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洗衣服的学问》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洗衣服的学问》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洗衣服的学问》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全册PPT课件下载页面:http:///
4《洗衣服的学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实验。
能够通过请教教师或家长、查阅资料等方法,掌握去除污迹的常用方法。
知识与技能:知道洗涤用品可以使污物发生变化。知道不同的污物需要不同的洗涤用品清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控制变量的重要性。体验到利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提高生活质量的乐趣。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烧杯、角勺、水、粉碎好的肥皂(或调制好的浓肥皂水)、洗衣粉、草酸、植物油、旧报纸(保持清洁,易于清理)。
学生准备:多块质地相同的布料(浅色)、筷子、自备“污物”。教学活动建议
1.新课导入可以用以下方法导入。
第一种方法:创设问题的情景法。教师可以拿着一件衣领沾有污垢、衣襟沾有油迹、衣袖沾有墨汁、衣角沾有血迹的衣服,沮丧地说:今天,老师打扫卫生,不小心把衣服弄脏了,你们瞧,这衣领沾有污垢,这衣襟沾有油迹,这衣袖沾有墨汁,这衣角沾有血迹,哎(大叹气),怎么办呢? 第二种方法:师生谈话法。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在家洗衣服吗?(大多数学生不洗衣服),知道妈妈是怎么洗衣服的吗?如果衣服上沾有油迹、果汁、墨汁、血迹等,妈妈是怎么处理的呢?”
2.实验探索环节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首先,让学生猜猜,哪一种污迹用哪一种洗涤用品效果好?并将猜测的结果填写在表格中。其次,组织学生探讨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如选择布条上污迹的大小、浸泡布条的水量多少、倒入肥皂、洗衣粉、草酸的多少……通过讨论,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在这个对比实验中,其他条件都要一样,只有洗涤用品不一样。学生只有明白了控制条件,实验才能做得科学规范。建议第一个实验选择的污物最好是比较常见的,如油迹,用肥皂或洗衣粉就能洗去的,然后再选择墨汁或血迹,用肥皂或洗衣粉洗不净,而用草酸效果却非常好。这样,实验的难度逐渐加大,学生的兴趣也会逐渐增强。最后,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表格中,并将结果与猜测比较,从而认识一些科学事实。
3.分组实验探索。建议不同的小组选择不同的污物,如圆珠笔油迹组、蓝墨水组、红墨水组、血迹组等等,仍然按照上述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开展探究,最后,全班同学汇报实验结果。
4.资料分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肥皂或洗衣粉去污原理做成多媒体课件,生动的画面和精彩的解说,一定会将本课的学习推向高潮。如果没有条件,教师可以将教科书第23页左下角的漫画画在黑板上,油污、水、肥皂要用三种不同的颜色表示,边讲边画,效果也会不错。实在有困难的话,学生自学课文,也能了解去污原理。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不管选用哪种洗涤用品洗涤,都是为了使污物发生变化,溶解到水中,达到去污的目的。课后可以布置学生做一个有趣的活动:在自己的一只手的五个指尖上分别抹上口红,用大拇指分别与其他每个指尖摩擦以使口红涂抹均匀。一次分别将一个指头浸在一种洗涤液中,如肥皂液、洗涤剂(厨房用)、洗发香波、洗衣剂等。再用另一只手用棉签擦每个指尖上的口红,每次擦拭都可以定时为3秒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判断哪种洗涤液去污能力(除去口红印能力)最强,哪种洗涤液去污能力最弱。教学过程:
1、导入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衣服上沾着汗渍,墨水,油污……,你知道怎样去除它们吗?
2、通过怎样去除衣服污迹的问题,开展讨论。围绕洗衣服的话题,展开讨论。
引出“哪种污物用哪种洗涤剂用品效果好”的问题。
3、探究洗衣服的学问。
师:刚才我看到同学们的猜测,没有选一种洗涤剂的,对于一种污渍,有的选洗衣粉,有的选肥皂,有的选洗洁精,究竟哪一个好用,想不想知道?现在我们就做? 生:好!师:知道怎么做吗? 生:知道。
师:真的,不过在做之前,我们要有几个问题要考虑好,先把事情想周全了我们再做。例如我们要去除钢笔水这个污迹,我们在一个杯子中放一勺洗洁精,在另一个杯子中放两勺洗衣粉,在另一个杯子中放三勺肥皂粉,这样可以吗? 生:不可以。师:为什么不可以? 生:分布不均匀,去污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
师:用的量要一样,也就是在实验中我们必须保证一件事,什么事儿? 生:洗涤用品的量要一样。
师:相同条件就这一个吗,还有没有呢?小组里商量商量怎么样?(教师参与到某一小组的讨论,了解学生的讨论状况。)师:怎么样?商量得如何,谁来说说? 生:用的水要一样
师:能不能具体说一说,你看,你这句话我有两种想法,一是用自来水,二是用矿泉水,或者用冷水或者用热水你这个“水要一样”究竟指的是什么?
生:指水的品种一样,数量的多少一样。师:其他小组有没有别的想法? 生:洗的时间要一样。生:污渍的量要一样。师:“量”这个字用的准确吗? 生:是污渍的面积。
生:洗的方法要一样,用手洗和用搓板洗效果是不一样的。生:洗的东西要一样,就是用毛料都用毛料,不能一个用布,另一个用毛料。
师:实际上,你们说的是洗涤时的材料要一样。说这么多相同点,有没有不同点?
生:不能在一块洗,要用不同的容器。师:好!但实际上还是要用同样的容器的。生:用的洗涤用品不一样。师:看来不同条件有几个? 生:有一个。
师: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做呢?没有材料是吧?看,这些是我们这节课将用到的实验材料。(向学生介绍实验材料,具体过程略)
4、介绍洗衣方面的知识。
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介绍洗衣的学问。为什么肥皂,洗衣粉有去污能力呢?
对于油污用肥皂洗涤效果比较好……虽然污迹的成分各不相同,但只要跟与之
匹配的洗涤剂发生反应,它们都能被洗干净,洗衣服大有学问。
5、巩固
为什么肥皂,洗衣粉有去污能力呢? 洗衣服有什么学问呢? 教学反思:
科学课必须重视探究过程,设计探究方案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堂上充当了学生的倾听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方案的制定,学习实验方法,感受了科学实验的严谨,极为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段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实验方案制定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探究的主人。
第二篇: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全册PPT课件下载页面:http:/// 2《实验》一课教案
一、预期学习结果
1.知道什么是模拟实验,什么是对比实验。2.知道并重视对比实验中的公平原则。3.能设计一些简单的对比实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识别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难点:如何控制对比实验中的不变量。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手电筒、地球仪、烧杯、方糖、筷子、热水、实验纪录、温度计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谈话:通过一段时间的科学课学习,我们进行了很多实验,我们发现实验是人们认识自然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
认识模拟实验
1.还记得模拟昼夜的形成,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吗? 2.请一名同学演示实验的过程。
3.师:在这个实验中,地球仪代表的是什么?手电筒代表的实什么?转动地球仪代表什么? 生回答。
4.师小结:我们把像这样对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过程进行模拟的实验,称为模拟实验。
5.想一想,从三年级到现在,我们做过哪些模拟实验? 生回忆:
认识对比实验
1.师:刚才有的同学说的模拟雨的形成、模拟火山爆发、模拟水的毛细现象等这几个是模拟实验,还有一些就不是,如: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我们把这类实验叫做对比实验,它是运用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
2.今天我们再做来做个对比实验,体会下对比实验中条件与实验结果的关系。
3.进行“糖的溶解于什么条件有关”的对比实验。提出问题:糖的溶解于什么条件有关。学生假设。
交流实验的步骤与注意事项,教师相机点拨。
分组实验,填写实验纪录。汇报交流。
总结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实验可以分成哪两大类?在做对比实验时,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教学反思
第三篇: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3课《洗衣服的学问》教学课件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3课《洗衣服的学问》教学课件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家洗衣服吗?
生:洗!
师:异口同声,真的洗?
生:洗!
师:那好,告诉我这是什么?
生:桌布。
师:什么样的桌布?
生:脏的。
师:为什么说它脏啊?
生:上面又有墨水、又有修正液,还有笔涂的、乱七八糟的 师:乱七八糟的,这些钢笔水、修正液等等,都是什么?
生:污渍。
师:“污渍”这个词用得好。这是什么污渍?(向学生展示桌布上的一块食用油的污渍)你说。
生:油!
师:对啦!就是油。都洗过衣服不是吗,油怎样去掉?
生:什么油?
师:食用油,吃饭一不小心,哗啦!弄到身上。
生:用洗衣粉。
生:我觉得用洗衣机更好用。
生:用水把油泡出来。
师:然后呢?
生:再用洗衣粉洗。
师:先泡,再洗。好的,不错啊!这是什么?(向学生展示桌布上的另一块蜡笔的污渍)
生:颜料。
生:蜡笔涂的。
师:怎么去除?
生:用肥皂,然后再用洗衣板搓。
师:用肥皂,还要用洗衣板搓,好的,同学们,你们平时还会在桌布上留下些什么污渍呢?
生:墨水。
生:修正液。
生:菜汤。
生:果汁。
师:那你们知道怎样去除吗?
生:洗衣粉!
师:都知道,对不对。
[评:以“桌布”引入,体现了设计者的巧妙。说明设计者并没有把“衣服”的概念僵化。选用桌布的优势就在于桌布对学生而言是一件再熟悉不过的东西,同时也是一件学生亲手造成的比较脏的东西,而且也了解上面有哪些污渍,这对学生开始本课的学习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二、进行假设
师:一会儿,将给大家提供一张这样的表格。(在投影中展示表格)给大家提供六种污渍,每个污渍下面,提供三种洗涤用品。如果你认为哪一种洗涤用品可以去除这种污渍,就在它下面打一勾,如果你们认为两个都好用呢?
生:就打两个勾。
师:三个都好用呢?
生:就打三个勾。
师:如果你认为一个都不好用呢?
生:就不打勾。
师:咱们同学好聪明啊!这张表格就在你们四人小组的桌子里面,拿出来,商量商量,把它填好。
(学生时几种污渍展开争论。有的认为对血渍是洗衣精好用,有的则认为肥皂好用,各自根据自身的经验举例说明自已的想法。)
师:后面有的同学急切地想问我一个问题,不知道前面的同学发没发现这个问题,让他们把问题说出来。
生:草酸是什么?
生:草酸是一种酸性物质,碰到物体以后,会产生化学反应。
师:酸性物质,产生化学反应。对草酸有没有一点印象了。好,谁还能说?
生:草酸是酸性的物质,它可以分解一些碱性的物质。
师:谁还能说,比如颜色。
生:颜色是透明的。
师:现在给大家看,这是什么?(拿起装有草酸的杯子)
生:洗衣粉。
师:那这个呢?(拿起装洗衣粉的杯子)
(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师:这个是洗衣粉,这个是草酸。(将草酸放在投影上)谁能来描述草酸?现在,你看到了,终于看到了草酸是什么样了?描述!
生:有点像糖,有点像盐。
师:像糖、像盐,实际上都是想说明它什么特点?
生:它是颗粒的。
生:它是白色的。
生:白色,颗粒状的物体。
师:好的,草酸,白色、颗粒状的物体,酸性物质。草酸的作用呢?今天,通过这节课你们会对它有一点了解,在这节课中,草酸作为一种洗涤用品来使用,在实验过程中看看它怎么样?
[评: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角色把握得较好。以自己的言语、动作,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主动思维的空间,循序渐进地把学生引入科学探究的过程中。]
三、讨论变量,制定方案
师;刚才我看到同学们的猜测,没有选一个的,对于一种污渍,有的选洗衣粉,有的选肥皂,有的选草酸,究竟哪一个好用,想不想知道?现在我们就做?
生:好!
师:知道怎么做吗?
生:知道。
师:真的,不过在做之前,我们要有几个问题要考虑好,先把事情想周全了我们再做。例如我们要去除钢笔水这个污迹,我们在一个杯子中放一勺草酸,在另一个杯子中放两勺洗衣粉,在另一个杯子中放三勺肥皂粉,这样可以吗?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不可以?
生:分布不均匀,去污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
生:就是用的量不均匀。
师:用的量要均匀,也就是在实验中我们必须保证一件事,什么事儿?
生:同样的数量。
师:同样的数量,是不是,也就是洗涤用品的量必须保持一样——相同。刚才我们说的第一个是什么?洗衣粉、肥皂粉、草酸这些都是什么?
生:洗涤用品。
师:相同条件就这一个吗,还有没有呢?小组里商量商量怎么样?
(教师参与到某一小组的讨论,了解学生的讨论状况。)
师:怎么样?商量得如何,谁来说说?
生:用的水要一样
师:能不能具体说一说,你看,你这句话我有两种想法,一是用自来水,二是用矿泉水,或者用冷水或者用热水你这个“水要一样”究竟指的是什么?
生:热水也行,自来水也行。
生:要用自来水,就都用自来水。
师:我们来确定一下,今天我们肯定用实验桌上的自来水。还有吗?
生:水的多少要一样,也就是水量。
生:洗的时间要一样。
生:污渍的量要一样。
师:“量”这个字用的准确吗,生:是污渍的面积。
生:洗的方法要一样,用手洗和用搓板洗效果是不一样的。
生:洗的东西要一样,就是用毛料都用毛料,不能一个用布,另一个用毛料。
师:实际上,你们说的是洗涤时的材料要一样。
生:因为是对比实验,必须用肥皂洗这么大块的蓝黑墨水的污渍,草酸也洗这么大块,洗衣粉也洗这么大块。
师:你想说明什么?
生:污渍要一样。
师:说这么多相同点,有没有不同点。
生:不能在一块洗,要用不同的容器。
师:好!但实际上还是要用同样的容器的。
生:用的洗涤用品不一样。
师:看来不同条件有几个?
生:有一个。
师: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做呢?没有材料是吧?看,这些是我们这节课将用到的实验材料。(向学生介绍实验材料,具体过程略)
[评:教师在学生们分组讨论时,不是以教师的角色参与讨论,而是走进学生中间与他们自由探讨,“你们看这样行不行?”发掘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分析的能力。热情鼓励、精心诱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分析、探讨实验操作过程。]
师:说了老半天,我还不知道你们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
(学生讨论)
生:我们组设计的第一步是把洗涤用品放到杯子里,第二步是„„
师:洗涤用品放到杯子里就完事了,有没有问题?
生:洗涤用品的量要一样多。
师:你们放多少?
生:放一勺。
师:这是一勺,(满)这也是一勺。(平)得说清楚?
生:一满勺。
生:怎么舀都行,但要用手抹平。
生:手用的力不一样,用手晃一晃,再用小尺抹平。
生:我们组的第二步是放水。
师:还是具体一点好。
生:用烧杯的刻度量出来。
师:咱们约定好,水量为150ml。
生:我们组的第二步是把要洗的东西放在烧杯里。
师:又有问题了,想想看。
生:把洗涤用品放到杯子里得先搅一下。
师:说得好。大家一点点补充,方法就会更明确了。
生:污渍要同时放。
生:接着三个人同时搅拌。
师:这一步说得比较细。“接着三个人同时搅拌”有没有问题了?有,你站起来(胖一点的学生),你站起来(瘦一点的学生)。
生:我知道了,用的力量要一样。
师:你看,自然就有的同学反应过来了。有劲的同学轻一点,力量小的同学加把劲。
生:搅拌的方向要一样。
生:搅拌的时间要样。
师:时间怎么控制?
生:计时。
师:我们约定的搅拌时间为2分钟。继续!
生:用镊子把污渍取出比较一下。
师:又出问题了!
生:应该先漂洗再比较。
生:要同时拿出来。
生:刚才马力说的那个,就一个杯子怎么同时漂洗。
师:杯子少了啊!
生:可以把这三块污渍一起放在杯子里漂洗,还可以把水倒掉,再洗下一个。
师:这样行吗?
生:三个一起放就分不清了。第二种方法放一个,再放一个,时间就不一样了。
师:是啊!不过漂洗这个过程,并不是洗涤的过程,也就是说并不是很重要,允许时间的不一致,但从杯子中取出污渍的时间要一样。
生:最后就是比较了。
[评:老师对学生的探究方法的指导非常细致,有扶有放,使学生明白了在探究的过程中要注重事实,要以认真严谨的态度进行探究试验。如:怎样进行实验,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有什么好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的过程中,知道了不同污渍要用不同的洗涤用品,清洗衣服也有学问,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四、合作探究,搜集证据
师:对!比较很重要,真了不得,每一步同学们都像科学家一样.争论、讨论,直至完善。好,现在我们可以做了,不过这个实验很麻烦的。
生:分工。
师:对!还等什么?分吧!
师:最后再说一句,请同学们不仅关注实验的结果,同时也要关注污渍被去除过程中的现象。开始!
(学生实验活动略)
师:我们今天的污渍不止这一种,看前面,还有这么多?看到同学们像科学家一样,认真、仔细,小手拨啊,拨啊!真的让老师好感动。等一会儿,你们每一组可以到前面来取其他污渍进行实验,但只能取一种污渍。
(学生继续实验)
五、交流研讨,拓展认识
师:研究结果这样汇报,先说你们实验的污渍是什么?再说猜测是什么?结果怎样?谁来说?
生:我们研究的污渍是蓝黑墨水,我们猜是洗衣粉和肥皂好用,结果是草酸。
师:能不能说说,对猜测和结果的不同,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做事情不能光想,还要实践。
生:草酸是酸性的,墨水可能是碱性的,它们之间产生了反应。
生:我们还做了血迹,在这些洗涤用品中表现最好的是洗衣粉。
生:我们的结果和他们的一样,草酸是最不好用的。
生:我们组做的是西红柿汁,结果是洗衣粉最好用,其次是肥皂,最后是草酸。
生:我们组做的是修正液,似乎是草酸好用一点,再就是洗衣粉和肥皂。
生:我们也做了修正液,相对来说是洗衣粉好用,但分不太清楚。
师:还有个食用油的污渍。
生:我们做了,结果是肥皂第一,洗衣粉第二,草酸第三。
师:今天的课上得怎么样?别忘了,不仅要“关注实验的结果,同时也要关注污渍被去除过程中的现象。”
生:我说的是蓝黑钢笔水的污渍,放到草酸中,污渍就开始化了。
生:溶解了。
生:污渍变浅了,蓝黑墨水跑到草酸里了。
师:有了这样的观察,有一个问题问同学们:污渍是怎样被去除的?
生:草酸把钢笔水溶解到水里。
生:它们之间产生了化学反应。
师:听了同学们的解释,老师做了个小课件,来解释这个问题。(播放课件)
[评:为了更形象地把污渍变化的过程展示出来,老师使用了课件,学生通过课件的展示更好地理解了污渍变化的全过程。]
师:洗衣服对于不同的污渍要怎样?
生:用不同的洗涤用品。
师:在医学上怎么说?
生:对症下药。
师:今天要给同学们留一个作业。刚才在试验中,修正液这个污渍不太好去掉是吧?如果弄在手上,怎么办?(教师出示弄在手上的白雪修正液的污渍)
生:用肥皂使劲搓,再抠。
生:用风油精或洗甲水可以去掉。
师:(演示修正液污渍被去除的过程)是什么去除了修正液污渍呢?这就是本节课的作业。
[评: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王老师没有把上下课的铃声作为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课后的后续探究是对本课研究内容的一个巩固和延伸。因为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处处皆课堂,学生在带着这个问题离开课堂之后,其实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接下来的活动势必会涉及由“猜想结果”到最后的“表达交流”,学生又进行了一次科学探究的实践。]
第四篇: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地球仪》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地球仪》教案
课件PPT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地球仪》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全册PPT课件下载页面:http:/// 3地球仪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认识到建立事物的模型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2.了解地球仪的一些主要标识,知道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纬线;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线;知道利用经纬网能够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3.通过对地球仪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团结协作精神。
4.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5.学会制作简易地球仪,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用大地球仪一个,学生每小组观察用小地球仪一个。
2.关于地球仪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的故事片和观赏介绍地球仪种类的图片。
3.制作地球仪的材料:乒乓球、彩笔、细铁丝、钻孔用的铁锥等。
4.演示用的篮球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狂风暴雨的夜晚,波涛汹涌的海面被阵阵闪电撕碎。在狂风巨浪中喘息的豪华巨轮被翻天巨浪吞噬。倾斜不定的船舱内一片狼籍。船长拼命地呼救:“帝国号遇险,我是帝国号,请求支援,我们的位置是……”。国际救援总部内-片忙碌的身影,墙上喇叭里传来船长嘶哑的声音:“东经102°,南纬38°,请求支援,请求支援”。救援工作人员迅速围在一个大型地球仪前,通过一番熟练地描点画线后果断地说:“它们位于南半球A国附近的海域,立即命令A国救援部队马上行动!”
教师提问:救援部队怎样迅速地判断出“帝国号”的位置?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地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地球仪
二、介绍模型,了解功用。
1.了解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
我们生活的地球实在是太大了,尽管我们的脑海里有地球的模样,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是很难一下看到它的全貌的,为了认识和研究地球,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比例缩小若干倍后,制成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借助地球仪这个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了解地球的一些知识。
2.了解地球仪的种类及简单结构。
教师提问:大家见过的地球仪是什么样的?它有哪些种类?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自由发言。教师播放搜集的地球仪种类的图片,并适当介绍地球仪的种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学习地球仪的组成。
三、观察模型,探求新知。
1.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分组观察地球仪,大家有哪些发现?将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看哪个组的发现最多。在观察的同时,还可以看看文中的小资料。
学生观察、交流,并做好记录。教师巡查,及时地提示观察内容,给学生以帮助。
2.小组汇报交流,学生自由发言。
3.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地球仪的主要标识。
同学们有很多发现,有必要进行梳理。
⑴ 篮球不绕轴转动,就会在地上乱滚,而地球仪是绕地轴运动的,始终自西向东绕地轴转动。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轴。地轴与地球有两个交点即南极和北极。
⑵ 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即赤道。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其中,北半球有两条特殊的纬线:北回归线、北极圈,在南半球,有两条相对应的纬线:南回归线、南极圈。
⑶ 在地球仪上,还有许多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弧线,叫经线。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为使英、法等国和非洲大陆上的各国同属一个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东经160°和西经20°为界。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⑷ 地球仪上还有图例,表示陆地、海洋、国家位置、洲界等
⑸ 经线和纬线构成了经纬网,利用经纬网能够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四、简单制作,巩固知识。
1.教师提出要求:学习了地球仪的一些主要标识,同学们的头脑中一定有了大致的轮廓,请同学们用手中的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地球仪。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制作?
2.学生自由发言,然后看课后的制作提示。
3.学生动手制作,并让学生展示、介绍自己做的简易地球仪。
五、课后延伸,深化拓展。
关于地球仪的知识还有很多,我们今天只是认识、了解了一些主要的标识。请同学们课后再找一找,看谁还有新的发现。
第五篇: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小瓶子大学问》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小瓶子大学问》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小瓶子大学问》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
11.小瓶子大学问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通过两个活动组织学生查找、分析资料、制作生态瓶的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如何维护生态平衡,认识到生态平衡一旦遭到破坏所带来的危害。其重点是指导学生制作生态瓶。活动的趣味性较强,教师要在趣味活动中抓住教学重点,组织好交流总结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小组的生态瓶不能够维持更长时间的原因,改进自己的生态瓶,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生态瓶的兴趣。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各种方法搜集到自己研究所需要的资料。2.能正确分析出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对维持生态平衡所起的作用。
3.能设计制作一个生态系统模型,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4.能发现自己设计制作的生态系统模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5.能提出自己具体的研究与生态平衡相关的问题。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3.能坚持进行长期观察记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生态平衡的含义。
2.能举出3个以上实例说明人与生物圈有哪些关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说出3条以上保护生态平衡的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制作生态瓶,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有关生态平衡的图片。课时建议: 2课时。
PPT课件下载地址:http:/// 教学过程: 导课 讲述:在分析校园生态系统时,我们发现有些鸟类吃昆虫,大多数昆虫吃植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土壤里的细菌分解着动物的尸体,周围的环境对生物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状况,这就是生态平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它。新课教学
◆活动1:交响与和谐——生态平衡 认识生态平衡
查阅资料,寻找更多的有关生态平衡的资料。阅读教材P53资料。讨论:
当生态系统中某一类生物突然减少甚至消失时,会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怎样的影响?由此得出什么结论,受到什么启示?
生态系统中的平衡是不变吗?
设计一个生态农业模型或生态系统模型。阅读科学在线:
北京大兴区留民营村生态农业,设计制作一个生态系统模型。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
小瓶子大学问 生产者 分解者 消费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讲述:我们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大家想不想制作一个生态瓶来模拟生态系统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动手试试吧!新课教学
1.提出研究的任务:你能制作一个生态瓶来模拟生态系统吗?你能通过生态瓶探究如何使生态系统保持平衡吗? 2.学习制作生态瓶,并设计研究方案。
3.提示:制作前先查阅有关陆地,森林等生态系统的资料,再设计自己的生态系统模型,由哪些成员组成,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怎样使自制的生态系统模型尽量保持长时间的平衡。征求同学和老师的意见后,开始行动。4.自行设计。
5.交流:自己设计的生态系统模型是如何维持平衡的?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需要做哪些改进?
6.你能参考池塘生态系统,做一个模拟陆地生态系统的模型吗?
根据观察内容设计表格,记下每次观察结果,并画出模型中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关系图。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
小瓶子大学问 生态瓶中池塘生态系统中 生产者有: 消费者有: 分解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