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找次品评课稿
《找次品》 评课稿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情境精彩有效。
郑老师设计美国航天飞机爆炸事件的原因是因为一个小小零件引发的,说明次品的危害性,激发学生找次品的热情,由此引入新课,精彩有效。
二、教学设计有层次,环环相扣。
郑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钙片引入探讨从2个中找出1个次品,明确用天平找次品是最好的办法,不是用砝码称,而是在天平两端都各放一瓶钙片,来比较,又快又准。从3个中找1个有没有什么区别,进而提出如果第一次称平衡了怎么样,如果不平衡怎么样这个关键问题。使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原理,学会称推理的方法;在从5个中找次品,通过“第一次称后,第二次要在几个中找次品”的问题,经历在比较多种方法的过程,体验第二次称时范围缩小得越小越容易找到。在从8个中找次会把待测品平均分成3份的最优策略。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化复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简化研究过程。再根据特殊数据中找次品的规律,让学生猜想一般数据中找次品的次数,层层递进,问题不断加深,方法逐步显现,最后得出结论。
三、重视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组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种感知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节课老师多次放手让学生操作探索,注重指导学生操作,在动手操作中,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主动地获取知识。老师敢于“放”,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
提一些不成熟的意见:
一、本节课课堂容量大,是否可以删减一些内容?
比如,找3瓶的次品可以简单带过,重点时间放在找8瓶的次品,研究方法和策略优化。
二、课前情境剧可以省略吗?似乎和本节课的关系不大,也没有什么趣味,不如换其他的小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放松学生的紧张情绪。
三、出示太多幻灯片,如“至少”“保证”的解释,可以口头解释,太多幻灯片,影响孩子们的注意力,令人眼花缭乱。
第二篇:找次品评课稿
《找次品》评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刚才听了邱丽君老师为我们提供的《找次品》这样一节研究课,这节课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挑战性,教材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同样目标达成也比较难,一句话,上这节课有一定的难度。但纵观邱老师的整节课,教师为学生建立的思维层次不断提高,解决了让学生找次品的策略不断优化的过程。这节课比较好的完成了教学内容,比较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那么这节课之所以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我认为有以下亮点:
一、降低了教材的起点
这节课按教材例题的安排是让学生从5瓶钙片中找出次品,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点难,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感。而邱老师在让学生探究这个问题之前就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从3瓶钙片中,你能用什么方法找出唯一的次品。从3瓶当中找次品,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学生从3瓶中找到了找次品的方法,就初步建立了找次品的模型。这样稍难点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也就迎刃而解了。邱老师从一开始就渗透了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我认为邱老师先易后难的教学策略是比较成功的。
二、整堂课的问题设计有梯度既大气又细腻
在问题的设计上,老师通过3个,5个待测物品让学生初步感知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接下来老师大胆地选择了6,8,9这几个待测物品,让学生大胆地猜想、操作,如果用天平来称至少要几次保证找到次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于是探究也变得顺理成章。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老师在教学探讨待测物品数量为3个、5个时怎样找次品,放手让学生去找,让学生罗列出各种解决方案,并告知学生如何用图示法来表示。然而学生汇报完毕后,老师并不急于总结规律,而是接着抛出6,8,9这几个待测物品,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教师处理这个问题是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小组的力量解决问题。在学生的汇报中,教师重点引导让
学生说说8个物品找次品至少需要几次?我觉得老师8个待测物品选的非常好,在学生的意识里都是把待测物品平均分,在6、9个待测物品里,学生已经解决了要平均分,但是学生对要分成3份还是有疑惑的,补充了8以后更加完善了要分三份这个规律,而且不管待测物品是不是3的倍数,只要尽量平均分就可以了。
三、重视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组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种感知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节课老师多次放手让学生操作探索,注重指导学生操作,在动手操作中,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主动地获取知识。特别是在研究6、8、9这几个待测物品时,老师敢于“放”,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第三篇:五年级数学下册找次品评课稿
《找次品》评课稿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今天,听了张老师执教的《 找次品》,本人认为张老师在教法、学法等方面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努力改变以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实施新课程倡导的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往”等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人人动手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的活动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等方面收到较好的成效。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本节课,张老师用“美国挑战者号失事”作为引入,通过课件这样一段动态的影像资料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给眼睛和心灵极大震撼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事故的原因是由一个不合格的零件造成的,不但让学生从血的教训中,懂得了次品的危害,而且了领悟到严格检验的必要性,同时把人文教育渗透在教学情景中。
二、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学生自主探索
根据学生生活经验,教学中选取了学生熟知的身边的实例活动,密切了数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并延伸到课堂外,让学生继续探寻知识,感悟了新知,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获取了数学活动经验,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1、新课开始,张老师首先安排了从3个正品中找出一个次品来,就是从3瓶口香糖中找出一瓶少了3片的,这样设计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喜闻乐见,也为下面探究如何找次品作好铺垫,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增加课前准备题从三瓶中找次品,利于学生进入研究状态,也考虑照顾到中下层次学生。
2、紧接着张老师刻意安排了从4瓶中找次品这个环节,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为后面研究5和9瓶中找次品打基础,看似渺小,其实起奠基作用,让学生感悟从4瓶中找就要比从3瓶中找多了1次。为接下去体现划归的数学思想做准备。也为最佳策略的成因探索埋下伏笔。
3、最后安排从5瓶中找次品,仅要求学生说出找次品的方法,不需要进行规律的总结,让学生感受到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分、称、想的全过程,从不同的方法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但考虑到学生用天平来称在操作上会很麻烦,以前对天平的结构、用法以及平衡与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为了便于学生操作和节省时间,张老师让学生用手模拟天平来进行实践探究。图示法较为抽象,对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在这里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板书,便于学生理解每项数据、每种符号的含义,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寻找最优策略。
在解决9瓶口香糖中有一个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这个次品的问题时,张老师首先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尝试称出从9瓶中找出次品的方法,以及发现最佳方法:平均分成3份去称,保证能找出次品所需的次数最少。在小组汇报时,老师将学生的操作过程用列表板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初步掌握这种分析方法。《出示表格》引导学生得出规律:待测物品数量为3的倍数时,只有平均分成3份称才能保证找到次品的次数最少,其它任何一种分法都比它多。接着用12去验证发现的规律的正确性。最后运用规律解决27、81、243瓶…中去找次品,让学生感悟这里其实有规律可寻。学生通过对比,自悟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案,使求知成为学生自觉的追求,促
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需求,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老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时机让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学会思考,树立问题意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采用语言、表情、手势等多形式多角度的评价,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学习,使人人都不怕失败、勇于探索,在尝试体验中感知知识,提高综合能力,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一定的发展。
第四篇:精品评课稿
个性思想的交融,思维火花的碰撞
曾有一位哲学家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而若是思想的话,每人都会有两个思想。”由此而言,课堂更是一方催生智慧的净土,精彩纷呈的课堂无处不折射着教师们智慧的火花。通过观摩两位优秀教师的写作展示课,可以让我更有效地学习借鉴,再经过分析、转化、吸收获得新知识。
个人认为两位教师的写作展示课有以下亮点之处:
亮点之一:以趣为先,点亮思维之花
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而兴趣就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也是学生愉快学习的重要前提。本次展示课,两位老师都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如虹桥小学的徐老师在执教《有趣的静电》一课时,以生活中有趣的毛衣静电现象为切入口,通过问题质疑激发孩子们探究学习的欲望,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活跃了孩子的思维,课堂鲜活而灵动。而李老师执教的《我们班的“羊》以动画片中孩子们感兴趣的喜羊羊等动画人物为主贯穿课堂,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走进课堂,通过游戏为“羊”对号入座、说有“羊”味的熟人、写有“羊“味的新事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写作课堂“羊”味十足。亮点之二:学科融合,打开思维闸们
语文学科包罗万象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注重各学科的整合,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开辟广阔的天地,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写作课上,两位老师都注重学科的整合,实现学科之间无痕地交融。严老师的写作课体现了与科学课的整合,课堂上通过演示实验过程、动手操作等,通过仔细观察,明了过程,熟悉步骤,让死板的课堂生动,强化了学生的记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李老师的课堂注重与音乐、美术的融合,将语文课向生活延伸,可爱的动画人物在音乐的渲染下更加鲜活,深入学生之心,学生的想象有了驰骋的原野,思想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说与写便不再是难事。
亮点之三:范文引路,搭建写作支架
教者通过范文的出示,教师适时的点拨,为学生搭建了写作的支架,降低了习作的难度。严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注意到了孩子写作能力的梯度,通过让学生自由练说过程,词语锦囊细化过程,范文引路指导过程,让孩子的写作思路逐渐由模糊走向清晰,这样,作文教学不再是子虚乌有空对空的浮夸。而李老师的课堂为了让学生写出有“羊”味的新事,先让学生进行片段练写,通过出示两篇范文进行适时点拨,让学生指出哪里写得新鲜有趣,关注写作的情节和细节,并对照自己的文章找出自己写作中存在的漏洞。从学生写作的现状导出一个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训练点,将情节生动,细节传神真正落到实处。、亮点之四:素材鲜活,巧解“无米之炊”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生活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儿童写作的源泉。为了解决写作无素材的难题,两位老师都善于留心生活、发现生活,有着较高的职业敏感。严老师以生活中有趣的静电现象为素材,引导儿童去发现,去探索,从撕纸片、摩纸片到吸纸片、知纸片,孩子们亲身实践体验发现的过程本身就是写作最好的原材料。而李老师则将儿童喜闻乐见的动画人物形象为切入口,从熟知“羊”的特征到发现生活中的“羊”,以“羊”为链接,巧妙地解决了儿童写作之难。
尽管两位老师有着颇多的相似之处,但是在落实新课标理念的基础上,由于教者思维的不同,又形成了各自独具一格的教学特色。
简约扎实,灵动有效
《有趣的静电》是一堂科学情境作文课,严老师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示范实验、小组合作探究等步骤引导孩子们去观察,去发现,着重在过程中指导,将实验过程内化为学生的言语,为后面习作埋下伏笔。严老师的课堂虽然没有丰富的情境,没有精彩的课件,没有生动优美的语言,但能给人一种简约之美:课堂中严老师没有放过每一个细节,一步一个脚印地指导孩子写作,夯实了学生言语的训练,一切是如此顺理成章,又是那样平稳扎实。丰富多样,新颖有趣
《我们班的“羊”》是一堂生活情境作文课,李老师将鲜活可爱的羊羊们请入了课堂,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将动画中的羊的特征辐射到孩子生活中,让孩子去关注身边带有“羊味”的熟人,发现他们的特点,写出带有“羊”气的新事。教者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如猜图片人物、送音乐歌曲、给身边的人“取“羊名、说“羊’事等形式让课堂活起来,让每一只羊都走入孩子们的心灵,在灵动的文字间,捕捉情感的真实流露,让“羊”味弥散整个课堂。
不同的思维在习作课堂中相互融合,跳动的思维之花在习作课堂上相互碰撞。她们,给予了习作教学自由飞翔的翅膀,给予了孩童个性飞扬的天空,给予了正在习作之路上探索的我们走向成功的智慧。
第五篇:思品评课稿6
初中思想品德课评课稿 2010年5月6日上午,我校举办了河东南片打造强势学科 “初中思想品德”教研活动。我们共听了两节课——《财产属于谁》(楮冬艳老师)、《让我们选择坚强》(郝陆杰老师)。听了之后我受益匪浅,觉得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下面我着重谈谈对这两节课的看法。
楮老师的课题是《财产属于谁》,她希望通过情景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借助学案和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学习本课知识。让
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讨知识,使学生能从内心激发出一种自寻快乐的本能,从而达到对学生维权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
我认为楮老师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她能够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采用“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并营
造出了轻松、愉快、相对开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合作中学,在交流中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教学目标:
楮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课中能紧紧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去选取材料和开展活动。如动画《张老汉》的播放,活动
“分析王某的做法”、“分析小刘的案例”的设计都体现这一点。
二、评教学重、难点:
课标给这一节制定的重点是“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难点是“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怎么办”。楮老师在教学中能把分析和解决
这个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去处理,注重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见这类实际问题时如何进行处理的训练,是符合课标的要求的,也符合教材内
容的合理安排,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教师的点拨,加上各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地去体会,不但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对重难点的突破,而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评教学方法:
楮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将讨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融为一体,通过观看动画、情景分
析 等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运用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手段,拓展了知识,扩大了知识容量,使学生在一
节课中掌握或接触了更多的知识。
四、评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中,楮老师创设情境,采用歌曲《越来越好》的片段,引出主题,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教
学活动中来。
2.能够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深入浅出,能引起学生共鸣。例如,“连连看”、“请你当法官”练习题的设计,有利于
讲清财产所有权的含义和内容;通过“小文的文曲星借给他人使用出现的种种情况应如何维护”,确认了财产所有权的归属的重要性和实现归 属问题的途径。尤其是通过动画《张老汉》明确财产所有权含义时,使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读书自学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的自学不是放任自流,而
是必须处于教师有效的监控之下。楮老师在这方面也做的比较好。首先她能围绕学习目标,出示了精心设计的六个问题。其次又提出明确的自
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限制多少时间,使用怎样的自学方法等。如“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教材,学生的阅读要图文结合,边读边思,读不懂的地方可以作出标记,也可以随时在小范围内进行议论。第三,在学生自学时,楮老师认真进行了自学督查,一是监控学生自学的速度
和质量,二是要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 自学情况,对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
研讨做好准备。
4、在师生研讨,共同交流这一环节上,楮老师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谈自己的理解,谈自己的疑惑,教师的作用在于点拨、诱导,并及时进行表扬鼓励,激发其积极性。且能适时精讲,注意到了讲练结合。以上是我认为该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所呈现给我们的闪光点,更是值得我们所有教师学习的地方。下面就不足之处提几点本人的粗浅认识: 1.个人认为导入新课部分如果能紧凑些就更好了 2.在学生自学时,楮老师进行了自学督查,行间巡视、个别询问,但我觉得做得还不够,我认为老师应该全身心的融入学生自学合作这一环节 3.在课堂反馈上要多鼓励让学生大胆讲,有疑难的地方可让学生补充讲,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郝老师的课题是《让我们选择坚强》,我认为是一节值得学习,值得肯定的课。作为一名一线的初中政治教师,如何借助新教材提供的平台,根据初中生好奇善动的特点,真正克服过去枯燥而机械地照本宣科的弊病,让学
生乐学,好学呢?郝老师这一节课的教学就能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有条理、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了重难
点,基本达到了课前预期的目的。
首先,郝老师能从当前的热点“玉树地震”图片揭示课题,引发起学生的共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因势利导、引入新课的学习,为后面的活动做好了铺垫。
其次,郝老师还能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内基础知识与课外热点相融相通,坚持理论联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真正让学生走向社会,把
时事请进课堂。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展开有效的学习,通过对生活的感受和体悟,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很轻松的理解了坚强意志的表现。
接着,郝老师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来畅谈,这样不仅调动积极性,更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中更全面的认识自
我,有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第四,在突破重点方面,郝老师采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再次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举例说出意志品质的作用。让学生在分析生活中的真实
事例,掌握丰富的感性材料,形成直接经验,再通过教学过程加以归纳和升华,形成理性知识,从而促进学生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然后出示
一组名人图片(如张海迪、贝多芬、霍金、袁隆平)引导学生对坚强意志品质的作用做 进一步的思考、探讨,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对坚强
意志品质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郝教师的作课尽管优点很多,但也存在一些小小的瑕疵。比如,教学语言显得略多,还留有传统教学的影子; 还不能完全与学生实现换位思考,提出适切的问题;
学生活动面还不够广;
对细节关注不够等。比如,从郝老师的板书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匠心独运,进行了精心设计。但最后的教学环节并没有板书,顾此失彼。创设
情境的材料,有的进行了处理,有的只是出示完之后,紧接着就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并没有对出示的材料和问题进行适当的处理,忽视了
受众的感受。你设计的教学意图必须让所有的受众(学生和听课者)都知道,否则,只有前面的少部分人接收到信息,大部分人处于茫然之中,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我想是因为作课教师比较紧张。在学生归纳坚强意志的对立面时,如果能让学生举例来说,我想学生在正反事例的对比之下,会更容易对这一难点的理解与掌握了。
总之,今天这两位老师不管是在教学理念上,还是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都力求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出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
为主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新理念,从学生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采取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能充分发挥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注意运用好书中的资料和收集的教学资源,引发学生的兴趣,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篇二:初中思想品德课评课稿
初中思想品德课评课稿
城东中学政史地组教研活动 2011年10月6日上午,我校举办了“初中思想品德”教研活动。听了周浩老师《财产属于谁》后我受益匪浅,觉得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下面我着重谈谈对这这节课的看法。
周老师的课题是《财产属于谁》,她希望通过情景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借助学案和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学习本课知识。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讨知识,使学生能从内心激发出一种自寻快乐的本能,从而达到对学生维权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
我认为周老师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她能够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采用“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并营造出了轻松、愉快、相对开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合作中学,在交流中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教学目标:
周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课中能紧紧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去选取材料和开展活动。如动画《张老汉》的播放,活动“分析王某的做法”、“分析小刘的案例”的设计都体现这一点。
二、评教学重、难点:
课标给这一节制定的重点是“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难点是“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怎么办”。周老师在教学中能把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去处理,注重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见这类实际问题时如何进行处理的训练,是符合课标的要求的,也符合教材内容的合理安排,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教师的点拨,加上各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地去体会,不但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对重难点的突破,而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评教学方法:
周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将讨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融为一体,通过观看动画、情景分析 等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运用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手段,拓展了知识,扩大了知识容量,使学生在一节课中掌握或接触了更多的知识。
四、评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中,周老师创设情境,采用歌曲《越来越好》的片段,引出主题,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2.读书自学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的自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必须处于教师有效的监控之下。例如,“连连看”、“请你当法官”练习题的设计,有利于讲清财产所有权的含义和内容;通过“小文的文曲星借给他人使用出现的种种情况应如何维护”,确认了财产所有权的归属的重要性和实现归属问题的途径。尤其是通过动画《张老汉》明确财产所有权含义时,使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读书自学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的自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必须处于教师 有效的监控之下。周老师在这方面也做的比较好。首先她能围绕学习目标,出示了精心设计的六个问题。其次又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限制多少时间,使用怎样的自学方法等。如“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教材,学生的阅读要图文结合,边读边思,读不懂的地方可以作出标记,也可以随时在小范围内进行议论。第三,在学生自学时,周老师认真进行了自学督查,一是监控学生自学的速度和质量,二是要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 自学情况,对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研讨做好准备。
4、在师生研讨,共同交流这一环节上,周老师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谈自己的理解,谈自己的疑惑,教师的作用在于点拨、诱导,并及时进行表扬鼓励,激发其积极性。且能适时精讲,注意到了讲练结合。
以上是我认为该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所呈现给我们的闪光点,更是值得我们所有教师学习的地方。下面就不足之处提几点本人的粗浅认识: 1.个人认为导入新课部分如果能紧凑些就更好了 2.在学生自学时,周老师进行了自学督查,行间巡视、个别询问,但我觉得做得还不够,我认为老师应该全身心的融入学生自学合作这一环节。3.在课堂反馈上要多鼓励让学生大胆讲,有疑难的地方可让学生补充讲,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篇三:初中思想品德课评课稿
初中思想品德课评课稿 2013年12月25日上午,我听了一节八年级思想品德课《做个聪明的消费者》,听了之后我受益匪浅,觉得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下面我着重谈谈对这节课的看法。
一、评教学目标:
田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课中能紧紧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去选取材料和开展活动。
二、评教学重、难点:
田老师借助新教材提供的平台,根据初中生好奇善动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有条理、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了重难点,基本达到了课前预期的目的。
三、评教学方法:
田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将讨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融为一体,通过观看图例、情景分析 等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了知识,扩大了知识容量,使学生在一节课中掌握或接触了更多的知识。
四、评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中,田老师创设情境,通过复习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兼顾了复习与新课的关系。
2.田老师在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这方面做的比较好。她能围绕学习目标,出示了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教材,学生的阅读要图文结合,边读边思,读不懂的地方可以作出标记。3,田老师能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内基础知识与课外热点相融相通,坚持理论联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真正让学生走向社会,把时事请进课堂。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展开有效的学习,通过对生活的感受和体悟,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田老师因势利导、引入新课的学习,为后面的活动做好(转载于:思品评课稿6)了铺垫。
以上是我认为田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所呈现给我们的闪光点,更是值得我们
所有教师学习的地方。下面就不足之处提几点本人的粗浅认识: 1.个人认为导入新课部分如果能紧凑些就更好了 2.在学生自学时,田老师进行了自学督查,行间巡视,但我觉得做得还不够,我认为老师应该全身心的融入师生自学合作这一环节。3.学生活动面还不够广。在课堂反馈上要多鼓励让学生大胆讲,有疑难的地方可让学生补充讲,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4,教学语言显得略多,一讲到底满堂灌。不给学生自读、讨论、思考交流时间,还留有传统教学的影子。
5.还不能完全与学生实现换位思考,提出适切的问题; 6.板书设计不够严谨。篇四:八年级思品评课稿
几天前,本人在 中学聆听了该校 老师所做的一节示范课。课题是八年级思品下册《自学维护正义》。对彭学秀老师所运用的“主体、和谐、高效的课堂模式”产生浓厚兴趣,深受启发。下面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心得。
“主体、和谐、高效的课堂模式”就是通过转变教学模式,使影响学生成长的各个因素之间和谐有序地发展,实施课堂教学高效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该教学模式突出以学为本的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业负担,让学生学会学习,有更多的空调实现自我发展,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它遵循了以下原则:
1、先学后教原则。“教是为了不教”,把大部从时
间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要为学生的学服
务。
2、自主学习原则。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非智力
因素,诱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交往互动原则。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
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4、探究学习原则。以总是为核心,提出问题,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主动
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5、全面和谐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教学过
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
践能力和自学能力。
6、愉快学习原则。学生学习就会愉快,轻松,效
率高,讲课有声有色,生动有趣。
7、激励高效原则。教师运用提问,引导,讨论等
方式激励学生活跃思维,引发学生创新,思考 和想象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今后也要向 老师学习,积极参与我县初中思品课的课改活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篇五:初中思品课评课稿
初中思品课评课稿
本次90学时培训观摩了绣山中学开设的几堂公开课,其中欧淑央老师《维护受教育权一课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的借鉴作用,本课老师希望通过情景教学和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我认为本堂课上得比较成功,她能够贯彻生本教育的新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营造了轻松、愉悦,相对开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合作中学,在交流中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教学目标:欧淑央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课中能紧紧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去选取材料和开展活动:如学校手机报里赴文成结对助学报道,大学生杨芳的案例,身边人物金昌建木工学徒的案例等设计都体现了这一点。
二评教学重难点:
课标给出的重点是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难点是如何实现公民受教育权利,欧淑央老师在教学中能把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去处理,注重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见这类实际问题是如何进行处理的训练,是符合课标的要求的,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教师的点拨,加上各种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评教学方法:
欧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生本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将讨论教学,案例教学融为一体,通过了情景、案例分析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拓展了知识,扩大了知识容量,使学生在一节课中掌握或接触更多的社会实际问题。
四评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中,老师很好地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手机报关于赴文成结对助学的报道,实现贫困地区的儿童受教育权利,引出主题案例,贴近学生生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课堂教学渐入佳境。
2、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深入浅出,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观点对对碰栏目,大学生杨芳的案例,促进学生去思考当前教育面临的认识误区问题,从而为学生及家长对教育权利实现提高思想认识,从而为下面珍惜受教育的机会作了铺垫。
3、在师生研讨共同交流这一环节上,老师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谈自己的理解,谈自己的感受和疑惑,教师的作用在于点拨,诱导并及时进行鼓励表扬,且能适时精讲,注意讲练结合。
以上是我认为该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所呈现给我们的闪光点,下面还有几点是关于本人的粗浅的建议:
1、整堂课结构设计不甚合理,思路清晰度不够,前后过度契合度有待提高。
2、个别案例的引用,去课堂要阐明的观点的适合度值得斟酌。
3、在课堂反馈上要多鼓励让学生大胆讲,有疑难的地方可让学生补充讲,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