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八美术教案

时间:2019-05-12 19:5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年级八美术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八美术教案》。

第一篇:四年级八美术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全册教学进度

周次 内

第一周 聚聚散散

第二周 小圆点的魅力

黑与白

第三周 主体与背景

第四周 冰川与晚霞

第五周 画嗅觉

第六周 卡通画

第七周 双胞胎

第八周 藏书票

第九周 我和我的小伙伴 第十周 那一刻的我第十一周 愉快的春游

第十二周 哪些是相同的第十三周 千变万化的帽子

第十四周 飘来飘去的小岛

第十五周 迷宫

电脑美术 第十六周 会游的玩具

第十七周 光的魅力

第十八周 珍爱国宝 秦始皇陵兵马俑

第1课 聚聚散散

教材分析:

在上两册的教材中,都有过以叠词为课题的造型表现与欣赏评述相结合的有趣的课,引导学生在游戏式的活动中体会构图中的聚与散的关系。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具准备:

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

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

“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板书:点线结合(一)、大家看见今天的课题肯定会觉得有点奇怪,小圆点的魅力在哪里?怎么体现出来呢?我们马上就可以领略到啦!

老师在黑板上贴好一张白纸,粘上一个小黑圆点,并做从上往下移动,出现三种画面效果,让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一起来体验小圆点位置变化后产生的不同心理感觉,并把自己的感觉提出来。

老师出示一个乒乓球,加与示范,这就好比是一个小圆点,师生一起进行总结出三种感觉:

1.下落感(悬空的感觉)

2.稳定感(上下左右的作用力一样,四平八稳。)

3.安定感(没有地方可以掉了)

老师拿出2个小圆黑点,要求同学们在一张白纸上摆放出吸引感和排斥感。

(请出2位同学上来进行摆放)

并得出以下两点感觉: 4.相互吸引感

5.相互排斥感。

老师总结:小圆点只要把位置改变了一下,就能产生不一样的感觉,所以我们在画画时,要注意,主体物的位置就象小圆点一样,位置不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画面和心理感觉!(出示课件,结合美术作品进行讲解)

(主体物---苹果,具有下落感)

(二)、同学们都知道,所有的美术作品都是由什么组成呢?点、线、面,哪位同学告诉老师,点是如何变成线的呢?(张贴两张点的范图)

1.直线、曲线的感觉

圆点越密,线的感觉就越明显,朝一个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直线,朝其它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曲线。所以点排列在一起会有线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2.移动的感觉

圆点从大到小,是一种透视现象,渐变后会产生移动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出示课件---火车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在生活中,小圆点无处不在,看:

出示课件,展示生活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图片,联系生活,从身边寻找灵感,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如---衣服、鞋、围棋、人民会堂灯、药丸、被子等等!)老师加于讲解,并渗透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的相关知识。

(四)、小圆点不仅仅出现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而且美术作品中,也有他们可爱的身影呢!你们看!出示课件,展示画面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明白小圆点的作用和独特的画面艺术效果。

同学们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老师从构图、色彩等审美角度讲解,让学生认识俄国莫斯科画家康定斯基、中国著名画家吴冠中老先生及其美术作品,使学生在美术欣赏和审美能力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最后重点介绍点彩画派的创始人法国画家修拉和其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

(五)、利用小圆点还可以摆放、拼出很多漂亮的图形呢!大大小小的圆点组合在一块,就成了一张美丽的作品了!

出示课件,展示小圆点的美术作品、书本范作。

让学生结合美术作品,知道什么是抽象和具象作品。并从作品中发现小圆点有大小之分、聚散之分,有无规则之分等。

出示老师的示范作品(2张)继续讲解抽象和具象美术作品的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的方法。

三、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小圆点展示自己的魅力这么久了,现在该轮到我们一展自己的魅力了!但是小圆点还有几句话要给我们交代,它要和我们说什么呢?展示课件图片和播放声音:

老师再复述一遍,并根据不同水平定下三个评价标准(1个红点、2个红点、3个红点)。

1.每位同学用彩色小圆点进行装饰或用小圆点拼出其形状。

2.要美观。

3.更需要创意。

(播放轻音乐,愉悦课堂气氛)

方法不限,可以大小彩点结合使用,也可以直接点出作品,或点出作品轮廓后再填充彩点,还可以和线条互相结合在一起使用,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灵活机动。

四、作业欣赏、评价

评价小圆点的美术作品,师生共评、自评,好在哪?不好又在哪?互相提点建议!再次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水平。

五、总结、拓展

本节课主要是运用彩绘圆点的方法完成美术作品,小圆点的魅力还远远不仅仅在于此呢!还可以利用其它方法、材料,如布、色卡、圆的小物件等等,都可以展示小圆点的魅力所在,在下一课时中我们会继续学习,采用手工制作的方式再次显示小圆点的魅力。

小圆点无所不在,美也无所不在,只要我们善于用发现、审美的眼睛去观察、去创造,美就在我们身边!

札记:

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课前的精心准备,换来了学生学习的欢乐,老师也感到了身心的愉悦。一堂课,只要学生学的开心、画的顺利,老师教的实在,我认为就是一堂成功的美术课。

教学伊始,学生首先就被老师设计的课件动画小圆点吸引住了,通过认识新朋友---小圆点的自我介绍,抓住了学生好奇和探究的心理,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了起来。老师顺势而导,自然而然的学生就进入了教学当中,再对小圆点进行分析、比较,以及对小圆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运用,让孩子们对小圆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并体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过程。本课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比较合理,由少到多、由看到做、由简到杂,学生容易接受,可操作性很强,从学生完成的作品情况来分析,大部分的学生作业都很投入,可以很好的完成小圆点的美术作品。在教学中学生的求知识欲和表现欲很强,占用了课堂大部分的时间,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所以整堂课在时间安排上非常紧凑,最后学生作业的时间不是很充足,部分孩子虽然还在努力,但也只有在课后继续完成了。

在课堂教学设计当初,并没有讲到小圆点的聚散、规则以及作品欣赏做到归类等问题,给这堂美术课留下了少许遗憾。课虽结束了,但

思考仍在继续着。

第3课 黑与白

课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黑白之间的相互转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只有尝试才能了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

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准备:

教具:有关的图片、资料、范图、学具:收集到的图片、资料、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发展阶段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白正负图形的要领: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三、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黑与白图画?

四、作业要求:

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五、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引导作者反思,说说“你觉得自己这幅画有何改进的地方?”

六、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正负形,体会其形式美。

执教时间:3月1日——3月3日

札记:黑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作业过程中,许多孩子惊奇的发现:从黑纸上剪下花纹后,剩下的纸铺在白纸上居然也有着奇妙的效果!我适时引导他们:这世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只要带着艺术的眼光看世界,没有废弃物,只看你肯不肯动脑筋加工。

第4课 主体与背景

课型:造型 表现

欣赏 评述教学目标:

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范图、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出示一幅画,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答:人物(玩耍)---主体

环境(建筑)——背景

师揭题:主体与背景(课件1)

2、讲授新课

A、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B、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

: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

C、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

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D、师生共同讨论作画步骤

:先小组讨论、思考主体要画什么

:主体在哪些情况下出现(背景)

:小组讨论分工问题。

:可由一人或两人来画主体,剩下的同学画背景、上色。要做到主体与背景合情合理。

:最后画主体的同学剪下主体,帖于各个背景上。完成整幅图。

(分小组讨论交流创作的内容,综合练习,相互学习,培养协调能力。)

3、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1人画主体,其余的画背景。

4、学生创作、师辅导

5、作业展示、评价

6、学生收拾与整理

执教时间:3月6日——3月7日

札记:

在制作本节课的范作时,我把一张画着维尼熊的旧贺年卡的背景镂空掉,背面又贴上了一个封套,然后画了好几张风景画的背景插进去。这样就变成了“维尼熊去雪山”,“维尼熊去林海”等等有趣的画面。上课演示时引起了学生们很大的兴趣,也很容易明白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第5课 冰 川 与 晚 霞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美术知识:本课为色彩构成知识。1.让学生知道色彩构成的意义。

2.理解色相及其推移变化

3.色相推移作业的画法要求。

美术能力:学会观察分析色相的顺序,并按照色相的有规律的变化来完成一幅色相推移练习作业。

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现代审美意识和设计意识,以及耐心有序的工作习惯。

教学重点:做色彩明度推移学习。

教学难点:明度深浅对比的变化层次。让学生初步掌握调色的方法和技能

及掌握涂色的方法。

学法指导: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种颜色逐渐加黑,会逐渐变深,逐渐加白会逐渐变浅的效果。

2、初步学会使用水粉颜色,并初步掌握调色的比例和方法,能均匀整洁的涂好颜色。

3、运用明度推移的方法画出一幅具有推移效果的图案。

色彩三要素是色相、明度、纯度。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通常以色彩的名称来表现,比如:红、黄、兰。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当一个基本色加黑就会变深,降低这个基本色的明度,相反,加白色就会变浅,提高这个基本色的明度。纯度是指颜色纯粹的程度,当一个颜色的色素达到极限强度时,正好发挥其色彩的固有特性,这块颜色就达到了饱和程度。

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师用具:范画,电脑演示文稿、文字说明等

学生用具:16开图画纸,水彩颜料、毛笔、调色碟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新课

电脑演示一组图片,提出问题:图中色彩有什么变化?欣赏图片并思考问题 启发学习动机,初步认识明度和推移效果。得出结果:色彩由深到浅,由浅到深。小结:色彩逐渐变深或变浅。

听讲,记忆。

二、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冰 川 与 晚 霞》

2、反馈提问:哪位同学知道本节课要学习什么?

3、展出示学习目标。听讲,记忆,表述目标主要内容。明确本课学习目标: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按照明度推移的方法完成一幅作品。知道什么是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即明度。

突出本课重点:

1、提问:

什么是明度?

什么是明度推移?

2、组织讨论

3、电视演示推移的过程。观看录像,课本参考,小组讨论思考,表述明度推移的概念以及推移过程。

直观演示

1、提问:如何绘制《冰 川 与 晚 霞》?

2、解决学生预习中遇到的困难。

3、播放录像:明度推移的绘画过程。

思考问题:本课的作业要求,根据什么内容画?注意什么?画面怎么样?

4、绘画重点是调色的方法。思考,表述明度推移的方法。

提出预习当中的疑问

作业要求:按照明度推移完成作业,注意调色的方法,画面干净整洁。解决本课难点:逐渐加白色变浅,逐渐加黑色变深。启发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1、展示教师作品

2、比较学生作品

欣赏、阐述自己的观点

课上练习出示作业要求

按照色相的有规律的变化来完成一幅色相推移练习作业。开始绘画

利用明度推移的方法进行绘画练习艺术实践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展示作品

1、组织学生讨论

2、归纳小结

3、欣赏电视中的作品 评析作品 反馈本课所学知识,肯定成绩,培养成功。

执教时间:3月9日——3月10日

第二节

一、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并思考一个问题:图中的色彩有什么变化?(放映录像)

学生:色彩逐渐变浅或变深

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冰川与晚霞的第二课时(明度推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1、粘贴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A、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B、运用色相推移画一幅推移效果的图画。

3、请看本节课将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哪位同学为大家读一遍:

三、听一组有节奏感的音乐,注意音乐节拍的强弱关系.(出示电视问题)什么是明度推移?书中已经做了解释,请翻开课本,我们分组讨论一下,看看哪一组讨论得最快。

教师:色彩逐渐变深,深的地方即暗,浅的地方则很明亮,这是色彩的明暗程度叫做明度。(电视出示文字)

学生:一种颜色加白,逐渐变浅,一种颜色加黑,逐渐变深

教师:请看一组色彩变化的图,(电视演示“心”分解图。)色彩逐渐变深变浅的有序排列叫

四、我们完成了第一个目标,再看第二个:如何表现在纸上呢?

(出示范画)这是老师的作品,好看吗?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样画的吗?

(出示轮廓)和同学们一样老师也做了预习,着色时先涂上色相,再少量加白,按顺序上色,注意看老师的调色板。

老师只演示了“加白”,一会儿,我想请同学帮助我完成“加黑”的任务。

五、(出示学生作业)比较这两张作品哪张好?为什么?

学生:(涂色乱,排序不正确,)

那么同学在绘画时应当注意那些呢?

六、请看作业要求(出示电视画面)

七、学生绘画开始

展示作业,讲评

作业小结

执教时间:3月13日——3月15日

札记:

在设计作业时,为了让孩子们从枯燥的涂色练习中得到乐趣,我设计了“宝葫芦在闪光”、(逐渐加白的过渡练习)“七彩的宝石”(色彩的过渡练习)等几个参考作业。由于形式有趣,孩子们做得也认真。而且通过作业,他们发现了:“原来逐渐加白能出现闪光的效果”“逐渐加黑能出现深远的效果”。

画嗅觉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闻一闻”、“说一说”、“画一画”、“评一评”这五个环节,使学生充分感受食物的各种味道,并将味道与色彩、色块等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用美术造型语言来表达各种味道。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打破原始的以说为主的模式,更多的是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嗅觉,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激情。其次,要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不能只局限在对食物味道的描绘上,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界中的各种味道;最后,要让学生去体会生活中的各种的味道,将抽象的味道与具象的味道联系起来,从而使课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抽象绘特征,并尝试运用色彩知识和点、线、面知识进行嗅觉的表现性绘画。2、丰富学生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点、线、面等方法来表现多种嗅觉。

2、学生领会不同的色彩能表现出不同的、嗅觉。

教学准备:课件、绘画工具、一些气味大的食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课前老师在教室里喷上清新剂,直接刺激学生的嗅觉,引出课题。)师:你们刚才走进教室的时候,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吗?

生:闻到很香的味道。(教师同时板书部分课题:嗅觉)

师:闻着这么香的味道,你们想到了哪些爱吃的水果呢?

生:我想到了„„(课件同时展示出各种水果图片)

二、新授:

1、品尝水果:

师: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个水果,不过放在袋子里。想请一个小朋友上来闻一闻,说出这个水果是什么?又是什么味道的?

生:闻(苹果、甜味)

(教师同时再次补充课题:嗅觉)

2、讲解甜味

师:还有什么食物也是甜的?你能说一说它们的颜色吗?

生:指名回答

师:原来甜甜的食物让我们想到了这么多漂亮的颜色!很能引起人们的食欲。你们瞧(课件展示甜味的颜色)

生:想着这么甜的味道,看着这么漂亮的颜色,真想把这种味道画出来呢!(再次补充课题:画)

师:这种甜味到底怎么画呢?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帮帮管老师,谁愿意做第一位小勇士。

生:创作

师:指导,点评(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的进行修改。)

师:同样的一种甜味,我们可以画出多种作品呢!

(课件显示另外四张甜味作品)

师:你喜欢哪一张?有什么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生:指名回答

师:原来味道也可以用点、线、面来表现了,真是太有趣了。3、引出酸味:

师:红红的苹果是甜的,可是当苹果在没有成熟的时候就是青青的,酸酸的。

师:那酸味给你带来的色彩感觉和甜味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对酸味色彩的认识,让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样呢?(电脑显示酸味的色彩)

4、闻一闻

师:老师今天要让同学们过把瘾,交换闻一闻自己带来的东西,看看你还闻到了什么味道?通过你的表情告诉大家,并且说一说给你带来了什么色彩感觉。

生:指名回答

师:原来食物当中还有这么多的颜色呢!而且不同的味道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色彩感觉。(电脑演示体现其它味道的色彩)

师:老师这里还有三样东西,想请你们上来闻一闻,猜猜是什么?(大蒜、洋葱、生姜)

生:我闻出了„„

师:原来食物当中有这么多的味道,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加留意,还能发现更多的呢!

5、找一找

师:(教师出示一朵花,让学生闻一闻)除了生活当中有很多的闻到之外,自然界中也有很多的味道呢!让我们一起到自然界中去找一找!(电脑演示自然风光图片。如:大海、沙漠、花草、春雨、草原等)生:指名回答

7、再次引申

师:原来自然界中也有这么多的味道,正是因为自然界如此的美丽,我们的生活显得更加的幸福和快乐。你们瞧!我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学习是多么的快乐呀;过生日的时候有爸爸、妈妈的祝福,亲朋好友的祝福,还有小伙伴的祝福,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呀!(电脑演示一组幸福生活的图片)

师:可是,在很多偏远的山区还有很多的孩子却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没有宽敞的教室、没有象样的桌椅,有些孩子甚至由于家境的贫穷而被迫辍学!(电脑演示一组贫困山区孩子上学的情景)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这两段片子心里肯定充满了不同的感受。说一说。

三、作业

师:老师今天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本奇特的书,你们瞧,是一本“百味书”,这本书可神气了,它能过散发出多种味道呢!你们想做一个吗?(想)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让每位同学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共同完成一本“百味书”!

生:作业(每位同学可以画多幅、多种味道的作品)

四、评讲

五小结:

师:我们知道了食物当中、自然界中有各种味道,也知道了生活当中也有酸、甜、苦、辣等多种味道。老师真心的希望我们每个小朋友的生活就象喝着甜甜的饮料,吃着甜甜的食物一样,永远的甜甜蜜蜜,幸福快乐!

执教时间:3月16日——3月17日

札记:本课通过“闻一闻”、“说一说”、“画一画”、“评一评”这五个环节,使学生充分感受食物的各种味道,并将味道与色彩、色块等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用美术造型语言来表达各种味道。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打破原始的以说为主的模式,更多的是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嗅觉,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激情。其次,要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不能只局限在对食物味道的描绘上,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界中的各种味道;最后,要让学生去体会生活中的各种的味道,将抽象的味道与具象的味道联系起来,从而使课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卡通画

一、教学目标:

1、熟悉“画图”软件;

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卡通画;

3、学习如何运用“画图”软件画卡通画;

4、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熟悉“画图”软件,学会卡通画的绘画方法。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认识一个新朋友,他会领着大家一起去一些好看好玩的地方。

(二)授课:(媒体出现一卡通人物)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小精灵,想和大家交个朋友,希望大家能喜欢我。今天我会带着大家去一个奇妙的卡通世界,我先到带你们到“卡通影院”看看吧!”

1、播放一动画片段。

师:大家看了之后,觉得怎么样/你们知道动画片是怎么形成的吗?

生:好看、有趣„„是由多个卡通画面连续播放形成的。

师:对了,同学们都很聪明,大家有没有发现每一个卡通画面有什么特点吗? 生;各种形象生动有趣、可爱,声音动听,画面色彩鲜艳„„

师:大家喜欢这样的画面吗?想不想学?那我们再跟着小精灵走一走吧!

2、出现小精灵,背景是一座漂亮的宫殿建筑,门口有“知识宫”字样。“我知道大家都非常喜欢画画,现在我们来到了知识宫,一起来学学怎样画卡通画,好吗?”

(动画打开门,出现画图板)教师简单介绍画图板中的菜单栏、工具栏和调色板。并简单演示在画图软件中画画。在演示过程中阐述卡通画的特点:卡通画就是漫画。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手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图。

3、“走出知识宫,大家一定都会画卡通画了,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画展吧!”(欣赏从网上下载下来的卡通图片)切换成许多画幅的界面,点击某一幅进行讲解、评析。

这些都是小朋友们的参赛和得奖作品,我们学习了计算机里的“画图”软件,熟悉运用工具箱里的各种工具,就可以向这些同学一样画出精彩的画面了。

4、老师发现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露一手了,我们让小精灵带我们去一个好地方,那里什么可以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才能,大家想去吗?

小精灵:我发现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现在跟着我去“绘画小天地”吧!(找个漂亮的背景,配上动听的轻音乐)

三、布置作业:学生在画图板中画卡通画,题材不限。

四、展示学生作品(将学生的作品在大屏幕上进行评析)

五、小精灵与同学们告别: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相处这么长时间,我发现你们都很聪明可爱,我好喜欢你们的绘画作品,希望大家能记得我。同学们再见!

执教时间:3月20日——3月22日

札记:在本课中我利用了电脑课件来创造情境,又利用画图软件来进行作业,等于降低了作业要求,学生也更乐于接受。

第8课 双胞胎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对称的原理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2、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创作一组对称的人物或动物。

3、体验创作的乐趣。教学重点

学会表现对称的人物或动植物。

教学难点

用自己适合的方法创作对称的物体。

教学准备

师:范作、彩色纸、剪刀、水粉颜料、排笔等工具材料。

生:彩色纸、剪刀、胶水及绘画工具。

教学意图

对称是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的重要法则,它的图案有一定的含义,常代表平衡、和谐,具有优美、庄重的美感。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对称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创作一幅有主题的画面,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欣赏范画,引入课题

1、师出示几幅范画:观察画面,说说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生:图案是对称的。)

2、引入课题:物体相同部分有规律的重复,就是对称。对称有单个形体的对称,如蝴蝶、剪刀等,也有两个以上的物体相互对称,它们就象双胞胎一样。这节所要上的主要是指两个物体间的对称。出示课题——双胞胎 让学生明确课题《双胞胎》与本课学习内容的关系。

二、引导对称的表现方法

1、观察课本范例,说说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双胞胎”的?(生说)

2、师小结课本表现对称的方法:

(1)对折剪(如“游戏”)

(2)对折印(如“长颈鹿”)

(3)对折画(如“新疆舞”)

3、进一步引导表现对称的方法: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你还有什么方法?(生说)

4、师小结其它方法的应用:铅笔拓印、复写纸„„

让学生自己发现对称的表现方法,并动脑思考,拓展其他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发展阶段

1、小组讨论:回忆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对称的情景?(双人跳水、对着镜子练体操、花样跳水、两个小朋友对面做游戏、打乒乓球、物体在水里的投影等)

2、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表现什么主题?(个生说)

本环节主要是要让学生在讨论中挖掘更多的创作主题,进一步认识对称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同时也体现了学生逐渐学会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

3、创作步骤:(师示范)

(1)选定主题与方法

(2)设计主体造型(注意构图与色彩)

(3)可适当添加背景

4、生制作,师辅导

(1)构图、造型、色彩

(2)颜料水份的掌握等

提醒学生在作业中应注意的问题,即构图饱满、造型生动、色彩鲜艳等,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5、作业展评:评出你喜欢的作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四、拓展

1、欣赏一些名作,让学生了解对称也是艺术大师们创作作品的重要法则。

2、课后用其它方法制作对称的作品。

执教时间:3月27日——3月28日

札记:在研讨这一课时,老师们之间产生了分歧:究竟是上成“对称”,还是不同形式“相似”的双胞胎?我个人认为,还是相似的为好,比如将对折剪出的小人的四肢折一下变成不同的动作,就成了双胞胎在做不同的运动了。这样的作业形式学生特别喜欢。

第九课 藏书票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欣赏、交流,了解有关藏书票的来历、作用及相关知识

2、学习用绘画或纸板拓印等形式设计制作藏书票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藏书票的印制过程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藏书票的知识、收集各种各样的藏书票、绘画用品、纸板、刻刀、水彩颜料、毛笔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藏书票的基本知识、设计藏书票的草图

教学重点:了解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自己构图方式的设计

教学过程:

1、老师出示一张藏书票引入

这是什么?一般放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用?

个别提问后老师小结:藏书票是用在藏书上的一种标志,它是将图画与文字刻在木板上,并拓印成小幅的版画贴于书本封面内页之处,作为藏书的标志。藏书票源自西方,中国的藏书票是从欧洲传入的2、学生欣赏交流各种各样的藏书票,了解藏书票的基本特征课前老师让大家查找有关藏书票的知识,收集各种各样的藏书票,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交流

学生小组欣赏交流自己收集的藏书票,要求从图画内容、文字、制作方法上进行观察

学生个别展示自己收集的藏书票以及自己了解的有关藏书票的知识

老师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藏书票,并提问:从这些藏书票中,你发现藏书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一般用什么方式进行制作的?

学生个别回答后,老师小结,介绍世界上第一枚藏书票和中国最早的藏书票,以及藏书票上拉丁文的意思

3、老师讲解示范藏书票的制作步骤

先在纸板或吹塑纸上画出自己想设计的图案,然后用小刀把镂空部分刻掉,最后涂上颜色,再印在自己的作业纸上,最后写上拉丁文

4、学生设计初稿,老师巡视指导

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用绘画的形式制作藏书票

5、讲评学生初稿设计情况,为部分作品提出修改意见,活动结束

执教时间:3月30日——3月31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一份完整的藏书票

教学重点:按要求做完自己的藏书票

教学难点:刻画稿

教学过程:

1、复习有关藏书票的知识及基本特征

2、讲解初稿设计情况

展示设计有创意的作品,针对部分作品要求学生说出修改意见

3、老师强调这节课要求注意确定好需刻掉的部分,刻好后涂颜色时要保证画面干净、整洁,最后要写上藏书票的标志——EXLIBRIS,还要注意使用刻刀的安全

4、学生继续完成作业,老师帮助学生涂色、印制,最后强调写上藏书票的标志——EXLIBRIS

5、展示并讲评学生作业,活动结束。

执教时间:4月3日——4月5日

札记: 怎样让制作出来的藏书票真正的为学生所用,是备课时困扰我的一个问题。最后我选择了卡纸制版,蜡笔拓印的作业形式,这种作业复制容易,色彩鲜艳,学生喜欢,也就乐于真正的将之运用到藏书之中。第10课 我和我的小伙伴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大体比例和不同姿态。

2、学习用泥或彩泥来表现人物的各种造型。

3、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同学间的友谊,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人物的大体比例关系。

2、通过泥工活动,掌握泥塑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如何在作品中表现情感要素。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仪器,图片资料,泥塑作品。

学具:雕塑泥,彩泥,辅助工具,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欣赏导入

2、观看人物雕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小学生了解儿童,少年和成人不同的人物比例。

3、通过观察,交流讨论,认知小学生的比例关系:1 站立时约六个头长,2 坐在椅子上约五个头长,席地而坐约三个头长。

教学意图:从感知到认知,初步掌握人体比例规律。

二、发展阶段

1、学生尝试制作。

2、学生自评,互评。

A、通过纠错发指出作品的缺点。

B、通过模特动作的对比指出不足

3、欣赏优秀泥塑作品,感受雕塑的语言,体会作品中表现情感要素。

教学意图:感受雕塑的空间体积感,掌握泥塑的基本方法,感受雕塑语言。

三、深入阶段

1、分小组交流,讨论创作内容,2、分小组合作,添加场景,完成组群泥塑,用彩泥时还有注意色彩的搭配。

教学意图:综合练习。相互帮助,相互学习。陪养协调合作能力,体验同学间的友谊,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

四、作业展评

1、小组自评,互评。

2、师点评优秀作品。

五、课堂小结与延伸

1、师点拨本课教学活动要点。

2、鼓励学生先创作草稿,用绘画的形式来创作一副作品。再通过泥塑来表现自己的创作,通过两种艺术形式的比较来拓宽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执教时间:4月10日——4月12日第2课时

一、引导阶段:

提问:你喜欢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做什么游戏?

鼓励学生说一说,或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一下。

二、发展阶段:

1、出示教师制作的立体的小纸人,请学生分析一下它们是怎样站住的,又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2、讨论、研究一下还有那些方法可以使小纸人站住。试着做一下,看哪一组想的办法最多最好。

展示一下各组做的站立小纸人。

总结一下使小纸人站住的方法:折、粘。

3、启发学生想出更多的表现自己和好朋友一起往的形式,最好做出来的是立体的。

鼓励同学们能大胆、自由的运用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表现新同学。

在学生制作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表现出新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思想感情。如:表现几位同学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做游戏、一起学习等。同时强调一起制作时的团结协作。

三、展示、游戏:

随着“你的朋友叫什么”的音乐互相参观作品,并向自己的好朋友献上一句祝福的话。

执教时间:4月17日——4月19日

札记:其实一年级时就用绘画加手工的方法作过类似的课题作业,这次用橡皮泥来制作,立体人物的塑造还是难点。我通过欣赏、比较、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课题:那一刻的我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运动中人物连续动作的画法。

2.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创作一幅“那一刻的我”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用绘画等形式表现跑步、跳远、掷铁饼等动作,或者表现连续的动作。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运动中的人物图片。课件。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引导阶段: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介绍在学校生活中一件快乐的事。

班级里集体进行交流,拓展学生们的创作素材。

教师介绍一下自己在生活中“那一刻的我”。

二、发展阶段:

课件展示运动中的人物,使画面暂停,分析运动中人物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运动中的人物图像,并讲解人物在运动时的一些主要特点。

创作前,组织学生根据“那一刻的我”的命题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启发。

布置作业:

用绘画等形式表现跑步、跳远、掷铁饼等动作,或者表现连续的动作。如:蜡笔画、白描、吹塑纸版画等。今天完成构图,下节课涂色。鼓励学生用各种形式和方法来表现。

执教时间:4月20日——4月21日

第二节

一、交流展示上节课的稿子,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比较谁的作品更能有新意的表现出“那一刻的我”。

比较谁的作品中表现出了人物的连续动作。看课件,欣赏小朋友的作品是如何表现着几点的。

二、修改稿子,涂色完成。

看课件,欣赏小朋友的作品中是如何运用色彩表现的。

修改稿子,涂色完成三、作业展示,评价。

•小组交流中,能否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能否在作品中表现出运动中的人物。

•作品是否有创意。

执教时间:4月25日——4月26日札记: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把动态骨线的学习引入了课堂。通过简单了解人物动态趋势,运用动态骨线来帮助绘画,看上去很难,但实际上降低了作业难度。

课题:愉快的春游

学习领域:绘画创作课

教材简析:本课正值春游的大好时机,绿色的春天万物复苏,春游中的美景美不胜收,令学生印象深刻,是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创造的有利时机。引导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春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

本节课以记忆画的形式表现春游中有意义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创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一个春游的场面。

2、巩固已学的取景构图知识。

教学难点:春游中有意义情景的构思与表现。

具:课件、录音机。

具:水彩笔、春游的照片。

时:2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节

活动

一、利用课件进行情景导入。请学生观察课件中的景物及人物的动态。

(放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想一下,你在录象中看到了哪些地方的景色?谈创作思路。画野餐时引导学生将重点放在人物野餐的动态上,并强调在环境描绘上要突出春的特点。开阔思维还可以如何表现野餐?

活动二:《游乐园》

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谈游乐场里游乐的细节,如打秋千、坐滑梯、坐转盘等

活动三:扩展学生思路。

如何在画面中体现“春” 字?

小结:

画中色彩以“绿” 色调为主,加以适当的鲜花、小鸟、绿树作点缀,使画面呈现出春天绿色的勃勃生机。

如何体现“游”字的快乐?(学生讨论发言)

小结:将人物的动态表现出来如野餐时的“吃、喝、坐、笑”可以使画面非常的生动形象;

游乐场里的“跑、跳、玩”等能很好的表现同学们在游乐场里的愉快心情,力求构图合理,主题鲜明。

活动四:组织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商量如何表现春游。

执教时间:4月27日——4月28日 第二节

活动一:讲解作画步骤

(1)构思,想一想你准备以什么为主题来表现春游,注意主题鲜明。

(2)起稿,将主题物画大,居画面的中心,尽量突出主题。

(3)着色,注意表现春天的特征。

活动二:小组合作作画作业要求:

用绘画形式创作一幅春游的情景。

活动三:讲评优秀作业。

表扬构图合理,色彩到位,主题突出的学生作业。

我们通过春游感受祖国的秀美,生活的幸福。

我们是不是应该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呢?你打算怎样做呢?(学生自由回答)

教学评价:

学生将春游中的愉快经历和对大自然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构图合理,主次分明。

板书设计:

第八课愉快的春游

录象 实物

投影仪 学生作业

执教时间:5月8日——5月10日

札记:今年春游时我们学校去了崂山茶园采茶,学生特别兴奋。所以在创作这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回忆了当时的情景,并找孩子上来表演了采茶的动作,在示范如何选择构图。引导学生从复杂的春游活动中筛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幕表现出来。

第13课

哪些是相同的领域:(设计•应用、造型•表现)(绘制)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尝试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来表现相同与不同的图形。

2.体会相同与不同的图形所表现出来的美感。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用相同与不同的图形来组织画面。

难点是让学生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表现相同与不相同的图形。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示范作品、各种图形、学生作品。

学具:铅笔、记号笔、油画棒、剪刀、固体胶等工具。

第一节

一、引导阶段:

今天咱们来进行一个小游戏:比眼力。

放课件,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找别扭”,每次都出现两幅非常相似的画,请你从中找出哪些是不同的。

学生游戏。

刚才的游戏玩得不错,请优胜者说说自己成功的原因。(观察仔细等)

二、发展阶段:

刚才咱们找的是不同的,现在请你从一幅画中找找哪些是相同的。

放课件,大家来辨一辨、认一认。

(让学生欣赏和观察作品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图案的选择可以是学生喜欢的物品或动物,但是图形要相对简单一些。在这个基础上设计一个有点不同的图案,如不同颜色,不同的图形等。)总结:生活中,谁先学会了发现,谁就拥有了智慧和美丽。

说说刚才的画面里,相同的与不同的图形所表现出来的是什么样的美感。

三、创造阶段:

用老师带来的各种图形摆一摆“哪些是相同的”。

小结,再次体会相同的与不同的图形所表现出来的是什么样的美感。

执教时间:5月11日——5月12日

第二节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用摆的方法表现了“哪些是相同的”,现在请大家看看小朋友们是怎样绘画“哪些是相同的”。

放课件,请学生欣赏。

二、发展阶段:

示范:

制作作品,可以先画一个图形,再反复剪出或印出几个相同的图形,把其中一个图形涂上不同的颜色,或者将其中一个画成不同的图形,然后贴在底板上做好。

三、创作阶段:

作业要求:

•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表现相同与不同的图形。

指导中,应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来进行创作。

作品完成后,可组织学生互相来辨一辨、认一认。

拓展

•可利用各种废弃材料来做立体的图形。

教学评价

•能否在作品中体现相同与不同的图形。

•能否积极参与班级的自评或互评的活动。

执教时间:5月15日——5月17日

札记:

第14课

千变万化的帽子

(设计•应用、造型•表现)(设计制作)

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设计制作各种纸制帽子。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利用各种不同的彩纸制作立体的帽子。

2.鼓励学生展开联想,设计各种不同造型的帽子。

3.体验制作作品过程中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彩纸制作立体帽子。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搜集各种帽子的图片制成课件。

学生:各种彩卡纸、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

今天和我一起来到咱们班一同上课的还有我请来的小朋友们,请看屏幕,他们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带着各种各样的帽子)他们是来跟我们比赛的,比比谁的手最巧,谁的设计的帽子与众不同。敢不敢接受挑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节设计帽子的课---千变万化的帽子。

二、讲授新课

1、什么才叫千变万化?你能说说千变万化指的是帽子哪些方面的变化吗?(引导学生说出 装饰方法、材料、颜色的变化)

2、考考你:在1分钟内,你能把一张彩纸变成几种样子的帽子?

3、同学们,你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帽子是怎样做的?帽子上哪些地方最吸引你?想一想这些帽子有什么作用?(表演、装饰美化)

4、你想怎样装饰你手里的帽子?用什么办法?(学生回答)

看看老师跟你想的一样吗?(卷、折、刻、挖、穿编、粘贴)

5、分小组竞赛:

刚才学习了那么多的方法,下面我来考考你们哪个组学的最好:

⑴ 这些帽子上装饰的图形是用刚才教的哪些方法制作的呢?

⑵ 你还能想出其他装饰的方法吗?

6、图片说明做法

你知道他们的帽子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课件)

7、作品欣赏:欣赏各种学生作品

装饰帽子的方法还真不少,看来要想当个帽子设计师,不光要有灵巧的手,还需要有一个充满创意的头脑。俗语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四个人的智慧肯定比一个强,我们四个人一组,共同设计装饰一顶帽子。比比看哪个组的同学做的帽子即美丽,又形象特殊。我今天还带来了相机,我要把你们当中做的最特别、最漂亮的帽子拍下来,给小朋友们寄去,让他们也向你们学习学习。

三、学生制作阶段

⑴ 多媒体播放音乐,增添课堂愉快的氛围。

⑵ 鼓励学生相互协作完成作品。同时对色彩的搭配进行辅导。

⑶ 让全体学生分享个别同学的独特构思和方法,教师参与学生的创作活动,对其创作活动多给予肯定。

下次继续完成,并进行展示。

执教时间:5月18日——5月19日

第二节

一、继续制作:

在制作的过程中,小组长分配好角色,组员之间既分工又合作。完成后再根据该组设计的帽子角色用肢体语言或声音表演。

二、展示作品,评价作品阶段

1、给你的帽子起个名字

2、评价谁的帽子做的好、色彩搭配最漂亮。

五、课外拓展

想一想还可以使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帽子?

班级组织一次联欢会,请学生们戴上自己做的各种帽子,进行联欢、表演。

执教时间:5月22日——5月24日

札记:

第15课

漂来漂去的小岛

(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利用白色泡沫板制作小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白色泡沫板材料制作作品,体验白色泡沫板材料的特性。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准备一些泡沫板等材料。电脑、动画片。

教学实施过程:第一节

一、导入新课:

放动画片《鲁宾逊漂流记》。你想要一座漂来漂去的小岛吗?怎样才能让小岛漂来漂去?

二、引导阶段:

启发学生谈谈自己对小岛的印象。

看课件,分析岛屿的特点,以及岛屿上的动植物的情况。

鼓励学生大胆的联想漂来漂去的小岛上都会发生什么事情。

三、创作阶段:

讨论:我们用什么材料,怎样表现漂来漂去的小岛比较好?

从自己组带来的材料中找出最适合做漂来漂去的小岛的,并说明原因。

作业要求:•用白色泡沫板做小岛,然后在纸上画人物、建筑物等,剪下粘贴在小岛上。

可以由学生单人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

教师应鼓励学生制作出不同形状、风格的小岛。材料也可以多样化,以利于激发学生创作愿望。

执教时间:5月25日——5月26日

第二节

一、对比哪一组的半成品的质量更好,装饰更加美观。

1.看外观。

2.看构造。

3.看装饰。

二、互相学习后,继续改进,完成作业。

•做完的作业,可放在水里漂浮进行展示、评比。

教学评价:

•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

•能否运用各种材料制作不同风格的小岛。

•整个教学活动中,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执教时间:5月29日——5月31日

札记:

第16课

迷宫

(设计•应用、造型•表现)(设计制作)

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利用纸盒设计一个立体的迷宫。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制作一立体的迷宫。2.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

课前准备:

课前应要求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的硬纸盒。

教学过程:

一、玩迷宫:

每组发一个老师制作的迷宫,进行“看谁先把玻璃珠滚出来”的游戏竞赛。

提问:刚才玩的迷宫和平时玩的一样吗?

你像不想利用废旧物品自己做一个迷宫?

二、设计迷宫:

分析教材上的几个图例,引导学生分析这分别是对峙和进行了怎样的改造和装饰才做成的。

示范如何将一个纸盒进行改造。

基本的做法是:用硬纸片剪制成各种长短不一的长条,采用粘贴的方法,制作成一个纸立体迷宫。

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创造出样式新颖的迷宫。

三、制作迷宫:

作业形式,可以由学生单人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创作一立体迷宫。

四、展示评价:

教学评价:是否会利用纸盒设计一个立体的迷宫。

•作品能否体现独特的想像力与创造力。

执教时间:6月5日——6月7日

札记:

第17课

电脑美术(设计•应用)(电脑绘画)

本课的要点是在电脑上,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学会利用笔刷工具的不同设置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的操作方法,绘制有趣的装饰画。

2.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Windows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学会利用笔刷工具的不同设置进行绘画创作。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

学习要求

•用笔刷工具进行电脑绘画练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有序进入电脑教室,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使用的电脑,并开机。老师检查每台电脑的开机情况,遇到电脑故障及时调整学生座位。

二、引导阶段

1、复习、启发

师:上学期,我们在电脑美术课上学习过运用“画图”程序进行电脑绘画,同学们学会了许多电脑绘画工具的用法,画出了非常漂亮的画。许多同学还在课后自学了许多绘画技巧和绘画工具的用法,现在,老师想问大家两个问题:

A、你还记得哪些绘画工具?学会了哪些绘画技巧?(绘画工具:画笔、颜料桶、橡皮擦、喷枪、放大镜等,绘画技巧:复制粘贴、反色、裁剪、移动图形等)

B、你最喜欢用什么绘画工具?为什么?能不能用你喜欢的工具或绘画技巧在电脑上操作演示给大家看?

(请3-5位学生到教师机上操作演示,同时通过网络广播演示给全体学生看。)

2、老师归纳: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演示很好,掌声给予鼓励!电脑绘画的工具和操作方法很多,只有多练习、多动脑才会掌握更多的电脑绘画方法和技巧,才能画出更多更好的的电脑美术作品。”

3、欣赏图案,复习“复制、粘贴”。

课件出示上面图案:“这张画你喜欢吗?你知不知道怎么画出来的? 谁到教师主机上演示给大家看?” 主机上打开“画图”程序,画面左上角显示单个小猫图案。

请1-2位学生到主机上作演示复制粘贴的方法。

操作方法:选定工具选择小猫——(编辑菜单)复制——(编辑菜单)粘贴——拖动小猫到合适位置——完成师:“刚才两位同学复制出了小猫,如果按照这样的方法还可以复制出很多很多。请看老师制作的两张作品。”

4、课件展示两张(2开图画纸大小)打印出来的四方连续纹样:

师:这两张图案就是运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制作的,漂亮吗?你觉得这两张漂亮的图案纸像什么?学生发言:象包装纸、象桌布、象花布、象地毯、象窗帘„„

二、发展阶段

1、认识“四方连续纹样”

(1)老师把两张作品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张作品上的图案,图案有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是否发现它的规律?

学生观察回答,老师归纳纹样排列特点:西瓜图案上下、左右翻转重复排列,小猫左右、上下整齐排列。

电脑屏幕显示:上下左右不断重复的图案叫“四方连续纹样”。

2、观察对比:这四张图有什么不一样?

(方向不一样,上下左右翻转)

(2)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一张图的方向?

问:“哪位同学能把这张图上下、左右翻转过来?”

请2-3位学生到主机上尝试翻转小猫图像。对学生的操作给予表扬。

方法:用选定工具框选图案——在图像菜单中选择“翻转/旋转”——水平翻转(或垂直翻转)——完成3、欣赏课本范图

让学生翻开课本,欣赏四方连续纹样作品。

三、实践阶段

1、师示范绘制四方连续:

老师以清晰的演示讲解示范四方连续纹样的绘制过程:

A、用矩形、画笔、颜料桶等工具画一幅简洁的图案。

B、选中图案,在“编辑”菜单中分别选择“复制”“粘贴”,在“图像”菜单中点击“翻转/旋转”或“拉伸/扭曲”。

C、移动图案,排列成有规律的四方连续纹样。

现在,同学们已经知道四方连续的绘画方法了,动手试试吧?

2、学生实践

A、作业:运用所学方法,画一块花布。

B、学生绘画,老师巡视指导。

鼓励学生认真作画,大胆创意图形。老师在巡视中注意对个别学生的指导。

C、学生保存作品。(个别学生不会保存的可让学生相互帮助或老师帮忙)

三、作品展评

1、选择10-15张学生作品(包括2-3张不理想的作业),通过网络展示。

引导学生评价交流:图形是否有创意?排列是否有规律?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方法运用得好不好?

2、思考:我们设计的大花布可以制作成什么呢?(衣服、桌布、裙子、地毯„„)

四、时装制作和表演

师:“我们设计的四方连续纹样可以制作成很多东西!老师现在就把这两张花布(西瓜和小猫图案)制作成两件衣服好不好?”

1、老师现场快速制作“马夹”和“裙子”

(激发学生兴趣,直观引导学生学会设计与应用)

马夹

裙子

师:这是两件是什么衣服?哪位同学想穿穿这件新衣服?(让学生轮流试穿)“穿上这件衣服感觉怎样?在电视上有没看过时装表演?能不能学走模特步把你这件“马夹”展示给大家看?

2、学生时装秀表演:

A、让6-8位学生轮流穿上“马夹”和“裙子”,随着节奏明快的音乐绕教室走一圈!

B、分组比赛:男同学穿“马夹”、女同学穿“裙子”比比谁走得最精彩!” 评出优胜者,掌声给予鼓励。

五、收拾与整理

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关机,摆放好鼠标、键盘、凳子。

教学评价:

能否积极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能否掌握笔刷工具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否改变笔刷工具的线条粗细、色块形状等设置,结合学过的其他方法,创作有趣的造型和场景,并进行画面的艺术处理。执教时间:6月8日——6月9日

札记:

第18课

会游的玩具

(设计•应用、造型•表现)(设计制作)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实际上就是“会动的玩具”系列,通过设计与应用的课程培养学生善于综合运用各种学过的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废弃材料,设计制作简易的玩具。2.运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3.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一种游动的原理设计并制作会游的玩具。

难点:巧用游动的原理设计会游的玩具,并进行造型美的修饰

教学准备:

师:“会游的玩具”的范作、游动原理的课件或范图

生:包装纸盒、三合板、旧TK板、彩色纸、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课前让学生观察会游物体的原理并进行交流

导入阶段

一、初步感知游动物体的原理及其工艺。

课前让学生了解游动物体的原理,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的交流和讨论。

1、组长汇报:该组讨论探究游动物体的原理的制作报告。

2、师对学生汇报的结果进行小结。

3、欣赏图片:多方位感知会游的玩具的造型特点。

二、利用游动的原理制作会游的玩具。

1、让学生说说游动的物体游动的原理及其造型特点。

2、师出示范例—会游的玩具

3、师小结会游的玩具的制作技巧和方法:

a、制作玩具的模型

b、安装游动的设备

c、进行造型的修饰,注意颜色的搭配。

4、生小组讨论如何利用游动的原理来制作玩具。

5、让学生利用游动的原理的基本方法,设计制作出玩具。

三、提升对会游的玩具装饰性的认知。

A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

B将作品进行再装饰(小组内互提意见进行修改)。

C学生展示、评议作品。

D教师小结,及时指出问题。

E拓展:“游一游”比赛游戏

执教时间:6月12日——6月14日

札记:课前,师生应准备一些废弃的材料。教学中,教师应展示一些会游的玩具,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在制作过程中,重点应启发学生,如何使玩具游起来。课堂的组织形式,可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商讨、制作。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并提醒学生要认真画好草图,并注明设计的意图。作业完成后,可将玩具放在水中游动,比比谁的玩具设计、制作得更好。

第19课

光的魅力

(综合•探索)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了解光对美术作品的影响。

光有自然光,如太阳光等;也有人造光,如烛光、灯光等。在人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光,其实绘画、雕塑、建筑、工艺品也要依靠光,只有在光的映衬下,艺术作品才会显得更加生动迷人。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2.指导学生采用纸张或其他材料设计制作作品,并利用光的照射,进行展示。

3.通过活动,让学生产生对光的兴趣和对科学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

•欣赏、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用纸或其他材料制作作品。

•用不同颜色的人造光照射作品,进行展示。

教学准备:

请学生事先准备了各种卡通形象的玩偶、图片等。各种灯光设备。

教学过程:

一、感受光的魅力:

请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卡通形象的玩偶拿出来。

让一个学生用一些卡通形象编讲故事,几个学生根据故事情节摆放玩偶、图片,或者简单构出画面,另一些学生用光源对已构好的画面或场景进行照射。

引导学生进入到了学习状态,认真地听故事,然后对构图不够合理的大胆提出建议。

教师引导:象不像舞台上表演卡通片?比单纯的画面效果好多了是吧?

请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把光用蓝色的皱纸包住变成蓝色的光,更符合故事情节的气氛。” “光从卡通形象的下面往上照,才能有恐怖的效果。”

在热烈的讨论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光的魅力,兴趣被调动起来。

二、了解光的魅力:

教师再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欣赏大师的作品,学生在美的体验中进一步分析总结光影与美术的关系。

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了解不同光照射下,美术作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白天太阳光下的建筑,晚上在灯光照射下的建筑;雕塑作品在不同光线下的不同效果。甚至也可以利用画室里的石膏像,在不同光线照射下的不同效果,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光的密切关系。除此之外,还可以列举电影、幻灯、投影片、皮影等艺术,来说明艺术与光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激发学生对光的兴趣。

三、探究光的魅力:

在制作作品前,先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总结出:表面光滑的物体与粗糙的物体,不同材质的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四、布置下一次需要的材料。

布置学生寻找纸张或其他材料设计制作作品,下次利用光的照射,进行展示。

执教时间:6月15日——6月16日

第二节

一、启发思路:

教师归纳总结光影与生活、光影与美术的关系,分析几个相关作品的设计思路并演示一些具体的制作方法。

学生分头设计方案,与组内同学讨论改进方案,并按方案完成作品。

二、展示光的魅力:

作品完成后,可举办一小型的展览,展示学生各自的作品,互相评价、欣赏。提醒同学在展示作品时,要注意用电与用火的安全。

教学评价

•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过程。

•能否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作品是否有创意。

执教时间:6月19日——6月21日

札记:

第20课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欣赏•评述)

教材分析:

本课是欣赏课,主要是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此唤起学生对我们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的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指导学生了解、欣赏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

3.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制成课件。

•谈谈对秦始皇陵兵马俑

第二篇:四年级美术教案

四年级美术教案 第1课 聚聚散散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具准备:

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的现象。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6、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7、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8、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第2课 小圆点的魅力

课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

2、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线条的几种变化,发现圆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产生的不同感觉。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创意地玩小圆点,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教学准备:

预习: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收集圆的物品,观察寻找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圆的图案。

教具:平面构成“圆点的变化”。学具: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出示一个圆圈,问同学,有什么感觉,然后在这个圆圈上再套几个圆圈,有没有不同的感觉。(产生动感)

结论:同一圆点在不同的位置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二、发展阶段:

1、交流各自预先观察的结果,说说圆的种类有哪些(有圆的面,圆圈),在生活中圆是如何运用的。

2、欣赏教材上的图。(1)三张有各有一个小圆点的图,请学生观察,这三张图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圆点在中间的图给人稳定的感觉,圆点在上面的给人下落感,圆点在下面的给人安全感。

(2)很多的小圆点并在一起会产生线的感觉(3)小圆点从小到大的排列会产生移动感。

3、欣赏教师带来的平面构成,说说是否喜欢这样的图,为什么,它是由什么样的圆来构成画面的。

4、教师提高大小不一样的圆面和圆圈,请学生自己来摆一摆,看谁摆出画面更好看。

5、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讨论要准备该如何组成画面。

三、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指导

1、要求学生四人小组完成一张作业,可以是用多种材料进行拼帖,也可以用画的。

2、允许根据画面的需要,加入少量的线条。

四、展示评价

1、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作业最有创意。

2、给作业不够想理的小组提出建议。

第3课 黑与白

课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教学准备:

教具:有关的图片、资料、范图、学具:收集到的图片、资料、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发展阶段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白正负图形的要领: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三、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黑与白图画?

四、作业要求:

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五、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引导作者反思,说说“你觉得自己这幅画有何改进的地方?”

六、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正负形,体会其形式美。

第4课 主体与背景

课型:造型 表现

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范图、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出示一幅画,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答:人物(玩耍)---主体

环境(建筑)——背景

师揭题:主体与背景(课件1)

2、讲授新课

A、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

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B、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 :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

C、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D、师生共同讨论作画步骤 :先小组讨论、思考主体要画什么 :主体在哪些情况下出现(背景):小组讨论分工问题。

:可由一人或两人来画主体,剩下的同学画背景、上色。要做到主体与背景合情合理。

:最后画主体的同学剪下主体,帖于各个背景上。完成整幅图。(分小组讨论交流创作的内容,综合练习,相互学习,培养协调能力。)

3、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1人画主体,其余的画背景。

4、学生创作、师辅导

5、作业展示、评价

第5课 冰 川 与 晚 霞

课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一种颜色逐渐加黑或加白,就会产生色彩渐变效果,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美。

2.试用一种颜色,以加黑或加白的方式,在一个简单的造型中,画出渐变效果。3.也可选择同类色进行色彩渐变练习。

教学重点:做色彩明度推移学习。

教学难点:明度深浅对比的变化层次。让学生初步掌握调色的方法和技能 及掌握涂色的方法。

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师用具:范画,电脑演示文稿、文字说明等

学生用具:16开图画纸,水彩颜料、毛笔、调色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电脑演示一组图片,提出问题:图中色彩有什么变化?欣赏图片并思考问题 启发学习动机,初步认识明度和推移效果。得出结果:色彩由深到浅,由浅到深。

二、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明度推移》

2、反馈提问:哪位同学知道本节课要学习什么?

3、展出示学习目标。听讲,记忆,表述目标主要内容。明确本课学习目标。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按照明度推移的方法完成一幅作品。知道什么是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即明度。

4、组织讨论

5、电视演示推移的过程。观看录像,课本参考,小组讨论思考,表述明度推移的概念以及推移过程。

直观演示

1、提问:如何绘制《明度推移》?

6、解决学生预习中遇到的困难。

三、本课的作业要求,根据什么内容画?注意什么?画面怎么样?

4、绘画重点是调色的方法。思考,表述明度推移的方法。提出预习当中的疑问

按照明度推移完成作业,注意调色的方法,画面干净整洁。解决本课难点:逐渐加白色变浅,逐渐加黑色变深。启发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1、展示教师作品

2、比较学生作品

四、展示作品

1、组织学生讨论

2、归纳小结

3、欣赏电视中的作品 评析作品 反馈本课所学知识,肯定成绩,培养成功。

第11课

那一刻的我

课型:造型·表现

命题画创作

本课的要点 是让学生表现运动中的人物,进行命题画创作。教学目标

1.学习运动中人物连续动作的画法。

2.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创作一幅“那一刻的我”的作品。

学习要求

· 用绘画等形式表现跑步、跳远、掷铁饼等动作,或者表现连续的动作。

教学实施建议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运动中的人物图像,并讲解人物在运动时的一些主要特点。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录像等形式来演示运动中的人物特点。创作前,还可组织学生根据“那一刻的我”的命题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创作时,可鼓励学生用各种形式和方法来表现,如:蜡笔画、白描、吹塑纸版画等。

教学评价建议

· 小组交流中,能否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能否在作品中表现出运动中的人物。· 作品是否有创意。

第12课:愉快的春游

课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本节课以记忆画的形式表现春游中有意义的情景。

2、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创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美好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

1、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一个春游的场面。

2、巩固已学的取景构图知识。教学难点:春游中有意义情景的构思与表现。教 具:录象机、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学 具:水彩笔、春游的照片。课 时:一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

一、利用录象进行情景导入。请学生观察录象中的景物及人物的动态。(放录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想一下,你在录象中看到了哪些地方的景色?谈创作思路。画野餐时引导学生将重点放在人物吃饭的动态上,并强调在环境描绘上要突出春的特点。开阔思维还可以如何表现野餐?

活动二:《游乐园》

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谈游乐场里游乐的细节,如打秋千、坐滑梯、坐转盘等 活动三:扩展学生思路,如何在画面中体现“春” 字?如何体现“游”字的快乐?(学生讨论发言)小结: 画中色彩以“绿”

色调为主,加以适当的鲜花、小鸟、绿树作点缀,使画面呈现出春天绿色的勃勃生机。

小结:将人物的动态表现出来如野餐时的“吃、喝、坐、笑”可以使画面非常的生动形象;

游乐场里的“跑、跳、玩”等能很好的表现同学们在游乐场里的愉快心情,力求构图合理,主题鲜明。活动四:讲解作画步骤(1)构思,想一想你准备以什么为主题来表现春游,注意主题鲜明。(2)起稿,将主题物画大,居画面的中心,尽量突出主题。(3)着色,注意表现春天的特征。

活动五:讲评优秀作业。表扬构图合理,色彩到位,主题突出的学生作业。我们通过春游感受祖国的秀美,生活的幸福。我们是不是应该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呢?你打算怎样做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学评价:

学生将春游中的愉快经历和对大自然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构图合理,主次分明。

第13课 哪些是相同的

课型:(设计·应用、造型·表现)(绘制)

本课的要点 是让学生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表现相同与不相同的图形。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尝试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来表现相同与不同的图形。2.体会相同与不同的图形所表现出来的美感。

学习要求

·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表现相同与不同的图形。

·大家来辨一辨、认一认。

教学实施建议

制作作品,可以先画一个图形,再反复剪出或印出几个相同的图形,把其中一个图形涂上不同的颜色,或者将其中一个画成不同的图形,然后贴在底板上做好。

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来进行创作。作品完成后,可组织学生互相来辨一辨、认一认。拓展

·可利用各种废弃材料来做立体的图形。

教学评价建议

·能否在作品中体现相同与不同的图形。

·能否积极参与班级的自评或互评的活动。

第14课 千变万化的帽子

课型:设计.应用 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能从审美、实用的角度出发,设计、加饰、制作出一顶新 颖、漂亮的帽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进一步了解生活需要美,美需要人们去创造的道理。

3、用学生自己的方式,去展示一顶帽子的美感,实践如何和帽子搭配、如何去展示它,以增加生活经验。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去完美的体现一顶帽子的美感。教学准备:

教师:展示空间、音乐、课件

学生:帽子、剪刀、加饰材料(彩纸等)、双面胶

自己制作的帽子及修补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表演帽子魔术。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帽子。帽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二、展开教学

1、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帽子,给帽子分分类别,可以从材料上、用途上进行分类。(学生讨论分析)

2、用途上分类的讨论结果: a、夏天可以遮凉、冬天可以保暖; b、装饰,使更美、漂亮;

c、代表身份地位(如警帽、军帽、博士帽、皇上带的帽子等); d、少数民族习俗;

e、企业形象(统一的制服、统一的标志、还有统一的帽子); f、安全; g、以及其他。

(注:其中有很多用途是复合的,如皮帽即可保暖又可装饰)

3、小组合作。选取小组长、总设计师、确定加饰主题、创意理念。

4、小组进行加工处理。(教师巡回指导、查看)

5、小组间进行交流、探讨。

三、作品展示与评价。

1、讨论如何进行展示,更能最佳表现出这顶帽子的美感、内涵。

2、学生展示准备(展示形式不限)

3、学生进行展示并及时予以合理的评价。(学生评价)

四、小结

你对帽子有什么新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

以帽子为主体,展开各种形式的认识交流。

第15课 漂来漂去的小岛

课型:(造型·表现)(绘制)

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利用白色泡沫板制作小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制作能力。教学目标

1.学习用白色泡沫板材料制作作品,体验白色泡沫板材料的特性。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学习要求

·用白色泡沫板做小岛,然后在纸上画人物、建筑物等,剪下粘贴在小岛上。

·做完的作业,可放在水里漂浮。教学实施建议

课前,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准备一些泡沫板等材料。教学时,教师可启发学生谈谈自己对小岛的印象。课堂的组织形式,可以由学生单人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教师应鼓励学生制作出不同形状、风格的小岛。材料也可以多样化,以利于激发学生创作愿望。完成的作品,可放在水里进行展示、评比。教学评价建议

·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

·能否运用各种材料制作不同风格的小岛。

·整个教学活动中,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第16课 迷宫

课型:(设计·应用、造型·表现)(设计制作)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利用纸盒设计一个立体的迷宫。教学目标

1.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制作一立体的迷宫。2.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学习要求

·用纸盒设计一个立体的迷宫。教学实施建议 课前应要求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的硬纸盒。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创造。制作方法,教材上有几个图例,可以供学生参考、学习。基本的做法是:用硬纸片剪制成各种长短不一的长条,采用粘贴的方法,制作成一个纸立体迷宫。课堂的组织形式,可以由学生单人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创作一立体迷宫。教学评价建议

·是否会利用纸盒设计一个立体的迷宫。

·作品能否体现独特的想像力与创造力。

第17课 电脑美术

课型:(设计·应用)(电脑绘画)

本课的要点是在电脑上,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学会利用笔刷工具的不同设置进行绘画创作。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的操作方法,绘制有趣的装饰画。2.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Windows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学会利用笔刷工具的不同设置进行绘画创作。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

学习要求 ·用笔刷工具进行电脑绘画练习。教学实施建议

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利用笔刷工具创作的电脑装饰绘画作品,以利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演示复习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当场演示笔刷工具的选取,改变它的线条粗细、色块形状等具体操作方法,并展示改变后的效果,便于学生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在作业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进行创意和绘制。作业完成后,应让学生通过教室网络在屏幕上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教学评价建议

·能否积极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能否掌握笔刷工具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否改变笔刷工具的线条粗细、色块形状等设置,结合学过的其他方法,创作有趣的造型和场景,并进行画面的艺术处理。

第18课 会游的玩具

课型:设计·应用

(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一个会游的玩具。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3、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一种游动的原理设计并制作会游的玩具。难点:巧用游动的原理设计会游的玩具,并进行造型美的修饰 教学准备: 师:“会游的玩具”的范作、游动原理的课件或范图 生:包装纸盒、三合板、旧TK板、彩色纸、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初步感知游动物体的原理及其工艺。

课前让学生了解游动物体的原理,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的交流和讨论。

1、组长汇报:该组讨论探究游动物体的原理的制作报告。

2、师对学生汇报的结果进行小结。

3、欣赏图片:多方位感知会游的玩具的造型特点。

二、利用游动的原理制作会游的玩具。

1、让学生说说游动的物体游动的原理及其造型特点。

2、师出示范例—会游的玩具

3、师小结会游的玩具的制作技巧和方法:

a、制作玩具的模型 b、安装游动的设备

c、进行造型的修饰,注意颜色的搭配。

4、生小组讨论如何利用游动的原理来制作玩具。

5、让学生利用游动的原理的基本方法,设计制作出玩具。

三、提升对会游的玩具装饰性的认知。A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B将作品进行再装饰(小组内互提意见进行修改)。C学生展示、评议作品。D教师小结,及时指出问题。E拓展:“游一游”比赛游戏

第三篇:美术教案四年级

小学美术第八册《植物写生》教案与课后反思

作者:王晓挺 时间:2012-04-29 22:16:13 课题:植物写生

教学目标:

1)通过植物写生,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能力和用线描表达真实对象的造型绘画技能。

2)观察感受植物的美和植物的生长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高尚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

1)正确的观察方法和使用线条表达对象的能力。

2)植物的结构和叶支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精致到位的用线描绘和写生对象的取舍画面艺术处理。

教学准备:一盆植物,课件--真实植物欣赏图片和与本课写生相近似的植物优秀线描写生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课程

1)简单介绍植物的作用和与人类健康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

2)引入课题,板书---植物写生

二)欣赏图片

1)欣赏不同类别的植物图片

2)提问学生对指定图片的植物之特征或生长规律等进行发言表诉 3)教师适时表扬肯定或由其他同学进行更正补充

4)教师引导完成欣赏环节与教师小结,从中让学生感受植物美等和了解不同植物的体貌特征

三)出示写生植物,讲解与示范

1)学生观察欣赏所摆的写生植物,形成第一感受

2)略讲写生含义(概念),提问题:如何写生?

3)写生要领讲解:

A)如何正确观察写生植物?---整体与局部,枝叶特征,生长特点,结构与细节,穿插与阴阳向背等

B)教师在讲解同时安排若干个同学发言促使学生加强对所欲写生植物的感性认识

C)教师现场进行线描写生示范,学生观察:教师示范图为---表现“构图”的大体作画;重点突出“局部详细描绘范例“的原则

D)小结(观察,表现,取舍,构图,确定用线方法等问题)板书写生步骤 出示相关植物线描写生优秀作品。

四)学生写生作业 1)提出要求和目标与期待

2)学生写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发现问题或值推崇的可适时提出与展示

4)时常用赞赏言语和态度反馈学生,创设调动良好学习情绪和氛围

五)展示作品和评价与总结

1)提名表扬赞赏优秀作者和展示其优秀作业,引导欣赏学习其长处

2)展示中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或期待

3)进行全课最后总结

课后反思:本课程属于写生练习,由于我都是教中高年段,对低年纪课程不太了解,但或想中年级阶段之前此类课程学生应该接触或比较少,所以特别对写生概念和写生步骤进行明示。个人感觉在规定的教材里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授课方式和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只要能良好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有效,都值得提倡,美术教学中我想有时应该避免过于依赖既定教案的局限,只要胜保目标,对学情学况随时可以加于利用或疏导,有的放矢,于较宽广的视野和精致相结合的态度往往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或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效,是为课后反思,希望能抛砖引玉,共同探讨和接受指导斧正,本期国培面临结束,虽然工作较忙,但是国培给予魅力和学习机会,感谢”国培“感谢各位专家和指导老师与各位同仁,希望大家能给予批评指导,谢谢!

一、《放学了》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八册的内容。是“造型 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回忆使学生了解我们的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

能力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人物动态的画法及要领,将记忆中自己喜欢的课余活动的美好瞬间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画面要体现出活动的欢快气氛和热闹场面。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的课余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我们的美好生活,从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放学后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各种生活场面,从而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难点:人物在活动时的不同姿态,画面人物之间的关系及构图。

四、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人体模型、有关课间活动的录象、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放一段课余生活的录象,提出问题: 师:这段录象反映的是什么内容?

师:孩子们,你们放学后都做什么?会开展哪些有意思的活动?

2、出示课题《放学了》

设计意图:通过录象使学生回忆放学后有意思的各种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1、解决选材问题。

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谈话,解决问题。

师:这是一副命题创作画,你认为画面应当主要体现什么? 生:画面应以表现人物的各种活动为主。

师:你准备选择怎样的内容才能表现出“放学了”这一主题? 生:选用有意义的、有趣的活动来表现。师:你认为最令你难忘的、有趣的场面有哪些? 生:最有意思的活动一定是自己最喜欢的活动。

设计意图:经过讨论解决画面的选材问题。启发学生表现自己最喜欢的活动。

2、解决人物动态。提出问题:

师:定了自己要表现的主要内容后,下一个问题该考虑什么了? 生:怎么表现这个活动,才能表现出欢乐、热闹的场面。师:你认为难点是什么? 生:难点是人物的动态。(板书)

课件演示:直立的人和动态的人图片对比。师:人在活动时身体的哪些部位产生了动态的变化?

小组利用活动人模型摆出各种动态的规律。汇报:运动时关节发生了变化,躯干产生了变化……

板书:四肢、躯干、头部

设计意图:根据观察、探究、学生分组合作解决绘画的难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请学生画出一个人物动态。学生对所画动态进行评价。设计意图:指出其作品的优缺点,解决绘画中的主要问题,进一步突破难点,体会学习方法。

3、解决画面构图。

师:怎样表现放学后大家活动得热闹、有趣,画面的构图也很重要。

提供三组人物构图的活动教具,请学生通过拼摆完成构图。学生分组联系组织画面,并说出自己的思考。

设计意图: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构图,解决构图中人物疏密关系。

4、看课文,欣赏学生范作。师:书中的作品给你什么启发?

师:其他学生的美术作品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

欣赏其他学生的作品,交流经验。通过讨论来完善自己将要绘制的作业的构思。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评述解决构图问题。

5、投影

补充介绍在构图和选材上有新意的作品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学生绘画。作业提示:1.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2.可以组为单位画一幅长卷。3.也可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辅导中教师随时发现有新意的创作,随时提出表现,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五)、小结

组织交流,学生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领略绘画创作的喜悦。

六、反思

学生的积极性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这课《放学了》中,我尽量启发学生从多维角度谈自己的爱好,避免出现作业内容单一的问题。引导学生多看课本上的图片,多让学生欣赏好的作品,开拓学生眼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充分讨论活动的内容。

为了帮助学生表现各种人物动态,解决画面构图问题。我让学生利用人体结构模型探究人体运动规律.

第四篇:四年级美术教案

第一单元 大地与江海的乐章

1、小桥、流水、森林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认识欣赏自然界小桥、流水、森林的美景,学会欣赏大师的风景画。

2、智能:比较三者的不同的美感。

3、操作:能够用适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并能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4、情感:热爱大自然,培养爱好环境的良好意识。教学重点:

小桥、流水、森林的美丽景色带来的感受。教学难点:

对绘画表现自然美景的感受。作业要求:

用词汇表达感受,并画一幅风景画。教学用具:

欣赏图片、课本、绘画用具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小桥、流水、森林》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小桥、流水、森林的美丽景色。

谈一谈:这些类型的美景有什么特点?

2、教师播放音乐,欣赏三幅作品。

A国画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画面看不见青蛙,为何不把作品名称改为其他?

假如你来改这幅作品,你如何修改?

B油画 列维坦(俄罗斯)――《深渊》

C油画 希施金(俄罗斯)――《松林的早晨》

用适合的词汇表达你的感受,如抒情、欢快、轻松、舒缓、祥和、宁静、流动、甜美……

3、教师演示线条的情感表现特征:

三、布置作业:

各人在优美的音乐背景中,画一幅风景画。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五、展现自我。

2、高山、大海、江河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认识欣赏自然界高山、大海、江河的雄壮美,学会欣赏评价大师的作品。

2、操作:能够用适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并能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情感:热爱大自然,培养爱好环境的良好意识。教学重点:

感受高山、大海、江河的雄壮美。理解欣赏大师作品。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画家作品中体现的雄壮美。作业要求:

临摹或画一幅有气势的风景画,可以画出你的联想与感受。

教学用具:

图片、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高山、大海、江河》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高山、大海、江河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雄壮的气势。

谈一谈:这些类型的美景有什么特点,与前课的有什么不同?

2、教师播放激昂的音乐,欣赏课本中四幅作品。

A国画 关山月――《秋山关外月》

B油画 杜键――《黄河激流》

C国画 吴冠中――《香雪》

D浮世绘 葛 饰北斋――《神奈川冲浪》

用适合的词汇表达你的感受,如粗犷、有力、雄伟、壮丽、激动人心、振奋、强烈、激越、震撼……

3、教师演示大海印象:

用水粉颜料,水粉笔有节奏、笔触的表现大海汹涌澎湃的样子。

三、布置作业:

临摹或画一幅有气势的风景画,可以画出你的联想与感受。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五、展示,评价。

第二单元 学习的好朋友

3、从不同角度画物体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角度细心观察后进行写生,使学生能够线条画出物体的大体形状和特征。具有基本的透视规律。

2、使学生初步接触“整体—局部”的绘画原则,并养成细致观察和认真表现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文具的形状比例。

不同角度物体的形象特征。教学难点:

掌握用线条表现不同角度物体的大体形状和特征。作业要求:

选一个你喜欢的文具,从不同角度画出它的形象。

教学用具:

写生用的小文具、范画、文具样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从不同角度画物体》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8-9页上图的文具,用几何图形分析它们的结构、外形特征、色彩和装饰纹样,对比写生作品,分析写生的技巧:

抓住对象外形特征,大胆地用线条描画,用色要鲜明,表现出立体感。

2、教师取出一两件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的文具,让学生认真仔细地按照“整体—局部”的原则进行观察,提问关于写生对象的基本形组合结构等问题。

3、教师演示作画步骤:

用线条先画出外形——刻画细部。

4、讲述细致观察与表现某些具有重要的特征的部位。

三、布置作业:

各人自选一两件比较美观的文具,布置在自己的桌上,并根据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后进行写生。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随时提示:仔细观察,认真表现,指出画法上的不妥之处。

五、小结学生对观察与表现,整体与局部,一般描写与细致描写的掌握情况。

4、我的书包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与发现:发现写生、设计书包的乐趣,发现书包上学习的好伙伴。

2、实践与创造:写生、设计理想中的书包,初步学习写生的方法。

3、欣赏与评论:欣赏、对比不同类型的作品。教学重点:

掌握书包的形状、结构和外表特征。教学难点:

表现书包的立体感。设计有创意的书包。教学用具:

画纸、铅笔、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书包实物、书包线描定性写生范画 作业要求:

1、画一幅书包的写生画。

2、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一个好看实用的书包。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引导

1、学生把纸盒与书包作比较。①相同点:都与长方形相似。(立体感受)

不同点:书包有盖子、扣子、拉链、口袋、背带等结构。②欣赏书本上的写生作品。

二、感受与认知

1、教师拿出一个立方体方盒向学生提问:“这个盒子的形状和书包的形状相同吗?”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盒子的形状在绘画中叫“立体体”或“六面体”。书包是由多个平面方形(六面体)组成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书包的组合结构,即各种大小、宽窄的方形组合成。什么是整体?什么是外形?什么叫局部?这些专业术语要向学生讲解清楚,绘画时先画大形,再画小的部分。教师在黑板上示范,边讲边画,按课本所示图例说明: 示范写生步骤。

①先画一个矩形,画得大些。

②观察书包上有什么?还有呢?盖子、口袋、背带…… ③画线时行笔缓慢而稳重,线条果断。

2、设计书包:(绘画设计与手工制作设计都可以)新颖特别

A、示范制作纸书包的步骤 ①剪出纸盒的顶部。

②剪出书包的盖子(连着扣子、口袋、背带等形状,并进行美化。③制作纸书包时,书包盖子、口袋、背带等剪贴部份要先量一量。④粘贴。

3、小组讨论交流作品的构思。

4、学生自由选择写生或制作书包。学生自由想象。

三、作业展评

1、作品展示:

作品分立体和平面两组。

2、学生区别立体与平面作品的不同特点。

5、趣味纸笔插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立体构成的常识。

2、智能:开拓审美视野,培养创新精神。

3、操作:有创造性地合作完成简单的笔筒的制作。

4、情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

笔筒的设计、制作方法及步骤。教学难点:

立体构成的思维方法。教学用具:

教师:笔筒成品两个,纸立体构范例一张,供学生使用的色卡若干张,剪刀、美工纸、胶水。

学生:剪刀、裁纸刀、胶水、尺子、彩笔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题,以趣激学。

1、出示一张图画纸。

问题:谁能让这张纸站立起来?

(折、卷、揉......)

2、形成立体构成意识

纸------平面

经变形的纸形-----立体

立体就是我们站在野外,可以看见前面的景色,可以用手摸到左边的树,见到右边的小河,抬头看见天,转身见到一片田野。

3、学生用小低片尝试折卷,使纸变立体,教师出示范例。

4.引入课题:

这张纸卷成一个筒,它能做什么用?

今天,我们学习用卡纸来制作笔架和笔筒。(板书)

(三)调动参与,启迪创新。

1、纸笔筒的外形有几种?(出示几种外形)

2、纸笔筒的第一种做法(笔筒与图样分开)

①、在制好的圆柱体或圆锥体上,画出或贴上图样。

②、将另制的图样镶插进去。

3、纸笔筒的第二种做法:(笔筒与图样合一)

①、如何让图样从平面的纸中跳出来?

②、教师示范:切折法。

③、学生在小纸片上尝试不同的切折法,体验形成有趣的立体变化。④、将这种方法运用于制作笔筒中。4、纸笔筒的第三种做法:(插接的方法)

①、在纸上画出四面的形状,标示需插接的地方,用尺子画出。②、剪出图形,剪开标示的直线处。③、插接造型。

5、制作中的注意点:

①、选择制作方法,确定纸的大小、形状。

②、画纸样,注意图样要留出3cm左右,不切割。③、留出粘贴处,粘贴要牢靠。

④、插接方法要注意插接处的剪切方法。6、设色涂色问题:

笔筒装饰方法,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图案并设色。设色方法有两种:

其一是以两种复色的色彩配置,要讲究明度的差别,形成淡雅的色彩美;

其二是涂上对比强烈的原色、间色,形成鲜艳活泼的美。如以寿终正寝条装饰,则要注意线的疏密粗细排列的形式美,不宜变化太多,多了会显得杂乱。

可以采用剪切图案装饰。

7、欣赏教材范例。

(四)、鼓励创新,操作体验。

设计、制作一个纸笔筒,不得与课本雷同,除有困难的同学可参考课本。

(五)、作品展示,评议总结

作业完成后,由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选出各组的2-3个佳作,集中一起由教师评介并小结课堂作业情况。

6、自己做镇纸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镇纸的作用和制作的方式。

2、智能:开拓审美视野,培养创新精神。

3、操作:有创造性地合作完成各式镇纸的制作。

4、情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

镇纸的特点。

材料的运用。教学难点:

镇纸装饰的恰当运用。作业要求:

选择合适的材料,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好看又别致的镇纸。

教学用具:

鹅卵石、小花布、树杈、剪刀、颜料、白乳胶,针线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玉兔镇纸》-南宋

介绍:镇纸是写字、画画时用来压纸的重物,是传统的文房用品。几块又好看又别致的镇纸能使你的小书桌增添不少情趣。

二、课堂发展:

1、尝试·探索:

哪些材料可以作镇纸?用什么方法(彩绘、粘贴、缝制等)加工能产生独特的美感?

2、示范演示:(选用一种方法演示)

a选择鹅卵石,观察它的外形,进行创作构思;

b画一条鱼,勾出头、身、尾,涂上颜色;

c剪一些色彩鲜艳的小图形;

d贴在镇纸鱼身上。

三、独立创作,自由选择。

选择合适的材料,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好看又别致的镇纸。

四、展示评价。

第五篇:四年级美术教案

第一课 春节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所体验到“春节”的并结合自己所经历过的“春节”,来引导学生大胆创作绘画。

2、技能目标:描述过春节的相关内容,谈自己的感受。学习发现身边事物,并能从色彩、线条运用等方面有目的的学习。

3、情感目标:从不同方面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体验过春节的气氛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来表达自己节日愉快的心情和对他人的美好祝愿 教学难点:

绘画要表现出欢乐的场面,画出生动有趣的画面。工艺制作时各种材料的选择、设计、制作。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课前,首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曲子,思考你听过这首曲子没有?在哪里听过的?

生:倾听歌曲《春节序曲》。师:同学们听过之后,想到没有你在哪里听过这首曲子吗?小组讨论讨论。

生:小组讨论过程。

发表讨论结果:在过年的文艺晚会上经常听到。

师:同学们的耳朵真厉害,听出了这首曲子,这首曲子的名字叫《春节序曲》,那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这《春节序曲》来《过春节》,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

二、探索新知

师:首年老师可要发问了,每年的什么时候是“春节”?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师:教师总结。农历正月初一。除夕之夜是农历12月30日。师:老师要问问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 生:吃年饭、放鞭炮、看春节晚会、压岁钱、互送贺卡等。

师:看来同学们都喜欢过春节,那么老师给同学们今天带来了一些过年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师:欣赏过图片,那么老师就要考考同学们了,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过春节吗?知道春节指的是我国农历什么时候吗? 生:小组之间讨论。得出结论:农历正月初一。师:那么除夕之夜呢?

生:农历12月30日。(也就是小年)

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位小朋友,我们来看看他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精彩表演,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调动学生的情绪)

师:把你看到的记下来,看谁看的最仔细。(提出要求)

师:在刚才的小动画里你都看到了主要介绍出了春节的哪些活动? 生:扫除、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年画、爆竹。【教师活动】教师播放课件(出示课件里主要介绍的几项活动项目)。师:除此之外,你在小动画里还看到了什么呢?

生:花灯笼,吃团圆饭、看春晚节目、舞龙舞狮、逛庙会等等。【教师活动】教师播放课件(指出在课件中出示的画面,让学生更深刻理解)。

师:既然学生看到了这么多得画面,那你们想不想用手中的画笔把自己对春节最喜欢的一项活动给描绘出来呢? 【学生活动】学生绘画过程

三、展示学生作品

四、总结评价: 师: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过春节的时间。生:我学会了春节都有什么习俗。

师:同学们真棒,你们真会用自己的眼镜善于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真是细心极了。希望你们在以后的日子里,不仅用眼镜去“看”,更要学会用心去“体会”,用心去“看”。

第二课 变形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

2、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现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3、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筋、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

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的规律与特点。教学难点

通过对事物整体外形变化的关注,创造独特的新形象。教具准备

课件、凸面镜、不锈钢勺子。画好变形后脸部线条的作业纸、相框。学具准备

彩色作业纸、2B铅笔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沟通交流

师:孩子们,能和你们一起上课,心里特别高兴!真想永远记住你们,你们想永远记住老师吗? 生:想!师:好!现在,我仔细地观察你们,你们仔细地观察我,我们彼此永远地记住对方。师总结。

(二)课堂探究

1、猜图激趣,观察发现,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一幅图片(苏州千灯镇水中倒影图片)师:先请同学们用心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是房子在水中的倒影

师:当房子倒映在水中之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房子变得弯曲了。生:房子变得模糊了。

(2)课件出示教材第二幅图片(玻璃幕墙里建筑物的变形图)师:请同学们边看边想,这又会是倒映在哪里的图像呢? 生:是映在玻璃上的。生:是在窗子上的。

师:孩子们,这不是玻璃。当我们透过窗子看窗外的景物时,它有变化吗?没有!这是玻璃幕墙。在玻璃幕墙上,每一块玻璃都有一定的倾斜度,所以,景物倒映在上面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变形的现象。

2、自主学习,观察现象。

课件出示:我思考,我快乐: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变形现象? 生:哈哈镜前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生:汽车后视镜里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

生:透过盛水的杯子,发现杯子里的筷子像折断了一样。生:透过鱼缸看见鱼好像变大了。„„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变形现象。

师总结导出课题:是呀!这些变化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变化,我们的生活才平添了几分魅力。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想象和创造的启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大胆地进行创造,体会变化的魅力。板书课题:变化的魅力

3、合作探究,感受变形带来的趣味,探究变形的特点与规律。利用凸面镜和不锈钢勺子做游戏,探究变形的特点与规律。利用已知的变形方法,进行创作尝试。

师:先和同学们做个小游戏,轻轻地拿起你面前的小袋子,从里面拿出我们的教具。师拿出凸面镜,请小组内的同学看看镜子里你的脸变了吗?变成什么样子了? 生:脸变得鼓起来了。生:眼睛和嘴巴变大了。

师:大家知道这叫什么吗?这就是凸面镜,我们的哈哈镜就是照这个原理制作的。

师:举起你面前的凸面镜或者小勺子,举得稍高一些,和头平齐,把它从远处慢慢地往前拉近,看看你的脸型和五官分别有什么变化? 生:脸变长了。

生:鼻子、嘴巴变得特别大。生:鼻子、嘴巴都变长了。

生回答的同时,师在实物投影仪下板画。让同学们评价观察到的和老师画的是否一样。让学生感受作业纸内人物的大小及构图和线条的使用。

师:请同学们拿起笔,在白色的作业纸上,添画上你变形后的眼睛、嘴巴和鼻子。

4、精讲点拨,评价反馈。

师:选择画的效果好的同学的作品,让孩子说一下自己抓住哪些特点来画的。

生:我的眼睛变得特别大,所以,我突出了这个特点。„„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变化时我们要把握的要点是什么? 生: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夸张。

师:对,变形时,我们就是要抓住人物脸上或者是体型上最突出的那一点,进行夸张。(完成板书)

5、巩固训练:提出作业要求,完成作业

师:现在我们就用这些表现方法,抓住你好朋友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完成今天的作业。

作业要求:观察小组内好朋友的脸,捕捉他的特征,用变形的方法画出他的脸。

6、展示作业,多元评价。

学生完成作业后,贴在黑板上预先制作好的相框内,效果很好,评价时抓住以下两点:先让学生猜猜画的是谁?从哪儿看出来的? 让被画的同学提意见,做哪些改正会更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点、线、面的组织来处理黑、白、灰的变化效果,画一幅自己喜爱的黑白画

2.了解黑白画的构成方式。

教学重点:运用点、线、面的组织来处理黑、白、灰的变化效果,画一幅自己喜爱的黑白画

教学难点:运用点、线、面疏密组织的技巧,处理黑、白、灰的变化效果。

学 具: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感受黑白画

1.猜谜导入:(谜底:螃蟹)

2.了解螃蟹的形态、特点,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美术作品中的螃蟹,重点欣赏装饰画螃蟹,感受其美感。

3.导出课题: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黑白画的色彩只有黑、白、灰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又是运用了变化丰富的点、线、面来组织的,所以看上去显得那么丰富。你们知道这种独特的黑白色彩的画叫什么名字吗板书课题。

二、了解黑白画

1.出示范画:请大家仔细观察,选择你感兴趣的花纹,找出画面当中黑、白、灰的变化方法。2.得出结论:点、线、面的疏密变化、排列搭配,形成画面不同的黑白灰效果。

三、探究黑白画

1.探究黑、白、灰的效果:黑、白、灰是黑白画的三大要素,黑、白

第三课 春天来了

教学目标

1.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2.激活学生的记忆,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现春天的色彩。

3.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识别和表现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春天色彩的观察、记忆和多种表现。难点:涂色的方法与画面的整体色彩倾向。课前准备

(学生)常用的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各种季节的图片资料、范画、各种绘画工具材料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准备情况,安定学生情绪。2.揭题。

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出示课题:《春天来啦》。3.引导思考。

(1)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2)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变化?(天空、空气、水、花草树木„„)(3)你印象中的春天有哪些代表性的景物?让学生了解桃花、绿柳、油菜花、燕子等是春天的象征。

(4)你还看到过哪些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看书讨论补充。(5)展示教师课前收集的各种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和色彩。4.引导探究。

(1)春天有哪些主要色彩?

先让学生大胆说出春天的色彩,接着针对书上的色彩组合,进行小组讨论。

(2)展示不同季节的画面,通过对比说出它们之间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3)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分析作品中用了哪些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表现方法。5.作业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独一无二的春天 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辅导要点:(1)色彩整体倾向;(2)表现方法。7.作业展示,评议小结。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思路。(2)让学生评议,教师小结。8.延伸部分。

(1)提问:你还能换种方法表现春天吗?(2)请学生到大自然中欣赏春天美景。

第四课 我爱校园

教学目标:

1、学习线描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

3、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4、培养学生爱自己的学校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

难点: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教学准备: 各种图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二、了解平面示意图的基本知识

1.教师提问:一天.我校篮球队到苗苗学校体育馆进行比赛,如果你是篮球队 员,进入校门后,你会用什么办法快速找到该校的体育馆呢? 2.学生回答。师生说说平面示意图在生活中的作用。

3.多媒体出示“校园平面示意图”,了解平面示意图的基本知识:一般由基本 形、文字组成,大部分以箭头标明方向。4.出示课题,明确本课时的学习活动内容。

三、分组考察、讨论,用基本形画校园示意图

1.提出活动要求:分组考察校园。根据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讨论校门、教学楼、操场等地方的方位布局。2.师生实地考察校园,展开小组讨论。

3.回教室,阅读教材小训练,提出练习要求:用铅笔轻轻地勾画出校门、教学 楼、科技楼、体育馆,操场等地方的基本形和位置。4.教师反馈指导。

四、指导学生用线描淡彩的看法画校园示意图 1.以建筑为例指导线描淡彩的基本画法

(1)用钢笔在基本形上简约地勾吾建筑的立体形态,注意适当表现门窗、楼梯、人物等细节。(2)画上淡淡的水彩。(3)颜色干后适当加勾线条。2.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

3.提出作业要求:用线描淡彩的画法画一幅校园示意图,注意用箭头标明方向。

4.放音乐,学生开始画

五、欣赏学生作业 进行学习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相互评价。2.学生自由交流课堂收获。

第二课时

一、看相片,说故事

1.多媒体出示一组校园的相片。2.学生欣赏。

3.学生回忆并且说说在校园某地曾经发生过的故事。4.明确本课时的学习活动内容。

二、指导学生取景构图

1.多媒体出示校园相片和根据相片画的两幅构图:一张按照相片原貌描绘,表 现出构图的散与乱; 另一张重点描绘了主体景物,并对周围环境进行了合理的取 舍。2.学生对比欣赏,谈自己的感受。

3.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小结取景构图的要点。选择一处小景为主体,对周 围环境适当取舍,避免构图的散与乱。

三、学习线描、色彩的写生要领和方法

1. 多媒体出示一幢建筑的线描写生作业,引导学生线描时不要过多地陷入细节。

2.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指导学生把握画面大的色调;色彩的深浅变化;注 意前后景物色彩的空间对比关系等。

四、教学评价与延伸 1.展示作品。

2.交流感想.互相评价。

3.多媒体欣赏线描淡彩建筑设计效果图。

第五课 蔬果的联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奇妙、独特的想像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蔬菜、瓜果、雕刻刀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演 绎,激发兴趣

1.教师演示课件: “池塘里的小青蛙”。

2.学生欣赏、感受由蔬果引发联想而带来的奇妙世界。

二、深入感 知,巧妙联想

1.提出思考:你认为南瓜变青蛙妙不妙?为什么?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联想 形体(圆鼓鼓)南瓜 色彩(黄绿色)青蛙 纹理(黄绿相间的条状花纹)4.观察自己带的蔬果和教材第14页小训练中的白萝卜,分组展开联想,然后集体交流一下想法。

三、尝试表现,探究方法

1.教师指导一名学生根据联想的形象在蔬果的基本形体上用刀切、割或挖出作品的大致造型。

2.教师提示学生正确使用垫板和刀具,注意安全。

3.要求学生自学教材,阅读说明文字,进一步了解塑造作品的方法:镂、刻、组合、插接等。

四、赏析作品,创造表现 1.作品赏析。2.分组自由创作。

五、教学评价与延伸 1.自由欣赏,自由交流。2.集体评议最佳创意奖。3.教师拍摄作品。4.欣赏石玩作品。

第六课 花团锦簇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花艺的常识和习俗,并能运用于生活中去。

2、掌握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3、能抓住花形特征,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花。

4、体验制作和赠送自制纸花的愉悦感和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1、熟练掌握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2、养成细心、耐心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等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

1.欣赏鲜花店的视频或图片,创设一个花团锦簇的情境。2.师生交流花艺的基本知识以及送花的常识。

3.师:鲜花虽美,却不能持久。有什么方法能留住花的美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 小结:把鲜花制成干花,用其他材料制作工艺花等。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纸花的方法。课件展示鲜花店的视频或图片,课件展示各种下花、绢花、塑料花、纸花等图片

二、方法探索

1.出示一瓶做好的叠绕纸花,每朵花的花形都不同。逐枝欣赏,并设疑:这么 多种不同的纸花,我们得学多少种制作纸花的方法啊? 2.学生翻阅教材,发现教材中只介绍了一种制作方法。师: 原来这么多种纸花都是用叠绕纸花这一种制作方法制作出来的,同学们也 来试试吧。

3.学生自学,每人试做一朵叠绕纸花。

4.收集学生做的几枝纸花,探究学生作业中普遍出现的问题。5.教师示范做纸花的步骤和方法,制作一朵纸花。6.探究同一种制作方法能制作出不同种类纸花的原因。

(1)小游戏:板画几种花瓣的形状,对比花瓶中的纸花成品,推测哪种花瓣可以 做出哪种花形。

(2)展示两种同一种花瓣形状做的纸花,叠绕程度不同,一个褶子多,一个褶子 少,让学生对比分析花形的区别。

(3)教师小结:花瓣的形状、叠绕的程度等是影响花朵形状的因素。展示一瓶纸花实物 课件展示或板画与实物结合展示 课件或纸花实物展示

三、创造表现

1.欣赏各种鲜花的造型,讨论分析怎样表现最合适。

2.提出作业要求:分组制作,每人至少制作一朵纸花,看哪组制作出的花形最多。

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课件展示各种鲜花的造型。

四、展评交流

1.教师评价各组制作中的表现,公布获胜小组。2.请制作出新花形的同学上台传授经验。3.请学生保留制作好的纸花,安排下节课的事宜。

第二课时

一、欣赏提高

1.欣赏花卉包装作品的图片,渲染温馨气氛。2.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包装纸花的方法和种类。(1)包装材料:彩纸、纸盒、瓶子、花篮等。(2)包装的花枝数量:几枝、多枝。

(3)礼物类型:花是包装主体,花是礼物上的附属装饰。(4)其他。课件展示花卉包装图片

二、交流讨论

1.分组讨论送花方案:做纸花想送给谁?送什么花,送几朵,怎么包装纸花? 2.分组讨论:采取合作还是单独制作的作业形式? 3.师生交流制作计划。板书或课件展示送花方案。

三、创造表现

1.根据计划制作纸花。2.自主或合作包装纸花。

四、欣赏评述

1.学生下位欣赏各小组作品,展开互评和自评。2.鼓励学生下课后把花送给自己想送的人。

第七课 剪纸故事

教学目标:

了解剪纸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教学难点:

刻剪人物的外形和细节。学具准备:

红纸、剪刀、刻刀、胶水、白纸。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准备了一段特别的故事。听完请想想,它特别在什么地方?

2、教师口述:我和妹妹去“草地喂松鼠的故事”。(贴画)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剪纸的故事|”板书。

4、剪纸的作品是用什么工具制作的呢?

5、指名学生回答。

6、剪纸是我国民间的装饰艺术,它主要是用剪刀剪和刻刀刻统称剪纸。

二、故事交流

1、在你身上或你身边曾经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吗?

2、先在小组交流,再由组长用3、5句话写下来。

三、教师示范剪刻步骤

1、先在纸上画人物的外形,然后剪出人物的外形。

2、剪出人物的细节,衣纹。

3、组合粘贴。

4、添加背景或道具。

四、欣赏、剪纸故事作品

1、教师贴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

2、打开课本16页欣赏学生的作品。

五、学生合作完成剪纸故事

1、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2、作品展评。

3、今天我们用剪纸的方法表现了身边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4、小结:故事每天都有,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你就能发现受到启发愿我们都成为热爱生活的有心人。

第八课 静物一家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

2、抓住物体轮廓线与内部结构线的大致关系,合理的画立体形,3、能具体细致的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

4、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能用线条绘画的形式记录对事物的感受。教学重点: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

教学难点:能具体细致的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选择2~3件日常生活用品等。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授

1.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静物一家教案:学生把带来的物品集中放在小组的桌上。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了解静物的含义,呈现课题。2.分享、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谁来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你带的是什么?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你很喜欢它呢? 3.同学们带来的物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我们接触的和必需的物品有许许多多,它们静止不动、无声无息,陪伴着我们学习、生活、成长。陪伴着我们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这些物品就是静物。

4.寻找生活中的静物,看到这组静物,你想起了什么呢? 5.静物分类 游戏“静物找朋友”(情境设置思考感悟)

二、自主探究 认知体会

1.出示几张构图不同、画面主体物在不同位置的作品.2.学生分析讨论。

3.老师小结:一般来说,主要物品安排在画面主要的、合适的位置,能使画面的主题突出;物品的摆放有大有小、有前有后.能使画面更加生动、美观。

4.各组同学合作,将本组桌上的物品按一定的主次关系合理美观进行组合摆放,教师引导学生适当注意物品间的大小、疏密、前后的关系。在物品的组合摆放中思考相关的主题名称。

三、作品赏析

1.欣赏画家作品中选择了哪些物品?主要的物品是什么?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意。2.欣赏学生的作品。

四、自主表现

作业要求:用线描的形式画出本组桌上已分类、组合好的物品,注意物品的组合体现主次关系,构图合理、美观。

五、交流评价

1.小组内交流:相互欣赏同学间的线描作品,从构图、线条表现的角度交流。2.小组间的交流:从物品的组合摆放、线描作品的角度交流。3.教师总结:学生的参与、交往状况、小组合作及作品的表现等。

六、课后延伸

尝试找一找、看一看、画一画室外的静物,品味活动中的另一番情趣.第九课 妙笔生花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

2、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把握笔墨的浓淡变化表现出花卉和蔬果的形象特征

3、使学生感受并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 爱。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中国画的技巧 教学准备 毛笔、墨水、图片资料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欣赏激趣

1、欣赏卡通毛笔动画

2、思考:用什么工具画的,这种画称为什么画?

3、小结:毛笔、颜料、墨、宣纸等为中国画的工具。

4、板书课题(二)、尝试感受

1、学生用毛笔蘸墨在生宣纸上尝试练笔(点与线的组合)

2、思考:画出来的画有什么特点?

3、小结:纸能渗透、墨有浓淡的特点。(三)、欣赏比较:

1、欣赏范作。

2、思考:自己的作品与范作有什么不同。

3、小结: 范作:(1)线条有粗细、长短、浓淡的变化。(2)点有大小、浓淡的变化。(3)画有虚实的变化。

4、这种变化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四)、新授

1、教师示范四幅小作品,学生观察,思考这四幅小图的区别在哪里?

2、小结:①用笔调淡墨后,在笔锋上蘸浓墨完成;②用笔调墨后,在笔锋上蘸 较浓的颜色一笔完成;③先用墨画,再用色染;④先用笔画,再用墨点。

3、学生尝试练笔。(五)、拓展思维

1、学生欣赏教材上的中国画、花卉图片。

2、学生谈构想

3、请学生上来随意创作。

4、师生点评。(六)、学生创作(七)、交流赏析

第十课 中国龙

教学目标

1、能表现龙的形态特征,并画出较细致的花纹。

2、在探索中学习中国龙在中国文化的广泛应用。

3、在小组合作中用线条表现龙的动态与花纹。

4、乐意与同学合作完成。

5、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发生兴趣。

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中国龙的文化艺术,让学生感受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1、能运用线条画出较细致的花纹。教学难点

能表现具体的龙的形态特征。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到北京北海公园参观游览。” 欣赏北京北海公园九龙壁全景环视照片。

2、揭示课题----中国龙

“中国的古代建筑和古代文化都用龙作装饰,为什么中国人民这么重视龙?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学习”中国龙”英语单词——Chinese dragon

二、新授

1、“同学们经过课前对龙的资料搜集,你知道龙在世界上到底存在吗?”

(龙是我们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所以中国人也称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

2、想一想,龙本来不存在,劳动人民是怎样创造出它的样子来的?(把许多动物身上的特点集合在一起。)

3、找一找,龙身上有哪些动物的特点? 讨论后得出结论:(结合图片进行对比)龙的角是鹿的角; 龙的嘴巴是鳄鱼的嘴巴; 龙的身体是蛇的身体; 龙的爪子是老鹰的爪子; 龙的鳞片是鱼的鳞片。

4、小组讨论:你听过有关龙的故事吗?你了解龙的文化吗?

5、龙文化的广泛运用。

欣赏:a、邮票、雕塑、器皿、玉器等;

b、龙舟(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中国传统的民间活动)

四、学生作业

1、“原来龙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有着丰富的内涵,这是多么奇特的想像啊!”

2、听音乐《龙的传人》,激起学生的民族热情。

3、“让我们发扬龙的传人的团结精神,小组合作一起描绘我们中华民族的巨龙吧!”

五、教师辅导

1、鼓励学生大胆描绘

2、创造出来的龙的形态要完整,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

六、课内小结

学生评价。(结合学生自己讲述的创造意图进行评析,以表扬、鼓励为主。)

1、我认为哪一组最团结;

2、我认为哪一组画得最棒。

第十一课 有趣的线造型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 在线绕活动中,有趣的线绕画发现有趣的线绕画形象。实践与创造: 体验不同线条产生的艺术魅力有趣的线造型。知识点:学习流畅的线条

技能要求:学会用胶水一笔画的同时把绳线粘上。教学重点:运用各种材质的绳线,绕成作品。教学难点:在一笔画基础上展开联想。教具准备:

各种绳线、胶水、油画棒、有色卡线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与尝试:

1、欣赏课本

提问:课本上的画是用什么做的? 有什么特点?

2、出示课题:有趣的线造型

3、教师拿一长线,演示线绕画。

①让学生欣赏到在随意的线绕中发现有趣的东西有趣的线造型。②对绕出的形象进行想象。象什么? ③教师小结,根据学生想象教师进行涂色、添画。

4、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用长线在桌上尝试绕线,随意地绕,注意线条流畅。

5、欣赏讲评

你们绕地的图形像什么?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绕线时要有重叠、流畅。

二、讨论与制作

1、提问:用什么方法固定线?

2、小组讨论:固定方法是什么?

3、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演示固定方法。注意:胶水不可太多,保持干净。方法①边绕边涂胶水,固定。②涂好胶水再绕线。

4、学生绕线练习

选择喜欢的纸与线,边戏边贴。

三、发散思维:

1、想一想

欣赏绕好的画,想象一下象什么?

2、添一添

在绕好的画上根据想象用水彩笔添色或添形象。

四、欣赏讲评

第十二课 色彩取样

教学目标:

1.掌握利用自然色彩进行图案设计的方法。2.提高色彩的运用能力,发展学生想象思维。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具准备:范作,水彩画具。学具准备:白纸,水彩或水粉画具。教学过程:(一)猜谜导人。

今天,先请同学们猜两个谜语:

1.头上两根须,身穿彩花袍,飞舞花丛中,快乐又逍遥。(蝴蝶)2.绿衣衫,套绿褂,住在房里爱上架,嘴尖舌快会说话,人家说啥它说啥。(鹦鹉)学生猜出正确答案的同时,出示蝴蝶、鹦鹉挂图。(二)新课讲授。(板书课题。)1.色彩分析。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幅挂图,(和课本照片相同,也可用投影仪放出)想一想,蝴蝶和鹦鹉主要有什么色彩?哪种最多,哪种最少? 学生答。教师以蝴蝶为例进一步诱导:这些色彩所占面积的比例大致是多少? 这些色彩给你什么样的联想? 学生回答,教师迅速在黑板上按比例画出色彩。2.教材分析。请同学们看课本。原来这些色彩给人以浓浓的秋天的感觉。3.作业步骤。(1)设计图案或装饰画。

(2)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一组颜色涂绘。4.作业要求。

(1)两只蝴蝶和鹦鹉的颜色任选一组。

(2)颜色面积配置与自然物图片的色彩大致相等。(3)涂色尽量匀整。

5.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三)作业展评,小结。作业步骤:

(1)设计图案或装饰画。(2)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第十三课 藏书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欣赏、交流,了解有关藏书票的来历、作用及相关知识。

2、学习用绘画或纸板拓印等形式设计制作藏书票。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重难点:

1、掌握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2、藏书票的印制过程。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纸板、剪刀、刻刀、报纸、水彩色、毛笔、调色盘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出示一张藏书票引入:这是什么?一般放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用? 小结:藏书票是用在藏书上的一种标志,它是将图画与文字刻在木板上,并拓印成小幅的版画贴于书本封面内页之处,作为藏书的标志。藏书票源自西方,中国的藏书票是从欧洲传入的。

2、学生欣赏交流各种各样的藏书票,了解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欣赏课本中的藏书票,提问:从这些藏书票中,你发现藏书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一般用什么方式进行制作的?

二、发展阶段:

1、讲解示范藏书票的制作步骤 先在纸板或吹塑纸上画出自己想设计的图案,然后用小刀把镂空部分刻掉,最后涂上颜色,再印在自己的作业纸上。

2、藏书票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制作:(1)绘画(一次只能绘制一张,重复性小)(2)用蜡笔拓印

(3)制版印制(一次制版印制的张数较多)

3、学生设计初稿,老师巡视指导。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制作制版的同学注意确定好需刻掉的部分,刻好后涂颜色时要保证画面干净、整洁,最后要写上藏书票的标志--EXLIBRIS,还要注意使用刻刀的安全。

四、作业展评

第十四课 风筝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风筝的起源、流派等信息资料,懂得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认识风筝骨架类型特点。

2.初步掌握风筝骨架的扎制方法,学习用对称的方法画轮廓、图案,设计制作一个风筝,尝试掌握放飞风筝的技巧,培养孩子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收集、了解、制作、放飞等活动,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风筝艺术的热爱之情。

重点:扎制一个左右平衡对称能平稳飞上蓝天的风筝架子,放飞上蓝天的技巧。

难点:了解风筝传统艺术,制作一个左右平衡对称美观的有创意能平稳飞上蓝天的风筝,并放飞上蓝天。

教具准备:有关风筝网站收集、风筝图片,准备一些风筝成品。学具准备:有关风筝资料收集、制作材料准备。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1.导言(单元概述)。

(2)根据同学们的提议,我们将进行《风筝风筝飞上天——风筝主题活动》,本次活动就是请同学们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风筝艺术,设计制作一个风筝,让它飞上蓝天。2.任务。(1)你是一名优秀的学生,你爱动脑动手,思维活跃,喜爱美术,你认为这次活动是你展现才能的机会,应该把握,即使没有做出优秀的作品,对你来说也是一次不错的实践与锻炼。

(2)请4人一组共同完成以下任务:了解风筝艺术,设计制作一个风筝,让它飞上蓝天,并且做好活动资料的收集积累工作。3.过程。

(1)活动1(课时1),有关风筝资料的收集: ①小组准备工作:

a.将全班同学4人一组(以居住地或同学自由组合,教师做好联系调配工作),分为若干组,各组同学合作完成任务。

b.各组选举组长,根据自己的特长分配工作,做好准备工作。c.组长要建立本小组工作目录,在目录下记载本组同学的学习过程资料,方便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d.明确本次活动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因特网、书本,或向别人请教等途径搜寻风筝的起源、流派、制作方法、图片等实物、信息资料,完成《风筝知识小报》或小课题调查报告,各种风筝展。②收集信息资料:

访问网络查找你认为需要的信息。或者在图书馆查阅相应的资料。如果你访问了不止一个网站或者查阅了不止一本书,用分开的纸分别记录从每一个网站或每一本书中得到的信息。或进行风筝艺人访谈,市场上购买、收集各种风筝实物。

④整理、筛选、展示收集的资料图片、实物。a.完成《风筝知识小报》或调查报告,展示形式,风筝知识擂台赛,评出优秀资料奖小组。

b.在教室里举行收集的各种风筝展。

希望这些同学收集的资料能对你有所帮助和启发。活动2,制作风筝。活动建议:

1.制订小组制作计划和分工,设计怎样的风筝样式图样?希望能够发挥大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资料参考:风筝的图样集,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帮助。①扎制风筝,上线是很关键的一步。老师的提醒:

a.风筝的架子要求左右对称,不然风筝两边轻重不一,难飞上天。b.连接可用棉线扎制,比较牢固。

c.贴桃花纸可以用胶水或双面胶,胶水不能太多,不然纸会破的。用的纸要略大于风筝架子。如果还有什么问题,我们再共同探讨解决。②绘制风筝。老师的建议:

a.风筝的图样装饰可以是传统的,可以是依样画形的,也可以是抽象的,老师期望着你的创意表现!相信你们一定能行!b.画风筝的时候注意用颜料时水分不能多,不然纸要破的。c.可以再次上网查询资料。

第十五课 银饰之美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于金银材质的认识。

2.学习任务是培养学生创造性设计能力,掌握银饰品基本款式的表现技能,使学生获取一定的构想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

二、重点 :

1、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构想思维的能力;

2、教学过程以银饰品造型训练为核心展开教学;

3、在提高学生的银饰品造型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创造性的观察与分析方法,并提高与之相应的艺术表现技能;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1、使学生对本课程有初步的认识,明白本课程学习意图。通过对金属材料、各类宝石的了解,使学生能够用肉眼区别其类别,能够更好的掌握与银搭配的能力。

2.老师简单地导入后,同学们分成了4组,带着博物馆教育中心精心制作的学生工作纸,到展厅去思考完成题目。当孩子们找到了工作纸上的重点文物时,兴奋地招呼着其他同学:“快来,快来,我找到了。”看着他们趴着在桌上填写文物资料的那股认真劲,你能感受到这群孩子对于苗族文化以及银饰艺术的浓厚兴趣。

3.同学们回到了活动区,老师和大家一起核对答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作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了解了苗族银饰的特点和苗族人为什么喜欢佩戴银饰之后,同学们分成4组开始自己动手做“银饰”,有的组制作发簪,有的组制作颈圈、胸吊牌,还有的组则负责银衣片、手镯、耳环、戒指等配饰的制作。大家认真地剪、贴、画,并热闹地讨论着、商量着,共同完成了“银饰”的制作。最后同学们推选了一位女生来扮演“苗族阿妹”,把制作好的“银饰”统统戴到了她身上,此次活动在欢乐的气氛中圆满落幕。

下载四年级八美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八美术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美术教案[范文]

    四年级美术教案 第1课 描龙画凤 教学内容 《描龙画凤》 课 型 造型•表现 课 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龙文化,在中国有着深厚的积淀。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

    四年级美术教案

    第一课台灯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台灯设计中不同的创意或制作手法。 2.能设计或制作出一只完整的台灯,并运用画、剪、绕等方法设计或制作别 具一格的台灯。 3.培养学生体......

    四年级美术教案

    教室一角》——课程表图标设计设计/执教: 囧扉卡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用相关的形象图案表现课程的特征,进行图标设计的方法;2、 训练学生的形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培......

    四年级美术教案

    第 一 课教 室 一 角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队角设计 2、 制作队角 学习过程 一、 谈话导入 队角是我们少先队的活动阵地,用文字,图画、实物照片、图片及相应的制作等来......

    四年级美术教案

    公共标志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生活标志,理解它的造型特点、色彩和所表达的含义。能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设计和制作。 2.培养学生的创作设计能力。 3.欣赏不同类型......

    四年级美术教案

    第10课时四季的色彩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欣赏、分析艺术作品,能够认识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及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应会:认识该课中介绍......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湘版四年级美术第八册教案 执教者: 2010—2011学年下期 第1课计划明天 教学目标: 1、学习职业人物绘画和计划表设计美化的方法,了解和憧憬未来世界,认识理想表现形式与实现理想......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个性化设计第1课、植物写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植物线描写生,练习写生的技法。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植物的形象特征,用线描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