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与细节优化的策略研究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与细节优化的策略研究
摘 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如何利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有效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进程,是当前物理教师值得深入思考与探索的话题。在此背景下论述了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与细节优化的策略,以供同行参阅。
关键词:初中物理;素质教育;整体设计;教学过程
重视物理课堂教学整体设计,加强细节反复推敲与优化,可以让物理课堂绽放生机与活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物理课堂是一个师生互相作用的动态过程,不仅要重视教师的教,同时还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不仅要将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还需要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如此才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
1.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的特点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初中物理教学过程需要一种物理体验,即教学过程要重视科学探究与实验教学;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始终存在认知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观察能力;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要重视结合实践创新教学手段。
2.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就是一个由教学大纲走向标准的过程。根据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我们将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教学思路设计阶段、教学活动设计阶段以及教学心理模拟阶段。
(1)教学思路设计阶段
在教学思路设计阶段,需要初中物理教师从初中物理课程基本特点出发,根据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在充分掌握物理课程思路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并制订具有创造性意义的教学程序。一般的思路过程为:提出问题→尝试猜想→验证猜想→用数学方法阐述物理规律→运用物理规律解决新问题。初中物理教学思路设计阶段只是给出一个大概的、原则性的设计框架,后续具体工作还需要在教学活动设计阶段加以细化。
(2)教学活动设计阶段
所谓的教学活动设计,即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师生之间的活动方式,大概可以概括为“3W”,即“Who”“What”“How”,谁来做,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物理教学活动设计阶段是教学思路设计阶段的具象化,如果将教学思路设计比作一座大厦的设计图纸,则教学活动设计就是大厦的施工过程。教学思路确定后,施工方案可以有很多个,同理,教学活动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作为物理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教学活动设计阶段对物理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具有能够灵活运用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比如,确定教学思路后,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灵活运用能力与创造力,根据具体课程内容,比如能量转化守恒定律,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制订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活动。
(3)教学心理模拟阶段
初中物理教学整体设计的第三个设计阶段为心理模拟阶段。所谓的教学心理模拟阶段,是教师对思路设计阶段和活动设计阶段所得到的教学方案的可行性的一种验证,是物理教师本人对教学方案的可行性的一个反思和心理自证过程。此阶段主要由心理活动来完成,教师以想象中的学生为教学对象,将表象和内部语言作为主要活动形式,充分运用逻辑推理方法模拟预演物理教学活动,并通过仔细推敲进一步补充、修改、完善方案,提升课堂教学的成功率。
二、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的细节优化
1.优化教学目标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结合社会需求,既要确定基础素质的培养,又要包括能力培养,制订适合学生实际发展情况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不仅能够获取物理知识,还能够学到物理知识的学习方法,以此标准不断优化教学目标。比如,在学习“磁现象的电本质”这一小节内容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理解“与电流磁场一样,磁铁磁场也是由电荷运动形成的”这个物理知识,还需要让学生了解要在指导思想和实验基础的前提下提出科学假说,即科学假说的提出必须以实验基础与指导思想为基础,逐步让学生认识科学假说,假说是科学发展的形式,假说正确与否需要由其是否能够验证实验现象、导出的结论能否与实验相符合为基准,在此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要逐步向学生渗透科学发展的道路、研究的方式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2.优化教学内容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是物理教师在对物理教材、物理课程标准的认真、仔细分析后,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认知现状,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合理地选择组织教学内容,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对物理课程的一个重构过程,“师构课程”的说法也是由此得来的。在教学内容的优化方面,物理教师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研究更加符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实现提升。初中物理教师要在更加符合学生学习情况的原则上,对物理课程标准和教材上的内容进行重新选择、重新组织与重新加工,将死板的教材转变为活的教材内容,满足初中物理教学的需求。
3.优化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指的是确定物理教学目标后,教师按照物理教学大纲要求,从学生的动作特征、情感特征以及认知水平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并整合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活动,同时设计好教学时间,制作具有相应效率意义的实际教学方案。作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手段,教学策略是整个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点研究内容。物理教学策略的优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如何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并挖掘潜在的教学资源更好地满足教学要求;如何设计教学步骤和教学环节,设计什么样的教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如何设计更加高效的教与学的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旨在优化教师教的手段与学生学的方法。优化教学策略主要从安排教学时间、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和选择教学方法以及安排教学活动着手,切记在此过程中要结合课程内容着手加以细化。除此之外,要在教学策略优化过程中准确处理能力、方法与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要让教学活动更加引人入胜,教学组织形式更加和谐轻松,教学方法更加有趣,营造一个以创造性、启发性与探索性为主的科学文化氛围,充分信任、尊重学生,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科学精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教学整体设计与细节优化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不仅要“授人以鱼”,还需要“授人以渔”,必要的时候还需要“与之同渔”。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传播知识,又要重视心理调整、能力培养与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思想、精神与方法。
参考文献:
[1]唐丽平.探讨新课程背景下民族地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J].学周刊,2014(1):38-40.[2]杨勇诚,朱伟.以“项目学习”优化初中物理教学的策略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4(10):57-60.[3]张建英.初中物理网络化教学模式探讨及优化策略研究[J].科技广场,2006(5):59-61.[4]王天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优化策略[J].学周刊,2015(30):158.[5]王颖.优化初中物理教学的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学策略与教学过程设计1
学科分类号
0702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中文):初中物理教学策略与教学过程设计
(英文):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strategy and teaching
design
学生姓名:
孙永帅
学
号:
0910407050
系
别:
物理与信息工程系
专
业:
物 理 学
指导教师:
宋克慧
起止日期:
2012.10—2013.05
2013年 5 月 16 日
怀化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
作者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成果。对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作者承担。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年**月**日
目 录
摘要............................................................................................................................I 关键词............................................................................................................................I Abstract..........................................................................................................................I Key words......................................................................................................................I 1 前言............................................................................................................................1 2 对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些思考....................................................................................2 3 教学策略与教学过程的简介....................................................................................2
3.1教学策略简介...................................................................................................2 3.2 教学过程简介..................................................................................................3 4教学策略与教学过程设计的步骤.............................................................................3
4.1 了解教学对象..................................................................................................3 4.2 分析教材..........................................................................................................3 4.3 确定教学目标..................................................................................................4 4.4 确定教学重点、难点......................................................................................4 4.5 思考教学策略..................................................................................................4 4.6 初步确定教学流程..........................................................................................5
4.6.1 新课引入................................................................................................5 4.6.2 新课教学................................................................................................5 4.6.3 知识小结................................................................................................5 4.7 教学过程..........................................................................................................6
4.7.1 语言方面................................................................................................6 4.7.2 互动方面................................................................................................6 4.7.3 提问方面................................................................................................7 实习教案实例及分析................................................................................................7 6 课题总结与展望......................................................................................................17 参考文献......................................................................................................................18 致 谢............................................................................................................................19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与教学过程设计
摘要
中学物理,是中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知识,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老师应该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对这门课程的内容感到好奇,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在教学前,一定要想好教学的策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才能更好的把握整个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中学生,物理教学,教学策略与教学过程设计
Physics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teaching process
Abstract High school physics, the first contact is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knowledge,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physics teaching, as a teacher should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this course, curious about the content of this course, so, as a teacher in front of the teaching, we must find a good teaching strategies, using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to better grasp the whole class, thus improving the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teaching strategy and teaching design
I 前言
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我们要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天真、充满活力的少年,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期待,对一些现实中的现象充满了疑惑,而我们的物理课程就是要来解决他们的疑惑,引起他们对未知物理现象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对物理这门课程充满期待,这是我们得责任。我们作为物理老师,要怎么样做才能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呢?我们的教学一定要有策略,不能想当然的把书本上的知识死搬硬套的加在学生身上,当然我们的教学过程也必须附有教学魅力,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室外探究教学等等多种教学手段,课堂上我们得语言可以丰富,幽默,富有吸引力,才能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我们的教学内容上,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要制定良好的教学策略,拥有附有教学魅力的教学过程,我们就必须了解什么是教学策略,什么是教学过程,以及之间的关连。
本文中,我会对物理教学策略,物理教学过程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并通过介绍来说明,教学策略对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中,作为物理老师的我们需要重视的方方面面,以及制定一个优秀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过程设计所需要的条件。并通过在教育实习中,对教学策略与教学过车的把握和运用,来验证了优秀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过程在课堂反应中去取得的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些思考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1]初中物理是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物理这门课程,在接触这门课程以前,中学生对生活中的许多物理现象,感到好奇,感到神奇,当他们接触到物理这门课程时,一定是充满了求知欲的,而这时就需要教师来引到他们,利用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动力,让他们轻松的走进物理学习这个大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物理教师更是如此,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无处不在,而教师的教学场所,也不能只局限于教师,在学习不同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场地进行教学,例如,在讲光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和实验仪器带到室外,充分的利用室外的阳光,并且可以在室外讲解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等知识点,如果条件允许,也可在阳光下为学生门“洒”出一道彩虹。教学方法不要拘泥一格,只要想学习,哪里都是教室。3 教学策略与教学过程的简介 3.1教学策略简介
教学策略,英文名称“teaching strategy”,是当代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末这一术语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的界定既呈现一些共性,又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分歧。其共性为:教学策略有一定的目标,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产生的。其分歧在于对一些基本概念缺乏统一的认识。[3]有人就把教学策略看成是教学设计。如阿姆斯特丹(D.G Armstrong)把教学策略定义为:“有系统地安排教师活动,用以帮助学生达到某一单元确定的
教学目标。”[4]我认为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学策略都涉及到如何提炼或转化课程内容的问题。[5]
3.2 教学过程简介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也是一个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求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认识活动,自学调节自己的志趣和情感,循序渐进地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的技能,以促进学生智力、体力和社会主义品德、审美情趣的发展,并为学生奠定科学世界观的基础。4教学策略与教学过程设计的步骤
4.1 了解教学对象
具体分析所选班的学生的基础、学习情况,及学生对本次课的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这次课学生可以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教师要做到应材施教,“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7],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础,才能更好的分配课堂的时间,课程讲解的重点难点,知识点讲解的繁与简。4.2 分析教材
分析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对内容进行分层,哪些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是学生容易掌握,哪些内容较深,与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有哪
些差距,学习的内容对学生有哪些实际的帮助。初中物理知识,绝大多数可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之对应的生活现象,而这些知识也是我们必须教会学生的。毛泽东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8]因此,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4.3 确定教学目标
分析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对内容进行分层,哪些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是学生容易掌握,哪些内容较深,与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有哪些差距,学习的内容对学生有哪些实际的帮助。4.4 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基础,以及对物理现象,知识的了解,突破教材,来确定学生在学习本次课时的重点、难点知识点。从而确定在教学过程中,对各个知识点讲解的详略。4.5 思考教学策略
根据对学生基础的了解,对教材的了解,对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来思考适合这节课内容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的特征。”[9]是运用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探究教学,还是传统教学。教学方法不一样,显然教学效果也大不一样,从长远来看对学生能力的发展的影响也不一样[10]。
4.6 初步确定教学流程 4.6.1 新课引入
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新课的引入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过程,新课引入,一定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动力,杜威主张教学“以儿童自己的冲动为起点以达到最高水平鹄的”[11]正是要解决教学的内在动力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身上,只有学生将注意力放在教师身上,学生才能跟随着教师的思路,去思考,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4.6.2 新课教学
在新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重点、难点,在对重点、难点的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到学生对教师讲解的知识点的回应,是不是能了解,清楚。教师还要分配好对各个知识点讲解的时间,从而从容的把握整个课堂。4.6.3 知识小结
在知识小结的时候,教师要观察学生对知识点的反应,从而了解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在根据从学生身上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布置课后作业,以及后面课程中,确定习题讲解时的重点,让学生能够将教师讲解的知识全部接受。
4.7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实施,是检验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是否适合学生的标准,也是整个新课学习的重中之重,教学过程的好坏,决定了整个新课教学的成功与否。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该注意到那些方面呢。4.7.1 语言方面
作为教师要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那么自己的教学方式,就需要有魅力,而这个魅力怎么来呢,这就需要教师具对教学内容有透彻的理解,自身的语言要具有吸引力,对物理课来说,这门课程本身就贴近生活,所以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书本上的物理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的语言风趣,幽默。让学生在欢笑中,了解,理解物理知识。4.7.2 互动方面
课堂是学生与老师共同的课堂,做为课堂的一部分,学生不只是整堂课的观众,他们也是整堂课的主演,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所以课堂不能缺少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这个互动可以是提问,可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实验,可以是学生帮助老师在黑板上讲解一道题目等等。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坏,来决定参与互动的学生,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机会。
4.7.3 提问方面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12]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是一个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解程度的好方法,当然提问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提问的问题应该从易到难,并且给予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还不能因为学生没有回答正确问题来则被学生。要让学生在问题被提出的时候,学会主动去思考,培养他们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3] 5 实习教案实例及分析
为了进一步体现教学策略与教学过程的紧密联系,我将用实习时的实习教案《平面镜成像》,来进行教学策略与教学过程的分析。【教材分析】
平面镜成像是在学习了反射定律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的,是反射定律的深化和延伸,平面镜在生活和生产科研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通过学习,可巩固光的反射,同时又为学习光的折射增强理解运用能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凹面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了解它们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球平镜对光线的作用。
三、德育目标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球面镜的光学性质。
教学难点:1.虚像的概念,2.球面镜的应用。【教学准备】
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透镜、投影片、凹镜、凸镜、激光演示器、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 K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条、小平面镜。【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平的。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
物体叫做像。
再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学习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向学生示范并说明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做法。
目的:(1)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2)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像下图那样,将一张8开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
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实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位置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
把测量结果填写下表中。
2.学生分组实验
以上把教材的演示实验再改为学生实验,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己进行分析总结,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能力的培养。3.在实验基础上得出成像特点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①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是否相同?怎么知道的?②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怎么知道的?答:①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因为无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远还是近,一支蜡烛与另一支蜡烛的像总是重合的。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因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4.应用知识
讨论:身高 1.6 m的人站在穿衣镜前,离镜 0.5 m,他在镜中的像多高?像离镜多远?当他后退 0.5 m时,像高和像到镜面的距离怎样变化?
解答(1)像高 1.6 m,像离镜 0.5 m。
(2)人后退 0.5 m时,像高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增加 0.5 m。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
对于平面镜的像是靠光的反射形成的,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射入眼睛,我们也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里的成像,成像的光是从哪里来的呢?边板画边讲授,进行解疑,具体做法可按下面步骤进行:
1.在黑板上画出平面镜,先给出一个发光点S。然后提问学生:
你们知道S能发出多少条光线,方向如何?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有多少条?其实S能向四面八方发出无数条光线,所以射到平面镜的光线有无数条。
2.让学生选出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再选出另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这两条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能否相交?如果人的眼睛正处于这两条光线传播的路径上,会觉得这两条
光线是从哪里发出的?并在图上画出一只眼睛。
分析可知:
①这两条反射光线不能相交。
②当眼睛正处于反射光线的路径上时,根据光线直进的经验,眼睛会觉得反射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的交点S1发出的。边讲边把这两条反射光线用虚线向镜后延长,得交点S′。
4.由上可知:
①S′是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延长线的交点。但镜子后面实际上并没有这个发出光线的点,所以S1叫虚像。
②物体上的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像点,所有的像点就组成整个物体的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三)凸面镜和凹面镜
1.球面镜: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球面镜。
2.球面镜的分类
a.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凹面镜。
b.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凸面镜。
3.凹面镜的性质及作用
a.凹面镜的性质
演示实验:用氦氖激光器平行射向凹面镜。
现象:反射光会聚在一点上。
结论:凹面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焦点上。
我们知道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平行光经凹面镜后能会聚在焦点
上,那么,如果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后是否平行射出呢?
演示实验: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
现象: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后成平行光。
结论:如果把光源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后将成为平行光。
b.凹面镜的应用
①根据凹面镜会聚光的性质,可以制作太阳灶、太阳炉,天文学家们用凹面镜作大型反射式望远镜,还有耳鼻喉科医生用凹面镜会聚光观察耳道情况等。
十一届亚运会的火种,是藏族初二学生达娃央宗,在青藏高原上,利用射入凹面镜的太阳平行光,反射后会聚在焦点的性质,把火炬点燃而取得的。
②根据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光线,反射后成平行光的性质,手电筒、汽车头灯、军事上的探照灯等用凹镜作反射面,其作用就是使放在焦点附近的灯泡发出的光向同一方向近似平行地射击,使光束集中,亮度大,照射的距离远。
4.凸面镜的性质及作用
a.性质
演示实验:用氦氖激光器演示平行光入射凸面镜。
现象:平行光线经凸面镜后变得发散。
结论:平行光线经凸面镜后发散。
b.让学生手拿一个凸面镜,观察自己的像。凸面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
c.凸面镜的应用:汽车上的观后镜、马路拐弯处的镜子以及香港汇丰银行大楼上的月光镜都是凸面镜,其目的是扩大视野。
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观察,球面镜在生活的运用。
三、知识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和成像原理。
2.平面镜的应用:成像和改变传播的方向。
3.球面镜的分类。
4.球面镜的性质及应用。板书设计平面镜成像
一、平面镜成像
1.特点
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2.原理: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是虚像。
二、平面镜的应用
1.成像。
2.改变光路。
三、球面镜
1.定义: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
2.分类:凹面镜、凸面镜
3.凹面镜的性质及应用
性质
①凹面镜能使平行光会聚在焦点。
②使焦点发出的光线平行射出。
应用
①太阳灶、太阳炉、内窥镜等。
②探照灯、手电筒、汽车头灯等。
4.凸面镜的性质及应用
性质:凸面镜能使平行光线发散。
应用: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如汽车上的观后镜。教学设计说明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作用、共同活动的过程。在本课时教学设计时,我以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课程理论为指导,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转变为动态的观察者。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对我们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才能更好的推进课程改革。教学反思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得出,能直接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出相应物体的虚象,并且找到物体和像之间的关系。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无法在光屏上会聚成像的,所以是虚象。平面镜成像到底有什么特点呢?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有很多这方面的体会,知道物像是左右相反的,但是对于物像的大小关系、位置关系确没有感觉,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我们设计了一个课堂演示实验:
器材:平板玻璃一块,长短和粗细相同的两支蜡烛,一张白纸,火柴。实验步骤:
1、在白纸上固定好平板玻璃,并对平板玻璃的位置作好记号。
(思考题:为什么选择透明的平板玻璃?这样作有什么好处?)
2、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前的白纸上。
3、在玻璃上找到蜡烛的像,并将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正好放置在像的位置,观察。
(思考题:观察到未点燃的蜡烛和点燃蜡烛的像重合说明了些什么?)
4、将平板玻璃两侧的蜡烛的位置作好标记。
5、取下蜡烛、玻璃并在白纸上作图来研究物像的位置关系。
(思考题:物体和像在其位置上有什么特点,跟平面镜又是什么关系?)
实验进行的过程中要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细致地展现给学生看,并且让他们带着思考题去看实验,最后归纳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相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像等大,物距等于像距,物像连线垂直于平面镜,平面镜所成的是一个虚像。
在理解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后,学生就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平面镜所成的像有这样的特点,我本来以为可以用平面镜成像原理来解释,但是发现学生并没有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储备,后来才知道这部分内容不需要学生去证明为什么,只需要掌握通过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即光的反射能够作出物体对应的虚像就可以了,而做出来的虚像就能体现平面镜成像的相关特点。
通过这节课我了解到教材的处理要花很多的心思,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的知识背景,另一方面要把握教学的度不能为了清楚讲明白一个问题而扩大知识点的难度、深度要求。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们了解到,我们在进行新课教学前一定要有一个教学策略,而教学策略的制定,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来考虑,要考虑到,学生现在了解的知识范围,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方方面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这样才能丰富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才能更好的将知识传授与学生。课题总结与展望
物理教学,需要好的教学策略,只有好的教学策略才能创造出优秀的教学过程,只有优秀的教学过程才能让学生,对物理课程充满兴趣,对学习物理知识更有动力,而作为老师的我们就需要去创造出
好的教学策略,这就需要我们去更用心的去了解学生,了解这门课程,只有用心才能更完美。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本社,2002,6:56
[2] 中学语文课程研究中心:语文3[M],北京,人民教育出本社,2010,9:54
[3]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7:217
[4] 高佩.中学教师实用教学技能[M],上海:中国劳动出本社,1991,9:144
[5] 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8:142
[6] 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6:180
[7] 霍懋征:人物[J],北京,人物杂志出版社,2010,7:5
[8]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145
[9]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5:32
[10] 柳斌主编: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6:46
[11] 赵祥麟等译:学校与社会明日致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88
[12] 张伯行:学规类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6,:24
[13] 孔子:论语为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4:718
致 谢
在这大学生活即将结束的时候,心中充满了感激,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宋克慧文老师一直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从论文的选题、文章的结构及编排、论文的内容研究直到最后的成文,都给予了我细致的指导。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都使我受益匪浅。
感谢全体同学和身边每一个朋友的陪伴以及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帮我改掉身上的缺点,让我长大,也让我的大学生活多姿多彩!也让我更懂得珍惜!
谢谢我的父母,没有他们辛勤的付出也就没有我的今天,在这一刻,将最崇高的敬意献给你们!
本文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向各学术界的前辈们致敬!“书山有路勤为径”!我将永远牢记导师的教诲,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水平。
第三篇: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策略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策略
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基础,准确理解物理概念是进一步学好物理规律的前提。物理概念是对物理现象的概括和总结,物理概念的建立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大量物理现象的归纳总结。因此物理概念本身科学知识,很多概念都有严格的定义。例如功的概念,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这个物体做了功,它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功劳”完全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用日常观念来代替科学概念。
物理概念教学力求贴近学生生活 “ 学以致用 ”,使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实际,并了解科学技术于社会的关系。这是概念教学中的一个基本要求。比如在学习了密度之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一个玻璃杯从桌子上摔下了,玻璃杯碎了,那么,这些玻璃碎片的密度是否发生变化呢?通过学生的分析,让他们悟出密度没有变化的道理,从而加深了对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的理解,也进行了分析方法的初步训练。又如初中阶段在讲述 “ 沸腾 ” 这个概念时也采用了这种方法。让学生从开始加热一直到水沸腾后,观察水沸腾前及沸腾后温度的变化、气泡的数量及大小变化、汽化的剧烈程度等,从而得出 “ 沸腾 ” 这个概念。物理概念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有很多日常观念和物理概念是不相同的。怎样让学生从自己有限的生活体验中理解这些抽象的物理概念,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和目标。
第四篇:初中思想品德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课题论证
通榆县第十中学同发分校冯喜忠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业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它是理解、巩固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的有效形式,它对养成学生某些优良品质有独特功效。从目前作业的现状来看:作业内容封闭僵化,强调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方式单一;作业目标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据调查:约50%的思想品德教师布置作业只是考虑考试题型;约30%的的思想品德教师布置作业照搬教材或教参;约10%的思想品德教师布置作业带有随机性或盲目性;只有10%的思想品德教师布置作业会考虑学生及课标,进行较合理的设计。
学生是作业的主体,在作业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感兴趣,应该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究的成功享受。但在传统的作业模式中,学生面对作业感到的是压力是困惑,学生敷衍作业照抄作业或者干脆不交作业的现象极其普遍。据调查:大约20%的学生表示讨厌写作业,因而经常完不成作业;60%%的学生是在敷衍作业,因而作业出错率极高;只有20%的优秀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为了考个好成绩而已。思想品德作业设计的种种弊端,影响到了思想品德学习的质量,优化思想品德作业设计势在必行。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英国中小学生课程作业主要有四种类型:(1)实践作业。即指有教师指导的各种实验、独立观察、独立完成美术作品及各种动手能力的测试;(2)书本作业。即指客观性测试,其形式有简答题、抢答题、写随笔、论文、观察报告等;(3)口头、听力作业;(4)表演作业。
我国学者吴也显在他的著作《教学论新编》中把教材分成三个系统:课题系统、图象系统和作业系统。“作业系统如果安排得好,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改进方法。
目前思想品德教学界对于作业的相关研究较少,尤其是有关优化思想品德作业设计的理论研究就更少。虽然目前有一些教师进行了设计新型作业形式的尝试,但只属于局部、零散的研究,尚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学生对待新型作业的态度又重新回到传统的作业态度观中。许多教师对于作业尚未树立正确的观念,对于作业设计的整个流程缺乏整体的认知。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通过优化作业设计可以把知识的联系、巩固、深化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把作业过程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结合起来。
实践意义:通过优化作业设计,能转变过去那种机械、枯燥、重复的作业形式,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作业的乐趣,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运用的能力,提高思想品德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巴班斯基在《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中强调,教学最优化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学生学习负担最优化,也就是说,“学生能深刻而牢固地掌握他们所能掌握的最大限度(指分量和深度)的教材,并且不会超出科学规定的课内学习和家庭作业的时间量,因而在规定的休息时间内能够完全恢复自己的学习能力。”思想品德优化设计是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的实践,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完成自己的作业。
皮亚杰的建构学说认为,人的知识是在知识范畴和感性材料结合的基础上建构的,离开了主体的建构活动就不可能有知识的产生。由此可见,要想让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和把握,只有优化设计作业,才能有效服务于学生对知识的牢固把握和有效内化。
三、课题界定
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具体的所需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
作业设计是指教师在设计教案之初,即思考制定的作业预设。
优化思想品德作业设计: 是指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作业的设计,通过对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作业评价方式的研究,努力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切实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它的优化特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标准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效果和时间,既提高质量,又不增加负担。“优化”不等于“理想”,它是特指一定条件下的最优。
本课题以初中七——九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的学习机会,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作业的乐趣,改变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初中思想品德作业现状调查
教师方面:了解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对学生的了解以及作业设计的水平与技能等。
学生方面:了解学生的作业态度、完成质量和负担等。
2.优化作业主体的研究
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设计差异性作业。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设计趣味性作业。
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设计个性化作业。
3.优化作业内容的研究
本着 “少而有效”的原则,改变目前量多质低的现状。
七年级: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过程,设计实践型作业。
八年级:关注学生的能力提升过程,设计迁移型作业。
九年级: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过程,设计创新型作业。
4.优化作业形式的研究
作业设计的形式可以有文字式、口头式、网络式,可以有调研式、实践式、反思式等形式。
作业设计的参与者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师权威,可以有教师布置作业、学生供题教师择题布置、学生自主布置、学生互编作业。
5.优化作业评价的研究
(1)教师的评价方式可以用短语评价取代等级或分数评价。教师用赞扬、鼓励、期盼、惋惜等情感语言来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多元参与评价取代单一的教师评价。评价应该让学生和家长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来,包括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
(3)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取代单纯的检查式评价。检查评估作业的方式应是多元的,除了检查型以外,还可以如展示型的、汇报型的、交流型的等等。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教学,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开展研究。发现问题,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到教学实践中验证,以撰写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等形式反思改进教学行为。
2.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文献的检索和分析研究,认真学习理论,培养教师的课程资源优化作业设计的意识。
3.调查研究法: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方式收集、了解教师、学生在作业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定具有利用价值的策略,制定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
4.经验总结法:对教师开发利用作业设计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理论联系实际,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做法。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本课题拟用3年时间完成,即完成时间为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方案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1年7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深入学习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等有关理论知识,统一思想,明确研究方向。
3.制定课题论证报告,确定最终实施方案;
4.做好课题的申报工作,争取立项。
第二阶段:方案实施阶段:(2011年8月——2014年4月)
1.设计编制调查问卷,进行点面结合的调查摸底。共设计三种调查问卷,分别是教师、家长、学生调查问卷。学生的问卷,从学生的作业量、学生对语文作业的体验及态度上设计。家长问卷侧重于课业负担、孩子对思想品德作业的喜爱程度上设计。教师问卷侧重于教师设计作业的形式、内容,孩子做作业的兴趣、效率上设计。
2.回收调查问卷,进行科学统计分析,研究当前思想品德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提出优化作业设计的原则、探讨出优化作业的策略。
4.进行课题成果汇取交流,及时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为推广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组利用教师例会时间,定期进行优秀论文、案例、作业设计形式的交流,通过交流,试图使教师有所启迪,能结合教材进行实施探索,设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作业,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5.每学期进行一次优秀作业评比、进行一次优秀作业展。
6.设计编制调查问卷,验证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方案总结阶段:(2014年5月——2014年5月)
(1)搜集整理研究成果,(优秀论文集、优秀案例、“我最满意的作业设计”)。
(2)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反思。
(3)提出结题申请,撰写结题报告。
第四阶段:专家论证评价,总结验收和结题阶段:(2014年6月——2014年6月)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阶段性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设计的作业编为校本思想品德作业。
2.研究过程中,开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一系列汇报课、研究课和论文交流研讨会。
3.课题研究结题,形成一篇终期成果报告,总结典型案例,展示研究成果。
第五篇:加强物理教学反思的优化教学过程(范文)
中学物理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即从感性认识开始,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这样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作为教师要完成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到创新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自己边学习边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经验与教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课前精心设计,课上认真实施,效果却不尽人意;有时根据课堂互动情况灵感上来,学生反应出人意料。本来这是一件好事,而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及时把当时的过程记录下来,我们的工作特点又是至少需要两年才能来一次循环,可到那时真是“黄花菜都凉了”,任凭怎样也无法完全回忆起来,只能成为遗憾了。还有这样的情况,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反映,同事的启发,加上自己的探索,找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同样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及时进行反思,导致研究工作停留在一个较低层次,没能用理论指导,上升提高,错过了一个绝好的提升能力的机会。如果能把自己的教学感受记录下来,记下哪些地方讲得比较精彩,哪些地方讲得尽人意,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特点,学生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以备在执教类似课型时进行调整完善,也使自己的教学经验日趋丰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这几年我重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博采众长,并且注意了反思与总结,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思想,有了自己的教学特色,而这都要归功于勤学多思。下面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认真进行教学反思,为创新教学积累经验,拓展思路
教学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不管你课堂设计、课前准备多么充分,一节课下来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都有进一步推敲和提高的空间。比如“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的教学中,教材安排了演示实验,设计了记录实验现象的表格,归纳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教过之后,发现学生基本上能掌握,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通过反思总结,我对本节内容进行调整。在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时,闭合电路的一部份导体静止时,检流表的指针不动,这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让电路中产生电流呢?让学生自己去摆弄,去无意发现,然后通过无意发现转化为有意探索。这样做到了思维启迪和思想启迪的双重并进,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我们要不断的关注自己的教学实践,留心自己的课堂笔记,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增强教学的灵性和悟性。
二、提升教学反思的高度,优化教学过程
提升教学反思的高度是以坚实的理论知识为前提的。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反思源于课堂教学,高于课堂教学,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审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除了看一些本专业的书以外,还需要看教育理论的名著,看一些教学专业的期刊杂志,要创造机会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认真听取专家学者的教育教学建议,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空间,不断丰富和优化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反思力争多元化,既可以是“教学设计”,“引入与思考”,了也可以是“实验的改进”以及“实验的评价”,还可以是“课后习题再思考”。但无论哪个方面的反思,都要站在一定的高度,这样才会不流于形式,才有真正意义的提升。
如:我在教学“看不见的运动时”,就借鉴了某老师的经验:走进教室前,在自己的身上洒了一些香水,一走进课堂,学生闻到了一股香水味。教师问这香水味是怎么回事,学生回答是老师身上洒了香水。老师问:“老师身上洒了香水,你怎么能闻到?”学生答;“分子是运动的。”这样把复杂的东西变简单,把抽象的事物变具体,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三、学研并重,提升品位
做“学研型”教师,中学物理教师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我们在进行“演示实验”或“学生探究实验”中完全应该对所做的实验进行评价、反思、改进、提高,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这有待于我们用心审视自己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注重教学与研究并重,在反思中研讨,在研讨中反思,努力寻求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秀思想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