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1课时)
主备人:陈聪
【课前预习】
1、为生字词注音释义。
尘嚣()
墓冢()
荫庇()
栅栏()
禁锢()
飒飒()
2、搜集资料,了解作家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的有关知识。
【相关课程标准】
欣赏文学作品,能从散文中领会托尔斯泰的人格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从诗意的语言中感悟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赞美与崇敬。
【教学目标】
1、探究托尔斯泰坟墓是世间最美坟墓的原因。
2、感受列夫•托尔斯泰高尚伟大的人格魅力。
【评价任务】
1、从文中标画出直接抒发作者赞美、崇敬之情的语句,并有感情朗读。
2、找出文中客观描写墓地的相关句子,体会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深情。
3、结合助读资料,合作探究托尔斯泰坟墓是世间最美坟墓的原因。
4、仿写练习。
【教学过程】
一、感悟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初,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它们都是墓中的名胜,(幻灯片展示秦始皇墓、明十三陵、埃及金字塔、印度泰姬陵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这些陵墓?(学生畅所欲言)
参考示例:美轮美奂、雄伟壮观、金碧辉煌、富丽堂皇、雕栏玉砌、琼楼玉宇、精美绝伦、独具匠心、鬼斧神工、巧夺天工„„
这些雄伟壮观、金碧辉煌、巧夺天工的皇家陵墓,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看来远不及树林中的朴素的长方形土丘更震撼人心。这是一座怎样的坟墓呢?让我们跟随茨威格走进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出示课题、作者)
二、释题
读文章的题目,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还有哪些疑问?(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借机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三、整体感知
1、作者认为朴素的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抒发了作者的这种感情呢?(请浏览课文,用波浪线标出,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A、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B、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C、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
D、……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1)思考假如你是茨威格,你会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朗读这些语句;并试着有感情朗读。
(2)请四位男生朗读这四句,读时要注意重音,读出感情。
(3)齐读,读出赞美、崇敬之情。
2、指名朗读课文,请同学们用横线标出在客观描写坟墓外观的语句。
明确:(1)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2)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
(3)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3、这些客观描写,体现了托尔斯泰墓怎样的特点呢?
明确:自然、普通、朴素、宁静
4、除了直接描写,文中还运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托尔斯泰坟墓的简单、朴素?
(请在文中圈点标注)
示例1:“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这些词语多么温情,让人感到这位伟人安睡在这样的环境中是一种幸福,享受到了一种宁静、自然、和谐的幸福。哪位女生给大家读读这段文字?用自己有声的语言来表现这种意境,传达其中的感情。
示例2:“老残军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与那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进行对比,从反面衬托出托尔斯泰墓的朴素中蕴含了不平凡的精神力量,震撼着人们内心深藏的感情,更能衬托出托尔斯泰的伟大,给读者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示例3:“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的被人埋葬了。”用类比的手法显示其朴素、平凡、普通。
示例4:“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围在四周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用环境描写来烘托墓地的朴素、幽静、平凡。
小结:作者不仅直接描写托尔斯泰坟墓的朴素、平凡,而且还采用环境描写、类比、对比等手法侧面烘托托尔斯泰坟墓的朴素、平凡、幽静。
5、像托尔斯泰坟墓一样,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没有鲜花,只是一个长方形土丘,这样朴素、平凡、幽静的坟墓我们在田野间经常见到。那么作者为什么认为朴素平凡的托尔斯泰墓才是世间最美的坟墓?(1)学生有感而发,畅所欲言。(2)补充背景资料
托尔斯泰,十九世纪末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列宁称赞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鲁迅称赞他是“19世纪俄国的巨人”。
1828年9月9日,列夫·托尔斯泰出生在莫斯科近郊的贵族庄园,是彼得大帝时代承袭下来的贵族,世袭伯爵。
1847年,青年地主托尔斯泰离开大学,力图改善农民的生活,未获成功。 50年代,托尔斯泰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和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役中的托尔斯泰英勇善战,屡建战功。
60-70年代,托尔斯泰先后完成了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这两部作品为他赢得了世界一流作家的声誉。
80年代初,托尔斯泰经历了一场世界观的激变。他否定了贵族阶级的生活,站到了农民的一边。他不仅在生活方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力求使自己的作品能为普通农民所接受。
晚年的托尔斯泰生活力求平民化,为自己的思想情绪与农民有距离而深感痛苦,为自己的家庭生活与农民有巨大差距而十分不安。 1910年,他离家出走,客死他乡,终年82岁。
(3)对于托尔斯泰这样一位为人类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为什么不为他建造一座庄严华丽,与其声名相称的坟墓,而是选择这样朴素、平凡的墓地? 明确:这是托尔斯泰自身的选择,也是他的临终遗言,与他一贯追求恬静、朴素、平民化的思想是一致的。
(4)师生共同明确:因为朴素的坟墓里埋葬着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一位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坟墓的平凡朴素与伟人的英名似乎不相称,普通中蕴含着伟大,对比中蕴含着不同寻常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可以震撼人们的心灵,所以说这座坟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四、仿写提升
今天我们跟随茨威格先生观赏了朴素、平凡、幽静托尔斯泰之墓,从中感受到托翁淡泊名利、追求朴素的高尚品格。请大家仿照《白杨礼赞》中的这段话,也来写一段文字,以此我们表达对托尔斯泰的崇高敬意吧!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白杨礼赞》
它(托尔斯泰墓)没有
,没有。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
之类而言,那么它算不得
;但是它却是
,也不缺乏 ,更不用提它的,它是!
五、比较探究
本文和《陋室铭》在内容、情感、写作手法等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学习谈谈你的理解。小组交流后明确:
1、本文中的“坟墓”和《陋室铭》中的“陋室”在外在形式上都是简陋、平凡、朴素的,而其人文内涵和精神价值又都是不凡的、伟大的,两篇文章都在内容上都着重表达了这一点。
2、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对淡泊名利、宁静朴素精神的追求和赞美之情。
3、在写作上,二者都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同时还运用对比、类比、衬托的手法来突出主题。结束语
最后,让我们共同欣赏一段视频,进一步了解一代伟人列夫•托尔斯泰。(播放视频资料)
第二篇:《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体会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加深学生对朴素美的理解,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3、继续训练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4、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朴素美”,感受“朴素美”的震撼力,并领悟“朴素美”的内涵,感悟托尔斯泰的人格美。【教学设想】
1、利用多媒体,感知托尔斯泰墓的朴素美;
2、启发学生思维,通过对优美散文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诵读、多媒体演示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人总归有入土的一天,西方的神父在葬礼上常会说这样一段话:尘归尘,土归土,把躯体还给大地,把眼泪还给大海。确实如此,当疲惫的身体回归大地,她的灵魂也在永恒的沉默中找到了最后的安宁。而坟墓,则成了他们的曾生活于这个世界的唯一纪念。一代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又是怎样诠释他生命的最后驿站的呢?今天我们要跟随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脚步,去俄国探访一处世间最美的坟墓。
二、鉴赏课文
1、作者和列夫·托尔斯泰介绍
师:这处坟墓埋葬的是哪一位伟大的人物? 明确:列夫·托尔斯泰生平
2、疏通生字音义
3、整体感知文章——发现美
师:为什么茨威格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将描写坟墓的句子画上线。
师:请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写托尔斯泰墓的句子? 参考:
(1)“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2)“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极为普通,入土为安,不劳顿他人)
(3)“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淡泊名声)
(4)“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5)”“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
师:托尔斯泰墓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试用文中的词语回答)!参考: 朴素(自然、简朴、不求名声 宁静)
4、再品文章——感知美
师:作者认为朴素的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抒发了作者的这种感情呢? 参考:
(1)“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2)“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3)“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
(4)“看上去再也没有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5、细品文章——表现美 师:如此普通的坟墓,在作者的心目中它是世间“最美的”,显然是和其他的墓相对比而言的,文中将托尔斯泰墓和哪些坟墓做了对比?
参考:拿破仑的墓穴,歌德的灵寝,莎士比亚的石棺 师:以上三位伟人的墓美不美? 这是一种什么美? 参考:是一种豪华的美、华丽的美 这种“美”与他们“伟人”的名声是和谐统一的这是符合常人心理的,伟人死后,人们会用自己认为是最好的方式来纪念他们
师: 你认为托尔斯泰墓美不美? 这又是哪一种美呢?(学生思考,讨论)参考:我们感受到了“美”,朴素美这里景色优美,环境宁静,很美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师:这么一位伟人,为什么不要富丽、豪华的坟墓,而要选择这么一个土丘作为自己的安息之地呢?是他怕别人盗墓吗? 参考:“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1)“饱经忧患”在文中表现在哪句话? “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
(2)“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含义?(联系生平理解)参考:名人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社会关注,要合乎规矩,符合身份,稍不留神就会遭到非议托尔斯泰是名人中的名人,但却不能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为声名所累”的感受比谁都深
托尔斯泰生平
(二):1828年出生在俄国一古老的贵族家庭他在从事创作的同时还广泛研究哲学、宗教、道德和伦理问题,更加认清了沙皇专制的黑暗和剥削阶级的腐朽,促使他的世界观由贵族地主向宗法式农民转变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起,他把土地上所得收益和作品版税全部放弃晚年,他深感自己的信念和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几度想离家出走,实现过平民生活的理想1910年10月27日晚上出走,只有一个医生和他一道坐上去南方的火车,着凉得肺炎,在一车站下车,死在这个小站上这位伟大的老人对儿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爱真理,非常地爱真理”
(3)“新的、美好的启示”是什么? “埋骨于那些亲手裁种的树木之下”就能获得幸福托尔斯泰生前精神饱受痛苦,希望死后在这样朴素的坟墓中灵魂获得安宁、幸福托尔斯泰的选择只源于他小时候的一个游戏,一个奇妙的诺言,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追求自然、朴素的思想
师:长眠于这片树林中的托尔斯泰感受到幸福了吗?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一下第二节(学生朗读课文)
师:请你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说说这种幸福体现在哪些地方?
参考: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最后找到了他追求的朴素,安宁;这里的环境优美。
三、拓展训练
师:托尔斯泰墓如此的普通、简朴,作者说它是“最美”的,请谈谈你对“美”的认识。
教师小结:平凡朴素也是一种美。人格美是永恒、伟大的美。
第三篇:世间最美的坟墓
《世间最美的坟墓》(1课时)
【课前预习】
1.为生字词注音释义。
尘嚣()墓冢()荫庇()栅栏()禁锢()飒飒()
2.搜集资料,了解作家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的有关知识。
【相关课程标准】
欣赏文学作品,能从散文中领会托尔斯泰的人格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从诗意的语言中感悟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赞美与崇敬。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理解坟墓朴素美、人格美的内涵。2.品味文章中对墓地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评价任务】
1.找出文中描写墓地的相关句子,体会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深情,理解文章的主旨。2.精思揣摩,欣赏作者于语言表达上的精致细腻与优美。
【教学过程】
一、积累、能力训练
1.给学生出示“泰姬陵”、“十三陵定陵”图片,让学生说说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这些陵墓?你知道的形容建筑物的词语还有哪些?(让学生说)参考示例:美轮美奂
雄伟壮观
金碧辉煌
独具匠心
精雕细刻
富丽堂皇
雕栏玉砌
琼楼玉宇
精美绝伦
雕梁画栋
独具匠心
鬼斧神工
别有洞天
巧夺天工
精美绝伦
(设计意图:让学生积累有关描绘陵墓或建筑的词语,丰富学生词语的积累,也为后面描绘托尔斯泰墓的朴素进行对比。)
2.让学生选用上面描写陵墓或建筑物的词语,描绘一个你见到的一个建筑物的华美。(100字左右)(找学生回答)
参考示例:那尖耸入云端的天顶,彷佛要穿透苍穹般去一窥天堂的神秘;巍峨的宫殿正廊绵延至遥远的尽头,目及所见皆是璀目眩烂的珐琅彩绘窗棂和栩栩如生的大理石浮雕,似罗丹的手,似米开的魂,似达芬奇的灵气,似拉斐尔的洒脱……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描绘建筑物的词语描写出建筑物,让学生感受一般怎样描写建筑物,同时也与托尔斯泰墓的朴素进行比较,体会作者是如何表现其朴素美的。)
过渡语:我们已经描绘了华美的陵墓或建筑物,再看看在茨威格笔下描绘的托尔斯泰的陵墓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世间最美的坟墓》。(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简介托尔斯泰的成就。
托尔斯泰,十九世纪末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列宁称赞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使“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鲁迅称赞他是“19世纪俄国的巨人”。
就是这样的一个伟人,他的坟墓应该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托尔斯泰的伟大成就,可以与他坟墓的朴素形成对比,让学生对托尔斯泰这个伟大的人物的伟大的灵魂的感慨与赞美!)
三、速读课文,体会托尔斯泰墓的美。
1.勾画出描写托尔斯泰墓环境和形状的句子。(找学生回答)
(1)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2)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3)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4)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2.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这些优美的文字里蕴含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呢? 明确:
朴素 逼人的朴素美。(幻灯显示)
3.作者对托尔斯泰墓的朴素美是怎样评价的?(从原文中找出)明确:
(1)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2)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
(3)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4.为什么托尔斯泰墓的这种朴素是最美的?
提示:坟墓的平凡普通与伟人的英名似乎不相称,但这正是作者立意之所在,普通中蕴含伟大,对比中使人发现一种不同寻常的精神力量(淡泊名利),这也正是文章打动的基础之所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对托尔斯泰墓描写的句子,体会托尔斯泰墓的特点远离尘嚣、没有装饰、没有墓碑,让学生理解这种朴素的美,体会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敬仰之情。)
四、体会写法,学习语言表达上的细腻与优美。
1.与其他伟人的墓相比托尔斯泰墓缺少哪些东西,又拥有哪些东西?
明确:
“没有”:十字架、墓碑、墓志铭、名字
“只有”:小小长方形土丘、鲜花
“没有”:好奇(破坏宁静)
“只有”:敬意
2.托尔斯泰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墓地?
明确:晚年的托尔斯泰在追求一种恬静、自然的幸福。
教师提示:他儿时听到关于幸福的古老传说,就和哥哥在庄园里亲手种树,多么天真无邪,多么富有童趣。而饱经忧患、历经磨难的托尔斯泰晚年回想起这些往事,突然觉得“自然、宁静、远离世俗”才是幸福的,于是他愿意将自己埋骨于此处。要理解这段话其实并不很难,只要我们善于抓住其中的一些语言信息,比如:“远离尘嚣”“饱经忧患”等,再结合我们对托尔斯泰生平的了解。
3.找出夏天、冬天墓地的景物描写,说说通过哪些词语描绘出怎样的意境?
明确:“风儿”“俯临”“和暖”“嬉戏”“温柔”。营造了宁静、轻柔、和谐、静穆、温煦的意境。这种自然宁静、远离世俗、不为名声所累的境界,正是托尔斯泰毕生的追求,同时也印证了他生前的选择。
4.作者在描写了托尔斯泰墓逼人的朴素之后,又说明墓中“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此处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通过对比,更能衬托出托尔斯泰的伟大,给读者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三位伟人的墓是一种庄严的美、华丽的美。这种“美”与他们“伟人”的名声是和谐统一的。这是符合常人心理的,伟人死后,人们会用自己认为是最好的方式来纪念他们。而托尔斯泰坟墓的朴素美与他淡泊名利、追求平民化的生活也是和谐统一的。因而,只有伟人与伟人相比较,才能让人体会到这幽暗的小土丘的“宏伟”,才能让人感到托尔斯泰的与众不同。作者认为它是“世间最美的”。
教师总结:可见,对比在写作中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手法,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便可以采用,这会使你本来平平的文章出现一点闪光,使你本已出色的文章更加完美。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让学生总结本文通过对比的手法,通过坟墓的朴素正展示了托尔斯泰的博大胸怀、崇高人格。同时也让学生学习作者这种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特点。)
五、探究主旨、教师小结。
找学生总结 教师小结:
尽管这是一个极朴素的墓地,但他与伟人高尚的心灵联结在一起。作者受到感动,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这世间最美的坟墓中。使文章内容与形式、情感表达与理性思考完美统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幻灯显示)
【教学反思】
对比手法,是本文写作上的特色之一。课文教学中,我也充分利用这种方法来帮助对文本的分析,以实现教学目的。新课分析中,我把托尔斯泰坟墓的“朴素”与其本人的伟大贡献和伟人身份对比,以及托尔斯泰坟墓与其他人的坟墓对比,来让学生充分理解托尔斯泰的伟大人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不足之处是对学生的引导还要再耐心些,学生读的设计还有点少。
第四篇:世间最美的坟墓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学目的:
1、了解托尔斯泰及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
2、研读课文,把握课文以简朴的语言写朴素的坟墓的特点。
3、掌握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
4、通过阅读课文,提升对美的判断和认识能力,提高审美品味,培养高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一、掌握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
二、通过阅读课文,提升对美的判断和认识能力,提高审美品味,培养高尚的人生追求。
教学难点:分析作者为什么说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设想:
一、利用多媒体,感知托尔斯泰墓的朴素美。
二、插入文学常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三、启发学生思维,通过对优美散文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诵读、多媒体演示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人总归有入土的一天。西方的神父在葬礼上常会说这样一段话:尘归尘,土归土。把躯体还给大地,把眼泪还给大海。确实如此,当疲惫的身体回归大地,她的灵魂也在永恒的沉默中找到了最后的安宁。而坟墓,则成了他们的曾生活于这个世界的唯一纪念。一代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又是怎样诠释他生命的最后驿站的呢?今天我们要跟随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脚步,去俄国探访一处世间最美的坟墓。(出示课题 作者)
二、检查预习
组内交流搜集的资料,了解作者和列夫托尔斯泰。教师补充写作背景。明确: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等。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在生活的平淡中渲染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1942年2月22日,目睹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暴行而自感无能为力,流亡的茨威格和妻子一道自杀于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郊外寓所,以一个弱者的绝望与悲愤,向人间的罪恶不义发出最后的抗议。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
进行改革。他以自己一生辛勤的创作,登上了欧洲批评现实主义的高峰。《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创作的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的一部长篇小说。
写作背景:茨威格于1928年——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瞻仰了托尔斯泰墓,被坟墓的朴素及透过朴素流露的伟大精神震撼了。他借《世间最美的坟墓》这篇散文抒发了对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
三、出示目标
四、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注意作者的感情基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思考:这处坟墓埋葬的是哪一位伟大的人物?
(幻灯显示)托尔斯泰生平
(一):列宁称他为“伟大的艺术家”,从事创作60多年,创造出了许多杰出的作品。“由于这些作品提出的社会问题之重大以及艺术成就之高,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了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仍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作品的思想力量仍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2.为什么茨威格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将描写坟墓的句子画上线。3.请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写托尔斯泰墓的句子?(出示图片托尔斯泰墓)参考:
(1)“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2)“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庇。”(极为普通,入土为安,不劳顿他人)
(3)“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淡泊名声)
(4)“风儿俯临,在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5)“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6)“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这一节。
4.托尔斯泰墓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试用文中的词语回答。)!参考: 朴素(自然、简朴、不求名声 宁静)
托尔斯泰墓的周围,该有的却什么都没有,我们看到的只是随处可见的阳光、白雪、一个长方形的土堆和稀疏的木栅栏,以及四周盛开的鲜花和几株大树,听到的只是清风拂过树梢时发出的“飒飒”声响。如果要给这样的“朴素”再加一个修饰语的话,那便是文中的一个词——逼人。的确,是“朴素”扑面而来。
5.作者认为朴素的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抒发了作者的这种感情呢?请同学找出文中的词语。
参考:(1)“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2)“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3)“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
(4)“看上去再也没有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更宏伟、更感人
最美的最深刻的、最感人 打动人心
庄严肃穆,感人至深
震撼 7.如此普通的坟墓,在作者的心目中它是世间“最美的”,显然是和其他的墓相对比而言的,文中将托尔斯泰墓和哪些坟墓做了对比?运用这种对比有什么作用呢?
参考:拿破仑的墓穴,歌德的灵寝,莎士比亚的石棺(出示三幅图片)
运用对比更表明托尔斯泰墓的“朴素”,伟人与伟人相比较,更让人体会到这幽暗的小土丘的伟大,让人感到与众不同。显出托尔斯泰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
8.文中还有对比的运用吗? 参考:作者在描写了托尔斯泰墓逼人的朴素之后,又说明墓中“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墓的朴素与墓主人的伟大形成强烈的对比。可见,对比在写作中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手法,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便可以采用,这会使你本来平平的文章出现一点闪光,使你本已出色的文章更加完美。
9.以上三位伟人的墓美不美? 这是一种什么美? 参考:是一种豪华的美、华丽的美。这种“美”与他们“伟人”的名声是和谐统一的。这是符合常人心理的,伟人死后,人们会用自己认为是最好的方式来纪念他们。
10.你认为托尔斯泰墓美不美? 这又是哪一种美呢?(学生思考,讨论)
参考:我们感受到了“美”,朴素美。这里景色优美,环境宁静。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这种“美”与他淡泊名利的品格也是和谐统一的。因而,作者认为它是“世间最美的”。
这种对内心的强烈震撼引发的是一种崇高的敬意。时间在行进中,让人感受一颗伟大的灵魂永恒不变;温情的景物描写,流露出对生命的无限沉思。
11.这么一位伟人,为什么不要富丽、豪华的坟墓,而要选择这么一个土丘作为自己的安息之地呢?是他怕别人盗墓吗? 参考:“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
1)“饱经忧患”在文中表现在哪句话?
“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
2)“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含义?(联系生平理解)
(幻灯显示)托尔斯泰生平
(二):1828年出生在俄国一古老的贵族家庭。他在从事创作的同时还广泛研究哲学、宗教、道德和伦理问题,更加认清了沙皇专制的黑暗和剥削阶级的腐朽,促使他的世界观由贵族地主向宗法式农民转变。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起,他把土地上所得收益和作品版税全部放弃。晚年,他深感自己的信念和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几度想离家出走,实现过平民生活的理想。
名人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社会关注,要合乎规矩,符合身份,稍不留神就会遭到非议。托尔斯泰是名人中的名人,但却不能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为声名所累”的感受比谁都深。
3)“新的、美好的启示”是什么?
“埋骨于那些亲手裁种的树木之下”就能获得幸福。托尔斯泰生前精神饱受痛苦,希望死后在这样朴素的坟墓中灵魂获得安宁、幸福。托尔斯泰的选择只源于他小时候的一个游戏,一个奇妙的诺言,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追求自然、朴素的思想。
12.长眠于这片树林中的托尔斯泰感受到幸福了吗? 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第二部分。(学生配乐朗读课文,)13.请你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说说这种幸福体现在哪些地方? 参考: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最后找到了他追求的朴素,安宁;这里的环境优美。
三.拓展延伸: 托尔斯泰墓如此的普通、简朴,作者说它是“最美”的,那在我们的眼里,什么是美呢?
参考:黄山的奇峰,黄河的咆哮,是一种壮美;桂林的山水、杭州的西湖,这是一种秀美。走在大街上,迎面走来一位妙龄女郎,面目清秀,穿着入时,可谓美矣,当她与你擦肩而过,不经意将手伸入你的腰包,你再回头看她,还会认为她美吗?晨曦中,那为城市美容的环卫工人的身影,我认为是美的。
大家所说的,无论是外表美还是内在美,都是一种感觉,一种体验,也就是心灵上的一种震撼,所以,真正的美食不仅能有一种瞬间的愉悦,还要能引起内心长久的震撼,这种内心的震撼又会赋予事物更持久的美感。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美在内心,让我们记住托尔斯泰的这句名言,让自己的青春因为可爱而在生命中留下一个美丽的回忆。
[教学小结]
很好,以上这些同学从多种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谈到了什么是美.比如有自然美、行为美、心灵美,还谈到了对美的认识。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美的事物,关键是要我们能去用心发现它、认识它,这就要求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
眼睛”。罗丹曾说:“艺术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茨威格有这样的一双“眼睛”,但愿我们班的每位同学也能有这样的一双“眼睛”。
板书:
世间最美的坟墓 坟墓的朴素美 托翁的人格美
有一教师上《世间最美的坟墓》,在讨论了因托尔斯泰人格魅力而使坟墓成为世间最美的问题后,老师问怎样装修才能使坟墓更美。这问题旨在引导学生体会老托坟墓的朴素和其中蕴藏的高尚人格,也是比较有价值的。可由于问的不是时候,学生反应并不强烈。但若把这一问题在大致感知了坟墓的朴素和寥落后马上插入,学生会八先过海各显神通,给你整出各式各样的“花坟”来。如果有学生在热闹之后幡然醒悟,提出异议说并不需要再作修理,教师可顺水推舟问为什么;如果学生仍沉迷于各自的设计当中,教师可当头“棒喝”:大家设计的坟墓都很美,但作者为什么说这样的坟墓是最美的?引发学生思维兴奋点。同样的问题,问在不同的时候,收效迥异,就看你如何安排。
第五篇:1-4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学设计2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设计
(教学案例,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作者及文中墓的主人托尔斯泰
2.学习散文寓情于景及文中对比手法以增强表达效果的方法
3.领会《世间最美的坟墓》寄寓在对墓地朴素美描绘中对托尔斯泰人格美的赞美。
4.通过分析与讨论,学会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文本的阅读方法。
5.感悟生命真谛,领悟托尔斯泰的“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人格境界。继而将这种情感升华为一种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文本的阅读方法和对比的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
领悟托尔斯泰的“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人格境界。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所涉及到的一些历史名人。
2.认真阅读并理解课文前“背景知识”和“重点聚焦”内容。
二、课堂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五种导入方式)
1.让学生谈谈心中认为美的事物有哪些,并用图片展示一些大家共知的美的事物。
2.接着让学生谈谈听到“坟墓”二字的感受?加强学生对学习本文的好奇
(清明节刚过)问问学生,是否有去扫过墓?让学生谈谈心中对墓的感受(墓美吗?),从而引出本课,茨威格心中最美的墓――托尔斯泰的坟墓。
3.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知晓的较为著名的陵墓,为后文的学习作良好的铺垫。
4.学生作出回答后,通过课件出示以下几张坟墓的图片:
(1)埃及的金字塔(2)印度的泰姬陵(3)中国的秦始皇陵(4)南京中山陵
5.世间美丽的坟墓真的是美不胜收,那最美的是哪座呢?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认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墓,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瞻仰这座“世间最美的坟墓”
(二)新课教学
1.介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
托尔斯泰,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主要作品: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长篇小说《复活》
2.整体感知领会课文
(1)听音乐默读课文
让学生在轻柔舒缓的旋律中认真朗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托尔斯泰墓的有关语句,并思考以下问题。引出课文中是谁的坟墓?他的坟墓又是怎样的呢?(要求划出描写坟墓的词句,并请学生朗读这些词句)
(2)分析课文,解决问题
文中哪些句子对托尔斯泰墓进行了描写(直接描写)
“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 第一自然段:直接描写(正面描写)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通过一组排比句,正面描写
突出了墓的朴素的特点。
作者认为朴素的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文中哪些句子直接 抒发了作者的这种感情?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对参观者的心理描写:这种朴素对到他安息地来的人又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影响?
“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作纪念。”这种对内心的强烈震撼引发的是一种崇高的敬意。侧面烘托——静 “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 对比手法的运用
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
“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托翁的墓之朴素与小对比以托翁的伟大声誉与高尚品格。
与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墓冢进行比较,怎样看待这种比较?(幻灯片显示名人墓冢)把托墓同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墓冢进行了对比,你能说说作者的用意吗?
小结:三位伟人的墓是一种庄严的美、华丽的美,托尔斯泰坟墓的朴素美。
这三位对世界有深远影响的伟人,百年之后,依据个人的身份、地位都受到了应有的尊崇,供后人景仰,永远怀念。
拿破仑: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法兰西第一帝国和百日王朝皇帝。滑铁卢战役失败后,被流放于意大利的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岛上病逝,终年52岁,灵柩安葬在塞纳河畔废兵院一个大理石墓穴里。废兵院规模宏大,建筑物是十八世纪宫廷设计的样式,富丽、精美、雅致,并设有两座小教堂。歌德: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歌德的陵墓就位于魏玛公爵的墓园内。陵墓门首是罗马式圆柱,进去是一厅堂,屋顶是蓝色的拱形盖,灵堂在地下室。歌德、席勒的灵柩并排摆在中央。两旁还放着魏玛王公家族的棺木。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沙翁的陵墓是用汉白玉做成的方形高台,高可盈人,莎翁的遗体就埋在高台之下。多年之后,为了追认莎士比亚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以衣冠碑像在西敏寺占有了一席之地。西敏寺英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教堂之一,还是一个国葬陵墓,一千年来英国王室的象征,整座建筑金碧辉煌。西敏寺是教堂,但更是。英国皇室的重要正式场合几乎都在西敏寺。
——从这些坟墓的迥然不同的风格,更反衬出托尔斯泰墓逼人的朴素。这三个人与托尔斯泰一样都闻名世界,只有伟人与伟人相比较,才能让人体会到这幽暗的小土丘的“宏伟”,才能让人感到托尔斯泰的与众不同。
文中充满色彩的一组的句子:(环境描写)
“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第三处:环境描写(烘托)。
说出这两幅画面的意境? 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读这段文字?
重新梳理:
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坟墓的呢?
参考:坟墓本身和坟墓周围的环境
这些描写文字,体现了托墓怎样的特点呢?(请用两个词语来概括)
参考:宁静、简单、开放、庄严肃穆„„
那么,作者对这样朴素又宁静的坟墓的感受是什么?作者用了很多程度副词加以强调,请同学找出来,并用重音读出来。
参考:1)“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2)“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3)“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
从这些程度副词,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受到的震撼是如此之大。然而作 者笔下的托墓却描写得如此的平淡和朴素,这让人在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差。这种写法在写作手法上叫什么?有什么作用?
参考:对比。——作者心理受到的强烈震撼与对托墓朴素地描写的对比,让读者感到作者心灵受到的震撼之大,还有就是作者对托尔斯泰本身的崇敬之情。
3.探究文章主题:(请学生思考)
思考一:托尔斯泰为什么不要富丽、豪华的坟墓,而要选择这么一个土丘作为自己的安息之地呢?如此朴素的坟墓是按谁的愿望设计的?托尔斯泰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墓地?“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形成意见,回答
参考:托尔斯泰的选择只源于他小时候的一个游戏,一个奇妙的诺言,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追求自然、朴素的思想。
(1)朗读“他的外孙女跟我讲,„„他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这部分写的是什么?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托尔斯泰的幸福观,托到了晚年,认为宁静、自然、远离世俗才是最幸福的,所以将自己埋骨于此。
(2)结合夏天、冬天的景物描写,感受这两幅画面的意境——宁静、自然、和谐、温暖。
总结:当托尔斯泰安睡在这样一个宁静、自然、和谐的环境中,是不是一种幸福?
思考二:为什么如此朴素的坟墓会是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作者为什么说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学生思考,讨论,形成意见,回答
师点拨:托尔斯泰坟墓的美,其原因不仅在于它的形式,还在于托尔斯泰本人的一种人格的美!是他的形象宏伟,品格感人!其实“美”不仅仅是指能给人们带来视觉享受的有形的东西,它还包括那些强烈地冲击人们的心灵的、给人们以心灵的震撼力的事物。震撼越是强烈,审美的效果便越好。“美”还在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思考三:从表面上看,作者是在写托尔斯泰的坟墓,实则在写什么?(托的人格美)
怎样的人格?(从课文语句中得出结论,再结合托的经历)——不受声名所累,回归平民之中
参考:其之所以最美,是因为朴素的坟墓里面埋葬着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坟墓的平凡普通与伟人英名似乎不相称,但这正是作者立意之所在,普通蕴含伟大,对比中使人发现一种不同寻常的精神力量,也正是本文打动读者的基础。
小结: 托尔斯泰的坟墓朴素、宁静,表现出来是一种朴素美,这种美透露出了托尔斯泰的人格境界:不受声名所累,重新回归平民之中。作者在赞美拖墓,更是在颂扬托尔斯泰的品格!让我们重新回到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向托尔斯泰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吧!
(三)拓展练习
1.复述:先请学生以作者茨威格的身份有感情地描述他拜谒托尔斯泰墓时的情景。
2.讨论:我们应如何认识朴素美与华丽美?如何看待中学生化妆现象?
3.表达:《说说我心中的最美》
(四)课堂小结
许多人的一生把大半时间和精力花在设计、精修、雕琢自己的墓碑上,但他们不知道:活着用在墓碑上的精力越多,死后他的墓碑损坏得越早,如果你生前没有为人类作出多大贡献,那么死后你的墓碑再宏伟、再壮观,也只是废石一块,最坚固的墓碑是立在后人心中的,即使它是砂石一堆,也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感人的碑石。
浮躁的年代,人们对于什么是美,什么是最美,往往缺乏最清醒的认识,或许也我们的眼睛在多彩的世界里变得疲惫。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让人们忽视了最自然最本真的东西,尤其是我们学生青年,对于穿着打扮,我们更缺乏最朴素的认识,思想的简单被认为是落伍,衣着的朴素被认为是老土,希望这篇文章的学习能让我们稍有醒悟,重新看待我们身边的美与最美。
“大美以无形为美”,作为伟人的托尔斯泰尚且注重追求朴素,那么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拒绝朴素、蔑视朴素呢?让我们永远记住许多像托尔斯泰这样的伟人,把塑造高尚的人格当作人生的最高追求,把我们的人生之路走得 6 更宽更远。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思考与积累”第2、3题。
2.完成配套练习册习题
3.阅读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童年·少年·青年》《战争与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