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教案恒定电流--“电阻的测量的教案示例5篇

时间:2019-05-12 19:36: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二物理教案恒定电流--“电阻的测量的教案示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二物理教案恒定电流--“电阻的测量的教案示例》。

第一篇:高二物理教案恒定电流--“电阻的测量的教案示例

电阻的测量的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了解用伏安法测电阻,无论用“内接法”还是“外接法”,测出的阻值都有误差,懂得误差的产生是由于电压表的分流或电流表的分压作用造成的。

(2)会根据给出的具体数据考虑选用什么规格的仪器。(3)知道欧姆表测电阻的原理。

2.引导学生理解观察内容的真实性,鼓励学生寻查意外现象及异常现象所发生的原因。

3.培养学生细心操作、认真观察的习惯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引起测量误差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2.难点是误差的相对性。

三、教具

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示教板。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时已经做过了“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实验,现在,再做“伏安法测电阻”,是不是简单的重复呢?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当初做实验时的情况,把两个示数相除,再多次求平均即可,那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样得到的就是电阻的真实值吗?不是,原因在于电压表和电流表都不是理想的。

(二)教学过程

一、伏安法测电阻

我们已经了解了电流表并非无电阻,而电压表也并不是电阻无穷大,用这样的表去测量电阻,会对测量结果有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阻值时,需把二者同时接入电路,否则无对应关系,没有了测量的意义,那么接入时无非两种接入方法,那么电路应如何?请同学们画出。

2.电路:

如果是理想情况,即RA→0,Rv→∞时,两电路测量的数值应该是相同的。

提出问题,实际上两块表测量的是哪个研究对象的哪个值?测出来的数值与实际值有什么偏差,是偏大还是偏小?

外接法

U侧是Rx两端电压,是准确的,I测是过Rx和总电流,所以偏大。R测偏小,是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造成的。

实际测的是Rx与Rv的并联值,随Rv↑,误差将越小。内接法

I测是过Rx的电流,是准确的,U测是加在Rx与R测偏大,是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造成的。

上总电压,所以偏大。

实际测的是Rx与RA的串联值,随RA↓,误差将越小。

进一步提问: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选择内、外接的原则是什么? 适用范围: Rv>>Rx

RA<<Rx

[思考题] 给你电源、电流计、已知电阻R、开关和未知电阻各一只,如何设计测量电阻的电路。

(方法一:将前后两次串入R和Rx各支路,测得电流为I1和I2,应有I1R=I2Rx,则Rx=I1R/I2。)

二、欧姆表

伏安法测电阻比较麻烦,实际应用时常用能直接读出电阻值的欧姆表来测电阻,关于欧姆表的构造,先请同学们看书。

以上画出的是简单的示意图。借助电流表显示示数,测电阻不同于测电流、电压,表内本身含有电源,表盘上本身刻定的是电流值。试想,在两表笔间接入不同的电阻时,电路中的电流会随之发生改变,且一个阻值对应一个电流值,即指针偏在某一位置,所以可知:

2.刻度的标定:

②两表笔断开,指针不偏,刻出“∞”;

对照*式不难看出此时Rx=Rg+R0+ r,是此时的欧姆表内阻,也称中值电阻。

拿出一块欧姆表演示一下刚才的过程,同时说明:

①红、黑表笔的规定是为了与以往的电压表、电流表“+、—”极统一,即电流流入的为正极,电流流出的为负极。

②由于I与Rx并不是简单的反比关系,所以欧姆表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从右向左,刻度越来越密。

3.使用欧姆表的注意事项:(请同学回答并总结出)①测电阻时,要使被测电阻同其它电路脱离开。②欧姆表一般均有几挡,而且使用时间长了,电池的E,r均要发生改变,所以在每次使用前及换挡后都要进行调零。

③每次使用后要把开关拨到OFF档或交流电压挡的最大量程。

由此也可看出,利用欧姆表测电阻仅是粗测而已,在此基础上,应再利用伏安法测量才会比较准确。

(三)课后小结

1.伏安法测电阻虽然比较准确,但是无论采用哪种连接方法均会给测量带来误差,这是测量方法本身存在的问题,应属系统误差。

2.为了使测量误差尽量小,应选用合适的连接方法,可在用欧姆表粗测的基础上选取。

五、说明

内外接法讲解时采用对照的方式可以加深理解。

(北京二中 陈雯)

第二篇:高二物理教案恒定电流--“电阻定律

电阻定律

教学设计即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施教之法,贵在启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一堂成功优质课的背后,潜在地隐藏着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思想。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学的策略和效果。为此,要优化教学设计,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增强课堂教学意识。本文根据浙江省青年教师优质课的课堂实录整理,扼要介绍“电阻定律”的教学过程。旨在阐述增强教师的课堂意识,对优化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一)教学设计

一、提出问题

(2)如何测定导体的电阻(请同学设计电路)?

(3)出示电阻器实物,提出课题(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评述: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让学生自行设计电路,对所设计电路中各元件(如变阻器等)功能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课题。以突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

二、探索规律

(1)猜想:R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2)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通过与牛二定律研究方法类比、迁移)(3)实验操作:a.学生连接电路

b.教师演示,学生读数并记录表中 c.控制变量完成操作

(4)分析数据:先定性观察:R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5)得出结论:(板书)(研究电阻有关因素)

(评述:通过从猜想→研究方法→实验操作等一系列探索过程,将学习者始终置于探索者的位置,使学习过程成为“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以此,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三、深化规律

(1)动用实验,研究电阻与温度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定律适用范围的理解。实验

(一):研究小灯泡灯丝的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并用多媒体模拟板画I-U图线。

结论

(一):金属材料(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实质是电阻定律中的电阻率增大。

并指出各种不同材料的电阻率不同。从而明确电阻定律适用于温度一定的条件下。

(2)运用实验变式,进一步研究不同材料的电阻率,其热敏特性不同。实验

(二):选用日光灯管中的灯丝为材料,用火柴燃烧。观察到小灯泡逐渐变暗。

实验

(三):选用合金材料,用火柴燃烧。观察到小灯泡逐渐变暗。

实验

(四):选用半导体材料,用火柴燃烧时小灯泡逐渐变亮。降温后,小灯泡逐渐变暗。

小结:不同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不同,根据这一特性,我们可以物尽其用。

(1)常用的电阻温度计是用金属铂做成的,锰铜和康铜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常常用来制作标准电阻。

(2)超导现象。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零。

多媒体投影:超导现象中电阻与温度关系图线以及磁悬浮列车画面,并简析磁悬浮列车原理。

(评述:教学设计的重点是充分利用已有的设施和选择编辑现有的教学材料来完成教学目标。通过运用演示实验、多媒体教学及教师的言语等手段,创设直观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使之进入特定的学习状态。)

四、应用规律(以下用多媒体投影):

问题

(一):已知导线的电阻为4Ω,如果把它对折起来,电阻变为多少?如果把它拉长为两倍,电阻变为多少?

问题

(二):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问题

(三):(96上海设计性实验题改编)如图所示,P是一根表面均匀地镀有很薄的发热电阻膜的长陶瓷管(其长度L为50cm,直径D为10cm),镀膜材料的电阻率ρ,已知管的两端有导电箍MN。测得两端电压为U,通过电阻膜的电流为I,试计算薄膜的厚度。

五、小结,作业布置

(二)教学意识透析

从上述教学设计可以看出:本节课通过教师创造性的处理教材,提取课文陈述知识的内容蕴含的方法教育素材。努力策划各种教学情境。始终将学生置于研究者、探索者的位置,让学生通过本身的思考与活动来获取知识。学生课堂思维有较大力度,教学效果明显。其着重体现了教师以下课堂意识:

一、师生易位,突出“主体”意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自觉性。以使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此,教学要突出主体意识,教师必须。

(1)心理——角色换位。

即教师要自觉地进行“角色转换”,经常扮演学生的角色,多用学生的心态和眼光去审视所学的内容,民主地与学生一同成为知识的探索者。

(2)思维——还原稚化。即在备课或讲课时,教师要把自己的思维降格、后退到学生原有的思维水平上。面对一个问题,要有意识地造成一种陌生感、新鲜感(尽管这个问题你已经是多次遇到过了)。要多从学生的思维角度、思维习惯和方法去体验。在问题的设计时,教师应从高的悬念向低悬念逐渐过渡,逐渐找到接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力求保证教学双方思维活动能够达到同步协调地进行。

(3)时空——留有余地。

人的思维活动总是需要一定的时空条件才能进行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坚持“延迟判断”的原则,给学生以必要的时间,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物理知识的探索、发现和推理过程,使得学生对于物理结论的判断,产生于经历必要的思维过程之后。同时,还要发挥“空白效应”。即在教学中,教师要“言犹未尽”,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尽情想象,或者有意设置几个“窟窿”,让学生自己去钻研、去填补,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

二、变换手段,深化“情境”意识。

情境,曾被简化为“一组刺激”。教育家杜威认为:“思维起源于直接经验的情境。”情境教学是将情境作为一个心理场,一个整体,作用于学生的意识,它运用直观手段使客观场景、主观意象、教学的气氛、师生的情绪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情境不但在于激发学生求知、求真,而且更可以用来激发美感,陶冶情操,引导学生求善求美。简言之,情境教育中的情境是多元、多构、多功能的。

思维自疑问开始,并在一定的情境下诱发的。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1)运用实验演示情境

运用演示实验的教学手段,能创设直观而富有趣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使之进入特定的学习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运用实验创设情境,造成学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

(2)运用多媒体展现画面情境。使之动静结合,声图并茂,创设形象的思维情境,活化物理过程。

(3)运用语言描绘情境。声情并茂,抑扬顿挫,高低清浊等形象化的语言,使学生的情绪兴奋,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感觉到“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三、思维中心,增强探究意识。

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为此:

(1)活化教材,优化教学过程。教师对教材应作创造性的处理,而不必完全形式化地依据教材展示和进行。不论是教师的讲授,还是实验,都应努力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情景,将学生始终置于探索者、发现者的位置。

(2)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如果我们在进行物理知识教学的同时,能把浓缩在其中的思维历程重视,让学生沿着前人思维活动的足迹“短暂而迅速”地重走一遍,从中体验和学习科学思维的方法,拓宽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那就等于交给了学生一把打开思维宝库的金钥匙。

(3)突出多维度的教学目标。每一节课都要考虑三个方面的目标:教养性目标、教育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教养性目标就是“上完一节课,教给了学生什么”;教育性目标就是“通过这节课,向学生渗透了什么”;发展性目标就是“假如学生把这一节课的知识忘记了,还剩下什么”。

综上所述,实施素质教育应不断增强教师的课堂意识,使教学逐渐从“应试意识”向“发展意识”转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立足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提高对来自外部信息的处理加工能力,使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使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发现能力、创造能力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宝贵财富。

(骆兴高 义乌中学 浙江 322000)

第三篇:高二物理教案恒定电流--“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节说课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节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在教材中地位作用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部分电路的基本规律知识后而编排的,它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延伸,也是复杂电路分析的基础.同时,通过本节的学习,能使学生会用能的转化观点分析有关电路问题.因此,本节是本章乃至整个电路部分的中心内容,更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理解各物理量及公式的物理意义和图象.(2)会利用定律分析外电压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及原因.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和用逻辑推理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利用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3、德育目标:

使学生理解外电阻(R)的变化对电路影响的相互连系、制约的关系.(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用定律讨论外电压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及原因.2、难点:定律的图象的理解和利用公式分析实际问题的推理过程.(四)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的启发式教学.(五)教学手段

利用投影仪辅助,增大课堂容量.二、讲授过程设计

(一)导课利用实验导入新课

1、让学生动手联接图示电路,并测量E1=3V,E2=9V.两电源的电动势.2、演示开关扳至1处的现图1象.让学生分析开关扳至2处时的现象,多数学生的结论是:更亮或烧毁.之后动手实验,现象与结论不符.先接1,正常发光,接2如何?

3、告诉学生在学习过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后,就可解释这一现象.板书课题.设计意图 从实验出发引入,演示出未知现象,激发学生要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以便达到最佳授课效果.(二)讲课

I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公式的推导

(1)从上节课学习的电动势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内、外电压与电动势关系,从而得出定律的表达式.①复习内、外电压与电动势关系.②引导学生利用部分电路欧姆定律进行推导.E=U+ U',U=IR,U'= Ir.指导学生明确各量物理意义.设计意图

由电动势和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已知知识,引导学生来推导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样处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使学生学会用已知推导未知的一般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让学生自主活动中产生兴趣,才能使学生的能力真正提高.2、图象

(1)引导学生利用定律的导出式画出图象(图3).(2)分析图象的横轴截距、纵轴截距和斜率的物理意义.∵U=E-Ir ∴U是I的一次函数.设计意图

让学生学会用图象分析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这是物理学中分析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3、比较

E=U+U',I=E/(R+r)

(1)从物理意义方面比较二者的区别.(2)从公式的适用范围上比较二者的区别.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分清两式的物理意义和适用范围:前者表示电源产生的电压升高等于内、外电路的电压降落,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后者则表示闭合电路中的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Ⅱ.U随 R变化的规律及原因

1、规律

(1)通过实验改变R的阻值,让学生观察两块表读数的变化.引导学生利用数学关系分析U随R变化的规律.(2)讨论两种特殊情况:短路和开路,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际生活中,保险丝可以保险及用电压表测电动势的方法的理论依据.①R↓→I↑→U'↑→U↓当R=0,I=E/r,U'=E,U=0 ②R↑→I↓→U'↓→U↑当R→∞,I=0,U'=0,U=E.(3)总结结论:U随R的增大而增大,随R的减小而减小.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利用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会应用课堂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2、讨论U随R变化的原因.(1)提问:当r=0时,增大或减小R时,U如何变化.(当r=0时,U不随R变化).(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U随R变化的原因为r≠0.(3)利用已知知识分析导入新课时,所举电路产生现象的原因,得出高电动势不一定能向外提供高电压的结论.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利用从简单到复杂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总结结论的能力.(三)例题分析(投影仪打出)

例:图4的电路中R1=14Ω,R2=9Ω,当S扳至位置1时,电流表示数I1=0.2A;当S扳至位置2时,电流表的示数I2=0.3A,求E和r.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教师板书,师生共同完成.设计意图

利用本节学习的内容,分析有关题目,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系统、周密地讨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四)巩固练习

(1)由电动势一定的电源和一个固定外电路(外电阻一定)组成的闭合电路中:

A.电源的内阻越小,总电流越大; B.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外电压;

C.电源的内阻越大时,外电压越大; D.电源的总电流越大,外电压越小.(2)如图5所示,设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当滑动变阻器R3的滑动端向左移动时,图中各电表读数变化情况是V0______,V1______,A1______,A2______,A3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利用本节学习的知识分析习题.习题(1)的目的是:通过定性分析,考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习题(2)的目的是通过公式的灵活应用,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外电压与外电阻的关系的掌握.同时,也可以借此锻炼、发展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五)小结

告诉学生本节学习的“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本章的基础,是我们解决电路部分问题的重要武器,要求学生必须学会它,并应该深入地理解它,牢固地掌握它,从而达到今后能熟练地运用它解决问题的目的.(哈尔滨市第三中学 靳秋 150001)

第四篇:高二物理教案恒定电流--“电功和电功率_焦耳定律

电功和电功率 焦耳定律

【教学结构】

一、电功

电功,电功率、电热是本章书的重要概念,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过程中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

1.复习电场力做功:W=Uq,U为电场中两点间电势差,在电路中即为导体两端电压,q为电量,电路中为流过导体截面电量。

2.电功:电流做的功简称电功。导体两端加上电压,导体内建立电场,在电场力作用下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场力做功,又说成电流做功。

W=UIt,电流在一段电路上所做的功,跟这段电路两端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3.电流做功,把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1)电流通过纯电阻(电灯,电炉子等)电路做功,把电能转化为内能。(2)电流通过电解液做功,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3)电流通过电动机做功,把电能一部分转化为内能,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

二、电功率

1.定义:电流所做的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电功率,用p表示电功率则 pW=UIt,p的单位:瓦特W,U:伏特V

I:安培A。

2.物理意义: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亦为单位时间电流做的功。灯越亮电功率越大。

3.额定电压:用电器安全正常工作的最大电压。日常照明灯泡额定电均为220V,机床上用的灯泡额定电压为36V。

额定功率:用电器安全正常工作的最大功率。照明灯泡上标有220V 60W,60W即为额定电功率。额定电功率是根据用电器自身结构而决定的。

4.注意区别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实验:把“220V 30W”和“220V 100W”的灯泡并联在220V电路上和串联后接入220V电路上,观察灯泡发光情况,并接在220V电路上时,两个灯的电压都是额定电压,电功率均为额定功率,100W的灯比30W的灯亮很多,串联后接在220V电路上,观察到的现象是两个灯都不如并联时亮,且30W灯比100W灯亮,由此可知:①两个灯的电功率都不是额定功率,都小于额定功率,应称为实际消耗功率,②额定功率大的灯实际消耗功率不一定大,应由灯两端实际电压和流过灯的实际电流决定。

三、焦耳定律

1.定义: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强度的平方、导体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即:Q=I2Rt

单位:Q:焦耳J

I:安培A R:欧姆Ω

t秒s 2.纯电阻电路 电路中只含有纯电阻元件,电动W=UIt=Q

U2t

∵U=IR∴Q=I2Rt=R,注意:此关系只适用纯电阻电路。

电流通过纯电阻电路做功,把电能转化为内能,而产生热量,电功又称为电热。

3.含有电动机的电路,不是纯电阻电路。电功W=UIt

电流通过电动机做功,把电能一部分转化为内能,绝大部分转化为机械能。

电动机线圈有电阻R,电流通过而产生热,Q=I2Rt不等于UIt,而只是UIt的一部分。原因是对于非纯电阻U≠IR且U>IR。

转化为机械能部分:UIt-I2Rt=转化的机械能 即电动机输出的机械能。

实际需要更多的是:发热功率:I2R 转化为机械能功率UI-I2R,目前是我们计算电动输出机械功率的唯一方法。

4.含有电解液的电路:电流做功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电流做功可把电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化学能等,只有把电能转化为内能的电功叫电热,转化其它形式能均不能称为电热。

【课余思考】

1.写出在纯电阻电路中计算电功、电功率的公式。写出发热功率公式。2.焦耳定律计算的Q,就是电功对吗?为什么? 3.电动机输出的机械功、机械功率如何计算?

【解题点要】

例一.一条电阻丝加上电压U后,经t s后放出热量为Q,若得电阻丝截成等长的三段并且关联在一起,再加上电压U,需经多长时间放出热量仍为Q?

解:电阻丝是纯电阻,计算热量三个公式都适用,结合题目给定的条件,电U2tR压不变,使用,Q=,计算方便。

U21t设电阻丝电阻为R,Q=R,截成等三段,每段电阻为3R,并联后电阻为∴

U2U2t'tRR9,则Q=R9t't9。

例二.用6600V和用220V两种电压输电,若输送功率相同,输电线的长短,粗细和电阻率都相同,用低压输电与用高压输电,在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之比是()

A 1:900

B 900:1

C 1:30

D 30:1 解:输电线是纯电阻,在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是发热功率,P损=I2R 输送电流强度由输送功率和输送电压决定,设输送功率为P,高压输电时电流为

I高=P/6600,低压输电时电流为I低=P/220,由于输送电线长短,粗细和电阻率都相同,它们输电阻相同,都为R,则

p低p高6600290022

21应选B I低R(p6600)R220I2高R(p220)2R解答本题时必须注意输送电流I

UR,输送电压U应是输电线上电压与用电器上电压之和,故此输送电流的正确计算成为解答此种类型题的关键之一。

例三.A、B、C三个电阻的U—I图象如图1所示,若三个电阻加相同电压,则

的功率最大,若三个电阻通过相同的电流强度,则

的功率最大。

U2P=R,可在电解:第一空的解答:对于纯电阻,压一定的情况下,电功率跟电阻成反比,电阻最小的电

功率最大,而电阻的确定要依据图象决定,斜率最小的图象所表示的电阻越小,所以RA>RB>RC,电阻C的电功率最大。

第二个空的解答:P=I2R,三个电阻通过电流相等,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电阻大,功率大,电阻A的电功率最大。

例四.一台直流电动机的额定电压为U,额定功率是P,电动机内电枢导线的电阻为R,那么它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强度是()

A、等于U/R

B、等于P/U

C、大于U/R

D、大于P/U

解:含电动机电路不是纯电阻电路,U>IR,所以A,C选项不正确,电动机的额定功率P是电动机的输出的机械功率,而电路给电动机的输入功率P′=IU,P'P'所以I=U,选项B不正确。因为P′-P热=P,且I=U,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

在含电动机的电路中,电路给电动机输入功率P′,电动机输出机械功率P,电动机的发热功率P热是三个关键,概念,必须搞清楚,P′=IU,P热=I2R,它们之间的关系是P=P′-I2R。

例五.一台电阻为2Ω的电动机,接在110V电路中工作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强度为10A,求这台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发热功率,转化成机械功率,电动机的效率。

解:电动机消耗电功率即电路输入给电动机的功率

P′=IU=10×110=1100W。

发热功率:P热=I2R=102×2=200W

转化成机械功率:P=P′-P热=1100-200=900W

P900100%100%82%1100

机械效率:η=P'

【同步练习】

1.一台电动机输出功率是10KW,这表明这台电动机正常工作时()

A.每秒钟消耗电能10KW B.每秒钟对外做功10KW C.每秒钟对外做功10J D.每秒钟对外做功1000J 2.额定电压为U,额定功率为P的电灯,接在电压为U′(U′

A.U′P/U

B.UP/U′

C.(U′/U)2P

D.(U/U′)2P 3.风力发电机的风轮旋转时扫过的面积为S,当地风速为υ,如果该发电机把通过风轮的风的部分动能转化为电能,设风能的利用率为η,空气的密度为p,则风力发电机的功率为()

A.pSυ3 η/B.pSυ2η/2

C.pSυ3/2η

D.pSυ2η/4 4.一只“220V 100W”电灯,220V、100W分别表示电压和电功率的 值,它的电阻为

Ω,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强度为

A,若电阻不变接入110V的电路中,则实际电流为

A,实际功率为

W,一般只要该灯泡未损坏,它的额定电压,电流,功率是

(填会或不会)改变。

5.如图2所示为用直流电动机提升重物的装置,重物m=50kg,电源电压为U=110V不变,不计各种摩擦,当电动机以υ=0.9m/s的恒定速度向上提升重物时,电路中的电流强度I=5A,试求电动机电枢线圈电阻R。

【参考答案】

1.D

2.C

3.A

4.额定

484 0.45 0.227 25 不会

5.4.4Ω

第五篇:高二物理教案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知道惯性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2.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

难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理

师:力能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力又能使运动物体速度增大或减小,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物体不受力又怎样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力和运动的一系列问题.[板书1]第九章 力和运动

2.新课教学

师:请同学们观察实验

[实验1]静止在木板面上的小车.师:小车处于什么状态?

生:静止.师:静止的小车,水平方向不受推动和拉力的作用,它将会怎样?

生:永远处于静止.[实验2]如图1所示,小车受水平拉力作用时.(让小车运动一段距离后立即用手使它静止下来)

师:观察小车的状态发生怎样变化?

生:由静止到运动.[实验3]如图1.继续实验2,钩码使小车水平运动后,用手托住下落的钩码.小车失去水平拉力后,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停止.师:你看到什么现象?

生:小车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后才静止.师:小车运动一段距离后,变为静止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受到木板的摩擦阻力作用.师:是不是这样呢?请大家继续观察下面实验.[实验4]用同一小车分别(三次)从同一斜面不同的高度自由滑向相同的平面,记下三次小车静止在相同水平面上的位置.如图2(A)、(B)、(C)所示.师:哪一次水平滑行距离最短?

生:第一次.师:为什么?

生:小车在斜面上高度最小,它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速度最小(后半句话学生回答不出来,第一次可由老师说).师:哪一次水平滑行距离最长?

生:第三次.师:为什么?

生:小车在斜面上高度最大,它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速度最大.师:同理如果小车三次处于同一斜面、相同高度,自由滑向水平面,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的速度大小会怎样呢?

生:相同.师:(介绍牛顿第一定律演示装置)这是一个斜面,把它放在讲台桌上.(如图3所示.)

[实验5]让小车分别三次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自由滑下,观察小车在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运动的情况.(在桌面铺上毛巾、棉布.)

师:哪次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最短,为什么?

生:第一次(或最上面那一次).表面材料是毛巾,阻力最大,滑行距离最短.(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填写表1第一行前三项)

师:很短距离,速度变为零.速度变化快呢,还是慢呢?

生:最快.(填写表1第一行最后一项)

师:第二次实验的情况如何,大家一起填表1的第二行.生:棉布、阻力较大、滑行距离较长、速度变化较快.(填写表1第二行)

师:第三次实验的情况如何;大家一起填表的第三行.生:桌子表面、阻力较小、滑行距离长、速度变化较慢.(填写表1第三行)

师:假定我们做第四次实验,水平表面用玻璃板,玻璃板的阻力比木板小,实验结果会怎样呢?(填写表1第四行前两项)

生:小车滑行的距离长,速度变化最慢.(填写表1第四行后两项)

师:假定我们还能找到某种材料,对小车的阻力比玻璃板还小,最最小,来做水平表面的材料,实验结果又会怎样呢?

生:那么小车滑行距离就更长,最最长,速度变化最最慢.师:大家一起来填表1第五行(见表)

师:假如水平表面对小车没有阻力,实验结果又会怎样呢?

生:小车永不停止地运动下去!

师:一起来填表1的第六行.(见表)表1

师:大家注意这个表格的前三行我们是做了实验的.第四、五行没有做实验,只是根据前三行的实验结果,加上逻辑推理得出来的结论.虽然没有做实验,但是在正确实验的基础上加上正确的推理,得到的结论也是正确的.大家再仔细琢磨表的第六行,它和第四、第五行有什么不同.生:没有阻力,而第四、五行还有阻力,只是一次比一次小.师:非常正确,逻辑推理就是这样进行的.阻力逐渐变小,实验结论如何呢?阻力没了,结果又会怎样呢?

师:没有阻力的平面叫做理想光滑的平面,实际上并不存在.第六行的结果就是理想实验,实际上不存在,是在正确实验的基础上正确推理得出来的.师:这种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得到理想状况下的结论,也是研究物理的一种方法.300多年前着名的物理学家伽利略就是这样通过实验推理得出来物体不受阻力将如何运动的.师:谁给大家朗读书第104页倒数第三段?

生:(读课文略)

师:大家把这段倒数第三行如果表面绝对光滑运动下去.画下来.师:法国科学家笛卡儿,又对伽利略的结论作了补充,他是怎样说的,请一位同学读教材第104页倒数第二段.生:(读课文略).师:大家从此段的倒数第三行如果运动物体运动下去.画下来.师:笛卡儿的说法和伽利略的说法有什么不同?不同又说明了什么?

生:笛卡儿把伽利略的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改为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说明,不是仅仅限于阻力了,而是任何力.师:再后来英国的科学家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定律.叫做牛顿第一定律.[板书2]

一、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师:牛顿的结论和伽利略、笛卡儿的结论有什么不一样?

生甲:牛顿和伽利略的结论比较有两点不同:第一把阻力为零,改为不受作用力;第二伽利略结论中无保持静止状态.生乙:牛顿和笛卡儿结论比较,增加了保持静止状态.师:现在给大家2分钟,看谁最先把牛顿第一定律内容背下来.生:(背诵略)

师:大家看牛顿第一定律都说了些什么?定律的研究对象是(板书3(1)前半部分)

生:一切物体.(板书3(1)后半部分)

[板书3(1)](1)定律的研究对象一切物体.师:一切物师:定律成立的条件是(板书3(2)中的前半部分)

生:不能受外力作用.(板书3(2)中后半部分)

[板书3(2)](2)定律成立的条件不受外力作用.师:谁不能受外力作用?

生:研究的物体.师:定律的结论是(板书3(3)中的前半部分)

生: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板书3(3)中后面部分)

[板书3(3)](3)定律的结论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师:有同学把结论中的或读成和把或改作和对吗?

生:不对.师:非常好,你能继续说一下为什么不对吗?

生:一个物体不可能同时存在两种状态,它要静止,就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不能用和字.师: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在板书2中的或字下加点)

师:定律中总保持的含义是什么呢?

生:好像是不改变的意思.师:你能给大家举例说明吗? 生:刚才第一个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板上,不受钩码的拉力,原来静止,后来仍然静止.而由斜面滑下的小车,在理想平面上原来做匀速直线运动,后来仍然做匀速直线运动.师:谁能再举出一些事例?

生:放在桌上的书,停在车站上的汽车,假如没有别的物体推拉它们,它们原来静止就永远静止下去,在地面上踢出去的球,假如地面和空气对它没有阻力作用,原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球,永远匀速直线运动下去.师:他说的大家同意吗?

生答:同意.师:可见总字体现了恒,或字体现了不是静,就是动.(在板书2中的总保持三个字下加点)

师:物体不受力的时候,它后来的运动状态由什么决定呢?

生:由它原来状态决定的.3.巩固练习

1.打出投影片

(1)已知某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那么该物体可能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为什么?

(2)在什么条件下,物体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在什么条件下,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师:同学们想一想,互相议论议论,然后回答.生:物体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运动状态.师:为什么?

生:因为牛顿第一定律说一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题目中没有说明物体原来是什么状态,所以它的状态是两种可能都存在.师:谁来回答第(2)题?

生甲: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乙:物体还必须原来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师:也就是说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第一、物体原来是运动的;第二,物体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师:谁来说说第(3)题?

生:要同时有两个条件,一是物体原来必须是静止的;二是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师:请大家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有人把牛顿第一定律说成静止的物体永远静止,运动的物体永远运动是否正确?为什么?

生:不正确,因为他把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条件丢了.师:还有补充吗?

生:运动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它永远作匀速直线运动.师:可见,维持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而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则一定要有力的作用.师:谁能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4.小结

生甲:今天我们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这是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到的.清楚了定律研究的对象、成立的条件和结论.生乙:还有定律中关键字的含义.5.布置作业

阅读教材,背诵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说明

1.牛顿第一定律是初中物理难点课,困难有两点:一是如何在有限的三次实验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理想实验的结论.二是如何使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为了克服第二个难点,本课设计了[实验4],目的是让学生明了,从斜面上同一高度下滑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的速度相同.为了克服第一个难点,在表8-1中增加了第四、五、六三行.在讲授中应仔细认真引导学生领会第四、五行的物理意义和第六行的物理意义.从中领会伽利略理想实验的逻辑思维过程.2.关于消除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观念,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本节课只能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给予初步的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在适当时再给予进一步的说明,只有经过多次重复(逐渐深入)的分析和说明,才能消除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观念.

下载高二物理教案恒定电流--“电阻的测量的教案示例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二物理教案恒定电流--“电阻的测量的教案示例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二物理教案

    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高二物理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库仑定律》......

    电阻测量案例

    "电阻的测量"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运用,既具有联系实际的意义,又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本单元的内容是本章知......

    高二物理教案:简单的逻辑电路教案(精选合集)

    高二物理教案:简单的逻辑电路教案 【摘要】步入高中,相比初中更为紧张的学习随之而来。在此高二物理栏目的小编为您编辑了此文:高二物理教案:简单的逻辑电路教案希望能给您的学......

    高二物理教案:电功率

    高二物理教案:电功率 【摘要】步入高中,相比初中更为紧张的学习随之而来。在此高二物理栏目的小编为您编辑了此文:高二物理教案:电功率希望能给您的学习和教学提供帮助。 本文......

    [高二物理教案10-1]

    [高二物理教案10-1] 10.1 波的形成和传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直线上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②知道什么是横波,波峰和波谷 ③知道什么是纵波,密部和疏部 ④知道“机......

    [高二物理教案11-4]

    [高二物理教案11-4] 11.42 物体的内能 热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知道两者的区别,了解......

    《电阻的测量》教案设计

    《电阻的测量》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加深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知道测量电阻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进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进一步掌握使用电......

    力的测量物理教案

    力的测量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 2.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1)会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2)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使用前要先调零. (3)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