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导入与结束艺术

时间:2019-05-12 19:0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堂教学导入与结束艺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堂教学导入与结束艺术》。

第一篇:课堂教学导入与结束艺术

一.课堂导入的艺术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部分必须成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

1.设疑引趣法

小学生有极强的好奇心,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

如教《狐假虎威》时,可这样导入:“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谁怕谁?谁吃谁?”学生答:“当然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师说:“今天讲的故事却是老虎听从狐狸的话,狐狸轻而易举地指挥着老虎。老虎非但不敢吃掉狐狸,反而觉得狐狸威风凛凛。你们说奇怪不奇怪?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打开课文。”这段导语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急于弄清缘尾,驱使他们认真学习课文。

2.释题引申法 解释题目中关键性的字词并由此而推演、生发,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如在教《黄山奇石》一课,板书课题后提问:“读了课题,可以看出课文将向我们介绍黄山的什么?”学生回答:“黄山的石头。”师:“是一般的石头吗?”生:“是奇怪的石头,和一般石头不一样。”师:“说得好,通过读课题,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专门向我们介绍黄山各种奇石的,那么黄山到底有哪些奇石,奇在哪里呢?”这儿老师抓住课题,通过引导学生审师,明确了学习重点,从而自然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3.抒情描摹法

即把自然抒情和描摹景物结合在一起,用所描绘的景物唤起学生的联想,以教者的情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教《草原》这篇课文时,先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再用抒情的格调描述内蒙古辽阔的大草原美丽的景象:欣赏草原一碧千里,天空明朗,牧草茂盛,牛肥马壮,繁花似锦,白鸟翔集的风景图片,使学生神往于内蒙古大草原,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从而对学习这篇文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然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朗诵导入法、实验导入法、比较导入法等。总之,我们老师设计导入语要像说书人那样,“起讲抓得住人”,要根据自己的特长,精心设计,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4.创设情境法

对富有感情色彩的课文,可运用语言、多媒体等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轻快的音乐先响起)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妈妈睡了一个冬天,也醒来了。她从泥洞里爬起来,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并且生下了很多黑黑的圆圆的卵。轻风吹过,阳光和煦,池水温暖了。青蛙妈妈下的卵慢慢地都活动起来,变成一群大脑袋、长尾巴的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自由自在。学生的思绪随老师生动形象的描述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生机盎然的池塘里,也在不知不觉中,随着老师的引导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

5.背景介绍法

有些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感到生疏,难于理解。对此,可以通过介绍背景导入新课。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上《月光曲》时,这样导入:“同学们,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我们现在听到的优美动听的曲子便是其中的一首,叫《月光曲》。”像这样的介绍背景式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且对理解课文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课堂结尾的艺术

一堂完美的课,不能虎头蛇尾,要在已授内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结尾,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条理化,使知识升华,使整堂课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1.激励式的结尾

教师在即将结束教学时,以意味深长的话语厚望于学生,打动学生心扉,留下难忘的印象。如教《趵突泉》,讲读课文完后教师小结:“趵突泉真是美丽极了,所以它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乃至帝皇将相前往观赏。可是,现在的趵突泉没有课文所写的那样美丽了。因为趵突泉是老舍1932年写的,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降低了,美丽的趵突泉水小了很多,有的小泉也干涸了,真是可惜啊!由此可见,祖国的名山名水需要我们好好地保护,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也需要好好地保护,希望你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把我们美丽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教师的情绪感染了学生,我想这种结尾留给学生的印象是深远的。

2.归纳式结尾

归纳式结尾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当然主要是对要求学生掌握教学重点、学习难点进行归纳,使学生加深解,进而完全掌握。如在教《景阳冈》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水浒传》不愧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在《景阳冈》这个故事中,作者用它的神来之笔,抓住了人物的特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塑造了一位勇敢机智的、且有大无畏精神的,并且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打虎英雄。”通过老师归纳式的结语,学生对武松的形象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

3.悬念式结尾

优秀的教师在教学结课时常常使用设悬念的方法,使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却戛然而止,从而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数,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使“且听下回分解”成为学生的学习期待。

4.延伸式结尾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已经取得了某一方面的知识时,为了加深拓宽学生的视野,经常要跳出教材,把他们的目光引向课外更深更远的空间。《恐龙》一课,我是这样结尾的:“我们已经知道了恐龙怎样繁殖后代,吃哪些食物,你还想了解什么问题?”学生争着回答。我趁学生兴趣正浓,又建议学生可组成小组共同探讨研究种子发芽、母鸡生蛋等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很自然地沟通了学生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而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语文能力。

课堂教学的结尾对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归纳、小结的作用,对他们的思维起着整理的作用,对整堂课的教学起着“回炉”提炼的作用。它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结课的形式与方法很多,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绪灵活运用,而不拘于形式,死板单调。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古城中学

蔺国松

一、课堂教学导入的作用

“万事开头难”,一堂课也是这样的。教师走进教室,站到讲台上,首先想的就是用什么样的开场白才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才能使学生感觉到知识的乐趣。这开场白用规范的术语来说,就是“导语”。

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好的导入会使学生迅速理解老师意图,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师生双方都很愉快。导入是课堂教学以及其他教学活动的起始环节,是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状态进行学习的行为方式,主要作用有如下四点:

1、凝聚——指向作用

即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上。学生在课前的活动、思绪是多种多样的,课间休息的十分钟似乎意犹未尽。上课铃响后,需要及时地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集中到的课堂教学上来。新颖别致、生动形象的导入,会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凝聚在一起,指向到教师身上,指向到即将开始的教学内容上。注意是人的意识的警觉性和违择性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力是学生智力活动的组织者和维寺者。学生不专心致志,不把注意力集中和指向于课堂教学上,教师敦学再用力,教学信息也不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记,教学也不就实现不了预期的目标。因此,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有导入行为;

导入的首要作用在于运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激发——深化作用

即激发、深化学生对新授课业的兴趣。恰如其分、引人人胜的导入能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即将开始学习的新的教学内容产生积极的认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好的导入还能使学生在产生学习新课愿望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对学习的兴趣,使认知水平不断提高。

3、消疑——置信作用

即消除学生对新课、对学业的惧怕、怀疑心理,枉学生对新课、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友好感。这是因为好的导入能增强新课的趣味;学生产生愉悦感、紧凑感,因而心情愉快,情绪饱满,注意集中,思维活跃。思维活跃不仅能降低理解上的难度,而且能消除师生之间紧张关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尊重感、敬佩感。

4、铺垫——拓展作用

好的导入能为全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并能由此使教:进一步展开,发展,开拓,把课的进展不断推向高潮,产生良好、积极的“连锁反应”。由于课堂教学导入行为具有上述作用,所以,我们应必须重视课堂教学导入行为的训练,掌握导入的技能技巧。而训练的基础工作是提高对“导入”作用的认识。

二、课堂教学导入的特点

导课艺术讲求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住,后边的课上起来也就顺利了。不同特点的导课会产生不同的教学功能,具体如下: 1、导课要有针对性,具有针对性的导课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导课应当针对的教学实际有两方面,其一是指要针对教学的实际内容而设计,使之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不脱钩。

案 例

有位教师《说谦虚》一文的导课就设计得很精彩。他说: ‚有一位导演,成功地导演了一部新影片。当记者问到这部片子,并请他谈谈想法时,导演说: ‘如果把这部整体美的影片打碎,那么任何一块碎片都将闪光。’而举世闻名的球王贝利被问哪个进球最精彩时,他却回答:‘下一个。’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难道不值得我们思索吗?‛

二是指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的差异程度。比如:小学一、二年级,最好多从讲点故事、寓言,做点游戏入手;中学生多从联想类比、启发谈话、设置疑难人手。如果课堂教学导课时,教师的态度、语言和蔼可亲,所讲内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日常事理,学生听起来一定能如入胜地而流连忘返。可见,具有针对性的导课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

2、导课要有启发性,具有启发性的导课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必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

案 例

有位物理教师在初中物理‚运动与静止‛这一课题的教学中,就使用了启发性导课。一开始教师问: ‚你们听说过用手去抓飞行的子弹的事吗?‛对学生来说,这种事似乎是不可思议的,教室内立即鸦雀无声,同学们开始思考了。一会儿,课堂沸腾了,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子弹飞得那么快,能用手抓住吗?‛‚我就听说过。‛老师肯定地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有一个小虫似的东西在身边蠕动,他伸手一抓,大吃一惊!原来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学生听了十分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心理。‚出现这种情况是什么道理呢?我们今天要学的课题‘运动和静止’就要探讨这个问题……‛于是,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新授课的内容中去了。

启发性的导课设计应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想象余地,让学生能由此及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由个别想到一般,收到启发思维的教学效果。

3、导课要新颖,新颖性的导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

一般说来,导课所用的材料与课文的类比点越少,越精,便越能 留下疑窦,越能令学生耳目一新。案 例

在教来自清的散文《绿》时,教师先讲了一个小故事:欧洲有个叫摩根的商人长得高大魁梧,但他的夫人却小巧玲珑。他们夫妇俩到了非洲,男的先去卖蛋,一连三天空手而归。而夫人去卖时,不多时蛋就卖光了。这引起学生的诸多猜想,但都不得要领。老师最后说: ‚摩根人大手大,鸡蛋在他手中显得小。他的夫人人小手小,同样L—个鸡蛋在她手中就显得大了,所以人们争着买。‛同学们听了恍然大悟。老师接着说: ‚文学家经过对生活现象的长期观察,体验,有意识地把生活现象进行加工提炼,运用于文学写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衬托手法。同学们看看: 《绿》这篇文章在哪些地方使用了衬托手法?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样导课就具有新颖性的特点。新颖性导课其优点往往无可比拟。

4、导课要简洁,简洁性的导课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

语言大师莎士比亚说: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这个见解是极为深刻的。课堂教学的导课要精心设计,力争用最少的活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

案 例

一位教师教学仙、壁虎借尾巴》。开始上课了,教师带着亲切的微笑说: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小动物的画像,你们谁认识它?‛说着,从课桌上拿起一只小壁虎的图,这只用水彩画成动画形象的小壁虎,不但不丑陋,而且显得很

可爱,尾巴做成活动的,可以摘掉。学生们马上惊喜地说:‚小壁虎。‛教师接着问:‚谁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动物?’’有的学生说:‚壁虎有毒,能让人中毒。‛另+学生说:.‚壁虎吃苍蝇、蚊子。‛教师趁机说:‚壁虎虽然长得不好看,可是它吃苍蝇、蚊子,是人类的好朋友。你们看,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了?‛(将画上的小壁虎的尾巴摘下)学生惊奇地说: ‚哎呀,尾巴断了。‛教师马上因势利导: ‚这只小壁虎的尾 巴怎么断的?断了以后它又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学的《小壁虎借尾巴》(板书)这课书,讲的就是这只小壁虎尾巴断了以后的事。‛

这个导课总共不到5分钟,却因其简洁凝练、巧妙、新奇,成功地激发了学生急切的求知欲望。

三、课堂教学导入的技巧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多种多样的,优秀的教师往往能因势利导,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入技巧。1、温故知新

这是最常见的课堂教学导入方式,其特点是以复习已经学过或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知识为基础,将其发展,深化,引出新的教 学内容。

案 例

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凡卡》第二课时,是这样导入的: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凡卡写给爷爷的信。我们知道凡卡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仇恨,他在信中多次呼喊爷爷来救他,急切地盼望爷爷接他回乡下去。这可怜的孩子在死亡线上挣扎,他多么希望摆脱悲惨的命运啊。现在我们看看凡卡写信后的情景怎样。‛

复习旧知识的导入方式重在恰到好处地选用与新授课内容关系密切的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由已知到未知也是学生认知发展的一条规律。这样的导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易于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案 例

一位历史课教师在讲《三国鼎立》一课时,首先问学生‚黄巾大起义的意义是什么‛,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导入新课:‚黄巾大起义瓦解了东汉政权。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大小地方实力派和豪强拥兵,各自为政,分割政权。百姓民不聊生,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黄巾大起义’有什么样意义呢?‛

这种方式从总结旧课人手导入新课,又称为归纳导入式。其运作 方法与要求是:教师提出要讲授的新课题之后,首先对上节课所讲的内容概括地小结一下,扼要复述出与此有关的新知识,讲课时使学生把新旧知识连贯起来思考,既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能较好地巩固巳学的知识。

2、创设情境

学生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教师在导课时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 境之中,深人体验教材内涵。

案 例

有位教师在教《小白花》一课时,便将背景画面(总理的遗像、有关照片)与背景音乐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设了悼念周总理的特定环境。学生在干净舒缓、哀婉的朗读声中(录音)静静地观察着照片,再加上深沉的音乐旋律(小提琴协奏曲的片断),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共鸣,感动得潸然泪下。

要使学生在导课时进入教师设下的“圈套”,激发情感,教师必须成为好的编剧、导演和演员。

3、设疑导课

这是最常用的导入方式。它通过提出一些与新课内容有关的、学生业已了解的有趣的问题,激发起学生想要了解该问题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

案 例

有位物理教师在讲,‚牛顿第三定律‛时,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同学们,咱们班最近参加了拔河比赛,你们说,两队拔河,从拉绳来看,赢方一端的拉力大还是输方一端的拉力大?‛学生们先是一愣,接着大家争先恐后地说:‚赢方一端的拉力大!‛教师却肯定地说:‚不对!拉绳上两端的拉力一样大!‛‚为什么?为什么?‛同学们睁大眼睛,愣住了。‚这是作用和反作用,即牛顿第三定律所要说的问题,我今天就讲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讲课就会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绪也和教师的教学交融在一起。4、平铺直叙

直接导入又称开门见山式导入,即在上课开始后,教师开门见山地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等,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或要解决的问题。

案 例

一位语文教师在讲《鲸》一文时是这样直接导入的: ‚鲸这种动物,同学们很可能都在电影或电视上亲眼目睹过。但它有多大,分为几大类,吃什么食物,怎样睡觉,怎样生长呢?同学们学习了《鲸》这篇课文后就会有所了解。下面我们默读《鲸》这篇课文。‛

直接导入是通过启发诱导学生,逐步进人新课的,因此它只适宜于学习积极性较高且具有一定意志力的较高年级的学生,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不宜采用直接导入的方式。5、激情昂扬

维果茨基指出:教育的影响是通过学生心理特点的“中介’’或“折射”而发生作用的。“中介”就是学生当时的内心体验,这种内心体验好像一个三棱镜,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它的折射才对学生的心理]发生作用。有的教材中包含着真挚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宜在导课时“披文人情”,以情真词切的语言多方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

案 例

有位教师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是这‘样导课曲:‚同学们,大年夜:对你们来说,是多么美好啊!穿戴一新,亲人团聚,品尝佳肴。可是在另一个社会里,却有这么一个小女孩,她在又黑又冷的大年夜里,光头赤脚,手拿一把火柴,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叫卖着。‛教师富有感情的语言,把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了课文所描述的悲惨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强烈共鸣,既促进了课堂交流的艺术效果,又可使学生的思想得到纯净和升华。

6、故事导课

把课讲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始终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标准之一。寓意深刻而又幽默轻松的故事,加之铺陈渲染,绘声绘色的教学语言,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导课形式。案 例

一位生物教师在讲授昆虫的性外激素时,是这样利用讲故事导入新课的:在座的一些同学可能知道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在l904年作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在一个被丛林包围的黑屋子里把一只雌天蚕蛾扣在笼里,尽管暴雨不停地下了+夜,还是有40多只雄蛾冒着风雨前来交尾。次日晚上,他在雌蛾周围撒上樟脑丸和汽油,结果一点也没有影响雄蛾前来寻找雌蛾。是什因素使得雄性天蚕蛾能够风雨无阻地前来寻找雌蛾呢?法布尔经过认真观察、实验发现,原来是昆虫的性外激素发挥了巨大威力。

采用这种导入方式应注意:①故事内容要与新课内容有紧密的联系;②故事本身生动有趣,对学生具有启发性;③语言要精练,故是事要短小精悍,用时不长。

7.幽默导入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有时可以使用幽默手段导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 例

一位语文教师在讲授《项链》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课:平时大家常常听一些歇后语,如‚癫和尚戴花——疯美‛、‚厕所里开电扇——出臭风头‛等。我今天说几条‚歇后语‛大家听听,‚路瓦栽夫人借项链——穷出风头‛,‚路瓦栽夫人丢项链——乐极生悲‛,‚路瓦栽夫人赔项链一自讨苦吃‛。当然这三句不能算歇后语,因为歇后语是全社会约定俗成的。这篇课文大家已经预习过了,对莫泊桑笔下的路瓦栽夫人有什么看法呢?现在我出个上联一‚一夜风头项链即锁链‛,请大家现在再仔细地阅读一遍课文,然后根据个人感受,对出一个下联,把自己的看法表示出来,对仗要工整。

这样的导课可使学生轻松愉快,思维活跃地投入课堂学习之中。8、随机应变

有时在课堂教学之前,突然发生或出现了有利于设计导语的事件或情景,教师应注意充分利用,即兴应变,以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案 例

有一次讲授《卖炭翁》,时值雪止天晴,教师走上讲台便道: ‚同学们,断断续续,飞舞了近一周的雪花停下了。今天,阳光照耀,天气暖和,是我们盼望多日的好天气。但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穿得十分单薄的老人,却不喜欢这样的天气,总是期待朔风凛冽,大雪纷飞。他,就是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板书课题),卖炭老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反常心理呢?‛由于教师巧妙而自然地借景引入课题,使学生急于去理解卖炭翁的反常心理,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收到好的效果。

有时课堂上难免发生一些出乎意料的问题,因而影响到教学的正 常进行,这就要求教师随机应变,排除干扰。

案 例

一位教师在教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给青年们的一封信》时,课堂很吵。如果按照原来‚人物轶事‛的导课方法,已很难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课上来了,于是他灵机一动,突然叫住一名学生,那名学生应声而起,教室里也随之静下来。教师赶紧抓住机会说: ‚同学们,那位同学应声而起,这在生理学上叫条件反射。但是,你们知道条件反射学说是谁创立的吗?是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给青年们的一封信》。‛这个较新鲜的话题一插入,便在短短几分钟内,排除了干扰,顺利进入了新课学习。

机变导课要求教师具备机智灵活、沉着应变的能力,才能把握时机,因势利导,成功地进行导课。

第二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艺术初探

文/梁蓓蓓

【摘 要】良好的开端往往是事业成功的一半,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否为课堂教学奏响序曲,关键就在于教师导入策略的使用是否恰当。因此,科学的新课导入可以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作业。本文作者论述了磁性化、激趣化、生活化和诗意化等课堂教学导入艺术策略。

【关键词】磁性化;激趣化;诗意化

在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积极摸索新课导入的方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恰似戏剧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意义。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丰富多彩的课堂导入策略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兴高采烈的进入新课学习,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效果。那么,怎样徐徐拉开“帷幕”让学生饶有兴致的参与知识探究呢?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磁性化导入是顺利拉开帷幕的金钥匙 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可见,新课导入时一定要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譬如,我在讲授《火烧圆明园》时这样导入:“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的大火延续了三天,浓黑的烟雾绵延50多公里,久久不散,飘荡在整个北京上空。弥漫纷的灰星落满了大街小巷,到处是一片天昏地暗,就像发生了日全食一样„„圆明园,这座被称为‘万园之园’的艺术杰作,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这群野蛮的侵略者烧毁了。” 如此情景的描述,既有对精美无比的圆明园被烧毁的叹惜,又有对侵略强盗野蛮行径的控诉,学生怎能不受到强烈的感染力和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呢?再如在讲述《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时,我这样导入:“在一部电视剧里,描写秦汉之际,刘邦的妻子即后来的吕后,因躲避兵乱逃进一座尼姑庵中的故事,同学们想一想编剧、导演犯了什么错误?”学生针对上述问题普遍感到疑惑:编剧好像没错的,因为吕后是女的,当然是躲进尼姑庵呀!这似乎符合情理,但不符合历史史实。如此磁性化的导入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课学习,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油然而生。

二、激趣化导入是吹响师生互动的冲锋号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知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有巨大的心理效应,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进而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实践证明:惊奇和疑问是兴趣的渊源,因此,学生只有对某一现象发生惊奇和疑问时,他们才愿意去探索。譬如,我在讲授“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一课时,设计了一个问题链:“人是猴子进化来的吗?人与类人猿有什么不同?人是不是动物?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我国境内最早的居民是谁?他们外貌与吃住是怎样的?”学生面对以上问题欣喜若狂深入历史的隧洞中去探寻其中的奥秘,从而成功的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他们在逐步获得成功的前提下继续参与知识探究。这个例子也进一步佐证了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

三、生活化导入是开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比较渴望获得认可与欣赏,喜欢表现自我。所以,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许多学生为了能在课堂上有所作为,他们会特别注意积累平常生活的知识经验,挖掘这些经验的知识内涵,从而使他们体验到“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譬如,我在讲授古代希腊的内容时,就开门见山的发问:“体育大家都很喜欢吧,那你比较喜欢哪一个项目?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与希腊有何关系?”话音刚落,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了起来,同学们对这个话题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使整节课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度过。

四、诗意化导入是把学生带入“大观园”的导游

不管是唐诗,还是宋词,其精炼、生动和优美语言让学生普遍亲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词导入,既可以巩固复习语文基础知识,又可以营造活泼欢快的氛围,能有效拨动学生的创新思维之弦,使其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譬如,我在讲授丝绸之路时,自己先朗诵几首与之有关的不朽诗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学生在欣赏类似的诗句中初步感知了丝绸之路神秘飘渺,从而更要有兴趣的探讨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提高课堂效率打下基础。再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红军长征的内容时,就请学生集体背诵、感悟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作者只用短短的56个字就高度概括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路,数不清的险山恶水,在毛泽东等革命家的眼里只不过是“细浪、泥丸”。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但加深了对学习的内容初步了解,而且为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以苦为乐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所感染、膜拜,也让学生轻松地记住了红军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翻越大雪山等知识点,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初中历史新课导入的方法是千变万化的,有的是单独使用,也有的可揉合着用。每一个初中历史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依据不同的教学对像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总之,我们只有勇于探索,勤于思考,才能找出适合教学实际的导入法,为实现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第三篇: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导语则是艺术中的艺术。语文教学艺术是衡量或鉴别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及专业素质的重要尺度,而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更是检验教师综合素质的第一关。因此,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设计好语文课导语并使之成功转化为整节课学生学习的期待、情绪感染的基调,是许多老师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本文从导入的重要性出发,通过对导入的结构、要求以及类型等方面的阐述,旨在说明语文课堂的导入作为一门艺术,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对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定调、指向,其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关键词:导入 导语 艺术 课堂教学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作为其组成部分的课堂教学更是学生成长的关键环节,而抓住并成功利用好语文课前的导入则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因此导入作为艺术中的艺术的重要性清晰的摆在了每一位教师的面前。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要在极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艺术是教育史的精粹,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刘国正先生在谈及语文教学时说“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科学性是教学成功的基本条件,艺术性是语文教学的活性因子。科学性和艺术性辩证地统一于语文教学之中,许多优秀的语文老师已经用事实证明:艺术化的教学乃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一、语文课堂教学及其导入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是我国教育培养人才的主渠道,是教育的主要形式。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富艺术特色的创造性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指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采取一定的方法,有意识、有目的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新课上来的一种教学方式。

导语是教师为了导入新课而设计的具有启发性和精准性的开场白,也是教师进行新课教学的“突破口”。成功的新课导入能完成对整节课教学任务的定调和指向,集中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还处在对上节课的回味、思考或对其他方面的思维残留暂时快速隐藏,而对本节课的极大兴趣则占据他们的全部心理思维空间,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导语设计不仅要有趣味性,还要有很强的疑问性,要诱发学生思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与类别

依据文本形式与内容的不同选择运用恰当的导入类型和方法,是导语设计的基本要求。本文根据所导入文章的类型差异,将语文课堂导入分为以下几类:

(一)论说类文章的导入。论说类的文章包括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以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议论文和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说明文。

1.议论文的导入:议论文重在说理,因此常见的导入方法有提问法,就是针对文章的主题而提出一个具有深刻内涵而又不失我们所处时代环境特点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并结合当下历史环境,深刻领悟作者的意图。

2.说明文的导入: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释说明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常见的导入方法有实验法,借助实物导入。简洁直观、易于学生接受,并能增强真实感。

下面是一段采自“无忧无虑中学语文教学网”上的一则关于《桥》的说明文的导入:

1.课前播放世界名桥的影片和图片。

2.导入新课。桥,是一种特殊的建筑物,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它使得车辆能够快速而方便地穿越河流、峡谷、公路和铁路等障碍物,已成为国家交通运输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跨河的桥使人们不用乘船过河,也无需绕道而行;跨越峡谷的桥使人们不用在陡峭的山坡上兴建公路;跨越公路和铁路的桥使车辆和火车不必停下来。

通过简短的介绍,不仅使学生了解关于“桥”的力学原理及“桥”分类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二)文学类文章的导入。文章按文学体裁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四种。

1.诗歌的导入:诗歌用以表达志向、情感和抱负等,都有所寄托,韵味深长,并以一定的特殊意境作衬托。常用的导入方法有作者简介、背景介绍、解析课题等。

黄岳州老师在给学生讲《送孟浩然之广陵》时,为了帮助学生领略诗中所传达的李白的洒脱以及李、孟二人的深厚情谊,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导入新课: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诗中有关“送别”的诗句很多,有哪位同学能帮助我们大家回忆一下?

生:(略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师:大家都说得很对。这两句分别是谁写的呢? 生:第一句是王维写的,第二句是王勃写的。(齐声)

师:看来大家都对学过的诗掌握得很好。这两句诗都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不舍之情与无限的牵挂。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看看诗中表达的感情与表达的方式与“二王”有何不同!

这种导入方法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同时能为学生体味李白诗的以景写情的方法、李白与友人的深厚情谊起了搭桥铺路的作用。这种以旧引新或温故知新的导入方式,促进了学生知识的系统化,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

2.散文的导入:散文,形散而神聚,用以抒情、叙事、写景、状物等写作时,一种或者几种意图相糅合,这就决定了散文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导入方法有采用多媒体直观导入、引用法、移植法、渲染法等。

山东省的魏凤传老师在上《济南的冬天》一课时采用了引用法来导入课文: 同学们,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首诗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的西湖是我国的十大旅游胜地之一。同学们知道哪儿的秋天和冬天最美吗?那就是我们著名的“泉城”济南。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西湖,把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我们先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利用诗、词、名篇或名人名言引入,生动活泼,知识性强,它充分利用诗、词、名言自身知识凝练、意境优美的特点,能顺利导入佳境,极具艺术魅力。

3.小说的导入:小说或叙述历史,或描写人物,都离不开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同时,虚构也是小说的一大特点。常见的导入方法有背景介绍法、讲故事法、设悬念法等。

上海市特级教师于漪是这样导入《孔已己》的:

本文写于一九一八年冬,发表与一九一九年四月的《新青年》,后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已己》的,凡读过《孔已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已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形象。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已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孔已己》呢?孔已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的?学习本文之后就可以得到明确的回答。

很明显,于老师采用的是设置悬念的导入方法。通过有目的、有方向的设置疑问,留下悬念,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释疑而探索的心态。这种方法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丢弃一切私心杂念,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应用类文章的导入。应用类文章指用于社交或一切实用性的文章,比如书信、通知、报告、评论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具有直接使用价值和一定惯用格式的文章体裁。

下面是转载自一位网易博客(布衣家园)的日志中的一则关于应用文写作的导入语:

导入: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非常重视应用文写作。如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汉刘邦的《求贤诏》和诸葛亮的《出师表》等。应用文写作讲究的不是文采,讲究的是规范,代表的是威严和信誉。学好应用文写作,对于每一位学生都非常重要,你所写的应用文是否规范,要受到社会各方面的评说、检验,它代表你自己及你所在单位的公众形象。因此,我现在就与大家一起探讨公文写作的一些基本知识。

通过这样简单的介绍,既使学生了解了应用文写作的历史,也使学生意识到了写好应用文的重要性,一举两得。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语文课的导入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就是同一篇文章,不同的教师在对象不同的情况下也会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

三、语文课堂导入中应注意的事项

教师如何运用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激发起求知欲,使其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全身心的投入到对本节课的学习当中来呢?要做到这点,除了教师基本的素养和语言文字功底之外,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掌握导入的结构,即导入所应达到的对学生产生某些影响或引起学生思维变化的效果。从心理学的层面来说,教师导入一般会引起学生四次比较大的思维变化:引起注意、激发认知的需要、形成学习的期待和促进参与。

1.引起注意。上课了,可能有些同学的注意力还未能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所以,在新课的开始阶段,也就是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应该想法设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对新课的反应能跟上教师思维的节奏。

2.激发认知的需要。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围绕着课文介绍背景,或者设置问题情境,无不充斥着新鲜的成分,使学生产生一种“想知道”的动机,这便激发了学生要求获得新知识的欲望,同时,学生对教师的讲课兴趣产生了,注意力也会进一步增强。

3.形成学习的期待。导入环节,意味着对新课的讲授还没有真正开始。因此学生在产生了认知的需要后,便有了一种急于走进新课一探究竟的期待。

4.促进参与。这是让学生的思维方法付诸于实践从而树立自信心与提升学习能力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当学生有了认知需要、形成学习期待的同时,也便有了形成自己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的欲望。这时,教师应当适当、客观地予以表扬和鼓励,并指出学生今后应努力的方向,帮助学生克服理解上的困难,在师生互动中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明确导入的要求。明确了导入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对于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果都有很大帮助。

1.内容上:精选,要有概括性,突出关联性。导入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其根本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有了认知需要和学习期待的同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语文课的学习之中,以期收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导入环节不可能占用课堂教学的太多时间,因此在设计导入时,要精选所讲的内容。紧扣重点,导语要有典型性,能够起到对全文内容的统摄作用。

2.语言上:推敲,要有启发性,突出严密性。好的导语是经过教师思维的不断加工和提炼而成的,语言要简洁、准确,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以免学生产生歧义和误解,使学生的思维顺势进入新课的正确轨道。

3.时间上:控制,要有限制性,突出不可缺性。教师在对导入所占用时间的把握上,应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潜规则,即导入所占的时间要短,一般不能超过五分钟,但这并不意味着导入不能超过五分钟。

此外,导语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材内容上来,而不是由一点转移到另外一点,始终围绕课文内容但却没有真正走进课文内容,把学生引入到教学的误区。

总结

导入新课是一门科学,只有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目的地运用它,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导入新课又是一门艺术,其作用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只有不断探究、摸索并付诸实际,才能使新课导入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发挥出来,起到导课的目的。

总之,导入绝非雕虫小技,不足挂齿,而应把它看成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归根结底,设计导入的目的是为了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皮亚杰说人们在从事所有智能方面的工作时,基本上都要依赖于兴趣才能更好的完成,对于这一点,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谓经验之谈。由此看来,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艺术深入探究的过程中,万万不可忽视对导入艺术的思考,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绚丽多彩,展示出其特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http://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2]http://blog.163.com/tcjylizhixing@126/blog/static/***112542847网易博客(布衣家园)

第四篇: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内容摘要:导入新课对一堂课有很重要的作用。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导语设计的好与否,会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好的导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学生倾心于此,才会积极主动的乐于受教,也才能达成高效率的教学。

关键词:语文课堂

教学

艺术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开讲,犹如文章的‘凤头’,小巧玲珑,它能在极端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感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导入的方法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现归纳几种,以见一斑。

一、知识趣味型。我国的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所谓知识趣味型,就是教师充分利用自己较为广博的知识,根据课文内容选取与之相关的知识,组织成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例如,在教学《出师表》一文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杜甫在《蜀相》这首诗写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大家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有关《三国演义》中人和事,对《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大家非常熟悉,像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诸葛亮出师北伐魏国等,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诸葛亮对蜀汉政权和刘备是忠心耿耿。刘备死后,诸葛亮又精心辅佐刘禅,最后,在北伐魏国时病死在五丈原,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为什么对刘家父子会如此的忠心呢?今天,我们从古典名篇《出师表》中寻找答案。

教师引古博今,讲得生动活泼,热烈精彩,妙趣横生,学生听得神思飞跃,如痴如醉,欲罢不能,那么课堂上出现的将是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活泼热烈的教学场景。

二、直观形象型。就是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多媒体、录音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歌曲、图片、音乐等,把枯燥的说教,艰深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黄河颂》时,可以设计下面导语:同学们,我们首先来听一首歌曲(播放《保卫黄河》),当学生沉浸在激越的音乐世界里时,教师介绍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它以博大的胸怀滋养着勤劳朴实的炎黄子孙,又以惊涛拍岸的气势鼓舞着中华儿女。抗日战争时期,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写下了这组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黄河大合唱》,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接着就展示黄河,黄河壶口瀑布等图片。这些音乐、图片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我们的对象是十三四岁的少年,讲的是与学生思想、心理距离较大的中华民族英勇抗敌的伟大精神,很容易搞成枯燥乏味的空洞的说教,学生听得恹恹欲睡,更不用提课堂效果了。借助现代化手段可以使课文的背景介绍变得生动形象。听歌曲、放映幻灯片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强化良好的学习气氛。

三、温故知新型。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已学过的知识出发,并结合所授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

例如导入新课《范进中举》可以这样开头:我们学过了《孔乙己》,鲁迅以传神的笔调,塑造了一个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使我们从一个侧面认识到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黑暗。今天,我们再从范进的喜剧命运的另一个侧面,去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荒诞和罪恶。

学生的认识是逐步向前发展的,不可能产生大的跳跃。因此,由已知走向未知易于成功,新的知识用旧的知识作为台阶易于被学生所接受。由“孔乙己”这一刚学过的人物形象入手导入新课,还可以使两个形象形成对照,形成有机的联系。再如教授《社戏》时可以这样导入课文:我们很多同学小时候,都愿意随妈妈到外婆家去,鲁迅也是如此。他曾说:“我母亲的母家是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农村,对少年的鲁迅有巨大的吸引力。他把那里看作是自由的天地、崭新的世界。在那里,他不仅增长了见识,还结识了许多农村少年朋友,了解了农民淳朴,善良的品格。那里的人、事和生活,都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以至在他中年时,写下了回忆那段童年生活的小说--《社戏》。

这段导语是由学生已有的生活引出文章,使之感到亲切,自然而然地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回忆起小时候在外婆家的动人情景。在此基础上学习新课,受益匪浅。

四、情感渲染型。就是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用深情的语言,把自己的情感与文章的情感溶化在一起,来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趣,使文章与学生的“心”,教师与学生的“心”,发生共鸣,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

例如在导入新课《土地的誓言》时,可以用以下导语: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学生一边听歌曲,一边听老师用沉痛语调讲: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亡,东北人民被迫背井离乡,离开了生养他们的故土而四处流浪。他们多么希望能早日重返故园,于是,他们面对着东北土地发出自己的誓言。这些流亡到关内的东北作家,向他们的土地发出了什么誓言?这样一个导语,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沉浸在东北人民失去家园的巨大悲痛之中,这样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为后面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奠定了基础。

总之,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新颖性于一体。巧妙的使用好开课前几分钟,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都是大有益处的,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五篇: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应追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下面简要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的主要方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结合课文重点内容来设计导入,本人认为以下10种方法值得一试。

(一)“丢包袱”导入法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即“丢包袱”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心理学上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根据这个原理,新课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如《统筹方法》一课,我一上课就说:“今天语文课,我考大家一道数学题。”语文课考数学,一下子吊起了学生“胃口”。于是,我挂出事先已设计好题目的小黑板:星期天,小明妈妈出门。走时,交代小明完成三项任务:煮饭、做作业、拖地板。假如每一项任务都须用一小时完成,请你想想:能否用最短时间完成这三项任务。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经过讨论之后,引入新课《统筹方法》。这一课重点内容自然迎刃而解。

(二)“目标展示”导入法

当前教学中很提倡一种教学方法----目标展示法,又称“一课一得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要想真正做到一“得”,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目标。一讲课堂,就直奔主题,即“目标展示”导入。如:我上《谈骨气》一课时,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上“议论中记叙的作用”几个字,明确告诉学生,这是本节课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清楚,就真正达得“一得”,本课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

目标展示导入法醒目,直截了当,直切主题,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法。

(三)“直观教具”导入法

初中生还处在青少年时期,偏重感性认识,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根据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大胆采用直观教具导入。这种方法是利用实物、标体、模型或挂图等直观教具,引发注意力,激发兴趣。直观教具可利用现成材料,也可自己制作。如学习《七根火柴》一课时,我就直接拿着七根火柴进课堂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理解红军对党的一片赤诚。《核舟记》一课,我又同样拿几颗随地可拾的桃核导入新课,普通的桃核,激发了学生对古代艺术的赞叹。

(四)“语感传送”导入法

语言是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用优美、生动的语言,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诵,会把学生带进教材内容的情境之中。日本心理学家泷泽武久用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感情,则学生的思维理解、记忆等认识机能会受到压抑阻碍。强烈的情感,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因此,语言感情对一堂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如:学习《纪念白求恩》一课,针对初一学生,我就选用了朱子奇的《白求恩纪念歌》用富有感情的语调朗读:“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把学生引入对白求恩逝世的悲痛和悼念的情境之中。又如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我首先朗读李瑛写的《一月的哀思》感染学生,然后转入正课。

(五)“动手操作”导入法

青少年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经常动手,可以刺激思维发展,提高智力水平。课堂上采用“动手操作”导入,可以大大活跃课堂的气氛。

如:学习诗歌《渔歌子》,事先叫学生准备好画笔、颜料。正课开始,我就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比赛画画,请根据诗歌《渔歌子》内容,画一幅画,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学生一听,可来劲了,勾描的勾描,涂彩的涂彩,忙得不亦乐乎,整个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也迎刃而解。

又如,《小桔灯》可以让学生亲手制作小桔灯,从中体会小桔灯的含义。

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体现导入艺术的“活”和学生的“动”。“活”与“动”工作做得好,就能既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对所学内容理解深化。

(六)“演示实验”导入法。

实验,并不只是理化课堂上才有的。一名成功的语文教师,还应当是一名实验员。用实验导入,让学生亲眼看到所发生的一切,所产生的现象,可以诱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如:学习《万紫千红的花》一课,根据课文内容,事先准备一朵喇叭花,一杯肥皂水、一杯醋。课上,我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我来变魔术。哗!语文教师变魔术,学生的心儿一下被“吊”起。于是我就把事先准备好的喇叭花放在肥皂水里,马上变蓝,又放进醋里,又变红,学生纷纷问为什么会这样,因此,对本课就产生了兴趣。又如《同志的信任》这一课,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我也采用实验导入,既诱发学习的兴趣,又使学生明确当时的背景----白色恐怖下采取的秘密革命活动。因此,实验导入新课不愧是一种“催化剂”。

(七)“讲故事”导入法

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如《人民的勤务员》导入就讲述雷锋小时候的故事,《天上的街市》导入就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等等。通过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不仅顺利导入新课,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八)“音乐感染”导入法

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产生愉悦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用音乐法导入,会使学生快乐地进入课文,接受新知识。如《春》一课,我采用《春天来了》这首古筝弹奏的名曲,让学生沉浸于心旷神怡、气象万千的春天美景之中,又如《看戏》一课,我采用《梅兰芳京剧选段》的盒带音乐导入,学生们立刻就被中国的艺术瑰宝----京剧吸引住了。用音乐感染法导入能使学生真正“乐”学。

(九)“讲文学史”导入法

许多文学家的感人的事迹,不但能引人入胜,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向先辈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立志成才。如《榆钱饭》一课,作者刘绍棠,当我介绍到他的小说《青枝绿叶》在1953年被编入高中课本,而他本人当时还正在读高中时,学生发出由衷的赞叹。又如朱自清“抵制日货”,“不为五斗米折腰”事迹,鲁迅先生的“口诛笔伐”“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等等,这些文学史料能深深打动学生,使他们产生热爱文学的共鸣。

(十)“幻灯投影”导入法

这是一种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的导入方式,条件好的学校可充分地利用。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均可采用现成的投影材料导入。“幻灯投影”导入法能够“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强化视觉,增强学习效果。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要有针对性,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导入法,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机动,不刻板,不单一。如《纪念白求恩》一课,既可用“语感传送”法,又可用图示的直观法,还可用白求恩事迹导入。这就要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最佳的方式方法,真正做到既扣“文笔”,又扣“心弦”。其次,要明确“导入”与“整个课堂”的关系,不能让“导入”淹没整个课堂的教学。“导入”只能是“导火线”。时间方面亦应控制在5分钟左右,不能太长。

再者,对于可供操作的导入,为保证课堂质量,要精心设计,有时还需预演摹拟,做到“万无一失”。总之,一名好的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深刻体会当前教学的指导思想,精心设计导入,充分发挥导入“导火线”“催化剂”“润滑剂”的作用。同时,还要明确,应将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处理好,使之成为一个紧凑的、有机的统一体,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成功。

下载课堂教学导入与结束艺术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堂教学导入与结束艺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艺术(共5篇)

    浅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对于英语教学而言,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即导入环节是转换学生的语言思维,辅之以易于接受的感性材料,把学生引入特定的英语环境之中,在此基础上,让学生......

    1100101浅谈综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摘要: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不同的倒入方法,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效果,加......

    最新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word文档

    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导入技能的作用、原则和......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 瑞泉中学 高银利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德国教育家弟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导入语更是艺术中......

    浅析生物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艺术

    浅析生物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艺术 蔡志娟 扶余县增盛镇职业中学 邮编131206 摘要: 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整体,而“课堂导入”是整个课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课堂教学整体的......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共五篇]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摘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新颖、成功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有效地调......

    教学导入艺术

    教学导入的艺术 导入是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之前,教师要设法将学生引入到学习状态之中所采用的行为方式。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教学的如何导入

    课堂教学的如何导入 一、 导入的作用 ‚万事贵乎始‛。高尔基在谈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列夫•托尔斯泰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