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 1吨有多重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 1吨有多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 建立1吨的概念。
2. 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故事引入。
师:同学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谁来讲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同学一定要认真听,听完故事还要回答提出的问题呢!(师可随之出示挂图或多媒体画面,并请一位同学讲“曹冲称象”的故事。)
师:故事讲得很生动,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你们想一想,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生可能回答:一定很重,会用克、千克作单位,也有可能用吨作单位;也可能发出疑问:那得有多少千克呀?)
师引导学生思考: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大象有多重,你认为合适吗? 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
(引出课题:1吨有多重,并板书)
(二)探究交流,感知新知
1.⑴哪些物体的质量是1吨呢?教师用课件(或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图,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
350×3=1050(千克)3头水牛约重1000千克
100×10=1000(千克)10桶油约重1000千克; 50×20=1000(千克)20袋面粉约重1000千克; 25×40=1000(千克)40人约重1000千克。(2)小组汇报。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吨=1000千克,并介绍用字母表示:1 t=1000 kg。
2.联系生活,理解新知。
(1)举例说明生活中有许多物体要用到质量单位吨。
(挂图或多媒体出示)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教师进行补充。
(2)让学生再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师生共同进行分析。
(三)综合应用,巩固拓展
完成书上的练一练(重新调整练习题的顺序),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1.填上合适的单位(克、千克、吨):第3题
2.填一填。第1题
4千克=()克 3吨=()千克
5000克=()千克()t=2000 kg t=()kg()kg=6 t
学生做完后,教师实物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集体订正。
3.学生先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然后与同桌说一说思考方法。
在○里填上“>”“<”或“=”。
8000千克○8吨 4500克○4千克
t○3600 kg
学生独立思考再反馈交流,请几名学生汇报思考方法。
4.数学故事。
(1)估算。
刚才同学们听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曹冲称了几次才称完?(挂图或多媒体出示)
船上的石头称了8次才称完,记录表如下:
第几次 2 3 4 5 6 7 8
质量/kg 280 220 250 300 230 250 270 350
你知道这头大象有多重吗?请看一下记录表,我们先来估算一下。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找生汇报。
(2)请同学们讨论:曹冲为什么可以采用这个办法称象,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3)这头大象到底有多重呢?先独立计算大象的重量,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各组汇报计算结果。
(四)集体反馈,反思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第二篇: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1吨有多重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1吨有多重说课稿
摘要:
一、说教材 吨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且学生已经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些都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而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质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一、说教材
吨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且学生已经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些都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而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质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对于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略有所闻,但接触并不多。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循序渐进,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先通过观察大宗物体,对吨有初步的感觉。接着介绍吨的概念,提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接着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对面粉、油、小学生体重等物体的介绍帮助认识吨,让学生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及质量单位的合理运用。
二、说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让学生感知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说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吨的含义,知道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建立1吨重的概念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设计教案时拟体现以下几点:
1、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应用,吨又是一个生活中常常会见到、用到的单位。这样的内容决定了这节课的教学应该从生活中来,再走到生活中去。
2、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吨虽然在生活中常见,但对孩子来说,依然显得抽象。为了能让孩子对1吨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一定要让孩子亲自去尝试,在亲身感受中去想像,去推算。
3、帮助学生组建认知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图片、回答问题、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质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识结构。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进行。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知,引入质量单位——吨
该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对常见物体的提示,让学生感受吨这个质量单位,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还需要用到比千克再大的重量单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自然导入新课—吨有多重。
(二)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吨的观念,了解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教学吨的认识时,教师课件展示让学生感受到一般在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货物时,用吨作单位。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提问:认识了吨,你们想不想知道1吨到底有多重呢?这时教师并不急着揭示1吨=1000千克,而是设计了些生活常见的例子,比如像这样的20袋面粉纺约重1吨,三头水牛的重量约是一吨,等等的介绍。这时学生对“吨是一个很大的重量单位”的感触便十分深刻。
练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新知不断深化的过程,本课的练习与新授部分无法分开,充分体现了在练中学。因为考虑到“吨”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在学生对吨和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时候,我又设计了以下五个层次的练习深化学生 对“1吨”的认识。
第一层:通过用秤称不同动物了解一吨有多重。在这道中还渗透了千克与吨之间的换算。
第二层:通过称牛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吨的概念,对吨的认识与计算又更加熟悉了。第三层: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物体,通过算一算、说一说,不断加深对“1吨”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推算的能力。
第四层:结合课件,让学生说一说几个这样的动物是一吨。再次加深对吨的认识。
第五层:通过练一练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有全面的认识。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推算能力。
这五个层次层层递进,要求逐步提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训练。
(四)拓展提高
本环节先是通过一组题帮且学生整理所学过的质量单位,使学生能够准确分分辨克、千克、吨。帮助学生组建知识结构。
再通过一道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并通过这道题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五)全课总结
教师总结全课,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与记忆。
(六)作业布置。
第三篇:1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1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吨”的质量观念的建立,掌握1吨=1000千克。教学难点:认识和明确“吨”的实际意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故事引入。(1)教师出示课件。
师:你们看谁来了?这一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到河边去玩。它们走到一座小桥边,小马提议:“这里有桥,咱们一起过吧。”小熊说:“等等,这里有个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呢!”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1吨有多重呢?(引出课题:1吨有多重,并板书)
二、探索新知
1、初步认识吨。
师:课前你们都自己测量了自己的体重(课前没条件测量的同学可以用老师准备的体重磅称一称自己的体重),互相说一说你的体重多少千克?再互相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最后再算一算或估一估,多少个这样体重的同学的质量才是1吨。
2、充分感受吨。
A、哪些物体的质量是1吨呢?教师用课件(或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景,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说。
①出示一头水牛500千克的情景,让学生推算2头水牛的质量。500×2=1000(kg),2头水牛约1吨重。
②出示一桶油100千克的情景,让学生推算10桶油的质量。100×10=1000(kg),10桶油的质量1吨重。
③出示一袋面粉50千克的情景,让学生推算20袋面粉的质量。50×20=1000(kg),20袋面粉的质量重1吨。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吨=1000千克,并介绍用字母表示:1 t=1000 kg。
三、联系生活,理解新知。
(1)举例说明生活中有许多物体要用到质量单位吨。
(挂图或多媒体出示)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教师进行补充。
(2)让学生再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师生共同进行分析。
四、综合应用,巩固拓展
(1)小试牛刀。填上合适的单位(克、千克、吨): 4千克=()克
3吨=()千克 5000克=()千克
()t=2000 kg 18 t=()kg
()kg=6 t(2)挑战自我(帮小明改日记)
师:上个星期天,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动物园。回来后小明写了一篇数学日记,同学们有兴趣看吗?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我们先到超市买了1克苹果和2吨梨,又买了一个大约重50千克的熟鸡蛋。我看见超市里有电子秤,上去一称我的体重,哎呀,我的体重都30克了。
到了动物园。动物园里动物可真多,我估计了一下,一头狮子大约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还有会说话的鹦鹉大约重120千克。大水牛少说也有338吨重。
参观完动物园,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学生兴趣高涨,很快帮小明改好了日记,师及时评价:刚才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在选择质量单位时,有的同学用学过的3个质量单位一个一个去试,有的同学用日常的生活经验去衡量,有的同学用了课外知识,那么在我们的学习中可以将这几种方法综合使用,也希望你们在选择质量单位时不要闹出笑话。
(3)数学故事。
(1)让学生讲“曹冲称象”的故事(2)讨论曹冲为什么可以用这个办法称象。(3)请学生计算这头大象的重量。280+220+250+300+230+250+270+350=2150
(4)请学生谈听了故事以及计算后的想法
四、集体反馈、总结。
1、出示情景图。
师:四个小动物们会怎样过桥呢?(鼓励生思考讨论交流补充,说出不同的过桥方案)
2、理一理。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吨,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了哪些质量单位? 请大家把这些学过的质量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理一理。反馈之后,教师问:“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千克和克呢?” 小结:通过刚才的整理,你知道哪个质量单位“表示”很重的物体,哪个质量单位“表示”较重的物体,哪个质量单位“表示”较轻的物体?
五、拓展作业。
其实,在我国西北,还有很多是严重缺水的地区,如果我们全班同学每人每天节约1千克水,请同学们想一想,算一算,大约多少天我们就能节约出1吨水!
板书设计:
1吨有多重 1吨 =1000 千克;
1t=1000kg
第四篇:《1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中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简单的转化。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及操作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激发求知欲。
4、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在教学了克、千克、吨这三个重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的探索教学。1吨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让学生准确感知1吨的重量,一向是教师们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而引导学生建立1吨重的质量观念恰恰是本节课的重点。于是我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第一个环节: 教学1吨有多重,特别是1吨的现实意义是教学的难点。如果没有相应的经验支撑,纯粹记忆1吨的概念是无意义的。因此本节课设计了一个学生乐于参与,容易参与的活动。全体学生在经历了470克1千克200克千克5千克10千克(1吨)的感受过程(很轻轻重很重)。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从游戏中感受。通过用吨作单位的物品的展示和为什么不能带这样的物品到现场的提问,以及与带来的物品比较初步感受到用吨作单位的物体是很重,很大的。
第三个环节:小组汇报合作结果,让学生用准确、完整的语言来汇报小组推算的过程。用课件出示给学生从视觉上带来更大的冲击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及推算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激发求知欲。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感受
师:我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老师准备了四样物品,分别是一袋大米、一盆花,一个篮球、一个铅球。它们的重分别是470克、1千克200克、10千克、5千克,谁能来拎一拎,猜一猜给他们找出对应是物品。
师:你能来说说你是怎么猜的
师:一吨的物品你能拎起来吗,生1:太重了,拎不动
师:那么一吨有多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一吨有多重?》(出示课题)
活动2【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实践
二、小组合作、探究实践
(1)、实践
师:老师这里有四样物品,请同学们选择一样物品的重量进行推算,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物品的重量大约是一吨,也就是1000千克。并在课堂上完成这张 实践作业。
师:小组内先商量一下,你们选择哪个物品的重量?
生:10千克、5千克
师:为什么不选这两个?470克和1千克200克
生:不好算。
师:办法总比困难多,想一想怎样把它变成容易算的?哪个小组愿意来挑战困难?
师:鼓励表扬
师:出示小组合作要求,请同学上前大声阅读并逐一解释要求
生:小组合作
(2)交流感受
小组合作完毕
师:那组愿意上来交流你们的想法?
生1:10千克 10个10千克就是100千克,100个10千克就是1000千克,师:我们来看大屏幕,(出示动画演示)
10个10千克就是100千克,100个10千克就是1000千克,生:2:2个5千克时10千克,20个5千克就是100千克,200个5千克就是1000千克就是1吨。
生3: 1千克200克看成1千克,10个一千克就是10千克,100个1千克就是100千克,1000个1千克就是1000千克。
生4:470克约是500克2个500克是1千克,20个500克是10千克,200个500克是100千克,2000个500克就是1000千克。
活动3【练习】练习
师:出示课件动画演示如果老师把20个篮球装一筐,能装多少筐呢?
活动4【讲授】小结
师:今天我们通过掂一掂。算一算感受了一吨的重量,在生活中还有更多有趣的数学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
第五篇:1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1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盈田小学 王敏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感知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巩固千克、克、吨质量概念之间的关系
4、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吨的质量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什么表示它物品的质量?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请根据实际填出适当的质量单位。课件演示一个苹果重200(),一个西瓜重6(),一个鸡蛋重50(),一位同学的体重约是30()。
2、出示课件,你能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猜一猜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大象有多重吗?猜一猜世界上最大的蓝鲸有多重?
4、这么重的物体,看来用千克做单位不是很方便,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的质量单位,一起来看看。出示吨,以及字母表示“t”。那1吨到底有多重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复习的目的在于理一理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为后续学习埋伏笔。)
二、体验感知,教学新课
1、提一提:感知1吨有多重。让一组学生上台,轮流提一大桶矿泉水。提完后,问:“你们觉得这桶水怎么样?”
学生猜这桶水的重量(猜后,教师出示精确的重量:20千克)。“如果是5桶呢?”“10桶呢?” “50桶呢?”
那50桶这样的水重多少千克?(生独立计算后指名回答)师:这50桶水重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形成关系式
1吨=1000千克(板书)齐读关系式;
(设计意图:“1吨”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如何让学生感知1吨的这个质量呢?教学中先以直接经验为主,让他们体会到提20千克的质量已是他们不能承受的质量了。最后通过计算这个教学环节,进一步多角度多层面理解1吨有多重。)
2、(课件出示:40袋大米的图片)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几袋大米?一袋大米重25千克,请同学们拿出草稿纸来算一算,40袋大米的质量是多少?
这些大米质量是1000千克,用我们今天新学的知识来说就是1吨。所以,这40袋大米的质量可以怎么说,还可以怎么说? 这40袋大米你拿得动吗?老师拿得动吗?
小结:1吨这么重,单凭我们一个人或二、三个人的力量是拿不动的。所以,我们在计量比较重的物品或大量物品有多重时,通常用 “吨”做单位。
三、看看算算,感知1吨
1、算一算、说一说,还有哪些物品是1吨?课件出示。每头牛的质量约是350千克,()头牛的质量约是1吨? 1桶油的质量约是100千克,()桶油的质量约是1吨? 1袋面粉的质量约是50千克,()袋的面粉约是1吨? 1位同学的体重约是25千克,()位同学的质量约是1吨?(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是很大,很重。特别是通过这些现实的物品的呈现,激发起学生有关“吨”这个质量概念的现实意义)。
2、找一找,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会用到吨?课件出示图片,学生依次说说图片表示的意思。
3、理一理:
刚才,我们认识了吨,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了哪些质量单位? 请大家把这些学过的质量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理一理。教师问:“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千克和克呢?”
小结:通过刚才的整理,你知道这三个质量单位哪个最重?哪个最轻?
四、巩固练习
1、填入适当的质量单位。
卡车载重4()
一块橡皮的质量是8()小明体重35()
码头停泊的货轮能载货10()。
2、单位换算
8吨=()千克
3吨=()千克
6000千克=()吨
1吨100千克=()千克
五、课堂小结 改错题。小糊涂日记:
早晨,我喝了一杯150吨的牛奶,吃了一个55千克的鸡蛋,然后背起3吨重的书包向学校跑去。在路上,一辆大卡车满载7克左右的水泥从我身边飞驶而过,把我吓了一跳!师:听了这则日记,你们为什么笑了?
(设计意图:通过应用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