小学家长学校听课感想(精选多篇)
第二实验小学开办的家长学校于xx开始了,本人也是第一次以一名家长的身份当一名学生!开办这次家长学校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有个全面的发展,要以家校社会合力的方针来引导孩子从小有个好的环境成为方向!让孩子更好的发展为目的!
最关键的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为好的家庭教育可以让一个人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和高尚的品德,作为年轻的父母们,以独生子的身份面对我们的独二代的确是需要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如何让孩子有个好的开始,好的未来,是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的!所以听这样的课就是对家长最好的帮助和指导!感谢
学校能给家长提供如此方便有效的学习机会来提升我们的能力!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关心,教育,培养,呵护。才能健康!当到了上学的年龄更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指导,精心培育。传授知识。孩子在这样的健康环境中才能幸福快乐的度过这十几年的未成年生活!等到了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人,我们才能骄傲的说:孩子的成功是父母 老师共同付出的结果!缺一不可的双重根基!
也许因为工作的原因,对孩子没有尽到100%责任,而让孩子有了些不好的习惯,这也成了自己懊恼的事情,甚至埋怨孩子不够懂事,不够听话,今天仔细想想老师的话,真的是很惭愧,没有让孩子在入学前有个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态度!才导致孩子现在的表现不佳,不够优秀!也许这是每位家长的心声!但是我们要做的不是把话听到耳朵里。而是进到心里!先改变自己,再做给孩子,自然孩子会改变!不能明知故犯,而毁
了孩子的前程!总结以下的几项来教育好孩子!
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要以身作则,有颗善良的心,感恩的心,这样才能把每件事言传身教,代代流传!
培养孩子的做人原则;要时刻谨记: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珍惜生命,爱护大自然!
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孩子有思想。有行动,学习生活技能,因为我们不能陪伴一生!
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要和孩子多谈话,多交流,让孩子学会语言的 运用。无论何时何地与人交往都是离不开语言的艺术美!
培养孩子的求知欲望;要给孩子一些有疑问的事,让孩子自己去找答案,学习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永远的财富!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要观察孩子有兴趣的事物,从而发挥孩子的潜能,正确的引导和培养,让孩子做自己一生
最喜欢的工作和生活
让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为拥有好的父母而自豪骄傲,才是我们一生的成就,真正的成功!希望每个父母多点时间研究我们的未来,孩子的未来
家长学校听课心得
一年级钱远迪家长钱志行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说:“一个孩子的成功就是一个家庭的成功,一个孩子的失败就是一个家庭的失败。”如何将孩子抚养成人,对于每个父母来说都不会是一个问题,但如何教育、培养孩子?如何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如何让孩子成为对国家和社会都有帮助的人?每个家长都可能有着或多或少的困惑。这次非常荣幸的参加了郭家小学组织的一年级新生“家长学校”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也让我感触颇深。现我将听课的一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一道分享。
一、我们需要面对的挑战。
1、孩子。如今大多的孩子都是在长辈的围绕下长大,是听惯了“心肝宝
贝”,受不了丁点挫折的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遇到困难可能只会大喊家长、老师来帮助解决。而就是这样的孩子要让他们顺利地从幼儿学前期教育转到小学正规化教育是我们所要面对的挑战。
2、家庭。我们这辈人的在学生时代对父母的话是言听即从,而现在有些家长却是对孩子言听即从,满足孩子的各种欲望,满足孩子的虚荣心理。特别是隔代教育、空巢家庭等不正常的教育模式更是如此。一年级新生的家长年纪均在30至40岁左右,在社会上、单位中、家庭里都是挑重担的时候。如何处理好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处理好家庭分工,统一家庭教育理念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3、社会。现在的社会是快速发展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竞争激烈的时代。如果孩子从小没有练就一个好的心里素质,一身好的看家本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当真正走向社会的
时候,该如何去面对社会,又如何在社会
上生存? 另一方面如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不良因素充斥其中:道德观念低下、金钱至上大行其道、读书无用论流行于市------如何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学习兴趣,善于独立思考,完善品德人格,树立人生目标对于我们来说更是必须面对的挑战。
二、我们迎接挑战的方法
1、反思。每个刚刚出生孩子都是纯洁的天使。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每个不良的学习习惯几乎都可以在父母身上发现原因。作为家长在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时,首先要做的是反思自己,从自身寻找原因,而不是一味地训斥、怒骂,使其丧失自信心,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要学会以身作则,然后是帮助孩子寻找克服不良习惯的最佳方案。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孩子,并教会孩子如何应对困难,而不是替孩子解决困难。当孩子有正当的要求和理
由时那么做家长的就要站在他的角度去分析利弊,而不是直接替孩子做出决定。
2、沟通。沟通包含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与孩子的沟通,进入孩子的世界,学习从孩子的视角观察世界,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理解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其次是与家庭成员的沟通,统一教育思想,明确家庭分工,让每个人都参与其中,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和睦的家庭教育环境努力。让孩子在温馨、快乐的家庭环境里健康成长、轻松学习。最后也是最重要是与学校、老师的沟通,全面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这次的家长学校就是这样一个良好的家校沟通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了解到实验小学悠久的历史传承、优秀的师资力量、舒适的学习条件、超众的教学质量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学习到如何更好的保护好孩子,让孩子健康安全的成长。领悟到让孩子学会学习的本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远比考卷上的100分重要的多。体验到关心孩
子的心灵健康成长与关心身体健康成长同样重要。
3、合作。老师和家长的出发点都一样都是为了孩子好。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配合,采取一致的行动,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作为家长一定要克服依赖学校教育的错误思想,理解支持老师的工作,积极的配合老师的教育工作。同时要和孩子一起尊重老师,亲其师信其道,不在孩子面前有不尊敬老师的言行。
实际上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家长也是一个接受教育的过程。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一定能在郭家小学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
家长学校听课心得
2014年9月1日,是我女儿人生的一个小跨越,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一大跨越----女儿上小学了。这将意味着女儿从此真正的告别了童年时代,十年寒窗苦读生涯正式开始了。随着女儿的逐渐长大,虽然许多事情她自己可以身体
力行,不再像小时候那样需要父母帮忙穿衣服,喂饭吃等等,但是教育却是摆在眼前的又一件大事。从去年入学到今年马上升二年级了,我作为家长非常有幸参加了我校组织的“家长学校培训班”。从去年入学到今年,学校每次组织的家长培训班我都参加过了,每节课程的老师和专家演讲的内容我都认真仔细的做了笔记。从每一次的授课内容里,我都能汲取到许多知识,这也是对我,对我们这些为人父母作家长的成年人的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教育。
我个人性格比较急躁,遇到事情就非常着急。比如有时候辅导女儿功课,辅导一遍两遍她还不会的时候我就暴跳如雷,可恨又可气女儿怎么那么笨,接着就是一顿臭骂,结果往往是女儿萎萎缩缩,越讲她越听不懂,以后也不怎么主动让我辅导功课了。作为家长,我非常希望我是个优秀的妈妈,女儿也是优秀的女儿,可是这恐怕是大多数家长最头疼的事了。但是听完“家长学校”的培
训课程以后,我也深受启发。记得培训班第一讲讲的就是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过渡教育。幼儿园加学前班四年,孩子几乎都是在玩耍中长大的,每天回家也没什么作业也不需要考试,更不注重成绩,但是上了小学之后书包里一下多了那么多书,每天要完成许多作业,每天早上六点多就起床,晚上放学还要做作业,家长听写,检查,最重要的是家长都那么注重孩子的成绩和排名,连我作为家长都有些不适应了。听完课程以后我很受启发,过渡教育,要从根本上了解孩子,从零开始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要了解孩子,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知道他在想什么,要经常同老师多多交流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每天放学回家尽量多和孩子交流询问孩子在校情况,与孩子分享学习的乐趣。
第二讲里关注孩子的主动生活能力。我个人觉得这个“主动生活能力”包括的意义很多
很多。包括她平时日常生活的行为能力,还包括学习能力,以及对自我的认识能力和心灵沟通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主动生活能力。所以通过培训课程我意识到这个阶段的孩子心灵的成长是最重要的,这也是培养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健全的心灵的黄金时期。孩子的心灵需要成长,需要自由,需要宽容,也需要梦想。听完课程以后我有意识的让女儿自己支配她的零花钱,从小事做起,培养她的主动生活能力。在生活中我尽量做到以身作则,慢慢感染女儿有一颗善良宽容的心。人常说小树修剪好就是参天大树,说的没错。
第三讲建立和谐亲子关系。我女儿性格天性活泼,生活中我和女儿就像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但是把握分寸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如果事事都顺着女儿她会对我失去畏惧感,通俗的说就是我这个做妈妈的说任何话都不好使了。太严厉了感觉孩子与我们沟通起来就比较困难,总害怕哪句话说的不对,导致在家
长面前萎萎缩缩,以后会酿成经常撒谎的后果。所以分寸的把握比较重要。总得来说要张弛有度。比如她从小喜欢跳舞,从幼儿园开始就一直在舞蹈班学习舞蹈,上了小学也没有间断,但是随之来而的就是留给学习的时间会比较紧张,最近听过几次洪恩英语的听力课后,征求她的意见后又开始学习洪恩英语。我希望征求她的意见,合理化协商好每件事,但最后的选择权我还留给她,培养她敢做敢当的勇气。
第四讲的习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说到用的一个词汇。可是养成好的习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作息习惯。听完老师的讲座后,以前那种着急的心情才慢慢安定下来。毕竟孩子的好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培养出来的,坚持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首先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形象和正确的生活习惯,俗话说言传身教嘛。孩子在长期耳濡目染下,不怕
养不成好习惯。在培养孩子好习惯的过程中,我比较欣赏国外妈妈恩威并施的教育方法。比如孩子刚上小学早上不能按时起床养成赖床的毛病,孩子自己不能很好的准备好第二天课程所需要的东西等等,好多家长
都犯了一个通病,每天早上自己早早起来帮孩子收拾完然后叫孩子起床,感觉这学好像是给家长上的一样搞的很紧张。我建议刚刚步入小学的前1-2个月可以让孩子了慢慢适应这种生活,但如果长期养成这种习惯就不好了。以后要培养孩子独立起床,独立完成作业和独立收拾第二天课程所需的东西。培养她独立的过程肯定比较艰难孩子依赖感强,这时作为家长的我们就要狠狠心了,到了起床的时间让她自己把握,如果真迟到了就让她迟到一次,有时老师的批评甚至同学们异样的眼光足以让孩子警醒,下次绝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了。我也在借鉴这些方法培养女儿的各种好习惯,至于成果还在观望中,我希望能取
得良好的效果。通过讲座也让我了解到培养孩子习惯的关键期,文化敏感期,黄金阅读期分别是什么时候,女儿现在8岁正是培养这些好习惯的关键期。我也会继续言传身教,培养女儿好的习惯,让她真正懂得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我很荣幸女儿能成为四小学生,同时也感谢学校给我们家长带来这么好的课程。给正处于迷茫状态的家长们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也规划了未来。学校的每一次讲座都让我受益匪浅,我会继续关注并认真汲取其中的知识。希望学校能多多举办类似的讲座,这对我们这些作为家长的成年人也是一次深刻的洗礼,让我更多的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建立起和谐的亲子关系,把握好孩子成长阶段的每个敏感期,培养孩子各项良好的习惯。为孩子以后的成长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年级一班刘禹欣妈妈
2014年4月22日
家长学校听课感受
2014年10月16日参加了xxxx小学组织的家长学校听课活动。可能是因为我日常比较“忙”的原因,孩子的妈妈执意要我参加这次家长学校活动,三个小时的学习,给了我很多感受,总的来说是受益匪浅。通过听课才知道老师在学校给稚气未脱的新生那么多细致的关怀与指导,从握笔、听课到作业指导,无不体现了老师的无微不至。相比而言,我在孩子学习和成长方面关心的太少了,在孩子学习习惯要求方面还是停留在幼儿园的水平上。在偶尔督促孩子学习过程中,由于自己将更多的工作情绪、生活情绪带入,导致有时教育方式欠妥当,对孩子产生了不良影响,更起不到培养和教育的目的。
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也使我认识到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间,家长毫无掩饰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被模仿,这种模仿对孩子的品格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毫无感觉地完成的。正如
家长学校上讲的一样,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仁慈、爱心和责任感的家庭,他日后会成为健康、正直、乐观向上、有所作为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愚昧、野蛮、堕落和自私自利的家庭,日后他可能成为一个粗鲁的毫无教养的甚至危害社会的人。
仔细回想一下,孩子自从上一年级一段时间来,变化比较大,表现欲望比以前强了,对老师和同学更关注了,爱讲一些课堂上的事情,就连家庭作业的书写和时间观念都有了新的概念……,这些都是学校和老师精心培育的结果。
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甚至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应做到身体力行。因此,要巩固老师课堂教学和育人的成果,作为家长应全力配合,应通过不断学习,了解孩子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一五班xxx家长
2014年10月17日
《家长学校听课心得》
首先对幼儿园举办家长学校培训表示感谢,想家长所想,急家长所急,是幼儿园为家长做的一件实事,使我们在家庭教育上能够有所借鉴。平时我也很重视家庭教育,通过这次听课从中得出以下体会。
一、只有在教孩子学会独立的基础上才能让他学会创新。当今中国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快,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让孩子学会创新就必须先让孩子学会独立,这一点对于我们现在还相对封闭的传统教育来说尤为重要。我看过一篇关于中国和德国家庭教育比较的文章,德国人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与我们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我们带孩子走路时,往往不自觉地牵着孩子的手或把孩子放在自行车车座上,而在德国却很少看到这样的现象。家长总是让孩子自己走,或者骑着小自行车跟着,孩子摔倒了也从来不扶;孩子都有单独的房间,自己整理、安排;在日常语言
交流上,他们总是以征询式、开放式的语言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自由表达,自主决定。正是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孩子养成了独立的意识和自主的习惯,这种独立的意识和自主的习惯也使孩子更加乐意主动地去学习,去进一步创新。而非独立性的教育则使孩子经常处于等待、顺从、依附的状态,形成消极被动的心理,这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二、要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从而学会主动学习。
现代人才观不是以一个人拥有多少知识,而是以一个人学习新知识能力的大小作为人才衡量标准的。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我们的孩子学会适应,学会主动学习,学会创新。但现行的学校教育往往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这恰恰束缚了孩子的创新能力和对于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对学习新知识产生畏惧心理。虽然现在我们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做
父母的首先就要转变教育观念,比如不要太在乎老师对孩子的评价,更不要以他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并支持他鼓励他大胆尝试新事
物,让他感觉到学习是快乐的,从而对学习充满兴趣。
三、语言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真实、开放的教育非常重要。面对新世纪,培养孩子的竞争能力合作能力等等固然十分重要,但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因为人是在交流中成长的,今天我们处于信息时代,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交流,通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可以快捷方便地利用和处理信息。同时,语言本身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还有利于情绪的疏导和个性的健康发展,这对于孩子将来参与竞争是非常重要的。过去我们的文化传统往往强调人去做,而不鼓励人去说,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也总是大人说,孩子听,孩子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愿望。而我们要对
孩子讲民主讲尊重,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给孩子说的权利,培养孩子说的欲望。
最后希望幼儿园多组织这样的家长培训,以及家庭教育的操作方法。虽然我们反对应试教育,反对给孩子提很高的目标,但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我曾看过一篇关于家庭教育的报道,其中讲到一位李教授,她有三个儿子,一个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一个是英国剑桥大学的博士一个是中国航空研究院的博士,而大女儿金萤则是美国约翰·霍浦金斯大学的博士后。她说没有教育不了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我并不刻意教育我的孩子一个个成博士,我只是让孩子从小就明白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幼大三班家长
第四篇:小学家长学校听课感想
第二实验小学开办的家长学校于xx开始了,本人也是第一次以一名家长的身份当一名学生!开办这次家长学校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有个全面的发展,要以家校社会合力的方针来引导孩子从小有个好的环境成为方向!让孩子更好的发展为目的!
最关键的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为好的家庭教育可以让一个人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和高尚的品德,作为年轻的父母们,以独生子的身份面对我们的独二代的确是需要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如何让孩子有个好的开始,好的未来,是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的!所以听这样的课就是对家长最好的帮助和指导!感谢学校能给家长提供如此方便有效的学习机会来提升我们的能力!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关心,教育,培养,呵护。才能健康!当到了上学的年龄更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指导,精心培育。传授知识。孩子在这样的健康环境中才能幸福快乐的度过这十几年的未成年生活!等到了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人,我们才能骄傲的说:孩子的成功是父母 老师共同付出的结果!缺一不可的双重根基!
也许因为工作的原因,对孩子没有尽到100%责任,而让孩子有了些不好的习惯,这也成了自己懊恼的事情,甚至埋怨孩子不够懂事,不够听话,今天仔细想想老师的话,真的是很惭愧,没有让孩子在入学前有个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态度!才导致孩子现在的表现不佳,不够优秀!也许这是每位家长的心声!但是我们要做的不是把话听到耳朵里。而是进到心里!先改变自己,再做给孩子,自然孩子会改变!不能明知故犯,而毁了孩子的前程!总结以下的几项来教育好孩子!
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要以身作则,有颗善良的心,感恩的心,这样才能把每件事言传身教,代代流传!
培养孩子的做人原则;要时刻谨记: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珍惜生命,爱护大自然!
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孩子有思想。有行动,学习生活技能,因为我们不能陪伴一生!
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要和孩子多谈话,多交流,让孩子学会语言的 运用。无论何时何地与人交往都是离不开语言的艺术美!
培养孩子的求知欲望;要给孩子一些有疑问的事,让孩子自己去找答案,学习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永远的财富!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要观察孩子有兴趣的事物,从而发挥孩子的潜能,正确的引导和培养,让孩子做自己一生最喜欢的工作和生活
让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为拥有好的父母而自豪骄傲,才是我们一生的成就,真正的成功!希望每个父母多点时间研究我们的未来,孩子的未来
第五篇:法医学后感想
1.在我看来学习应是广义的,而早在正式上法医学这门课程之前,我就已经初步接触(当然不能算是系统地)过这门课的知识。恰巧的是,我的毕业论文有大量关于巴塔耶之神圣世界的论述,其中关于“尸体”的另类观察视角是其理论的主要基点。所以我并不想只是写学习这门课程的感受,而是从知识的积累和相关思考的深入来写。当然,这也主要是因为随着大四毕业急促“丧钟”的响起,自己也没有非常“系统”地按时听讲这门课程和阅读自己买下的相关教材资料。
老师在这个系列的题目下,有这样一句话,即写写“从法医学课程学到的知识”,确实如此,法医知识对于我们法学学生而言,只是一种职业必需了解的知识,是为了更好的达致职业要求。但对我而言,或者对大多数法学同门而言,从这门法医学课程学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呢?在我看来,这恐怕主要是人体中出现的和法律事实有关的现象吧,也就主要是关于死亡与受伤,或者各种死亡和受伤的种类和程度。
2.法医学,在我看来如同将法医描述为“不救人的医生”那样,是让人有点难以对其进行分类的学问。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社会公众对于关于尸体所进行的事情并不是非常理解,以至很难配合,直至当下中国,仍然存在不可思议的令人恶心的从死刑犯身上“抢夺”人体器官的事情。其实,上述对法医进行分类的困难决不是简单的偶然,而是作为科学研究手段的作为“法医学”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的“尸体”本身在人类心理层面有其神圣特殊的一面。按照巴塔耶的理论,尸体散发着令人恐惧的不可抗拒的魔力(当然按照其说法,那些只将身体视为大大小小各种分子、原子构成的科学逻辑,是不会承认这一点的)[1]。于是,正如现代医学,也就是现代西方医学通过科学的定量(这是西医最引以为荣的特点,也是其嘲笑中医自以为是的“资本”)分析的进路,尤其是近代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以来大大发展了的外科理论和实践,法医学也开始立足于其隶属刑侦的追求事实真相的立场,而确定了其对尸体进行了科学中立的客观描述的任务和性质。甚至,在追求事实真相的相关领域,还存在“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之争。正是这种以只把“尸体”当作客观对象来研究认识的理论与实践为表征的人类认知世界的知性=理性,让法医学成了只研究作为物的“尸体”,让法医背上了“不救人的医生”的称谓。
提到较早前就关注法医学,其实只是说在大二那次模拟法庭活动中,自己当时负责“法庭调查”阶段的台词设计,不得不上图书馆查找关于“巴比妥” 类催眠药的资料;还有就是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实习时间,由于抢劫类案件是由刑二庭审理,因此也有不少机会看到法医制作的被害人尸体的解剖照片(现在想来突然发现,被害人被大卸八块的照片远没有那些被枪决的被告人行刑照片让大家嫌恶,这恐怕和其已经做出让人嫌恶的恶的缘故)。
康德认为人自始至终都应被当作目的而不是手段,而被法医当作物、当作作业之客体而解剖的“尸体”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已经属于“非人”,从而便可以作为服从于调查事实真相的目的手段了。而其实,“尸体”是怎样的一种物呢?是对于活生生的人来说是怎样的一种恐惧呢?这是我在阅读巴塔耶之前根本没有想过的问题,但是我却深深记得在刑二庭实习期间,对于死刑犯执行结案表中的执刑前后对比照片,那些书记员总是感到一种恐惧和厌恶,连死刑犯的案件材料也是远见远“闪”。其实我个人虽然比较不爱看各种类型的恐怖片,但对于更加真实、甚至是血淋淋的法医解剖照片却没有太多的恐惧感,尽管如此,我现在却可以在回忆那些曾经活在这个世界的同类的血淋淋的尸体中,感受到一股嫌恶来。
法医中对待尸体的中立态度,当然有其技术专门化的要求,但不应当忽视的是这是与刑事案件审理中证明标准提高同时发生的,甚至无法确定何者才是发展的原动因。正如当我阅读相关的法律推理的作品时感到的那样,刑侦的过程无不包含逻辑推理(恐怕应该排除“无罪推理”这个包含价值判断的原则),而作为刑侦的服务手段之一的法学鉴定作业也必须纳入到这个逻辑场中。然而,在我的疑惑是,法医那种将“尸体”精细解剖的作业和变态杀人狂将活人或者被简单杀害的“尸体”大卸八块的行为究竟有什么不同?正因为大众也有这种疑惑(不一定是自觉的意识到),所以才会偶尔对法医这种职业抱以另类的看法,认为法医工作对于心理素质要求的严苛或者反过来认为其工作性质的专门化。也正是这种疑惑让公众将法医看作是“不救人的医生”。
接着上面提到的被枪决了的被告人行刑照片,我觉得生活在现今俗世界中的人,已经按照人类理性生存的逻辑规定了许多“法”和价值观念的标准来了,那就是理性标准的“价值判断”界定了“可欲”和“嫌恶”的标准,让人不知不觉中只能按其标准做出判断,甚至思考。但是无论如何,有一个人类知性=理性无法捕捉的领域,那里产生着对外界环境的两义性认识,让人们无法把握。所以对于“尸体”,人们在人类历史中做出了各种界定和判断,即使到了科学=理性昌明发达的当今。
或者应该说,行刑前后的对比照片有这么一种效果,使死者不像被大卸八块的“尸体”那样纯粹属于静态,而是显现了一种正在“死去”的动态效果,让观者有种“摹拟着”经历类似死亡过程的经验。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网络上的交通事故视频如同黄色视频一样热播的原因(当然,有一点值得思考,当下中国黄色视频才是被禁播的,而交通事故视频却没有。恐怕这和各种死刑未被废除有着同样的原因),因为人们在观看的同时“摹拟着”经验了这种死亡的过程,虽然这种摹拟远不能使观者直接感受到这种死亡的神圣。按巴塔耶的说法,上述的动态的“死去”在献牲中最能体现,而且“尸体”都会散发出既让人嫌恶又让人感到魅惑的力量。
当然,在被视为科学的法医学中,任何象征性的说法都不算是“合科学”的,因此关于“尸体”的隐藏意义并不会被承认,而且知性=理性将其作为认知对象对其做出认知的领域也并不在此,而是传统的被制度化了的宗教和各种文学艺术领域。所以,法医学的性质仍然不被提到应当提到的范畴进行讨论,人们对于其学科性质的认识恐怕也仅局限在科学的范畴之内了。
3.说到对课程的建议,我觉得首先应该将其提前到大二或者大三学习。因为,众所周知到了大四,不仅各种压力(不光就业压力)使我们在学习的时间精力上有所分心,更使我们感到一种功利的复杂感情,一方面作为法学专业学生,认为能够系统学习法医学知识是一种职业专门化的体现,而且这也能够给我们带来某种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的自豪感;但另一方面,迫使自己在毕业择业时转行的残酷现实又暗暗嘲笑这种想法,就像绝大多数农科专业的学生也无法在商品经济大潮的社会现实面前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感到自豪那样。于是,我们大多数人就在这种复杂的感情中在每次上课前都要犹豫半天:今天要不要去听课呢?与此同时,老师“点名”的做法使得情况越来越糟,因为这样让我们更认不清自己面临怎样的问题和抉择;
其次的建议,其实老师平时的教学已经有所体现,但仍然让人感到有遗憾,那就是更多地传授专门性的知识,但方法方式却必须得生动有趣。这恐怕跟上述在学生中产生的复杂的感情投射到老师的教学当中的结果,也就是说老师也感觉到了这种类似的复杂感情,从而避重就轻,以免内心的痛苦挣扎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